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德育渗透计划

2024-07-20

安全教育德育渗透计划(共13篇)

安全教育德育渗透计划 篇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育计划

一、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

3.使学生增强交通法规意识,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4.使学生知道爱护人民币。知道珍惜时间。

5.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德育渗透教育总体目标实施措施

教学内容 德育渗透教育参考目标 实施建议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老师多鼓励、多表扬认真听取同学发言的学生。

用数学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小培养创新意识。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有成功感。

整理和复习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探究、创新的乐趣。找减法表的规律(探究)。根据某一规律重新用卡片排一张表。(创新)

2.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1)通过主题图学习,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绿色和大自然的美丽,激

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自然的动机。

(2)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带来的喜悦。准备数数活动用的多种素材。

读数 写数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抱负。同时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或在此基础上延伸扩展。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4.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学生每人一套“人民币”学具。

简单的计算 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爱护人民币。设计游戏、竞赛、购物等活动。

5.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花草树木,渗透环保意识。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4)通过练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6.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通过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结合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时间进行教学。

7.找规律

(1)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方式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8.总复习

(1)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初步的评价能力与反思意识。

(2)培养学生形成爱护人民币,节约金钱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安全教育德育渗透计划 篇2

一、入学时的起始教育

对新生进行初步的专业思想教育,并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促进班集体尽快形成,使技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习中的养成教育

这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尽力做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特定优势,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充分挖掘文化课、专业课内在的德育内容,结合有关知识的传授,实施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教学进程反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我们还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开展既有专业特点又富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学科知识讲座和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我们还积极开辟课余活动的阵地,如“课余兴趣活动小组”、“专业技能培训班”等。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教师,不间断地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在课外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优越性,“隐性教育”往往能起到入耳入脑的教育效果。

三、实习期的自我教育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又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时期,我们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反污染、拒腐蚀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我们着重加强三个环节的教育:一是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要求,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环境、劳动条件、劳动纪律等有关情况,建立由学校、实习单位和家长三方面代表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制订计划,落实措施。二是实习中的教育管理。学校、实习单位、家长三方搞好分工协作,及时互通信息,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我们还加强带队老师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骨干作用。同时,我们还注意发挥校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桥梁和带头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活动。学校还组织实习通讯报道组,定期编印《实习简报》,让学生之间交流实习体会和收获,及时表扬好人好事,通报实习情况,积极占领实习期的德育阵地,使实习生更多地受到正面引导和熏陶。三是实习后的思想鉴定。实习期间,对实习生既抓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又抓思想境界,结合专业技术成绩的评定,进行思想表现鉴定。实习结束时,从而切实有效地加强实习期的德育工作。

四、毕业前的职业观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摆脱了平日的学业压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毕业去向、职业选择的问题上。学生思想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这是毕业前德育工作应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们多采取对话会、恳谈会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思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三结合”就业方针的实质,引导学生客观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我们还以组织举办毕业生联欢会、毕业成果汇报会、优秀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就业后的跟踪教育

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毕业去向、工作情况,并与学生建立必要的业务上的联系和指导,即关心、扶持他们健康成长,又通过信息反馈,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我院已先后聘请四位已被市建设银行录用的财会专业毕业生和一位参军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回校担任辅导员,帮助在校生加强专业训练,很受学生欢迎。我们还积极收集整理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大力宣传表彰。一些毕业生还经常回校汇报工作情况,教师也对学生进行热情耐心指导,并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多学知识,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校还经常组织毕业生集体返校,“回味”教育往往能发挥出双倍的教育效果。

浅谈安全课德育的渗透 篇3

关键词 安全 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56-0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安全课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那么怎样才能在安全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呢?单纯的德育道理,在青少年听来,往往感到枯燥,而在安全学科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载体,联系生活,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事半功倍。关于安全课德育教育的渗透,下面,我就如何在安全课上融入德育教育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安全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善于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德育。德育,不像语、数、英或史、地、生等专业课程那样直观明了,德育教学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产生实际效益,这往往是造成学生在单纯学习德育时不太积极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局面,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中,融入德育。例如,向学生介绍网络安全时可以在传统的讲授法中穿插课件演示,增加直观性,增强学生的美感,以美育德,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又如,讲授到反恐防暴等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以及演练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从而达到德育目的。①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白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学校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及消除校园重大恐怖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持续,我们要认真组织与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演练活动,让学生有自救,自护能力,同时也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救助别人。②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增强群体凝聚力,树立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懂得在危险来临时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③通过演练后的总结及要求学生作好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端正安全保护态度,提高安全保护能力,将学生的安全保护道德认识转化为安全道德行为,进而养成安全道德习惯,并内化为潜意识,形成安全道德品质。

3.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情感,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必须认真执行教学大纲,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广泛收集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但同时又必须注意可行性,必须考虑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能够而且乐意接受。因此,在注意“有意”时又要注意“可行性”,使学生乐于接受。比如,在《第三十二课,介绍反恐时,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规律,从小处入手,把爱国主义具体化、形象化,落实到爱家乡、爱社区、爱集体的具体行动上。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教书育人”,没有纯粹的智育,也没有纯粹的德育,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也是教育的客观规律之一。

英语德育渗透计划 篇4

赵元硕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熏陶。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二、结合教学常规,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我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家听录音,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大胆和同学讲英语,自觉运用简单英语跟同学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

三、挖掘德育因素,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美好品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有利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巧设任务活动,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四、丰富教学手段,渗透德育。

1、在故事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可使抽象的道德观念直观化。

2、小组协作形式渗透教育。

3、在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乐”学而学。

4、在任务活动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在教学Book8 Unit 2询问病情这部分内容时,刚好班里有三个同学感冒生病了,我抓住这个契机,设计一个任务,让每个小组派几个同学去关心生病的同学,用英语去询问病情,然后编成一段对话。他们在运用语言的同时学会了如何主动关心别人,团结友爱,为他人排忧解难等等的美好品质。

5、激励评价中愉悦渗透德育。

6、在课外巩固延伸中,灵活积极地渗透德育。2008年是奥运年,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北京奥运会的资料,并做主题为“好运北京,奥运加油”的英语手抄报。

三年级德育渗透计划 篇5

一、本册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

语文科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结合本册语文课本的思想内涵,展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各单元的德育渗透目标

在学习第一单元的教材时,重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有燕子、柳树、荷花和泉水等景物。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感受春天的来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第二单元的内容则是教育学生学习爱护周围环境。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主题进行编排,从不同的角度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上有所触动和感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努力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那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教给学生“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为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的判断等等;第四单元的教材则让我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使学生明确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正确的观察方法;第五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生活中处处有父母之爱,有真挚的友情,有博大的爱。这四

篇课文体现了“爱与真情”,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感受、体验人间的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第六单元则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科技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学习第七单元的教材,懂得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世界也是大家的。学习该组教材,了解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充满信任。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学习第八单元的教材,让学生在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本册教材的德育渗透措施

1、在揭示课题中进行德育渗透。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过程变为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使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对课题的揭示中,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

2、在剖析字词中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对字词的剖析,渗透其句意,其段意,其文意,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在分析故事情节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中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永中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6

余永海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七年级数学教科书为内容,对七年级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发展,基础知识合格的七年级初中学生。

二、德育目标

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新一代公民为目标,通过八年级级数学教学,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基本做法

(1)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弄清各章节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弄通弄懂,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计算有关题,推导有关题,使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返过来作用于实践。认识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七年级数学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按一定的程度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和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格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3)通过方程一章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以及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论证、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用数学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辩明数学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通过勾股定理的教学,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以及勾股定理在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刻苦钻研努力学习。

(4)通过图形初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从形状简单的图形想象出它的对称轴以及旋转以后,折叠以后的位置关系以及图形形状的变化,并由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图形,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以及对应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理解的、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5)通过相关数学知识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树立科学和世界观和人生观。

(6)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求学生认真整洁地书写作业,解题进行检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证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8)每教完一章,进行一次测试,以便发挥学生才能,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学更努力学习,确立更高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余永海

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篇7

一、结合教材史实和名人评价, 加强爱国教育

要想充分发挥历史课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注意运用历史教材所提供的丰富史实, 帮助学生认识祖国, 热爱祖国, 激发其树立爱国之心, 树立建国之志。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她有着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文化, 尤其古代四大发明在中外历史颇具有影响, 教材也作了详尽介绍。于是我在选用教材讲解的基础上, 又给同学们介绍了国外名人给予的高度评价。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说:“这三种东西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以致没有一个帝国, 没有一个教派, 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 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更进一步指出:“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成了新教的工具, 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巨大的杠杆。通过这些评价的介绍, 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四大发明意义的认识, 并为我们中华民族有如此之成果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逐步形成自强不息的气概, 坚信中华民族有信心也有能力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为之而努力。

二、通过近代史阐述, 加强爱党教育

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发展遭受重大挫折,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和共产党的领导发生动摇, 在同学之中也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讲解中国近代史内容时, 不断给同学在思想上以正确引导, 使他们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放全中国, 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生活才能逐步富裕起来。1840年鸦片战争后,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奋斗牺牲, 前仆后继, 探索救国救民真理, 是可歌可泣的。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以及辛亥革命运动的失败, 以无可辩驳的史实说明了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只有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 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指出了经过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前途。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顽强奋斗, 终于推翻三座大山, 建立了新中国。这些雄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 人民革命的胜利, 只有靠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的现代化, 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

三、继承优良传统, 加强品德教育

源远的中华民族历史, 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文化成就, 而且形成了优秀的民族传统和道德情操, 如儒家所讲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杀身成仁”, 在个人、家庭、国家的关系上, 要“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 在个人修养上, 要能“苦其心智,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等等。在这些思想教育、陶冶下, 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忠于自己事业的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推行“庆历新政”的范仲淹;高吟“是气所磅礴, 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 生死安足论”这支《正气歌》的文天祥;以天下为己任,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和当代“身无分文, 心有天下”的毛泽东, “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周恩来等优秀典范。通过课堂教学, 老师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 正确引导学生继承优良传统, 学习优秀人物, 将有助于他们区别崇高与卑劣, 识别美好与丑恶, 自觉地加强道德品质修养, 形成高尚道德情操,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当代德育与中学物理教育渗透 篇8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当前世界学校教育的教改内容,并且已提高到与国家兴衰、社会稳定相关的重要战略地位来重视,我国也提出要以德治国。因此,本文从爱国教育、美德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合作学习与团队精神教育、科学探究与科学精神教育诸方面谈谈如何让德育教育与时俱进,达到现代德育目标,并谈谈笔者的见解和主张。

【关键词】德育 中学物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135-02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经济、科技、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种国际形式,各国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等有识之士都认识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对社会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德育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成为当前世界学校教育引人注目的教改内容,并且把德育提高到了与国家兴衰、社会稳定相关的重要战略地位来重视。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法治国;同时,也是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1]今天的学生是明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如何让德育教育与时俱进,的确有其重要意义,笔者想就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育之中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一、物理知识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各国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思想是个人和社会的无价之宝。当今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当代中学生也受到了不少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直接对他们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奇妙地从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挖掘出一些我国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物理学家的爱国壮举,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结合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种种现状,让学生感受到不仅是在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的动人故事,还感受到当代文化气息中弥漫着我国的伟大民族思想。如力学方面,介绍我国著名力学科学家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为优厚的物质生活所惑却冒着杀头的危险,虽遭受美国囚禁5年之久,却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为我国的导弹火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感人故事。讲解我国航天的发展史和“神六”,“神七”上天,运用网络教学给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体会多媒体模拟状态下的卫星发射全程。回顾2008北京奥运的种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震撼力学场景等。在磁学方面,讲解战国时期就发明了指南仪“司南”,北宋时期的沈括发现磁偏角比欧洲发现要早400多年,当代我国的磁悬浮列车在世界各国的运用也是屈指可数。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溶合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教育者置身于充满爱国主义的氛围中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里潜移默化,从而形成一种合力,使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起到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继而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内动力。

二、物理学科蕴育的美德教育

物理学科蕴藏着许多美德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的规律美,认识物理规律所表现的秩序美、和谐美。可以讲解牛顿把神秘的天体运动和地球上物体运动统一起来,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体现宇宙的秩序和谐美。可以在实验教学让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美。还可以刻画物理学家的品格魅力美。如布鲁诺为捍卫真理在烈火中永生;中国的“两弹之父”邓稼先身患绝症,仍将头脑中的数据和资料拼命地保留下来,献给祖国等。这些事例充分体现了伟大科学家无私奉献、忘我追求和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崇高品德。通过这一系列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会物理内涵的基础上去追求真知,努力学习。具有美德的人,也不会出现三鹿奶粉的事件,成就事业能经受良心的拷问。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

世界是全球的世界。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今面临的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基本目标和任务,由传统的发展观逐渐向可持续发展观转变是人类发展的飞跃,是中学各科教学的主题,也是现代德育的核心。《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要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整个教学过程。”[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未来人类面临的挑战已远远超出个人,地区和一个国家的范围,尤其需要道德的力量将人类凝聚在一起,共同发展。人类必须倡导一种“全球合作精神”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珍惜能源,拯救人类的责任。这不但需要当代人的觉醒,尤其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唤醒青年一代的责任感,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德育的必要性和急迫性都已达成共识,并着手付诸实施。在教学中有很多关于能源环境的知识,我们可以把握好这个锲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他们在新的社会时期能成为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今后担负起保护环境,珍惜能源,拯救人类的责任。

四、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是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实现全才通才。由此,具有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微软公司副总裁兼微软蕾蒙德研究院院长凌大任博士说:“事业发展,更强调的是在集体中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因此除了关注个人的发展,更需要关注团队的进步,团队协作能力对事业的成功十分重要。”[3]所以,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认为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品德。在物理教学设计时,对合适设计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有意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善待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相互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进一步激发情感,增长能力。如在物理作业练习中可以提倡合作学习。在一些现代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网上查索,互相合作,共同提高。通过这样的物理教学,学生学会的不再仅仅是物理知识,同时还学会共处,学会学习。而且也认识到合作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使他们今后能成为一个胸襟广阔的人,而不是狭隘眼光的“窝里斗”。

五、开展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潜在教育内容。物理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存在的贪图省力、不肯动手、粗枝大叶、抄袭数据等不良现象, 通过探索与研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冷静细心、坚忍不拔等科学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关注社会现象,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能在当今社会存在的浮躁的现象沉静下来冷静思考,脚踏实地工作学习。

最后,引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教育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4]教育是育人,育心,育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要把握时代脉搏,在物理教学中用心体会,独具匠心的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多摸索有效渗透德育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并驱动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目标,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注释】

1 王 伟.论“以德治国”.光明日报[J],2001.2.9:A1版

2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第六章

3 http://hi.baidu.com/zvv8/blog/item/097681b1d14565540923029b.html

4 叶 澜教授.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R].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学术报告会,2006.11.9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解析.中国教育报,2005.9.16:第5版

2 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耀灿.中学德育理论与实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七年级政治德育渗透计划 篇9

查哈阳农场初级中学乔博

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根据这样特点,制定本学期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利用学科自身的优势,通过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通,非常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及心理方面渗透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

二、本学期工作要点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要点如下:

1、传授道德知识,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使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3、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创新教育,让学困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渗透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真诚的爱使学生感到温暖,消除自卑,树立信心,奋发进取。

三、实施策略:

1、政治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政治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挖掘利用政治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要把教学理论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和学生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3、进行德育教育还要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联系起来。鼓励学生搜集政治新闻,听新闻联播,看时事政治,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知识和素质。要利用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指导、教育。使德育教育保持健康、正确的发展方向。

5、要组织各种德育活动小组,引入竞争机制,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上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6、开发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进行德育渗透,如: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等。

总之,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式和方法才是有效的,因此,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

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10

凤阳小学 陈璐娟 新课标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为了在数学中很好地渗透德育,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本年级学生有着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采取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圆周率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

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4、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德育工作新途径——行为渗透教育 篇11

〔中图分类号〕 G4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A)—0014—01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新一代的孩子们借助各种渠道和各种媒体接受到快捷而繁杂的信息,他们思想敏感,个性独立。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沿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说教式、灌输式教育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经过调查和实践探索,本人认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中的行为渗透教育是理想的选择。

身教优于言教

在管理学生时,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这能做、那不能做,就达不到真正的目的,只有融入到他们当中,用自身的榜样力量来示范引导他们,促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一点一滴地发生量的变化,再由量变到质变。作为班主任,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第一个到校,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同学们。久而久之,迟到的同学少了,学生们的时间观念强了,遵守纪律、按时到校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孩子们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后,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过程中,卫生习惯、课堂纪律、注意力等是老师们面临的难点,也是强调、纠正的重点。我没有喋喋不休地说教,也没有处罚过学生。地上有了垃圾我就捡掉,下课后和值日同学一起拖地、擦桌子、擦玻璃。同学们因此而慢慢养成了讲卫生、爱劳动、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懂得了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堵塞不如疏导

思想就像流水,强行堵塞是行不通的,唯有因势利导,才能和谐稳定。我班一名同学是全校有名的运动健将,在学校运动会上,为班级夺取了多项比赛的第一名。可是在最重要、最能体现团队精神和实力的团体接力赛中,因为他的失误,使本该到手的第一与我们失之交臂。赛后,同学们抑制不住强烈的失望情绪,纷纷把责任推到了他的身上。他伤心地哭了,情绪非常低落。我在运动会后的班会上解决这个问题。班会开始后,我故意突出了接力赛的失利,同学们的目光又盯到了他的身上,没有人说话,教室内一片寂静。这时,我打破了僵局,向同学们公布了运动会成绩的计算方法:学校运动会成绩是由名次所对应的积分相加所得,也就是说,单项比赛名次越高,积分也就越多。同学们个个脸上露出了茫然的神色,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说这些。我让这名同学告诉了大家他在运动会上取得的名次,听到他报出的名次后,同学们有反应了,有的羞愧地低下了头,有的在窃窃私语。我没急着参与同学们的议论,而是静静地等待着大家自我反省。我知道,如果严厉地告诉同学们这个结果,大家不一定心悦诚服。通过这样循循善诱地疏导,同学们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事实,并形成了互相学习、团结友爱的气氛。通过这件事情,同学们学会了宽容、善待别人和善于发现他人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品德。

厚爱融化坚冰

德育教育渗透体育教学中 篇12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思想品德, 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 如在骄阳似火的盛夏或寒风凛冽的隆冬, 教师始终能做到从容、精神饱满地给学生讲解、示范、教学, 这对于学生起着无声的优良意志品质的熏陶。反之, 若老师上课迟到早退, 放任自流, 教学态度不严谨, 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 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要以良好的师德, 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 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 这样, 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 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紧扣独特的教学内容

体育大纲明确规定:“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 热爱祖国, 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体育教学固有它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时, 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讲解与严格的执行, 使学生养成课堂常规的习惯。随着武术片上映后, 社会上掀起一股武术热。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练武强身也无可非议。但是, 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侵蚀, 使有的青少年往往把练武作为一种炫耀自己、伤害他人、打架斗殴的资本, 这股风也波及到学校, 学校武术运动要加强引导, 讲清练习武术主要是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

三、注重科学的教学评价

体育课上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能提高学生的上进心, 对抵制精神污染,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班都有个别调皮的学生,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好动不好静, 好玩不好学, 也有一些同学怕苦怕累。这部分人虽然人数不算多, 但影响面积大, 甚至能把整一个班带坏, 但这一部分人一般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 自然也就与体育教师接触比较多, 体育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 在课外的接触与体育活动中, 因势利导, 言传身教, 将道德品质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如在跳远联系中, 有的学生怕沙土脏了鞋袜, 练习不认真, 动作不到家, 这时教师应指出不正确的姿势不但不能掌握和提高正确的跳远技能, 而且还会给腰、腿部带来损伤, 并教育学生要克服怕苦、怕累、怕脏等思想, 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

四、开展鲜明的主题游戏

每个体育游戏都有鲜明的主题, 严格的规则, 同时也包含着诸如热爱集体、助人为乐、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敢坚强等思想内容, 因此, 教师要重视发挥游戏的思想教育作用, 利用不同的游戏, 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 通过对个体性的游戏, 进行先人后己的教育。小学生好胜心强, 总希望在竞赛中显露自己, 更由于想急于求胜, 一些利己主义的思想明显暴露出来。如在投弹打靶游戏中, 学生总喜欢挑新的、好的器材投掷, 而捡时则抢着捡自己最近的, 这时教师对那些不挑器材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培养他们把困难留给自己, 把方便让给别人的优良品质。

第二, 通过竞技性较强的游戏, 进行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道德教育。如在组织学生分组接力赛中, 甲组跑在前面的同学摔倒了, 乙组赶上去的同学连忙把他扶起, 两组比赛继续进行, 但乙组这个同学回组后受到了同组同学的指责,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迅速查明原因, 态度鲜明的表扬乙组被指责的同学, 对其他有关同学给予恰当的批评教育, 使学生明辨是非, 提高鉴别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在比赛中发扬风格, 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此外, 在游戏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品质教育。

五、强化严格的教学常规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之处, 由于主要在室外活动, 周围环境的变化随时都可能引起学生心理和行动上的不同反映。再则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全班的, 也有小组或个人的。教学中有时进行徒手练习, 有时使用器械进行练习, 由此说明, 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要准时集合上课, 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 上课时的服装要求, 队列队行的合理调动, 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和收缴等等, 这就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文明礼貌, 教师要通过严格训练、严格检查来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 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与此同时, 教师要对执行常规好的班级、小组或个人及时给予表扬, 对违反常规的行为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 使学生在常规的训练和执行中受到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教育。

当然, 学生的思想教育无处不在, 体育课上如此, 语文课上如此, 在其他的课上,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希望思想教育能渗透于学生的每时每刻,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好的思想, 好的习惯!

摘要:体育课进行德育教育, 这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 也是当前加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出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计划 篇13

新课标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有育人的责任,但是不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可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既是知识课,又是德育课。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如何在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

1、深入挖掘政治教材,把握德育教育的支撑点

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通过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不能离开教材另搞一套,而应认真分析教材,既弄清教材的认识价值,又把握教材的德育价值,以此作为“支撑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

2、把握课堂教学时机,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德育渗透主要通过教育者的教育技巧和水平体现出来。从施教过程来看,渗透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质在于它不具有强制性,它在引导人们感悟人生、进行理性思维时,能心甘情愿地接受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崇高思想品德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这其实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艺术。从施教的手段和方式来说,渗透教育应力避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育者依据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者还要具备见景生情、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从施教氛围来说,教育者应力戒生硬严肃的面孔,尽可能营造出和谐的育人情境,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崇高思想品德的洗礼。

(1)注重教学艺术,增强德育教育的自然性

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

(2)创设良好氛围,添加德育教育的柔软性。

道德教育从理论上讲是一种刚性教育。它具有的严肃性和抽象性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屏障,从而降低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绪场,让理性的道德教育在情感的氛围中展开,能使之发生审美变形,从而转变成为令人兴趣盎然的活动,获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

(3)引入多媒体,增强道德教育的形象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由直观形象概括出抽象的结论。

3、关注生活时政内容,捕捉德育教育的契机。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时事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时政教学与学科教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利用时事政治充实教学内容,落实德育的要点。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会逐步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操,但这还只是一种潜在的品质。

4、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道德教育的可信度。

思想政治课教材涉及到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要让学生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思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行为,“信”是纽带和关键。所以,为解决这一特殊矛盾,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取开设选修课或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带着疑虑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信仰和信念。

三、政治课教学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

无痕化的课堂德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学生在心里自然而然的接受,是一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的优化,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情理法并用

情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许多实例说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浓厚,教育者的要求就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情感熏陶可以使学生减少心理障碍,防止逆反心理,增强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理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学生情感丰富,易于对客观事物产生激情。但他们阅历浅,经验不足,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又容易偏激,故一定要以理服人,只有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理论,他们的人生信念才会树立得坚定持久。法是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思想教育切忌简单化,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但没有法,情有时变得没有原则,理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法,才会使他们按照社会、学校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是必要的,理是必须的,法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三者并用,思想教育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认识规律,贴近生活,从近入手,把和学生相关、密切的、能够影响他们的因素抓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三)开放民主

上一篇:去森泰植树的作文下一篇:接见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