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

2024-08-21

江苏省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通用9篇)

江苏省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 篇1

江苏省人事厅文件

苏人通[2008]286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市人事局:

为全面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推动博士后事业进一步发展,科学、规范地做好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建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特制定《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1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发展我省博士后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省份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完善博士后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创建工作。

第三条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是指经省人事厅批准,在省内具备一定条件的机构中设立的、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及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围绕技术创新联合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组织。

第四条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按照国家、省有关博士后工作的政策和规定运行,实行动态管理。

第五条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提高质量,稳步扩大规模,健全完善制度。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六条省人事厅是全省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政策、规章、规划等,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省辖市人事局管理本地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对本地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负责筹措本地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经费和培训管理人员等事宜。经省人事厅批准,省辖市人事局可承担本地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申报、评估等工作。

第八条 设有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管理本单位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日常工作,制定本单位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具体管理办法,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博士后人员的科研和生活服务等管理工作。

第三章 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

第九条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每年开展一次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增设工作。

第十条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型的事业单位、市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可申请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并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未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能结合本单位的发展战略,提出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较高学术技术水平的研究项目。所提出的研究项目有利于本单位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有利于带动全省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培养和造就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

3.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经营管理状况良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生活条件及其它后勤保障。

建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载体,承担国家或省重大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第十一条 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提出申请,省辖市人事局组织初评审核后报省人事厅,省人事厅组织专家评议后审定批准。

第四章 博士后人员的招收

第十二条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原则上须委托流动站招收博士后人员,合作双方应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及相关博士后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流动站应向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提供科研支持和专家指导,帮助其做好确定博士后研究项目、招收博士后人员等工作。以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为主做好联合培养博士后人员工作,并视导师指导和设备试验等情况向流动站支付一定费用,费用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委托招收的博士后人员应符合国家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有关条件和要求,由流动站设站单位负责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设站单位委托招收的博士后人员,应当进行公开招聘,并组织专家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严格的评估、考核,同时对其个人品质、职业道德进行考察,对符合条件的,联合委托招收的流动站提出招收意见,报省人事厅审核。省人事厅审核同意后将结果书面通知流动站设站单位,并报全国博管办备案。

第十四条设站单位应当与博士后人员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课题要求、在站工作期限、产权成果归属、工资福利待遇、违约责任等。

第十五条鼓励在苏流动站与设站单位联合培养博士后人员。鼓励设站单位充分利用本单位优势,吸引优秀博士后人员留在江苏工作。

第五章 博士后人员的管理

第十六条流动站设站单位负责管理博士后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办理博士后人员进出站等手续,并委派合作导师做好项目研发的指导和考评工作。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的科研和日常管理等工作由流动站委托设站单位具体负责。

第十七条设站单位与流动站联合培养的博士后人员由联合培养单位共同负责考核。设站单位应根据流动站的委托建立博士后人员的考核评估体系,制定对博士后人员目标管理、绩效评估、奖励惩处

等具体管理办法;对在站博士后人员进行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博士后人员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研究成果等。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出站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人员,准予出站,并根据本人申请及其在站期间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对其提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意见或建议。对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人员,予以劝退或解约。

第十八条设站单位应将博士后人员纳入本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其人事、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比照同等人员对待,或按协议执行。

第十九条对设站单位与流动站联合培养的博士后人员在站及出站后的其他管理与服务工作比照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的同等人员对待,执行和享受国家、省有关博士后工作的政策和规定。

第六章 考核评估

第二十条省辖市人事局负责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进行年度考核,对业绩突出的应予以表彰,不合格的提出警告,督促其整改。并应将本地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年度考核情况报省人事厅备案。

第二十一条省人事厅定期组织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进行评估。评估工作一般两年进行一次。根据评估结果,省人事厅将报请省政府对管理工作优秀的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向人社部推荐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管理不善的予以警告,限期改正,并给予指导;对已不具备设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条件的予以撤销。第二十二条设站单位应根据省、市人事部门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考核评估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制度、信息收集和归档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的博士后工作进行检查,建立完整的博士后工作信息资料。对在考核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整改,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博士后管理工作的难点探讨 篇2

关键词 高校 博士后 管理

我国博士后制度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制度,为我国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作出了重要贡献①。随着我国博士后招生规模和渠道的增加,管理工作的难点日益凸显。博士后管理工作存在头绪众多,工作量庞大,事务繁杂等特点,对高校的管理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1 博士后管理流程简介

博士后的主要管理流程主要分为进站、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出站②,过程类似于博士学制期间的培养过程。博士后不同于博士的管理流程在于博士后的出站周期一般为两年,而且在每个过程的考核更加严格,在进站和出站环节,又分为校聘博士后、企业博士后和外聘博士后等,针对不同的培养类型有着不同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博士后在站期间除了上述过程,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还要在后勤保障和生活、科研上予以关心,体现管理的人性化。

2 难点的根源性分析

博士后管理工作的难点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即组织分类管理、不同类型博士后的区分管理和整体过程把关。

2.1 组织分类管理

组织分类管理主要体现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职责权限落实,如流动站的申报、建设、发展、政策法规制定等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通过群策群力予以科学化的实现。日常的管理与协调应由博士后管理办具体负责。导师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经费来源和科学指导方面。

2.2 博士后的分类管理

目前博士后的类型主要分为校聘博士后、企业博士后和外籍博士后等,从管理手段和培养类型的区别对待来说,必须在考核、管理手段、经费配套以及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予以区分,使得博士后管理工作头绪较多,任务繁重。

2.3 整体过程把关

博士后从申报到出站的整体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具体院系在博士后管理工作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相对较少。从涉及的职能来看,博士后管理办需要协调相关院系以及人事、财务、科技、研究生、国际合作、后勤保障等相关的多个职能部门,这就要求博士后管理办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高效的工作能力。在当前管理编制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高校必须要合理和充分地发挥院系和导师在整体过程把关中的作用。

3 管理过程中体现的难点

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具体难点主要集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具体来说,体现在进站考核、经费和待遇管理、在站和出站管理等方面。

3.1 博士后进站

博士后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要体现出人才的高水平和宽阔的科学视野。因此首先要在生源的质量上做到严格控制,还要尽量体现出跨一级学科交叉的特点。在进站的考核时要充分考虑生源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业务专长、科技成果、获奖等科研背景。考核时应充分发挥大专家的作用,通过成立高水平专家考核小组来加以把关,做到公平公正和严要求。在录用后,为确保博士后人员专心留校开展工作,还必须制定相关的工作协议加以约束,明确博士后人员的职责、待遇和违约责任等。

3.2 经费和待遇

经费和待遇管理是博士后管理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首先,不同类型的博士后经费来源不同,涉及的经费管理对象也不同。例如企业博士后经费来源于企业,校聘型来源于高校和导师科研经费,有的经费则来源于项目的申报。其次,由于经费来源广,归口单位不同,经费使用的范围也不尽相同,这些问题使得经费管理头绪较多。再者,在博士后待遇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博士后,也有一定的区分,为了留住优秀的博士后,还要充分考虑优惠策略和吸引人才方面的因素。例如,在博士后子女入学、配偶工作、住宿保障条件等方面都要面面俱到,这些方面也给博士后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3.3 在站管理 (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68页)

博士后进站后,学校既要从各方面培养和关心博士后,也要严格要求,使其心无旁骛地开展研究工作。在站期间,博士后的开题和中期考核必须充分发挥导师和专家小组的作用,进行严格把控,尤其在其工作进展的节点方面把握好,合理地安排好博士后工作的周期。对于博士后出国留学或学术交流也应制定良好的鼓励措施和约束机制。学校还应与博士后签署具体的知识产权归属和保护协议。对于博士后在站期间学校还应有具体的奖惩措施来鼓励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和避免一些不利情况的發生,此外,还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经常关心博士后的日常生活和业余活动。这些博士后在站期间繁杂的事务使得博士后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庞大。

3.4 出站管理

博士后由于其培养类型和学科背景不同,在出站时应体现出不同的科研评价标准。例如,企业博士后应充分体现企业培养的要求,除了体现博士后的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以外,还应考虑研究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作为企业高端人才所体现出的工作表现、解决实际问题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而校聘博士后出站标准应体现出学校相关学科的需求和特点。对于博士后出站还应设立不同的衡量标准,对于优秀的成果应予以奖励。此外,为了确保博士后出站的严要求和公正,除了尊重导师的意见以外,还应在设立出站考核专家小组时确保学校以外专家的比例。

4 结语

博士后管理头绪众多,工作量庞大,事务繁杂,对于管理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博士后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基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85年被国家人事部第一批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设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覆盖39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建站以来,共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100余人(包括外籍博士后6人)。为了有效地推动博士后管理工作,学校共制定博士后相关的管理制度80余个,内容涵盖人事处、财务处、科技处、国际合作处、后勤保障处以及各相关院系等20余个二级机构,通过规范的规章制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较好地理顺了学校的博士后管理工作。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制度解读 篇3

拟制:技术管理部 审核: 批准: 北京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暂行条例

第一条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的文件精神, 结合公司的具体情 况, 同时为了促进产、学、研结合, 加快知识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 培养和造就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提高公司的整体科 研实力, 并推动民族通信产业的发展,建立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以下 简称“工作站” ,特制定本管理条例。

第二条 工作站接受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工作指导。第三条 成立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 直接接受工作站站长的 领导:

1、负责工作站的人才招聘(与人力资源部的协调工作、人才培 养管理和行政协调工作, 包括同上级主管部门和各有关设立博士后流 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 单位的联系,办理博士后进、出站手续, 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负责博士后的管理工 作。

2、负责与博士后科研工作有关的科研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年 度博士后工作和预 算计划,研究课题的编制和发放;博士后科研项 目的落实、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经费预算的落实和管理、项目的内 外协调;项目的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 负责博士后课题的科研成 果和知识产权的保密和归属等问题的处理协调工作, 并在技术、人力、物力上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负责博士后日常生活的安排管理工 作。

第四条 工作站的有关重大问题通过召开工作管委会会议决定。第五条 招收对象

凡新近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尚未正式安排固定工作单位或 未到工作单位报到、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 40周岁以下者, 均可向有关设站单位申请进工作站做博士后科研人员(以下简称 “博 士后”。

第六条 所需材料

国内博士生需提供的有关材料包括:

1、《博士后研究人员登记表》;

2、博士学位证书(如证书未发,可由博士培养单位出具答辩证 明。

国外博士申请进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人员,需送下列材料:

1、经住外使馆教育部门签署意见的《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登 记表》一份;

2、博士学位复印件或其他学位证明材料;

3、博士生导师或研究课题负责人两人(至少一人是国外的的 推荐信。第七条 招收专业及人数

根据需要, 联合培养博士后的专业初步定为:无线、通信、网络、计算机、微电子、管理等专业;具体在站人数视公司科研开发需要而 定,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今后根据需要逐步扩大专业和人数。第八条 博士后课题

课题由公司技术部门提出、立项,课题接受工作站的管理, 纳入 公司研究院科研开发计划、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如博士后自己确定科 研课题, 需事先征得流动站和工作站有关专家的评估认可, 并经工作 站管委会批准方可。

第九条 进站程序

1、进站博士后由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招收,双方组织专家对 其进行资格审查,报人事部备案,办理进站手续。

2、工作站根据公司确定的科研课题,从流动站推荐的博士生 中择优录用, 在双方确定接受意见后, 博士生申请进该流动站进行该 课题的研究。

3、确定最终接受意见后,为保证博士后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公司和相关的流动站所属单位签订 《联合培养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协 议书》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各一份,并报人事部博士后管 委会备案。

4、流动站派出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导师,公司选派相关的技术

指导人, 共同组成博士后科研项目小组, 双方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协 助和参与课题研究。

5、博士后通过调研,最长在三个月内完成科研立项的可行性 科研研究报告, 包括:详细的科研目标、进度和阶段计划、经费计划、人员计划、仪器设备要求等,递交工作站,经技术部门评审确认后, 正式立项,立项批准后工作站向博士后下达任务书,并由工作站、流 动站、博士后三方签定《博士后科研工作协议书》 ,明确各方的权利 和义务。

6、需要提交给流动站资料有《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 表》、《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联合培养企业博士后研究人 员协议书》。

第十条 在站期间

博士后在站期间一般为二年, 以工作站工作为主, 在流动站工作 不超过三个月(视具体人员情况而定 ,由于课题进度等工作方面的 客观原因需要延长的, 由本人申请和双方专家确认, 经工作站和流动 站同意,可以适当延长,延长一般不能超过一年。

第十一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如不适合或因病不能继续做研究 工作的, 工作站报申请人事部博管会批准, 劝其离站,并终止其相关 合同。

第十二条 为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博士后在站期间除非委派, 否则不能申请到国外进修, 擅自出国者作自动离站处理, 并报上级主 管部门。

博士后确因需要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 或从事 与课题直接相关的工作的, 需报请工作站管委会批准同意后, 可以办 理出国手续。预期不归,按自动离站处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第十三条 博士后离站,流动站和工作站应安排博士生继续 该课题的研究,保证课题不中断运行。

第十四条 职称评定

工作站和流动站结合博士后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取得的科研 成果,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报请有关机构, 评定在站博士后的专业技术

职称任职资格。

第十五条 成果评定和分享

由工作站提出课题、研究项目、提供研究课题经费和日常经费, 博士后人员主要在工作站完成研究工作的,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其成果 归公司。

如果研究项目是工作站和流动站共同完成的, 或是流动站有阶段 性成果转让, 则研究成果应该归属该工作站和流动站, 双方应先签署 协议进行处理成果归属。

博士后研究成果, 未经公司批准同意, 不得公开发表有关论文或 进行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十六条 考核

博士后在站期间,由工作站或和流动站共同进行进行阶段考核, 一般每半年考核一次,并作为奖励的主要依据。

第十七条奖惩

1、为激励博士后在博士后科研工作期间多出成果、早出成果, 在考核的基础上将对表现突出的博士后进行表彰和奖励, 具体奖励办 法由管委会确定。

2、博士后在站期间应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一切 违反工作站规定的行为,将给予处罚、处分、留站察看、驱逐出站等 处分, 处罚的最终决定由工作站管委会决定, 期间可参考流动站的相 关意见。

3、对在科研中有创造性成果、重大技术革新或解决了关键性 技术难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士后,应给予重奖, 具体奖励办法由工作站管委会决定。

4、在推荐和评奖中, 应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对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有关人员, 将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作出严肃处理, 撤消 奖励,退回颁发的奖金,并根据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处分。

5、对博士后在站期间泄密或窃取公司技术获利的,或利用工 作时间, 利用工作站或流动站工作设备和资源, 从事与工作站博士后 科研项目无关的工作, 视情节轻重作出批评直至驱除出站处理, 对造

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暂行)条例 成损失的,将根据国家相应的法律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博士后因任何原因,中途离站的,公司将终止博士后及家 属、子女的一切安排和享受的一切待遇福利;对违反工作站或流动站 有关规定的,将视具体情况,根据有关制度和法规,作出相应的处罚。第十八条 经费及管理、生活福利 博士后的经费分日常经费和科研经费两部分:

1、日常经费及管理 日常经费由工作站和流动站共同管理 根据企业应提供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博士后日常经费的规定(目前 国家标准为二万元/年),主要用于支付国家规定的博士后的工资、津 贴及流动站的行政管理和专家指导费用,原则上博士后应等同本单位 同岗位、同等技术人员的待遇,工资待遇视具体博士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 6000-8000 元/月左右),流动站专家的费用在《联合培养 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中明确规定,如博士后研究工作需要延长的,工作站应继续提供相应的日常经费。

2、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由工作站统一管理,博士后所需的科研

经费,(1)统一纳入院办科研开发经费管理。(2)每个博士后课题的项目经费预算(包括博士后在流动站 或工作站期间发生的费用)需在可行性报告中提出,费用专门设立公 单,帐目清楚。(3)如果项目是和流动站共同完成或是流动站阶段成果转 让,则由工作站承担费用及日后的费用支出,应在技术合作协议中明 确。第十九条 博士毕业生进入公司做博士后科研工作,工作站 为在站博士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提供博士后住房一套,博士后出 站后,需同时交出住房,若不提供住房,应给予一定的住房补助,等同博士毕业生。第二十条 博士后出站及工作分配

1、博士后在站的科研工作结束时,应提交工作报告、论文及 5 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暂行)条例 著作和科研成果,工作站和流动站双方组织博士后出站评审会,对其 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提出今后业务 发展方向和使用意见,并进行成果评审和评定,同时按国家规定企业 应填写《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工作意见表》,报人事部博管会。

江苏省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市”的战略方针,根据深圳市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要求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的批示,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为了给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进一步锻炼和施展才华的场所,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科研、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先进水平,带动和培养一批企业的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根据国家及深圳市的有关规定,在深圳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第三条 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全国各博士后流动站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安排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到深圳市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参与科研攻关、科技咨询、合作与交流等工作。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工作站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深圳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第五条 成立“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深圳市政府领导及有关局办、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和有关企业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深圳科技、教育、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制订本市招收博士后的总体规划与政策;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监督和检查工作站的工作情况;听取工作站的年度工作汇报。

第七条 领导小组下设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处,负责工作站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 工作站下设若干企业博士后工作分站(以下简称“企业分站”),并以接收博士后的企业单位名称命名。

企业分站的设立与撤销:企业根据选定的研究项目,填报《企业申请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项目报批表》,经工作站组织有关专家审查,确认该研究项目属我市博士后的专业方向并报领导小组批准后,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即具有设立企业分站的资格。由领导小组授予企业分站牌。如企业分站在博士后出

站后一年内未提出新的研究项目,该企业分站被认为自行 撤销,由工作站收回企业分站牌。

第九条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执行领导小组的决议和督促有关单位实施领导小组的决议。

(二)审核设立企业分站的资格,指导企业分站的业务。

(三)组建工作站博士后学科指导小组。

(四)组织工作站博士后学科指导小组的专家,对企业提交的研究项目进行审核;协助博士后流动站的合作教师指导在企业分站工作的博士后。

(五)办理博士后进、出站手续,协助企业解决博士后的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六)草拟招收博士后的总体规划。

(七)管理在站博士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其科研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以及职称评定。

(八)组织在站的博士后申请国家和深圳市的有关科研资助金。

第十条 企业分站负责为博士后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科研经费;管理和协调解决在站博士后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按合同提供生活等经费;为博士后出站作鉴定;安排进站博士后的配偶工作和协助其子女入学等。

第三章 进站及在站管理

第十一条 现已在博士后流动站的博士后和新近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四十周岁以下者,均可申请进深圳企业分站。

第十二条 目前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的专业方向是:计算机及其软件、通信、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生物工程、新材料、机电一体化、激光等。

第十三条 博士后人选的确定

(一)项目申报。每年10月底前,各企业或企业分站根据选定的研究项目填报《企业申请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项目报批表》,由工作站组织有关专家审查、论证,如符合我市博士后的专业方向,则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二)博士后的人选可由工作站自行物色并为其安排博士后流动站或由各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推荐;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根据研究项目的具体要求,对人选进行资格和学术水平审查后,报工作站会同企业分站审核。

(三)经审核合格的博士后作为研究项目的博士后候选人员,并由工作站通知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

第十四条 博士后的录用

(一)合格的博士后候选人需向工作站报送如下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

2、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已通过答辩可授予博士学位的证明)

3、本学科领域两位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4、学术机构对申请者的审查意见

5、如候选人是留学博士,还需提供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推荐信。

(二)由工作站与企业分站对候选人考核并体检,择优录取。

(三)工作站将考核、录用意见书面通知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由设站单位将有关材料及工作站的考核录用意见呈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四)工作站组织企业分站与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签署“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五)设站单位为被录用博士后开具工作介绍信到工作站报到,由工作站介绍到企业分站工作。

第十五条 博士后进企业分站后,应由博士后流动站选派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作为学术指导人,由企业分站选派相关专家作为项目研究指导人,共同指导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同时成立科研项目小组,配备年轻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研究。

第十六条 博士后在企业分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由于课题进度等客观原因要求延长的,由本人申请,经企业分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同意,并报工作站备案后可适当延长,延长期一般不超过半年。

第十七条 博士后在企业分站工作期间按以下方式进行管理:

(一)博士后在办理进站手续的同时,应与工作站及企业分站共同签订协议书,明确在站期间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二)工作站为博士后建立在站档案。每工作半年,由工作站或博士后流动站与企业分站共同对博士后进行阶段工作考核,考核结果存入其在站档案。

(三)因病连续请假半年以上者,应终止其研究工作;对于个人表现不适宜继续做博士后工作的,工作站应劝其退站,同时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四)博士后在企业分站工作期间,不能申请到国外做博士后或进修。如因研究工作需要,经企业分站同意,报工作站批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博士后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交流活动。

第十八条 博士后的研究成果,由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分站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定。申报专利和科研成果的权益,按画家有关规定和“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书”有关条款办理。

第四章 科学基金申请

第十九条 博士后进企业分站后可申请科学基金,填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请表》,报工作站审核并出具意见后,由工作站于每年一月或七月报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审批。

第二十条 工作站每年组织企业分站向市科技局申请三项经费,所获经费只能用于博士后的科研资助。

第二十一条 工作站每年组织博士后向市科协申请深圳青年科技奖励基金,批准的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博士后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第五章 科研经费及工资、生活福利待遇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在工作站工作期间,企业分站须按合同书的规定为博士后提供日常生活和科研经费,工资待遇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应略高于不做博士后的同类人员标准。为使博士后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企业分站应给他们适当的生活补贴,标准由企业和博士后本人商定,并报工作站备案。

第二十三条 工作站向市政府统一申请一定数量住房,安排在站博士后居住,房租由企业分站负责,期满出站后退回工作站。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配偶及未成年的子女可随博士后一起流动。配偶系国家正式职工的可按借调人员由企业分站安排适当工作,并参照原工资级别标准发给工资,享受本单位相关待遇,办理深圳暂住户口。

博士后配偶为农村户口或无正式工作的,若本人要求工作,由企业分站安排临时工作。

博士后子女随迁来深圳期间,由企业分站协助联系就近上学、入托,有关部门应予以优先照顾。

配偶、子女不随博士后流动的,每年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探亲休假及其它补贴。

博士后出站后如不在深圳工作,其配偶须同时调离。配偶及其子女的有关流动手续可参照国家博士后工作的有关文件执行。

第六章 出站与工作分配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在站的科研工作结束时,应提交工作报告、论文(著作)和研究成果,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分站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议,提出今后业务发展方向和使用意见。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完成企业研究项目,符合晋升任职资格条件的,离站前可申请评审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对申请评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博士后,由企业分站提出意见,报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审核后,送有关高级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评审结果由工作站报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先由工作站为其办理工作站的出站手续,再由有关设站单位办理博士后流动站的出站手续。

根据国家有关博士后工作分配的规定,工作站应提出工作分配意见,由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将有关材料汇总后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或博士后工作试点省市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办理工作分配手续。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暂行规定由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暂行规定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校文件: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和《陕西省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陕人发[2008]24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开展博士后工作旨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优秀人才,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第三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称流动站)按一级学科设立,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批。在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人员)。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学校博士后工作实行学校、学院(包括学校二级科研单位,下同)、流动站三级管理体制。学校成立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简称校博管会),全面领导博士后工作,研究并决定博士后管理中重大问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站申请和评估,制定学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政策、规章、规划,协调校内相关部门工作。校博管会由相关校领导和人事处、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财务处、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流动站设站学院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组成,校长任主任。

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校博管办),与人事处博士后管理科合署办公,负责协调、处理全校博士后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五条学院成立以学院主要负责人或知名专家为组长(站长)的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流动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系人,具体承担本流动站博士后人员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

第六条流动站建立以知名专家为组长、相关学科专家为成员(5-7人)的博士后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博士后人员的各类考核评估工作。

第三章博士后人员的招收

第七条流动站内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均可招收博士后人员。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非设站学科,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也可依托项目招收博士后人员。

第八条博士后合作导师负责对博士后人员的科研工作进行合作指导和督促。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流动站及其相关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的在岗博士生导师,一般应有省部级以上在研课题,经费充足。

(二)招收博士后时距正式退休年限应不少于2年。第九条博士后招收类型

(一)师资博士后:指各学院根据师资需求计划,比照选拔教学科研人员的标准和程序招收的博士后人员。

(二)学科博士后:指各学院因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需要而招收的博士后人员,包含人事关系不转入我校的博士后人员。

(三)项目博士后:指各学院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由学院或项目组自筹经费招收的博士后人员。

(四)企业博士后:指为承担和完成大中型企业的重大研究课题,由我校流动站与建有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联合招收的博士后人员。

第十条博士后人员的申请资格

(一)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

(二)符合各流动站对博士后人员招聘岗位的要求。

招收博士后人员的具体学术水平要求,由各流动站根据学科特点自行制订,报校博管办备案。

第十一条除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特殊情况外,获得我校博士学位的申请人不得进入我校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跨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也要严格控制。

第十二条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向流动站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各流动站博士后工作考核领导小组按照“宁缺毋滥,择优招收”的原则,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严格考察,提出明确接收意见后报校博管办审批,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校博管办上报陕西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省博管办)核准后,发布录取通知。

第十三条招收计划的确定

(一)每年三月份学校根据各流动站上报计划情况及学校实际确定各流动站当年招收计划。

(二)各流动站应优先招收人事关系能够转入我校的博士后人员,要求人事关系未转入学校的博士后人员控制在当年博士后人员招收计划的40%以内。

第十四条学校鼓励各流动站招收留学博士、外籍博士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占流动站招收计划名额。留学回国博士待遇与人事关系转入我校的学科博士后人员相同,外籍博士后待遇参照学校师资博士后待遇标准核定。

第十五条学校鼓励承担有重大科研项目的博士生导师招收项目博士后人员,其招收不占流动站招收计划名额,研究费用及生活费用由项目组承担。

第十六条学校鼓励各流动站招收企业博士后。企业博士后不占流动站招收计划名额,其研究费用及生活费用由企业承担,招收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发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办理。

第四章博士后人员的管理及考核

第十七条已被批准进站的博士后人员在收到录取通知后,应在15天以内来校报到。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到校进站者,学校有权取消其进站资格。

第十八条博士后人员(不含企业博士后)须全职在站工作,其日常管理一般纳入流动站依托学院的教职工队伍管理。若合作导师所在学院与流动站依托学院不一致的,经本人申请、合作导师、合作导师所在学院以及流动站同意、校博管办审批,可以纳入合作导师所在学院的教职工队伍管理。第十九条博士后人员进站后要与流动站、学校签订博士后工作协议,其研究成果归属按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第一署名单位须是陕西师范大学(工作协议另行规定)。

第二十条博士后人员进站后三个月内,流动站须组织开题报告会并报校博管办备案。合作导师或课题组要根据科学研究需要,认真审定博士后选题,定期指导和督促博士后人员完成各阶段的科研工作。博士后人员要定期向合作导师汇报科研工作情况。

第二十一条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满一年后,校博管办将会同流动站对其进行中期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等级与工资及第二年博士后津贴挂钩。

第二十二条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经合作导师和学院同意并报学校博管办批准备案后,可以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三个月。因科研工作需要,经校博管办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第二十三条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工作时间为两年。如确因课题需要申请延期者,应在正常出站时间的前两个月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合作导师同意并报所在流动站批准后,交校博管办审批,延长时间不超过一年。延期期间学校不再增加经费,不发放工资、博士后津贴和福利待遇等,所需经费由博士后本人或合作导师解决。

博士后人员如提前完成研究项目,由本人申请,经流动站和校博管办批准,可提前出站。提前出站申请应在一个月前提出,申请提前期限不超过三个月。其在站期间的工资、博士后津贴、科研经费、住房等待遇自出站之日停止。第二十四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人事关系转入我校的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可以正常参加我校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人事关系未转入我校的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原则上不能参加我校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但对于个别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且中期考核优秀者,经原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同意委托评审函件,可在出站前申请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一次。

第二十五条学院应加强博士后人员日常管理,组织博士后人员参加单位的各类集体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并要求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

第二十六条学院、流动站及合作导师要为博士后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培育其自主创新精神。博士后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若发生有违职业道德行为,按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本校博士后联谊会是博士后人员自发成立的群众性组织,其负责人由博士后人员选举产生。博士后联谊会开展活动所需经费预算,应报校博管办批准。

第五章博士后经费管理及科研基金申请

第二十八条学校给在站博士后人员提供博士后日常经费,并给人事关系转入我校的提供博士后科研启动费(均不含进入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合作研究的本校教职工)。博士后日常经费是用于博士后人员生活费用和日常公用经费的专项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学校筹资;博士后科研启动费是用于博士后人员展开科研工作的专项经费,由学校从专项经费中列支。

博士后日常经费按人均3万元标准核拨,统一使用;博士后科研启动费的标准为:理工科类3万元/人,人文社科类2万元/人。具体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制订。

第二十九条博士后管理工作经费是用于博士后工作日常管理的专项经费。根据国人部发[2006]149号文件规定,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的3%可以作为博士后管理工作经费。博士后管理工作经费由校博管办统筹使用。

第三十条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均须积极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学校各单位及合作导师要积极组织、支持和鼓励博士后人员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依托单位申报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

博士后人员所获基金及项目经费的管理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第六章博士后人员的待遇

第三十一条博士后人员为国家正式工作人员,属短期流动的教工,不列入学校正式编制,在站期间计算工龄。

第三十二条博士后人员的工资与津贴

(一)师资博士后待遇标准按《陕西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实施办法(试行)》(陕师校发[2013]67号)执行。

(二)学科博士后中人事关系转入我校的博士后人员,由学校比照相应在职教职工标准确定工资,并发放博士后津贴,津贴标准按讲师二级岗位津贴标准确定,分十个月发放。

人事关系不转入我校的博士后人员,其工资福利费等由原单位发放,学校只发放博士后津贴,标准为3万元/年,分十个月发放。

(三)项目博士后由招收学院或合作导师参照学校其他类型博士后人员标准自筹经费发放。

(四)企业博士后相关待遇由企业发放。

第三十三条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若因工作需要承担教学任务,应享受与所在学院其他教学科研人员相应的标准待遇。

第三十四条学校原则上不负责安排博士后人员配偶工作。对于人事关系转入的博士后人员,学校发给其配偶500元/月的生活补贴,发放时间不超过24个月,每年发放一次,费用从博士后日常经费中支付。

第三十五条对于人事关系转入的博士后,其人员子女的入托、入学享受与我校其他在职教职工子女同样政策。若博士后人员超过规定的出站期限而未出站,其子女不再享受我校教职工子女的相关政策。

第三十六条学校为人事关系转入的博士后人员提供住房,住房标准根据学校房源情况确定,入住时收取相应的租金。其电视网络费、水电费、天然气费、暖气费等收费标准与学校教职工相同,由本人支付。博士后人员出站时,必须交还学校为其提供的住房,并保证有关设施、设备的完好;如有损坏,须照价赔偿。若因学校房源紧张,无法分配住房,则由国有资产管理处比照新进教职工标准提供租房补贴,发放时间不超过24个月。

人事关系未转入的博士后人员住房由博士后本人自行解决。第三十七条人事关系转入我校的博士后人员在医疗和住房公积金方面享受与我校其他在职教职工同样的待遇。人事关系未转入我校的博士后人员医疗和住房公积金由原单位负责。

第三十八条博士后人员出站后选留为我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其在站期间的成果(第一作者,陕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可享受与校内在职教职工相同的科研业绩津贴奖励,进校后一次性发放。

出站后未选留为我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在站期间所产生的超过工作协议规定的成果(第一作者,陕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可享受与校内在职教职工相同的科研业绩津贴奖励,出站时一次性发放。

第七章博士后人员的出站

第三十九条博士后人员在站期满,应提前一个月向流动站提出书面出站申请,并提交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科研成果、工作总结等材料。所在流动站组织进行出站考核,考核合格者经校博管办审查并报省博管办批准后可以出站。

第四十条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工作协议的以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第四十一条对考核合格的出站博士后人员,颁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监制的《博士后证书》。第四十二条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站:(1)考核不合格或无故不参加考核的;(2)在学术上弄虚作假的;(3)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

(4)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的;(5)出国逾期不归超过30天的;

(6)超过学校批准延长期限仍未通过出站考核的;(7)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退站的博士后人员不享受国家和学校对合格出站博士后人员规定的相关政策,其户口和人事关系等退回原工作单位或移送地方人才交流中心,并退赔相关待遇和经费,退赔标准由学校根据其在站工作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决定,退赔经费转入学校博士后日常经费中。

第八章评估和表彰

第四十三条学院、流动站须参加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以及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博士后工作评估活动,评估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

第四十四条为加强和规范流动站的日常管理,学校将定期开展对各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的校内检查评估。检查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院对博士后工作的支持力度、流动站建设、政策制度落实、博士后招收质量、博士后工作业绩以及日常管理、信息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第四十五条为表彰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博士后人员和在博士后人才培养、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流动站和工作人员,学校将定期开展优秀博士后人员、先进流动站、先进博士后管理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招收外籍博士后须符合国家和学校有关外事政策,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协助办理有关涉外事宜。

江苏省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 篇6

关键词:博士后;管理;创新;高层次人才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博士后工作站的重要意义

(一)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

企业博士后工作是企业搭建其高层次人才工作平台,为企业吸引、招收、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招收一个博士后进站做课题,不仅意味着具体的项目研发有了着落,也意味着这名博士后的同学、导师等高校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的技术后盾。博士后通过与导师、同学等人际网络的交流与联系,也为企业扩展了丰富的外部资源。

博士后工作站今后任务中,更重要的是建立企业与人才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这个载体,企业、高校、人才之间的供需都能够放在一个平台上互相交流,以真正解决招收渠道不畅的问题。

(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企业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和科研资源对推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一体化,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博士后工作站,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博士后进站后,获得了施展自己才智的机会,同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去,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应用技术研究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带来了新生力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三)加强科研与应用的协同

通过对学术性理论研究进行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后,企业就会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实现科研的产业化过程。博士毕业后,大家往往希望将自己在学校学习阶段收获到的理论方面的成果应用于实际产品的生产之中,在产品中体现自己的想法,享有充分的自主性。在企业搞研究,是用理论来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解决的情况,来证实理论的实际效果,是从理论性研究向应用性研究发展的过程。而在学校或者相关院所进行科研项目,始终是理论到理论的研究。因此,博士后工作站的开展有利于发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二、洛阳工程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模式及特点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LPEC)是国内能源化工领域集技术专利商与工程承包商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于1956年,在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重整、制氢、油气储运、煤化工、煤直接液化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进工程技术,创造了数十项“共和国第一”,推动了中国炼油和石化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为了保证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凝聚和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进一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2003年公司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利用公司特有的研究加设计的结构优势,加强对外合作,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重点科研项目开发课题,优化管理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为提高公司知名度和技术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切实用好、用活社会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平台优势,公司专门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技术创新与管理部、财务计划部、行政事务部负责人组成;下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负责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设立博士后学术委员会,负责博士后的科研和学术活动。工作小组按照“公司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扎实推进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工作。

公司根据国家《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以及《中国石化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规定》和《博士后管理规定》,对博士后进出站程序、导师和助手配备、考核办法、待遇、科研经费及日常经费使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等环节全部纳入科学规范的管理轨道,实行全流程跟踪管理,并将管理规定纳入公司运营管理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省市及中石化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规划,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公司博士后工作规划,明确了未来几年博士后工作的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的变化,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积极推进博士后工作机制的创新,逐步建立与公司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博士后工作机制。

(二)多措并举引进人才

多年来,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以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有计划地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为吸引优秀博士进站参加科研攻关,公司在外网开辟专栏,宣传公司博士后招收条件、博士后研究课题、薪酬与福利待遇,并在中国博士后网站、中石化网站、河南省博士后网站都发布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信息,扩大了工作站的影响。

加强外部交流,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博士后人才招聘洽谈会,积极与跟公司技术开发项目密切相关的高等院校建立联系,利用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机会,与有关高校进行沟通,加强宣传工作。并且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从科研课题开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生引进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积极改善引进方式,注重双向选择,确保博士后人才质量。对经过多次洽谈,有意进站工作的博士后,根据其个人研究方向及公司科研领域,拟定技术专题,由博士后作专题技术报告,聘请公司内、外部专家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能否进站。

充分发挥公司的高端人才优势。LPEC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设计大师3人、行业设计大师4人,雄厚的技术人才力量为博士后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类专家也对博士后事业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对博士后的进、出站考核、博士后攻关项目的开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博士后在站期间及出站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提供学术交流研讨平台

科研开发只有与技术需求相适应才能产生出社会生产力,为使公司的技术进步充分满足生产应用的需要,公司借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不断完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把人才培养、高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公司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

博士进站以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安排在站博士召开开题甄选学术会议,让其深入了解公司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由技术创新与管理部牵头组建博士后科研攻关小组,配备相关科研人员联合攻关,共同推进学术及应用研究;为促进工作站与日常生产的深入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公司一直坚持博士后系列讲座制度,组织在站博士在公司大讲堂、专业培训班和重点项目开发组开展技术讲座,并定期开展高层次人才(专家)生产见面会,安排在站博士与专业技术人员交流探讨,丰富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促进科研创新。

近年来,公司与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与多家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解决了一系列技术及应用难题,同时对公司高层次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建立校企双向考核制度

为充分调动博士后研究人员科技攻关的积极性,促进高科技研究成果的快速孵化,公司始终注重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各层面合作,建站以来,通过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辟了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了人才队伍素质。按照公司博士后管理工作相关规定,严格进站遴选、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制度,完善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管理办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形成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博士后质量保障体系。

为创造良好的科研空间,公司为每位入站博士组建专门的创新团队。以科研项目为依托,配备导师和助手,组成高效精干的博士后科研团队,为每名博士后配备2名导师,其中流动站、工作站各1名。导师由专业对口,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作风良好,有培养人才热情的专家担任;配备助手1-2名,选拔责任心、事业心强,工作热情高,基础知识扎实,有一定培养前途的青年技术人员担任,协助博士后开展工作。

公司高度重视博士后的工作考评,对博士后实行前期考核、阶段考核和中期考核、日常考核和期满出站考核。除阶段考核外,均邀请流动站合作导师参与并给予指导和考评,确保培养质量。

前期考核严把入口关,考核论证不合格的,不予开题、进站,避免博士仓促进站,导致在站效率低或出站考核不通过;阶段和中期考核,组织专家听取博士后的工作情况汇报和下步研究计划,对其进行评议并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博士后少走弯路;日常考核则主要对博士后平时的政治思想、工作表现、团结协作和劳动纪律等情况进行考核,与博士后的基薪收入挂钩;期满出站考核是对博士后科研项目的一次全面验收,出站考核与年薪兑现挂钩,这既是激励,也是对博士后的一种约束,对博士后质量的保证。

在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博士后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博士后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博士后研究人员共完成省部级项目4项,申报专利4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5篇,SCI收录7篇,EI收录5篇,国家核心期刊2篇,成果转化经济效益1.08亿元,社会效益显著。

(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建立高效服务体系,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社会活动、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后勤保障等项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社保部门协调,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建立了相应的社会保险,切实解除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课题管理上,经常与课题组沟通,跟踪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协助解决科研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科研工作质量。

在工作支持上,工作站为博士后指定享受政府特贴的教授级高工为其导师,配备了助手,为博士后安排专用办公室,提供完善的通讯与网络支持,各相关单位和业务部门的技术资料的科研资源对博士后开放,按照课题进度核拨课题研究经费。

在生活安置上,采取多种方式为博士后解决住房问题,配备齐全生活必需品,每年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尽可能解决博士后生活中的问题,享受公司职工的同等福利待遇。

三、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平台建设

继续完善现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博士后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在企业内部要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加强领导对博士后工作站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工作站科研成果、优秀博士后的宣传工作。

(二)保证引进规模

鼓励、支持优秀博士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逐步形成比较稳定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力量。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做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为企业科研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博士后工作站日后的工作重点。

(三)加强日常管理

进一步规范博士后的招收、考核和出站评审等工作程序,不断完善和建立科学有效的博士后工作机制。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运行。围绕企业战略,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科技创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使博士后工作站成为企业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成为高层次科研人才集聚的蓄水池。

(四)完善业绩考核与内部激励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人员往往缺乏风险和危机意识,这直接影响其研发和创新能力。应分期分阶段对博士后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业绩评估,加强企业主管部门、高校与博士后的沟通交流,切实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展以及今后需求,并给予指导性意见和帮助。对于考核结果优异,创新能力强,取得创新成果的博士后应及时给予奖励;对于考核结果不理想,工作不努力水平低下,承担课题完成不好的博士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岗位津贴,给予相应处罚。

(五)加强沟通交流

积极开展调研交流活动,为博士后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创造条件,拓宽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术视野,提高国际化水平。博士后工作的生命在于交流,企业博士后工作要逐步完善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组织并带领博士后参加学术研讨会,努力实现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科研院所注重学科建设、学术发展的统一,实现工作站的良性发展。

江苏省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 篇7

为提升我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及学术水平,不断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现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吉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招收范围

从2010年起,按教师补充计划招聘的博士毕业生,原则上全部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师资博士后”的身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二、管理

1.学校以协议的方式对师资博士后进行管理。通过协议明确学校、所在单位、博士后培养单位、师资博士后本人的权利与义务。

2.师资博士后除按博士后管理外,所在单位需确定一名教学指导教师对师资博士后进行教学指导培养。师资博士后还要服从所在单位的工作安排,完成不少于学校规定的工作量的三分之一的教学任务,并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3.师资博士后在站期间,需按相关规定由所在单位负责对其教学、科研及新教师上岗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

4.师资博士后工作期满考核合格后,按协议相关条款执行。工作期满考核不合格的师资博士后,协议自然终止。

5.师资博士后出站后的服务期为五年。师资博士后未完成服务期的违约责任为全额返还学校的培养费用,并交纳违约金。

三、工资及有关待遇 1.师资博士后享受在职青年教师的相关待遇。

2.师资博士后入站后,学校为其发放科研启动经费。3.师资博士后的职务评聘按学校的教师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对于工作期满考核优秀的 “师资博士后”可以直接聘任为副教授。

四、程序

1.各单位按学校有关规定确定本单位的拟聘教师人选,报学校审批。

2.符合师资博士后招收范围的新聘教师在办理完入校手续后,人事处以书面形式通知研究生院,研究生院为其办理相关入站手续。

3.师资博士后工作期满后,研究生院和教务处分别将考核结果通知人事处,研究生院负责办理师资博士后的出站手续并交人事处存档。

五、其他

1.新聘教师申请到校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应按照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文件精神执行或参照本办法执行。

2.此前学校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江苏省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 篇8

一、负责对校内各单位的自聘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和人事档案管理,并按政策为人才供需双方提供服务;

二、负责出具代管人员的身份证明、介绍信工作;

三、负责代管人员的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工作;

四、负责代管人员档案的保管、使用;

五、负责办理代管人员人事进出手续;

六、完成人事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职责

一、负责组织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站申请工作及项目博士后的申报。

二、负责申请博士后进站计划,组织博士后招收工作。

三、协调相关部门落实进站博士后住房、经费、后勤保障等相关待遇。

四、负责办理博士后进、出站的手续,签订进站工作协议。

五、负责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档案管理。

六、负责组织对博士后的考核及任务落实情况,并由此提出奖惩意见。

七、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工作提供帮助。

八、提出评估考核体系,对流动站进行考核。

雨希博士工作室 篇9

  因为对自己的记忆力有信心,我选择了文科。可是高三许多科目都需要花时间去记忆、背诵。现在离高考越来越近了,我感觉记忆力越来越差,背了又很快忘记,我很着急。

唐继光

唐继光:

  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要记的知识很多。当记不住时,不要简单地怀疑自己的记忆力出了问题,其症结也许来自其它方面。

  或许是因为你对自己的记忆力很自信,所以习惯于简单地归因于自己的学习问题。可在复习进入收官阶段时,你要做的不仅是把每个知识随意收入大脑这个仓库里,还要系统、有序存放,让它们各就各位。不然容易产生“入库容易,提取困难”的感觉。为防止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尝试地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采用手、脑、眼、耳等感官并用的方法记忆所学的知识。同时,你也可以设计个情景,进行联想记忆,比如自己编个小故事将历史事件编入其中,这样会记得更牢些。

  其实,临近高考,有些急躁情绪是难免的。情急之下,可能使自己的期望值和判断出现偏差。本来掌握不了那么多内容,这时会强迫自己去掌握;本来计划的内容并没有真正掌握,这时会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从而急急忙忙往前赶。事实上,不到高考那一天,总觉得自己学不完。与其学得囫囵吞枣,不如扎扎实实学一个是一个。

雨希博士

雨希博士:

  高考越来越近,我也逐渐感觉紧张加剧。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几次感到眩晕,呼吸急促。这种情况最近也发生过几次,到医院检查都没发现异常。这是怎么回事?

姜胜岚

姜胜岚:

  你是由于暂时的心理紧张而引起的“广场恐惧”,即一旦处于某个特定的空间就会变得高度紧张,逐渐对这一空间产生恐惧感。其实,克服这种恐惧并不困难。

  全面体会高考复习中的复杂感受。紧张的高考复习给你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是因为害怕,也许还有苦涩、兴奋、美丽……仔细体验这些感受,不要把所有的压力都转化成恐惧于自己一身。一旦产生这种感觉,不要急于把它从自己内心驱逐出去。有句话说得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当前,对我们来说,恐惧是一种合理的应当的感受,躲避的心态只会加重对“恐惧”的内心感受,所以,要学会接受这种感觉的光临。

  用呼吸放松的方法来减轻内心的恐惧感。一旦发生症状,要即时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呼吸和计算呼吸次数上来,如果在此过程中又出现可怕的念头,要耐心与之周旋并将其忘却,再次把精力集中到计算呼吸的次数上来。不用多久,你就可以对这种恐惧产生免疫了。

雨希博士

雨希博士:

  最近,我晚上经常做梦,几次梦到自己高考落榜。听别人说,有些梦是带有预言性的。这个说法搞得我白天无心听课,晚上的学习效率也不高,身心也很疲惫。我真的会名落孙山吗?

孔宗祥

孔宗祥:

  人在清醒时接触到外部环境,获得了丰富的一手材料。人在睡眠时,大脑中的某些区域还处于兴奋状态,记忆中的某些东西就会浮现出来构成梦境。所以,我们才说,梦由心生。该如何对待呢?

  梦里的东西不过说明你对自己的前途有所担忧,但如果你为这些担忧而陷入更多的焦虑和担心,你就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上,长此以往,反倒验证了那些所谓解梦者的预言。你可以反过来和梦较一下劲,非得在最后的高考中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可。所以说,弱者去验证预言,而强者则去推翻预言。

  高考固然重要,但自己更要拿得起放得下,人前嘻嘻哈哈,人后专心做事。我们常说,该做什么的时间就要一心一意地去做。课后,你可以去想这些,而上课时,大手一挥,让这一切跑一边去吧。而你当听到周围同学谈论到自己的担忧时,你该醒悟到,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你是否该一鼓作气,一心向前冲呢。

  睡前喝点牛奶,有助于尽快入眠;睡觉前躺在床上进行反复的长呼长吸练习,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还有,带着耳机,听听舒缓的音乐,都可以帮助自己获得高质量的休息。

上一篇:第13课花鸟画一下一篇:金融机构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