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德育渗透计划

2024-10-01

化学德育渗透计划(精选11篇)

化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1

九年级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作为高一化学教师,应该多思考如何对高一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

学校以德育为首,这是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所决定的,也是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所处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各级各类学校不仅 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此话明确表达和肯定了德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德育为首,并不是德育唯一,更不是孤立,架空德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为首,并不排斥其他教育,也不能 代替其他各育,德育只有渗透到其他各育中,只有充分发挥德育对各育的导向作用和动力作用才能体现德育的首要地位。

学校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特殊职能决定的。学校是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场所,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通过教学。德育要 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有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知识,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智育要通过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发 展智力;进行体育,也要通过传授和学有关人体生理卫生知识,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环境保护,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体力,健康成长。三,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上好绪言课:根据德育目标和高一学生年龄、生理、心理、学科特点,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我重点摆在“迈好高中第一步”;为学生高中阶段学习开一个好头。于是我在新课前安排了一节“绪言”。在绪言课中我充分利用幻灯,挂图向学生大力宣传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我国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我们的祖先在50万年以前就掌握了火的利用;西 汉前期出现了书写和绘图的纸,几个世纪后传人外国,纸的发明是用化学方法制成较纯的纤维素高分子的一项重要成就,我国劳动人民在1000多年前就制造出火 药,火药的发现,是人们从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的先声,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里程碑。3600年前的殷商时,就开始冶炼纯铜。青铜、春秋战国时就会鼓风炼钢 和铸造技术、比西方早1000多年。我国也是最早发现利用煤。天然气、石油的国家。英国人李约瑟在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26项技术发明,中国 都大大早于西方。通过这些生动史实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现代化学科学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诞生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奋图强,勇攀科学高峰,取得了巨大成就。1965年我国化学家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了蛋白质——结 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又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超导体的研究;碳60分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对新能源氢化钛的研究等都走在世界前列;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煤、水泥,原盐、稀上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钢铁产量进入世界钢铁大国行列;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增长速度居世界首 位。

综上所述,我认为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必须深钻教材,不仅要掌握教材中教学内容、体系,重点。难点,“双基”应达到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和领会蕴含于 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因素,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既要以典型材料为重点,通过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集中授以某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 法,又要注意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与化学“双基”教学融为一体,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因素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通过化学教学进行潜移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 育。

化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2

上课前擦干净黑板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一天教室的黑板并未擦干净。针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和教育似乎并不容易。因为,如果教师过分严厉地批评学生,可能会伤害这位学生的自尊心,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如果教师对这件事置若罔闻,学生则不会吸取教训,以后类似的情况还会反复发生。而王老师则是非常机智地做起了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明白了简单的道理。

从这个教学事件中我们感受到化学教学是可以适时地渗透德育的。学科的德育渗透,不是把化学课变味成德育课,而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化学教学中领悟出道理,接受教师的启发、教诲和建议,在介绍了化学知识的同时又教育了学生。在本节课中,王老师机智地用做化学实验来应对黑板未擦干净的问题,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不仅仅是做实验,在上课之前,也必须把黑板擦干净,以免影响大家看板书,影响上课质量。在整个事件的处理中,王老师不仅教育了学生要把黑板擦干净,还让学生明白了做化学实验时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3

关键词:化学教育;德育;价值观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意识越来越淡。尤其在青少年中更为严重。记得高中毕业后聚会时,老师曾说:“现在的学生可不如你们那会儿,越来越难管。”老师说的还是普高重点班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素质不错的学生。如今我自己也带学生,终于有了深刻体会:“现在的学生真是一批不如一批。”就像鲁迅《风波》中九斤老太说的:“一代不如一代。”在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今天,德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让思想偏离轨道的学生有更好的精神洗礼。

面对普遍素质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学习热情的职高学生,我们首要的就是进行德育,进行思想的提升,如果可能,每时每课都应渗透德育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差主要是思想观念差。“差生”其实是“双差生”。只有思想差,才会导致学习差。面对这些价值观扭曲的学生,我们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先对其进行洗脑,把他脑袋中那些不该有的先洗掉。

在化学的地位越来越高的同时,与化学有关的德育也提上了日程。在化学学科中,我们可以抓住每节课进行德育。例如,我们高中的第一节课绪论的内容就是介绍化学发展史,对于开篇的讲解,对于今后化学课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篇要介绍我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我们古人的智慧结晶——陶器、青铜器、铁器、瓷器的制造,火药、造纸术的发明,无不体现着中国人在化学发展史上的卓越贡献。让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发展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把化学史中的内容对应到课本知识内容中,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了解中国伟大的文明史,使他们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此课的德育目的。

第一单元学习常见金属元素及应用,课题三要学习几种重要的盐,主要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就是我们蒸馒头用的碱面,要想知道碳酸钠如何制得的,就不得不提杰出的化学家侯德榜。侯德榜191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十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侯德榜1933年出版的《纯碱制造》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同时被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侯德榜用英文写的《制碱工业》一书的出版把原来一盎司黄金一磅的纯碱做成了白菜

价。通过对侯德榜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非金属元素,课题二硫的学习中,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我们要提到近代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他在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开创性地建立了中国化学工业。三酸两碱是化工产品最基本的工业原料,当时,范旭东碱厂已创办成功,他认为“酸”这一基本工业一定要自立,且由于“硫酸厂平时可为民用,如国家遭受侵略,立可转为军用,因此绝不能让外国人染指”。范旭东于1929年正式向国民政府提出承办硫酸铔厂,并做积极准备。1937年2月5日,永利铔厂出产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批硫酸铔化肥,这是中国化肥工业史上崭新的一页,打破了外国化肥垄断中国农村市场的局面。国人称永利铔厂为“远东第一大厂”。我们要通过范旭东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化工工业的起源发展,在范旭东振兴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的激励下,让学生斗志大增,思想上一个台阶,充满民族自豪感,能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为了国家发展学习上努力再努力。

第九单元营养物质合成材料课题二蛋白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知道蛋白质的最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学到氨基酸,就要提到我们每天做饭放的调味剂“味精”。这又要从一位实业化学家“味精大王”吴蕴初说起,20世纪20年代初,十里洋场上海滩,外货倾销,到处是日商“味の素”的巨幅广告。当时味精只有日本能生产,吴蕴初潜心钻研,分析出味精成分并批量生产。成立天厨味精厂,定名“佛手牌”。意为“美味天上来”,是神仙才能做出的美味。由于生产味精的原料从日本进口,吴蕴初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氯碱厂。吴蕴初又将氯碱厂生产盐酸的氢气利用起来,成立合成氨和硝酸的工厂。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习吴蕴初刻苦钻研、不断进取、自学成才的精神,独立自主、力克艰辛、发展民族工业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要有自立、自强的信念,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周益明.中国化学史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01.

[2]陈元伯.利用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6(Z1).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4

化学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如出一辙,互为表里,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认识论的具体运用,化学发展认识史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表现出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奠定基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本学科教学之中,应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以下基本途径。

一、在绪言导语中渗透

初中化学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在开设化学课之前,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过大量的化学事实,使用过大量的化学制品,甚至自身的生存、发育、成长无不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但他们却没有机会自觉的意识到: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等问题。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这些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绪言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化学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跟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从而说明学习化学的意义。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这些内容,可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并且通过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化学成就等史料作了进一步强化。学科教学中渗透了德育,德育的潜能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样使学生产生了一个好的学习开端,甚至在学习化学的终生志愿上打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更重要的是,明确的学习目的会导致良好的学习动机,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所探讨的问题只能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考证。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研究,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等优良品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分组实验中,组装仪器,配合操作,这就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如此进行的教育既没有强制性,也不存在丝毫的虚伪性,可以说是融思想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有关规定如:“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至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初中教科书《化学》第194页),这也是对培养学生认真工作、一丝不苟、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的自然渗透。当然,对实验结论的归结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教学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它还是多功能教育的载体。

三、在化学计算中渗透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四大结构板块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通过量的逻辑分析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通过准确审题、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解题关键和得出最佳解题方案,解题格式的规范化等内容可以渗透合理规范的审美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分清善恶、明辨是非的高尚品质;通过检验复核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化学计算又是化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培养;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渗透特殊和一般的观点以及发散和创造思维等个性品质的培养,这也能自然诱导学生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化学计算从客观上就要涉及到许多数据的处理,在这些数据的计算处理过程中,渗透对任何事情都必须认真负责的道德品质的教育不可忽视。只有从小就养成了认真负责的习惯,今后才有可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履行所在岗位的具体职责。同时,有许多应用题实际上也就 1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成就的数据档案,对这些成就的认识,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情感。

化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5

一、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化学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对人类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讲钢铁冶炼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钢铁史。我国在24前已能冶炼铁,约在2200年前已能炼铜。通过这些史料,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使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到了近代,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了。解放前,甚至连煤油、烧碱、火柴都要从外国进口。在纯碱教学时,可以介绍我国化工专家、制碱的先驱者候德榜的事迹。他从小热爱祖国,焦虑旧中国的科学落后、贫困和软弱。于是,他发奋学习,以优异成绩获得公费留美学习。学成之后,他放弃了国外高新聘用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国外对制碱技术的垄断,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获万国博览会金奖。他发明了“候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同时,提醒学生,当今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底子还较薄,综合国力还较弱。通过这些内容的穿插,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树立起为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奉献精神。

二、在课堂讲授中渗透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在课堂上贯彻德育教育是新课标学科教学中“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有着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首先表现在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中度过的,因此德育在课堂上具有时间上的充裕保证,抓住了课堂德育的契机就是抓住了德育的主阵地。其次,德育教育脱离不了知识学习的过程,深厚的情感往往都是建立在深刻的`认知基础上的。化学课教学内容提供给了教师和学生无限广阔的教育资源、教育背景,只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德育教育意识,就能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寓德于知”,贯通知识、德育的双渠道。再次,德育教育离不开情理的沟通,在化学课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构建德育教育的情景,寓情于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德育效果事半功倍。在这个方面,我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德育渗透课活动,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设想,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在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德育

学生在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化学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劳动人民凭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早在商代我国人民就会制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还有制火药、造纸术,烧瓷器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向学生讲述这些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在近代,西方国家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而当时的清政府却闭关锁国,视先进的科技为“淫技”,所以导致了科学水平的落后。正是因为科技落后,才使旧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某些方面和国外仍有差距。使学生们认识到这些,才能激励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服务。在批改作业时应该体现对学生的关爱,评语及批改的方式应该充分体现其被赋予的德育功能。化学教师在命题和批改作业的实践中,应抱着以人为本的态度有意识地去渗透德育。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恶化以及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解决环境问题从化学教学入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初中的教材中,《空气》、《水》、《燃料与热量》以及《化学与生活》等许多章节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初中化学教材第七章“燃料燃烧时对环境的影响”一节中,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空气污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煤燃烧形成酸雨,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以及对建筑物腐蚀。又如《化学与生活》中涉及到的“白色污染”,实际是聚乙烯制成的塑料袋,使用量大而且难分解。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图书的对比,让学生懂得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教育学生从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使用布袋来代替塑料袋,不践踏小草等,做好带头和宣传作用,带动整个家庭甚至社会共同关注环境问题。

五、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德育实效

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篇6

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文以载道”,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

(一)、以教材为主线,贯穿德育教育。根据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统筹计划安排,对学生进行系列德育教育,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重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二)以课堂为阵地,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不放过任何一个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随地的渗透德育教育;根据语文课的不同内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由表入里,逐步消化,由知到行,由情达意,由外因转化成内因。

1、巧编故事,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年级儿童情感不稳定,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如在学“a o e”这个韵母时,我是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的: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了,她看到春天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歌咏比赛作准备呢,看她长大嘴巴(a aa)练声练得多认真哪。因为她要演唱的歌曲就是《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伴小燕子,高兴得欢呼起来“ooo”,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弯下了长长的脖子,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孩子们聆听、模仿、大胆展示不仅掌握了“a o e”的音和形,也感受了祖国的美丽,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热爱祖国的洗礼。

2、观察辨形,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3.在作业批改中渗透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二、以生活为内容,以活动为动力,推动德育教育 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如春游找春天,学雷锋活动,热爱家乡活动,各种节目活动和演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和教育模式。如:母亲节在班内号召孩子们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画画,写话。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传文受道的目的。

一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一、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通过时间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德育渗透教育总体目标实施措施 教学内容

一、数一数

1、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施措施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观察兴趣。

2、数出课本图中的数量。

3、数教室里的实物。

二、比一比

比多少

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比长短

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好习惯。

教师提供物品、选取身边的题材让学生操作、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几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以内数的组成

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创设游戏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学习5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5以内的减法

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认识平面图形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

2、思考、想象在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分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录像:商场外景镜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同上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充分利用主题图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抽象出数10。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

2、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数学乐园

1、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游戏活动:送信游戏、起立游戏、投掷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位。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八、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感知一分钟、一秒钟有多长,可以做多少事情,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1、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2、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8、7、6加几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2、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1、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组织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5、4、3、2加几 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充分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进行练习。我们的校园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

1、联系学生的爱好,引入“活动”。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引导学生完成统计图,让学生感受统计图的用处和优越性。

十总复习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7

一、通过了解国情,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德,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因此,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爱国主义素材, 这些素材宣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工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也介绍新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如《化学》 (九年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下同) (上) 第2页“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 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如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化学》 (下) 第16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从公元1世纪起, 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以上列举的物质全部是我国历史上在化学方面对世界所做的贡献。通过介绍我国的矿产资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化学》 (下) 第16页, “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矿物储量也很丰富, 其中钨、钼、钛、锡、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 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在近、现代史上, 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化学》 (下) 第73页对我国制碱工作先驱侯德榜的介绍, 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通过一系列的介绍,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把历史和现代的中华民族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贡献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渗透, 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使学生产生最自然、最朴实的爱国情感, 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进而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 也要进行国情教育。《化学》 (上) 第60页写到,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许多地区已出现因水资源短缺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图3-27我国人均水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 更加直观地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缺乏。让学生热爱祖国同时, 也要客观地认识到我国的人口众多的实情, 进而更进一步理解现在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意义。

二、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由于辩证唯物思想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基础, 因此,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化学学科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法和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和质变、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因而, 学习化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 对学生进行这些观点的培养。如在《走进化学世界》部分, 阐述了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 世界的物质在不断变化,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通过氢气和氧气点燃的两个实验, 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不同是由浓度变化引起性质的变化等启发学生认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又如铁与氧气的反应, 剧烈燃烧时生成四氧化三铁, 缓慢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 这揭示了化学变化是受外界因素影响的, 说明了内因与外因相互制约的关系。《化学》 (下) 第101页讲合成材料时“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 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 从而教育学生要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对与错、好与坏。作为—名化学教师, 应当知道, 所教的书不仅仅是化学, 其中有着比化学知识更完善、更宝贵的东西,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教师要不断挖掘化学教材中这些内容, 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 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 掌握得更牢固;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克服思想上、方法上的片面性, 逐步养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学习自然科学的良好习惯, 使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同时得到升华,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成熟。

三、通过环境教学,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 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 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教材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化学》 (上) 第30-31页, 保护空气、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第33页调查与研究------关心空气质量。第三单元甚至用了一个课题“爱护水资源”讲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在第六单元讲二氧化碳时, 也讲了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第七单元中也用了一个课题来讲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教材也配了大量的图表形象直观地引导同学们爱护环境。如图2-8大气污染、图3-26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树林枯死。图3-28我国各地区人均水量、图3-31水污染使鱼大量死亡、图6-17全球变暖等等。此外, 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 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 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 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 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四、通过强化练习,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

有的老师认为养成教育是小学教师的事, 其实作为初三的学生才开始学习化学, 养成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德育内容, 养成教育做好后, 学生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才能找到方法和乐趣。如元素符号的书写, 该大写的一定要大写, 该小写的一定不能大写, 要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如果不养成这种习惯, 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一直写不好元素符号以及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特别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些习惯养成, 一定要教好, 让学生学好、做好, 有些实验涉及实验安全, 如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等, 学生做不好, 要引起安全事故, 危及财产及生命安全。这些就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

化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加强双基;不失时机;德育渗透教育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是目前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双基,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所以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要渗透德育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才能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实际,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从而让新课改的预期目标得以完美实现。

一、通过化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就:古代四大发明;商代制造的精美青铜器;春秋战国的冶铁炼钢,西汉的湿法冶金;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气的国家等等。通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的化学工艺的介绍,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是真正古老文明而伟大的民族,是勤奋、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不畏艰难,勇于创造,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杰出的发明,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钢铁、化肥等方面产量的对比,使孩子们切实感受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的正确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才能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成就——纳米碳管,高分子材料等等,更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强烈的爱慕和崇敬之情。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们也发现我国现代化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间的差距,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化学水平还比较低。而未来的世界强国,就是科技强国。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他们明白这一历史重任是自己应义不容辞地承担的,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身上,激励他们为中华之振兴而发愤读书,立志献身祖国的科技事业。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兴衰荣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克服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确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崇高的目标,努力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二、通过环境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地球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森林被过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人为和自然的灾害不断,地球环球问题日趋严峻。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需担负的职责。教学中可从规范试验操作、改进实验、从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等方面着手:

比如在讲到硫的燃烧时,就可以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告诉学生二氧化硫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它能导致水质酸化,毁坏树木、庄稼。微型实验,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观察和记忆,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同时会节省药品,减少污染,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磷的燃烧我们可以让他在密闭的容器中用电或激光点燃,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结合试验过程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指导化学试验时引导学生注意,化学试验不是想当然,而要有一定的研究程序,即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处理数据、结论、评价反思,用得到的结论指导进一步的实验。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翁,增强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通过潜移默化,他们不自觉地就会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化学作为实验科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很重要。在学习酸、碱、盐的时候,讲到酸碱指示剂时,阅读资料卡片中玻义耳因为浓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后变红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的故事。然后提示学生,看起来玻义耳是无意中注意到这一现象的,但这并非偶然,正是一贯认真观察实验的好习惯所带来的结果。从而教育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但必须细致观察,尊重事实,认真思考,善于总结反思。

四、平常教学中,结合已有定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结合化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探索研究,掌握科学知识。

在平常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实事求是的教育,从笔记的整理,作业的格式规范,实验的记录,乃至于考试的卷面书写,我都严格要求学生。我任课班级的很多学生的笔记本作业本都被其他班级或其他学科拿去展览,拿去作范本。学习就好比做人,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我的以身作则和一丝不苟, 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严谨,亲其师信其道 ,从而仿效老师养成了良好的學习习惯,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科学精神。让孩子们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能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学生们知道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只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生成新的元素;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是客观存在,而不是凭空臆想、臆造。通过学习,孩子们清醒地使学生认识到:小说中仙人们的点石成金,水变燃料等都是是违反客观事实的,是根本不可能的。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露伪科学的现象,自觉地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之,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育的方式也是灵活多变的。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 只要我们注重并坚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不失时机的德育教育,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我们的学生就能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文峰,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6期.

三年级德育渗透计划 篇9

一、本册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

语文科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结合本册语文课本的思想内涵,展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各单元的德育渗透目标

在学习第一单元的教材时,重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有燕子、柳树、荷花和泉水等景物。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感受春天的来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第二单元的内容则是教育学生学习爱护周围环境。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主题进行编排,从不同的角度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上有所触动和感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努力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那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教给学生“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为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的判断等等;第四单元的教材则让我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使学生明确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正确的观察方法;第五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生活中处处有父母之爱,有真挚的友情,有博大的爱。这四

篇课文体现了“爱与真情”,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感受、体验人间的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第六单元则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科技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学习第七单元的教材,懂得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世界也是大家的。学习该组教材,了解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充满信任。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学习第八单元的教材,让学生在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本册教材的德育渗透措施

1、在揭示课题中进行德育渗透。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过程变为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使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对课题的揭示中,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

2、在剖析字词中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对字词的剖析,渗透其句意,其段意,其文意,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在分析故事情节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中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永中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10

余永海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七年级数学教科书为内容,对七年级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发展,基础知识合格的七年级初中学生。

二、德育目标

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新一代公民为目标,通过八年级级数学教学,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基本做法

(1)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弄清各章节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弄通弄懂,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计算有关题,推导有关题,使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返过来作用于实践。认识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七年级数学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按一定的程度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和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格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3)通过方程一章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以及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论证、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用数学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辩明数学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通过勾股定理的教学,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以及勾股定理在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刻苦钻研努力学习。

(4)通过图形初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从形状简单的图形想象出它的对称轴以及旋转以后,折叠以后的位置关系以及图形形状的变化,并由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图形,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以及对应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理解的、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5)通过相关数学知识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树立科学和世界观和人生观。

(6)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求学生认真整洁地书写作业,解题进行检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证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8)每教完一章,进行一次测试,以便发挥学生才能,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学更努力学习,确立更高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余永海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1

一、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教和如何教,以及学生学和如何学,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支配和指导。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和养成。

在化学教学中,有些学生学习刻苦努力,能较好地记住学过的化学现象,能熟练地背出某些化学概念和原理。但是,他们常常把存在着内在联系的化学知识,孤立地记忆,不会把它们联系起来;只会回答书本上的问题,遇到书本上没有的,需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答较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时,就感到十分困难。尽管他们的学习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会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克服主观性、片面性,指引他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学习质量。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需要做两个实验:从第一个实验中学生看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区别,以及它们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发生变化;从第二个试验中引导学生对实验事实作出归纳和概括,进而得出一般的规律性的认识,即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比较容易的。关键在于还要运用原子模型对它作出科学的解释,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能让学生相信原子是真实存在的物质。

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需要密切结合有关的化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途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爱国主义思想传播给学生。在教学中,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紧扣教材,有的放矢,从教学目的要求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防止随意性和牵强附会。可采用讲述、学生自学、电化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例如讲“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给学生讲“钻燧取火”的故事,介绍我国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周口店北京人生活遗迹中曾发现厚达两米的木材燃烧之后形成的炭灰层。讲碳酸钙时,可向学生讲述我国劳动人民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掌握开采、烧制石灰技术并用于建筑。石灰从古至今,仍是广泛使用的重要建筑材料,明代爱国将领于谦曾做诗一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首诗不但是于谦忠烈清白一生的真实写照,还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石灰石开采到应用的基本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爱国情感也得到熏陶和升华。

三、渗透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培养科学态度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对于实验操作要领必须做到正确规范,每一项实验操作都要细致认真。对于试管的使用、加热的方法、物质的称重、液体的量取及药品的使用,也必须认真对待,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真正做到一丝不苟。

在化学实验中适当地增加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新知的态度。验证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不应过分强调哪一个方面。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逐渐丰富,学生在探索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新知的态度。

四、渗透关心社会、关心环境的理念

化学科技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新造福于人类的产品,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废弃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温室效应等现象,破坏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不合理利用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地球上的一切资源,如石油、煤炭、金属矿产、水资源等,都是有限资源,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有限资源之间出现了尖锐的矛盾。

关心社会、关心环境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态度和应有的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化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既认识到化学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也要看到化学、化工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一面,使学生敢于正视这些问题,以主人翁的姿态学习如何防止和消除这些危害。

总之,化学教育中的德育包括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教师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始终将围绕德育工作有效地贯穿到化学教育全过程。

上一篇:Tekla基础培训总结下一篇:北京四日自助游行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