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共8篇)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 篇1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
第4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优化城市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环境综合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是指对影响城市容貌、秩序、环境卫生以及私建滥建、违章占道、污染环境等行为进行综合整治和管理。
第四条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发动社会和群众参与,建立良好的城市环境管理秩序。
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列入市、区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
第五条单位和公民,应当遵守城市环境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爱护城市环境和公共设施,发现破坏城市环境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或者及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检举。
第六条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行计划管理,根据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提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对主要街路、繁华地段、重点区域、保护建筑周围进行区域性环境改造,提高环境质量。
第八条本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区市政公用(环境卫生)、交通、规划、公安、房产、土地、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和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分工承担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任务和管理工作,并进行行业监督指导。在上级政府批准我市实行综合执法前,有关部门可以委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执法。
第二章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九条建筑物应当保持完好、整洁。主要街路和重点区域临街建筑物,每年五月一日前,由建筑物管理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进行清洗、粉刷或者油饰。
主要街路和重点区域,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第十条临街建筑的商服门面装修,应当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装修门面,应当征得建筑物管理单位、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禁止在建筑物、构筑物、街路树木、线杆或者其他设施上悬挂影响市容观瞻的物品,张贴、涂写广告、启事或者搭绳、钉杆。
第十二条设置各类牌匾、广告,由市、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和设置规划进行审批。
现有牌匾、广告不符合设置规划的,应当按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进行整改;污损、脱漆、掉字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进行修整。
在市区内禁止悬挂经营性布幅广告。
保护建筑上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第十三条街路两侧施工现场,应当进行实体围挡;施工现场出入口,应当进行硬铺装。
禁止在施工现场以外堆放物料或者施工作业。
驶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应当清除轮胎上的泥土。拉运基建残土的车辆,应当封闭,不得沿街撤落泥土,并按照批准的地点倾倒。
第十四条在本市市区内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划定的责任区清除冰雪。中小雪在一日内清完,三日内运出,大雪在二日内清完,一周内运出,特殊情况按照清冰雪指挥机构的要求办理。
第十五条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已实行袋装收集的,应当按照要求将垃圾装袋放在指定地点;未实行袋装收集的,应当按照规定方式、地点、时间倾倒。
环卫部门应当及时拉运居民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单位产生的垃圾和个人装修房屋产生的垃圾,应当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地点进行排放和处理。
禁止随地倾倒垃圾、残土。
第十六条道路应当保持全天路面整洁。
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责任人员,应当对在责任区随地倾倒垃圾污物的行为,予以制止,不听制止的,及时通知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发现街路、庭院有积存的垃圾堆和残土堆,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责令责任人限期清除;找不到责任人的,由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分工予以清除。
第十八条在市区行驶的机动车或者行驶的船舶,应当保持容貌整洁。
从事客运经营的车辆,应当保持车厢内卫生清洁。
第三章居住环境管理
第十九条居民区内已经实行统一供热和使用燃气的,对庭院内的棚厦,由所在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动员居民限期拆除。
第二十条居民区内的物业或者其他管理单位应当对居民区内的楼道进行清理,对庭院进行覆盖或者绿化,有计划地建设休闲和娱乐设施,改善居住区环境。
第二十一条设计、建设(含改建、扩建)有噪声、振动、烟尘等污染的经营性房屋的,应当同时设计、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或者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验不合格的房屋,不准开办对居住环境有污染的经营项目。
第二十二条在居民区内申请开办排放污染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经营项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采取防护措施,并经所在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登记,凭审批登记手续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第二十三条在居民区内不准使用大功率的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进行宣传活动,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的,应当经公安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在居民区内从事产生社会生活噪声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准超标准排放噪声。
第二十五条新建居民住宅的锅炉房,应当与住宅楼分开,不准建在住宅楼内。
已经建在住宅楼内锅炉房噪声超过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所需费用,由产权单位和建设单位协商解决。
第二十六条在居民区内不准开办汽车、摩托车经营性修配或者其他超标准排放噪声的企业;已经开办的,应当限期搬迁。
第二十七条在居民区内不准设立营业性社会机动车辆停车场;已经设立的,应当限期搬迁或者撤销。
第二十八条在居民区内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除抢险、抢修作业外,不准从事产生超标准排放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当经所在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事先通告居民。
第二十九条在居民区内不准建设排放有毒有害或者恶臭气体、粉尘等污染居住环境的项目,不准经营原煤、焦炭、农药或者有污染的化工产品,已经开办的,应当限期转产或者搬迁。
第三十条在居民区内存放煤矸石、煤渣、煤灰、石灰等,应当及时清理,并采取防尘措施。
第三十一条在居民区内不准露天熬制沥青,焚烧垃圾、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因修缮居民住房需要熬制沥青的,应当报所在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二条在居民区内不准从事喷漆、油刷等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露天烧烤食品。
第四章占用道路管理
第三十三条禁止占用道路设置商服及其他经营性设施。
现有在道路上设置的商服及其他经营性设施,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有计划清除。
第三十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道路从事下列经营活动:
(一)烧烤食品、露天餐饮;
(二)清洗车辆;
(三)维修车辆或者进行其他加工作业;
(四)空车配货、零担货物运输;
(五)销售各种商品或者流动餐车出售食品;
(六)其他占道经营活动。
第三十五条禁止占用道路设置市场、摊区。
现有占用道路设置的市场、摊区,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市、区人民政府的决定,有计划组织退路进厅;其中严重阻碍道路交通和影响城市景观的,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清除。暂未撤销的市场、摊区,从事经营的业户应当在市场、摊区范围内经营,禁止在场外经营。
经批准早、晚开放的摊区,其范围和时间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街路两侧庭院禁止建设实体式围墙。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有计划地修建成通透式围墙或者种植绿篱。
第三十七条立交桥下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临时设施,未经规划审批的,应当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限内拆除。
第三十八条道路养护责任单位应当及时维修破损、塌陷路面,保持路面平整、通畅。
第五章建筑和设施管理
第三十九条在市区内未经规划审批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应当依法予以拆除的,必须拆除。
第四十条已列入开发建设拆迁范围产权已经灭籍的房屋,城市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开发建设单位限期拆除。
第四十一条工程已竣工进户但尚未进行庭院建设的开发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限和标准进行庭院建设。
第四十二条列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内需要拆迁的房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类市政公用设施,有关产权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标准,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第四十三条街路设置的交通栅栏和地名牌、公交车站牌、交通指示标志等各种标志设施以及街路的照明等设施,设施设置单位应当及时维修、油饰或者更换,保持完好、整洁。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权限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临街建筑物破损或者不整洁,主要街路、重点区域临街建筑物每年五月一日前不清洗、粉刷或者油饰的,处以建筑物管理单位或者使用单位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在建筑物、构筑物、设施,以及街路树木、线杆上搭绳、钉杆、悬挂影响市容观瞻的物品,张贴、涂写广告、启事,悬挂经营性布幅广告,在保护建筑上设置户外广告的,每处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三)现有牌匾、广告不符合设置规划未按照规定进行整改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牌匾、广告污损、脱漆、掉字未按照规定修整的,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五)街路两侧施工现场未进行实体围挡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六)施工现场出入口未进行硬铺装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七)在施工现场以外堆放物料或者施工作业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八)驶出施工现场的车辆轮胎上带泥土的,处以每车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九)拉运基建残土的车辆沿街遗撒的,处以每车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十)未按照规定完成清除冰雪任务或者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处以每平方米10元罚款;
(十一)未按照规定倾倒垃圾、残土的,处以个人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处以单位5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十二)居民生活垃圾未做到日产日清的,每次处以责任人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十三)市区内行驶的车、船容貌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新建居民住宅的锅炉房建在住宅楼内的,处以建设单位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在居民区内开办汽车、摩托车经营性修配或者超标准排放噪声的企业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三)在居民区内除抢险、抢修作业外,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从事产生超标准排放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或者未经批准连续作业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四)在居民区内建设排放有毒有害或者恶臭气体、粉尘等污染居住环境的项目或者经营原煤、焦炭、农药或者有污染的化工产品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五)在居民区内存放煤矸石、煤渣、煤灰、石灰等,未采取防尘措施污染环境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六)在居民区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或者未经批准熬制沥青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七)在居民区内从事喷漆、油刷等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八)在居民区露天烧烤食品的,处以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擅自占用道路设置商服设施及其他经营性设施的,予以现场查封,责令限期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占用道路从事烧烤食品、露天餐饮、清洗汽车、销售各种商品或者用流动餐车出售食品以及其他经营活动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强制清除或者扣押占道物品,并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占用道路从事维修汽车、加工作业、空车配货、零担货物运输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强制清除或者扣押占道物品,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四)在街路两侧庭院建设实体式围墙未按照规定拆除的,予以强制拆除。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权限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街建筑的商服门面装修不影响城市景观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装修费用5%的罚款;擅自改变建筑物立面造型、装修材料的色彩,影响城市景观,无法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停止装修,限期全部拆除或者部分拆除;限期部分拆除的,并处以装修费用7%的罚款;
(二)在立交桥下建设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临时设施未按照规定时限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
第四十八条居民未按照规定期限拆除棚厦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强制拆除。
第四十九条开发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期限拆除已经灭籍的房屋的,由市城市拆迁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开发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的时限和标准进行庭院建设的,由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完成,并按照庭院设施建设所需费用的10%以上30%以下处以罚款,逾期仍末完成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新的开发建设项目。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一)未经批准在居民区内使用大功率的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进行宣传活动的;
(二)在居民区内从事产生社会生活噪声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超标准排放噪声的。
第五十二条未经批准设置牌匾、广告的,由市、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责权限,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三条在居民区内申请开办排放污染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经营项目的单位或者个人,未采取防护措施或者未经所在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由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排放污染,补办手续,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继续排放污染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收缴其经营许可证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直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四条在居民区内设立营业性社会机动车辆停车场未按照规定期限搬迁或者撤销的,由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强制搬迁或者撤销,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利用职权循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工作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侮辱、殴打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人员或者阻挠其执行公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八条罚款使用的票据和罚款的处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本办法未规定的事项,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市人民政府过去发布的规章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一条本办法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1993年11月10日发布和1998年1月4日修订的《哈尔滨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办法》同时废止。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 篇2
近年来, 哈尔滨市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 为了顺应我市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需要, 保护环境也越来越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控、事故发生响应、事故处理过程、方式、事故影响范围等信息以及日常重大事故隐患及重点污染源管理更成为各级领导和公众关注的重点。如何改变目前书面文字及大量报表的汇报方式和管理模式, 建立一个全新的既能形象、生动、准确地反映情况又便于动态管理的系统, 成为新形势下对环保系统提出的新问题。应急监测响应系统将大量重点污染、危险品源监测点位的基础数据信息、地图信息、各类事故处理方法和相关专家信息等资料整合一体, 并通过地图有效的管理和展示这些数据, 能对污染事件进行快速响应, 查找正确的处理方法和专家, 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领导决策提供帮助。建设集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于一身的“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响应管理系统”不仅非常必要, 同时也是顺应我市环境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提高重大事故隐患及重点污染源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
2 哈尔滨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响应管理系统建设意义
2.1 为环境污染事故建立起一整套监测和管理体系
应急响应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 在哈尔滨市环保系统已经建设的网络上构筑了一个可以专门针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和管理信息平台。
2.2 使百姓对我市环境状况拥有知情权
及时向公众公开环境状况, 不仅可以使公众趋利避害, 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建立应急系统, 在有紧急事故发生时, 公众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便捷地了解事故的污染情况, 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3 加强环境污染事故有关信息的管理和共享
应急响应系统的建设将各种有关的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 包括各种污染源信息、危险品信息、环境专家信息以及各种地理信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可以在环境事故发生时让工作人员能及时获得和该事故有关的资料, 有助于环境事故的解决。
3 哈尔滨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响应管理系统组成
3.1 空间数据库模块
空间数据库用于存放各种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基础地形图数据和及影像数据。
3.2 污染监测点数据库模块
由各类监测控制点的空间位置及属性构成。
3.3 应急处置方法数据库模块
各种应急处置方法文本构成的数据库是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别对方法文本进行编码分类。
3.4 专家数据库模块
由专家住址空间位置信息和专家擅长处理的污染类别及专家本人其它属性构成。
3.5 重点点位管理模块
针对不同点位, 有意识地进行防范性系统技术干预, 使污染源处在安全域值范围内。技术干预是一种监控, 不同层面的监控, 形式、内容不同, 但目的相同, 即消除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频度;减轻事故发生的破坏性。
在微观管理层次, 其监控方式更多是对点位的控制, 并在控制参数越过各级安全域值临界状态时进行预警。在宏观管理层次, 具有地理信息、统计、分析、指令传递特征, 是一种信息流系统。
4 哈尔滨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响应管理系统功能
4.1 管理数据维护
4.1.1 危险品数据:根据危险品数据库维护危险品属性信息, 包括英文名称、别名、分子式等。由于危险品的应急处置方法、环境影响、监测方法、环境标准为静态格式数据, 所以在系统中以网页页面方式保存在固定目录下, 并与相对应的危险品相关联, 在查询时与危险品其它属性同时显示。维护每种危险品处理处置专项专家数据, 并且包括专家所处行政区划、专长、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4.1.2 应急管理数据维护对系统内数据库的基本维护, 包括对危险源、危险品、应急处理方法、环境专家等数据库等的增删改等功能。以目前数据库中存储的危险源为基础, 用户选择后自动进入污染事件属性库, 同时选择此次事故中的危险品 (以危险源保存的危险品作为基础) 。
4.2 污染事件响应
4.2.1 危险源、危险品信息定位:污染事件发生时, 管理者需要迅速了解发生地的详细信息, 同时包括附近地域的其它有关危险源、危险品情况;对于指定的危险源, 需要了解危险源的危险物品存储情况, 危险品的详细资料, 这些数据是管理者制定应对方案的数据基础。
4.2.2 环境专家检索:选择指定的危险品, 同时可指定地区等其它条件, 显示专长于此危险品的专家列表。
4.2.3 地理信息数据响应:污染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中, GIS平台主要完成对各种污染源点位的空间定位、分类显示、属性查询、录入编辑、专题图打印, 并结合地形地貌数据和人口、经济指标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部分辅助决策功能。
4.3 污染扩散演进模拟
污染扩散演进模拟涉及复杂的专业环境数学模型包括。污染事故发生后, 用户可以使用某一点污染物浓度值为根, 展示污染物发展走向, 事件发展过程中, 提供不同时间、不同测点污染物的污染情况, 直观显示事故最新发展过程。
4.4 污染事件辅助决策
提供污染事件处理程序向导, 完成从事件发生到按步骤启动应急措施, 到正常运行应急管理系统等的应急处理程序向导, 协助管理人员快速进入对应角色, 掌握突发事故最新详细数据, 提供应对事故处理的有效支持。
建设哈尔滨市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响应管理系统, 将为哈尔滨市环境污染事故建立起一整套监测和管理体系, 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庚申.环境管理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加强哈尔滨城市管理的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城市环境
中图分类号:G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4-0088-02
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展示城市市容市貌和形象,直接影响城市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当下哈尔滨正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民心工程。其中,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优劣直接决定了创城工作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为全市人民营造幸福美好家园。
一、近年来哈尔滨市在城市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初步搭建起市、区、街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的运行模式。突出区域城市管理主体作用,形成“市为主导、区为主体、管护单位为基础”的城市管理责任体系。整合数字城管和行政执法平台,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建设城市管理、执法指挥、应急值班、公共服务“四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使城市管理理念和模式实现重大突破、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坚持实行“三检制度”,进行晨检、日检和夜检,并建立“检查日志”,强化督办、跟踪问效,力促城市管理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二)城市管理地方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哈尔滨市积极加强城市管理地方性法规建设,已颁布实施的地方法规规章有《哈尔滨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数字城管系统业务流程标准》、《关于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意见》、《关于加强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等,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市管理地方法规体系。我市于今年还启动了城管问责机制,出台了《城市管理工作行政问责办法》,既注意有错问责,也注重无为问责,环境卫生方面、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是行政问责重点。被行政问责者将被责令限期整改、做出书面检查、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停职检查,直至调离工作岗位。这项制度的出台,使各级管理部门责任意识大大加强,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推进。
(三)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哈尔滨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强,城乡容貌秩序和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特别是自2010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实施裸土地面硬化绿化以来,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全民动员、全民行动、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环卫工作取得新成效。一线清扫保洁力量进一步壮大,各类扫道车、洗扫车、洗路车369台、电瓶保洁车400余台,主城区机械化作业率达到45%。同时,推行垃圾收运体系,对居民小区、商服单位和街路广场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从源头投放、转运、运输和处理等环节建立规范化流程,减少了对街路环境的二次污染。
(四)管理科技含量全面提高
建成了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提升了城市管理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重点推广ICF建筑节能复合墙体保温体系、温拌沥青路面技术;智能“大城管”新模式全国首创。哈西建设了全国首个“哈西枢纽智能管理中心”,并率先提出“枢纽地区运行指数”,市民看指数即可评定城市管理好不好,管理者也能根据指数看到城市管理中运行的不足。
(五)城市精细化管理补“短板”
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的实施,让哈尔滨城市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在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下,街道社区职能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全方位服务辖区居民。辖区居民有问题、遇到难心事,不必自找部门投诉,街道社区成为第一投诉站,第一时间受理和解决;街道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可以依法依规对网格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以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实施为发韧,一系列涉及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相继在哈尔滨市推出:建立检查下水井管理工作制度,“马葫芦”缺盖6小时内补缺;严管工地车辆轮胎清洗设备安装情况,工程车不“洗脚”严禁上路;道里区尝试设立城管垃圾袋,与商家一对一编号,实现垃圾管理的可追溯。
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管理行政资源分散,不能形成合力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管理范围大,需要站在全市的角度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从大城市管理角度看,负有城市管理职责的有: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多个政府部门,同时还有市爱卫办、绿化办等多个派出机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相互扯皮的情况,形成“都管都又不管”局面。在这方面,哈尔滨火车站最有代表性。公安、交警、交通、工商、物价、城管、环卫等部门对站前地区的管理都有相应的执法权,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却常常造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职能上的交叉,责任划分不清,形不成合力,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虽然经过几次专项整治,但最近又出现“黑车”、黑店”泛滥的情况,“港田车”甚至可以在站前区域大行其道,严重扰乱交通秩序,监管上存在严重的疏漏。
(二)城市管理机制不完善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我市原颁布的法律规章和管理手段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需要,亟需进一步调整和修订。一是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清冰雪、建筑垃圾、灯饰亮化、城管作业资质评定、市场准入、建管交接等管理工作尚未出台相关法规、规章,难以实施依法管理。二是城市管理机制存在不足。城市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的衔接配合不够,整体联动性不强,缺乏城市管理工作“一盘棋”思想。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停留在突击式、运动式管理上,常态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管理方式粗放、效率不够高,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三是城市管理考评缺乏有效载体。城市管理工作作为政府实施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一直未纳入市委对各区、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之中,使城市管理监督考评弱化。
(三)重建设、轻管理,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重建设过程管理、轻养护管理是我市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绿化为例,我市在近几年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种树、栽花、铺草,强力扩充绿地,但由于管理不善,绿化成果难以巩固,直接导致一些街路和广场步道板、路边石换了一遍又一遍,绿化栽植栽了一茬又一茬,造成城市管理资金严重浪费,导致了城市绿化率不高,与同类城市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四)城市市政、环卫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市基础设施管护任务量日益加大,而在年度城建维护计划安排上,未能随管护量的加大而相应增加管理经费。由于经费不足,公厕、垃圾中转站、垃圾箱等环卫设施数量不足,环卫清扫、保洁、运输、处置等环节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偏低。随着我市街路清扫面积不断增加,单纯依靠人海战术很难满足城市卫生清洁需要,环卫机械化作业需求日益凸显。但由于经费不足,目前我市主城区机扫率仅为45%,而深圳市已经达到了80%,沈阳也有50%,现有的技术装备水平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环卫工人在快速干道上作业被撞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哈尔滨市城市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充分利用和整合好现有城市管理行政资源
1.树立大城管理念,形成大城管格局。要有效地把公安、交通、城管、建设、环卫等部门的人力物力整合好,按照“大城管”工作流程联席办公,理顺城市的管理体制,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问题,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
2.明确职能部门职责与权限,落实管理责任。要对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限作进一步的明确,通过政策的制订使城管工作真正成为职能部门的共同责任,同时在具体的条款上予以明确,界定各自责任,减少冲突、交叉和扯皮。在纵向关系处理上,区级部门主要是组织实施和执行;街道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是协助区政府管理城市,其管理职能要加强和突出;社区主要职能是服务居民,其工作重点是社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横向部门之间关系处理上,特别要明确面上管理几个主要职能部门的责任,如脏、乱、差问题,要明确市容环卫部门负责治脏;城管执法部门负责治乱;建设部门负责治差;其他各部门依据职责做好配合工作。
3.按照责、权、费一致原则,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现代公共管理讲求分权的管理观念,强调授权地方政府或派出机构发挥因地制宜的管理作用。对涉及面上管理的事项,一是减少管理环节;二是下放管理审批权。对下放后的管理事权,依法加强层级监督。在管理事权和责任下放时,要确保经费同步、足额到位;与管理事务相关的收费权,也按“费事对应”和“费随事转”原则同步下放;同时,按“人随事转”原则,充实基层管理力量。充分发挥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适当调整街道规模,扩大街道管辖范围,整合、充实、加强街道城市管理力量,发挥城市管理的规模效益,节约管理成本。
(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水平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 篇4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218号
【发布日期】2010-04-26
【生效日期】2010-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正文】
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218号)
(2010年4月8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0年4月26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218号公布 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规范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建成区内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量化管理标准,细化管理行为,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相关信息发现、处置,以及对处置情况实施监督的完整闭合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管理部件,是指纳入城市管理,与公用事业、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有关的各类设施。
本办法所称城市管理事件,是指人为或者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道路交通、治安秩序等受到影响或者破坏,以及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相关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状态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
第四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应当坚持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市、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市、区监督中心)按照各自职责权限,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具体实施工作。
市、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六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市、区城管监督中心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建设市、区、街道、社区联网的闭合式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时用于城市管理,战时用于人民防空,突发公共事件时用于应急抢险指挥。
第八条 下列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视频监控系统,与新建项目同步设计、施工、验收:
(一)城市道路、桥梁、隧道、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二)广场、公园、沿江和沿河景观休闲区域;
(三)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码头的广场。
其它公共区域的管理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管理区域内建设视频监控系统。
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已经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的,不再重复建设。
第九条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所需要的摄像机、视频编码器,以及立杆、支架、设备箱、电源接地、防雷等前端辅助设施设备,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和安装。
第十条 新建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单位应当在工程交付使用后60日内,向市监督中心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建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备案表;
(二)使用单位所处区域位置示意图;
(三)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布局图;
(四)工程检验合格报告。
本条前款备案内容发生变更的,使用单位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市监督中心办理变更备案。
第十一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将备案的新建视频监控系统点位设置部位向社会公示。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侵占、挪用数字化城市管理设施设备。
第十三条 政府投资建设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城市管理可以共享。
第三章 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
第十四条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运行、维护、应急处置制度,保证视频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视频监控系统用途、监控位置和范围。
第十五条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值班监看、信息资料管理和信息使用登记等制度。信息资料保存不得少于15日,重要信息资料应当备份保存。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删除、修改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程序和记录。
第十六条 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维修、使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依法保护国家、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十七条 市、区政府投资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由市、区监督中心负责管理,可以根据需要委托专业运营公司负责日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由市、区财政列支。
住宅小区和单位自建项目配套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由物业服务企业和投资建设主体承担运行维护和管理。
新建配套视频系统与市监督中心联网所发生的光纤租赁费用列入市财政预算。
第四章 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处置
第十八条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联动单位,应当按照职责权限,联动做好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的协调、督办工作。
承担城市管理部件和城市管理事件处置与服务职责单位和相关部门,是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处置的责任主体(以下统称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市、区监督中心通过无线监管数据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线微波系统等方式采集城市管理信息。
市监督中心通过12319语音服务系统、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方式采集和受理社会公众提出的相关求助、咨询。
本办法所称无线监管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城市管理信息,是指通过组织专门人员(以下称城管监督员)按照划定的网格区域,通过采取日常巡查或者其他方法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部件、事件问题,并将信息传输到市监督中心系统平台。
第二十条 城管监督员采集信息,应当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及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及时采集传输至市监督中心系统平台,不得虚报、瞒报、假报。
第二十一条 城管监督员采集信息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支持,不得阻止或者干扰。
第二十二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对采集的信息按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管理标准确认立案,并及时向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派遣指令。
区监督中心采集的信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确认立案,并向问题处置责任单位派遣指令。
第二十三条 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接到市监督中心派遣指令后,应当按照时限要求,指令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进行处置。
第二十四条 责任单位在接到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发出的处置指令后,应当组织相应人员按照规定时限进行处置,并将处置结果反馈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
第二十五条 问题处置责任单位不明确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城市管理部件、事件跨区域的或者经所在区监督中心协调仍无法确认的,由市监督中心组织协调、确认;
(二)经市监督中心组织协调仍无法确认的,由市监督中心指定单位代替处置。处置费用经市、区监督中心认定,并由市、区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市、区财政预算。
第二十六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根据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反馈情况,指令城管监督员及时核查。经核查通过的,予以结案;经核查未通过的,应当再次向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派遣指令。
第二十七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定期对区监督中心和联动单位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市政府考核城市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的依据之一。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处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情况纳入信用评价考核体系。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监督中心责令改正,处以1000元罚款:
(一)损坏、侵占、挪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设施设备的;
(二)使用单位擅自改变视频监控系统的用途、监控位置和范围的。
违反本条前款(一)项规定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删除、修改视频系统运行程序和记录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监督中心责令改正,处以800元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市、区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未认真履行职责,推诿、扯皮、拖延的,由具有处分权的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县(市)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 篇5
【颁布时间】2004-12-18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hrbzfw/hrbnews_zb/display_df.php?id=1565 【全文】
哈尔滨市城市房地产市场管理条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哈尔滨市城市房地产市场管理条例
(1996年11月19日哈尔滨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6年12月28日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根据2004年10月21日哈尔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2004年12月18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十六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从事房地产开发、交易,实施房地产市场管理,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房地产市场,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交易。
第四条 市建设、土地、房产管理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管理权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市计划、规划、财政、税务、工商、物价、市政、房地产开发等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配合做好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五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第六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依据建设用地计划进行。
建设用地计划,由市计划管理部门会同市建设、土地、规划、房产等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第七条 市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市规划、房产、房地产开发等管理部门,依据建设用地计划编制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案,并会同市财政、物价、规划、房产、市政、房地产开发等管理部门制定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经市建设管理部门审核后,按照国务院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
城市中心区域繁华地段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以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进行。
第九条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由市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让的原则进行,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须取得出让方和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同意,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者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相应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十二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经过批准将非经营性用地变为经营性用地的,应当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审批手续,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有关费用。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
第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应当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第十四条 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及危旧房屋集中的区域应当优先开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配套建设公用设施。
第十五条 市建设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省下达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控制指标,拟订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规划改造方案和土地使用权出让方案,编制开发建设计划,经综合平衡后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 纳入开发建设计划的项目,由市房地产开发管理部门向中标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下达综合开发任务书,签订开发建设合同。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持综合开发任务书到市计划、建设、规划、土地等管理部门办理有关建设和用地手续。
第十七条 综合开发项目,中标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在合同约定的日期开发建设。未按期开发建设的,市房地产开发管理部门应当收回综合开发任务书,重新组织招投标;因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的责任未能如期开发建设的,不予返还已收取的费用。
第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由依法设立并取得相应等级资质证书的开发企业进行。
第十九条 承担综合开发任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注册资本与所承担开发任务投资总额的比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建设项目分期实施的,应当按综合开发任务书确定的分期实施期限投入资金,用于项目建设。
第二十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外,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一节 房地产转让
第二十一条 房地产转让是指房地产权利人通过合法方式将其房地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包括:
(一)房产买卖、赠与的;
(二)以房地产作价入股,与他人成立企业法人,房地产权属发生变更的;
(三)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或者多方提供资金,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而使房地产权属发生变更的;
(四)因企业被收购、兼并或者合并,房地产随之转移的;
(五)以房地产抵债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房地产转让时,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同一房屋分割转让的,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分割转让。
第二十三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照合同足额交纳有关费用,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属于综合开发的,还应当取得综合开发任务书;
(二)按照合同约定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建设投资总额25%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三)受让方具备开发建设的有关资质条件。
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除符合本条第(一)项条件外,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二十四条 在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符合转让条件进行转让的,市房地产开发管理部门应当对转让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重新进行综合测算,转让人应当分别到市房地产开发、土地、规划和房产管理部门签订开发建设合同,办理土地使用权和规划审批单位名称变更登记手续,并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第二十五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后,受让人改变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须取得原出让方和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同意,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者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相应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二十六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经批准准予转让的,受让方应当到市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经批准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市政府指定的部门,其划拨土地使用权性质不变。
第二十七条 房地产转让,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转让合同。并在房地产转让成交后30日内,持房地产权属证书、转让合同、土地出让金缴纳证明等有关证件和材料,到市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经市房产管理部门审核合格,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同级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更换土地证书。
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应当按规定缴纳税费。
第二十八条 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
(二)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四)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五)权属有争议或者权证与标的物不相符合的;
(六)设定抵押权的房地产,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
(七)依法通告拆迁范围内的;
(八)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当到市房地产开发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审核手续,并到市房产管理部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第三十条 商品房预售,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预售人应当在签约之日起30日内持商品房预售合同到市房产和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第三十一条 预售商品房交付使用后,承购人应当在30日内持有关凭证分别到市房产、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节 房地产抵押和房屋典当
第三十二条 房地产抵押,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抵押合同,约定抵押期限、评估价值、担保债务标的物的清偿方式、违约责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条款。
第三十三条 房地产抵押双方当事人,应当在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持房地产权属证书、当事人资格证明、抵押合同等有关证件和材料,到市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领取《房屋他项权证》。
第三十四条 同一房地产设定数个抵押权的,其抵押担保债务之和不得超过该房地产评估现值。
第三十五条 抵押人以已出租的房地产设定抵押权的,应当通知承租人,原租赁契约继续有效。抵押期间租赁期满,承租人继续租赁原房屋的,须经抵押权人同意。
第三十六条 房地产抵押期间,因国家建设需要拆除抵押房屋的,抵押关系即告终结,由抵押人清偿债务或者由抵押双方重新设定抵押权。
第三十七条 房地产抵押期满,债务清偿完毕,抵押合同即告终结。双方当事人应当在30日内到抵押登记部门办理抵押注销手续。
第三十八条 同一房地产设定数个抵押权的,按抵押登记先后顺序清偿债务。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抵押权人有权申请抵押登记部门处分抵押的房地产:
(一)抵押人未按合同约定清偿债务的;
(二)抵押人死亡、被宣告死亡或者失踪而无人代其履行债务的;
(三)抵押人的继承人、受遗赠人或者代管人拒不履行债务的;
(四)抵押人被宣告解散或者破产的;
(五)抵押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设定抵押权,依法处分该房地产时,应当从所得的价款中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额后,抵押权人方可优先受偿。
第四十一条 处分抵押房地产所得价款,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抵押房地产应缴纳的税费;
(二)支付处分抵押房地产的费用;
(三)按抵押合同偿还债务;
(四)剩余部分退还抵押人。
第四十二条 房屋典当,是指房屋所有权人作为出典人将其房屋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在一定期限内交付给承典人,由承典人支付典金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 房屋典当双方当事人,应当在房屋典当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持房屋所有权证书、当事人资格证明、典当合同等有关证件和材料,到市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地产不得抵押、房屋不得典当:
(一)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二)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三)权属有争议的;
(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抵押、典当的。
第三节 房屋租赁
第四十五条 房屋租赁,是指房屋所有权人作为出租人将其房屋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房屋所有权人以营利为目的,以出租柜台、橱窗、场地、地下构筑物或者以联营、承包等方式,提供房屋或者其附属设施给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视同房屋租赁。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所有的房屋或者被授予房屋经营管理权的房屋,可以出租。
房屋租赁,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当签订书面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限、租赁用途、租赁价格、修缮责任等条款,以及双方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七条 房屋租赁期限由双方议定,最长不得超过该房屋使用范围内土地使用年限。
第四十八条 房屋租赁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租赁双方当事人应当在租赁合同签订后30日内持房屋所有权证书、当事人资格证明和租赁合同等有关证件和材料,到市房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第四十九条 经房屋权利人书面同意,承租人可以将租赁房屋的部分或者全部转租给第三人。
转租人与受转租人应当按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办理手续。
转租合同的截止日期不得超过原租赁合同的截止日期,但三方当事人协商约定的除外。
受转租人不得将转租的房屋再行转租。
第五十条 房屋所有权人将以划拨方式取得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出租的,应当到市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后,按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五十一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出租人可以提前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一)利用房屋进行违法活动的;
(二)擅自改变房屋用途或者擅自拆改房屋及其附属设备的;
(三)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房屋的;
(四)拖欠租金累计六个月以上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二条 房屋租赁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当事人应当在30日内到市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五十三条 房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出租:
(一)未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和土地使用权证书的;
(二)权属有争议的;
(三)共有房屋未取得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四)已抵押的房屋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
(五)已鉴定属于危险房屋的;
(六)改变使用用途危及四邻正常生活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出租的。
第五十四条 房屋租赁期间,房屋所有权人转让租赁的房屋,房屋受让人应当履行原租赁合同。转让已出租的房屋,在同等条件下,原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第四节 房地产交换
第五十五条 房地产交换,是指当事人将各自的房屋所有权、使用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对方的行为,包括房屋所有权之间的交换、房屋所有权与房屋使用权之间的交换、房屋使用权之间的交换。
第五十六条 房地产交换,当事人应当签订交换合同,并在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市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房地产交换,涉及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转移的,依照房地产转让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七条 办理房地产交换手续,除持房地产交换合同、当事人资格证明外,还应当按照下列情况提供有关证件:
(一)直管公房之间、不同单位自管房之间、直管公房与单位自管房之间交换使用权的,应当提供双方房屋使用权证件及产权人的同意证明;
(二)房屋所有权交换的,应当提供双方房屋所有权证书、土地使用权证书。单位自管房交换的,还应当提供单位的证明文件;
(三)共有房地产交换的,应当提供其他共有人同意的书面证明;
(四)直管公房或者单位自管房使用权与私有房屋所有权交换的,应当持房屋使用权证书、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及产权人的同意证明;
(五)其他证明文件。
第五十八条 房地产交换当事人未到市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交换手续的,房地产经营单位及其他房管单位不得为其办理更名手续。
第五十九条 房屋使用权交换,应当征得房屋所有权人书面同意,房屋所有权人应当支持使用人的合理要求。新的房屋使用人与房屋所有权人应当另行签订租赁合同,原租赁合同即行终止。
第六十条 因房屋面积、结构类别、质量等级、街区等级、层次、朝向等因素的差异,换房时可实行房屋差额有偿互换。
第六十一条 房地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交换:
(一)未依法取得权属证书的;
(二)权属有争议的;
(三)有租赁纠纷的;
(四)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五)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节 房地产中介服务
第六十二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是指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活动的总称。
第六十三条 设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一个月内,应当到市房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十四条 房地产交易实行价格评估制度。
房地产价格评估,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评估程序,以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各类房屋的重置价格为基础,参照市场价格进行评估。其评估结果,须经市房产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确认后生效。
第六十五条 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如果与申办评估项目的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应当主动回避。
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对评估结果和委托人的技术、商业等秘密不得随意向他人提供。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调增部分的金额,并处以非法所得20%至50%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对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擅自将非经营性用地变为经营性用地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门责令补办土地出让手续,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每平方米10元至50元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不具备开发经营资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由市建设管理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工程造价10%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办理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人变更等有关手续的,由市建设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20000元至50000元的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转让房地产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门责令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10%至50%的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五十条规定,未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的50%以下的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三十三条、第四十三条、第五十六条规定,未办理房产登记手续,擅自转让、抵押、典当、交换房地产的,由市房产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房产有关手续,并对双方当事人处以交易额或者房地产现值2.5%的罚款;
(八)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未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擅自转让、交换房地产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对双方当事人处以交易额或者房地产现值2.5%的罚款;
(九)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未经登记、审核,擅自预售商品房的,由市建设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对预售人处以交易额5%的罚款;
(十)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未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擅自预售商品房的,由市房产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对预售人处以交易额5%的罚款;
(十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商品房预售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的,由市房产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对预售人处以登记备案合同金额1%以下的罚款;
(十二)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第四款规定,承租人未经房屋权利人书面同意,将租赁房屋的部分或者全部转租给第三人和受转租人将转租的房屋再行转租的,其租赁行为无效,由市房产管理部门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转租期间租金总额2倍至5倍的罚款;
(十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四十四条规定,擅自转让、抵押房地产的,交易行为无效,由市房产管理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房地产交易额或者房地产现值20%的罚款;
(十四)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未按规定到市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的,由市房产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300元至500元的罚款;
(十五)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三条、第六十一条规定,擅自出租、交换房地产的,交易行为无效,由市房产管理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房地产交易额或者房地产现值20%的罚款;
(十六)违反本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的,由工商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房地产中介服务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至20000元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 市建设、土地、房产、规划、工商、房地产开发等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九条 当事人履行房地产交易合同发生纠纷时,可以申请有关部门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十条 妨碍房地产市场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由公安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 罚没票据的使用和罚没款项的处理,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七十二条 房地产交易应当使用统一制订的合同文本。
第七十三条 县(市)城镇的房地产市场管理,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七十四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齐齐哈尔市城市建设动迁管理细则 篇6
【发布日期】1992-04-28 【生效日期】1992-04-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齐齐哈尔市城市建设动迁管理细则
(1992年4月28日黑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设动迁管理,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保护动迁人、被动迁人和动迁承办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动迁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房屋和其它设计的,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第三条 市城市建设动迁管理办公室为全市动迁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动迁管理工作。
动迁主管部门不得接受委托实施动迁。
第四条 第四条 公安、城管监察、房地、教育、工商、粮食、供电、供水等部门以及被动迁人所在单位应配合动迁主管部门做好动迁工作,协助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条 第五条 本细则所称的动迁人,是指经动迁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动迁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个人。
本细则所称的被动迁人,是指对被拆迁房屋和其它设施具有合法产权或合法使用权的所有人和使用人。
本细则所称的动迁承办人,是指经动迁主管部门批准,取得指定地段《动迁承办资格证书》的单位。
第六条 第六条 对在城市动迁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动迁管理
第七条 第七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因建设需要动迁,必须向所在地动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提交建设计划、投资指标、建设规划和用地审批文件、安置用房的平面图及动迁安置方案,经动迁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动迁许可证》后,方可动迁。
第八条 第八条 动迁可由动迁人自行动迁或委托动迁承办人动迁。凡经市、区人民政府批准集中建设改造的地区或地段,实行统一动迁。实行统一动迁的,动迁人应委托经动迁主管部门批准的动迁承办人实施动迁。委托动迁的,动迁人应与动迁承办人签订《委托动迁承办协议书》,并报动迁主管部门备案。动迁承办人按有关规定,向动迁人收取委托动迁费。
第九条 第九条 动迁主管部门核发《动迁许可证》后,应向动迁范围内的被动迁人发布公告,公布动迁人、动迁承办人、动迁范围、搬迁期限等事宜,宣传有关动迁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第十条 第十条 动迁公告发布后,动迁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应暂停办理向动迁范围内迁人居民户口和居民分户。因出生、婚嫁及军人复、转、退等确需入户或者分户的,须经动迁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由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办理。
自动迁公告发布之日起一年内,在动迁范围不准交易、分割、互换、新建、扩建、翻建、改建房屋及其它设施,不准改变房屋用途。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动迁时,动迁人应与被动迁人就动迁的补偿办法、安置地点、安置面积、进户时间、有关费用发放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签订书面协议。协议签订后,须报动迁主管部门备案,并可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动迁人和被动迁人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可申请动迁主管部门裁决。
被动迁人应委托一人为全权代表,参加商定动迁事宜。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动迁人、动迁承办人应负责对被动迁人的房屋及家庭人口的调查登记和房屋验收工作,协助房地产部门进行产权灭籍。上述工作结束后,应向被动迁人张榜公布结果。
动迁工作人员须经动迁主管部门统一培训,并取得《动迁工作岗位合格证》,持证上岗。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动迁人不得擅自改变已批准的动迁范围和搬迁期限,未超过搬迁期限,动迁人不得对未搬迁的被动迁人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不得拆扒被动迁人的房屋。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被动迁人接到搬迁通知后,凭搬迁通知书向所在单位请假。所在单位应予准假,工资、奖金照发,不影响其评比先进。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被动迁人应服从建设需要,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不得借故阻碍施工、妨碍动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不准擅自拆除和破坏房屋原公有的各种附属设施。
被动迁人要配合动迁人、动迁承办人进行调查登记工作,主动出示有关合法手续。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被动迁人超过搬迁期限而拒不搬迁的,动迁人可申请动迁主管部门作出期限搬迁的决定。逾期不搬迁的,由市、区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迁,或者由动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迁。对强迁单位产权和私有产权的房屋以料抵工,不予补偿。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动迁人、动迁承办人应按有关规定向动迁主管部门交纳动迁管理费。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动迁完毕,动迁人应向动迁主管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取得《动迁范围验收合格证》后,方可到规划管理部门办理建设许可手续。
第三章 动迁安置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被动迁住宅房屋使用人,是指动迁范围内与户口、粮食关系相符的常住人口。
动迁范围内的下列人员,视为被动迁住宅房屋常住人口。
(一)未婚现役军人、户口在校的学生、户口在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儿童、出国留学人员以及夫妇在外地的一方。
(二)被拘留审查、劳动教养、判刑未注销户口或注销户口而在安置前刑满释放已落户的人员。被动迁非住宅房屋使用人是指在动迁范围内具有合法产权和使用权及营业执照或者作为正式办公地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被动迁住宅房屋的常住人口形成二个以上独立家庭、独立户口和粮食关系二年以上的,视为自然分户。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动迁人对被动迁房屋使用人的安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保证安置住宅房屋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设计规范和省的有关规定。不得设计、建设无采光的居室、厨房和楼梯间。
(二)保证住宅房屋安置面积。每户减少使用面积零点五平方米以上不足二平方米的,应按住宅本体工程造价对使用人给予补偿;减少二平方米以上的,对使用人重新安置住房。
(三)保证进户时间。住宅工程临迁期一般不超过十八个月,非住宅工程临迁期一般不超过二十个月。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动迁住宅房屋的安置地点,根据新建工程总体性质确定。新建工程为住宅的,对使用人就地安置;新建工程为非住宅的,对使用人易地安置;新建工程以住宅为主的,对使用人就地安置为主,安置不下的,可易地安置。
动迁非住宅房屋的安置地点,根据城市规则要求,就地或易地安置。对易地安置的,由动迁人进行迁建或拨给相应的资金和材料,由被动迁人自行迁建。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动迁住宅房屋,安置面积依据原房屋使用面积确定。原房人均使用面积低于本市人均使用面积的,按本市人均使用面积安置;原房人均使用面积高于本市人均使用面积的,按原房使用面积安置。按人均使用面积安置,不足一室一厨的,按一室一厨安置。
私有房屋人均使用面积超过本市近期规划人均使用面积的,按近期规划人均使用面积安置,超过部分按规定交易价格作价收购,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住房改为合法营业用房的被动迁人,要住宅的,按原房使用面积安置。对有合法产权和使用权的前店后宅或连接的住房无合法产权的被动迁人,要住宅的,可按本市人均使用面积安置。
本市人均使用面积,由动迁主管部门依据统计部门统计的上一年本市人均居住面积折算,每年七月一日起执行。
危房棚户区改造,安置面积低于本市人均使用面积的,由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按本市人均使用面积套标准户型安置超出原房使用面积的部分,由使用人按住宅本体工程造价的百分之七十交纳安置费,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按自然分户安置的,超过原房使用面积部分,按住宅本体工程造价交纳超面积安置费。
(二)按本市人均使用面积安置一室一厨的,对超过原房使用面积部分,按本体工程造价百分之五十交纳超面积安置费。
(三)民政救济户和优抚对象,凭市民政部门的证明,经动迁主管部门审查,可免交超面积安置费。
(四)按本市人均使用面积套标准户型安置后,还要增加面积的,应折合建筑面积按商品房价格交费。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动迁非住宅房屋,按房屋合法产权的原建筑面积安置。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从较好地段迁入较差地段安置的,可免费增加百分之十至三十的安置面积。免费增加的面积,应就近套标准户型安置。套标准户型安置后,超过面积部分应按本体工程造价交纳超面积安置费;不足部分按本细则第二十一条二项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动迁人对住宅房屋使用人给予新房安置时,应按单元立体提供安置用房。
根据使用人的搬迁时间和交齐超面积安置费的先后顺序,按应安置房屋的户型,由使用人在规定期限内自选房号。进户前,由动迁人或动迁承办人就安置房屋的面积、房号、楼层、朝向等向使用人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动迁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组织进户。
对强制搬迁的使用人,不享受选定房号的待遇。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使用人接到进户通知书后,应及时同动迁人按协议对安置房屋进行验收,办理入户手续,按期进户。无正当理由不按期进户的,由动迁人降低标准另行安置。
使用人不得借故强占住房。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超面积安置费(不含按商品房价格交费部分)由使用人和使用人所在单位负担。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使用人不交纳超面积安置费的,可降低一个户型档次无偿安置,也可征和使用人同意易地换房安置。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动迁住宅房屋,使用人临时搬迁自行解决住处的,动迁人按使用人家庭人口计发临迁补助费。临迁期在十八个月以内的,每人每月不少于十二元;十九个月至二十四个月以内的,每人每月不少于二十四元;二十五个月以上的,每人每月不少于四十八元。临迁补助费自搬迁之日起至进户止,按月发给。自行解决临迁住房确有困难的,由使用人所在单位帮助安置,临迁补助费发给单位。在临迁期内,由动迁人为使用人安排住处的,不发给临迁补助费。
住宅房屋使用人搬迁,动迁人应发给搬迁费。一次性定居安置的,发给每户一次性搬迁费一百五十元;临时搬迁的,发给两次搬迁费三百元。
动迁非住宅房屋,动迁人应按原房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二元至十元发给被动迁人一次性搬迁费。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动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使被动迁人经济受到损失的,动迁人应付给被动迁人适当临迁补助费。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新建住宅工程用于安置使用人的部分,按有关规定免交各种费用,但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拆除有产权纠纷的房屋,在规定搬迁期限内纠纷未解决的,由动迁人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动迁主管部门批准后拆除。拆除前,动迁主管部门应组织动迁人对被拆除房屋作勘察记录,并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动迁前居住的符合住房标准但无合法产权的房屋,住房有正式户口和粮食关系,并且确无其它住处的,动迁安置可按下列办法解决:
(一)自行解决住房。动迁人应按动迁主管部门的规定,依据原房建筑面积发给住房一次性补助费。
(二)按一室一厨安置。住房应按安置住房本体工程造价百分之五十至六十交费。
(三)按本市人均使用面积安置。住户应按住房本体工程造价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交费。
按上述规定安置的,原房由住户拆除。
第四章 动迁补偿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动迁人应对被动迁房屋的所有人给予补偿。补偿实行产权偿还、作价补偿或者产权偿还与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
产权偿还和作价补偿以所有人合法产权的房屋建筑面积为计算标准。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动迁私有房屋,动迁人按下列规定给予补偿:
(一)所有人要产权又要安置的,实行产权偿还,按补偿房屋的本体工程造价同原房重置价格结算差价。
(二)所有人不要产权要安置的,对原房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作价补偿。
(三)所有人不要产权不要安置的,对原房按市场交易价格收购。
(四)所有人对出租房屋要产权,使用人要安置的,按本条第(一)项规定结算差价,原租赁关系继续。
(五)所有人对出租房屋不要产权,使用人要安置的,对所有人按本条第(二)项规定作价补偿,对使用人按规定给予安置。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动迁市直管公有房屋,动迁人可按原房建筑面积对所有人实行产权偿还。
(一)动迁住宅房屋的,不结算差价。
(二)动迁非住宅房屋的,所有人对出租的房屋要产权,使用人要安置的,按补偿房屋的本体工程造价同原房重置价格结算差价,原租赁关系继续;所有人不结算差价的,由动迁人按原房屋重置价格对所有人补偿或用原房重置价格按新房本体工程造价对所有人建筑面积补偿,相应修改租赁合同;所有人对出租的房屋不要产权,使用人要安置的,对原房建筑面积部分,由动迁人按重置价格对所有人补偿,使用人应按新房商品价格的百分之七十投资,超过原房建筑面积部分按商品房价格投资,产权归己;使用人不投资,由动迁人易地换房安置。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动迁单位产权房屋,动迁人可按原房建筑面积对所有人实行产权偿还,结算差价。
(一)动迁住宅房屋,所有人对出租的房屋要产权,使用人要安置的,按补偿房屋的本体工程造价同原房重置价格结算差价,原租赁关系继续;所有人不要产权,使用人要安置的,对原房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作价补偿,对使用人进行安置。
(二)动迁非住宅房屋,所有人要产权又要安置的,按补偿房屋的本体工程造价同原房重置价格结算差价或由动迁人按原房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四十给予补偿。所有人对出租的房屋要产权,使用人要安置的,按规定结算差价,原租赁关系继续;所有人对出租的房屋人要产权,使用人要安置的,对原房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作价补偿,使用人对原房建筑面积部分,按新房商品价格的百分之七十投资,超过部分按商品房价格投资,产权归己。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被动迁房屋所有人要产权,但不支付原房与新房差价的,实行产权共有,其房屋按公有房屋维修、养护,并按公有房屋计租、管理。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动迁城市建设基金设施、公益房屋或其它专用设施的,动迁人应按不低于被动迁的原功能、原规模予以建设或按重置价格给予补偿。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动迁房地产管理部门代管的房屋,动迁人应会同房地产管理部门对被动迁房屋的现状拍录照片,详细记载,其档案和资料由代管部门保存。实行产权偿还的房屋或作价补偿的价款,由代管部门代管。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拆除未超期的临时建筑,由动迁人按每平方米十元至二十元的标准给予补偿,原房自行拆除。拆除超期临时建筑和未经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建造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不予补偿,其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由被动迁人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动迁人拆除,以料抵工。
动迁范围内的空闲搁置房屋,按规定交易价格收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动迁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细则,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动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迁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通报批评,责令停止动迁,并可对单位及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房屋《动迁许可证》或者未按《动迁许可证》的规定擅自动迁的;
(二)委托未取得《动迁承办资格证书》的单位动迁的;
(三)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补偿、安置标准,扩大或者缩小补偿、安置范围的;
(四)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动迁期限或者擅自延长临迁期限的;
(五)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发放房屋补偿费、临迁费、搬迁费的;
(六)未取得动迁主管部门发给的《动迁范围验收合格证》而组织施工的。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动迁承办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迁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通报批评,责令停止动迁和吊销证书,其非法所得予以没收,并可对单位及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处以罚款。
(一)未经批准自行动迁的;
(二)伪造、涂改、转让《动迁承办资格证书》的;
(三)擅自或者变相转让动迁任务的。
借承办动迁之机营私舞弊截留房屋的,要予以退还,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予赔偿,并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被动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迁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警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及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处以罚款。
(一)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搬迁的;
(二)借故强占住房的;
(三)新房安置时,无正当理由拒不按期进户,给动迁人造成经济损失的。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有关单位或人员违反本细则规定,利用职权营私舞弊,借动迁之
机卡要房屋或索要财物的,应退还房屋,没收非法所得,由有关部门给予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者行政处分,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罚款标准按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罚款和没收的非法所得,上缴同级财政。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阻碍动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公然侮辱、殴打动迁部门工作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级动迁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理决定的,由动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动迁军事设施、寺庙、文物古迹的,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各县人民政府可参照本细则制定实施办法,报县人大常委会批准。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本细则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动迁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本细则公布前的齐齐哈尔市有关规定与本细则相抵触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六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 篇7
从全世界的发展来看,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专门的科技产业服务机构, 在将科技资源迅速、高效转变为社会生产力, 培育中小企业成功创业和迅速成长, 加速地区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已经显现出其独特的功能和潜力。
目前, 哈尔滨市各科技孵化器基本具有相同的职能, 但又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如何更好的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使我们哈尔滨的科技企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于是, 由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监制, 哈尔滨哈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设计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信息发布平台, 这一平台将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该平台以网络服务为媒介, 实现各孵化器及其他科技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为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科技孵化器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具有的特点:a.界面简洁, 操作简单, 结构清晰, 用户使用很方便;b.系统稳定, 提供7*24小时服务, 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持, 支持足够数量的并发请求;c.系统开放, 只要能够登录到互联网, 就可以接入本系统;d.实现数据共享, 各孵化器企业和相关机构都可以联入。
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由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牵头, 哈尔滨哈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平台的总体设计, 各孵化器河关联单位提供信息和资源, 整个平台为统一整体, 信息维护和更新基本上全由牵头单位负责, 各孵化器终端负责自己独立的信息更新及发布。
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信息发布平台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a.统一领导, 统一规划;b.结合各科技企业孵化器自身特点和创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推进平台建设;c.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促进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功能介绍:
本平台功能分为两大部分:基于Web的信息管理及发布平台和Led电子大屏幕终端显示系统。
(1) 基于Web的信息管理及发布平台
本平台采用B/S体系结构搭建, 方便各孵化器终端接入, 实现资源共享。系统搭建在windows 2003系统下, 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用SQL SERVER 2005实现, 功能实现用asp.net设计开发。
各孵化器终端登陆该平台后, 可以发布、编辑各类信息, 可以进行业务推广、吸引科技企业入住、发布人力资源信息、做商业策划等。
政府部门 (如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 也可以登陆该平台, 作为最高级用户浏览所有孵化器终端发布的信息, 可以进行信息转发, 也可以作为政府部门向全辖所有孵化器终端或任意选择个别孵化器终端发布新的信息, 如政府部门的重要通知, 扶持政策, 相应法规等等。
(2) Led电子大屏幕终端显示系统
本系统采用C/S系统结构搭建, 用于自动或手动向信息管理及发布平台的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 将各孵化器终端自己发布的信息和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获取到本地并显示到Led电子大屏幕上。其中, 显示方式及样式可灵活设置, 由于可定时自动获取更新数据, 该用于控制Led电子大屏幕显示的终端系统可作为无人值守的终端, 操作方便, 一次设定好各项参数后, 再不需要人为干预。
Led电子大屏幕作为该系统的对外展示平台, 比传统的通过浏览网页、发邮件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的方式, 具有更好的实时性、直观, 大大的扩展的发布范围。我们都是将Led电子大屏幕安装在各个孵化器门卫、走廊、楼梯间等人流最多的地方, 是每天大家上下班必经的区域, 将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技术提升、业务推广、吸收人才, 起到重大的作用。
我们的科技孵化器企业遍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 建立起基于互联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信息发布平台, 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 将大大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其他科技企业的资源融合, 促进各孵化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摘要:近年来, 在国家科技部的指导下, 我市的科技孵化器体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 使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了充分的空间和良好环境, 然而, 各孵化器企业各具特色, 各自发展, 没有充分的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极大的阻碍了我市科技孵化器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于是, 建立起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信息发布平台成为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平台以互联网为媒介,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实现各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 篇8
深冬的哈尔滨已进入冰雪节倒计时,重点地段的冰灯制作已进入冲刺阶段。
2012年1月5日,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将正式启动。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国家旅游局的两个国家级活动——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和中俄旅游年启动仪式,也将于当日同时启动。
但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冰雪节。
哈尔滨的城市旅游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在打造冰雪旅游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打造“冰城夏都”的夏季旅游上也走出了一条新路。一个四季宜游的城市正在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旅游收入已成为哈尔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去年该市旅游收入已占到GDP的10.41%。2011年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市已经累计接待旅游者4565.1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4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
12月6日,就哈尔滨市的旅游发展等问题,哈尔滨市旅游局局长杨杰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
不是看冰雪,而是玩冰雪
《中国经济周刊》:冬季旅游是一件考验人的事,很多人可能看过一次就不再看了。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如何吸引人们下一次再来?
杨杰:从自然资源和旅游的角度上来看,冰雪和冬季是哈尔滨城市旅游最大的劣势,冬季寒冷不便出行,组织什么活动都很困难。但是,哈尔滨通过冰雪艺术、冰雪文化把这种劣势变成了优势。
冰雪其实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以往来哈尔滨的游人主要就是看。看的话,你来一次就够了,不用再来了。要想深入地发展冰雪旅游,就要把它的参与性、娱乐性包括冰雪度假发展起来。
《中国经济周刊》:参与性和娱乐性是如何体现的?
杨杰:去年有很多南方人去玩小冰车,自己弄得满身是汗,虽然很冷,但是他们玩得很开心。今年我们搞了更多参与性的内容。
一个是景区内设置参与性的内容,比如在冰雪大世界搞冰雪动漫大巡游。我们和迪士尼合作,把它的卡通形象都做成冰雪的,加上其他的一些动漫形象,和孩子们互动。比如在雪雕博览会开辟一个自己动手做雪雕的区域。
另外,我们还专门在松花江面上建立了参与互动的景区——冰雪欢乐谷,基本不做景观,全部是玩的内容。其中冰场、滑梯等都是免费的。今年,玩的内容增加了冰雪摩托、冰雪气垫船、冰雪坦克等30多项内容,我们就是想让市民和游客全身心地去体验这种快乐。
今年我们的湿地景区多数也都开发了冬季项目,并且以参与为主。比如今年的金河湾冰雪欢乐季,免费项目就有21项,都会给游人带去更多的乐趣。
“夏都”湿地游
《中国经济周刊》:夏季的哈尔滨也是大家向往的避暑胜地。今年的哈尔滨夏季旅游和以往有何不同?
杨杰:哈尔滨夏季避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首先是气候非常凉爽。7月最热的时候,哈尔滨的平均气温才24℃。哈尔滨的山、水、林资源也非常丰富,松花江穿城而过,形成了大面积湿地,对于避暑度假是一个补充。哈尔滨的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周边有1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6个省级森林公园。
与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哈尔滨的避暑旅游是以湿地为核心品牌。哈尔滨湿地离城市非常近,而且是原生态的,面积非常大,无论动植物还是湿地形态都是多样性的。我们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了开发和利用,今年已经有13个景区对外开放。哈尔滨这几年的夏季旅游非常火,有的旅行社每个月要接待200多个旅游团,光马迭尔酒店的客房和餐饮一年就增收1000万元人民币,多数酒店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或者翻番,一房难求、一票难求的现象已经持续多年。
《中国经济周刊》:人们到一个城市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都会成为加分或者减分的重要因素。哈尔滨是如何为游客提供服务的?
杨杰:城市旅游,树立城市的形象和品牌非常重要。如何把城市的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变成产品,变成品牌,变成吸引人的东西,这是城市旅游的根本。
哈尔滨原来叫冰城,现在叫“冰城夏都”。从整体的发展理念上来讲,叫“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把旅游作为一个城市很重要的产业载体,那么,城市能满足游客的功能,肯定要高于宜居的功能,所以现在哈尔滨市各部门处处为旅游服务。今年哈尔滨市建委专门在江边修了一条湿地旅游通道,而东部的6条路也全部是为了旅游修建的。我们还要建大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商品中心等,这些公共服务都会为哈尔滨的城市旅游提供好的保障。
我们在推滑雪度假游时,还成功地引进了Club Med(即地中海俱乐部,是全球最大的度假村连锁集团)的家庭度假理念,引进后对提升亚布力滑雪度假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家人到亚布力旅游一票到底,滑雪、吃饭、娱乐、住宿等都不再另收费。那里不仅晚上的娱乐活动非常丰富,而且每天会开5餐饭,随时去都有饭吃,随时去都可以滑雪,展现的是一种全新的度假理念。去年接待的1万多游客中,境外人士就占三分之一,是吸引高端消费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住俄罗斯房子,吃俄罗斯饭,
看俄罗斯表演
《中国经济周刊》:怎样把城市文化很好地体现到旅游中?
杨杰: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对于旅游来讲,最大的特色就是欧洲风情,这是我们独特的,也是游客最喜欢的,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挖掘好。比如我们建的伏尔加庄园,是一些在俄罗斯有影响的建筑,有的在俄罗斯都不存在了,但是我们这里有。而“文革”期间毁掉的尼古拉大教堂、江畔餐厅等我们也进行了一比一的复制。
建筑是俄罗斯建筑,餐饮是俄罗斯餐饮,晚上有俄罗斯演出,呈现的完全是一种俄罗斯文化。我们还充分利用中央大街这个窗口,夏天搞阳台音乐会、街头音乐会、舞蹈演出等,除以往的街头素描、绘画外,现在我们又开辟了一个文化角,每天都有艺术家在那里搞创作。我们还会组织一些大的巡游,来丰富这条街的文化,让游客来到这里就感觉像是到了俄罗斯一样。
我们也通过一些节庆活动来丰富这些内容。比如冬天有冰雪节,夏天有湿地文化节,还有旅游文化节、啤酒节。这些都和闻名全国的哈洽音乐会一起,丰富了哈尔滨的城市形象。
另外,这几年我们也在探索一些冰雪特色游,其中华夏旅行社推出的体验东北民俗游大受欢迎。他们包了一个村子,村子里所有的被褥、备品都是旅行社提供的,保证了干净和卫生。游客来了就像在农村过年一样,住火炕,挂灯笼,放鞭炮,吃东北特色杀猪菜,包饺子,吃粘豆包,堆雪人,晚上搞篝火晚会,听东北二人转等,通过这些东北民俗游,体验东北人朴质的风情,让冰雪旅游更深入人心。
哈尔滨的风情不只是冰雪
《中国经济周刊》:哈尔滨的城市旅游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
杨杰:哈尔滨作为中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已跻身全国旅游城市前20强,先后被评为中国“十佳宜游城市”、“十大节庆城市”、“十大品牌城市”、“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并以最高票荣获“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十强称号,刚刚又获得了“保护湿地政府贡献奖”和“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奖”。
哈尔滨的城市旅游潜力非常大,旅游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原来哈尔滨每年投在旅游上的资金在10亿元~20亿元左右,而今年光湿地投入就100亿元,发展金也是不断在增长,从初期的600万元提升到了今年的7000万元。
针对旅游的投入明年还会增加,我们策划了一个四季冰雪乐园,仅这一个项目就不止100亿元。我们就是要把哈尔滨的优势通过四季冰雪乐园打破季节的界限,届时,你什么时候来到哈尔滨都能滑冰、滑雪,都能看到我们的冰雕、雪塑。我们还要在呼兰打造三家湾避暑城,投入就要上千亿,目前的基础设施、路、桥都修完了。
为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科学规划了旅游交通线路,加强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为解决多年来一床难求的局面,我们进一步优化住宿设施结构,完善饭店、宾馆等配套服务设施,新建了一批星级宾馆、经济型酒店和家庭宾馆,形成了高中低档相互配套、满足旅游者不同需求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
《中国经济周刊》:您心中的旅游是什么样的?
杨杰:旅游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树立城市的影响力以及民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旅游拉动的产业链特别长,对一产、二产、三产都有拉动。比如我们为了打造湿地旅游建设了滨江湿地景区、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景区、金河湾湿地植物园等12个湿地景观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码头13个,旅游航线10条,投入运营的旅游客运船舶达到47艘、5125个客位,带动了造船业的发展。哈尔滨和佳木斯的船厂本来已经快要倒闭,但是现在已经忙得活都干不完。湿地旅游还创造了哈尔滨新的投资热点,带火了酒店业、餐饮业、运输业,目前,有7家五星级宾馆正在建设。
发展旅游对树立哈尔滨的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的影响力也是不可比拟的。可以说,很多人了解哈尔滨都是从冰灯开始,参加过冰雪节的人能够感受到哈尔滨冬季是什么样的。但是哈尔滨不仅仅只有冰雪旅游,还有丰富的夏季湿地旅游产品。“冰城夏都,风情哈尔滨”已成为哈尔滨的城市形象,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哈尔滨已形成以冰雪大世界、雪雕博览会、冰灯游园会为代表的冰雪观光旅游产品;以亚布力、二龙山为代表的滑雪旅游产品;以太阳岛风景区、金河湾湿地植物园为代表的湿地文化旅游产品;以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为代表的欧陆都市风情旅游产品;以中华巴洛克、金源故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和以帽儿山吕家围子、二龙山马家屯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等多元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还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能够带动就业,帮助老百姓增加收入,比如哈尔滨市道外区农民打造的滨江湿地景区年收入达100万元,以往全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现在两个月的旅游收入就是七八千元,让多年靠淹没区土地生存的农民从土地脱离出来,办起了农家乐、渔家乐等,吃上了旅游饭。
旅游是一项民生工程,也体现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上。提高幸福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无论是外地游人还是哈尔滨市民,人们在啤酒节上的那种放松、那种愉悦,是任何场合、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11-28
哈尔滨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11-17
齐齐哈尔市城市供热管理暂行办法12-31
哈尔滨创业环境06-07
哈尔滨城市居民08-10
齐齐哈尔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实施细则01-17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真题06-03
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08-12
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方案08-27
哈尔滨市文明城市市民手册之社交礼仪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