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德育渗透总结(精选14篇)
小学品德德育渗透总结 篇1
小学品德德育渗透总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些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发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方面。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儿童在品德与生活科教学上应着重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三条轴线是
1、儿童与自我
2、儿童与社会
3、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1、健康、安全地生活
2、愉快、积极地生活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所以,品德与生活一科的德育渗透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其中包括: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真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4、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5、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6、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7、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因为老师们坚持不懈地开展德育教育,所以同学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道德判断能力,日常生活中能以正确的道德标准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
正是因为德育的层层深入、长抓不懈,所以学生是非观念明确,爱憎分明,初步养成了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学风较好,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把德育与课本、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必定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
小学品德德育渗透总结 篇2
一、注重学生情感,生成主观学习
作为一门德育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实现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对每一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始终以真诚、友爱之心去关心、爱护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意见。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因素,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支撑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落脚点, 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育教学的全程优化。思想品德课要上好,就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不能上成说教课,而要投入丰富的情感, 把自己高尚的道德传导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中受到切实的感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 才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良好的心理成长,形成健康的人格, 培养起优良的思想品德。
二、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德育素材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特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许多知识内容都融思想性、故事性、趣味性和传统美德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实践性和时代性,这就为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德育素材奠定了物质基础。初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他们更喜欢以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耳提面命的说教方式来渗透德育。我们要能结合学生的生活案例和知识背景来进行启发、 引导和渗透,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性,发挥了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我们打开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就会发现各个栏目都是结合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进行设计的,这里我们就选取《学会调控情绪》教学为例:初中生处于身心飞速发育的青春期,容易急躁和冲动,如果我们以宣讲和说教的方式,肯定不能获得学生的思想认同。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小例子来进行引导。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是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终被诸葛亮气得他吐血而死。我们也经常见甲同学一时着急不注意踩到了乙同学的脚,乙同学可能就一时暴躁给甲一拳,这样就引发了恶性斗殴。而如果乙同学善于控制情绪,能以宽宏大量的态度原谅对方,那肯定就能握手言和成为朋友。这样以生动的例子就让同学们认识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可以双赢,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 就会冲动,造成不良后果。
三、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德育榜样
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一线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宣讲知识,更要能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榜样,给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德育标杆,这样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和最佳的行为表现来面对学生,这样才能时时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注重实践体验,完善德育体会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我认为德育渗透也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认知和对学生感化上。 我们还要设置教学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实践体验,来完善德育体会,这样才能刻骨铭心,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比如我们学习《难报三春晖》 时,因为许多同学们都没有对父母表达过爱意,所以我们可以组织让同学们给父母洗脚的“回馈父母恩”做起,在现场《感恩的心》背景音乐下,让同学们通过切实的行动边帮父母洗脚边回忆父母的点滴恩情,许多同学眼睛湿润了……这样的活动可能不喧闹,但是已经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小学品德课渗透德育新探 篇3
长期以来,在品德课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强调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容易忽视。实行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在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是每位品德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那么,作为一位小学品德课的教师,如何挖掘现有教材中各类知识所蕴涵的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恰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索本求源,在教学中渗透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特点,把德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德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德育在学科中自然而然渗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用好教材中的有关素材,是品德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四年级第一单元,包含三个学习主题“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生命”,紧紧围绕“珍爱生命”这一中心主题展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为学生的探究搭建了一个广度、深度俱佳的平台。引导学生明白“我们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许”,继而探讨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来呵护我们的身体。“保护动植物”和“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则是在学生认识珍爱生命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认识,将其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内化为自我品性的修炼与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诸如讨论、辩论、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对这些加以很好的利用,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用行动珍爱生命。
二、潜移默化,在故事中渗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品德课中的德育渗透应该力求在创新上集思广益,“德育故事进课堂”活动是品德教师探索德育的新思路。它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更激发了学生拥抱美德的内在动力,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个精彩的德育故事视频都将学生的心引向德育之路。
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个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没来,师生一阵失望。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然后,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让学生看书后讲明代的著名学者宋濂讲信用的两个小故事,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使学生产生情感的涟漪,激发了学生做一个讲信用的人的自觉性。
三、回归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渗透
生活是德育的源头,脱离了生活,德育就成了僵死的条纹和抽象的原则。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受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影响的,其中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少年儿童由于认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对一些社会行为、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的认识往往出现片面、模糊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何在教学中既“真实反映社会”又能做到积极引导儿童生活呢?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简单说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生活的主要内容。教师应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带领学生从学校到社区再到大社会(祖国和世界),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让爷爷奶奶高兴》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她”的一课,通过活动,主要告诉同学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爷爷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们年轻的时候,为家庭和社会做了许多贡献,所以我们要学会心存感恩,关爱、尊重、感激爷爷奶奶。同时,对社会上每一位老人,同学们也应当关心、帮助他们,并形成良好的习惯。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有过哪些关心照顾老人的行为,并要求学生制作“孝心卡”送给爷爷奶奶。这样就把所学的内容回归于生活体验,这就是在强化感恩行为,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篇4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如何将上级文件中的德育学科渗透要求与我们身边个性迥异的小学生达到有机契合?怎样让学生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只有各科教师能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德育于其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德育的开展,不一定要依赖于大张旗鼓或者固定的时间和模式,充分利用日常小事和细节,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动或被感动,是更直观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不同的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发挥学科优势,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来组织教学,巧妙地把德育寓于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坚强乐观、宽容的性格。
鬼斧神工、不着痕迹是我们形容思想工作的最高境界。“无痕”教育是德育工作的特点,也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此,我以小学英语为例,就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做如下总结:
1.明确英语教材学习的意义在于掌握交流的工具,学习外来文化为我所用。随时鼓励学生多说多听,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淡化考试和测验。
2.课上多练少写,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舞台。通过大量的快速诵读,大声朗读,让学生明白勤学多练、勇于展示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3.学习中外名胜古迹的名称时,建议学生搜集我国各地的图片并加以整理,用“This is….It’s beautiful, it’s famous.”的句型展示我国美景,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4.课堂活动和游戏的运用,可以活跃气氛、锻炼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Team work 小组活动,形成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学习语法知识时,采用归纳--推理--练习的逻辑顺序,教师给予大量的例子,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在学习中学生理解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应用课件,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明白时间的宝贵。
7.练习英文书法,通过字母的书写规则、排列、流畅程度、美感,对学生进行艺术美、科学美的教育。
8.定期开展口语小擂台、英文剧展示、录音专辑等活动,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落选者,增强其重在参与的意识。
品德与生活德育渗透 篇5
今年,我校教育的重点是家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此,我校在全体学生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的德育工作只是依靠大型活动,远远答不到预期的效果.要想从根本上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必须要从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出发,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营养的重要途径,而品德学科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新课程下的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统一,也就是说,新课改精神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它在德育体系中的作用更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点滴中接受深刻的德育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等等。作为品德学科的教师,我在平时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一、找准回归生活的切入点,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在平时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注意把握儿童实际生活情况找准生活中的切入点。
品德与生活第一册中呈现了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我在教学中结合学校生活实际,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件事,模拟交通规则情景,做交通安全游戏等等,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懂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生命,使之健康、安全愉快地生活。
二、挖掘资源,提升品德教育的着力点。
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
教材,要大量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开展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活动教育。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收获》一课时,我们举办了一次“丰收展”活动,同学们很高兴。在上课时,我用卡片标出“水果类”、“粮食类”、“蔬菜类”“干果类”等各类农作物,让学生们把带来的东西放在相应的位置,接着让同学们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感知各类果实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最后让同学们说说这些果实是从那里来得,说说父母的劳动情形,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懂得应该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者。
三、拓展延伸,践行品德形成的落脚点。
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健康成长。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体验、操作、交流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使自己的行为以及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教学《我自己会整理》一课,在开展“我能行”的活动后。可以让学生把会整理的事做个列表,列出自己每天会做的事,并留出给家长写评价意见的地方。这样,既锻炼了孩子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同时又养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教案 篇6
德育渗透目标:在城市中,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休闲文化,对接触较多的运动类和文化类的休闲活动的操作方法基本掌握,他们能从中获得快乐和需求。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大,逐步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他们对于生活的了解和掌握也在不断深化,面对周围人及同伴之间的休闲文化,在认知上不同的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活动的选择上还有一定的误区,教师应当更多地在提高分辨能力,抵制不良文化侵蚀,积极参加健康文明活动方面给学生正确的导向。
[活动目标]
1、了解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活动,知道休闲娱乐活动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2、正确分辨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与不健康、不文明的休闲娱乐活动;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3、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成长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难点:自觉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
[活动过程]
活动一:休闲活动我来说
1、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社会文明大家谈‛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人具备文明素养是多么重要!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明‛这个话题,一起学习第三课《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让文明与我们零距离!(板书课题)
2、师:古人说得好,张驰有度,劳逸结合。在紧张忙碌的学习、工作或家务劳动之余,人们还会安排在闲暇的时间里开展一些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
(如:打球、跑步、游泳、瑜伽、跳绳、踢毽子、散步、登山、唱歌、跳舞、绘画、书法、下棋、看演出、看电视、听广播、读书、聊天、打扑克、逛商店、品美食、泡温泉等画面)
3、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你身边人的休闲生活进行调查,看看他们的休闲生活都有哪些?(课件出示调查表)
‚周围人的休闲活动‛ 调查对象 休闲活动
4、学生交流:
(1)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先与同桌交流,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在交流的基础上,小组汇总,注意将小组同学了解的相同内容进行合并,整理在一张表上。
(3)班级交流。各小组将汇总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了解人们休闲时主要开展的活动。
★运动类——打球、跑步、游泳、跳舞、瑜伽、跳绳、踢毽子、散步、登山……
★文化类——唱歌、绘画、书法、下棋、看演出、看电视、听广播、玩电脑、读书报……
★其他类——喝茶、聊天、打扑克、打麻将、买彩票、逛商店、品美食、泡温泉……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开展课前调查,了解身边人的休闲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的发生和有效进行。)活动二:休闲活动我来看
1、师:同学们,从这些调查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2、生汇报:
设:①人们的休闲活动丰富多彩;②不同的人群对休闲活动的选择也是不同的;③有的休闲活动有益身心,有的则不是。
3、师:同学们,选择什么样的休闲活动,是休闲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是不是所有的休闲活动都是对人们的健康有益呢?(生:不是)
4、(师出示调查表):请大家把目光再次聚焦在这张调查
表上,想一想:哪些休闲活动对人们的健康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请在附加‚看法‛栏里填上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我看休闲活动‛
调查对象 休闲活动 看
法
5、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后谈理由。(学生在‚看法‛一栏填‚健康、不健康‛;同样的休闲活动出现不一样的看法,如打麻将、打扑克、玩电脑等几项)
6、是非辩论:
师:看来一些休闲活动是否对人们的健康有益,同学们的看法就不太一致,请打开课本P15页,(课件出示相关文字—— ‚麻将**‛报道)
生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7、师小结:关于打麻将,人们很热衷,曾被人戏称这中国人的‚国粹‛呢,连一些外国人也开始打起了麻将,瞧——出示外国人打麻将的图片,但玩麻将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8、判断——说说下面的活动健康吗?为什么?
①打扑克本是一种怡情益智的游戏,可小区的大人们聚在一起,用扑克进行赌博游戏。()
②电脑让我们踏上了信息高速路,更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方便,可有些大人、孩子却沉迷在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工作与学习效率不高。()
③买彩票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有些人却为奖金而沉迷其中。()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以‚整理、交流、辨析、判断‛为体验方式,使学生始终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中,从而为自主内化做了很好的铺垫。)活动三:休闲活动我来议
1、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追求高品质.高品味的休闲生活,逐渐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也成为了一种新风尚。
2、想一想:在你们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这些新风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如:①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 闽剧、福州方言、茶亭十番、福州评话、尺唱等;②激情广场大家唱;③品三坊逛七巷了解福州历史文化等)
3、学生自由谈,体会这种变化有好的,也有些不足的地方。
4、师:是的,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1)交流。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
(2)小组讨论。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
(3)交流建议。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与社区生活是近距离接触,而作为学生生活的家乡各社区都在倡导文明新风尚,此环节设计既让学生了解社区休闲新生活,也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目光关注现实,关注社会,通过提建议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活动四:休闲生活流行风
1、师:同学们,流行文化是我们小学生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每个时期,都会有属于我自己的流行文化。例如:流行歌曲.童谣.电子游戏和动漫等等。全班同学交流讨论:你喜欢哪些流行文化?为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畅谈流行文化。
3、师:那么让我们走进文化生活,看看我们的流行文化中,哪些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哪些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课件出示:学生常见的流行文化)
4、课件出示:P17页文中报道,学生讨论:这篇报道反映了什么问题?这样的游戏对我们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5、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
6、课件出示相关报道:
★来自2011年1月2日《无锡商报》报道——
‚小学生流行送‘暧昧’贺卡 3到5元一张卖得俏‛:记者在市区几所小学附近的文化用品店走访,发现贺年卡在小学生之间十分畅销,并且确有恐怖、恶搞、求爱等多种类型的贺卡,价格便宜的3元一张,贵一点的卖5元一张。仔细看一些精美的贺卡上的贺词,内容极尽暧昧。‚爱很简单‛、‚祝你恋爱成功‛、‚那装的满满一瓶的是我渴望被爱的心情。‛这些男女卿卿我我的祝福贺卡公然在校门口的小摊、小店里售卖,不免引起家长的担心。
★另类童谣流行校园:‚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蚊子死多少‛、‚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卤肉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目前,类似顺口溜形式的童谣在一些校园里十分流行,一些传统童谣已被搞笑式的‚脱口秀‛或带‚情色‛内容的另类童谣替代。
看了这两则报道,你有什么感受?
7、师:看来,我们流行的游戏、歌曲和童谣,看起来只是玩一玩,乐一乐,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是在我们玩一玩.乐一乐中侵蚀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来个净化流行文化大行动,想一想,我们可以有什么办法来清除这些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小学生的流行文化,并对相关报道进行辨析、判断,教师相机辅以引导和评
价,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从而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活动五:休闲活动我来编
1、学生讨论、交流各种净化流行文化的方式:如创编童谣、流行语、新游戏、阅读推荐等。
2、分组开展创编活动。
3、展示交流:
(1)童谣
①一月一,我们是团结的班集体;二月二,同学之间是伙伴;三月三,关心集体记心间;四月四,做事不能自顾自;五月五,勤奋诚实不怕苦;
②‚我学爸爸爱读书,我学妈妈会做饭;学习他们做好事,不跟爸妈学吸烟。爸爸吸烟待亲友,其实这是坏习惯;妈妈吸烟追时髦,其实一点不美观。不跟爸妈学吸烟,还要耐心把他(她)劝:远离烟草多锻炼,身体健康心喜欢,心——喜——欢!……
(2)校园流行语
‚我们有责任把迷了路的纸片送回家。‛
‚青青绿草地,悠悠关我心,‛
‚今天,你今天洗手了吗?你今天晨读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安全记心中‛
‚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少喧哗,多宁静‛
‚脚步轻,靠右行‛ ……
(3)游戏我做主
低年级: ‚小猴捞月‛‚剪刀石头新玩‛‚双面胶‛ 谁大谁小‛‚红绿灯‛
中年级:‚玩转数字9‛‚英语对对碰‛‚5毛钱和1元钱‛‚蔬菜大比拼‛ ‚跳房子‛
高年级:‚愚公移山‛‚逛世博,争霸主‛‚三打白骨精‛‚ ‚纸帕溜溜球‛‚纸牌24‛ ……
4、师:同学们,相信在你们的行动下,我们的校园文化一定能变得健康文明!其实阅读,也是一种健康的休闲方式。一本好书,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请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阅读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谈阅读收获:如读教材课外著作《小公主》等;并倡议开展‚读书交流会‛‚好书大家荐‛等活动)
5、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健康文明的休闲活动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让健康文明的休闲活动陪着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创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文明活动,养成健康文明习惯,从而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板书设计]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健康———— 休闲生活————文明
(有益身心)
(多种多样)
(有利安定)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7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并不只是言传,更为重要的是身教。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注重言传,更要身教,只有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如,要求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对生活、对学习充满激情;要求学生礼貌待人,教师首先就要文明用语、与人和睦相处。言传不如身教,尤其是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教千遍万遍不如做一遍,为此教师要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要以教师高尚的品德与良好的行为来感染学生,这样才能避免枯燥而机械的理论说教,以身立教,以德育人,才能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全面提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水平,不仅要向学生展现独特的教学技巧与教学风格,还要向学生展现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美好的心灵,让学生可以在教师身上看到道德的闪亮,这样才能实现渗透德育于无形,才能更加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发挥教师的身教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学生之中树立榜样,以此来发挥学生榜样的激励作用,以此来带动学生整体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感人事例,更具真实性与亲切性,学生更为熟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上取心,更能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教学实例,这样既可以化解教学的枯燥性,避免机械的理论灌输,将行为与准则联系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更加有目标,有动力,让学生自觉地向榜样看齐。如在学习《热爱公益劳动》时,教学中我们不仅向学生生动地讲述教材中所安排的发生在北京市十三陵的动人故事,而且还细心地收集本班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具体实例。这样自然就可以大大拉近学生与教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积极地参与学校与社会区所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从而培养学生愿意参加、热爱公益劳动的情感,取得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三维教学目标。这正是榜样的积极带动作用,是传统的理论说教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情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教师只是从理论层次来进行德育,只是向学生讲解一些道德规范,而没有必要的情感参与,学生只能是记忆于脑中,而无法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样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与情绪主动参与,让学生处于思维的最活跃状态,学生才能主动思考,能够将所学理论与行为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思考、理解与消化,从而能够将这些道德规范转化为行为实践,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机械地讲述教材,而是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带动学生的参与。
引入音乐,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能够以特殊的旋律、节奏来传达语言所不能表述的信息,尤其是情感,一曲委婉动听的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起到强烈的渲染与烘托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相关的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教学中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又可以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入关于亲情的歌曲,如《烛光里的妈妈》《相亲相爱》《常回家看看》等等,悠扬的旋律、欢快的节奏都可以向学生传递浓厚的亲情。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向学生畅所欲言,更加深刻地体会亲情。注入生活,学生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不断变化的生活世界正是教学的源泉。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生活,审视教学,要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大大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也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能形成自觉行为。
四、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
小学品德德育渗透总结 篇8
一、指导思想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照儿童特定发展过程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相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的途径,从而使他们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策略。
二、学科德育渗透的具体要求和安排
1、通过认识选举的现实意义,感受人民代表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从而认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对于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等重要概念年有初步的理解。增强热爱共和国的情感,形成对于法律的信赖与尊重。养成理解和关心社会生活的积极地、亲社会的倾向。初步感受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对应的关系。(第四单元)
2、了解与探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并强化中华民族历来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懂得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及事件,能够采用适当的方式比较历史与现实差异。(第五单元)
3、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感受、搜集资料、进行探究等学习方式,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近代历史有比较全面的初步了解,从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两个方面形成认识,从而由衷地产生爱过的情感,产生民族的自豪感。学习革命先辈们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对革命先辈产生深深的敬意;树立发愤图强的志向,体验和感悟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解开了新的篇章,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树立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第六单元)
博爱学校 五年级组
初中思想品德德育德育总结 篇9
南社中学
段春辉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将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我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2.教师情感的熏陶情感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引起兴趣,燃起热情,激起联想,强调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谐关系,建立最佳教学情境等。教师应注意发掘思品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素材,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师生产生共鸣。
二、课外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更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曾进
行如下活动: 1.开展“学习一得”演讲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形式。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活动受到师生们的好评。2.开展搜集知晓国情活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搜集国家的成就、机遇和挑战,政策法规,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思品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
教材,树立远大理想
总之,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思品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源动力。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思品学科的德育功能,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最重要途径。只要我们思品教师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有利于实现思品德
小学品德德育渗透总结 篇10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探讨改革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使思想品德教学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
首先,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目的、任务和地位、作用,在教学中,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德育功能。
1.思想品德的导向性。中学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基本、最首要的功能。
2.道德品质的可塑性。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工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行为习惯的养成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针对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应具备的功能,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必须承认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广泛性、分层次、讲实效、注意可行性。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功能的,除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外,还负有实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以往的德育工作,要求过高,过急,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致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矛盾,愿望与实际的矛盾。我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分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水平和特点,从他们成长的实际出发进行。例如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应该有个引导学生从尊重,接受一定规范的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再有可能达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教师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内容的几个方面和层次。
2.要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力求知、情、信、意、行统一。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使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3.对思想道德教育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性,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就把道德教育的功能完全归结为量化管理,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纳入量化。但全部转化为量,也是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在德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不同任务目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养成教育,可以量化,而具体思想问题的解决,个性心理的指导,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就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办法,才有较好的效果。“定性”与“定量”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德育渗透总结 篇11
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语文教学发挥德育功能,主要靠挖掘教材及教
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所蕴涵的优秀道德传统,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健康情感,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的,本学期我就着重依据这样的原则来进行在德育教育。将大致情况总结如下:
在学习春天景色的课文时,我利用春天景色的图片,示范读课文,让孩子们在读课文当中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去感受祖国美丽的河山。
在学习童话故事的课文时,我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故事,并让孩子们扮演童话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来表演通话故事。一方面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孩子们从童话故事中也学习了一定的道理。这样就达到了在语文课上渗透德育的目的。
在学习人物篇时我让孩子们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好学的爸爸时,感受爸爸不断学习的品质。学习陈毅探母时感受陈毅的孝顺之情,激起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孝顺自己的父母以及自己家的老人。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篇12
一、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很容易受兴趣的影响。因此在编排教材时体现着时代性、趣味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然而小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意图,小学语文教师是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能够将教材准确地把握好。将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充分领悟出,将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充分挖掘出来。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例如在教授《蚂蚁的救助》这一课这课讲述的是一只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重也告诉人们应该要关爱动物关爱生命。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里面所要表达的哲理让他们知道大自然中生命的伟大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教师要通过引申发挥让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德育功能。
二、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来渗透德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能够体会的思想都是比较直观的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教知识或者思想融入到实际中去是一种较好的而且也是小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但是只要和时间赛跑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然后联系实际时间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要白白浪费光阴。班级中有的同学非常的懒惰。做事情拖拉有些同学喜欢把事情留在以后才做。有的同学每天坚持认真读半个小时的书,有的同学除了做作业什么也不干。学生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他们的成绩。而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珍惜时间要和时间赛跑才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的道理让学生去学习、去领悟使他们懂得珍惜时间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三、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的途径之一,也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行为习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比如我在上阅读课时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又让学生受到了课外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此外还可以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四、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小学品德德育渗透总结 篇13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 德育教育 教学策略
思想品德课程是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修养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新课改进行后,将思想品德这一课程与生活的结合更加紧密了,而且提升了对学生位于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一、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情理法并用的原则
情感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最基础保证。事实已经证实,如果教育者以及被教育之间拥有非常浓厚的感情,那么受教育者就很容易接受教育者的相关言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逆反心理,提升其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2.紧贴学生的原则
想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紧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抓住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3.开放民主原则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教师也应该努力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站在平等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教师要能够灵活结合教材和社会实践,并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在社会中进行运用。
二、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思想品德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1)思想品德教师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会接受教师讲授的各种知识,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影响。尤其是对思想品德教师来说,不但要向学生们传递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知识,而且还要做好学生道德层面的领路人,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2)充分了解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高速发育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在充分了解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本身的特点与接受能力,有效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3)教师要拥有非常深厚的专业素养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特点就是讲道理,用理服人,因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老师必须拥有非常深厚的专业素养,可以非常清晰的理解和阐述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与道理。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在生活中要努力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的马列主义理论新成果和信息,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4)教师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
思想品德课在中考和高考中占据的比重较小,所以很多人认为只是一门副科,很多学生从心里上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程。但是实际上思想品德课程在整个中学的课程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学教师一定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时刻提醒自己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在尽最大努力提升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的同时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渗透德育教育
(1)保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著名的学者布鲁纳曾说过:“只有学习者处于主动学习的位置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所以,想要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始终保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解放思想,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2)营造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促进学生开展道德实践
新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良好道德修养的高素养人才,这就是我国新时期教育的重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師也应该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营造多样化的课堂条件为学生创造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机会,促进其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3)引导学生们关注时事政治
传统教育中强调学生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这一理论在新时期是不适用的。假如学生们不关心国家大事,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三、结束语
想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除了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求教师加强自我修养,用自身为学生们的德育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思想品德教师拥有德育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水平后才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充满责任感与信念感,才能够坚定不移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尽最大努力来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杜军兰. 探讨德育教育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 知音励志,2016 (13).
[2] 肖寅杰. 德育教育让每个人心中都有彩虹[J]. 好家长,2016(30).
[3] 郑志伟. 浅析“幸福课堂”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J]. 名师在线,2016(04).
[4] 杨建华. 刍议高中数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4).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4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渗透德育总结
本学期,在教委“德育向课堂聚焦”精神的指导下,我校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全面实施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师能按《中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教学大纲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他们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把学生按阶段、1
分年级,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促使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四、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 观念内化” 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 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 ;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八个方面或环节:教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做到 “ 四个转变” :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 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 ;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 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 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 ;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 为“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两个五要点” :①
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 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 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 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小学品德德育渗透总结】推荐阅读: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07-31
关于小学生品德评语总结07-13
小学六年级品德工作总结09-02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08-27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工作总结09-12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06-06
小学品德课程05-30
小学品德学科论文06-11
小学品德课程作业07-05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