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汇报

2024-07-20

花椰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汇报(精选8篇)

花椰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汇报 篇1

天门市鑫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花椰菜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

我们鑫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6年来,在狠抓以花椰菜为主导的产品质量建设方面,坚持以农业标准化实施项目指南为蓝本,以花椰菜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致力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技术培训与推广、农业投入品的规范管理,使花椰菜为主导的蔬菜生产达到了产地环境无害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标准。公司在19个花椰菜示范村、210个花椰菜示范组、8500个花椰菜示范户建设了总面积为4.5万亩的花椰菜生产示范基地,在尹港、彭湖二村建立了花椰菜栽培核心示范区。2007年8月公司被批准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年12月,公司的主导产品“和玉牌”花椰菜,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08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花椰菜栽培标准化示范区”。为了切实把示范区建设成一流的特色产业化基地,我们狠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了花椰菜标准化经营体系。公司按照目标市场要求,依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建立起花椰菜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和管理标准。产前,在花椰菜播种前期,我们着重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将花椰菜标准化栽培技术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打印成宣传资料,分发到全镇8500个花椰菜种植户每户一本。二是统一到上海购进650公斤花椰菜良种,根据需求分发到每个农户。在产中服务方面,我们重点抓了播种育苗、大田移栽、浇水施肥和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指导。产后服务的重点我们放在大田采收和按订单收购方面,认真辅导农民细心采收,确保花椰菜形态和鲜度不受损伤,确保订单以内的产品不被滞留。

二、花椰菜核心示范区全面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张港全镇花椰菜示范规模面积为4.5万亩,商品率为99.5%。其中,花椰菜栽培核心示范区分布在尹港、彭湖2个村,共有1800亩规模种植面积。尹港村位于汉水河畔,全村耕地总面积2312亩,90%的土地属灰油沙土,其耕层质地全剖面为轻壤,耕层厚17—20CM,速效养份N66.97PPM,P6.07PPM,K89.09PPM,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水气养分配较适当,土壤宜耕期长,发苗快,宜种作物广,是种植花椰菜的首选土壤。且该村引汉江之水灌溉,土壤无重金属,无废水废气污染,是建设花椰菜栽培标准化核心示范区的理想地块。自2008年春确定尹港村为花椰菜栽培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后,全村花椰菜种植面积即从2007年的850亩增加到1220亩,2008年花椰菜产量高,价钱好,菜农们都获得了实打实的收益。以平均四口人之家种植4亩地花椰菜为例,一般每亩单产为2500公斤,每公斤均价按1.2元计算,亩平收入3000元,总收入为12000元。除去每亩开支400元,可获纯收入10400元。加上前两季油菜与黄豆纯收入6000元,该农户人平纯入可达4100元。尹港村农家楼房从2007年的85%上升到2009年的95%,也给花椰菜至富的论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三、建立了花椰菜标准化技术培训规范。公司每年都要对花椰菜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3—4次。目前,对花椰菜示范基地的农户培训率已达到100%。培训方式主要分四种,一是室内培训,参加对象主要是种植大户,培训内容是坐下来学理论,研讨生产和营销策略;二是田间培训,参加对象是示范区每户一个明白人,方法是请专家教授进行现场示范传授栽培技术;三是会议培训,参加对象主要是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培训内容以如何对花椰菜栽培标准化进行管理引导为主;四是电视培训,将花椰菜栽培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内容通过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广告间隙进行滚动播放,使之达到全民受训的目的。

四、建立了花椰菜标准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一是建立了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监管制度。对花椰菜示范基地实行投入品定点销售,建立投入品档案管理,有效地杜绝了违禁药物的使用,为张港花椰菜的质量安全提供了保证。二是建立了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花椰菜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质量安全实行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识管理,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三是建立种子引进监测制度。花菜品种的好坏,是制约花菜产业化生产的瓶颈。我们鑫天公司始终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凡引进一个新的花椰菜品种,必首先请专家论证,再由核心示范区试种成功后,才实行全面推广。只有把好种子引进关,把好质量安全关,把好市场准入关,才能确保农民获得最大的利益,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花菜产业化稳步发展。2002年以来,公司每年都将从外地引进的各类蔬菜新品种进行定点示范种植,经公司试种获得高产的上海申花、荷兰圣雪等30多个优良品种已于2006年开始在全镇推广;四是建立和完善了标签、标识制度。对上市花椰菜实行分等分级,加工清洗,预冷保鲜,精细包装,粘贴商标产地标识,有效地扩大了张港花椰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五、加快步伐建设天门市张港蔬菜产地批发市场。2008年5月8日,张港镇人民政府向市政府递交了建设张港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的请示,市长张爱国于5月11日即批示:“张港建蔬菜产地交易市场很有必要,请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志鹏同志加强协调。”批示下达近一年来,王志鹏副市长多次到我镇指导市场筹建工作。我们鑫天公司在张港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现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申报选址等前期工作。现已完成征地62亩,计划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拟定第一期工程10月底竣工,主要建设蔬菜产品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蔬菜产品检测中心,蔬菜信息服务中心,蔬菜产品加工冷藏中心;第二期工程从2009年11月1日起至2010年10月底竣工,主要建设交易服务大楼,交易行,交易大棚,电子结算中心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成后,一可过市场与张港辖区内及全市各乡镇乃至周边各县市乡镇蔬菜产地联姻,全方位展开蔬菜营销业务;二可启用本公司与国内各大中城市蔬菜批发市场联合经营的优良环境,将本地以至周边区域内的优质蔬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三可通过摊位招租、门面招租,将以路为市的个体收购点吸纳进场,解决收购秩序混乱的问题。同时也可通过市场统一监测,保证收购质量的一致性。

二○○九年五月十二日

花椰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汇报 篇2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意义,形式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标准化是有一定的依赖, 农业标准化是其基础性工作。农业的标准化对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都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同时在实施的时候也要按照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来进行, 农业标准化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约束, 同时在农业生产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应用, 在科学技术发展成熟以后在进行推广, 这样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农业生产中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相应的也会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会使农业在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得到保证。使农业生产逐渐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革, 使农村的生产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原来的集体形式转变到现在的农民自主种植的模式。农民在自主进行种植的时候, 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更高, 为了更好的指导农民的生产, 进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农民在生产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能使国家的农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 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需要统一的组织, 同时需要政府协调好各个部门,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在进行示范区建设的时候要选择有利的地区, 对地区的条件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在产品选择上可以使一种产品也可以是一类产品。进行产品的种植要以市场作为导向, 同时要保证种植出来的产品在以后的销售效果。产品在选择时一定要对潜在的市场进行调查, 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农产品进行综合化的管理,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2 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产品在量上出现的供大于求的情况, 这样对于更好的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是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同时促进农业的发展, 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这样可以实现农产品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高转变。近年来, 农民为了在产量方面得到提高,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 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农民的产量得到了提高, 但是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有害物质的残留,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 这样也使得农产品在销售方面出现了问题。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也在增多, 但是, 由于农产品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 导致很多的农产品购买合同被终止, 甚至出现了索赔的情况。农产品的产量在不断的增大的情况下, 销售效果是非常差的,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身体健康情况越来越重视, 同时对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农业,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这不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农业,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 提高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

2 示范区建立的基本条件

示范区所在地的政府要重视农业发展, 同时也要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农业标准化要有很高的认识, 这样进行示范区建设的时候才能更好的保证建设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在对示范区进行建设的时候要有规划, 同时要有具体的目标, 在相应的措施方面也要准备充分。示范区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可以选择一种农产品或者是一类农产品进行种植, 在进行种植的时候要满足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综合化的管理, 示范区在建设中, 要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并与当地政府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林业工程等有关项目结合。大力加强出口创汇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建设以行政县、农业企业或生产基地为单位。示范区应选择在当地有代表性、区域性产业化优势明显、预期可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科技含量高的示范项目区;示范区区域明确, 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示范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序高, 示范区应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示范区应有较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 有专门机构和人员, 有较强的科技推广队伍。

3 农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3.1 加快完善建设三个体系

一是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 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农业标准化体系;二是建立农业监测体系, 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安全质量络;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制订和完善质量认证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扶持和培育优质农产品, 创评出一批品质好、规模大、效益高的名牌农产品,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2 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工作

要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在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之上, 使农业生产向着安全、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4 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生产的基本做法

4.1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组织机构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具有示范性、公益性的工作, 在创建过程中, 依托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农业大县, 以县市为单位, 紧紧依靠地方政府, 发挥农业部门的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科学规划, 增强推动基地建设的合力, 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户投入为主体、龙头企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2 实施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紧密对接

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发挥着主导带动作用。实施示范区建设与龙头企业紧密对接, 有利于产加销紧密结合,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强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促进农民增收。

4.3 以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基地建设

创建示范区建设, 在操作层面, 要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7个体系包括, 以落实县乡村目标责任制为保障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可追溯制度为基础的生产管理体系;以市场准入和监督检查为手段的投入品管理体系;以农技推广和农户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体系;以综合治理为方式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体系;以“品牌+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以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为重点的监测监管体系。

5 结束语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可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进行要求, 同时为其他地区的种植提供依据, 标准化示范区在进行建设的时候采用都是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样科学技术在应用成熟以后对农业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同时,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带头作用, 改善农业生产的现况。

参考文献

[1]剑良, 向军.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J].江苏农村经济, 2001.

扬麦20小麦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篇3

关键词:小麦;特征特性;相关标准;标准化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S512.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5-0107-02

小麦是江苏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200万hm2以上。近年来,扬麦系列小麦品种在江苏省淮南麦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程顺和院士为首的科研创新团队,继扬麦5号、扬麦1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又相继育成了扬麦10号、扬麦11号、扬麦12号等小麦新品种。扬麦20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定名,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熟期早、大穗大粒等优点,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淮南麦区迅速推广应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有助于推动该地区小麦生产水平提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1扬麦20的特征特性

扬麦20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9年采用扬麦10号与扬麦9号进行人工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0002,并申请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申请公告号CNA007969E。该品种具有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纹枯病,抗倒性强,耐寒性好,品质优良等优点,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省及安徽省淮南地区、湖北省中北部、河南省信阳市、浙江省中北部地区种植。扬麦20春性,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早熟1d;株高86cm左右,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结果显示,扬麦20平均穗数分别为429万、432万穗/hm2;穗粒数分别为42.8、41.0粒;千粒质量分别为41.9、41.0g;籽粒容重分别为794、782g/L;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10%、12.97%;面粉湿面筋含量分别为22.7%、25.5%;沉降值分别为26.8、29.5mL;稳定时间分别为1.2、1.0min。2008-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较对照增产明显;2009-2010年生产试验结果显示,较对照品种增产4.6%。2扬麦20相关标准制定

农业生产实施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农业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手段。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标准化。2011年扬麦20已开始在长江下游地区推广应用,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国家要求,先后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225-2012《小麦品种扬麦20》、扬州市地方标准DB3210/T1307-2013《扬麦20生产技术规程》、DB3210/T1308-2013《扬麦20繁种技术规程》,《扬麦20原种生产技术标准》正在制定中。扬麦20相关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扬麦20种子的生产经营、促进扬麦20推广应用、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增强江苏省淮南地区弱筋专用小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扬麦20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3.1示范区建设的地点和规模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政府签订了700hm2左右的土地租赁协议,第一承租期为18年,以江都区小纪镇建设的万顷良田(小纪镇纪西村、竹墩村、高徐村、富民村、纪东村、迎新村)为核心,每年繁育种子400hm2,扬麦20生产示范0.33万hm2左右。

3.2以种子繁育为主体,推进扬麦20系列标准实施

建立以扬麦20种子繁育为主体,与扬麦20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有机结合的标准化示范区。严格按照《小麦品种扬麦20》品种标准监督检查品种提纯复壮,坚持采用株(穗)系(行)选优提纯法,确保基础种子与育种家种子基因型保持一致。按照GB/T17317-2011《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检查种子质量。按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种子加工、精选、包装、质量检测,保证示范区种子纯度、质量。实施扬州市地方标准DB3210/T1307-013《扬麦20生产技术规程》、DB3210/T1308-013《扬麦20繁种技术规程》等。

3.3标准实施的主要途径

3.3.1加强技术培训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应当注重对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标准化示范区农民的培训,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作为农民的培训平台,2年来共培训乡村农技员、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及示范区农民500余人次。注重“农技与农艺相结合,普训与入户相结合,专题讲座与现场操作相结合”。

3.3.2为标准化种子生产建设配套的保障设施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在小纪镇征用了3.33hm2土地建设稻麦种子研发中心。现已建设种子加工厂房、仓储等配套设施近3800m2,配套种子烘干设备24台套,加工生产线2条。3000m2实验楼已经建设完成,现已投入使用。

3.4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措施

3.4.1组织形式成立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专家、项目执行专家、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设核心技术完善组、配套技术集成组、生产示范推广组、监督检查组。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及示范区乡、村级分管领导和农技、企业业务骨干联合实施。

3.4.2运行机制根据总体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指标,将任务落实到职能组,实行目标管理。对示范区乡、村按照承担任务及示范实绩配备项目资金。建立健全农机服务合作社、植保专业队、农技推广专业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种子繁育合同以及服务合同。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跟踪考察考核及阶段性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将示范区工作环环扣紧、上下联贯、左右互动,提高实施力度、效率,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4.3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具有稳定性、朴实性、实用性等特征,是联结科技与生产的“传导体”。培育科技示范户,不但能帮助示范户致富,而且通过示范户的带动与辐射,周围群众能很快掌握科技成果。扬麦20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培育了10个科技示范户,最大的科技示范户种植面积80hm2,最小种植面积也有16.67hm2,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了扬麦20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促进当地农业科技进步、农民致富、农业增效。

3.5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效益

扬麦20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项目区农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扬麦20标准化示范区建成后,小麦平均增产6480kg/hm2,较项目实施前增产495kg/hm2

4.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

创建标准化示范工地汇报材料 篇4

创建标准化示范工地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浙江暨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凤台中和园项目部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莅临指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和热烈的欢迎!为提高中和园7#8#楼工程施工现场总体管理水平,促进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本工程从工程开工就严格对现场进行管理,全面贯彻“认识—提高—再认识—再提高—创建安全质量精品的思路”,使现场管理工作取得了实效,不但提高了企业的声誉和管理水平,而且也彻底改变了施工现场脏、乱、差的局面。

下面就我项目部创建标准化示范工地的工作情况向各位专家和领导进行简要汇报:

一、工程概况

工程性质:住宅楼、商业网点,工程等级:一级,主体结构使用年限:50年,建筑防火等级:一级,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基底面积:4082.32㎡,主体高度:80米,地上建筑层数:27层,建筑面积:50911.28㎡。

二、安全生产

1、目标责任

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对各个岗位的安全

生产目标责任制进行了编制和分解,能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从零工作法”制度,能够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详细记录,并在第一时间内整改到位。现场配备安全员3名,安全主管1名,确保中和园7#8#楼工程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2、方案及交底

对起重吊装、脚手架、临时用电、大型机械使用等工程项目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操作人员分工种、分阶段开交底会,使特种作业人员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方案和交底的内容,使方案、交底在施工中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开会学习和利用职工夜校将文件中对脚手架、高大模板施工要求向工人进行详细的交底,保证让每一名操作的工人都能真正明白、理解施工要求,从而正确指导施工。

3、安全检查及安全培训安全教育

项目部对进场职工进行登记注册,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到指定部门进行培训学习,职工经过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另外,项目部设立了职工夜校,利用工作的业余时间由项目部组织聘请相关人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在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也

增强了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提高了工人的专业技能。中和园7#8#楼工程施工过程中公司按要求进行了月检,项目部按照要求进行周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按“三定”原则及时整改到位。

4、施工用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线路敷设、接零保护、接地装置、漏电保护等设置均符合规范要求。

5、三宝四口多临边

工地使用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符合国家标准,购买渠道合法,证件齐全有效,电梯洞口设置防护门,每层(2.9米)在电梯井内设置一道钢筋网封堵,每二层(5.8米)在电梯井内设置一道模板封堵,预留洞口采用内撑木方,上面盖上木胶板,并且木胶板与木方连接,保证防护盖板的牢固可靠。裙房临边防护全部采用定型化式的防护栏杆,美观、牢固。施工现场的安全通道、配电箱全部按有求采用刷有企业色油漆定型化防护。主楼临边防护栏杆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能够做到牢固、美观。

6、安全资料

安全资料整理及时、准确,记录性资料全部由责任人手写,做到字迹工整,其他资料全部采用电脑打印,并且分类归档,能够做到资料的真实、齐全。

三、文明施工

1、围挡及临建设施

围挡墙采用符合要求的彩钢板,固定牢固、可靠。施工现场设置了职工宿舍、淋浴室、饮水室、医务室、娱乐室、标准养护室,并全部采用夹芯保温彩钢板临建活动房屋,硬件设施能够满足标准化示范工地的要求。

2、安全警示及信息管理

在施工现场配备了微机,能够上网,并实施广域网《IFA》考勤系统,对项目经理,安全员,总监等关键岗位人员纳入考勤系统进行考核。在生活区、作业区、加工区悬挂了人性化警示用语牌。警示牌尺寸统一规范,数量满足要求。

3、场容场貌

施工现场设置了金属大门,十一牌两图齐全,规格符合要求。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区、生活区、办公区进行划分,同时将施工作业区的钢筋加工区、木工加工区、构件存放区等进行划分,并用栏杆加密目网封闭进行分区,构件及各种材料堆放整齐、存放有序。

施工现场大门口设有车辆冲洗机,随时对出入工地的车辆进行冲洗,保证了进出车辆不污染路面。施工现场根据自身的情况,对部分路面进行硬化,不能及时硬化的全部按照规定要求用密目网进行覆盖,有效避免了施工现场的扬尘情

况。

4、绿化亮化

生活区、办公区设置花坛,栽种各种花卉,并在现场内进行绿化,保证绿化面积达到标准化示范工地的要求。宣传栏、公示栏、大门口等部位采用盆花进行美化亮化,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中和园7#8#楼工地在市、区建管局以及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以及质量管理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在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及专家能够给与批评指导。

浙江暨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和园7#8#楼项目部

2013年10 月18 日

附照片:

工地全景、工地现场、工地大门、安全警示镜、办公区、现

花椰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汇报 篇5

供电所基本概况

所内现有职工 人,平均年龄 岁,具有大专学历和技师以上职称的 人,党员 人,团员 人。**供电所担负着三个乡镇共个行政村,户的生产、生活用电。所辖区有四个变电站供电,10KV线路 条,共计 KM,共有配电变压器 台,容量 KVA,2013年 完成供电量 万KWH,售电量 万KWH,高压线损率 %;低压线损率 %,2013年1-9月完成供电量 万KWH,售电量 万KWH,高压线损 %,低压线损率 %,综合均价达 元/KWH,比上年同期提高 元/KWH,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 %,电费回收率 %。

* **供电所近年荣誉 * 2013年被**局授予为‚一流班组‛;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供电公司‚文明窗口‛,营业窗口被**供电公司授予‚青年文明号‛;2007年获**电业局"供电所目标管理"三等奖;2008年被**供电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班组;2009年被**供电公司评为‚先进供电所‛;2010年被**供电公司评为‚标杆供电所‛;省电力公司‚标准化示范供电所‛;连续八年被**供电公司评为先进班组。

近年来,**供电所在**供电公司和**中心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深化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了供电所整体管理水平。

(一)完善基础设施,突出营业环境人性化

统一供电营业窗口企业标识,广泛宣传和使用‚国家电网‛品牌,按照《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标准》的要求科学设置各岗位,实行专业化分工,营配分开,抄收分离,建立了服务功能齐全的客户服务室。客户服务室环境整洁舒适,备有电力法规、客户用电须知、报装业务指南、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安全用电等方面的宣传资料供客户查询。实施‚一柜通‛式服务,规范了程序,提高了效率,方便了客户。

(二)抓好电网建设,重视电力供应持续化

坚强的电网是做好供电优质服务的硬件平台。近年来,我们抓住机遇,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全部完成了农网建设和改造工作。基本消除了供电‚卡脖子‛问题。对当地重点工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立供电服务联系员制度,实行重点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逢负荷高峰、重要节日、重要活动期间,及早安排,制定保电方案,科学调度、加强值班,做好抢修准备。保证了农村居民供电可靠性达到99%以上,承诺服务兑现率100%,客户满意率达98.5%以上。

(三)夯实安全基础,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化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2

主‛的方针,严格落实以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供电所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安全保障措施和监督体系,层层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形成了层层把关、人人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将安全管理渗透到日常生产工作中。积极开展‚安全大检查‛、‚安全生产月‛、‚安全性评价‛和创建‚无违章班组‛等安全活动。三级保护器安装率、投运率100%,正确动作率在98 %以上,应用漏电保护器远程监控功能和配电变压器防盗报警系统,有力地保证了安全供用电,规避了安全风险。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安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两票合格率达100%。线路及配电装置完好率100%,农村低压配电装置完好率达到98%以上,有效地保证了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率先使用 ‚农电生产标准化作业支持平台‛,实现标准化作业闭环管理。全过程引导、控制、监督员工,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

(四)加强用电经营,确保指标管理科学化

一是加强线损管理。签订《台区管理目标责任书》,将工作绩效与个人工资待遇挂钩,每月考核,年终综合测评。加强台区改造,实行技术降损。提高客户末端电压,减少电度表欠压误差,对10KV店门线和师古线加装电容补偿,提高10KV配网电压,减少无功电流传输,降低损耗。对公变台区完善无功补偿,实现集中补偿,分散补偿,就地补偿相结合。加大跟班稽查力度和频率,打击违章用电现象,加强临时用电管理,做好宣传,印发《关于

安全用电通告》和《临时用电管理办法》与县经发局、公安局成立了联合电力执法大队,查处一处,打击一处,同时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2011年已经改造107户的远程抄表用户,线损基本控制在6.8%以内。二是加强电压和无功管理。更换旧型号电压监测仪,使用新型号DT3型电压监测装置,为统计分析电压状况提供了实时、准确基础数据。三是拓展电费收缴方式。在原有的营业厅坐收方式上,实施了电话催收、邮政和委托社会化代收,既方便客户缴费,又降低电费风险,使每三千户就有一个服务网点。

(五)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农电队伍专业化

一是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领导班子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反嫌疑腐败教育等多项专项活动,增强了党性观念。二是加强了业务素质教育。加大对供电所安全员、技术员、营销员及台区员的培训力度,学习各项安全技术规程和业务知识,强化了安全意识,提高了业务能力。三是举办供电所农电工技能比武和业务知识调考。提高了劳动技能,培养‚懂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知识型电工。四是实行集中上班,积极开展员工的业余活动,使每位员工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六)重视信息化建设,保证基础资料管理档案化 完善了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覆盖到供电所的专业班组,实现办公自动化。建立健全了各项资料。根据各岗位分工把资料分4

配到各岗位责任人和专业组,使资料的管理真正体现出工作的过程,率先使用自行开发应用农电通系统,今后的每一基电杆,在系统鼠标一点,均能显示材料、杆型、档距、导线型号、全身照片,检修计划、材料管理全部采用电子流程,做到了精细化管理。

(七)推行‚四化服务‛模式,实现服务规范化

‚文明服务制度化‛、‚规范服务程式化‛、‚社会服务经常化‛、‚监督考核常态机制化‛ 是**供电所将‚优质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中认识到的。文明服务制度化,优质服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服务程式化,结合创建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活动,重新修订了《营销窗口人员岗位行为规范》。社会服务经常化,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优质服务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电力知识,电力政策等,定期召开客户恳谈会,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监督考核常态机制化,加强投诉举报管理,坚持行风工作月度分析例会制度,督促解决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进一步降低投诉率,提高投诉处理质量。

(八)完善服务体系,为民服务,创先争优

一是窗口人员着装规范、业务熟练,服务热情,对咨询、投诉及时答复,2010全年95598和用户报修达200余次,均按时到达处理,投诉事件处理率达到100%。二是加强行风建设,通过所主任接待日和台区员对客户回访,加强行风及优质服务建设。三是开展了党员服务小分队活动,在师古街等4条主要街道分别安

装了党员服务小分队公示栏,公示服务事宜、法律政策、服务程序,并实行党员小分队和110抢修双重优化服务,积极为用电客户排忧解难。

在农忙季节,服务小分队主动服务到田间地头,为客户安装 ‚流动计量箱‛,为农村客户抽水打稻送方便与安全。

示范窗口建设是一项动态、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正如局长林月友同志在检查指导供电所工作中指出,农电发展要服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供电员工要建立爱岗敬业、心系客户、心系企业的优良品德。如今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供电所供用电管理正朝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供电所的‚电力人‛ 正以新的形象,新的姿态、新的服务在大步迈进。

**供电所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通过了省电力公司示范窗口供电所验收后,**电业局、**电力局对**供电所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供电所创建国网公司标准化示范供电所。两年多来,**供电所紧紧围绕开展‚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服务理念,扎实开展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创建工作。

一、精心组织 全面动员

**电力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创建标准化示范供电所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推进创建工作。供电所召开了动员大会,全所员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齐心协力争创国网公司示范供电所。人人对照创建标准,自我加压,处处以标准指导工作。在全所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态势,在完成各项指标的同时,开展优质服务,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二、加大投入 完善硬件

为到达示范标准,市县局加大了对**供电所的建设投入。一是统一国网公司VI标识建设,按照示范供电所要求,规范了站房及营业厅。二是配齐了办公设施,开通了光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三是结合培训要求,利用现有场地建设了多功能的培训大楼和实训基地;四是美化供电所内外环境,改善了员工生活条件,建设了准军事化的员工休息室和食堂。

三、设备运维 综合治理

围绕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两项重要指标,两年来**供电 7

所改造了10KV线路5条27.3KM,增加配变台区布点17处1320KVA,建设了2个标准化示范台区,解决了低电压用户1500余户,建成了2个电气化乡镇51个电气化村。采用TDS9300系例低压电容箱和GGD无功柜对配变进行无功补偿。推进设备全过程责任管理,紧密结合春、秋检修,加强设备的巡视,缺陷管理,加强对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的分析和总结,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四、科技助力 规范管理

**供电所积极引用新的技术,依靠科技助力,规范农电管理。一是为规范供电所的工程和物质管理,组织开发了‚衡山工程及物资管理系统‛(简称‘农电通在线平台’),规范了工程查勘绘图,业扩工程预算编制以及物质申请、进出库等管理工作。二是漏保管理采用远程控制。外人触电事故的发生,减少了到现场停、送电的人力物力。三是引进远程抄表技术,对台区总表及到户表计实行了远程抄表,减少了抄表数据差错率,降低了线损,节约了人力。四是完善农电营销系统,实施电话语音催费及邮政代收电费,减少供电所的人工催费任务。利用社会外委与邮政网点代收,让客户交费更加简便,做到了平均户就有一个便民交费网点。

五、基础管理 形成常态

**供电所通过对设备和客户进行全面清理和核实,建立了规范的基础资料和台帐、运行设备帐卡,建立了规范的客户资料档案室、三级表库、工器具室、备品备件室。基础资料的管理由原来的突击应付,转变成常态机制,扎实的基础工作,为供电所标8

准化管理提供了强力支持。

六、取长补短 相互交流

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供电所先后去过浏阳荷花所、长沙暮云所等参观学习,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邀请市局专家、老师前来指导授课,选送员工参加各类培训。员工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有了大幅的增强。同时,作为衡阳农电培训基地,每年接待上千人次的培训,也起到了农电标准化示范供电所的作用。

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涉及到为农民、为农业和为农村经济诸多方面。**供电所在管理和优质服务中采取了一些有效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不断努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花椰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汇报 篇6

特色示范村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安监办的具体指导下,健全安全机构网络,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认真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示范村工作,为我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在创建工作中,村党委高度重视,把全村的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创建“安全生产示范乡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及跳线人员担任组员,认真制定和完善创建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

二、健全机构,加强宣传教育

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做到有计划的推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让示范村创建氛围在全村范围内营造起来,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镇安监办的指导下,我们克服困难,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立了安全生产办公室,并在全村各企业单位设立了兼职安监员,实现了村委会对全村的安全生产的村、企业两级管理体制,有效的提高了管理质量,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和杜绝了一般事故的发生。其次,在镇安监办的指导下,制订了走示范化的道路,制订了安全生产制度,建立薄册29份,各级岗位责任制度

规范上墙。并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宣传标语、横幅、会议等形式,加大宣传安全法,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分析学习现实案例,充分认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结合6月“安全生产月”活动,共投入4000余元,组织在各企业单位重点宣传了《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制措施,注重实效

针对当前的示范村创建工作,我们拟定了计划,按照上级要求,在村党委的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对突出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全村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排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杜绝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加大对对全村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生产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确保持证上岗。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组织20多人参加了各项安全生产培训,这项工作夯实了安全基础工作,极大地充实了我村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力量。

总之,在过去的半年里,在镇党委、镇政府、安监办及村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并在各企业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在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切实配合上级相关部门,在推进示范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有些方面工作做得不够深入,不够仔细,不够全面,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完善,为建成平安、和谐、安全、稳定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沙家浜镇红石村村民委员会

花椰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汇报 篇7

关键词: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江苏南京,江宁区

南京市江宁区国家级水稻标准化示范区于2011年10月顺利通过验收。项目承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 参加单位南京金陵优质米公司、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宁分局、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局。立项以来, 江宁区政府高度重视, 加强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相关部门街道和稻米加工龙头企业通力协作, 紧密配合, 按照示范区建设内容认真组织实施, 使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南京市江宁区国家级水稻标准化示范区概况

江宁区位于南京市南部, 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市主城区, 地理坐标为北纬30°38′~32°13′, 东经118°31′~119°04′, 总面积1 558 km2。示范区位于江宁区东南部秦淮河圩区, 该圩区是由秦淮河冲积而成的秦淮河平原, 土地平整, 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 无工业污染, 自然条件优越, 环境质量优良。全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为2.33万hm2, 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面积1.33万hm2, 其中淳化街道0.33万hm2、湖熟街道0.40万hm2、禄口街道0.33万hm2、秣陵街道0.27万hm2。

2 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情况

2.1 建设核心示范区

在淳化街道五城和大埝2个圩区建核心示范区733.3 hm2, 新建硬质沟渠23 km, 农田水泥道路11 km, 农田砂石路14.2 km, 新建西埠焦头湖及中圩北山2座大型排灌站及8座小型灌溉站。平整土地, 格田成方20 hm2, 农田林网绿化植树7万株, 实现了沟渠硬质化, 机耕道路灰石化, 田园林网化, 农田标准化;田成方, 林成网, 沟渠配套, 排得出, 降得下, 达到了百日无雨保灌溉, 日降雨量200 mm排得出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标准化良田。

2.2 建立良种基地, 推广优质高产抗病良种

2004年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 在土桥五城圩新建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水稻分子育种基地6.7 hm2;配套办公、科研、实验室、仓库等设施建设。2006—2007年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分别在滨淮、远景建立13.3 hm2南京16号、南粳43等水稻良种繁育基地, 为项目区推广种植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良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引进、示范种植南粳43、南粳44、南粳47、宁粳1号、苏香粳14、苏沪香粳等优质、高产新品种400 t;由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统一供种, 种植户凭企业原粮订单卡购领种子, 示范区水稻品种优新率达100%。

2.3 扩大龙头加工企业生产规模

南京金陵优质米公司成立于1992年, 年加工大米量仅0.5万t, 加工设备简陋。2002年在土桥104国道旁新建厂房, 扩大了企业规模,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精洁米加工设备, 形成了年加工能力3万t的精洁米生产流水线, 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大米加工质量, 降低了加工成本。为适应水稻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和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 2005—2007年企业投入逾850万元, 扩建仓库1 600 m2, 新建办公楼320 m2、水泥晒场2 000 m2, 新建烘干厂房、购置烘干设备, 分别在东山、滨淮地区新增2条先进的年产5万t精洁米加工生产流水线, 企业年加工量达8万t。

2.4 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标准体系, 实行标准化管理, 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切实提高广大种植户、技术人员、职工及管理人员的标准化意识, 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 由南京金陵优质米公司牵头组建标准制定小组, 依据国家、省相关标准, 收集、整理水稻生产、加工、检验方法、包装、储存、运输等相关资料, 走访咨询有关院校、质监、农林部门的专家和领导, 起草并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珍珠米 (DB3201/T009—2009) 》南京市地方标准, 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NY/T5117—2002) 》, 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珍珠米原粮生产技术规程》企业标准。在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的前提下, 制 (修) 定了相关配套标准, 即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操作标准, 制定了《南京金陵优质米管理职责》《质量管理制度》《不合格产品控制制度》《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绿色、无公害生产记录管理》等管理制度。

2.5 努力做好土桥珍珠米品牌建设

1.33万hm2标准化示范区水稻生产已全部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土桥牌珍珠米是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2002年以来连续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南京市名牌产品, 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生产企业荣获江宁区委、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十佳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2004年被评为“南京市星火计划优秀企业”, “土桥牌珍珠米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荣获2005年度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江宁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被江苏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评为江苏省创食品诚信安全企业。土桥珍珠米米色晶莹似玉, 品味清香松软,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004年出口到意大利、澳大利亚和非洲一些国家逾6 000 t, 2005年出口日本1 000 t。

3 标准化工作的贯彻与实施

3.1 加强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成立以分管区长为组长,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质监局、农业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 有关部门技术人员、街道分管领导、稻米加工龙头企业负责人为组员的江宁区国家级水稻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行政组、技术组和办公室。按照实施方案和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分工负责, 并实行百分考核, 确保将工作落到实处, 使示范区建设顺利进行。

3.2 加强标准化工作宣传

加强示范区标准化建设的宣传工作, 一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体宣传, 几年来, 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七套、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等10多家媒体上宣传报道60次以上, 录制各类录象带6盘, 在《江苏名牌农产品》《江苏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南京农业》《南京名牌产品集萃》《金陵暸望》等多本刊物上进行专版宣传。二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农产品展示会, 2005年土桥牌珍珠米参加法国巴黎农产品展示, 宣传展示标准化建设成果。三是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 采取组织送科技下乡、进村、入户, 放心农资咨询会, 品牌宣传专场会等活动形成广泛宣传。四是通过在公共场所散发宣传材料、在包装物上印刷宣传材料、在主要道路两侧印写标语和挂横幅等进行宣传, 扩大示范区示范效果。

3.3 组织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

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技术培训工作, 聘请了8名具有一定资质的专家和领导作为指导老师。示范区建设以来, 已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推广”、“水稻生产新技术推广”、“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珍珠米全程质量控制”等内容的专题培训, 做到区培训到街道、部门及相关企业, 街道培训到社区, 社区培训到户, 层层培训, 真正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近年来, 共举办区、街道、社区各类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67期, 培训18 570人次。

3.4 发挥中介组织在标准化建设中的平台作用

土桥稻米协会成立于2003年, 协会成员220人, 2007年由南京金陵优质米公司、淳化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了南京市土桥稻米合作社。协会和合作社是生产、经营者自愿自主的社会团体组织, 以服务为前提, 以市场为导向, 在标准化建设工作中, 产前做好标准化、优良品种推广的培训与宣传;产中引导农户按照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产后严格按照企业签订的订单履行协议, 踊跃交售订单粮。同时, 组建农机、育秧、植保、灌溉等专业服务队, 使家庭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3.5 加强标准化生产过程质量关键点控制

实现水稻全程标准化生产, 确保各项标准和制度的贯彻实施, 示范区建立质量管理手册, 明确水稻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品种、栽培技术、农业投入品、原粮标准质量、产品加工质量、产品检验和标识的管理7项关键质量控制点, 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并在江宁区质监局、农业局等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 建立标准化生产监督制度, 落实水稻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 确保示范区的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3.6 逐步建立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示范区建立1.33万hm2以上的种粮大户田间生产档案, 即时录入到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监管系统软件的数据库, 从产地环境控制、投入品使用、农事操作、产品包装与销售的全程质量控制。配备专门工作人员, 以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监管系统为平台, 建立“产地准出, 市场准入、标识溯源、实时监控”的试行模式, 配套充实农产品质量IC卡智能化管理材料文件档案。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要求, 绿色食品、无公害优质大米产品包装印贴农产品质量安全“IC”、“QS”标志, 建立了以农产品标识为载体, 用IC卡号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溯源或查询的条码, 逐步实现产品质量溯源[1,2]。

3.7 以项目支撑标准化建设

2005—2009年南京金陵优质米公司、土桥稻米协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 承担了南京市农林局“优质农产品订单生产”、“超级优质水稻规模生产基地建设及技术推广”招标项目和“土桥牌珍珠米产业化体系建设”、“土桥牌珍珠米品牌建设”、“千亩精准农业技术示范项目区建设”等项目。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合作承担了江苏省科技厅“稻米副产物高效利用技术和功能食品的开发”科技攻关项目, 以及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项目建设”、“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区建设”和南京市农工部“土桥珍珠米品牌及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通过项目的支撑, 加快了江宁区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步伐。

3.8 坚持标准, 实施订单生产

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 发展壮大优质稻米产业, 提高土桥牌珍珠米质量, 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机制, 实施订单生产, 订单内的粮价按高于市场同期粮价8%收购。做到统一供种、供肥、供药, 统一技术规程操作, 统一订单、收购、加工, 统一品牌、包装、销售。在原粮生产过程中, 规定优质水稻品种选用和投入品 (农药、化肥等) 的使用, 农户购买种子、农资时建卡登记签章, 使用时建立水稻生产田间档案, 示范区质量监督员、街道农技人员在水稻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 深入到户到田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 对不按规定要求生产管理的, 取消订单资格, 确保原粮生产的质量[3,4]。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一是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水稻, 2008—2010年1.33万hm2水稻3年平均总产11.3万t, 比2007年增产8 932 t, 稻谷按2 000元/t计算, 农民总增收1 786.40万元, 平均增收1 339.8元/hm2;二是2008—2010年企业订单生产2.00万hm2, 收购原粮15万t, 粮价高于市场同期粮价8%, 则农民增收2 400万元;三是南京金陵优质米公司于近3年内收购无公害稻谷15.0万t, 销售土桥牌珍珠米10.5万t, 按纯收益400元/t计, 累计获得经济效益4 200万元。

4.2 社会效益

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满足了城乡居民对优质、安全、营养农产品的强烈需求, 有效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增进人们的健康水平, 有助于全面推进当地农产品质量建设[5]。

4.3 生态效益

严格控制农药、肥料品种及使用数量, 严禁使用高效、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按照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模式, 进行优质化生产、加工, 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全面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 促进江宁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古广胜.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J].农村经济, 2002 (9) :37-39.

[2]夏伍孝, 夏兴波.优化种植措施开发绿色稻米[J].上海农业科技, 2000 (2) :82-83.

[3]夏丽华, 夏兴波, 王久龙, 等.无公害“土桥牌”珍珠米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 2006 (5) :61-62.

[4]于金华, 彭大志, 徐丽.强力推进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4) :100-101.

花椰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汇报 篇8

1果园选址及基础设施标准

1.1园区选择标准

园区应选择在规划水果发展优势区域,区域大气、土壤、灌溉水等符合无公害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5013-2006)要求。园区集中连片,平川、丘陵区面积在67 hm2以上,山区面积在33 hm2以上。园地坡度小于15°,平川地南北行向,山坡地栽植行沿等高线延长。土壤通透性好,土层厚度1.5 m以上,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0.8%。

1.2基础设施标准

1.2.1道路道路规划设计应与作业区、排灌系统、输电路线以及机械管理等相互结合。园区主干路宽6~8 m,以能并排同行两辆卡车为宜;田间路4~5 m,以能并排通过两台动力农机为宜;作业道路宽1~2 m,以方便两人同时作业为宜。主干道与当地干线公路相通。主干路硬化,田间路砂石化。

1.2.2排灌系统果园有配套的渠道衬砌防渗灌溉、管道输水灌溉、沟渠排涝系统,符合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要求,水的有效利用率达90%以上,防止涝、渍和土壤盐碱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鼓励配备微灌、喷灌、渗灌、小管出流灌溉等节水灌溉设施。

1.2.3现代化设施果园有配套的灯光诱杀如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LED杀虫灯、高压电网灭虫灯等;黄板诱杀如黄色粘虫板、粘虫板带等;银灰反光膜驱蚜如悬挂银灰色膜条等;性诱剂诱杀如性诱剂、诱捕器等物理、生物方面的无害化防虫设施。鼓励提高设施建设水平,把标准化果园扶持资金向配备防雹网、防鸟网、防虫网、防冻棚、水果观光采摘园等设施建设完善的果园倾斜。

2果园投入及产量指标

2.1果园投入指标

2.1.1生产资料投入量生产资料含化肥、农药、灌溉水、油料、果袋等,667 m2物化投入在1 000元以上。在实现果园生产目标的同时,通过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测土配方、有机肥替代、病虫准确预报等项措施实现以节水、节肥、节药为目的的果园节能减排,提高标准园经济、生态效益。

2.1.2套袋量苹果、梨667 m2套袋不少于7 800枚。

2.1.3有机肥施入量有机肥施入量不低于当年产量的1倍。鼓励采用叶片、土壤营养分析的先进方法进行配方施肥。

2.2产量指标

苹果667 m2产2~3.5 t,梨667 m2产2~3 t,连续3年丰产、稳产。

3树相指标

3.1密度指标

乔砧树株行距(3~4) m×(4~6) m,667 m2植56株以下;矮砧树(1.5~2) m×(3~4) m,667 m2植83株以上;短枝型品种株行距为(2~3) m×(4~4.5) m,667 m2植83株以下。

3.2乔砧密植园高光效改造指标

对(2~2.5) m×3 m株行距、667 m2栽90~110株的郁蔽园片,以间伐为主, 使其667 m2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5)

株量减少一半,对留下的单株实行拉枝开角。对3 m×4 m株行距、667 m2栽56株左右的旺树密植园,原为小冠疏层形的可采取疏侧枝、更换骨干枝延长头的方法,逐步将其改造成自由纺锤形。对667 m2栽60~90株的密植园片,要采取疏大留小、疏下留上、疏老留新的方法,改造成自由纺锤形。

3.3群体指标

果园群体生长整齐一致,树势中庸健壮,病株率控制在5%以内。树投影覆盖率为70%~80%;秋后保叶率95%以上。树高、冠径变异系数<20%,树冠透光率25%以上,行间梢头距100~150 cm,株间交接率15%以下;冬剪后667 m2枝量 8万~10万条(短枝型品种密植园10万~12万条)。

4品种质量标准

4.1品种要求

苹果要求为:红星系、嘎拉系、丹霞、优系富士、美国8号、金冠、澳洲青苹等。

梨要求为酥梨、玉露香梨、红香酥梨及引进的日本、韩国梨等。

4.2质量标准

果实质量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病虫果率达5%以下。鼓励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际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认证。

5技术应用规范

5.1树形改造,修剪规范

5.1.1树形改造树形改造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易引起树势返旺。应因树制宜逐年进行,单株一次疏除大枝以2~3个为宜,一般分2~3年完成。

5.1.2合理修剪通过合理修剪,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调节树上与树下的平衡关系,促进花芽形成,增加结果部位,避免大小年现象,延长树体的结果年限,达到稳产、高产、优质的目的。

5.2土肥水管理规范

5.2.1节水灌溉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正常年份单位面积用水量应较建成前节约20%以上。

5.2.2果园生草适合当地果园常用的生草种类有黑麦草、毛叶苕子、紫花苜蓿、鼠茅草等,播种期一般为春季3-4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一般每年刈割2~4次,果园刈割的草就地撒开。

5.2.3生物覆盖在距树干0.3~0.5 m外,将玉米秸、麦秸、高梁秸、豆秸、杂草、树叶等有机物质覆盖物均匀地铺在树冠下、行间或全园,厚度20 cm左右。全园覆盖,第1年667 m2需覆盖物3 000 kg左右,以后每年补覆800 kg左右。如只覆盖树盘和树行,667 m2需覆盖物约800 kg。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夏、秋季为宜。

5.2.4配方施肥采用有机肥为基础,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配方施肥。成龄丰产园,每667 m2施纯氮(N)20~30 kg、磷(P2O5)10~20 kg、钾(K2O)25~35 kg。果树基肥施入量应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晚熟品种为60%~70%,早熟品种为70%~80%,一般在采果后至落叶前随秋耕同时进行,宜早不宜迟。追肥一般每年3次,第1次在萌芽后至开花前(3-4月),以氮肥为主;第2次在花芽分化期(6月上、中旬),以磷、钾肥为主;第3次在果实膨大期,以钾肥为主。丰产果园年叶面根外追肥4~5次,一般生长前期2次,以氮肥为主;后期2~3次,以磷、钾肥为主,补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最后一次叶面喷肥距果实采收时间不少于20 d。高产园磷、钾需求较大,磷、钾是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适量施用磷、钾肥有增产效果,对钾肥而言,中高产条件下,土壤施钾配合根外追钾效果更佳。

5.3花果管理规范

5.3.1疏花疏果花果疏除方法一般用人工,看树定产,分枝负担,均匀留花果。要求在落花后4周内完成疏果工作。

5.3.2果实套袋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遮光度良好、经风吹雨淋后不易变形、不破损、不脱蜡,且雨后易干燥,对果品的不良影响极小的专用果袋。苹果应选用外灰内黑的双层袋, 套袋

时期应选择在果实生理落果后的6月中、下旬。酥梨主要选用遮光性较强的内袋黑色、外袋浅黄褐色或内袋黑色、外袋深红褐色的双层袋,玉露香梨选用透明塑膜袋,梨套袋时间以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宜。

5.3.3摘叶转果苹果的转果与摘叶一般在着色期进行,应根据品种的着色特性灵活掌握。在第1次转果时,将遮蔽果实的叶片摘掉,然后每隔数天转动一次果实,使未着色的果面朝向阳光,直至全面着色。

5.3.4铺反光膜选用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等材料制成的镀铝薄膜,在果品成熟前沿果园行间铺设反光膜。铺膜时间:套袋果园一般在摘除果袋3~5 d后进行,没有套袋的果园宜在采收前30~40 d进行,早熟品种要适当提前。

5.4病虫无害化防治规范

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低毒无公害农药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次数,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和生产无公害果品的目的。

6果园生产档案管理

在果园的全年管理中,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均应有记录,要求专人记录、内容详实、记载及时、数据保存完整。果园的管理记录需保存两年以上。

上一篇:矛与盾教学反思下一篇:湄潭县建国学校政教处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