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24-09-26

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精选9篇)

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篇1

根据项目建议书编制的基本要求:即应当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拟建地点、拟建规模、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分析投资建设的可行性),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的特点,对其编制大纲稍作调整,不当之处请包涵。附件2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 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1、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1.1.3项目法人代表 1.1.5建设地点

具体到乡镇一级 1.1.6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包括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1 工程固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一种或几种生态示范类型作为建设内容)

1.1.7项目建设期

1年

1.1.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9建设效益 1.2 编制依据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 结论

简要描述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建设投资的可行性。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及意义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建设地点或范围 3.2 项目区基本情况

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等。3.3项目建设条件 3.3.1基础设施条件 3.3.2苗木供应条件 3.3.3自然立地条件

3.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2 建设规模与布局

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几种形式的建设任务及其分布布局,(附图)5.3 建设技术措施方案 5.3.1人工造林技术方案

(1)造林地现状(2)林种选择(3)树种选择(4)整地(5)苗木与植苗(6)配置模式(7)抚育管护(8)苗木供应保障 5.3.2封山育林技术方案

(1)封育区现状(2)封育类型(3)封育方式

3(4)封育年限(5)封育措施

5.3.3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方案

(1)低产低效林现状(2)改造方式(3)管护

(4)苗木需求量及保障供应 5.3.4 固沙工程技术方案

(1)固沙区现状(2)固沙技术措施 …… 5.4 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期限1年,安排到月份。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及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7.3社会效益

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资金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表

4苗木规格、价格表

5工程量表

6投资估算表

7资金筹措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

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篇2

一、合川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

(一) 基本情况。

合川区幅员面积2343.21平方公里, 地处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的交接地带, 地形以丘陵为主, 占全区总面积的90%, 其中, 平缓丘陵有17个镇街, 低山丘陵有7个镇, 平行岭谷有6个镇。是典型的渝西低山丘陵农业耕作区, 也是重庆市传统农业大区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代表区, 农业产业基础扎实,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区土地资源丰富、三江汇流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土壤肥沃, 雨量充沛, 常年耕地面积181万亩, 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56.0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05.32万人, 在重庆市各区县中发展现代农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优势明显。2013年粮食总产量71.1万吨, 生猪出栏120万头, 水产品产量3.69万吨, 均位居全市第一。先后被国务院、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是重庆首批农业产业化产品出口基地县。

(二) 取得的成效。

合川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于1990年, 24年来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项目共70余项, 财政累计投资15842万元。新建田间排灌沟渠183公里, 耕作便道357公里, 机耕道119公里, 建成高标准农田约10万亩, 中低产田改造约15万亩;对农民进行新技术培训近5万人, 推广各类新技术、新品种16件次, 极大地推动了我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2013年, 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81.52亿元, 同比增长8.21%;农业增加值实现56.69亿元, 同比增长4.8%;农民纯收入实现10970元, 同比增长12.8%。

(三) 存在的问题。

一是开发规模较小。我区现有耕地面积181万亩, 累计纳入开发项目的仅25万亩左右, 仍有大面积中低产田亟待开发。近年高标准农田项目任务每年仅2万亩左右, 产业化经营项目1-4个, 财政投资2000多万, 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区域差异较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覆盖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大部分尚未治理的区域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生产条件很差, 开发区与未开发区的差距越拉越大。这种区域差异的存在与全区农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三是投资标准较低。我区属于渝西低山丘陵农业耕作区, 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不足, 地形起伏使得工程量和施工难度较大, 加上近几年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人工价格普遍上涨, 群众自筹资金能力不足, 使得项目建设的投资标准偏低, 难以实现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 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二、合川区农业综合开发未来发展思路

(一) 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战略定位。

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保、调、转、退、减、进”的战略性调整举措, 结合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123456”的总体工作思路, 根据合川“一心两区一走廊”的发展规划, 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定位为“1123”工作思路。即, 一个目标: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个定位:发展西部丘陵高效型现代农业。两大基地:建设全市现代粮油基地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三大工程:粮食安全工程、农业增效工程和农民增收工程。通过开发, 到2017年,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建立, 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并成为全市农产品重要保供区。

(二) 科学布局土地治理项目。

根据辖区内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产业分布基础, 我区未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行梯度式集中连片开发。

1、重点开发平缓丘陵地区。

将合肖路沿线的云门、官渡、钱塘、涞滩、龙市、肖家、大石等14个镇街约100万亩的中部平缓丘陵地区作为土地治理项目重点开发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农业产业基础扎实、设施较完善,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能够永续利用。在该区域重点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完善路网、渠系、排灌设施以及便于机械化生产的基础设施, 集中打造100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建成60万亩核心高标准现代化农业基地。逐渐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市级优质粮油产业园和休闲观光农业园。每年实施6-8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保护性开发低山丘陵地区。

将三江六岸沿线和龙多山台地地区的太和、燕窝、古楼、三庙、二郎、隆兴、龙凤等7个镇约40万亩的低山丘陵地区作为保护性开发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农业产业基础相对扎实, 农田水利设施相对完善, 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发展基础和潜力。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虽然有限, 但具有一定的恢复潜力, 开发后能够达到生态平衡。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 实现产业带内道路互通, 旱能灌、涝能排, 大幅提高该区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以枇杷、油橄榄、伏淡季水果等为主的特色经果林生产基地;以玉米、红薯、高粱、胡豌豆等为主的粗粮生产基地, 并依托粗粮饲料培育现代养殖业基地。

3、限制性开发平行岭谷地区。

将华蓥山片区的土场、清平、三汇、小沔、盐井、草街等6个镇街作为限制性开发区。该区域地形相对复杂, 约有40%的平缓丘陵地带,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 生态比较脆弱, 农业产业基础薄弱, 集中连片的规模开发难度较大, 以原生地保护和林草措施为主, 开展岭谷平坝和中小河流综合整治, 打造以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为主的山地生态特色型现代农业。

(三) 在“五个方面”下足功夫, 推动土地治理项目上档升级。

一是整体布局, 在科学规划上下功夫。立足长远, 着眼实际, 综合考虑水利设施、国土土地治理、林业退耕还林等涉农项目及城镇发展布局等要素, 制定中长期整体规划。同时, 科学制定当年实施计划, 提前谋划第二年滚动计划, 前瞻性思考第三年计划, 实现“抓一看二望三”, 环环相扣, 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避免项目建设的随意性、主观性和重复性, 改变土地治理项目单打独干和简单考虑当年项目和局部项目的倾向, 避免项目孤立化, 实现涉农项目间联动和一盘棋整体布局, 保证项目建设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是提高标准, 在精细设计上下功夫。在投入标准和建设标准上都应根据市场规律和群众需求不断提高, 实现土地治理项目的整体转型升级。可因地制宜增加亩均建设投入, 在单体工程的造价和管理方面要不拘于形式, 既要遵循项目建设的原则, 又要着眼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性和必要性, 避免顾此失彼和资源浪费。本着从实际需求出发的原则, 在不超越政策原则的基础上, 提高建设标准, 不简单、机械地划定建设标准。如在大规模项目区的耕作道可增宽到2.2米、部分机耕道也可根据实际加宽、加厚乃至硬化。施工设计要做到精、准、细, 严格按照“水利化、产业化、机械化、高效化、便民化、生态化”的要求进行设计。既要注重项目整体上的成形、美观、大气, 又要讲究单体工程实用原则, 充分兼顾土地治理、水利设施完善以及机械化作业等一体化原则, 注重在工程功能完备上下功夫。

三是转型升级, 在精品示范上下功夫。在整体转型的基础上, 突出抓好精品示范。在重点开发区的双龙湖灌区、白鹤水库和东风水库灌区, 选择2-3个地貌典型、地势平坦、规模适度的区域进行重点打造。按照“六化”标准要求, 在路网密度、排灌渠系、功能完备、便民细节以及内在质量和外观形象上都进行精品打造, 探索和总结西部丘陵地区土地治理项目的经验, 为面上的转型升级探好路、做好引领示范。同时在建成的项目区布置优势特色产业, 把优势基础设施转变为产业优势, 将其打造成可参观、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市级示范工程, 探索总结出中国西部丘陵地区土地治理项目的典型经验。

四是科学管理, 在注重细节上下功夫。完善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 既要防止围标串标, 更要防止低价恶意中标, 做到科学、合理地引进施工单位, 提高施工单位的等次和质量。在施工管理中严格逗硬, 在施工细节、下田最后一米、收割最后一步、尽量满足各类农业机械等便民利民措施细节上下足功夫, 确保工程正真便民化、使用高效。同时, 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发挥监理单位的真正作用。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干部队伍素质, 从源头上推进项目的上档升级。

五是强化监管, 在加强维护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三年一验, 一验三年”的意识, 加强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工作, 避免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 尽可能地发挥工程的使用寿命和长期效益。增加后期管护费的投入, 研究管护长效机制, 结合各地实际, 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尝试, 有效解决产权不明析、责任落实不到位、管护资金来源不足等问题, 确保能够长期保护项目工程发挥效益, 能够让老百姓永远受益。强化对项目工程明查暗访的力度, 重点对当年以及近年度项目工程建设、管护及效益发挥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每年对管护组织、管护人员和管护效益予以绩效考核。

(四) 借力农综开发战略调整, 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1、立足资源禀赋, 确定主导产业。

立足打造全市重要农产品保供区的目标定位, 遵循农业基础、气候土壤资源条件的实际, 我区主导产业发展思路为:突出特色、规划先行, 注重规模、相对集中, 重点发展粮油、生猪、蔬菜、水产、经果五大重点产业。即一是在合肖路沿线打造60万亩优质粮基地, 建好市级粮油园区。二是在合武片区、龙多山台地等区域建成以玉米、红薯、胡豌豆为主的粗粮生产基地, 和以油橄榄为主导产业的油料作物基地, 并以此为依托建设生猪、家禽、草食牲畜养殖基地。三是在三江沿线以及双龙湖流域发展水产产业, 巩固全市水产第一大区地位, 在全市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是在三江沿岸利用冲积平坝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打造三个10万亩蔬菜产业带。五是在渝南路、太大路沿线, 利用缓坡和台地大力发展经果种植, 建设以百里枇杷长廊为主的伏淡季水果产业带, 丰富全市人民的果篮子。六是实现钓鱼城、涞滩古镇等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 发展体验式休闲观光现代农业, 在云门、涞滩片区打造10万亩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到2017年, 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 生猪出栏量达120万头, 水产品产量达6万吨, 蔬菜产量达100万吨, 水果产量达17万吨。

2、推进农村改革,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积极引导和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特色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 加快土地合理流转, 实现基地适度规模经营。一是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开展农民培训,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农民。分类制定适合合川发展实际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标准, 探索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二是创新农民合作社管理服务机制。积极培育种植、养殖、农机等行业专业合作社联社。鼓励农民合作社向社员提供投入品统购、农产品统销、农机服务、资金互助、全程指导等综合服务。优选一批区级及以上的重点农民合作社, 开展综合服务试点, 以拓展职能、延伸服务。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和品牌整合等方式,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快速做大做强。推进“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 促进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争创名牌产品。

3、强化科技支撑, 助推产业发展。

加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 积极研究与之相配套的各项丰产栽培技术, 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农机具的推广, 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 加强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 采用技物结合、土地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 多渠道与科研院校合作, 建基地、办企业, 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快新型职业农业的培训。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 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 力争在品种改良、新技术合成、良繁体系建设、生产基地建设、农业节本增效、循环农业等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

三、对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战略的建议

1、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确定3-5个区县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恳请将合川纳入其中, 做成全市的样板和亮点。

2、建议将现有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800元/亩以上, 以便基础设施更合理完善。

3、建议出台新的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实施细则。项目可由市农综办直接招投标。

浅议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 篇3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

一、前言

2013年,国家农发办出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3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确立了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拟从2013年起,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分类开展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下面本文将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的特点,现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出改善园区建设的可行性意见。

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的特点

1.投入资金大

自2013年正式启动凤台县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以来,目前已实施国家农业开发、区域站实验、粮食千亿斤增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和提升了示范区起步区及周边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起步区主干道及生产道路桥梁等基本建成,水利基础设施正在积极提升,各项投资近亿元。

2.整合资源多

示范区依托合肥经济圈建设和淮南市快速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积极利用政府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打造基础平台,打通民间资本等社会资金以及科技和人才资源向现代农业示范区流动的渠道。在此基础上,积极招商引资,推动农业企业及其他意向性投资的洽谈工作。

3.融合产业多

示范区在建设中重点在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经济、生态、社会效应。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园区一方面积极拓展农业的概念,开拓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另一方面,园区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食品加工等产业基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的现状——以凤台县为例

1.基本情况

园区北部以丁张路为界、西部以幸福沟为界、南以桂圆路为界、东部以凤台-蒙城省道向东延伸1000米为界,总面积5万余亩,其中起步区面积7000余亩,涉及总人口3.82万人,计划投资24亿元,自建设以来各项投入近亿元。建成后,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6年将达到1.58万元。

2.投入情况

运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和农委千亿斤粮食项目凤台县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科技为先导,完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各功能区。

一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入园。在示范区连续三年(2013-2015年)实施土地治理项目。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总投资2065.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951.1万元。新建电灌站一座,开挖疏浚渠道12420米,大中沟清淤衬砌1.2万米,新建砼防渗渠道1.24万米,新修各类配套建筑物545座,道路硬化1.07米,植树折合面积370亩,培训农民1500人次,示范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500亩。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第一批财政资金)投资1075.5万元。开挖疏浚沟渠3条,总长3415米;衬砌渠道34条,总长1.51万米;新建机耕桥9座;土地深耕示范6000亩;新建混凝土路4350米、砂石路7880米。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在园区投资870.7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12.7万元。

二是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 “一县一特”项目。总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60万元。建育苗车间306平方米,考种检测室300平方米,加工车间758平方米,种子仓库1394平方米,晒场2000平方米,烘干车间520平方米。

三是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扶贫开发、乡村道路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共同支持示范园区建设。截止目前,共整合农委涉农资金1750万元。

3.存在的问题

(1)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分散。园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目前的情况是水利、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没有协调起来,资金在科学规划使用之前就投入园区,造成浪费。

(2)园区土地流转工作难度较大。一方面,受我县涉矿区域塌陷补偿问题的影响,园区土地流转成本费用较高;另一方面,部分农户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园区的建设持怀疑态度。

四、影响现代示范园区建设的因素分析

1.制度特点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投入比例及其用途,还是基本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现行制度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比例是中央资金80%,地方资金20%;用于水利设施的比例不低于60%,农业设施的比例不低于40%。然而,这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分布的七大功能区有很大差异,阻碍了现代园区的建设。

2.现代示范园区建设的特点

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作为凤台县现代农业的一个样板,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其建设的特点为高新、高效、特色和产业化,功能以示范、辐射、培训、交流为主,努力让园区成为现代科技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基地。

3.流程控制

园区从总体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审定、实施计划、资金和项目公示、工程招投标到工程监理、县级财政报账制、竣工验收和工程管护等各个阶段严格检验审查,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序进行。

五、改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的对策

按照园区“一年打牢基础、二年拉出框架、三年基本成型、五年总体建成”的基本构想,2015年是园区建设的关键一年。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同步展开扩展区建设,基本形成园区建设管理的各种有效机制,实现布局科学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环境生态化、农民知识化,使之成为我县现代农业的闪光点。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开拓资金投入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1)创建园区招商引资新思路。着力于落实园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进一步制定适时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在上市企业和国内500强以上企业上下功夫,争取多招商、招大商,加快园区产业发展。

(2)创建园区金融新模式。加快推进园区土地确权工作,试点开展园区经营主体的产业、资产、土地流转经营权、诚信度等进行评估,进行担保、抵押,向金融部门融资,充分发挥农业投资公司优势进行投资,建立金融新模式。

2.创建园区科研联姻新格局

由园区指挥部牵头,各单位协调,加大与中国农科院、扬州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力度,引进基质育苗、物联网等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力争每年不少于一个省级以上科研机构入园,提升园区生产科技含量。

3.创建园区农业风险防范新举措

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极易受病虫害及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影响。因此,园区积极与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展开合作,参与统保了村级集体资产保险、民生自然灾害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同时探索新的保险机制,增加新的保险品种,努力实现保险全覆盖,促进农业稳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园区建设和生产保驾护航。

六、结论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文章论证了凤台县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具有园区建设的一般特点,说明园区严格按照“两型园区”标准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影响资金在园区建设中使用的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的對策。下一步,笔者将继续追踪凤台县农业开发区的建设情况,并以此为基点,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秀池,易发云,候子坤,刘祥海,张汉平,徐登攀.农业开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14(1)

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篇4

浦东新区、宝山区、奉贤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崇明县、市农场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闵行区、嘉定区财政局:

为做好2012年本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工作,现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农办〔2011〕170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以下要求一并贯彻执行。

一、财政补助项目

(一)申请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单位自筹资金比例应占项目总投资50%以上。

(二)重点扶持“菜篮子”产品项目;重点扶持管理规范、运行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重点扶持技术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举措显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

(三)外商独资企业不纳入此次项目申报范围。

(四)请各区县、市农场局于2011年8月31日前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申报材料送市财政专项资金评审中心(农业综合开发评审中心),申报材料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书及相关附件、龙头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项目申报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使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统一格式,并提供电子版,申报材料一式七份上报。

二、贷款贴息项目

(一)2012年贴息资金要加大对粮油加工和“菜篮子”产品及流通设施项目的扶持。

(二)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确定固定资产贷款贴息率为6.6%,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率为6.1%。如申报项目的实际贷款利率低于上述贴息率,则按实际发生的贷款利率贴息。

(三)为更好发挥贴息资金的引导作用,避免贴息资金安排使用过于分散,贷款利息低于20万元的项目不予安排中央贴息资金。

(四)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的贷款贴息项目,按规定报送备案材料。

(五)外商独资企业不纳入此次项目申报范围。

(六)委托贷款一般不予贴息。

(七)请各区县、市农场局于2012年1月20日前将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贴息项目申报材料及相关附件送市财政专项资金评审中心(农业综合开发评审中心),申报材料一式四份,并提供电子版。

受理地点:陆家浜路1054号905室。

联 系 人:陈光伟

许 峰

联系电话: 63187499

63185500*1864

附件: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农办〔2011〕170号);

2.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中央财政贷款贴息项目附表格式;

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篇5

注:详细情况,请见当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1、什么是农发林业项目?

农发林业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简称,体现为国家财政以有偿和无偿结合的方式支持与三农有关的林业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财政支农的重要举措。农发林业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综合开发于1988年开始实施,是一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政策。

2、项目分为几类?

农发林业项目分为两类:

(一)林业生态示范建设,简称“土地治理”;

(二)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简称“多种经营”。

3、资金额度有多大?

农发林业项目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两部分构成。地方配套比例,根据各省的财政状况而有所差异,最高可达200%,即当中央财政支持一百万时,地方财政配套支持二百万。

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资金投资控制指标,每年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达。2008年,农发林业项目中央财政指标为2.23亿元,其中: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为1.1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1.12亿元(包括国家农发办为油茶基地建设提供的专项发展资金2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1.38%。

4、谁可以获得政策扶持? 农发林业项目是一项支持农业、改善农村、富裕农民的惠农政策,资金将全额直接拨付进入项目单位帐户,受益人为符合条件的单位或个人。

(一)林业生态示范建设

扶持对象:县级林业局、国有林场等。

(二)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

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专业技术推广组织和林业科研教学单位等。

5、土地治理(林业生态示范建设)的立项条件?

应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治理区相对集中连片,具有一定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治理面积不低于3000亩;要以林业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紧密结合项目区农村的道路绿化、村屯美化、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不低于80万元。建设资金要与其他林业生态工程资金统筹考虑,在项目县布局上避免与其它工程交叉,在资金使用上避免重复安排。

6、多种经营(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的立项条件? 项目必须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开发的产品应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形成,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要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名优经济林和花卉示范基地,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一般不低于100万元;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不低于300万元。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有偿、无偿投资比例为:有偿资金占70%,无偿资金占30%。

7、申报材料有什么要求?

(一)林业生态示范建设

林业生态示范建设项目需上报项目建议书,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效益预测、项目实施后带动农户增收情况等。

(二)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

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需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背景;资源条件和利用程度;建设单位资产负债情况;建设地(场)址、期限和方案;主要建设内容及加工项目工艺流程图;投资概算和筹资方案;主导产品的销售预测和利税预测;环境影响评价;组织实施、运行管护和还款计划。

8、如何进行申报?

项目由基层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上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进行初审后上报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并按照财政部规定的各省(区、市)财政配套资金比例落实好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提供同级财政部门配套资金承诺函。未按照要求进行联合申报、越级申报或未提供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函的项目,不予受理。

9、申报项目有什么要求?

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篇6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加快山区生态建设步伐,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 水利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决定自2010年开始, 启动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坡改梯建设项目。西吉县也在对县情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 确定上报《国家农业综合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宁夏西吉县郎岔项目》。

1 基本情况及现状

郎岔项目区位于渭河流域上游葫芦河支流, 西吉县东部部, 距县城约23公里处, 总面积83.2km2,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积70.9km2, 涉及硝河乡的郎岔、红泉、隆堡、范家湾等8个行行政村, 农业人口12847人, 根据地理位置和坡耕地面积情情况, 可将项目区划分为三个项目片。该项目区属黄土丘陵陵沟壑区第Ⅲ副区。流域沟壑发育, 地形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重, 土壤侵蚀模数4800t/km2·a, 年产沙量约39.94万t, 长期以来受恶劣的生态环境和严重的水土流失限制, 农作物产量低下, 经济发展缓慢, 项目区群众对兴修基本农田要求迫切, 具有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1.1 水土流失状况

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为: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为70.9km2, 占总面积的85.22%;其中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占35.9%。二是产沙时间集中。项目区产沙主要集中在汛期, 来沙往往集中于几场大暴雨所产生的洪水中, 且以推移质泥沙为主, 汛期产沙量占年产沙量的91.4%以上, 造成下游河道和水库淤积十分严重。三是复合型侵蚀严重。项目区内一年中几乎每一季节都有较强的侵蚀存在。冬春季项目区内地表干燥、植被稀疏, 风力侵蚀最为严重, 而且冬春季日温差很大, 冻融风化作用也很强, 斜坡、谷坡泻溜侵蚀严重;夏、秋季水蚀、重力复合侵蚀最为严重。四是人为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内人口居住密集, 耕垦指数过大, 对地表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1.2 坡耕地现状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24800亩 (83.2km2) , 耕地总面积89438亩, 其中5°以下的耕地28901亩 (基本农田18825亩, 坡地10076亩) , 占耕地面积的32.31%;5-15°的坡耕地32066亩, 占耕地面积的35.85%;15-25°的坡耕地11279亩, 占耕地面积的12.61%;25-35°的坡耕地17192亩, 占坡耕地面的19.22%。

1.3 梯田建设现状

到2008年底, 项目区现有基本农田面积18825亩, 其中机修梯田面积6360亩, 占基本农田面积的33.78%, 占耕地总面积的7.1%;水地8865亩, 占基本农田面积的47.09%, 占耕地总面积的9.9%;台地3600亩, 占基本农田面积的19.12%, 占耕地总面积的4.0%。人均基本农田1.5亩。

2 项目建设的紧迫性

(1) 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是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由于项目区内降水比较集中, 植被覆盖率低, 水力侵蚀比较严重, 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4800t/km2, 年输沙量为39.94万t, 且输沙量的91.4%主要集中在6~9月份, 使项目区内有限的水土资源大量集中流失,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活。 (2) 实施基本农田建设, 是夯实农业基础, 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迫切需要。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30mm, 且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1.2%, 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而主要作物春小麦生育期3-6月份的降水不足全年的32.9%, 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干旱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当地政府及群众强烈要求建设基本农田, 以有效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生产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 梯田建设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由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低, 水力侵蚀比较严重, 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4800t/km2。年输沙量为39.94万t。每到汛期造成流域内水分和土壤肥力大量流失, 不仅制约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严重影响着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

3 梯田建设潜力分析

(1) 土地资源方面:项目区农耕地总面积89438亩, 土层厚度在15-150m, 其中5-25°范围内适宜修建基本农田的坡耕地面积43345亩, 对发展机修农田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2) 技术力量方面:西吉县在多年的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总结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做法与措施, 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高技术的专业队伍, 拥有数量充足、性能优良的施工机械, 目前, 农田施工企业拥有推土机210台, 每台年平均修建旱作基本农田按450亩计算, 一年可修建旱作基本农田9.45万亩, 完全可以高标准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3) 制度保障方面:西吉县在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度, 在建设过程中, 能积极采取政府推动、政策调动、适当扶持、各部门协作、地方群众积极参与等综合措施, 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的运行管理中, 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能保障梯田建设顺利开展。

4 建设规模与目标

4.1 建设规模

本次规划将30550亩机修农田全部布设于项目区内5-15°的坡耕地上, 占5-15°坡耕地面积的95.3%, 占5-25°坡耕地面积的70.48%, 使人均累计基本农田达到3.6亩;为了充分利用项目区的水资源条件发展节水灌溉, 规划在郎岔村配套建设小高抽3处, 发展水浇地面积1220亩;根据项目区群众意愿, 为发展畜牧业和便于收割管理, 在项目实施期内为使期末户均牧草达到3.0亩, 本次规划在新修梯田地埂上种植牧草660亩, 占坡改梯面积的2.2%;按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向以及生态建设的需要, 将5-25°的12795亩坡耕地和25°以上17192亩坡耕地全部规划到今后的退耕范围内, 退耕措施主要采取种植有后续发展和保障力的乔、灌、经果林及多年生牧草。在25°以上的退耕坡面上宜种植成活率较高的沙棘、柠条等生态灌木林, 在15-25°的退耕坡地宜种植杏树、桃树等经济林和紫花苜蓿。根据以上规划, 建议政府尽快采取措施、落实任务, 对项目区实施退耕还林草。

4.2 建设目标

根据西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在对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生产发展方向, 综合考虑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大的特点, 优化配置治理措施, 促使项目区逐步建成农、林、牧、副各业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使项目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 确定项目区建设目标如下: (1) 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根据项目区内自然条件、水土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等综合分析, 应积极开展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综合治理, 期末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550亩, 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现状21.88%提高到51.23%, 各项水保措施综合产生作用年可新增拦泥9.63万t, 蓄水855.3万m3。水土流失防御体系初步建立, 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 (2) 发展农村经济目标。通过梯田建设工作, 到治理期末, 农村各业总产值由3839.17万元达到4745.73万元, 人均年产值由2988元达到3502元, 人均年收入由初期的1836元达到2152元, 可使项目区经济较快发展, 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交通道路、供水、供电和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实现群众脱贫致富, 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范堆相.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N].山西日报, 2004-10-17.

[2]张建斌, 王鹏飞.农业综合开发让荒地变良田[N].广安日报, 2007-04-17.

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篇7

第二条 项目旨在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引进亚行项目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水平。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亚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管理。

第四条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作为项目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会同亚行组织项目检查工作。

第五条 地方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管理工作,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职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六条 各级农发机构应当加强与有关业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共同做好项目实施工作。

第七条 项目年度计划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实施计划和上级农发办下达的年度投资控制指标编制。

第八条 项目年度计划按程序逐级上报,经国家农发办同意后执行。

第九条 项目计划进行调整、变更和终止的,按亚行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亚行贷款由财政部统借统还,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配套资金筹措、资金拨付、会计核算、提款报账和资金使用监督检查等工作。亚行贷款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按项目财政资金(含亚行贷款)的3.5%从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中统一安排项目管理费,由省(自治区)农发机构统筹使用,用于省(自治区)、市、县(市、区)项目管理支出,市、县(市、区)不得重复安排。已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中央项目协调机构项目管理费申请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际字[2007]50号)有关规定在财政预算中列支项目管理费的,同级农发机构不得在项目财政资金中(含亚行贷款)重复安排项目管理费。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应及时完成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

第十四条 各级农发机构负责项目招标采购工作,严格按照《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采购指南》组织项目采购活动,各级财政部门参与招标采购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农发机构应根据项目年度计划,编制采购计划,经国家农发办报亚行审查同意。

第十六条 各级农发机构应加强采购货物管理,定期检查、监督采购货物使用情况,严禁挪用、倒卖等弄虚作假行为。

第十七条 项目工程建设应当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

第十八条 各级农发机构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检查工作。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农发机构应按照国家农发办规定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

第二十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移交手续,落实管护主体,健全管护制度,保证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第二十一条 各级农发机构应做好项目监测评价和统计工作,提供相应经费和工作条件,加强业务培训。

第二十二条 各级农发机构可选聘专业机构和人员,对项目实施进度、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等进行监测评价,编写专项监测评价报告。

第二十三条 各级农发机构应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统计工作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编报统计报表。

第二十四条 国家农发办依据本办法,制定采购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提款报账管理等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3年6月6日起执行。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篇8

项目概要

1.1 项目背景

清水镇地处酒泉市肃州区“东大门”,属沿山冷凉灌区,具有明显的区位经济优势。近年来,该镇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强化基础,挖优势、抓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制种和洋葱为主的经济区域,种植业的整体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标准农田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的有关政策,镇上决定通过积极争取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一步有效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优化土地资源,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保持全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

项目建设地点在清水镇西湾村,建设面积5000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和科技推广措施等四个方面。

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开发区建设规模为5000亩,按照每亩490元计算,总投资

配套资金55万元,其中:省财政配套44万元,市财政配套2万元,区财政配套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80万元(其中:现金和实物折资24万元,农户投工投劳折资56万元,折工日2.8万个)。1.4 项目建设效益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和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5000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旱情;新增农田防护林3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000亩;完善服务体系2个;调整增加经济作物1500亩,亩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00元以上;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万元,农民增加纯收入总额达到49万元;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种植业水平进一步提高。1.5 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了加强对项目组织实施的领导和管理,镇上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安排部署和协调工作。同时,与中寨村签定目标责任书,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服务、工程进度等列入目标责任书考核,固定专人负责,认真落实项目工程招标制和质量监理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开发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

2.1 自然概况

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清水镇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东大门,镇政府距县城70公里,东接高台县,南与肃南县祁林乡相连,北邻巴丹吉林沙漠。中寨村位于清水镇东部。

2.1.2水文气象

全镇水源发于祁连山,径流由冰川、降雨两部分组成,经马营河导入夹山子水库调节灌溉,主要以降雨补给为主,供水量暴涨暴落,洪水量大。年均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小、蒸发大、无霜期短,光照时间为每天平均8.3小时,年平均温度14℃,年均降水量85毫米,蒸发量为2150毫米,无霜期平均140天,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灌溉保证率低,干旱威胁大,属干旱缺水地区。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地形南高北低,地势落差偏大,土壤类为灌淤土,属厚层灌淤土、厚层红色灌淤土和流动风沙土,耕性较好,土壤养分含量不平衡,有机质含量不丰富。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涉及清水镇1个行政村,11个村民小组,1个村办林场,406户,1540人,劳动力708人。

2.2.2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2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0元,其中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4元。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预计可达到250万元,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860元。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4463元,比改造前的2005年增加了343元。

2.2.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镇农林牧服务机构健全,设施配套,服务到位。镇上组建有“清水镇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学校”,中寨村成立了“中寨村农民文化学校”,有专兼职教师,师资配套,培训及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至目前,已培训青年农民1400人次,培训项目涉及农业生产各个方面。中寨村还组建有“制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协会”等专门的为农服务组织。2.3 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状况

项目区内现共有渠道65.5公里,其中:斗渠15.3公里,已砌9.2公里,需维修5.8公里,未衬砌土渠6.1公里;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未砌土渠39.3公里。

2.3.2田间工程状况

项目区田间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占21%,土渠39.3公里,占79%,田间机耕路14公里,均为砂石路或土路,农田林网配套率占20%。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现有农用车380辆,其中:农用四轮拖拉机350辆,农用三轮车30辆,基本能满足项目工程建设需求。在农机服务上,镇上服务机构人员健全,服务及时到位。

2.3.4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已建道路14公里,乡村、村组、组组道路基本贯通,但直线性、平整度不够。所有道路中,铺油道路只有1.5公里,其余部分为土路或砂石路,道路整体状况一般化,项目区内户户通电,农网改造全面完成。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赖夹山子水库调节,由于水利设施不配套,渗漏严重,土薄石厚,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由于存在大面积中低产田,粮食混合单产不足500公斤,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另外,渠道建设投入低,建设速度慢,渠路林配套状况不好。针对项目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以上主要障碍及制约因素,通过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使项目区土地、水资源潜力得以较好发挥,区位、自然优势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投入产出大幅度增长,以粮食制种、经作制种为主的产业化结构更趋优化,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进一步形成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全面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有富有的土地资源。项目区土地的平整度较高,土地肥力较为充足,连片性强,具备较好的地力基础,是全镇主要的粮食制种和洋葱产区之一,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2、有适宜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项目区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且项目区内全部使用祁连山冰雪溶水,来水量较大,在水利建设上主要为防渗节水的渠道建设,节水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

3、有较好的水利基础。区内引水渠道规划设计位置选择较为准确,占地少,工程量少,收益土地多,收效快,各种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能按要求配套渠路林,综合效益高。

4、镇村两级高度重视,并当作一件大事狠抓苦干,区内群众积极性高,并对农业综合开发寄予厚望。

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势在必行,尤其在中寨村实施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和良好的辐射带动性,必将会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 项目区水资源状况

项目区属马营河灌区,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7、8、9三个月年径流量占全年的67%,而苗水期的4、5、6三个月仅占24.5%。由于灌区灌溉任务重,加之项目区渠系配套程度不高,渠道渗漏严重,干旱仍然严重。4.2 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所在村由夹山子水库干渠经三支渠、四支渠输送库水灌溉,各村民小组耕地灌溉水源相同,为一个供需平衡区。4.3 项目区水源供需平衡

由于项目区自然条件差,水利工程建设速度缓慢,部分渠道建成年代久远,已破败不堪,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51,水资源利用率低。中寨村的可利用水资源为(P=50%)421.8万立方米,(P=75%)405.6万立方米。现有耕地5000亩,粮经种植比例为7:3。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51,田间水利用率为0.89,水的利用率仅为0.45,净灌溉定额为400立方/亩,毛灌溉定额为888立方,现需水量为444万立方,缺水量为(P=50%)22.2万立方米,(P=75%)38.4万立方米。

4.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由于本项目属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受当地人民群众财力的限制及项目决定,无法另行开源,只能采取节水措施以达到节流目的,因此项目实施后,项目的可供水量仍然由马营河灌区的灌溉制度决定,即年供水量没有变化,为(P=50%)421.8万立方米,(P=75%)405.6万立方米。

第五章

规划设计

5.1 指导思想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为动力,坚持“内涵挖潜,全面创新,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突出效益,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做大做强制种产业,稳步发展草产业,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项目区乃至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5.2 选项原则

立足当地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地资源,突出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效益,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和地方财政的增收。5.3 建设规模及标准

衬砌渠道13公里,其中衬砌口宽1.8m、底宽0.6m、渠深1m斗渠5公里;衬砌D型、C型U型农渠8公里;铺筑10-20Cm沙石罩面、路面宽5m的机耕路8.4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300亩;培训农业劳动力1200人次;示范推广制种玉米、洋葱等新

品种和配方施肥等新技术。通过深翻深耕地2000亩、配方施肥1500亩,改良土壤生化性能,培肥地力。

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6.1 开发任务

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6.2 建设内容

6.2.1水利措施

1、灌排渠道工程22公里。

斗渠5公里,口宽1.8m、底宽0.6m、渠深1m,纵坡1/100--1/200,边坡1:1。

农渠8公里,口宽0.70-0.90m,渠深0.50-0.70m,纵坡1/100--1/200,边坡1:1。

6.2.2农业措施

1、良种基地。项目区内计划建成3000亩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基地进行良种繁育。

2、改良土壤。平整土地2000亩,深翻3000亩,配方施肥 3000亩。

3、机耕路。修建5米宽交通型田间道8.4公里,天然砂砾石罩面10--20厘米。

6.2.3林业措施

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定植各种苗木9万株。6.2.4科技推广措施

培训农民技术员、劳动力1200人次,示范推广制种玉米、洋葱等新品种3000亩,深翻深耕3000亩,配方施肥3000亩。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1 编制依据

本项目为中低产田改造,由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组成。水利工程估算采用国家及甘肃省现行标准,其它措施估算采用省内及当地经验,采用综合指标。

(1)定额依据

建筑工程采用甘肃省水利厅1996年颁发《甘省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安装工程采用水利部颁发1993年63号文件《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采用《甘肃省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并对台班定额第一类费用扩大15%。

(2)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依据

各项费用按照甘肃省水利厅1992年15号文件《甘肃省水利水电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为基础,并按1995年19号文件“补充定额”和1998年11号文“费用标准调整意见的通知”计取各项费用。

(3)价格依据

建筑材料价格依据当地2003年第四季度材料市场价。

(4)田间工程按典型示范区扩大指标计算工程量。7.2 投资估算

7.2.1基础单价(1)人工工资

工程地处酒泉市境内,工程执行甘水规发(1995)19号文件,即:工资标准按十一类规定的基本工资计入,地区生活补贴为8%,高原补贴费为12元/月,经分析计算为:土方工程15.69元/工日,石方工程16.75元/工日,砼工程17.79元/工日。

(2)施工用风、水、电 风价:计算风价0.18元/立方米;水价:0.35元/立方米;

施工用电:采用外购电网电和工地柴油发电机共同供电,经分析计算综合电价为0.70元 /度。

按当地市场价格,并计入运杂费用。(3)砂石料单价

工程所需块石、卵石和砼粗(细)骨料按我区各灌区实际情况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砂石料场地,采用人工开采、筛分,汽车或拖拉机运至工地。经计算沙石料单价为:卵石29.479元/立方米,砂子18.23元/立方米,石子22.8元/立方米,垫层29.01元/立方米。

7.2.2建筑和安装单价

根据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法,分析计算建筑、安装工程单价。

(1)单价为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构成。(2)直接费包括基本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

(3)其他直接费按基本直接费计取,建筑工程取4.5%,安装工程5.5%。

建筑、安装工程的间接费以人工费为基础计取,其中土方工程24%,石方工程30%,砼工程70%,安装工程80%。

(4)计划利润按 7% 计取。

(5)税金按直接费和间接费的3.22%计取。7.2.4其他费用

按水利部及甘肃省水规(1992)15 号文件,甘水规(1995)19号文件和(1998)11号文件中有关计算规定计取相关费用。

7.2.5投资估算

根据以上原则及依据,经计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45万元。

7.3 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区共245万元投资中,按照中央、省市区、自筹1:0.5:0.7的标准,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10万元,省、市、区财政配套资金5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现金和实物折资)80万元。7.4 群众投工投劳

本项目区工程建设中,群众以投入劳动工日折算现金作为自筹资金,计划群众投工投劳2.8万个,每个工日按20元计,折合资金56万元。第八章

经济效益分析

8.1 经济效益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和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5000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旱情。调整增加经济作物1500亩;亩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00元以上。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万元,农民增加纯收入总额达到49万元。8.2 社会效益

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种植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直接受益,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8.3 生态效益

整个项目建成后,新增加农田防护林3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000亩,可极大地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风沙危害,改善土壤。同时,通过进行节水措施,高效生态农业,综合改土技术,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先导作用。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9.1 实施管理

与项目区所在村组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服务、工程进度等指标列入目标责任书,严格责任书签定的内容,实行定量考核,奖优罚劣。9.2 运行管理与维护

在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项目所在村组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并与建设农户签定建设管护五年质量保证目标责任书,实行属地管理,谁修建,谁维护,并在五年内谁的建设地段出现破损由谁自购材料进行翻建或维修。

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10.1 环境现状分析

项目区防风林带、生态林带、水源涵养林带建设进展缓慢,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大打折扣,再加上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10.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通过项目实施,将极大地减少渗漏及水资源浪费现象,大大改善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状况及农业综合效益,尤其通过防风林、生态林及水源涵养林建设,将会极大地减少风沙和水土流失,较好地涵养水源、缓解人畜饮水矛盾,并能较好地改善环境结构,并极大地提高农业灌溉功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10.3 对策及措施

1、强化科技培训,举办以农业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培训班10场次以上,对全村80%以上的中青年进行科技教育,强抓环境保护教育,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2、强化责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农业综合开发为目的,保护与开发并重,并将环境保护责任以目标责任书形式进行固

定,奖优罚劣,重奖重罚,绝不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农业开发,造成环境新的恶性循环。

3、精心设计,慎重规划,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开有植被地段和有树木生长地段,不到万不得已不破坏或尽可能少的破坏植被,不采伐或最大限度地限制采伐树木。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大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使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使中低产田得到改造,并能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走高效生态化发展之路。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也符合本镇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实际,所设置的规划项目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项目筹措资金的渠道正当合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回报率高,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建议上级部门及早立项,早日投资,使当地早日受益。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州区清水镇中低产田改造

项 目 建 议 书

(2005)

肃州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肃州区清水镇人民政府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要………………………………………………1 1.1项目背景„„„„„„„„„„„„„„„„„„„„1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1 1.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 1.4项目建设效益„„„„„„„„„„„„„„„„„„2 1.5组织领导和管理„„„„„„„„„„„„„„„„„2 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2 2.1自然概况„„„„„„„„„„„„„„„„„„„„2 2.2社会经济状况„„„„„„„„„„„„„„„„„„3 2.3基础设施„„„„„„„„„„„„„„„„„„„„4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6 4.1项目区水资源状况„„„„„„„„„„„„„„„„6 4.2供需平衡分析„„„„„„„„„„„„„„„„„„7 4.3项目区水源供需平衡„„„„„„„„„„„„„„„7 肃 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7 第五章 规划设计………………………………………………7 5.1指导思想„„„„„„„„„„„„„„„„„„„„7 5.2选项原则„„„„„„„„„„„„„„„„„„„„8 5.3建设规模及标准„„„„„„„„„„„„„„„„„8 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8 6.1开发任务„„„„„„„„„„„„„„„„„„„„8 6.2建设内容„„„„„„„„„„„„„„„„„„„„9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9 7.1编制依据„„„„„„„„„„„„„„„„„„„„9 7.2投资估算„„„„„„„„„„„„„„„„„„„„10 7.3资金筹措方案„„„„„„„„„„„„„„„„„„12 7.4群众投工投劳„„„„„„„„„„„„„„„„„„12 第八章 经济效益分析…………………………………………12 8.1经济效益„„„„„„„„„„„„„„„„„„„„12 8.2社会效益„„„„„„„„„„„„„„„„„„„„13 8.3生态效益„„„„„„„„„„„„„„„„„„„„13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13

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篇9

参考大纲》的通知

规开函[2010]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林业厅(局)、财政厅(局),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财务局:

为做好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申报工作,我们组织编制了《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和《〈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详见附件1、2、3,电子版见中“公告公示栏”)。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附件: 1、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2、《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3、《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项目建议书大纲附表

可研报告大纲附表

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1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大力加强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和谐统一。

二、建设范围和重点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分为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两类。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建设范围包括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

1、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重庆等省(市)。重点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防护林改造等多种治理措施,以营造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在造林林种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树种,力争通过项目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2、太行山绿化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省(市)。重点建设太行山区生态屏障,搞好海河源区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建设,要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封山(沙)育林、低效林改造恢复植被,建立乔灌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要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特色经济林和生态经济林。

3、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

(1)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重点以改良土壤和遏制土地沙化为目的,造林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济林,并通过林粮、林果、林草等间作,改良沙化土地,提高平原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重点地区沙地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保护现有林草植被,采用封沙与人工造林结合的方式,加强林灌草植被建设,建立以森林为主体、林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遏制沙化扩展。同时,鼓励在适宜地区种植沙生经济作物,科学发展沙产业。支持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巩固治沙成果。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建设范围以木本粮油,特别是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为主,加强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花卉示范基地建设。

1、木本粮油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

重点扶持油茶、核桃、油橄榄、红枣、板栗等主要木本粮油品种。

(1)木本油料基地建设

油茶基地建设

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区,重点发展油茶基地建设。要对现有油茶低产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选择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审定机构认定审定的油茶高产新品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加强新造油茶林的抚育管理。

核桃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加强核桃基地建设。要对现有的核桃低产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选择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审定机构认定审定的核桃新品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高效核桃林示范基地。

油橄榄基地建设

在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适宜地区,建设油橄榄生产基地。要对现有的油橄榄低产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引用适生高产新品种,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橄榄示范基地。

(2)其他主要木本粮油示范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扶持红枣、板栗、柿子、仁用杏等主要木本粮油品种示范基地建设,要积极选育良种,推广应用新品种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木本粮油产业生产示范基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2、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榛子、香榧、枸杞、蓝莓等干鲜果品及木本药材等,建设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切实加强区域特色经济林产品的科技成 果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产品产量和品质,打造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3、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

鼓励支持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以及国有林场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鼓励和扶持有示范带动作用、能增加林区(林场)职工就业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示范基地,逐步增强国有林区(林场)经济发展活力,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职工增收。

4、花卉示范基地建设

要以现代化高效花卉基地建设为重点,打造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树立品牌创优意识,严格执行行业或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发挥地域优势,实行规模化经营,全面提高花卉产业档次和产品质量,扩大我国花卉产业的国际影响。

三、立项条件和扶持对象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项目建设区范围明确,并且相对集中连片,具有一定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单个项目治理面积不低于2000亩,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不低于80万元。在项目县布局上避免与其它工程交叉,在资金使用上避免重复安排。

扶持对象:项目区所在的县级林业局、国有林场等。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开发的产品必须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应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连续经营两年以上,依法纳税,资产状况良好,并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不低于80万元。自筹资金的比例,对于龙头企业申报的项目,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项目建设总投资的70%;其他单位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0%。国家鼓励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扶持对象:农村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基层林业专业技术推广组织、省级及以下林业科研单位、经济林生产企业(重点支持经济林产业龙头企业)。

四、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的整 地、植苗、封育、幼林管护、低效林改造及所需的种子、苗木、苗圃建设和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及小型仪器设备等。其中用于苗圃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及小型仪器设备等投资不应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项目建设资金用于直接生产的不低于70%。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林种植所需的整地、植苗、抚育、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摘等;经济林产品整理、分级、清洗、包装等产后处理以及初加工所必需的设备;花卉种植所需的温室大棚等建设。其他资金可用于林道、输变电、排灌等附属设施建设以及前期工作和必要的科技推广、农民培训等。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全部为无偿投入。

五、申报程序

(一)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上报材料。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需上报由具备林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的项目建议书,详细内容参照“《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见附件2)。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上报由具备乙级(含乙级)以上林业工程咨询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内容参照“《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见附件3)。

(二)项目由县级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各级林业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办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办,下同)对上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进行汇总、筛选和评估,形成备选项目。省级林业、财政部门要对所申报的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负责,要对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政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逐级评估、审查、论证,要建立项目评估责任制,明确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责任。

(三)国家农发办将于近期下达各部门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指标。各地应在国家林业局下达2011年项目申报通知后,于8月底前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向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发办联合申报项目。报国家林业局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家农发办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项目简表。

附件2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1、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1.1.3项目法人代表 1.1.4建设地点

具体到乡镇一级 1.1.5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包括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一种或几种生态示范类型作为建设内容)1.1.6项目建设期 1年

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8建设效益 1.2 编制依据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 结论

简要描述项目建设作用与投资的可行性。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及意义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建设地点或范围 3.2 项目区基本情况

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等。3.3项目建设条件 3.3.1基础设施条件 3.3.2苗木供应条件 3.3.3自然立地条件 3.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方案

5.1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2 规模与布局

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几种形式的建设任务及布局,(附图)5.3 技术措施方案 5.3.1人工造林技术方案(1)造林地现状(2)林种选择(3)树种选择(4)整地(5)苗木与植苗(6)配置模式(7)抚育管护(8)苗木供应保障 5.3.2封山育林技术方案(1)封育区现状(2)封育类型(3)封育方式(4)封育年限(5)封育措施

5.3.3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方案(1)低产低效林现状(2)改造方式(3)管护

(4)苗木需求量及保障供应 5.3.4 固沙工程技术方案(1)固沙区现状(2)固沙技术措施 „„

5.4 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期限1年,安排到月份。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及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7.3社会效益 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资金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及苗木价格表

4、项目建设用工量表

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附件3

《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第1章 总 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品种)基地示范(或加工)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建设单位名称,所有制形式,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人员结构等。1.1.4项目建设地点

具体到乡镇一级 1.1.5建设性质

新建或改扩建

1.1.6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主要为示范基地面积

产品规模:示范基地生产品种及产量;如有加工项目,还需增加加工产品规模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土建工程、道路建设、灌溉工程等。如有加工项目,还包括所需相应设备与土建工程。1.1.7建设期限 1年

1.1.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9 项目效益 1.1.10科技支撑单位 1.1.11编制单位(可选)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3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内容多可另成章节)1.3.1 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名称,所有制形式,发展历程(沿革),主营业务,人员结构等 1.3.2建设单位财务状况 1.3.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3.4 单位或依托单位研发能力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评价),风险评估,带动作用,问题及解决方案,结论与建议等。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阐述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如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及理由(如区域经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存在问题等)。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 3.1.2自然资源状况(1)气候(2)水文(3)土壤(4)大气环境(5)地形地貌 3.1.3社会经济状况(1)行政区划与人口(2)交通运输(3)供电及通讯

3.1.4 林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1.5本项目产业及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3.2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3.3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3.3.1有利条件

政策、资源、市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等 3.3.2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案

第4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调查 4.1.2市场预测 4.2市场营销 4.2.1营销策略 4.2.2营销方案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5章 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5.1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1.1指导思想 5.1.2建设原则 5.1.3建设目标

5.2 项目建设规模与布局 5.2.1 示范基地建设规模 5.2.2 建设布局

5.3 生产技术方案或生产工艺流程

有产品加工的项目,还需简述产品加工生产工艺流程。不同示范项目,生产技术方案各不相同,以下内容仅作参考。5.3.1园地选择 5.3.2栽植区划分 5.3.3品种选择 5.3.4种苗 5.3.5栽植密度 5.3.6整地及栽植 5.3.7土肥水管理 5.3.8整形修枝 5.3.9病虫害防治 5.4 建设内容及规模 5.4.1 示范基地建设

包括品种或品种引进,整地,土壤改良等。5.4.2生产设施建设 5.4.3基础设施建设

有产品加工的项目,增加相应的建设内容 5.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分月安排进度,绘制项目建设进度表

第6章 环境影响评价

6.1 环境现状 6.2环境影响分析

说明并分析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6.3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如,废弃物处里、污水处理,产品质量安全方案等。6.4 环境影响评价

第7章 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

7.1机构设置与职责 7.1.1机构设置 7.1.2机构职责 7.1.3劳动定员 7.2经营管理模式 7.3经营管理措施

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竣工后的管理措施,如工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7.4技术培训

根据生产技术要求,对项目单位员工及基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的方法、措施和拟开展的主要工作。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8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 8.2投资估算 8.2.1总投资

(1)建设投资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2)流动资金

其中:铺底流动资金。(3)其它

需说明具体投资渠道 8.3资金来源 8.3.1中央财政资金 8.3.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8.3.3自筹资金及来源 8.3.4银行贷款及其它 8.4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财政资金

使用范围、报帐管理等。8.4.2自筹资金 8.4.3银行贷款及其它

第9章 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结论

9.1经济效益分析 9.1.1 基础数据

项目计算期、相关的取费标准、财务制度规定、税收政策、银行贷款利率等。9.1.2 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1)销售(营业)收入(2)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 9.1.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9.1.4 财务效益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

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税后、静态),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和财务净现值(税后)等。(2)银行贷款清偿能力分析(有贷款项目)9.1.5 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2)敏感性分析 图、表表示及文字说明。9.1.6 财务评价结论 9.2社会效益分析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与林农增收致富分析等。

9.3生态效益分析 9.4 综合评价结论 9.4.1 结论 9.4.2 建议

附表

1、项目投资估算表

2、流动资金估算表

3、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7、现金流量表

8、银行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有贷款项目)

9、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

2、基地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或平面布置图

4、其它附图 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

2、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租赁合同

3、项目单位近年财务审计报告

4、项目单位龙头企业认定材料

上一篇:酒店电脑房的工作流程下一篇:演讲手势:演讲手势的训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