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共10篇)
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 篇1
(一)中低产田改造、宜农荒地开垦、生态工程建设、草场改良等土地治理项目;
(二)种植业(不含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三)农业高新科技示范项目。
第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般控制在万亩以上,丘陵地区不少于1000亩。
第九条 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条件;
(二)投入少增产潜力大,效益好;
(三)有资金配套能力和还款保证。
第十条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储备工作。
第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经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对上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资金配套与偿还能力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论证。
第十三条 对经评估论证符合要求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后,下达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四条 对申报单位在上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审批本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立项:
(一)项目实施计划未按照规定完成的;
(二)项目建设出现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严重损失的;
(三)配套资金不落实的;
(四)截留、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的;
(五)虚报项目效益或者任务的。
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 篇2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
衢州市衢江区面积1748平方公里, 辖10个镇、8个乡、2个街道、1个办事处、272个行政村、3个社区, 总人口399198人。1988—2014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72个, 其中土地治理项目48个, 产业化经营项目24个。在推进项目建设同时, 认真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档案管理, 及时收集资料, 项目工程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分为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3步骤。
(一)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政策与立项资料。衢江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根据国家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和浙江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结合当地资源优势, 进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对确定规划的优势主导产业,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将通过择优选项、竞争立项的原则, 集中资金进行重点扶持, 使农业综合开发更好地发挥支持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目前主要分为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 区农发办根据乡镇、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的项目建议书, 经审查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项目库, 并对项目库中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评估论证, 择优选择项目, 经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同意, 确定拟申报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资料。
(二)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设计资料。区农发办根据乡镇、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的项目申报书、可行性报告, 经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项目, 并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评估论证, 择优选择项目, 经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同意确定拟申报项目所形成而收集的资料, 完成实施方案、施工设计文本、施工图集等资料, 经省农发办评审确定后, 上报计划, 省农发办给予批复。
(三)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施建设招标投标资料。为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 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施工单位, 主要工程实行公开招投标, 零星和扫尾工程采用邀请招投标, 招投标工作均委托咨询公司代理完成。公开招标公告在衢州市 (区) 公共资源交易网、衢江区政府信息公开网、衢江区阳光工程等网上发布, 招标工程均在衢江区建设工程交易所开标, 衢江区招标办为招标监督单位, 衢江区监管办依法对招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水利、机耕道路和林业工程建设交易均符合《衢江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的范围和形式, 50万元以上一律采用公开招标, 5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采用公开或邀请招标, 10万元以下采用直接发包。邀请招标和直接发包工程建设交易均经主管部门和区监管办审批同意。
(四)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公示资料。1. 事前公示资料:项目申报前, 以文件形式通过区公文交换系统下发到各乡镇街道“申报指南”和产业化项目选项结果, 在区公文交换系统进行公示, 衢江区政府信息公开、衢江区阳光工程等网上发布。2.事中公示资料:为了明确任务, 落实职责, 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取得社会各界对项目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工程施工招标后, 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和图像资料, 公示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布置、质监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督举报电话。3. 事后公示资料:项目实施后, 在项目区设立告示牌, 公示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建设资金来源等相关情况的图像资料。
(五)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资料。1. 合同资料:区农发办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支付工程款。2. 质监资料:为加强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我区2010年以后土地治理项目纳入水利质量监督管理, 质监单位为衢江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提供质量监督报告。3. 建设监理资料和一般田间工程质量管理资料:工程建设均实行监理制。2009年以前项目建设监理采用直接委托, 2010年项目工程建设监理通过招标确定, 同时项目乡镇成立田间工程质量管理小组, 由有责任心、懂技术的老干部老党员组成, 并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根据项目工程建设需要, 区农发办指派专职技术员按项目区或施工标段明确责任范围, 并于年终进行考核,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4. 工程联系单、签证资料:施工过程中联系单、签证按设计变更:由项目乡镇或施工单位提出, 监理单位同意后报区农发办, 经区农发办和设计单位确认同意后, 由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联系单 (或变更施工图) , 监理和建设单位联合签发工程变更通知。施工完工后施工单位出具工程签证单, 注明工程量和费用等。工程增变更程序合规, 申请和审批签证手续完整。5. 工程变更资料:因不可预见产生的合同金额范围之内的工程量增加或减少, 由施工单位出具《工程签证单》, 经现场监理 (监督) 员和区农发办技术人员 (2人以上) 复核签字确认。合同金额范围之外的增加工程, 根据实际确需增加的, 由项目所在乡镇、村出具要求增加工程的书面申请, 上报区农发办批准, 并签订工程施工补充合同。6. 工程单价变更资料:由于工程变更或新增工程内容造成工程单价变更的, 按合同约定由监理单位出具农发办和施工单位同意的《变更项目价格签认单》。7. 隐蔽工程验收资料:由施工单位口头或书面提出隐蔽工程验收申请, 填报《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区农发办技术人员和监理 (监督) 员到现场验收合格后, 由施工单位、监理 (监督) 单位、区农发办等签字 (必须2人以上签字) 认可, 否则隐蔽工程不予认可。2009年以前 (含2009年) 实施的项目联系单主要有监理、施工、农发办3方签证;2010年以后 (含2010年) 实施的项目联系单主要有项目乡镇、监理、施工、农发办共4方签证。8. 施工日志:施工日志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工程。施工日志也是反映施工质量的依据。施工日志应能全面反映施工情况, 如地段设计编号、天气、温度、时间、设备、人员、工程质量、技术要点、记录人、施工详细内容与施工质量及主要问题, 特别应对施工质量部分认真做好记录。9. 监理日志:监理日志真实、准确、全面且简要地记录与工程相关的问题。凡是主要事件、施工活动、其他技术资料中未记录的均应记录。监理日志必须每天不间断记录, 停工应记录原因、时间及复工时间。所用词语专业、规范、严谨, 把监理工作中所关注的内容, 如发生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记录清楚。
(六) 农业综合开发设施建设的后期管理资料。1. 竣工、验收档案资料:合同工程完工后, 施工单位向农发办提交完工资料, 由监理和施工单位对合同工程完工进行初验。初验通过后, 施工单位书面申请农发办验收, 农发办、项目乡镇会同质监、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组成验收组参加验收。年度项目竣工后, 由区农发办牵头, 组织财政、审计、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验收组进行项目自验。由省农发办组成项目验收小组, 对项目实施现场、资金拨付、档案资料进行检查验收。2. 移交管护档案资料: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完工后, 办理与实施乡镇交接手续, 移交工程清册和乡镇建立工程管护制度等。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衢江区农业综合开发档案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中的组成部分, 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 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 主要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涉及项目工程管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管理的特点是周期长、范围广、土层结构复杂。一个项目区内涉及几个乡镇和各家各户的政策处理;项目建设根据农作物播种期来安排, 以及天气变化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周期;在建设过程碰到土层结构复杂会产生工程设计变化。因此, 项目档案收集资料完整, 关系到项目申报、招标、设计、工程质量检查, 工程建设周期、结算验收, 工程管护移交。项目档案资料收集的及时关系到项目工程质量检查, 工程建设周期的监督、资金拨付进度、验收结算是否合理, 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目前已逐步形成整套规范的项目档案, 但在归档的过程中, 发现有不足之处。
(一) 项目工程档案资料不够及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工程联系单、签证资料、设计变更、工程变更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资料、工程单价变更资料应在形成时7个工作日内将会议纪要或纸质报送给业主, 如不送达, 则造成资料与资金拨付进度款相脱节, 无法及时掌握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对项目施工进度也难以把握。
(二) 项目工程档案资料不够完善。1. 工程混凝土浇筑工序质量评定表及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等资料及检验日期、评定日期存在用涂改液涂改现象;2. 有些施工单位随意使用“兰笔”等非耐久性材料填写竣工图, 甚至出现空白竣工图印章, 竣工图印章空白意味着无法追究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监及现场监理人员责任。3. 监理日记气温不填, 无法判断浇筑混凝土时工程质量是否因气温造成质量问题。有些施工日记存在复印现象
(三) 项目工程施工照片档案缺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内部工程结构和隐蔽工程照片档案不能同步形成积累, 一个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张照片档案, 影响隐蔽工程质量监督和验收的准确性。
三、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重视项目文件材料积累。建设单位应认真履行组织、协调项目各参建单位档案工作职能, 将建设工程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纳入工程计划管理工作;纳入施工管理及考核范围;纳入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中;纳入经济责任制。落实项目管理技术人员“三参加”制度, 要参加工作例会和工程质量评定会;参加设备开箱验收;参加工程合同的验收和项目交工验收, 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确保试验检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并以此确保档案的形成质量。
(二) 注重项目工程资料完整。1. 竣工图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 监理单位负责审核,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履行审核和签字认可责任, 禁止代签、代填写结论。2. 工程验收前, 建设单位应组织、督促和协助各设计、施工单位检验各自负责的竣工图编制工作, 发现有不准确或短缺时, 要及时采取措施修改和补齐, 竣工图要作为工程交工验收的条件之一。要保证竣工图的质量, 做到规格统一, 图面整洁、字迹清楚, 不得用圆珠笔或其它易于褪色的墨水绘制。竣工图应完整、准确、清晰、规范、修改到位, 真实反映项目竣工验收的实际情况。3. 利用施工图更改的, 应在变更处盖修正章 (修正章可直接刻上具有修正权限的责任人姓名) , 并在空白处用碳素墨水标注变更依据 (变更通知编号) 及有关数据、修改日期, 修改时应用正确的修改方法并修改到位;重新绘制的竣工图也应标注重新绘制的原因或有关变更依据 (变更内容应在竣工说明中一并反映) 。编制竣工图应有施工合同的竣工说明和本册竣工图中说明;并设置设计与竣工图数量一览表;变更一览表;重新出竣工图时按行业竣工图框格式, 严禁粘贴标题栏后作为竣工图;移交复印部分的竣工图应先复印后签字和盖章, 保证手写签认, 禁用蓝笔等非耐久性材料。
(三) 注重图片、影像等动态资料管理。施工工程照片档案应按规定同步积累并及时整理, 照片应该标注年度、项目名、拍摄者、拍摄日期、专题、机构或问题 (场地名和人物名) 体现真实性和规范性, 验收时结算资料应与隐蔽工程照片、现场结合, 把握隐蔽工程施工的准确性。
通过照片档案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在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质量管理中起到重要地位, 实现管好项目工程质量, 用好项目资金, 充分发挥照片档案的作用。
摘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管理是指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 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 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 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资料形成的项目档案。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管理,探讨
参考文献
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 篇3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资金管理 项目库建设 绩效评价
一、当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入分散,多头管理
我国政府支农资金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含国债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十几大类。资金来源分散,管理制度和要求不统一,支付方式、渠道和对象分散,使得一部分资金在支付过程中处于监管之外,难以保证资金按照规定的使用方向合理、规范地运行,不仅加大了资金的监督管理难度,而且增加了监督管理的成本,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资金拨付不畅,执行进度较慢
总体来看,近年来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支出稳定,支出进度相对较快。但也存在市县财政部门资金拨付进度偏慢的问题,分析原因,既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施工受季节影响较大等客观因素,也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环节较多等主观因素。支出进度偏慢不仅会影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大背景下,也影响着中央和省上宏观决策的贯彻落实。
(三)项目库建设薄弱,建立不科学
一是对项目库建设工作还不够重视。二是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深度不够,项目前期工作质量不高,一些项目与规划脱节,对申报争取项目造成不利影响。三是项目库中的项目储备太少,特别是缺乏能够形成较强发展支撑能力的重大项目,缺乏有竞争力、有吸引力的优质项目,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是项目管理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项目库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与交流,项目库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五是一些项目库与项目申报等实际工作脱节,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六是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缺乏项目管理知识,有的不熟悉软件操作。
(四)绩效评价进展缓慢,工作尚不到位
近年来,各方面都在大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仍然存在着制约绩效评价有效开展的几方面因素:一是缺乏独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二是未构建规范的指标体系。三是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四是支出评价结果约束乏力。
二、健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机制的对策
(一)确定农业综合开发模式,集中使用支农资金
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发展的需要。原因在于:一是农业综合开发坚持综合性的开发方式,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提高。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着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有利于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三是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和增加投入的良好局面。四是农业综合开发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资金和项目管理机制。五是农业综合开发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体制。
(二)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加强项目库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的前提是选择好的项目进入项目库,为下一步项目评审、上报及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要按照发展建设的要求选择项目,明确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规模开发、集聚开发,并有机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各类项目以及其他农口部门项目,突出重点,集中投入。二要积极做好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对预期明确、前景良好、典型性强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进行连续建设,坚持以建设高标准项目区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依托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和地方特色。三要引入竞争机制,对基层干群积极性高、领导力度大以及土地规模流转有基础、农业结构调整有思路、财政配套资金有保证、自筹资金能落实、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高的地区给予优先入库。
(三)推进项目和资金对接,加快资金支出迸度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资金管理缺乏对接是影响支出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此,一是要提前申报和筛选项目,为加快支出进度奠定基础。二要及时批复下达项目计划。三是要提高资金拨付效率,中央资金应在最短时间内下达至省,省级财政部门应及时下达地方立项项目资金的预算指标,并根据项目计划,先行拨付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四是加强动态监控,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利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出进度的动态监控,及时汇总并定期通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出进度和使用情况,督促下级财政部门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四)推进绩效评价,实行奖优罚劣
建立以考核绩效为目标的跟踪评价机制。一是项目实施期间,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等中期检查;项目竣工后,进行省级验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每3年进行一次验收考评。二是全面进行检查和验收考评工作,内容既要包括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又要包括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工程的运行和管护情况;既要包括对项目建设单位的考核,又要包括对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的考核;既要包括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检查,又要包括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评价。三是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验收考评时,既要查看账簿和档案,又要深入項目区进行实地勘察;既要根据资金到位和拨付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又要根据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以财政报账为核心,规范财务制度
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 篇4
作者:袁祖军
近年来,汉阴县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高标准管理的原则,抓住项目入选、设计、管理、管护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尝试改革、创新项目和资金监管方式,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日趋规范,水平逐年提高。
1、创新项目入选机制。一是对下一年度的项目区实行竞争入选制度,对乡镇、村组干部要求积极,群众有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意愿,有期盼开发、要求开发的热情,并经三分之二以上农户签字盖章同意的作为项目区入选的条件之一;二是考察待入选的项目区基本情况和乡镇、村组班子情况,将开发后项目效益明显、群众能够持续增产增收、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有明显改善的,且乡镇、村组班子团结、作风扎实过硬,想干事、能干事的作为入选条件优先予以考虑;三是实行预交现金制度,对现金缴纳积极,足额的作为入选的重要条件之一;四是对项目乡镇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项目选项储备的重要因素;五是实行县级领导综合打分评定制度,由县级领导对拟入选乡镇及项目区就干部、群众积极性,基本条件,争取、实施其它项目情况等内容进行综合打分,得分高的确定为下一年度项目区。近几年来,由于采取了项目区竞争入选激励机制,2006年取消了蒲溪镇因镇、村配合不力、宣传不到位、无端拖延工期的连续开发项目资格,使其它乡镇、村组干部工作积极主动、协调配合力度明显加大,从未因项目实施难度大而调整项目,项目建设质量逐年提高,外观形象一年比一年好。
2、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创新设计理念。在机电井、排灌站设计时,增配了配电室和连接水泵的自藕型补偿器、电磁启动器、单向截止阀等,保证了水泵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在渠道的设计中,配套和完善了渠系建筑物及渠首工程,增设了斗门、人行梯和人行桥、洗衣池等,并因地制宜在路渠结合部位增加渠沿宽度,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其它措施(溪流护岸)设计和施工中,增设小型节渗坝22处,拦河固沙,提高了水位,并增设17处人行桥,方便了群众生产;在农用桥旁增设限重警示标志,在塘坝旁增设禁止游泳警示标志,延长了农用桥的使用寿命,消除了塘坝不安全隐患,体现了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赢得了项目区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3、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在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一是严格项目招投标程序,邀请纪检、监察、审计及反贪局等单位参与项目招投标过程,使招投标公平、公正、公开,增加了工程的透明度,促进了对项目工程的有效管理,有效遏制了人情工程、关系工程;二是采取责任追究制和返工核减工程量制度,对监理人员、技术人员因未按要求旁站监理、现场监督而造成质量问题的,追究监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责任,并按监理合同扣减工程监理费。对不按要求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队,根据返工工程量核减相应工程量和工程投资,使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项目施工方案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实施项目;三是邀请村、组选派群众代表监督员进驻现场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跟踪督查,将所有单项工程纳入监督范围之内,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标准和工程进度;四是采取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制。将项目建设合同,施工单位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和监理报告,业主单位工地代表工程日志作为验收的依据之一,对照实施办法,设计和合同约定的数量、质量、金额逐一现场查看,验收合格,由检查验收组作出验收意见,并作为报帐的依据之一;五是采取不定期检查与抽查。项目管理单位在项目实施上的各个时期进行不定期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改正,对将工程转包他人的施工队,除单方面终止合同,没收履约保证金外,取消今后参加所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利工程承包的资格,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六是继续实行项目公示制。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公示办法,结合本县开发工程特点,设计了相关公示格式,按照要求,全面推行了项目公示制,在项目申报、实施、竣工三个阶段,分别将项目建设内容、农民筹资投劳方案及资金使用情况及中标施工队、监理单位、向群众进行公布,使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七是实行奖励机制,对单项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的,按优良工程合同金额的2%进行奖励,并在下年度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招标中予以适当加分,提高了施工队争创优良工程的积极性。
4、创新资金监管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制定了专人负责、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制度,完善县级财政报帐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钱,按制度办事,确保项目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二是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检查。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纳入财政监督的范围,对项目工程量的确认、检查结果等均按财政监督的规范程序进行操作,并与审计部门协调,每次检查均邀请审计部门主管审计人员参加,确保资金使用合理。三是将群众自筹现金全部统一缴入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报帐专户管理,与上级财政资金一起纳入规范化报帐管理,保证了项目建设所需资金,避免了因专项资金不足而影响资金拨付。四是对水利工程项目实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对“U”型渠预制件、机电设备、苗木等大宗物资实行政府采购制,节约项目资金。五是实行资金拨付直通车制度。由财政局根据用报帐进度和项目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给项目建设单位或供应商,简化了程序,加快了资金运转。六是严格报帐程序。对项目采取分阶段验收、分阶段报帐、分阶段拨付资金的办法,对验收不合格工程、超出合同外的工程,不合格、不规范、不完整的凭证,不接受检查监督、不接受业主单位工地代表意见的不予报帐,避免了套取资金、少记多报等违规使用资金现象。七是继续完善项目管理卡制度,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避免了项目随意人为变动,保证了项目计划和资金管理的严肃性。
5、创新施工方法,运用新工艺。在水利工程U型渠衬砌上,由最初的无檐,到后来的机砖压檐,再到现在的混凝土压檐,用宽沿24cm取代窄沿12cm,较好的解决了U型渠道稳定性差的问题,保证了整体结构牢固,同时宽沿也方便了群众生产;在拦河坝上采取修建消能桩、消力池和缓冲坝,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能;在其他措施(溪流护岸)上采取混凝土铺底、护岸整体勾缝,既美观又实用;在塘坝上采取混凝预制块边坡护岸的方法,使工程质量逐年提高,外观形象一年比一年好。
6、创新开发机制。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力军作用,推行农综开发资金搭台,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共同“唱戏”的办法,着力聚集政府要素资源和社会资源,发挥农综开发资金杠杆支点作用。如在平梁镇棉丰村将县水利局小流域治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资金集中捆绑投放到该村,开发小流域治理面积80亩,基本农田建设面积90亩,项目总投资215万元,不仅加快了全村项目建设,也促进了项目总体效益。在安合村新农村建设中,不仅配套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渠道衬砌、塘坝、溪流护岸、拦河坝、排灌站、机耕路、梯田埂、庭院绿化和靓化、产业建设(经济园)等项目,改善项目村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确保项目村粮食高产稳产,改善村容村貌和群众增收的产业建设(经济园)项目。也捆绑配套实施了移民扶贫搬迁41户44人,庭院靓化(五改三建)改造40户,人畜饮水工程一处,村办公楼及文化活动室建设面积达360m2,农网改造14杆公里,总资金达650万元。目前,该村村容村貌整洁,农业生产、出行非常方便,群众增收项目多,收入来源广,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物质条件,体现了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完美结合。
7、创新投入机制,调动群众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在项目的投入机制上,坚持“民办公助”原则,鼓励农民筹资投劳,严格执行“一事一议”,为使项目区群众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内容,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一是多次召开群众会议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讲形势、讲机遇、讲发展,让广大群众明白农综项目建设是难得的机遇,进行板块开发、集中投入、综合措施配套的项目仅此一个,充分调动项目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及时报道项目建设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三是引导项目区群众发挥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并落实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民个人或联户参与项目工程建设。据统计,近几年自愿参与项目建设的农户达200余户,投入的项目资金达100多万元。
8、创新建后管护体制,发挥项目长期效益。一是同项目乡镇、村、组签订了项目工程建设移交协议书和管护责任书,把已建工程及时交由村、组、户使用和管护。二是按农、林、水等不同的行业标准,分别印发了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管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三是针对集体及公共场所林业苗木在栽植期无人管护、成活率低的实际,在招标时采取苗木包栽包活的做法,不但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还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四是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对部分工程产权进行了拍卖、租赁或承包,如蒲溪镇先锋村十一组塘坝进行了承包,双乳镇三同村3眼机电井、2座排
灌站及新塘村2座排灌站全部进行了拍卖,将管护费和管护责任人真正落到了实处,提高了项目的效益和长期使用。
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滚动计划(以下简称滚动计划)编制管理,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投入针对性、精准性和时效性,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农业综合开发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滚动计划,是指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全面分析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及其变化趋势基础上,编制的下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体安排方案。
第三条 编制管理滚动计划的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编制滚动计划,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重点,以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调整、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抓手,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开发目标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开发理念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转变,开发布局向突出优势特色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调整,提升农业竞争力。
第五条 滚动计划编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及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方针政策;
(二)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总体目标;
(三)符合国家批准的有关发展规划,以及本省、本部门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要求;
(四)符合需要与可能,有利于优化资源、生态和环境;
(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推进城乡一体化。
(六)推进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采取农民合作社、农民持股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第六条 滚动计划期限为1年。
第七条 滚动计划实行滚动编制、滚动实施。允许采取开发县轮换开发制,每年将几个县的开发资金集中轮换滚动开发一个县。
第八条 滚动计划实行分级编制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负责组织编制本省滚动计划;农业综合开发县(包括不设区的市、辖区、旗及农场、团场,下同)负责组织编制本县滚动计划。地(包括设区的市、自治州、盟)级农发机构编制管理滚动计划的职责,由省级农发机构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简称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负责组织编制本部门滚动计划;省级农口部门会同省级农发机构负责组织编制本省部门项目滚动计划。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省级、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开展滚动计划编制工作,并对其编制的滚动计划进行备案和汇总。
第二章 编 制
第九条 滚动计划编制主要依据:
(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方针政策;
(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
(四)相关行业规划和专业规划、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农业发展规划;
(五)地区自然和经济发展状况。
第十条 滚动计划编制主要内容包括:
(一)背景、编制依据、范围和期限;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三)具体布局、建设任务和内容
(四)项目安排类别和数量、涉及县(市)数量和名称;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六)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含水资源平衡分析或水量供需分析);
(七)保障措施。
第十一条 滚动计划包括:
(一)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地方切块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滚动计划;
(二)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滚动计划;
(三)产业化经营项目(一般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项目、“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滚动计划;
(四)部门项目滚动计划。
第十二条 省级、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一般按上(开展编制滚动计划工作当年的前一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支出预算规模(扣除一次性专项)的140%编制下一(开展编制滚动计划工作当年的后一年)滚动计划。
第十三条 编制滚动计划,应当广泛征求意见,经过政策、经济与技术等充分论证,确保编制科学严谨、符合实际。
第十四条 省级农发机构应指导、监督所属农业综合开发县做好滚动计划编制工作,在进行审查、汇总的基础上,编制本省滚动计划。
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应指导、监督省级农口部门会同省级农发机构共同做好滚动计划编制工作,在进行审查、汇总的基础上,编制本部门滚动计划。
第十五条 省级、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组织编制滚动计划中的所有项目,应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书)并经评审可行;其中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项目、“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原则上应实行公开竞争选项。
第三章 报送和备案
第十六条 县级农发机构应在每年3月底前,向省级农发机构报送下一滚动计划;省级农发机构应在每年5月20日前,向国家农发办报送下一滚动计划。
县级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应在每年3月底前,联合行文向省级农口部门、农发机构报送下一滚动计划;省级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应在每年5月20日前,联合行文向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国家农发办报送下一滚动计划;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应在每年6月底前,向国家农发办报送下一滚动计划。
第十七条 报送国家农发办的滚动计划应当包括下列材料:报送文件、滚动计划编制说明和汇总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书)和省级(中央农口部门)评审意见的电子文档、地方财政资金承诺意见,以及其他需要报送的材料。
第十八条 国家农发办收到省级、中央农口部门滚动计划后,首先对报送的有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对有关材料不齐全或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国家农发办可将其退回,补充完善后由省级、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再行报送。
第十九条 对初步审核基本符合要求的滚动计划材料,由国家农发办组织对其中部分项目进行抽查,并将抽查意见及时反馈给省级、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
第二十条 国家农发办对省级、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报送的滚动计划自受理之日起45个工作日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备案。
第四章 管理和运用
第二十一条 滚动计划实行项目库管理。省级农发机构在县级农发机构报送的滚动计划基础上建立完善本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省级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在县级农口部门、农发机构联合报送的滚动计划基础上建立完善本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库并实行共享;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在省级农口部门、农发机构联合报送的滚动计划基础上建立完善本部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国家农发办在省级、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报送的滚动计划基础上建立完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
第二十二条 报送国家农发办备案同意的滚动计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确因政策调整等特殊原因需对滚动计划进行调整或者修改的,应当报经国家农发办同意。
第二十三条 省级农发机构每年7月份起,依据备案同意的滚动计划和国家农发办下达的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指标,编制并向国家农发办报送本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
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每年8月起,依据备案同意的滚动计划和国家农发办下达各省的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资金指标,向国家农发办报送拟立项项目情况表,并编制本部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
省级、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编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应与滚动计划相衔接,滚动计划以外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
第二十四条 国家农发办依据备案的滚动计划和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指标,批复(备案确认)各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与中央农口部门联合批复各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实施计划,并相应下达农业综合开发支出预算。
第二十五条 滚动计划受中央财政投入规模所限、无法在当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安排的项目,可转入下一滚动计划,并在下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中同等条件予以优先安排。
第五章 考核和监督
第二十六条 国家农发办将滚动计划编制和执行情况作为对省级、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绩效考评和综合检查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下一安排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七条 省级、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应加强滚动计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顺利实施。
第二十八条 在滚动计划编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有关各级农发机构除在职权范围内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以外,还要向有关机关、机构提出追究责任人员责任的建议;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省级、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 篇6
发布日期:2011-11-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对招投标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受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保护和约束,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经国家和省批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及物资设备等的招标投标活动。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标投标基本程序:成立临时招标机构,确定招标组织方式,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或发放投标邀请书,发放或出售招标文件,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签订合同。
第五条
省农业资源开发局负责对本省行政区域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各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负责对其行政区域内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工作进行监督。
第六条
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负责其行政区域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明确具体负责招投标工作的管理机构,招标投标各方应自觉接受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招标
第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标人(简称“招标人”)原则上为县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法人。
第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第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原则上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招标的项目,应当在县级(含)以上媒体上或县级招标中心网站、农业综合开发网上发布招标公告。
第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核准后,可实行邀请招标:
(1)以项目为单位,土建工程招标节余资金低于50万元(含)的;
(2)单项合同估算价50万元以下的物资设备、农田林网;
(3)单项合同估算价30万元以下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
邀请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在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从具备承担投标能力、信用良好、符合相应条件的潜在投标人中,通过随机方式选择三家(含)以上投标人,并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招标人自行确定的潜在投标人投标无效。
第十一条
招标人应将列入招标范围的工程进行捆绑打包,根据单项工程类别、工程地点、施工便利等因素,以项目乡镇或跨乡镇连片为单位合理划分标段。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招标前,应编制招标计划。招标计划包括标段划分、招标方式和招标时间等内容。招标计划须经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核准。
第十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施工招标应具备以下件:
(1)初步设计及概算已经批准;
(2)项目已经立项,计划已经批复下达;
(3)监理单位已确定;
(4)具有能满足招标要求的设计文件;
(5)招标计划已经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核准。
第十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须全部进入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县级(含)以上招投标市场。
第十五条 招标人可以自行编制招标文件或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投标人须知;
(2)招标项目名称;
(3)招标主要内容及要求;
(4)评标方法和标准;
(5)投标人应当提供的有关资格或资信证明文件;
(6)提交投标文件的方式、地点和截止日期;
(7)开标、评标、定标的日程安排;
(8)合同的主要条款,图纸和设计说明等。
(9)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十六条
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出售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
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至少15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第十七条 招标公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
(2)招标项目的名称;
(3)招标项目的情况介绍;
(4)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地点和时间,投标截止时间及开标时间,开标地点及有关联系方式;
(5)获取招标文件收取的费用;
(6)其他需特殊说明的事项。
第三章
投标
第十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标人(简称“投标人”)是指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参加投标竞争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十九条
土建工程投标人必须具有水利、路桥、建筑等相应三级(含)以上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设置障碍阻挠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投标人必须对递交的资质审查文件及有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条
投标文件应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条件作出响应。投标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标函;
(2)投标人概况;
(3)属于土建工程和物资设备采购的,应提供投标报价、报价细目及与报价有关的技术文件;
(4)属于规划设计和工程监理的,应提供投标单位的资质证明材料;
(5)招标文件中要求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一条
招标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招标人应该组织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
(1)项目选址或者工作条件有特殊要求的;
(2)实施项目的条件较为复杂的;
(3)多数潜在投标人提出要求的。
潜在投标人在阅读招标文件或者现场踏勘中提出的疑问,招标人可以书面形式或者召开预备会的方式解答,并应
当将解答内容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解答的内容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二条
招标文件中有投标保证金要求的,保证金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百分之二,最高限额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投标保证金从投标人的基本账户以非现金方式支付。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应当不短于投标有效期。
第四章 开标、评标与中标
第二十三条
开标应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公开进行。开标由招标人或代理机构负责人主持,邀请全部投标人、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参加。
开标内容应记录在案,招标人和投标人的代表及监督人员需在开标记录上签字。
第二十四条
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和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总人数为5人以上的单数,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评标委员会专家委员应在专家库中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产生。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进入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必须保密。
第二十五条
评标方法须采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评标方法。
评标方法和标准应在招标文件中载明,在评标时不得另行制定或补充。在同一项目中,对所有投标人的评标方法和评标标准必须相同。
第二十六条
评标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招标人宣布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并确定主任委员;
(2)招标人宣布有关评标纪律;
(3)评标委员会听取招标人介绍招标文件;
(4)评标委员会学习掌握评标方法和评标标准;
(5)评委按规定的评标方法和标准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
(6)评委对投标文件中的疑问,可要求投标人现场作答;
(7)评标委员会在讨论综合的基础上,确定中标候选人推荐顺序;
(8)评标委员会编制评标报告,并报招标人。
第二十七条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或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第二十八条
评标结束后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及时将评标结果在县级招标中心网站及农业综合开发网站上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第二十九条
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人据此与招标人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 的权利和责任。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十条
中标人不得将中标合同转包或分包。如发现中标合同转包或分包的,应没收履约保证金,中止合同。
第三十一条
中标人交纳合同价的10%作为履约保证金。
第三十二条
县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应在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提交包括招标项目基本情况、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废标情况、评标委员会推荐排序的中标候选人以及中标结果等内容的书面报告。
第三十三条
招标人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要与施工企业签订廉政合同,并将廉政合同交同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备案。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四条
招标人存在隐瞒招标真实情况、串通某一投标人排斥其他投标人、索贿受贿、泄露有关评标情况、任意终止招标的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第三十五条
投标人存在提供虚假投标材料、串通投标、采用不正当手段妨碍、排挤其他投标人、向招标人行贿的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情节严重的,取消投标人3年的投标资格。
第三十六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礼金或其他好处、向投标人透露有关评标情况的,取消其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
第三十七条
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出现违法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由省农业资源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会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显成效 篇7
四川省会东县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 始终坚持“建设内容符合要求, 工作措施扎实有力, 结构调整力度大, 综合效益显著;财务管理科学规范, 账目清楚, 资金使用恰当合理;规章制度健全规范”。注重“八强化”:强化领导, 落实责任;强化规划, 抓热点难点;强化项目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 树立工程良好形象;强化宣传, 提高认识;强化部门协调, 整合项目资源;强化农业结构调整, 立足优势产业;强化科技, 提高改后效益;强化项目工程检查验收, 建立管护制度, 努力实现该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0年, 会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治理项目在小岔河乡的顺河村、各可村、热水村、小岔河村共4个村、20个社实施, 实际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6500亩, 占批复计划数的100%;完成项目工程投资757.40万元, 占批复计划数的99.71%。建设项目于2011年6月初顺利通过州级验收。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 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2010年, 会东县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39%, 粮食总产量增长3.2%。项目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0.35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 新增机耕面积0.3万亩, 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60万亩, 新增种植业总产值465万元, 农民纯收入增加186万元, 人均纯收入增加242元, 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乾安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取得实效 篇8
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结合新农村建设,乾安县农发办因地制宜,分区而治,确定了三个重点土地治理项目区。他们坚持把土地开发与农村水利建设、道路建设、植树造林和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上,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生态产业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突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的同时,兼顾农田道路防护林网、人畜饮水等,切实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对项目区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的高产稳产农田,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大提高。通过对项目区的农田改造和农林水各类措施综合配套,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特色农业基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预计每年为农民增收886万元,受益人口达8849人。
在项目区建设中,农发办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水利等方面的先进实用技术,以项目为载体,以培训农民为基础,以提高项目区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农业科普措施,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立项资金的投入。在抓好资金投入的同时,重视对农民技术培训的投入,先后培训农民3000人次。
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 篇9
项目管理调研报告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闫建军
产业化项目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决定着能否带动产业发展上水平、农民群众得实惠,那么如何能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吃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掌握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情况,既要当好项目管理者,又要做好项目的服务员。朔城区农发办始终坚持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产业化项目的工作目标和原则,引导企业走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一、主要做法
1、选准优势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朔城区亚麻油产业发展有近3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当地农户每年主要的种植品种。各类亚麻油加工实体近12家,特别是朔州市绿源粮油有限公司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作为我市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带动周边农户近1万户,带动种植面积3万亩,已经成为我区乃至我市最大的亚麻油加工、销售企业。其产品远销广州、上海等各大城市,但由于企业产品升级缺乏资金,一直都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我们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主动找到企业负责人,支持申报农业综合开发
产业化项目,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升级产品。
截止2013年,帮助企业申报两个项目,分别为日产7T精炼胡麻油灌装线加工扩建项目以及2T/D冷榨胡麻油加工扩建项目,累计争取财政资金近200万元,预计为企业增加利润190万元,并带动2000户种植亚麻,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2、全面跟踪服务,提升设计水平。
我办在扶持亚麻油产业过程中,坚持从项目申报、评审、设计、施工全过程参与,并主动为企业联系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意见,提升设计水平。特别是在日产7T精炼胡麻油灌装线厂房建设设计时,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方案,由于企业加工场地只安装了一台80KVA的变台,根本无法满足灌装线用电需求,要在厂房顶部加装一套太阳能供电设备,保证灌装线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就使投资无形增加。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我办主动联系电力公司,为企业加装了一台100KVA的变压器,预计节省投资达30多万元。
3、依托产业龙头,实现合作共赢。
为了加快亚麻油产业的发展进程,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支持下,积极介绍有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以龙头为基地,带动合作社全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三年来,累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合作社
达5家,预计可带动农户5000多户,为农户增加近2万元的收入,在我区的亚麻油产业中呈现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优良发展格局。
二、主要问题
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产业局限性太强。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扶持的范围很广,我们仅仅局限于亚麻油一种产业,形成这样的一种单一局面与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放松对政策的宣传力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与同级农口部门的联系不够。
我们仅仅把自己了解和掌握的产业作为扶持重点,不能与同级农口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没有形成定期的联系制度。
3、缺乏跟踪服务这一重要环节。
在项目验收后,我们就很少去企业实地进行调研,这样就很难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无法确保农发资金的长期效益。
三、建议
1、加大农业产业化政策宣传力度。
要在党支部网站以及新闻媒体主动宣传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政策,让更多的企业以及合作社了解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扶持范围以及资金力度。
2、与同级农口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要主动联系同级农口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优秀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我区其他优势产业,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 篇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农发林业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2011〕169号)等规定,结合林业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农发林业项目,是指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批准,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地方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未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机构和财政部门,下同)参与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农发林业项目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发挥林业行业技术优势,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为项目区提供林业项目建设示范、发挥生态保障和经济促进作用。
第三条 农发林业项目包括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两类。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是指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以及工程固沙等工程措施,改善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预防和治理土地沙化,防治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减轻土地沙化和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影响,为项目区提供生态保障,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包括长江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和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重点沙化(地)地区治理、石漠化地区治理等内容。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是指利用优质高产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有机栽培技术等,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提高林产品产量,提升林产品质量,引导带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促进农民增收。主要包括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木本药材、林下经济、竹产业、干鲜果品和苗木花卉等内容。
第四条 农发林业项目应坚持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择优选项、奖优罚劣、激励竞争;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并实行自下而上联合申报项目。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应突出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应体现公平性、示范性、引导性。第五条 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同级农发机构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农发林业项目管理工作。林业主管部门以组织项目实施为主,应与农发机构主动协调;农发机构以资金管理为主,应把农发林业项目管理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配合和参与。
第二章 扶持重点和对象
第六条 农发林业项目应当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林业建设中长期规划及有关省和区域林业建设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应以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等具有防护功能兼有经济价值的林种为主。具有一定的开发治理条件,治理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区域范围明确,积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单个项目相对连片治理面积不低于3000亩,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0万元。
第八条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应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开发的产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根据自筹资金能力和实施项目能力等合理确定,原则上不低于120万元。
第九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的主要扶持对象为项目区所在的县级林业局、国有林场等。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的主要扶持对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合社”)、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林场、苗圃、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
第十条
对于申报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的同一项目单位,要杜绝多头申报。当年已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地方项目和其他财政资金扶持的,不得同时申报部门项目。已上市的企业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不得申报部门项目。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农发林业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构成。
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资金全部为无偿投入,并与项目管理工作绩效挂钩,向工作成效好的地区倾斜。
第十三条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比例执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将财政配套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足额落实。
第十四条 鼓励农发林业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增加投入。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的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含以物折资)投劳,要严格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且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自筹资金不得低于财政投入资金。第十五条
财政资金使用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包括种子、苗木、整地、定植、补植、封育、幼林管护、农药肥料购置、育苗、项目管理费、作业便道、灌溉(蓄水池、引水渠、保水剂等)、防火设施、沙障、— 4 —
围栏、标识牌建设、科技推广费、工程监理及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费用。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项目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工作室、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10千伏以内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种苗补助、检验检测设备、标识牌建设等;加工类项目所需的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质量检验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等。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补助等费用。
第十六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所需的项目管理费、科技推广费、工程监理费和工程管护费等费用提取比例和使用,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的通知》(财发〔2011〕22号)执行。由省、市级林业主管部门直属单位组织实施的项目,项目资金可在同级财政部门或林业主管部门报账。
第十八条 农发林业项目财政资金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范围使用资金,实行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严禁挤占挪用。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条
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和农发机构应根据农发林业项目规划和有关要求,逐步建立项目库制度,实现前期准备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第二十一条 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设在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在征求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国家农发办于每年5月底前联合制定下一分类项目申报指南,明确相关政策和要求,并公开发布。
第二十二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在国家农发办下达下一项目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指标后,征求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意见,在统筹平衡的基础上,提出分省分类项目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指导性指标报国家农发办,经国家农发办同意后,下达项目申报方案。
第二十三条 基层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发机构根据项目申报指南等,公平公正择优筛选项目,按要求逐级联合上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农发机构组织专家对逐级申报的项目进行评估论证,按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指导性指标的120%申报项目,并按规定的时间联合行文报送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和国家农发办。
报送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的材料主要包括:申报文件(含初步评估意见、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承诺意见、项目基本情况表,下同)、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报送国家农发办的材料— 6 —
为申报文件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承诺意见。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需编制项目建议书。
第二十四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须按照《〈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相关要求,由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须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大纲》的相关要求,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单位,或组织有关专家,或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议书提交的财务审计报告应由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第二十五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农发机构对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负有最终责任。
第二十六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会同相关司局、直属单位,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论,形成农发林业项目初步方案,报国家农发办。根据国家农发办下达的农发林业项目备案通知,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与国家农发办联合下发编报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
第二十七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农发机构按照实施计划的通知要求,组织有关单位逐级编报项目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实施单位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农发机构在— 7 —
审定项目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汇总形成项目实施计划,联合报送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和国家农发办。
第二十八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会同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对项目实施计划审核、汇总后,与国家农发办联合批复。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农发机构及时将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逐级下达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二十九条 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主动与同级农发机构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农发林业项目和资金全过程管理。包括开展项目前期准备、设计审批和实施工作,负责项目的技术审查、实施计划申报、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效益等情况的汇总统计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计划的检查。
第三十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有关规定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进一步做好资金和项目公示制。
第三十一条 项目实施计划一经批复,应严格执行。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财政资金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变更及终止,由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批准,报国家农发办备案;不足100万元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与农发机构批准,报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和国家农发办备案。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实施中要因地制宜地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加强技术培训,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第三十三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后,应明确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晰产权,办理产权登记,制定管护制度,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第三十四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向国家林业局报送上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和农发林业项目统计报表。
第五章 检查验收与档案管理
第三十五条 农发林业项目检查验收包括检查和竣工验收,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控农发林业项目中央财政投资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六条 检查工作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发机构组织自查,并向国家林业局提交自查报告。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会同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在各省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向国家农发办提交检查报告。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前期工作情况、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项目实施效益等。
第三十七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对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对查出的问题,区别不同情况,相应扣减相关省中央财政资金指标,并要求限期整改。
第三十八条
在项目实施3年期满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发机构组织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形成验收报告报国家林业局。
第三十九条 项目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按照文书、财务、工程三大类,根据有关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农发机构可根据本细则制定本省实施细则。
第四十一条 本细则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09-23
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企业05-11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真题06-03
哈尔滨市中考体育项目训练方法06-15
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08-12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06-09
齐齐哈尔管理局10-11
哈尔滨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10-10
齐齐哈尔大学教室使用规定11-11
哈尔滨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