渗透技巧

2024-09-27

渗透技巧(精选7篇)

渗透技巧 篇1

在阅读教学时, 我经常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以读带写, 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 有重点地抓住训练点, 渗透写作技巧, 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果说阅读是根, 那么写作则是这棵大树上开出的花, 只有根深蒂固, 花儿才能开得绚丽多姿。

一、巧妙运用文中省略内容, 训练学生补写

补写文中的省略内容。 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 或简练, 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 学这样的文章时, 我找准这些“ 空白”, 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 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 教学《 将相和》 时, 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 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 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 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补写训练, 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 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二、巧妙抓住典型课例, 训练学生仿写

在教学时, 学生通过读、思、议, 了解课文“ 借物喻人”的写法。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垂柳, 笔直的旗杆, 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写成片段。 学生兴趣盎然, 写出了一个个借物喻人的片段, 收到了读文、练笔、陶冶思想的多方面的教育效果。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写作手法, 如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 每堂课教师都要用心挖掘训练点,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做到读写结合, 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巧妙抓住典型文章, 训练学生续写、缩写、扩写或改写

学生的习作往往语言平淡无味, 更别说生动具体了。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课堂中针对教材略写情节, 让学生进行扩写, 学生就有话说, 乐于表达, 就能把内容写具体、生动。 例如:教学《 第一场雪》 中“ 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 ……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 ”这段时, 我先让学生闭眼想象, 联系生活中已有的体验, 想象雪后人们玩雪的那种欢乐场面, 再让他们对内容进行扩写。 学生有的对孩子们玩雪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内心等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有的对老年人在雪地上的各种表现进行有趣的描写, 你说, 通过这样的引导、训练, 学生是不是就能感受到把内容写具体、生动? 其实也没那么难, 从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摘要: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是教师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得写作知识, 逐步掌握写作技巧, 因此, 在阅读教学时, 我经常挖掘最佳训练点, 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以读带写, 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 有重点地抓住训练点, 渗透写作技巧, 使读写巧妙结合起来, 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挖掘训练点,仿写,读写结合,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三“入”技巧 篇2

【关键词】渗透;引入;插入;渗入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各学科的知识通过“引入”、“插入”、“渗入”等方式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以此激活语文课堂,收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用情景引人激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上课前,我便创设各种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如,我在上《彩色的翅膀》一课时,我带着几只提前准备好的各色蝴蝶走进教室,首先提问:“你们喜欢蝴蝶吗?知道她们是什么动物?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作用?”“喜欢”、“是昆虫”、“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抢着回答。这时,我话头一转,“有一个海岛战士回家探亲,返回部队时不带自己喜欢吃的,也不带家乡特产,只带了一纸箱蜜蜂、蝴蝶之类的,并且视若珍宝,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彩色的翅膀》的故事吧!”这一短短的开场白,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他们带着疑问,很快进入到学习课文的角色中来。

二、用课间插入活跃气氛

叶圣陶先生“让课堂活起来”的要求,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活跃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气氛。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当学生了解到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后,我就要求他们运用学到的美术知识,不看课文彩图,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接着对着文中彩图,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画“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然后启发学生从“水色的俊美”、“山形的奇美”、“景物的艳美”、“感情的柔美”等方面去领略桂林山水的情景和美、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从而激起他们昂奋的爱国情怀,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培养他们审美的情趣。整堂课我把美术、美育和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亲自动脑、动口、动手,我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另外,在教《草原》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预习、朗读和我的提示,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轮廓后,我便引导他们阅读《品德与社会》课本中关于蒙古族风俗习惯的介绍,从这里他们不仅看到草原的天和地,而且见到了草原的马和牛,知道了草原的特产——奶茶、奶酒、奶豆腐等,还认识了草原的蒙古包和勒勒车,熟悉了赛马、摔跤、射箭、歌舞等民风民俗和打草、挤奶、剪羊毛等牧民工作。这些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对课文中美丽可爱的草原景、热情好客的草原人、依依惜别的草原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作者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饱含民族团结友谊的话语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之后,我就让他们齐唱歌曲《神奇的九寨》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我事先请音乐老师早已教会了的),于是,这堂课就在同学们欢快、动听的歌声中结束了。

其实,在教学实际中,我还适时把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唱拼音字母歌的同时,学唱英语字母歌;研究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则时,复习汉字的拚写规则;在教学句式变换练习时,将“把”、“被”字句的互换和陈述句、疑问句、双重否定句、感叹句的互变,分别与英语教学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互换以及四种基本句型的互变进行对比教学:在黑板的一边进行汉语句子的变换教学,另一边相应进行英语句型转换练习;在讲授把直接引用的话改为第三者转述的话时,我先在黑板上用英语简单写几个直接引语的句子,然后分别翻译成汉语,接着点几位同学根据译成的汉语直接改写成第三者的转述语,同时,让另外几位同学,先把直接引语改写成间接引语,再把间接引语翻译成汉语,最后比较两组同学改成的转述句,看是否殊途同归。这样,英汉结合教学,趣味多多,益处多多,收获多多。

三、用课后渗入拓宽渠道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又有话可写,“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基于这上点,我便把写作训练的教学与其它各学科中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达到作文教学之目的。

(1)同数学结合,教会学生多写数学日记。在指导写日记的时候,我提示学生们,把在学习数学中的难点、疑点、解题的思路、发现的规律、新奇的解法以及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等都可以作为日记的内容,或总结教训,或谈论经验,或发表看法,或流露出发现“新大陆”后的喜悦……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数学知识,又积累了写作的材料,创造了练笔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2)同体、音、美结合,训练场景活动描写。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针对每次作文训练的内容,我带领同学们去钓鱼、游泳、拔河、登山、远足郊游、赛跑、赛球等体育运动,开展歌咏比赛、文艺表演、“大家唱,大家跳”,组织野外写生、办画展等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我又趁热打铁,马上让学生认真回忆,搜索,然后用语言进行“现场重播”和“精彩回放”,最后整理成文。

(3)同科学课与劳技课结合,训练观察作文。“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为了让学生把动植物写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把科技活动写得内容充实、言之有理,把手工制作过程描述得言之有序、详尽具体,我组织学生开展美化教室、校园活动,指导他们种花植草栽树、养蚕喂兔孵鸡、采集植物标本、动手操作实验、制作玩具模型,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写好观察日记和实验报告。

通过这三方面的活动渗入,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了,作文视野开阔了,作文思路拓宽了,各种技能和素质提高了,更主要的是他们获得了第一手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这些感性材料,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思如泉涌,一蹴而就。

综上所述,巧妙地在语文教学中交叉各学科知识,激活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迈进了新教改的殿堂。

【参考文献】

[1]蒋小丽.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文教资料,2009(20)

[2]赵惠,刘涛.关于近五年中小学德育低效问题研究的述评[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01期

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三“入”技巧 篇3

一、用情景引人激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上课前,我便创设各种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如,我在上《彩色的翅膀》一课时,我带着几只提前准备好的各色蝴蝶走进教室,首先提问“:你们喜欢蝴蝶吗?知道她们是什么动物?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作用?“”喜欢”“、是昆虫”“、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抢着回答。这时,我话头一转“,有一个海岛战士回家探亲,返回部队时不带自己喜欢吃的,也不带家乡特产,只带了一纸箱蜜蜂、蝴蝶之类的,并且视若珍宝,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彩色的翅膀》的故事吧!”这一短短的开场白,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他们带着疑问,很快进入到学习课文的角色中来。

二、用课间插入活跃气氛

叶圣陶先生“让课堂活起来”的要求,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活跃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气氛。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当学生了解到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后,我就要求他们运用学到的美术知识,不看课文彩图,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接着对着文中彩图,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画“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然后启发学生从“水色的俊美”、“山形的奇美”、“景物的艳美”、“感情的柔美”等方面去领略桂林山水的情景和美、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从而激起他们昂奋的爱国情怀,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培养他们审美的情趣。整堂课我把美术、美育和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亲自动脑、动口、动手,我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另外,在教《草原》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预习、朗读和我的提示,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轮廓后,我便引导他们阅读《品德与社会》课本中关于蒙古族风俗习惯的介绍,从这里他们不仅看到草原的天和地,而且见到了草原的马和牛,知道了草原的特产———奶茶、奶酒、奶豆腐等,还认识了草原的蒙古包和勒勒车,熟悉了赛马、摔跤、射箭、歌舞等民风民俗和打草、挤奶、剪羊毛等牧民工作。这些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对课文中美丽可爱的草原景、热情好客的草原人、依依惜别的草原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作者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饱含民族团结友谊的话语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之后,我就让他们齐唱歌曲《神奇的九寨》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我事先请音乐老师早已教会了的),于是,这堂课就在同学们欢快、动听的歌声中结束了。

其实,在教学实际中,我还适时把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唱拼音字母歌的同时,学唱英语字母歌;研究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则时,复习汉字的拚写规则;在教学句式变换练习时,将“把”、“被”字句的互换和陈述句、疑问句、双重否定句、感叹句的互变,分别与英语教学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互换以及四种基本句型的互变进行对比教学:在黑板的一边进行汉语句子的变换教学,另一边相应进行英语句型转换练习;在讲授把直接引用的话改为第三者转述的话时,我先在黑板上用英语简单写几个直接引语的句子,然后分别翻译成汉语,接着点几位同学根据译成的汉语直接改写成第三者的转述语,同时,让另外几位同学,先把直接引语改写成间接引语,再把间接引语翻译成汉语,最后比较两组同学改成的转述句,看是否殊途同归。这样,英汉结合教学,趣味多多,益处多多,收获多多。

三、用课后渗入拓宽渠道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又有话可写,“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基于这上点,我便把写作训练的教学与其它各学科中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达到作文教学之目的。

(1)同数学结合,教会学生多写数学日记。在指导写日记的时候,我提示学生们,把在学习数学中的难点、疑点、解题的思路、发现的规律、新奇的解法以及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等都可以作为日记的内容,或总结教训,或谈论经验,或发表看法,或流露出发现“新大陆”后的喜悦……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数学知识,又积累了写作的材料,创造了练笔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2)同体、音、美结合,训练场景活动描写。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针对每次作文训练的内容,我带领同学们去钓鱼、游泳、拔河、登山、远足郊游、赛跑、赛球等体育运动,开展歌咏比赛、文艺表演“、大家唱,大家跳”,组织野外写生、办画展等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我又趁热打铁,马上让学生认真回忆,搜索,然后用语言进行“现场重播”和“精彩回放”,最后整理成文。

(3)同科学课与劳技课结合,训练观察作文。“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为了让学生把动植物写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把科技活动写得内容充实、言之有理,把手工制作过程描述得言之有序、详尽具体,我组织学生开展美化教室、校园活动,指导他们种花植草栽树、养蚕喂兔孵鸡、采集植物标本、动手操作实验、制作玩具模型,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写好观察日记和实验报告。

通过这三方面的活动渗入,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了,作文视野开阔了,作文思路拓宽了,各种技能和素质提高了,更主要的是他们获得了第一手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这些感性材料,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思如泉涌,一蹴而就。

综上所述,巧妙地在语文教学中交叉各学科知识,激活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迈进了新教改的殿堂。

摘要:小学学科知识如何渗透?本文总结了将各学科的知识通过“引入”、“插入”、“渗入”等方式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方法。

渗透技巧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知识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知识,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些法制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而且还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笔者仅以如下实例渗透技巧和同仁共勉。

一、在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中整合渗透素材

数学学科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整合。如:课例《认识人民币》,可以通过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指出其特征和防伪标志,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渗透廉政教育思想。如:苏教版第一册P18“森林运动会”,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又如:苏教版第六册P59第五题,可以渗透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及其所附的1949年9月28日政协一届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还如:课例《移多补少使两数同样多的应用题》,可以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再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在教师自身的行为素养中美化学生心灵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个样板,教师怎么做,必会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做。有时候,千百遍地说教不如一抹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的。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做到身正。

教师的行为渗透,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中来透射好品质。比如说,整洁的办公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地方干净也能给别人带来美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看到扫帚倒了,随手扶起,就是告诉学生爱护公物也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无理吵闹,教师能平和对待,可以让学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种素养;对别人的困难能乐于相帮,能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并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

三、在数学试题中融入法制教育的人文气息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作业中的法制教育是课堂内实施法制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在第五册学过简单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自己家里每天使用食品袋的数量,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食品袋的数量,然后结合食品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写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又对他们进行了环境保护教育。又如: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让学生在玩积木的活动中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球的形状及其特征。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再如:在六年级《认识百分数》教学时,教师可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法设计成作业题,融入到学生所学知识中,从而对学生进行税法教育。在教学统计时,可以让学生收集身边需要利用法律武器解决的问题,如:父母虐待孩子,非法开办网吧,商店出售“三无”食品等。把这些问题编成统计资料,这样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实时渗透了相关的法制教育。

四、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升法制教育理念

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小晴买一本《趣味数学》用了12元,小洪买一本《成语故事》用了10元4角。《趣味数学》打八折是12元,原价是多少元?”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通过商店的打折活动,让学生亲历购买商品时应享受的服务,并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遇到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使他们懂得了法律。如:在授课内容是对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認识一课中,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例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统计后,有一道题是:站在马路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现场后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即不遵守交通法规,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讨论后,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机地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又如:苏教版第五册P97:“做一个小正方体,五个面涂红色,一个面涂黑色,再从附页上剪下棋纸来下棋。一人拿红旗,一人拿黑旗,从0开始走起。两人轮流抛小正方体。红色朝上红旗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走两格。先走到最后一格的获胜。”教师讲解时,要让学生遵守规则。再有,在实际生活中,要遵从在生活中渗透、在情境中渗透、在案例中渗透、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等方法。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持之以恒,才能达到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法制教育实例渗透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也因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不管怎么说,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才能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课堂的有效性、趣味性和人文性。

参考文献:

[1]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1

[2]小学数学教育──智性学习[M].香港: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出版社,1995.74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

渗透技巧 篇5

一、注重英语阅读的课前预习

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给学生大量英语的感受,培养他们理解英语的能力,并在阅读中获得英语体验,扩大词汇量,学习巩固新的语言现象。

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英语阅读预习。英语阅读学习中,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没有任何准备的进入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 什么 ,学生就看 什么 ,这样的学 习效果不 会理想。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怎么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画出自己不懂的部分,找出影响理解的较难的单词、词组或语法结构,找出本课的难点,带着问题上课。这样学生的学习重点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预习时还要要求学生自己解决一些阅读障碍,如利用辞典了解生词的含义,上网查找相关的背景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些不懂的句子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使用英汉词典,教师要教会学生查字典的基本方法,识别词典中的各种常见符号并根据音标读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注重英语阅读的预测能力

预测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既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是帮助他们提高英语阅读的重要途径。预测是一种推理性的认知技能,在阅读中起重要的作用。在具体阅读中,预测指的是读者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充分利用一篇文章所含的个别线索,尽可能多地预测有关所要阅读的内容。在阅读前,应该让学生根据题目、插图、人名、地点、日期等猜测文章大体内容。如果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 让学生先快速浏览读每一段的第一句、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通过这种快速预览的方式来预测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以各种形式讨论、分享预测的结果。

比如在教学5B Unit6“A PE lesson”的时候 ,我给学生 展示了课文 的挂图 ,首先让学 生猜测这 节是什么 课 ,再预测体育 老师会给 学生下什 么指令。 学生开动 脑筋 ,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预测了很 多指令 ,有些指令 在后面的 教学中呈现 了出来 ,有些指令 没有呈现 ,但都让学 生得到了 操练的效果。

三、注重英语阅读的技巧指导

跳读是培养学生利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来查找信息的能力。教师给学生一些有关文章细节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练习的要求寻找文章的细节,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在阅读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 如事情(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做一些事”,比方说一边读一边填写表格、完成图形或者是摘录信息等。这些“任务”应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 ,其中主要的目的是训练阅读的技巧和能力。阅读过程中,教师对一些知识目标也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比如一边阅读一边在文章中找出某些核心词汇。

比如在教学5B Unit 7“A busy day”的语篇时,我呈现了三个WH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快读阅读文章,同时在多媒体上呈现朗读技巧指导, 告诉学生可以对一些关键词或句子画线,帮助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拓展了一篇短文“My busy day”,让学生自己朗读,并且完成这样一张表格。

四、注重英语阅读的归纳延伸

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 要有总结并简单表述文章主要意思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铺设好一定的阶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根据不同难度的文章,教师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难度大的可以先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的答案连接起来,一起朗读,这就是对文章的归纳性的复述。难度小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看着黑板的关键词,让学生在这些关键词的引导下,说出文章的主要意思。例如在教学5B Unit 9“An English Club”语篇时 ,我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的国家语言进行简单书写,教授完后,让学生根据板书上的提示来复述,减轻了难度,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归纳。

结合所读的故事,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进行讨论和思考。比如在学完“A PE lesson”后,可以让学生讨论体育运动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这样就能够把故事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阅读后的活动,除了检测学生对故事本身的理解之外,还要有所延伸和拓展。

渗透技巧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技巧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大院校的专业设置日益健全起来。英语,是一门热门专业,更是培养社会稀缺人才的重要专业。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

一、加强增译法与减译法理论与技巧的渗透

第一,增译法。所谓增译法,就是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出发,在英语翻译时为了让语义呈现更加完整,语句的整体性更强,语境更加妥当而增加的必须要加入的特定词语。在利用增译法翻译英语语言时,一般会增加虚词,在表达原意的同时,不影响语言质感。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增译法理论后,于翻译实践中结合上下文选择最适合的词语。增译法的应用,是为了让译文更加符合用语习惯,达到英语翻译中信、达、雅的标准。比如“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翻译时,如果直译成“如果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译文不仅不完整,还不能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情感。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给译文增加适当的内容,表达原文真实情感,将其翻译成为“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的成果就太好了”。

第二,减译法。减译法的理论,与增译法相对。所谓减译法,就是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结合说话的场合与语句特点,对一些可省略的词语有选择性地删减。比如说与目标语用词思维冲突的词语,语法表达方式不同的词语以及不符合用语习惯的词语,都可以直接去掉。利用减译法,让译文更容易为目标语一方理解,避免译文拖沓冗长。

二、加强转化法理论与技巧的渗透

转化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常用。在翻译活动中,翻译者可以通过原词类、语态与句型的转化,让译文流畅度提高,在表现方式与表述方式上更合乎目标语使用者的思维习惯。英语翻译中的转化法,与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有异曲同功之妙。在词性转化方面,翻译时可灵活地将名词转换成动词、形容词,将形容词转化成短词或者副词,将动词转化成介词与形容词等。更可以大胆转化句子成分,将谓语语句翻译成定语语句,将宾语语句翻译成主语语句等。从句型来讲,可以将并列式的句型翻译成复合式句型,反之亦然。

比如“These Partymembersworkedlonghoursonmeagerfood,incold cave,andbydimlights.”中的“on,in by”三个介词可以转变成为“吃、住、靠”三个动词,这样转化,能够让目标语翻译更加流畅,即“党员们吃着粗陋的食物,住着寒冷的地方,靠着微弱光线,长时间工作”。又如,“you very likely give other passengers a quick glance to size them up and to assure them that you mean no threat”中的“glance”是一个名词,将其转化成动词,翻译成“瞥一眼”,再将“quick”这个形容词转化为副词,翻译成“快速地”,能够让译文“你很可能飞快地瞥一眼花他乘客,打量一番,使他们相信你无恶意”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应用转化法翻译,只是改变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并没有改变语言的意思。利用转换法翻译,不得随意改变句子中的词类与语态,要有根有据地应用转化法,让转化法服务于大学英语翻译学习与未来的英语翻译工作。

三、加强分译法与合译法理论与技巧的渗透

第一,分译法。应用分译法翻译,就是将较长的句子分成几个结构完整、意义合理的短句。听者可以通过理解几个短句,得到长句所传递的信息。分译法更多地应用在英译汉翻译实践中,英语的长句出现比例较大,将复杂的句子分成几个短句,再按照汉语顺序将其排列开来,使其正确表达长句的意思。

第二,合译法。所谓合译法,就是将几个短小的句子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长句。将几个短句翻译成一个符合目标语语言逻辑标准的复杂长句,是合译法应用的重点所在。比如“Science moves forward,they say,not so much through the insights of great men of genius as because of more ordinary things like improved techniques and tools”这个句子,在翻译时就可以将英语的句子结构翻译成为一个汉语词组,利用合译法将其译为“他们说科学的发展与其说源于天才伟人的真知灼识,不如说源于改进了的技术和工具等等更为普遍的东西”。

四、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英语翻译人才仍然是一个艰巨的教育任务。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融入更多理论知识,加强翻译技巧渗透,建立完整的大学英语翻译理论与技能体系,才能让大学英语翻译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静.21世纪3种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综述[J].英语广场,2016(09).

渗透技巧 篇7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理论渗透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首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测评模式仍然以闭卷测试为主,翻译在考试中占据的比例较小,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设计教学体系结构时是以考试内容为基础的,由于翻译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因而大学教师对英语翻译教学毫不重视,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达不到要求。

其次,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和我们的母语汉语相比,不仅语言表达上存在较大区别,语序及语言逻辑也存在很大不同。翻译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仅仅依托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较少的课程分配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这直接导致英语翻译教学的量和度都不够,翻译训练的方式相对单一,无法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

再次,大学教师对待翻译教学的态度存在问题,现如今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认为翻译属于英语的专业化技能,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根本没有必要开展翻译教学课程,因此很少有大学英语教师及教研团队针对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体系和内容展开研究和探索,导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发展缓慢。

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

由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理论体系。因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没有规范化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根本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同于专业翻译的培训,其对翻译能力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了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我们有必要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体系的设计目标为追求译文与原文内容上的一致,而不是追求字与字的对等。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要做到让大学生在翻译时能够准确、完整的表达原文的意思,对于翻译内容的表达形式及结构则可以做出一定的让步。

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的渗透

鉴于我国大学英语测评体系的现状,我们不可能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但我们可以通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渗透,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了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渗透的目的,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英语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包括文字对等和意思对等两方面内容,也就是英语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作为英语翻译中的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为了实现在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的渗透,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并能够根据翻译内容的特点实现对这两种翻译手段的灵活运用。除此之外,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应该做好引导工作,由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因此应该更追求翻译技能的实用性,让学生可以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忽略原文的文学性,引导学生将英语翻译的重点放到正确的表达内容上。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技巧渗透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翻译技巧,在翻译技巧中,最常用的就是合译法、分译法、减译法和增译法。

1. 合译法和分译法

合译法和分译法是两个相对的翻译方法,合译法就是指合并原文中的几个简单短句进行翻译。分译法就是指将长难句适当分解,并以相对简单的短句组合翻译表达文章的意思。合译法和分译法的选择,是按照英语句式的长短进行选择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两种方法,针对不同的句式和句子结构,通过长短句的组合变化更清晰具体的表达英语原文的意思。英语和汉语相比,有着较多的长难句,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时,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对长难句进行分解,并在翻译时能够利用介词、连词等副词完整、清晰的表达原句的意思。

2. 减译法和增译法

根据翻译理论,英语翻译译文的流畅和自然是重点,译文与原文的语言规范要相符。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忠实翻译的重要性,努力保持原文与译文风格的一致性,并根据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合理的应用一些词语。在利用增译法进行翻译的时候,一般利用虚意词,当然也可以有选择性的利用实意词。利用增译法进行翻译,不但能传达原文的语言信息,还能够使译文更符合语法要求。减译法是与增译法正好相反的翻译技巧,即在翻译英语时,有选择性的省略一些词语,以避免译文的拖沓与重复。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理解应用减译法进行翻译不是为了简化原文意思,而是为了更加整洁的表达原文意思。

【渗透技巧】推荐阅读:

渗透发展07-20

一个渗透05-25

渗透函数05-29

渗透特征05-31

渗透策略06-06

英语渗透06-14

渗透压力06-25

渗透吸水07-13

情境渗透07-22

课程渗透07-23

上一篇:电网建设工程项目下一篇:进入中国元素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