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手势:演讲手势的训练和指导

2024-09-26

演讲手势:演讲手势的训练和指导(通用12篇)

演讲手势:演讲手势的训练和指导 篇1

在动作语言,手是传情达意有力的手段,不同的手势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双手紧绞在一起,它显示的意义是精神紧张;搓手表示有所期待,跃跃欲试;拍拍大腿表赞叹;捶胸表示悲痛二拍拍脑门表示悔恨;摊开双手表示真诚和坦白;握拳表示决心或债怒或不满,怀有敌意;以手掩嘴,表示吃惊或表示不愿让旁人听。捏弄拇指表示心中紧张,缺乏自信;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竖起小拇指表示轻蔑;手心向上表示风趣幽默,直率坦诚、积极、奉献、许诺;手心向下的手势表示否定、抑制、反对二两手叠加表示团结一致、联合,一事依赖于另一事或是命运相关、休戚与共二两手分开表示分离、失散、消极;手心向外的竖式手势可以表示分隔、对抗、不相容的矛盾或互不同意的观点二同时用两只手可表示呼吁、召唤,感情激昂,声势宏伟,气魄豪迈,伟大的理想,奋斗的目标,等等。

应该注意手势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切忌“指手画脚”和“手舞足蹈”。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己的鼻尖,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在自己的左胸,那样会显得端庄、大方、可信;用手指指点他人的手势是不礼貌的,含有教训人的意味。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看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因此,在介绍某人、为某人引路指示方向、请人做某事时,应该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轴,上身稍向前倾,以示尊敬,这种手势被认为是诚恳、恭敬、有礼貌的。

演讲手势:演讲手势的训练和指导 篇2

关键词:手势,语言习得,课堂研究

Steven G.Mc Cafferty和Gale Stam编辑的《手势:第二语言习得和课堂研究》 (Gesture: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lassroom Research) 于2008年由Rouledge出版, 是第一本有关手势和二语 (以下简称L2) 习得的作品。该书汇集了多位专家基于手势在L2习得中的应用, 介绍和探讨了L2手势在交际互动、L2语言结构发展以及L2课堂等研究新成果。这本书明确了语言和手势的内在联系以及手势在SLA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全书除两位编者以及Quinlisk分别撰写的两篇“导论”外, 共收录12篇论文, 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第1~2章组成, 第二部分由第3~5章组成, 第三部分由第6~8章组成, 第四部分由第9~11章组成, 第五部分由第12~14章组成) 。本文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作简要介绍和评价。

1 主要内容概述

1.1 L2手势的调节作用

Goldin-Meadow (1999:419) 曾经指出“手势是听话人的交流工具, 同时又是说话者的思维工具”。有关手势的内涵目前有两种。其一是指约定俗成的、和文化相关的手势。如西方人喜欢用中指和食指做出V字表达胜利;其二是伴随话语产生的手势。Mc Neill (1992, 2005) 认为约有90%描述性的话语是伴随手势出现的。手势是语言的组成部分, 两者互相交织, 同属一个系统。L2手势研究以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该理论其中一个核心是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 (记忆、注意、理性思维等) 以及行为是依靠语言调节发展起来的。在社会文化情景中, 人类通过对符号 (symbols) 和标志 (signs) 进行调节, 其思想、认知成为融合心理、生理、自然、人类文化的功能体系。语言不仅传达了社会交际意义, 而且构建了对自我的感知, 从而控制或调节思维形式。儿童最初接触世界的手段就是通过手势来实现的。手势作为符号, 和语言一样具有调节自身和他人行为的功能, 一直伴随并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展。

Steven Mc Cafferty发现移民至北美16年的L2使用者在谈论理想婚姻的构建这个话题时, 用到的隐喻手势承担概念化和意义沟通的主要作用。被试先后通过手势的空间位置表达了和话语有关的多个概念隐喻, (1) Ideal marriage is a manufactured product; (2) Ideal marriage is built from the ground up; (3) Achievement is up; (4) The future is ahead of us.Mc Cafferty发现如果单凭被试的口头表达文本不足以了解她解释这个话题的整个说理过程。被试的说理过程主要是通过手势和思想的交织来实现的, 而并非是通过同等的话语来实现。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 如果一个人的某个交际渠道不足, 其他渠道就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而且接触目的语自然场景的时间对被试手势使用多寡的影响并不大, 这是因为被试的L2可能到了一个高原期现象, 手势因此发挥的作用和话语相比更大些。在此实证研究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被试利用意象呈现思想, 利用手势来呈现多层次的隐喻, 而这些却是她用话语无法有效表达的。被试利用手势给听者提供语境线索的原因可能是她在互动交际中需要依靠视觉信息来调节自己对L2话语的理解。

Eduardo Negueruela和James Lantolf发现L2 (西班牙语) 学习者在描述故事时使用的标志性和图示手势有调控的功能。他们的手势和口头描述表达意义相同, 并不是作为额外附加的信息出现。从本质上来说, 这些指示性手势和口头描述的意义是重叠的。比如, 一个说西班牙语的L2使用者在说“鼻子”这个单词的同时用手指自己的鼻子。这个手势没有提供话语的附加信息, 也没有起到交际的作用, 反而是一个认知调节行为, 反映了学习者是利用手势来支持思维过程。这和涌现论的看法不谋而合,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发展是通过语言获得具体经验的一个学习过程, 而不是通过天生禀赋而来。

Elizabeth Platt和Frank B.Brooks则通过观察两组斯瓦希里L2初学者利用具身手段、背景知识、任务动允性合作解决语言学习任务, 如计算简单的算数题, 在地图上找方位等。动允性是指环境所具备的能让动物个体的行为得以实施的属性。具身认知强调认知主体的身体以及认知主体所处的环境对认知活动有重要影响, 而且将认知主体所处的环境视为认知系统的要素。Platt和Brooks发现具身认知, 如指点、凝视或书写等有助于任务的解决。实验对象用英语或者目的语 (斯瓦希里) 解决语言学习任务, 并执行了具身认知活动, 促进了从他人到自身的调节, 并协助语言表达方法的内化。这些都导致在L2初学阶段语言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发展。

1.2 手势在L2话语交际中的释义作用

理解面对面交际语境对于L2习得非常重要。Labov1996) 曾经指出操母语的人和L2使用者在话语产出和感知上的不对称现象。对于操母语的人来说, 他们所说和所感知的内容接近, 而对L2学习者来说, 产出则和感知有很大差异。因此他们理解话语的时候也需要依赖视觉信息。于是就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即L2学习者在辨别音素或单词时和操母语者有很大不同。如, 他们听到youth的时候把它误认为use, 把scout当作sculpt。在语言和话语结构上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 对L2学习者来说, 理解话语要比话语的产出来得容易。为了观察手势在日常对话中的释义作用, Tsuyoshi Kida另辟蹊径, 比较了对话人 (操母语者和L2初学者) 在互相看不到彼此以及对话人可以看到彼此这两种情况下, 手势对理解话语的作用。学习者会把手势作为释义策略。如果说话人语言水平比较薄弱, 就会更多依赖手势理解话语。标志性手势和表示空间关系的手势更有利于理解话语, 而对句子逻辑关系的影响微乎其微。如果不提供给学习者某些视觉信息, 目的语话语内在本质或因语言、话语、社会文化因素的不稳定性造成学习者很难理解那些未知的、不熟悉以及含糊不清的信息。

1.3 手势对L2跨文化语用交际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 研究者认识到人们交际的驱动力是让社会交际有意义。儿童语言习得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采取了社会交互的切入点, 语言习得不再被视为一个简单的生物遗传或者儿童无意识习得语言模式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中, 一个人即使外语说得很好, 如果表情和手势等配合得不恰当, 有时也会使对话双方造成误解。特别是对于在目的语国家生活的L2使用者, 如果他们的非言语行为和操本族语人的非言语行为范式差异显著, 就会被认为是语言能力低下。例如, 在日本文化中表达拒绝的非言语行为就有很多, 如鞠躬、五指张开手掌向前伸出、右手在面前挥动等等。Nicholas Jungheim采用动画片和真实视频作为测试工具, 调查日本人和日语学习者理解片中表达拒绝手势的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操本族语的日本人还是日语学习者都能正确理解片中出现的手势。从这个试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虽然语言学习者很少会意识到手势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外语教师不妨在课堂中应用动画视频或真实视频帮助学生学习言语行为和伴随言语出现的手势。

1.4 手势和L2语言特征的习得

Ellis (1986) 曾经指出语言水平测试虽然能够根据学生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上的错误进行水平评估, 但是这种手段很难真正了解学习者已经内化的语言规则和结构。Marianne Gullberg发现L2 (瑞典语、法语) 学习者的手势和口语的语法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她比较了L2学习者口头表达中代词指示和手势之间的联系, 发现L2初学者在口语中使用比较多的名词和词组, 而非代词, 相应地用到照应手势作为交际功能来克服口语表达中的语法困难, 以此尽可能减少歧义。在指代不同的人物时, L2学习者用手势方位加以区别。如, 用左手指代妇女、用右手指代男性。

Keiko Yoshioka则从卫星框架语言和动词框架语言差异的角度讨论母语分别为荷兰语和日语的L2学习者用语言和手势表达地理方位的异同。她发现L2学习者会利用母语中表达方位的修辞风格, 但在形式表达上受L2语法的影响。因此L2手势既不是源语言也不是目的语的复制。母语和L2表达空间关系语序上的差异也造成L2学习者需要调整其话语, 这种调整也反应在手势上。而且表达方位的手势能方便听者更好理解, 也同时能够有助于说话人自己组织空间信息, 把物体的空间关系用话语表达出来。

1.5 评估L2水平需要考虑非言语行为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 Bachman (1990) 创建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型也包括非言语行为在内, 可以被应用到和语篇、社会语言学以及策略能力等非言语交际的教学和测试中。Gale Stam认为仅凭学习者的口语对他们的L2水平进行评估是不够的, 还需要考虑学习者的手势。学习者的手势不仅体现他们在想什么, 而且还表明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传统评估L2口语水平的方式仅关注说话人的语法结构和口语表达中所犯的错误, 而忽视了交际的多模态本质。将手势和话语相结合, 比单看学习者的言语水平更能让教师了解学习者的L2整体水平。Alexis Tabensky则利用L2课堂活动经常采用的口头报告和课堂讨论这种形式, 探讨被试学业水平和手势频率之间的关系。该实证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 被试陈述; (2) 被试回答听众问题; (3) 被试作为听众提问其他被试。Tabensky发现学习成绩好的被试在口头报告、回答提问以及课堂互动中, 比学业成绩中等及以下的被试用到更多的和所传递信息有关的手势;而在课堂互动对话中, 语言能力薄弱的被试使用的演示手势要远远超过语言能力强的被试。

1.6 L2教师进行非言语行为培训的重要性

Daniela Sime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多数学习者认为教师的手势能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 帮助他们理解、联想和记忆单词或概念, 区别概念和词汇之间的差异, 以及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等。如教师经常会使用表示指示的手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请某个学生发言或者完成某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当然教师也会采用及时反馈, 如摇动食指、抬高眉毛、一脸疑惑、交叉手臂和避免眼神接触这些非言语行为表达不赞成。而教师的微笑和对学生回答表示赞同的手势往往会令学生更有自信, 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学生通过训练可以利用教师的手势促进语言学习并了解目的语文化。同时也对教师培训提供了相应的启示, 教师需要重新考虑自己在课堂中的行为和举动, 尽可能提供其手势的交际性。利用课堂教学录像并结合正规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进而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

2 评价

人类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儿童教育等领域早已开始对手势的研究, 而应用语言学和手势研究的结合才刚刚起步。本论文集为不熟悉手势和语言习得关系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窗口, 帮助读者了解手势在语言使用、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给教师和科研人员一定启示, L2或者多语习得及使用不仅仅是令学习者能够用外语进行阅读书写或者口头表达顺畅, 还需要善于使用手势促进交流。这就对我们外语课堂教学和教师培训提出了新要求。在L2课堂中, 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有效运用手势组织课堂教学, 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理解话语的能力, 改善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效果。在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时候, 要让学生注意手势在目的语交际互动中的重要性。同时, 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授课风格、学习方法, 保证自己的手势和传递的话语信息有密切联系。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夸大手势的作用, 而降低口语表达的复杂性, 这是非常不利于语法和话语习得的。另外, 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教师手势的关注。学生如果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手势上, 不能把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等同起来, 或者教师的手势和他们的学习目的不相关, 就无法通过手势来理解教师的话语及内涵。

本书立足于交际互动情景, 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框架, 探索了手势和L2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在全部14篇论文中, 实证研究占了12篇。这些实证研究把重点放在L2情景上, 从手势的交际功能和认知功能讨论了手势对L2习得和交际互动的正面影响和作用;探讨了课堂中和自然环境下语言学习者的交际互动能力;手势和L2语言结构的习得以及手势和L2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关系;教师课堂手势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学习者通过手势解决学习任务, 减少交际困难, 促进互动交际等问题。实证研究的对象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 既有东方人也有西方人, 目的语包括英语、日语、斯瓦希里语、西班牙语等, 因而在此基础上的结论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论文集的研究成果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 都对国内外语教学研究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我们知道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和限制人们表达经验、描述事件和思想的方式, 因此L2学习者在学习不同于母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描述事件和表达思想, 让互动交际有意义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由于我们目前还很难深入学习者的大脑, 去探究学习者处理信息话语的内在机制。伴随话语出现的手势能帮助研究者对L2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有更清晰的了解, 这会为语言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如何进一步组织课堂活动、改善和评估教与学效果的宝贵资料。

参考文献

[1]Bachman, 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3]Goldin-Meadow, S.The role of gesture in communication and thinking[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1999:419-429.

[4]Labov, W.Some notes on the role of mispercep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A].In R.Bavley&D.R.Reston (e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inguistic Variation[C].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PA.John Benjamins, 1996:245-252.

[5]Mc Neill, D.Hand and mind:What gestures reveal about thought[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6]Mc Neill, D.Gesture&Thought[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5.

演讲中的手势动作 篇3

想要成就一次精彩的演讲,“演”是很重要的。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以及其他的态势语言中,手势动作应注意把握分寸准确到位,才能收获一场成功的演讲。

首先,手势与全身的协调,总是和声音、姿态、表情等密切配合进行的。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没有动作的演讲只能是讲话而已,如果加入动作,动作则要和演讲者的体态互相协调。

其次,手势与语言的协调。手势的起落应和话音是同步的,不可互为先后。

最后,适宜、适量、简练。其一,与演讲内容相适宜。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相配合时,其含义才最为生动具体。演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表现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相适宜,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其二,手势的多少要适量,要不多不少。手势动作过多了,一两句话一个动作,就会显得轻挑做作、喧宾夺主,会使听众感到眼花缭乱。如果演讲者在台上从头到尾都不运用手势,那样就会显得局促不安,就会失掉演讲的感染力和活力。演讲者的气质、风度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使听众不能深刻理解演讲的思想内容而感到枯燥无味。演讲中的手势动作应简练、得体,宁少勿多。演讲者每做一个手势,都要力求简单精练、清楚明了、干净利索、优美诱人,不可琐碎,不可拖泥带水。小动作、碎动作千万不要做,重复动作也不要多做。

另外,以下一些手势动作切忌不能在演讲中出现:1.拍桌子;2.拍胸脯;3.拍手掌;4.拳头对听众;5.手指向听众指指点点;6.双手插入口袋;7.背着手;8.双手交叉在胸前;9.双手叉腰;10.双手乱动或乱晃;11.挠痒痒、抠鼻子、揉眼睛、抓耳挠腮等;12.摆弄衣角或纽扣等;13.乱动话筒;14.拿桌上的东西;15.反复用手摸头发。

演讲手势的分类 篇4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2、象形手势,用来模拟形状,给听众一种形象的感觉。如讲:袖珍电子计算机只有这么大,双手此划一下,听众就可知道他的大小了。

3、象征手势。启发思维,引起联想。

“这,就是为了共和国的高高站立”

“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右手向前方伸出,以示未来。

4、单势、复势

单势一只手,复势两只手。

①一般情况下,用单势,情感特别强烈,可用复势。

②会场的大小,会场大,听众多,可用复势。

③内容的需要。

“同志们,千万要注意,这次试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次。”

(举起右手食指)(举两个食指则不对)

演讲的手势语言 篇5

用手势表达思想感情,使情感表达得真切、具体、形象,渲染作用很大。如高兴时拍拍手,悲痛时捶胸,愤怒时挥舞拳头,悔恨时敲前额。翘起拇指或鼓掌表示钦佩、赞扬;双手摊开表示真诚、无可奈何;手摸后脑表示尴尬或不好意思;挥手用力下砍表示坚决果断的决心或态度;见面时伸手,手掌向前伸,手心向上,胳膊微曲,与别人紧握表示友好和欢迎等。表情性手势是演说人内在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鲜明突出、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情感,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西方政治家在一些盛大的群众集会上演讲之前,面对热烈鼓掌的广大听众,他们往往会用双手举过双肩,手心向外,向听众摇摆,表示对听众的欢迎致以礼貌性的谢意,以及恳请听众可以停止鼓掌,以便他开始演讲。表情性手势语在演讲中运用得最多,其表现方式和涵义也极为丰富。

1917 年5月14日,列宁在演讲台上,时而来回走动,时而有力地挥动双臂,时而俯身,那激昂的声调,适当的动作,给人以无尽的感染力。对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心,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蔑视,是他演讲时激情和力量的源泉。因而在演讲中,他总是那么热情洋溢、精神振奋。列宁的演讲,列宁的激情,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的成份。他不以美丽的词藻来哗众取宠,不以无病呻吟来博取同情,而是以自己坚强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以及对是非功过的正确认识来激励、鼓舞群众,号召他们起来斗争。

演讲手势的基本规范 篇6

1.仰手式,就是把手掌心朝上.拇指张开,食指伸直,其余三指作自然微曲状态。这种手势,或表示欢欣赞美的意思,或表示申请祈求的意思,或表示谦逊诚实的意思。 2.覆手式,就是把手掌心向下,手指头的状态和仰手式相同。这种手势有时表示不高兴、不愿意的意思,有时表示否认、反对的意思,有时表示安抚、许可的意思,有时则用以拟事状物指示距离、表明高度、模拟在黑暗中摸索动作等。

3.伸指式,包括单独伸食指、拇指、小指和几指并伸几种情况。单伸食指,余指内屈,表示专门指示某人、某事、某意,或者表示指导听众特别注意。单伸拇指,余指内屈,通常是表示赞许。单伸小指,余指内屈,大多表示轻蔑。数指并伸往往表示数量、计数和对比等。 4.握拳式,就是五指收拢,握紧拳头。这种手势,有时表示示威、报复,有时表示激动的感情、坚决的态度,有时则是为了增加语言和思想的力量。在演洪中,握拳不宜多用,—定要到感情最集中、了强烈的时候才能偶一为之,用得越少就越能发挥好的效果。

5.抱掌式,就是双掌合饱。抱掌高举时,表示祝颂、祈祷的意思;抱掌低垂,放在前腹时,表示悲怨、失意的意思;抱掌摇动时,表示亲友相逢的欢悦之情或惜别之时依依之意。

6.抚身式,即用手抚摸自己身体的其一部分。双手自摸,是深思之状;以手挠头,是奥恼、回想之意;有时以手抚胸,是表示反躬自问,有时手抚伤痛,是表示诉说痛苦。 7.外撤掌式,就是手掌向外侧撤伸,与手臂形成一定角度。这种手势可以表示三种情态:憎恶、恐惧和极度惊慌。

以上这些手势和臀部动作密切结合,又可形成上举、下压、平移等几类动作,各类动作又可分为双手式和单手式两种。一般情况是,表达积极意义的,如希望、成功、肯定、兴奋,手臂动作就向上、向前、向内;而表达消极意义的,如批判、蔑视、否定、颓丧、失意等,手臂动作则向下、向后、向外。至于双手或单手动作及其幅度的大小要根据演讲时的内容、情绪而灵活掌握。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篇演讲手势语的顺口溜:

先出声来后出手

先出单手后双手

四指并大拇指翘

走动手势真奇妙

手哪儿放就哪出

定住五秒要记住

勤换话筒单手持

脚找话筒身体直

手势求精不求多

眼看观众才不作

数字手心要对外

演讲中的手势语言 篇7

手势语言有多种复杂的含义,一般可分四类,表达演讲者的情感,使其形象化、具体化的手势为情意手势,也叫感情手势。表示抽象的意念的手势叫象征手势。模形状物,给听众一种具体、形象感觉的手势叫形象手势,也称图示式手势。指示具体对象的手势称为指示手势。有人总结,常见的演讲手势有上举、下压和平移等几类,各类中又分单手、双手两种。每种又可以作拳式、掌式、屈肘翻腕式等。手向上、向前、向内往往表达希望、成功、肯定等积极意义的内容。手向下、向后、向外,往往表达批判、蔑视、否定等消极意义的内容。如空中劈掌表示“坚决果断”,手指微摇表示“蔑视”活“無所謂”,双手摊开表示“无可奈何”等等。右手紧握拳头从上劈下表达愤慨、决心。

讲话的手势大有讲究,但不是靠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而是在讲坛上,随着演说的内容、听众的情绪、场上的气氛,在演讲者情感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喷射”出来的。至于选择单式手势还是复式手势,则要看内容的要求,会场的大小,听众的多少,表情达意的強弱而定。手势语言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规定的角度,不受先人的制约,也无需“导演”的引发。它象体操动作一样,绝不是用一个模子套出来的,它需要自己创造。但对于初学者总会有一个模仿的过程,如听演讲、看电影时,注意揣摩,作点“积累”,这样在演讲时就可以顺手拈来了。

演讲手势的重要性 篇8

如果在演讲中说”这样大小"时,可以用手势来表示大小。表示数量的大小时使用手势,可以使听者得到具体的形象而易于理解,而且生动有趣,听众也不会厌烦。

必要的手势会增强演说的效果,会引起听众对你所说的词句的重视,帮助他们找到你说话的重点,运用手势,还可使演说者自己更加振奋。当然手势的运用要符合你的演说内容,符合你的个性,符合演说场地气氛等环境的要求。使用手势不可千篇 一律,否则令人乏味。不要把手势只从肘部做起,显得局促而不自然,最好使手势从肩部开始,这样要显得大方,好看得多。注意不要把任何姿态结束得太快,比方当你伸直食指,帮助你发挥某一段的思想时,最好保持住这种姿势,一直到你说完这句话,否则这一点看似极小错误,往往会造成极严重的不良效果。

1954年6月邱吉尔访问美国,飞机机门打开了。过了一会儿,邱吉尔独自出现在舷梯顶部,头上戴着一顶珍珠灰的汉堡帽......他的助手们在他身后手忙脚乱地搀扶他,准备走下舷梯。他迅速地向下面扫视了一眼。当他看到欢迎的人群和许多照相机镜头时,便立即拒绝了任何人的`帮助。他拄着手杖,开始缓慢地走向舷梯。径直朝着照相机镜头和话筒走去,开始发表抵达演说......演说结束,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亮了亮他那表示胜利的V字型手势,然后大步走向那辆黑色林肯牌敞篷汽车......事后尼克松回忆道,他很惊奇,这位不久前患了中风、刚刚从大西洋飞了一夜的飞机下来的79岁的老人竟然能够迷人,他所表现出的魅力除了他精力充沛,饱满的精神状态之外,那个有力的V字型手势也给了人们十分深刻的印象。

演讲手势 篇9

在演讲的时候,如果演讲手势运用得当的话,可以让听众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对演讲的内容可以更容易理解。

那么,我们在演讲中,演讲手势要如何使用,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以下是11种手掌手势的使用:

01

伸手(手心向上,前臂略直,手掌向前平伸)

表示请求、交流、许诺、谦逊、承认、赞美、希望、欢迎、诚实等意思

02

抬手(手心向上,手臂微曲,手掌与肩齐高)

表示号召、唤起、祈求、激动、愤怒、强调等

03

举手(五指朝天,前臂垂直,手掌举至头部)

表示行动、肯定、激昂、动情、歌颂等

04

挥手(手臂向前,手掌向上挥动)

表示激励、鼓动、号召、呼吁、前进、致意等

05

推手(手心向前,前臂直伸)

表示坚决、制止,果断、拒绝、排斥、势不可挡等意

06

压手(手心向下,前臂下压至下区)

表示要安静、停止、反对、压抑、悲观或气愤等

07

摆手(手心对外,前臂上举至中区上部)

表示反感、蔑视、否认、失望、不屑一顾等

08

心手(五指并拢、弯曲,自然放在胸前)

表示自己、祝愿、愿望、希望、心情、心态等

09

侧手(手掌放在身体一侧,手心朝前)

表示憎恨、鄙视、神秘、气愤,指示人物和事物等

10

合手(两手在胸前由分而合,双手合一)

表示亲密、团结、联合、欢迎、好感、接洽、积极、同意等

11

分手(两手在胸前由合而分,双手打开,做另一手势状)

根据打开后手势的区域不同分别表示空虚、沉思、消极(下区),赞同、乐观、积极(中区),兴奋、赞美、向上(上区)等

这些手势在演讲中又有什么作用呢?

1.在演讲中使用恰当的手势的话,可以对演讲的内容起到强调的作用。

让听众对演讲者演讲的内容更加的深刻,而且也能让演讲者把听众的注意力拉回到演讲中,提起听众对演讲的兴趣。

2.当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抽象的形容。

比如:铅笔有多长,这个时候,演讲者就可以用手势比划一下,听众就能够很清楚地明白铅笔的长度了。

因此,演讲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去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

在演讲中手势要运用得当,如果频繁地运用手势的话,就会让听众觉得眼花缭乱,觉得很烦躁,同时也会暴露出自己的小缺点。

演讲如何运用手势 篇10

很多人对于发声有误区。有人通过提高音量的方法来表达演讲的高潮,所以“喊”在演讲中就用的非常多,其实适当提高音量不算错误,但是要区别“音量”与“音色”。不能只注重量的提高,而忽视音质的改善,如果这样只能伤害自己的嗓子,笔者起初也犯这样的错误。还有一些演讲者,特别是女性,为了追求声音的甜美而导致声音漂浮缺乏力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声才会使自己的声音更好听更有磁性呢?

让演讲发声有磁性首先,演讲者可以练习共鸣。演讲者可以通过一些特殊字母如:en、m、ang等的发音与鼻腔一起震动,这种方法可以使你的声音更加饱满,音色更亮。

让演讲发声有磁性其次,通过呼吸训练。

1、张嘴吐气:把嘴自然张开,张大一些,同时用意念使丹田自然鼓起。然后嘴微闭轻轻吐气。(注意:嘴张开的时候不要有意识吸气,当您把嘴张开,自然就有气了。)2、张嘴打嘟:把嘴自然张开,张大一些,同时用意念使丹田自然鼓起。然后嘴唇合闭,用气轻轻冲开嘴唇,发出嘟嘟嘟的声音。(注意:嘴张开的时候不要有意识吸气,当您把嘴张开,自然就有气了。)3、打哈欠:把嘴自然张开,张大一些,同时用意念使丹田自然鼓起。然后嘴继续张开,似打哈欠状态,轻轻吐气。(注意:嘴张开的时候不要有意识吸气,当您把嘴张开,自然就有气了。)4、一四二呼吸:轻轻地吸气一个节拍,吸入丹田;然后闭气四个节拍;最后轻轻吐气两个节拍。

5、慢吸快呼:慢慢地吸气,然后快速呼出。

6、慢吸慢呼:慢慢地吸气,然后慢慢呼出。

7、快吸慢呼:快速地吸气,然后慢慢呼出。

气息是发出声音的动力,更是各种声音技巧的“能源”。练习呼吸的方法很多,也可以自己摸索。像通过星光大道走向春晚的刘仁喜一样,摸索出用石头压在腹部来练习气息的方法。

让演讲发声有磁性最后,发声要有一个正确的站姿。双脚自然站立,与肩同宽,两脚分开60°,一脚略突出两一脚脚尖二分之一个脚掌,身体重心放于向前的脚上,两腿挺直,收腹,挺胸,抬头。

演讲中的手势技巧详解 篇11

演讲中不但不讲,而且有演,“讲”不是一般地说话唠嗑,在声音、音调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演”不是一般的表演,而是一种“演示”。演讲中的道具没有别的,除了面部表情之外,主要是依靠手势,可见手势在演讲中是十分重要的。手势是演讲者拆诸听众视觉、给听众以演讲者直观形象的构成部分。因此,手势既可以引起听众注意,又可以把思想、意念和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生动、更形象。手势的运用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完全是由演讲者的性格和演讲的内容以及演讲者当时的情绪支配的。手势的运用各有各的习惯和技巧。中心问题是要与演讲言词的意义相协调,突击演讲的内容和情感。

演讲手势贵在自然,切忌做作;贵在协调,切忌脱接;贵在精简,切忌泛滥;贵在变化,切忌死板;贵在通盘考虑,切忌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

演讲的手势可以说是“词汇”丰富,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个出色的演讲者平时要认真观察生活,刻苦训练,积极付诸实践。下面介绍演讲中常用的三十式手势。

(1)拇指式。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

(2)小指式。竖起小指,其余四指弯曲合拢,表示精细、微不足道或蔑视对方。这一手势演讲中用得不多。

(3)食指式。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这一手势在演讲中被大量采用,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也可以表示数字“一”、“十”、“百”、“千”、“万”。手指不要太直,因为面对听众手指太直,针对性太强。弯曲或钩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齐肩划线表示直线,在空中划弧线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并用式。食指、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及非洲国家表示胜利的含义,由英国首相邱吉尔在演讲中大量推广。也表示二、二十、二百……之意。

(5)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并用式。表示三、三十、三百……。

(6)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用式。表示四、四十、四百……。

(7)五指并用式。如果是五指并伸且分开,表示五、五十、五百……。指尖并拢并向上,掌心向外推出,表示“向前”、“希望”等含义,显示出坚定与力量,又叫手推式。

(8)拇指、小指并用式。拇指与小指同时伸出,其余三指并拢弯曲,表示六、六十、六百……。

(9)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三指相捏向前表示“这”、“这些”,用力一点表示强调,也表示数字七、七十、七百……。

(10)拇指、食指并用式。并拢表示肯定、赞赏之意;二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则表示“微小”、“精细”之意;分开伸出,其余三指弯曲表示八、八十、八百……;

(11)“o”型手式。又叫圆型手势,曾风行欧美。表示“好”、“行”的意思,也表示“零”。

(12)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表示包容量很大。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请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很坦诚。

(13)俯手式。掌心向下,其余弯曲。表示审慎提醒,抑制听众情绪,进而达到控场的目的,同时表示反对、否定之意;有时表示安慰、许可之意;有时又用以指示方向。

(14)手切式。手剪式的一种变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断、坚决、排除之意。

(15)手啄式。五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并带有一定的挑衅性。

(16)手包式。五指相夹相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用于强调主题和重点,也表示探讨之意。

(17)手剪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两手同时运用,随着有声语言左右分开,表示强烈拒绝。

(18)手抓式。五指稍弯、分开、开口向上。这种手势主要用来吸引听众,控制大厅气氛。

(19)手压式。手臂自然伸直,掌心向下,手掌一下一下向下压去。当听众情绪激动时,可用这手势平息。

(20)手推式。见“五指并用式”。

(21)抚身式。五指自然并拢,抚摸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抚胸表示沉思、谦逊、反躬自问;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22)挥手式。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双手同时挥动表示热情致意。

(23)掌分式。双手自然撑掌,用力分开。掌心向上表示“开展”、“行动起来”等意,向下表示“排除”、“取缔”等;平行伸开还表示“面积”、“平面”之意。

(24)举拳式。单手或双手握掌,平举胸前,表示示威、报复;高举过肩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表示愤怒、呐喊等。这种手势有较大的排他性,演讲中不宜多用。

(25)拳击式。双手握拳在胸前作撞击动作,表示事物间的矛盾冲突。

(26)拍肩式。用手指拍肩击膀,表示担负工作,责任和使命的意思。

(27)拍头式。用手掌拍头,表示猛醒、省悟、恍然大悟等意。

(28)捶胸式。用拳捶胸,辅之以跺脚、顿足,表示愤恨、哀戚、伤悲。演讲中不太多用。

(29)搓手式。双手摩擦,意味做好准备,期待取胜;速度慢表示猜疑;在冬天则表示取暖;拇指与食指或其它指尖摩擦,通常暗示对金钱的希望。

(30)颤手式。单手或双手颤动,必须与其他手势配合才表示一个明确的含义

一般真正的演讲手式都是情到自然处有感而出的。这样会比较自然,评委和观众也会看得比较舒服。但是,演讲还是有它自身的几个比较规范的手式:

①一个是“双手同时上扬,稍高(可平头,但不可太过头)”,这个手式一般用于结尾,因为演讲的结尾多抒情言志,这个手式可以帮助提高气势;

②一个是“单手上扬,高度适中(与肩齐高为宜)”,这个手式一般用于演讲过程中,要么叙述的地方,要么情绪稍高的地方,这样可以增加叙述时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情绪更好的抒发;

小学生演讲比赛的手势 篇12

孩子的演讲手势

1、指示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表示具体事物的真实形象,通常分为两类:真实手势和虚拟手势。“真实”是说话者对听众、事物或方向所做的手势;“虚拟”是说话者和听众都看不见的东西,手势通常很简单,没有感情,也容易做。

2、模拟手势。用手势来描述物体的大致形状,可以表达说话人的情绪。模拟手势所表达的信息量大,带有少许夸张,也有升华情感的功能。

3、抒情的手势。这些手势很受演讲者的欢迎,在演讲中也经常用到。抒情手势是一种能够很好地表达抽象情感的手势。

4、个人习惯手势。每个说话人都有一些只有他自己才会做的手势,这些手势的含义不固定,往往随着说话内容的变化而代表不同的意思。

手势在演讲中的重要性

1、演讲中适当的手势可以增强演讲的可靠性和力度,更有效地表达演讲者想说的内容,使演讲更加精彩生动,吸引听众的目光和注意力,最终达到更好的演讲效果。

2、手势是人类进化中最早使用的交流工具,它先于口语。而在当时使用手语进行交流,频率高、范围广,不是今天可以相比的。

3、手是人体敏感的表达器官之一。手势是肢体语言的主要形式,使用频率最高。由于手的范围大,活动最方便、最灵巧,形态变化最大,因此,手势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强,最能表达出各种思想和感情。具有深刻而优美的含义的手势可以产生巨大的魅力,激发听众的热情,加深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使演讲更成功。

4、在演讲中,自然而沉稳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冷静地解释问题;犀利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说话人升华自己的情感;一个安全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说话人表达他的意图。

适合小学生演讲的手势动作

1、伸手(手掌向上,前臂略直,手掌向前平):表示请求、交流、承诺、谦恭、感谢、赞扬、希望、欢迎、诚实等。

2、抬手(手掌向上,手臂微微弯曲,手掌和肩膀高):表示召唤、唤起、祈祷、兴奋、愤怒、强调等。

3、举手(五根手指在空中,前臂垂直,掌心向上):表示行动、肯定、热情、情绪、悼词等。

4、挥手(手臂向前、手掌向上):表示鼓励、呼叫、呼吁、前进、问候等。

5、推手(手掌向前,前臂伸直):表示坚定、停止、果断、拒绝、不可抗拒等。

6、按手(手掌向下,前臂向下到较低的区域):表示安静、停止、反对、沮丧、悲观、生气等。

7、摆手(手掌向外,前臂向上到中间):表示厌恶、轻蔑、拒绝、失望等。

8、心手(五指并拢、弯曲,自然放在胸前):表示愿望、祝福、希望、心情、心态等。

9、侧手(手掌在身体的一侧,手掌朝前):表示仇恨、轻蔑、神秘、愤怒,指人和事等。

上一篇: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一篇:地沟油的命运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