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德育教育(共12篇)
高职德育教育 篇1
素质教育是随着新课改而确定的新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大, 作为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且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高职院校逐渐成为人才的重要输出地。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不仅肩负着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任务, 更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以素质教育视角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反观, 能够推进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实现教学的进步。
1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发展如火如荼之时, 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的传统教育模式。表现在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且主要与普通高校采用相同的教材体系, 并不符合当前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单调, 最为突出的是教学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 仅凭借最终的一次考试成就, 就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定性,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并不利, 更未曾考虑过对体育精神的挖掘[1]。
1.2 教学投入存在明显不足
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 明显存在教学投入不足的现象, 包括资金投入不足、教师投入不足以及教学资源引入较少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体育教学本身就不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公共基础课, 其被重视程度远不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其次, 高校部分专业课程受到政府的支援以及社会的重视, 会得到一些经济的奖励或者赞助, 但对于体育学科而言, 这方面资源是匮乏的, 需要做出特别的关注。除此之外, 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意味着当前课程开设的局限性, 这也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只有丰富的教学门类, 才能推进体育课程的丰富发展, 使各个专业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寻找到与该专业的契合点[2]。
2 素质教育视角下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的策略思考
2.1 体育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首先就要实现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在以往体育教学中, 高职院校选择的是与普通院校相一致的体育教材, 不能突出高职作为职业院校的特色所在, 在教学中教师也仅仅是针对课时进行授课的精简, 但并未做出内容的重新审核。实际上, 教材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的现象已经存在许久, 并且在短期内也很难实现大的变动, 因此教师需要进行自主的教学体系重构。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 进行教学体系重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了解不同专业学生所需, 每个专业学生都有独特的身体素质要求以及心理素质要求,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得到的;在了解学生所需之后, 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组, 对于一些边缘化内容, 或者说与学生专业素养养成没有过多关联的内容就可以进行删减, 事实上, 由于学年不同, 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本就不一定适用于高职院校。在进行筛选之后, 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所谓的重组, 就是将筛选出的、相关联的内容整合到一起, 并且逐渐添加如体育精神、体育常识于其中, 实现教学目标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做到课本有计划、单元有目标、课程有规则, 推进教学的发展[3]。
2.2 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想要达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及对教材进行重组, 最为重要的是关注教师的培训。与教学改革接触最为密切, 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是教师, 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要依靠于教师, 并且传播于教师,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中, 多数都是由师范专业院校毕业而来的, 他们表现出来的始终都是基础、理论优异, 实践不足;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认知是迷茫的。在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培养中, 要关注教师的发展动态, 先从整体上让他们了解并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 认可高职院校教学目标, 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除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外, 更多的是对于其专业性的培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历高, 有一定理论水平属于优势, 但对于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探索, 更多的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组, 也要落实在他们的实践中, 对体育教师培养的重要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在高职院校教学中, 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从他们的专业素养、理论水平等多个方面入手, 展开培训工作。
2.3 增加教学经费投入
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 尽管生源的增加、政府的重视, 都使得高职院校的资金得以充盈, 但资金花销上, 则更多的给予了专业课建设, 对于体育教学却少有补助, 归根到底, 形成这样的状态还是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近两年这种思想已经逐渐发生着转变, 但对于体育教学投资有限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关注高职体育教学, 就要从场地到教材、从外到内都进行关注。
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硬伤, 前文已述,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一边是改革中重要地位的发现与提升, 以及教育工作者对于体育教学改革的孜孜以求的探索, 一边又是资金支援不给力, 造成教学发展困难。实际上, 在高职体育教学建设中, 以资金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是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专业素养结合的重要因素, 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2.4 对人文精神进行挖掘
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 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动作及技巧, 而要看到深入的人文精神的渗透与挖掘。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的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基本能力素质, 在这5个方面, 又可以分别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尽管谈及精神会显得有些大而空, 但实际上可以找到许多精神的载体, 例如中国女排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些就是学习的方向。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体育精神的挖掘, 对体育精神挖掘的意义在于, 传递体育精神, 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使学生从意识形态上认可体育精神, 并自愿传承体育精神;还有就是将体育精神与职业道德相统一。
体育教学能够借助于体育精神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专业素养, 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例如, 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激励学生在未来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到底, 永不放弃;定能夺冠的勇气激励着我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攀高峰。在体育发展中还有许多能够激励我们向前发展的精神, 这些精神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还得渗入一些人文精神, 既然教学改革已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那么就要避免盲目灌输, 而是要更多关注到学生本身的发展中来。
3 结语
整体而言, 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或者说是对体育教育的内在精神做了更为深入地挖掘, 需要教育工作者提高认知,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葛慧.论高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5 (10) :33-35.
[2]方伟.高职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企业导报, 2011, 19 (5) :156-157.
[3]何少钧.论体育运动对智力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 2011, 18 (9) :63-65.
高职德育教育 篇2
3.德育教育队伍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由于当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原来中专学校德育教师自然成为高职院校德育教师,办学层次的提升并不意味着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教师队队伍素质的提升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创新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应正确对待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环境,顺应历史潮流,努力创新教育观念。既要根据现代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又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成长规律、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生活环境,积极探索创新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模式。
1.高度重视信息传播在高职院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网络为载体抢占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阵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科学理论。在信息时代,我们更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渠道建设,运用教学案例,以信息传播为载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创新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注入新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拓宽学生视野,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育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技等全面发展。
2.丰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内容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德育信息传播内容范围广泛,涉及文化观念、价值选择和行为规范。因此,教师要选择正确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参阅、选择,拓展学生知识面,辅助学生学习,丰富德育教育内容等。但是,有的高职院校学生上网成瘾、甚至沉迷于黄色信息或网恋而不可自拔,从而引发了很多问题,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力度,坚持“积极开发利用、科学引导、依法管理、信息过滤”的原则,借鉴已有的经验,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有吸引力的德育教育内容;同时,又要努力与校外相关部门合作,统一管理,形成合力、权责明确、加强管理、注重技术研发,保证网络信息有序传播,严格执行信息过滤与封堵、内容审查、网站注册等程序,提高网络信息的运用效率。此外,高职院校应积极开设网上德育课堂、在线德育论坛等,重视网络教育空间,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引导,抵御不健康思想观念,教育培养学生自律自强,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科学构筑坚固的精神防线。
3.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模式
学生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目的。能否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起决于教师队伍素质,教师队伍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是关键。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应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主动调整师资力量,尽最大的努力提升德育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如加大投入,把送教师出去学习、培训与引进人才结合起来。其次,需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从满足学生的需要着手,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为高职院校学生打开了一条获取理论知识和习得技能的新路,精心选择网络德育资源,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传授。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充分体现出教师在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内容的解惑和引导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换而言之,教师授课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需根据当下的热点、难点编写教学案例,以鲜活的事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信息载体的融合,使高职院校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受到教育,并高度认同、内化为自身价值追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郑永廷,曾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31-01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哈钦斯在《学习社会》一书中说道:“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获得谋取职业的能力,而是应该使每一个个人的自我能力能够得以最大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美。”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教育过程中,不应该仅仅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应该把完善学生人格的德育教育融入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不能仅靠简单的德育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该结合德育情感的渗透、德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德育环境的建立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1 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它还是学校全体人员、全体教师的任务。德育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应用把其融入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通过情境去陶冶,通过榜样去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优良的品质。
古往今来,重教必重师,重师必塑师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师无德则不能为师”。由此可见,教师德育素质的重要性,它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严以律己,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为学生做好学习榜样,通过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去影响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专业课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专业课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引导、渗透将对德育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并不是要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德育理论教育,而是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通过结合教学内容的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原则。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影响更加深远。
2 科学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
在德育教育中只靠引导、感悟还不行,还应加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让学生知道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要做到奖罚分明,就要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
学生德育的评价方法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定性评价,即主要通过教师的描述性语言来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二是定量评价,即通过一些相关的指标体系来评定学生的德育等级。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定性评价操作简单,比较直观,但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评价的主观性太强;定量评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难以建立。学生德育评价仅靠班主任的几句评语是不客观的,仅靠几个简单的评价指标来加减分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公正、合理、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档案或评价体系,研究一套适合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指标体系,建立学生的德育档案及评价体系,用以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监督学生的行为,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
系统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实时、动态的评价方式,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作业、是否抄袭、考试时是否有作弊行为等可以记入学生德育档案,用于对学生的诚信度进行评价。在学生校外实训的过程,学生是否遵守工作纪律,是否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可以记入学生职业责任档案,用于对学生的职业责任心进行评价等。
德育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影响学生德育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评价指标,如何建立系统的德育评价体系,是德育评价的重要问题。
3 良好的学校德育教育环境
开放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双重性、全球化信息时代的来临、大众文化的兴起等,给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素质对其心理健康、个人发展、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德育环境是是影响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德育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是客观的、普遍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德育环境一般分为家庭德育环境、社会德育环境和学校德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学校德育教育环境,是高职院校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学校德育教育环境可以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制度环境三方面去构建。在学习环境的建设中,积极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鼓励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教导学生尊敬师长、关心同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在生活环境的建设中,努力构建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弘扬传统美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制度环境的建设方面,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的执行要落到实处,做到公正合理、以人为本。
通过构建和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学校德育环境,来发挥学校环境对德育教育的正向促进作用,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
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一个人的一生,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我们只有改变传统德育教育的观念,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用,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环境,构建新的德育教育模式,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德、能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彩丽,续扬.大学育人“文以载道”之我见[J].教育,2011(20):56.
[2]杨明.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7):42.
加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浅析 篇4
曾几何时,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利益主义先行的思潮撼动着高职学生尚未健全的心理人格, 在充满诱惑的现实社会面前, 他们逐渐分不清是非、找不到人生奋斗的目标与勇于拼搏的前进方向。众多80后、90后高职学生的新生力量在学校重技能教育、轻情感培养、重智力思维启迪、轻德育思维感化的激进式教育方式之下, 产生了随意性强、偏重个人意识、不能持之以恒, 难于独立解决问题、自我控制力不强、奉献精神薄弱等道德偏差, 更忽略了团队合作、集体观念的重要性。这些高职学生不良的发展现状不得不使我们深刻反思,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了实处, 是否需要大力的改革、创新与提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对学生道德观念、品德素养的高效规范与科学引导。
一、以道德教育为基础, 完善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
1、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同样也是高职学生学会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事的核心。只有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为人才能使高职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伸出援助之手、面对不正之风时给予强烈的谴责, 并在今后的社会服务之路上甘当一个正直的人、廉洁奉公的人、恪守道德规范的人。在道德良心的激励作用下, 高职学生会自觉、自主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政策, 会为了国家、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会为了人生的目标与理想而辛勤工作、勇于拼搏, 会为了社会公益事业而挥洒青春。由此不难看, 道德教育会使高职学生在人生的成长之路中受益终生。
2、完善高职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综合全面素养的形成
人们思想品德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便可养成的, 而是依据一定的秩序性并优先于人们政治素养、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而行为道德同样优先于政治行为与法律行为, 并有利于人们良好思想品德素养的形成。由此不难看出, 高职院校只有从完善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入手, 将其列入新时期教育的基础工程, 重点强化、切实提高, 当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再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手段, 才能有效的使高职学生在树立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之上, 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尽快形成科学、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等综合素养。
二、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教育氛围、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
良好健康的道德教育氛围离不开高尚的师德、师风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只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与学习的典范, 才能使他们感受到道德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因此加强师德修养建设, 深化教师爱岗敬业精神, 大力发展教师忠于职业、热爱职业的传统美德, 才能切实的使广大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实际行动中感染学生、指引学生, 成为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倘若良好的师德师风是道德教育氛围的基础建设, 那么和谐文明校园、道德校园则是道德教育氛围的精髓建设。道德教育是一个他律的实践过程, 如何将这种他律转变为学生切实的自律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在高职校园内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使学生在道德校园的大家庭、大舞台中能有的放矢, 大展拳脚, 为今后的丰富人生做系统的规划并全面实现个人的升华。当然健康道德教育氛围的塑造离不开丰富教育内容的科学支持, 因此高职院校只有依据发展现状, 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 以诚信教育为根本、法制教育为约束、职业道德教育为目标, 切实的开展道德教育改革, 才能使学生形成综合的道德素养。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应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革命教育史入手, 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参观烈士纪念馆、观看爱国影片、纪念民族英雄、读一本爱国主义书籍等方式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精神。诚信教育应以道德诚信为主, 规范学生诚信做事、诚信为人、诚信考试、诚信面对一切, 并养成守信、讲信用的综合美德。在法制教育的环节可通过强化学生法制观念、维权意识、懂法、知法、守法的途径使学生切实的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及能力, 并对其今后的社会生存及发展起到积极影响作用。职业道德教育可从职业奉献意识、职业纪律环节入手, 充分树立高职学生们的实事求是精神, 并使他们养成勤俭节约、恪守奉公、不为一己之利做违法之事、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并强化他们真正形成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职业能力。另外高职教师还可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 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网络教育、社会热点事件分析使学生们更多的接触社会、更多的养成善于实践、善于发现, 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良好道德品质, 并促进他们拥有良好的社会实践及社会适应性能力。
结语
总之, 高职院校只有从德育教育的基础养成环节入手, 有针对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征, 选择他们愿意接受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 将教育的重点放在道德感化的科学层面, 才能最终达到道德至上、科学至上、人性至上、推己及人的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宝石:《浅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下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
高职德育教育 篇5
完善高职教育考试模式,凸显创新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一些新教育理念的形成,我国的考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现有的考试模式出现一些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不相适应的现象.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深入研究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以充分发挥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 者:张海霞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山东,聊城,25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8)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教育 考试模式 创新
高职德育教育 篇6
关键词:东西部 高职教育 差距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家经济政策向西部倾斜的背景下,西部的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贵州,来到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广东进修。期间,亲身感受到东西部高职教育的差距,切身体会到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除了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技能外,更深层次的感悟到东西部高职教育的差距所在。
(1)学校建设
1.1东部职业院校的的建设
无论从办公楼、教学楼、工业中心、图书信息楼还是学生公寓都干净整洁。新建校区设计合理,布局恰当,环境优美,物业化的管理非常到位,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院校的发展除了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外,无疑得利于良好的地理环境优势:处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良好的经济环境,最前沿的科技资讯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1.2西部职业院校的建设
西部职业院校近几年发展也很快,主要是得力于国家对西部经济的倾斜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但由于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各方面发展相对滞后,资金投入有限,大多数的职业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技校合并升格而成,校区分散、校舍、办公环境和教学设施设备陈旧,先天条件不足。
(2)教学设施
2.1东部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除了有良好的经济实力外,还应该注重教学设备的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利用率。所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根据学校的特点结合修理厂和4S店的运作模式来进行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企业的能力快,上岗快,为企业节省了不少员工培训成本。汽车专业现有的设备中有不少都是企业赠送的,其中还包括很多新车。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市场化的设备和最新的汽车技术资料及技术指导,形成互为依托、优势互补、牢固稳定的双赢局面。
2.2西部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
西部的一些职业院校也花了不少的钱购进教学设备,但所购设备和仪器技术含量低或是过时的、企业已不采用的设备,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企业的要求,达不到培养人才的目的。还有的设备由于师资和技术能力的欠缺,设备利用率较低,有的设备闲置多年不用,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西部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3)师资水平
3.1东部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
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这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特有名词“双师型”教师是一般普通高等教育教师所不具备的。“双师型”教师从一个层面讲,主要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即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教师。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许多发达国家凡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必须到企业进修或工作一段时间(有的长达3—5年),才能具备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格。在国内,东部职业院校的做法符合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例如汽车专业的教师除具备高等教育的系列职称外,绝大部分都具有不同的技术职称。如汽车工程师、机动车评估师、汽车维修技师、维修高级工等。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都较强。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有很多都是从企业来的,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维修经验,掌握现代维修行业所需的各种检测设备和维修手段。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具有大专文化程度外,还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3.2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
西部的职业院校大多数也在倡导和推进“双师型”的教学模式,但受制于地方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思想及学校自身的条件,还不能完全给教师提供一个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平台,教师接触不到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专业知识陈旧,操作技能不强,教学质量和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的高职院差距较大。
(4)学生素质与校园文化
应该说各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的层次和素质都差不多,但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情况就发生很大变化。这里固然有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原因,但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潜移默化不可低估的作用。东部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特别是课外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比赛、各类设计大赛、技能大赛、各种实践活动和多层次的文化交流等。西部地区有的高职院校学生本身所学知识就较为陈旧,技能又不强,加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较少,毕业后不能较快地适应社会环境,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不到企业认可,这实际上是一种对人才资源的浪费。
(5)西部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建议
5.1西部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教育要发展,首先必须要为市场经济服务,办学方向不能脱离实际,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本校特点来进行专业设置。东部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是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的,培养的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一定理论基础的技能运用型人才。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理论教育后者着重于实际运用。高职教育的教学是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其中的理论教学应围绕培养能力来开展,应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如香港职业教育的教学比较注重实际,授课与操作并重,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接近1:1。西部有些职业院校具有行业特点,有林业、交通、电力、水利、冶金等,如何分析和设置专业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专业的设置,参照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示范性院校的建设结合本院校的行业特点和行业优势,再根据我国的国情省情市情来确定高职教育发展的专业模式及运作方法。
5.2建议
1.西部职业院校应根据当地的社会环境需要和职业环境,结合行业特点办一些具有当地特色和行业优势的专业,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全,什么专业都想办,结果什么专业都办不好,缺乏竟争优势。不如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办得到当地社会认可和企业需求的精品专业,以一至两个专业为突破口来带动其它专业的发展。
2.加强对教师的技能培训,定期派出教师到企业接受锻炼,让教师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聘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员到校讲课,让教师了解企业文化、企业需求和企业最新技术。
3.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增加实践动手能力的课时数,理论和实践课程可参照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经验设置为1:1左右。
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到企业宣传学校的建设,让企业了解学校,信任学校,同时学校了解企业的需求,形成互为依托、优势互补的关系。建立牢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5.学校购置教学设备、教学仪器时,尽量与企业所用的设备仪器保持同步,请企业的专业人员讲解使用方法,保持与企业同步,切实增强学生的技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技术人才,只要能打开企业的大门,学校就不愁生存和发展。资金不足的职业院校,可先少量购置,不求多但求精和实用。取得成效后,再逐步推进。
6.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互派教师和学生参与交流活动。吸收对方好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研究[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69,250
[2] 姜国才: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26,43
[3] 陈柏松:现代化高职教育探索之路[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79, 167
[4] 教育部高教司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霍志刚(1964--),男,贵州贵阳,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宅吉路34号1单元1号
联系人:霍志刚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浅析 篇7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都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的生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表现有独特的一面,而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要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寻找对策,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许多崭新的社会观念、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想开始不断地渗透到学校这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中来。这当中固然有许多积极因素,却也难免诸多的消极因素,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给整个学校尤其是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德育理念往往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对高职德育的影响
一是社会转型变革时期给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现在我国的社会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期,新的社会形态尚未形成,学生的成长受到各种观念、思想、意识影响。二是全球化、信息化给传统的德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都获得了哪些信息,他们上网都做些什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日常行为进行深入了解就很难了。三是高职德育承受着新旧道德冲突。学生的生活中仍在渗透着落后观念、腐朽文化和不良习惯等,致使社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
1.2 教育缺失的家庭环境对高职德育的影响
最为孩子最亲密的老师、最直接的榜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孩子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从多年高职德育工作经验可以总结出,高职院校的很多后进生多多少少受到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
1.3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障碍
从录取分数看,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分数明显存在差距;隐藏在差距背后的是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存在的差距。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缺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意识,甚至有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是“学习为了拿文凭,找工作”,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意志不坚定,缺乏进取精神,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存在欠缺。单薄的学习意识直接引起着部分学生用逃避抱怨的态度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学习无恒心、无毅力,使他们厌学情绪明显。此外,高考成绩的不理想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信,盲目自卑。高考的失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加之就读学校不如意,使他们产生了“低人一等”的感觉。
1.4 人际交往障碍
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受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及与人交往的经验与技巧。许多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面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以及个性各异的新同学,既不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善于接近他人,渴望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在交往中异常紧张,不知如何与宿舍同学相处,感到不安、孤独,产生戒备、多疑心理;从而产生人际关系敏感、社交恐怖症等人际交往障碍。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交往能力缺失有三种症状:交往障碍症、交往贫乏症和交往恐惧症。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偏差和个人性格的缺陷造成的。
1.5 生活情感障碍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生活不讲规律,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行为规范存在抵触心理,特别是面对吃喝玩乐、学校周围的网吧等诱惑缺乏自控能力。同时,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少数贫困生的自尊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虚荣心太强,不敢正面看待贫困,不愿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甚至产生防卫、敌对心理。此外:在情感问题上,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基本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美好的爱情是每个大学生所憧憬的,不少谈恋爱的大学生没能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友情的关系。部分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情感体验、精神享受,纯粹是为了消遣寂寞、寻求刺激,传统道德观念淡化,发生婚前性行为。这种错误观念,易使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中难以找到平衡点,陷入痛苦、迷惘,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
1.6 学生群体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来自祖国各个地方,在当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区域来的学生,他们经济相对的落后,文化掺杂着当地特有民族特色。因此,与同学交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障碍,甚至有时会与同学发生身体冲突的现象。
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学生的多元性文化特征,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全体师生、领导而言,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2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近年我院加大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多少心理学的知识,而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提高其心理素质,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复杂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是难免的,对一些已经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的疏导和矫治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个别心理辅导方式经过多年探索,结合学生需要和实际情况,目前有面谈、书信、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大大提高了个别心理辅导的涵盖范围。专业尽职的心理辅导老师遵守同感、尊重、真诚、保密的原则,无偿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解决心里的困惑,深受同学们的喜欢。针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问题,主要解决方案有以下几条:
2.1 明确德育目标、构建立体德育模式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基础性建设人才的责任。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一技之长外,还必须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个人明确新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高职院校的立体德育体系,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和生源实际的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目标定位上,要强调养成性、基础性、时代性;在德育内容上,要强调丰富多样;在德育过程中,要强调全程化、自主化;在德育评价中,应强调主体性,等等,只有通过这种立体德育程式的构建与实践,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效性。
2.2 加强校园的文化和体育建设,净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和小型多样的各种体育活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德育智育体育活动氛围。要全面规划,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场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并增设阅读橱窗、宣传栏、公布栏等,这样,通过净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学生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升华。只有师生的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为学生成长的支柱。当然,学校的管理还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且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同样,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的行为文化也可以反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如言行举止优雅,行为习惯良好等。因此,学校必须把制度建设、养成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2.3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
比较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中学生更为严重,且其发病率也远远高于中学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反差。其一是学习压力的反差:中学生的负担重,虽然高校扩招,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当缺乏,因此仍要花较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备战中;而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却明显地降低,很多人都赞成中国的大学易读难考,即严进宽出的观点,所以不少大学生都显得无所事事。其二是管理上的反差:中学是精细化管理、或者说是“保姆式”的管理;而高校则是粗放管理。在中学的精细管理下,受学习、管理约束的中学生,大都将原有的心理问题潜隐下来,心理问题无法外显。而到了高校后,他们的学习、思想都全部趋于松弛,甚至完全崩溃,所有的心理问题就外显出来了,有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也诱发了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普遍。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2.4 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德育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优劣作出的判断,其结果往往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奖惩和就业。二者结合得越紧密,激励、导向功能就发挥得越好。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之一。而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学生的特点,正视德育的现状,并寻找对策,创新德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实效,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基础性建设人才。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其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职教育中教师的德育 篇8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把德育教育融于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落实在教育、管理及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去, 进而增强德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按照思想道德准则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高职教育中, 强调的一致是以学生为主题, 但是我们往往只注重得了教学方面, 反而使学生的德育受到了忽视。一个人的品德决定着他在未来职业中的发展, 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 因此在学生的德育方面教师担当者重要的角色。在学校德育中就强调德育主体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阅历水平、思维方式发展, 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 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从而更好地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 在学校德育的实践过程中, 德育教育的无层次性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 严重制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注重学生的层次
按文化程度, 把学校德育客体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 (包括研究生) , 因此本文试从各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相对应的德育目标要求来进行教师角色的定位。小学生感知事物往往比较笼统, 看不出事物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比较淡薄, 自我控制力差。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扮演的是权威者。中学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学生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 还需要教师对其关怀和指导, 以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 使其真正趋向成熟。所以, 这一时期, 教师不能再扮演“权威者”的角色, 而应该与学生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帮助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实践以及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建构。到了大学阶段, 学生心智已经趋于成熟, 因此应该运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师生对话说认为在价值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不再仅仅是施教者, 在与学生的对话中, 他也是受教育者。反之学生在受教的同时也在施教, 师生之间是学习的共同体,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来实现价值观的建构。高校教师也不再像中小学教师那样“保姆式”跟在学生后面。因此, 高校教师在学生德育内化过程中的作用就不是非常明显。这就直接影响到德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提问, 并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这既有利于帮助解决学生在自主构建价值观时产生的困惑,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 并及时把有争议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 帮助学生更理性地建构价值观念。
二、高职教育中德育的推行方法
首先, 德育教育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每个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德育观, 把传授知识作为德育的载体, 要善于从教材中发掘道德因素, 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 融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二是,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艰苦奋斗的精神, 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高校辅导员在生活中贴近学生, 在课堂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科研课题可以适当吸收辅导员共同参与, 在实践中发现、寻找问题, 并拿到教育的实践中去进行检验。这样既能够促进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也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教学素质, 使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三是, 德育教育要和道德实践相结合。
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 努力营造校园小环境, 改善办学条件, 努力创造愉悦身心, 富有诗情画意的校园环境,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也是加强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氛围, 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使其形成很好的生活习惯。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德育当先 篇9
1.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央16号文件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 善于创造, 甘于奉献,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 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近年来, 虽然高职院校已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 开设了一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但是受社会实用性、功利性的影响, 偏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 特别是理工科, 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位现状仍令人担忧。因此, 必须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2.高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 是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 确保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目标的实现,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和突出课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各种复杂的社会现实、社会思潮和社会风气对正在成长的高职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某些高职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法纪观念、就业观念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高职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缺少斗志和激情, 碌碌无为;某些高职生信奉“金钱至上”、“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靠自己不如有一个好父母”, 注重物质享受, 追求个人利益;某些高职生善恶美丑不辨, 明哲保身;某些高职生缺少公德意识, 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某些高职生人际关系不良, 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某些学生深陷网络无法自拔, 等等。此时正是高职生形成健康人格,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成才先成人, 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结合时代需求、社会发展, 努力把人培养成“人”, 把学生培养成真正有用的人, 即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有较强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人;乐观积极、奋发进取、身心健康的人。
3.高职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德育教育在某些高职院校中受重视的程度不容乐观。首先, 存在轻视德育的错误思想倾向。重专业、重技能、轻素质、轻德育, 过于急功近利。这些错误的观念直接导致德育处于弱势地位, 开与不开, 开什么课程, 开多少课时, 都受到专业课的限制, 为专业课让步, 为专业课补缺。由此老师不够重视, 学生更觉得无所谓, 不放在眼里, 学与不学, 学好学坏都一样。其次, 德育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只注重说教和理论灌输, 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 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最后, 德育教育虚于表面化, 期末考考, 作业完成, 德育任务完成。至于能否真正引发学生深思, 能否触动学生灵魂, 教给学生一些终身难忘、终身受益的东西, 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 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 我们关注得还不够。
二、发挥德育在提升高职生人文素质中作用的对策研究
笔者以从业学校为例, 从多年的德育教学、工作经验出发, 借参与《五年制高职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契机, 谈谈如何搞好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 如何发挥德育在提升五年制高职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1.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确保德育显性课程的地位。
建立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 首先, 要协调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 、艺术审美教育、传统与文化教育、政治与法律、经济基础知识教育、文史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五年制高职理工科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例关系, 确保德育课时量达标。其次, 德育课程设置要全面合理, 要涵盖经济政治常识、哲学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就业指导等课程。最后, 可以通过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 全方位地开展德育教育, 保证德育显性课程的地位。
2.开拓创新德育活动系列, 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 不能单单局限于课堂讲授, 德育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要相融合, 要更加突显隐性课程的价值。隐性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把隐性德育课程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重点在于科学开展旨在提高五年制高职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德育系列活动, 着重研究和设置德育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 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五年制高职理工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比如科学设置就业创业知识竞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法制教育知识论坛、学生学习沙龙等互动性的活动;围绕德育教学开展相关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主题征文、主题宣传活动、主题知识竞赛、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等等。开拓创新德育活动系列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 陶冶学生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 从而保证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 始终浸润在一个充满生机趣味和生活化的德育活动氛围之中, 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3.适时开展主题教育, 凸显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如前所论, 高职院校中某些学在思想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法纪观念、就业观念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此时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保证完成正常的德育教学内容之外, 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重点针对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种方式, 适时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凸显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例如开展主题为“立德树人”的养成教育。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 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历系统、规范的养成教育, 他们的思想道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养成素质还处于自然形成状态, 所以, 构建合理的养成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形成良好品质, 是五年制高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我们高职校老师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便没有教会学生多少技能, 但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这也是一项居功至伟的成果。”所以, 养成教育要有长远眼光, 让养成教育完善我们学生的一生。再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网络成瘾”现象,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谈恋爱”问题, 开展“文明相亲相爱”的主题教育活动;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公德”缺失问题, 开展“我是好公民”系列教育活动。
4.定期举行班会活动, 点滴渗透德育教育。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所以, 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习惯完善教育。习惯完善教育贵在点滴积累、持之以恒。为此, 应发挥班级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利用一周一班会契机定期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活动, 点滴渗透德育教育。一周一班会德育教育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探讨、反思、醒悟、提升的巨大空间, 例如:开展“道德文明, 只是一步的距离”的道德教育;开展“立礼成仁、文明素养伴我行”的文明教育;开展“共筑诚信拥有瑰宝”的诚信教育;开展“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责任教育;开展“文明礼仪, 笑傲职场”的岗前教育。定期举行的班会活动, 就好比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肥沃的土壤, 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心智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 是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作者针对某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缺位的现状, 以从业学校为例, 从多年的德育教学、工作经验出发, 谈谈如何发挥德育在提升五年制高职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如何看待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 篇10
一、教学质量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不完全是教学部门的事情, 而应是全学院各方面都齐抓共管的事情。教学部门保证教学质量的执行部门, 他们是直接面向学生, 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前沿, 教学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为教学部门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愉快的身心环境。
二、加强对员工, 特别是新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规模扩大, 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教学任务严重超过正常的工作负荷, 为此各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引进了大量的新员工, 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人员:一个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 另一方面是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员。前者在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育, 没有职业技术的经验, 并且大学的管理和教育方式, 不太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质量要求, 这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技能方面和教育方面的培训;后者从企业工作过的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 但由于从事的领域和企业的要求与从事的教育工作存在一些差距, 他们需要加强课程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培训。加强对这两类人员的职业技术和教育方法的培训, 加强质量意识的培训,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行为的引导者。老师的行为将影响学生的行为, 这需要老师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 这将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更能被企业接收。同时老师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同时也是提供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首先,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们高职教育的人才观, 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己任, 培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能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充实和发展的学生作为人才取向的标准。只有这样, 才能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劳动大军,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其次, 必须有一支师德水平高、业务水平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有优秀的师德, 只有自己有高尚的情操, 才能于有形无形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把学生培养为真正的人才。只有教师爱岗、敬岗、无私奉献, 才能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中。这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种多样的师德师风活动如演讲、辩论、竞答、论文等更能强化优秀的师德意识。合理的师德师风考核、评比、奖惩则是建立优秀的师德师风的必要手段。
再次,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建立必要的传、帮、带体制, 不仅做到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 也发扬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互通互学, 不仅保证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 也保证新旧知识的交替衔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比武, 教学竞赛, 促进整体教师队伍的上进心。
要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 激励教师自发的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开展系部内、系部间的公开课、学术交流, 使教师看到自身不足, 学习他人长处。要提供各种进修、实习机会, 使教师不断的接触、学习先进的知识、前沿的科学, 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最后,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条件, 特别是职业教育, 更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自身的动手能力要强。而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现状是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 大多数教师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知识的积累, 这严重影响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今后我国要加大这方面的培训, 或学校有条件地创造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的机制, 以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才能更好地完成高职教育的任务。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招生的对象来看, 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是高等学历教育挑选以后的学生, 学生素质相对较差, 学生的认知能力、反映速度可能相对慢一些, 这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要有不同的要求。
首先, 针对高职学生的现状, 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借助现代化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现在很多学生喜欢上网, 引导和鼓励学生借助于互联网进行学习, 这既可以解决学生整天上网影响学习, 同时又学习到更多知识。为学生建立专业网站, 将网上收集的与专业相关内容放在网站内, 并将各种专业比赛信息放在网上, 鼓励学生参加比赛,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 应该完善优秀学生的评估体系, 加强对学习有进步学生的奖励, 让他们对学生有更多的成就感;通过组织成功校友介绍成功经验, 通过专题讲座让学习了解行业的发展形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 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高等职业教育更强调技能的培养, 这就需要花大力气提高实践性环节的教育质量, 这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进行。
1.健全各专业的实验实训环境。
我们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完善、健全各专业的实验实训环境, 设法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建立与职业环境尽可能一致的实验实训环境。
2.加强实验实训辅导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
实验实训辅导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简单的说是一种双师型的队伍, 但这在实际的岗位的人员会存在一些问题。学院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实验实训辅导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
3.改造传统的验证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大部分是一种验证型的实验, 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没有很好的帮助, 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 将相关实践技能的培养分解、融合到各个实验中。
4.改变传统的实践环节的评估方法。
传统的实验实践性环境的评价是按结果进行评价的, 这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技能的培养, 这就需要改结果的评价为过程的评价。
五、完善教学手段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需要大量演示职业训练的过程和职业方法的设计, 与普通的教学相比, 更需要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教学, 网络营销设计等。这就需要学校完善教学设施, 为教师提供较好的教学条件。教师也要主动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避免“一根教鞭走天下”的局面, 提高讲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晓铭.对学生组织有效管理的思考.天津滨海高职教育, 2007, 3.
[2]沈春英.以人为本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江阴教育, 2005, 7.
高职学前教育 专业教育实习思考 篇11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教育实习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3-0028-03
【作者简介】庞建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教育实习与师范教育同步产生,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发展,教育实习经历了一个由产生到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逐渐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习作为师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对于学生踏上教师岗位、奠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至关重要。我们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宗旨,通过实习目标分解、注重获得体验、多种途径评价来保障和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教育实习效益的最优化。
一、教育实习之确定目标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学校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有它不可或缺的地位。时间上,少则几周、几个月,多则一学期;形式上有分散的,也有集中的。然而,从
实际效果来看,还是存在颇多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往往被冠之以“管理”的问题。但是,近几年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如果没有架构起目标的实施体系,教育实习难以落在实处,产生实效。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将教育实习目标置于整体教学计划中运作,以切实保证教育实习目标的达成。
(一)全课程渗透
从课程逻辑出发,将教育实习置于整个课程系统中进行综合考虑与实施。也就是说,教育实习不只是单列在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部分,其目标在所有的课程中都有所体现,做到循序渐进、全课程渗透。
为此,在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中,我们将了解幼儿身体的、心理的和教育的特点以及教师如何针对幼儿特点实施教育的课程如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和学前儿童教育学与教育实习目标综合起来考虑,通过下园观察、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幼儿园走近幼儿,了解真实具体的幼儿,为教育实习打下基础。同时,在学前儿童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和健康教育的课程学习中,与幼儿园的活动密切结合,通过观摩讲评、课堂讨论、作业反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的课程,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各个环节,从整体上对幼儿教育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全活动体现
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在学生专业养成的过程中,我们把准教师的要求分解到不同年级的各项活动中,并对每个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实际的探索,初步形成的活动及其目标如下:
我们将专家名师讲坛、自主下园活动、专业技能展示等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有要求、有交流、有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这逐步解决了专业入门或者说职业入门的问题。如学生对专家名师讲坛的反响极为热烈,通过与专家教师的互动交流,燃起学生的专业热情,并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与经验。其次,这消除了学生对专业学习不以为然的想法,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对幼儿园的活动既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他们也就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最后,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人人参与的技能技巧汇演和展示活动,大部分学生感受到了我可以、我能行。我们将教育实习目标渗透于校内的各种活动中,摆脱了以往校外实习和校内活动分离的情况,从而做好了教育实习的先期准备,使得学生更有准备地应对实习。
(三)全计划培养
我们的学制为三年,其中在校学习两年半,到幼儿园实习半年。我们始终坚持在校学习与教育实习“平行” 成长的原则,教育实习虽然是在幼儿园进行的演练,但其基础则在校园中。为此,我们对学生成长的所有方面、所有活动都给予关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独立和自主,培养专业认知,积累专业必备的素养,提高专业能力,尽快成为能够胜任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教师。
二、教育实习之获得体验
教育实习作为一种“准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重要途径,获得体验是其非常重要的特点。它有别于课堂教学形式而更为丰富多样,前者往往是作业——考试——成绩较为单一的形式,后者则是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再认同——操练再操练——反思再提高的全方位体验。
(一)专业再认同
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或是被动的或是无奈的。而来到幼儿园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的这段实习经历,是一个实际大课堂的学习,更是一次专业认同感的提升,从激动到感动到感悟,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成长:我是孩子们眼中的“小妈妈”,快乐地生活;我是孩子们眼中的“大姐姐”,快乐地运动;我是孩子们眼中的“小伙伴”,快乐地游戏;我是孩子们眼中的“小教师”,快乐地学习。这是学生们总结的,更是作为准教师对教师角色的诠释,我们从中读到了学生们爱孩子、懂专业、有情感的真切与执著,亦是超越课堂学习带来的收获。
(二)操练再操练
不同于课堂学习的书写式作业,教师布置后只要完成则矣。而幼儿园实习过程的全部内容,尤其是对于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指导,在整个实习期间,学生是必须反复操练的。指导教师也正是通过手把手指导的过程,使得学生从刚上手时的不知所措,到实习汇报时的掌控自如。他们感慨这样的操练是:
一份教案没通过,斟酌修改后再递交;一个环节没掌控好,下个环节再重试;一个活动效果不理想,换个内容再尝试。整个实习的过程,学生正是在如此循环往复之中,逐渐感受到了实习这种学习形式的魅力,也对怎样做教师建构起了自己的框架。
(三)反思再提高
实习过程,学生感触颇多的是在整理实习文档时,欣喜地看到了自己走过的脚印,即留给自己的思考——反思。学生体会到了“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这一命题的真正含义,或者说明确了使自己成为专业化水准较高的教师的努力方向。实习总结、教学案例、活动前的计划、活动后的反思、指导教师的反馈等不拘形式的分析与思考的痕迹,反映了学生在做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着,而对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正是当今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三、教育实习之实施评价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如主动发展理论、多元互动理论,为我们探讨教育实习的评价拓展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一)评价指标的构成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仅仅是学校要他们完成的“一项任务”,是他们毕业成绩中的一项考核,所以实习不过是到班上带几个活动、上几节课而已。为了毕业和就业,他们更关注形式上的成绩,而没有认真去研究自己实习中所遇到问题,因而在实习过程中,责任心不强,这样最终使得教育实习的效果和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为此,我们论证了实习评价指标的构成,将其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高校的要求,包括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专业的技能和能力、实习活动的实效及个人素养等方面;二是学生本身对自己达到要求的评价,包括制定教育活动计划、组织活动、环境创设、保育工作、家长工作及参与幼儿园活动等方面;三是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
明确了实习的评价指标以后,由学校、学生及幼儿园共同参与的评价产生了较好的效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只重单一成绩的做法,使得教育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评价操作的实施
在教育实习的评价过程中,如果将评价仅仅看作是一种结果,则会在实习的结束阶段草草操作了之,如果将评价视作为一个过程,评价则会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发挥着杠杆的作用。我们的评价操作比较侧重于后面的做法。在实习进程中,按照计划和要求,分阶段、分活动的反思执行情况,学生时常接受来自学校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以及幼儿园管理层方面的反馈,可谓评价持续进行时,学生感觉到这样的评价也是很有必要的。有的幼儿园为了能够更全面的了解、指导以及评价学生,制定了接受实习生工作的计划、实习生跟班活动观察计划;有的幼儿园提出了实习教师上岗操作的指南;还有的幼儿园专门为实习生安排如何做好教师工作的讲座。这样,学生参与其中,投入的活动越多,被评价的机会越多,成长的步伐也就迈得越扎实。
(三)对评价者的要求
为了确保评价的有效进行,我们对参与评价的人员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一是带队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态度,既能给予学生反馈,还要在学校、学生和幼儿园之间进行沟通,促进三方在评价方面的交流;二是幼儿园指导教师是影响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他们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及业务水准,能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三是对实习基地幼儿园的要求,幼儿园在学生实习的要求上要能和学校一致,让评价有共同的基础,这样大家才能通力合作,促进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叶好琴.当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职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06):100-104.
[2]李艳.困境与出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173-174.
[3]郑兆芳,张丽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前准备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167-168.
[4]胡福贞.当代英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特点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9,(09):46-53.
如何在高职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12
关键词:英语教学,渗透,德育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普高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得高职生源严重不足,在招生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门槛,因此学生的思想、文化等素质明显下降,双差生占了极大的比例,这给高职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职业高中学生的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自信心,对未来没有信心。一般说来,高职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都相对较差,他们在初中时就很少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很少得到过老师的表扬,自信心严重受到挫伤。2.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差。许多高职学生上课不爱学习,无精打采或是上课睡觉,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周末泡在网吧,,沉溺于手机小说或游戏,甚至还有逃课现象发生。3.缺乏道德修养,自律性差。多数的高职学生思想上不求上进,还有不少人开始追求享乐,爱慕虚荣,行为上出现偏差,甚至背离了正常的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学生自律性差,在校园里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说脏话,不文明用语,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现象。
二、高职英语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高职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高职学校是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学校毕业生大多要从学校走向走向社会各种工作岗位,必须对他们进行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课堂是德育教学的主战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这是最普遍的一条德育途径。
三、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教师以自身作则,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老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可见教师的模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可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渗透其中。而教师作为一线的教育实践者,其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注重自身仪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材是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依据。教材选材内容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富含的素材,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如Food for Thought讲述的就是一个位父亲如何教育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告诉我们朋友是珍贵的财富,我们要友好和他人相处,生气时的话语也会刀子一样留下伤口。通过课文中生动的例子学生们受到了教育,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下册中的Unit 11Career Planning中的Job Hunting可以为学生进行择业教育,为求职做好准备。Unit 12 Dedicated People中的The Story ofFlorence Nightingale讲述了弗劳伦斯·南丁格尔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培养他们各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3.创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渗透德育教育。教师既可以是老师又可以是朋友,在课堂上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民主、平等、轻松的氛围。教师要给予学生关心、接纳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给后进生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自尊心强怕出错,这时教师要适时的鼓励,及时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进行group work或pair work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础。
【高职德育教育】推荐阅读:
高职德育渗透05-17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分析07-17
高职院校的网络德育09-03
高职班主任德育教育11-16
高职高专学生德育过程08-01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11-01
高职校园网站设计德育论文06-21
高职教育提升10-14
高职教育教师05-11
河南高职教育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