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德育渗透(共12篇)
高职德育渗透 篇1
一直以来, 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 提升教育质量, 为社会输送大批能够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项工作的复合型劳动者。德育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重要性不言而喻。“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一直是国家倡导的教育理念。可以说,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强高职生的道德教育, 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必修课, 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运用这些资源对高职生进行道德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 无文不染情、无文不载道, 在高职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 可以让学生通过理解、品位文学作品, 体会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 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 略谈几点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语文教师自身的品德是渗透德育的无形力量
高职语文教学是教与学有机结合的双边活动, 自始至终都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与相互接触过程。所以教师自身就是一本教科书, 会对学生发挥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高职语文教师的学识与人格不仅直接影响高职生的人格塑造, 甚至会影响高职生的终身发展。所以高职语文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使自己成为渗透德育的无形力量。
一方面, 高职语文教师要将对学生的爱用礼貌而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古人曾曰:“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语言文明, 则心灵必然善良而正, 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一方面, 高职语文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和现代人的基本素养, 不仅要学识渊博, 更要有堪为师表的品德。为此, 高职语文教师处处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文明礼貌, 自己决不可粗鲁莽撞;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 自己也要自觉遵守教师守则。这样才能言行一致, 为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二、挖掘教材内涵, 渗透德育功能
在高职语文教材中, 约百分之八十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凝聚了先人的思想精华。这些篇目脍炙人口、文质兼美, 思想内涵十分深厚, 所以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 将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方面, 在简介作者时要渗透德育。古人曰:“文如其人。”文学作品的作者正是因为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所以能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 语文教师在介绍作者时, 不能只强调他们对文学做出的贡献而忽视对其思想品德的宣扬。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作者,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 让高职生一起回忆作者的生平事迹, 从中得到启发, 引起学生共鸣, 使其获得思想熏陶。
另一方面, 在分析文章时要渗透德育。高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不脍炙人口, 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有“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 有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 还有为建设中国海殚精竭虑的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教师在分析文章时, 要借助这些先驱的精神对高职生进行德育, 让学生理解、接受, 从而鞭挞假丑恶, 弘扬真善美。
三、开辟第二课堂,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而德育渗透是无限的, 所以高职语文教师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 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激发他们不断奋发向上, 践行思想品德。
高职语文教师要抓住第二课堂的教育契机, 将德育工作不断推向深处。比如, 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是高职生的节日, 高职语文教师可以适时组织“我在团旗下”的主题征文活动;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可以组织以“爱国”为主题的朗诵比赛或者演讲比赛;在中秋节, 还可以组织以“思乡”为主题的话剧表演活动。诸如此类的活动有很多, 都有大量的德育契机可寻, 高职语文教师要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效机会, 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好学精神, 同时也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 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总之, 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只要语文教师用心耕耘不辍, 就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的。高职生要通过积极的思想内心活动, 去主动认识、接受和内化道德教育, 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得到质的飞跃, 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人才!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必修课,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运用这些资源对高职生进行道德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 无文不染情、无文不载道, 在高职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 可以让学生通过理解、品位文学作品, 体会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 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 略谈几点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参考文献
[1]戴艳.高职语文教学的功能与发展趋势[J].企业家天地, 2011 (06) .
[2]唐淑芳.高职语文教学审美情趣的培养[J].职业时空, 2008 (04) .
[3]石林鑫.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2) .
[4]张滢.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细化路径探析[J].文教资料, 2010 (34) .
[5]孙利华.探究高职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06) .
[6]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高职德育渗透 篇2
美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技术关系极为密切的一种美术形式。德育是美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思想相对复杂,有的学生已开始进入叛逆期,平日里正面教育活动开展相对不多,在某些方面我们面对的德育教育工作还是很艰巨的。在爱国思想,集体荣誉、尊敬师长、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大。这说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关心时政的意识和思想觉悟,具有正义感、责任心和同情心,法制观念集体荣誉感显着增强,并渴望将来学有所成。
二、指导思想:
结合全员育人有关精神,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
三、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养成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进而在学生心中从小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的优秀人才和优良的公民打好基础。加强德育基础建设,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开创美术德育工作特色。
四、主要内容
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现代艺术,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本学期美术教学主要内容以各种基础知识、技能培养为主,基础教学包括欣赏、绘画、手工制作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欣赏作品能力,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其学习态度来继续培养学生求知欲,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五、具体措施
1、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与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根据各学科德育工作要点,把德育内容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2、在美术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德育渗透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环保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风气与意志品格。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做到德育与美术学科教育的渗透。如:环保方面,让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让学生爱护大自然,亲密大自然。
4、深入探求生活德育、情境德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营造各种德育灵活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例如:组织学生到室外去采风,写生,让学生画生活日记、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人、事、景、物,积极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把这些素材加以提炼,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学生的作品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人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气艺术品味,利用一切媒材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表现欲。提倡奇思妙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体验的机会,寓德育内容于各项活动之中。例如:开展手抄报制作比赛、学生艺术作品展示会、美术成果展示会等。培养学生和竞争与交流意识。
6、热爱生活,弘扬民间传统艺术对于各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师来说,掌握一些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方法,提高民间工艺美术的鉴赏能力,对教育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继承和发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很有现实意义。
7、引导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欣赏和制作,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8、克服自卑,增强自信。人的素质不仅表现在先天的个性差异上,还表现在后天的发展差异上。学生应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艺术启蒙教育的不同都会产生学生素质的差异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于学习美术缺乏兴趣、失去信心,畏难心理尤其突出。
高职德育渗透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研究
德育渗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既拥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又具备优秀的道德素养的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社会的发展给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就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适应力,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输送有用的人才。
一、德育渗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由于我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英语语法知识和文章的讲解,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且又因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下长大,很难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家长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品德的培养也没有多大关注,这就造成了学生好逸恶劳,以自我为中心,对生活缺乏积极性,极度自卑或极度自傲的性格特征,这样必然影响到他们日后的生活和人生发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德育是教学的基础性措施。”可见德育对于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同时他还指出,德育于教学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一个过程,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德育品质树立榜样性作用。因此,进行德育教育离不开学科教学,教师应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充分发挥教学中的德育作用。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导学生英语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为学习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肩负着为学生的人生方向导航的作用,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明辨是非的能力、良好的品德素养以及健全的人格。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既是国家发展与世界接轨,获取信息及与国际交往的手段,又是国家对科技型、经济发展,时代进步的人才渴求,同时也是对自身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精神层次的一次巨大提升。
二、德育渗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措施
1.以教师为表率,尊重关爱学生。要让德育渗透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去,首先必须要有‘领头羊做表率作用,而教师作为教授学生知识的传输者,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最有效、也最直接的途径。教师应率先做好表率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态度和品德言行,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学习成绩一般或比较弱,因缺乏奋斗的目标,在学习上的动力就显得不足,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认识不够。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不只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对学生作出适当的引导,鼓励、尊重他们,并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怀,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主能动性,积极主动去学习知识。
2.引用英语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大学英语教材的版本多样,内容也相当丰富,其中所涉及到的有:经济、政治、文化、科学以及艺术等方面,为德育的渗透做足了准备。教材作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课程的内容,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认真备课,挖掘教材中隐性或显性的德育内容,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引用,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和所隐含的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德育方面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了解我国经济、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发展的同时,将英语教学与德育渗透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心灵得到升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应用知识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去。虽然素质教育已深入展开,但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且学生课目繁多,真正分配给英语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在教学中仅靠课堂时间很难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对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就很难实现。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开展,教师可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和兴趣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机会,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德育结合起来,实现知行的统一发展。
三、结语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整个教学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将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出发点,以知识为载体,以自身为表率,从德育教育方面入手,渗透到学生的教学中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努力。把德育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位数会培养高组织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荣.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
[2]李丽君.大学外语教学与渗透式德育契合性现状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言红兰,黄晓林.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
如何在高职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渗透,德育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普高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得高职生源严重不足,在招生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门槛,因此学生的思想、文化等素质明显下降,双差生占了极大的比例,这给高职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职业高中学生的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自信心,对未来没有信心。一般说来,高职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都相对较差,他们在初中时就很少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很少得到过老师的表扬,自信心严重受到挫伤。2.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差。许多高职学生上课不爱学习,无精打采或是上课睡觉,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周末泡在网吧,,沉溺于手机小说或游戏,甚至还有逃课现象发生。3.缺乏道德修养,自律性差。多数的高职学生思想上不求上进,还有不少人开始追求享乐,爱慕虚荣,行为上出现偏差,甚至背离了正常的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学生自律性差,在校园里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说脏话,不文明用语,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现象。
二、高职英语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高职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高职学校是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学校毕业生大多要从学校走向走向社会各种工作岗位,必须对他们进行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课堂是德育教学的主战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这是最普遍的一条德育途径。
三、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教师以自身作则,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老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可见教师的模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可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渗透其中。而教师作为一线的教育实践者,其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注重自身仪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材是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依据。教材选材内容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富含的素材,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如Food for Thought讲述的就是一个位父亲如何教育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告诉我们朋友是珍贵的财富,我们要友好和他人相处,生气时的话语也会刀子一样留下伤口。通过课文中生动的例子学生们受到了教育,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下册中的Unit 11Career Planning中的Job Hunting可以为学生进行择业教育,为求职做好准备。Unit 12 Dedicated People中的The Story ofFlorence Nightingale讲述了弗劳伦斯·南丁格尔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培养他们各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3.创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渗透德育教育。教师既可以是老师又可以是朋友,在课堂上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民主、平等、轻松的氛围。教师要给予学生关心、接纳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给后进生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自尊心强怕出错,这时教师要适时的鼓励,及时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进行group work或pair work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础。
体育课渗透德育三要义-德育 篇5
体育课对于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增强,意志性格的锻炼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养成,具有特殊意义。因此,体育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德育。体育课进行德育,要遵循“内在”、“贯穿”、“榜样”的三要义,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融合在体育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中,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一)“内在”。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目的意义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党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无限关怀和重视,懂得德智体诸育的辩证关系,教育学生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努力锻炼身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集体活动对学生渗透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利用体育锻炼对学生渗透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诚实、活泼、不骄不馁的意志品质的教育;并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贯穿”。要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教学过程的严密组织,对学生进行高度的组织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迅速、整齐、协同动作的习惯。还要通过组织学生布置运动场和体育器材,对学生渗透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高职德育渗透 篇6
摘 要 在体育的教学中,若要教学改革进行深化,就必须抓住体育本身的特点,同时有针对性的融入德育方面的教育,以达到锻炼学生的意志的目的,同时培养他们遵守诚信、纪律、自律等重要的品质。体育教育是指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德育方面的渗透,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有理想的综合型人才。本文着重的分析了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学 德育教学 渗透
如何把德育素质教育渗透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早在几千年前的孟子时期就开始注重个人的德育,直到今天德育仍然对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时时刻刻把德育渗透进去,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对德育的意识不够重视,始终处与教学的误区当中,只求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自身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自身特点
(一)相对其他学科条件得天独厚
对于体育这门课程来说,从学生上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并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长达近20年的时间。因而,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品德教育的培养有着其它学科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可以持续近20年左右的德育渗透。
(二)潜移默化优于直接灌输
体育教学中,很多动作和技术都是要教师通过行动表达出来,而学生也是通过身体的运动加以练习,这也是与别的学科的不同之处,因而在其中进行德育也与其它学科不同。大多时候,贯穿行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反而比直接进行德育有着更好的效果,而且通过行动来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自觉自愿接受德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升华的过程。
(三)课程本身蕴含德育因素
从学生进入幼儿园就开始学习体育,而体育这门课程本身就与德育存在一定的关系,因为每一种体育锻炼都比较辛苦,而要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必须付出辛勤的努力,学习体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忍耐力和坚定的意志品质,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德育渗透。
二、影响体校学生德育素质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多以青少年为主,这些学生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生长阶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可以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在此期间如果学生受到了错误思想的干扰,他们就会朝着不正确的方向成长。依据指导程度的不同,学生的思想深度和价值体系也会不同,对学生们进行品德教育是学校该尽的义务,体育学校应重新思考环境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影响。
(二)教师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人,也是知识和思想的主要传递者,在高职院校中教练和文化课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文化知识、指导他们进行体育训练和参加各种比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自身的道德素质是否合格,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道德素质和教育水平才有能力去引导学生,学高为师,身正是范;二是虽然教师本身的素质很好,道德品质非常高尚,但是能否用正确的方法高效的把相应信息传授给学生,他们是否能花费很多精力对学生们进行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有着很大影响。
(三)德育评价机制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影响
良好的评价机制具有很强的诊断功能和指导性,德育评价机制可以及时的发现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方向,同时也还能保障德育素质教育的落实,良好的德育评价体制可以给予学生们科学的思想评价,在体育学校中创造和谐、良好的氛围,是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目前的体育学校大都缺少科学的、健全的德育机制,从而导致对学生德育素质的评价缺少合理的依据,而且手段也过于单调,整个德育评价的过程非常松弛且缺乏严格管理,缺少评价制度的约束,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德育管理,青少年正处于特殊的时期,对自己行为的判定不太准确,靠自己发现错误很难,有些學生在第一次犯错误时没有得到及时的指正,从而导致小错变成大错,甚至形成了难以更改的不良习惯。
(四)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因素
高职院校于其他类型的学校不同,一直以来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几乎每天既要完成高强度的体育训练,还要完成相应的文化基础课,这就使得体校始终处于两难的状况,体校之间竞争主要是体育人才的竞争,输送率即体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体系,外界会从两个方面考虑来衡量体校的优劣,有多少人能进入专业运动队,在各级体育比赛中获得的名次如何,以此作为衡量最终结果的标准给体校造成了很大压力,给教练造成了压力,长此以往,体能训练在体校的教学内容中会更加突出,随着更多体育天才的出现,体育生的综合素质却没有得到提高,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出现的许多关于运动员道德素质的问题,更加确定了部分体校的办学理念有待改善。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德育教育必须放在首位,同时把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把体育教学活动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并力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体育教学、使学生心理和身体都能康成长,从而保证学校的体育工作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为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彻底贯穿我们所提倡的德育教育呢?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如何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一)建立真诚合作的教学关系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言传举止对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锋端正、言谈文雅,会给学生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规范、娴熟的动作示范,配以生动,优美的语言讲解,容易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己,同时在教学中讲授一些有关体育明星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体育明星的敬佩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为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室里经过紧张的学习后,课堂教学中去学,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规范课堂常规
教学顺利进行前提和保障就是规范的课堂常规。由此,体育课堂的常规即是规范体育课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有一个规范性的课堂常规。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要被摆在第一位:这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深刻意义、精髓所在。同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性格特点得到发展。
(三)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的根本培养目标,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不能盲目求同,同时教师也要善于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综合学生自身特点以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达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体育知识、技术的同时,要结合自身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不仅包括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德育素质的教育,这才是体育活动所要求的最高标准。而对于体育教育者体育教师来说,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应该从自我做起,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及增强责任心,将做好学生的德育渗透作为自己的使命,使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己的体魄,也得到与之相应的德育培养,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结合该学科自身的特点,巧用一切可用机会,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有秩序、有步骤地对学生做好德育渗透工作,从而为祖国培养既具有强健体魄又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同时也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红胤.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
[2] 沈晓明.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新疆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7
1 新疆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体育中德育的渗透是加强高职学校大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一个“曲径通幽”的做法, 因为体育教育能净化心灵, 升华人格, 他能深入到高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 内化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 引导并彰显高职学生的道德行为, 使思想道德教育浸入人心, 这恰恰是体育教育的德育诉求, 是我们践行和普及体育教育的要旨所在。也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质量的保障。目前新疆高职职业院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渗透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新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容较少
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文化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其次才是知识、技能能力教育, 然而, 实际调查结果却相反。新疆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德育制度不健全, 政策落实不到位, 教育过程缺乏品德教育内容等问题。高职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体育锻炼过程,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有效增强学生体育意识, 提高体育能力素养,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任务, 在通过各所院校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体育教学中, 能始终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的学校很少, 基本都是以教学效果来评定学生学习成绩, 而学习成绩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奖、助学金, 因此, 学生一般在老师面前也只是虚情假意, 当老师评定成绩偏低时就会有学生不惜往常的师生情与老师“讲道理”的现象, 要知道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就不会出现学生为成绩挑老师的问题, 更甚有些学生将成绩的评定归结到和老师的关系上现象。如今,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智育大过于德育, 德育在整个教学中内容很少。
1.2 体育教师对德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从狭义方面来解释是指教师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 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发展学生的体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体育教师主要在抓学生体质、运动技能工作。在对教材的领会方面也只注重教学方法, 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堂氛围等一些问题上。在课程目标与实施方案中大部分是技能方面描述, 对德育教育方面没有实施方案, 在德育教育的目标中也没有明确提出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目标要么被忽视, 要么无法实施, 成为体育教学中无人问津的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对教育活动的调节、对教育影响的控制、对教育手段的改造等都体现出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德育重视不足, 因此, 教师队伍成为影响德育教育效果无法渗透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 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和学习经历所致;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他们对体育学科德育的认识不足有关, 认为德育教育就是辅导员的工作, 与体育专业课教师没关系。
1.3 体育教师缺乏德育渗透能力和教师体育影响力不足
教师是与学生的心灵打交道的, 随时是教育, 随处有教育, 教师就是一面镜子, 无时无刻都在对学生进行着道德的教育。教师的影响不受课堂、学校的局限, 随时随地用自身的道德观去影响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体育教育的主导, 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导, 教师的自身素质品格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成败。目前, 新疆各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不高, 对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重视也不足。
(2) 部分体育教师不能很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为师垂范。有些教师课上、课下给学生两种形象, 使得学生无法正确树立良好的思想。
(3) 体育教师没有把握体育活动在整个校园活动中的影响力。从调查中发现, 除学生喜欢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互帮互助, 团结一心的环境外, 广大教师不断参与体育活动, 从体育活动中达成同事和学生友好、友爱的人际关系。
2 对新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建议
(1) 体育教材的编制与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融入。新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依据本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体育教学大纲, 参照各类体育教材, 集思广益编制符合本学校体育教学的自编教材, 教材要体现教技能、育人才的特点。教材是教师的好助手, 教学中可以合理划分哪些是以技能教育为重点, 哪些是以品德教育为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能将技能教育与德育合理搭配,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 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当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环境、条件,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把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很好结合起来, 没有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德育优势, 从不同角度恰当地将教材中德育内容渗透进课堂中。
(3)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基本素质, 提高教师表率示范作用。青少年在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 模仿性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其次是发挥自身的优势, 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和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 通过沟通, 深了解学生的心灵, 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新疆各所高校应当抓住自治区教育厅思政水平评估大好机会, 强化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观念, 发挥体育教师的角色职能, 使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摒弃只抓技能教育, 忽视德育的旧观念, 提倡德、智、体、美诸方面共同发展。
(4) 规范体育教学中的各类行为标准,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要充分发挥体育活动中的各项制度和规则, 切实完成各类竞赛活动, 非竞争性活动则也要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不断观察和判断学生的行为, 正确的加以强化, 错误的加以改正。
(5) 在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当中融入渗透德育评价体系。体育教学要注重德育教育, 要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德育, 就必须要有相关的德育考核分, 有效的将体育教学过程中技能与品德教育的考核恰当结合是衡量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的重要部分。
3 结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既能促进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 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实践证明, 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融入德育教育内容, 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体育教师只要能把握好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点, 就能让德育这朵鲜花渗透于体育课堂之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教育结构也发生着本质的变化, 高职职业教育日趋成为教育的主流, 而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教育也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新疆教育工委和教育厅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建设, 并建立德育评估体系对所有高职院校进行评估, 本文论述高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提出高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将德育内容渗透到体育教学当中, 从而加强体育教学中“育人”的可行性操作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华伟.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体育教学, 2008 (5) .
[2]王峰.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11) .
[3]向玉峰.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 2010 (23) .
论高职英语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篇8
关键词:德育,英语教学,渗透
1 当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要把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作为评价和衡量学校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 因此任何一名高职教师都应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身心全方位发展, 那么身处教学岗位的教师也要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2 高职英语教育的特殊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英语这门重要的交际语言显得日趋重要。在高职教学中, 英语作为所有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既是学院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又是教师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工作可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 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 以知识为载体, 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优良的思想品质、高尚的爱国主义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使思想得到正确的引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成为有道德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3 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 深度挖掘教材实行德育渗透。
现在高职院校的基础英语课普遍采用高教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该书的主题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经济、科技、人文、环保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更能满足他们将来踏上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品德修养。
(2) 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渗透德育。
英语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和载体, 而英语课是中西方文化直接碰撞的场所。高职学生在英语课上可以了解到:哪些是西方人际交往中的不礼貌行为, 比如, 询问女士的年龄, 他人的婚姻状况等;西方人初次见面相互介绍时应注意哪些礼仪;美国家庭对哪些数字有禁忌等等。在Invitations (邀请) 这一单元中, 通过对话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欣然接受或有礼貌的拒绝外国友人的邀请;通过课文Are you really being invited? (你真的被邀请了么?) 的学习, 学生明白了准时赴约的重要性, 提前到达会让还没准备好的主人感到尴尬, 太晚到达而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你又是不礼貌的,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养成准时、守时的好习惯。
课文中的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很新颖, 更易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也能对他们在礼貌待人, 尊重他人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文化的碰撞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效果更加显著。
(3) 利用课堂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就势在必行了。比如在讲到Communication by Phone时, 我结合教学要求安排了课堂活动, 把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学生列举了手机的优点和便利;反方学生列举手机的缺点时, 提到了“上课玩手机影响了学习” “手机上网成为了他们深夜熄灯后的主要活动”“手机让他们产生了考试作弊的心理” 等等, 最后结果是既肯定了科学技术发展为我们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又需要我们去避免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学生在辩论中自我反省, 使德育教育在课堂活动中做到了点滴渗透, 比老师们直接的理论教诲要深刻得多。
(4) 在课外活动中延伸德育渗透。
当今的高职英语教学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会话和应用能力, 课外活动越来越丰富, 我们应在活动中找准衔接点, 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比如, 许多班级在教室一角设置了“优秀作品展示”专栏, 展示学生好的英语文章或诗歌, 鼓励学生们积极进取;学院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 外教的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下更容易建立自信;院学生会以系为单位举办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情景剧的表演等, 这些活动让学生乐于开口, 告别了哑巴英语, 更加在比赛和表演中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这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活用英语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4 结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此话说明了道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国际化, 英语作为主要的沟通语言就日趋重要了, 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 把知识的学习与德育渗透自然的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高尚品德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晓风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5) .
高职德育渗透 篇9
一、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 中西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 我国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此过程中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内容与特征。虽然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 但是高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 他们的思想活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在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影响下已日趋多元化。显而易见, 高职院校原有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已逐步与时代发展相脱离, 难以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要。学校只有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增强时代认识, 充分认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并结合学生实际, 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才能追求新的突破, 才能把思政工作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的渗透策略
1.利用课程载体, 体现思政教育的渗透作用。理论是确保一切事物进行的标准所在,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它所依附的理论知识, 思政工作发展也不例外, 缺乏思政理论课的依托, 思政工作将难以全面贯彻实施。为此, 负责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辅导员, 应根据课程特点, 深入挖掘当中的思想内涵, 找准理论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切合点, 对学生进行潜在的思想教育。首先, 教师、辅导员可以结合国家有关的法规政策, 以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为基点, 实施课程的创新教学, 使学生明白思政理论课的内在教育功能, 获得进一步的思想教育。此外, 教师、辅导员还应强化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性, 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去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国家政策。譬如说, 针对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意义及其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十八大的召开方式, 用十八大中的某个重要政策为例, 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并分析该政策和这些事件的相悖之处, 然后让学生得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方法。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十八大的重要政策有所了解, 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班级活动, 有效推进德育教育。班级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做事”能力, 让学生学习“做人”之道, 是一个活动价值启蒙的重要场所, 同时, 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此, 辅导员可以利用班级活动这一载体, 有效推进德育教育。譬如说, 学院在举办系运会时, 辅导员可以和各班的负责人一起组织非运动员成立后勤、拉拉队等, 让这些不参与运动项目的学生为班集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运动员打气。如此一来, 就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贴心交流, 拉近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 在团体活动中, 学生的个人责任意识、集体荣誉感也会得到激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在无形中得到促进和增强。
3.结合教育资源,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 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行为教育、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培育, 以及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时时事事的“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的行动积累。为此, 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地特色, 丰富品质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譬如说, 每年的3月5日, 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纪念日, 3月份也随之被世人称之为“雷锋月”。学校可以抓住契机, 组织开展一系列雷锋精神主题活动, 如打扫校园附近的公路, 美化街道;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打扫卫生等。同时, 学校还可以设立一个党员示范点, 选出典型的杰出代表, 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 借助榜样特有的形象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产生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进一步强化德育渗透教育。
三、结语
相关教学工作者, 应在实施思政工作的实践过程中, 深入钻研科学的德育渗透教育新方法, 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强化思政工作, 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乐观、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天济, 陈国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被弱化分析[J].大家, 2011 (9) .
[2]朱中原.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优化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 2011 (5) .
高职德育渗透 篇10
1 茶文化的概述
我们在习惯上将所谓的“茶文化”分为两种。即狭义和广义。在古人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有明确对茶文化的定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业界中把这个认为是广义的含义。但在另一方面, 我们普遍认同与喝茶品茶相关的文化即是我们狭义的茶文化。中国的传统就有将茶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化不断结合的习惯, 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始终。最开始的茶文化是以物质作为体现的。饮茶用具、茶艺体现、展现茶艺等。在精神层面上就是在不断体现为道德和人性品质上。随后的发展又新生出了应用于当时符合制度范围的茶艺政度、茶艺法制等, 它便是在文化内涵与物质载体的介中的体现形态。所以, 我们认为目前的茶文化主要是三个方面组成完整的结构, 分别是茶的制度、精神以及物质载体。
2 优秀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茶文化体现的不单单只有一点, 它还带有着休闲和礼仪, 也还渗透着道德意义。在高等院校中, 我们不断对学生渗透该文化并时刻加大对茶文化的宣传力度, 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积极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也希望在学生完成正常的课程任务后能体会茶艺中所蕴含的高雅气质。为了这点, 高校第一步就应该当认同茶文化自身就具有教育意义, 其次高校也有义务使得茶文化能够在高校校园中传承下去。
2.1 优秀茶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茶德, 我们可以认为的茶本身具有的品质。追溯到五代十国末期, 我国已经将茶本身的道德思想引入到中国周边的国家, 并对周边的国家补充该国家的茶文化起到不可磨灭的突出作用。陆羽被誉为中国茶圣, 他在其经典著作《茶经》中论述了他对茶德的看法, 也表达了饮茶之人在日常饮茶、修养中应具备的怎样的德行。只有具有这样修养的人, 方能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道德精神, 同时也能够以严标准来约束自己, 起到维护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作用。如此看来, 茶文化中的茶德思想和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品质不谋而合, 随着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品质, 丰富了茶文化中的茶德思想, 并赋予深厚的传统文化道德内涵。这也认同了我们大力在高校中宣传茶德思想, 不单单能够引导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也能够发扬与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目前看来普遍的大学生还正在不断的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这个时候, 怎样正确的帮助大学生建立新的思想便成为当务之急。在学生的正常工作、生活中, 不积极的价值观会给学生的意识形态带来超乎寻常的破坏、也十分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问题, 比如说紧张、恐惧等。我们将茶文化中的道德思想传送到高等院校中, 有利于使大学生理解茶艺本身的思想内涵, 并从中审查自己、发自内心地改变自己对外来事物的看法, 为调整自身的心态打下基础。
2.2 优秀茶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奉献精神
“茶人”, 一般来说是通过种茶和卖茶谋求生路的人, 世事变迁, 通过一代又一代对茶文化的传承, 许多只要从事与茶叶有关的人同样也是“茶人”。而“茶人”精神不单是说这些人身上所伴随的高尚品质, 在某些时候也指通过茶树加上“茶人”优秀品质衍生出来的精神和道德。“茶人”精神的含义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第一, 用茶指代人, 表现出对毫无私心甘心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茶树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顽强生长, 这些地方包括深不见底的深谷、巍峨耸立的高山, 哪怕是陡峭艰难的山坡, 茶树都可以适应本地的土壤, 生根发芽。无论严冬腊月或者高温难耐的三伏暑季都能在其生长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即使生存环境不令茶树满意, 但茶树依然可以为神州大地献作出自己的贡献。当然, 在茶树上生长下来的茶叶, 同时亦延续茶树的生命和奉献精神, 并奉献自己给人类, 使人们享受了来自大自然的神奇;第二, 用茶表达自己的志向, 表现出来视世间名望财富如粪土的高尚意境。综上所述, “茶人”精神不只是由奉献、视名利如过眼云烟组成, 还有克服困难, 力争上游的精神贯穿一生。发扬“茶人”精神必然能够指引社会不贪恋世间繁华、远离灯红酒绿, 并用自身的努力与勤奋为全人类的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作用。当代青年不单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还承担着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将这些品质精神贯彻到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去, 必然对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有利, 这些精神的领悟有利于完善大学生自身的身心修养, 还可以源源不绝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动力。
3 优秀茶文化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播下无数的优秀文明, 茶文化亦是其中一点。它可以说是民族节气的现实体现, 有着巨大的政治教育资源, 同时和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藕断丝连的, 这也就对日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帮助。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是为了日后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来作为保障的, 它应该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我们努力宣传优秀的高尚的民族文化, 根本目的就是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能够培养出高尚的节操和修养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全面成熟, 它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多元文化和价值取向, 大学生们正在从心智上趋向成熟, 处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和关键阶段, 如果使大学生既缺乏当代先进的人文精神影响, 又缺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民族传统, 人生观上非常容易受到严重的腐蚀。
4 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实施的策略
4.1 创新茶文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茶文化本身包含着巨大的宝藏, 然而如果我们单单通过上课的方法传达对茶文化的宣扬我们很不难传授得全面完整, 并且课堂的宣传方式也过于呆板, 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播。高等院校展开对茶文化宣传活动中, 我们更应该注重教育方法的不同发展, 加强学生的自主领悟水平和能力, 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一定能够传承茶文化的内涵。
4.2 开展茶文化教育以及吸取文化的精髓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当我们说到茶文化的价值层面, 茶文化自身的广泛性不仅可以使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而且还可以鼓舞大学生提升自己的修养。传承和巩固茶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等院校大学生自身就应该积极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以, 高等院校的茶文化教育必须进行有目的的筛选, 保证茶文化的教育能够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 走向成功发挥关键的作用。我们通过茶文化鼓励大学生完善自己, 充实自己, 提升自己, 但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就是所谓的量变会引起质的变化, 所以说高等学校发起的有关宣传教育茶文化的活动, 还必须使用全社会的力量,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茶文化才能够体现其教育意义。
4.3 借助网络平台, 提高茶文化的德育实效性
随着高新科技的慢慢成熟, 慢慢变得大众化, 我们应该通过高新技术来达到宣传茶文化的目的, 更应该借助网络平台, 通过我们的努力来博取学生的关注, 最终达到让学生自己亲身体会并且自愿去宣传的目的, 我们可以QQ平台、微信平台、易信平台, 通过QQ空间, 微信朋友圈, 或者学校自己的官方微信订阅号来实现这一点。当然了, 微博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网络宣传的速度是惊人的, 它会用自己的方式快速的传递着我们需要的消息。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 自己的人脉, 或者通过学生会组织活动来实现。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华文化, 即是传统的中华茶文化。
参考文献
[1]迟会礼, 吕长芳, 陈福刚, 张忠立, 李洁, 张翠, 房玉春, 徐艳梅.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德育途径——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理论前沿, 2014 (9) :48-50.
[2]黄慧君, 滕琴.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成功 (教育) , 2011 (1) :248-249.
[3]韩芬.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问题及创新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 (6) :59-60.
[4]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 2015 (5) :58-60.
[5]李良.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4) :64-65.
高职德育渗透 篇11
关键词:语文 课堂 德育 渗透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也只有兼顾到了语言文字和思想两方面的内容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善于在语文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吃透内容,挖准教材的“亮点”
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就内容而言,有反映社会生活,赞美人情美的;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国河山的;也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道理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挖准教材中的德育“亮点”。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们该让学生通体会文中深挚的父子情,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在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要让学生认识皇帝及大小官员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冰心的《小桔灯》,要抓住小姑娘的性格特征,教育学生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力戒忧郁颓废。可见,只有挖准了教材的德育“亮点”,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如教《石榴》可抓住“夏日的心脏”让学生体会石榴的热烈、不屈服;《强项令》中让学生找出董宣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不难理解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对于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俗话说“作文先做人”,一个道德意识淡薄、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我都是慎之又慎,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累,又能在写作中培養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获,感恩于一路上的关怀;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求学之路,有困惑有奋进,几多泪水几多欢笑,写得真实感人。例如,话题作文“比较”,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比等。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崭新课题。可是我想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比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语文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发布学生的习作,都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认识网络的用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的方式。
五、指导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渗透美德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高职德育渗透 篇12
1.1 高职院校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全称是高等职业院校,和初中生可以填考的职高截然不同,是国家赋予合法招生指标,开设多为社会需要的紧俏专业,侧重于职业技能培养学习的普通高校,高职生根据个人能力和意愿可以续本。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门技能的教育训练,专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基础性人才。
1.2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赖以形成的环境来自校园。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包括教师、学生、后勤人员、行政人员等在学校内部环境从事各种行为的人之间所秉承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或者是一直以来传承至今或者是新近形成的对所在校园的价值观,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反映在实物和认知层面上而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狭义的高校校园文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1)校园物质文化,属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可直观表现的层面,包括校容校貌、校园里的各类典型建筑物、学校的校标、独特的校旗、与众不同的校徽等,是一个学校整体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群体观、成才观、治学观、道德观等观点内容,并且校园精神文化的健康与否要看这些观点是否被校园里在意识方面起主导作用的群体所共同遵循,并把其深刻化为校园的校训、校风、学风等,可以说校园精神文化是健康正向的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极关键的作用。(3)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校园内的各种规章制度,比如教务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后勤方面的宿舍管理考勤制度、学工方面的帮困助困制度、勤工俭学制度、奖励制度、学生组织的社团活动制度,以及校园内独特的礼仪文化等。校园制度文化是介于其他两种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层面。(1)
1.3 德育的内涵
一般来说,德育是一种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德育需要教者和受教者双方一起肯定并传承一种被社会习俗或者礼教所肯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从而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优良素养。具体说来,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时代特点,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同时融合特定社会或阶级的需求而施教传道的过程。所以可以简单来说,德育就是一种培养人的品德素养的活动。目前,德育的基本格局依然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大板块。(2)
2 校园文化的形成途径以及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2.1 领导者教育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确保着校园文化和德育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校领导者独具匠心的教育理念,有力引领着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的形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高度肯定过环境和教育者的作用。他认为学生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宝库,并且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这个宝库的宝藏包括对学生成长起到熏陶作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环境的设计师——教师,可以说是学生思想的源泉。所以校园文化广阔的内涵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丰富的外延,并可以体现在许多细节之处。如在学生流量密集且醒目处书写学校的校训;高职院校在教学楼、实训基地挂贴学院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置宣传栏及时更新学院信息等。总之,学校的教育领导者通过积极整改学院的文体设施,不断加固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力量,可达到德育工作关键性的促进作用。(3)
2.2 督促团、学干部营造榜样形象,形成各方正向评价,完善德育工作
高职院校一般是三年制,大三阶段一般会根据学校安排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所以学院必须通过定期召开团、学代会更新团、学各层级干部,及时补充新鲜力量,在学工口团委的直接教育约束下,督促其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利用不同的时间契机开展相应活动,既拓展了德育的途径,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娱生活,又在师生群体中营造良好形象,树立榜样口碑,从而形成良性的校园文化,配合学院德育工作的完成。
2.3 利用社团组织创建学生多元化课余生活,丰富德育途径
校园文化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陶冶其道德情操、提升其精神境界,同时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德育途径。高职院校的社团组织可以承担一部分这样的德育任务。因为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并角度多样,既多样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有助于创造有活力的、多姿多彩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对德育的实施起到了正向的带动作用,丰富了学院德育的途径。
2.4 班级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成为学院德育建设的有力臂膀
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积极正向德育的实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基层组织力量。对于一个健康积极的班集体来说,内部班委会、团支部等干部组合的优秀与否具有是否能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抵制消极风气影响的决定作用。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之间既统一,又互补,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辩证渗透关系。统一之处在于它们的育人目标;互补之处在于良好的德育工作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正向发展,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又为德育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路径,两者之间起着互为因果的催动作用。
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策略
3.1 关注学生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主体角色地位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塑造校园健康昂扬的精神面貌为主要目标,具有充满时代气息的人文氛围。尽管教育者在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但是必须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能产生德育实效,所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中扮演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
3.2 坚持以文化教育和文化活动为载体,使受教者在实践中体验并内化
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心灵层面与智慧层面融合碰撞后产生的火花,并根据个人的行为意识对这些火花进行了再创造。学生各种意识也是在活动实践中形成并最后真正内化为精神世界的营养。因此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必须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土壤中,要适应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合理优化环境,有效整合资源,开展学生喜闻乐见,能够吸引他们参加的各类文化活动和德育课程而潜移默化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3.3 以校风建设为核心,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层次
作为校园主体精神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可以说校风是一种深层次的观念文化。一个学校里最重要的校风包括学风、考风和教风,这三者之间有天然的联系。良好的学风必然促进教风的优化和考风的严肃;优秀的教风有助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秩序井然的考风则是良好教风和学风的正向反馈。这三者又共同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德育现状。所以全院全体师生员工必须认同并贯彻“三风”所体现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以优良的“三风”建设彰显学校的精神面貌。
3.4 建设优良互动的师生关系,促进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开展
校园文化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它作为一种德育体现,影响提升着受教者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的层次,其效能不能小视,同时它也不是单纯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达到引导作用。可以说整个学校的师生共同担负着起始创建、过程维持、及时更新和有效传递校园文化的重任。校园里的老师用亲切易处的人格魅力促成和学生之间优良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形成共同肯定的价值标准、对某种特定物的高尚信念和基本一致的行为规范,从而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教育中的质性作用并坚持正向的发展指向。(4)
4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辩证渗透关系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以辅助德育工作的思路而展开。首先依靠校园建设之外显的物质文化创造干净、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身心愉悦、斗志勃发,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目的;其次通过师生之间文化的沟通交流和活动的开展参与达到校园文化精神育人的目的;然后通过良好的风气建设营造一种崇尚美德、磨砺志气、求真务实、善良诚实的文化氛围,从而营造一种在氛围中陶冶学生情操,达到校园文化制度育人的目标。(5)
上述可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内容和目标相近且时有渗透共通之处,虽然表面上它们是两种文化形式,但从本质上看,是相互统一的。高校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及时迅捷的信息传播手段,并能快速地掌握各类前沿文化,可以说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高校的师生通过文化传承的方式把先进的知识体系和主流性的价值体系等一届一届往下传承,从而自然使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人有着共同认同的思考模式和处世规范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同时持这种思考模式和处世规范的群体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达到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全体成员形成一致的道德评价体系、价值标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归属感、荣誉感的作用。因而可以说,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交相呼应的同时也深深打上了时代价值体系的烙印,两者之间形成了自然的互补渗透关系。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统一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德育工作依靠校园文化建设做主要载体,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德育工作同时又扮演着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角色,主导着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可以依托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之间的渗透共融,来促进人才的成长成熟。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德育
注释
1冀学锋.当代高校德育研究[M].气象出版社,2001.
2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傅进军.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4李建明.浅论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隐性影响[J].改革与开放,2009.
【高职德育渗透】推荐阅读:
高职德育教育08-18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分析07-17
高职院校的网络德育09-03
高职高专学生德育过程08-01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11-01
高职校园网站设计德育论文06-21
美育德育渗透05-17
德育渗透浅析07-19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07-26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