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24-10-12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共9篇)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1

关于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云农综办[2004]24号

各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规范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确保所建工程达到预期目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对国家立项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凡财政投资lO万元以上(含lO万元)的单项工程都应按此规定进行工程建设监理,财政投资在lO万元以下的单项工程是否需要监理由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决定。现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

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农办〔2004〕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现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

公室反馈。

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

二○○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发[2003]93号)以及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监理的政策规定,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是指承担监理任务的单位受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或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监理委托单位)的委托,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对本办法规定的应当进行监理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工程建设监理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计划、审定的项目扩初设计和施工设计图、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 监理委托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原则上应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定具备相应建设监理资格或监理能力的单位。

有监理资格的单位是指具有一定资质、经国家认可的专业监理单位;有监理能力的单位是指有相关专业技术力量的法人,其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名,有承担同类工程的建设监理或质量监督工作经验,能够运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完成监理任务。

第四条 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的单位和监理人员,应当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展工程建设监理活动。

第二章 监理范围及内容

第五条 国家立项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中,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单项工程纳入监理范围,包括小型水库、拦河坝、排灌站、机电井、防渗渠道、机耕路,桥涵闸等,可委托专业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或者委托具有监理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理。

对于上述范围以外的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是否需要进行监理由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决定。

第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工程建设合同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监理单位的具体工作应包括:

审查项目承包单位(或施工单位,下同)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审查与控制工程建设所需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对不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要督促项目承包单位采取措施限期解决;

督促检查项目承包单位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和国家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发现问题应及时指令承包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应指令承包单位停工整改;

组织工程建设质量综合评定,签署工程检验认可书和工程付款凭证;

定期向监理委托单位报告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情况; 工程竣工后,整理合同文件和有关工程技术档案材料,参与工程竣工预验收和相关验收文件的签署,提交工程监理报告; 在工程保修阶段,负责检查工程质量状况,承担质量责任,并督促承包单位保修。

第三章 监理合同与监理程序

第七条 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业务,应当与监理委托单位签订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明确工程建设监理的范围和内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监理费的计取与支付、违约责任以及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第八条 工程建设监理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

(二)按工程建设进度编制工程建设监理细则;

(三)按照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进行建设监理;

(四)参与工程竣工预验收,签署建设监理意见;

(五)建设监理业务完成后,向委托单位提交工程建设监理报告和档案资料。

第九条 实施监理前,监理委托单位应将选定的监理单位、监理的内容、监理人员姓名及所赋予的权限,书面通知项目承包单位,并报上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项目承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签订的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的规定接受监理。第十一条 工程施工阶段,监理机构或监理人员应进驻施工现场,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按作业程序即时进行建设监理。

第四章 权利与义务

第十二条 监理委托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监理单位与项目承包单位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监理单位应按照“公正、独立”的原则,主动开展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维护监理委托单位以及项目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具备监理资格的专业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任务时,应当组建由相关资质人员参加的工程建设监理机构;具备监理能力的非专业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任务时,应当成立项目工程监理小组。第十四条 监理单位不得转让、分包监理业务。

第十五条 监理单位不得从事所监理工程的施工和建筑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等的经营活动。

监理人员不得在所监理工程的项目法人单位、建设单位或施工、设备制造、材料供应单位兼职,不得是施工、设备制造和材料、构配件供应单位的合伙经营者。

第十六条 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由于未按合同规定进行监理而造成工程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监理单位与项目承包单位串 通,为承包单位谋取非法利益而造成工程损失的,与项目承包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监理人员按照监理合同规定行使监理单位的权限,在授权范围内发布有关指令。项目建设单位或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不得擅自更改监理人员的指令。

第十八条 监理人员有权建议撤换不合格的项目承包单位、项目承包负责人及有关人员。

第十九条 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承包单位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施工;财政部门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农发机构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第五章 监理费用

第二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监理费,按照实施监理的土地治理项目单项工程财政投资总额的2%以内控制使用,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按实际支出数计入工程成本。监理费的支付实行县级报账制。报账时,应按监理费总额的20%预留质量保证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再予以拨付。第二十一条 未实行建设监理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不得列支监理费。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监理委托单位或监理单位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由国家相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备案。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编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工程建设委托监理合同(范 本)工程名称: 委 托 人: 监 理 人: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制

第一部分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

委托人 与监理人 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委托人委托监理人监理的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概况如下: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规模: 总 投 资:

二、本合同中的有关词语含义与本合同第二部分《标准条件》中所赋予的定义相同。

三、下列文件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①监理投标书或中标通知书; ②本合同标准条件; ③本合同专用条件;

④在实施过程中双方共同签署的补充与修正文件。

四、监理人向委托人承诺,按照本合同的规定,承担本合同专用条件中议定范围内的监理业务。

五、委托人向监理人承诺按照本合同注明的期限、方式、币种,向监理人支付报酬。

本合同自 年 月 日开始实施,至 年 月 日完成。本合同一式 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各执 份。

委托人:(签章)监理人:(签章)住 所: 住 所:

第一责任人:(签章)法定代表人:(签章)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账号: 账号: 邮编: 邮编: 电话: 电话:

本合同签订于: 年 月 日

第二部分 标准条件

第一条 下列名词和用语,除上下文另有规定外,有如下含义:(1)“工程”是指委托人委托实施监理的工程。

(2)“委托人”是指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或项目建设单位。

(3)“监理人”是指承担监理业务和履行监理义务,且具备相应建设监理资格或监理能力的单位。

(4)“监理机构”是指监理人派驻工程现场实施监理业务,负责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组织。

(5)“总监理工程师”是指经委托人同意,监理人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派到监理机构全面负责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全权负责人。

(6)“承包单位”是指除监理人以外,委托人就工程建设有关事宜签订合同的当事人。

(7)“工程监理的正常工作”是指监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人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委托人实施的监督。委托人委托的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双方在专用条件中约定。

(8)“工程监理的附加工作”是指:①委托人委托监理范围以外,通过双方书面协议另外增加的工作内容;③由于委托人或承包人原因,使监理工作受到阻碍或延误,因增加工作量或持续时间而增加的工作。

(9)“工程监理的额外工作”是指正常工作和附加工作以外,或非监理人自己的原因而暂停或终止监理业务,其善后工作及恢复监理业务的工作。第二条 本工程委托监理合同适用的法律,是指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专用条件中议定的部门规章或工程所在地的地方法规、地方规章。第三条 监理人的义务与责任(1)监理人在履行本合同义务期间,应认真、勤奋地工作,运用合理的技能协助委托人实现合同预定的目标,完成监理合同专用条件中约定的监理工程范围内的监理业务。

(2)监理工作要守法、诚信、公正、科学、遵守职业道德。

(3)监理机构定期向委托人报送:监理月报、每旬简报、阶段性工作总结和重大事件专项报告。

(4)监理人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监理岗位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生负责制,对工程建设质量要负责到底。第四条 委托人的义务与责任

(1)委托人负责与监理人签订监理合同,协调外部关系,支付监理酬金。(2)委托人提供与工程有关的前期工程资料、行政文件及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副本)以及订货合同和采购协议。

(3)委托人应授权一名熟悉本项目情况、能迅速做出决定的项目负责人,与监理人联系,并解答和处理日常事务。

(4)在有条件的县,委托人应尽可能为监理人员提供必需的生活、工作的便利条件及使用农村信息网。第五条 监理人的权利

委托人在委托的工程范围内,授予监理人以下监理权利:

(1)协助委托人选择符合规定的施工队伍,并具有对施工进度的检查、监督权。

(2)对工程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有建议权,对工程质量有严格把关权,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有权提出整改。对项目上使用的材料、设备及施工质量有检验权。(3)在项目承包合同约定的工程款范围内,对工程款支付有审核和签认权,对结算工程款的复核有确认与否定权。未经监理人签字确认,委托人不得支付工程款。

第六条 委托人的权利(1)监理人员的配备,应事先征得委托人同意;监理人调换总监理工程师,应事先征得委托人同意。

(2)委托人有权要求监理人更换不称职的监理人员。(3)委托人有权要求监理人及时通报工程情况。第七条 监理报酬

正常的监理工作、附加工作和额外工作的报酬,按照监理合同专用条件中约定的方法计算,并按约定的时间和数额支付。第八条 其它

(1)由于工程需要,委托人要求监理人员出差时,所需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2)监理人如须另聘专家咨询或协助,所需费用由监理人承担。(3)因违反或终止合同而引起的损失和损害的赔偿,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如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提交仲裁机关仲裁。

第三部分 专用条件

第二条 本合同适用的法律及监理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2)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3)国家先行的有关施工及验收评定标准。(4)委托人和施工单位签定的正式合同、协议。第三条 监理范围和监理工作内容:(1)监理范围:

(2)监理内容:按照工程建设合同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

(3)审核项目承包单位(或施工单位,下同)提出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4)审查和控制工程建设所需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对不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要督促项目承包单位采取措施限期解决。

(5)督促、检查项目承包单位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和国家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发现问题应及时指令承包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应指令承包单位停工整改。

(6)组织工程建设质量综合评定,签署工程检验认可书和工程付款凭证。(7)定期向监理委托人报告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情况。

(8)工程竣工后,整理合同文件和有关工程技术档案材料,参与工程竣工预验收和相关验收文件的签署,提交工程监理报告。

(9)在工程保修阶段,负责检查工程质量状况,承担质量责任,并督促承包单位保修。

第四条 委托人的常驻代表为。

第七条 委托人同意按以下的计算方法、支付时间与金额,支付监理人的报酬:

工程监理费=实施监理的单项工程财政投资总额× %,即人民币 万元整。

工程监理费的支付方式:

工程监理的附加工作报酬:(报酬=附加工作日数*合同报酬/监理服务日)双方同意用人民币支付监理报酬。第八条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难以解决的,双方同意由仲裁委员会仲裁(当事人双方不在本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事后又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2

1.1 项目建设专业性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具有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专业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水平要求程度较高。但是农发办成立之初属于政府临时机构,没有明确的编制,其工作人员也大多数是从各个机关单位抽调而来,其工作效率受到一定的制约。例如在土地治理项目中,水利措施一直以来都是资金花费最高的项目,但是要想保证水利工程的修建和使用治理,往往需要多个专业、不同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主要包括:地质勘测、工程规划、工程施工、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需要有相关专业的人才参与,而对于基层农业部门来说,往往不具备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因此土地治理项目的专业性和质量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工程监理流于形式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破除城乡二元化的一项惠民措施,但是部分基层项目负责人缺乏足够的管理意识,很难确保各项治理工作有秩序的开展。首先,农村地区的农田大多成片状零散分布,综合管理相对困难,部分工程监理人员认为小型农田即便是不进行管理,也不会对农业整体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从思想上放松了管理意识。其次,缺乏切实可行、职责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目前,鉴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为了尽可能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依次设置了农发办、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多个部门,协调开展治理工作。但是由于缺少明确的部门责任分配,这些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推脱责任等问题,导致部分关键性的治理项目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工程的监理部门形同虚设,难以发挥正常的监理和督促作用。

1.3 施工管理水平不高,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从原本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项目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但是从农业整体发展情况上看,土地治理规模较小、区域分散化严重、治理资金投入较少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土地治理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同时,由于上级资金投入量少,项目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经济利润着想,必然会在项目治理成本上偷工减料,从而给土地治理的最终成效带来了一定损失。除此之外,在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时,往往由当地的施工单位进行竞标,但是这些施工单位规模教小、专业程度不高,甚至连竞标文件的编制都存在问题,后期的工程监理、工程款结算都很容易发生矛盾。

2 加强土地治理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实施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将全工程控制理念贯穿到项目监理的各个环节当中,确保各个工作环节不存在质量隐患。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实行目标管理,把实现质量目标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签订责任状;认真实行质量检查,采取自检和专职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不留任何质量隐患。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实施质量管理,农发办、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项目区的群众都积极投入到质量管理中去,使土地治理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2.2 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在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业主方是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因此县级农业开发部门应当有计划、按步骤选拔人才去高校深造,或统一组织职工进行专业培训,以适应岗位需要;鼓励职工在职学习,更新知识、改进观念,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农发队伍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

2.3 选择好的施工单位

农业开发是国家财政支农的重要举措,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开发工作的成效。为了从源头上保证土地治理项目的工程质量,有必要选择有资质、重信誉、业绩好的施工单位,挑选有经验、素质好的管理人员。从各县实际情况出发,对已中标的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培训一周左右,把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系列问题给他们详细讲解,防患于未然。在施工中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得以提高,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

2.4 有效发挥监理机构的管理作用

强化监理机制,确保人员到位,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监理员、监理工程师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有效发挥监理机构的管理作用。

2.5 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

农发办根据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特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检查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农业开发办在工程开工前,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施工中对工程材料、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后,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工程质量验收;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材料供应商对每批供应的材料都要出示配套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施工单位必须认真执行“三检制”,竣工工程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行业标准要求。

2.6 建立激励机制

鉴于各个施工单位在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中的质量管理情况,农发办建立奖惩制度:对质量管理好、年度评定为优良工程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在下年度的招投标中,对工程质量管理好的单位给予适当加分,以增强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中质量管理的责任心。制定详实的项目监理计划书,把握好项目监理的节奏和重点,明确项目监理的重要节点,同时对项目施工临时修改制订应急预案,确保工程监理不缺项、不漏项。

结束语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公益性工程。针对现阶段国内土地治理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各级项目负责人要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的指导能力。同时,相关立法部门也要尽快完善项目建立法规,以此保证各项监理工作到位、落实。随着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加,农业土地治理的成效也会日益显现,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是农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它一方面改善了农村地区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局面,另一方面结合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念,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质量治理工程的监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探寻完善工程监理的可行性途径成为当前农业发展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箱内,土地治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力钢,李国峰.对提升农业科研基地土地治理项目管理水平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3):131-133.

[2]成晓晖,田波.市场主体承担国家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调研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1):164-165.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3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成效;措施

1 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基本情况

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农民。其主要特点是,按区域统一规划,按项目进行管理,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综合配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2000~2009年间,辽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际完成总投资17523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3157万元(中央财政投资8140.1万元,省财政投资3736万元。市财政投资723.9万元,县财政投资557万元),自筹投资4366万元。县土地治理完成项目50个,治理面积39.6万亩,项目所惠及地区涵盖辽阳县所有乡镇。

2 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等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的实施,项目区初步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统筹发展。

(1)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区基本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的格局,农业科技综合配套,项目区土地综合开发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加。项目区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该县通过项目实施共增加农民纯收入13899.56万元,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426.5万斤。

(3)农民科技水平逐渐提高。项目区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良种、良法的示范推广,促使群众由“农业生产种在地得在天”的传统耕作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增产增收致富,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升,科技种植水平明显提高,项目区科技覆盖率达85%。

(4)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围绕优势产业扶龙头,围绕产业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建设带农户,围绕农民增收促发展,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项目工程建成后的运行和管护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因素。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灾害影响。近几年,该县降雨量大,内涝严重,这是农业设施损毁的主要原因。

(2)政策原因。由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使部分田间工程设施被闲置。

(3)市场原因。由于市场的变化,种植结构重新调整,部分项目或部分工程设施被毁坏或拆除。

(4)社会治安环境影响。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偏远,治安环境较差,加之看护不到位,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设施丢失现象比较严重。

(5)管护资金短缺。土地治理项目建成后,由于过去没有设置专项管护经费,致使项目管护无人问津。

4 改进措施

(1)着力提高项目工程的技术标准,努力建设优质工程。通过分析认为,对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损毁,是由于部分项目工程的施工技术标准过低而造成的。建议提高项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优质工程。

(2)统筹规划土地治理项目的种植结构,避免短期行为。确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种植结构,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论证、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具有前瞻性。确定种植的品种要符合市场的需求,确保农民增收,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3)明晰产权归属,确立管护主体。采取工程产权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确立管护主体;也可采取分级产权移交的方式明确管护主体,对大型的工程产权可移交给主管部门。如蓄水池、排水及灌溉工程可移交给县水务部门的管理所管护。

(4)全面落实项目工程管护责任制。实行项目工程损毁追究制度,做到发现非自然原因工程损毁有人管、有人负责。要进一步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管护责任制,任务要明确,奖罚要分明,责任要落实。

(5)强化管理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议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舆论媒体以及采取群众会议、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法规制度,并将管护制度、管护公约等公布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增强群众爱护工程的良好氛围。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4

国农办[2012]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林业局、供销总社农业综合开发机构: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我办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2年工作要点》,已报经财政部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供参考。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附件: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的要求,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重点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大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大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

(一)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各地区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资金,规模开发”原则,围绕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各地区产粮大县特别是纳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简称《千亿斤规划》)的800个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适当兼顾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地支持棉花、油料、糖料和木本粮油等优势农产品生产。

(二)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坚持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突出抓好以农田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明确除生态建设任务比较重的省(区、市)外,其他地区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财政资金,不得低于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的90%。中低产田改造亩投资标准原则上平原地区达到980元、丘陵山区达到1180元。粮食主产区中央财政存量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资金,不得低于土地治理项目的40%(生态建设任务较重的内蒙古除外);中央财政增量资金,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其他省(区、市)也要将中央财政资金适当集中用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同时,继续在切块分配给有关地区的中央财政资金中安排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为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可靠的外部水源条件。

(三)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投入机制,用足用好科技投入政策。大力支持基层农技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有条件的地区要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其向项目区成员农户开展农技服务。鼓励和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采取技术培训、技能传授、示范带动等方式,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广管道灌溉、衬砌渠道、膜下滴灌、优良品种、机械深松、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对生产的支撑作用。

(四)扎实开展“节水增粮行动”。根据中央领导批示精神和财政部工作部署,积极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省(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节水增粮行动”。2012年计划安排中央财政资金 3 12亿元,全部用于膜下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通过集中连片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粮增效,为缓解四省(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提供有力支撑。

(五)支持生态综合治理。生态脆弱省(区、市)要集中本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资金,重点向生态脆弱的地区或丘陵山区倾斜,因地制宜开展草原(场)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等。同时,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为项目区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

二、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较快增加收入

(六)完善财政贴息政策,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建设。进一步提高贴息资金在中央财政产业化项目资金中所占的比例。根据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状况和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等情况,实行不同的贴息资金安排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大贴息资金安排力度。深入开展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合作,大力推进与中国农业银行的合作,积极探索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信贷资金来源。鼓励地方提高贴息资金用于固定资产贷款贴息的比例,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和储藏保鲜等流通设施建设。

(七)完善财政补助政策,不断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经营状况良好、运行和管理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其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储藏保鲜建设,促进其加强管理,规范运行机制,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其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

(八)继续支持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按照加大“菜篮 子”产品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大中城市特别是天津和河北环京津地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蔬菜应急保障能力,缓解蔬菜供求偏紧、价格上扬引发的矛盾。

三、加强沟通协调,抓好部门项目和外资项目建设

(九)加大部门项目建设力度。较大幅度增加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投入力度,加快改造步伐,为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必要和可靠的外部水源条件。稳步推进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加强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调整优化良种生产布局,不断提高良种育繁推一体化能力。进一步增加对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项目的投入,加大优质高产苗木繁育和高产技术推广力度,大幅度提高木本油料单产。加大新型合作示范项目投入力度,启动“产销对接”试点项目,探索建立农产品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的产销模式。继续推进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陕甘宁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组织实施好优势特色种养示范、土地复垦项目建设,发挥示范作用。适时开展滇黔桂石漠化防治调研,研究将滇黔桂石漠化防治纳入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范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十)规范和加强部门项目管理。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2011]169号),修订或起草部门项目分类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细化管理要求。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订部门项目管理操作规程,规范部门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分配办法。继续做好部门项目计划汇总分析、统计等基础工作。

(十一)加强部门沟通协作。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与农 口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部门的行业技术优势,提高项目建设效益。进一步完善联合发布项目申报指南、联合批复项目计划等工作,督促地方落实财政配套资金,严格资金管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积极支持农业部门在项目区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部门项目调查研究工作,做好信息上报和宣传工作,加强部门项目管理培训。

(十二)做好外资项目工作。编制完成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项目竣工报告。督促地方加快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适应气候变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进度和报账进度,做好项目收尾等工作。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有关部门尽早批复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好项目启动前的谈判、培训等工作。申报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好迎接世界银行项目准备团和评估团的各项工作。配合审计署做好外资项目审计工作。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

(十三)修改完善“十二五”工作安排意见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精神,抓紧修改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工作安排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提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及时召开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或修改完善本地区或本部门“十二五”规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

(十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跟踪和加强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和农村形势的分析研究。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 6 优势,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提高支农资金积聚效应。组织开展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专题研究,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扶大扶强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提出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意见。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并轨、中低产田改造财政补助标准等研究,及时总结利用政策性贷款实施土地治理项目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围绕关键环节,组织开展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研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十五)完善政策机制。研究提出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统筹涉农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完善和创新科技投入机制,用足用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投入政策,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科技水平。探索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集中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种养水平的政策机制。启动湖南湘西政策创新实验区项目,适时研究2013年实施贵州铜仁等地区政策创新实验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快扶持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五、着力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十六)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争取中央财政较大幅度增加投入。加快利用外资工作步伐。落实地方财政配套保障办法,督促各地区在财政预算中足额落实财政配套资金。鼓励和支持各地区积极争取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等其他渠道的相关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引导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自愿为其直接受益的项目建设筹资投劳,吸引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

7(十七)加强资金管理。按照奖优罚劣原则,采取“综合因素法”,科学分配中央财政资金。加强预算执行工作,加快2012年中央财政资金拨付进度,力争6月底前完成绝大部分中央补助地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工作,督促地方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进度,严格执行财政资金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制度和县级财政报账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好2013年预算编制工作,科学测算资金需求,努力争取增加投入。提前下达2013年中央财政存量资金及部门项目资金指标。做好提前通知地方2013年转移支付指标工作,督促地方逐级提前通知这部分转移支付指标并全额编入下一年初预算,提高预算完整性。做好决算编报工作,加强决算数据分析,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中央财政投资参股经营收益收缴、有偿资金回收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以及资金年终结算工作。严格按照《有偿资金呆账核销和延期还款办法》的规定,做好到期财政有偿资金呆账核销和延期还款工作。召开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暨财务工作会议,推进资金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水平。

(十八)强化项目管理。修改完善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规范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培训,指导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严格按规定组织项目评审,加大评审抽查力度,对问题多的加大抽查比例,对问题少的减少抽查比例。研究提出2013年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评审意见,做好由国家农发办负责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和新增开发县的评审组织工作。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贷款贴息项目的审核力度。积极推行项目立项公示制,严把项目立项关。严格项目实施管理,大力推行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单项 8 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主动吸收项目区群众参加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监督管理。研究提出加强投资参股经营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工程建后管护工作,积极探索拍卖、租赁、承包和业主负责制等有效形式,明确已建成工程所有权、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措施,保障已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十九)加强监督检查。汇总分析2011年综合检查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提出改进办法。继续采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等形式开展综合检查。组织开展检查培训,努力提高检查人员对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积极开展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地方先行投入”试点等的核查,认真做好人民来信处理工作。配合审计署做好审计工作。对检查和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抓好整改,并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纳入资金分配综合因素,督促地方和有关部门提高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同时,注重发挥基层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特别是乡镇财政所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切实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的监督。

(二十)完善制度办法。及时修改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研究起草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和综合检查联络员职责等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制度体系。汇总编印我办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内部办事程序。

(二十一)改进和加强统计工作。进一步研究改进统计数据采集方法,保证数据来源科学可靠。督促省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加强对基层填列统计数据情况的核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认真审核汇总统 计报表,提交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编辑出版农业综合开发统计摘要。加强统计工作质量考评,引导和督促地方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应用,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十二)加快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及时了解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启用情况,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开展信息系统培训,督促地方安排专人负责信息系统启用工作,落实有关费用,组建系统运行环境。继续完成系统二期、三期扩展升级任务,主要是项目库管理系统和整合财务软件、强化资金管理子系统功能等,最终实现对资金和项目全程监控监管。

(二十三)扩大宣传影响。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宣传重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农业综合开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做好重要信息报送工作,主动通过“财政信息专报”、《财政简报》反映农业综合开发重要工作动态。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简报》、《情况反映》质量,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送相关材料,汇报、反映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积极争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参观考察,虚心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做好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常态机制,及时更新网站信息。继续抓好《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编辑、发行工作,充分发挥杂志的宣传作用。加强对地方宣传工作的策划指导,督促地方做好宣传工作。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二十四)加强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策理 10 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提高干部素质为目标,提高工作能力为核心,加大培训力度,改进培训方式,重点开展项目评审、资金管理、综合检查、信息管理系统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继续举办财政改革与发展、农业宏观政策等系列讲座。关心和促进青年干部成长。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农业综合开发干部队伍。

(二十五)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和利益观,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各项廉政建设规定,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按政策制度办事,严格遵守资金分配和项目立项程序,在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始终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同时,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修改完善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经常对照检查,加强制度建设,堵塞制度漏洞,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进一步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和干部安全。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5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

管理工作质量考评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提高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工作,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考评的内容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各省级单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的主要事项。

第三条考评的依据:

(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二)资金拨付文件、决算报告、有偿资金借款合同及相关会计资料。

(三)项目建设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报表、项目实施方案(或扩初设计)、项目计划批复文件、统计报表等项目管理有关资料。

(四)各省级单位上报的综合性材料、调查研究报告、开展宣传工作的有关资料等。

(五)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组织的各类检查(考评)结论、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出具的检查结论等。

(六)各省级单位的自我测评报告等其他相关资料。

第四条考评坚持突出重点、加强管理薄弱环节,遵循客观、公正、公开、规范的原则。

第五条考评结果在全国范围内通报,并作为中央财政资金分配“综合因素法”中工作质量因素的依据。

第二章考评方法

第六条考评实行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以定量考评为主;平时考评与集中考评相结合,以集中考评为主。

第七条考评实行量化指标计分,总分100分。其中:资金管理40分,项目管理30分,综合管理30分。(详见附表)

第八条考评按公历进行,每年4月份为集中考评时间。

第九条考评的具体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考核”,由国家农发办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条各省级单位应按照本考评办法所列内容及考评标准,做好相关工作,每年4月10日前报送上一自我测评报告。

第三章 资金管理考评指标及分值

第十一条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分值为10分。考核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第十二条自筹资金落实情况,分值为5分。考核各省级单位农民、企业等被扶持对象的投入情况。其中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落实情况占2分,产业化经营项目自筹资金落实情况占3分。

第十三条资金拨借情况,分值为5分。考核各省级单位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和有偿资金拨借的时效性、规范性以及无偿资金报账支出进度情况。

第十四条有偿资金回收情况,分值为4分。考核各省级单位到期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还款情况。

第十五条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分值为10分。考核各省级单位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第十六条财务报告编报情况,分值为4分。考核各省级单位资金决算等报表编报情况。

第十七条其他,分值为2分。考核各省级单位资金管理材

料上报等项工作。

第四章 项目管理考评指标及分值

第十八条项目前期准备情况,分值为4分。考核各省级单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情况。其中制定开发规划占1分,建立项目库占1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占2分。

第十九条项目评估情况,分值为2分。考核各省级单位按职责组织项目评估的规范性。

第二十条项目实施计划编报情况,分值为5分。考核各省级单位计划编报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

第二十一条项目实施计划调整、变更和终止情况,分值为5分。考核各省级单位计划调整、变更和终止行为的及时性、规范性。

第二十二条开发县管理情况,分值为3分。考核各省级单位开发县管理的规范性。

第二十三条项目管理制度推行情况,分值为3分。考核各省级单位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推行情况的规范性。其中三项制度各占1分。

第二十四条部门项目管理情况,分值为3分。考核各省级单位安排专门力量参与部门项目管理的情况。

第二十五条项目建后管护情况,分值为2分。考核各省级单位项目建后管护的制度化、经常化情况。其中明确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占1分,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占1分。

第二十六条其他,分值为3分。考核各省级单位项目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章 综合管理考评指标及分值

第二十七条上报综合性材料情况,分值为3分。考核各省级单位上报综合性材料的时效性和质量。

第二十八条宣传工作情况,分值为6分。考核各省级单位开展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质量。其中综合性宣传情况占4分,《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投稿、采用、订阅等情况占2分。

第二十九条综合性调查研究情况,分值为3分,考核各省级单位开展综合性调查研究的时效性和质量。

第三十条综合性检查情况,分值为3分。考核各省级单位组织综合性检查的规范性和效果。

第三十一条项目竣工验收情况,分值为7分。考核各省级单位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情况和效果。其中按时完成验收工作占2分,及时完整地报送验收材料占1分,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验收情况占2分,地级农发机构督察情况占1分,县级农发机构准备情况占1分。

第三十二条综合性检查和验收考评中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分值为3分。考核各省级单位对国家农发办在综合性检查和验收考评中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第三十三条统计工作考评情况,分值为5分。考核各省级单位编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计报表的时效性和质量。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农业综合开发外资项目管理工作比照本办法进行考核。实施外资项目的省(区、市),按其外资占该地区中央财政内外资投入总额的比例,作为外资项目考核结果的权重,计入该地区考核分值。

第三十五条各省级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省工作实际制定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考评办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6

通用格式

1.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投标人名称:

单位性质:

地址:

成立时间:年月日

经营期限:

姓名:性别:年龄:职务:

系(投标人名称)的法定代表人。特此证明。

投标人:

法定代表人:

2.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

本人(投标人名称)的法定代表人,现委

托(职务)(姓名)为我方代理人。代理人根据授权,以我方名义签署、澄清、说明、补正、递交、撤回、修改(项目名称)标段施工投标文件、签订合同和处理有关事宜,其法律后果由我方承担。

代理人无转委托权。

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投标人:

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号码:委托代理人:

身份证号码:

3.投标函

投标函

致:(招标人名称)

1.我方已仔细研究了 标段施工招标文件的全部内容,经考察项目现场和研究上述工程招标文件要求及其他招标资料后,愿意以人民币(大写)元(¥)的投标总报价,工期日历天,按合同约定实施和完成承包工期,修补工程中的任何缺陷,工程质量达到标准。

2.我方承诺在投标有效期内不修改、撤销投标文件。

3.如我方中标,我方拟派为本工程项目经理,其项目经理资质为(专业)级建造

师。

4.随同本投标函提交投标保证金一份,金额为人民币(大写)元(¥)。

5.如我方中标:

(1)我方承诺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在中标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与你方签订合同。

(2)随同本投标函递交的投标函附录属于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

(3)我方承诺按照招标文件规定向你方递交履约担保。

(4)我方承诺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完成并移交全部合同工程。

(5)我方承诺本投标函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有效期

期满前对我方具有约束力,且随时准备接受你方发出的中标通知书。

6.我方在此声明,所递交的投标文件及有关资料内容完整、真实和准确,且不存在第2章“投标人

须知”第1.4.3条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形。

(其他补充说明)。

投标人:(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

地址:

网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实现预期效益,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暂行规定》(国农办„2004‟35号)及《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鲁财农发综„2013‟2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公示制(以下简称“公示制”)是指项目申报单位或项目法人通过设立公示牌、公示栏等形式,公布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等相关内容,以接受项目区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的制度。

第三条公示制应当遵循真实、及时、公开的原则,项目申报单位或项目法人对公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四条项目申报、实施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应实行公示制。

第五条各级农发办事机构应指导和监督项目申报单位或项目法人做好各阶段项目公示工作。

第二章公示

第六条公示方式主要包括设立公示牌、公示栏、公示墙等。

第七条公示应符合经济适用、清楚规范的要求,尽可能利用排灌站和机电井管护房等建筑物,坚决杜绝形象工程,严禁建设豪华公示牌。

第八条项目申报公示。项目立项申报前,项目申报单位应在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栏》内公示项目的建设地点及范围、规划方案、农民筹资投劳情况等内容,以广泛听取农民意见,优化项目设计,确保农民筹资投劳方案的落实,公示内容至少保留20天。同时,应通过印刷宣传资料等方式,将项目公示内容告知项目区涉及的村民委员会,征求受益农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九条项目实施公示。项目开工建设后,项目法人在项目区明显位置设立公示牌,公示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计划投资、施工单位、监理机构等内容。

第十条项目竣工公示。项目竣工并经市级农发机构验收合格后,项目法人应在固定建筑物上公示项目的名称、投资完成情况(包括农民筹资投劳使用情况)、主要建设内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运行管护落实等内容。

第三章检查督导

第十一条县级农发机构应及时对各阶段项目公示情况进 — — 2

行检查督导,发现公示内容不当或错误的,应责令改正。接到农民群众对公示情况投诉的应在5日内进行协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同时报告上级农发机构。

第十二条市级农发机构应加强对公示制执行情况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山东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抄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8

问:请介绍修订出台新《管理办法》的背景和过程。

答:财政部以财政部令第29号公布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并于以财政部令第60号《财政部关于修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决定》对该办法进行了部分修订。原《管理办法》施行10多年以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法治化进程,强化了资金与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把握“三农”工作和财政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在“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中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近些年来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完善政策,推进改革创新,有必要对管理办法作出较大的调整。

一是积极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根据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意见,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批调整为需要进一步改革和规范的其他权力事项,不再作为行政审批事项。同时,加快转变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项目实施单位的自主管理责任。

二是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的决策部署,明确农业综合开发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三是顺应财政管理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71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的预算管理,积极支持和参与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取消限制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相关规定。围绕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业务嵌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等财政主体业务的职能转型需要,明确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接受当地专员办的预算监管。

基于以上考虑,在总结实践工作和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将修订原《管理办法》列入财政立法工作计划,并于203月初启动修订工作。修订工作启动后,先后赴部分省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原《管理办法》在地方的执行情况,充分听取基层农发机构的意见建议;征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部内有关司局的意见,于年底形成了修订送审稿。1月,在对修订送审稿从立法技术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后,形成了修订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地方农发机构和财政部门的意见,并按照国务院有关立法工作要求,在国务院法制办“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和财政部网站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4月,邀请专家和部分省财政法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人员对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进行研讨论证。根据各方反馈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立法技术进行了审查、修改、完善,形成了修订草案,报财政部部务会审议通过后,最终形成新的《管理办法》。年9月6日,新《管理办法》以财政部令第84号正式发布。

问:新《管理办法》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修订?

答:修订后的新《管理办法》条款由61条减至52条,删除了第二章“扶持重点”,增加了第四章“监督管理”。新《管理办法》共五章,分别为总则、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监督管理和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进一步明确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决策部署和财政改革发展要求,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增加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综合开发两类项目的含义,简化了对两类项目的具体要求,以保持规章的稳定性,为未来改革留有空间。突出明确农业综合开发应当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新《管理办法》增加了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内容。

二是进一步下放行政权力。进一步厘清和理顺了中央和省级农发机构的权限和职责。依照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原则,新《管理办法》合理划分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和省级农发机构的权责,将国家农发办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省级,赋予省级农发机构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在将权力下放的同时,侧重加强属地化管理和层级监管,规定省级农发机构可以适当下放项目评审、择优确定项目、项目调整批复的权限,明确土地治理项目验收由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农发机构负责,产业化发展项目由县级农发机构组织验收。着力简化优化产业化发展项目管理模式,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改为由项目实施单位自行审定后报县级农发机构备案,不再由农发机构审定,项目由项目实施单位自行实施,实行资金和项目公示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要求和规定。按照新预算法等有关规定,明确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农业综合开发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分配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因素包括基础资源因素、工作绩效因素和其他因素,以基础资源因素为主,各项因素的主要内容、具体因素和权重由国家农发办根据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重点适当调整;归并两类项目的资金使用范围,调整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和列支范围;取消对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资金予以适当补助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财政资金拨付要求,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再具体规定省级财政资金投入比例、自筹资金投入比例、土地治理和产业化发展项目投入比例等,具体要求可在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中予以明确。

四是优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要求和程序。按照下放权力、简化程序的原则,新《管理办法》明确由国家农发办确定下一年度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政策和重点,地方各级农发机构据此并结合本地情况建立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简化和规范项目申报和批复的流程,明确各环节中地方各级农发机构的权责;简化了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调整终止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的内容和要求,对财政投入较少的项目和贴息项目,省级农发机构还可以进一步适当简化有关程序和要求;将土地治理项目管理有关规定与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进行了衔接。

五是增加农业综合开发监督管理内容。新《管理办法》增设“监督管理”一章,明确了信息公开、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建设、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开展有关预算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六是与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规定进行有机衔接。根据《关于扶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取消限制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相关规定的要求,新《管理办法》在附则中明确:“国家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问:新《管理办法》增设了“监督管理”一章,具体有哪些内容?

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从2015年起国家农发办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至省级农发机构,不再直接管理项目,相应地将管理重心转变为从宏观与制度层面对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管理,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工作。为此,新《管理办法》整合原《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适应工作职能转变要求,增设了“监督管理”一章,主要内容有:一是明确各级农发机构应当按照预算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实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要求各级农发机构应当制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三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农发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四是明确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应当按照工作职责和财政部要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有关预算监管工作。五是规定了农业综合开发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六是要求各级农发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此次修订新增加的重要内容,新《管理办法》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了哪些方面的规定?

答: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新《管理办法》增加了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内容。提出农业综合开发应当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开发布局,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能够永续利用的区域实行重点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但有一定恢复潜力、能够达到生态平衡和环境再生的区域实行保护性开发,以生态综合治理和保护为主,适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实行限制开发,以生态环境恢复为主。强调农业综合开发应当开发和保护并重,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

问:新《管理办法》于1月1日起开始施行,财政部打算如何贯彻和执行?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9

2007-08-28 15:55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270

新农开办(2006)35号

(讨论稿)

为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质量,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资目标和预期效益,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和《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参照水利、农业、林业等行业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结合新乡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以及最新市场动态,制定新乡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经省开发部门批复并在本市建设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一、综合标准

1、项目区选址经过充分论证并确定没有与本项目相冲突的5年发展规划项目。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目标明确,已建设的灌溉、排涝、生产作业系统完善,规划科学合理,形成方便的生产条件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与非项目区有显著区别。

2、项目区可耕地面积足额连片、边际规整明确,整体建设与区域和农业特点相协调,各类工程措施布局合理、外型美观、科学实用,交通路与村镇及干道公路相衔接,构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园田化新格局。

3、项目区农产品产量质量有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达到高产水平,所有农作物应具有绿色无公害和商品率高的特点,形成明显的资源潜力和商品优势。产业化经营项目绿色环保、辐射带动作用强、周围农民增收明显。

4、项目区设立有永久性标志牌,各类工程编号完整、标牌镶嵌醒目,设施权属明确、管理措施落实,有稳定的管护人员,有合理的管护待遇,有明确的管护责任,各种设施完好。

二、水利工程标准

1、渠道:项目区建设主要以支渠以下渠道配套为主。渠道工程应进行科学测量和统一规划,依灌排方式和水源情况决定配套形式,形成完整系统。渠道施工包括测量、放线、开挖、压实、硬化(或砌筑)、整饰等工序。井灌用渠必须硬化,无论是现场浇筑还是预制都应坚固耐用平顺,没有蜂窝麻面,输水比降合理,抗冻性能良好,突出节水节能功效,渠外侧须有相应比例坡护,夯实整齐。渠灌保证率在75%以上,排涝不低于5年一遇标准,使三天降雨不成灾。标志牌镶嵌:支、斗渠在设计水位线上方醒目位置,可配以大幅宣传标语或“农业综合开发”字样,农、毛渠在闸门或转弯处外侧,标明名称、编号、长度、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时间、管护人员等内容。

2、渠系建筑物:渠系建筑物应根据灌排特点科学合理配置,主要包括桥、涵、闸等,一律采用混凝土或砌石结构,砌石必须“洗面”平整。建筑物防洪标准不低于10—20年一遇。桥、涵、闸的标志牌镶嵌在建筑物的外侧中央位置,朝向应一致(字要用凹进去),标明名称、编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时间,管护方法等内容。

⑴、桥:项目区用桥主要指方便生产为主的小(微)型桥。交通桥不窄于路面宽度,生产桥宽大于3米,能满足农机通行,农、毛渠可根据需求建设微桥,以方便小型机械和人员通行。桥的设计和分布应与渠道

及周边景物相协调,既要坚固实用方便也要造型优美。不管是拱桥、平板桥或微桥,都应注意拱(孔)的跨(宽)与渠道宽度相适应。桥的施工包括基础开挖、夯筑、布筋、青石垒砌或现浇桩基、铺面、外型处理等工序。主体结构应确保使用10年内不大修。

⑵、涵:跨越道路的渠道应设计涵洞或铺设涵管。涵(管)的孔径与渠道相协调,倒虹吸涵(涵管)要注意进出水口位高差,以保证涵(涵管)水流通畅。一般情况下,小于60公分孔径可直接铺设涵管,60公分以上孔径应建设涵洞或铺设专用涵管。涵(涵管)应具有长度适当、能承受路面交通荷载和保持与路面平坦等特点。

⑶、闸:项目区渠道系统应根据灌排需要设计安装闸。闸的孔径和建造样式应与下级渠道相协调,闸门启闭装置应符合要求、方便操作,末级毛渠应设计制式出水口和开关门,出水口数量可在征求受益者意见后均匀摆布。闸和闸门一般用混凝土浇注预制,达到美观耐用、使用方便。

3、井:项目区应根据地质情况合理设计井位,有条件的可与渠灌配套使用,单井控制面积50—80亩。打井须由专业工程单位实施。灌溉用井标准内直径50公分,井深达到设计出水量为宜。在干旱缺水或高盐碱高含氟地区,灌溉用井可与生活用井相结合,力求保证水质符合标准。井管由高质量渗水管和预制井管依次安装形成井体,并经过洗井、清理整饰和机电配套等工序,保证井体、出水量以及水质都达到使用标准。完工后的井应统一建设井台,井台一律使用六边形水泥预制,表面光滑平整并且要涂白,侧面要内镶嵌标志。配上井盖,80米以下深水井应加盖井房(房子一律采用方形平顶)和安装配电设备,机电井一体化的,要保证配套完整牢固、可靠安全便捷。井的标志牌统一镶嵌在井台(井房)醒目一侧,标明名称、编号、井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建设时间、管护人等内容。

4、输水管道:管道灌溉具有节水节能性好、效率高的优点,通常与井、机电、出水口综合配套,特别适合于以井灌为主且电力条件好的干旱地区。管道灌溉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压力、出水流量和灌溉效能,使井位、干管、支管、出水口形成系统,其中干、支两极固定管道长度平均每亩为6米以上。管道铺设应经过实地测量和计算,管材及其配套部件应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优质PVC产品,由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进行安装。干管埋深1.2米以下,干管和支管应搭配合理,以保证涌水压力。出水口保护罩设计成正方形水泥预制,要在征求受益人意见后科学配置,一般为顺畦排列,做到既方便浇灌又不影响田间作业,出水口部件易选用不易锈蚀的材料,装置高出地面40公分左右,使之便民坚固、整齐美观。出水口应统一编号,需用专用工具开启的,要为农户配齐工具或由专人管理。

管道灌溉也可结合采用喷灌、滴管等先进技术,以提高水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

5、机电设备:机电设备包括变压器、输电线、水泵、控制开关等,主要与井以及大的闸门启闭装置结合使用。机电配套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要将项目区特点、灌溉目标、电力质量、社会情况甚至村民经济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⑴、输变电设备:主要指50KW以下小型变压器和动力用铝绞线或者敷设用电力电缆等。输变电设备应由电力部门设计和安装。变配电设备要加盖屋室,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其数量根据用电量合理配置。输电线路最好采用地埋铺设,以提高安全可靠性。

⑵、水泵:井泵配套的水泵应合理选择类型,用离心泵还是用潜水泵,要在抽水实验基础上,综合考虑地下水位、高效运行等多个因素,寻求安全降深和最优出水量,以保证输水的安全和高效。机(井)泵配套要结合实际情况,体现安全、封闭、可靠、方便的原则。

三、农业工程标准

1、项目区框架:框架特指项目区内以道路沟渠所组成的交通系统。框架是项目区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框架设计施工遵循三个原则:即先行原则、主次原则和均匀原则。先行原则就是框架建设要摆在其它工程之前提早实施,一般秋收一过即可开始;主次原则就是在框架内安排其它工程,依交通路(干道)确定生产路(支路)、依主渠道确定其它渠道;均匀原则就是格田要均匀,平原区单个网格一般在200-400亩,风沙区域单个网格控制在100——200亩,除特殊地形外尽量确定一种面积量。交通路(干道)宽6-8米,与乡、村公路连接,可作简易硬化,保证晴雨天通畅,能满足中型以上农机行走。生产路(支路)宽4-6米,保证常用农业机械通行,主要与桥、涵配套,便于农机田间进出和农产品运输。道路建设的工序包括:规划、上土方,压实,硬化路还要进行三合土搅拌碾压、铺粗石细石碾压等。道路路面应高于大田20cm以上,并成脊型散水状,两边或一边开挖排水沟渠。

2、农田:项目区农田应地势平整,集中连片,土壤活土层厚度大于20cm,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丘陵山区梯田宽度达到3米以上,以满足农业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与道路以生产桥为通道,一般50-70米留通道一处,便于机械进出。除道路外,田间排水沟、泻洪沟也应与村镇排水系统协调,并利用村边坑塘河岔发挥蓄水补源和排涝功能。

3、土壤:项目区土壤必须进行改良,以保证作物具备优质高产的基础。一是实现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不得随意堆积焚烧。应至少有一台秸秆还田机。二是坚持施用农家肥。通过发展饲养业实现作物和秸秆的综合利用,通过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配方施肥。根据不同作物或是特种作物栽培需要,通过对土壤成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分析化验取得数据,进行配方施肥,特别对用于产业化基地的项目区,要购进必要的化验用设备仪器,并落实相应的培训措施。四是对沙化和瘠薄土壤,要有改良的具体措施,在完成加厚土层基础上按照前三条有计划的实施。

4、统一良种:一个项目区应选择2-3个优良品种,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100%。一是在认真落实良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考察论证和广泛的宣传工作,帮助群众引进适宜对路的优良品种,通过培训和请进来等办法落实科学管理措施。二是加强自我良种繁育能力设计,提高区域繁育能力。有条件的要建立起良种繁育基地,保证项目区优质品种的供应。三是按照规划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仪器,修建晒场、仓储等设施。

5、农机:项目区应具有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环节作业实现机械化。要利用农机补偿政策,提高项目区中型以上农业机械标准,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通过组织和培训建立稳定的农机管理维修队伍,保证机械完好率,优先统一为项目区提供成本服务。由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开展农机的“走出去,请进来”服务业务,增强项目区发展产业基地的功能。

6、植保:要逐步建立有组织的植物保护机制,有应付突发病虫害的办法和措施,同时有组织的传授生物防治技术,尽量减少有害化学药剂的使用,提高项目区作物的商品档次,为建立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四、林(草)业工程标准

1、林网的规划和栽植要能够同时发挥农田防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美化观瞻等多方面的作用。林网一般按照框架网格布局,围成面积200-400亩,沙化治理项目可减小围成,控制面积占易建林网农田面积的85%以上。主干道林网达到一路4—6行树标准,林网与桥配套,间隔50米应留有进出田间通道。林网栽种要体现适宜性、一致性和自然群落性的原则,形成品种性状互补、经济生态兼顾、林相整齐美观的园田化林网。

2、项目区内道路两边、沟渠、河塘沿线一般都应规划林网、适地栽树,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做到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成林,路、沟、渠、林相配套。树种主要以优质系列杨树、桐树、水曲柳或其它有价值苗木为主,村镇边周围也可适当栽种一些美化性树木或乔灌木。平原区路两边一般栽3-4行树,主要起防护调节作用,山区丘陵地主要突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

3、新栽苗木标准。杨树:地径3cm以上两年龄苗,高度4m以上,苗木通直健康,尺寸匀称,起苗凉根时间不超过24小时,延时苗有浸水裹包措施,栽植株距2-2.5m,行距1.5-2m。桐树:胸径4cm以上两年龄苗,高度4m以上,苗体通直、健壮、鲜活,栽植株距3m以上。其它苗木按作用和要求不同确定相应标准。主干道植树一路4行(三角定植),有排水沟的一路要达到6行树。苗木的选择和栽植易采用招标方式统一进行,确保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4、草业措施主要用于沙化治理项目。要选择地势平坦、水土条件较好,有治理潜力的地方进行治理,治理面积5000亩。在周边有一定植被盖度情况下,林草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五、科技项目实施标准

1、科技项目的选项要与土地治理的规划设计相协调,要根据项目区所在区域的农业特点和自然条件合理确定项目,极大发挥项目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使科技贡献率达到55%。科技项目的主要任务包括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扶持农技服务三项内容。

2、科技推广。科技推广与项目建设同期实施。重点围绕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应用和推广至少2项先进实用技术,同时注重工程建设中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

3、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项目区受益农户以及乡村干部、技术人员等,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技术和政策。人员培训要切实落实培训计划,做到有专人负责、有专家授课指导、有必要的教材资料。一种技术至少培训2次以上,开发政策培训的面要宽一些,对专业大户要进行重点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都有技术骨干,每一项实用技术都有科技示范户。

4、扶持农技服务。扶持农技服务的要旨是建立组织。有农技服务体系的要给以扶持。鼓励和支持以技术推广服务为目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个项目区至少有一个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帮助配备必要的工具设备和适量费用,建立制度,明确职责,并定期进行绩效考评。

六、工程预算编制

1、工程预算是充分发挥资金作用进而获得优良工程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招(投)标顺利实施的基础工作。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应由专业人员来完成。

2、工程预算的主要依据是行业定额标准。详细内容包括材料的预算价格、工程能耗价格、工程机械台班费用等。费用构成有: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监理等费用。土地治理项目的工程类别主要是:土方工程、砌石工程、混凝土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钻孔灌浆工程以及林木栽植,同时每一项工程的造价还应着重考虑市场行情的变化,以便确定出更加准确合理的预算。

3、材料预算。材料预算主要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数量等,属工程建设的直接费用。材料费用必须开列所有工程类别要使用到的物资和价格,对于需要远距离移动的物资还要算上运输和保管环节的费用。材料预算是工程造价的主体部分,是确定工程单价的基础,必须全面详细准确。

4、单项工程预算。每一项不同类别、不同规格形制的工程都应确定出准确合理的预算。比如渠道以100米为预算单位,桥、涵、闸(门)以单个预算,井以每米造价等。单项工程预算是整个工程预算的基础,要核准名称、工序、数量、材料用量、单价、复价等,其中工序是关键内容,只有正确的工序,才有合理的工时工价和操作标准。

5、单价分析。对于那些定额不确切的单项工程要进行单价分析,比如管道铺设安装、机井井台井盖和水泵安装、需要临时预制和建造的工程工序、混凝土建筑物体的摸板安装搅拌振捣、铁件的焊接安装等等。单价分析涵盖了所有工程工序,是工程特点和质量要求的反映,也是整个工程预算的大头和中心。单价分析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四块,其中直接费、间接费可变性较大。

6、设备台班费。设备台班费主要指工程施工中发生的设备机械的租赁使用费用。设备台班费指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及其它费用的总和。直接费用有设备的安装、修理、部件替换、折就,间接费用主要是能耗和人工。

七、施工组织。

1、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具有工程种类多、施工地域大、建设时间紧、标准要求高、协调任务重的特点。工程的组织工作对项目质量和任务完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检验行政管理水平和项目态度的重要标志。

2、工程准备。工程准备一般从项目申报后开始。工程准备必须贯彻群众参与的原则。县开发部门要组织乡(镇)、村人员参与项目规划和设计工作。乡(镇)政府是项目的具体组织者,乡领导应重视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适时召开项目村干部和农户代表会,对工程数量种类和资金使用进行讨论和公示。工程准备完毕的标志是:群众对项目的知情率达到90%以上,规划的工程内容100%落实到位并获得农户认同,群众投工投劳和集资折资100%落实到位并张榜公示,有关占地以及损失补偿问题100%得到解决且无遗留问题存在。

3、工程实施。工程实施在秋收以后进行。分三个阶段,即开工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

⑴、开工阶段。工程招(投)标结束即进入开工阶段。开工阶段的组织工作主要是完善合同、督促进场、协助开工。在继续完善招(投)标手续的基础上,开发部门要根据与施工单位的合同约定,督促施工部门适时适地进场,保证按时开工。此时,行政组织和人员分工已经明确,施工计划已经拟订,专业监理已经到位,同时,由项目村积极分子组成的群众监督小组也已经成立,土方工程已经开始。

⑵、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项目组织领导的关键时期。实施阶段中各类施工全面开始,招(投)标合同发挥效力,行政监管、专业监理、群众监督同时运作,开发部门以及所组成的指挥机构全面履行职责。为了提高效率,可设立多个工作小组,比如指挥组、协调组、宣传组、技术组等,形成项目建设的浓烈氛围和强大声势,确保工程按计划按要求快速进展、取得成效。工程实施阶段实行进度旬报制度,以利上级部门及时掌握情况,适时进行指导。

⑶、单项验收。单项工程结束即可进行验收。县开发机构是验收的基层主管,应组织由专业人员参加的工程验收小组,对已完工内容实施单项验收检验,验收依据是行业规定和合同条款。通过验收的工程要有专家、甲乙双方代表、专业监理以及项目村群众监督代表的签字。

⑷、资产移交与工程管护。单项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着即办理移交和落实管护。对井、机电设备、林木、建筑物工程应进行资产登记,注明建设时间、工程名称、编号数量、位置、造价,由县开发、财政部门签字移交项目乡管理使用。拟移交资产和项目区内所有工程由县、乡共同落实管护措施。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主要由项目村具体负责。项目管护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拍卖、租赁、买断等多种方式,达到工程永续利用的目的。

4、工程验收。工程验收应按照要求逐级进行。县级验收是项目验收的开始,由开发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验收的内容主要是资料和档案管理、资金使用与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其中项目管理包括:建设规模、工程数量、工程质量、工程管护以及群众走访。验收应在单项验收完毕之后进行。验收的方法和标准除按照省、市具体要求外,要注重不断充实完善新的内容,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

八、统一标志。

1、井台、井盖、井房标志:井台必须是采用六边形状,比例适宜,表面平整,竣工后要涂白,标志必须贴在井台六面的一个面上,要贴在醒目处,和井台一个平面。井盖不能突出,要和井台一个平面。井房要求平顶,方形建筑,竣工后涂色,标志要镶嵌在井房的正面,侧面要有管护制度。

2、公示牌:每个项目区要立两快公示牌(大标志牌)。要用一块整体青石制作。底座尺寸长1.5米,高0.5米,厚度30厘米;底座买入地下10厘米,上余40厘米;公示牌的尺寸:长1.3米,宽1.1米,厚度10厘米,标志牌座入底座10厘米;内容:正面要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开发标志,文字为200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乡(镇)项目区,在下面要注上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背面为,建设时间;建设范围;建设内容;投资;效益(字体要用揩书)。

3、桥上标志:无论是平板桥还是盖板桥,在桥的护栏上必须统一标志2006农业综合开发;并且都必须是凹字,字体为隶书,并涂成红字;标志牌要镶嵌在桥的护栏中央,要贴在线路上看到的醒目处,桥的护栏也要涂白。

4、出水口标志:全部为方形,并且要涂白,竣工后要统一用红色喷上农业综合开发,绿色农业综合开发标志。

5、道路上标志:主干道必须沙石硬化,沙石硬化路面宽不得低于4米,每条沙石路都要立有开发标志。

6、硬化渠道标志:每条硬化渠道都要顺畅平直,并且要有永久性开发标志(要有,要有长度、投资、管护人、监理单位)。

各类建筑物标志上要有国家统一标志、、编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护人等内容。

新乡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OO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抄报: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上一篇:外出审计实习报告例文_实习报告下一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