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分析(精选12篇)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分析 篇1
思想政治课作为高等院校培养学生马列主义坚定信念和政治立场的一门必修课,中共中央和教育部近些年连续下发一系列文件来加强思想政治课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地位。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高等院校的德育教学工作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经受着空前的挑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面临着网络时代的考验和影响,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网络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挑战进而制定应对策略,笔者和课题组教师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本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况设计了一份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在我院2014级学生法律实务系800多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情况概述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调查问卷中涉及的第一类大的问题就是了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见以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45.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很重要,是一门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但有44.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虽然有用但是不如专业课对其作用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认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培养”占到了95%以上,在教学方法上90%以上的同学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落后,使得学生没有兴趣。
2. 高职院校学生上网情况。
调查问卷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网络的熟悉和依赖程度,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所有的学生都上过网,并且95%以上的经常使用手机上网;他们在网络上主要关注的是娱乐(占49.2%)、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占59%);经常看时事新闻的同学占到了96%以上,但78.7%的同学只是随便看看,不做任何的评论,对负面新闻持相信态度的同学占62.3%;使用的上网软件中,选择QQ的同学占到了52.5%,了解社会新闻的主要渠道是微博和QQ的分别占到了72.1%和63.9%;对于网上的热点新闻,55.7%的同学不关注网友热评,也极少参与网上的评论,偶尔参与的同学比例为63.9%。
3. 高职院校开展德育教学第二课堂情况。
除了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的调查,我们还设计了一部分问题调查学生对于开展第二课堂的建议,65.6%的同学支持通过社团活动来进行第二课堂教学,而49.2%的同学则建议通过建立QQ交流群来及时发现问题。对于马加爵这样的校园恶性事件,75.4%的学生主张努力调整自我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避免此类校园惨剧的发生,而32.3%同学建议德育教学走进宿舍以及时发现问题学生。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存在内容陈旧、方法落后的问题。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高职在校学生认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总体形势良好的局面,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和社会现实问题脱节;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基本上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缺少互动和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足。
2. 网络已经成为影响高职学生思想的重要媒介和途径。
调查显示所有学生都有上网经历,很大一部分学生通过日常使用的手机就可以很便捷地上网浏览新闻和时事动态。在新媒体时代,学生作为自主的个体不再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来接受知识、改变思想,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种新闻和动态都给学生带来了难以预测的思想影响,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学生接受知识的多途径和难以预测性都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更深层的挑战。
3. 网络时代高职学生的去政治化倾向明显,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是非的能力仍需培养。
通过对于学生上网情况的具体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上网主要就是浏览娱乐新闻和综艺节目,对于社会和时事新闻缺乏主动关注,即使关注时事新闻的学生也仅限于没有任何主观判断的随意浏览,对于负面新闻没有明辨意识,缺乏独立的思考和自觉的判断,这种倾向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动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果。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工作难点和努力方向
本次调查问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面临的挑战和危机,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大致掌握了目前高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总体评价和网络对于他们的影响,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思想政治课的社会效用,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学科,不能仅仅照本宣科。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的思想困惑以及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人生中的迷茫和难题,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效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活的学科,它只有和中国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真正地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也才能成为我们发展的指针和方向,作为宣传和讲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思想政治课更应该把书中的理论和社会的现实相结合,活学活用,真正以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为出发点,把课程从死板的教条和理论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真正讲活这门学科,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赖。
2. 改变教学方法,加大实践力度,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很强,很多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理论问题,把课堂讲授作为唯一的教学方法,其良好的出发点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对于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不感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也导致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图片、视频展示、时事热点评论等能够引发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方式,同时配合课外的德育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体会思想政治课的学做一体,学乃方法、做为目的的学习目的,才能真正吸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抢占网络教学阵地是当前高职院校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迫切任务。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深刻地融入了高职学生当前的生活和学习之中,网络对他们的影响也日益普及和深入,如果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已经很难改变学生的思想状况了,抢占网络教学阵地,依靠网络来引导和改变学生的思想状况已经成为当下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建立班级QQ群,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调查可以得知,高职学生进行网上交流的主要工具是QQ,根据这个特点,思想政治课老师可以建立班级积极分子QQ群或者思想政治课学科QQ群,通过这个QQ群,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找准症状及时下药。(2)引导学生关注网上热点新闻,并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根据调查问卷显示高职学生上网浏览关注娱乐和综艺节目相对较多,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关注时事和热点新闻,养成高职学生关心国家时事问题的习惯,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舆论关注力,网络舆论目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量,在这股热潮面前,如何利用网络舆论来引导和改变学生的思想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3)建立学科官方微博,弘扬社会正能量。微博作为一个大众交流媒介在引导舆论方面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力量。网络大咖们的一句话可能瞬间就被转发若干次,这种若干次的转发带来的传播效果难以预测,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紧跟网络形势,发挥舆论引导和思想宣传的作用,建立官方微博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在微博上正面文章的推送,让学生及时了解网络环境下某热点事件的进展和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发言的能力。
4.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活”起立。
一个人思想品格的培养和确立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历练才能最终定型,所以要想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接班人,必须做到“学做一体”,在课堂教育之外多多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如勤工俭学活动、社区义工活动、参观学习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和实践中体会到爱国、勤俭、互助、向上等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美德,并对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促进和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才能真正从外在的灌输教育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总之,通过此次调查问卷,笔者和课题组一起对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了问诊,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粗浅的建议。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把开展网络教学的新方法作为持久的研究对象,以期能够发现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各种网络事件和新闻给尚未完全确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高职学生带来难以预测的影响,如何应对挑战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德育水平,是本篇文章要解决的重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新媒体,去政治化,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董亚平.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机遇、挑战及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62-64.
[2]谢婧.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青年与社会,2012,(2):73-74
[3]刘婉婷.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大学生网络文化观的引导[J].今日科苑,2008,(02).
[4]徐文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02).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分析 篇2
要培育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当代大专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需要我们从理念上,管理上,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为学生成才和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最终培育出适应社会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接班人。
关键词 大专高职 德育 思想道德
大专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光要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对于个人的职业素养,道德修养更加需要培养和塑造。
德育在学生的以后职业中,甚至一生中都占据的重要的地位。
1大专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思想特点
大专高职院校在校生大都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年轻,社会经验不足,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坏境的影响。
基本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源上看:参差不齐,也不排除有好的优秀的学生,文化素质较低,道德意识水平不在同一水平。
农村城市多元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同时社会对他们存在偏见,找工作尤其明显,更加会导致自卑。
(2)价值观上,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在新时期的时局下,心里脆弱,遇到问题困难,就会有极端的想法,郁郁不振。
爱攀比,赶时髦,对思想道德基本无视。
三年混个文凭结束,还有些问题青年的种种问题,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思想觉悟上,政治觉悟和理想被现实社会所左右,处理事情大多会从利益出发,而不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人文素养,公德意识有所欠缺,表现更多的自我为中心,心里承受力差,适应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学校环境影响。
(4)未来职业规划上,大多数对未来是渺茫的,年轻气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实际的行动少之又少,再加上大环境下,一般的大学本科生都不好就业,因此他们内心又是有压力的,或多或少会有自卑,对未来有期待也有害怕。
2大专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
对学生要倾注我们的爱心,但不可以是溺爱,结果在学生面前毫无威信可言,那班级就不好管理了,一定要以严中有爱,亦师亦友的基本原则。
这里主要探讨三类型的学生的教育:
(1)身心有恙的学生,尤其是心里方面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的必要性,班主任要亲切加密切的关怀,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适当地组织些活动,让每个人都融入集体,另外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单方面的学校教育很明显不够,还需要家庭给予的温暖。
(2)学习不积极者,软硬兼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适当的惩罚和督促也是有必要的,一定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问题学生,对该类学生一定要严加管教,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另外还可能需要班主任的更多付出,甚至不一定有所回报,宣讲一些过往的例子,以情动人,奖惩分明,适当的褒奖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大专院校思想道德课程建设
首先,思想政治课程基本上在不被重视的位置上,仅仅是其他学科的陪衬,课堂的形式也仅仅是拘泥于形式,很少注重结果,考核也基本都过,完全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其次真正科班出身的老师少,很多都是从其他专业调过来,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再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其主要精力都在专业课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适时做出相应的改革:
(1)大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根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做事。
(2)切实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坚定的道德立场和高尚的人格,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鲜活的案例,新鲜的事迹,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方法上,提倡课外实践,比如说一些志愿者服务,社区义务劳动,还有一些公益活动,福利院,敬老院等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助人为乐”,满怀感恩之情,真正达到学有所成。
4大专院校学生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跟德育建设有很大的关系,说的最实在的就是大专出来能够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专业技能知识大多数都能够掌握,能够直接为用人单位所用,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与上下级的交流,同事间的沟通,这种语言上的修养,不是那么容易学来的,倘若专业知识再好,与人交流有问题,怕是今后的发展不会那么顺利。
在这里,我们就要多加提醒德育建设的重要性。
体现的具体点,就是跟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发展,小中见大,引出做人要正直,人品要端正,切莫随波逐流,要坚持内心的那片真诚,方能为今后的职业道路铺上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总之,加强大专高职院校的德育建设并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从以往的观念改正过来。
以学生为本,但是也需要强制方法,重在感化与引导,同时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辛勤劝学,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给学生指出德育甚至更加重要,为每位大专生树立起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最终建设我们的国家,根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争取使每位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人。
参考文献
[1] 王雅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53-543.
[2] 朱龙凤.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3] 陈群辉.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职业圈,2007(4).
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6-02
网络课程是继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育以后产生的新术语。在国外,网络课程一般被称为Web—based Course。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课程的开发环境是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伴随着各大高职院校争创示范性建设的快速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与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化教育,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的教学过程。并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最终落实到以学生的技术与实践能力,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理论基础不高,自学的主动性和能力也相对较差,在校期间很难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改善教学环境必须要构建优质的网络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当下网络课程的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
一、网络课程的优势以及建设研究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教育模式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它的使用超越了以往传统教学的时空和单一的限制。传统的教学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课程的有效资源主要从教材获得,由于手段单一、信息量小、受众面窄,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网络学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载体。美国Drexel大学的Gerry Stahl提出的A Model of Collaborativeowledge-Building也有类似的观点。从下中是知识建构过程的十个阶段,具体过程如下图1-1所示:
二、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网络教育的优势和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育具有突出的优点,它向大众展示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的突破,网络课堂与教学活动步伐的不一致性,使得教师不再是直接传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则主要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学活动则围绕着网络课程展开,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得以改善。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
1.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为了满足经济建设日益增长对人才的需求,各个院校一般采取扩大招生规模的方式,伴随而来的是师资力量建设的相对滞后,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师资不足,很多学生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教材更新速度慢、跟不上学科发展的步伐,教学场地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2.灌输过度使学生产生反感。忽视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继续沿用一些无效的方法,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教育效果自然不好,反而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3.忽视了学生的内化过程。学生的认知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用强制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有一定的负面的作用,容易把学生作为一个被动的个体,忽视其主体性而未能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与情感体验使外在之物得以内化,成为个人的内心需要。
4.教学效率比较低。目前,高职院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仍不高,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满足不了学生对更多自主学习时间自由掌握的要求。
三、与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育具有以下优点
在线课程最大的网络特点和优势,教育是引领学习者自学,并通过有效的互动,以加强学习。然而,目前的在线课程自学,在引导过程中唯一能够提供电子版的课件,而不是有利于设计和交付了各种自学资源的使用。在线课程没有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模拟真实情况,让学习者无法模拟实际的接触,学生缺乏实际的学习材料,并没有真正的学习环境,这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也无法同其他学习者很好的语言交流。
1.拓展和补充现有教学资源。在传统课堂教育环境中,只有校内的某些班次的学生才能享受到优秀教师的授课。而在网络教育中可以集中体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链接等多种方式共享其他院校的丰富多彩的网上动态学习情况和资源,实现“全球学习”,教师能够方便、及时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调整和更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教材刻板、封闭型学习的缺陷,扬长避短,查缺补漏,逐步解决教学场地严重不足的矛盾。
2.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跨专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职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教育实现终身学习的梦想,学生的范围已经由传统的概念扩展到在校学生和社会各阶层的学习者,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何与网络相连的终端上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教学内容可以体现出各个知识领域的相互关联性,教师来说,能够及时、快捷地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更新,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实现更广泛的人机交互和共同学习。网络课程不仅能够实现人机交互,还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交互交流和学习,从而使多媒体课件只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弊端得以解决。
4.实现学习的创造性和研究性等特点。网络课程是建立在“发现和参与学习”模式基础之上的,教师、学生可以共同完成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通过参与讨论、合作、竞争等一系列形式,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的教学和研究资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协作为这一切提供了技术保障。
5.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空前地调动起来。在网络学习里,教师变为主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网上教学环境是一种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环境。
四、网络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方向
1.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有待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对网络的要求是覆盖面广,主干光纤容量大,传输速率高,对带宽的要求是可以要进行实时交互的远程教学,可以通过宽带网络来传输实时的远程数据信息,但是教育城域网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不仅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而且建设时间也很长,就目前国内的形式来看,国家虽然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
2.资源共享程度不够。各类网络教育资源纷繁复杂、构建标准各异、重复开发严重、资源开发水平差异大、资源共享程度低下、资源库构建缺乏整体规划、随意性大,这些资源问题成为国内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
3.标准化程度不高。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怎么样制定一个标准的技术这一问题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资源将无法共享,各教学系统之间也很难实现互操作和相互交流。
4.对网络课程的理论认识尚不够深入。强调建构主义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忽视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环境里必须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5.注重技术应用,忽略教学设计。网络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学习者,学习者通过学习来实现,并不是只有技术应用的起点和终点。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更要关心实现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层面能力发展,而不只是关心教学。
6.网络课程使用率不高。近年来,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网络课程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学习者的高需求,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使用率不高。
7.对于网络课程的内涵认识不清,设计观念落后。只重视资源设计的新颖,却忽略了对资源的应用和教学管理,其实是将网络课程与网络课件或教学需要的电子教材相混淆,无法适应开展网络教学的需要,因为这种缺乏信息化和具体化的教学意识的课程设计。
我们学院有重点的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组织了六门课程重点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改革,这六门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财务管理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充分挖掘网络教学的优势,构建网络教学的新模式,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网络课堂教学的应用,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探索将网络课堂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改变了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三者相互联系、一体的局面,让学生学会资源利用,探究发现,通信交流,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振虹,陈庚,徐垮.网上学习: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跨文化背景下中英网上学习的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6).
[2]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3]阎寒冰,魏非.远程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4]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分析 篇4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 处在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线, 也站在了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沿。因此, 辅导员在整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高职院校加强网络德育工作的紧迫性
1.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与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学术研究型和工程设计型人才为目标不同,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 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为切入点, 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敬业教育、爱岗教育, 帮助学生确立学好职业技术、岗位成才的价值取向,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高职大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心理存在自卑感。由于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歧视, 使得一些学生感到进入职业院校后前途无望, 低人一等, 自信心下降, 缺乏前进的动力。第二, 价值取向世俗化。部分学生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接触较多, 面对社会的是非真假、善恶美丑, 在成长过程中焦虑与压力增加, 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关心与冷漠相容, 希望与困惑并存, 进取与彷徨相伴, 认同与失落交错”的现象。第三, “80后”的时代特点, 一部分学生物质条件优越, 生活阅历浅, 社会经验少, 虽然爱祖国, 但缺少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奋斗精神, 独立性依赖性并存, 荣誉感强承受挫折能力差, 自我意识强责任意识差。第四, 行为方式较懒散。很多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入校以后暴露出很多毛病和问题。纪律涣散, 是非不辨, 追求享受, 自私主义、拜金主义严重, 给校风、学风建设增加了新的难度。
3.网络环境造成德育工作愈加复杂
首先, 网上信息内容冗杂, 既有科学、进步、健康的信息, 也有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 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混乱, 扭曲和侵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导致理想的动摇和信念的滑坡;其次, 网络的娱乐性强、多媒体化等特点, 易于刺激学生把大量时间用于上网浏览信息, 结交网友, 降低了对德育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成效;再次, 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 打破了传统的权威观念和信息单向传播方式, 其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使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使用网络的时间越来越长, 同学间人际交往的时间越来越少, 许多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逃避现实, 对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对辅导员来说, 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严重冲击了传统德育工作在高职大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网络提供了空间上无界限、时间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宽松环境, 导致教育者对信息的过滤变得非常困难;另一方面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和隐蔽性, 使个体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强, 信息系统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 无法在网上对学生的思想言行进行干预, 给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网络德育理念需要更新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仅有20多年历史, 很多高校是由中职学校升级、成人高校转制而成。这些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中多少保留有过去工作的思维定势, 传统德育教育的理念影响较深。在这种观念支配下, 如何防范学生“出事”, 成为德育工作的着眼点。而对校园网站在维护高校稳定和新舆论格局中的作用重视不够。一方面学校加大对校园网络的硬件投入力度, 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设立有可上网的公共机房, 学生公寓接入Internet, 并制定了针对学生上网的限制性措施, 另一方面是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 对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网络资源使用比例很低, 基本以影视、聊天、游戏为主。信息技术的发展,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市场经济成分多样化、公民利益关系和分配的差距等意识形态矛盾都会渗透到校园并影响着广大学生, 面对急剧的社会变革, 师生间的代沟开始从现实走向网络。部分学校由于不了解网络而对其产生恐惧和排斥, 以极端的方式做屏蔽处理。因此看来, 高职院网络德育不能只是立足在技术和工具层面上, 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教育理念转换与更新。
2.德育管理模式需要改革
在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中, 教育者起到主导作用, 他们将含有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给教育对象, 而受教育者在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有选择地接受这些信息, 并“内化”为自我意识, 进而“外化”为实际行动。在这一过程中, 教育者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是上课宣讲、座谈讨论、个别谈心、开展主题活动等, 并以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作为辅助工具。而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传递模式由历时传递转向共时传递, 在学生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后, 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必然导致教育有效性的降低, 信息传播的内容和途径也不再为教育者所掌控, 对此传统的德育管理显然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辅导员驾驭网络德育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的日常德育工作通常由专职的政治辅导员来承担, 但由于日常的学生工作事情繁多琐碎, 许多高职院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变成了生活辅导员、管事辅导员。德育工作仅仅单纯依靠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 其效果可想而知。同时, 面对网络的冲击, 部分辅导员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及必要的科学文化素养, 思想和知识更新速度明显落后于大学生, 在和学生进行沟通时存在障碍和隔阂, 影响了德育目标的实现。许多辅导员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 加之自身精力的有限, 对于德育网页的管理一般只能做到内容的补充和维护, 对网上出现的思想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对学生的反馈置若罔闻或直接屏蔽, 更谈不上师生互动了。
4.德育网页建设亟需完善
近年来, 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站建设不断受到重视, 发展速度也很快, 但有关德育的网页在学生中影响力仍然有限。原因主要在于:第一, 内容贫乏, 形式单一。更新慢, 覆盖面小, 形式设计单调刻板, 没有突破单向灌输的模式;第二, 功能不够完善, 栏目设置、内容框架更多考虑“宣传”和“教育”功能, 列举成绩多、谈问题少, 学生参与等个性化栏目开发薄弱;第三, 许多高职院校的德育网页的宣传思路、宣传语言仍带有传统宣传手法的印记, 缺乏对网络这一新媒体的特殊宣传手段的研究, 导致点击率过低。
高职院校加强辅导员网络德育工作的思路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者, 又是学生日常管理的直接执行者, 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网络德育工作建设, 能够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加强提供新的思路。
1.加强指导,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网络的普及对人类的道德自律提出了严峻考验, 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高职生来说, 倘若不及时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 他们会把追逐无厘头文化作为时尚, 把叛逆、反传统作为价值取向。因此辅导员不但要在技术上指导学生如何上网, 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健康上网。平时要多花时间和学生沟通, 既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 也可以通过网上匿名好友的方式, 及时跟踪学生动态, 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对网络的正面价值观积极引导大力提倡, 加大网络监控力量, 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疏导和防范, 规范学生的网上言行, 使学生的内在约束与教师的外在约束有机地统一起来,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形成坚强的道德自律意识。
2.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主动性
传统教育往往是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 而在网络环境中, 上网者都是独立的主体, 他们可以自由自主地获取或发布、传播信息。因此要求辅导员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网络教育的新特点, 研究新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3.重视建设, 完善德育教育网页
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都建立了专门的思政或德育网页, 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网上平台。但各个系部的德育网页建设或是空白或是仅仅报道院系活动, 德育成效不明显。因此, 辅导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一是创建网络报道的特色, 不仅具有时效性, 还要具有可读性和指导性, 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以体现网页的特色和水平;二是增强栏目的吸引力, 利用相关专业所衍生出来的内容向网络受众展示有关的深层次知识, 增强网页的文化含量;三是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 比如“师生论坛”、“电子信箱”、BBS站等形式, 加强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指导功能;四是鼓励学生参与网页建设, 通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竞赛, 如网页制作、新闻稿评选等, 吸收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到网页的维护和管理中以提高学生对网页的关注度, 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4.加大保障, 完善网络管理制度
在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情况下, 需要建立并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 要在认真贯彻学校网络管理制度及德育工作要求的同时,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如:建立系部和班级网络管理责任制度和学生日常动态通报制度, 加强对系部网站尤其是德育网页内容的督促检查, 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学生网络, 制定《学生网络管理条例》, 对公寓上网时间、频率、内容等进行限制和规范。对于违反上网管理规定的, 如包夜上网、参与网络赌博等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5.加强辅导员自身队伍建设
辅导员岗位的定位是“学生身边的领航人”, 辅导员进行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他们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对高职生开展德育活动的效果。在网络文化背景下, 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的“专家型”高职院校辅导员人才队伍, 应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 辅导员要掌握BBS、QICQ、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手段, 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 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快捷、多方位地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第二,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页的宣传阵地, 学会写作新闻稿件, 了解网页制作技巧、网上监控的方法, 掌握阻挡有害信息的技术;第三, 辅导员必须树立良好高尚的职业道德, 按照中央16号文件“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 专心致力于学生工作,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6.延伸内涵, 增强德育辐射效果
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要将现实与虚拟有机结合, 增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辐射效果。首先, 以党校、团课为阵地, 依托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等组织, 建立起有利于党团发挥作用的平台与载体, 结合当前网络热点话题,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时事教育, 促进学生党团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其次, 以主题班会为有效途径, 结合高职学生思想实际, 引入他们熟悉的网络人物、事例进行教育, 激励学生个体产生内在的道德认知;再次, 以社会实践为重要环节, 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接触社会、在现实中知善恶辨真伪, 提高对不良思想的甄别力和免疫力;第四, 要积极引入企业进入学校德育之中来, 联合开展大学生创业 (就业) 综合知识竞赛, 带领学生到企业观看职工操作、生活等, 激发大学生就业紧迫意识;最后, 以家庭为纽带,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加强德育工作, 消除德育盲点, 经常联系家长配合德育工作的完成, 让学生在学校、家长、社会等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完善自我人格, 实现道德的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05-01-19.
[2]王秀滨.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J].职业技术, 2006 (12) .
[3]王辉.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探讨论文 篇5
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随着选修制的产生而发展建立起来,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1978年后国内一些大学开始陆续尝试并推广,目前已在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学分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弹性、灵活、兼容”[1],创设了一种“个性化”学习和成长的外部环境,其核心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德育学分制是借鉴学分制管理模式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即设计并实施在一定的德育目标指引下,系统推进学生德育工作(包括教育及实践等),通过统一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理论学习、行为养成、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与创业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德育活动中,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日常行为及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等的表现,对其进行过程性的、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以此作为评优及各类推荐等的依据,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加强德育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德育学分制的基本特征如下。首先,系统性。系统性是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规划德育学分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考虑到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一致性,德育过程和德育评价一致性及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一致性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整体建设工作,即课程体系建设、“校本化”德育建设、校内外德育实践资源建设、德育实践活动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等,同时还要注重各项教育活动及工作之间的层次性及逻辑性,做到明确目标、整体设计、重在建设、有序推进,从而突出系统性的特点。其次,实践性。德育工作重在实践,学生在学校创设的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亲身体验,边体验边感悟,边行动边思考,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与之相应,德育学分制是对学生日常各种行为及表现的一种全过程记录,不仅包括学生日常遵规守纪、言行举止的情况,还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完成实践任务的情况,体现出了德育工作实践性、过程性的特点。再次,开放性。德育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要力求体现出学分制的基本特点,即“弹性、灵活、兼容”,具有开放性,突出个性化、特色化教育。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德育内容、方式及评价方法上。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德育方式要多样,除课堂教学、讲座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社团、各类实践活动、见习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感悟职业的基本素养,培养合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即重视形成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等,让评价的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状态。开放性还应体现在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及实践项目。
2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不足
2.1德育理论课程的学分制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理论课程的学分制,即将有关德育各类理论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给予相应学分。这种德育学分制是传统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
2.2德育行为表现的学分制
行为表现的学分制是根据学生教育管理要求,按照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把对学生的考核结果换算为相应学分,以此加强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考核内容涵盖了学生在安全、卫生、纪律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对考核结果进行阶段性(月度或学期)汇总,其实质是,将学分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约束学生的相应行为,主要体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功能。
2.3德育实践活动的学分制
德育实践活动的学分制是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的数量及结果作为主要依据,量化出学生的学分,借以推动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强调学生参加各类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通过学分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德育活动的受众面,重在学校教育功2.4德育综合活动的学分制对于综合活动的学分制是上述两种或3种学分制的部分综合,不仅体现学生理论课程修得的学分,还将学生参加各类德育活动的情况以及个人行为表现量化为学分,形成一个综合的学分,兼顾学校教育及管理两方面的功能,类似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上不同模式的德育学分制,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但同时也各有不足之处。首先,覆盖面不广。除德育综合活动的学分制外,其余3种只是侧重了德育工作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些渠道,即使是德育综合活动学分制,也只是综合了德育工作的某些方面,在德育工作的广度上均有所欠缺。其次,差异化不强。以上模式都以标准化的量化指标衡量学生的各种行为,强调的是统一性、通用性、标准化的因素,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及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未来职业中所应具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德育中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及职业特色的要素关注不足。再次,体系性不强。比较而言,德育学分制更加注重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功能,而教育功能有所欠缺;重视对学生考核体系的构建,而德育资源的整合及各类活动的举办、衔接比较薄弱。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和系统建设上,缺乏系统性的布局及整体建设,不能有效衔接学生校内校外、课上课下、不同课程间的资源及活动,德育体系建设有待强化。
3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发展方向
结合德育学分制的内涵、特点,分析德育学分制推行过程中的不足,今后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发展,可以从强化体系建设、明确目标和过程、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及突出职业特色4个方面探索改进。
3.1强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德育机制体系建设是有序、有效推进德育学分制的基础。德育学分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高职院校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统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明确目标,全面布局,突出系统化建设[2]。首先,要制订一个全面完整的教育方案,对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总体规划,不仅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管理和评价等方面,而且要实现德育工作和专业教学计划同步实施、同步管理和同步评价,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德育系统中的理论学习、行为养成、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身心发展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其次,推进德育学分制体系建设还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各类德育活动资源的开发,提供德育实践的有效载体,开发德育活动的各类资源,保障德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在开展德育学分制的具体过程中还要注重德育理论课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德育课与专业课德育内容的衔接,德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的一致。通过德育学分制体系建设,实现德育工作从建设到落实、评价、运用一体化、系统化。
3.2明确目标和过程
在推行德育学分制的过程中,要明确德育学分制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分制只是一种手段,学生取得量化的分数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一些表现,如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数量及成效,其自律程度等,但不是对学生个体行为中德性内容和程度的评价,不能轻易妄断为品德评价[3]。德育学分制实施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向着正确目标努力矫正、改进态度、行为和语言等,让他们在各类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收获体验,感悟道理,弥补不足,为此德育评价的目标及过程一定要清晰、明确。不仅要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要求,制订细致、明确而具体的德育目标及要求,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践行,对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明确德育学分制评价的过程及应用,做到及时反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分数及相应的不足,为其指明今后努力及改进的方向,达到教育的目的。
3.3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分制的特点是“弹性、灵活、兼容”,在推行德育学分制的过程中,要注重这些特点的充分发挥,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在德育过程中,向着以人为本的目标迈进。首先,德育学分制在整体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明确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突出学分制的“弹性”和“灵活”的特点。其次,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兼容性”。在德育理论课程中,不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内容,增长相应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发一些德育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再次,在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中,要扩大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评价[4],同时要增加自评分,让学生在自己给自己评分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指标内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3.4突出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的德育学分制不仅要贯彻党和国家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普遍标准和要求,鉴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要求,还要特别在德育内容中突出职业特色,针对不同岗位学生,逐步帮助其树立相应的职业意识,培育相应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相应岗位的需求。为此德育目标要体现出行业需求及职业特色,教育内容应综合考虑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就业、创业教育。教育过程要注重职业情感的体验式教育,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德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办学模式,搭建平台,努力引导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觉、自发的行为,感悟职业道德,培育职业素养,树立职业精神,向着职业目标迈进,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现状探析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现状;心理健康
1 展开调查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0个题目,分别从政治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就业态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等维度,从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调查范围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情况。共发出问卷712份,收回问卷712份,有效问卷712份,问卷有效率100%。为使学生反应真实情况,设计问卷时采用匿名的形式。
2 调查结果
2.1 政治观
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态度非常积极乐观。62.5%的学生以共产主义为自己的政治信仰;鉴于学生的入党名额限制,许多学生尚未入党,但48.1%的同学一直在努力争取;29.8%的学生日常比较关注国家政治经济信息。
2.2 人生观与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体上呈积极向上的趋势。85.6%的同学表示如果自己家境贫寒,自己会坦诚承认。在价值取向中,28.5%的学生看重人格是否高尚;14.4%的学生看重是否有自己的事业。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调查显示,70.3%的学生考试从没作弊;73.9% 的学生从没抄袭他人的作业;91.3%的学生从不在墙上、课桌上乱写乱画;94.4%的学生能够做到不在校园内吸烟喝酒;44.2%的学生不说脏话;88.4%的学生不逃课旷宿;课余时间22.8%的学生投入精力最多的是专业课学习。对于诚信问题,37.8%的学生认为多数人还是讲究诚信的;34.6%的学生认为别人诚信与否我不管,但我要讲诚信;76%的学生表示如果别人对自己不诚信时,自己会据理力争,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83.3%的学生表示愿意与他人合作,分享成果。
2.3 就业态度
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态度现实乐观,就业心态比较平和,世俗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情况不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主流。21.5%的学生希望毕业后去国有企事业单位,21.2%的同学愿意去各类企业,更可喜的是,高达32.1%的同学情愿自主创业,这表明职业院校学生不乏创造性思维与刻苦努力精神;对于大学毕业生600元底薪求职现象,41.7%的同学表示赞成,认为就业压力大,应该放下大学生架子求职。
2.4 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44.2%的学生喜欢以演讲、辩论、看电教片的形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29.8%的学生倾向于以社会实践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37.8%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合实际,效果很好,62.8%的学生认为在校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有很大影响或较有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26.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太切合实际,效果一般,23.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基本没有影响。
2.5 心理健康
调查结果统计显示,虽然58%的同学认为自己有点压力,但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保持良好状态,但同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承认有压力,不知如何处理;78.5%的同学人际关系良好,同时仍有21.5%的少数同学人际关系不良。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学生主流人群心理健康,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需要心理方面的辅导与帮助。
3 总结与探讨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现状总体积极向上。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的德育现状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面对发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采取了这样几项措施:
3.1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服务工作,为学生身心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调查中发现,高达47.4%的学生平时信息主要来源于网络,14.7%的学生课余投入精力最多的是上网。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知识与信息,同时,许多学生难以把握上网的时间与内容,从而导致网络成瘾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这一调查结果引起了学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学生处与各系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通过学生自管会检查、专家讲座、团体活动等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3.2 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虽然多数学生对我们的政治思想课程持肯定态度,但也有26.6%的学生认为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不太切合实际,效果一般,23.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基本没有影响。这一现象说明我院的思想政治课程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面对这一调查结果,教务处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深入班级和课堂,现场调研,组织有关专家商讨论证,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周边学科相结合、课堂教学以目标为载体、学生为主体、能力本位的全新的教育模式,政治课堂鲜活生动起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3.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部分学生提出的校园生活不够丰富多彩的问题,学生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学生的需要,在全院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四级预警机制,在各系设立心理健康协会,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在全院开展以“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积极向全院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德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性的工作,德育调研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学生的德育状况,更有针对性地有效开展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吕遂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5(7).
[2]卢艳兰.论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理论界,2004(2).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分析 篇7
高校德育工作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高校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职能的发挥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我国面临着新常态背景的前提之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就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同时也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阶段高职院校必须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现阶段的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总结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新常态背景下的社会特征,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效率。
二、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
1、忽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主要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技术的综合性应用人才。因此,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当中,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而德育并没有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同时高职院校也没有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当中相比于专业素质,学生的交际能力、价值观念以及道德思想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2、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当中,德育教导主要由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专业的德育教师、文化课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人员,如辅导员以及院系的领导等。大部分的德育教师都是在血液完成之后直接进入到高职院校当中进行工作,对德育的教学体系并没有充分完善的认识,从而导致无法在教学当中给学生传授更好的德育知识;而大部分的文化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都只是专注于本专业的文化知识,对德育的功能发挥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校的管理人员也是如此,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主要精力都是放在学生的管理以及学生事务的管理当中,并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在德育当中。
3、德育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实际
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是立足于社会层面提出的,是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德育教育目标虽然能够体现当前社会发展对学生素质的需求,但是却与学生的精神建设和道德观念养成没有多大关联,也就是说,德育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出现的学习兴趣不高、不配合等问题的出现。
4、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当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向学生不断的传输关于德育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必然较为枯燥无味,同时也会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德育的学习兴趣。此外这种教学手段往往给学生带来的德育影响都是“假大空”,认为德育教育强行干预自身、观念的教学活动,对德育教育工作不认同,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发对策分析
1、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体系
现阶段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德育教育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高职院校应该提供德育教育的必要场所,并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教育条件,同时也应该不断加大对德育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为我国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加稳定的物质基础。
2、加强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当前阶段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鉴于当前阶段大部分的德育教师都比较年轻,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高职院校应该采用定期举行德育讲座、通过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等方式不断增强德育教师对德育教学的深入理解,从而使得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德育教师能够为学生传输正确德育理论。同时专业文化课与学习的管理人员也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与管理的过程当中,从实际出发,从侧面向学生传输德育知识。
3、立足学生实际制定德育教育工作目标
当前阶段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最终还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与德育教育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因为德育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在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鉴于此点,高职院校应该依据提高就业这一点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自身的道德素养会对职业生涯带来较大的影响。
4、创新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方式方法
由于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往往使得学生对德育教育较为反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现阶段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一定的反思,并进行一定的改进。例如,在德育教育当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以下关于德育教育的视频,从而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对德育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利用现已经充分发达的社交媒体,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当中定期推送关于德育教育的相关文章。
四、结论
从上文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德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阶段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总结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德育教育体系、教学目标、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对策,希望能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梅国英,张煜.校企合作助推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10-113.
[2]郭玉娟,郭君.高职院校德育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及途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2,08:47-48.
[3]陈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19:434+433.
[4]汤善芳,张胜军.高职院校德育困境及破解的理性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31:20-25.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典型现状分析 篇8
计算机网络作为现代信息交流的工具已经广泛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学校作为信息交流特别频繁的单位,计算机网络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信息及时、准确和迅速地传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由于设备故障或者人为因素,使得校园计算机网络(简称校园网)有时候变得很脆弱,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如何提高校园网的鲁棒性,更好的为师生员工提供服务,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2 校园网拓扑结构
某高职学院校园网采用经典的三层拓扑结构,具体入图1所示:
在这个拓扑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校园网络是以百兆以太网的标准进行构建的,采用的传输介质主要是超五类双绞线,在距离超过一百米的地方考虑使用集线器或者使用光纤来代替,比如学生宿舍到网络中心,就是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校园网对称的分成两半,一半是学生的,另外一半是教师的,每一半网络采用的都是三层结构: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这里的接入层采用的交换机型号是锐捷1900系列的,比如学生宿舍,也有的地方比如实验楼和家属区采用的是集线器。锐捷1900系列的交换机比集线器要多划分VLAN和进行802.1X认证的功能,这两项功能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
汇聚层采用的交换机大部分是锐捷3760系列的交换机,除了综合楼采用锐捷2150以外。学生区和实验楼机房的核心层使用的是锐捷6806交换机,而教师宿舍和综合楼这一半则采用3760交换机作为网络的核心层。
有两个互联网出口IP,一个是学生端的,另外一个是教师端的。
3 校园网络比较容易出现的网络攻击情况
3.1 ARP攻击
ARP[1]是Address Resolve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的缩写。在TCP/IP协议族中,ARP协议从层次上看是最低的,可以说它是介于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的一个协议。所有其他TCP/IP协议族协议都是封装在IP数据包中,只有ARP像IP协议一样直接封装在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在局域网中主要是以太网数据帧。以太网帧地数据帧格式如下图:
对于以太网帧来说,当它的协议类型字段值是0x0800时,表示它里面封装的是IP数据包;当它的协议类型字段值是0x0806,表示以太网数据帧中封装的是ARP数据包。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的地址,在局域网里,计算机之间通信要将数据包封装在数据帧中传输,数据包使用的是IP地址,数据帧使用的是MAC地址。只有将包含IP地址的数据包封装在包含MAC地址的数据帧中,数据包才会被计算机网卡发送出去。
在图4中,10.1.19.12这台主机知道目的主机的IP地址(10.1.19.254),不知道目的主机的MAC地址,源主机(MAC地址为00-16-ec-a5-e1-90)就要向局域网发送ARP广播数据包,内容就是谁有10.1.19.254这个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请告诉00-16-ec-a5-e1-90?目的主机收到这个广播包后,给源主机一个单播包,内容是10.1.19.254这个IP地址在00-d0-f8-05-c9-53(假设它就是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上。这样,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通信就可以在网络层以上展开,而不用管数据链路层关于MAC地址的细节了。在图4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一台主机上可以捕获到其他主机上发送的ARP数据包,这也说明了ARP数据包是广播的。
由于ARP协议是一个不经过认证的协议,如果局域网中有主机向外发送伪造的ARP报文,报告虚假的网关MAC地址信息,就会出现大部分受骗主机上不了网的情况。因为该高职院校校园网是局域网,局域网多人共用一个IP,最容易遭到ARP攻击。出现这种情况应该用网管工具及时锁定向外发送虚假ARP报文的机器,对该机器进行网络隔离,直至修复后才可以重新接入网络。
3.2 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Do S(Denial of Service)攻击顾名思义就是使Internet中的受攻击对象(主机、服务器、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无法提供或者接受正常服务的一种攻击,典型的Do S攻击中,攻击者向受害者发送大量的数据包消耗受害主机的资源(网络带宽,路由器上的包缓冲区,目标机器的CPU和内存),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访问所需信息。因此可以说Do S是一种损人不利已的攻击行为[2]。
拒绝服务攻击的方式主要有死亡之ping攻击和SYN泛洪攻击。
在上面某高职院校的网络拓扑图中,从学生宿舍到校园网络内的关键设备如出口路由器和Web服务器之间链路层的连接都是通的,这为学生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创造了基础条件。另外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进行网络攻击的首要动机,他们不需要掌握很多专业网络知识,只需要下载一些简单的黑客工具或者使用windows自带的网络命令,就可以实现对目标主机的攻击。
对于死亡之ping攻击,攻击者通过使用多台主机向目标服务器发送超大的数据包,使目标服务器出现缓冲区溢出的现象,从而死机,这样目标服务器就不能对外提供服务。
对于这类事件我们可以在连接服务器的防火墙上设置相应的策略,禁止死亡之ping。
对于SYN泛洪攻击,它利用的原理是TCP协议三次握手。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目前是Internet上承担任务最为繁重的一个协议。大多数应用层服务比如http、ftp、telnet等都需要通过它递交给网络层的IP协议来实现。众所周知的是,IP层并不保证数据报一定被正确地递交到目的端,为了保证在不可靠地互联网络上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字节流,网络设计师们设计了TCP协议。同IP协议一样,默认的TCP数据头都是20个字节长。在20个字节中,最重要的字段是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序列号(SEQ)、确认应答号(ACK)、控制代码位或标志位(CTL或CODE)。TCP的连接是保证数据包可靠传递的基础。TCP的连接包括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
TCP使用了三次握手法来建立和释放连接。在三次握手中,
在图5中,为了建立连接,首先由一方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图中首先由TCP实体A向TCP实体B发送一个序列号(SEQ)为100的TCP段,这个段的控制信号为SYN(将TCP段格式中的SYN标志位置为1),表示请求建立一个连接,这个段是不带确认号的。接着由TCP实体B向TCP实体A回送一个TCP段,在这个段中,我们可以看到TCP实体B会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300,并将TCP段格式中的SYN标志位置为1,除此之外,这个TCP段还会将TCP段格式中的ACK标志位置为1,并将TCP段中的确认号置为101,这样可以向TCP实体A表示“:你的序列号为100的TCP段已经收到,请发下一个序列号为101的TCP段。”在前两次握手中,两个TCP实体都会带上SYN标志,表示请求建立连接,在第二次握手中还会带上对第一次握手的确认,在接下来的第三次握手中,不再包含SYN这个标志位,只是向对方确认已经收到上一个TCP段,或者还带上数据(如上图所示)。至此,一个完整的TCP连接的过程已经建立。
在网络安全中,黑客可以利用TCP三次握手的完整性来使服务器陷入拒绝服务状态(Deny Of Service)。方法是这样的,黑客机器不断向服务器发送SYN标志位置为1的TCP数据段,请求连接到服务器,服务器响应黑客机器,不断地向黑客机器发送SYN和ACK标志位置为1的TCP数据段,表示已经收到黑客机器的连接请求,并请求和黑客机器也建立连接,但是黑客机器就是不回第三次握手中的ACK标志位置为1的TCP数据段,使得双方的TCP连接无法建立,服务器陷入等待黑客机器的状态。如果黑客机器上用恶意软件不断地向服务器只发送SYN标志位置为1的TCP数据段,而不回应服务器ACK标志位置为1的TCP数据段,服务器就会被忙于应付黑客机器,而对其他机器正常的资源请求拒绝服务。
对于这类事件我们可以在连接服务器的防火墙上设置相应的策略,禁止TCP半连接。
4 小结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分析 篇9
1. 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但是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 单纯靠讲解, 有些知识点是很难讲清楚的, 这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地使学生从动态和空间相融的视觉信息中感知抽象复杂的理论。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参观、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并通过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 在实际网络环境中找到答案, 解决问题, 共同努力、互相进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很狭隘, 他们所知道的网络上可以做的事情就是QQ聊天、看电影、打游戏, 对网络原理、网络功能没有概念。在大学刚接触到《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时, 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与他们心中的网络相差很远, 许多的知识点很抽象, 不知道怎么理解和记忆, 于是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所以教师要站在一定理论的高度, 将学生零散的知识串起来, 使他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系统化, 并引导他们将实际的计算机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和相应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以实践来验证理论, 以理论来促进实践,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 接受能力比较强, 对计算机学习感兴趣的学生, 还可以在课外给他们一些参与科研和实践的机会,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1.2 制定教学规划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必须要制定教学规划, 分步骤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期待学生一口吃成胖子, 将所有内容一次性塞给学生;更不能想起什么就教什么, 把知识人为的零散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感性认知阶段。这一阶段要使学生对网络基本理论有所掌握, 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网络现象;第二, 理性掌握阶段。这一阶段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 并将其体系化, 还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组网能力;第三, 创造运用阶段。这一阶段要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网络理论运用于实际网络, 能够综合解决实际网络问题, 灵活运用网络。
1.3 增添新知识
现阶段高校所采用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一般比较陈旧, 对于一些新技术涉及的不多, 且不够及时。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跟踪先进技术, 充实教学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IPV6、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迅雷下载等内容, 外置CABLE MO-DEM、身份鉴别、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新知识点, 都可以引入教学中来。让学生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是与社会同步的, 是非常有用的。
2. 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促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内容。它既有较深的理论性, 又有较强的实践性。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能够很好的应用, 才算是知识, 否则就只是记忆。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必须让学生从课堂教学的束缚中走出来,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在讲解了相关的内容后, 安排适当的课时或利用双休日、假日, 带领学生参观本校整个网络系统, 从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HUB, 到网卡等各种组网设备。让学生对网络有个整体的、完整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还可以有目的地联系各电脑公司、企事业单位, 让学生参观学习或参与实际操作。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并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 补充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及新技术。
3. 加大硬件投入, 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
3.1 网络硬件实验室
网络硬件实验室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较大, 需要配备与真实网络相同的硬件设备, 所以在建设时一定要结合组网的多样性和设备的标准化来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实验室应能够模拟当前大部分网络应用环境, 基础设备包括二层和三层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路由器、和无线设备等, 还可提供数字语音设备和网络管理软件等。
3.2 网络仿真实验室
验证性实验的开设要求通过仿真软件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协议, 并通过编辑各种协议的数据包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网络仿真软件至少应提供以太网帧结构、ARP/RARP、IPv4/IPv6、ICMP、UDP/TCP、SNMP、DH-CP、DNS、NAT、HTTP/HTTPS、Telnet、FTP、Net BIOS、RIP、OSPF等主要网络协议的仿真,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ARP地址欺骗、IC-MP重定向、TCP/UDP端口扫描、网络环路等主要安全问题的仿真。
3.3 虚拟网络实验室
可通过两种技术来构建虚拟实验室。第一, 虚拟机。目前的主流虚拟机软件主要有VMware、Vir-tual PC和Hyper-V.利用虚拟机几乎可以在一台或少量的计算机上综合完成DNS、Web、FTP、电子邮件等应用系统的各种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第二, 网络模拟器。目前主流的网络模拟器软件有Router Sim、Sybex Virtu-al Lab、Cisco Flash Lab、Cisco网络模拟器GNSBoson Netsim、NS-2、Packet Tracer、HW-Route S-im、华为路由模拟器等。
参考文献
[1]肖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6) 3.
高职院校网络教学的分析与改进 篇10
1 网络教学及特点
1.1 网络教学概述
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的新型教育形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主流模式。教学过程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它还包括教学资源调度、教学计划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内容。
1.2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备资源共享、服务自由、快速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多向交流等特点。具体为:
1.1.1 可共享丰富的资源
网上的教学内容类型多样、地区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借鉴和选择使用,可实现优秀资源的共享,提高学习效果。各种资源不受时空限制,使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范围向更广泛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
1.1.2 综合的多媒体信息
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多感官的参与认知,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升,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1.1.3 个性化教学及学生能力的提高
运用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网络教学可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跟踪记录,并针对个体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4 自动化远程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信息、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同样可应用于教学管理。远程学生的咨询、交费、选课、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通讯的方式完成。
1.1.5 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是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交互的方式可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可获得实时在线指导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
1.1.6 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目标的多样性
网络教学的自主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可实现教学目标的多样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 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类型
2.1 建构主义理论分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网络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2.1.1 集体教学模式
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进行讲授,再让学生在网络上学习或交流讨论,同时交待任务并答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监管功能进行管理和交互。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1.2 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利用服务器和硬件资源,共享服务器上的大量信息,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摆脱了教师中心模式而变为自主学习。
2.2 常规分类
一般可分为基于局域网、基于VOD以及基于Internet的三种教学模式。
2.2.1 基于局域网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基于教室的多媒体局域网,与传统课堂教学有相同之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网络调用课件进行授课,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信息处理系统可使双方随时能得到反馈信息。教师需要时,可将其屏幕显示信息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或对其进行轮流监看、监听,并随时与学生机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
2.2.2 基于VOD的教学模式
VOD(Video On Demand)即视频点播,是可按用户需要点播节目的交互式视频系统,广义上讲,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交互式信息服务。该模式中,教师预先把选好的视频教学节目或学习材料放入视频教学节目服务器,学生自主地利用系统进行学习,可自由点播教学节目和随意控制节目的播放。
与此相关的还有视频广播,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实际上是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可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也可以用于教学和答疑。
2.2.3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
教师把课件文档挂在服务器上,学生通过网络注册,可在自己的工作站上访问教师的Web站点。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自己喜欢的教师,并随意浏览网络上的资料和信息,学习更自主。在方式上,可通过BBS论坛、聊天室、E-mail、聊天工具等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及讨论。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网上教学能力,能发挥主导作用。
3 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简单的内容转化与信息量的堆加
通过对部分网络教育系统和课程的调研发现,绝大部分网络教学都存在共同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仍以某教材为主,适当加上某些课件,实质就是传统教学的变形,课件电子化,仍具有灌输知识的缺陷。同时,为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在网络上放置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反而使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这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容量的认识走进了误区。
3.2 学习资源的不足
目前,网络教学并没有体现出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种种对自主学习有益的资源指导。教学课件,都是由教师个人或合作设计完成,尽管提供了一些资源链接,但知识面还较窄;针对众多学生,缺乏个体差异和针对性。
3.3 师生互动的缺乏
网络的虚拟性缺乏课堂教学中情境化、多样化的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互动性,情感交流缺失。产生了教与学的分离,无法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结果使学生丧失网络学习的兴趣。同时,会话设计的缺乏,沟通共鸣的减少,也会直接导致师生间情感交流的障碍。
3.4 评价模式简单
评价是任何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师生互评上越来越显示出一些不足。课件中虽有网上练习、考试等相关模块,但实际上,教师不知学生是否通过练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学生也不知道这些练习是否一定要做,如果不会,又该如何解决。另一方面,学生要评价教师时,也只能通过网络教学课件的质量进行。学生的个性差异,也造成了评价的不公平。
3.5 重知识轻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掌握知识的要领,但在网络教学中,课程大部分侧重知识的呈现,缺少研究活动设计。这也导致学生思维开发能力的减少,动手实践能力的降低。
4 网络教学的思考及改进
4.1 更新观念,做好管理
广大师生应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认识并感受网络教学对未来教育教学的影响和变革。各部门要相互协作,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好网络平台,做好软硬件的维护工作和技术保障,以及网上资料库的建设并提供课程支持和指导,保证网络教学的正常进行。
4.2 消除网络教学会替代或降低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的顾虑,以及对新技术不适应的心理
在网络教学时代,教师将由原来的教学主角变为学习信息的自制加工者、引导者、协作者、促进者以及学习者。其职责更多的是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并适应自主学习,而不是传授知识。在开放型的合作关系中,老师的知识也需要不断充实和更新。网络能否发挥作用,决定于第一线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使用程度。应通过各种培训,使教师正确使用并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
4.3 创设情境教学,加强情感交流
应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创设一些相关知识的情境流程,使学生学习中既有亲身体验又能学到知识。师生间也要通过留言板等多进行沟通,以加强其情感交流和互动。可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并使之得到升华。
4.4 实现资源开放共享
为充分利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各院、校间的共同开发和共享,应将零散的多媒体教学信息集中起来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这样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且方便了检索和管理,节省了时间。要建好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应走出局域观念,坚持多途径搜集、务实开发的原则。
4.5 不要脱离实践
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根据知识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内容。如实验或生产技术流程的演示排列等,并对操作正确与否做出响应。
4.6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完善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应该包括学生在线考试、教师在线阅卷、学生自测、点评作业、学生在线完成作业以及作业资源库管理和学生上交的各种类型作业评分系统等,并尽可能地实现与教师的实时交互,提高教学目标。
5 结语
网络教学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网络化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而且是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需要和学校的必然选择,具有很多优势,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各院校在使用网络教学的同时,要针对自身特点不断地对硬件设施进行完善,对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变革和改进,扬长避短,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多种形式和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关沧,张爽.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
[2]李月红.试析信息时代学校的网络教学[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6.
[3]陈蔚.网络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4]汤亮.信息时代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5]张华,胡海.网络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概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
浅析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 篇11
【关键词】隐性教育;价值;《颜氏家训》;启示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现今时期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重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同样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重新审视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当前时代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如何适应新的历史性转变,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健康人格,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职责所在,同时无疑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1对隐性教育的基本认识
隐性教育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一种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手段;它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潜藏的教育性因素间接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个性渗透塑造性影响活动的手段和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作为一种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最主要的就在于能够利用隐蔽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掌握和理解一定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并内化为道德评价标准从而自觉地指导、规范自己的言行;能够较好的消除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将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和潜隐到显性教育方法无法达到的空间。
2隐性教育的价值
隐性教育它与显性教育不同,能使受教育者在情景交流中,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领悟出生活的价值和真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这说明隐性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价值。
2.1认知价值
当今,受教育者的认知往往来自狭窄的社会层面,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进而影响他们价值观的建构,而隐性教育能最大限度地为受教育者拓展认知的时空领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进而引起受他们思想的变化进而能够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2激励价值
隐性教育的激励价值主要表现为激励受教育者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隐性教育由于所涉及的内容及方式丰富多样,从而能够满足受教育者求知、交往、情感等多种需要,能促使受教育者努力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努力去追求真善美。
2.3人格塑造价值
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人格,而它的最终实现光靠显性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隐性教育的长期熏陶与染化。因为隐性教育它比说教更易于引起情感的共鸣和心灵上的回应,通过不同渠道的隐性教育对受教育者加以影响有利于塑造受教育者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品德。
2.4情感培养价值
隐性教育对受教育者情感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伴随着学习、生活、社会的各种实践的成功、挫折,受教育者必然能从中获得喜悦、焦虑与沮丧等诸如此类的情绪体验,在潜移默化的情绪体验积淀过程中有助于受教育者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2.5规范行为价值
隐性教育由于渗透着道德意志,因而隐性教育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能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隐性教育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把道德要求渗透在受教育者的各种环境中,通过特殊的传递机制使受教育者在无形中感受到这种要求的潜在影响从而能够自觉地按照这种道德要求去约束、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
3《颜氏家训》隐性教育思想的启示
《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所撰的一部家训。成书于隋仁寿(601—604)年间七卷二十篇,阐述了教子治家、立身扬名之道,宣扬刻苦读书、养身归心、经世治国之第等内容涵盖儒学、佛学、文学、音韵学、道家之学等方方面面的阐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作者之所以著此书首先“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使严氏家族永葆兴旺不衰。此书问世后,备受历朝历代士大夫的推崇。宋代晁公武称此书为“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时俗之谬,以训之孙。”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称之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同时颜氏后人中“幼而博洽群籍”的颜思鲁,为《汉书》作注的一代训诂大师颜师古,大书法家颜真卿,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的不同凡响的才学与操守在某种意义上有力地质证了《颜氏家训》的垂训之功。唐以后,《颜氏家训》传至日本、东南亚各国其影响普遍而深远,岂仅如清人王钺所说的“北齐黄门颜之推之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但其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其在教育思想方面的阐述。其中关于教育的思想、原则、方法和某些治学之法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其中包含着很多辩证而丰富的隐性教育思想。
3.1《颜氏家训》环境染化思想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人与环境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对象性关系。一定的环境氛围,对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氛围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作用;不健康的环境氛围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甚至有害的作用。颜之推十分重视环境染化在教育中的作用。
《颜氏家训?慕贤》[2]: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之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染化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养成至关重要。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个性和道德观尚未定型,与之接触的人文环境对其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很容易受周围的人和环境染化,尤其是与之交往密切,义气相投的朋友的影响,他们会暗自模仿周围人的言行举动,潜移默化地形成个人品性。这种影响虽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但效果却是惊人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强化校园环境对学生“润物无声”的感染,充分体现环境育人。“这里所说的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和校园的精神文化环境两大层面。”[3]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包括基础硬件设施、自然环境、校园建筑等在内的校园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不只是一种单纯完成物质功能的活动,更是一种传达信息的文化交流与对话形式,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隐性教育效果,能对学生优良思想品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熏陶作用。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属于学校环境的软件部分,是一所学校维系团结、谋求发展的精神力量,它集中反映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具体包括教风、学风、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等方面。充分发挥环境染化的积极作用让受教育者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在无形的氛围熏陶下让受教育者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也正是隐性教育的初衷。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达、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里作为教育者更应该给予隐性教育更多的重视,更充分认识到环境染化在受教育者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目前加强和谐校园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尤为显得重要,这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首先,努力营造适合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安全文明的生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增强教与学的互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建立相互尊重、和谐平等、团结合作、民主融洽的人际环境,促进大学生比较全面自由的发展。
其次,要优化网络信息资源,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互联网是当代大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开放性,使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得以大大的提升,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又使人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网络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在尊重大众传媒日益发展的实际基础上,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传媒素养的角度切入,增强他们对各种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筛选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开发出新型的校园网络文化,高校可开通红色网站,开展网上时政讲座、网络文化节等活动,建立师生网络互动平台,利用校园BBS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学生的各种压力,从而实现与学生的“心理零距离接触”。
再次,要把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高校管理之中,使大学生在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相互协调中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要从学生思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制定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规范,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本主义校园制度。
3.2《颜氏家训》人格染化思想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人格是个人以特定的行为模式表达出来的关于自身精神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人格具有能动的要素,它是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的有机凝聚。高尚的人格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具有无限的张力,不受时空限制。颜之推十分重视理想人格在教育中的染化作用,并用古代道德高尚的名贤的道德人格去对子女进行教育。《颜氏家训?风操》[2]: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以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见七十余人。晋文公以沐辞竖头须,致又图反之诮。门不停宾,古所贵也。……黄门侍郎裴之礼,好善为士大夫,有如此辈,对宾杖之。其门生僮仆,接于他人,折旋俯仰,辞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
在人格染化的作用下,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心悦诚服、震撼、感染、效仿,并在不知不觉和自然而然中受到感化。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格感染,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侧重从心理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同时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良好的人格从而去干扰和启迪受教育者使其主动地吸收和接纳,并在实践中整合受教育者自己的人格
第一,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时要讲究工作方法与工作艺术,注重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注重解决问题与促进发展相结合,注重社会需要与尊重个性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学生德育工作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引导学生主动构建,主动参与,主动创造。有效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帮助学生科学地处理在学习、交友、成才、择业、健康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运用情感效应理论,贯彻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的原则,实现与学生的双向式沟通,关注大学生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使得大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责任与意识,要以教师的言行感染学生。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引导领导者形成公平民主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待人态度、良好的学术声誉;引导教师形成高度自觉的政治思想、优秀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教学能力、健康的人格;引导行政管理类教师形成高度自觉的服务意识、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精神;引导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探索达到学生心灵的途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大师德建设的力度,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强化师德实践,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学术活动、公益活动、社会调查、访问活动等,以使广大教师在这些道德实践中,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和优化,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影响。
3.3《颜氏家训》行为染化思想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行为世范,行为染化更富有形象性、感染性,颜之推深谙此理因而十分重视行为染化在教育中的染化作用,提倡以身作则,正身率下。
《颜氏家训.治家》[2]: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颜之推把行为染化所发挥的影响作用称之为“风化”。行为染化,是自上而下推行的,是自先而后实施的,都是由先施行的人影响后来学习的人。风源来自上,染化起自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受教育者品德塑造方面最重要的不是长篇说教而是教育者的正面有效示范这是一种自然的仿效,丝毫不需强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教育者如果自己做得不好就不能期望受教育者做得好了,身教更重于言教,这就是行为染化。教育者的正面行为染化能够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习惯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
榜样染化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4]因此,榜样教育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作用更为重要。榜样染化就是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教育人们,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进行榜样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更新树立榜样的角度,不断开拓榜样教育的途径,形成立体性、层次性、多样性的格局。范围上,既要包括社会各界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也应包括各高校学生同辈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和突出事迹,还要注意发挥本校各类优秀学生在周围学生中的榜样带头作用。内容上,榜样既要包括道德楷模、课程学习标兵、科技创新标兵、服务奉献先锋,也要包括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应当有特别优秀的榜样,也要有后进转化为先进的榜样。时间上,应注意榜样教育的长期性,不能依靠周期性的短期“突击”,要变指令式为倡导式,更好地促进广大学生全面发展,使人人都有学习的对象。
第二,充分发挥榜样效应,不断拓展榜样教育的空间,利用榜样激励人、凝聚人,发展人。榜样的选择,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又要能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尤其是要发挥学生党员群体和学生干部群体的榜样作用。他们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行为给其他同学树立了真实和具体的学习榜样。因而要注重通过党风促学风,发挥学生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锋作用,注意用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来引导学生为实现集体目标而努力奋斗,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总之,《颜氏家训》其中涵盖了很多的教育思想。不仅如上列举的隐性教育思想,如能更多地重视《颜氏家训》中的隐性教育思想,吸收其合理价值在德育工作中合理地借鉴并运用,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信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 2007-10-25(1) .
[2] 王利器撰.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3:127-128,124-125,41,55.
[3] 刘晓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4):13-16.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分析 篇12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
网络教学平台 (Network Education Platform) , 国内又称远程教学平台、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通常, 我国多数研究者把国外的课程管理系统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CMS) 或是学习管理系统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简称LMS) 列入网络教学平台的范畴。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余胜泉教授两位教育技术专家在《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网络教学平台描述为“是建立在通用的Internet基础之上的, 专门为基于双向多媒体通信网络的远程教学而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谢晓林等人则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 “网络教学平台”是为网络教学提供的能够全面、有效地支持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支撑环境。
从上述几位专家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定义和描述可知, 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下的软件系统, 核心目标是对“教”与“学”的支持和服务, 涵盖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和传递、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学生学习的协作与交流、学习效果的跟踪与评价等功能, 强调的是为开放、交互的网络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提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结构及系统基本功能
(一)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结构
目前, 大多数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结构采用Browser/Server (下文中用简写B/S表示) 三层体系结构, 即由客户显示、应用服务、数据处理组成的三层结构, 基本标准的TCP/IP通信协议。其优点是系统易于开发、管理和使用, 维护方便。广大师生只要满足上网条件就能用熟悉的WEB浏览器登陆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活动。
但也有部分研究人员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科信息学院的吕会红、李心广两位老师认为这种体系结构会随着在线学习人数的不断增多, 造成Web服务器的负载急剧增加, 严重时Web服务器会因不堪重负而中断服务。因而提出了所谓的四层Browser/Web Server/Applications Server/Data Server结构, 以期通过把三层B/S结构的大量的事务处理逻辑模块从Web服务器的任务中分离出来, 由单独组成的应用层来担负其任务, 把负荷均衡地分配给应用服务器, 从而减轻Web服务器的负载, 达到消除Web服务器可能产生的性能瓶颈问题。此种理念的本质仍是基于B/S三层体系结构。
(二) 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一般由教师教学管理模块、学生学习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三大部分组成, 这些模块相互联系、彼此配合, 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系统主要功能有:
1. 教学管理模块
教学管理模块主要完成教师管理课程的功能, 一般包括课程公告、资源管理、作业、考试管理、教学活动、答疑等子模块。通过该模块, 教师可以完成教学管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资源 (如教学文本、教学视频、网络课件等) 的建设及整合、在线考试、审批作业、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在线答疑以及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等教学管理工作。
2. 学生学习模块
学生学习模块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包括学生信息查询、网络课堂和自测考试等子模块。通过该模块, 学生可以选修课程、安排学习计划、查看课程内容、提交作业、参加在线测试、查看学习成绩、协作学习和交流等。
3. 后台管理模块
后台管理模块是由系统管理员完成个性化定制平台界面风格、功能;设定、添加、管理用户、分配用户权限;统计并管理整个平台的使用情况等工作的功能模块。
三、国内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发展及应用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网络教学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国内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发热潮。以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电视广播大学为主要代表的国内高校积极投入到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实践, 历经数年的探索和研究, 出现了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4A教学平台和电大在线等比较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国内网络教学平台的蓬勃发展, 大大推动了传统面对面教学向网络教学的迁移, 一定程度上也给世界各国在信息时代进行教育变革提供了助推力。
当前,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实际应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国外商业化平台, 如Blackboard, 目前市场上唯一支持百万级用户的教学平台。包括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在内, 全球有超过2 800所大学及教育机构使用“Blackboard”产品, 在国内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是国内高校自主研发的教学平台, 如THEOL清华教育在线, 是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在充分汲取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发的支持高等教育教与学的网络支撑环境的综合平台。在教育部组织的2001年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中, THEOL清华教育在线获得网络教育平台类一等奖的殊荣。目前包括山东交通学院、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内的国内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和网络教育学院在使用THEOL产品。
三是高校按各自特点和应用需求研发出的在本校范围内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如OPEN电大在线, 主要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内使用。
四是使用者可以根据其免费的软件源代码进行一定的个性化改造的开源软件, 如Moodle, 全称为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 国内爱好者将其昵称为“魔灯”, 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 目前国内也有部分高校使用该平台。
此外, 国内部分商业公司也积极与高校合作, 投身到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的研发中, 主要产品有南京易学公司的“天空教室”和北京网梯公司的“网梯”。
四、国内主要网络教学平台基本功能分析
为更好地对国内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进行研究, 本文拟从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教学资源、学习支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辅助工具五项指标对国内主要应用的四个网络教学平台Blackboard、THEOL清华教育在线、4A和电大在线进行功能比较和分析 (见表) 。Moodle教学平台作为免费、开源软件的代表, 也被纳入到研究范围。
下面, 我们从教学资源、学习支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分别对这五个教学平台进行分析研究。
(一) 教学资源特征分析
教学资源建设是开展网络辅助学习的基础, 也是创建学习环境的基础, 从比较结果来看, 几个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整合的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都提供了强大的在线资源发布功能、文件存储功能、创建资源链接功能, 除支持教师在教学平台上直接创建由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构成的网页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还可以以资源链接和资源导入的方式为课程教学内容提供有益的补充。但Blackboard和Moodle两个国外研发的教学平台很明显比较重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标准化建设。当前, 将符合SCORM规范的课程内容、学习活动、题库等内容导入、导出平台, 实现课程资源在不同平台之间的迁移, 已经成为共享教学资源的一种趋势, 可惜的是, 国内研发的教学平台只有4A教学平台部分支持SCORM规范。
(二) 学习支持特征分析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技术支撑, 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查找、获取和处理信息, 继而促进学生在参与自主探究、协同合作、学习交流、批判反思、效果评价等思维活动中学习到所需的知识技能。
经调查和分析, 上述教学平台中所提供的学习支持工具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包括维基 (Wiki) 、学习笔记、博客 (BLOG) 、小组项目等的认知协作工具, 另一类为交流认知工作, 主要有论坛、邮件、消息、答疑等。
通过比较分析上述教学平台的学习支持工具可知, 国外教学平台十分注重协作交流方式的学习活动支持, 而国内的教学平台中对开展协作探究的支持明显不足, 合作认知工具相对较少, 学习交流也仅限于对课程内容的讨论和重难点答疑, 对创建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学习环境十分不利。
(三) 教学策略特征分析
开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 应主要体现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特征, 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主张学生的自主性与协作性学习, 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填鸭”式学习。
从教学策略设计的角度上看, 国外多数教学平台注重应用产生式教学策略, 主要体现在对设计学习路径的方法使用方面。设计学习路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为学生设定学习导航路径,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完成了包括教学内容学习、问题讨论、章节作业和自测练习等相应的学习步骤才能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取得相应的成绩或学分。同时, 为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现个别化教学的需要, 还可以设计多条学习路径。
或许是教学理念的差异, 国内教学平台一般采用的是替代式教学策略, 侧重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呈现, 教师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内容和参考资料, 囊括了众多的知识点、重难点和巩固性练习题, 内容可谓是琳琅满目, 知识全面, 而对开展学生参与、交互的学习活动和支持服务则涉及不多, 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 完成相同的作业和测试题目的局面。学习过程完全依赖于学生的自觉自律, 这对于自律能力较为欠缺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 无疑是一大挑战, 必然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评价特征分析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与“学”的价值的过程, 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起到测量、分析和评定的作用, 使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缺陷, 及时有效地修改教学计划, 调整教学行为,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网络在线学习起到激励和强化作用。研究表明, 经常对学生进行一定限度内的记录成绩的测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效地推动课程学习。
从表中的教学评价比较结果来看, 上述网络教学平台都配备了丰富的诸如问卷调查、作业、测验练习、活动统计等教学评价工具, 教学评价功能较为全面。
五、总结
通过对国内高职院校主要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特征的比较分析, 上述五个教学平台所具有的基本功能项目差别不大。但在教学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共建共享、资源整合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 国内研发的教学平台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学平台之间的差距就比较明显。另外, Blackboard、清华教育在线等教学平台均实行商业推广的模式, 引进及服务费用较高, 也不利于高职院校进行自主维护和功能改进。因此, 使用Moodle等开源平台, 加强开源合作和二次开发, 学习国外教学平台技术发展的新模式, 对于国内高职院校来说, 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
总之,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应用是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实现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有力保障, 对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方面的共建共享,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使用开源教学平台并进行二次开发既符合我国网络教学发展的实情, 利于开发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学平台, 又能促进我国网络远程教学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何克抗.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8) .
[2]谢晓林, 余胜泉, 程罡, 黄烨敏.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 2007 (5) .
[3]吴维宁.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价值工程, 2010 (2) .
[4]赵保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软件建设研究[J].光盘技术, 2009 (10) .
[5]谷永芬, 吴倩.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4) .
[6]王俐.基于4A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生自动评价系统的探索与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6 (4) .
[7]杨建南.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与维护[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2010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