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创业环境(精选7篇)
哈尔滨创业环境 篇1
一、GEM模型介绍
GEM模型是Globe Entrepreneur ship Monitor, 全球创业观察的英文简称。它是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一个旨在研究全球创业活动态势和变化、发掘国家创业活动的驱动力、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评估国家创业政策的研究项目。其统一的专家调查问卷覆盖了创业环境条件的九个方面: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有形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每个问题附7个选项, 专家根据自己对每个问题认同程度赋予1至5不同的分值。肯定程度越高的选项分值越高, 表明该方面的创业环境条件越好, 3分为中性, 3分以下为否定评价。笔者根据GEM统一的专家调查问卷, 访谈了哈尔滨市41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 运用赋值统计比较的方法, 对哈尔滨的创业环境进行系统地分析。通过赋值统计, 并与GEM成员国的总体水平、我国的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见上图) , 从而对哈尔滨创业环境进行分析得出评价。
二、哈尔滨创业环境的GEM模型条件分析
根据上图哈尔滨创业环境各维度差异分析比较可看出, 在哈尔滨的创业环境中, 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研发转移和创业文化方面占有优势, 得分均高于3分, 表明这些得到肯定性评价。市场开放程度与大环境相当。而在商务环境、有形基础设施和金融支持还存在一定问题,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支持方面严重落后于全国和全球均值;金融支持方面低于均值水平且低于3分, 为否定性评价;商务环境略高于3分, 为中性评价, 低于均值, 有待改进。
GEM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哈尔滨的政府政策是肯定的评价, 但在政府直接扶持和政府审批效率上还需加强提高, 具体实施过程还需改进。政府项目高于GEM均值, 在政策执行情况方面表现略高于GEM参与城市的平均水平, 但有三个方面表现相对弱:一是政府没有通过单一的代理机构向创业者提供支持;二是政府提供给新创企业的项目不足;三是几乎所有新成立的和成长型公司很难从政府项目中获得帮助。教育与培训当中大学创业教育和商业管理教育方面以及哈尔滨在职业技术教育和再教育体系方面, 表现出色, 接近GEM参与城市最高水平;但是中小学在自立与创业教育方面没有开展。研究开发转移在某些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科技基础, 具备了支持个别领域和创业企业成为世界水平技术型企业的能力。市场开放程度方面总体较好。但哈尔滨市的金融支持表现欠佳, 创业企业资金来源方面, 个人资金仍是主要财务来源, 创业资本主要投向高技术企业, 其他创业企业很难获得。公开发行 (IPOS) 基本上不现实, 创业企业难以获得权益, 债务和政府补助。商务环境由于当地经济环境专业分工不充分, 新公司不容易起步, 高质量的分包商、供应商以及专业的法律和会计服务的服务费用比较高, 服务对象主要是成熟企业, 对新公司不利。有形基础设施低于中值, 低于我国和全球水平。
三、对哈尔滨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
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显示哈尔滨有形基础设施建设偏低, 应加大基础设施规模特别是在道路、设施通信、废物处理等方面。因哈尔滨市属于老工业城市, 市政规划不能满足现有城市发展需要, 应该在提供良好的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 与相关方合作, 加大投资建设规模, 逐步改善现有的基础设施, 为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
2. 完善金融部门扶持政策
哈尔滨市应加快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融资机构和工具, 如金融租赁等形式多样的支持手段。鼓励对创业企业的权益投资, 鼓励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债务资本供给, 发展贷款担保机制, 制定鼓励银行为创业企业服务的政策。政府资金引导创业投资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能以资金的直接经济回报指标来衡量运用效果, 对政府资金的效益评价主要体现为间接经济社会效益。今后有必要调整财政对科研的投资方式, 改变过去只注重投入不注重经济产出效益的投资模式, 在增加研发投资总量的同时, 还需要强调研发的质量, 强调应用型研究的开发, 把科研成果达标率、转化和应用以及产业转化率作为预算资金拨款的参考指标。财政资金的使用方面针对具体的项目而不是针对具体的单位。
从政府引导创业投资的基本目标为出发点, 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引导私人创业投资规模、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规模、扶持的中小企业数量、发展阶段、扶持的科技创新领域、增加的就业机会、资金回报率 (直接收益与税收间接收益) 、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以及培养专业创业投资管理人才等, 从总体上综合评价政府引导资金发挥的效益。
市政府应协调好企业与金融等部门的支持, 管好政府职能部门, 形成合力, 共同推动创业者的成长壮大;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向创业项目倾斜, 从政府中扩充一定风险资金为企业融资服务提供条件, 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为创业者提出充足的资金支持。
3. 完善行政服务体系
从政府方面看, 大力促进中介服务的发展是哈尔滨市改善创业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内容包括: (1) 发展知识产权服务。落实执法措施,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严格代理人的资质考试和审核, 规范代理机构的执业行为;壮大职业技术经纪人队伍, 为技术交易服务。 (2) 完善依法鉴证服务。发展专业律师队伍, 加强法律服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加强对财务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推广ISO系列标准和国际标准认证, 帮助企业创立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3) 发展专业咨询机构。政府带头, 启动咨询市场的有效需求;培育高素质人才, 完善认证制度;建立服务网络, 启动中小企业快速咨询服务系统;利用中介服务基金等形式促进中介机构发展。 (4) 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有协会开展行业标准制定、业务培训、资质认定、信用监督、质量考核和调解纠纷等工作。
4. 加强创业教育体系的政策支持
哈尔滨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很好, 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业意识, 培养创业精神, 提高创业技能。加强创业教育与培训, 减少创业过程中的盲目性, 提高把握机会的能力。通过系统的创业培训教育可以引发创业兴趣、进行自我创业设计, 更重要的培育创业思想, 营造创业氛围进而潜移默化为创业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我国目前已经把创业教育作为试点内容, 在国内的若干大学进行试点。从哈尔滨的情况看, 除了在大学加强创业教育以外, 应该把培养创业精神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大学以下的教育体系中增加创业教育的内容, 从中小学开始在教育中渗透对创业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培养青少年的创业意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鼓励全社会创业、创新, 要在文化底蕴上打造具有哈尔滨特色的创业文化。这不仅需要创新思想观念, 推广具有与时俱进的创业理念, 还要弘扬那种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冒险精神。通过大力宣传弘扬创业精神, 塑造创业英雄和创业楷模, 通过传播创业知识, 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 促进创业环境的改善, 刺激创业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高建, 姜彦福, 程源.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基于2005年数据的分析 (第一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Howard H.Stevenson, H.irving Grousbeck, Michael J Roberts, etal.New Business Dentures and The Entrepreneur[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张玉利, 陈立新.中小企业创业的核心要素与创业环境分析[J].经济界, 2004, (3) .
[4]杨晔, 余艳.上海创业环境的GEM模型分析和政策建议[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7, (4) .
哈尔滨创业环境 篇2
关键词:大数据,就业,创业,信息产业,云计算
一、哈尔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背景
经过哈尔滨市发改委多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布局与规划, 哈尔滨市已初步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云计算产业体系, 吸引了中移动、浪潮、曙光等过亿元的重大云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项目落户哈南“中国云谷”, 而且哈尔滨规划数据产业的目标也是希望充分利用哈尔滨的气候、能源、人才以及地域优势, 把哈南工业新城打造成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 这些已经取得的产业规划成就初步引领了哈尔滨未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尤其是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大量优秀人才留哈创业。
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 大数据技术及相应的基础研究已经成为科技界的研究热点, 大数据科学作为一个横跨信息科学、社会科学、网络科学、系统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正在逐步形成;同时, 大数据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IBM、Oracle、Microsoft、Google、Amazon、Facebook等巨型跨国企业不断扩大数据处理规模, 并在取得巨大收益的同时赢得了发展的先机;鉴于此, 美国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发计划”, 这是继1993年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的美国又一次重大科技发展部署。纵观国际科技界形势, 对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已引起包括欧盟在内的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布局方向。
三、哈尔滨发展大数据产业促进创业就业的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各地方政府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哈尔滨发展大数据产业不仅是提升哈尔滨产业结构, 促进哈尔滨智能城市建设的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也是通过优势产业的发展来解决城市失业问题, 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 提高居民收入的民生发展契机。基于此, 系统研究哈尔滨发展大数据产业对促进创业就业, 提高居民收入的作用, 将对“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发改委的产业布局战略规划的制定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四、产业分析框架与关键技术
针对这个大数据发展趋势与哈尔滨的实际特点, 现将哈尔滨发展大数据产业促进创业就业的框架与关键技术简述如下 (见图) 。
第一, 大数据产业优势分析。哈尔滨如何继续利用已有发展优势, 大力促进大数据产业相关技术的产学研合作, 将现有的哈尔滨在气候条件、能源条件、科技实力以及已有产业配置上的优势条件统一整合到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上来, 以实现大数据产业在云设施产业、移动产业、数据网络产业及数据挖掘与分析产业方面的优势。笔者初步认为应调动优势的高校研究资源, 构建顺畅的产学研沟通渠道, 鼓励相关产业的创业并提供政策及税费方面的优惠。
第二, 大数据产业的人力资本效应分析。哈尔滨地处北疆省份, 全年平均气温低, 且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及俄罗斯天然气资源, 特别适合发展以高能耗为特点的大数据周边产业;更为重要的是, 哈尔滨还有较为突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可为大数据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因此, 应重点研究哈尔滨发展大数据周边产业对创业、就业的拉动效应。
第三, 基于哈尔滨产业及就业数据的“投入-产出”建模与仿真研究。基于哈尔滨近年的就业及产业数据, 构建大数据周边产业的“投入-产出”计量模型, 并针对“十三五”的产业投入重点做相应的投入—产出仿真研究, 并就结果提出哈尔滨发展大数据产业促进创业就业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五、产业分析框架与关键技术
利用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中国云谷”现有的信息产业配套优势, 优先发展大数据周边产业, 重点孵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企业并发挥其龙头作用, 带动哈尔滨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 这是哈尔滨继上世纪初中东铁路之后的又一个巨大发展机遇, 就这方面来说, 哈尔滨具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不具备的优势,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哈尔滨优结构、稳就业、促增长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国杰.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 (9) :8-15.
哈尔滨都市圈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哈尔滨都市圈,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长期以来, 由于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等原因, 城市与区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地区资源缺乏系统高效的整合和利用, 环境污染跨境转移。同时, 随着都市圈内城镇的密集分布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往往伴随着跨界资源争夺和环境污染, 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削弱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 协调地区之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在区域层面上加强自然资源的共同保护和永续利用, 是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1 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都市圈所在区域是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也是人与自然环境矛盾最尖锐、最突出的地区。长期以来, 经过人类的垦殖、开发, 本区自然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 森林、草原、湿地、水域等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农田等人工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显著下降, 已经严重影响到都市圈地域内的生态安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都市圈西部 (呼兰、双城西部及肇东) 平原地区的草原三化问题;宾县、阿城、尚志等市县丘陵山区的森林植被减少和水土流失问题;一江 (松花江) 四河 (拉林河、阿什河、呼兰河、蚂蚁河) 上游的水源涵养林和沿江护岸林的营造问题;松花江沿岸的湿地保护问题;阿城等地矿山植被的恢复问题;农田等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及哈尔滨市区生态系统的建设问题。
2 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
2.1 基本思路
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念, 树立生态经济优先的观点, 在进行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以生态区划为指导, 发展市场为动力, 强化环保为手段, 普及绿化为保障, 开拓生态农业为依托, 建立生态典型示范区为模式, 突出解决资源合理利用、河流沿岸的湿地保护、草原三化、水土流失、水源涵养林、沿江护岸林的营造和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 通过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生态型城市体系和健全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设, 统筹谋划生态环境建设, 构筑适宜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生态网络, 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共造、共保。使都市圈走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轨道。
2.2 基本原则
2.2.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2.2.2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哈尔滨市与其他6个卫星城之间的关系, 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2.2.3 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
在系统论的指导下, 从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 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 以重点工程为骨干, 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 建立山区丘陵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 实现都市圈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2.2.4 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
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 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 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 治理、建设、保护并重, 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 全面整治都市圈的生态环境, 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好转与优化。
2.3 总体目标
将哈尔滨都市圈建设成为经济发达高效、社会文明繁荣、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天蓝、地绿、山青、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圈。
3 都市圈生态安全格局重构
3.1 加强生态斑块的保护
斑块是基质环境中的块状异质景观, 具有明显的边界和空间尺度范围, 其边界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地貌和人文活动干扰状况决定。都市圈的生态斑块根据景观的视觉性可分为自然生态斑块和人工生态斑块两种。
3.2 控制河口节点的开发
生态网络节点是两条或多条生态廊道的交汇处。都市圈的主要节点有三个即松花江与拉林河的交汇的重要节点、松花江、阿什河、马家沟等三个主要水体廊道交汇的重要节点、蜚克图河与松花江交汇处节点。节点是生物聚集的重要场所, 未来, 应严格控制河口的开发。
3.3 强调都市圈内城市景观边界建设
城市景观边界是指城乡结合部地区。建设重点是加强城区与城外绿地系统的衔接和贯通。在城郊应该结合自然地形建设郊区森林体系, 郊区森林主要由果园、农业观光示范园、环城公园、山体、农田防护林和河流湿地等构成, 通过绿色廊道与城内绿地系统进行有机联系。
3.4 建构网络化的生态安全格局
在农田基质的背景下, 以树状的河流蓝廊和风车状的道路绿廊为绿色通道纵横交错, 将湿地斑块、山体斑块、城市斑块和文化斑块串联起来, 共同构筑都市圈网络化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4 都市圈自然保护区建设
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
根据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其规划原则, 兼顾类型划分及其地域划分, 近中期规划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 市级自然保护区9个, 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 加强自然保护区提级建设, 完成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7%的规划目标。 (见表1)
5 保障措施
5.1 加强领导, 认真组织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任务繁重。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生态环境建和资源保护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 真正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 并将生态环境建设情况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定期检查, 接受社会监督。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市级协调机构, 由市政府领导挂帅, 计划部门牵头、经贸、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科技、建设、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共同参加, 协调行动。各地也应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落实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去,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协调和合作, 妥善处理上游下游之间, 保护区、治理区和受益区之间, 生态环境类型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 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去。
5.2 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建立院地共建的知识创新体系, 落实优惠政策, 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攻关研究, 建立科学理论体系, 贮备一批高科技项目, 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二是加大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 重点推广示范高效节水、地膜覆盖、设施林果、高接换优、果实套袋等高新适用技术。三是强化科技服务, 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引进试验, 为都市圈生态环境建设贮备人才、种源、技术, 普及林业科技知识, 提高科技在生产中的转化率和贡献率。
5.3 依法保护森林资源
一是加强新造林地的抚育管理。今后造林绿化必须坚持林跟水走, 水利先行, 明确管护责任, 提高造林质量。二是认真贯彻《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 刹住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的歪风, 杜绝林地逆转。三是林木采伐严格执行“先栽后伐, 伐一栽二”的制度, 严格限额采伐, 不得下放审批权。四是木材市场和运销加工要做到资源消耗量与限额采伐量协调一致, 坚决取谛无证加工和无证运销行为。五是继续贯彻“预防为主, 积极消灭”的方针, 坚持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搞防火, 政府负全责的护林防火责任制。
参考文献
[1]哈尔滨都市圈资源型城市发展构想[J].规划师, 2006 (4) .
[2]重庆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4) .
[3]李玉文.哈尔滨都市圈生态安全系统分析, 2007 (硕士) .
[4]哈尔滨市生态安全状况和政策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 (3) .
[5]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 2004 (5) .
哈尔滨创业环境 篇4
如今, 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已不仅仅是生活上的需求, 而是更加关注环境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建设。因此, 在未来社会发展中, 景观设计将以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能力而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哈尔滨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特点大致分为4个方面。
1 重视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在人类的现阶段, 对作品的表现是离不开地域文化根基的。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取决于此的。从哈尔滨景观设计看哈尔滨城市生活、文化, 可以从中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在生活中的自然流露。无论是山村小镇还是大都市, 景观设计都离不开它的地域文化根基。
2 利用有限的空间再创造
对每一位景观设计师来说, 要想创造历史文化与自然景物的时空关系, 即空间再创造, 始终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对利用空间的艺术再创造, 否则就会导致作品的失败。人们深知景观设计师创造的作品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使用者, 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空间, 景观应该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 这样才是景观设计师的创造程序, 在创造中使用者和地域文化是二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我拍摄到的哈尔滨城市老道外以及新社区群力开发区景观实景图片中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使用者, 地域文化, 再创空间”这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人与自然共生
哈尔滨城市景观设计, 可以说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主题思想, 这样的作品随处可见, 我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共存”这样的概念并不仅仅只局限于对视觉形象上的满足, 更重要的是包括用身体去感受自然界中的一切, 这就是现代哈尔滨城市景观设计中常用的理念。
4 城市花园中, 乡村桃园中
中国人常用“花园”和“桃花园”比喻美景和盛景, 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理想化生活环境的向往。这样的城市景观意境在今天的哈尔滨可称得上是实现了。“城在花园中”的这一理念在规划设计上被中国设计师作为头等大事, 也是衡量规划设计的最高境界, 只有这样, 才能把人们设想到的“理想”变成真正的“现实”。
在研究哈尔滨住宅外环境的植物配置对哈尔滨住在外环境所产生的效果。以哈尔滨泰富长安城小区、海富山水文园以及哈市各品牌楼盘为主体进行实地勘察、个案分析植物配置的作用及影响。
4.1 植物配置讲究因地制宜
中国古代非常讲究不同场所植不同树木。在书斋边植梧桐, 篱边种菊, 场院植榉, 寺庙植菩提, 陵园植松柏, 均与环境相协调。植物应用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对今天的植物配置仍然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4.2 按照实用美的原则配置
实用美就是植物及“景”刺激人, 引起人生理上的愉快舒适的反应。这由环境、实用、生理、三要素构成。三要素辩证统一的关系, 。公园是供人休息、娱乐、观赏的场所, 植物的配置也必然要满足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按照实用美的规律来配置植物。
4.3 按照形式美的原则配置
植物的形式美就是植物及“景”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 作为刺激信号引起人的生理—心理上的愉悦情感反应。形式三要素的辩证统一规律, 就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按照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采用多样统一、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节奏、韵律、艳丽等规范化的形式, 配置具有形式美属性的植物, 其植物和“景”就能引起游人的形式美感, 形成形式美。
4.4 按照意境美配置
意境是人在审美过程中通过客体的形象、内涵、神韵等所激发出的情感的联想与共鸣, 是“实境”与“虚境”的统一。在植物造景中运用植物的总体布局、空间组合、体形线条、比例、色彩、质感等造型艺术语言, 构成特殊的艺术形象使人们产生联想和回味、并借此暗暗流露出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意识瓶颈分析 篇5
一、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
从图1中看出, 专科院校的学生有创业意向的比率远远大于本科院校。专科学生学习时间短, 接触社会的机会多, 加之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创业。反之,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全国著名的专业性强的学府, 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小, 加上在校期间只注重学习, 没有太多的时间接触社会, 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考虑过创业。
如图2所示, 计算机网络类专业的大学生中65.93%有创业意向。创立IT企业技术含量高, 投资小, 风险相对也小, 也符合市场的环境, 这说明了在选择创业的时候现在大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另外,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中仅有46.33%的人有创业意向, 低于平均水平。这也是大学生理性创业的一种表现。
二、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下, 每所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宣传或开展创业教育。特别是黑龙江大学被教育部、团中央定为大学生创业6所试点院校之一, 并设有专门的创业教育学院。
但调查显示, 只有47.3%的大学生明确地知道学校进行过创业教育, 其中不满意者就占总人数的22.6%。有45.8%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未进行过创业方面的教育并很需要接受创业方面的教育。这些数字充分表明了学校在创业教育上力度不够, 只是表面地宣扬并没有达到创业教育真正的目的。这就需要学校拓宽渠道, 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生课程设计当中。因为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这个系统工程中极为重要, 只有通过创业教育, 才能使大学生在选择创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面向社会时少走弯路。
三、结果分析
(一) 大学生主观认识。
从调查的结果看, 69.3%的大学生认为资金是主要的困难, 66.5%认为社会关系不够广泛是创业中存在的困难。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可以针对性地从政府、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上找原因, 研究出对策。
(二) 数据客观分析。
这次的调查问卷共有13个问题, 选取其中的10个问题作为变量。把每个问题的答案按照其对大学生创业阻碍大小进行等距量化。把选项分别量化为1、2、3、4等。数字越大表明困难越大。根据被调查者的选项一次录入进行分析。虽然有误差, 但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字来反映出减少维度后的变量个数。如图4及表1就是运用SPSS软件做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图4是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生成的碎石图, 纵坐标表示的是每个成分的特征值。SPSS软件中主成分分析中提取主成分的一种方法就是取所有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做主成分。所以, 从上面的碎石图中可以把前4个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提取出来作为主成分。
Extraction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 4 components extracted.
表1可以看出这4个主成分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第一个主成分与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相关性高, 第二个主成分与家庭支持、身边机会和周围创业的相关性高, 第三个主成分与政府支持和环境程度的相关性高, 第四个主成分与学习矛盾有关。而个人素质这一变量与四个主成分的相关性都不高, 说明在研究该问题时作用不大, 可以忽略不计。这四个主成分根据相关的变量不同以及变量中的相关性可以分别概括出来。第一个成分为创业教育, 第二个为自身社交因素, 第三个为创业环境, 第四个为学业冲突。这一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哈尔滨地区大学生创业的瓶颈所在。
四、解决大学生创业困难的一些建议
(一) 创业教育。
首先, 要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 扩充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编写专业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把创业教育从报告厅走向教室, 从校园走向市场。使创业教育不再是空话, 而是真正纳入了高校的教育体系;使创业教育不再是理论, 而是真正融入了社会实践。这就需要学校加大投资制定周全的计划来实现创业教育向非形式化的转变。其次,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创业意识和动机。不能一味逃避就业或者抱着“一夜暴富”的动机创业。创业是个艰苦漫长的过程,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动机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坚持下去。另外, 要培养大学生形成“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思想, 防止盲目地崇拜和尝试创业。在加大创业教育的同时, 不要盲目鼓励学生创业, 要培养大学生务实的心态。再次, 加强信息的交流。了解市场信息、人才信息、政策信息、金融信息等,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环境, 提高创业实践的有效度。
(二) 大学生所处的内部环境。
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来自异乡独自求学, 社交范围窄, 身边朋友基本上就是同学老师, 与社会接触少。因而, 消息闭塞、不善于观察、人际能力欠缺都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原因。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改变自身状况的意识, 走向社会, 积极主动接触社会上的信息, 留意社会热点问题, 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在日常小事中逐渐锻炼自己的沟通交流、组织策划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另外, 除了在校园里参加学生会社团等活动外, 最好通过兼职的方式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积累经验。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踏出家门的第一次体验, 所以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不敢出去实践。这时学校就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例如联系用人单位, 消除学生的安全顾虑。毕竟真正能做出成绩的人才是有能力的人, 没有任何一个单位会用只空谈理论没有实际能力的“空壳”学生。然而, 学校的支持鼓励只起促进作用, 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本身对改善自身环境的认识和决心。学生创业一定要了解应具备的四个条件:其一,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发明;其二, 这一发明能转化为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其三, 这一产品要有预期的销路;其四, 要有可靠的资金提供者。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学生可以根据以上四点来改善自身的社交环境。
(三) 创业环境。
一是, 近年来, 我国的创业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以哈尔滨为例, 2006年10月28日,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局势紧张带来的诸如人力资源浪费等社会问题, 哈尔滨市创业服务协会大学生勤工就业服务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国内首个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 这个名为“果壳”的创业俱乐部共有15名成员, 全部都是哈工大学生, 来自电气、人文、机电、航天、能源等不同院系的近10个专业。2007年哈尔滨举办了第四届创业项目洽谈会暨国际连锁加盟及特许经营展览会。尽管如此, 哈尔滨市大学生的创业环境还存在很多不足, 特别是软环境的缺失。软环境主要是创业的法律环境、无形资产的产权以及创业软科学的发展。我国现在的政策是依法治国, 所以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只有通过法律才能获得合法权益, 防止上当受骗。现阶段我国的法律还不健全, 涵盖面窄, 民商法中没有具体的条文来保护大学生创业的权益, 这样就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方式来保护自身的权益。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大多数技术含量高, 商业机密性高, 所以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会”期间出台的《物权法》,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 大学生创业的软环境相当薄弱, 硬环境也不容乐观, 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来改善。首先, 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有效搭建沟通平台, 使每个大学生都清楚了解政府的措施, 减少大学生创业的疑虑;其次, 在努力落实现有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的基础上, 有待于根据大学生创业实践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创业政策, 努力从开办创业园区、政策场地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并确保落实, 以从政策上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再次, 高校有必要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 尤其是加大对文科类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以寻找文科类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
(四) 学业冲突。
自从国家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之后, 就明确提出:在校期间参加创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保留学籍进行创业。所以说事实上创业与学业并不存在冲突, 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大学生的心理上。创业的风险性、学习的重要性都打消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大部分大学生都是通过十多年的刻苦学习才有机会上大学, 所以很珍惜机会, 再加上家长和朋友的期待, 使得大学生不舍得放弃学业。在这个问题上, 本课题组建议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勇于舍弃学业专心创业。这里的创业是在周全的考虑之后, 有了充分的准备和信心之后的行为, 而不是盲目创业。高等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 它就是为社会培养需求的人才而传授专业与技能, 很大程度上存在现实性和实用性, 而不是教育基础知识。大学生毕业后就面临找工作、独自生活的问题, 所以只要掌握了生活和生存的技能, 有了足够的经济来源, 就能完成创业这一高级的就业形式。所以一旦看好时机, 条件充分就应该积极投入。另外, 还要考虑自身的能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要分析好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从调查的大学生来看, 很少有人具备这些能力, 所以课题组建议那些条件不足的大学生不要盲目创业, 先在学校培养自身的能力, 在社会上锻炼自己的能力, 先就业再创业。
摘要:大学生创业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而有关专家分析, 哈尔滨市大学生的创业大军远远不及期望的阵容。对于这个问题, 通过对哈尔滨市10所高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分别从创业意向、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创业者素质四个角度分别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最后综合分析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意识瓶颈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创业意识瓶颈
参考文献
[1].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 (第3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第二版)
[2].姬美洲.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特别关注, 2007, 2
哈尔滨创业环境 篇6
现今, 世界人口日益老龄化, 无障碍设计问题也就得到了广泛关注。无障碍设施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是城市基础设施满足城市功能要求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无障碍设施不仅能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及出行提供便利, 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还有助于提升整个城市生活的品质, 尤其是户外公共环境的无障碍更是弱势群体参加公共活动的前提和保障。让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目前, 我国残疾人口6000多万, 预计到2050年, 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4亿。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 社会有责任为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一个方便、安全的居住环境以及活动空间。完善无障碍设施, 让弱势群体释放身心压力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我市目前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 通过对居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查我市无障碍设施使用及维护情况, 用科学的调研方式选取了我市的城市道路, 公园广场, 旅游区和居住小区的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调研, 提出了哈尔滨市无障碍设施现存的几个问题, 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探索性建设意见, 以期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并通过分析得出了结论, 并由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用以指导我国以后在户外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方面的建设, 实现了以人为本,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2 调查与结论分析
城市现代化发展不能缺少无障碍的规划设计。城市无障碍环境不仅能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 使他们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还有助于提升整个城市生活的品质, 尤其是户外公共环境的无障碍更是弱势群体参加公共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作者对于哈尔滨市群众随机发放问卷调查305份, 经整理回收, 统计得到如下数据。
3 现状及措施
3.1无障碍设施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哈尔滨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与社会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哈尔滨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盲道, 无障碍电梯, 无障碍厕所等一系列帮助残疾人群的设施, 但是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无障碍设施虽然可以见到, 但是却没有发挥这正的用处。盲道变成“忙道”现象在街道上随处可见, 部分盲道已经模糊的分辨不出, 在市区的主要道路, 一些盲道却成了“断头路”, 有的却被其他设施中途“截断”。残疾人上洗手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公共场所很多地方都没有开辟残疾人专用洗手间, 即使配置有残障人专用洗手间, 也往往形同虚设。这些为需要使用的社会成员建立的无障碍设施并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 像这样有建而无用的设施不仅浪费政府的财力, 还会给需要这些设施帮助的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上述现象也正是反映了公众意识的缺乏, 让一些本应该自己享有的权利不得已实现。所以我市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改进和完善已经刻不容缓。
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社会积极进步、改进的一面, 如许多人行道都设置了坡道缓台, 新修建的道路完全按照标准施行。但仍存在许多不容乐观的现象, 分析造成以上为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民普遍对无障碍设施的了解不够, 因此常常会有意、无意地破坏无障碍设施, 甚至让它成了隐形杀手。二是相关管理部门的设计施工工作人员的无障碍意识不够强, 无障碍设施不够系统, 建设管理的不够完善, 无法发挥它的作用。三是政府部门管理和维护的措施不够健全, 使得一些无障碍设施背非法占用, 一些无障碍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四是相应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对于一些占用无障碍设施的行为无从处理等。
3.2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现状, 提出以下措施: (1) 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使用实行监督检查, 取缔占用盲道经营行为。 (2) 加强非机动车辆停放管理。由各区域街道负责, 划出合适的区域供机动车停放, 如发生非机动车占用盲道的现象, 有对车主进行相应的惩罚。 (3) 加强对公众无障碍设施知识的教育和学习, 通过电视, 广播, 讲座等形式完善群众对无障碍设施的了解, 使市民自觉的爱护, 呵护, 保护无障碍设施。 (4) 市政府加强财力的投资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无障碍设施实行保护和监控, 发现有意损坏等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5) 完善关于无障碍设施的法律法规, 让其变成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摘要:文章通过对哈尔滨市区内公共环境的实地考察, 了解到城市现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统计得到人们对无障碍设施的了解情况和对城市无障碍设施使用的建议。最后, 通过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 给出城市无障碍设施的整改意见。
哈尔滨创业环境 篇7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 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对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系统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促进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 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体系,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哈尔滨工程大学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与总结, 学校已积累了一些经验,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1实践创新培养体系与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的构建
学校于2006年初步构建了实践创新培养体系, 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他们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欲望。通过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实验室教学改革、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实施实验室开放等措施, 满足学生对创新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来检验实践创新培养的成果。实现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目标。同时, 为贯彻落实学校对于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 结合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的调整, 学校在总结以往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上, 构建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体系, 对全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2创新基地及创业教育学院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 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投入900余万元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基地。有效地推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我校创新中心不断开放, 并在实践中实现了创新基地的升级、完善与优化, 对学校创新基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二五”伊始, 学校筹集资金3300余万元用于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各创新基地的建设将得到有力的促进, 为开展创新教育做好条件保障工作。2011年底, 学校组建创业教育学院。本着模块化教学的思想, 实施个性化指导, 拓展学生的选择范围, 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2012年度, 创业教育学院招收首期学员95人, 累计授课152学时, 全年有2000余人接受各类创业培训。
3课程培养体系的初建及学分保障
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前已开展业余电台、校园DV、无线电测向、模型设计制作课程、飞行器设计制作课程、机器鱼制作、Arduino开源控制器互动创新等20余门大学生创新课程。同时, 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基础及KAB训练等课程创业课程。2010年, 学校设立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能力拓展学分, 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可以获得通识学分, 其目的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宽广的空间, 提升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和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存在的问题
学校虽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但由于时间尚短、经验不足, 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亟待解决:
1创新创业的环境有待完善
尽管学校正不断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 但是在对其引导上还不到位, 积极、主动的创新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另外, 在国家层面上, 尽管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上逐渐有所偏重, 但是尚未有具体实际的政策。
2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仍需提高
由于缺乏经验, 以及受传统观念的限制, 只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有的学生虽然有很多创新的想法, 但因缺乏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 又得不到系统的指导, 导致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3创新创业的培养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较为单一, 缺乏系统性, 尤其缺乏创新创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而且与专业培养严重脱节, 不能体现专业特色。
4创业实践环节较为薄弱
学校虽然举办或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竞赛等活动, 但抱有一定功利性参加的学生不在少数, 没有得到切实的锻炼。
硬件条件方面的支持不足。目前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放程度不高, 管理较为散乱;而社会上能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学习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单位少之又少。
学校已成立创业教育学院,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和支持, 但由于学校在场地、资金等方面投入有限, 达不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
三推进策略及实施途径
1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良好的文化氛围,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是创新创业建设成功的保证。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可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校园广播和网络、以及广为流传的如《工学周报》、《青春校园》等报刊杂志、“阳光论坛”等形式的讲座, 开设专栏大力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学校在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效, 宣传在创新创业方面成功的企业家和大学生, 树立典型。
举办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和创业教育活动、各类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和报告, 邀请成功创业者介绍创业历程, 并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 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断完善支持创新创业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创新创业实践表现突出者, 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热衷创新创业的学生, 实施弹性管理, 允许在校学生到企业锻炼学习等。
2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材建设, 编写实用、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完善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首先要纳入人才培养中, 在编写培养方案时, 充分考虑对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课程设置既要体现专业特色, 又要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并与专业课、专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 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结合学校实际, 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资源共享平台, 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 首先要有一批创新意识强、素质高、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定期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培养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鼓励教师到企业实际参与工程实践。
聘请社会各界知名创业企业家、创新工作者等到学校兼任指导教师, 扩大创新创业团队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国内有关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 了解创新创业前沿水平, 紧跟社会动态, 掌握最新科技, 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的能力水平。
4建设专门的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团队
为了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需要建设一支水平过硬、创新意识超前的创新创业团队。在创新创业的培养过程中, 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团队成员各有所长。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的学生组成的创新团队,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有利于创新创业意识的普及, 提高实施工程项目的成功率。在建设过程中, 应做好招募、选拔的流程管理, 选择有兴趣、有能力的大学生参与。
5强化实践活动环节
以普及性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水平竞赛为牵引,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依托, 努力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平台, 为每一名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条件,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依托专业实习、专业实践等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6主动沟通帮扶, 最大化地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工作, 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进一步理解和大力支持, 学校将主动与政府和社会各界沟通, 最大化的争取他们的支持, 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帮扶大学生在创业起步阶段, 所必须的各种审批手续的办理,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扫清障碍。
努力争取政府、金融机构、各行业企业等, 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 在资金、技术或条件上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给予的支持。
加强政府、企业与高校的合作, 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为产品。
总之, 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势在必行。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硬件、软件各方面建设上, 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完成的事情还很多。因此, 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机关部处的密切配合、相关院系的共同支持下, 多方吸取其他高校的优点, 从人才培养的高度整体设计创新创业教育, 深入开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改进, 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业技能, 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剑辉, 周合兵, 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 (8) :195-198.
[2]唐根丽, 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3) :76-79.
[3]李培根.创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之我见[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5) :20-38.
[4]肖海平, 邓银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与高校教学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2) :67-70.
[5]梅伟惠, 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 2009 (4) :67-72.
【哈尔滨创业环境】推荐阅读: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09-23
哈尔滨金蚂蚁营销策划公司哈尔滨营销策划哈尔滨品牌策划09-03
哈尔滨银行09-17
哈尔滨学院11-08
哈尔滨大学校训05-15
哈尔滨都市圈06-29
哈尔滨体育学院10-02
哈尔滨城市居民08-10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06-25
哈尔滨职业教育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