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建设

2024-06-01

情境建设(精选12篇)

情境建设 篇1

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 我班上学生92%是独生子女。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凡事随心所欲, 比较自私、固执、暴躁、易生气。生活上, 自理能力较低, 二年级的小朋友, 独自睡觉的不到50%, 自已洗澡的仅占20%, 遇到问题, 习惯询问别人, 依赖性强。学习上不够自觉, 做作业需要陪伴的占80%。平时, 他们的生活圈窄小, 遇事、遇人以自我为中心。

本班家长文化层次较高, 据调查, 研究生以上8%, 本科占45%, 大专40%, 其它7%。事实证明, 家庭在促进孩子成长, 推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我提出:充分开发学生的家庭资源, 优化家庭情境, 以情感为纽带, 家校联动, 促进班集体建设。

设想与探索

情境是一种人为的优化了的环境, 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因素中, 家庭环境是重要的, 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 优化家庭情境, 在这充满智慧的环境氛围下, 可以促使儿童获得更快、更好地发展。李吉林老师曾说,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 他们的一切活动, 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 都维系与情感的驱动。故而, 以情感为纽带, 在“情”的熏染下, 可以驱动孩子更好地发展。在本活动中, 我试图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协调, 调动家长参与, 创设良好的家庭情境, 开展“我的成长—长大不容易—认识我自己”的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共同促进孩子性格、学习习惯、自主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 促进班集体的形成。“我长大了”实施途径及过程:

一、我的成长目的

通过照片、胎毛球、录像的展示, 让学生更加切身体会自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现在已经长大, 不再是不谙世事的娃娃, 要懂事、学会学习、生活、与人相处了。在名字含义的介绍中,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学会尊重别人的姓名。

过程

发动学生寻找小时候的录像、照片、胎毛球、VCD, 听家长讲述名字的由来, 小时候的趣事, 将相关材料、主要照片并配上文字介绍自己小时的模样, 带到学校。在班集体中先以小队为单位, 在全班开展“猜猜他是谁”、“小时的我长大了”活动。

反馈

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 感受自己的长大, 心中也已有一个强烈抗的意识:我已长大。平时, 从他们评点事情的话语中也能看出, 比如“你总爱掉泪, 像个小孩子。”“鞋带掉了不系呀, 没长大呢。”“上课乱摸东西, 像小小班的。”家长也反映, 活动期间, 孩子的“娃娃行为”少了。长大, 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 成了他们认为最光荣、最了不起的事。

二、长大不容易目的

通过学生观察、聆听、发现, 对家庭生活细致的关注, 深入的感知, 对成长历程的详细了解, 加上家长的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进行亲情教育, 体会成长的不易, 体味家长的艰辛, 深知身上凝聚了爸妈的心血, 更寄托了他们的期望, 拥有更大的努力的动力。

过程

1.班级召开家长会, 与家长沟通, 商讨怎样做好这方面的教育。

2.听妈妈讲述怀孕时的感受, 体会出生的不易。

3.观察、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自己家的早晨和放学后, 体会父母的劳碌。

4.了解家长的工作, 有条件的陪家长工作一天, 或者可以询问父母一天工作后的感受, 亲身感受家长的艰辛。

5.“我的小天地”图片展示, 并配以文字介绍, 感受家长给自己创设的良好的学习条件, 体会他们的良苦用心。

6.在小队里交流自己生病时、考试前、生日时、伤心时、获奖时、饭桌上、外出时, 家长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7.说一说, 从小到大, 老师、亲人、朋友给予我们哪些帮助。

反馈

孩子们明显懂事了, 容易冲爸妈耍小性子的少了, 主动关心父母的多了, 他们深深体会家长的不易, 从而促动他们学会关心、学会自觉、学会体谅。在家校联系本上, 有的家长写到:孩子最近特别体贴咱们, 吃饭时主动给我们夹菜。有的说:今晚回到家, 孩子竟问我累不累, 还帮我捶捶背。还有的说:这几天, 孩子回家不用我催, 就拿出作业做了, 真让我省心……

三、我长大、我能行目的

通过活动, 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 制订目标, 拥有自信、拥有努力的动力, 形成良好的性格,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培养读书的习惯, 提高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程

1.了解现在的我, 通过学生自己评、伙伴评、老师评、家长评, 了解自己的长处, 正确认识自己, 有明确的努力目标。

2.在家长的协助下, 帮学生制作心情晴雨表, 定期统计过去晴雨的天数, 让孩子逐渐拥有良好的心态, 养成良好的性格。

3.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系列活动, 通过家长在家庭中营造的读书氛围, 及陪孩子逛书店、讨论书中内容, 配合学校读书节的大情境, 班级读书角的设立、读书竞赛、评小蜜蜂读书奖等, 培养班集体浓厚的读书兴趣,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与书为伴, 终生收益。

4.开展“我能行”系列体验活动, 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 让孩子独自在家、独自睡觉、过马路、买东西、在小伙伴家做客、生活一周等活动, 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自主能力, 交际能力。

5.设立“成长袋”、“我真棒记录卡”。在建立成长袋的过程中, 家长、班主任、课任老师、班集体成员均参与其中, 详细记录每一个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每一步成长, 每一处成功, 展示孩子的特长、满意作品, 如健身节的游戏设计方案, 写话、绘画等。让孩子体会努力的快乐, 成功的快乐, 长大的快乐。

情境建设 篇2

表演体会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三年级的小同学爱唱、爱跳,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在一堂音乐课上,我就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点爱好,开展了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在欣赏《木偶的步态舞》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场面: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故事情节创编动作,同时配上 音乐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随后的歌曲学习《一只短笛轻轻吹》时,我又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小羊、牧童、小鸟,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并加深了对歌曲的印象。这样,通过各种表演能使学生加深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情境建设 篇3

关键词:高职;学习情境;精品课程

一、基于学习情境的精品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缓慢,主要是因为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绝大多数延续学科体系的传统,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2004年,教育部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布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提出“职教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要求学校课程设置应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要求把“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作为高职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之一,近年来被评为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的课程大部分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所以,基于学习情境的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建立行动导向的课程模式,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这在理论上已经得到大多数研究者和教师的认可,但是一旦进入实践层面,很多教师习惯性地返回学科体系的老路,在认识上也存在种种疑虑,如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存在这些疑虑,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大多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尽管职业行动体系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主参照系,但所涉及的内容既包括基础知识又包括系统知识,因此也不完全拒绝传统的学科体系的内容,允许以学科体系构建的学习领域存在,进而言之,基于学科导向的学习情境是基于职业导向的学习情境的有益补充。

二、学习情境的职业导向或学科导向

学习情境是针对时间跨度相对较长、活动空间相对较大的教学活动,是一种难度较大、涉及要素较多的教学活动环境。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课程,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它涉及同一范畴的多个学习情境的开发序列。目前高等教育的学习情境主要有基于学科导向的学习情境和基于职业导向的学习情境这两种表现形式。

基于学科导向的学习情境是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设计的能反映知识在真实世界的运用方式的社会情境和自然情境,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问题的生活事件,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接受、理解、记忆、运用知识内容。基于职业导向的学习情境是指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学习环境和各种活动,是在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前提下,设计出的有利于学生认知、建构知识的场景和情境,是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下进行社会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要凸显职业特色,就要按照基于职业导向的学习情境的标准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完成知识能力的建构与迁移。当课程无法按照基于职业导向的学习情境的标准创设学习情境时,基于学科导向的学习情境是灵活而有益的补充。这样就形成了以基于职业导向的学习情境为主体、以基于学科导向的学习情境为补充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格局。

三、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步骤

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文教部将学习情境的开发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列出教育职业的全部“学习领域”;第二步,整理本教育职业的全部“能力开发一览”;第三步,初选本教育职业可能的“学习情境”;第四步,设计本教育职业的“学习情境”。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的思路可以归纳为:(1)熟悉专业教学计划,了解要开发的学习领域在专业计划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前后学习领域的关系,兼顾到学习内容的连贯性;(2)熟悉学习领域描述的能力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学习情境的创设要能够让学生达到描述的能力目标,并覆盖教学内容;(3)选择学习情境,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4)设计学习情境,根据学习领域中提供的可选择的学习情境,按照学习情境的名称、学习实践、职业行动能力、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具体化。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设计步骤如下:

步骤一:载体的选择及学习情境的设计。设计学习情境时,由于每个专业所面向的岗位不同,而且每个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工作范畴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承载学习领域的物质形体,也就是选择学习情境的载体。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项目、任务、案例、设备、产品、零部件、材料、场地、岗位、生产过程或运输工具等。选择载体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融合,将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全部涵盖。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各学习情境应该是同一范畴的事物,学习情境可以是平行的、递进的或包容的一种关系,也可以是两三种关系并存。设计学习情境要求教师努力提高学识修养和技能,要在哲学的高度上理解、把握知识内容和技能之间的关联,深刻认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价值与应用条件。

步骤二:项目或任务设计。项目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指以生产(或者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者事件)为目的的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活动。任务是指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下,学生要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它是由一个或多个子任务构成的,源自企业生产或服务的实践活动,能够建立其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或任务教学都是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以完整的项目或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典型项目的选择上必须立足于职业需要,突出教学的现实意义,从每个项目或任务逐步打造各项职业能力和素质。

步骤三:学习情境教学文件的编制。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教师要对学习领域的情境设计进行教学文件的编制,描述学习情境的设计思路,教师编制学习情境列表、学习情境描述表格和任务列表时,可参照表1、表2和表3。学习情境属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由教师根据地区具体情况自己开发,以下格式仅是一种参考。

四、基于学习情境的精品课程优化建议

(1)明确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角色规范。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一员,赋予了各种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即角色规范。据有关统计,33.3%的教师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权利和义务,认为自己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课程决策是领导的事,意识不到自己的课程决策权和话语权,以及课程开发实践中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精品课程建设更要明确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角色规范,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深化校企合作的机制模式,为基于学习情境的精品课程创建良好的环境。科学有效的学习环境源自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分析,校企联合开发设计学习情境是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的表现形式。实践证明,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成本小收益大,且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真正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学习。

(3)学习情境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来设计与开发。解决“什么课程针对哪些岗位”的问题,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直接针对就业岗位,实用性强。并且,学习情境的设计还要体现区域经济特点,真正让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

[本文为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我院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1011GK14)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

[2]赵蒙成.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何丽华

情境建设 篇4

1 情境教材内容无法满足未来市场的需要

情境教材内容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前沿性, 无法保证教学的前沿性, 也就无法保证培养的学员能够适应未来的市场。

1.1 情境教材内容不具备前沿性、与企业发展接合不够密切

无论是普通汽车类教材还是汽车类情境式教材, 最大突出的特点是, 内容陈旧, 与现有汽车技术严重脱节。如《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这本教材在很多出版社都有出版, 经过本人对比总结为, 大部分内容都较为陈旧, 大部分教材选取依托的车型为上海大众桑塔纳2000车型, 该车型年代久远, 发动机上应用的技术也比较有限, 可以说为入门级产品, 这些与日益发展壮大的国产车型来比, 在技术上已经落后, 如现在车型发动机应用的技术有, 分层燃烧、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双顶置凸轮轴、可变进气管长度、涡轮增压等, 这些技术已经逐渐普及。而教材的内容仍然停留在历史中的某个位置, 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 情境教材内容不具备科学性、与企业工作融合不够深入

汽车检修专业教材专业性较强, 应该遵从科学发展, 不应该存在任意性和随意性。通过各类教材的对比总结为, 内容不科学, 违背厂家设计, 数据不准确, 如《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这本教材, 大部分出版社写出汽油发动机燃油压力为200-350kPa/250-350kPa/400-600kPa等等, 说法较多, 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异议, 到底应该是多少呢?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也会问, 进气管喷射和缸内喷射的发动机燃油压力能一样吗?我们也会问, 不同车型的会一样吗?如《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这本教材, 应用广泛, 通过对比发现, 列举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大部分书籍都说线检查启动系统保险、再检查启动继电器、再检查启动机, 三步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的提出太过于片面, 就现有车型来说, 有些环节就不具备科学性了。按照桑塔纳2000进行考虑上面的诊断环节没有问题, 按照大众迈腾B7L进行考虑以上的故障可能无法排除。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 无论选取什么车型, 我认为教材内容必须要具备科学性, 要按照厂家的维修手册进行内容选取,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培养的学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2 情境教材设计无法满足教学组织的需要

情境教材就要在情境中进行使用, 就要符合创设情境的基本要求, 就要体现所有的教学组织环节, 要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2.1 情境教材设计不符合情境创设要求

通过对市场上汽车检修专业情境教材的研究, 本人总结为, 大部分情境教材没有体现具体的“情境”, 没有理解什么是“情境”, 也无法创设情境。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本教材, 市场占有率很大, 有些出版社这样设计:情境一:发动机的分类与组成、发动机的分类、发动机的组成、国产发动机型号的识别;情境二:发动机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专业术语、工作原理;情境三:发动机的吊卸与装配、发动机的吊卸、发动机的装配。不难看出, 这就是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 只是在加了“情境”两个字, 这种教材如何创设情境, 如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呢?如《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教材, 有的出版社设计:情境一:启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启动系统的作用及组成、启动机的组成、启动机的分类、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传动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操纵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等, 这样的情境教材设计, 我们如何操作呢?

2.2 情境教材设计未体现具体的工作任务

情境教材的目的在于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 在真实的情境中做, 要体现具体的组织过程, 要体现完成的具体工作过程, 这样才能够更加真实的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情境教材不能体现具体的教学组织过程, 实际上也就失去了情境教材的设计意义。如某出版社情境教材设计:学习情境一汽车传动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任务一汽车传动系统检修基础: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组成与布置,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检修流程及工作原则;第二部分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目标, 任务实施条件, 任务实施步骤) 体现了大概的教学组织, 没有突出情境中的教学组织, 学生做什么?一个好的情境式教材应该是一个个完成的工作过程的再现, 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 汽车检修专业情境式教材设计存在的问题较多, 情境式教材内容的选取, 较为普遍的表现为内容与实际的严重脱节, 大多数教材依然延续历史内容的片段, 有些内容还在重复化油器的时代, 还在研究分电器的工作原理等等, 这些内容在不断地复制历史, 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 我们必须要保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情境式教材的设计, 必须要源于真是的工作岗位, 将传统的章节换成今天的情境和任务, 不符合如今教学的需要, 终将在不断地验证中退去, 情境式教材必须要符合创设情境的需要, 要体现具体的教学组织过程, 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阐述了自己的发现的一些问题, 希望能够为汽车检修专业情境式教材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孙颖.高职任务驱动教材开发研究[J].价值工程, 2015, (07) :139-140.

[2]帅志清.基于职业教育的项目式教材开发[J].计算机教育, 2015, (11) :112-115.

情境建设 篇5

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很好的完成了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计划,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主要工作

1、组建课题,确定研究对象;2011年3月开始准备并认真做好了实验的开题工作。学习了切实可行的计划。

2、认真学习收集有关研究课堂情境教学的理论专著,做好实验调查研究工作。实验前,我们对全体学生的外语课堂进行分析并了解现状。摸清楚了他们的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寻找有关理论专著进行分析和学习,为进行英语教学情境创设与情景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3、广泛收集他人对英语课堂情境创设与情景教学模式研究的优秀成果。教师可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学习相关理论,寻找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优秀课程进行学习。并分析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为课题的实施做好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4、教师按课题方案撰写实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根据总课题方案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实验研究,使教师选准了实验的突破口,也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实验成果

1、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教师通过英语故事、趣味英语及英语专题讲座、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使用多媒体等多渠道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通过办英语手抄报、黑板报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通过了解文章故事情节,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提高英语课题的境界,也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育人目的。

2、同学们形成了不同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口语和笔头(书面)表达能力同时得到了加强,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语感。

情境建设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学校文化

儿童在小学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应该在校园中创设一种生动、真实的文化环境,让小学生受到人文关怀,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的兴趣、自身经验、认知能力出发,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等,情境教学法应运而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对建设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浅谈老师应该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活动,才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创设生活化英语环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也能够传承一个国家的文化。因此,老师在教授英语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坚持把语言与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如果他们能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就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要想开展情境教学法,就应该在课堂中创设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课堂环境,在英语教学中普及西方文化知识,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在学习“Would you like a pie?”一课中,老师为学生介绍西方人所喜欢的cake,ice cream,sweet,hot dog,然后引入我们常吃的豆浆、包子等食物。除此之外,要让学生练习“What do you like?”以及“would like”等句型的用法。学生讨论他们所喜欢的校园事物的时候,老师要尽量让他们使用英语来进行表述。现在很多学生在表述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时,比如,校园中的花花草草等,已经形成了用英语表述的习惯。创设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情境,能够让整个校园充满人文主义氛围,让小学生接受人文关怀,实施理论联系实践的唯物主义教育。

二、创设表演情境

学英语是为了用英语完成交际活动,因此,老师可以在校园为学生创设英语表演情境,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用简单、直观的动作来为学生解释一些单词,比如,挥手代表“Hello”和“goodbye”等。在学习“My friends”的时候,老师可以请一位学生介绍他的朋友。在指向女孩的时候,这位学生要说:“Shes my friend.”在指向男孩的时候,这位学生要说:“Hes my friend.”老师还可以与其他班级的老师联合起来开展情境教学活动。老师可以鼓励两个班级的学生交朋友,并在这个活动中练习“hello”等问候用语以及“I am ...”等介绍用语。在班级开展表演情境活动,能够让学生变得活泼好动,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英语理论知识,从而在整个校园内形成一种“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

三、创设游戏情境

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然而,在工业革命时代中,我国小学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小学生主要是玩电子游戏或者是上网,在某种程度上,这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另外,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化”“商品化”的城市环境,使学生丧失了自然的天真,这对他们具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老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创设游戏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能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英语知识,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学习“Colours”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发放一些彩色的纸片,比如,orange,green,yellow,black,blue,brown,white。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有哪些事物属于这些颜色,并用这些彩纸将其剪出来。有的学生剪出来一棵树,有的学生剪了一把香蕉等。在英语课堂中创设游戏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这可以让他们亲近自然,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克服“都市化”教育的负面影响,使整个校园充满趣味性、开放性。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发展,还能促进小学校园的文化建设,使整个校园和谐、健康。老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表演情境、游戏情境等,建设和谐、民主、趣味、健康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路方之.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创设[J].读与写,2015(14).

[2]董宗雪.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17).

情境建设 篇7

我院测绘类专业群实训条件建设, 也顺应了湖南地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对测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按照“无界化情境教学工场”的理念进行建设,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无界化情境教学工场以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测绘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追求, 围绕“四工”, 即学校有工 (引进企业工作项目) 为平台、教师能工 (驾驭工作项目能力) 为基础、教学融工 (工作项目教学内容) 为中心、学生会工 (操作完成工作项目) 为目标, 按“无界化”理念管理, 把学校的主体专业群或专业按工地模式, 展示地质、测绘、岩土勘察与治理、建筑、路桥等工程项目典型建筑形式与构造节点, 营造工程项目真实的测绘生产环境和生产场景, 开发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 采用仿真教学、模拟实操、岗位实战训练的整体训练方案, 训练主要以企业产品或服务为载体, 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 融入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 按职业行动导向展开教学, 力图把“工地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尽可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实现“八化” (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教学成果产品化、过程管理流程化、组织管理企业化、组织学习规范化、专业无界化) , 学生犹如处在一个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部, 既接受了系统的测绘理论知识的教育, 又得到了岗位测绘能力的技能培训, 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最终在校内以工地化理念, 统筹兼顾相关专业对测绘工作的需求, 构建起校企合作工程项目部、以工程施工测量项目训练为教学核心、提供职业教育服务产品的“专业+项目部+项目”情境教学工场建设模式。

学院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测量空间位置关系、生产环境和施工工序流程, 创设与工程项目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紧密契合的教学环境, 建成融地下测绘工程情境、地面测绘工程情境、地上施工测量工程情境于一体的测绘情境教学工场, 具有“学习环境与现场施工环境一致, 学训设备与现场设备一致、实训管理与现场施工管理一致、实施过程与现场施工过程一致”的特点, 布局上突出技术上的层次感和真实感强, 实现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反复体验和熏陶中养成关键能力。

本着“集成、共享、开放”的原则, 该情境教学工场仿照真实工程项目部的组成, 设置地下测绘工程情境教学区、地面测绘工程情境教学区 (由4个中心构成) 、地上施工工程情境教学区等区域, 共计6000m2, 共设有工位200个, 集展示、教学、实习、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功能于一体, 具备现代化的实际操作、仿真、模拟功能 (包括施工工艺、工作流程、关键的操作环节等) , 覆盖工程项目施工测量的所有环节, 可供学院15个工程专业在这一真实环境中实施测量岗位课程教学和培训, 实现跨系部、跨专业的“无界化”合作, 做到充分利用学院有限资源,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每个区域完全按照企业施工真实的现场环境设置相应的设施, 如施工测量图纸、施工测量规范、施工测量技术手册、测量安全手册以及办公设备和测绘仪器设备等;同时按照真实的施工测量现场合理布置周边环境, 设置相应的挂图、宣传栏等设施。各情境教学区完成的测绘工程项目如下 (部分) :地下情境教学区 (地下水准测量、地下导线测量、腰线放样、坑底抄平、竖井联系测量、开挖断面测量……) ;地面情境教学区 (水准测量认识、角度测量认识、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数据采集、地形图绘制…) ;地上情境教学区 (角度放样、距离放样、点位放样、建筑工程放样、道路工程放样、桥梁工程放样) 。

通过无界化情境教学工场的建设,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测绘技能。近几年来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毕业生供不应求, 并得到用人单位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单位的好评。先后在2012~2015年的湖南省测绘测量技能大赛中三个比赛项目稳定在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2~2015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4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成绩, 是湖南省重点实习实训基地、湖南省精品专业、特色专业、湖南省高职学生技能抽查制标单位。

关键词:高职教育,无界化,情境教学工场

参考文献

情境建设 篇8

智能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 发展却极为迅猛, 但业内人员普遍存在层次不高及专业知识匮乏的状况, 导致社会对智能建筑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智能楼宇管理师也被国家紧急人才办公室列为紧缺性技能型人才。

针对这种情况, 许多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及课程, 我院也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开设了《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 该课程工程性和综合性非常强, 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很高, 必须要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室。实训室应紧密结合智能楼宇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给予学生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 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知智能建筑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原理, 还要熟练掌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的技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1 建设思路

楼宇智能化技术实训室的建设首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大纲, 及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标准要求, 对实训系统建设目标、技术方案及各子系统作出总体的功能描述, 再对实训系统提出深化设计, 明确系统总体构架及各子系统间的关系, 完成设备选型以及对工程施工作出具体要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该实训室时确立了以下几点思路:

1.1 概念创新

用新思维、新概念来建设实训室, 使之具备工程背景及环境特征。实训设备要实用化、工程化、现场化, 接近真实环境是该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重点强调的, 提出“实训项目+工程背景”概念, 依托实训室, 将实训项目向工程实际进行扩展和延伸, 使实训室既是实训场所, 同时也是工程现场,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体现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突出应用性的特点[1]。

1.2 目的明确

实训室应充分考虑真实性与原理性的关系, 采用实物与模型, 软件仿真与硬件模拟相结合, 能全面展示智能楼宇内各子系统的典型结构与主要设备, 逼真地实现各子系统主要功能, 给学生提供具体直观的认识, 完成课程的原理性实训教学, 培养学生对工程设备和实训过程的感性认知, 奠定学生的工程知识背景。

1.3 定位合理

人才的培养应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学生就业为导向, 该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一线的技能性人才, 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与较高的职业素质, 因此该实训室定位于应用型。图1表明了该实训室在以工程现场及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思路下各子系统的具体建设内容及相应的职业方向。

1.4 资源共享

实训教学不仅只是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 还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进一步开发, 为学生毕业设计、顶岗实践等后续教学及教师科研提供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 以进一步提高楼宇智能化集成技术水平, 实训室同时还要能承担职业技能鉴定、岗位培训等社会工作。

2 建设方案

实训室的建设要依据社会需求及实际应用, 充分融入工程概念, 系统集成度高, 主要设备应便于安装与拆卸, 可操作性强, 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各子系统可独立操作, , 分别完成相关的实训项目, 同时通过对各系统的联动操作, 可在实训室内模拟智能大厦对各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与运行。因此, 该实训室建设方案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 实训系统构建采用集散控制系统中的分级递阶结构, 以实现分散控制, 集中管理。

(2) 实训室中系统信息的通信采用网络技术实现, 智能楼宇中离散的设备、信息通过网络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 以实现资源、信息、任务的重组与共享。。实训时, 学生可通过实训室内的综合布线网络对各种智能楼宇子系统进行监测、访问或操作。

(3) 实训室中的自动化控制是一个典型的集散控制系统, 其对应的检测点与控制对象都是分散的, 因此要采用标准的开放交互式操作控制系统, 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来实现对每个对象的测控, 以实现楼宇设备系统集成[2]。

比较了各种现场总线的性能特点后, 该实训室选用由Lon Works总线构成面向监测对象的测控网络。该总线具备完整高效可靠的OSI/ISO7层网络通信模型, 是一种完整灵活的开放系统, 包含了所有设计、安装配置与控制维护网络所需的硬件及软件。它的物理层支持双绞线、同轴电电缆、光纤、无线等通信载体, 是现场总线线中最丰富的, 其通讯协议Lon Talk固化化在核心元件神经元芯片中, 具备通信和和控制功能。采用模块化编程工程软件件, 用户界面简洁友好。

3系统构建

3.1 实训系统开发

智能楼宇实训系统不仅是为教师教教学提供演示验证, 更重要是应具备让学学生进行楼宇设备及系统安装、调试、运运行等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具备备较强的系统维护能力。因此实训系统的的建设分为两块, 一是教师的教学展示部部分, 二是学生的综合实训部分。

3.1.1 教学展示

实训室中做了两块大型的教学演示板板, 分别是综合型的楼宇智能化系统和消消防系统。智能楼宇中的每个子系统在示示教板上分别安排一个位置, 示教板正面面由系统框图和实物模块构成, 楼宇智能能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系统基本结构清晰晰的在板面上呈现, 板上安装的都是工程程现场使用的测试模块、控制模块及受控控装置等器件。示教板的背面按系统实际的布线要求来进行连接, 教学中整个示教系统处于实际工作状态, 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操作讲解。

3.1.2 实训系统

综合实训系统根据具体实训功能需求, 采用了实物与模型相结合的方式, 组建了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可视对讲、电子巡更、防盗报警、智能消防等多项实训单元。这些分项系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有序且切实可行的实训条件, 使学生在了解各子系统原理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系统的设备构成, 理解其功能及运行原理, 掌握其管理应用和维护方法。

实训系统在设计安装时把所有子系统设备都集中在多块网孔板上, 设备接线端引出至二次接线排上, 每块网孔板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楼宇子系统实训模块。学生可根据各系统安装与连接要求, 选择系统设备进行连接和调试。系统间的通讯线材全部从实训室上方的桥架内引出, 这样可避免实训设备的搬动及无谓损耗, 线材的无序拖拉, 极大提高了实训的效率[3]。

3.2 实训项目设计

实训室的建设不仅是硬件系统的构建, 以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 结合智能楼宇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涉及的技术要求来设计实训项目, 也是实训室建设的一部分。

实训项目要强调工程现场的实用性, 使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 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出发, 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训模式, 教师在该实训室中设计了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综合的纵向三层多级实训项目体系。

3.2.1 基础认知层

该层依照楼宇智能化技术中不同的子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 如出入口控制模块、视频监控模块、防盗报警模块、智能消防模块等。这些模块的前端设备大部分已安装在实训架上, 学生可以首先认识和熟悉各个设备的基础特点, 再按照设备说明书及系统连接图对各子系统进行安装、连接、调试及排故等实训操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该层次的实训项目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 通过认知性及验证性的实训, 为学生奠定工程知识背景, 培养学生对实训 (工程) 设备和工作过程的感性知识, 有助学生对智能楼宇中相关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3.2.2 专业组合层

该层次包括更复杂和更具专业性的验证性实训, 以及需要综合运用基础认知层中多个实训项目的设计性实训, 例如综合布线的组网、防盗报警系统的编程、视频监控系统构建等。实训系统在建设时, 源代码对学生是开放的, 学生在认识和熟悉整个楼宇智能化系统后, 可对各个子系统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和联动, 在已有功能基础上开发出其他新的功能。

参加该层实训的学生是从能独立完成前一层任务的学生中优选出的, 他们的理论知识都较为扎实, 动手能力强, 再通过该层实训的深入学习, 学生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工程现场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3.2.3 科研创新层

该层次主要涉及学生的课外科技制作和科研活动, 参与的主要是一些综合素质高的同学。该层次倡导自主实训, 由一名或多名学生自己拟订实训目标、设计实训方案, 经老师审核备案后学生自主开展实训操作, 包括科学探索、兴趣研究、科技创新与电子制作等。

通过该实训层次, 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锻炼他们独立操作动手能力, 为以后进入企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多层次实训项目的设计运用必然会对实训室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训室采用实训时间、内容、主体三开放的方式, 除基础认知层的内容是在课内规定时间要求完成外, 其他层次的实训通过学生申请及教师考核的方式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 “教”与“学”互动效果得到很好体现, 学生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完成实训任务,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4 教材编写

该实训室是与工程公司校企合作, 依据工程现场的模式共同开发建设的, 教师与企业工程师除进行实训系统构建外, 还配合完成了相配套校本教材的编写, 这样做的优势非常明显:

4.1 目标定位更为准确

教材内容选取非常注重知识、技能与素质三要素的比重, 变重知识基础为强调能力要求。切合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强调行业中岗位工作任务的相互衔接, 以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能力为导向, 将对应的知识与技能渗透到每一个实训单元的工作任务过程中, 同时通过教材将与行业相关联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物化在实训过程的学习中。

4.2 教材内容综合化

实训室在建设之初教师就已深入考察了智能楼宇行业技术状况及企业用人需求, 对相关职业及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有了详细了解。因此教材内容选取更凸显职业岗位所需综合知识, 明确指出学生所应具备的综合技能与素质, 教材编排注重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设职业岗位情景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以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

4.3 更加注重实用性

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因此教材编写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要符合高职教学, 理论阐述仅限于学生技能掌握的需要, 少做推导, 突出直观性和多样性。对于实践性内容, 重点突出操作步骤, 表述出职业能力获得的过程, 做到图文并茂, 以教程的形式表达出来, 满足学生学习和参考的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实训室为自主建设, 所以在构建时就相应进行了大量图片及视频等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 很好的应用到了教材编写中去[4]。

4.4 紧密衔接职业资格认证

实训室的建设及教材编写除紧密结合工程现场外, 还考虑与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 将职业资格鉴定的内涵要求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融合, 以职业资格鉴定的应知应会为主线协调构建实训项目, 在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训练方面进行全范围覆盖, 以利于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更好的顺应人才市场就业准入制度, 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良好过渡。

5 小结

高职院校中, 以工程现场为导向自主建设综合性楼宇智能化技术实训室是对传统课程的一种创新, 是发展高职教育及实施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有利于学生技能训练、素质教育及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扩展。

该实训室对学生的日常教学及大学生创新、毕业设计等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此实训室为依托, 教师在毕业设计内容的选取上加大了基于工程实际应用课题的比重,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做到产、学、研合一, 其中《府前沁园小区视频监控工程》一文因工程针对性强, 研究内容丰富、详实, 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2012年度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

随着实训室中设备有序更新, 使用次数逐渐增多, 需要教师开拓进取, 扩充新知识, 应用到实训教学中去。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包括对设备仪器的保养维护等, 也是确保实训室正常高效运转的关键。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团队才能管理利用好实训室, 在此我们引入学生专业社团参与到实训的管理和辅导中来, 效果非常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66-71.

[2]余志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实训室的规划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159-162.

[3]冯增喜.楼宇自动化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 (31) :22-27.

情境建设 篇9

优良的校风、学风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保证。因此,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一直是高校提升办学水平,赢得社会认可的努力方向,各个高校都把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都在采取各种手段促进本校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其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是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高校中“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1)。

1 情境领导理论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应用

情境领导理论是由保罗·赫赛和肯尼迪·布兰查德开发的领导模型,通常称为赫赛—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情境领导理论是一个关注下属准备状态的权变理论。该理论将下属的成熟度水平作为一个权变变量,认为成功的领导是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选择的过程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而定(2)。

因此,结合赫赛—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将高校作为一个组织,将校风、学风定义为一种组织文化,将学生党员和党支部定位为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领导力量,将普通学生视为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过程中的被领导力量,从而形成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员、党支部与普通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根据普通学生的对校风、学风建设的能力和承诺,由学生党员和党支部采取不同的领导策略,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党支部在高校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情境领导理论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在领导效果方面必须要重视下属,因为是下属们的接纳或拒绝领导者,不管领导者做什么,其效果都取决于下属的活动。因此,赫赛和布兰查德根据下属的成熟度,将被领导者划分为无能力且不愿意、无能力但愿意、有能力但不愿意和有能力并愿意四种类型,并针对不同成熟度的下属类型,提出了指导、培训、参与和授权四种具体的领导方式。

1.1 校风、学风建设中普通学生的成熟度划分

按照情境领导理论,结合赫赛—布兰查德对下属成熟度的划分,我们也可以将普通学生在高校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成熟度分为D1、D2、D3、D4四种具体类型(见表1)。

从D1到D4,普通学生的成熟度逐步升高,其中,D1处于成熟度的极低水平,D2介于低与中等水平之间,D3介于中等与高水平之间,D4则代表普通学生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具有较高的能力和承诺程度。

1.2 领导维度与领导方式

1.3 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情境领导模型

根据情境领导理论的作用机制,随着普通学生的成熟度由低到高,学生党员、党支部在引导普通学生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过程中,也可以逐步减少对学生参与行为的指导、控制,同时减少对普通学生对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支持行为(图1)。

在R1阶段,由于D1型的学生对于高校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既无能力也不情愿,他们既不关心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也不能担任其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重担。因此,学生党员、党支部必须承担起指导责任,为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定位其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告诉学生应在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中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必须强调指导性。同时,在决策交流上以从上而下的单方向决定为主,少支持。

在R2阶段,由于D2型的学生愿意参与到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但缺少必要的能力。因此,作为高校校风、学风建设重要领导力量的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就必须同时向普通学生提供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多指导性行为和多支持性行为。

在R3阶段,由于D3型的学生具备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的能力,却不愿意承担起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的任务。因此,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就必须与普通学生之间共同决策,学生党员、党支部的主要角色就是在校风、学风建设中提供便利条件和与普通学生沟通,多支持,少指导,认可和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并提供解决问题的便利条件。

在R4阶段,由于D4型的学生具备既具备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的能力,也愿意投入到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的任务中。因此,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只需提供极少的指导和支持即可,领导方式是少支持的同时也少指导,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完全委托给了学生。

2 基于赫赛—布兰查德情境领导理论的途径研究

2.1 成熟度提高的途径研究

按照情境领导理论,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我们将学生分为D1、D2、D3、D4四种具体类型。如果按照能力和态度两个维度,则可以进一步将D1、D2、D3、D4四种具体类型分别描述为(不能,不愿意)、(不能,愿意)、(能,不愿意)、(能,愿意)四个组合。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党支部、普通学生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合力来看,D4无疑是最有利于学生党员、党支部领导普通学生完成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最优情况。因此,学生党员、党支部在区分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普通学生成熟度,有针对性地选择领导方式的同时,还应该提升普通学生的成熟度,引导学生成熟度由D1、D2或D3向D4转变。按照先态度后能力的成熟度提升策略,对于D1类型的学生,应首先帮助其认识到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将成熟度由D1提升到D2,或直接从能力和态度两方面着手,促进学生成熟度由D1直接向D4转变。对于D2类型的学生,由于其本身就愿意投身到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中来,因此,就应该将能力作为其成熟度提升的关键环节,着重提升其参与、完成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能力。对于D3类型的学生,则无需在能力方面投入太多精力,而应把主要着眼点放在促使其态度转变上,促使其由被动地、多支持地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向积极主动地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转变(图2)。

2.2 情境领导模型的动态途径研究

在学生党员、党支部领导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按照赫赛—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我们将普通学生的成熟度作为了选择恰当领导方式的一个重要权变变量。但由于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普通学生的成熟度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尤其是受到学生党员、党支部的影响,普通学生对于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的能力不断提升、态度更加积极,因此,其成熟度水平也可能发生由低到高、由不愿意到愿意、由缺乏能力到具备能力的转变。因此,在使用情境领导理论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成熟度的动态变化特性,在明确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区分不同学生的不同成熟度水平,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成熟度的提升,形成选择恰当领导方式与成熟度水平提高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图3)

3 赫赛—布兰查德情境领导理论的启示意义

3.1 实现组织行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发挥学生党员、党支部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已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们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对发挥作用的途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研究中过于侧重学生党员、党支部自身领导作用的探索,对作为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关键基础的普通学生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不够。因此,通过引入赫赛—布兰查德情境领导理论,按照高校是一个组织———校风、学风是一种组织文化———学生党员、党支部是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领导者———普通学生是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被领导的重要参与力量———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普通学生具有不同的成熟度———学生党员、党支部应根据学生成熟度针对性选择领导方式的研究思路,建立起了组织行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有机联系,解决了学生党员、党支部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

3.2 研究普通学生的成熟度对选择领导方式意义重大。

由于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普通学生的成熟度是决定学生党员、党支部领导方式的一个重要权变变量,因此,研究学生的成熟度对正确选择领导方式意义重大。

3.3 学生党员、党支部的榜样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在引入赫赛—布兰查德情境领导理论,重视普通学生成熟度对选择领导方式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学生党员、党支部的榜样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学生党员可以在领导过程中,通过自身对普通学生的帮助、指导,影响普通学生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能力的提高;其次,通过学生党支部的宣传、引导,还可以影响到普通学生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意愿,促使普通学生的态度由不愿意向愿意转化;最后,学生党员还可以通过以自己的行为为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设立一个较高的标杆,从而使普通学生能够以学生党员为榜样,努力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发挥同样的作用。

摘要:校风、学风,就是一所学校的风气,是指一所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稳定的、鲜明的、被社会公众所公认的行为倾向。本文通过将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引入学生党员、党支部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发挥作用的途径研究中,论证高校学生党员、党支部在形成和维系优良校风、学风等优秀组织文化中,应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关键词:党员,党支部,校风学风建设,途径,情景领导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2]罗珉.管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3]殷璐璐.情境领导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8,05.

[4]王金宝.发挥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及其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9).

情境建设 篇10

在危机中,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管理层意识到企业文化对凝聚士气、积极建设员工关系的重要意义, 建立并形成了危机时刻的企业文化———“因为自信, 所以信任”, 并围绕此核心精神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宣讲、员工培训、部门价值观讨论、企业员工心理关怀 (EAP) 、企业内刊等活动和项目。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成立于2002年底, 2003年底正式推出产品。遭遇美国次信贷危机时, 公司成立刚满7年, 其只有几个核心部门形成较为成熟的部门文化, 并无统一整体的企业文化。作为应对危机特殊情况而催生的企业文化, 其在和平时期能否适应并融入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中?它的缺陷有哪些, 如何改良和引导?

1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008年我入职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 (以下简称“卡中心”) , 作为卡中心第一批管理培训生, 经历了为时半年多, 近10个部门的轮岗培训。从2008年7月11日正式入职至2012年6月离职, 我在3个部门任过职。2009年下半年至2011上半年, 我先以个人业余时间参加企业工会活动, 从事员工兴趣活动报道等企业文化宣传;2011年下半年, 我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专员全职负责企业内刊、企业文化课程培训、相关活动策划等工作。

在2009-2010年美国次信贷危机之前, 卡中心一些问题已开始逐渐显现, 而危机的爆发加速了卡中心内外矛盾的激化。

1.1 行业信任危机

2009年底, 卡中心发卡量达930万张, 2010年初加入千万级信用卡俱乐部, 同时面临信用卡行业因早期快速扩张忽视社会责任所埋下的隐患。由于国内信用卡行业职业道德操守受到社会质疑, 大众不再信任银行, 使得简单问题却经常因投诉上升到公司危机攻关层面。

随着国人信用卡交易的国际化, 交易争端和伪卡交易无论在数量还是金额上都快速增长, 而国内侦测和调查方式却相对落后, 导致大量潜在客户投诉可能发生。即使最后银行赔付客户经济上的损失, 在经历了莫名“被消费”不愉快的事件, 客户对卡中心仍会心有余悸, 客户信任度的下降, 这已不是几次危机攻关就能解决的问题, 而需要系统的解决办法。

1.2 部门矛盾冲突

卡中心明星部门提出的大部分议案在推进的各环节都会受到其他部门不同程度的“关卡”照顾, 不管议案是否合理, 其他协助部门一开始从情感上都会有些抵触。

2009年卡中心的明星部门是客服和资产管理中心, 2010年他们已成为众矢之的。能力越强的部门承担的责任就越多, 责任越多工作内容综合性就越强, 因此对多样化资源的需求也就日益增多, 对部门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就越高。

以客服部为例, 由于其涉及客户全方位需求, 负责分配和传递任务, 但服务人员并非来自卡中心各部门, 并非熟悉所有业务, 所以在进行事项分类和任务分派方面缺少权威和准确性, 也无法评判任务执行效果, 导致接受任务的部门无法有效胜任, 处理效果也不理想。

因为任务分配和责任归属问题, 加上与年终绩效奖金挂钩的各部门硬性考核指标, 相关部门负责人之间经常争吵掐架, 部门间关系变得敏感紧张, 形成只做有据可考的事情, 超出绩效考核范围的事情拒接的趋势。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 客户和卡中心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良性的部门竞争将提高公司资源利用效率, 但如果高层领导不加以规范和引导, 良性的竞争可能会演变成内耗。

1.3 派遣员工满意度低

为了控制人力成本, 银行业普遍采用了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即员工虽在企业A工作, 但人事关系和薪酬却由企业B负责, 且外包员工都在非重要岗位, 很难在企业A晋升, 除非转编制。2009年, 因编制导致薪酬待遇差异, 派遣员工心理失衡的问题愈发突出。

不仅因用工编制问题产生派遣员工对正式员的不满, 后台支持部门的员工也“眼红”业务部门, 分中心员工经常加班却不能获得总部员工享有的加班费等等。如今没有人嫌钱多, 只会觉得少, 但如只用金钱和用工编制来体现员工的价值, 那么很少有员工会感到满意和公平, 况且薪酬增长带来的满足感是边际递减效应。

以上现象都说明卡中心需要一种软实力———企业文化, 协调企业对内对外的关系, 而企业文化的构建并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迫在眉睫。

2 构建危机情境下企业文化的社会心理学意义

2.1 米尔斯中产阶级理论

C·莱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中对白领阶层的研究运用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思想, 结合两者, 依托马克思异化思想, 着重分析了白领阶层的形成和他们的社会生活情况, 又辅以韦伯的科层制思想, 考察了白领阶层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特征。

马克思异化理论认为, 劳动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 人们通过劳动表达其人性, 但现代工艺和其分工使劳动表达人性日益困难, 工业化正在创造越来越多无意义的职业, 从事这些职业的人被剥夺了表达人性的方式, 从而失去了个性。白领阶层就是这么一批深受工业分工之害的群体, 他们在生活中明显表现出两种异化的心理反应:一是异化造成的心理忧郁与迷乱导致的反应麻木;二是疯狂地投入闲暇活动以缓解工作带来的异化。

韦伯科层制理论认为, 科层制是形式合理化的表现性, 是以个性为代价换取高效率的管理制度。白领阶层置身于庞大的科层体制中扮演中间角色, 为整个大体系谋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 被迫固守于科层组织派给他的地位。米尔斯注意到白领阶级在生活中缺少权力, 不仅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 也缺少参加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力。

银行系统的白领符合米尔斯“白领阶级”的描述。在中国, 社会普遍认为银行工作高薪高福利、体面亮丽, 然而金融危机的出现和网络金融的兴起加剧了传统银行业务的萎缩, 加上行业内竞争激烈, 中国金融业已成为密集劳动型服务产业, 强调标准、限制员工个性表达的工厂集群。

行业的发展无法解决银行白领在企业中的阶级属性和基本矛盾, 企业也无法从员工视角更改现有组织框架和规章制度流程, 所以企业越做越大, 银行白领却越失去个性表达。银行白领的生存实际是没完没了的高强度加班、内分泌紊乱、肩周炎、腰间盘突出、贪食肥胖、失眠焦虑、狂躁、过劳死等心理和生理疾病, 且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

为了表达个人特色, 从一周四日不变的深色工装中寻求自我, 女员工想尽办法在耳环、指甲、鞋、包等细节寻求刺激和新鲜感。在此基础上, 可能进一步演变为物质依赖, 通过不断大量消费产生快感, 摆脱工作和生活的束缚, 不少年轻人成为了“月光族”、“购物狂”, 用信用卡超前消费, 本月工资还上月的账单, 有的甚至支付高额手续费分期还款。为了顺应员工的自我表达需求, 卡中心规定每周五员工可以穿着商务休闲, 但时常因领导或大客户来访, 而不能执行。

除了大量购物排解压力, 一部分人选择疯狂地参加体育活动, 经常运动健身或定期旅游;一部分人斥重金购买各种高端设备培养兴趣爱好, 如单反照相机、航拍仪器等;还有一部分人经常深夜留恋各种娱乐场所, 寻找感官刺激;剩下一些人会选择宅在住所, 陪家人或安静独处。

一周5天, 每天9小时以上在办公室, 即使周末有2天能属于自己, 但70%的时间都在压抑自我, 从事对自我生命发展缺乏意义的琐碎工作, 像螺丝钉可以不断被代替。对高薪福利的依赖, 受困于信用卡账单、房屋水电费用, 银行白领即使厌倦想离开, 但在“温水煮青蛙”的生活中, 人只能变得更加麻木。

2.2 应激失调理论

应激又称为压力, 应激源是“应激性的”刺激和环境, 个体的反应为应激反应, 应激指的是一般过程。应激失调是指人们对负性刺激的情绪反应能影响他们的健康, 称为斗争-逃跑反应的应激反应如果是短期的, 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果是长期的, 则威胁健康。应激的有害物质作用主要是由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造成的, 持续高水平的皮糖质激素能升高血压、破坏肌肉组织、诱发不育、抑制生长、抑制炎症反应和抑制免疫系统。

人的免疫系统是机体最复杂的系统之一, 它的功能是保护机体, 防止感染, 但多种应激事件能增加免疫系统的疾病易感性。如一已婚人士去世后, 其配偶就可能在短期内因感染疾病而随之去世。应激事件导致的疾病, 除了一定时间后的个体自愈, 还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后两者可能会导致生理和心理的成瘾, 即被迫不断满足个人对药物和心理治疗的依赖。

日常高强度工作节奏、高质量工作要求和永远不足的岗位人数配备, 加上危机时期企业面临倒闭、裁员的压力, 面对上述情况卡中心员工更多表现为内心焦虑和延长加班时间。

其应激失调的主要生理表现为对慢性上瘾“心理安慰剂”的依赖, 如大剂量嗜饮茶或咖啡、酒, 吸烟成瘾;小病不断, 等不及自愈要求打点滴迅速治疗, 否则焦虑耽误工作。其主要“心理治疗需求”表现为“购物发泄”、“美食放松”、“运动减压”、“追求完美主义”等。这些应激失调如不加以疏导, 将很容易演变成慢性疾病甚至重大疾病。

只有当个体生命意义和公司使命相融合一致, 个体可在岗位上享有自主权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这时个体才感觉最幸福, 可从工作中得到精神给养, 个体价值得到最大发挥。从这点来看, 健康的企业文化是枯燥单调工作与个人理想的调和剂, 它赋予枯燥的办公生活予意义, 尽可能减少个人意愿与工作目标的矛盾, 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带来的幸福和安定感。

3 卡中心危机情境下企业文化的构建

3.1 建立企业核心文化

企业也是一个小社会, 不能为了管理员工而管理, 首先要尊重员工是社会人, 了解其属性对应的身心需求, 再用符合社会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制度管理, 积极的企业文化就是对员工的尊重和人文关怀。

按照一般企业文化发展规律, 卡中心当时已形成了较突出的部门文化, 下一步该归纳总结提炼部门文化, 从而形成整体文化精神。但危机的爆发促成应急企业文化“因为自信, 所以信任”, 其不完全建立于部门文化, 而取决于卡中心总裁和其高级管理高层。

在建立企业核心文化前, 卡中心聘请咨询顾问公司获取分析报告;通过临时组建企业文化团队, 在公司内部信息平台发表系列短文展开讨论;同时分析研究国内外信用卡行业优秀企业的典型文化, 从而得出规律和特征, 在此基础上得出核心文化精神“自信、专注、开放、共赢”, 并根据此提出四项价值观、企业愿景和使命, 并在2010年下半年完成企业主题曲《中国相信》。

按此逻辑, 随后企业文化的构建将根据卡中心不同发展阶段和工作重心设立发展战略, 匹配适应的文化宣传策略, 并不断观察调整。可实际情况是, 催生的企业文化只是统一员工克服难关的共识, 但不能取代部门文化。危机过后, 之前未形成部门文化的部门, 其部门文化发展依旧缓慢, 也不可能快速复制其他部门的文化模式, 比起对眼前眼前业绩的关注, 这些部门缺乏对企业文化应有的重视。

3.2 制定企业文化构建战略

制度和技术可以照搬, 唯有文化需要自我养成和积淀, 它是无法外包的, 只有依靠企业自身, 需要每名员工共同参与其中才能繁盛的事业。因此, 开展卡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之一, 需要有一群热爱卡中心, 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专职文化队伍, 协助搭建卡中心文化的构架并丰富其内涵, 然后围绕核心文化展开系列宣传活动, 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卡中心企业文化建设在不同阶段需有不同工作重点和目标群体, 目标群体需分层, 建设、传播方式也应随目标人群特征而各异。根据卡中心实际, 可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内部文化机制 (如内刊) 统一中高端管理者思想, 从而落实公司阶段战略;通过不间断的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员工企业生活, 增强员工凝聚力;通过企业品牌建设, 丰富企业社会资源。目前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依次由企业文化宣传室、工会和市场部品牌室分别运作。

但执行的实际情况是, 除了市场部的对外品牌形象管理有专业团队负责, 卡中心对内没有稳定、专业的企业文化策划和执行团队, 企业内外文化输出和形象管理没有联合作战、统一规划。卡中心对内企业文化执行最活跃的工会部分, 其工作主力都是无薪兼职的在岗员工。但企业文化宣传的主力不能仅依靠在岗员工通过工会俱乐部或是业余时间凭“兴趣爱好”来参与, 这样的参与方式既不利于管理, 同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员工的自我奉献达到一定效果, 但企业文化的构建是持久战, 如果让这批热爱企业的员工因参与企业文化宣传而影响本职工作, 那后果是得不偿失的。

直到2010年底, 卡中心才在管理部正式设置了4人编制的“企业文化宣传室”统领企业内部文化宣传, 2011年该室迁至培训与发展中心。2011至2012年, 其人员变更频繁, 该室目前工作内容更侧重于培训宣传。

3.3 梳理快捷沟通流程

危机时期, 卡中心企业文化室隶属管理部, 可更为直接与卡中心领导沟通, 当危机时期的企业文化推广成日常企业文化, 其功能演变成培训和日常企业内部文化建设。

通过工作实践, 我发现企业文化室工作的开展必须受卡中心办公会直接领导, 从而确保领导思想的有效传达和落实, 需建立不超过3级的快捷沟通汇报方式。核心企业文化建设成员需经常与办公会领导交流沟通, 保证其及时了解卡中心阶段发展相关情况, 明确宣传导向。

卡中心企业文化建设应成为每名员工默认的工作内容, 设立卡中心级企业文化建设贡献奖, 每年表彰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 在企业内形成文化氛围。

3.4 落实员工心理关怀项目

2010年底, 卡中心就引进了员工心理关怀项目 (EAP) , 由获得国家咨询师认证的企业员工承担部分咨询工作, 同时采用项目外包, 以员工福利立项, 用电话卡的方式发放给员工, 员工如有需要可电话职业咨询师咨询。该项目先指定部门试行, 再逐渐推广。

不过对于心理咨询, 虽然我国发达城市认知度较高, 但人们对心理咨询仍有与类似“心理有毛病”或“不正常”、“神经病”等概念相等同的偏见, 导致一些员工在参加企业心理关怀项目时仍有所顾虑。

EAP项目不是针对“有问题”的员工, 而是员工自我意识到需求, 主动寻求协助, 员工不仅要了解什么是EAP, 更要发自内心的接纳, 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心理健康观念, 建立意识逐渐将心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技术应用到日常工作, 落实到企业规章制度和部门绩效考核中, 这种意识的建立需要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企业文化进行保护、推广和落实。

4 离职后卡中心企业文化的发展

2012年下半年, 因中信银行总部要求统一各分行、支行等内部企业内刊, 从2011年发刊不到2年的《信·世纪》季刊被迫停刊, 其刊名由微信公众号继承, 现低频率不定期发送些企业相关活动信息。

2014年5月, 卡中心的缔造者前总裁陈劲宣布离开中信接任众安保险总经理一职, 其努力在体制内实现同工同酬的公平原则, 减少因编制原因导致的员工矛盾。随后因卡中心管理层的系列变动, “因为自信, 所以信任”的企业文化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由于一系列新的战略和管理模式, 以及企业内晋升相对平缓, 2013-2014年许多我认识的工作了5年以上的员工陆续离职。其中一些年轻员工纷纷抱团去平安银行, 或者去与卡中心有过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如腾讯、华为等就职。2008年和我一起入职的11名管理培训生, 到2015年只有4人还在卡中心工作, 大概还有2人还在银行系统任职, 其他人都已离职。

参考文献

[1][美]阿伦森等.社会心理学 (第5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2][美]巴伦·伯恩.社会心理学:第10版 (上下册)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4.

[3][美]卡尔森.生理心理学 (第6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4][美]波普诺.社会学 (第11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5]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 篇11

关键词:情境教学;方法;音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交际化的英语学习氛围,我们经过实践,发现英语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更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英语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

二、、情境教学法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点:(1)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2)语言的习得规律。(3)学生的学习规律。

三、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

1.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

八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1 Nothing is more enjoyable than playing tennis中有大量的有关体育用品的单词,老师可以准备好实物,通过创设情境、实物比较来学习新单词和形容词的比较级。学生觉得既有趣,又新奇。

2.表演创设情境

表演也是初中英语课堂常用的方法。一方面,学生用肢体语言与言语的协调来表演书中的人物,去感受他人的情感、性格、行为。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活跃课堂氛围。例如:我们每天的Free Talk时间,我记得当他们谈到“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时,学生三人自由组合,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A同学扮演老师说:“B同学考试100分,C同学考试20分”,A同学很懊恼,B同学很高兴。然后B同学走到C同学面前问:“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C同学想想回答到:“I think you can listen to the songs and read them…”,不久A同学扮演的老师又来宣布考试成绩了“C同学100分,B同学也100分。”最后老师和同学一起笑了。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七年级下册“现在进行时”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感知,以引发兴趣、提出探究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音乐渲染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所学课文的需要,把音乐引入课堂。比如,在课间时就可播放音乐,让轻松的韵律带领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

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What will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时,我在课前就一直在放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Whatever will be will be?”,激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就可提问:“Do you know what will you be in future?”

——“A doctor”

“Ok, very well. And do you know what will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

——“Flying in the sky.”

“Right, let us start our class now——What will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

5.游戏创设情境

利用做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可以使得学生自然融入课堂,如此,学生可以在学中玩,玩中学。比如,为了让学生轻松学习课文中的新单词,用看英标和图片抢答单词的方法,让全班快速站起来说,尽量让每个人都说,都参与进来。

在英语课堂情境教学中,我们将尝试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语言情境,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轻松习得,爱上并热爱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莫宝庆.情景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06).

情境教学——美术情境教学的启示 篇12

一、教学情境体现教学者的教学原则和思想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时代的特征, 教学原则正是当前时代教学思想的反映。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 从而使它流于形式。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能单纯以灌输知识为重, 而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这种理念是当前最新的教学理念, 也是符合当前社会和学生发展的一种创新。它更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情境教学, 是现代教学对课堂情境创设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现代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 对当前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借鉴。

二、教学情境体现出教学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能体现出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得当的。在课堂的创设中, 教师要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某个典型例子, 通过这一典型实例, 引导学生从美术课堂学习的角度, 运用相关知识自主发现、自主探究问题。这无疑是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原则、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 教学情境的创设, 有利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又间接地促进了教学情境的改进和完善。情境教学方法, 有利于启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可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 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求知欲, 使情、景、人物在活动之中融为一体, 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三、教学情境的转变体现出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又促进了教学情境的变化

教师在使用这一情境时, 要鼓励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大胆提出各种知识上的假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无论是答对了还是答错了, 教师都要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学生发言中, 教师要认真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听取了学生的回答后,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讲解学生最初的假想。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还可根据教学要求, 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进行学习, 这样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如学生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进行自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等。我们教学中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往往冷落了持有与教学目标不同意见的学生, 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降低了学习效率, 这种做法在情境教学中是有害的。这就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他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对教学情境的转变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教学情境体现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依赖于教学理念和教师教学方法。布卢姆认为只要有最佳的教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多数学习者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而良好的教学情境则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更离不开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所以, 在现代教学环境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想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实现重大的突破, 教师就要创设出新型的教学情境。首先, 是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 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从而转变到积极探究的学习新观念中来。其次, 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的课堂情境在认识活动中突显出来。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 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 可以增进学生对现代学习方法掌握水平的提高。

五、现代教学情境的创设影响着教学评价的转变, 教学评价又决定着教学情境发展的方向

情境性评价不是呆板地执行预定的评价方案, 而应该是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学生课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价意见, 不仅重视事先预定的评价项目, 而且还应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评价项目。要强调评价的主体性, 这主要指评价不是评价者单方面地对被评价者进行鉴定, 而是要求二者进行广泛的对话与交流, 强调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被评价者的意见和想法。过去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认定, 因而, 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而现代的教学情境则要求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且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 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 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从而才能使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 在关注过程中, 才能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如电影、电视、影像、参观、旅游, 甚至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 还可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 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 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自己的美术作品, 进行交流。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资源都可作为教学资源。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丰富学生体验, 激起学生联想, 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为补充, 相互促进, 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达到教师乐于奉献, 学生热爱学习的效果。因此, 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 更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美好的情境!

摘要:一堂成功的课, 良好的情境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 教师除按照大纲要求, 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以外, 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情境, 力求在每节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紧紧地抓住, 用独特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美术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中国式逻辑下一篇:位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