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通用9篇)
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 篇1
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102 号
《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已于2015年3月18日经省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2015年3月21日
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升全省通信服务水平,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电信设施建设,保护电信设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江苏省信息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电信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信设施,是指用于提供经营电信业务并实现电信功能的通信交换传输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包括通信机房、基站(含室内、隧道及山洞等无线覆盖设施)、机柜、光(电)缆、管道、杆(塔)、分线箱(盒)、交接箱(间)、节点设备及其他配套设备。
附搭电信设施的电力、广播电视和交通设施,除适用电力、广播电视和交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同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电信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支持电信设施建设的资金、土地等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建设和保护的— 2 — 相关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电信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活动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破除垄断、共建共享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符合本地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五条 省电信管理机构负责全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省电信管理机构设立的派出机构根据职责行使监督管理职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城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公安、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和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电信设施属于公共基础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和破坏依法进行的电信设施建设,不得危害电信设施安全。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为电信普遍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对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管道租用,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管线穿越公路、铁路、桥梁、河道、运河堤岸以及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地铁沿线时,应当给予政策支持。
第八条 编制城乡规划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应当编
— 3 — 写电信设施建设章节,并征求电信管理机构以及相关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意见。http:// 省电信管理机构应当编制本省电信行业发展规划,由发展规划主管部门审定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有关部门在编制、修订涉及电信设施建设的相关专项规划时,应当征求电信管理机构以及相关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意见。
电信业务经营者编制的企业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城乡规划、电信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划。
第九条
电信设施的建设应当执行国家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并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要求。
第十条 电信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与当地自然环境、城乡建设风貌相协调,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符合国家电磁辐射环境防护标准。在自然保护、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区域内建设电信设施,应当采取美化或者隐蔽措施。
电信设施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符合开工条件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下列建设项目应当同步配套电信设施:
(一)开发区、工业园区;
(二)机场、车站、港口;
(三)宾馆饭店、商业、办公场所、住宅小区;
(四)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
建设项目提供的配套电信设施应当为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 4 —平等的接入条件,并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共享使用的需要,不得与任何电信业务经营者签订具有排他性条款的协议,阻碍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进入区域提供服务。
建筑物内的通信管线和配线设施以及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通信管道,应当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由建设单位随主体工程同时施工与验收,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在编制城镇道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铁路等公共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方案时,应当事先通知电信管理机构,并根据城乡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国家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同步设计并预留通信管线及配套设施位置。
第十三条 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前,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和电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电信配套设施(含移动通信基站)的位置。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设住宅小区时,应当按照之前明确的位置进行预留。
第十四条 建(构)筑物内的信号盲区或者弱区、移动通信话务量高的大型场所、通信网络频繁切换的场所等区域,应当设置通信网络室内覆盖系统。场所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为电信业务经营者建设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五条 建设通信机房、基站、管道、杆(塔)、交接箱(间)等电信设施需要占用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 5 — 第十六条 公共机构办公场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公共区域,其管理人应当无偿提供电信设施建设必要的场地和接入的便利条件。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杆(塔)、基站、管道等电信设施应当实行共建。已有杆(塔)、基站、管道等电信设施应当开放共享,不具备共享条件的应当采取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享。
省电信管理机构组织电信业务经营者制定电信设施共建共享的目标范围和管理办法,应当与城市市政综合管廊相衔接,并符合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的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执行电信设施共建共享规定,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因新建、改建、扩建电信设施,造成相关权益人经济损失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补偿;违法造成相关权益人经济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 因公路、铁路、城镇道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农田、水利工程等建设,确需搬迁电信设施的,应当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签订搬迁补偿协议,在支付搬迁费用以及因搬迁造成的经济损失后,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搬迁。
第二十条 在国家规定的电信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经依法— 6 — 批准实施下列可能影响电信设施安全或者通信质量行为的,应当事先书面告知电信业务经营者,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建造建(构)筑物;
(二)新建、改建、扩建车站、机场、港口、公路、铁路、城镇道路、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水利工程等;
(三)铺设电力线路、电气管道、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下水道、广播电视传输线路、电信线路以及设置干扰性设备;
(四)实施采矿活动;
(五)建设生产易燃、易爆物品,排放腐蚀性物质的工厂;
(六)可能影响电信设施安全或者通信质量的其他行为。在国家规定的电信设施安全保护范围以外实施前款行为,可能威胁电信设施安全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电信设施安全的行为:
(一)在国家规定的电信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爆破、烧荒、烧窑、焚烧物品,打桩、顶管施工,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倾倒含酸、碱、盐等腐蚀性的废液、废渣等;
(二)在国家规定的电信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挖沙、取土、挖沟、掘井、植树,设置化粪池、牲畜圈、沼气池;
(三)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电信设备,切断电源等;
(四)在设有水底、海底光缆标志的禁区内抛锚、拖网、挖沙、爆破以及从事其他危及通信线路安全的作业;
(五)在电信设施上附挂物体、攀附农作物、拴系牲畜、攀
— 7 — 爬杆(塔);
(六)涂改、移动、拆除或者损毁电信设施安全警示标志和保护设施;
(七)向电信设施射击、抛掷物体;
(八)危及电信设施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 架空电信、电力、广播电视线路在相互平行、交叉穿越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间隔距离。不符合的,相关单位应当协商解决。
油、气、水、电等管线需要与通信管线交叉穿越、平行建设时,应当保持国家规定的间隔距离。不符合的,后建单位应当与先建单位协商,遵循使用安全原则,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先建设施的安全,并承担相关费用。
第二十三条 种植的植物应当与电信设施保持安全距离。危及电信设施安全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告知其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进行修剪;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在合理期间内仍未修剪的,在通知所有权人和管理人后,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进行修剪。后建电信设施应当与已有植物保持安全距离。已有植物与现有电信设施存在安全距离等问题的,应当协商提出处理方案。
第二十四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需要进入放置电信设施的场所进行施工、维护和维修等活动的,该场所的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给予配合、提供便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阻挠、妨碍电信业务经营者进入放— 8 — 置电信设施的场所进行施工、维护和维修。
第二十五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根据电信设施保护的需要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设置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应当标明电信设施的所有人和联系方式等。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定期对警示标志进行维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止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设施安全保护区范围内设置警示标志。
第二十六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电信设施的物理防范和技术防范措施。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制定电信设施故障抢修预案,配备相应的抢险人员和设备,并定期进行电信设施故障应急救援演练。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止应急通信保障、电信设施抢修人员、车辆进入通信保障应急处置场所或者电信设施抢修现场,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八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查处破坏、盗窃电信设施以及其他危害电信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执行岗位责任制和维护工作制度,加强巡回检查,开展护线宣传,与沿线各单位密切联系,共同搞好护线联防,协助公安机关查处破坏电信设施的案件。
第二十九条 实施损害电信设施行为的,应当赔偿电信设施产权人的损失,赔偿范围包括资产损失、修复电信设施的费用以及阻断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
— 9 — 具体赔偿标准参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禁止收购来源不明的通信电缆等电信设施。从事废旧物资收购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废旧电信设施,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建设项目未同步配套电信设施的,按照综合验收不合格处理,并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未为电信业务经营者使用区域内的配套公共电信设施提供平等的接入条件,或者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签订具有排他性条款的协议的,由省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由省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规定的,由省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江苏省特种行业治安管理— 10 — 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十四条 省电信管理机构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专用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建设和保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 篇2
近日, 江苏通管局局长苏少林、江苏省政府法制办主任于爱荣一行到太仓市、镇江市就《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 (下称《办法》) 开展立法调研。太仓市副市长郑晋、镇江市副市长倪兴余先后陪同调研、座谈。江苏通管局政策法规处、省政府法制办政策法规处、太仓市法制办、镇江市法制办、省电信公司法律事务部、省移动公司法律事务部的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在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后, 苏少林局长首先介绍了我省通信行业的发展情况, 并从行业监管、社会发展的角度强调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立法的重要性。苏局长指出, 刚刚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勾勒出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框架, 通过立法来加大对省内电信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力度, 符合中央有关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也是健全江苏通信行业监管的应有之义。此外, 苏少林局长还希望相关部门能与管局即将成立的地市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加大合作, 共同推动我省由网络大省向网络强省迈进。
调研组在广泛听取两地相关部门意见后表示, 将及时梳理和吸纳提炼有关意见, 使《办法》更符合省情, 更实用管用, 切实为推动江苏通信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 篇3
一、将第三条修改为:“本条例所称电信设施,是指组成公用电信网的所有设施,包括光(电)缆、管道、杆路、铁塔、分线箱(盒)、交接箱(间)、基站、机房和供电设备等用于实现电信功能的交换设备、传输设备、配套设备和设施。”
二、将第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县级以上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保、交通、广播电视、工商、商务和价格等相关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依法做好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工作。”
三、在第五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鼓励民间资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与电信设施的建设与业务运营。”
四、将第七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电信设施建设纳入海南省总体规划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道路交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专项规划,同步安排通信光缆、管道、基站、铁塔、机房等电信设施建设内容。
“省电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省规划、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电信业务经营者编制省电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电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有关内容纳入相关市、县、自治县控制性详细规划。”
五、将第九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国土资源、林业、建设、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对涉及电信设施建设所需要的通信机房、基站、铁塔等建设用地和光(电)缆的埋设予以支持。
“因规划调整等原因需要对电信设施拆迁重建的,应当在电信设施拆迁前安排重建所需用地。”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十条:“电信设施建设应当与当地城乡建设风貌相协调。在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特色小镇、特色村庄等区域,应当采取景观化或者隐蔽化方式建设电信设施。
“城市建成区和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不宜新建架空管线设施,对已有架空管线应当采取隐蔽措施或者结合城市改造逐步入地。”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三条:“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污染应当符合国家防护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检查。”
八、将第十二条改为第十四条,修改为:“在公用电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电信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既有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开发者、所有者和管理者应当为光纤到户改造提供便利条件。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地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实现光纤到户。
“光纤到户的建设和改造方案,应当满足多家通信运营商平等接入、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运营商的要求。
“办公和商用楼宇、居民住宅小区等城镇民用建筑的开发者、所有者和管理者应当为电信业务经营者使用区域内的配套公用电信设施提供平等的接入和使用条件,不得与任何电信业务经营者签订具有排他性条款的协议,阻碍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进入区域提供服务。用户有权自主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开办的服务。”
九、将第十三条改为第十六条,修改为:“基础电信、广播电视传输业务经营者可以在民用建筑物、构筑物上附挂电信线路或者设置小型天线、移动通信基站等公用电信设施,但应当事先与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协商,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或者按照约定向该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支付使用费。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院校、展览馆、旅游景点等所属建筑物、构筑物,机场、公路、铁路、桥梁、隧道、铁路车站、公路客运站(公有)、公共绿化区等公共区域以及路灯、道路指示牌等公共设施,用于通信基站、通信管道等建设的,其产权人、管理人和使用人应当开放,并提供通行便利。”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对光纤到户电信设施进行验收,并在验收通过后十五日内将验收文件报省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光纤到户电信设施未按要求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接入公用电信网。”
十一、将第十五条改为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通信管道、广播电视传输线路、移动通信基站、杆路、铁塔等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统一建设或者联合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已有的电信设施具备条件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开放共享。不具备共享条件的,应当采用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享。”
十二、删去第十六条。
十三、将第十七条改为第十九条,修改为:“水、电、气等管线需要与电信管线交越、平行建设时,应当保持规定的间隔距离。不符合规定的,后建单位应当与先建单位协商,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先建管线安全,并承担相关费用;涉及需要规划变更的,应当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十四、将第二十二条改为第二十四条,修改为:“种植的植物应当与电信设施保持安全距离。
“对电信设施保护范围内原有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安全距离规定的植物,其所有者应当在电信业务经营者告知的期限内予以修剪;拒不修剪的,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自行修剪。
“对电信设施保护范围内新种植或者自然生长的、可能危及电信设施安全的植物,电信设施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征得园林绿化行政部门或者林业行政部门的同意,按照规定的安全距离直接予以修剪、砍伐,并不予赔偿、补偿。
“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者生产、交通等事故,造成植物倾斜、倒伏直接危及电信设施安全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先行修剪、扶正、砍伐或者采取其他必要的安全处理措施,并应当自采取措施之日起三日内告知植物管理人并补办相关手续。
“新建、改建、扩建电信线路通过林地时,需要砍伐林木的,应当依法办理林木采伐手续,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给予林地、林木所有人或者使用权人一次性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标准应当与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体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十五、将第二十四条改为第二十六条,修改为:“从事废旧电信设施收购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收购台账制度,并向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收购无来源合法证明的电信设施。”
十六、删去第三十条。
十七、将第三十一条改为第三十四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二)项:“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收购无来源合法证明的电信设施的;”
原第(二)项、第(三)项分别作为第(三)项、第(四)项。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将未按要求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光纤到户电信设施接入公用电信网的,由省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拒不执行电信设施共建共享规定的,由省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电信设施建设与业务合同 篇4
甲方:
乙方:
鉴于乙方为菏泽市主要电信业务运营商,为合法的互联网业务提供商,甲方作为使用互联网业务的大客户,甲乙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经相互协商,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签订本协议。
一、双方权力和义务
甲方权力和责任:
1、甲方接入的区域为,甲方除了提供互联网信息查询、信息交流等上网服务外,不得利用其租用的数据线路从事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等网络接入服务,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或其他区域提供基于乙方所提供网络的电信服务。
2、对于乙方分配的IP地址,甲方必须按照乙方的要求使用,不得私自更改和转借给他人。
3、甲方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及时交纳网络使用费的义务。
4、在甲方使用乙方线路接入业务期间,乙方向甲方提供主干线路及接入设备――光电转换器,但这些设备所有权归乙方所有,甲方有责任和义务给予保护,否则将按原价赔偿,甲方停止使用业务后,需立即归还乙方。
乙方权力和责任:
1、乙方有依据双方约定向甲方提供互联网接入的权力和义务。
2、乙方有责任保证提供的互联网接入线路质量稳定、可靠,负责光电转换器以上线路的日常维护及故障查修,局域网及微机故障不在乙方的服务范围,但可以协助甲方对家属区内部局域网进行检测、优化。
3、乙方对甲方只负责提供互联网线路接入,对乙方的经营行为不负任何责任。
4、乙方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有关规定向甲方收取相关费用的权力。
5、为使甲方实现网络接入的目的,乙方给甲方的接入设备分配一个公网IP
地址,IP地址的所有权归乙方所有。
二、优惠方式:
1、乙方视甲方为互联网业务大客户,对甲方互联网综合业务接入给予如下优惠: 甲方工程概况
投资规模:
以上所有综合线路费用由乙方来出,必须是甲方使用电信业务,(固话和宽带)如线路布好后甲方没有使用,以上费用由方一次性付清给乙方
三、服务承诺
乙方以严格的制度、专业的技术人员保证将故障率控制在最低水平,确保甲方业务传输的安全可靠。
1、乙方应按信息产业部颁布的《电信服务规范》规定的线、电路质量要求,保证甲方所用线路畅通,电路质量稳定可靠。
2、乙方负责从光电转换器网口以外故障的全程处理,故障的开始时间以甲方申告记载并经乙方记录确认的时间为准,故障消除时间以乙方提供的并经甲方确认的时间为准。故障修复时限按信息产业部《电信服务规范》执行。乙方故障申告电话为:10000。
3、乙方承诺以“客户经理负责制”向甲方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如因国际、国内出口的主干链路出现故障,造成甲方不能正常使用网络,乙方不为此承担责任,但有义务协助甲方尽快解决该问题。
四、协议有效期与中止
1、本协议有效期为,自电路开通之日起生效。合同期满,如需终止合同,要在合同期满前一个月通知对方,每次在未提前通知终止本合同的情况下,合同自动延续壹年。
2、协议有效期内,在乙方全面履行本协议条款的前提下,甲方单方面撤销本协议,甲方应在一个月内补清乙方为甲方优惠的全部款项,并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按照乙方未履行协议期间包月费用之和的80%计算;若乙方违约,则赔偿甲方同等金额价款。
3、由于不可抗力(如地震、火灾、水灾等)导致本协议不能履行的,协议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不可抗力事件或原因解除后,如无特殊情况发生,本协议继续执行。若本协议有关内容仍难以执行,双方应共同协商变更协议相关条款。
五、本协议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时,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变更本协议。协议双方名称、体制、法定代表人等的变化,不影响本协议的效力,双方应当继续履行。
六、本优惠条款如遇国家通信资费调整,应以国家法规和上级文件为准。
七、因本协议发生的一切争议,协议双方应协商解决;若协调不成,任何一方可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如果本协议的某些条款在任何时候变成不合法、无效或不可强制执行而不从根本上影响本协议的效力时,本协议的其它条款应不受影响。
九、经双方认可的本附加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十、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授权代表:授权代表:
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 篇5
第十七条 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工作。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公布提供服务的条件、获得服务的程序和剩余服务能力等信息,公平、公正地为所有用户提供管道运输、储气、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
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不得利用对基础设施的控制排挤其他天然气经营企业;在服务能力具备的情况下,不得拒绝为符合条件的用户提供服务或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现有用户优先获得天然气基础设施服务。
国家建立天然气基础设施服务交易平台。
第十八条 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当遵守价格主管部门有关管道运输、储气、气化等基础设施服务价格的规定,并与用户签订天然气基础设施服务合同。
第十九条 通过天然气基础设施销售的天然气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天然气质量标准,并符合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的安全和技术要求。
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天然气质量检测制度。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可以拒绝提供运输、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
全国主干管网的国家天然气热值标准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天然气基础设施需要永久性停止运营的,运营企业应当提前一年告知原审批、核准或者备案部门、供气区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天然气主管部门,并通知天然气销售企业和天然气用户,不得擅自停止运营。
天然气基础设施停止运营、封存、报废的,运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组织拆除或者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 天然气销售企业、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和天然气用户应当按照规定报告真实准确的统计信息。
有关部门应当对企业报送的涉及商业秘密的统计信息采取保密措施。[3-4]第四章 天然气运行调节和应急保障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天然气主管部门、燃气管理部门等,实施天然气运行调节和应急保障。
天然气销售企业、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和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应当共同负责做好安全供气保障工作,减少事故性供应中断对用户造成的影响。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天然气主管部门、燃气管理部门等,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
国家鼓励具有燃料或者原料替代能力的天然气用户签订可中断购气合同。
第二十四条 通过天然气基础设施进行天然气交易的双方,应当遵守价格主管部门有关天然气价格管理规定。
天然气可实行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季节性差价、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价格政策。
第二十五条 天然气销售企业应当建立天然气储备,到拥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工作气量,以满足所供应市场的季节(月)调峰以及发生天然气供应中断等应急状况时的用气要求。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应当承担所供应市场的小时调峰供气责任。由天然气销售企业和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具体协商确定所承担的供应市场日调峰供气责任,并在天然气购销合同中予以约定。
天然气销售企业之间因天然气贸易产生的天然气储备义务转移承担问题,由当事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天然气购销合同中予以约定。
天然气销售企业和天然气用户之间对各自所承担的调峰、应急供用气等具体责任,应当依据本条规定,由当事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天然气购销合同中予以约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组织编制燃气应急预案,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平均3天需求量的应急储气能力,在发生天然气输送管道事故等应急状况时必须保证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用气供应安全可靠。
第二十六条 可中断用户的用气量不计入计算天然气储备规模的基数。
承担天然气储备义务的企业可以单独或者共同建设储气设施储备天然气,也可以委托代为储备。
国家采取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天然气储备,并对天然气储备能力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政府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优先支持。
第二十七条 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当依据天然气运输、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合同的约定和调峰、应急的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天然气主管部门、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企业制定本行政区域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
天然气销售企业应当会同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天然气用户编制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并报送所供气区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天然气主管部门和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天然气销售企业需要大幅增加或者减少供气(包括临时中断供气)的,应当提前 72 小时通知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天然气用户,并向供气区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天然气主管部门和燃气管理部门报告,同时报送针对大幅减少供气(包括临时中断供气)情形的措施方案,及时做出合理安排,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
天然气用户暂时停止或者大幅减少提货的,应当提前48小时通知天然气销售企业、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并向供气区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天然气主管部门和燃气管理部门报告。
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需要临时停止或者大幅减少服务的,应当提前半个月通知天然气销售企业、天然气用户,并向供气区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天然气主管部门和燃气管理部门报送措施方案,及时做出合理安排,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
因突发事件影响天然气基础设施提供服务的,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当及时向供气区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天然气主管部门和燃气管理部门报告,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天然气销售企业、天然气用户。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天然气主管部门和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企业对天然气供求状况实施监测、预测和预警。天然气供应应急状况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应当提请同级人民政府及时发布应急预警。
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天然气销售企业及天然气用户应当向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天然气主管部门报送生产运营信息及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突发情形。有关部门应对企业报送的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采取保密措施。
第三十一条 发生天然气资源锐减或者中断、基础设施事故及自然灾害等造成天然气供应紧张状况时,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可以会同同级天然气主管部门采取统筹资源调配、协调天然气基础设施利用、施行有序用气等紧急处置措施,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省、自治区、直辖市天然气应急处理工作应当服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一安排。
天然气销售企业、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和天然气用户应当服从应急调度,承担相关义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对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所述规划开工建设的天然气基础设施项目,由项目核准、审批部门通知有关部门和机构,在职责范围内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对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业务实行独立核算的,由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拒绝为符合条件的用户提供服务或者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由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违反《反垄断法》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据《反垄断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据《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擅自停止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的,由天然气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尽快恢复运营;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未履行天然气储备义务的,由天然气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天然气运行调节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 相关主管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进行问责和责任追究。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天然气输送管道:是指提供公共运输服务的输气管道及附属设施,不包括油气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储气设施、天然气液化设施、天然气压缩设施、天然气电厂等生产作业区内和城镇燃气设施内的管道。
(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指接收进口或者国产液化天然气(LNG),经气化后通过天然气输送管道或者未经气化进行销售或者转运的设施,包括液化天然气装卸、存储、气化及附属设施。
(三)储气设施:是指利用废弃的矿井、枯竭的油气藏、地下盐穴、含水构造等地质条件建设的地下储气空间和建造的储气容器及附属设施,通过与天然气输送管道相连接实现储气功能。
(四)天然气液化设施:是指通过低温工艺或者压差将气态天然气转化为液态天然气的设施,包括液化、储存及附属设施。
(五)天然气压缩设施:是指通过增压设施提高天然气储存压力的设施,包括压缩机组、储存设备及附属设施。
(六)天然气销售企业:是指拥有稳定且可供的天然气资源,通过天然气基础设施销售天然气的企业。
(七)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是指利用天然气基础设施提供天然气运输、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的企业。
(八)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是指依法取得燃气经营许可,通过城镇天然气供气设施向终端用户输送、销售天然气的企业。
(九)天然气用户:是指通过天然气基础设施向天然气销售企业购买天然气的单位,包括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和以天然气为工业生产原料使用的用户等,但不包括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供应的终端用户。
(十)调峰:是指为解决天然气基础设施均匀供气与天然气用户不均匀用气的矛盾,采取的既保证用户的用气需求,又保证天然气基础设施安全平稳经济运行的供用气调度管理措施。
(十一)应急:是指应对处置突然发生的天然气中断或者严重失衡等事态的经济行动及措施。如发生进口天然气供应中断或者大幅度减少,国内天然气产量锐减,天然气基础设施事故,异常低温天气,以及其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造成天然气供应异常时采取的紧急处置行动。
(十二)可中断用户:是指根据供气合同的约定,在用气高峰时段或者发生应急状况时,经过必要的通知程序,可以对其减少供气或者暂时停止供气的天然气用户。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本办法规定范围内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 篇6
明确一个工作目标, 以最大决心抓共建、促共享
加快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 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也是增强行业综合实力、建设电信强国的重要抓手, 更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形势下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措施。抓好这项工作, 对通信监管部门则是一个重大的考验。江苏通管局从2008年四季度起, 将共建共享列为行业高层例会的主要议题, 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工作会议, 传达了这样一个目标:共建共享是部、省两级关注的重要工作, 是关系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是各级部门必须切实抓紧抓好的重点任务, 不管形势如何变化, 不管困难如何艰巨, 都要坚定信心、全力以赴, 使共同建设、资源共享成为今后通信建设的主导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 召开了省市两级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两部委要求, 各电信运营企业省公司一把手在会上做了表态和承诺, 确定了共建共享工作的原则, 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 建立了通报机制, 理顺了协调沟通与矛盾处理流程, 为全省共建共享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底, 全省完成共建基站587个, 共建铁塔571座, 共建杆路126.01公里, 共建传输线路805公里;完成基站共享1, 527个, 铁塔共享1, 479座, 传输线路共享623.5公里。据初步统计, 全省通信行业共计节省资金约5.12亿。
建立两级协调机制, 集中主要精力抓自律、增动力
共建共享工作主要在市一级开展, 而通信监管在市一级的力量又明显不足。面对这一矛盾, 建立省市两级协调机制、强化市一级的协调力度尤为重要。
在市一级, 成立了由各市通信行业协会牵头, 各市电信运营企业参与的共建共享工作小组。每月由市行业协会在电信运营企业分管总经理层面召集一次例会, 通报进展, 沟通问题, 明确目标。日常沟通由市行业协会牵头, 各公司共建共享工作小组的成员及时安排现场办公, 解决需求和确认等事宜。各市都成立了通信行业协会是江苏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级政府监管机构不到位的问题, 为我省共建共享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省一级, 成立了由通信管理局牵头、电信运营企业省公司和省通信行业协会参与的共建共享协调小组办公室。省级机构的工作采用月度例会和不定期召集研究问题两种形式, 对出现的新动向和问题在第一时间研究解决, 及时发文明确省级机构的意见, 为各市工作推进指明方向。为确保掌握最新最实的信息, 省级机构每月必须到两个本地网进行检查调研, 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每月编印简报, 介绍好的做法, 指出存在问题, 同时编发了共建共享各类信息报道38篇, 对全省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从一年来的推进情况看, 我省共建共享工作省、市两级指挥得力、沟通顺畅的良性运行机制已经基本形成。
突出三大关键因素, 下最大气力抓重点、克难点
电信基础设施的租用价格问题、共建共享的技术标准问题、企业之间的沟通配合问题是影响共建共享工作的三大关键性因素, 是我们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点所在。
一是制定租赁价格。由于不同地点、不同时期通信设施的建设情况比较复杂, 没有统一的租赁价格标准成了制约推进工作的瓶颈。今年3月通管局提出了各类通信设施租赁的计算公式, 但各地执行效果不甚理想。共建共享是项长期的工作, 新的设施共同建设、已有资源合理利用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不能因为局部和眼前利益而影响共建共享的大局。
二是研究技术标准。新的设施按什么标准建设、已有资源是否具备共享条件、多家运营企业如何合理协调建设规划等技术性问题不解决, 共建共享的深入推进必然要打折扣。为此, 坚持先易后难, 支持移动公司牵头组织省内外钢结构设计专家、电信和联通公司技术人员研究共建铁塔和基站的技术标准, 于今年6月20日在连云港按新标准建成了第一座三方共建铁塔。
三是优化工作流程。共建共享初期, 企业之间以文来函往作为主要沟通手段, 不仅要求不一致、格式不统一, 而且效率不高, 给备案、统计和信息整理等造成了困难。在两部委下达共建共享考核指标之后, 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数据准确、维护共建共享考核工作的严肃性等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发挥四方积极作用, 尽最大努力抓协调、促和谐
共建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调动通信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电信运营企业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四个方面的积极性, 才能推进这项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一是监管部门自身的积极性。我们提出“两增强三突出”: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站在构建和谐行业、建设电信强省的高度, 把共建共享作为事关长远的大事切实抓好;增强工作主动性、创造性, 通信建设市场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等各项工作紧密围绕共建共享展开;突出服务, 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企业办实事、做好事;突出制度,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突出问责, 把共建共享工作列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作为考核相关部门和人员工作实绩的重要方面。
二是通信行业协会的积极性。行业协会每月组织共建共享工作交流, 地区之间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良好氛围。在各市行业协会的推动下, 大部分地区拟定了《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执行细则》, 将铁塔、基站、管道、传输、小区驻地网通信配套设施纳入从建设到维护全程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不少地区积极探索共建共享之后的共同维护管理问题, 出台共享机房管理办法、通信设施维护管理配合流程。
三是电信运营企业的积极性。共建共享工作推进中存在一定阻力, 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解决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 是破解共建共享难题的根本。所以, 我们平时一方面注重总结电信和联通公司在共建共享配合上积累的经验, 并加以推广;一方面CONSTRUCT&SHARE共建共享把工作侧重点放在自上而下统一认识上, 发现问题及时召集会议, 下发纪要, 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经过一年来的努力, 电信运营企业各级人员对国家共建共享政策的认识明显加强, 主动参与配合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各项工作逐步转向良性运行的轨道。
四是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性。我们主动联系建设管理部门、地铁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 拓展共建共享推进的支撑面。10月份, 与省建设厅就优化基站铁塔建设流程、落实小区通信配套设施共建标准、规范城乡通信管道建设管理行为, 进而在共建共享的规划、建设配合把关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剖析五个主要问题, 用创新思维抓调整、求突破
一年来的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 共建共享工作势必会在落实中落空。
一是电信运营企业认识上的问题。认识问题是首要问题, 宏观认识能够真正到位, 微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由于基层企业存在着发展指标的压力, 往往将共建共享工作和企业的业务发展挂钩。个别企业对共建共享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 而未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考虑本企业的利益较多, 忽视了全行业、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 我们在研究费用、维护、管理、经营等具体问题的同时, 应自上而下地真正解决企业领导层的思想认识问题, 这是破解共建共享难题的根本。
二是考核指标体系的问题。现行考核指标很难真正实现《紧急通知》中提出的新建设施“必须共建”、已有设施“必须共享”的目标。目前的共享考核只在共享的需求数据上做文章, 而非真正推动就能轻易完成指标;共建和自建预留指标尚不能切实解决以独立建设为主要方式的现行建设行为, 不能使共建共享成为今后通信建设的主流和企业的自觉行为。对电信集团管道杆路资源的利用、移动集团铁塔基站资源的利用应集中力量组织调查, 摸清家底, 有的放矢出台更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体系, 同时应要求各集团公司对本公司的优势资源拿出共建共享的计划, 拿出更具体的考核措施。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 才能使电信运营企业将共建共享真正作为企业的重要方略来实施。
三是技术标准的问题。在3G网络建设之际, 技术标准问题已成为制约共建共享的瓶颈问题。只有完善技术标准, 建立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科学管理模式, 才能切实推进这项工作。建议下一步由部统一牵头, 集中技术力量, 发挥专家的作用, 汇编完整的共建共享设施技术标准手册, 使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已有资源利用工作开展更加科学有序。
四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前通信监管机构人员少, 监管手段缺乏, 而企业上报工程建设信息、主动接受监管的主动性不够, 特别是新建设施办理报批手续的问题尤为突出。在两部委下发考核办法后, 共建共享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也很突出。要保证共建共享工作落到实处, 就必须解决目前信息不对称、管理手段落后、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五是形成工作合力的问题。事实证明, 共建共享工作仅凭监管部门和运营商的力量难以深入推动, 必须要借力、借势。在项目审批、舆论宣传等方面充分发挥地方规划、建设、环保、媒体等相关部门的作用, 形成强大的合力, 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谋划六项工作举措, 以铁的手腕抓督查、促落实
立足一年来的实践成果, 面向新的一年、新的起点, 通管局将积极面对存在的“差距”和“危机”, 加快弥补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 不见成效决不松劲,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 强化宣传教育的影响和效果。同时从正反两个方面树立典型, 力求在全省通信行业形成以节约资源、主动推进共建共享工作为荣的良好建设氛围, 真正激发运营企业各级公司创新开拓共建共享局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没有科学的指标就没有真正的压力, 也就难以形成强大的外在推动力。我们将集中力量结合省内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共建共享专家组的作用, 研究更加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更能体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更加具有有制约力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是要进一步抓好“三铁”项目。加快与地方有关管理部门联系和配合的步调, 尽快把全省范围内“三铁”通信配套设施的建设乃至城乡整体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行业整体化、正常化管理的轨道, 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资源互补、共进共退, 切实维护通信行业的整体利益, 提高全行业的服务水平, 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比较成熟的通信建设市场计算机管理系统, 增设共建共享管理模块, 健全电信基础设施资源数据库, 形成省市两级数据联动、数据共享、信息通畅的新格局, 提高监管效率和能力, 为科学管理、系统管理奠定基础。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维护管理。针对共建共享之后维护管理不够到位、责任不够明确、维护流程不够完善、应急抢修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在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借鉴兄弟省市经验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选择试点, 探索多运营企业紧密配合、高效运营的科学管理模式, 进而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建立长效机制, 促进共建共享工作走向良性循环。
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办法[范文] 篇7
本办法规定了我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管理,适用于公司各相关部门,本办法所指的电力设施系指公司各相关部门的运行,备用,停役及在建的电力设施。总则
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管理及工作要求
3.1 各相关部门应明确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分管领导及归口部门,设立电力保护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配备必要的车辆,相机等办案,外破联系工器具。
3.2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划分电力设施保护责任区段,落实责任到人,定期组织巡视检查电力设施,及时消除电力设施外围安全隐患。
3.3公司应积极联系地方政府及时成立地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办公室。积极促请地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地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3.4公司应及时成立企业内部电力设施保护委员会,设立工作办公室,在地方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组织下,开展电力设施保护的日常工作。
3.5各相关部门分管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领导应定期专门听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汇报,掌握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存在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并组织实施。
3.6各相关部门应定期向上级领导,地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反映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提请地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处理。
3.7公司应将电力设施保护经费纳入企业预算管理,设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经费,用于电力设施保护日常工作及宣传活动的开展。
3.8各相关部门应投入足够的防盗防破坏经费,对重要等级或治安复杂地段的电力设施进行电焊等,提高电力设施自身防盗破坏水平。
3.9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发现或接到电力设施遭受外破事件或盗窃案件,应立即安排人员赶赴现场,做好物证收取,照像,录像等取证工作。现场抓获肇事者时应及时扭送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现场勘查和取证工作。
3.10各相关部门对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外破隐患,应及时向当事人提出整改,送达隐患通知书,并跟踪整改落实到位。相关书面内容要留存归档。
3.11各相关部门的相关领导人员,在发生重特大电力设施的外破事件或盗窃案件,应立即赶赴现场,做好现场抢修和事故证据采集工作,密切协助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同时立即电话汇报,24小时内专项书面上报。
3.12各相关部门应建立警企联防,群众护线的机制。通过义务与有偿相结合的形式,联系沿线各部门,基层派出所,乡村,建立健全警企联防,群众护线网络,提高电力设施保护及时性和方便性。
3.13各相关部门应在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的人口密集地段,人员活动频繁的地区,车辆,机械频繁通行的地段,变压器平台等处,依法安装,配齐有关安全警告,警示标志。
3.14各相关部门应大范围开展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地方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保护电力设施的好人好事进行正面报道,对危害电力设施的不良行为予以反而曝光,积极倡导群众爱护电力设施,营造“人人护电”的社会氛围。
3.15各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信息台帐制度,认真记录电力设施遭受偷盗,外破(汽车冲撞,开山炸石,挖坑取土等)的详细情况并存档。每月18日应及时上报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报表。
3.16各相关部门年底应及时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总结,总结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开展的情况,分析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提出次年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思路。书面工作总结应在次年的1月15日之前报送。
4经费标准及使用
4.1电力设施保护经费定额
4.1.1 220KV线路:220元/年.百公里 4.1.2 110KV线路:150元/年.百公里
4.1.3 35KV线路:100元/年.百公里 4.1.4当年电力设施外破赔偿费的40% 4.2电力设施保护费用由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委员会统筹安排使用,各相关部门使用前须向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委员会报批,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4.3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会议或宣传活动,参加人员每天误餐不超过30元,宣传品每件费用不超过90元。
5职责
5.1公司分管领导职责。
5.1.1建立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网络,明确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归口部门和专(兼)职人员,保障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经费来源。
5.1.2检查,指导本部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每季度听取一次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专题报告,及时掌握电力设施保护的重大突出问题,研究制度解决办法。
5.1.3定期向上级分管领导,地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或当地政府的经贸,公安,安监等部门汇报电力设施保护有关情况,反映存在的重大突出问题,提请协调解决。
5.1.4审定本部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计划,批复有关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报告和经费开支。
5.1.4制定并实施电力设施防盗窃防破坏的技术措施,确保费用足够投入。5.2归口部门的领导职责
5.2.1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各项工作。审定电力设施保护专职(兼职)的工作计划,并提出具体的工作指导。
5.2.2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本部门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情况,及时反映重大突出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5.2.3在分管领导的同意下,具体负责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保持与当地公,检,法部门的联络,接受当地政府部门有关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积极协助其他部门搞好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5.2.4计划本部门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并安排实施。根据工作需要向分管领导提出 有关费用开支和配备器材的报告。
5.2.5组织,落实各项电力设施的防盗防破坏的保护措施。5.3电力设施保护专(兼)职人员职责
5.3.1具体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颁布的有关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具体负责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5.3.2及时掌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情况,制定并实施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5.3.3具体拟定本部门电力设施保护的详细工作计划和要点,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反映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5.3.4具体组织建立群众护线员网络,并组织开展群众护线员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5.3.5负责具体协助公安机关侦破偷盗破坏电力设施案件,并配合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5.3.6负责具体联系政府有关部门的经办人员,处理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事件,消除电网供电的安全隐患。
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 篇8
苏财基[2000]3号
各省辖市建委、房管局、财政局:
其原因
根据省人民政府第141 号令《江苏省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住宅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若干意见》(苏政发[1998]74号)、《省政府批转省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1998]89号)、建设部、财政部《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建住房[1998]213号),为推进住宅区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保障住房售后的维修管理,保证住宅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正常、合理使用,维护房屋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共同利益,现将《江苏省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及时与省建委、财政厅联系。
为了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第141 号令《江苏省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住宅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若干意见》(苏政发[1998]74号)、《省政府批转省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1998]89号),保障住房售后的维修管理,保证住宅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正常、合理使用,维护住房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共同利益,根据建设部、财政部《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建住房[1998]213号),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商品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等,以下简称“商品住房“和非单一产权的公有住房、已售公房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的建立与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有住房包括房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公有住房和其他部门、单位的自管公房。
本办法所称已售公房,是指职工按照国家房改政策购买的原公有住房。
本办法所称共用部位是指住宅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
共用设施设备是指住宅小区或单幢住宅内,建设费用已分摊进入住房销售价格的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供电线路、照明、锅炉、暖气线路、煤气线路、消防设施、安全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非经营)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第三条 凡商品住房和非单一产权的公有住房、已售公房都应当建立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以下简称”维修基金“)。
维修基金归物业区域内全体业主共同所有,按照”业主所有,民主决策,银行专户储存,政府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监督使用" 的原则进行管理。
维修基金的使用,执行《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财政部财基字(1998)7号),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大修、更新、改造。
第四条 产权属供电、供水、供气、邮电、有线电视等部门或单位所有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由产权部门或单位自行维修。路灯、道路、绿化、环卫等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仍按职责分工由上述各部门相应负责,原有资金渠道不变。
第五条 商品房觥售时,购房者与售房单位应当签定有关维修基金缴交约定。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购房者按购房款 2%的比例,徐州、南通两市购房者按购房款2.5%的比例,其他省辖市购房者按购房款3%的比例,在购房时向售房单位缴交维修基金。
售房单位代为收取的维修基金属全体业主共同所有,不计入住宅销售收入。
第六条 公有住房、已售公房的维修基金来源于三部分:
1、售房单位按照一定比例从售房款中提取,原则上低于七层(含七层)的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20%,八层以上(含八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30%。售房单位在向开发建设单位购房时已交纳维修基金的,如该款项高于或等于按上述规定提取的款项,则不再从售房款中提取;如该款项低于按上述规定提取的款项,则按其不足部分从售房款中提取。
2、购房者按政府确定的房改成本价1-2%的比例向售房单位缴交维修基金。售房单位向购房者代为收取的维修基金属全体业主共同所有,不计入住宅销售收入。
3、非单一产权整幢建筑中未出售的公有住房,其租金的 20%用于缴交维修基金。
公有住房售后维修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市、县(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共同制定,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商品住房销售单位收取购房款和维修基金开票结算后一个月内,应将提取及代收的维修基金及其利息或净收益全额移交给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代管,并办理移交手续。
第八条 业主委员会成立后,维修基金的管理可以选择下列方式之一:
1、请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继续代管;
2、业主委员会管理;
3、委托物业管理企业代管。
如选择请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继续代管方式,代管费用按所代管的维修基金增值额2%计算。所代管的维修基金,应当定期接受业主委员会和财政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如选择业主委员会管理方式,业主委员会须报经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并须明确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会计上岗资格),或明确由有代帐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代理财会核算。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扣除代管的维修基金增值额2%代管费用后,将维修基金移交给业主委员会管理。业主委员会管理的维修基金,应当定期接受业主会议、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如选择委托物业管理企业代管方式,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扣除代管的维修基金增值额2%的代管费用后,并维修基金移交给业主委员会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代管。代管费用可按增值额的2%给付,或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合同约定。物业管理企业代管的维修基金,应当定期接受业主委员会、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具体办法由市、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制定。
第九条 为保证维修基金的安全,维修基金闲置时,除可用于购买国债、国有银行的金融债券或者办理国有银行的定期储蓄外,严禁挪作他用。
维修基金应当按幢建帐、按幢使用、按户核算,具体办法由市、县(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条 维修基金自存入维修基金专户之日起按规定计息。维修基金剩余利息或净收益转作维修基金滚存使用和管理。
第十一条 业主委员会成立前,维修基金的使用由售房单位或售房单位委托的管理单位提出使用及维修物业项目经费预算报告书,经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划拨;业主委员会成立后,维修基金由业主委员会直接管理的,维修基金增值部分的使用,由业主委员会负责,委托给物业管理企业代管的,由受托的物业管理企业提出使用计划及分项目维修经费预算报告书,以业主委员会审定后实施;重大维修、改造、更新项目动支维修基金的,由业主委员会或受托的物业管理企业提出方案,提交业主会议审定并报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实施。所有项目实施后,有关单位都应按规定编制决算报告书,经业主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结算。
维修基金不敷使用时,经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或业主委员会、业主会议研究决定,按业主占有的住宅建筑面积比例向业主续筹。具体办法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条 物业管理企业发生变换时,代管的维修基金帐目经财务审计和业主委员会审核无误后,办理移交和帐户转移手续。帐户转移手续应当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十日内送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业主委员会备案。
第十三条 业主转让房屋所有权时,结余维修基金不予退还,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过户。
第十四条 因房屋拆迁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住房灭失的,维修基金代管单位应当将维修基金帐面余额按售房单位提取和业主个人缴交比例,分别退还给售房单位和业主个人。
第十五条 市、县(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监督维修基金的管理与使用。
市、县(市)财政部门和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维修基金使用计划报批管理制度、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审计监督制度以及业主的查询和对帐制度等。
第十六条 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足额提取维修基金的,财政部门和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补提维修基金本息;逾期仍不足额提取的,应当处以自应提取之日起未提取额每日万分之三的罚款。
第十七条 未按本办法建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制度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证书。
第十八条 维修基金代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维修基金或者造成维修基金损失的,由财政部门和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应追查责任人员和领导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前,商品住房和公有住房出售后,未建立维修基金的,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建立维修基金;维修基金建立标准低于本办法规定的,可暂按原定标准执行,但续筹时应统一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执行。具体办法由市、县(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 维修基金的财务管理按照几政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业主或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开发建设单位或售房单位之间就维修基金发生纠分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协调解决,协商、协调不成的,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二条 非住宅商品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的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发文单位负责解释。
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 篇9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8号)
《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已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局长 王显政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工作,保障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根据《 安全生产法》、《 矿山安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及其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建设项目是指非煤矿矿山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程项目。
第三条 建设项目应当进行安全评价,其初步设计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安全专篇。
第四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
第五条 建设项目施工前,其安全设施设计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其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
第六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实行分级、属地监管的原则。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导、监督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负责下列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一)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二)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的建设项目;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建设项目;
(四)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五)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建设项目;
(六)核工业矿山或者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
其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作出规定。
第七条 经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和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应当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章 安全评价
第八条 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当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第九条 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承担。
安全评价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安全评价工作,提出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结果负责。
第十条 非煤矿矿山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当与承担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安全评价机构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危害程度以及对公共安全影响的定性、定量评价;
(二)预防和控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可能性评价;
(三)可能造成职业危害的评价;
(四)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设施设计原则;
(五)预评价结论;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安全设施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规定以及设计文件的评价;
(二)安全设施在生产或者使用中的有效性评价;
(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评价;
(四)建设项目的整体安全性评价;
(五)存在的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六)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评价工作完成后30日内,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将安全评价报告报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设计审查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单位对其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未经审查同意的,不得施工。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包括主要灾害的防治措施,所确定的设施、设备、器材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向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提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报告及申请表;
(二)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
(三)安全预评价报告书;
(四)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
(五)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十九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审查申请后,应当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设计审查不合格: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由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承担的;
(二)安全设施设计由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的;
(三)主要灾害防治措施不符合规定的;
(四)安全设施设计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的;
(五)所确定的设施、设备、器材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
(六)不符合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的。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自收到审查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同意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批复;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以书面形式答复。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对已批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作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报原审查部门审查同意。
第四章 施工和竣工验收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建设单位不得将建设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
第二十三条 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发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不合理或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建设单位。
第二十四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向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申请验收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验收申请报告及申请表;
(二)安全设施设计经审查合格及设计修改的有关文件、资料;
(三)主要安全设施、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报告;
(四)施工单位资质证明材料;
(五)施工期间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有关资料;
(六)矿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资格的有关资料;
(七)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
(八)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应当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现场验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验收不合格:
(一)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的;
(二)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不能满足正常生产和使用的;
(三)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四)矿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不具备相应资格的;
(五)不符合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的。
第二十九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进行验收,应当自收到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验收完毕,签署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意见,并以书面形式答复。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条 安全评价机构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单处或者并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资格。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50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的;
(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
(三)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按照批准的设计施工的;
(四)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将建设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收到罚款通知书后,应当在15日内到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逾期不缴纳的,自逾期之日起每日加收3%的滞纳金。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表和竣工验收申请表等样式,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推荐阅读:
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实施办法12-26
1江苏省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05-22
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12-18
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06-05
江苏电信校园天翼共享12-02
江苏省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管理办法(苏财规〔2015〕2号)12-24
江苏电信面试回忆录05-25
中国电信江苏招聘考试12-22
江苏省《土地管理法》办法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