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024-10-31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精选12篇)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篇1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我国政府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抓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对我国农业标准化人才的培训, 对提高我国农业标准水平, 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初步梳理了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历程, 以期对当今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溯源

与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相关的政策最早见于《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国发[1992]56号1992年9月25日) 第5部分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 , 具体规定如下:“八五”期间要以农产品等级制度为重点, 初步建立主要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 通过试点, 积极向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过渡。具体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农业部等有关部门提出方案。

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 实施了1992年至1994年地方农业标准化重点项目计划, 1995年初,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作出关于扶持地方建立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部署, 详见技监局 (1995) 01号文件 (《1995全国技术监督工作要点》) , 1995年10月份,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下达了《关于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计划的通知》 (技监局标函 (1995) 422号文) 。该通知使用了“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这个名称。

第1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共计67个, 这67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实施, 开创了农业标准化示范的先河, 揭开了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新篇章。第1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涉及29个省、市、自治区的117个县, 确定中心示范乡镇379个、示范村1 275个、示范户约38万户。该项目覆盖了粮食、棉花、油料、禽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林业、烤烟等生产领域, 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

1996年,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农业部联合召开了第3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 会议确定了“九五”期间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规划, 国家技术监督局会同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建立了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

1998年5月, 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了第2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计划, 第2批122个示范区项目。

2001年5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达了第3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计划, 示范区名称, 由原来的“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改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关配套文件

1995年9月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试行) 》 (以下简称《办法》) , 该《办法》对建立示范区的原则和基本条件、示范区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示范区的管理和示范区的审批程序等有关示范区建设的问题作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 总则部分明确规定示范区要“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 以一种或一类农产品为龙头, 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综合标准化管理”。该《办法》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对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 该《办法》的发布, 把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纳入了法治的轨道。

该《办法》要求示范工作要“以一种或一类优势农副产品为龙头, 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组织为依托, 在一定区域内对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实行综合标准化管理, 从而达到提高农副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目的”。该《办法》不仅给出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本概念, 而且隐含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突出了市场的作用。这对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按照政府推动, 市场引导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搞好第1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工作, 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8年5月发布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该办法对考核验收的范围、考核验收工作的组织、考核验收方法和程序、考核验收合格条件及荣誉和考核验收材料的报送做出了具体规定, 并给出了考核验收项目和计分标准。该《考核验收办法》使示范区考核工作有间可循, 提高了验收的准确性、科学性, 能达到以考核保建设的目的。该《考核验收办法》与《管理办法》相配套, 基本完善了示范区管理的法规。各省示范区参照这两个《办法》, 分别制定了各地方的《考核验收办法》与《管理办法》, 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管理法规体系。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发展

2001年底, 我国加入WTO, 按WTO/TBT和WTO/SPS的要求, 技术标准成为重要的贸易规则, 标准化工作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 于2002年10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农产品国际市场上, 农业标准能发挥非常特殊的技术性壁垒作用, 因此, 农业标准化工作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1年5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达了第3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计划, 第3批共243个示范区, 是第2批的两倍以上, 但仍不能满足示范工作的要求, 后又增补6次, 计129个示范区。

2003年10月, 国家标准委下达第4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示范区多达507个, 几乎是前3批的总和。

2003年11月召开的第4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 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到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是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里程碑式的重大标志。不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通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通知》要求:“近3年内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累计达到6 000个, 其中国家级示范区累计达到2 000个”。积极推广“选好一个项目, 建立一个体系 (标准体系) , 形成一个龙头, 创立一个品牌, 带动一个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的做法和经验。

2004年12月, 国家标准委又下达了第5批示范区, 该批共1 116个, 比前4批的总和还多。而且, 更加重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从2005年开始, 每个省每年要创建5-10个国家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 每年全国创建200个左右。同时, 要加快省级、市级、县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可采取先建设、后挂牌的方式。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的召开

2005年10月20日至21日, 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大会对在示范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这是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大会, 也是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召开的专门会议。由此可见,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重要程度和这次会议对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巨大促进作用。

到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会议召开的时候, 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累计达到2 175个, 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累计达2 200个, 共计4 375个示范区。

总书记强调“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2007年4月23日下午,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41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我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 广泛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 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再一次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

目前, 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基本形成举国抓农业标准化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氛围。第6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正在实施中。而且, 除“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之外, 又增添了新的示范区类型, 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等, 这些叫法虽不同, 但实质上都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时, 除以产品质量为内容的示范区以外, 又出现了以生态环境质量为内容的示范区。

总之,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不仅在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且, 在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篇2

发布机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1998.05.20 生效日期:1998.05.20

为了考核验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成效,发挥示范试点工作在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验收的范围

凡列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计划》的项目(以下简称“国家局示范项目”),示范工作已如期按计划完成,方可进行考核验收。

二、考核验收工作的组织

(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统一组织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担国家局示范项目的考核验收工作。

(二)受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需成立考核验收工作组。考核验收工作组具体实施考核验收工作。

(三)考核验收工作组一般由5~7人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主管局长任组长,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农口有关厅局、省直农技推广、科学研究等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人员4~6人。可视项目特点适当吸收农业经营组织和市(地)有关部门的相当职称人员参加。

(四)示范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需参加本示范区考核验收工作。

三、考核验收方法和程序

(一)考核验收方法

考核验收采取综合考核、分项评分的办法。考核验收项目及评分标准见附表(“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项目和纪要一览表”)。

(二)考核验收程序

1.考核验收工作由考核验收工作组组长主持。

2.示范区领导小组简要汇报示范工作组织、工作进展、示范效果、取得效益及存在问题等情况。

3.查阅文字材料。考核验收工作组针对附表所列“验收项目”和“考核内容”的规定,查阅反映示范工作进展的纪要、实施方案、计划、工作总结等文件和标准文本、经济指标统计等资料。有条件的可同时收看录相、照片等声、像材料。

4.现场考核。考核验收工作组随机抽查2~3个示范点,着重考核以下项目:

(1)种植业项目:田间测产,考核单位面积产量。

(2)养殖业项目:查看养殖示范农户现场生产情况。

(3)走访农户:了解农民对质量、标准、技术等知悉程度。

(4)对有关加工、生产、经营企业现场考核。

5.考核验收工作组充分协商,按附表要求逐项填写考核验收纪要,提出考核验收结论。

6.考核验收工作组向示范区领导小组通报考核验收情况及结论,提出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四、考核验收合格条件及荣誉

凡考核验收得分达到60分以上的示范区为示范工作合格,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于“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验收合格县(市)”荣誉称号。

五、考核验收材料的报送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篇3

本刊讯记者从西藏自治区质监局获悉,该局今年将继续发挥在质量兴藏工作整体格局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示范推广。

据西藏自治区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标准化工作将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持续抓好在建和已建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综合管理,积极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重点围绕旅游、政务服务、商贸、餐饮、社区服务、交通服务等行业,组织开展西藏第一批自治区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申报和立项工作;选择基础条件好、有代表性和有申报意愿的单位逐步开展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

宁夏固原打造西部最大农资超市

本刊讯6月9日,宁夏固原农资城开工奠基仪式在固原举行,此项目分三期建设,总体完工后,可容纳800家商户,近万人就业,年交易量预计可达到5至15亿元。

固原农资城项目是固原原州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宁夏金凯信置业有限公司等区内5家大型农资经销企业联合兴建,规划占地450亩,计划总投资3.2亿元。

固原农资城项目是宁夏第三届园博会24个签约项目之一,建成后的固原农资城集农机展示、购买、培训、办证、年检和年审,农用车辆、农用工程机械、农用生产物资等购买为一体,成为宁夏农民生产资料的“大超市”,也标志着固原农机经营由过去分散型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迈进。

天津滨海新区鼓励农业科技创新

本刊讯为促进滨海新区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日前,天津滨海新区发布《2011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项目指南》。择优扶持有区域资源优势,符合市场需求、优质、高效、生态、节约型的农业优良新品种和先进技术,最高将扶持30万元。

据介绍,天津滨海新区对从市外引进科技含量高、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经试验、示范适合农业生产应用的新品种,按引进直接成本40%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适用范围广,经试验、示范适合农业生产应用的国内外新技术、新设备,按引进直接成本的30%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从市外引进,非本市首次引进的名、特、优品种,并形成产品集聚优势的,按引进直接成本的20%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10万元。

新疆特色农产品京城青睐

本刊讯 眼下正是库车小白杏上市的季节,记者在位于北京市裕民中路的新疆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中心看到,前来购买新疆瓜果的顾客络绎不绝。

展销中心负责人王尚武告诉记者,2009年,在北京市农业局和自治区农业厅对口援疆项目的全力推动下,新疆在北京建立了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目前,展销中心经营从新疆各地空运过来的410多种干鲜果品和深加工农产品:“小白杏儿第一批拿过来了百十件,两三天就销售一空了。尤其是这些水果都是空运、干果都是拿的最好的,最顶峰日营业额十几万。”

浅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篇4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意义,形式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标准化是有一定的依赖, 农业标准化是其基础性工作。农业的标准化对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都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同时在实施的时候也要按照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来进行, 农业标准化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约束, 同时在农业生产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应用, 在科学技术发展成熟以后在进行推广, 这样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农业生产中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相应的也会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会使农业在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得到保证。使农业生产逐渐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革, 使农村的生产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原来的集体形式转变到现在的农民自主种植的模式。农民在自主进行种植的时候, 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更高, 为了更好的指导农民的生产, 进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农民在生产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能使国家的农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 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需要统一的组织, 同时需要政府协调好各个部门,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在进行示范区建设的时候要选择有利的地区, 对地区的条件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在产品选择上可以使一种产品也可以是一类产品。进行产品的种植要以市场作为导向, 同时要保证种植出来的产品在以后的销售效果。产品在选择时一定要对潜在的市场进行调查, 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农产品进行综合化的管理,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2 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产品在量上出现的供大于求的情况, 这样对于更好的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是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同时促进农业的发展, 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这样可以实现农产品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高转变。近年来, 农民为了在产量方面得到提高,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 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农民的产量得到了提高, 但是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有害物质的残留,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 这样也使得农产品在销售方面出现了问题。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也在增多, 但是, 由于农产品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 导致很多的农产品购买合同被终止, 甚至出现了索赔的情况。农产品的产量在不断的增大的情况下, 销售效果是非常差的,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身体健康情况越来越重视, 同时对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农业,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这不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农业,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 提高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

2 示范区建立的基本条件

示范区所在地的政府要重视农业发展, 同时也要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农业标准化要有很高的认识, 这样进行示范区建设的时候才能更好的保证建设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在对示范区进行建设的时候要有规划, 同时要有具体的目标, 在相应的措施方面也要准备充分。示范区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可以选择一种农产品或者是一类农产品进行种植, 在进行种植的时候要满足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综合化的管理, 示范区在建设中, 要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并与当地政府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林业工程等有关项目结合。大力加强出口创汇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建设以行政县、农业企业或生产基地为单位。示范区应选择在当地有代表性、区域性产业化优势明显、预期可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科技含量高的示范项目区;示范区区域明确, 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示范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序高, 示范区应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示范区应有较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 有专门机构和人员, 有较强的科技推广队伍。

3 农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3.1 加快完善建设三个体系

一是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 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农业标准化体系;二是建立农业监测体系, 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安全质量络;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制订和完善质量认证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扶持和培育优质农产品, 创评出一批品质好、规模大、效益高的名牌农产品,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2 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工作

要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在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之上, 使农业生产向着安全、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4 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生产的基本做法

4.1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组织机构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具有示范性、公益性的工作, 在创建过程中, 依托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农业大县, 以县市为单位, 紧紧依靠地方政府, 发挥农业部门的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科学规划, 增强推动基地建设的合力, 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户投入为主体、龙头企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2 实施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紧密对接

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发挥着主导带动作用。实施示范区建设与龙头企业紧密对接, 有利于产加销紧密结合,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强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促进农民增收。

4.3 以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基地建设

创建示范区建设, 在操作层面, 要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7个体系包括, 以落实县乡村目标责任制为保障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可追溯制度为基础的生产管理体系;以市场准入和监督检查为手段的投入品管理体系;以农技推广和农户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体系;以综合治理为方式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体系;以“品牌+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以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为重点的监测监管体系。

5 结束语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可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进行要求, 同时为其他地区的种植提供依据, 标准化示范区在进行建设的时候采用都是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样科学技术在应用成熟以后对农业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同时,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带头作用, 改善农业生产的现况。

参考文献

[1]剑良, 向军.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J].江苏农村经济, 2001.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示范区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组织实施的,以实施农业标准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标准化水平较高,对周边和其它相关产业生产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生产区域。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烟草、水利,以及农业生态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定项目。

第三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食品安全,加快推进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实施标准化。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 示范区建设应争取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示范区发展规划,负责组织示范区建设中的协调工作;充分依靠和发挥农业(畜牧业、渔业)、水利、林业、粮食、烟草、气象、科技和商务等部门的作用,共同承担和完成好示范区建设的有关任务。

第五条 示范区建设原则上以市县为单位,在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牵头承担。

第六条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承担示范区建设工作,带领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

第二章 建立示范区的原则和基本条件

第七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当地优势、特色和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或项目)为主,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实施的“质量振兴、三绿工程、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以及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有关项目相结合。

示范区应优先选择预期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科技含量高的示范项目;示范区要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优势,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第八条 示范区原则上按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牧、水产、果品、林产品等的生产、加工、流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营林造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类型进行布局。

第九条 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视农业标准化,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对示范区建设有总体规划安排、具体目标要求、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经费保证。

示范区有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积极参与。有一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有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员。

第三章 示范区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第十条 通过示范区建设,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一)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二)生产经营和管理者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与技能明显增强,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队伍。

(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能力明显增强。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基本的检测手段和监测能力,能够保障食品安全。

(五)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十一条 示范区以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主要任务,可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要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一)在生产领域,要重点抓好产地环境标准、种质(包括种子、种畜、种禽、种苗)标准、良好农业规范(GAP)的实施,强化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和安全控制规范,以及动植物检疫防疫等标准的实施。

(二)在加工领域,要重点抓好加工场地环境、加工操作规范、产品包装材料、兽禽屠宰安全卫生要求、HACCP和ISO22000等标准的实施,严格加工全过程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严禁使用非法添加物。

(三)在流通领域,要重点抓好运输器具、仓储设备及场地环境卫生、市场准入要求、分等分级、农产品条形码、包装、标签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建立农产品追踪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确保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有效地规范农产品贸易。

(四)加大优势农产品、优质专用农产品等相关标准的实施。

(五)抓好与节水、节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配套标准的实施。

第十二条 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各环节均有标准可依;要建立监测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责,强化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以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过程的监控,依照标准开展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引导示范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十四第 要有计划地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者进行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培训。重视从农民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逐步培育一支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推广队伍。

第十五条 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标准化”等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标准化示范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探索多种形式的示范区建设经验。

第十六条 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区域应达到当地同种或同类产品种植面积或养殖总量的60%以上,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的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

第四章 示范区的管理

第十七条 国家标准委负责示范区建设规划、立项,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负责示范区考核的组织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和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管理、指导和考核。

市县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加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统一协调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第十九条 国家标准委对所确定的示范区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经费,地方财政要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示范区建设的补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二十条 示范区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示范区一经确定,由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见附件1)要求,向国家标准委报送实施方案。

第二十一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每年对示范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总结情况及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汇总后,于年底前报国家标准委备案。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对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工作检查。对组织实施不力、补助经费使用不当的,限期改进。对经整改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取消其示范区资格。对取得明显成果的,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已通过项目目标考核的示范区加强后续管理。

第二十三条 示范区工作不搞评比,不搞验收,不搞表彰,建设期满时严格按项目管理要求对示范区进行项目目标考核。项目目标考核工作由国家标准委统一组织,一般委托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目标考核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规则》(见附件2)执行。

第五章 示范区审批程序

第二十四条 示范区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也可以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出申请,内容包括:示范类型、示范区域、具备的条件、拟达到的目标(标准覆盖面、质量目标、经济指标、社会效益等),并填写《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初审。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对申请报告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内容主要包括:该申请单位申请示范内容和区域是否符合规定,已具备哪些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拟采取何改进措施等。第二十六条 国家标准委组织综合评审,符合示范区总体布局和各项规定的,批准实施。对于基本条件好,积极性高,有经费保证,不需要国家经费补助的示范区项目,可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经国家标准委同意后,可列入国家示范区项目。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可参照本办法确定省部级示范区或示范项目,报国家标准委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标准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附件:(右键另存为)

1.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

2.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规则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篇6

摘要:为推进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本文在充分调研相关管理部门和园区经营主体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基础数据标准建设方案,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的分级、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特征以及标准的组织格式。

关键词: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数据;标准

项目名称:“西南地区特色产业农村信息服务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来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4BAD10B04)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6.005

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高效农业示范园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是全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核心集聚区、先进科技转化的中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区、新型农民的培养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是快速做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水平的强力“推进器”、“发动机”;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火车头”。具备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能招商引资的条件和功能。

截至2015年底,贵州省共有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326个,这些园区在地域上分属不同的州、市,在行业上分属不同农业领域,批准建设部门也不同,运营管理模式各异,在对同一事件描述时没有统一的术语和规范,使得园区之间的经验交流、数据共享、考核评价等存在一定阻碍。为此亟待制定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标准来消除这一障碍。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标准建设方案,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的分级、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特征以及标准的组织格式。

1制定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标准的原则

1.1简单性与准确性

设计标准应简单,易于掌握,但需在二者之间作权衡。只追求简单性易导致描述不够精确,降低了检索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

1.2互操作性与易转换性

互操作性是在数据标准下建立的数据不仅能为自己建立的应用系统所操作,还应尽可能地为其他组织所建立的应用系统所操作。易转换性是指所携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可方便地转换为其他系统常用的数据。

1.3统一性

在充分调研相关领域现有的国际标准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已颁布的并且使用范围较广的相关标准。

2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标准的建设方案

2.1标准的适用范围

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标准可以对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进行多方位描述、对园区之间的信息交换、交流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持,为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管理和规范提供数据支撑。

2.2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类型

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是关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的说明性数据。即关于数据集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照系、管理方式等数据集特征的数据。根据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的特点,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可分为园区基础类、园区经营主体类、园区招商类、园区招聘类、园区展示类、园区动态类、园区科技类、园区政策类等8大类。

2.2.1基础类 基础类主要是对园区基本情况、园区管理体系、基础设施、生产运营方式、资金投入等情况的说明,这是园区最基础的信息。

2.2.1.1园区概况 园区概况主要介绍园区基本情况,包括园区级别(国家级、省级、地县级)+园区类型(引领型、发展型、追赶型)+名称、地址(市—县—乡(镇)、村+规划面积(覆盖乡镇社区村小组、农户、人口、面积)+投资总额+主导产业+现有经营主体(企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从业人数、参与企业与合作社人数+种植业基本情况(产业名称、面积(设施农业面积)、产量、产值)、畜牧业基本情况(产业名称、存栏数、年出栏量(规模化标准养殖量)、年产值)、渔业基本情况(品种、苗种数、年产量(健康养殖示范场养殖量)、年产值)、其他产业基本情况(产业名称、数量、面积、规模、年产量、年产值),例如食用菌、基础设施及装备情况等信息。

2.2.1.2园区管理体系 园区管理体系主要是对园区管理信息的描述。包括概述、机制和体制等信息,园区机制包括生产运作机制、生产模式等信息。根据共同性归类原则,它们具有共同性,所以归为一类。

2.2.1.3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是对园区功能的划分,主要包括园区全貌(种植面积、仓储面积、加工面积)、功能区域、核心区域、示范区域、拓展(辐射)区域、建设场景等。

2.2.1.4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反映园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的程度,是对园区硬件条件的说明,包括交通通讯设施、装备设施、后勤设施、交易设施等。

2.2.1.5生产经营 生产经营反映了用现代经营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品牌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园区功能拓展、园区示范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程度。主要包括基地规模、认证产品、产品安全、品牌建设、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园区产值、机械化水平8个亚类。

2.2.1.6园区三产 园区三产是指园区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基本情况说明。

2.2.1.7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指园区整合财政资金、推动金融服务、招商引资等聚焦保障要素资源水平,总投资水平包括各级财政投入总量、财政投入总量占农林水路电讯总支出比重、招商引资总额、签约合同项目资金、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园区总投资比重、园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总额、园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总额占园区投入总额比重。

2.2.2经营主体类 经营主体类是反映园区建设和集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程度以及经营主体自身壮大发展程度,包括企业人数、规模效益等信息数据的说明。

2.2.3招商类 招商类是对园区招商引资信息的说明,根据招商引资的进展情况可分为推介项目、招商项目和入园项目。推介项目是指园区拟进行招商引资但还未有商家的项目,招商项目是指已开始招商引资,有商家洽谈,已签订协议备忘录之类的项目,入园项目指已签约,资金到位开始建设的项目。

2.2.4招聘类 招聘类主要是对园区人才需求信息的说明。根据性质不同又分为临时用工、技术人才、企业招聘等信息。

2.2.5展示类 展示类是指利用图像、多媒体、实物等手段,对园区的产品、荣誉、品牌、文化等开展的宣传信息的说明。

2.2.6动态类 动态类是对园区活动、新闻、建设等信息的更新和跟踪。

2.2.7科技类 科技类反映了园区科技服务、科技集成创新、示范推广及成果转化的程度。

2.2.7.1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是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队伍、科技服务内容、科技服务效益、技术培训、院士、教授、博士工作站的说明。

2.2.7.2品种推广 包括优良品种、主导品种的推广品种、面积、产量、产值与覆盖率。

2.2.7.3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包括信息有先进适用技术种类、推广面积、效益、覆盖率。

2.2.7.4转化应用先进科技成果 转化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是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信息的说明,包括转化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数量、类别、名称、效益。

2.2.7.5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反映科技研发、新技术、新品种创新培育、科技集成创新、种源收集、引进与创新的能力,包括科技研发、引进转化、产学研合作创新。

2.2.7.6大数据智慧农业 大数据智慧农业主要包括大数据农业系统,园区智慧农业系统(互联网+物联网),水、肥、病虫害预报防治系统等信息。

2.2.7.7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包括网络市场平台、生产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信息。

2.2.8政策类 政策类是对园区涉及政策信息的说明,包括国家政策、省级政策、园区政策。

3 结语

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基础数据标准的建立对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具有高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同时,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基础数据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信息技术和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一些标准规范会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白降丽,彭道黎,杨馥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03):190-192.

[2] 钟甫宁,孙江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J].现代农业,2007,13(01):21-27.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篇7

2012年11月6日,西充县蚕桑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省质监局组织的考核验收。

自2009年以来,该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级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蚕桑标准化工作示范区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蚕桑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修订和完善了蚕桑技术标准。组织相关专家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蚕桑技术标准,形成了育苗、栽桑、养蚕、上蔟、采茧、售茧的蚕桑技术标准。三年来,该县搜集完善了蚕桑标准24个,引用国标13个,地方行业标准11个。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开展了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县蚕桑局、质监局和示范区乡镇密切配合,将蚕桑技术资料编印成册发放到乡镇、农户,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训3万余人。三是建立了蚕桑标准化示范区保障体系。三年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统一组织供应苗木、蚕药、肥料、设备等,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篇8

1.为农民和生产经营者树立学习的典型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样板示范、典型引路,用事实说话,能引导农民和生产经营者采用新技术、新标准,实现高产出,普及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养,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区建设因为贯彻实施先进的种养技术标准,可以显著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综合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对标准贯彻实施有效与否进行检验

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前提是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管理和技术环节的各类农业标准,标准能否满足指导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必须到实际生产中去验证。开展示范区建设,可以很好结合各方面的反馈意见,进行科学试验、示范和田间调查分析,对部分标准内容进行充分验证、修改完善,从而进一步对标准和标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达到标准内容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符合产区实际,保证标准和标准体系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3.对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试验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中介组织、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起一个共同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良好平台。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龙头企业大多与广大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农业”和农业服务协议,把广大农户有效连接起来,可以使广大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低风险、高收益地顺利进入市场的同时,也能保证他们所需农产品原料的稳定供应,保证稳定的社会化服务对象。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起“公司+基地+标准+农户”或“协会+基地+标准+农户”的经营模式和“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能在示范区内进行很好的试验。利用市场运作模式、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工作方式,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会更好。

4.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变及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方法的推广应用

进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可以利用示范区内的基础设施,能集中试验、示范、展示和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种植模式。通过以现场示范的方式,让农民加深对标准技术的认识,并能直接感到现代农业的魅力。示范区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要对农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的购买和使用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基本杜绝禁用农药、渔药、兽药的使用,因而能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及防虫网、高压汞灯、黑光灯等防虫、杀虫技术,单位面积的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因此而下降,农作物害虫天敌数会明显增加,从而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优质农业、观光农业标准的建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为标准化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作为政府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的场所,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利用示范区技术成熟、经营先进的条件,通过展示高投入得到高产出的成果,通过现场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让广大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标准化知识,接受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工厂化农业的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未来新一代农民的目的。

6.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有效措施

正因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贯彻实施农业标准的有效方式,全国正大力推进这项工作。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们觉得要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选好项目是基础

在示范项目的选定和布局上,要注重与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农业产业升级工作有机结合,突出特色、突出加工转化、突出品牌培育、突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保,着力向产业集中度较高、新技术应用较多、资源利用率、商品化率和加工转化率较高、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培育、产业化发展前景较好、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较大的名、特、优、新品种和循环农业项目倾斜,推动“一乡一品”产业模式的发展。

(2)形成合力是关键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涉及农、林、牧、副、渔等生产各个方面,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涉及到产、研、销各个领域,涉及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工作量大面宽,必须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以及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形成合力是示范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把日常管理、农业科研、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及培训、农资配套供应、龙头企业评选等工作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紧密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领导小组是很好的办法。

(3)培训咨询是重点

在现阶段,既懂农业科技,又懂标准化的骨干人员很缺乏,农业标准化工作网络不健全。示范区人员素质的低下和技术的欠缺是影响示范区发展的重要瓶颈。只有依托农技推广人员、农业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技术人员,有效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作用及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和指导作用,搭建农产品产-学-研有效联系交流平台,并采取利用农校集中培训,区、乡、企、农分级培训,组织专家上门培训,田间地头实践培训等有效形式和途径培训工作骨干,建立健全一支布点合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工作队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才有技术和人才保障,才能促进示范区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4)培育龙头是方向

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先天”困难所在。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标准和“订单”作为技术和经济纽带,以生产基地作为共赢的合作平台,将广大农民有效联接起来,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可以有效解决广大分散生产经营农户市场信息不灵、生产技术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大力培植标准化龙头企业,倡导“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示范效应和基于“订单农业”对农民的市场影响力,将示范区内分散经营、粗放型生产的农户、养殖户,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综合效益。近几年,武汉市培育了12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7家上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5)创建品牌是亮点

武汉市示范区建设十分注重品牌的培育,仅2008年立项的17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累计申请到有机食品9个、绿色食品89个、无公害食品18个,培育了“梁子湖”、“莲花湖”、“涨渡湖”、“喜鹊湖”、“双柳”、“宏源”、“群兴”、“永威”、“剑峰”、“佳博士”、“知音阁”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国家级示范区洪山菜薹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利用洪山菜薹的品牌效益将红菜薹送上了北京奥运会的餐桌。也是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培育,新洲涨渡湖黄颡鱼成为武汉市第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得到市政府20万元的奖励。正是因为创建了大量品牌产品,政府和市民才逐步认识到农业标准化和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重要性。

(6)评价交流是动力

评判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功与否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用合理的评价体系对示范区进行考评,然后以奖代补,同时加强示范区的交流,能有效提高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指导、督促各示范区做好信息报送工作,要求示范区加强与质监、农业、农技部门的及时沟通,组织示范区承担单位召开现场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有助于示范区及时获取信息,相互借鉴学习,能很好调动示范区承担单位的热情和主动性。武汉市质监局要求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每年至少向市质监局、市农业局等主管部门报送一次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报表以及3次以上的工作动态信息;每年会同农业、林业部门和专家对示范区检查,按照制定的示范区考核验收细则及考核验收评分细则,采取听取汇报、审查资料、现场考核、抽样调查、农户走访等形式,对示范区建设的组织管理、标准宣贯、保障措施、社会化服务、工作模式、品牌建设、设施建设和综合效果等方面逐项评分,来决定对示范区的奖励补足金额。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高了各单位建设示范区的积极性和严谨性。

(7)总结宣传是手段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还是新事物,只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尤其大力宣传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广大人民群众才会关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支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可以采取新闻宣传报道、现场参观学习、组织研讨交流、制作专刊专(题)片、印发动态简报等方式,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作用、意义、成效的宣传,同时,要充分调动示范区农户参与示范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农业生产基层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业龙头企业人员及科技示范户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总结和经验交流活动,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的舆论影响和社会助力。武汉市质监局通过组织中央电视台摄制反映武汉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情况的专题片《金土地硕果实新希望》和在《长江日报》上刊发题为《农业标准化——引领现代都市型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闻专版,介绍近年来武汉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以及几个典型单位所取得的成效,扩大了武汉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为我们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8)农民增收是目标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不仅阻碍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可以说,农民是否增收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政治问题,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是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检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成功与否最重要的评判依据。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只有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以重要农产品为突破口,实行从产地到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形成优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才能促进农民增收。武汉市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把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江夏藠头标准化示范区龙头企业小蜜蜂公司不仅向农民提供优质种苗、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等,而且统一配放农药、肥料,以成本价销售给农民,示范区农户平均每亩增收1 100元,农民种植藠头积极性空前高涨;江夏南北咀公司螃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积极推行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亩,亩均产值由标准化养殖实施前的330元达到了615元,亩均增加产值285元。累计完成标准化渔业产值1.4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由示范区建设前的16 500元,达到了30 000元,人均增收达到了13 500元。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篇9

农业标准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 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通过这些年的努力, 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初步构建了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企业标准为基础、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形成了以科研、教学、技术推广、质检、管理、生产、经营企业为主体, 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骨干的农业标准化队伍。农业标准化的推广范围也从原来的只涉及少数农作物种子和种畜, 发展到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农机、再生资源和生态环境等行业, 基本上涵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 贯穿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1]。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 对内, 人民的消费观念在转变, 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导致国人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失去信心。对外, 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也越来越困难, 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和技术贸易壁垒的设置, 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又失去了原来低廉劳动力的优势, 也迫使中国的农业寻求新的出路。

近年来, 通过多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标准化的推进, 已经形成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创建模式和方法。通过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总结, 探索供给侧改革形势下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思路, 探讨当今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新常态。

2 供给侧改革形势下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2.1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从重数量转到重质量的轨道

目前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仍然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和示范区带动效应, 带动周围区域农业的标准化发展, 而对农产品的质量和产业的长期发展缺少规划和投入。在这方面日本在发展农业上的经验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2006年, 日本的企业在莱阳租了一块土地, 用于种植和养殖。虽然莱阳土地肥沃, 但经过化肥和农药的洗刷, 土地已退化, 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土壤的恢复上。在中国农民看来, 日本人可真够“笨”的, 不撒化肥, 全用牛粪堆肥;去草不施除草剂, 而是手拔锄除;农药极少打, 偶尔用, 也需由专家指导, 且全部为生物制剂;土壤定时检测, 确保养分均衡。日本人养殖的奶牛“吃得比人好”, 奶牛吃的每一口饲料都要先检测, 生产出来的牛奶不合格, 还要倒掉[2], 而要做到这些, 标准化是最好的手段。

日本的农业标准化发展模式见图1, 是以土壤改良为核心, 以安全安心高附加值的商品提供给消费者为最终目标, 抛开农产品产量因素的限值, 以高品质的产品质量为主线来发展新农业。这家日本公司生产出来的牛奶每升定价22元, 是国内牛奶价格的1.5倍。他们生产的草莓每公斤定价120元。这让这家企业也笑到了最后, 日本的农业发展不重数量重质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2.2 充分分析供给侧的客户需求, 踏实做农业

现在众多的农业企业抱怨欧美发达国家设置技术贸易壁垒, 中国劳动力成本太高, 中国农产品出口困难, 当我们的农业为追求短期效益和产量, 大量用农药、化肥生产出高产量的农产品时, 如何考核对土壤、环境带来的危害?而这些危害又需要多少成本来恢复?我们是时候踏实做农业了。

日本在山东莱阳租下1500亩耕地, 花费了5年的时间改善土质, 产出无公害农作物, 农作物喂食奶牛, 再产出高品质牛奶。这些昂贵的农产品目前仅有10%供应上海和北京, 价格高昂但供不应求, 余下90%供应日本市场[2]。这说明中国市场并不缺少对高端安全产品的需求, 就看我们的农业企业家能否抓住这次供给侧改革的机会, 充分分析市场需求, 生产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农产品。

时下, 食品安全成为国人之痛, 也自然成为外企的牟利商机。而日企的“不打农药亏5年”不是笑柄而是警钟, 正视和利用这一现实, 从加强环保农业开发入手实施源头治理, 这或许是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食品安全, 让中国农业和中国农民“笑到最后”的“双赢”之策。

同时, 我们的政策能否也对这种模式进行引导和鼓励, 鼓励做农业的企业用工匠精神做农业, 我们的政策能否对这样认真做农业的企业予以适当的扶持, 以帮助这样的企业渡过开始的艰难?数系统诊断都没有形成标准化的诊断方法, 极易导致诊断结果的文在设立标准化诊断流程后, 在具体的诊断中利用计算机仿真的

2.3 做好标准的贯彻实施, 做品牌农业

目前, 我国存在着重视标准制定、轻视标准实施的现象, 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标准化意识、充分发挥行业与经济合作组织的技术优势,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规范市场秩序, 完善市场体制, 加强标准实施过程的监督, 促使整个农产品生产领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的标准化,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激励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推动我国农业朝着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的品牌农业发展[3]。

3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新常态

3.1 做好示范区建设的上层规划

由于近些年粗犷的经济发展模式, 导致商人追求短期见效的经济效益, 对产业的长期发展缺乏规划。我们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能否从上层设计出发, 从对产量的追求转变为对生态、对产品质量和农业长期发展的关注。我们的政策能否对有工匠精神的农业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引导中国的农业走出追求短期效益, 却不考虑长远发展的恶性循环。

3.2 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改变考核标准

如今, 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我们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考核能否从重数量转变为重质量, 重市场需求、重长远发展?用考核引导农业标准化工作思路的转变, 同时, 鼓励和支持有工匠精神的农业企业家踏实做农业, 树立农业企业家的工匠标杆, 踏实做好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区建设。

3.3 用标准体系管好示范区建设的每一个步骤, 搭建好体系

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 可以打破原来标准体系的建设模式, 可以建立从源头到产品及服务终端每个环节涉及的标准和工作规范体系。规范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每个过程和环节, 并设立关键控制环节, 控制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步骤, 从而推进最终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改进。

3.4 加强农业产品的检验检测, 用检验检测倒逼农业升级

提到农产品检测, 一般会想到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 但忽略了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土壤、空气、水质等与农产品密切相关因素的检测。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 除了对农产品本身的检测外, 还应考核与农产品本身密切相关、反应环境和长远发展的指标进行连续定期检测结果。

3.5 生态农庄建设, 旅游带动效应, 从吃、住、娱乐、购物四个方面搭建体系

如今的农业已经不是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 众多新兴的农业形态不断刷新农业发展的历史。当今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技术和机械的发展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原来单纯的种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建设生态农庄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模式, 即发展了农业, 又带动了旅游, 而对生态农庄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除了从农业的角度做好标准化规范外, 还应将旅游的吃、住、娱、购四个方面将标准化体系进行完善, 以保障生态农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 结语

农业标准化建设是转变传统农业经营方式, 适应市场需求, 与国际接轨, 改变经营策略, 增加农民收入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4]。今年秋天, 农产品价格普遍腰斩, 农民收入大幅减少, 农业只有通过标准化,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保障农产品的质量稳定, 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走出中国农业创新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雪燕, 李世娟.试论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 2005, (9) :65-67.

[2]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日本人在山东租地1500亩闲置5年, 但结果很让中国人吃惊![EB/OL].2016, 07, 04.

[3]李际建.实施农业标准化助推农产品品牌建设[C].2015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篇10

会上, 高平市质监局等单位做了经验交流发言。高平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做法是强化组织领导, 形成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合力;围绕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需要, 选准示范项目;围绕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帮扶项目建设。

王国强副局长在讲话时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晋城市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 认为该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有力。他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学习和借鉴晋城市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办法, 高度重视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 常抓不懈、强力推进。要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人才和资金保障, 开创自主品牌, 真正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好, 努力在持续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李鑫教授还为与会各市县质监部门负责人和农业企业代表做了题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体系建设》的专题授课。

会后, 李志强副局长带领与会的全省各市县质监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深入山西凯永养殖示范区、雨润集团新胜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泽州县山楂栽培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长子县方兴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园对标准化工作进行了现场调研和观摩。

在长治市长子县召开的农业标准化推进现场会上, 李志强副局长指出, 近年来, 经过各级部门的合力推动, 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 山西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可喜成绩, 通过创新驱动、科技支撑, 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 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标准化工作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不断增大。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 山西标准化工作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争取全国标准化工作的更多话语权, 更好地服务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工作, 李志强副局长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一是推进目标上, 要在抓常规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抓亮点;二是推进领域上, 要在抓好普遍性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选择性;三是推进重点上, 要在育“龙头”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产业链培育;四是推进方式上, 要在单向性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协同性;五是推进队伍建设上, 要在组织化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创新化;六是推进管理上, 要在抓功能式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跟踪式;七是推进制度上, 要在规范化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系统化;八是推进文化上, 要在外化型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内化型。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篇11

韩长赋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不动摇,坚持改革与建设同步推进的路径不动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强化理念引领、创新驱动、资源整合和政策支持,推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争当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典范。

韩长赋强调,要把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作为建设重点,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核心,整体推进,率先突破。要在打基础、强科技、保安全、可持续上先行,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推广应用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力“高地”。要加快培养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农民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开展保姆式、菜单式、超市式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性服务。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观光农业、科普农业等新产业,通过“接二连三”、“隔二连三”等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组合型、集群化发展,改造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韩长赋要求,要主动作为、勇于探索,进一步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做到支持力度不减、关注热度不低、发展速度不降。要加强建设指导,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分类指导,加大资金支持;省级农业部门要帮助示范区编制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增强示范区的凝聚力和带动力。要创新推进方式,坚持把示范区作为一个创新思路、集聚资源、率先突破的大平台,把各类资金项目、改革试验在示范区优先实施,同时动员和争取发改、财政、金融等系统外的力量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财政支农资金对示范区只增不减,特别注重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要严格评价管理,进一步完善监测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监测评价,对搞得好的示范区要进一步加大奖补支持力度,对工作不力的、该淘汰的要坚决淘汰,构建“动态管理、能进能退、奖优罚劣”的管理机制。

农业部党组成员、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杨绍品在开班式上表示,2010年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协力配合,加大支持,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改革创新成效突出,各具区域特色的建设模式正在形成,44个示范区已迈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行列。当前示范区建设处于转型升级、梯次实现、初步突破的新阶段,各地既要增强信心,又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篇12

转眼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已进入第五个年头, 根据2010年制定的创建活动方案,2015年进入了收尾总结的阶段。虽然今年还有350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需要建设,但完成“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其中,达到标准化的规模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的目标应该不成问题,但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场的示范带动作用, 更需要重视的是标准化示范创建效应的固化和推广问题。

示范创建内 容很明确 ,“畜禽良 种化、养殖 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 无害化”,里面包含 了发展现代畜 牧业的大 部分内容 , 因此严格 按照这个 标准进行 验收并推广没有任何的问题。关键在于品种的差异、地区分布的不同 、当地政 策的差异 等都会对 示范的效 应有所影响,简单复制照搬显然问题不少。虽然每年农业部畜牧业司都要求 各地认真 做好总结 提炼工作 , 推广好的 经验和做法,但因为诸多原因 ,很多的经 验和做法 都停留在 文字上,且大致相同缺乏借鉴意义。倒是不同地区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很多具有 共通性 ,如畜禽养 殖的选址 、布局问题 ,畜禽良种的引 种问题等 等 , 这些除了 依靠当地 政府的出力以外,还需要构建各地 交流合作 的相关机 制 ,以便相关的优 质资源能 够共享 , 这显然应 该是标准 化示范创 建更高层次的目标所在。

上一篇:渗透书法下一篇:急诊手术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