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08-07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共12篇)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1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适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情况的变化,根据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已于2007年4月制定和下发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经费管理办法》)。广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承担者和管理者必须认真学习,坚决遵照执行。

《经费管理办法》的重新制定和颁布是更好地满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不断深化的需要:是更好地服务于专家学者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56号的需要。《经费管理办法》提出了项目经费分配、使用和管理原则,即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合理配置;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一次核定,分期拨款。《经费管理办法》规范了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强调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审批和执行;强化了项目经费管理与监督。总之,《经费管理办法》既做到简明扼要,又具有可操作性,达到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本市各社科研究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经费管理办法》,努力将《经费管理办法》的主要精神传达到每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承担者,力争做到人人皆知,人人明白。要遵照《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制订各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实施办法。要抓好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做好经费管理系统的配套。凡与《经费管理办法》不一致的地方,要尽快调整,并不断完善;对于各种违规现象要及时予以纠正,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检查和指导职责。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07年5月25日

附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社科基金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用于开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为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年度项目、专项资助西部地区社科研究项目(以下简称西部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

第三条

项目经费分配、使用和管理的原则: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项目经费应主要用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项目,以及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项目,避免分散使用。

(二)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项目预算,杜绝随意性。应当加强相关科研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避免重复浪费。

(三)权责明确,规范管理。项目经费管理各方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协力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

(四)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追踪问效机制。

(五)一次核定,分期拨付。项目经费资助额度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核定,分期拨付。

第二章 项目经费开支范围

第四条 项目经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管理费。

(一)资料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资料收集、录入、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以及必要的图书和专用软件购置费等。

(二)数据采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费用。

(三)差旅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国内调研活动所发生的交通费、食宿费及其它费用。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会议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召开小型会议的费用。会议费的开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调研的交通费、食宿费及其它费用。项目经费应当严格控制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支出,并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因项目研究确需开支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的,应当在项目预算中单独列示,并按照以下程序经批准后执行: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和年度项目中的重点项目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社科规划办)批准,其它项目(不包括后期资助项目)由省(区、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批准。

(六)设备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购置或租赁使用外单位设备而发生的费用。项目经费应当严格控制设备费支出。因项目研究确需购置的,应当在项目预算中单独列示,并经全国社科规划办批准后方可购置,并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

(七)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咨询费不得支付给课题组成员及项目管理的相关人员。咨询费的支出总额,重大项目一般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5%,其它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10%。

(八)劳务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在校研究生和其它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劳务费的支出总额,重大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5%,其它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10%。

(九)印刷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项目研究成果的打印费、印刷费和誊写费等。

(十)管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对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为组织和支持项目研究而支出的费用。管理费的支出总额,重大项目每项不超过5000元;其他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3%,其中,年度项目中的重点项目每项不超过3000元,年度项目中的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每项不超过2000元。严禁超额提取和重复提取。

第五条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项目预算中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六条

成果鉴定费是指在项目结项时对项目成果的政治和学术质量进行评估所发生的费用。由全国社科规划办另行拨付。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年度项目中的重点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鉴定由全国社科规划办负责组织,鉴定专家的劳务费由全国社科规划办核定拨付;年度项目中的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西部项目的最终成果鉴定由全国社科规划办委托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负责组织,鉴定专家的劳务费由全国社科规划办委托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拨付。每位鉴定专家的劳务费根据最终成果类别和字数掌握在300—1000元。因成果质量问题需组织第二次鉴定发生的费用,从尚未拨付的项目经费中扣除。

第七条 项目研究成果通过验收后,对出版困难、学术性强的专著类项目经费的结余可用于该项目研究成果的出版补助。其余净结余经费收回原渠道,并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审批和执行

第八条

项目申请人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参考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布的经费资助额度,根据研究的需要编制项目概算;对评审后的拟立项项目,学科评审组审核概算,提出建议资助金额;全国社科规划办对建议资助金额进行复核,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第九条

全国社科规划办在评审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向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发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通知书》。项目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按批准的资助金额编制项目预算,并根据要求填写回执,于一个月内将列有预算的回执报全国社科规划办。凡无特殊原因逾期不寄回执者,视为自动放弃资助,不再办理拨款手续。

第十条

(一)项目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项目研究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应根据项目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编制项目预算,并对主要用途和理由进行详细说明。

(三)编制项目预算应接受本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审核。

第十一条

全国社科规划办对列有项目预算的回执进行审核,批准后将项目启动经费拨付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统一管理,一般不能转拨其它单位。如确需转拨协作单位,应书面报全国社科规划办审批。协作单位不能在转拨经费中提取管理费。

第十二条 项目经费根据项目类别和完成期限,分期拨付。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年度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一般拨款三次,立项当年以回执为凭,拨付资助经费的30%,次年以检查合格的书面报告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年度检查表》为凭,拨付50%,其余20%在项目验收结项后拨付;年度项目中的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西部项目一般拨款二次,立项当年以回执为凭,拨付资助经费的80%,其余20%在项目验收结项后拨付;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后拨付30-50%继续研究经费,其余经费待验收合格后拨付给有关出版社资助出版。未通过验收结项的项目,不予拨付剩余经费。

第十三条 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批准后的项目预算,一般不能调整。确因项目研究需要进行调整,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

(一)项目预算总额调整,应当按照程序报全国社科规划办批准。

(二)项目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调整金额超过项目预算总额10%的,应按程序报全国社科规划办批准;未超过项目预算总额10%的,应报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批准并报财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十六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会同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清理该项目收支账目,编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审批书》中的项目决算表,并附上财务部门打印的项目经费开支明细账。项目负责人和所在单位应实事求是地填写项目决算表。

第十七条

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名称、成果形式改变;项目研究内容重大调整;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管理单位变更;未能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要求延期一年以上(含一年)或多次延期和其他重要事项变更的,须由项目负责人或所在单位提交书面请示,经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审核并签署意见,报全国社科规划办审批。

经全国社科规划办检查发现有重大事项变更未予报告者,暂停拨款,待报告并经审批后,再恢复拨款。

第四章 项目经费管理与监督 第十八条

项目一经批准,不得无故中止。对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者,全国社科规划办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对因故中止研究者(指项目负责人因出国、生病、死亡或其它原因不能继续研究的),全国社科规划办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的剩余部分;对因严重违反财务制度或其他原因而被撤销项目的,追回已拨经费。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必须协助追回相关经费,并退还全国社科规划办。如无正当理由,接到通知后超过三个月仍未追回,全国社科规划办将视情况对该单位做出相应的处理。

第十九条

全国社科规划办每年将有重点地检查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项目管理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受全国社科规划办委托,对管理范围内的项目经费行使监督、检查和指导职责。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实施具体管理,按财务制度要求,加强对项目预决算的审核,对预算的执行和各项开支情况进行检查,如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本办法规定,应及时予以纠正。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应妥善保存项目经费账目和单据。第二十条

全国社科规划办加强对项目实施及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每年年终向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和财政部报送当年经费决算和使用情况说明。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者,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书面警告、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追回全部已拨经费等处理措施。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1]142号)同时废止。以前发布的相关办法中与本办法不一致的规定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2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教育、艺术、军事学科规划领导小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

为了改进和规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根据国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结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我们修订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 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2016年9月7日

附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以下简称国家社科基金) 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更好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根据国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结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 是用于资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金管理, 应当以出成果、出人才为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依法规范、公正合理和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项目责任单位是项目资金管理的责任主体, 负责项目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 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章项目资金开支范围

第六条项目资金支出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相关的、由项目资金支付的各项费用支出。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七条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 具体包括:

(一) 资料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图书 (包括外文图书) 购置费, 资料收集、整理、复印、翻拍、翻译费, 专用软件购买费, 文献检索费等。

(二) 数据采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调查、访谈、数据购买、数据分析及相应技术服务购买等支出的费用。

(三) 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交流、考察调研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交通、食宿等费用, 以及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赴港澳台、外国专家来华及港澳台专家来内地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的费用。其中, 不超过直接费用20%的, 不需要提供预算测算依据。

(四) 设备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设备和设备耗材、升级维护现有设备以及租用外单位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应当严格控制设备购置, 鼓励共享、租赁以及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

(五) 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

专家咨询费预算由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研究实际需要编制, 支出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 劳务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的劳务费用。

项目聘用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 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以及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 其社会保险补助费用纳入劳务费列支。劳务费预算应根据项目研究实际需要编制。

(七) 印刷出版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的打印费、印刷费及阶段性成果出版费等。

(八) 其他支出: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 应当在编制预算时单独列示, 单独核定。

直接费用应当纳入责任单位财务统一管理, 单独核算, 专款专用。

第八条间接费用是指责任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主要用于补偿责任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等间接成本, 有关管理费用, 以及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等。

间接费用一般按照不超过项目资助总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5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30%;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为20%;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为13%。

间接费用核定应当与责任单位信用等级挂钩, 具体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第九条间接费用由责任单位统筹管理使用。责任单位应当处理好合理分摊间接成本和对科研人员激励的关系, 根据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 结合项目研究进度和完成质量, 在核定的间接费用范围内, 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 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

责任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资金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第三章预算的编制与审核

第十条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根据项目研究需要和资金开支范围, 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项目预算, 并对直接费用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作出说明。

项目负责人应当在收到立项通知之日起30日内完成预算编制。无特殊情况, 逾期不提交的, 视为自动放弃资助。

第十一条项目预算经责任单位、所在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审核并签署意见后, 提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以下简称全国社科规划办) 审核。未通过审核的, 应当按要求调整后重新上报。

第十二条跨单位合作的项目, 确需外拨资金的, 应当在项目预算中单独列示, 并附外拨资金直接费用支出预算。间接费用外拨金额, 由责任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协商确定。

责任单位应当及时按照合作研究协议和审核通过的项目预算转拨合作研究单位资金。

第四章预算执行与决算

第十三条项目负责人应当严格执行批准后的项目预算。确需调剂的, 应当按规定报批。

第十四条项目预算有以下情况需要调剂的, 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 经责任单位、所在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后, 报全国社科规划办审批。

(一) 由于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作出重大调整等原因, 需要增加或减少项目预算总额。

(二) 原项目预算未列示外拨资金, 需要增列。

第十五条项目直接费用预算确需调剂的, 按以下规定予以调整:

(一) 资料费、数据采集费、设备费、印刷出版费和其他支出预算需要调剂, 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 报责任单位审批。

(二) 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 需要调减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 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 报责任单位审批;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调增的, 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 经责任单位、所在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后, 报全国社科规划办审批。

项目间接费用预算不得调剂。

责任单位应当按规定及时审批项目预算调剂事项申请。

第十六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金的支付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项目资金实行预留资金制度, 预留部分资金在项目成果通过审核验收后支付。未通过审核验收的项目, 预留资金不予支付。

项目资金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 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责任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科研资金支出管理制度。对应当实行“公务卡”结算的支出, 按照中央财政科研项目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有关规定执行。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支出, 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 从严控制现金支出事项。

对于野外考察、数据采集等科研活动中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的支出, 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 责任单位可按实际发生额予以报销。

第十八条项目研究完成后, 项目负责人应当会同科研、财务、审计、资产等管理部门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 如实编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审批书》中的项目决算表, 不得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

有外拨资金的项目, 外拨资金决算经合作研究单位财务、审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 由项目负责人汇总编制项目资金决算。

第十九条项目研究成果首次鉴定的费用由全国社科规划办另行支付。首次鉴定未通过并组织第二次鉴定的, 鉴定费从项目预留资金中扣除。

第二十条项目在研期间, 年度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项目研究成果完成并通过审核验收后, 结余资金可用于项目最终成果出版及后续研究的直接支出。若项目研究成果通过审核验收2年后结余资金仍有剩余的, 应当按原渠道退回国家社科基金, 结转下年统筹用于资助项目研究。

项目成果未通过审核验收的项目, 或责任单位信用评价差的, 结余资金应当在接到有关通知后30日内按原渠道退回国家社科基金。

第二十一条对于因故被终止执行的项目的结余资金, 以及因故被撤销的项目的已拨资金, 责任单位应当在接到有关通知后30日内按原渠道退回国家社科基金。

第二十二条项目实施过程中, 使用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属于国有资产, 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三条项目负责人应当依法依规使用项目资金, 不得擅自调整外拨资金, 不得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 不得通过编造虚假劳务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 不得使用项目资金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

项目负责人使用项目资金情况应当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责任单位应当制定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办法, 明确审批程序、管理要求和报销规定, 落实项目预算调剂、间接费用统筹使用、劳务费分配管理、结余资金使用等管理权限。

责任单位应当加强项目预算审核把关, 规范财务支出行为, 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 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责任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要自觉接受国家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和全国社科规划办的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应当积极配合, 如实反映情况, 提供有关资料。

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 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项目资金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责任单位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科研、财务、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 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第二十五条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和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各自实际, 对本地区本系统责任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或专项审计。发现问题的, 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并向全国社科规划办报告。

第二十六条全国社科规划办应当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检查、审计、监督长效机制, 建立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制度, 加强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评估。

第二十七条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承诺机制, 责任单位应当承诺依法依规履行项目资金管理的职责, 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提供真实的项目信息并认真遵守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信用机制, 全国社科规划办对责任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 作为对责任单位信用评级和对项目负责人绩效考评以及今后资助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信息公开机制, 责任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单位内部公开项目预算、预算调剂、决算、项目组人员构成、设备购置、外拨资金、劳务费发放以及间接费用和结余资金使用等情况, 自觉接受监督。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依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 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社科基金各项目类型, 以及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国家社科基金其他资助, 未制定有关办法的, 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财政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3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水利部制定了《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财政部 水利部

2014年1月16日

附 件

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以下简称中央补助经费)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安排补助经费,专项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省)以及水利部、农业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及《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

第三条 中央补助经费使用范围包括:

(一)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包括前期基础工作、防治区山洪灾害调查、重点防治区山洪灾害详查、山洪灾害分析评价、调查评价数据审核汇集及成果集成、调查评价业务培训等支出;

(二)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包括监测系统补充完善、预警系统补充完善、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完善及各级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建设、群测群防体系完善以及山洪灾害应急保障系统建设等支出;

(三)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包括洪水风险图规范制度制定、洪水风险图通用软件开发、洪水风险图编制、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等支出;

(四)重点山洪沟(山区河道)防洪治理。包括采取修建护岸、堤防等工程措施支出。

第四条 中央补助经费不得用于移民征地、城镇及景观建设、修建楼堂馆所、车辆购置、人员补贴以及项目管理费等支出。

第五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全面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任务。

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运行维护经费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承担。运行维护经费定额标准由地方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水利部门制定。

第六条 财政部、水利部建立中央补助经费分配奖补激励机制,根据年度资金规模和建设任务,结合上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地方投入、项目建设管理等情况,确定中央补助经费分配方案。

第七条 每年6月15日前,财政部商水利部按程序将中央补助经费下达至各省级财政部门,并抄送各省级水利部门。

第八条 中央补助经费下达后,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年度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建设任务和组织实施要求等,统筹安排中央补助经费和地方建设资金,用于当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各省级财政部门应按预算级次和程序及时下达中央补助经费,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九条 由水利部、农业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实施的项目,中央补助经费列入中央本级部门预算,预算编制按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财政部、水利部组织对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与中央补助经费安排挂钩。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水利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本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十一条 中央补助经费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中央补助经费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中央补助经费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中央补助经费购置的物资材料和设备、设施的管理。

第十三条 中央补助经费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

第十四条 下达地方的中央补助经费连续结转两年及以上仍未使用完毕的,一律视同结余资金,收回地方同级财政统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水利部、农业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要求,将中央补助经费结余资金全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部门预算;对于中央补助经费结转资金,在编制以后年度预算时,应根据项目结转资金情况和项目年度资金需求情况,统筹安排财政拨款预算。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中央补助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中央补助经费使用单位应当自觉接受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对中央补助经费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及个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水利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送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水利部负责解释。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4

关于印发《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行[2009]557号

成文日期:2009-12-23 字体:【大】【中】【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进一步规范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的管理,加强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管理,加强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规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是指中央财政保障国家税务局系统(以下简称国税系统)查办税收案件任务的完成,安排用于税务稽查部门查办税收案件的专项经费。包括一般办案费和大案要案办案费。

一般办案费,是指县以上国家税务局依照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国税发[1995]226号)有关规定立案查办除大案要案以外的税收案件所发生的相关费用。

大案要案办案费,是指国家税务总局直接组织查办或者督办税收违法大案要案所发生的有关费用。

第三条 国家税务总局直接组织查办或督办的大案要案主要包括:

(一)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交办的案件;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审计署、国家信访局等部门需要国税系统协助查办的案件;

(三)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批转交办,或者由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直接组织查办或负责督办的案件等。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提请国家税务总局督办或者组织协查,并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案件,视同大案要案处理:

(一)单位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数额在250万元以上(含250万元,下同),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二)抗税数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聚众抗税,或者冲击、打砸税务机关,或者围攻、殴打税务人员,或者暴力抗税致人重伤、死亡的;

(三)骗取出口退税款数额在200万元以上的;

(四)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凭证,涉及税款数额在300万元以上的;

(五)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凭证,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凭证,份数在250份以上的;

(六)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凭证,或者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凭证,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凭证,份数在250份以上的:

(七)非法出售其他发票,或者伪造、擅自制造其他发票,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其他发票,份数在1000份以上的。

第五条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应当遵循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不得用于弥补日常经费支出或挪作其他用途。

第二章 支出范围和标准

第六条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的支出范围包括:

(一)差旅费,是指办案人员外出调查取证所发生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及杂费。

(二)邮电费,是指办案人员在集中办案或者异地办案期间所发生的邮寄费、电话费(不含移动通讯费)、电报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等。

(三)会议费,是指召开与办案直接相关的会议所发生的会议场地租用费、印刷费等。

(四)设备购置费,是指为查办税收案件购置必需计算机、摄像器材、传真机、复印机等办案设备所发生的费用。

(五)租赁费,是指集中办案过程中临时租赁办公用房、交通工具及其他设备所发生的费用。

(六)培训费,是指集中办案期间,对办案人员进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

(七)检举奖励费,是指按照有关规定,用于奖励已查实并结案的税收违法案件检举有功人员的经费。

(八)协查办案费,是指办案单位在办案过程中支付给案件协查单位的有关费用,复制、翻拍、传递情报材料的费用以及组织、委托有关方面人员进行专题情报研究的费用等。

(九)误餐费,是指办案人员在市内调查取证过程中,因工作需要不能正常用餐的补助。

第七条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支出,国家已有相关支出标准的,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没有支出标准的,应当严格控制支出。

(一)差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的支出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二)从严控制设备购置支出,办案所需设备原则上使用已有设备。需新购置设备的,所需经费从基本支出经费中安排,确实无法安排而办案又急需的,可从设备购置经费中安排。设备购置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三)严格控制租赁设备支出,根据办案工作需要,应当在参照当地相关设备租赁价格水平的基础上,从严控制租赁费支出。

(四)检举奖励费标准,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邮电费、误餐费根据相关规定执行。

(六)根据协查办案业务量,从严控制协查办案费支出。

第三章 预笋编制和执行

第八条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的预算编制和批复程序,按照财政部部门预算的要求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财政部批复国家税务总局部门预算后,国家税务总局应当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及时向下级预算单位批复稽查办案专项经费预算。.

第十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应当严格执行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预算,不得自行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如确需调整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预算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年底形成的结余资金,按照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经费使用和监督

第十二条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由各级国家税务局财务部门和稽查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编制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预算、决算,实施日常会计核算。稽查部门负责提出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预算申请,并严格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使用。

第十三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财务部门要加强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支出的财务管理,按照规定的支出范围和标准支

(一)差旅费、会议费、邮电费和培训费,凭有效发票(单据),经专案负责人和稽查部门审核后,报主管本级稽查办案的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主管局)审批。

(二)购置办案所需设备,应当由办案单位提出申请,经专案交办单位或者批准立案单位相关领导批准后,由同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进行购置。发生的相关费用,按照相关财务审核审批程序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用办案经费购置的设备,由尊级国家税务局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批,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三)租赁办案用房、办案设备由办案单位提出申请,经专案交办单位或者批准立案单位相关领导审核,报主管局审批。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办案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字后凭有效单据报销。

(四)检举奖励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协查办案费,应当由办案单位提出申请,经专案交办单位或者批准立案单位相关领导审核,由办案单位的相关责任人签字后,报主管局审批。

(六)误餐费,应当由办案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字后,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有关标准,凭有效单据报销。

第十四条 使用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支出范围和标准,加强对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按照有关规定和职责分工对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超范围使用、超标准支出、挤占挪用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并由上级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扣减下一年度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办法,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5

工财发〔2014〕69号

衢州市直机关工会网 2014-12-26 11:53 来源:衢州机关工委 字号:T|T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财务部,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中国民航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金融工会全国委员会财务部(办公室),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办公室: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总工办发〔2014〕23号,以下简称《通知》)印发后,全总陆续接到基层工会组织来信来电咨询此《通知》执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现就《通知》有关内容补充通知如下:

一、《通知》规定基层工会组织用会费组织会员观看电影、开展春游秋游等集体活动。当会费不足时,基层工会可以用工会经费予以适当弥补。工会组织的会员春游秋游,应严格控制在单位所在城市,并做到当日往返。

二、《通知》规定基层工会组织逢年过节向全体会员发放少量的节日慰问品。其“逢年过节”的年节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节日慰问品”原则上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一些生活用品等。关于“少量”的标准,由省级工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三、《通知》规定基层工会组织用工会经费给予工会会员过生日的慰问。基层工会可以向会员送生日蛋糕等慰问品,也可向会员发放指定蛋糕店的领取蛋糕券。

四、《通知》规定对基层工会开展职工教育活动中的优秀学员(包括自学)给予奖励。基层工会组织在对优秀学员奖励时,应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具体执行的标准,由省级工会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和本系统实际情况制定。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6

关于印发《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财教[2010]333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人口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人口计生委:

为规范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特制定《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

财政部 人口计生委

二○一○年九月十四日

附件:

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http:///)为你提供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试点专项资金)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安全运行,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人口发[2010]29号),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试点专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设立,资金使用坚持“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加强管理、保证效益”的原则。

第三条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核实确认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对象资格和人数,管理技术服务工作,编制资金需求计划,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财政部门负责国家免费孕前检查专项资金的预算、决算,及时足额支付资金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条 试点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接受财政、人口和计划生育、监察和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http:///)为你提供

第二章 试点专项资金补助对象、支出范围和标准

第五条 享受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目标人群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生育政策并准备怀孕的夫妇;

(二)夫妇至少一方为农业人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三)夫妇至少一方具有本地户籍或夫妇双方非本地户籍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

(四)在定点服务机构接受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第六条 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每孩次享受一次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需要再次接受检查的,可在医生指导下自费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第七条 试点地区应将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纳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范围,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服务。

第八条 试点专项资金用于提供健康教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

第九条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基本服务项目国家结算标准为每对夫妇每孩次240元。省级人口计生、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出生缺陷高发病种及疾病流行情况,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基本服务项目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增加服务内容,确定本地区服务项目,并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本地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经费 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http:///)为你提供

结算标准,超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基本服务项目增设的区域性检查项目所发生的费用由地方财政负担。

第三章 试点专项资金来源、拨付和结算

第十条 试点专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纳入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地方负担的资金以省级财政为主。

第十一条 地方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立专账,分别核算中央财政拨付和地方财政安排的试点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 按照国家结算标准,西部试点地区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中部试点地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负担50%;东部试点地区中央财政负担20%,地方财政负担80%。

在保证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基本服务项目基础上,当地结算标准超出国家结算标准240元的部分,由地方财政负担;当地结算标准低于国家结算标准240元的部分,中央财政结余资金冲抵次年中央财政应负担资金。

第十三条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按照“当年全额预拨、次年考核结算、差额多抵少补”原则下达。

年初按各地上农业户口或农村居民户口(含流动人口)出生人口总数预拨当年专项资金,次年按各地上年末实际检查人数和检查项目结算上专项资金。上年差额资金区分中央和地方部分,多拨 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http:///)为你提供

资金分别用于抵顶当年中央和地方预拨资金;少拨资金分别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予以补足。

第十四条 中央财政安排的试点专项资金于每年6月30日以前下达,地方财政应在7月31日前将中央和地方安排的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第十五条 试点专项资金结算流程:

(一)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自愿申请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村、乡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进行资格初审,县级人口计生部门核实确认。经核实后,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发放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卡,同时建立相关档案信息。

(二)定点服务机构依据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卡核实服务对象身份,按规定提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项目。

(三)定点服务机构每月向县级人口计生部门报送检查人数和检查项目等情况,并提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经费单,经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复核、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由县级财政部门五个工作日内将专项资金拨至定点服务机构。县级人口计生部门留存所有原始材料和单据,以备核查。

第四章 试点专项资金监督与检查

第十六条 财政部门和人口计生部门建立试点专项资金监督检查 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http:///)为你提供

机制。财政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每年采取直接或委托方式对各地资金拨付和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七条 加强对定点服务机构的监督。定点服务机构不按协议履行检查项目、骗取专项资金的,取消定点服务资格,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部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擅自改变或减少免费优生健康检查基本服务项目内容和降低服务标准的;

(二)贪污、挪用、扣压、拖欠试点专项资金的;

(三)玩忽职守,专项资金管理混乱的;

(四)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出具证明不实的。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试点期间试点地区试点专项资金管理。各地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7

本次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小儿创伤的治疗新进展、骨折的微创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儿童髋关节疾病及相关问题的处理、脊柱侧弯的治疗、关节镜在小儿骨科中的应用、小儿骨科的专业护理等。学习班以骨科医生、小儿外科医生、小儿骨科专业护理人员为主要对象, 鼓励学员携带疑难病例资料进行交流, 计划招收学员40名, 按照报名顺序录取, 额满为止。学习班结束后, 授予国家I类学分8分。会务费600元 (含资料费) , 住宿费用自理。同时, 本院常年招收进修医生。

联系方式: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仲肇平姚陆丰谢辉魏素华

联系地址:宁波市中山东路1059号邮政编码:315040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8

贵州省卫生厅办公室文件 贵州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2011年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费用参考标准的通知

各市(州、地)卫生局:

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免费提供建立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等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初步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服务规范和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15元提高到25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覆盖人群、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项目。省卫生厅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和《贵州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参考方案》(黔

-1- 卫办发〔2010〕180号)基础上,新增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并对相关项目费用制定了参考标准。现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参考。

一、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一)扩大儿童保健人群和服务内容

1、服务对象由0—36个月儿童扩大到0—6岁儿童。每年对4—6岁儿童进行1次生长发育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等。

2、对0—6岁儿童开展口腔保健服务。

(二)扩大老年人保健人群及检查内容

1、服务对象由65岁及以上老年人扩大到60岁及以上老年人。

2、在前期老年体格检查基础上增加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包括肝功、肾功、血脂、血糖),B超,心电图检查。

(三)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

1、及时发现并按相关要求报告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规范开展伤病人员诊治、转诊,并做好卫生学调查处置。

3、协助开展应急风险评估、排查。

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

(四)加强健康教育

-2-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加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宣传栏、开展咨询活动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频次,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基础上增加50%。

(五)提高慢性病健康管理率

高血压患者管理率提高到30%,糖尿病患者管理率提高到37%。

(六)加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

为重性精神病人每年做一次常规健康检查,内容包括: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包括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心电图检查。

(七)孕产妇早期健康状况评估

在第一次早期随访时,在原有体检、妇科检查的基础上,增加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和阴道分泌物等实验室检查,在建卡时对孕产妇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八)卫生监督协管

1、对食物中毒和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2、非法行医信息监测收集,发现后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3、对农民工和生活、医疗存在困难的尘肺病病人进行摸底、统计和上报。

4、对辖区内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及城乡学校供

-3- 水进行卫生管理巡查。

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

二、相关费用参考标准

(一)儿童保健:4—6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每次服务费用25元,覆盖率70%以上;0—6岁儿童口腔保健服务每人每年费用10元,覆盖率70%以上。

(二)老年人保健:

1、新增对60—65岁以上老年每年进行1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老年人自我保护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每人每年费用25元。

2、老年人实验室检查项目,每人每年费用90元。老年人管理率达到50%以上。

(三)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00元/年、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200元/年计算。

(四)健康教育:增加健康教育服务频次费用,按项目内容补助。

1、健康教育资料发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增加250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增加60元。

2、主题日宣传活动: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每年在原基础上增加三次,每次费用200元。

3、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增加2期,达到6期/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元/期,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4- 100元/期。

4、健康教育讲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6次,每次240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2次,每次240元。

(五)重性精神病人常规健康体检:新增实验室检查项目,每次体检费用80元,管理率30%以上。

(六)孕产妇早期健康状况评估:新增实验室检查和评估费用,每人90元,管理率达到80%以上。

(七)卫生监督协管: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0元/年、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800元/年计算。

2009年开始实施的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等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用,请继续参考《贵州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参考方案》(黔卫办发〔2010〕180号)和2009年11月24日下发的《关于下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央补助部分)分配参考标准〉的通知》。

三、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卫生局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质保量开展服务,积极推进健康档案信息化,保证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达到2011年医改责任书指标要求。

(二)明确责任,强化指导。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要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类项目的技术指导单位,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村卫

-5- 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指导和技能培训。同时,根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功能定位分解任务,并落实相应经费,调动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三)落实经费,加强资金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实行预拨制和考核结算制。县(区、市、特区)卫生局要根据行政区域内服务人口数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任务数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预拨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实施单位。年底,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结算,不合格的从次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中扣减。各项目实施单位要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不低于30%的专项资金补助到村卫生室。

(四)加大督导检查和绩效考核力度。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资金使用考核评估机制。严格开展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机构的绩效考核,并利用媒体或公共场所,对项目内容、实施情况和项目资金安排、使用等情况定期进行公示,提高项目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信息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6-

-7-

主题词:卫生

公共服务

通知 抄送:卫生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 贵州省卫生厅办公室

2011年5月3日印发

共印15份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9

财政部 劳动部

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保障等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社会保险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不得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提取任何费用,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拨付。现就经办机构经费保障等问题通知如下:

一、从1999年1月起,经办机构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人事(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人数核拨。其中:人员经费原则上参照现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等有关规定并考虑经办机构的实际情况核定;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根据经办机构工作需

要,分别按定额和定项办法核定预算。

二、经办机构经费原则上由同级财政安排。实行社会保险省级或地级统筹的地区,可以由省级或地级财政统一安排统筹区域内各级经办机构经费,也可以由省级或地级财政安排适当的专项经费,对下级财政予以补助,专项用于经办机构开展业务工作。具体办法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劳动

保障部门制定。

三、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颁布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计核算办法》同时废止。

四、各级经办机构不得再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提取或列支费用。要对1997年以来管理费提取及使用情况进行清理。1997年底前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已提取的管理费结余以及1998年底前从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险基金中已提取的管理费结余,纳入财政专

户,实行专项管理,经同级财政审核后结转以后继续使用;1998年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已提取的管理费,除经财政部门审核确属经办机构的合理支出外,其余部分应全额返还基金;1999年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费

应全额返还基金。

五、各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经办机构财务管理的指导、监督与检查,同时,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经费的及时足额拨付。各级经办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10

我院骨科固定床位300张, 分设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小儿骨科、创伤骨科、足踝外科已有近十年,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已成功举办八届脊柱外科学习班, 取得全国各地学员一致好评。本届学习班内容包含近年脊柱外科的热点话题:脊柱矢状位平衡的相关参数临床意义、颈椎前路椎弓根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DLIF等微创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等。学习班分为专家理论授课和大会代表学术研讨两大部分, 提供学员与骨科、脊柱外科专家近距离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欢迎广大骨科医师投稿进行交流。投稿要求: 500-800字四段式摘要或全文, 并详细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学习班结束后授予国家级I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10分。

学习班费用:800元/人 (包括注册费、餐费、资料费等) , 住宿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请与6月1日前信函或电话回执, 以便安排。大会地址:宁波泛太平洋大酒店, 宁波市江东区民安东路99号 (国际会展中心旁) 。

欲参加者请于2013年6月10日前报名、投稿。

投稿邮箱:nblygk11@163.com

联系人:蒋伟宇 (13205747589, 0574-87996113) , 谢辉 (0574-87996165)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中山东路1059号脊柱外科 邮编:315040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11

浙科发外〔2008〕49号

各市、县(市、区)科技局,省级有关部门,有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为积极推进全省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根据《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我厅研究制定了《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再创新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

二○○八年三月三日

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推进全省国际科技合作(以下简称“国际合作”)工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根据《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下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国际合作项目是指主要由我省的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与国(境)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个人合作开展的项目。该类项目主要分两种:合作研究项目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产业化(以下简称“再创新产业化”)项目。优先支持再创新产业化项目。

合作研究项目是指主要由我省的高校、省部属科研院所或企业与国(境)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个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合作开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学研究项目;再创新产业化项目主要是指从国(境)外相关单位或个人引进的先进装备、技术、成果,并在本省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后实

现产业化应用的项目。

第三条 立项项目资金每年由省财政拨款,省科学技术厅具体负责管理和组织实施。市、县科技局应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配套。

第四条 立项项目资金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进行管理,按照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和专款专用的原则,合理使用。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 申报合作研究项目的主体应是在浙江省境内、具有相当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和基础条件的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重大、重点类项目符合《“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或优先主题;

(二)合作双方已签订合作研发的协议,并在协议中对知识产权分享明确表述;

(三)国(境)外合作方具有明显的研究开发实力与优势;

(四)合作研发的项目水平能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第六条 申报再创新产业化项目的主体应是在浙江省境内注册的、具有较强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能力、资产质量及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法人,鼓励产学研合作。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重大、重点类项目符合《“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或优先主题;

(二)装备、技术、成果引进合同或协议的内容详实、职责明确、知识产权明晰;

(三)国(境)外装备、技术提供方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能力;省内引进方有较强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合理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预算与可行的方案;

(四)引进的装备、技术先进,成熟,不属于重复引进,再创新后能形成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并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章申报方式和立项程序

第七条 项目申报方式按照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要求和规定执行。省部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直属企业可直接向省科技厅申报。其它项目申报实行属地管理,由项目承担单位向所在地科技局申报,由市科技局签署意见后向省科技

厅申报。当地科技局对申报单位的资格、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提出具体推荐意见。市县科技行政部门推荐并承诺予以经费配套的国际合作项目,优先考虑立项。

第八条 除按照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要求的材料外,还必须包括:

(一)合作研究项目的合作研发协议;再创新产业化项目的装备、技术、成果引进合同或协议等相关材料复印件(外文材料需附中文翻译件),知识产权承诺书;

(二)可行性报告(合作研究项目可行性报告格式与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相同,再创新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格式见附件);

(三)再创新产业化项目须提供项目申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预算、实施方案。申请事后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还须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经费决算申报书或与银行签订的借贷合同;

第九条 由省科技厅从专家库中遴选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和论证,并对每个项目提出具体的评审意见。合作研究项目主要审查立题意义和必要性,关键技术的创新性(自主知识产权情况),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合理性,研究目标与考核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或产业化前景)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含外方投入经费),以及项目负责人组织协调能力与项目组成员结构,产学研结合及多学科交叉情况,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和国(境)外合作方在项目中所起的作用等;再创新产业化项目主要审查引进装备、技术的水平,引进的意义及必要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案与投入的可行性、再创新的知识产权权属,市场前景等内容。

第四章经费安排

第十条 国际合作项目分为重大、重点和面上三类,项目补助方式分为分期拨款、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三种。合作研究项目以分期拨款为主。再创新产业化项目以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为主。

第五章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由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监督检查组对该类项目的阶段性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项目完成后,按照《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组织验收工作。

第十三条 加强对国际合作项目实施结果的统计分析以及绩效评估工作,以提高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力度和管理水平。

第六章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再创新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XXXXXX

申报单位(含国内外合作方):XXXXXX

XXXXXX

一、引进技术或装备的简要说明,包括引进时间、来源(国家或地区)与用途、简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在国际上的水平,引进的相关证明材料或协议文本。

二、引进成果的必要性,包括其适用性,是否属于重复引进,是否属于关键技术。

三、省内引进方的工作基础(试验、研究设备、人才等)及资金实力,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预算、实施方案等)。项目参加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的工作基础。

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关键、再创新后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产业或市场前景等。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12

关于印发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2-15 信息来源:政策法规处(宣传教育处)点击:253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环法〔2010〕193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社会稳定

环境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环保局:

根据省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现制定《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环境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建设项目在规划、开发期间及开发后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确认,评估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概率和程度,对不同的地理区域的环境风险进行管理,确认适合的开发策略,做好危害预防及计划准备工作,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防范、降低、消除危害社会稳定的环境风险。

第三条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建设项目带来的环境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定人群和社会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定风险防范、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第四条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及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工作,预防及减轻开发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源头上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权益,坚持科学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安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条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坚持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群众至上、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六条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的适用范围是化工石化类,垃圾填埋(处理)场、电磁辐射基站、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群众敏感、反映强烈,易引发社会稳定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

第七条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评估和审批决定。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价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进行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价的建设项目,无社会稳定和环境风险评价内容或社会稳定和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不完善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受理审批;经论证,建设项目社会稳定和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不完善或者存在重大社会稳定和环境风险隐患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审批。社会稳定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的,不得进行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八条 省环境保护厅成立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厅长任组长,分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厅领导任副组长,核与辐射安全处、污染防治处、环境影响评价处等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对重大或有重大环境隐患的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结论应经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审议。

第三章 项目评价

第九条 新建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除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相关要求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分析建设项目产品、中间产品和原辅材料的规模及物理化学性质、毒理指标和危险性等;

(二)针对项目运行期间发生事故可能引起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或事故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从水、气、环境安全防护等方面考虑并预测环境风险事故影响范围,评估事故对人身安全及环境的影响和损害;

(三)提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减缓措施,特别要针对特征污染物提出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的应急措施。

(四)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负面影响,明确人群和社会承受风险的能力。

第十条 对扩建及技改项目,应补充对原有工程的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存在的环境风险,提出“以新带老”、整改、搬迁及关闭等改进完善措施。

第四章 技术评估内容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技术评估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周围环境现状;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机制;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结论。

第五章 基本程序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对按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第十三条 依法需要省环境保护厅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向省环境保护厅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并对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书1份;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文字版一式10份,电子版一式2份;

(三)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审批制项目)或备案准予文件(备案制项目)1份;核准制项目,应提交行业主管部门预审意见文件1份;

(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四条 省环境保护厅对建设单位提出的申请和提交的材料,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不予受理,并一次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

(三)按照审批权限规定不属于省环境保护厅审批的申请事项,不予受理,并告知建设单位向有关机关申请。

第十五条 省环境保护厅在“安徽环境热线”网站(网址:)公布受理的建设项目信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第十六条 环境影响评估机构对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技术评估,组织专家评审,出具评估意见,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第十七条 有关市级环保部门应向省环境保护厅提交对项目环评文件的预审意见,并符合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第十八条 省环境保护厅主要从下列方面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涉及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该区域内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依法需要征得有关机关同意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取得该机关同意。

(二)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标准或者要求。

(三)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布局是否符合区域、流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四)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标准或要求。

(五)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能否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涉及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的,拟采取的防治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

(六)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

(七)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对区域或规划环评的要求和项目风险评价的相关要求。

(八)是否符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相关要求。

报告书(表)相关章节和结论中,应明确无误回答上述8个问题。

第十九条 经审查通过的建设项目,省环境保护厅作出予以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对不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省环境保护厅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省环保厅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在“安徽环境热线”网站公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相关信息,公示时间不少于10日。在作出审批决定后,在网站上公告审批结果。

第六章 督察和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负责。各级环保部门主要领导是本地本部门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领导、负责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专家对审批审查、评估工作负直接责任。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责任主体。

在排查和环境风险后评价过程中发现有越权审批、严重失察等行为的,评估单位有敷衍塞责、疏于审查等行为的,或者未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求落实,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省环境保护厅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监督检查,以建设单位正式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为考核依据,对不足以支撑项目环境可行性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省环境保护厅将以书面形式直接退回建设单位,并向环保部提出对编制单位的处罚建议。

第二十三条 评价单位有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等行为的,省环境保护厅将如实向环保部报告,建议环保部暂停或取消相关责任人的从业资格,并对该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吊销其环评资质证书。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未按社会稳定环境风险防范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的,环保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报请当地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生产或关闭。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参照本办法开展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上一篇:教学评估整改参考下一篇:小鸟医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