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汉语教育

2024-11-13

高职汉语教育(共12篇)

高职汉语教育 篇1

一、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 进而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 高职院校就是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基地, 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非常重要。高职汉语教育的发展相对于专业技术教育来说受到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而且目前的高职汉语教育模式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针对汉语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不断提升汉语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使其能够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共同发展和进步, 这样才能够促使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们全面发展, 综合职业能力也有所提高。

二、综合职业能力视阈下的高职汉语教育范畴

1、高职汉语教育课程的基本范畴

高职汉语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应根据将来学生的工作需求进行教学设置, 所以, 在高职汉语教学中, 培养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极为重要, 当然, 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等也是需要学习提高的方面。这些内容都是将来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会直接接触和使用的。我们知道, 目前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外界有效资源, 将知识扩展, 将涉及面扩展, 然后再把专业性加强;课堂内容毕竟是有限的, 不能让学生只在课堂中学与练, 还要真正到社会中、企业中去学习锻炼, 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社会形态, 与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接轨。对高职人才的培养, 一定要深层次挖掘专业所需要的人文素养, 重点培养知识的专业性和职业素养。对于汉语课程教育而言, 不能因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作为高职生必须要了解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所以一定要开设相应的汉语教育必修课、基础课和选修课等。选修课的作用是为了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而存在, 是必要的。一些必要的校园活动或社会活动,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丰富阅历, 提高情商, 也是极其必要的高职汉语教育手段[1]。

2、高职汉语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目前, 高职汉语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改革, 主要是将符合当下社会的新型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手段融入其中。任何事物的更新都是时代进步所需要的, 每一次的改革都是当下社会所要求的, 所以, 改革是必须的, 但是想要有较强的保障机制却是困难的。过去的高职汉语教育过于单一, 如今我们必须要结合社会和企业因素将需要掌握的能力点充分联系起来, 要将课堂扩展到企业、社会中去, 也要将企业、社会融入课堂中来。任何活动与实践都是有必要的, 理论联系实践才会真正理解, 才会加深印象, 而从实践中验证理论甚至得到理论也是重要举措。对于高职汉语教师而言, 也应该走进企业、走入社会, 了解变化, 不断汲取新知识, 提炼精华, 时刻将人才培养作为首要指导目标。同时, 还要重视各机制的建立, 不能忽略每一个环节, 将环境、硬件软件、师资力量等都上升到有力的教育影响机制, 从各方各面做最好的教育[2]。

三、高职汉语教育改革的实践

1、内容由封闭到开放

在进行高职汉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汉语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变更,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在汉语教材编制的时候应该不断加入具有职业特性的例子, 同时, 教师在进行汉语教育时也应该结合社会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们的具体状态, 进而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 不能够只按照汉语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 应根据这些情况进行有效的变化。在进行全新知识点或者案例讲解的时候, 教师最好应该自行编写教学内容, 并进行高效的汉语教学[3]。

2、形式从独立到整合

1) 课程资源的整合

对传统的汉语教育中各种课程的分散性进行有效地更改和整合, 并在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 将全部课程资源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模式, 对所有开设的人文类公共基础课程进行理顺和重新分配, 将同类型的课程合并, 设置个性化的课程时, 则侧重不同能力点的培养, 使高职汉语教育的课程资源得到比较高效的改善, 进而逐渐自成体系。

2) 教师资源的整合

为提高汉语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和水平, 对教师资源也应该优化整合, 由传统语文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以及行业专家等担任高职汉语课程的专兼职教师和校外辅导教师。

3) 教学条件的整合

进行高职汉语教育的时候, 能够将高职院校中的全部教学条件良好的结合起来, 并将所有教学条件都转变成高职汉语教育条件, 如专业模拟实验室、仿真实训室、小型礼堂等。

3、载体由单一到多元

高职院校应该将汉语教育有机的融入到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中, 并通过专业技术课程将汉语知识进行高效的灌输和培养,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提高。汉语教育的模式也可进行一定的改革, 将传统的只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口述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 并逐渐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把课外实践作为汉语教育的主要载体, 但此举还是应该将汉语课堂教学作为基础, 之后进行良好的课外拓展和实践, 加上高职独具特色的职场文化, 可将汉语教育直接渗透到学生们的专业技术学习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之中。只有在最大程度上将汉语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生活中, 使教育载体更加丰富, 才能将高职院校的教育优势和特色良好的展现出来。

通过将汉语教育良好的渗入到学生们的专业技术教育之中, 能有效解决汉语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背离的现象。利用平时的汉语课程、校园文化活动、企业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等等方式对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教育和提升, 并将汉语教育完美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 使汉语教育能够在校外也不断的进行[4], 使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培养和提高, 并使各种知识和技能教育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高职汉语教育的载体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分为四种:第一种就是非常传统的汉语课堂教学, 这是进行汉语教育的基础;第二种是高职校园的文化活动, 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 这就要求汉语教师应该主动的将汉语教育良好的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并形成具有汉语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三种是利用专业技术教育, 并不断寻找能够将汉语教育结合到其中的重要突破口, 尤其是在学生顶岗实习、生产实训的过程中, 将汉语教育结合之中是非常重要的, 可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确定汉语教育课程的实践成绩;第四种是在学生们进行社会服务, 如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将汉语教育渗透进去, 并利用大量不同的社会活动提升学生的汉语表达与沟通水平。

对汉语教育载体进行多元化培养的重点就是将其有效的渗透到企业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想要不断改变这种现状并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必须要在高职院校的制度的基础上, 将汉语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同时, 高职专职语文教师应在专业课程老师和企业师资的带领下, 深入企业, 力争达到双师素质, 充分把握各类载体, 将汉语课程改革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达到培养职业汉语能力的效果。尤其要克服知识的瓶颈, 逐渐成为懂专业、跟专业的课程教师。这样, 汉语课程就避免了与专业课程争占阵地的局面, 进而成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5]。

4、分布由零星到全程

现阶段, 高职汉语教育中的各种教学课程设置大多是由过去的教育模式所决定的, 在进行全部课程制定的时候, 通常情况下都是由高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师进行编排, 这样就会导致汉语教育课程不会受到重视, 通常只是将汉语教育作为非常基础的课程看待, 并将汉语教育课程编排在高职院校学习历程中的第一个学期或者最后一个学期之中。对于这样的课程编排, 表面上看只是将汉语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分离开来, 但是最终也会造成汉语教育课程非常不重要。但是在对高职汉语教学进行改革之后, 就将汉语教育课程分散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涯之中, 也能够使汉语教育非常全面地贯彻到高职院校的学习之中。

5、评价由静态到动态

在进行高职汉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应该设定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制度以及职业汉语能力的评价标准。因为汉语教育的方式非常多,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非常开放的, 因此, 在对汉语教育进行评价的时候, 应该将课程的考试成绩以及课外动态实践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同时, 在进行全过程评价的时候, 还应该不断的进行定期的汉语能力考核。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将一次性考试定成绩的格局进行改变, 使教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短期的了解, 并可将学生的成绩进行定期的划分、分析和研究。在高职学生的成绩单上, 应该有汉语教育课程的日常成绩、期末考试的成绩以及课外各种实践能力的成绩等等。在所有的成绩之中, 课外实践能力的成绩确定, 汉语教育教师可以与专业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有效地了解学生在课外实践课程中的语言能力以及写作水平掌握情况, 并进行客观评价, 进而确定学生的汉语能力成绩。除此之外, 高职院校还应该制定职业能力证书的评定制度, 在证书上明确撰写学生在学校中的汉语学习成绩和成就, 并通过教育部门进行认证, 进而保证高职汉语教育能够进行有效的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 而且各个领域对于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在日益提高,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教育。在这其中, 汉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现阶段汉语教育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不相符, 与专业知识技术教育也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因此, 高职院校应针对汉语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 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着手, 不断转变高职汉语教育的模式, 使其能够与专业知识技术教育共同进步, 进而促进高职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综合职业能力有所提高, 确保学生们离开校园之后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社会之中, 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栗文升.中高职职业汉语教育衔接的研究[J].才智.2014 (02) :203-204.

[2]蒋乃平.课程目标与综合职业能力——对“宽基础、活模块”的再思考之一[J].教育与职业, 2011 (08) :169-170.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结大学出版社, 2013.

[4]张煦.浅议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5 (12) :121-122.

[5]梅汝莉.中外合作学分转移:在办学体制改革中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启示[J].中小学管理.2011 (03) :132-133.

高职汉语教育 篇2

来源:液压扳手 http:///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已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学需求和人才培养,因此笔者提出要从教材的选编、教学设备的完善、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便高职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学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为当今时代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古代汉语是高职院校汉语专业的一门工具课和基础课。它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可这门课程的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学生认为古代汉语非常难学,它去今甚远,言语陌生,枯燥乏味,犹如天书,学习提不起兴趣。为什么学生会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如此的厌学情绪呢?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理解不透外,很大原因则是本门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可供使用的教材 《古代汉语》课在高校开设三四十年来,其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并各自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材。大致有以下五种:

1、只讲通论(或称常识)。代表教材有周秉钧的《古代汉语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2、通论与文选相结合。这是大多数《古代汉语》教材的编选方式。代表性的有:

①周本淳主编的《古代汉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②赵廷琛主编的《古代汉语》(河南大学出版社),山东省中学教师培训教材。

3、通论、文选、常用词相结合。代表教材有:

①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②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公室推荐教材。

4、通论、文选、练习、参考资料相结合。代表教材有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5、通论、文选、题库相结合。代表教材有: ①赵光智主编的《古代汉语》(齐鲁书社),山东省教肓委员会“九五”立项教材。

②邹德文主编的《古代汉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由此,我们看出无论教材内容如何选取,目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除了邹德文的《古代汉语》外,基本上都是针对本科院校学生设计的。因而教材的缺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中《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忽视了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要求“教、学、做”一体化,强调 “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个特点决定了高职古代汉语教学必须加大实践力度,增加实践学时,建立语言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提高学生运用古汉语的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忽视这个问题,除了常用的多媒体教室外,可供学生体验、实践的语言实训室、实训基地少而又少,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不合理

自从王力先生确立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后,其合理性已为学术界所公认,并成为众多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首选教材。但是也应该看到,《古代汉语》系列教材在高校使用的这几十年里,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高职院校,对知识的选取,往往偏重于一些简单的文选和理论常识,和初中高中文言文学习有很大的重复,练习题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性的内容很少,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缺少新鲜感,学习兴趣不大。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势必会对古代汉语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对象兴趣不高

古代汉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听、写之外,顶多就是采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直观的画面辅助教学,千篇一律,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再者,虽然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血脉相通的,有一定的传承性,但是古代汉语毕竟是一种历史语言,它和学生之间存在这历史的鸿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古代汉语认同感不高,心理上有一种“畏难”情绪,加上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讲解,忽视学生兴趣,机械地传授知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古代汉语课堂往往是鸦雀无声,学生兴趣不高。

二、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实际情况选编教材或者讲义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第一步,首先在于教材的改革。目前我国国内教材针对高职院校的教材各有其特点与不足,每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教学安排有不尽相同。因此,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合理选择,自编教材或者讲义,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笔者建议在教材编写中应体现五个特点: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科学性。科学性是指选编教材或者讲义,要符合实际,符合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古代汉语是一门严谨缜密的学科,无论是对字形的考证辨别,还是对同义词的训释界定,都要充分的科学依据,不能凭空臆断。作为教学的基础教材,必须是一部体现辨析思想的著作。

系统性。高职院校古代汉语的教材编写要体现自身的系统性。编写教材和讲义具有系统性,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

创新性。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创新,就必须在编写教材或者讲义中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内容。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内容;要把任课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界最新科研成果吸收进去。

实用性。高职院校的古代汉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突出实用性。依据“构词频度“分析结果来选择课文。每课包括繁简体对照的课文,解题或者学习提示(历史背景,思想文化提示),语言点,文化知识点注释,帮助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学习内容的联系。

趣味性。古代汉语教材或者讲义编写的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引起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编写教材或者讲义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个原则。一方面,课文内容选择要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教材设计也要体现这个原则。

(二)完善教学设备,突出实践教学

在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教学媒体作为古代汉语的载体。《古代汉语》的教学媒体应是以文字教材为主,文字辅导教材、录像、CAI课件等为辅助的多媒体所有的有机结合。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教师应在制作多媒体上下功夫,录像教材和CAI课件不应是对教材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应增加新的内容。在制作录像教材和CAI课件时,在文字设计上,语言知识点背景介绍、课文内容分析可以用不同的文体、图标、颜色清晰地列出来;在声音上,用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图文处理上,多采用“动”态的效果表示出来。在实践教学中,建立语言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就可以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古代汉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实训室可以建成“书斋+语音室”形式,书斋中摆放各种经典书籍、笔墨纸砚、文诗雅画等,学生可以在书斋中翻阅各种古籍、练习书画、学习各种民间工艺;语音室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软件诵读各种经典名篇,查阅文选中字、词的解释,句子的分析等,真正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开展实践性活动,将藏书楼、各类书院、各种名胜古迹中当作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基地中去,真实感受古代的氛围,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其中的语言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方言调查,用方言中的古汉语现象加深对古汉语的认识,又可用古汉语知识分析、研究方言。总之,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学以致用。

(三)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到学生实际,以邹德文的《古代汉语》为例,文选部分共选文章42 篇,大部分选文是语言上具有典范性的优秀作品,通俗易懂,但由于目前古代汉语的学时已大大压缩(只有68个学时),如果按照一般高校的做法把文选与通论的比例定为1:1的话,区区68学时又能讲授几篇作品呢?因此必须压缩精讲篇目的数量。而且在确定精讲的篇目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古文阅读实际。由于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的比重,很大一部分作品已在中学课本中出现,因此这部分选文没有必要再“ 炒冷饭”。其余篇目,有些可以作为略讲篇目,有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教师根据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给以适当的指导。这样就可以把精讲与略讲结合起来,把教师的课内讲读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学时不足的问题。在通论方面,邹德文的《古代汉语》大部分吸取了王力先生的观点,没有吸收当前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且个别观点颇有争议,拿来供学生学习不太合适,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为学生介绍、补充一些新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及时修正一些陈旧甚至错误的结论。总而言之,在教学内容的处理问题上,教材固然起指导作用,但教师还必须发挥主动性,选讲什么,精讲什么,补充什么,删减什么,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取舍。

(四)教学方法改革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那么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授古代汉语课程的时候,不能单纯的把学生看做“教育对象”,而应当看做课堂的主体,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共同完成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应当充分承认和尊重学生兴趣、兴趣和知识水平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古代汉语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如果能提出疑问又能解决时,就会提高他对古代汉语的学习积极性。授课教师要经常肯定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互动交流。在这样民主和宽松的课堂环境下,学习的积极性一定很高,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实地考察对古代汉语教学往往是非常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部分地方史的材料。结合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去有关的博物馆、历史遗址去参观考察。这种做法可以既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古代文化,又可以去的课堂上不能取得到的效果。

3.人文素质渗透在古代汉语教学

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古代汉语的课堂里是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譬如:在给学生讲人称代词“足下” 时,告诉大家古代汉语中,下辈称上辈或同辈相称,均用“足下”。《战国策燕》:苏代谓燕昭王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 “足下”之称始于春秋时晋文公称介子推事。晋文公(?—前628年),名重耳,献公之子。献公宠骊姬,杀太子申生,重耳奔翟。流亡19年,以秦穆公之力,得返为君。当年随重耳一起逃难的人分别都封官加禄,唯独把跟随逃难并割大腿肉给他充饥的介子推也给忘了,没有提名。后经人提醒,重耳才想起来。于是派人去请介子推,谁料介子推早随母“逃禄隐迹”于绵上山里。重耳立即派人到山里去寻找介子推,但历尽千辛万苦,费时数日也没有找到。重耳心中十分着急,为逼他出来,遂命人放火烧山。然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树木烧光了,还不见介子推娘俩儿走出来。最后发现介子推已经抱树烧死了。“文公拊树哀嗟,伐而制履。”重耳每当想起介子推的“割股之功”,便低下头看看脚下的鞋子,以示对介子推的悼念。重耳与人谈及介子推,总要看看鞋子,沉痛地说:“悲痛啊,足下!” 从此,“足下”之称便广为应用,成为尊称对方的代名词了。并且事后,重耳将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下令全国上下都不能烧火做饭,以纪念介子推。刚好寒食节的第二天就是清明节,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把这两个节日合二为一了。将这些人文精神渗透在课堂中,对于提高学生古代汉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好处,同时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大有裨益。

(四)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

古代汉语考试方法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当前古代汉语考试就内容来说,一是知识介绍部分,考试形式主要又选择、填空、改错、名词解释等;二是文选部分,只有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白文标点及段落翻译等几种类型。这样的考试形式对于检查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知识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却很难了解到学生真正的应用能力。考试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些课外的知识。这样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提高古代汉语的水平。至于考试形式,可以采用笔试,也可以采用口试,两者混合也可以。至于采用什么样的考试形式,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古代汉语课程情况自由确定。

三、结语

浅析高职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汉语;语言教学

现代汉语是高职汉语言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考核方式单一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现代汉语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和措施。

一、高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现代汉语虽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目前各类院校的教学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虽然进行了各种尝试,课堂教学效果却依然欠佳。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多数学生反映这门课过于抽象且实用性差,认为学习“现代汉语”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帮助不大。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受传统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式的影响,教学基本沿用传统模式,授课时忽略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重理论,轻实践,没有把握“必需”“够用”的教学原则。因此,高职教育的目标设定与本科院校培养理论型人才的目标无太大差异,这使得二者的差异性无法凸显。

2、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

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几个模块。目前通行的教材对这几部分内容的介绍都比较陈旧。词类划分、句法分析、修改病句及修辞格式等内容与中小学教材重复较多。教材用例大部分和现实生活脱节,这与现代学生的语言审美形成了一定代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目前,高职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手段落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转变,多数教师仍旧进行单向灌输式的教学。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理解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相对较差,于是现代汉语课堂往往就变为教师的天下,教师独霸讲坛,滔滔不绝,与学生间的互动较差,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信息吸收率较低。此外,由于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这种填鸭式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听教师庞杂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位置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学习过程变得非常被动。

4、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也是评价教学是否达标的重要环节。“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现代汉语课程考核基本以期末笔试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不太注意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部分同学靠考前圈重点、复印笔记、突击复习一两天等方式准备考试就能基本过关,因此,那些平时用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同学,在最终成绩方面与不努力的学生往往差距不大。此外,不同教师出的期末考卷在题型、题量、考核知识点分布及考题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考试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学习和评价的分离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升高职院校现代汉语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

1、切实明确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目标

现代汉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大学本科的学生而言,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培养他们探索和研究语言的能力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我们对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一是基本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知识,熟练掌握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经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可以获得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证书。二是基本掌握汉字、词汇、语法及修辞等知识,口语表达准确、流利,书面表达简洁规范,文通字顺,提高语文阅读、表达、理解能力和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

2、学以致用,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时代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语言的变化也非常迅速,这就要求现代汉语教学要紧跟时代。我们以贴近生活、满足运用、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对市场和学生的有关调查,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比如语音部分教学中的理论部分可以不单独讲授,而是在语音训练中结合学生的发音讲授,同时组织学生初步调查母语和普通话的差异,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母语和普通话的差异,习得良好的普通话语流样态。此外,还经常性地举办朗读、演讲、戏剧、小品排演等活动,在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对现代汉语的感性认识。汉字理论在汉字的规范书写部分讲授,利用周末或者每年的推普周组织“啄木鸟”活动,让学生去调查招牌或广告等社会用字的规范问题。

3、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学习是高职教育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尝试的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小组是研究性学习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通常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一般在五人左右,小组成员就共同关心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协作解决问题,并且在小组的学习中学生感到了协同解决问题的益处,在学习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往往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实现学习目标的最佳方法。学习小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成人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它是现代教育观念、思想在实践上的具体体现,成为现代远程高职教育中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与面授、网上学习、自学同等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在开展学习小组活动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及应用能力进行补救、巩固、深化,拓宽思路,吸收各种知识。

4.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课程考试和社会考证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语言能力是在一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社会考证可以验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可以尝试与社会考证挂钩,如指导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和“导游资格证书”等。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已经把普通话考证和现代汉语课程考核联系起来,大中专毕业生的普通话等级要达到二级乙等的要求。把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的口试成绩和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达标成绩联系起来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学生由被动练习变到主动训练,现代汉语语感得到快速提高。因此,多元评价突破了单一“知识型”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岗位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汉语教学虽然有难度。但只要教师肯努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努力寻找一些教于乐的指导思想和现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努力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自觉主动地学习,就可以圆满地完成这门课程锁赋予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宇翔. 浅谈高职文秘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J] 2009

高职汉语教育 篇4

一.矛盾现状

以笔者所在院校选用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为例, 其首版上册为235, 000字, 下册为190, 000字, 共425, 000字;其修订版上册为230, 000字, 下册为198, 000字, 共428, 000字;其修订版上册为245, 000字, 下册为198, 000字, 共443, 000字;其增订版上册为280, 000字, 下册为253, 000字, 共533, 000字;其增订二版上册为280, 000字, 下册为250, 000字, 共530, 000字。可见, 这部《现代汉语》教材, 其首版、修订版到增订版、增订二版的篇幅, 已经由最初425, 000字增加到530, 000字, 增加了105, 000字, 增幅为25%;以各学科计, 词汇学、语法学和修辞学的分量增幅最大。以增订二版为例, 词汇学由原来七节增加为八节, 语法学也由原来的七节增加为十节, 修辞学则由原来的四节一下子扩充为十节。这样的扩充表明, 自80年代以来, 《现代汉语》的编撰者们自觉地站在语文实践的新鲜事实及其科学研究的学术前沿上, 不断地将现代汉语实践的新现象、现代汉语研究的新方法及其科研的新成果及时地转化为教学内容, 以努力拓展并深化现代汉语的教学。

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 已经明显地影响到现代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导致学生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基础知识根基不牢, 基本理论修养不高, 语言基本功不过硬, 更遑论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地运用所学的现代汉语知识、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阐释、解决现代汉语的现象、问题, 理性地指导自身的现代汉语实践了, 因此如何解决现代汉语教学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也成了当务之急。

二.解决办法

1. 正确处理现代汉语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一般与现代汉语同时开设的基础课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语音等课程, 笔者建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分工、有配合, 避免交叉重复。我们可以尝试同时开设普通话语音课程的时候, 弱化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的讲解;同时开设应用文写作的时候, 弱化现代汉语语体知识的讲解, 而把有限的时间分配给其他章节, 从而缓解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

2. 针对专业设置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现代汉语教材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部分, 内容丰富, 知识结构复杂。而事实上, 不同专业的学生从现代汉语中需要获取的知识是不同的, 不同专业的学生, 对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以及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 考虑重点、难点, 在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基本教学原则的指导下,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有效地解决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

3. 注重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我们的学生本来就是以汉语为母语的, 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汉语这门工具。现代汉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汉语知识基础, 讲课时应恰当处理教学内容,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或已经掌握的内容, 可以少讲或不讲, 让学生课前以自学的方式加以解决, 上课提纲挈领即可;没有掌握或难于掌握的内容则不怕重复, 而且要加深和拓宽, 使学生在理论性和系统性上有所加强, 在能力结构上有所突破。这不仅有助于缓解有限的课程容量与不断膨胀的课程内容之间的日益尖锐的矛盾, 而且避免了脱离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去空谈理论, 置学生于云里雾里, 以致学生觉得“学着无味、学了无用”, 老师徒劳而无获。

当然, 要根本解决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而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 有赖于我们国家整个现代汉语建设宗旨、目标、规划、策略等的科学调整, 也有赖于高职教育宗旨、目标的正确定位, 因此, 有待时日而不能一蹴而就。不过, 我们应主动尝试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去解决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 最终实现现代汉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目标。

摘要: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 已经明显影响到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此矛盾的方法, 为最终实现现代汉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目标而努力。

高职汉语教育 篇5

学科的名称是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的反映。由于对某一学科本质认识的不同,在学科名称上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加上历史沿革,约定俗成等因素的影响,使看似简单的学科名称问题变得复杂化了。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的解释为“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了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国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广泛使用十多年时间。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以及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价值日益凸显。为了因应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成立了由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尤其是2007 年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以来,海外希望建立孔子学院的教育机构趋之若鹜。截至2009 年10 月,全球已建立282 所孔子学院和241 个孔子课堂,共计523所,分布在87 个国家(地区)。此外,国家汉办还组织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进行教师培训,派遣志愿者去海外任教,组织编写教材,研究教学法,举办汉语桥比赛,设立汉语桥基金,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开发新的汉语考试,开展网络教学等等。伴随着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注册学生人数已经有22 万人。此时,同时涵盖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和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文化教学两方面的“汉语国际教育”显然更为贴切了。

陈璐曾在《从汉语国际推广到国际汉语教育——21世纪国际汉语教育研究述评》一文中指出,“国际汉语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将汉语放置在国际环境中,因此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势必都离不开这个大背景。”借助汉语国际推广作为中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变化:即汉语国际推广是对外汉语教学多年来在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上得到的硕果。汉语国际教育则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国际汉语推广的深入发展,对于汉语教学的再认识。

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看似只是简单的学科名称变更,但实质却暗含着中国文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华丽转身。“引进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固然可以让来华留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巨大变化,体验中国文化的伟大魅力,让他们在汉语环境中成长;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就目前还是就长远来说,来华学汉语的人数永远是少数,海外汉语教学必将成为传扬中国文化的主战场。汉语的国际化程度主要取决于海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程度,取决于海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国际视野,兼顾海内外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的“走出去”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汉语和中国文化,让希望学习汉语又无法到中国来的人就近学习。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改变。如果将对外汉语看做是固本强基,那么起基于国际视野的跨学科、跨区域的汉语国际教育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资源建设,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海内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适应、支撑和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持续发展,推进汉语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全球视野下的学科意识,扩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合作的力度和水平,以图共建、共享、共荣国际汉语教育学科而设立的。应该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

高职汉语教育 篇6

关键词:高职 语文教学 职业汉语能力

20世纪90年代,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出了涵盖绝大部分职业的“八项核心能力”,其中,交流表达能力居于所有核心能力的首位。在注重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中,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多依靠高职语文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高职语文教学中对于职业汉语能力的培训却相对薄弱,这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提起对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重视,想方设法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

一、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职业汉语能力的内涵

职业汉语能力是指在职场环境下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 对周围语言环境的适应能力;2. 运用语言传递、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3. 运用语言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能力。

(二)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意义

语言沟通能力是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之一,职业汉语能力则是衡量个人职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人们职业生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职业汉语能力对个人的各项职业活动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提升职业汉语能力已成为获取职场成功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有助于他们提升获取外部信息、指令的效率和质量,积极应对各种竞争与挑战,对于学生的职场生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第一,建立高职特色的语文基础性课程。高职语文培养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正确对待自身特殊性。高职语文教学中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应以交际能力为核心,强调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第二,开设职业汉语能力实践课程。职场沟通交际能力是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关键,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以贴近职场生活的话题和背景展开,教师可利用技能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可借助辩论会、研讨会、演讲赛等学校文化活动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巩固创设环境。

(二)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策略

1. 教学内容

高职语文教学可设置三大块内容,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其中,基础模块用来培养学生对于社会、专业、职业的阅读理解能力;职业板块主要通过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技能;拓展模块主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表达技巧。

2. 教学方式

第一,创设多样化情境,强化学生交流表达能力。教师可利用竞聘模拟、面试过关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创设合理的情境,培养学生汉语表达能力,也可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直播等多媒体技术创设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第二,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任何能力都要转化到实践当中,语言能力也不例外。高职院校要多开展对口单位实习、文化下乡、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应用交流沟通能力。或是将实践课程开在校外,引导学生在专业能力中寻找表达素材,拓宽语言思路。

(三)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不但要基于能力目标改革语文课的教学方式,还要寻找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以往的高职语文教学过于理论化,评价内容也多以课本知识为主,评价形式主要采用笔试,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学习效果以及职业汉语能力的掌握程度仅通过一两次笔试结果得到终结性评价,其评价结果不仅不准确,还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于科目掌握的心态,即以应试为主,将技能学习放到一边。为此,学校需从根本上改变评价的初衷和侧重点,对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实行形成性评价,即按照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确定评价手段。具体来讲,形成性评价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淡化选拔与甄别,以学生能力发展的速度为考核对象;二是综合性评价,即指标多元化的评价;三是,过程强化评价,即以学生阶段性职业汉语能力为对象的评价。上述三种评价机制既能体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又能弥补单纯笔试的不足,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综合性的语言能力很有意义。

三、结语

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探讨 篇7

一、少数民族高职汉语课程设计与开发

工作和社会发展是高职汉语教学课程设置的主要导向因素,以职业任务和过程为导向,少数民族高职汉语课程中设置了许多与职业工作任务有关的教学单元,不过,整体来看,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课程与少数民族本科教学课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两者的差异更多体现在课程构成要素和特征上。如少数民族本科汉语教学课程目的和主要内容分别是“掌握事实性的知识”和“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而高职汉语教学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则是“获取综合职业能力”和“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景中教学生学习如何工作”。可以说,高职汉语教学课程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实践、职业工作任务,关注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汉语能力的同步发展,这也决定了少数民族高职汉语课程设计必须具有适应性、实践性、双重性等特征,决定了高职汉语教学与评价必须将校内、校外双重因素统一起来,施行具有双重标准。

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综合能力目标模式、基于工作过程模式和真实工作情景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汉语教学课程建设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明确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目标。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职业能力,夯实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基础。(2)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尽量通过真实的职业情景来提高学生学习领域知识与工作领域知识的转换能力。(3)以职业资格研究确保职业分析的质量。在职业资格研究中,将生产过程分析、教学设计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结构,优化汉语教学的教育性、实用性。(4)按照职业成长确定课程序列。汉语教学与学生职业成长一样,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课程构建也必须按照学生职业成长这一逻辑顺序来进行。这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关注工学整合式学习环境建设,购置更多有利于汉语教学实施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并以过程控制为重点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为汉语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二、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和课程建设问题

许多高职院校在汉语教学专业建设上,都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不能根据地方实际和社会职业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调研,对教材建设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都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都以就业导向的职业基础课程为主,内容则以任务型项目教学为主,缺少岗位定学模块教学和情景仿真教学,汉语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一体化模式尚未确立。

2. 教师问题

少数民族高职教育发展、汉语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努力,高职汉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极高,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还要有实际生产的感性知识,对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特定职业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还要能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汉语教学。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面都存在经费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由于工资、编制和待遇等问题,许多高职汉语教师都离职转行,汉语教师数量越来越少。

3. 学生素质问题

少数民族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中职应往届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一些在职从业人员,许多学生的理论基础天生薄弱,加上年纪大、可塑性差,许多学生即便经过长期学习能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但是,汉语提高空间不大。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很难保证汉语课堂教学与实际训练都能如期进行,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学员都能通过汉语教学提高汉语听、说、读、写能力。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也是只关注做题,不注重汉语交际能力训练和技术职能练习,因此,他们常常会因为发音不准、不理解汉语文化与背景知识而致使自身汉语能力难以提升。

三、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策略

1. 加强课程建设,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少数民族高职院校要加大基于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汉语课程开发力度,按照现代社会对从业者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科学把握汉语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课时的比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规范汉语课程教学。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以岗位分析和能力训练为主开发更多汉语专业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机会,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学生顶岗实践等开放式教学方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2. 选择合适的教材,强化基础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实现的根本。高职院校在教材选择上,要根据学生能力层次和特点及教师意见,选择内容丰富、形式简洁生动的教材,确保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教师则要结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整体把握,了解哪些是需要着重强调的基础知识,哪些是智慧性知识,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汉语听说读写基础教育,加强听写和速记训练,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使用功能,将语言学习、文化渗透和语言知识运用结合起来,通过群体参与活动和交际任务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3. 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和教学现代化的角度出发优化课堂结构,还要采用多样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挖教材中可以进行趣味性教学和竞争性学习的内容,通过趣味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促使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进入了发展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实际情况,增加少数民族高职教师编制,有效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少数民族高职院校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招聘更多优秀的双语教师,严把教师质量关,一方面与内地院校携手开办培训班,加大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按照开放性教学要求,安排教师到用人单位顶岗实践,同时适当增加行业专家、兼职教师在汉语教师队伍中的比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汉语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高会成.汉语教学与少数民族高职教育[J].新疆职工大学学报,1996,(2):13-16.

高职语文汉语应用能力教学新探 篇8

但目前我院的高职语文教学及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教和学双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础学科, 本来应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 而大学语文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成为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的课程。这是值得高职语文教学工作者反思的课题。

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定位低, 重视不够。

我院是一所新建的高职院校, 强调专业学科建设是理所当然的。但作为公共课的高职语文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定位偏低, 课时量偏少, 给人一种语文课可开可不开、凑数打杂的感觉。因此, 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甚至不愿意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其次, 在教育界的评价体系导向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社会对高职院校评价的指标体系也是只重视专业建设, 而忽视高职语文等基础学科建设。

二、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 纵观多数高职语文教材,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首先, 教材内容没有跳出纯文选的框子, 选文偏重于文学名篇, 尤其偏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与散文, 对当代优秀的人文科学作品与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以及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选取太少;其次, 在许多高职语文教材中, 体例往往是课文前面作家作品介绍与文体介绍, 结尾做个阅读提示, 然后就是问答题, 这与中学语文教材并无多大区别。

三、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重点仍然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 偏重对教材所圈定的范文的解读, 教法与高中没多大变化。仍然是教师追求如何把范文讲深讲透, 学生被动记忆, 课堂缺乏“生气”, 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 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学生上课不做听课笔记, 或写不了笔记。书写能力差, 字不成形;朗读能力低下, 诵读不成句, 更谈不上有较高的朗诵演讲能力。课堂教学启而不发, 很难互动, 无形中消磨着教师的教学激情。学生几乎将全部精力用在各种专业证书、英语等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试上。很多同学存在着中国人当然熟悉汉语的心理, 忽视对语文的学习。不少学生学语文只对作家身世家史、创作经历、趣闻轶事稍有兴趣, 一接触到教材文本就兴趣索然。高职毕业生与人沟通交流词不达意、含混不清, 甚至连“通知”“请假条”都写不好, 面对毕业时的自荐信、求职信等, 更是一筹莫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 认清语文学科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 是我们立国立人的依靠。高职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 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 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 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 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把这样的敏锐意识及时传达给我们的大学生, 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语文教育, 特别是“高职语文”教育从中学语文篇、章、字、词、句的重复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汉语应用能力的层面来认识。

2006年, 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高职语文教学恰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能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 强化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鉴于此, 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高职语文教学, 高职院校的领导更应对此引起重视。

其次, 在解决了认识问题的基础上, 我们重点来研究如何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对学生进行汉语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从专业培养目标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入手, 找准能力培养的着力点。

以运营专业为例, 运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技能, 能从事铁路运输、地面轨道交通及其他相关企业的运输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高级管理型人才和复合型工程技术工作者。由此可见, 运营专业的毕业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管理与服务性的岗位, 并且都是窗口单位。如客运部门的车站站务员、售票员、列车乘务员、列车长、车站值班员、货物部门的各种业务员等等。对从事这些工作的高职毕业生来说, 除了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 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语言交流表达能力和规范的汉字书写能力等。但就目前运营专业的学生现状而言, 他们上述的能力都很欠缺, 这将势必会影响未来的求职就业以及工作。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及需求, 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就要往这方面靠拢。

二、改革教材内容, 为学生提供汉语应用能力训练的载体。

高职语文应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教材内容应该适合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必须区别于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现阶段高职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 其内容多为单一的文学作品, 近似于大学本科语文教材, 偏重文选学习, 侧重于人文精神培养, 而忽略了其工具性和能力培养。因此, 我们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改革, 从培养目标出发, 精简了文选部分的数量, 增设了应用文写作、口才演讲和硬笔书法等内容。这样, 从教材内容设置上向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靠近, 使教材内容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 为培养高职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服务。

三、改革教法, 拓宽语文教学平台, 为学生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服务。

改进教学方式。在进行文选课教学时, 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高职语文教学要从作品的综述、探究、争鸣等多个角度展开教学, 将学术界的不同意见告诉学生, 引导他们判断优劣, 敢于提出独到见解, 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 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在进行口才演讲课教学时, 多采用朗诵、演讲、辩论、表演、讨论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 给学生文化上的熏陶、精神上的启迪、审美上的享受, 从而培养能力, 锻炼思维。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时, 深入各专业和现场进行调研, 了解各系毕业生就业时的工作需求, 模仿现场实际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应用文体的写作方法。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 信息来源广阔, 知识发展速度极快。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 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讲, 学生要多练。同时要将语文课内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 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 给学生提供情境训练的场所和平台, 让学生在诗歌朗诵、自我介绍、演讲、征文、辩论赛等活动中锻炼胆识,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参观实习, 给学生创造早日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以便了解企业与社会, 从心里和实践两方面做好就业前的准备。把语文课堂、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给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时间和空间, 从而培养汉语应用能力, 为就业和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高职汉语应用性教学 篇9

1 高职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实用性

当前我国高职汉语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学科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陈旧, 进而影响到整个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对汉语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汉语专业教材年代相对较老, 在内容上都出现了繁琐、空洞和老化的情况。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汉语专业教材都是采用高等院校的教材, 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 缺乏实用性, 与当前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相适应, 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汉语专业学生的人才需求, 大大降低了高职汉语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

1.2 师生之间互动少,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高职汉语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 进而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目前我国在教学过程中追求达到一种“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 但是在高职汉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这种平等交流的关系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 教师还是处于整个课堂的主导地位, 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 影响到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2 高职汉语应用性教学策略

2.1 改革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汉语实践能力

高职汉语教学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 因此, 这就需要高职汉语专业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汉语实践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社会相关岗位和工作对汉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集中于“读”、“写”、“说”这三个方面, 只要具备和强化这三种技能, 高职汉语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就会大大提高。这就需要汉语专业要改革教学内容, 进行应用性教学, 提高学生的汉语实践能力,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2 合理安排课堂活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为了提高高职汉语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师生平等交际过程的转变,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 作为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融入到学生当中,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汉语教学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活泼灵动、引人入胜的学习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专业教师还可以采用交际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在口语教学中, 学生在实践中应该学会运用汉语语法知识点, 学生在进行语言训练时, 要根据教师设计的模拟场景来展开。训练中能涉及到情感态度对语气语调的影响、句子结构形式的选择以及语用策略的使用等一系列现代汉语知识的运用,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语言的经验, 以适应将来真实的语境, 满足汉语交际类的社会岗位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精心准备, 合理设计课堂活动和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的使用技巧。

2.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提高汉语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以往大学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大多是教师、干部、办公室文秘人员, 而如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汉语文字服务, 这就给高职汉语学生提供了机会。随着物质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人们对语言美的追求和社会对应用汉语的需求越来越普遍。大到专业文学家、高级文秘, 小到社区经营、婚庆司礼或者网页制作都会对语言文字提出更高的要求, 加之行业分工越来越细, 如喷绘员、刻字员、婚庆礼仪主持人、法律文书人员、打字排印人员等, 这些都成为高职院校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使学生毕业后能有更广阔的就业范围, 大大提高汉语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 小结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对汉语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高职汉语专业教学必须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以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结合社会岗位对汉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进行汉语专业应用性教学, 并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汉语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汉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彤光.高职汉语专业应用性教学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 2013, 08:36-38.

[2]马慧.交际语言教学法及其对高职应用型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启示[J].语文学刊, 2010, 05:160-162+172.

高职英语教学中英汉语异同的对比 篇10

1 英汉词汇对比

对比英、汉词汇现象主要是从英语的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方面来看它们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 使用时看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 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 在汉语中的意义有的完全相同, 有的只是部分对应

例如:The Pacific Ocean太平洋, China中国, tuberculosis结核病 (属全部对应) , sister姐、妹, parent父、母, brother兄、弟, marriage嫁、娶, (属部分对应) 。汉语中一个词在英语中就有多个词来对应。例如:“情况”一词, 英语词汇就有circumstances, situation, condition, things, case相对应。“事”一词相对应的有matter, affair, thing, business。

2) 英语和汉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固定词组和搭配用法

如:定语和中心词的搭配:

strong tea浓茶dense smoke浓烟dark ink浓墨

black tea红茶brown sugar红糖green eye红眼

blue sky青天green hill青山black cloth青布

rough boy粗暴的男孩rough road崎岖的山路rough battle激烈的战斗

动词和宾语的搭配:

to drive a car开车to open the door开门to hold a meeting开会

to go to school上学to get on a bus上车to attend a class上课

to make peace求和to make friends交友to make progress进步

to have meals吃饭to have a cold感冒to have a holiday度假

3) 英语、汉语陈述句的句子中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动词、宾语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 各种定语的位置和状语的位置在英、汉语中则有同有异, 变化较多。所以, 英、汉语词序的比较主要是指定语、状语位置的比较。汉语里一般都前置, 而英语则不同。

定语的位置。例如:

a good-looking girl (前置) 一个长得好看的女孩 (前置)

something important (后置) 重要的事情 (前置)

a basket with plenty of flowers (后置) 装了许多鲜花的篮子 (前置)

a book which I bought yesterday (后置) 我昨天买的书 (前置)

状语的位置。例如:

very good (前置) 非常好 (前置)

develop rapidly (后置) 迅速发展 (前置)

The meeting will be held in the classroom tomorrow afternoon. (地点在前)

会议将在明天下午在教室里举行。 (时间在前)

They are working in a big hospital in Beijing. (小地点在前)

他们目前正在北京一家大医院里工作。 (大地点在前) 一些习惯用法。例如: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钢铁工业ourselves and enemy敌我

old and new members新老成员food and clothing衣食Wet Paint油漆未干handle with care小心轻放

2 英、汉句法对比

英、汉句法对比主要涉及句子结构、句子语序和句子内容的一些其他表达手段。

1) 句子结构转换

英语简单句结构转换成汉语复合句结构。例如:

This is the patient operated by surgeons last month.

这就是那位患者, 外科医生上个月给他做的手术。

The development of an economic artificial heart is only a few transient failures away.只要再经过几次失败, 就能够造出

价格低廉的人工心脏了。

英语复合句结构转换成汉语简单句结构。例如:

That he will come to the discussion is certain.他肯定会来参加讨论的。

What the teacher said changed his life forever.老师的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观。

英语复合句结构转换成汉语复合句结构。例如:

Hardly had I got aboard when the train started.我刚上火车, 车就开了。

It was a difficult task, but we accomplished it.虽然任务艰巨, 但是我们完成了。

英语倒装句结构转换成汉语正装句结构。例如:

Hidden underground is a wealth of gold, silver, copper, lead and zinc.

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金、银、铜、铅和锌。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earn English well quickly.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我们才能很快学好英语。

英、汉语态结构相互转换。例如:

A car knocked him down. (主动) 他被车撞了。 (被动)

We are kept strong and well by clean air. (被动) 洁净的空气使我们身体健康。 (主动)

He was s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 (被动) 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被动)

2) 英语和汉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因此, 它们的先后顺序也不完全一样。

时间顺序:

e.g.Nothing has happened since we parted. (后置)

我们分别之后, 一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前置)

After I had finished my work, I went to bed. (前置)

→I went to bed after I had finished my work. (后置)

我做完作业就睡觉了。 (前置)

逻辑顺序:

e.g.As the weather was fine, we decided to climb the mountain. (前置)

由于天气很好, 我们决定去爬山。 (前置)

He didn't come to school because he was ill. (后置)

→Because he was ill, He didn't come to school.因为他病了, 没来上学。 (前置)

英语句子汉译时有时需要根据汉译表达习惯作些增补或删减, 忠实通顺地反应原文的意义。例如:

He is a stranger. (正说) He is not a native. (反说) 他是外地人。 (正说)

I want a pencil instead of a pen. (正说) 我要铅笔, 不要钢笔。 (反说)

I think so. (省略宾语) Thank you. (省略主语)

If you don't go there tomorrow, they will get angry.

你明天不去, 他们会生气的。 (省略连词)

The dense fog melted away.浓雾渐渐地散开了。 (增加副词)

After the football match, he's got an important meeting.

在观看足球比赛之后, 他有一个重要会议去参加。 (增补动词)

俗话说:Language is for using. (语言是要用的。)

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 我们不难看出英语的特点是缜密的, 句与句, 词与词之间往往都有关系词将它们砌合得滴水不漏, 这与以“散”为特色的汉语差别极大。因此, 我们在学习英语时, 要学会活用语言, 从中找出规律, 找到技巧, 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高职英语教学应注重英汉语的异同对比, 学生掌握和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异同, 尤其是相异之处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语言学习,异同对比,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胡晓吉.实用英汉对比翻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高职汉语教育 篇11

关键词:共通性 语法结构 汉语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

引言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高职英语教学也步入了全方位课改阶段。过去几十年里,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小进步。但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且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仍不容乐观。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缺乏自然的语境输入且因师资不足而实施大班教学模式,使得英语教学无法直接借用英美国家的本土英语教学方法。[1]而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多年民族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汉语教学法有较为独特的魅力及借鉴价值。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都属于语言教学,在探讨英语教学改革之际,将视野转向语文教学中成熟的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本文拟将从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相通点,进而探讨汉语教学中可以为英语教学借鉴和采纳的成熟教学经验,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成效。

一、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共通性分析

(一)教学目的上的一致性

不论是英语教学抑或是汉语教学,二者的教学宗旨皆在于方便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中的沟通和交流。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其关键目的在于使我们了解掌握更多的汉字、语词、语篇,通过学习语法进而正确理解、学习一篇完整的语文课文的能力,并达到运用汉语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顺畅交流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汉语蕴藏的浓厚文化底蕴、感受民族文化的时代脉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英语成为了全球语言使用中最为广泛的语言,这就使得英语教学自然成为了各高职院校教学的必要环节。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涉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将来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总之,不论是英语教学还是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培养学习者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为关键。

(二)教育性质的互补

从前文所述,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在教学目的上是一致的,然而,二者在教学内容性质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英语教学更加侧重于对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感知和把握,故而在高职英语教材中,其大量的内容都关涉到日常交际和涉外交际,突出了内容的时代性、趣味性、实用性和话题的思想性。简而言之,英语教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方文化精髓、学习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相反,汉语教学中的文章主要涉及历经时代沉淀、经典且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汉语教师的详细解释和引经据典,将文中主人公发生的事件(包括整个起因、过程)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等等都事无巨细地阐述,展示了文章的基本脉络和考点所在。[2]更重要的是,汉语教师重点关注教会学生如何自行分析文章,如何感知作者的心路历程等类似的“授人以渔”的方法。总而言之,英语教学侧重实际运用,而语文教学关注经典,采取较为感性的思维,相对于英语教学的理性思维,两者存在很大的互补关系。只有完美结合两者的不同思维方式,才能教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交流中游刃有余。

(三)语法结构教学上的相通性

语法是人类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发展、积累并逐渐约定俗成的规则,是人类思想的重要结晶。[3]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的语法结构中,句子主要由“主语+谓语+宾语”构成。另外,为了润色语词、强调表达效果,可根据语境适当增添定语、状语和补语等修饰成分。同样,在英语的语法教学中,其句法结构与汉语基本一致,也常表现为“主语+谓语+宾语”。在英语句法中,如果谓语动词为及物动词时,只有同时具备这三要素,句子才完整、正确。而当谓语动词为不及物动词时,句子只需要具备“主语”和“谓语”即为完整句。此外,在词汇、句型的搭配方面,汉语侧重于不同的时空环境使用不同的词汇进行变通和润色,同时在词汇的选择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

(四)语感培养的相似性

语感,即对语言的直观感觉,是学习者经过学习过程不断体验、长期训练和实践中对语言形成的一种认知和领悟能力。[4]不论是汉语教学还是高职英语教学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强化、反复练习才能积累并培养较强的语感,才能真正提升阅读和书面、口头表达的艺术,从而有助于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大意和蕴藏的思想文化。然而,语感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汉语教学和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从读写入手,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通过语速、轻重、情感等方面的阅读技巧和蕴藏的深层次含义影响写作。[5]汉语中的阅读经常要求学生使用文字传达作者的心路历程,而英语中的阅读也要求学生尽量还原主人公的内心思想,透析主人公的对话内涵等。

二、汉语教学对高职英语教学启示下的教学策略

如前诉述,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的相通之处,这为英语教学有机借鉴汉语教学的优秀经验提供了前提性要件。因此,笔者认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要采取以下创新教学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英语教学借用汉语教学的最典型方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课堂上大声朗讀的习惯,这主要是基于朗读有较为独特的教学功效。首先,大声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语言感知的敏锐性;其次,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能力,强化其记忆效果感知、想象力,故而有助于促进联想记忆。再次,朗读的过程也是加强对文章深入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语言课程时,通过声音可以使其大脑皮层构建其听觉的表象,这种对于学生加强记忆、促进理解特别重要。[6]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正是这个道理。经过了反复连续的多次朗读,才能真正感知文章的内涵,领悟其深层的意蕴。进一步讲,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熏陶感悟能力。通过大量的景点故事,从中领悟其语言美,品味其节奏美,感受其意境美,体会其情感美,深层次地捕获英语篇章的语言魅力及其灵魂所在。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常见的问题是要么词汇匮乏,要么文气不顺,要么语句不通,要么前后逻辑不合理等,乍看好像是语法掌握不牢固而导致。事实上是学生对英语语篇朗读太少、背诵量不够,不能熟练掌握其所学过的内容。只有通过多加朗读、多加背诵,才能真正了然于胸,进而促进其熟练运用及自由表达。背诵的实质其实是一种强化朗读的方式。背诵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会游刃有余地恰当运用。故而英语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在大量背诵英语篇章的基础上,恰当、有效地输出并再现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

(二)使用分层次的阅读模式

阅读是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英语教学借鉴语文教学的第二个有效方法是学会使用分层次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要恰当利用多媒体开展阅读教学,并注重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教会学生不同的阅读信息获取方法及阅读技巧。首先,在Scanning阶段,英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浏览文章结构和各段的主题句,掌握文章的基本意思。其次,在细读阶段,英语教师通过事先设置好问题,方便课堂及时对学生提出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开展阅读,使得这个过程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老师对文章的解析绝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不作为,而是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师应在课前对文章开展深入阅读及理解,以获取文章的有用信息,捕捉笔者的精神内涵和文章的写作魅力,并且得出富有个性的感悟及收获,进而将这些有益信息传授给学生,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在精读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句子结构和重点句型,通过探究式这一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解,感知作者在构思立意及文章的思想主张上的独特之处。

(三) 综合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实际上,在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这主要是基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一并进行,这为听说读写的互通创造了条件。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试听,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针对性问题。其次,教师指导学生细读全文,并复述文章大意,实现说的能力的训练。再次,教师指导学生采取复合式的听写模式,即对其课堂所听內容进行查阅修正,并且反复多次进行听、复述和写的训练,以实现在不同阶段的阅读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相统一的过程。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一些内容经典的文章改编为剧本、小对话,以便不同程度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事实上,有效的信息输入量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基本保障,故而英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通过反复阅读以及对文章不断进行改写、缩写,或者进行总结,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写作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也能进一步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侧重阅读大量文章,集中性地捕获相关话题的知识材料,并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挖掘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开阔知识视野,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效率,最终提高英语的语言学习能力及运用能力。

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在教学目的一致性、教育性质的互补性、语法教学的相通性、语感培养的相似性,为英语教学借用汉语教学的成熟经验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对此,英语教师应通过注重课堂上的朗读、背诵,使用分层次的阅读模式以及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三方面着手,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及运用能力。语

参考文献

[1]于秀华. 论高校教学中语文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4(15).

[2]李倚梅.语文教学对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10).

[3]陈尹晴.汉英语法比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3).

[4]黄海滨. 英语语感培养的整体原则与方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

[5]葛文山.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10).

汉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 一提到汉语的作用总是让人想到消极的一面, 在实行全英文授课制的初期, 学生对外籍教师的“全英语化课堂”感到新鲜, 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在口语方面, 更是受益匪浅, 由此得出了学习外语就要忘掉母语的结论。但不分对象、不看条件, 一味地使用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洋洋洒洒, 而学生却不知所云的现象。因此, 高职英语教学应该立足于高职特色,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 合理地应用汉语进行英语教学, 以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使用汉语的必然性

1. 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根据近几年来的招生情况和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推测来看,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的背后,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在下降。他们中的大部分 (特别是理工科学生) 英语基础比较差, 自制力也比较弱,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 更缺乏持久的学习动机。

2.“英语无用论”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由于生源质量下降, 高职新生普遍起点较低, 对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期望值偏低, 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不需要接触英文资料文献的, 导致学生们在观念上形成英语无用的意识。他们本身对英语不是很感兴趣, 如果用全英语授课, 让学生在听不懂的状态下学习一种学了好几年都没学好的英语, 只会加深他们对英语的抵触和排斥, 很容易失去信心和耐心。客观情况是, 高职新生的英语教学工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是低水平状态下维持, 因此, 必须使用汉语。

三、合理有效的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汉语

1、汉语来讲届抽象的语法概念

在英语语法中, 牵涉到大量的专业术语, 这些专业术语超出了高职学生的词汇量, 如果完全使用英语讲解语法, 就要花很多时间解释语法现象, 结果会使学生更加迷茫。所以在给学生讲解语法的过程中, 适当地利用汉语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

2、抽象的词义可用汉语来讲

解释抽象词义的英语单词时, 可利用汉语提供适当的同义词。事实上, 学生在学习外语时, 头脑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母语背景知识和认知理解能力。有的英语单词用几个汉字就能解释清楚, 而用英语则需要三四分钟, 这时, 明智的做法是用母语提供同义词,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3、以学生能听懂为原则尽量少用汉语

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处理和教学手段的使用上要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获得新知的乐趣。如果不顾学生的理解力, 一味用英语授课, 学生就有可能由不理解几个词到不理解整个句子及段落乃至整个语篇。长此以往, 学生对学好英语就会失去信心, 以至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必要处运用汉语, 不仅会让学生感到茅塞顿开, 还会增强其自信心, 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4、坚持向全英语讲授转变

用英语解释英语比用英译汉的方法费事、费时间, 这是事实。用英译汉的办法教英语是省了时间, 但也少了学生接触和巩固英语的时间。长期用汉语解释英语, 易于养成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教师讲的英语应该都是学生学过的词句和语法, 开始说得慢些, 如果怕学生听不明白, 还可以借助图画、实物、表情、手势等直观手段, 也可以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逐步减少汉语的使用。

5、用汉语讨论开阔写作思路

实际上, 高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比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可能更多、更明显地会借助汉语思维, 这是因为表达往往是从自己的思维结构出发, 去寻找意义对等的外语形式, 所以更有可能受到汉语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逻辑方式的影响。相关研究发现, 学生在表达时借助母语的次数越多, 所写的文章就越完整通顺, 越具有条理性, 而其本身对题材的了解和经验决定了母语使用的多少。同时, 运用汉语思维多的学生的作文在内容、结构和细节上优于运用汉语思维少的学生。在英文写作前进行集体讨论, 可以开阔思路,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情况, 或用英语, 或直接用汉语表达相近的意思。这样, 学生的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 逻辑清晰, 也能颇具深度。

四、结语

针对高职学生尤其是理工类院校英语基础较差的现状, 在课堂教学中, 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练习使用英语。充分利用又合理控制地使用汉语,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自信心、发挥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熊志坚.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O06, 27 (O3) :91一94

上一篇:空间分布数据下一篇: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