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情境

2024-08-06

主题情境(共7篇)

主题情境 篇1

情境体验主题写作可以取材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取材于班会等德育活动,还可以紧紧围绕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相关的写作。这样的情境体验主题写作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学生的活动会更充分,体验也更深入,获得的感悟也更深刻,所以更容易产生写作的冲动和灵感。

一、班会等情境体验主题

主题班会是一项经常举行的重要的集体活动,它是班主任通过班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高度热情和智慧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其次学生是主题班会的主体,一个好的主题班会要看是否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是否都参与了活动。

主题班会从准备到召开的整个过程,学生都在不断地学习,有的还是书本上、课堂里得不到的知识。所以,成功的主题班会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体验作文的素材,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班会主题进行情境体验的写作,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综合实践情境体验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校内开展,如好书共赏活动、各类体育、文艺、艺术竞赛、辩论会、听讲座等;也可以在校外开展,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

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信息,发展思想。实践证明,举行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而学生在各种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总是丰富而深入的,语文教师如果能结合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境体验式主题写作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很好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写作训练的机会。每次活动结束后,围绕活动进行个性化写作。即自选角度,自主命题,自选体式,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写作。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了,有感而发,就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了。

比如在一次“寻访身边的古民居”活动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围绕这次活动,自选角度,自主命题,自选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写一篇作文。作文交上来后,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写活动过程的,也有写自己感受的,也有写对人物的评价的等等。如一位居住在乡村的男生写了《守候失去的家园》。还有几位学生结合假期回故乡的经历,写就了《故乡的旧祠堂》《回乡访寻记》《回到老屋》……更多的学生就探访自己家附近的古民居,古祠堂,写下了一篇篇题材丰富,感想深刻的个性化习作,光题目就很吸引人《那村、那河、那祠堂》《走进小洲村》《月光下的古祠堂》、老屋的故事》……

这样的写作活动所以成功,是因为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特别是能拓宽写作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学生丰富了生活,学会了观察,增长了见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就不怕没“米”“下锅”了。

三、名著阅读情境体验主题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双翅,读写比翼齐飞,方能鹏程万里。阅读乃写作的基础,它不仅仅为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方面的范例,而且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确乎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深刻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产生内蕴丰厚的优秀之作的。只有以广泛的阅读记忆、获取信息为前提,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来。

事实证明,阅读对写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我国作文教学中堪称一条成功的宝贵经验,可以上升到作为写作指导的一条基本规律来认识,值得认真探讨和遵循。为此,语文教师每学期都应该结合实际需要,定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并以此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情境体验式写作活动,必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主题情境 篇2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要基于生活,注重形象性,同时也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创设一个具有内含问题的情境,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溶入情感。好的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样的教学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要授课的内容。结合多年来的日常教学体验,我并不认为每节课都必须创设情境,一节课是否需要创设情景、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而定。

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我认为,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形象性。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主要特征。“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境教学就是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相应的体验,感悟;或者用过点拨、分析具体的形象来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缺少了形象性的情境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

2、趣味性。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3、时代性。知识的学习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能老调一直重弹,那对学生来说会产生所谓的“代沟”。对于一些流行的趋势,教师要预以关注,选取那些积极性的东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清楚学生的流行,创设学生喜欢的“流行”的情境如: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刚在火热中的动画人物,班级的流行小故事等,引发学生的主动关注。

4、生活性。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5、情感性。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必须要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必须要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交流。实践证明,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 不仅有利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有利于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而且也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的师

生关系, 有利于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 感受成功, 陶冶性情。

6、开放性。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应具有跃动性, 应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 处在一个比较开放的时空中。这种情境的创设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 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探索、自主创新和合作交流的平台, 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使学生达到了自我知识的重新整合和重新建构。

7、目的性。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

主题情境 篇3

关键词:主题活动;区域游戏;情境创设

什么是情境创设?“情境”是一个含义多重的词汇,多见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中。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情境就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学习个体对客观事物作出主动反应,当运用内存的知识储备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产生的一种不和谐、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主题活动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同等的作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可相互代替的。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情境创设,即,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内容以及班级环境融为一体。我们认为环境、区域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应来自于孩子,并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在动手操作方面、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以主题环境为依托,推进区域游戏的进程,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以小班主题“小脚丫走春天”为例,设计了区域活动内容。

语言区:绘本阅读《春天》,看图书。目标:掌握看图书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春天》的大致内容。

美工区:春天的花、长长的柳条、多彩蝴蝶、装饰风筝、小蜗牛出来了等。目标:尝试用手指画、拓印、泥工等多种技巧表现春天的美。

益智区:贴花瓣、串珠子、拼图、做花篮等。目标:通过图形、颜色的比较运用学习5以内的数学。

生活区:春游、野餐等。目标:引导幼儿设计带宝宝春游的情节,感受合作游戏的乐趣。

自然角:小苗苗长高了、领养蚕宝宝、小蝌蚪生长记等。目标:观察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并参与饲养小动物,初步了解其生长规律,培养对动物的关爱情感。

建构区:春天的花园。目标:运用各种插塑玩具、积木、小动物等物品,搭建春天的花园,利用插图片的形式,感知上下、里外、高低的空间感。

以上区域内容,结合主题内容作了详细的分界,并在其中设计了很多具体的活动,提出相应发展目标,并就材料的准备、教师的指导作出相应的建议,为情境创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游戏这一富有情境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建构的能动性。就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情境创设而言,主要从区角的设置、材料的准备及师幼互动等得以体现。

一、多样化区角显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园环境的表述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其中突出了“创设”和“利用”,结合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进行区域内容的创设是情境化的凸显。在创设时,可以是多区单一内容或是多区多种内容。多区单一内容,即围绕一个主题设置多个区角,如围绕“小脚丫走春天”这一主题,在美工区设置春天的花、长长的柳条、多彩蝴蝶、装饰风筝、小蜗牛出来了等,在益智区设置了贴花瓣、串珠子、做花篮等。多区多种内容,则是按照不同的内容设置不同的区,如:建筑、插花、阅读、表演、编织等等。既有主题活动的延伸,对集体教学内容进行充实、提高和发散,又从实际需要出发,直接与集体教学内容挂钩。

幼儿通过操作各个区域中的互动情境,把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放置特定的背景中加以整合,使独立的个体经验相互交融,从而不断形成新的经验和体验,对相关事物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操作材料促情境

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尤为突出,他们喜欢参加富有情趣的区域活动,喜欢摆弄形象、有趣、丰富的各种操作材料。材料是一种间接的情境教育手段,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情境有目的、有意识地隐藏在其中,教师主导地位转化为隐性状态。如在游戏过程中,将示意图张贴在区域内,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看着示意图进行制作,示意图成了一位隐形的教师。游戏过程不是单向知识传授和机械模仿,教师间接调控教育过程,儿童则如入“无师”之境,有更多机会自我决定、自由选择、主动参与、充分交往、相互学习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各种情感。如上述方案中的生活区娃娃家,结合“春天”这个主题创设春游野餐情境,让孩子以更贴近原本真实情境的方式进行游戏。而那些各种单功能、双功能、多功能的材料混合呈现,多样而丰富,较高程度地进行整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满足了不同孩子的需要。

三、师幼共创情境

有序的区域活动情境是重要的,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参与,才能促进情境发展。首先,师幼共同准备区域材料,如自然物的采集、废旧物品的收集、图示的张贴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创设情境。其次,把幼儿看作是活动的主体,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参与和指导。用“你能行”“你也来试一试”“这是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办法?”等语言来鼓励孩子大胆地进行探索,并多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特别是小班的幼儿,鼓励他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会使他有一种成功感,逐渐地形成乐于交流分享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言语交流,形成宽松、自由、和谐、自主的情境,使幼儿在完全宽松的氛围中游戏。有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发现并加以扩展引导。如:益智区“炫春天”的活动,幼儿在操作时有一定困难,教师需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学看图示。

小班的幼儿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去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适时地给予指导。在活动中,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会使幼儿的探索性、积极性更高。

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是相互交融、携手发展的。要创设情境,教师就要先融入情境,身临其中,才能为幼儿所想、所为。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情境创设五策略 篇4

关键词:历史主题,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的质量,决定了主题教学的精彩程度,也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中心内容。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认为:在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其思维处于爬坡状态。这是因为,人要形成新的认识(即知识能够进入人的头脑中被理解和成为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首先是要能引起人原有认识的失衡(即好奇、生惑),然后才会有自我调节并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即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形成新理解)的过程。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出符合历史实际特征的情境,绝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要认识到情境本身不是教学内容,凭借情境而能展现的探究材料与探究问题才是真正的教学内容,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跳出情境,把情境交给下一环节:问题探究———去寻找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去思考更为本质的东西。而在主题引领之下的一堂课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多重的,应该是丰富的。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主题情境探究的一些方法和感想,与大家探讨。

一、考古求证型主题情境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历史考古学是与历史学紧密联系的,同时还有古文字学、铭刻学、古钱学、古建筑学等分支。所以,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运用考古求证型情境。比如在讲《秦王扫六合》一课时,可以创设通过展示铭刻学或古钱学的情境,学习秦朝的统一文字和货币等措施。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其中书报刊属于文献资料。在讲述近现代史时,比如《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就可以设置以学生进行历史小报创作比赛的主线,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报刊报道的时事串联起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通过此类情境教学,拉近了与现实的距离,能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既学到基本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人文素质。

二、角色扮演型主题情境

角色扮演也是创设情境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历史不可能重演,角色扮演只能创设间接情境,但可以通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真实史料,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像史事经历者一样去发现和探究问题,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在其中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并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比如教师在讲述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战胜国和战败国的代表,依据课本表述的英法美等国的各自主张,彼此争论,最后达成了《凡尔赛和约》。这样可以为以下的问题探究作铺垫:英法美都是战胜国,为什么还要激烈争吵?由此可见巴黎和会是什么性质的会议?《凡尔赛和约》是怎样的一个和约?等等。再如教师在讲述九年级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扮演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后一名美国工人一家母子对话以及父母对话情境,理解这一“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成因及影响。角色扮演结合情景剧,符合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是主题教学创设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寻访参观型主题情境

走出课堂,对历史遗迹、遗址、遗物进行实地观察与调查,可以为认知前人的活动提供感性材料,从而创设情境。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以组建历史寻访团,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纪念馆,寻访抗战老兵等,结合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比如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就可以设置参观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长春的伪满洲国皇宫、西安临潼的捉蒋亭(兵谏亭)三个地方,通过PPT、视频、图片把场景串连起来,创设参观型情境来进行教学,这也符合当下流行的红色旅游形式。这样既能生动展现课本知识点,又能有效学习历史新知,还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教师在讲八年级下册《最可爱的人》时,可以通过采访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的主线展开情境创设,通过当事人的讲述———口述历史,可使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经过等再度重现,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主动学习历史。

四、类比穿越型主题情境

穿越型古装剧现在比较流行,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参考此种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达到“观史如身在其中”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的“百家争鸣”知识点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或法家的代表,来到春秋战国时期,看到有人因赋税过重、生活拮据而偷人钱财的行为,你会发表什么看法”?这一情境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再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关“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时下流行的谍战片的情境:“20世纪30年代,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周旋于上海和南京之间,他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和通讯工具?后身份暴露,要转移到延安,又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和通讯工具呢?”学生都非常踊跃发言,参与兴趣迅速提升。实践证明,这比直接提问“这课讲到了哪些交通工具,分别是何时出现的”效果要好得多。通过类比联系,提高了历史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能使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快乐学习。

五、课堂辩论型主题情境

充分挖掘教材重点资源,对史料提炼出至少两个不同观点,再把课本其他相关知识穿插其间,以辩论形式展现,也是创设情境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辩论型情境展现,有助于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重点,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清晰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分为二的全面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辛亥革命结果时,可以展现“革命成功了”还是“革命失败了”的辩论情境;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展现一战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辩论情境等。通过辩论型情境,可以轻松掌握诸如历史事件的原因、后果、性质、影响等知识。

成功围绕主题展开的情境创设,能保证历史主题教学法的顺利实施,“情境—探究—史鉴—升华”,呈现生动具体的感知细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有效记忆,提高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还能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这是值得一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志刚.试述历史虚拟情景教学的合理性——与郭秀平老师商榷[J].历史教学,2009(4).

主题情境 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语主题式情境教学法 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经历了由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到如今的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交际法。学习一种语言是学习一种文化的社会规则,必须依靠学习者的参与和体验才能理解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基于这一点,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总结了“主题式情境”的教学方法。

一、主题式情境的概念和教学意义

主题式教学(Thematic teaching),是指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

主题式情境则要求所有创设的情境都围绕主题,主题必须非常鲜明,情境创设更需要一脉相通。在主题式情境的课堂里,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趣味性,学生仿佛置身其境。主题式教学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横向编选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

二、在英语教学中,主题式情境创设的作用

主题式情境创设教学法的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其次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这就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再次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这就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最后主题式教学法打破了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允许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主题式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确立主题。主题的选取要从教材内容出发,源于课程内容又成考大纲内容,同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好的主题应该是能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设置主题的过程中要考虑它和本堂课知识点联系的恰当性和合理性,不要让主题漂浮于课堂之上。例如: Mary的生日派对,Rose的婚礼,shopping等等都是合适的主题。关键是教师要对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平时对他们的了解,找到适合的主题。

2.设计教学环节。在主题式情境下,围绕这个确定的主题,设计几个情境和相关的任务。分情境的创设根据主题以及要教授的知识点来决定。设计的过程中遵循语言规律3P步骤即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导入环节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入学生转换角色进入教师设置的情境,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参与并体验。另外教学活动也必须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规律,以确保每个学生热情参与得到锻炼。

3.课堂演绎。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强烈的个性。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应当集中在怎样利用语言作为媒体以实现交际的目的,完成任务。教师组织,指导和监督。让学生在情境里不知不觉地掌握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了解异邦文化的特点。

四、关于“主题式情境”设计的几个问题

1.情境与任务相结合。一堂课光靠一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在实践中发觉如果把任务型教学融入主题式情境中将事半功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里进行学习活动。教师创设了主题式情境,并围绕它设计相关任务,在课堂上,提供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指导学习方法。

2.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新课的理念目标和内容,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践必须明确地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而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围绕主题式情境,情境不能游离教学目标之外,也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否则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3.充分研究学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想要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地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如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因为如今时代变化快,孩子的思想也很难琢磨,教师得花很大力气跟上时代的脚步,配合学生的兴趣,让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不再是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让英语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师生共同达到身心愉悦。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和优质的教学质量就不能单单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形成有教师个人风采符合自己学生学情的独特教学方法才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友士.情境认知教学理念探微[J].当代教育科学,2005(9).

[2]郭晓明.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J].课程研究,2001(3).

主题情境 篇6

1 情境教学与单元主题教学概念

情境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以学生实际为基础, 有针对性的设置故事情节运用场地器材烘托情感氛围,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增加学生学习情趣为目的教学模式。而单元主题教学是以课程实施水平为依据, 以教学主题为线索、以学生学习规律为基础,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深度挖掘, 以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为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应用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需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 设置相应的主题情境, 依据主题情境重组和挖掘体育教学内容, 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

2 体育单元主题情境教学优势

2.1 主题鲜明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开展体育单元主题情境教学的前提是确定主题情境, 一般的体育情境教学中具有情境设计的单元也具有情境环境配备, 但通常没有注重情境教学内容与情景主题的关联性, 有时候一堂体育课中设置了多个情境, 或者一个阶段内情境角色的扮演更换频繁给学生情境代入感不强。体育单元主题情境教学将主题作为重点, 一个课时或者一个单元甚至长期阶段为学生设置一个主题, 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角色在不同课时进行体育课程学习。比如, 设定“我是个医生”的单元情境,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是医护人员, 安排课时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下乡就诊”“生命营救”“生命接力”“搭建救援桥”等单一课时情境将接力跑、跨栏跑、障碍跑、跳远、跳绳等体育项目巧妙结合成情境系列, 在同一课时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效果。

2.2 趣味性强对学生吸引力持久单元主题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角色代入感和情感投入, 使学生学习激情高涨, 在轻松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体育训练, 消除了训练枯燥感和疲劳心态。

2.3 连贯性强与学生适应度吻合单元主题情境教学具有明显的连贯性特点, 一个单元或阶段内都连贯地运用一个主题情境, 将该单元或阶段内的教学内容和体育知识技能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情境更具趣味和新颖性, 避免频繁的情景角色、内容和形式等更换给学生造成适应难度, 为教师情境设置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同时, 学生通过单元主题情境的设定, 从持久的角色中获得相应情感体验与道德品质, 意义重大。

3 单元主题情境设立流程

单元主题情境的设计, 首先要确立一个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具的单元主题。紧接着围绕单元主题以保证新鲜感为前提设计合适的课时数 (一般不超过7 课时) 。其次, 在单元教学内容中挑选符合体育教学目的和规律、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内容, 并拆分选出的内容进行重组, 有计划地将重组后内容安排进不同课时。再次, 情境设计时要注意其发展趋势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通过合情合理的情境发展与情节演化, 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情景情节开展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训练。最后, 在课时内情境内容过渡阶段或者不同课时衔接环节设计应用合适的连接语, 使情境进程合乎情境发展与自然过渡, 加强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

4 单元主题情境设立

第一, 根据生活实际创设主题情境。单元主题情境的设定要符合生活实际, 事实上体育运动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劳动人民生产劳动活动的缩影, 因此, 在设置主题时, 可以从生活中获得灵感, 例如以“野外生存”为主题, 在情境中安排障碍跑、跳高、跳远、投掷等体育项目进行教学。第二, 单元主题情境的设计要符合体育教学内容。单元主题情境教学只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方式, 其根本上还是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合, 并为教学服务。第三, 可以适时根据实事设计主题情境。实事具有广泛传播性且能被大多数人关注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因此进行单元主题设置时, 可以以国内外发生的实事为设计素材, 例如“索马里营救”“抗震救灾”等。第四, 单元主题情境创设要适度考虑学生兴趣。情境教学本身就是为一改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而产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是单元主题情境模式的基本目标之一, 因此, 教师要主动对学生兴趣进行调查了解, 对教学学生主体年龄段较流行的元素进行充分运用, 以便缩减与学生之间的审美差距, 建立良好互动条件。第五, 可以根据游戏情节进行单元主题情境创设。无论哪一阶段学生都对游戏接受度较高, 通过游戏的形式和游戏情景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运动激情, 催发学生想象力, 使单元主题情境更具有吸引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 要设计出理想的单元主题情境, 必须对单元内教学内容进行拆分挖掘与重组, 按照选取的教学内容合情合理地设置情境。教师对体育教材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器械整体把握力要强, 想象力要丰富, 这样才能合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环境设备等进行结合从而进行情境设计。而在情境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将学生迅速带入情境之中, 开展后续情境教学。在情境教学课时结尾, 教师应当对下节课学习内容进行简略讲解, 便于下一课时情境教学顺利流畅进行。在整个情境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将自己也设计进情境中去, 使师生间能通过情景流畅沟通交流情感, 便于教师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引导,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摘要:情境教学目前多运用于文化课程教学中, 情境教学法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已经取得较为成熟的运作方式, 同时体育教学面对新课改教学要求也必须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文章借鉴文化课程中情境教学方式与体育教学进行了融合, 创新了一种基于情境教学而又更适宜于体育教学的单元情境教学方式, 并分析了体育单元主题情境教学的特点, 就其主题的确定与设计进行了探讨, 以期对体育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体育教学,单元主题教学,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万宝, 王飞雄.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综述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14, 05:131-135.

主题情境 篇7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画图程序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入门后正式学习的第一个软件。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画简单图形的基础上,给图形涂上彩色,使图画色彩鲜艳,更具有感染力。具体操作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容易上手,因此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操作体验上,让他们在学会操作后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将其合理应用。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画图程序的基础知识,会使用铅笔、直线、橡皮、曲线和矩形工具,会保存和打开图画。在学习橡皮工具时,对颜料盒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有进一步学习画彩色图画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表现自我,同时有了一定的自学和动手能力,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只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适当情境,将教学内容蕴含在趣味化的教学主题活动中,学生就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也能保持课堂学习的高效率。

三、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我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有生活体验的情境(人人动手,美化小区居住环境),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同时,在活动体验中培养探索精神,并获得经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颜色填充”工具给封闭图形填充色;学会“喷枪”工具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七彩图画的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从而发展探索计算机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体验操作成功的喜悦,学会赏识自己和他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用背景色填充。

六、教学准备

教师将两幅图画(一幅是小区大门的轮廓,另一幅是学生房间的轮廓)、一张作品评价表发送到每台学生机。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小区里的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描述楼房的整体色彩和小区绿化。

[评析]小区风景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景象。学生对它有亲切感和丰富的感性经验。让学生描述自己生活的优美环境,可以激发他们动脑思考、发掘身边的美的愿望。

教师组织学生打开上节课画的“高高的楼房”图片。

师:你设计的楼房与小区里的楼房相比,哪一个更漂亮?

[评析]学生从对比中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楼房没有色彩,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投入情境自主探究

教师点出本课的主题:人人动手,创造优美、环保的居住环境。

主题一:填充彩色的大门。

教师先出示小区的大门轮廓,请学生把小区大门画成彩色的。

学生通过看书自主探究学习。因为书上有图文并茂的操作演示,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会“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评析]每个个体最关心的是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创建的这个情境,能激发起学生的操作欲望,进入学习探究的角色。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教师机操作演示。师生共同点评。

这个环节主要渗透两个知识点让学生掌握:

(1)填充区域必须是封闭的图形。教师事先在小区大门的底部故意设计一个小缺口。这样,学生在练习时会把颜色填满整个画面。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原因,直至掌握规律。

(2)如果“颜料盒”中的颜色不能满足需要,通过“规定自定义颜色”重新选择颜色的操作,也要找适当的时机让学生掌握。

[评析]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少指导,不去计较学生的低效操作,让学生在走弯路中学会思考、学会寻求帮助,从而得到更多的启发。同时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的协作精神。

主题二:装修高楼,美化居住环境比赛。

师:从七彩的大门走进小区,就看到了自己画的高楼。如何来装修高楼,美化居住环境呢?

全班讨论,学生设计自己高楼的装修方案。

教师注意适当引导学习在装修时除了设计高楼的色彩,还要注意通过植树来美化环境。

教师指名学生讲解自己的装修设计特色,其他学生发表评价和建议。

[评析]在动手操作前,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这样可让学生做好精心的设计,带着思考去进行探究操作活动,避免了盲目操作的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自主操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评析]因为教师没有统一指导,所以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创意。这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不仅要进行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之间也要进行交流。学生看到同伴的创意很漂亮,就都会想学一学。创意好的学生也会很乐意地充当小教师。这些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中生成的宝贵资源。

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介绍给大家,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实现方法,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和完善。

这里可渗透两个知识点。

(1)“喷枪工具”的使用:主要是选择颜色和喷枪的大小。学生在操作中自然会掌握。

(2)“用颜色填充”工具时,单击可用前景色填充,右击可用背景色填充。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这个规律。这种方法在用两种颜色填充时会更方便、快捷。

[评析]教师可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重视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使评价成为学生反思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学生再操作补充完善自己的装修。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收集到教师机上来,向全班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点评。

[评析]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使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3. 拓展练习自主创新

主题三:装修自己的房间。

师:装修了高楼,美化了小区的环境,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自己的家吧,自己的房间可要自己来装修。(出示一个没有色彩的小房间图画。)

学生操作。操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演示并讲解方法,共同评价补充。

[评析]这是分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在装修美化自己的房间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颜色搭配的风格不同,还有学生会添加一些小物品。这样的拓展练习,可以激发每位学生的创作欲,从而在课堂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4. 交流心得探究拓展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并要求课后继续探究。

上一篇:合理低价中标法下一篇:长度补偿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