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渗透

2024-06-14

英语渗透(共12篇)

英语渗透 篇1

“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 , 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著名英语教授王佐良曾经这样说过。的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离不开文化, 文化依靠语言, 学习一门语言与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英语教学中适当渗透英语文化, 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教师可以借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培养文化意识, 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一、 利用课堂教学, 进行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 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 即指导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 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 致使学生不懂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课堂也是学生模拟社会交往的舞台。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正确的语言形式, 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 使学生能自觉地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知识用英语表达自己。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创造一个语言文化环境,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出发点是他对“语言习得”的认识。他认为“语言习得”是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 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他只是在自然交际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第二种语言。因此我们通过课堂模拟交际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教”语言的同时, 也“教”了语言的运用, 在用中学, 在用中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交际的过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多种真实的生活情境, 使课堂教学的“单向灌输”变成“双向交流”。如在教学“Nice to meet you.”的时候, 可用多媒体演示一家三口在家中生活的真实情景片段, 出示一个可爱的外国小男孩的照片, 让他和学生交流“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使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昂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手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做不但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继续学习打好基础。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英语环境, 采用科学的英语学习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力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丰富课外活动, 了解异国文化

文化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西方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Tell me, I will forget.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me, I will understand.因此 , 教师应通过课外活动, 让学生亲自参与, 在真实的情景中,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 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让学生多了解外国的文化、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 增加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 通过听来培养语感, 拓展学生的知识储蓄量。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第九单元时, 介绍的是国家, 只凭教师口头说说, 看看图片, 学生兴趣不浓, 而且还容易混淆。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让学生观看介绍各个国家风景的影片, 欣赏各个国家的民歌, 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不仅让学生知识学得扎实, 而且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渗透了文化意识, 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因特网, 加强文化交流。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缩小了时空距离, 加大和方便了不同的文化群体间的交流,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网络文化”已经形成。网络能为学生提供足够量的、多渠道的、有意义的及可理解性的言语输入, 为学生提供接触大量真实语言的机会, 学生能感受到美丽、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 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 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提供丰富的信息,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情况, 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异国的文化。只有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 扩大学生对中西文化的了解, 才能使他们在语言交际中游刃有余。

英语不能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 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 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准确使用英语, 从而真正掌握英语。

英语渗透 篇2

赵元硕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熏陶。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二、结合教学常规,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我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家听录音,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大胆和同学讲英语,自觉运用简单英语跟同学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

三、挖掘德育因素,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美好品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有利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巧设任务活动,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四、丰富教学手段,渗透德育。

1、在故事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可使抽象的道德观念直观化。

2、小组协作形式渗透教育。

3、在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乐”学而学。

4、在任务活动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在教学Book8 Unit 2询问病情这部分内容时,刚好班里有三个同学感冒生病了,我抓住这个契机,设计一个任务,让每个小组派几个同学去关心生病的同学,用英语去询问病情,然后编成一段对话。他们在运用语言的同时学会了如何主动关心别人,团结友爱,为他人排忧解难等等的美好品质。

5、激励评价中愉悦渗透德育。

6、在课外巩固延伸中,灵活积极地渗透德育。2008年是奥运年,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北京奥运会的资料,并做主题为“好运北京,奥运加油”的英语手抄报。

渗透异域文化 提升英语素养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异域文化;英语素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成了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于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一味地对小学生进行英语知识与相关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小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英语素养不仅包括英语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蕴含着丰富的异域文化内涵的,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渗透异域文化,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小学生的英语理解力、感受力与思维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

一、渗透异域习惯语,提升英语理解力

英语理解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小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低,就会阻碍英语文本的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经常会用汉语的习惯语去理解,这样,就会导致英语文本理解的误差。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英语国家的一些习惯语,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理解能力。

例如,对于“small potato”这一英语词汇,如果从字面意义理解是“小土豆”的意思,这是小学生在英语文本阅读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因此,对于这个词汇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结合西方的习惯语让学生明白不能仅仅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而应该从习惯语的角度去理解这个词汇是“小人物”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明确“big fish”也并非“大鱼”的意思,而是“大人物”的意思。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结合西方习惯语的用法来理解英语词汇。在英语词汇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解读,那么,小学生可能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学习障碍。而教师如果能够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去理解西方的一些习惯用语,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英语理解能力的提升。

习惯语是一个国家固有的文化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从习惯语的角度去思考英语词汇的意义,这样,才能有效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英语理解能力。

二、对比中西文化差异,提升英语感受力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这是造成英语文本理解阻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比,这样,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英语感受力。

例如,在中国往往会用黄色去代表高贵的地位,而在西方国家则不是这样,他们往往是用紫色来代表高贵的,这就是中西文化的一大重大差异。如,“green hand”并不是指绿手的意思,而是指新手的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体验中西文化之间的这一种差异,从而有效地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英语理解力。这样,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不同层面的意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猜想与猜测,从而不会让英语学习出现去死记硬背的现象,从而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充满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小学生的英语理解提供具体的“支架”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个“支架”最为重要的就是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

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结合具体的中西文化差异去理解英语文本,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他们对英语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这样,他们的英语感受力就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三、突出汉英句式区别,提升英语思维力

中国人与西方国家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也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这一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句式的区别,更为明确地说是表现在语法上的差别。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语法差异,也是造成小学生英语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突出汉英句式之间的区别,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It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这个句子,如果从汉语的语序去翻译,是指“这是第一天的新学期”的意思,显然,这样的理解肯定是错误的,根据英语的语法,这个句子指的是“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理解与感受中西语法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英语思维能力,从而为高效的英语文本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见,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小学生提供中西语法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小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善于渗透异域文化,让小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把文化教学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为他们的英语高效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为他们英语素养的综合提高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英语渗透 篇4

在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 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渗透行业英语, 使之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社会对行业英语的需求也证明了行业英语在职场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曾就商务人才招聘会及我院10名电子商务往届毕业生为样本, 调查了电子商务行业的英语需求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电子商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要求已明显提高, 且电子商务活动中英语的使用多为行业英语, 如背书、即期汇票、离岸价、抵岸价、信用证、不可撤销信用证等。这在以往的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中, 因学时限制, 授课内容局限, 基本不曾涉猎, 所以无法满足职院学生的职场需要。

笔者以为:高职英语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 应以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设置英语课程, 紧密结合行业、专业来制定课程标准, 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建构教学内容体系, 将行业英语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渗透行业英语, 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方案

1. 根据研究对象, 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结合高职学生所学专业整合英语教学内容

为适应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更好的为专业服务, 为学生将来的社会角色服务, 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及就业方向, 以实用英语教材为蓝本, 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入手, 整合教学内容, 渗透行业英语, 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教改中所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方法解决:

(1) 针对英语教师教科研意识不强的问题,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首先, 加大英语师资培训的力度, 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英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通识性英语语言知识, 而且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了解其所在领域的行业、专业知识, 因此对英语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势在必行。

其次, 鼓励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子下企业, 更好的与专业接轨。高职教育需要更多的新理念, 需要融入更多的实践教学, 因此, 英语教师务必跟上高职教育的改革步调, 与专业教师一起下企业, 这样能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丰富和完善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更充分地渗透行业英语。

最后, 完善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

(2) 针对学生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的问题, 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前测:入学初期, 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摸底考查。

中测:学习过程中, 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 包括口语 (行业英语的渗透) 交际、书面应用能力的表达等。

后测:英语课程结束时, 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综合检测, 包括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口语交际能力测评。

学生最终学习成绩按此比例评定:口语交际30%, 平时 (自主学习、考勤、作业等) 20% , 期末卷面成绩50%

(3) 针对由于疏离职业环境,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动机的问题, 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以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设置英语课程标准, 紧扣学生所学专业, 将课程简化、细化、实用化。

创建行业英语语境, 模拟实际工作场景, 提高行业英语的使用频率。

契合职业市场需求, 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建构教学内容体系, 适时修正教学内容, 将行业英语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 为适应教学改革, 更好地将行业英语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始终, 学院应高度重视及给与大力支持

以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学院在政策和资金设备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1) 学院政策

首先, 院领导高度重视,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学院制定《优秀教学团队遴选和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推进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项目实施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政策性文件。通过这些文件, 对有关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课题给予政策支持及经费投入。

其次, 制订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规划, 认真实施。学院多次组织英语教师认真学习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 并根据学院的定位与专业特色, 制定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计划, 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和完善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工作。

最后,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推动课程建设。学院对教学改革工作在资金投入、教学基本设施等方面要给予鼓励政策, 并优先保证, 以确保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每年学院先进评选和表彰中, 教改课题也要列入表彰和奖励范畴。

(2) 学院的英语教学设施及环境

学院在教学基本设施和环境上给与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工作极大的支持。学院有国际援外培训部、若干语音实验室及若干多媒体教室 (配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相关影音资料) 。其中, 国际援外培训部作用十分凸显:老师们可以借国际援外培训部这个平台, 让学生协同国际友人亲临职场观摩操作, 交流互动,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职场能力。

三、渗透行业英语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以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13级生物工程系药学1班和生技2班81名同学为研究对象, 采用实验前后测试的方法, 对比分析了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渗透行业英语所取得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对高职学生而言, 在职场通用英语的教学中, 渗透行业英语, 更好地遵从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9) 。

测试过程如下:入学之初, 我们将81个研究对象进行了职场通用英语的测试。我们依据近五年全国A级测试卷, 结合我院专业特色, 对其五年试卷进行整合, 合理地整理完善出一套测试卷。测试卷共有5部分:1. 听力理解15% ; 2. 语法结构15% ; 3. 阅读理解35%; 4. 英译汉20%; 5. 写作15%。其中, 行业英语占总分的40分, 其知识分布于听力、阅读、翻译部分。我们就其进行得分统计, 分数段分布如图 (蓝色柱状) 所示:40-37、36-33、29-32这三个分数段无一人, 28-25为2人, 24-21为3人, 20-17为12人, 有54人得分分布在16-13以及12-9这两个分数段。测试后, 我们分别找得分在16-13及12-9的54位研究对象进行访谈, 在其未干预行业英语的情况下, 他们基本是靠通过上下文及语境来猜测而得分, 而这些行业英语并未能得到真正地识别和理解。

由此可见, 通过小学、中学的英语学习,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但因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与高职英语教学区别较大, 所以我们有必要适度合理地改变教学方法,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培养其交际能力, 并结合专业及岗位需求, 将行业英语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一个学期行业英语的教学渗透后, 我们又取这81个样本进行测试, 依旧是根据近五年全国A级测试卷, 结合生物技术及药学这两个专业特色而制定了一套测试卷, 题型、知识分布及行业英语的分值同前测。测试成绩如图1 (橙色柱状) 所示:37-40为23人, 33-36为15人, 29-32为15人, 25-28为12人。

实验数据显示, 通过我们的干预, 行业英语很好地为学生识别和接受, 并潜移默化成为他们的职场通用英语 , 对提升他们的职场竞争力, 增强学习兴趣, 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结论

结合现代职业岗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 通过在教学中渗透行业英语,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选取教学内容, 从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上深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完善对学生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高职高专全体教师教学教研水平能力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最终职业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旨在阐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中渗透行业英语的意义, 指明了针对教改中所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并建议以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设置英语课程, 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建构教学内容体系, 将行业英语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行业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邵贵君.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价值工程, 2011 (26) .

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篇5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知道,在校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不很成熟、人生观正在确立的过程,造成了中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中学生的心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第一、社会上及校园里各种不正之风、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他们的直接侵蚀,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第二、近年来一些学生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拜金主义较为严重;第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不少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们看法偏激,对前途忧心忡忡;第四、教育和管理的软弱无力,法治在某些层面的缺位,有的学生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年龄也向低龄化发展。这些问题说明,正视中学生们的现实问题、加强中学生法制道德教育,扶正倾斜的天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也是法制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目前,中学课程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制课程,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显得更重要,法制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责任,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学科的老师应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自身特点,进行法制教育,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遵守礼仪,遵循规章,从而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并将其有机渗透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

在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挖掘开发英语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如何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其实,作为英语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与此同时,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也为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学生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识。在我们使用的这套仁爱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不少重要的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挖掘出教材中这些显性和隐性的素材,潜移默化地将“两纲”教育、法制教育的内容渗透其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受到教育。

在仁爱版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学生遵循交通规则、学校规章制度、家庭秩序的意识。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3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去邮局是哪一条路)Section B在介绍了问路的基本句型之后,紧接着学习了一些交通标志,如:Turn left(左转)/No right turn(禁止右转)/ No left turn(禁止左转)/ Turn right(右转)/ Go straight(直走)/ No parking(禁止停车)/ No U-turn(禁止掉头).在Section C中介绍了交通规则的罚单,如:a ticket for speeding(超速罚单)/ a ticket for drink-driving(酒后驾驶罚单)/ a ticket for Parking in the wrong place / a ticket for making a a wrong turn.告诉学生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交通规则,然后对school rules(校规)展开了讨论,如:Keep quiet in class.(上课保持安静)Do your homework after school.(放学后做功课)Don’t be late for school.(不要上学迟到)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不要在教室里吃东西)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增强了依律办事的意识,让他们为共建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无论是交通规则,还是校规,作为一名中学生都应该了解并且认真遵循它们。对他们来说,树立这些最基本的规则意识,也就是法制意识形成的基础。

二、英语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2 Section C中的短文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分别介绍了在日本、泰国、穆斯林国家、巴西、印度尼西亚,在这些国家有哪些是不允许的行为,可以让学生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些规则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对他们来说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往往印象会更加深刻。

又如八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2 Section B 的对话中,Kangkang(康康)、Michael(迈克尔),因为Michael(迈克尔)没有抓住机会进球,Kangkang(康康)对Michael(迈克尔)的态度不好而争吵。通过Jane(简)和Maria(玛丽亚)的帮助,康康对Michael(迈克尔)道歉,两人又成为了好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不应该争吵,更不应该用打架斗殴的方式去解决。又如Unit 3Topic 3 Section B 的对话中,叙述了Bill(比尔)在课堂上做鬼脸,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大笑,老师对他很生气。Bill(比尔)很难过,决定向老师认错。这则对话中的事件对老师或学生,我想都是很常见。这对学生是不是起了警示的作用呢?在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它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来展开。

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从七年级开始,就循序渐进地渗透着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的法制意识的形成过程:学校、家庭、社会,规则无处没有,人人都离不开规则,社会也必须在一定的约束下才能够正常运转。中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必须遵守规则,遵纪守法,才能利己利民,才能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渗透情感目标 激活英语课堂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情感目标 渗透

列宁说过:“人类探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积极促进作用,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则会起消极障碍的作用。”由此可见,低沉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这样再好的条件,再好的老师、教材或是教学的方法,都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积极向上的情感就大有不同了,它能让学生产生喜欢学习,勤奋学习以及巧妙的运用一些技巧的动力,能够为初中英语教学艺术增添亮色。因此,教师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去关注情感的因素,并且巧妙的将这种情感因素转化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从而营造出一中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一种民主的氛围,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兴趣得到调动,从而让学生很轻松的就掌握了知识。因此,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面对面的平等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教授“Friends”这个单元的时候,老师可以设计问题“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like?”让学生自由的回答,说出他们对于好朋友的要求。之后老师还可以拓展一下问题,可以把问题改为“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teacher should be like?”这样再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整个课堂的氛围就会便得很轻松愉悦了。在课堂中,针对一个问题老师要让学生自由的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和老师有心灵上的沟通,这样,老师自然会和学生拉近关系。

二、注重教材情感因素的挖掘,加强内容与情感的结合

在新课标改革下,情感目标显现出它特有的地位。课程的学习与情感的态度以及对待情感的原则是不可分割的。作为教师,应该先把教材“吃”透了,根据教材本身来挖掘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灵活充分的运用情感的积极因素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授“A Brave Young Man”这一课是,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当学生对于文章有一定是了解之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学生应该很自然的用书本上的话回答:“Fire can be very dangerous. It is important to be careful with fire.”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一定的补充:“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when the fire coming .”这样就充分的挖掘文章里的情感因素,加强了教学内容与情感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把握住教学的内容,进而更好的进行初中英语的学习。

三、注重对教学活动的情感加工,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一般都是属于那些善于表达的同学的,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都基本上不会举手回答问题。所以老师应该在英语课堂中加入“Pair Work/class work ”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那些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也逐渐的敢于进行语言表达,从而逐渐找回失去的自信。例如在教授“Wild  animals”一课时,小组之间可以就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自由的交流,最后老师再布置每人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小动物的文章,由小组成员内部评定出最优的一篇文章,展示出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情谊,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出团队合作的喜悦。

四、用情感因素激励学生,促进学习热情增涨

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当它得到充分的满足的时候就会迸发出一种无尽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然也会受到学习心态的影响。学习和情感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习和去运用一定的知识是可以影响到情感的,但是情感也可以去促进学习,积极的情感对于学生还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的学生肯定是充满斗志的,所以,老师不要吝啬对于学生的夸奖。当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感到紧张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鼓励的方式消除他的恐惧。“Please dont be nervous!”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老师应该给他一定的表扬:“Excellent!”在这种课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肯定是充满自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增强,因此,教师在教雪过程中要能够多多的激励学生。

五、结语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情感目标渗透到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情感态度是语言运用的血脉,在生活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课堂中学生情感的培养,控制不良的情感的熏陶,用一种积极地情感,饱满而热烈的来丰富教学内容,挖掘语言教学的最大乐趣。对于学生,要多关注他们在情感上的需求,从而让教学活动变得圆满而充实。

参考文献:

[1]王克诚.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13,14:103-104.

[2]胡璇.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0,24: 300-301.

英语教学与文化渗透 篇7

外语教学应注重文化渗透,不能单纯地进行语言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障碍。

一、词汇教学与文化渗透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且最能体现时代和社会变化的一个要素,它能生动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1. 词汇的概念意义与民族文化观念内涵。

文化观念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共同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意识形态,是该民族文化的表现之一。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观念在词汇上也略窥一斑。

在一系列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汇中,如汉语词汇中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夫等在英语中则用“uncle”一词来表示;“aunt”一词代表汉语词汇伯母、婶婶、舅妈、姨妈、姑姑;“cousin”一词与其相对应的汉语称呼有“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妹等。从这些词汇反映出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有不同的家庭观念,英国人的亲属观念比较淡薄,亲属称谓既贫乏又松散,甚至男女不分、长幼不分,而汉语文化中家族观念非常强,血缘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有关亲属关系的称谓词非常多而且复杂。英语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词汇时,要把这种文化的不同告诉他们,这样学生们记单词会更加容易。

2. 词汇的内涵意义与民族文化观念内涵。

一词在汉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是“老的”、“年龄大的”。在中国我们称呼高龄的老先生、老寿星时,时常在他们的姓氏前加个“老”字以示尊敬。在称呼比自己大、关系比较亲近的邻居、同事时,常在其姓氏前加个“老”字以示关系亲密。另外,“老”在汉语中还暗含“有经验”、“有能力”,如“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还是老的辣”等。但英语文化中则没有用表示尊敬的用法。相反,与“traditional守旧的”、“senile衰老的”、“useless无用的”等紧密联系。因此,年纪大的英美人对非常敏感,如果称呼“Mr smith”为“old Mr smith”这将被视为极不礼貌、不得体的称呼。

在汉语中,“狗”含有贬义的意思,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但在英语文化中“dog”则被视为人的好朋友,甚至把它当作家庭成员对待。一位美国人给朋友的信中结尾这样写“the family,including the mad dog,are well”。因此,对于英美人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走狗”为什么在汉语中是贬义词。所以,在日常的词汇教学当中,老师应重视文化差异的渗透,使学生能正确、恰当地运用词汇。

二、英语习惯用语、谚语与文化渗透

英语习惯用语、谚语与英国传统文化密切联系,如果我们只注重习惯用语的操练而忽视了它形成的文化背景,则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误,使我们长期学的英语知识只适合做考试题,而在实践中则不能恰当运用。

我们的学生常对老师说:“Good morning,teacher”,而很少说“Good morning,Mr/Miss……;与外籍人士打招呼时甚至也不会用一句最简单不过的“Hello”,而对“where are you going?”和“what are you doing?”这样的问话情有独钟。而这种问话方式恰恰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是极不得体的,容易让英美人产生误解,认为你在打探他人的隐私。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青年住在一位当地人家中,主人问他“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他按照中国人的方式回答:“No,thank you”,结果主人信以为真,没为他准备饭菜,他只好饿了一夜。按英语习惯,此时不必客气,应照实际情况回答。难怪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英美人抱怨说中国人不坦率。

在英语文化中,赞美别人和接受赞美都很平常。如人们在接受赞美时,只用“Thank you”来应答。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倾向于赞同别人的看法,然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保持谦虚,把谦虚作为传统美德。因此,面对赞美时,中国人往往会说“Not really”“Not good”等,这会使英美人不解,从而出现交流障碍。

在英语成语、谚语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例如:“strong as a horse”与之对应的汉语则是“气壮如牛”。在西方国家,马是负重的牲畜,而牛则为人类提供牛奶和牛肉,因此用马来形容人的强壮就不难理解了。

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海,船是其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由“ship”构成的英语谚语也非常多,如:“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船沉鼠要逃),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谚语则是“树倒猢狲散”;“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漏沉大船),与之对应的汉语谚语则是“蝼蚁之穴能溃千里之堤”。类似的谚语非常多,它反映了语言与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从而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形式。

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是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两者相辅相成。文化渗透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从而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这也对我们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经常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掌握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 篇8

一次, 我在全国名师沈峰老师的讲座上听她讲了这么一个案例:在一次全国展示课上, 她执教的内容是5B的Unit8《At the weekends》的E部分, 讲的是昆虫, 主人喜欢捉昆虫并把昆虫捉到瓶子里, 当时班中还有外国学生, 他很纳闷, 举手表示不解, “为什么要捉昆虫?而且捉了昆虫还要把它们装到瓶子里呢?”牛津小学英语这个版本的英语书已经用了好多年, 但是在我们执教过程中从来没有学生这样问过。当教到这一课时, 同学们都会非常感兴趣, 为什么一个外国小朋友能马上发出这样的质疑, 这说明中国的教育中德育这一块还是比较欠缺的。那次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本人担任的是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根据所任学科的特点, 结合学习的德育理论, 我就“如何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实践, 现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目的性明确, 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使学生明白, 英语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 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 世界上一半的信件都是用英语写的。同时在课文中举例说明英语的重要性等,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把学习英语提高到对自己前途的认识。

二、了解当前国际形势, 增强学生爱国意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 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 弘扬民族精神。在对学生进行外国风俗、文化教学时, 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中外对比, 从而加强学生的爱国的思想, 增强学生爱党、爱社会、爱民族的思想, 使他们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三、在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如在课堂中教师要经常地使用“Can I help you?”“Thank you!”等语句, 让学生体会到礼貌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四、在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迈进,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却日趋恶化, 这主要是人类环境意识淡薄, 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而引起的。我认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是当前的一个迫切任务。所以, 各科教师都应寓环保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牢牢把握并合理利用课本上的环保教育素材。现在的教材中, 每个单元学习的内容都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 我们就可以不失时机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教授2B Unit 8《Keep the water clean》时, 就应让学生知道水资源是宝贵的, 是无价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 不可以把垃圾往河里随意地扔等。

五、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友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的溺爱往往导致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倾向。然而现代社会充满竞争, 同时又充满着交流与合作, 没有合作精神的人犹如汪洋中的一叶小舟, 经不起风浪的搏击。所以, 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 使学生记住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要热爱集体, 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 要和同学友好相处。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包含团结思想的语言材料, 如在《Insects are our good friends》这一课中, 讲到“ants are very small, but they can carry big things.”这部分时, 我先对其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 之后, 让学生们小组讨论, 说说蚂蚁那么小, 为什么能搬比它大几百倍的东西?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最终, 让他们通过讨论领悟出“集体的力量大无穷”这一道理。同时, 为强化学生对“团结就是力量”的理解, 我还让他对“一根筷子易折断, 一把筷子折断难”这个俗语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示, 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真理, 从而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此外, 教师在课上或课下可以安排和布置一些集体协作型的活动和作业, 如分角色表演对话、小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采访等, 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以身作则, 教师要起表率作用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一言一行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 因此, 教师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无论是思想作风还是生活作风, 言行举止还是内涵修养, 教师都应体现出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具有优秀品格的教师将为学生所崇拜和效仿, 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所以, 要想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不妨从“我”做起, 从教师做起。当然, 要做好这点, 我们也要花大工夫。中国有句古话:“做经师易, 做人师难。”是说传授知识比较容易, 给学生人格的影响却比较困难。虽然这样, 我们还是要努力, 要以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作出表率。

总之, 我们应该利用好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作为教师, 我们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同时把握教材中的德育要素, 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策略与方法, 将学科教学与德育巧妙地结合, 不仅传授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这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果我们每位教师在教授所教学科的同时巧妙恰当地渗透德育, 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使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文化渗透 篇9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能脱离对文化的学习, “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 “文化意识”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因此,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应注重对英语文化的渗透。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渗透的方法

1. 比较法。

即在教学中通过比较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异同来加深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培养他们的英语文化意识。如在教学句型“Where are you from?”时, 笔者通过板书“I’m from Lanzhou Gansu China (我来自中国甘肃省兰州市) ”使学生了解地名的英语表达顺序是从小到大, 而汉语则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比较法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从而使他们在交际中正确灵活地运用。

2. 讲解法。

即对教材中涉及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加以讲解。学生们理解有困难的, 有时还会引起理解偏差的内容用讲解法就比较适合。如人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中第三单元不同国家的服饰常识和一些常见外来词的由来介绍、第四单元华氏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区别、第六单元中由动物名词构成的谚语都可以运用讲解法, 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又能使学生了解英语文化。

3. 融入法。

即直接把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 或把英语国家文化中具有特异性的内容直接编成教材开设课程, 介绍英语国家的习俗、历史、风土人情等。例如在教学数字时, 笔者不仅利用“Culture”中的语言材料介绍了中国的幸运数字是6, 加拿大的幸运数字是7, 还告诉学生13在英美国家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人们在生活中都会尽量避免它。

4. 体验法。

即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这些实践活动包括看电影、看录像和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西方有许多传统节日, 如万圣节、复活节、愚人节、圣诞节等, 每逢这样的节日, 笔者都会进行专题介绍, 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的文化。例如, 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二册We Have Christmas in England一课时, 笔者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圣诞歌曲, 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美丽的圣诞树和丰富的圣诞活动, 尽量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深刻体验圣诞节文化。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渗透的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 教师导入的文化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 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导入形式也应符合学生的特点,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2. 阶段性原则。

小学生的语言水平并不高, 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化渗透的过程中, 应按照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在教授完颜色的词汇后, 为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兴趣,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中西方国家给颜色词汇赋予的不同含义, 补充简单的关于颜色的习语和成语。若渗透更多更难的词组, 不仅不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还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甚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针对性原则。

在渗透英语文化的过程中, 一定要有针对性, 避免过多、过杂, 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相关的英语文化进行介绍, 不应过多地涉及其他内容。如在介绍圣诞节时, 教师应集中介绍西方圣诞节的来历和习俗等, 不应该导入复活节的来历和习俗等。

英语渗透 篇10

一、普通词汇与专业词汇的相互融合与渗透

专业词汇不是凭空出现的, 它是从生活中由一个表达简单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者行为的词汇中发展、演变而来, 形成一词多义。在教学中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 找出与会计专业相联系的词汇, 加以引申, 重点讲解, 使学生了解到其实生活中的事情都有其内在规律或相同、相似的本质。现举例如下:Balance, People take up hobbies because these activities can help them relax after periods of hard work and provide a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play.“人们之所以培养各种业余爱好是因为在辛苦工作之后, 这些活动能有助于人们放松, 并在工作和玩乐之间为人们提供一种平衡。”balance为“平衡、均衡”之意, 但在会计专业语境中为“余额、结存”, 其实就是在存款和取款之间的“平衡”, 即结余。如:balance of trade贸易差额;balance carried down余额转下, balance sheet, 意为:资产负债表, 亦称财务状况表, 可以简单理解为资产平衡表。A balance sheet is a statement of the financial condition at a given point in time.It shows the company’s financial position:what it owns and what it owes.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日期 (注:通常为各会计期末) 的财务状况, 即企业所有资产与负债状况。

二、派生法在专业英语中的应用

派生法是派生词缀 (前缀和后缀) 和词根结合, 或者粘着词根和粘着词根结合构成单词的方法。在词汇学习中词根、前缀、后缀被称为“扩大词汇的三把钥匙”。

1. 从已学过的、熟悉的单词中学习专业词汇。

Count:They are counting the books they collected.他们正在数收集来的书。count是 (按顺序) 数数的意思;如果加一个前缀ac- (表示“向、到”) 构成account意为:账户, 账目;如:bank account (银行账户) 、detail account (详细账单/明细表) 、account title (账户名称, 会计科目) , account-book (会计薄/账薄) 。若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后缀-ant (表示“……者”) 构成accountant意为:会计人员 (师) ;如:Accountants really know how business works because they spend a lot of time studying the business。会计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企业会计信息, 因此熟知企业如何运营。若在account之后加一个ing, 构成accounting, 则为:会计 (职业、专业) 。如:accounting basis (会计基础) ;As one of the oldest professions, accounting is as old as the civilization of humans.作为人类最古老职业之一的会计与人类文明同步。若在count之后只加一个后缀-er就构成counter意为:柜台 (可以理解为数商品、数钱的地方) 、计算器。另外, 在count前加一个dis- (表示“无、不、失、分”等) 就构成discount意为:打折, 贴现, e.g.trade discount (商业折扣) ;discount rate贴现率;折扣率。仅一个count就延伸出:account, accountant, accounting, counter, discount这几个专业词汇, 既学习了专业词汇又便于记忆, 一石多鸟, 学生很喜欢。

2. 从熟悉的单词中发现词缀, 归纳专业词汇意义。

上述方法是直接在单词中加前缀或后缀构成专业词汇, 在教学中也可以根据所遇到的单词或情境, 找出词汇中的词缀, 进行总结性学习。如:Expensive:I can’t afford it, it’s too expensive.我买不起, 太贵了。They bought an expensive car last month.上个月他们买了一辆很贵的车。以上两个句子中的expensive也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单词之一, 其名词形式expense在中学也是高频词, 如:household expense (家庭支出) 但是鉴于学生年龄及认知能力, 他们并没有把它看成是同一个词根的不同形式, 故在学习中注意启发学生细心观察, 使他们学会在学习中找规律, 让学习成为一次轻松、愉快的探索、发现之旅, 减少因死记硬背产生的抵触情绪。专业词汇如:expense account:费用账户, 报销账户;prepaid expense:预付费用, 待摊费用。Office salary expense:办公工资费用。Expenses are those economic resources that are used to earn revenues.费用是为赚取收入而支出的经济资源。

3. allow

His parents won’t allow him to stay out late.他的父母不会允许他在外待得很晚。Smoking is not allowed in the hall.大厅内不准抽烟。allow是中学阶段最常用的一个词, 表示:允许、准许之意。而allowance则是会计专业中很常用的一个词, 表示:津贴、补贴、免税额、备抵;准备金。如:allowance for repairs and outgoings:修葺及支出方面的免税额;allowance to debtor:给债务人的津贴;balancing allowance结余免税额。它的形容词形式:allowable:可获宽免的;免税的, 如:allowable business loss:可扣除的营业亏损;allowable expenses:可扣税的支出

三、对容易书写错误的单词的辨析

在词汇教学中, 经常会碰到学生把拼法相似的词混淆。适当采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对相关词汇进行词形辨析, 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 巩固记忆;通过对比, 还可以触类旁通, 扩大词汇量。如:equality平等、均等equity (公司) 股本、 (无固定利息的) 普通股票;enter进去进来;entry分录账目;debit借项、借方、记入借方的款项;debt债项、债权;invest投资、 (把资金) 投入;invent发明、创造;inventory财产清单、 (商店) 存货、库存;exercise练习、锻炼;excise消费税;found建立、find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fund基金。

总之,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主动理解的基础上的。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内容, 而是与职场联系起来, 让学生感到在英语这门公共基础课上不仅可以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 提高人文素质, 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能力, 学会了学习, 也就是入了“道”。当然, 这种教学探索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 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还要具备相应专业的基础知识, 从而使教学在生活、人文精神和专业知识之间互相融会贯通, 使课堂更生动, 更加切入实质。作为一名教师, 只有不断地学习、挖掘自身的潜能, 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以及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才能适应现代高职对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英语课堂情感渗透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25-1

情感渗透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和联系的纽带。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交流是教学效果提高的助推器。情感因素是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充分应用。怎样使学生的激情拥有不竭的源泉?怎样使学生将这份激情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到的知识得到积累与升华?

一、教师要充满激情

情感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教学活动是否充满热烈的情感,决定着能否产生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书若有情书亦老,人若无情人自灭。首先,教师要有幸福感。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整天打交道的是一群中学生。中学生拥有青春的朝气与蓬勃向上的活力,充满激情。

实施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有满腔激情和热情投入到课堂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这个道理。

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逐步积累的过程,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交流,重点放在沟通和理解上。教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课外都要把对学生的爱化成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对于基础差、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充分理解他们,切实帮助他们,积极引导他们,使得他们在情感上不孤独,学习上有所盼。“寓教于情” 就是教师要以自身丰富而真实的情感来获得中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二、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人、以心育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持课堂气氛的和谐。要知道,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也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浓厚,求知的欲望才会强烈。从某种角度说,情感是英语教学的命脉。的确,“亲其师,信其道”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教师要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高中英语课堂充满吸引力和富有感染力,尽力使学生的情感与我们的教学内容产生和谐共振和持久共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融洽师生感情,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的课堂是学生最期盼的,也是教师所希望的。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倾吐心声。记住:老师的一句赞语、一次表扬,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激励。教师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真懂。让学生在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三、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和乐学英语,情感的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设计开放性问题。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如在教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0 Unit 1 Reading Give a man a fish时,笔者布置学生课前上网搜索非洲饥荒和贫困的有关图片和影像资料。在导入新课时,请同学先向全班展示,并结合讨论进而导入reading。这样引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声像并茂,把学生带进了课文学习的情境。教育需要多元化,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

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富有时代气息,不少内容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素材,对其进行适度的拓展。教师也可结合学生关注的国内外大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情感教育。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1 Unit 3 Reading 所选的语言素材涉及外国科学家及其发明,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增强成功意识。正如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所提:学习本单元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他们追求成功的意识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观看相关图片的过程中,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五、培养合作意识

大家都知道,合作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过去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而我们都清楚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绝非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多思考,多总结。采取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真情实感地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从而使得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真实的状况。

六、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

对于情感渗透,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至关重要。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为此,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去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正确的评价是一种人文关怀。要知道,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兴趣,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七、结束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英语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一声,信任的一点头都是师爱情感的流露。在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地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篇12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 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 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不能脱离教材, 空洞地说教。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 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课文, 大多数都有德育内容, 而且随着教材内容改革, 德育内容也紧跟时代, 具有时代气息。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 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 在讲授《THE GREATWALL》一文时, 课文讲述了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当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 劳动人民花了10多年的时间用自己的双手修建起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根据这一点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使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在讲授《ISLIFEFIRE》一文时, 根据张士柏受伤后仍然坚持学习, 最终取得伟大成就的事例, 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人的一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 才可能取得成就。同时要求学生记住这句名言:“Aman is never a failer until he begins to blame others.”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教师是构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 教师在授课时展现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 而是整体形象。学生常常把教师当作楷模, 教师的言行举止必会给学生的言行举止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可以用自己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热爱祖国的激情, 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感染、启迪和影响学生。

三、通过英语教学培养良好的学风与品德

学习的进步与良好的学风、品德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树立良好的学风, 进而培养优秀品德。英语学习需要仔细严谨的作风, 单词拼写、单词使用和标点符号都需细心, 粗枝大叶的学习是无法学好的。英语学习还需要敏锐思考, 好学深思, 深入钻研, 如阅读理解, 分析英汉表达差异。学习英语需要勤学多练, 勇于实践, 精益求精, 永不自满, 虚心好学等多种优良品质。

上一篇:电力的安全生产论文下一篇:优化建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