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效果(共7篇)
防尘效果 篇1
近年来, 某县铸造业规模迅速扩大, 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人数大量增加。为降低翻砂车间粉尘浓度, 保障接尘职工身体健康, 2002年5月份, 该县对铸造业翻砂车间内配砂工序采取隔离防尘措施[1]。为了解翻砂车间隔离配砂工序这一粉尘治理措施的效果, 我们分别对翻砂车间粉尘治理前 (1996年5月—2002年4月) 和治理后 (2002年5月—2008年5月) , 连续6年的粉尘检测资料进行了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该县铸造业翻砂车间内隔离配砂工序后, 翻砂车间矽尘浓度低于隔离配砂工序前;已隔离配砂工序的翻砂车间矽尘浓度低于未隔离配砂工序的车间。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整理该县铸造业当年度检测报告, 了解当年度适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2,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4,5]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对该县铸造业粉尘治理前、后的翻砂车间以及治理与未治理的翻砂车间, 当年度所测的矽尘 (总尘) 浓度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无论治理前、后, 该县铸造业翻砂车间对矽尘 (总尘) 浓度的检测、评价均采用定点采样方法及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这一职业接触限值。
2 翻砂车间粉尘治理前的情况
2002年4月份以前, 该县翻砂车间在治理粉尘危害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的企业负责人法律观念淡漠, 对有关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法规、条例未进行认真学习, 对其相关内容以及不同职业病危害的防治知识, 了解较少, 因此, 在配砂工序的选址上没有从职业卫生的角度予以考虑, 随意把配砂机安放在翻砂车间的某个角落, 没有进行隔离, 致使配砂机一开, 粉尘逸散到整个翻砂车间, 粉尘浓度高, 超标率居高不下, 对包括造型工序等在内的整个翻砂车间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
3 翻砂车间粉尘治理效果
2002年5月份,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施行开始之际, 我们进一步加大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 经过实地调查了解, 决定对该县铸造业翻砂车间配砂工序采取隔离防尘措施, 以提高粉尘治理力度。刚开始推行这项粉尘治理措施时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有的企业以本单位经济效益近期受影响为借口不愿接受, 有的企业虽接受了粉尘治理建议, 但在具体实施时做得很不完善, 防尘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和县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 根据每个企业翻砂车间的不同特点, 对配砂工序采取了不同的隔离方式, 这样可操作性较强, 有关企业也容易接受, 而且防尘效果较好。
翻砂车间粉尘治理与未治理矽尘 (总尘) 浓度超标情况由表1可看出, 该县铸造业翻砂车间配砂工序未采取隔离防尘的矽尘 (总尘) 浓度超标率高于配砂工序采取隔离防尘治理后的超标率,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注:未治理和已治理的矽尘超标率比较, χ2=22.57, P<0.01。
4 讨论
该县铸造业翻砂车间粉尘治理和未治理, 即配砂工序隔离与否, 矽尘 (总尘) 浓度超标率有较大差别。这说明, 该县翻砂车间隔离配砂工序后, 降低了整个翻砂车间的矽尘 (总尘) 浓度, 这一粉尘治理措施很有必要, 起到了较好的防尘效果, 应予推广。
因此, 今后的改造重点是把该县铸造业中的所有翻砂车间均予隔离配砂工序, 以降低整个翻砂车间的矽尘浓度, 保障接尘职工的身体健康, 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铸造,翻砂,粉尘,治理
参考文献
[1]王亚东, 柳光忠, 曲春丽, 等.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41-148.
[2]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4]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5]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6]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防风网防风防尘效果现场实测研究 篇2
关键词:现场实测,防风网,遮蔽效果,遮蔽距离
引言
煤堆场在风的作用下经常会产生大量扬尘, 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同时, 造成了大量的原料的损失, 根据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建设绿色港口的目标出发, 某集团大型煤堆场建设防风网试验段工程, 作为本次实测依托工程。
煤堆场原形长1650m, 宽515m, 堆场面积约54万m2, 堆垛高度18m。防风网试验段工程建在实测堆场北侧, 网长286.9m, 网高20m, 采用钢板防风网, 板的开孔率33%, 钢板厚度为1.6mm, 采用热镀工艺, 双面镀铝锌镁。
1 防风网防尘机理
煤堆场表面、特别是煤堆顶表面的微细煤粒在强风的推动和强涡场的卷吸作用下, 大量进入风流中, 形成煤堆场的起尘过程[1]。煤堆起尘量与风速关系密切, 防风网通过降低堆场的风速, 极大的损失风的能量, 从而极大的减少了煤堆的起尘量。
2 实测方法
在防风网的上风侧 (网前) 布设1个参照点 (不受防风网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 测试堆场周边的自然风速;在网的下风侧 (网后) 不同距离处布设数个参照点, 测试折减后的风速;在参照点、监测点处有3个不同高度的测试点, 高度分别为5m、10m和15m。
通过比较监测点和参照点的风速值, 分析得出防风网网后不同遮蔽距离 (计算式见式1) 、不同高度处对风速的遮蔽效果 (计算式见式2) 。
网材水平遮蔽距离:
式中:β-网材水平遮蔽距离 (无量纲) ;L-测点离网的水平距离 (m) , 网前 (上风口) 为负值;H-网材高度, 本次测试网高均为20m。
防风遮蔽效果:
式中:λ-遮蔽效果 (无量纲) , λ越小风速折减效果越好;V监-监测点风速值 (m/s) ;V参-参照点风速值 (m/s) 。
3 数据分析
根据实测风向的要求, 实测得到防风网在不同高度、遮蔽距离处的遮蔽效果,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在防风网网后不同高度处 (5m、10m及15m, 下同) 测点遮蔽效果随遮蔽距离β的增大, 均呈先减弱后趋于平缓。
根据风洞试验结论, 实测高度在0.4倍网高以上, 遮蔽效果比较稳定[2], 风速变化对遮蔽效果影响不大。从表1中选取实测高度为10m (0.5倍网高) 和15m (0.75倍网高) 的实测数据, 以北侧防风网为原点, 遮蔽效果λ为纵坐标, 遮蔽距离β为横坐标, 绘制防风网在主导风向作用下网后遮蔽效果回归曲线, 见图1。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曲线公式, 见式3。
其相关性系数:R2=0.7173
式中:λ-正风向作用下的遮蔽效果 (无量纲) ;β-遮蔽距离 (无量纲) 。
由图1可知, 偏风向作用下的实测数据较正风向下的实测数据离散, 但从回归曲线反映的遮蔽趋势基本一致。
根据式3, 分别对其进行数值积分, 计算得到防风网在主导风向作用下, 网后遮蔽距离在1≤β≤5范围内的平均遮蔽效果λ值为0.36, 说明防风网对风速具有很好的折减效果。
4 防风网防尘效果验证
本次通过现场实测的方法, 用TSP浓度贡献值反映堆场的起尘量;TSP浓度贡献值是将布置在上风口处的监测点TSP浓度与下风口处的参照点TSP浓度作差, 得到实测堆场煤尘的起尘量系数, 以mg/m3为计量单位。比较建网前、后堆场TSP浓度贡献值的变化, 来验证降低风速可以有效的减少起尘, 间接反映防风网的降风效果, 实测结果见表2、表3。
根据表2、表3, 以风速为横坐标, 起尘量为纵坐标, 绘制建网前、后的起尘量变化回归曲线, 见图2。
通过建网前、建网后堆场起尘量得变化说明防风网的建设可以有效的降低堆场风速, 从而减少堆场的起尘量, 且对于高风速情况下, 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赵仕琦等.煤堆场防风网防尘技术的数值模拟.科学信息, 2007:616~619
煤矿矿井综合防尘措施分析 篇3
从煤矿实际生产来看, 在原煤开采中矿井中的粉尘是无法避免的, 当矿井中的粉尘累计到一定浓度得不到缓解和排放, 就会引起爆炸, 进而引发安全事故。为了保证煤矿矿井能够安全生产, 应对煤矿矿井中的粉尘量进行积极控制, 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煤矿矿井中的粉尘量, 防止矿井内的粉尘量聚集增多, 减少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 保证煤矿生产能够达到安全指标。基于这一分析, 我们应认真研究煤矿矿井的生产实际, 制定综合防尘措施, 保证煤矿矿井的防尘效果达到实际需要。
2 煤矿矿井综合防尘的必要性
防尘工作的原则是设法减少粉尘发生量和浮尘量, 将粉尘消灭在尘源地点, 尽可能防止其飞扬和进入风流中;同时使已经浮游的粉尘快速沉降下来, 搜集起来, 剩余的粉尘用足够的风量加以稀释排出地面, 但又要防止因风速过大, 使已沉积的粉尘重新飞扬。所以, 在煤矿矿井的实际生产中, 必须对粉尘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 还要在防尘过程中保证防尘除尘工作的彻底性, 防止矿井内的粉尘反复, 提高防尘的整体效果。
分析粉尘产生的来源主要是采掘工作面, 影响粉尘悬浮、飞扬的因素主要是煤炭及岩石的装卸和转载运输以及井巷中风速等。设计中, 对每个采掘工作面、煤岩装载点、带式输送机顺槽、主要运输巷及上仓皮带斜巷、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等主要源尘的地点和粉尘聚集的场所, 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个体防尘措施。在煤矿矿井的防尘工作中, 应对粉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应结合实际生产过程, 制定具体的煤矿矿井防尘措施, 保证防尘措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能够起到消除粉尘的目的。
因此要采取降尘、除尘和捕尘等综合防尘措施。
3 煤矿矿井综合防尘的主要措施
为了保证煤矿矿井的粉尘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应结合煤矿实际好生产特点, 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 煤层注水
从煤矿的实际生产来看, 矿井内的粉尘主要来源在于煤层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屑等灰尘, 为了保证煤层在开采中能够有效减少粉尘发生, 应在煤层开采之前和开采过程中, 采取煤层注水的方式, 降低煤层的干燥度, 使煤层表面的灰尘能够溶于水, 保证煤层在开采过程中粉尘量有效降低。目前来看, 煤层注水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3.2 湿式钻眼
除了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出现粉尘之外, 在墙壁钻眼过程中也会出现大量粉尘, 钻眼过程中出现的粉尘不但危害了生产的安全性, 还对操作人员产生了较大的粉尘危害。为此, 应同煤层注水一样, 在钻眼过程中, 对所钻位置用水进行润湿, 使钻眼过程中的粉尘能够被水压住, 不至于在矿井中飞扬, 达到控制矿井内粉尘的目的。
3.3 采用水炮泥封孔
在矿井中爆破时, 由于爆破会产生火花, 并且爆破瞬间压力过大, 如果矿井内的粉尘含量过高, 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基于这一考虑, 在炮眼爆破时候, 应用水泡泥封堵炮眼, 使爆破过程中飞溅的水汽能够压住矿井内的灰尘, 起到降低灰尘, 提高矿井湿度的目的, 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性, 提高爆破质量, 消除爆破带来的安全隐患。
3.4 喷雾洒水
除了在生产程序中进行防尘操作之外, 还要在生产过程中, 利用喷雾设备, 对矿井内的生产作业环境进行喷雾洒水处理, 保证矿井内的整体湿度满足生产要求, 有效消除矿井内的粉尘, 使矿井内的粉尘得到及时处理, 避免发生粉尘聚集而引发爆炸事故。目前来看, 喷雾洒水是一种有效的防尘除尘手段, 在煤矿矿井生产中取得了积极效果。
一般是在采掘工作面的回风流中, 距工作面30米左右至少设置两道水幕, 水幕能遮盖巷道风流的全断面, 放炮时打开截止阀门, 放炮后喷雾时间不小于30分钟。用以净化风流。从目前煤矿矿井的实际生产来看, 净化风流是一种有效的防尘手段, 能够提高矿井的整体防尘效果, 提高矿井内湿度, 满足防尘要求, 达到安全生产需要。
3.6 冲洗巷壁、清扫和刷白巷道
设计要求采掘工作面在爆破前后, 对距工作面30米范围内的巷道都要进行冲洗。冲洗时, 对巷帮、顶部、底部及巷道支架都要冲洗, 水压一般在0.3~0.4Mpa。井下巷道要定期清扫, 并运出巷道内沉积的粉尘, 防止粉尘飞扬。井下主要巷道及硐室用生石灰水或白泥浆将巷道刷白, 以减少粉尘的聚积和通风阻力, 一般每半年刷白一次。
3.7 确定合适的风量、风速
在煤矿生产中, 需要对矿井内进行送风。但是如果送风量过大、风速高, 就会造成煤矿矿井中的粉尘被吹到空中, 对煤矿中的生产和作业人员造成较大的影响。基于这一考虑, 在对煤矿矿井的送风过程中, 应确定合适的风量和风速, 保证风量和风速既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又不至于将矿井内的粉尘吹到空中, 起到防尘降尘的效果。
3.8 个体防护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操作人员接触的粉尘最多, 为了保证操作人员健康, 提高矿井内的粉尘控制效果, 应从操作人员做起。操作人员首先应做好个体防护, 应佩戴防尘用具, 例如防尘面罩和防尘口罩等, 防止粉尘吸入人体。其次, 操作人员应按照防尘规范操作, 减少生产中粉尘的出现, 积极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保证防尘措施发挥积极效果。
3.9 粉尘采样器、呼吸性粉尘测定仪等检查、检测仪器、仪表, 设计中按规定进行配置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 在煤矿矿井中还应对粉尘数量进行监测, 主要应使用粉尘采样器和呼吸性粉尘测定仪等设备, 对粉尘数量进行实时监测, 如果遇到粉尘含量瞬间升高的情况, 应立刻采取有效措施, 将矿井中的粉尘含量, 保障生产安全, 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消除粉尘带来的安全隐患, 满足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在煤矿生产中, 矿井中的粉尘含量对安全生产和操作人员产生了重要影响。只有对矿井中的粉尘含量进行实时监测, 并采取积极的防尘措施, 才能有效消除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 才能提高煤矿生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以, 我们应认识到煤矿矿井防尘除尘的必要性, 结合煤矿生产实际, 采取综合防尘措施, 保证整体防尘效果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谢金亮, 王花平.喷雾除尘在矿山中的应用[J].矿业快报, 2011 (1) .
[2]高建.煤层浅孔注水在高瓦斯综采工作面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1.
[3]黄新杰.煤层注水湿润半径的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2.
[4]隋金君, 胥奎.湿式旋流除尘中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与风速关系的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2 (6) .
[5]贾惠艳.皮带输煤系统转载点粉尘析出逸散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1.
计算机防尘设计方法 篇4
随着计算机内部的灰尘在计算机内部的板卡上越积越厚, 灰尘就会堆积在计算机内部部件裸露的针脚上, 尤其在空气比较潮湿的季节, 灰尘会在板卡上结成带水分的板块, 囤积的灰尘字这时候就会就形成导电体使板卡短路, 严重的话还有可能烧毁部件。
1 防尘相关要求
计算机的防尘等级可以用IP (INGRESS PROTECTION) 表示。IP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 (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所起草, 将电器依其防尘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 第1个数字表示电器防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 第2个数字表示电器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 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例如, IP67是指, 防尘等级为6, 防水等级为7。关于不同防尘等级的要求如表1所示。
2 防尘设计方法
计算机的灰尘来自计算机从外部抽取到机箱内的空气中, 因此防尘设计的方向可分为为阻止空气进入机器中, 或在进风口处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 这两种设计方向又可细分成不同的实现方法, 如表2所示。
2.1 全密闭防尘设计
全密闭设计一般用于加固式携行式计算机, 整体采用密封机箱设计, 能够完全防止灰尘的进入, 即能达到IP6的防尘等级。
在壳体的连接处, 使用橡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 通过压缩弹性材料实现密封, 如图1所示。
对不方便使用弹性密封材料且不常拆卸的部位可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
全密闭式计算机的热设计通常将CPU的热量用热管传到至机壳, 利用机壳将热量散到外界空气中。
2.2 隔离式防尘设计
隔离式设计指将计算机的风道单独隔离出来, 使空气无法进入机器内部电气元件所在的腔体。该设计方式通常用于加固型笔记本, 防尘等级可达IP6。
机器的密封部位设计通过弹性密封材料和密封胶实现。
机器的散热设计, 一般采用强迫风冷。具体为, 通过热管将CPU的热量传导至位于风道中的散热片。风道中的风扇从外部抽风对散热片进行冷却。
使用将风道进行隔离的设计, 虽避免了灰尘对主板上元器件的损害, 但在机器长时期使用后, 风道内的散热片鳍片和风扇的叶片上仍然会堆积灰尘, 因此需对其进行定期清理。
2.3 防尘棉、防尘网的防尘设计
防尘棉、防尘网阻尘原理是机械式过滤, 也就是当粉尘冲撞到防尘棉、防尘网时, 经过一层层的阻隔, 将一些大颗粒粉尘吸附在防尘棉、防尘网上。但是, 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5μm的粉尘, 就会从网眼中穿过去, 因此机器的防尘等级最多能做到IP5。
防尘网的种类有很多种, 有单层的, 也有复合的, 就算是比较致密的防尘网, 相比防尘棉来说空隙还是要大得多, 防尘率比较低, 风阻小。
防尘棉结构比较致密, 一般厚度有3mm、5mm、8mm三种规格, 当然越厚的风阻就越大, 防尘率也就越高。
在选用防尘棉或防尘网时需同时考量防尘率和风阻, 不能为提高防尘率而导致系统散热效果过差。同时, 选用同样的防尘棉或防尘网时, 设计方式不同, 系统的散热效果也会不同。
如图2所示, 方式a与b选用同样的机箱、风扇、防尘棉, 仅风扇与防尘棉的距离不同。图 (a) 中, 风扇紧挨防尘棉, 风压大, 系统稳定后, 风扇工作在图3所示A点的位置, 系统风量小, 散热效果差。图 (b) 中, 风扇远离防尘棉, 风压小, 系统稳定后, 风扇工作在图3所示B点的位置, 系统风量大, 散热效果好。因此在设计时应保证风扇与防尘棉或防尘网有足够距离。
防尘棉、防尘网组装时一般采用夹在压板和机箱中间的方式。当压板为塑胶件时, 亦可采用将防尘网与压板注塑在一起的方式。
在机器长时间使用后, 防尘棉或防尘网会吸附大量灰尘导致网孔减小, 影响系统的进风量, 因此防尘棉或防尘网需做成可拆卸结构, 以便定期进行清洗。
2.4 机箱开孔防尘设计
改善计算机进风口处机箱的开孔设计同样能提高机器的防尘能力具体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机箱的开孔尽可能采用小而密的方式。开细小的空可防止较大的灰尘进入;增加开孔的密度可以减小风阻, 使整机空气流通更通畅。
方法二:采用双层孔结构。如图4为一机箱面板的截面图, 空气沿Z字型路线进入机器内部, 增加了空气与面板的接触面积, 在接触过程中, 空气中的部分灰尘吸附在面板上, 从而减少了进入机器内部灰尘的数量。
3 结束语
上述分别从阻止空气进入机器和在进风口处对空气进行过滤的2大方向, 密闭设计、隔离设计、防尘棉或防尘网设计以及机箱进风口开孔设计等4种防尘设计方法进行说明, 经实践证明, 照此设计可使计算机防尘等级达IP6到IP5。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内容和要求也会越来越多, 设计人员应在熟悉以上方法的同时, 不断创新和突破, 及时更改设计理念, 用新技术、新手段指导设计, 以满足电子设备发展需求。
摘要:本文介绍了灰尘对计算机的危害, 计算机防尘等级要求, 并针对防尘等级中的防尘 (IP5) 和尘密 (IP6) 提出了对应的结构设计方法, 对计算机防尘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防尘,结构设计,计算机
参考文献
[1]GB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S].
煤矿井下防尘技术应用 篇5
采掘现场是矿尘产生的源头, 是矿尘治理的关键。只有在源头上将矿尘控制住, 才能为以后的各道生产工序的防治尘打下基础。岱河煤矿采煤、掘进和运输过程中, 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 设计不同的治理办法, 具体如下:
一.采煤工作面煤尘治理。采煤工作面的产尘主要在工作面和转载点, 只要能够控制这两环节, 就可以有效的控制采煤工作面的粉尘危害.
1.采煤工作面。岱河煤矿是已开采40多年的老矿井, 现在只剩余残采小块段, 工作面走向一般为400~700m之间, 倾斜长一般为100~140m之间为炮采, 放炮后煤尘特别大, 为此借鉴兄弟矿井的经验, 在结合我矿生产实际采取以下措施:
1.1风巷超前长钻孔静压注水。采用TXU-75型钻机钻孔, 利用压风排渣。钻孔沿走向布置, 自切眼向外20m开始, 每30m施工一个沿倾向深40m的长钻孔, 孔径φ42mm。钻孔开工处掏煤窝, 每个钻孔中使用3根渗透棒, 封孔管采用φ10mm钢管, 封孔采用木楔、黄泥、水泥等, 封孔深度为2.5-3m, 孔口使用木框固定。每个封孔管上安设一只流量计。由于煤层透气性差, 适当控制注水量, 实现长时间大面积湿润煤层。
1.2工作面煤壁浅孔动压注水, 减少煤尘产生量。各工作面浅孔动压注水工作由采区打眼工负责, 使用电煤钻施工钻孔。钻孔沿工作面倾向布置, 孔距4m, 孔深4m, 孔径φ42mm, 按走向俯角5°施工钻孔。钻孔施工好后安装封孔器, 使用注液枪注水, 保证注水时间及注水质量。采煤工作面建立煤壁浅孔动压注水台帐, 详细记录孔深、数量、注水量, 明确责任人。
1.3湿式打眼或者边打眼边喷雾。煤孔采用电煤钻打眼, 打眼时专人负责对眼口使用喷雾降尘。
1.4放炮落煤, 炮眼使用水泡泥.
1.5在机、风巷安设风流净化水幕。在风巷上出口附近安设环形喷雾墙配合防尘网, 净化空气。喷雾墙安设在距工作面上隅角约20m外的巷道条件良好地段, 开启时能全断面喷洒雾化水幕, 经防尘网过滤, 有效隔绝煤尘的传播, 放炮前后可有效降低放炮产生的煤尘。该装置采用三面喷雾, 以加强喷雾效果。
1.6在运煤转载点安装自动和手动两道喷雾, 防止煤尘飞扬。自动喷雾采用自制的喷雾装置, 该装置利用了单体液压支柱的注液枪, 在注液抢的控制阀柄上焊接一柔性碰杆, 将抢固定让碰杆与煤流接触, 当煤流大时液压枪控制阀柄打开角度大, 喷雾水量就大, 当煤流小时碰触力量小喷雾水量就小, 当无煤流时喷雾停止。手动喷雾时人员根据煤流的多少、煤的干湿程度人工调节喷雾量。
1.7当运输设备距离长时在其中部安装降尘设施, 是在皮带或刮板机上方自动喷雾枪.
二.掘进工作面煤 (岩) 尘治理。岱河煤矿是衰老矿井都是炮采炮掘, 在打眼、放炮、装岩过程中是掘进环节的主要产尘源, 采用湿式打眼、放炮使用水炮泥、冲洗煤岩壁和喷雾洒水可以有效的防止粉尘危害.
2.1掘进工作面采用湿式打眼, 岩石巷道巷道采用风锤湿式打眼, 煤与半煤巷采用风钻打眼, 打眼时专人负责对眼口使用喷雾降尘。
2.2放炮使用水炮泥, 放炮前打开放炮喷雾。
2.3对爆破后的散煤堆注水。注水采用直径为φ50mm一头尖的钢管, 管身为蜂窝眼结构, 较好地解决了洒水降尘只能对表层起作用, 人工攉煤时煤尘飞扬的问题。
2.4放炮前后都及时洒水, 工作面30m巷道全断面冲尘。
2.5当运输设备距离长时在其中部安装降尘设施, 是在皮带或刮板机上方自动喷雾枪.
三.大巷运输系统防尘。岱河煤矿采用大巷矿车运输, 对大巷矿车和放煤眼煤尘防治是主运大巷防尘的重点, 我们经过调查研究, 采取了如下措施:
3.1在煤眼的前方安设一处喷雾头, 该喷雾在放煤车皮的上方;在煤眼的后方安设喷雾水幕 (由多道喷雾头组成) 。当煤眼放煤矿车向后移动时, 打开后方的喷雾水幕, 对矿车上的原煤进行喷雾。车辆通过喷雾灭尘后, 已在车皮原煤的上方形成一层湿煤外壳 (约20mm) , 当一列车放完后, 机车牵引列车往外出车时, 再次打开后方喷雾和前方单个喷雾装置, 对经过震动后原煤列车上部已开裂处进行再次灭尘, 通过两次灭尘, 原煤列车在大巷运输时已不会产生煤尘, 从而解决了大巷原煤列车运输途中煤尘飞扬的问题。
3.2大巷的各个石门口和大巷的个别地点巷道上方加设了单组弧形喷雾, 以起到加强灭尘的效果。该喷雾装置采用手动和自动两种, 在固定道床处采用手动装置, 让水流流进水沟。在其他地段设置自动喷雾, 当机车通过时喷雾自动打开对矿车上的原煤进行降尘, 减少了冲尘进入道床的水量, 保护道床。
3.3对大巷进行定期人工冲尘, 减少煤尘在巷壁.
四、使用效果。通过上面三个环节的粉尘防治措施的实施, 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治了煤尘飞扬, 有效控制了矿井粉尘浓度, 改善了生产环境, 减少了粉尘危害, 保证了职工的身体健康, 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龙哲, 李晋平, 孙玉福等编著.矿井粉尘防治, 科学出版社, 2010.1
[2]编委会.矿井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0.10
一种住宅防尘幕墙装置设计 篇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对于全国161个城市进行检测的数据显示, 2014年, 33.5%的城市有过轻度污染, 15.5%的城市有过中度污染, 6.2%的城市有过重度污染, 另外1.2%的城市有过严重污染。环保部公布的数据说明我国部分城市区域的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大气污染中所包含的尘埃可直接通过住宅的门、窗等进入室内, 使得室内空气质量变差, 居住环境变坏, 严重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处于空气污染严重区域的住宅而言, 住宅的防尘有一定的必要性, 所以住宅防尘成为近年来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 住宅防尘的发展现状
目前, 住宅室内防尘方法较少, 大致可分为: (1) 纳米纱窗防尘; (2) 室内空气净化器 (或者其他方式如:种植绿色植物等) 除尘。
纳米纱窗可以在一定效果上达到防尘的目的, 但是纳米纱窗因其纳米材质和制作工艺使得纱网孔洞减小, 这样的结构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但同时也阻止了空气的流通。
而空气净化器更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首先, 在使用空气净化器的过程中, 特别是过滤式的净化器, 要按时更换过滤材料, 才能保证净化效果;其次, 部分空气净化器会排放臭氧或加湿空气, 臭氧浓度增高和空气湿度增大对人的身体都有负面影响;另外, 一般的净化器都有一定的噪声, 噪音污染也将对居住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基于以上对于防尘的方法的不完善性, 现提出并设计了一种“住宅防尘幕墙”装置, 通过该住宅防尘幕墙可以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改善, 并对于住宅防尘将起到一定的效果。
2 住宅防尘幕墙的工作原理
住宅防尘幕墙是利用空气对流的原理, 在空气流动进入室内之前将其中的尘埃进行过滤, 从而输送干净的空气进入室内居住空间。
住宅防尘幕墙在保证窗户通风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采光的效果, 相当于在窗户的外面增加了一个大型的空气过滤装置, 可以在室外对空气进行有效的过滤以后, 再使空气流入室内。由于住宅防尘幕墙整体是由玻璃构成的, 所以基本不会对采光问题造成影响。
住宅防尘幕墙的工作还需要连接大型鼓风机, 在住宅防尘幕墙的顶端有管道连接风机, 风机开启后形成气流, 将空气由下至上吸入和排出, 以此实现室内、幕墙腔体内部的空气循环。由于空气是经过住宅防尘幕墙最底部的中效过滤网进入腔体内部的, 所以进入室内的空气中所携带的灰尘将大大减少, 同时也不会产生臭氧等成分或加重空气的湿度。
3 住宅防尘幕墙构成结构
住宅防尘幕墙装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底部中效空气过滤网、内上悬窗、外下悬窗、四周玻璃挡板、窗户两侧菱形挡板和上部抽风管道。防尘装置工作时利用抽风管顶端连接的抽风装置产生吸力使空气进行流通, 底部的中效过滤网在空气进入时对尘埃进行充分过滤后并使干净的空气进入防尘幕墙内, 由于窗户两侧的菱形挡板可以使双开窗的情况下由上下两扇悬窗和左右两块挡板形成一个封闭的通道, 从而干净的空气可以顺利流通进入室内。 (见图1)
安装防尘装置时, 应先在建筑外墙上安装一扇上悬窗, 在幕墙外壳上开一扇下悬窗, 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开窗位置比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的上悬窗稍低, 两扇窗子的开窗角度均为15度, 这样可方便使用者站在室内在同一高度上进行两扇窗的开窗动作而不至于出现距离过远的现象。
另外, 幕墙的外部主体玻璃和墙体之间的距离可为50cm左右, 经过测量和模拟实验, 该距离可以达到较好的通风效果, 该距离也比较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伸臂开窗距离。
这种住宅防尘幕墙与传统的建筑幕墙和外循环呼吸式双层幕墙本质的区别在于其主要设计理念是防尘, 传统的幕墙在墙体外各高度有多个进风口, 无法阻挡大量的尘埃, 而此种住宅防尘幕墙则巧妙的通过多种通风方式来满足居民的通风和防尘的要求。
这种住宅防尘幕墙既可以单独一户安装使用, 也可以整个单元上下多个住户使用。多户安装时其整体结构不变, 只需要将多个居民住宅防尘幕墙进行简单的连接即可。
4 居民住宅防尘幕墙的通风方式
该宅防尘幕墙装置相当于包裹在住宅的外窗上, 通过三种方式可实现室内密闭 (即不开窗, 不通风) 、净化空气通风 (单开窗) 、普通空气流通 (双开窗) , 可达到既防尘又通风的作用, 其中又以净化空气通风 (单开窗) 方式效果最为明显。其方法如下:将建筑外墙的上悬窗打开, 幕墙外壳上的下悬窗关闭, 则在腔体内形成一个向室内引风的通道, 经过防尘装置上部鼓风机运转所产生的吸力使流动的空气顺着窗口而进入室内, 由于这时由鼓风机抽取上来的空气是经过底部中效过滤网过滤的空气, 较为洁净, 由此就达到了空气净化防尘的效果。 (见图2、图3)
5 结束语
谈煤矿掘进工作面的防尘方法 篇7
1. 掘进工作面粉尘的产生
煤矿工作中, 在掘进机掘进巷道阶段由于掘进工作的进行, 煤岩破碎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这其中由于截齿的压碎与摩檫产生大量的粉尘, 其数量几乎占掘进工作面所有粉尘的五分之四, 此外, 由于煤块塌落后撞击地面产生的粉尘、运输溜子转载摩擦挡煤板产生的破碎而滋生的粉尘, 还有沉积在煤矿掘进工作面上的粉尘、因为通风工作形成的次生粉尘等等, 都是掘进工作面粉尘的构成成分。
2. 煤矿掘进工作面的防尘准备工作
2.1 规范制度, 提高防尘管理意识
只有当一个组织具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且得以良好的贯彻执行时, 我们才说这个组织具有较好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所以, 在煤矿掘进工作面防尘阶段, 也应该需要一个适宜的组织管理结构, 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 对内向项目部负责, 对外向业主负责。明确个人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任务到位, 防止推脱和权力交叉的现象, 组织管理结果可以体现在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上。
2.2 防尘前设备控制
加强防尘设备管理是煤矿掘进工作面防尘的重点, 预防设备异常的发生是机械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保障煤矿掘进工作面防尘的安全性与使用性, 应该建立完善的设备定检制度, 防尘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 对于一些使用频率高的机械设备, 更是要依据规定检测并建立相应的维护记录以随时了解其运转状态, 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和及时的维护。
2.3 场地准备
煤矿掘进工作面防尘前先检查基面是否达到施工条件, 如果有其他作业队时不可交叉施工, 做好材料的堆放、运输、出场等的准备事项, 如有高空、电力设备等, 应做好相应的防护和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 各项条件符合施工要求时方可进行施工;首先清扫基层, 使基面干净无杂物和灰尘颗粒, 清扫后专用的高压吹风机把灰尘吹净, 基面在达到干燥、干净、无浮灰等条件下开始防尘工作;此外, 加强巡视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 预防现场异常事件的发生是日常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3. 掘进工作面防尘方法
现阶段在我国, 在煤矿掘进工作中, 结合自身相关生产条件, 并通过采取相应防尘措施, 不但可以大幅度降低掘进工作面的粉尘, 给煤矿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还可以加强煤矿机掘工作面的掘进速度, 很好地预防或降低了煤矿工作人员尘肺病的产生。针对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阶段所产生的粉尘, 我们通常都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实施防尘工作, 尽可能地减少煤矿掘进工作面的粉尘浓度。
3.1 煤层注水
所谓的煤层注水技术, 是指在煤矿保护层回采之前, 在煤层上部进行钻孔, 并通过钻好的孔注入压力水, 使水分渗入到煤体内部, 在对原先的“煤-瓦斯”两相平衡体系实施破坏之后, 形成全新的“煤-瓦斯-水”三相体系, 该体系下由于介质的互相影响及作用, 致使煤体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热力学性质产生改变。通常按照钻孔的深度我们可以将煤层注水分为深孔注水技术和浅孔注水技术。深孔注水是在回采工作面的前方平行工作面进行打孔, 孔的深度通常是工作面斜长的三分之二, 钻孔直径在75-100mm之间, 在封孔工作结束后, 可以开始注水工作。和浅孔注水相比较, 深孔注水的施工成本更高, 钻孔施工也十分困难, 一般只针对那些中厚或者较厚的煤层使用。深孔注水的优点则是预湿范围广, 可以使煤层下媒体得到充分湿润, 并对采煤工作不构成影响。但是在个别矿区, 因为没能彻底地破坏煤矿保护层, 使得注水工作很难按计划实施, 导致注水量小, 这也严重影响了煤层注水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效果。
3.2 装岩洒水
在煤矿掘进工作面实施爆破以后, 我们通常会在装岩以前在岩煤上喷洒适当的水, 保证岩煤得到适当的湿润, 以避免在装岩煤阶段引起不必要的粉尘飞扬。一般来说, 装岩洒水分为人工洒水和喷雾器洒水两种:在进行人工装岩的时候, 我们通常都是采取人工洒水的方式;而在使用装岩机进行装岩时, 我们可以在距离工作面五米的顶帮两侧, 悬挂上两个喷雾器, 对装岩机及岩煤实施喷雾式洒水。
3.3 掘进机喷雾洒水
喷雾洒水工作主要有引射喷雾、内喷雾和外喷雾三部分组成。采用高压水喷雾灭尘, 就是来自外部的低压水, 通过高压水泵将压力增高到要求的水压, 然后喷嘴喷射出去。我们知道, 喷雾洒水工作是煤矿保护层回采工作面中极其有效的防尘措施。其中关于水的除尘机理具体有下面几点:首先, 由于在湿润煤体阶段受到原煤体中的原生煤尘影响, 导致煤尘丧失飞扬能力;其次, 注水可以将煤体中的细小部分进行液体包裹, 如果在煤体开采发生破碎事件时, 可以避免细粒煤尘到处飞扬的现象产生;最后, 由于水的湿润性, 从而增强了煤体塑性指标,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煤尘的脆性影响。在煤体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 原本很多的脆性破碎转化为塑性形变, 从而减免了煤体破碎后产生大量尘粒的问题, 大幅度抑制了煤尘产生。通过对新坟孙村矿进行煤层注水工作后发现, 除尘率高达73%, 很好地满足了预定的除尘效果。
3.4 通风除尘
综掘工作面的通风除尘技术主要包括机掘工作面的除尘技术和收尘技术。通风回流在治理瓦斯的问题上, 不但可以预防煤与瓦斯突出, 还能够很好地减少工作面上回风流中粉尘浓度, 其具体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湿润煤体时, 水分的存在阻碍了瓦斯运动, 从而使得在煤体破坏后一些瓦斯不会涌采掘空间, 反而会以变相的形式被煤体运出工作面。通过分段砌筑封闭墙, 在封闭墙中铺设管路进行瓦斯抽采, 抽采管路为240mm的铁管, 抽采流量为91 m3/min, 封闭墙间距为110m。封闭墙的组成由砌筑两道墙体, 并在其内部充填黄泥, 墙体厚度800mm, 墙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m, 这样可以很好地起到密闭和防爆的作用。每个封闭墙内铺设两道管路, 在新的封闭墙砌筑充填完成时, 根据瓦斯抽采量适时关闭里段抽采阀门, 保障了高抽巷瓦斯抽采的连续性。在煤矿保护层上的回收期, 我们可以将高抽巷侧上方的石板巷回风巷段封闭采空区瓦斯抽放管, 同时与上隅角采空区瓦斯抽采。抽巷形成的采空区瓦斯的顶板裂隙排水渠, 对下部采空区瓦斯发挥作拉动用, 减少采空区气体排涌向工作面和的上隅角。该系统通风设备简单, 风筒成本低, 易于管理, 能有效排除工作面局部瓦斯积聚和滞留的粉尘, 通风和除尘系统相互独立, 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影响通风系统正常工作, 安全性能好等。
3.5 巷道水幕净化
巷道水幕无疑是目前风流净化与减少煤尘浓度的一种常见方法。所谓的水幕, 就是巷道的两帮或顶部水管上面设置喷雾器若干, 进行喷雾而形成水幕。在安装喷雾器时, 应遵循两个原则, 即:布满巷道断面, 并且尽量设置在接近尘源的地方。
3.6 冲洗井壁巷帮
在恢复煤矿掘进工作面以前, 我们赢在风筒出口外一米的地方, 从外向里地对巷道进行冲洗, 从巷道两帮、顶板、支架, 直到工作面为止, 尽可能地洗去井壁巷帮上的煤尘。
3.7 个体防护
考虑到煤矿工作中个体的人身健康问题, 我们应该借助佩戴防尘面具等措施来降低个体吸入粉尘的概率。通常来说, 防护用具有口罩、防尘帽等, 个体防护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个体呼吸到清洁空气, 而不影响到其生命健康。
3.8 清扫积尘及安设隔爆装置
沉积在巷道中的积尘, 一旦受到振动和冲击再度飞扬起来, 成为悬浮煤尘, 就为煤尘爆炸提供了条件。因此, 巷道必须定期清除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的煤尘和刷浆。
4.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将煤层注水技术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来, 不但可以大幅降低管理难度, 还能很好地控制生产成本, 最终求得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化解。为此, 我们务须不断探索煤层注水技术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策略, 做到事前控制, 提前排除, 预先处理, 未雨而绸缪, 防患于未然。全面加强煤层注水技术水平, 使煤矿安全生产作业更加安全稳定地进行, 确保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零故障目标, 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卢喜山等.综掘面新式机械综合除尘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煤矿安全, 2007.
[2]煤矿安全规程读本编委会.煤矿安全规程读本[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5.
[3]蒋仲安湿式除尘机理的研究与应用: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