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2024-05-18

关于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共6篇)

关于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篇1

关于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更新日期:2015-11-18 来源:厅农发办

青农发办[2015]86号

各市(州)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省三江集团: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农办【2015】68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我省产业化的项目申报指南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贯彻执行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确定的精准扶贫攻坚目标,紧紧围绕打造我省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和新一轮“菜篮子”基地,完善健全优势特色产业链,调整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要求,编制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施计划。

二、扶持范围

扶持范围和重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围绕打造我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和加快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基地建设的要求,申报2016年财政补助项目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突出特色项目。种植项目要突出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的设施蔬菜基地项目;养殖项目要突出高产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家禽蛋鸡等标准化养殖基地项目;在加工项目中要突出油菜籽、马铃薯、牛羊肉等大宗农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项目要突出蔬菜和牛羊肉保鲜储藏项目。

(二)突出精准扶贫项目。根据省委十二届九中全会提出的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战略任务和聚集各方资源,打赢扶贫开发攻坚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自2016年起凡列入精准扶贫攻坚目标范围地区和辐射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收的产业化项目择优扶持。

(三)突出滚动项目。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报送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国农办【2015】19号)文件选项范围的要求,凡已纳入2015产业化项目滚动计划但受指标限制,经过专家评审的项目在2016年优先安排,市(州)级农发机构在上报项目时要严格把关,凡列入滚动计划的项目单位已在2015或在2016得到其他任何部门资金扶持的项目应从上报计划中剔除,不得重复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财政补助资金。

(四)突出规划项目。自2016年起,各地区拟申报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要按照2016-2018年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内拟实施的产业化项目库中选择上报,成熟一个上报一个。市(州)农发机构要深入拟实施的产业化项目单位了解一线情况,认真指导和培育拟发展的产业化项目并实行动态管理,对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可在项目库中予以调整,优先安排。

三、主要政策

(一)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财政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

(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的投入,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本着先贴息后补助的原则,我省确定为贷款贴息资金优先安排,特别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固定资产(或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财政补助一般项目、两类试点项目则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十大特色农业化集群进行安排,产业化项目资金的投入比例确定为财政贴息60%,财政补助资金40%。

(三)贷款贴息采取“先选项后结算”方式,由各市(州)农发机构编制项目贷款计划,次年根据实际获得的贷款及付息额进行贴息。贴息范围为列入2016年贷款贴息计划,在2016年会计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贷款利息,贴息期限为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贴息率不高于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如申报项目的实际贷款利率低于确定的基准利率,则按实际发生的贷款利率贴息。龙头企业单个贷款贴息项目的贷款额度不高于1亿元人民币,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由省农牧部门认定的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额度不设下限,但贴息额不低于10万元;为简化贷款贴息选项阶段的审核程序,选项阶段重点审核项目申报主体的资质和经营范围,结算阶段重点审核贷款落实情况及投向。

(四)财政补助资金适用范围和办法。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依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有关规定执行,鼓励市(州)和开发县农发机构采取“先建后补”的管理方式。实行“先建后补”管理方式的项目资金使用办法要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和县级报账制度有关要求,项目立项批复后先实施后报账,待项目全部完工并经县级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验收合格后,再予以报账。报账凭证的日期可以追溯到县级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正式上报日(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环境评估等前期费用除外)。

(五)地方财政配套比例:继续执行现行政策,即:中央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为1:0.4,其中省级承担比例中:农区项目省级承担80%,市(州)县级承担20%。

(六)单个财政补助投资规模:龙头企业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补助按不高于400万元控制,自筹资金与财政资金(含地方财政配套)的比例不低于1:2;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由省农牧部门认定的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按不高于200万元控制,自筹资金与财政资金(含地方财政配套)的比例不低于1:1。

(七)同一项目申报主体的连续扶持年限(补助、贴息),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同一项目单位只能申报一种扶持方式。

(八)农业产业化项目仍然实行竞争立项申报制度。各市(州)县要严把初审关,按照下发的产业化申报指南做好申报立项工作,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可靠、合理及拟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对个别套取或故意骗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项目单位在追回资金的前提下,列入“黑名单”,五年内不得申报财政补助或贷款贴息资金。

(九)简政放权,选择有条件的农业综合开发县开展试点工作。鼓励实行产业化经营县竞争选项,在商得市(州)级农发机构同意后将中央、地方两级财政用于产业化项目的扶持资金切块到市(州)试点工作,市(州)级农发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和立项审批,报省农发办备案。对备案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将告知试点市(州)农发机构补充相关材料或撤销立项。

(十)有条件的市(州)和开发县可积极探索采取财政股权投资基金等投入方式,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试行财政股权投资基金办法的市(州)和开发县在不断创新完善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将试点情况报省农发办。

(十一)鼓励各开发县将部分产业化资金投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龙头企业持股。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由农牧民或农牧民通过合作社在龙头企业持有的股份,其持股、分红和退出的方式等具体政策,由各市(州)农发机构自行制定,报省农发办备案。

四、项目申报要求

(一)财政补助项目基本条件

1.符合我省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和新一轮“菜篮子”基地规划,体现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致富的目标。

2.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

3.市场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显著带动农牧民增收或具备实际分红能力。

4.建设方案先进科学、产品技术和工艺路线合理。

5.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有利于促进农牧业循环可持续发展。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获得相关环保部门的审核或批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能得到有效利用;能够确保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种养业生产过程减少农药、化肥、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符合相关农业生产规范要求;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达到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6.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7.土地流转用地或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合法。

(二)财政补助项目的特定条件

1.设施蔬菜种植基地项目的日光节能温室数量不少于50座,必须集中连片规划布局,水、电、路配套合理;提倡节地型温室,造价可适当提高(建设节地型温室在上报项目前,须请专家论证),申请补助资金数额可适当提高。

2.经济林种植基地项目的集中连片种植面积不少于1000亩,且规划布局合理。

3.畜禽饲养规模:一是龙头企业,奶牛(肉)牛集中饲养规模在300头以上,肉羊、生猪集中饲养规模在5000头只以上,家禽饲养规模在2万只以上;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由省农牧部门认定的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奶牛(肉)牛集中饲养规模在200头以上,肉羊、生猪集中饲养规模在2000头只以上,家禽饲养规模在1万只以上;且必须按标准养殖场(小区)规划布局。

4.加工项目所需原材料来源于龙头企业注册地的比例适当放宽,但项目直接带动当地农户必须在200户以上。

5.流通项目的保鲜储藏库容量在1000吨以上,储藏产品必须来源于当地农户,项目直接带动当地农户在200户以上。

(三)贷款贴息项目

1.优先支持符合我省十大特色农业产业规划的产业,重点突出专业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和农牧、渔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藏项目,突出与合作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开发银行)的贷款项目。对于未列入我省十大产业的特色项目,但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其他产业,也可列入扶持范围;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用途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贷款期限、贴息期限及额度等符合规定要求;贷款项目对农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牧民增收和就业带动明显。

2.贷款与贴息单位条件

(1)贷款单位必须是银行业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必须是直接发放的贷款,投资公司或中介机构的贷款一律不予贴息;

(2)贴息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且经营状况良好的龙头企业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由省农牧部门认定的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法人单位和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

(4)申报材料齐全完整、真实可靠。

(四)贴息政策。非合作银行贷款的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与合作银行的项目贷款连续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贴息率不高于同期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人民币基准利率;单个项目财政资金贴息资金规模不低于10万元。

(五)申报材料要求

1.贷款银行批复文件、贷款合同、贷款到位凭证;

2.银行贷款卡复印件;

3.贷款银行出具的利息结算清单、利息支付原始凭证、贷款还款凭证;

4.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5.项目单位2014财务审计报告。

五、项目申报单位的条件

1、龙头企业:

具有法人资格,持续经营在一年以上(2013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龙头企业;企业资产优良,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有较强的自筹资金能力;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经营业绩良好,经营期无亏损,财务管理规范,经营期固定资产净值300万元以上,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2倍;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企业一般应不欠税、不欠员工工资、不欠社会统筹保险金;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和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建立了农民以多种形式,形成联结紧密、科学合理的利益共同体。

2、农民专业合作社:

具有法人资格,持续经营在一年以上(2013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具备相应的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能力;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产权明晰,章程规范,运行机制合理,盈余返还;经营状况良好,实力较强,财务管理比较规范,有较强的自筹资金能力,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50%;运营规范,农户社员规模在50户以上,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3、经由省级农牧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纳入产业化扶持范围,不受独立法人等条件的限制。

4、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的申报条件按照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青农发办字【2013】47号)文件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办理。

六、不予受理的项目及项目单位

1.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的相关项目(参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

2.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公约附录的动植物加工流通项目。

3.中成药深加工、木材深加工、纺织品深加工等项目。

4.截止到2015年底,同一项目单位(包括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不同公司但同一法人代表)已获得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连续扶持(含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类项目)满3年的(与银行合作项目除外),不在2016年申报范围。

5.已申报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的,不在此次申报范围。

6.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监管黑名单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7.越级申报、逾期申报等未按规定程序申报的项目申报单位。

七、其他要求

(一)申报程序和时间要求

1.具备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根据本指南相关要求,直接向所在地农发机构申报。拟申请贷款贴息项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向所在地农发机构推荐。其中,贷款贴息项目计划于2015年12月15日前申报,财政补助项目与2016年1月15日前申报;贷款实际发生后贴息资金结算于2016年12月15日前申报。

2.同一项目单位只能申报一种扶持方式。

(二)需提供的相关材料

1.财政补助项目

龙头企业申报须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须提供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同时须提供电子文档(PDF格式)及附件资料的扫描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编制内容及相关附件要求参照国家农发办已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可研报告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书编制参考大纲。对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参考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编制参考大纲。市(州)级农发机构上报备案材料包括财政补助项目备案报告和项目汇总表(附件3)

2.贷款贴息项目

贷款贴息项目计划: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有权部门认定或登记材料;贷款意向报告等。市(州)级农发机构上报项目计划备案材料包括贷款贴息项目计划文件及项目备案汇总表(附件1)。

贷款贴息资金结算:贷款银行批复文件、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到位凭证;银行贷款卡复印件;贷款银行出具的的利息结算清单、利息支付原始凭证、还款凭证;上述材料须提供复印件或扫描电子版。

3.其他要求

项目申报单位要确保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可靠与完整,市(州)和开发县农发办对项目申报单位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确保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可靠与完整规范,减少申报工作的反复和项目文本的修改,提高项目申报工作质量。如发现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按《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财发【2011】7号)等规定处理。

项目申报单位所需的有关资料,请向当地农发机构索取,或在青海省财政厅门户网站下载。其他不明事项可向当地农发机构咨询。

点击此处下载查看:附件.pdf

青海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5年11月17日

关于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篇2

但是我们在每年的申报工作中体会到, 不少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的单位, 还缺乏对国家每年公布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指南的解读和理解, 以至于在项目申报的过程中、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项目申报书的编写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影响了项目申报的质量, 也耽误了申报的时间。为此, 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撰文叙述此类项目申报中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为更多的有关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申报单位提供借鉴, 以提高申报质量、节省申报时间。

一、拟申报项目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从今年国家颁布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规定的内容看, 国家扶持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首先, 必须是通过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正式认定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其次, 申报项目的龙头企业必须具有3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净值的规模。第三, 申报项目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 经营期要在两年以上。第四, 申报项目的企业或者农民合作社必须出具由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的关于发展项目的正式批复文件。

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 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的企业或者农民合作社, 不论是申报种植业、养殖业还是加工业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都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大纲和格式统一进行编制。

二是从今年国家农发办对申报的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的要求看, 各级农发办在正式行文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报书的同时, 还需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的项目申报材料的电子版, 对这一点国家也有明确的要求, 电子版中,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报书的正文需要使用WORD格式,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报书的附表需要使用EXCEL格式,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报书的附件和附图需要使用PDF彩色扫描, 项目单位在形成申报材料电子版的时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格式进行, 否则就会因为申报材料格式的问题而使申报结果受到影响。

二、关于申报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材料应该注意问题

一是农民合作社申报项目的规模。按照国家的要求, 申报财政补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是入社社员在30户以上, 而且社员中农民身份的人员要95%以上。

二是关于项目自筹资金。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的单位, 除了申请国家财政资金进行一部分项目建设内容以外, 为了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内容, 项目单位必须具有一定的自筹资金能力, 这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就要加以证明。国家要求的自筹资金证明材料是申报项目单位在银行存款证明的原件材料, 反映这个单位有足够的存款作为自筹资金能够完成项目建设。

三是关于申报项目使用的有关中介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一般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 需要项目单位提供前两个会计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 国家对于财务审计报告的要求越来越规范, 对财务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那么项目单位随着申报材料提供的财务审计报告, 就必须是有有关管理部门提供防伪标签的报告, 这样既可以说明财务审计报告的真实性, 也可以为项目评审中查验提供方便。

四是关于项目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第十章中, 国家要求项目申报单位在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时, 要明确反映建设该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要从项目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上, 项目本身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上、项目带动农户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效果上做明确的阐述, 国家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的目的, 是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最终达到带动广大农民增加收入, 走上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那么每一个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的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要围绕国家这一目标要求, 详细阐述项目对于农户的带动作用、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产生的利润如何和农户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才能达到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的根本要求, 使项目顺利申报成功。

三、申报贷款贴息项目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贷款贴息项目分为固定资产贷款贴息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两种。无论是申报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还是申报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 首先要明确的是, 项目单位在享受国家财政扶持政策的时候, 应该严格避免重复享受国家扶持政策。一个企业, 特别是形成一定发展规模的企业往往有条件申报国家从各个方面和各个渠道给予的优惠的扶持政策, 但是如果这个企业本年度已经从一个渠道享受了国家的扶持政策, 就不能在从另外的渠道再去享受国家的扶持政策。

二是鼓励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的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国家农发办发布的2012年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中规定:优先扶持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选定的贷款贴息项目, 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的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的贴息期限一般可以达到三年, 最长可以达到五年, 加大了对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扶持力度, 提供了优厚的贴息待遇和时间。

关于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篇3

近期,2016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动物防疫补助资金即将下达地方。为确保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实施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

(一)做好畜禽良种繁育工作

畜禽良种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础。2016年,继续支持生猪、奶牛、肉牛、羊、牦牛良种更新和奶牛胚胎引进,具体要求按照农办财〔2014〕60号和农办财〔2015〕8号文件执行,各省可综合考虑本地精液或种畜市场价格等因素,对补贴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当地能繁母畜存栏等情况,合理安排分畜种补贴任务,2015年结转资金要尽快使用完毕。启动肉牛胚胎、优秀种猪、蜜蜂良种补贴试点。肉牛胚胎补贴,主要是对经农业部批准从国外引进优质胚胎的种公牛站给予补贴。优秀种猪补贴,选择河北、山东、湖南三省开展试点,补贴对象为从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购买优秀种猪的种猪场(含种公猪站),补贴品种为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三类,优秀种公猪、种母猪的综合选择指数应分别大于等于115、105,其中杜洛克猪的综合选择指数采用父系指数值,长白、大约克夏的综合选择指数采用母系指数值,核心育种场种猪综合选择指数由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统一公布,每头优秀种公猪补贴2000元、种母猪补贴1000元。蜜蜂良种补贴在山东省开展试点,对养蜂场户购买优秀蜂王给予适当补贴,提高养蜂业良种化水平。具体补贴对象、标准由山东省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二)深入推进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

各地要继续按照《2014年畜牧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4〕60号)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扩建,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加强质量安全控制和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方式。畜禽规模养殖场改扩建主要支持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和奶牛。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重点扶持推进生态、循环、节能、减排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南方水网地区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农牧发〔2015〕11号)要求,加大生猪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设施改造升级,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各地在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推进中,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创建标准。

2016年继续选择河北、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贵州、甘肃、宁夏等13个省(区、市)开展财政促进金融支持畜牧业试点。试点省要采用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支持畜牧业发展。项目省畜牧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强化与金融机构的沟通配合,科学设计试点方案,注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机结合,探索满足畜禽养殖企业在规模养殖场建设、设施设备改造及饲料采购等方面信贷需求的有效模式,充分激发畜禽养殖企业内生活力,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农业部、财政部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确定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12个省(直辖市)作为2016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省。各试点省要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带动或辐射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农村电子商务、农业多功能性拓展、产业扶贫等工作。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可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应折股量化到普通农户或组织成员,使其参与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分配。严禁将补助资金用于农民不参与利润分配、未形成有效利益联结机制的项目。

二、关于实施好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项目

(一)启动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主要粮食作物为主,适当兼顾棉花、甘蔗、大豆、马铃薯、油菜、花生、杂粮等品种,选择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集成示范推广成熟技术模式,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打造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升级版,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持续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主要对运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物化投入,对购买病虫绿色防控、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等社会化服务,以及对农业、科研等部门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给予适当补助。

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以县为实施主体,采取自主自愿申报,由各省根据创建任务采取公开方式科学择优确定项目县(创建个数详见附件)。具体实施范围、补助内容、补助标准、考核验收等要求由各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二)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根据不同区域土壤类型和作物布局,选择有代表性的重点县(场、单位),以粮食、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为重点,做好土壤检测和肥效验证等基础性工作,及时修正和完善区域施肥配方,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应用。在此基础上,突出玉米、蔬菜、苹果三大类作物,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要积极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活动,探索实施配方肥、有机肥到田补贴,优化肥料使用结构。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有效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科学施肥服务。

nlc202309081309

(三)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各地要继续按照《农业部财务司 财政部农业司关于做好畜禽标准化养殖等财政支农项目工作的通知》(农财金函〔2015〕37号)要求,大力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继续支持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开展北方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实施全程质量安全管理,促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采后处理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进一步缓解大中城市冬季蔬菜供给问题。

(四)开展耕地休耕试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探索实行耕地休耕制度试点,改善农业资源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区季节性休耕100万亩,在湖南重金属污染区休耕10万亩,在贵州、云南石漠化区休耕各2万亩,在甘肃生态严重退化区休耕2万亩。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试验示范,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可在划定重点区域内以乡、村为单元,集中连片,有序推进,积极探索经验和模式,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永续利用。

三、关于实施好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项目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要求,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着力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大涉渔“三无”船舶治理力度,推进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压减国内捕捞产能,加大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和修复力度。增殖放流物种以重要的、洄游性的经济水生生物物种、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物种以及对水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的水生生物物种为主。其中,经济物种的增殖苗种应当是本地种的原种或子一代,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经济物种增殖放流苗种管理的通知》(农办渔〔2014〕55号)要求。濒危物种的增殖苗种可以为本地种的子二代。要严格履行苗种集中采购程序,规范技术流程,加强公证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禁放流外来种、杂交种和转基因种,原则上不支持物种跨水系放流,确保水域生态安全。海洋牧场示范区原则上要求项目实施海域已连续开展相关工作3年以上。

四、关于实施好动物防疫补助经费项目

为遏制疫情上升趋势,降低疫病传播风险,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一次性应急防控补助经费统筹用于布病、包虫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按免疫计划分年度实施。补助经费用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含大连市)、吉林、黑龙江、山东(含青岛市)、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布病防治重点省(自治区、直辖市)购置布病疫苗和防护用品,对牛羊实施免疫或扑杀;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包虫病防治重点省(自治区)购置羊包虫病疫苗、犬驱虫药和防护用品等。布病、包虫病防治按照《2016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和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布病、包虫病防治所需疫苗和驱虫药物按有关规定纳入政府招标采购范围,参照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招标采购方式进行。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养殖场自行采购疫苗直接补贴经费的试点。此外,中央财政用于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的相关资金已并入中央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各地要强化工作指导,切实做好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各省农业、财政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组织编制本地区2016年相关项目实施方案,于今年7月31日前以联合文件形式报送农业部和财政部备案,并于2017年1月31日前报送项目实施总结报告。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政策宣传、项目监管和绩效考评,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附件:2016年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测土配方施肥实施任务(略)

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16年5月30日

关于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篇4

各设区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财政局: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农办[2008]207号)、《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财政补贴的指导意见》(国农办[2008]208号)和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财发[2008]59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将《福建省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附件:

1、福建省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2、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贴方式基本情况表 3、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项目情况表

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附件1

福建省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为做好2009年我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申报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位积极申报项目,实现公平竞争,择优选项,提高选项透明度,现将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事宜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二、扶持范围和重点

(一)扶持的范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二)扶持的重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项目;与

项目区农民主要农副产品生产、购销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设施改扩建项目。

(三)扶持的产业。畜禽、水产、笋竹、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名优花卉、优质水稻、名优经济林等产业。

(四)限制扶持的产业和项目。中成药加工、酿酒工业、木材深加工、纺织工业、深海养殖和捕捞项目以及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公约附录的加工流通项目。

(五)不予扶持的项目。国家有关部委粮油加工行业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不予立项扶持的项目,原料主要来源自营基地、农民增收贡献较少和位于产业末端的项目。

三、扶持对象

主要扶持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省级品牌农业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

四、立项条件

(一)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

(2)辐射带动能力强,项目直接带动农户(紧密合作5年以上或农户直接参与项目建设、运营)300户以上;

(3)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规范生产,品质优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4)产加销各环节联系紧密,产品80%以上有销售合同;

(5)项目用地手续合法、符合规划、合理节约;

(6)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7)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2.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

(2)辐射带动能力强,直接带动农户(签订订单或合作协议3年以上、按合同价收购、每户订单面积不低于当地户均耕地面积)500户以上,加工项目向农户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流通设施项目涉及的农产品,80%以上来自当地农户;

(3)资源优势突出,原材料供应有保障,有利于培育当地优势主导产业;

(4)开发产品科技含量高,达到相关标准,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销售方案切实可行;

(5)技术方案先进可行,技术依托可靠,工艺路线合理;

(6)设备方案先进,与技术方案、工艺路线匹配;

(7)土地出让手续齐备、符合规划、合理节约;

(8)低耗节能,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9)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10)预期效益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项目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龙头企业

(1)2006年底前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

(2)经营业绩良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2007年固定资产净值500万元以上,净资产300万元以上、且不低于申请财政补贴资金总额的3倍;

(4)2007年资产负债率低于60%,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

(5)财务规范、管理严格,资产优良,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

(6)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和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

(7)与农民以订单、股份合作等形式,结成了比较紧密的、科学合理的利

益共同体。

2.合作社

(1)2006年底前登记注册,并于2007年底前转为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2)合作社通过社员以货币出资、非货币出资等形式入股,成为经济实体;

(3)2007年不亏损,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补贴资金总额;

(4)产权明晰,运行机制合理,章程规范,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独立核算,盈余返还。

(5)以产品和服务为纽带,农民自发组织;

(6)农民社员80户以上且至少占社员总数的90%。

(三)项目单位法人代表应具备的条件

1.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

2.法人代表的知识结构、能力等满足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五、扶持方式

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采取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扶持方式,取消财政有偿资金;同一项目单位、同一年度只能申报其中的一种扶持方式。同时,同一项目单位、同一年度也不得既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又申请其他财政资金,若发现隐瞒欺骗,取消今后年度的项目立项资格。

(一)财政补贴方式

1.财政补贴资金全部实行无偿投入,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按1:1的比例,其中省级承担70%,市县承担30%。

2.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确定,其中,重点项目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不高于200万元、不低于100万元(含),一般项目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不高于100万元、不低于50万元(合作社不低于30万元)。

3.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总额不超过项目建设总投资的40%。

4.财政补贴资金使用范围

(1)种植基地项目: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设施、土地平整、农用道路、输变电设备及温室大棚,品种改良、种苗繁育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2)养殖基地项目:基地设施,疫病防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3)农产品加工项目: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质量检验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对农户进行培训等。

(4)流通设施项目: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仓储、保险冷藏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与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等。

(5)项目前期费用:财政补贴资金可部分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环境评估费等项目的前期费用,但不得超过财政补贴资金总额的3%。

(二)贷款贴息方式

1.贴息时间。中央财政对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企业通过金融机构立项的贷款,并在2008会计年度内支付的贷款利息予以贴息。

2.贴息额度。中央财政限于对落实固定资产单笔贷款(或者落实季节性收购农副产品流动资金贷款累计)5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贴息;对于同时申请固定资产贷款和季节性收购农副产品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的项目,中央财政贴息的贷款额度上限合计为4000万元。

3.贴息期限。固定资产贷款贴息期限原则上为1年,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期限为实际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4.贴息利率。根据同期人民银行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和项目对贴息资金需求等情况确定。

六、其它事项

(一)2009年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贴资金省里将统筹集50%以上用于重点项目,实行全省统一竞争,择优选项,其余按因素分配法将指标分解到设区市,用于一般项目。

(二)按照属地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越级或逾期申报的,概不受理。项目单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组织有关专家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摘要(含电子版),向所在地农发部门和财

政部门申报项目。各设区市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后,连同评审意见上报省农发办。

(三)项目安排原则上限于农业综合开发县。

(四)项目单位申报财政补贴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摘要(含电子版),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2007年度财务报告,银行信用等级证明,土地使用批准文件,环保部门审批意见等。

(五)项目单位申报贷款贴息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银行贷款合同、贷款到位凭证、贷款银行出具的利息结算清单等。

(六)各级农发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扎实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确保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全面、可靠以及财政补贴项目的评审和贷款贴息项目的审核客观、公正、规范;如发现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立即取消项目申报资格,并按《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财发[2005]68号)等规定严肃处理,项目单位5年内不得再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六)同一项目单位申请连续扶持的,在申报材料中,须详细说明项目单位现状、实施项目能力、上期项目与拟申报项目的关系等;同一项目申请连续扶持的,在申报材料中,须全面总结上期项目建设、运行、效益情况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分析上期项目与拟申报项目的关系等。

(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摘要请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缟写参考大纲》和《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摘要》(国农办[2008]209号)及要求的格式编制,可行性报告编制质量差或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暂不予扶持立项。各设区市推荐的项目必须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办、财政局于2009年2月20日前联文上报,逾期不予受理。

(八)省级农发办对拟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将在省级报刊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

关于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和省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围绕农业“两区”建设和十大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扶持范围

(一)扶持产业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的产业包括:优质粮油和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竹木、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以及木本油料等。

中成药深加工、木材深加工、纺织深加工项目不予扶持。

(二)项目类型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的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三、扶持对象

符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扶持方式和相关政策

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种方式。

(一)贷款贴息项目

1.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贴息范围为2011年1月1日以后签订贷款合同(包括2010年签订贷款合同、申请连续贴息的贷款)、在2012会计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利息。原则上对落实单笔固定资产贷款300万元以上的项目予以贴息,最高贴息贷款额度不超过6000万元。

贴息期限: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贷款贴息项目一般为3年;其他项目最长不超过2年。

2.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仅限于农产品加工所需原料收购,范围为2011年6月30日以后签订贷款合同、2012年会计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利息。

要求单笔贷款100万元以上、2012年连续支付利息不少于3个月,且累计贷款达到500万元以上、支付利息合计不少于20万元,最高贴息贷款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

同一项目单位不能同时申报固定资产贷款贴息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

贴息率不高于同期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优先扶持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和粮油加工及畜禽、水产、蔬菜等“菜篮子”产品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

(二)财政补助项目

1.扶持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种植、养殖基地及产地初加工、储藏保鲜项目;龙头企业申报的种苗、种畜禽、水产种苗繁育及规模化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所需的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废弃污染物综合利用等项目,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项目。

2.补助额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项目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不高于90万元、不低于36万元,龙头企业申报的项目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不高于180万元、不低于90万元。

3.配套要求:市、县(市、区)财政按政策规定落实配套资金;项目单位的自筹资金(不含银行贷款)不低于所扶持的财政补助资金。

4.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

(1)种植基地项目:主要用于种苗繁育、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设施、农用道路、输变电设备及温室大棚、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2)养殖基地项目:主要用于种畜禽和水产种苗繁育及畜禽和水产养殖基地所需的基础设施、疫病防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3)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用于与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废弃污染物综合利用等相配套的设施设备,质量检验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对农户进行培训等。

(4)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项目: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仓储、保鲜冷藏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与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等。

用于编制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及环境评估等项目前期费用,原则上不超过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3%。

五、申报要求和立项条件

(一)贷款贴息项目申报要求

1.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用途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范围;

2.贷款期限、贴息期限及额度等符合规定要求;

3.项目申报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经营状况良好;

4.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

5.贷款项目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就业带动作用明显;

6.申报材料齐全完整、真实可靠。

(二)财政补助项目立项条件

1.项目基本条件:

--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发展目标和建设项目的主客观要求;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

--市场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预期效益好;

--规范生产,品质优良,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产品科技含量较高,达到相关标准,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技术方案可行,技术依托可靠,工艺路线合理;设备方案与技术方案、工艺路线匹配;

--土地流转用地或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合法;

--低耗节能,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条件:

--2010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

--成员以货币出资、非货币出资等形式入股,成为经济实体;

--以产品和服务为纽带,农民自发组织;

--经营状况良好,201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

--产权明晰,运行机制合理,章程规范,管理制度完善;

--财务规范,独立核算;

--优先扶持规范运营,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合作社。

3.龙头企业的条件:

--2009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

--经营业绩良好,2010、2011年连续盈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2011年末固定资产净值300万元以上,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2倍;

--2010、2011年末资产负债率低于70%,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

--财务规范、管理严格,资产优良,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

--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和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与农民以多种形式,形成联结紧密、科学合理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实施的项目直接带动当地农户200户以上;加工项目向当地农户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流通设施项目涉及的农产品主要来自当地农户。

六、不予受理的项目及申报单位

1.白酒生产线等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的相关项目(参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公约附录的动植物加工流通项目。

3.已申报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和其他省级农业专项资金的。

4.已上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控股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和外商独资企业。

5.2009-2011年或2010-2012年已获得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连续扶持(包括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的项目单位(包括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不同公司但同一法人代表);

已得到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扶持的,不得申报2013年贷款贴息项目。同一项目单位同一只能申报一类扶持项目。

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的贷款贴息项目单位,连续扶持最长不超过5年(含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类项目)。

七、申报要求

(一)龙头企业财政补助项目仅限省级专项转移支付类别档次的一类地区的市、县(市)申报,限报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补助项目各县(市、区)限报3个,设区市及义乌市限报5个。

(二)贷款贴息项目须经各设区市农发办初审后方可上报省农发办(义乌市农发办可直接申报)。

(三)同一项目单位2012年已得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拟申请连续扶持的,在申报材料中,须详细说明项目单位现状及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同时需说明近两年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之外的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情况,未如实说明的,不予立项。

(四)需提供相关材料

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材料需提供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到位凭证复印件;贷款银行出具的利息结算清单、利息支付原始凭证和还款凭证复印件;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项目单位龙头企业级别认定证明;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单位2011财务审计报告。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还须提供贷款银行批复文件复印件,工程施工(或设备采购)合同或付款凭证;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还须提供农产品收购合同或凭证。申报的复印材料上须由农发办加盖“与原件相符”章及审核人签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财政补助项目须提供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审计报告为2011);龙头企业申报财政补助项目须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审计报告为2010、2011)。项目申报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使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统一格式,并须提供电子版(pdf格式),附件应扫描成彩色图片上报。

项目单位和各地农发办要确保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可靠与完整。如发现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项目单位将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黑名单”,五年内不得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同时将根据《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对项目县农发办当年工作质量酌情扣分。

(五)申报时间

财政补助项目申报时间:各市、县(市、区)农发办于2012年9月20日前向省农发办报送申报材料。

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时间:各市、县(市、区)农发办于2013年1月31日前向省农发办报送申报材料。

越级申报、逾期申报,不予受理。

八、其他事项

1.省农发办将根据省以上财政资金规模、开发县工作业绩,按照奖优罚劣、择优立项的原则确定项目和资金安排,同时适当考虑地区平衡。

2.各地要进一步做精做细项目前期工作,避免因前期工作不到位导致项目调整、变更和终止现象。如因前期工作不到位导致项目终止的,该项目单位不得申报下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各地要指导财政补助项目申报单位合理申报项目投资额(不含流动资金)以及估算项目效益,一旦立项,编制项目计划时将不予下调申报的自筹资金。

3.各地须将省农发办发布的申报指南进一步向社会公布,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对拟向省农发办申报的产业化经营项目,上报前必须在当地报刊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关于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篇6

国农办[2009]10号

2009-02-0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我办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工作要点》,业经财政部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供参考。

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工作要点

二00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贯彻落实“扩大内需、1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一年。做好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持农民增收良好势头、有效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工作要点是:

一、以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力度”等要求,切实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稳步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继续坚持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中央财政资金分配要进一步向13个粮食主产省份倾斜,项目安排要进一步向13个粮食主产省份集中。各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省份要进一步集中资金,重点加大对本地区纳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粮食生产大县(市、农场)的扶持力度,支持其集中连片地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促进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二)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土地治理项目投入的比重,确保达到75%以上,重点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的投入。除少数生态建设任务较重的省(区、市)外,其他各省(区、市)安排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财政投资不得低于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总投资的90%。同时,将改造中低产田项目亩投入标准在2008年的基础上再提高20%,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修建小微型抗旱水源工程,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三)积极支持生态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田林网建设。生态脆弱省(区、市)要集中本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资金,重点向生态脆弱地区或丘陵山区倾斜,支持草原(场)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等,鼓励生态治理与优势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为项目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调整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方式,从2009年开始,不再安排中央财政投资参股经营项目资金,取消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有偿投入,采取财政资金无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2 持续增收。

(一)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农业产业化龙头,特别是资源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市场竞争力强的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培育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加大对规模化饲养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畜牧业,确保畜禽蛋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

(三)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调整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活动,不断加快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效益和组织化程度提高,逐步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三、抓好部门项目建设管理,发挥部门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继续加大部门项目投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项目管理,提高部门项目建设质量,充分发挥部门行业技术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一)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进一步增加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投入,积极争取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投入列入2009年增发

国债扶持范围,适当扩大“地方先投入资金建设,中央后拨付补助资金”试点,加快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为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更为可靠的外部水利灌排条件。加强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注重灌区管理单位内部改革,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促进灌区建立节约用水、积累资金和工程管护的长效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二)适应项目管理模式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项目管理。继续实施好东北黑土区、长江、黄河等重点区域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对木本粮油的扶持力度,积极支持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示范、林业生态示范、名优经济林示范等项目。从2009年开始,部门项目由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组织评估、审定,报国家农发办备案、确认,项目实施计划由国家农发办与中央有关部门联合批复。为适应项目管理模式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项目管理,要科学制定部门项目申报指南并公开发布,加强项目扶持方式前瞻性研究,不断充实项目库建设,切实加强项目评审工作指导,确保择优选项。完善部门项目联合布置计划编报、联合批复项目实施计划等工作,督促地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部门项目管理培训工作。强化部门项目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工作,重点加强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项目、油茶低改项目、西部地区脱毒马铃薯繁育项目的检查力度。扎实做好部门项目历年数据统计汇总、科技示范项目历史数据整理等基础性工作。

(三)在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部门项目管理办法。为适应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要求,提高部门项目管理水平,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修订完善有关制度,进一步明确地方有关部门和财政部门在部门项目申报、评审、实施、管理等环节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明确部门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财政资金全部无偿投入后的扶持方式、资金使用范围,建立落实地方财政配套3 资金和企业(部门)自筹资金的激励约束机制等。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推进机制创新

围绕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水平。2009年调研的重点选题是: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作用的新思路;如何适应建设粮食核心产区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开发县的区域布局;如何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如何按照公共财政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方式;在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后,如何加强项目指导和监督,确保择优立项等。同时,要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机制创新:

(一)引导支农资金整合,完善统筹开发机制。一是研究探索在粮食主产省份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为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要研究探索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提高投入标准和建设标准,提出以示范工程为平台引导相关支农资金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等具体的政策措施。二是认真总结“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为继续推进这项试点工作打好基础。三是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引导促进其他支农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努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大贴息力度,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财政资金引导机制。完善贴息办法,着力加大贴息力度,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和节能减排等。研究探索产业化经营项目以奖代补扶持方式,根据带动产

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任务完成情况,奖励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额度的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多完成多奖励,吸引信贷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认真总结“先建后补”试点工作,在投入的地方财政资金、农民筹资投劳和完成的开发任务达到一定比例后,中央财政资金再给予补助,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三)从严控制开发范围,完善开发县管理机制。按照集中投资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的要求,从严控制开发范围,集中资金,重点向粮食生产大县(市、农场)倾斜。研究建立开发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动态管理。着力研究探索开发县适时退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进能出、结构优化、奖优罚劣、充满活力”的开发县管理机制。

(四)加大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统筹安排力度,完善两类项目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继续坚持“围绕产业扶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思路,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总体要求,结合当地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统筹安排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将土地治理项目区建设成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五、完善政策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

(一)修改完善政策制度。认真总结《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第29号令)立法后评估工作,适应农业综合开发调整资金政策、完善扶持方式、改进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修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研究编制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制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综合性检查办法和专项检查办法;修订农民筹资投劳管理办法、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竣工项目验收考评办法;健全完善对聘请中介机构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二)研究探索制度创新。认真组织开展各项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制度创新。研究起草产业化经营以奖代补项目管理暂行规定;探索建立产业化经营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促进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有机结合指导意见、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实施土地治理项目指导意见。

(三)加强监督检查工作。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模式实行重大改革,所有产业化经营项目和部门项目原则上分别由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评估、审定,报国家农发办备案、确认。为确保择优立项,国家农发办要加强对项目评审工作指导,细化项目立项条件,完善项目评审程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跟踪了解部分地区或重点项目评估、审定情况,严格防止上人情项目。认真抓好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等外资项目计划执行工作,督促各项目省加快项目提款报账进度,认真做好项目物资采购工作和亚洲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做好外资项目检查和英国赠款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水利改革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积极配合审计署做好2008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工作,配合监督检查局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内审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竣工项目验收考评和在建项目综合性检查工作。重点开展四项检查:一是检查项目管理费、农业科技投入、工程监理费、工程管护费等的使用情况;二是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查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评审情况;三是检查地方特别是地方财政配套保障试点地区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四是检查投资参股经营项目规范运营情况、资产运营机构履行职责情况,督促参股企业及时足额上缴中央财政国有股权分红收益,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尽早退出国有股权等。发现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进一步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在继续坚持过去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突出加强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加强以选准项目为核心的监管,确保择优立项。实行竞争立项、立项公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项目库,实行专家评审,认真细化评审标准,督促指导地方选好项目,建立健全项目评审责任制,严把项目立项关。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资金规范安全使用。严格规范县级报账制度,加强农发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好现有财务软件、统计软件作用,注重运用“金财工程”平台,加强对资金拨借、使用、回收等资金运行各环节的监控,进一步提高资金安全使用水平。三是推行工程监理制、项目招投标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工程建设质量。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都要纳入监理范围;主要单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都要实行公开招标;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内容,都要进行公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工作考评,体现奖优罚劣。健全完善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按照工作情况分配资金,奖优罚劣,进一步提高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

六、认真筹备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座谈会,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总结交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经验,研究采取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上新台阶,要继续做好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座谈会(与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套开)筹备工作,争取座谈会尽早召开。

进一步加强与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重要宣传媒体的联系,组织并督导地方做好宣传工作,努力加大宣传报道的力度。认真做好重要信息报送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对农业综合开发的关心和支持。及时编发简报、情况反映,加强在财政部门户网站上的宣传,继续抓好《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和《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年鉴》的编印发行工作,突出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绩和主要经验做法,努力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舆论环境。

七、加强作风建设,精心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一)切实加强学习和培训工作。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积极参加部内举办的干部培训活动。重点组织开展财务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验收考评与检查、综合处业务、外资项目管理培训。同时,继续在办内举办财政改革与发展、农业改革与发展等系列讲座。改进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切实加强干部培训工作。

(二)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增加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争取中央财政预算较大幅度增加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尽力争取国债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扩大2009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规模。依据农业综合开发目标任务,科学测算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需求,认真编报2010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预算,积极争取利用外资。二是督促地方足额落实财政配套资金。认真总结地方财政资金配套保障试点、地方财政先配套中央财政后补助试点等做法,严格奖惩措施,督促各地在财政预算中足额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鼓励和支持各地区积极争取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等其他渠道相关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投入。三是及时拨付

2009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一步加快中央财政资金拨付进度,争取在2009年6月底之前基本将项目资金拨付完毕,督导地方加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资金及时发挥效益。四是改进资金分配和决算编报工作。修改完善中央财政资金分配办法,在做好对各地区资金和项目管理质量考评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综合因素法”科学分配中央财政资金。做好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决算编报工作,及时分析研究资金拨付、使用、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及时核销财政有偿资金呆账并做好到期财政有偿资金的回收工作。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呆账核销和延期还款办法》(财发[2008]61号),核销到期财政有偿资金呆账。及时下发到期有偿资金催收通知,督促地方做好到期有偿资金清理和回收工作,确保有偿资金按期足额回收。

(三)继续做好统计工作。要切实把统计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组织调配好人员力量,科学采集、整理统计数据,真实、客观、准确填报统计数据,认真细致编报统计报表,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同时,认真做好项目计划汇总、分析和考评工作。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各项廉政建设规定。坚持按政策和制度办事。规范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自觉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虚心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全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

上一篇:内科年度医生工作计划下一篇:二年级班主任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