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技术管理规定

2024-08-13

江苏省技术管理规定(共8篇)

江苏省技术管理规定 篇1

江苏省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管理规定

江苏省公安厅(通知)苏公厅[2000]292号

江苏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市公安局:

为了进一步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制,积极预防和减少电气火灾,省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江苏省消防条例》、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等法律精神,制定了《江苏省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证贯彻执行。

近年来,电气火灾形势日趋严峻。1999年,全省发生火灾3799起,损失6845.2万元,其中电气火灾1189起,损失2225.7万元,分别占总数的31.3%。电气隐患成为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实行电气消防安全专业技术检测制度,是确保电气设施消防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特别是?制群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多发势头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实行电气消防安全专业技术检测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督促有关单位落实电气设施消防安全专业技术检测制度,把它同加强日常性的消防监督检查、建筑使用或开业前、大型活动举办前的消防安全检查结合起来,确保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制度在全省顺利实行。

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对专业从事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单位的监督指导,规范电气安全技术检测行为,逐步形成有序的安全服务体系。各地执行《规定》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省消防局。江苏省公安厅 二○○○年七月二十日

江苏省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积极预防电气火灾、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江苏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电气线路、电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每年对电气线路、电器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并有检查测试记录。电气线路、电器设备不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进行整改。

第三条下列建筑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以及使用或者开业后的每12个月必须进行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

(一)影剧院、录象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

(二)歌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及其它公共娱乐场所;

(三)保龄馆、室内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四)宾馆、饭店、商场、室内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

(五)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甲、乙类生产厂房和库房;

(六)公安消防机构依法认定需要进行电气消防安全专项检测的其它场所。

第四条举办灯会、焰火晚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具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必须进行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第五条无自行进行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能力的单位,可委托取得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服务资格的单位,按照规定检测周期的要求进行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

第六条本规定第三条所列场所的单位除应定期对电气线路、电器设备进行自查维护外,还必须委托具有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资格的单位进行技术检测。

第七条从事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服务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服务条件,申领《江苏省消防技术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按《许可证》核准的范围从事技术服务工作。未取得《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服务工作。第八条申领《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企业经本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二)企业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万元,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三)有与从事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服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电气专业高级工程师不少于2名;

(四)有合乎标准的检测仪器设备;

(五)有完备的服务工作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第九条申领《许可证》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填写《江苏省消防技术服务许可证申报表》。

(二)随申报表一并向省辖市公安消防机构递交下列文件资料; 1.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

2.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证书(复印件)、聘用合同书; 3.职工岗前技术培训考核材料; 4.检测仪器清单及证明文件(复印件);

5.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工作章程和有关管理制度; 6.其它有关文件资料.(三)经省辖市公安消防机构初审后,报省公安厅消防局审批,符合条件的发给《许可证》。

第十条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服务单位接受委托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进行检测工作,自委托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委托单位出具技术检测报告。

第十一条 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单位向委托单位提交的检测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检测范围,检测时间;

二、检测项目记录;

三、检测发现的主要问题;

四、技术检测评定意见。

第十二条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对出具的技术检测报告负责。

第十三条公安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应当查阅单位的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查记录(检查报告);对电气线路、电器设备不符合消防技术规定的,公安消防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责令停止使用。

第十四条电气消防技术检测服务《许可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未通过年度审验的单位,不得继续从事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服务工作。

第十五条本规定由江苏省公安厅消防局负责解释。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江苏省技术管理规定 篇2

高清是电视发展的重要趋势, 高清电视以高分辨率的图像、16:9的画面、环绕声的音响, 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电视节目欣赏的需求。发展高清电视, 全面提升广电品牌, 已经成为当今广电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8年8月6日, 总局颁布58号文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 批准5个卫视频道 (后增加到9个) 在9月28日开始高标清同播, 使我国高清电视发展迅速跃上一个新台阶, 标志着高清时代的到来。江苏卫视有幸成为全国首批实行高标清同播的9个卫视频道之一, 掀开了江苏广电发展新的篇章。

江苏台十分重视高清发展机遇, 在接到总局通知后立即成立了节目和技术两个筹备工作组, 分别落实高标清同播节目和技术方案。技术部门在不到五十天的时间内, 抓紧时间做好高标清同播技术筹备工作, 结合总局要求和江苏台实际情况, 分析高标清同播的业务流程规律, 确定高标清同播的总体思路, 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策略, 开展技术系统的高清改造, 为确保高清频道如期、顺利开播奠定了基础。

9月28日早晨7:00, 江苏卫视高清频道正式开播。从开播到现在一个多月时间来看, 制播流程主体运行流畅, 安全性、效率、节目质量都比较高。由于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技术策略和生产流程, 构建了全程网络化、高标清共融的技术体系, 因此顺利实现了标清到高清的平滑过渡, 卫视频道在没有新增人员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了高标清同播, 降低了高清频道的运营成本, 得到了节目部门以及总台、省局、总局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总体思路

江苏卫视高标清同播的总体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以高清频道版面编排达到总局要求为目标设计。通过合理编排, 在达到总局要求的同时, 尽量减少开播初期对高清制作能力和高清节目源的压力, 同时增加白天的高清节目量, 更好地宣传推广高清。

●以技术系统“立足标清、面向高清”为总体定位。一方面尽量在现有技术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 避免推倒重来, 从而减少设备投入;另一方面技术系统改造、建设以满足标清业务为主, 按照高标清兼容进行设计, 构建高标清共融的技术体系。

●以在网络化环境下实现卫视频道高清制播为目标诉求。从节目部门来说, 经过新大楼全台网的使用, 已经充分体会到了网络化在成本、效率、资源共享、跨平台业务交互等多个方面的好处, 不愿意走回头路。从技术部门来说, 网络化是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 虽然现在高清制作设备和网络暂时还不够完善, 但是从长远出发, 我们还是下决心走网络化的道路。

●以维持标清流程不变, 加快推进高清流程建设为过渡措施。对于开播高清, 节目部门一开始有点顾虑, 主要担心工作量的增加以及节目人员不能适应高清的要求。为此我们在积极对节目人员进行必要培训的同时, 在方案设计时还做到尽量减少对原有业务的影响, 不改变原有业务流程, 不增加节目人员的工作量。同时, 对高清流程的构建和推进不能延误。这对我们的技术策略、实施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保标清、促高清”的高标清同播技术为管理策略。考虑目前高清的到达率还不高, 卫视的收视份额、广告市场主要还在标清, 因此在画面构图以及上下变换等策略上, 我们的大方针是必须照顾大多数标清观众的欣赏习惯, 确保标清观众的收视效果, 同时兼顾高清的收视效果。

三频道节目形态及构成分析

以满足总局要求为目标, 结合江苏电视台高清电视节目制作及节目源储备情况, 卫视频道总编室对高清频道全天的节目进行了版面编排, 主要分成三块:

●白天 (7:00~17:50) :主要播出高清版电视剧以及重播前一天的高清自办栏目;

●晚间 (17:50~22:50) :采用同播方式播出高清版新闻、电视剧、自办栏目等;

●夜间 (22:50~次日早上7:00) :采用上变换方式与标清频道并机播出。

该方案满足总局要求, 全天高清节目占比超过50%, 高标清同播率超过50%, 黄金时段全部播出高清节目。高标清同播的重点是晚间黄金时段, 涉及到的节目如表1所示。

可见, 晚间黄金时段涵盖新闻、自制节目、电视剧、广告等多种节目形态, 技术方案设计主要围绕这些不同的节目形态展开。

四高标清同播技术方案

1. 新闻节目

目前江苏卫视频道只有《江苏新时空》一档新闻节目, 由于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 因此按照总局要求必须实现高清播出。技术系统上, 江苏台新闻中心现有的前期拍摄设备、制作网络、演播系统等都是标清的, 承担卫视、城市、公共、国际等多个频道、多个栏目的新闻节目制作, 如果全部改造成高清, 工程浩大, 时间上无法满足9月28日开播的要求。况且如果为了卫视频道一档新闻节目, 对系统进行全面改造, 可能对其他频道新闻节目制作的流程和效率带来较大影响。幸好总局在制定政策时也考虑了这些因素, 暂时仅对新闻节目的演播室画面提出高清要求。

结合总局要求和总台现状, 我们在高标清同播初期采用“前期标清拍摄、后期标清制作、演播室高清拍摄、原有流程不变、增加高清演播系统并播”的策略, 尽量减少对原有业务的影响。原有的标清制播系统继续保留, 原有的业务流程不作改变, 只是将演播室的标清摄像机换成高清摄像机, 并购买高清切换台及少量周边设备, 另外搭建一个简易的高清演播系统, 与标清演播系统同步切换, 输出高清信号。

标清流程:摇臂、口导、口播、结束语等演播室画面由高清摄像机拍摄, 输出的标清信号进入标清演播系统。新闻素材使用标清摄像机拍摄, 在标清新闻网制作, 制作完成的条目成片通过网络迁移到标清演播系统播出服务器, 新闻标题、同期声字幕也在标清演播系统叠加。整体流程与原来的新闻节目制播流程完全一致, 只是播出的PGM信号在送总控播出的同时, 经上变换送高清演播系统, 作为高清切换台的一路信号源。

高清流程:高清切换台的信号源主要包括演播室摄像机输出的高清信号、经过上变换的标清演播系统PGM信号。目前采用手动方式进行高、标清两个演播系统的同步切换。出主持人画面时, 切摄像机高清信号;出条目成片时, 切标清系统的PGM信号。主持人字幕使用高清字幕机制作。

2. 卫视自制节目

江苏卫视晚间黄金时段涵盖《人间》、《世间》、《证明》、《谁敢来唱歌》、《周末不加班》等自制栏 (节) 目。从技术系统来说, 涉及到前期拍摄、演播室录制、后期制作、播出等多个环节。经过前几年的建设, 卫视频道高清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包括一辆8讯道高清转播车, 一个800平米高清演播室, 一个5.1声道录音室, 一个8讯道高清EFP系统等。在全台网建设中, 也按照高标清兼容进行了规划和预留, 但是与整个频道高标清同播所需要的高清制作能力相比, 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 我们对前期拍摄、演播室录制、后期制作、硬盘播出等环节进行了高清改造。

(1) 前期拍摄

通过对卫视频道各栏目前期拍摄模式、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不同厂家设备进行综合比较, 我们购买了一批高清摄像机供栏目外拍素材使用。

(2) 演播室录制

与卫视频道节目制作有关的主要有三个演播室, 包括一个800和两个400, 其中800演播室主要制作《谁敢来唱歌》、《周末不加班》等综艺节目, 原来已经是高清系统;两个400演播室主要制作《人间》、《世间》、《证明》等栏目, 为了满足9月28日高清开播的需要, 我们把原来用于大剧院的8讯道EFP系统改为高清演播室系统, 承担两个400演播室的节目制作。同时采购了高清录放服务器用于代替原有的磁带录像机, 实现了演播制作的网络化。

直播情况下, 演播室分别输出高清、标清信号到总控。录播情况下, 通过高清录放服务器对节目素材进行录制, 并通过FTP以边录制、边迁移、边转码的方式高速迁入制作网络。

(3) 后期制作

江苏台原来已经建有标清的卫视频道后期制作网, 并且实现了采集、制作、播出全流程的网络化。在设计高标清同播后期制作技术方案时, 我们最初考虑到两种方案:第一种是高清节目改用传统线性编辑设备或非编单机制作, 这种方案实现起来简单, 但是投入大, 增加节目部门的工作量, 也不符合江苏台技术发展的基本思路;第二种是对整个网络进行改造, 实现全高清的网络化制作, 这种方案结构清晰, 但是投入较大, 一般需要采用代理码率编辑, 需改变原有业务流程, 对标清业务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对这两种方案都不是很满意, 经过反复讨论, 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以标清为主、高标清共融的技术方案:不改变原有的标清网络, 只增加少量几台用于高清素材上载、编辑的高清工作站, 以及用于高清素材存储的磁盘阵列;不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 只是标清编完后, 在高清非编工作站打开工程文件, 自动进行高清素材的替换和高清字幕的生成, 稍加调整后即可打包输出高清文件。

通过这种比较巧妙的设计, 实现了在不改变原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 完成高清节目后期制作, 主要优点包括:

●系统改造小, 投入少, 经济性好;

●不改变原有业务流程, 节目人员不需要重新培训, 实现了平滑过渡;

●在标清编辑软件界面下进行制作, 可以确保标清节目各方面的质量;

●有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标清素材重复上、下变换情况;

●满足了同一部电视剧采购高清、标清两个版本并在制作网进行缩编的需求;

●采用标清作为高清节目编辑的代理码率, 回避了目前非编工作站在直接进行高清素材编辑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节目人员只需做一版标清节目, 系统自动识别、替换高清素材并输出高清文件, 体现了高标清的共融,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 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音频制作方面, 制作网仍然按照标清节目配音流程完成音频后期制作业务。在打包标清文件时, 将立体声混为单声道;打包高清文件时, 输出立体声。对于外购的单声道节目, 在制作网系统中将1声道PGM信号复制到2声道, 制作成双声道高清节目。

(4) 硬盘播出

江苏台采用两个独立的播出通道进行高标清同播, 同播的高清频道完全作为一个新的频道进行管理。主要考虑到两点:一是同播初期高清和标清频道的内容不一定相同, 即不一定完全同播;二是即使同播, 标清频道内容也不一定是由高清频道简单下变换而来, 例如电视剧一般会采购高清和标清两个版本, 与下变换的高清版本不同, 标清版本字幕往往打在画面外的黑边上, 比较符合观众的收视习惯。

播出系统原有的全台网交互流程、接口等均不改变。制作网编辑完成的高清节目打包转码成播出格式文件, 通过主干迁移至高清播出系统备播。夜间标清频道上变换并机播出时, 直接将标清频道的播出信号上变换后进入高清播出系统播出。

(5) 高清编码格式及码率选择

按照EBU (欧广联) 高清编码评价报告中的建议, 如果使用帧内压缩编码技术的话, 至少要采用100Mbps码率, 如果使用MPEG-2长GOP编码技术的话, 至少要采用50Mbps码率。为了保证高清节目的技术质量, 江苏台在测试、比较的基础上, 选用了表2所示高清编码格式及码率。

3. 电视剧

江苏卫视剧场节目量本来就比较大, 每天达到10小时以上。同播的高清频道为了达到总局要求的高清节目占比, 白天大量播出高清电视剧, 因此电视剧节目量更大, 这种情况下, 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策略和实施手段就显得特别重要。

与大多数高标清同播频道相同, 江苏卫视采购高、标清两个版本电视剧进行同播。高清电视剧字幕打在16:9高清画面上, 而标清电视剧一般采用信箱下变换模式, 字幕打在标清画面下方镶黑边的位置上, 增加构图美感, 确保两个版本特别是标清版本电视剧的收视效果达到最佳。

高、标清两版电视剧都先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上载, 然后迁移到制作网进行缩编和广告插入, 最后打包送播出系统进行播出。

4. 广告

按照总局的要求, 高清时段播出的广告、气象等节目, 也应做到高清播出。在广告部门协调下, 最近一些广告商已经开始提供高清版广告。按照同播策略, 江苏卫视的广告采用高清、标清两个版本的方式进行同播, 对于暂时没有高清版本的, 将标清版本上变换后播出。

高清频道广告播出的流程与标清频道基本相同。高清广告在制作网上载, 并且同步迁移到播出系统, 根据广告部提供的广告串联单, 平播段及电视剧插播段广告由播出系统直接串联打包后播出, 自办栏目插播段广告由制作系统打包后与栏目内容一起混合编辑。

5. 天气预报

江苏卫视播出的天气预报节目由江苏省气象影视中心负责制作, 我们在总局批准高标清同播后立即与该中心进行了联系, 他们及时对相关技术系统进行了高清改造。从9月28日开始, 气象影视中心向江苏电视台提供高、标清两个版本的天气预报节目, 分别用于高清和标清频道播出。由于提供了两个版本, 因此不存在上、下变换的问题。

五高标清同播技术管理策略

高清电视在画幅、构图等方面与标清电视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需要对高标清同播的技术管理策略进行研究, 做到兼顾标清和高清的收视效果。我们采用了“保标清、促高清”的高标清同播技术管理策略, 确保高标清同播后, 标清频道图像质量不会下降, 标清观众的收视习惯不受影响。这就要求无论是下变换的宽高比变化还是前期拍摄构图等等, 都要优先考虑标清的收视效果, 然后再兼顾高清频道的收视效果。

1. 下变换策略

为照顾大多数标清观众的欣赏习惯, 江苏台新闻、综艺、访谈等类型节目下变换时一般采用两侧切边模式, 保证标清电视机画面满幅, 而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等节目下变换时则一般采用上下加黑边的信箱模式。

2. 拍摄构图

对于新闻、综艺、访谈等节目, 无论是前期素材还是演播室画面, 在采用高清摄像机拍摄时, 都在16:9的寻像器中加入4:3标志线, 画面以4:3构图为主兼顾16:9, 保证切边模式下变换后的画面构图正常。而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等节目的拍摄, 由于下变换到标清时一般采用信箱模式, 因此取景时采用16:9构图。

3. 字幕构图

江苏台高标清同播字幕构图有几种:

(1) 高、标清字幕分别构图

录播节目的字幕一般在后期制作时叠加, 由于江苏台后期制作采用标清作为高清的代理码率, 高、标清节目文件分别打包输出, 因此两个版本的字幕采用分别构图的方式。先在标清工作站上编辑, 字幕采用4:3构图, 编完后打包输出标清文件;然后在高清非编工作站打开工程文件, 自动进行高清素材的替换和高清字幕的生成, 节目人员在高清工作站上对字幕位置按照16:9构图进行调整, 再打包输出高清节目文件。通过这种方式, 确保高、标清节目的字幕效果都达到最佳。

(2) 4:3构图

如果用高清演播室、转播车进行字幕叠加, 由于一般采用两侧切边模式下变换, 因此字幕采用4:3构图, 即字幕打在4:3安全框内, 避免切边模式下变换后部分高清画面中的字幕会因切边而丢失, 或因切边变得不美观。

800演播室是个例外, 该演播室采用史诺伟思高标清兼容切换台, 具有高标清双版同时输出的功能, 并且同版输出的高清和标清节目, 其字幕位置可以在切换台上单独调整, 因此也可以按照16:9和4:3两种版式分别进行构图。

4. 上变换策略

按照总局《关于规范高清同播频道播出的函》文件要求, 标清上变换节目按4:3的格式播出, 在高清节目、栏目中使用的标清节目素材应按16:9的格式调整。江苏台在实际操作中也基本上按照总局要求进行执行, 高清频道播出的所有标清节目都采用两侧加黑边的模式进行上变换, 而不是以上下切边或水平拉伸变形等模式进行上变换, 避免误导观众。但是在高清节目、栏目中使用标清素材时, 如果按16:9格式调整会有一定的问题, 主要是考虑到切边下变换时, 会造成原画面的内容丢失。因此, 我们在演播室 (包括新闻、综艺、访谈等) 使用标清素材时, 仍采用两侧加黑边方式;在后期制作中使用标清素材时, 由于标清节目不从高清节目下变换得到, 因此不会遇到上、下变换宽高比组合不当带来的问题, 这时使用标清素材时, 可以根据实现情况将素材上变换成16:9格式。

对于一些标清的影视剧、专题片节目, 如果原来就是16:9构图, 上下都有黑边, 那么上变换后会存在四周黑框现象。经过与业内人士探讨, 目前对此似乎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六总结

江苏省技术管理规定 篇3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农机补贴;技术培训;DEA-T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 F326.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457-04

收稿日期:2013-12-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27313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本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12C018)。

作者简介:邢丽荣 (1977—),女,山东文登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E-mail:xlr971@163.com。水产养殖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部门之一,是可持续水产品供给的重要来源,缓解了水产品消费不断增长对渔业部门的压力,补充了国家的食物供给,加强了人们的营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渔民收入,缓和贫富差距,降低贫困。自1985年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水产养殖大国,2011年可养殖面积为674.9万hm2(这里的可养殖面积指的是内陆可养殖面积,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已利用养殖面积572.86万hm2,水产养殖产量达24 719 338 t,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44.99万hm2,产量达17 435 044 t,池塘养殖以42.77%的水产养殖面积生产出70.53%的产量(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成为水产品最主要的来源。江苏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产养殖产量与产值在国内均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水面资源利用率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可获资源不断减少,养殖规模空间扩张接近极限,与此同时,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却在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水产养殖的投入,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最大化产出,才能既满足人们的需求,又维持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即通过增加水产养殖产量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有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是总产出增长的潜在力量[1],因为资源缺乏,通过技术改革或技术进步来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几乎不可能,所以提升技术效率对提高水产养殖生产效率、增加养殖户收入至关重要[2],同时技术效率也是水产养殖生产效率提高的快捷方式[2-5]。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农业生产者能够通过新技术的开发与采纳和原技术的合理运用改变农业投入和产出的水平与类别[6],而舒尔茨在传统农业生产领域中“有效率但贫困”的假说[7]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政策的制定者注重价格昂贵的技术进步,忽视较为低廉的提高生产率的方式——通过技术效率改进生产率。“有效率但贫困”的假说须建立在外部环境稳定,农户处于持续均衡的状况下,然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投入要素与产出价格的波动,农户总是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中[8],水产养殖户也是如此,因此“有效率但贫困”的假说前提并不适合现代水产养殖业。在养殖户没有最大化运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要增加农业产出、努力提高技术效率比引进新技术更为有效[2],或者说水产养殖产量增长的决定因素中技术效率的贡献远远大于技术进步或改革创新[5],与新技术开发相比,提高技术效率的价格更为低廉,且简易可行,对养殖户来说也更容易采纳。在现有技术与资源的约束下,养殖户的个体因素特征、政府部门的渔业保险政策、鱼塘的租赁期以及各机构与养殖户之间的经验技术交流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水产养殖技术效率,进而影响水产养殖的产出[9-14]。

由于水产养殖户个体投入产出差异较大,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很少对水产养殖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江苏省农户调研数据为例,探讨现阶段水产养殖收益增加的方法——技术效率提升的途径。

1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1研究方法

在技术效率的评价中,需要假设前沿面是既定的;在实际运用中,则需确定该前沿面,常用的确定前沿面的方法主要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2种。参数法即随机前沿方法(SFA),以统计方法进行,适用于多投入单产出的大样本量的效率测度,需要设定生产函数的形式,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反映出随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并估计每个投入变量对产出变量的影响;非参数法即数据包络分析(DEA),以数学规划方法进行,不受样本量的限制,同时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测度,不需要设定生产函数,从而避免函数形式假设错误带来的偏差。这2种方法各有优劣,技术效率的测定结果略有不同,但差异并不大[15]。水产养殖户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水域资源,同时为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通常会投入多种鱼苗,因此产出也是多样化的。本研究首先从生产的角度以总产量作为产出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投入水平所对应的不同产出水平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然后评价各类投入要素、养殖户自身特征与政策要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根据多要素投入和产出条件与样本量的约束可知,数据包络分析更适用于水产养殖技术效率的评价。

1.1.1数据包络分析Charnes等提出的DEA模型[15]建立在有效决策单元的基础上,假设前提为尽可能减少投入而扩大产出,该模型是在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测算包含规模效率在内的综合效率,因此也称规模报酬不变(CRS)模型。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个DMU都有m种投入和s种产出,xij表示第j个DMU的第i种投入总量水产养殖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中,机械、租期、养殖户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参加合作社的影响方向为正,但并不显著,说明这些因素对水产养殖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有着潜在的促进作用。性别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男性在水产养殖中更具有优势。养殖面积、技术培训和政府的农机补贴政策的影响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显示扩大养殖面积、增加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以及增加政府的农机补贴力度和范围能显著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技术效率。

nlc202309032306

渔药投入对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渔药的过量投入导致综合技术效率下降。水面租金反映养殖区域的水质以及地理位置、交通等外在因素的综合状况,水面租金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即水面租金越高,综合技术效率越低,说明租金越高,养殖户为了涵盖成本,追求高产出导致要素的过量投入,实际上不仅没有通过技术效率提高产出,反而进一步提高了要素成本和降低了综合技术效率。劳动、饲料和肥料对养殖的技术效率影响方向为负,但并不显著。劳动、饲料和肥料投入过量导致其对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为负;养殖经验的影响为负,说明有经验的养殖户更愿意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养殖,而不愿意接受技术培训和指导,导致常年积累的技术知识老化,从而造成对综合技术效率的负向影响。

与综合技术效率相比,所有要素对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改变的是各要素对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养殖面积对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更大,在1%的水平上显著;渔药和水面租金对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水产养殖在实践中确实存在渔药过量投放的现象;而水面租金的减少能够大幅度提升纯技术效率;加入合作社和农机补贴对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无论从综合技术效率的角度还是纯技术效率的角度,养殖面积、性别、技术培训以及农机补贴的影响显著为正,这也验证了农民技术交流、接受技术培训和农机补贴对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合作社是技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显著提升纯技术效率。

3结论

本研究在调查水产养殖户的基础上分别运用2阶段DEA模型和Tobit模型重点分析水产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水产养殖中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仅为0.660,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695,技术效率损失分别为34.0%、30.5%。

3.1水产养殖户自身应注重提升技术

鉴于水产养殖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大,对农户来说,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就可提高产出,其成本低、见效快。同时,在水产养殖技术上为了提高产出,71%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要素过量导致的产出不足。要素投入过量,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产出与收益,同时恶化了环境。实证结果也表明,只要养殖户重视技术,掌握技术,寻求技术效率的提升途径,科学合理地搭配各投入要素,就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产出,进而增加收益。

3.2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功能

合作社将地域临近的养殖户组织起来,为水产养殖户之间的技术交流提供了便利,为养殖技术的扩散与传播提供了便捷,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更关注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技术效率。此外,合作社还是政府与养殖户之间进行沟通的纽带之一。政府的相关技术培训、政策内容和导向通过合作社进行传递,可以让更多的养殖户受益,且更容易被养殖户接受。另外,除了技术交流、政策沟通的功能外,合作社还具有促进竞争的功能。合作社内部养殖户之间的竞争以及合作社成员与非合作社成员之间的良性竞争,都可以促进养殖户减少要素投入、提升技术效率,进而提高产出。

3.3政府制定的农业政策与政策导向至关重要

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指引即本研究中的外部环境变量对水产养殖技术效率的显著正向影响已经得到验证。因此,要提高水产养殖户的技术效率,政府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与技术培训力度,如通过合作社接受免费的技术培训让养殖户意识到减少相关要素投入可以节约成本并可提高产出,进而调动养殖户提高技术效率的积极性,对要素投入进行合理搭配。此外,政府加大农机补贴的范围与力度也会促进水产养殖业的机械化发展,进而扩张养殖规模,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效率。

参考文献:

[1]Bravo-Ureta B,Pinheiro E B. Efficiency analysis of developing country agriculture:a review of the frontier function literature[J].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1993,22(1):88-101.

[2]Belbasek K,Grabowski R.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Nepalese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Area,1985,19:515-525.

[3]Hannesson R. Bio-economic production function in fisheries[J].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1983,40:968-982.

[4]Fre R,Grosskopf S,Lovell C A K.production frontier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1-134.

[5]Hassanpour B,Ismail M M,Mohamed Z,et al. Factors affecting technical chang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rainbow trout aquaculture in Iran[J].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6(10):2260-2272.

[6]弗兰克·艾利思.农民经济学——农民家庭农业和农业发展[M]. 胡景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8.

[7]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 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3.

nlc202309032306

[8]Ali M,Chaudhary M A. Inter-regional farm efficiency in Pakistan Punjab:a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study[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0,41:62-74.

[9]Seini A W,Nyanteng V K,Owusu K. Fish and food security in Ghana[R]. Ghana: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Africa Regional Office Accra,2002.

[10]Onumah E E,Br¨ummer B,Hrstgen-Schwark G.Elements which delimitat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fish farm in Ghana[J]. 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2010,41(4):506-518.

[11]Asche F,Bjrndal T.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in the economics of salmon aquaculture[M]. Oxford:Wiley-Blackwell,2011.

[12]Paraguas,F J,Dey M. Aquaculture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India:a spatial econometric perspective[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search Review,2006,19:121-134.

[13]Vassdal T,Holst H M. Technical progress and regress in norwegian salmon farming:a malmquist index approach[J]. Marine Resource Economics,2011,26(4):329-341.

[14]Lee J Y. Comparing SFA and DEA methods on measur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for forest and paper companies[J]. Forest Products Journal,2005,55(7/8):51-56.

[15]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making uni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9,3 (4):339.

[16]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1078-1092.

[17]Ali A I,Seiford L. Translation invariance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1990(9):403-405.

江苏省技术管理规定 篇4

第一章

第一条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是我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和规范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旨在围绕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为重点,针对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产业技术源,聚集和培养重点学科领域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

第三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按照“ 优化布局、做优做强、自主创新、引领发展 ”的原则,主要依托本领域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科技企业,建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

第四条

省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

(一)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产业技术源;

(二)接受相关领域企业等单位的委托开展研究与开发,加强实验室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为产业技术创新、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三)培养、聚集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团队;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全省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省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和运行管理工作。省有关厅局或省辖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归口管理的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相关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是:

(一)省科技厅

1、负责制定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规划;

2、负责编制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计划与经费预算;

3、负责组织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评估和验收;

4、会同省财政厅制定省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指标体系、绩效考评体系,并组织对建成运行的省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和阶段运行绩效评价;

5、委托省科技条件管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对省重点实验室的相关管理服务工作。

(二)省财政厅

1.负责审批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预算,并安排必要的建设运行资金;

2.会同省财政厅检查、监督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

3、会同省科技厅组织对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评估和验收;

4、会同省科技厅制定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考评体系,并对其建设、运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三)主管部门

1.负责本行业(或地区)拟建省重点实验室的组织与推荐工作;

2.负责组织实施本行业(或地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省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和检查监督;

3.负责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配套经费的落实;

4.负责协调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与共建或合作单位的关系。

第三章 申报与立项

第七条

省科技厅根据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和经费预算,提出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计划和组建要求,采取主管部门推荐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组建重点实验室。

第八条

申请或投标组建省重点实验室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组织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及一支学术思想活跃、科研业绩优秀、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队伍。

(二)研究领域符合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发展政策,在某一高技术研究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具备承担国家及省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以往科研成绩突出,拥有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

(三)能提供保证省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和学术活动的资金、技术支撑、实验条件和相对集中的设施场所等后勤保障。

第九条

省重点实验室组建由依托单位提出、主管部门择优推荐并组织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科技厅经专家咨询、现场考察及 同行专家论证通过后,由申请单位按照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并按要求与省科技厅签定科技项目合同。

第十条

项目计划任务书、科技项目合同是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具有法律约束力。逾期不签定项目合同或主要指标达不到立项规定要求的,取消项目立项。

第十一条

对我省研究基础好、竞争性强,具备招投标条件的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将会同省财政厅采取招投标的形式组织建设,具体按照《江苏省科技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苏科计[2001]202号)进行。

第十二条

对我省重点发展且具有科教资源优势的高技术领域、采取跨学科、跨部门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出资组建的省重点实验室,优先予以扶持。

第四章 实施与验收

第十三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建设实施期间,须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建设进展及运行情况。

第十四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期间应严格执行《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苏科计[2005]393号)的规定。建设期间实验室主任连续半年以上不在岗时,一般应及时调整并报省科技厅和主管部门备案。建设期间实验室建设内容、研究课题有调整的,须及时上报省科技厅备案。

第十五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提出验收申请,验收按照《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苏科计[2005]377号)执行。经验收合格取得《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证书》后,省科技厅颁发相应铭牌。

第十六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依托单位申请中止:

1、实验室骨干技术人员离开依托单位或合作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项目已无法继续实施的;

2、依托单位发生重大变故,实验室建设自筹经费不能足额到位,项目难以完成建设任务的;

3、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项目不能继续实施的。

第十七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科技厅视情节轻重予以缓拨经费、停止拨款、通报批评、强制中止或撤销项目:

1、项目主管部门、依托单位有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建设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等经费管理规定的行为,或自筹经费不能按进度落实的;

2、项目依托单位管理不善,项目执行不力,重点实验室建设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严重滞后于合同规定的,或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超期二年以上不能通过验收的;

3、无故不接受省科技厅或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检查、监督、审计和评估的;

4、依托单位从事的主导行业或产权发生重大变化,不能保证省重点实验室对我省科技、经济发展继续发挥骨干支撑作用的。

第十八条

项目因故中止的,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省科技厅。申请中止、强制中止和撤销项目,省科技厅将会同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清查、审计。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财务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清理帐目与资产,编制决算 报表及资产清单。由此产生的剩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上交省财政,仍用于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被撤销项目的依托单位在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主管部门在2年内不得再推荐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九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所需的资金,由省财政、主管部门及依托单位共同筹集。经批准的经费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变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规定程序重新上报审批。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应单独到帐,专款专用。

第二十条

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开展科研所必需的关键仪器、设备、软件,以及进行人才培养等。实验室用房及水、电、气等配套条件尽量利用现有设施调剂解决;实验室用房必须新建、扩建的,依托单位或主管部门应相应增加基本建设经费。实验室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应按照《江苏省省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苏财教[2005]86号)进行评议,并纳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共享。

第二十一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省拨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款的办法。依托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约定的匹配经费须在立项建设后按合同进度到位,否则将停拨后续建设经费。项目未按计划实施的,缓拨后续经费。

第六章

运行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省重点实验室一般建成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聘任,任期四年。实验室主任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在所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 威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一般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少于八个月。

第二十三条

省重点实验室须成立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科研工作计划,组织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审批开放课题等。学术委员会一般由7―11人组成,其中,依托单位的委员不超过总人数的1/

3、省外的委员不少于1/3,学术委员会成员由省科技厅聘任,每届任期四年。

第二十四条

省重点实验室根据运行和发展需要,除保持部分精干的固定管理人员和科研业务骨干,其他研究人员由实验室主任根据课题任务进行公开聘任。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聘任有威望的专家为客座研究人员。客座研究人员的聘任一般不超过2年,保持一定的流动量。

第二十五条

省重点实验室的运行费用主要由依托单位承担,并在预算中列示。运行费用主要用于支付实验室固定人员费用、实验室正常运行及日常管理费用、仪器设备维护费等。

第二十六条

省重点实验室可视为独立的科研单位申报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鼓励省重点实验室组织国内外科研力量共同承担国家、省部各类科技计划任务及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第二十七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根据研究方向面向全省乃至全国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与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创新主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省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对外开放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

第二十八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研究成果等均应署重点实验室的名称,专利 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在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使用,数据、资料、成果的整理应用和推广,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

第三十条 省重点实验室每年一月底之前应向省科技厅上报本工作计划、上工作总结和有关调查统计报表,作为重点实验室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对建成并通过验收的省重点实验室实行动态管理。

省科技厅将委托中介机构每三年对省重点实验室进行一次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发布。评估分为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对评估优秀的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会同纳入我省地方管理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按照本管理办法执行。原立项批准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按原建设计划任务书和科技项目合省财政厅将资助适当的滚动支持经费。对评估较差者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次评估较差者,取消其省重点实验室资格,并会同省财政厅对相应资产进行清理,同时该依托单位在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三十二条

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省科技厅将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章

第三十三条 同要求进行考核和验收。验收通过后,按本办法进行运行管理。

第三十四条

江苏省技术管理规定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 号)、财政部和国家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 号)、财政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04 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16〕107 号)、《省教育厅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苏教科〔2016〕7 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述科研经费是指用于科研活动(包括科 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推广或转让、技术服务、科技咨询等)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根据其来源,分为纵 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

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以学校作为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从各级 政府主管部门获得的经费及学校配套经费。我校校级科研项目 经费作为纵向科研经费管理。

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开展科研活动从政府主管部门之外的渠道取得的各种经费,包括通过联合研究、委托研究、科技攻关、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开发与成果转让等方式取得的经费。

第三条 对以我校名义或我校在编在岗教职工取得的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的管理,要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规定执行,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按照相关科研管理办法、科研合同、委托协议等要求合理使用。

第二章 职责与权限

第四条 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校长及分管科研的校领导对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承担领导责任;学校科研、财务、人事、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是科研经费业务管理和监督的具体部门。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重大问题应按照有关规定由学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决定。

第五条 二级学院(部)、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承担监管责任。各二级学院(部)、研究机构根据专业特点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条件保障,监督预算执行,督促项目进度。学校将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纳入二级学院(部)考核范围。

第六条 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具体负责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通知书(任务书)、合同和项目预算开展科研工作,监督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协助财务处做好科研经费的预决算管理工作。

第七条 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审计处、监察处负责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八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项目负责人要熟悉并掌握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依法、据实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和决算,按照批复预算和合同(任务书)使用经费,接受上级、学校相关部门和所在基层单位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预决算管理

第九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财务处、科技与校企合作处的协助下,按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办法,根据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等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第十条 科研经费预算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是指同一项目不同来源渠道的经费预算,包括申请的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含非税收入、企业及社会捐赠等)。

支出预算是指与科研相关的各类开支预算,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一)直接费用是指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及计算分析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以及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约定的其他费用。

直接费用各支出科目预算不设比例限制,但需对支出的主要用途、测算方法和依据进行必要的说明,其中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科目费用,自然科学类项目不超过直接费用10%的,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包括教育学、艺术学等)不超过直接费用 20%的,不需要提供预算测算依据。

(二)间接费用是指在组织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用于学校因承担科研任务而产生的公共成本补偿支出及项目组的绩效支出等。

1.纵向科研经费的间接费用根据相应经费管理办法核定或 合同约定的比例编制预算。

自然科学类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 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上限为:500 万元及以下部

分为 20%;超过 500 万元至 1000 万元的部分为 15%;超过 1000万元的部分为 13%。

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包括教育学、艺术学等)间接费用 一般按照不超过项目资助总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上限为:5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30%;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为20%;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为13%。

2.横向科研经费的间接费用按合同约定编制预算,可申请按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40%预算间接费用。

(三)多个单位合作承担项目的,应当在项目预算中单独列示并签署合作协议,项目负责人和合作单位参与者分别编制预算,由项目负责人汇总填报预算。直接费用的转拨合作研究资金要根据预算和协议执行。间接费用转拨依据有关规定和合作研究单位协商确定。

第十一条 科研项目预算经科技与校企合作处、财务处预审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后,项目组必须按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项目进度执行,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且符合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并按规定履行相关调整程序。

(一)间接费用预算不得调整。直接费用预算确需调整的,按以下规定予以调整:

1.在项目预算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物费、其他支出预算等如需调整,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报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审批。

2.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在不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的前提下可调剂使用。

3.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报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审批后,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

第十二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须根据项目要求编制项目决算。编制时要严格按照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科研项目明细帐,如实编报项目经费决算,经学校科技与校企合作处、财务处和审计处审核签署意见后,按要求报送并存档。

第四章 收支管理

第一节 纵向科研经费收支管理

第十三条 纵向科研经费到达学校财务帐后,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批文、科研合同、学校相关部门文件办理同意立项和入账手续,确认科研经费收入。项目负责人须根据实际批准经费,制订经费预算表,经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审核后,交财务处作为报销依据。

第十四条 纵向经费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项目下达部门的有关管理办法,违反规定或经费预算所造成的后果由项目负责人承担。对没有经费管理办法的纵向科研项目,其经费使用范围包括:

(一)直接费用

1.设备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购置或研制的专用仪器设备,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2.材料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数据采集及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的调查、访谈、数据购买、数据分析及相应技术服务购买等支出的费用,也包括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加工及计算分析等费用。

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专用的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5.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了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研究工作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会议费开支范围、标准等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执行。

6.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试验(实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科研差旅的开支范围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执行。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包括因公出国、赴港澳台地区的签证费、护照费、国际差旅(含保险)、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公杂费等。邀请国外学者来华访问交流的国际旅费(含保险)、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报告费等。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物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图书及资料费、复印费、翻拍费、翻译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讯费、专利申请费等费用。

9.劳务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劳务性费用。项目聘用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执行。

10.专家咨询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用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和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执行。

11.其他支出:是指在科研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以上费用科目之外的直接开支,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野外考察、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科研活动中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以及邀请外国专家来华参加学术交流发生费用等,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予以报销。

(二)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由学校根据项目预算一次性提取,统筹管理和使用。其中,科研管理费由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按照总经费的5%在间接费用中提取进入学校科研管理费专项(2020年底前暂不提取);项目组绩效支出项目完成情况,结合科研实绩,最高按照间接费用减去科研管理费后的额度列支。绩效支出以酬金形式发放给项目组,由项目主持人统筹分配。

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根据项目组提交的进展报告、中期报告及结题验收材料等,以及评估审核项目绩效情况,按发放。

科研项目执行期间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不得发放项目绩效,并有权追回已发放科研绩效。

1.未按要求及时报送项目相关材料,包括计划任务书(合同书)、预算书、进展报告、中期总结报告、验收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

2.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项目负责人、参加人员、经费预算、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重要事项的调整未按要求提前报批。

3.无正当理由,项目未按合同进展执行,逾期不结题或未按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

4.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其他影响学校声誉的行为。

第十五条 凡用纵向科研经费购置、按学校规定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物品,产权归学校所有,必须在办理固定资产登记等相关手续后方可报销。

第十六条 纵向经费使用按《党委会会议纪要》(苏建院会纪[2016]12号)规定的程序审批,即,5000元以下的由二级单位分管科研工作领导或主要领导、科技与校企合作处长签字后报销,5000元以上的在履行上述手续后经分管校领导签批报销,20000元以上的,再经学校院长签批后报销。

第二节 横向科研经费收支管理

第十七条 横向科研经费到达学校财务帐后,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根据科技合同签单办理立项,并交由财务处确认入账。

第十八条 横向科研经费实行合同管理,按照项目合同预算的经费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合同中若无经费使用条款,需由项目负责人会同科技与校企合作处签署经费支出预算,其直接经费使用除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纵向科研经费支出的科目外,还可支出:

1.交通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学术调研或仪器设备运输所产生的交通费用,包括租车费、燃油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车辆维修费等。

2.食宿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专家或技术人员非会议学术交流的用餐和住宿费,也包括项目研究中课题组加班产生的住宿费和餐费。食宿费开支标准按《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执行。

3.代购实验设备仪器费:横向科研经费中为委托方代为购置仪器设备的,须在订立合同时附上拟采购的设备清单,采购完成后,需由委托方在“科研项目代购设备验收单”上加盖单位公章,由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审核,财务处报销。

4.其他支出: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以上科目费用之外的直接开支,应由项目合同各方同意并签署补充协议,财务处审核列支。

第十九条 横向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在学校提取到账经费的3%作为科研管理费(2020年底前暂不收取)后,可根据项目负责人的申请提取到帐经费的剩余部分的30%作为绩效,在项目完成并验收后一次或分次提取。二级单位可按不高于3%的比例提取管理费。

第二十条 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原则上由项目负责人签字报销。涉及到个人酬金、招待费、专家食宿费和单笔5000元以上的,增加单位负责人和科技与校企合作处长签批报销。

第五章 结转和结余经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 对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根据国家和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科研项目实施期间,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纵向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项目结余资金在2年内可用于项目成果发表及后续研究的直接支出。若2年后结余资金仍有剩余,如项目下达部门有结余资金退回要求的,按规定由原渠道退回;没有退回要求的,项目结余资金可用于课题组新设校级科研项目的研究。未通过审核验收的项目,结余资金应当在接到有关通知后30日内按原渠道退回项目下达单位。

横向项目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后,项目组可申请提取不超过结余资金的70%作为科技服务奖励,剩余资金在2年内可用于课题组后续研究的直接支出,若2年后结余资金仍有剩余,可用于课题组新设横向项目的研究。科技服务奖励由项目主持人统筹分配,以酬金形式发放给项目组成员。

第二十二条 科研项目在执行期间应按规定每年填报报告。如按期或提前完成,经鉴定或验收合格的,应在六个月之内到科技与校企合作处、财务处办理结题和结账手续。

第二十三条 科技与校企合作处、财务处每年年终清理一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如在规定时间内未办理结账及结余经费划转手续,结余经费额度较小的全部转入学校科研配套专项统一管理,额度较大的暂停经费使用,直至办理经费结转手续为止。

第六章 科研经费的监管

第二十四条 科研经费支出涉及纳税款的,在科研经费直接费中支出,由财务处代扣代缴。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其研究工作而要求终止或撤销原定项目,或项目下达单位及委托单位因某种原因要求终止或撤销原定项目时,相关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按规定办法进行处理。第二十六条 科研经费的转拨须按所签订的科研合作合同,经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审批,并经分管科研工作的校领导签批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 科技与校企合作处、财务处应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动态情况,重要情况应及时向拨款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分拨款的科研项目,在检查时由项目负责人按时向所在单位报送阶段性研究成果、经费使用等进展情况的书面材料,并送交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对不能按时报送上述材料的,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有权暂时冻结项目经费使用。

第二十九条 凡项目下达单位有审计要求的,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须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审计工作,审计费用从直接费中支出。

第三十条 各有关方面应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和学校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当事人三年内的一切项目申报、奖项申报资格,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相应责任或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7年10月30日起执行。原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如有与上级有关规定不符之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为鼓励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创新活动,拟实施重大科研项目与个人教学工作量转换、同等经费转移二级学院制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江苏省技术管理规定 篇6

江苏省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开展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进行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此项技术的最低要求。本规范所称的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技术是指对因肿瘤、炎症或损伤等原因所致的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主要指上、下颌骨缺损),采用自体游离骨组织瓣(包括骨肌瓣、骨肌皮瓣等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以恢复颌面形态和口腔功能的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技术应当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二)三级综合性医院或二级及以上口腔专科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口腔科(综合性医院)或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专科医院)诊疗科目。

(三)口腔科或口腔颌面外科

1、开设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床位不少于15张。

2、具有在本院执业注册的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医师团队,具有熟练应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工作经历,并掌握游离骨瓣制备术、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坚强内固定技术、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重建技术等。具备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

修复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人数不少于5名,其中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至少1名。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3、每年完成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游离瓣移植修复的手术量不少于10例。

(四)手术室

1、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无菌手术条件。

2、具备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所需要的手术显微镜和显微外科手术器械。

(五)具有检验科、影像诊断、病理与麻醉科等专业科室和专业人员。能够进行常规化验检查,具备影像学诊断,以及术中快速冰冻和常规病理诊断的设备、技术和能力。具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仪、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口腔专业,执业地点为申请医院。

(二)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三级综合性医院或二级及以上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具有口腔颌面部肿瘤、创伤诊治工作经历及口腔颌面组织缺损修复重建基础,每年完成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游离瓣移植修复术10例以上。

(四)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在本院已有2年以上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技术的工作经历,具备该技术临床应用能力。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防止过度医疗。

(二)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前,医师必须亲自诊查患者,确定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组织术前讨论,制定合理、周密的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治疗管理方案。术者应由具有该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师担任。

(三)实施手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近亲属、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手术涉及多种内固定植入材料可供患者选择时,术者或第一助手必须向患者详细说明,植入材料的选择必须获得患者的签名认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必须使用经国家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手术显微镜、显微外科器械、材料及药品。所使用的体内植入内固定材料须建立植入物来源登记制度,并建立档案,保证植入物来源可追溯。档案的保存期限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应将用于手术病人的植入物合格条形码(或者其它证明合格文件)粘贴置于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中。

(五)按规定及时书写相关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建立健全术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医疗机构和医师应当按照规定接受省级或其委托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开展该项技术情况进行的技术检查,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医疗事故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等。

(六)医疗机构每年完成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不少于5例。

(七)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八)其他管理要求:

1、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

2、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四、培训

(一)培训基地。

由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审核认定。培训基地须具备下列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床位50张以上,开展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诊疗工作20年以上,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颌面外科重点专科要求。

2、每年完成口腔颌面部各类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包括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70例以上。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技术在本省三级甲等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3、有至少6名具备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不少于3名。

4、有与开展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配套设施、设备等条件。

5、举办过省级以上与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技术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年有相关学术论文或相关专著发表。

(二)对培训医师的要求

1、拟从事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系统(进修)培训。

2、培训期间,参与对患者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跨学科会诊、术前设计、术中关键步骤的操作、诊疗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点是骨瓣血运监测)和手术后随访等。参与完成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1—2例。

(三)培训基地的其他要求

1、使用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

2、保证接受培训的医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例数的培训内容。

3、培训结束后,逐一对接受培训的医师进行考试、考核,并出具是否合格的结论。

4、为每位接受培训的医师建立相应的培训及考试、考核档案。

五、其他要求 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和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工作。

1、职业道德高尚,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2、在三级综合性医院或二级及以上口腔专科医院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工作15年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近2年累计完成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10例以上(其中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至少2例),手术质量相关指标符合卫生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有关要求,且未发生二级以上与手术相关的医疗事故。

江苏省技术管理规定 篇7

以及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不断普及,高校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也在逐年的增加。以本人所在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从最早的1998年6间教室发展到目前全院200多间教室。但是,随着多媒体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加, 多媒体教室越来越分散、管理人员人手不足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且早期建设的多媒体教室一般都采用简易式系统或者单机中控技术,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给高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造成一定难度。如何更加高效、便捷的保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稳定运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些现状,本文探索了构建网络中控技术的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方案,从而实现对多媒体教室的集中管理与远程控制。

1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教室增长速度快,管理人员紧缺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高校中的普及,高校对多媒体教室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基本90%以上的教师都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上课手段之一,从而导致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进度也在不断的加快。然而作为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人员,受困于高校编制数量的限制,数量并没有大幅的增加,甚至出现减少等情况。继续以本人所在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育信息化中心负责全院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从最初的四名管理人员管理130间左右的教室,到现在两名管理人员管理200间左右教室,大大增加了管理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

1.2设备较分散,维护不及时

由于多媒体教学场地的建设主要兴起于上世界90年代中后期,在建设初期很少有高校能考虑到场地的集中性,并且伴随着高校校区建设面积的不断扩张,以及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普及和多媒体教室在高校的兴起,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也不得不分布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楼层;由于现阶段多媒体教室主要采用的是单机版的中控技术,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我们的管理人员不得不奔波于各个教学楼,去现场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管理人员每天工作任务繁重,甚至有时由于维护不及时,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导致授课教师的不理解。

1.3设备安全问题突出

多媒体教学设备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硬件安全:在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在巡检时经常发现部分老师上课结束后不能够及时的关闭投影仪等设备,或者学生私下打开多媒体设备用于学生活动等情况,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主要通过管理人员的日常检查发现或者授课老师的临时报修,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不能做到实时了解,非常被动。软件安全:由于多媒体教室在使用过程中会大量使用U盘或其他移动硬盘存储设备,而安装在电脑上的杀毒软件由于没有联网不能及时升级,从而导致杀毒软件防毒能力不是很强,经常出现移动设备中病毒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此,我院甚至一度撤掉多媒体教室的台式电脑,让每位授课老师自带笔记本上课,在给教师增加负担的同时也给授课教师的上课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

2网络中控技术多媒体教室的系统构成和主要功能

2.1系统构成

网络中控技术多媒体教室系统是基于学校校园网,遵循TCP/IP标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音视频压缩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应用和管理,构成了具有课堂教学应用、广播教学、教学管理、设备管理维护及考试监控等功能的教学网络系统。网络多媒体中控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将传统分散在不同教学楼的所有多媒体教室通过校园网络连接起来,统一接入到主控中心实现统一控制,便于管理、维护和使用。它的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网管平台远程控制着教室设备, 是网管平台通过校园网络传输控制指令,由教室端设备接收后,执行相应动作。

多媒体网管平台是整个多媒体系统的最高权力控制中心, 远程控制指令是通过网管发出,发出的指令封装成标准网络数据包,通过网络传送到相应教室的中控设备,从而控制连接到中控的外围设备。系统基于网络,没有位置的概念,只要能连上网络即可实现控制。控制节点收到控制的指令后,中控执行相关的指令控制相应的设备,通过控制软件几乎可实现远程控制教室所有设备;同时主控室可实时监看所有多媒体教室的多媒体网络中控以及连接在多媒体网络中控上的外接设备的状况,实现远程监测、控制、管理和维护。

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主要包括两部分:多媒体教室建设和控制室建设;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从功能角度划分,主要包含以下子系统:

1) 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

2) 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系统;

3) 视频显示及投影系统;

4) 扩声系统;

5) 数字监控系统;

6) 多媒体安全防盗报警系统。

控制室的建设主要包括多媒体管理平台和电视墙的建设。多媒体管理控制平台与教室端多媒体系统相结合,使得每个教室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集成网络中控和数字安防报警功能,为全面实现现代多媒体教学与相关设备的网络化整合, 以及多媒体中控系统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应用与集中管理维护, 提供了最优化的整合性解决方案。

2.2主要功能

2.2.1设备状态查询和统计分析

主控管理平台与教室的中控设备通过网络实时通讯,在系统的主界面可以实时反映系统中所有设备的工作状态,该界面的每个图标包含了每个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相关信息,如:中控在线状态、电锁状态、讲台状态、投影机状态和计算机状态等。 操作者看到所要了解教室号的图标,就能一目了然该教室多媒体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操作者在操作的同时系统自动生成操作日志,记录操作者的所有操作过程,设备执行的状况同时也会反馈给管理平台,生成记录并刷新界面状态,这样有便于后续的统计工作。

2.2.2教室监控和设备控制

在教室监控界面下,系统管理者除可以看到视频,听到声音外,还可以看到教师电脑的显示画面,支持教室端场景的实时监看,以及同步声音监听或静音,此外还支持教室端监控画面的实时录像,支持教室端多路图像的调取显示,从而多角度获取教室端监控信息。而设备控制具有以下特点:支持教室端快捷按钮控制方式,用快捷键即可实现对教室端设备的基本控制,快捷控制按钮包括:开讲台(开电锁)、关锁、上课、下课、锁面板、解锁面板、开投影、关投影、开电脑、关电脑等;支持教室端开放式讲台的配置,支持教室端键盘锁定和解锁等。

2.2.3电子课表

多媒体教学的大规模应用中,可以通过管理平台远程控制教室端设备,特别是对教室讲台的电子锁或键盘锁的控制,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更为准确的自动化控制讲台的使用权限,从而实现多媒体管理平台 “无人值守”自动管理。电子课表既可支持手动输入,同时也支持电子课表直接导入或开放数据接口,支持与排课系统的自动同步功能。电子课表的应用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程序化控制,减少人为因素,准确无误自动无人值守控制。

2.2.4IC卡管理功能

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读卡器,包括在线式读卡器、离线式读卡器、插卡式读卡器等。IC卡管理功能除了可以设置用户使用权限,同时可以统计设备的使用情况,如使用次数、使用时间等,为教务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此外,用户数据、使用数据等资料均可导出Excel表格,并且IC卡可以和现有的校园一卡通对接,系统管理者可以按姓名、工号、卡号、院系、电话及用户级别等多种方式进行查询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网络中控技术多媒体教室的优点

3.2对于设备管理部门:节约人力成本

在网络中控使用之前,每个教室管理者一般管理二三十间多媒体教室。而且由于设备的分散性,每天都要奔波于不同的楼层进行设备的巡检等工作,工作效率低下,而使用网络中控之后,设备的管理者只需坐在电脑前,即可轻松完成几十间教室设备状态查询和检修工作,可以节约一部分人力资源用于其他工作的开展。

3.3对于设备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多媒体教室管理故障出现的随机性和突发性,这就要求教室管理者每天上班时都需要到各个教室进行巡查,以便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突发状况,而在网络中控系统投入使用后,管理人员只要通过控制面板程序就可以查看整个教室所有设备的使用情况,来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等工作,并且每个多媒体教室的状态一目了然,大大减轻了管理的难度,提高了多媒体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4对于授课教师:使用的便捷性

在没使用网络中控之前,由于多媒体教室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之有些授课教师培训的不到位,教师不按规程操作必然会影响多媒体设备的正常使用,有时甚至会损坏相关设备以及软件。采用网络中控技术的多媒体教室系统给教师提供了简便的操作按钮,实现了一键开机功能,并且在控制台上配备简明扼要的使用说明,力求使用者只需花很少的时间,就能操作使用设备,大大提高了教师设备使用的便捷性,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

4结束语

江苏省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篇8

一、江苏省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在受访企业中,大多数企业虽知道客户关系管理,但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并不十分了解,对客户关系管理的认识和利用主要还是以向主要客户提供服务为主,占整体的73.1%。主要原因是重视短期利益,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疑虑,可见管理层观念滞后是严重阻碍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的主要原因;此外,内部技术人员缺乏也是阻碍实施的原因之一。调查发现,未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打算在1至2年内实施占整体的43.6%,未来江苏省中小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市场潜力巨大。

二、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认识不足

客户关系管理不仅是一套软件,其成功运作需要“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来支撑。与国外先逐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后再与IT技术相互结合起来,进而形成CMR不同,我国则是先引进技术产品,却并未产生管理思想。造成客户关系管理思想非常薄弱,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被归纳、整理、提炼成一种理念。这种结果在中小企业更显而易见,中小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往往从自己部门利益及便捷出发来对待客户,无法做到真正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二)中小企业管理滞后

中小企业管理落后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长远规划;第二,缺乏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大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这种过于集中的家长式管理往往造成各个部门缺乏相互协调与支持;第三,没有严明的规章制度,或者没能严格地贯彻执行,企业即使有制定以“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各部门重视部门的利益大于重视企业的利益,制度往往被忽视;第四,忽视现代化管理设施手段等基础条件,不注重用现代化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三)人才素质无法达到CRM系统要求

人员问题从两个方面影响中小企业实施CRM,一是中小企业的高层领导对IT技术不太了解,也不愿意承担相关任务,容易导致项目缺乏强有力的执行领导。此外,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往往身兼数职,公司领导一般把精力放在业务和财务上,对CMR项目的重视不够。另一个方面,中小企业CRM项目团队本身的经验和技能的缺乏。尽管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小企业由外部专家帮助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然而,再好的自动化流程,再好的个性化分析和服务,以及再好的客户挖掘和客户跟踪都必须有相关人员在不同时段进行实时业务跟踪,把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去,系统再得出相应的结果,这就要求企业员工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尤其是涉及到相关信息的操作人员。目前江苏省大多数中小企业员工整体计算机水平并不高,这又使得实施CRM成为一大挑战。

(四)CRM系统忽视企业差异

江苏省中小企业几乎遍及了各个产业的各个行业,由于规模和实力限制,中小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经常采用一些比较精炼的组织结构和灵活的业务模式。没有准确把握行业的差异也是多数CRM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CRM系统本身设计的无差异性,使得与原有的信息系统融合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已有的ERP系统、企业内部电子邮件系统、企业内部网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都存在一个技术融合、技术更新的问题,若实施CRM所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如不“以客户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必将与原有的系统发生冲撞,给企业带来种种问题。

三、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对CRM的重要性的认识,制定着眼于客户的企业战略

中小企业决策者首先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对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获得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真正树立企业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把顾客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要,与顾客建立互动、互相依存的合作伙伴关系,把客户价值和客户的管理放在首位;其次,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客户管理系统相适应。同时,企业应着手制定着眼于客户的企业战略,促使企业向客户战略型企业发展。所谓客户战略型企业就是利用信息来获得竞争优势,并把增长和利润传递给客户的企业。企业可以通过与客户之间富有成效的交流促进客户的获得、保留,以及提高客户的盈利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理解客户,进而影响客户的行为。而成为客户战略型企业可以使“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自然而然地根深蒂固于企业和每一员工的头脑中。

(二)识别客户群中有价值的客户,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旨在改善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进而在这种特殊关系基础上创造顾客价值。知道哪些客户是最有价值,或这些客户比那些客户更有价值有利于企业优先安排其资源,在竞争的市场环境里居于更主动的地位。对中小企业来讲,由于其实力有限,更应区别对待不同的客户。企业在尽可能长时期维持最大价值客户的同时,还要以客户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大小区分客户群,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对于那些无论公司付出何种努力,都不能产生出覆盖其成本的收益的可能,公司应视情况将其从客户名单上删除。对于那些徘徊不定的客户,企业应将这些客户迁移到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客户群中去。此外,企业还必须与最具价值的客户进行互动,实现企业与客户,客户与企业的双向互动。事实上,投诉受理是最有潜在价值的互动之一,中小企业可借此树立企业自身信誉。

(三)规范企业管理,建立客户信息

目前,江苏省多数中小企业的生态环境仍处于“家族式”的“封建”阶段,改变这种环境,企业应创造一种充满热情、相互信任、和谐融洽、催人奋进的气氛,提倡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降低等级意识等措施出发,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畅所欲言的工作环境。各部门有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客户信息的更好管理。各部门应以客户为中心,制定操作规范,不论客户由何种途径与企业进行沟通,各部门都能提供一致的对策。企业尽可能整合各种完全不同的信息系统、数据仓库、业务单元、直接服务于客户的网点、以及其业务展开过程中的许多其他因素,以确保那些与客户互动的所有职员,都有实时的手段和办法去更新客户信息。不同部门接触客户后的经验要能立即给其它部门分享,对客户信息的记录实行定人、定时的制度化管理。

上一篇: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下一篇:社区创卫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