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的分析

2024-08-21

金融机构的分析(共9篇)

金融机构的分析 篇1

***县基层金融机构支持“三农”问题情况的分析

近年来,**县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新农村建设”实现的前提是农村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而农村生产力的社会化必须要求高度的市场化,需要通过市场化经济把农村、农业、农民联系在一起,把城乡、工农联系在一起,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三农”组织能力,加快资源与信息流通,实现“三农”持续和谐发展。但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县组织不同的金融机构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县基层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服务单一,与**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性需求不匹配 首先是贷款期限设置不合理,贷款数额受限制。如在农产品经营中很多产品深加工中小型企业融资没有渠道,相对僵化的农业贷款条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户的多种信贷需求。再就是结算渠道不畅,电子化建设滞后。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纷纷从乡镇撤离,在乡镇保留的其他银行业机构一般不具备跨市、县特别是跨省市异地汇兑结算功能,给一些交易活跃、资金流量大的客户结算带来诸多不便,一些业务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

(二)农村资金流失,金融投资偏离农村

**县新农村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金融无疑是这一工程的血脉。而目前**县广大农村正处于严重“失血”的境地。一方面是县政府财政加大了对农村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却是金融资金加速从农村流出。主要表现为从贫穷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工商业。目前,在**县的乡镇金融机构中,邮政储蓄只吸收农村资金而不发放贷款,吸收的资金全部转存,农村信用社在强调资金集中使用的同时,富余资金则以拆借或购买商行票据的形式从辖内流出,**县的农业银行及各商业银行也由于近年来经营战略调整,管理权限上收,信贷向大中型企业集中,支农职能严重削弱。

(三)投资风险较大,防范措施不能到位

一是行政干预风险。有的乡镇党政领导将农业贷款比喻成“唐僧肉”,只要有本领,谁贷得到尽管贷,造成不良贷款占比上升,严重影响了基层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

二是自然灾害风险。农业贷款金融机构很难抵御大规模的气候异常、大面积的病虫害、传染病等系统风险,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户就无力归还贷款,这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农业贷款的积极性。

三是信用法制风险。由于各乡镇发展速度及文明程度的差异,导致农户依法借贷、及时还贷的意识不强,容易造成逃废债务的现象。

四是行业效益低微,信贷支持不到位

二、解决**县基层金融机构支持“三农”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县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工具

一是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首先,稳步推进**县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切实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宗旨。

二是**县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加强引导,规范其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正常运转。

三是充分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服务手段比较先进的优势,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引导资金回流,解决农村资金不足

一是要实现金融支农与财政支农互动。近年来**县财政支农力度虽然在逐年加大,但相对庞大的农业需求还是偏小,必须加大力度以减轻金融支农的压力。

二是**县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商业银行扩大支农再贷款规模,缓解支农资金匮乏问题。

三是**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和协调,将来源于农民的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回流到农村中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建立有效防范机制,实现良性互动。

一是加快诚信系统建设。**县政府要督促农村金融机构,大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地域个人诚信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备的诚信档案,进行有效监管,及时打击列入“黑名单”的失信企业及个人,构建诚信友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二是在**县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各乡镇建立农业龙头合作基金性质的担保公司。地方的龙头企业多家联合出资不仅对地域经济有一定的带头引导作用,且对基地内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了如指掌。如果由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来担保和其关系紧密的农户贷款,这样既解决了农户难贷款的问题,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系数。

三是打造**县政府“诚信政府”形象。**的党政机关应减少行政干预,大力提倡信用、信誉,树立“诚信政府”形象,严厉打击逃废债务行为,为**的金融机构创造一个和谐的投资环境。

(四)兼顾长远利益,有效搞好信贷支持

一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广大农村农业建设领域并不是“盈利死角”,农村民营企业中的中小客户、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农村产业化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等领域都是尚未开发信贷投放的优质对象,是信贷投放新的“处女地”。当前**县农村金融机构关键是要建立配套的营销机制,不断加大“窗口指导”力度,适时、适度抓住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充分运用好国家支农新政策,在保证信贷质量上做文章、下功夫,农村金融天地大有作为,农村金融领域也大有潜力可挖。

二是处理好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关系。随着**县“三农”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农民负担不断减轻,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消费信贷等金融创新产品也将会有长久的利益空间,**县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县农村金融机构加大改革力度,紧抱“三农”不放松,立足长远,引导资金回流,反哺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政府、银行、农户“三满意”的新格局。

三是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随着支农资金逐步回流,**县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仍热衷于“抓大放小”,把资金重点投向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优质民企等高效农业建设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仍然一时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农业基本建设虽然存在成本高、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但是农金部门唯有长期坚持不懈地加大对农村市场的信贷投入,支持“三农”建设,农

民收入才有可能不断得到提高,农村消费市场才能得到不断扩大,农业自筹建设资金才能得到循环再生,农村金融机构的自身利益也才有可能在“水涨船高”之中得到提升。

金融机构的分析 篇2

根据以往金融案件给出的经验来看, 在金融领域当中如果出现金融机构倒闭的现象, 那么必定会影响到整个金融领域的发展, 同时还可能牵连相关的行业领域, 并且会不断的产生连锁反应, 最终让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处于窘境。如果是按照影响范围来界定这种金融问题的话, 那么就可以将其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另外一种就是本国系统重要金融机构。本文主要从金融机构的基础出发, 对金融系统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同时就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相关的研究

与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的相关研究已经在慢慢的展开, 但是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还是放在系统重要性与金融机构的认定和识别上[1], 并且在金融理论上与实践工作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现有的理论点来看, 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都是在较为单一的点上, 过于注重金融风险的论述, 与实际主要的差异还是存在于系统风险当中以及分配衡量范围当中。

在2009年国际著名的金融研究者Adrinan和Burnnemreier提出了测算金融系统重要性的方法, 那就是使用Co Va R的计算方式, 主要是计算当金融机构处于特殊位置时产生的降值, 同时将Co Va R和正常条件下的金融机构Va R的差值, 作为金融机构的边际贡献[2], 从而反映出各个金融机构在金融领域当中的系统重要性。另外在同一年时间当中Sgeovinaonad Godohart则提出了另一中测量方式, 即在特定金融机构倒闭的情况下, 通过计算其他金融机构的倒闭概率, 从而测出特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 Sgeovinaonad Godohart提出的测量方式也是注重单一的金融机构。

当然除去这种单一衡量与识别金融系统重要性以外[3], 金融领域当中还有一些学者正在从另一方面去解析金融机构的行动方式, 众多的学者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当中, 尝试了很多探究的手段, 从而发现了众多途径进入金融机构的核心, 这些金融学者用自己的实践, 为金融重要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上述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 关于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研究的理论支撑还不是很足, 理论研究过于单一, 缺乏多元化的研究模式。

三、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当中的问题

(一) 宏观审核正常下的系统风险

从字面意思来看,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整体或者部分出现尚失掌控的能力。一般的表现为, 金融整体由于受到内外部的冲击[4], 从而导致在金融结构长时间处于闭停状态, 图一为具体的表现。

(二) 网络条件下的系统风险

导致金融系统出现的因素有很多, 但是以现在的金融理念与环境来看[5], 主要的因素还是有两种, 即:第一种因素, 外部的经济冲击导致整个金融系统产生波动, 并且让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较为常见的就是经济周期的波动;第二种因素就是由于金融机构自身问题, 从而产生出问题并且让其不断的蔓延, 最终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问题。

四、使用银行支付数据加以证实

在金融理念当中, 支付结算的数据是最能反映金融体系运行情况的数据信息, 能够直接的反应出金融体系运行的优劣。我国的金融学者以及在之前就将我国银行实际支付的数据作为实验的素材。文本将我国2008年至2011年之间的银行支付数据作为, 衡量金融系统重要性的有效素材并加以验证。

(一) 数据说明

本文当中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系统。其中包括:银行见大额支付结算数据、银行支票支付结算数据、银行间网络交易数据。不仅如此, 当中还包括支付系统当中资金流向每月的记录表, 以及每月账户统计报表。每一年支付系统当中的银行数量都在变化, 2008年75家;2009年92家;2010年82家;2011年81家。从这些数据来看, 当我们在对每一金融机构的贡献度进程测量的时候, 我们应该以2011年的数据为主, 并且将这些数据作为评价金融的系统重要性的有力依据。

(二) 估计金融机构当中的“系统风险曲线”

从上述文章给出的信息来看, 以数据公式的形式将金融的系统重要性表现出来, 其具体的公式为: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当中, 作者将沿用数值的计算方式。在不同的时间, 增多违约银行的数量, 从而加强外部冲击的次数, 并且使用数值的计算方式计算出损失率。

(三) 直接贡献的衡量

作者从整个金融结构的基础出发, 并且通过计算每一次银行违约来带的损失数值找出衡量的直接贡献值。其具体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五、结束语

系统重要性在金融机构当中是较为重要的一种要素, 从理论的基础上来说, 金融机构的整体都可以看成金融的系统, 因此, 在以后的时间当中,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金融机构单方面的发展。

摘要:从我国的金融未来发展的方向来看, 新的机会在不断的出现, 因此, 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对风险扩散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且还应该在整个金融结构当中创建“直接贡献”与“间接贡献”两种金融理念, 同时还应该看到金融的系统重要性。本文主要从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切入, 探究金融发展的方向与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 对我国目前的金融形式进行点评。

关键词: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系统风险曲线

参考文献

[1]贾彦东.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分析——金融网络中的系统风险衡量与成本分担[J].金融研究, 2011, 10.

[2]郭金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危机市场化处置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 2014.

[3]钟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与审慎监管——基于金融危机视角的反思[J].江海学刊, 2013, 02.

金融机构的分析 篇3

关键词:汽车金融;汽车金融公司;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

一:与商业银行业务的比较分析

国外汽车金融公司进驻中国,给我国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这要归于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相比,它们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1)与母公司利益关联度强。汽车金融公司是汽车制造商附属的财务公司,具有成熟运作的经验和风险控制体系,因而能够为消费者、经销商和生产厂商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它们与母公司是一个利益共同体[8],因此在追逐利润的同时,能够配合母公司进行灵活的资金运作,支持母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

(2)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优势。汽车服务是一个技术性服务业,在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时,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知识。汽车公司自己组建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通过厂商、经销商对汽车用户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及时获取有关信息,建立起完善的服务网络,而对于汽车本身的技术又可以得到汽车厂商的大力支持。而且国外大的汽车金融公司具有几十年在国外开展汽车金融服务的历史,在管理、市场营销、客户资源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一套标准化的业务操作系统。因此,从客户、厂商、自身三个方面来讲都具有技术方面的优势。

(3)贷款手续简单且首付比例低。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较便捷和简单,审批手续较简单,购车者能较早拿到车子。例如,广州安骅与汽车金融公司合作时,先录入顾客名单,24小时内批复顾客申请,3日至4日内就能办完贷款业务,整体上说,整个贷款流程只需一周。银行方面,由于要对顾客进行审批,过程较为反复,通常需要两三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多数银行目前规定最低首付款为全车售价的40%,贷款年限一般为三年,但对于优质客户首付可以降低到全车价格的30%,贷款年限可以到五年,最长不超过五年。而汽车金融公司在贷款比例的要求上显得较为宽松,对于批准贷款的客户一般首付为全车款的30%,还款年限为三年,一些汽车金融公司对于信誉度较好的客户可以承诺首付款为全车售价的20%,贷款年限最多也可延长到五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购车者的资金压力。

(4)无需担保公司的介入。商业银行在进行发放汽车贷款时,消费者要提供不动产抵押,或者寻找担保公司或有一定资质的经销商担保。即便如此,银行对车贷的发放也是慎之又慎。担保公司的介入必然加大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这使得有能力购车的消费者只能持币观望。而汽车金融公司不需购车者提供担保公证,只要其信誉良好,并且能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就可获得批准办理贷款购车。

二: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与竞争

对汽车金融公司来说,在资金方面上相对有限,而商业银行资金雄厚,能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还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点,拓展业务。在新《办法》出台前,大众汽车金融早就有意在上海增设业务网点,但碍于“汽车金融公司不得在注册地之外开设分公司”的规定而迟迟未能如愿。工商银行在网点数量方面的优势恐怕也是大众汽车金融将其作为首选合作伙伴的原因之一。而对商业银行来说,和汽车金融公司的合作,不仅保住了汽车信贷这块肥肉,而且风险压力大大的降低了。近来,从宝马和招商银行、沃尔沃和深圳发展银行、标致雪铁龙和中国银行的合作可以看出,汽车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合作趋势加大。

汽车贷款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开始了一场利率价格战。目前车贷成本的主要形式是手续费支出和贷款利息两种。央行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招商和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重点发展车贷。其中,信用卡分期付款则采用手续费的形式,实行前端付款,1年期分期付款的手续费为车贷总额的3.5%,而银行1年期车贷利率为5.31%。以10万元车贷为例,1年期信用卡分期付款需前端一次性支付手续费3500元,而银行个人贷款由于每月还款减少贷款本金,所以年支付利息费用总额仅为2899.53元。如果客户再考虑提前还款,银行贷款的后续利息就无需再支出,但信用卡的手续费支出是不予退还的。

汽车金融公司此前的车贷利率在10%左右,但面对银行凶猛的车贷攻势,多家汽车金融公司干脆推出“零利率”来应对。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表示,在年底前推出车贷零利率,要求是首付达到30%。而上海大众也在10月底前推出车贷享受零利率并免手续费的金融优惠政策。但据悉,汽车金融公司推出的“零利率”更像是噱头,考虑到资金成本,汽车金融公司往往将享受“零利率”范围限定在个别车型,而且贷款期限只有1年。例如:丰田汽车金融只对雅力士车弄实行“零利率”,上海大众也限定在斯柯达晶锐。这就可以使销售量得以提高,而且把期限限定在1年,可以使资金流动性加大,使汽车金融公司在“零利率”上还可以盈利。

可见,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三:保险公司与汽车金融公司在汽车保险业务上的比较分析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保险市场是很有潜力的。现阶段保险公司在汽车保险业务上具有优势。

(1)车保险业务的垄断性。现阶段,我国的法律规定,汽车保险业务只能由专营保险全部业务的金融机构办理,具有垄断性。而根据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只能开展汽车保险代理业务。

(2)保险品种多网点多且分布广。保险公司不仅办理汽车保险业务,还办理其他业务如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再保险,建立的网点多,分布十分广泛。而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发展时间短,又受到法律限制,因此网点少。

(3)专业的保险人员。保险公司专营保险业务,对保险人员的要求高,必须有保险销售、核保、理赔、精算、理财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知识,这是汽车金融公司所不具有的。

(4)资金优势与商业银行一样。保险公司发展历史悠久,融资渠道多,因此在资金方面相对充裕。而汽车金融公司处于成长期,积累的资金较少,这使得其在开展一些业务时,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再祥.汽车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刘许明, 魏晓妹.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思考[J].北京汽车,2006.

金融机构的分析 篇4

山东银联担保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 张娜

实践中,时常有担保公司做为保证人向商业银行为债务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同时债务人以自己的房产或者车辆向商业银行提供抵押。而一旦债务人不偿还贷款,那么银行一般要求担保公司进行垫付。担保公司垫付之后,主债权消灭,那么担保物权随之灭失,垫付之后的担保公司并不能取得上述抵押物的优先受偿权。也有人提出,可以由担保公司和银行签订债权转让协议,抵押权一并转让,担保公司自然取得优先受偿权。但是商业银行向担保公司转让债权会存在如下问题:

一、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转让债权的效力问题

由于担保公司并不属于金融机构。关于未经金融主管部门许可,商业银行将其借款合同项下的到期债权转让给非金融企业的转让合同的效力认定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转让协议应认定无效。理由是:第一,由贷款形成的债权及其他权利只能在具有贷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之间转让,否则,极有可能导致我国金融秩序的紊乱;第二,目前,我国法律仍禁止企业之间相互借贷,如果认可商业银行将其债权随意转让给非金融企业,就可能出现企业以此为合法形式掩盖相互借贷的非法目的;第三,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相关文件对此有禁止性规定;第四,作为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在未经许可、未履行拍卖程序的情况下,将银行债权转让他人,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二种观点认为,转让协议应认定有效。理由是:第一,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关于商业银行不得将其借款合同项下债权转让给非金融企业的禁止性规定;第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相关禁止性文件不属于法律法规;第三,受让方受让的债权为一般债权,其行使权利行为并不属于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第四,商业银行将其债权等值转让给受让方,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不会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原因同上。根据《合同法》、《合同法解释

(一)》、《合同法解释

(二)》的相关规定,合同只有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效力性规定时才能认定无效,而且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1

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而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关于商业银行不得将其借款合同项下债权转让给非金融企业的强制性效力性规定。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西安市商业银行与健桥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部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终字第150号民事判决书,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6年第9期),虽然只是对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的资金拆借合同的效力问题的认定,但是该认定理由却再一次重申了只有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下,合同才能认定无效。

风险提示:尽管单纯的从法律上分析,商业银行未经主管部门许可,向非金融企业转让到期债权并无导致合同无效的理由。但是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以及中国银监会对上述问题意见不一致,导致最高人民法院向三者征求意见时,无法得到统一的答复,使得该问题争议不断,至今没有定论,从而给法官留有较大自由裁量权。

只有在确认上述债权转让有效的情形下,才能对下列问题进行阐述:

二、商业银行能否向自己的保证人转让债权的问题

虽然担保公司与债权的受让人身份重合,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并未限制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对象。因此,商业银行向自己的保证人转让债权依然有效。如果存有争议,仍然可以用其他方式解决,如第三人转让,再由第三人收回债权后转给保证人。

三、商业银行向非金融企业(担保公司)转让到期债权,抵押权一并转让,担保公司是否需要重新办理抵押登记的问题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债权转让,抵押权随之转让,无需当事人特别约定。但是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抵押物为房产或者车辆,系依登记取得的抵押权,是否必须变更抵押登记受让人方能取得抵押权,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存在争议。

笔者赞同抵押权转移,无需重新办理抵押登记的观点。理由如下:首先,物权法规定的不动产物权(含抵押权)变动依登记生效,仅指设立该不动产物权,适用于不动产物权的原始取得,而随同债权取得的不动产抵押权属于继受取得,应当类推适用物权法关于继承取得不动产物权的规定,其生效不以变更登记为要

件。再次,变更登记与抵押权设立登记的作用不同,变更登记仅有公示新抵押权人之作用,而设立登记具有物权公示效力,公示的是抵押权本身,可以起到警示第三人、防止第三人利益受损的作用。换言之,抵押权的设立登记已起到公示作用,不因是否变更登记而影响其公示效用,抵押登记的对外效力仍然存在。另外,担保法、物权法均规定“债权转让的,抵押权一并转让”,并未要求办理变更登记。①

风险提示:尽管从法理上看,债权转让,抵押权一并转让,而且无需重新办理抵押登记。但是由于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极大争议。

四、保证人代偿后,再行签订债权转让协议,能否取得抵押权问题

如果保证人代债务人清偿债务后,再与商业银行签订《债权转让协议》,那么保证人则不能取得抵押权。原因如下:

抵押权(担保物权)是为担保主债权实现而存在的从权利,相对于被担保的主债权,抵押权具有绝对的附从性,如果保证人代偿,那么主债权消灭,根据《物权法》第177条的规定,担保物权(抵押权)亦消灭。此时保证人再与商业银行签订债权转让协议,并不能取得抵押权。

金融机构的分析 篇5

今年以来,我县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持了较好的金融运行态势,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金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在座的各位金融界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刚

才,县人行***行长和银监办***主任对1-3季度全县金融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分析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各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了书面材料交流,并作了补充发言。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金融单位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输送健康的血液,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国民经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主动作为,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大局。各金融单位要一如既往的继续支持我县经济发展,千方百计支持、服务我县“大城关、大工业、大交通”发展战略。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个阶段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县人行要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引导金融单位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根据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调整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要将总量调整和结构优化相结合,加大对“三农”、就业、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要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指导,确保贷款投向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各金融单位要加强对全县经济金融运行形势的分析,进一步提高有效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认识、把握和运用能力,着力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发展的问题,努力推进繁荣和谐**建设。

二要积极运作,破解发展难题。最近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和部分行业增速已明显回落。为此,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的予以应对。如调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加大力度稳定房市、股市,并在1个月内2次降息,这种力度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已充分意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适时地调整了年初制定的从紧的金融政策。各金融单位要敏锐的捕捉到这些信息,研究这些政策变动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尽早出手,抢占先机。大家都知道,受原辅材料上涨和市场需求萎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县建陶等工业企业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全县经济发展形势比较严峻。我们一定要正视问题和困难,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合理安排资源配置,优化信贷结构,挖掘资金潜力,并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规模,最大限度的满足我县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第一,要切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资金投入,确保“三农”信贷资金需求。着力改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发展多种新型信贷产品,加大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力度,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第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以及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对资金的不同需求,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努力设计适合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促进我县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第三,要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信贷资金需求。要进一步优化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开发渠道,推动我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第四,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创新适合我县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满足群众的需求。

三要继续发展壮大我县保险市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各保险机构要切实发挥保险职能,为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主动深入到企业和群众之中,了解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建立健全与被保险人共同防范风险的机制,做好事前的防灾防损,尽量减少事故和损失。及时做好理赔工作,提供经济补偿。要大力发展责任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不断扩大商业保险的服务领域,配合社会各项改革加快业务推广,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二、完善机制,落实制度,全面提升我县金融业防抗风险能力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调研分析 篇6

一、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改

进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

一是要增加县域地区的信贷投入,促进信贷资金向这些地区倾斜。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时,应考虑到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切实困难,不搞一刀切,对县域经济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增加政策性贷款投入、实行城区差别利率政策等,以扶植促进发展,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对乡镇企业和下岗职工开办的小型企业、工商业户的信贷政策指导。督促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立足本职,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及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产业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量,优化贷款增量。三是要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贷款营销,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各金融机构要在完善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建立客户经理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在加强贷款质量考核的同时,要加强对利润和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的考核。要制定对信贷人员的奖励办法,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新客户,增加新贷款;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识,发挥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主渠道作用。四是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促进“三农”发展。针对目前农村金融现状,为扩大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自身能力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应对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政策形成的历史包袱给予一定的政策核销,使其轻装上阵,并扩大农村信用社的利率改革试点范围,使其经营灵活,扩大来源,增加投入,给予其当前在县域环境下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六是争取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创办新型的“社区银行”,改变货币政策传导过分依赖国有银行的局面。

二、各金融机构要多措并举,组织资金来源,有效缓解金融业资金紧张的困境

一是各金融部门自身要努力组织存款,加大清非工作力度,增加可用资金。二是积极协调上级金融部门,减少对下级行资金的集中上划,按照有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合理调整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决定权,既要强化“一级法人”经营体制,又要使基层金融机构能在授权前提下做出灵活反应,建立专门为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机制。同时,针对县级银行资金被上级行大量抽走的问题,建议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采取硬约束,明确规定县级商业银行全年新增存款中可上划的比例,对于超比例者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使县级金融部门把吸收的资金真正投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中。三是充分利用国家信贷支农的政策,积极申请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以实现银企“双赢”。四是规范引导民间借贷,使群众知晓民间借贷的危害性,从思想上自觉抵制民间借贷,明确指出高利率不受法律保护,消除借款方谋取高收益的动机。通过规范引导,使农民更加相信金融部门,增强储蓄自觉性,把“体外循环”的资金纳入到“体内循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五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和督促企业推广使用商业汇票,提高企业的思想认识,利用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的时间安排,减缓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紧张问题。这同时也要求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加快县级以下金融电子化建设,改变结算方式落后的现状,提高结算效率。

三、地方政府要下大力气整治县域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是下大力气整治社会信用环境,重塑社会信用基础。要从发展的战略角度去看待银企关系,改变以往在处理银企关系时单纯从地方企业和局部利益出发的做法,切实维护金融债权,提高区域金融安全与风险意识,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要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特别是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警惕出现新一轮的企业逃废债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范企业转制、重组、破产行为,对不能落实金融机构债务的企业改制不予审批,对已审批而未落实的要纠正。同时减少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活动的自主性和司法部门办案的独立性,公正执法,维护金融债权。三是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完善信贷中介服务,建立运转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解决其贷款难问题。简化贷款抵押登记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收费标准,清理“三乱”,杜绝向企业乱收费行为,对土地、厂房等不动产实行一次性评估收费,降低企业贷前支出,为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四是对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多的中小企业贷款,财政给予一定的贴息扶持,以帮助其发展壮大,培养后劲。

四、县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身要规范化管理

中小企业要赢得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财务制度,积极

配合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的监督,便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风险状况的考证。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发展要体现稳健的原则,注重信息的采集,防止盲目投资造成损失。同时要尽快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系统。诚实守信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更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准则。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念,克服恶意逃废贷款这种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

五、搭建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

金融机构的分析 篇7

一、贵州农村金融体系

目前, 贵州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信用复合型的, 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并存, 这与贵州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大体适应的。然而由于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功能不健全, 正规金融明显缺位, 农村金融抑制正变得更加严重, 农民更多依靠民间金融的支持。

从图1可以看出, 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组成。在正规金融中, 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银行目前已经逐步退出农村市场, 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正规金融的主要力量。国内学者普遍认为, 农村民间金融包含民间直接借贷 (包括高利贷) 、合会、典当行、村镇银行、融资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和农村基金会等组织形式, 但自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3号文件, 宣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后, 这种组织形式已经消失。在贵州省内的民间金融, 主要存在民间直接借贷 (包括高利贷) 、民间合会和民间金融机构 (小额信贷、村镇银行、典当行和担保机构) 三种主要形式。

二、贵州省民间金融规模分析

根据2003年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对全国20个省份的民间金融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民间金融规模和深度各有差异, 西部和东部的民间金融规模要远高于中部。东部8省区的民间金融规模指数为28.66, 西部7省区的民间金融规模指数为28.98, 中部5省区的民间金融规模指数为25.2。

贵州省民间金融的规模具体有多大, 目前难以准确计算, 我们只能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总结。据中国人民银行测算, 贵州民间金融1980年的规模约4.5亿元, 约为银行贷款总量的65%, 到1990年的规模约50亿, 约为银行贷款总量的80%, 民间金融规模与银行贷款的比值在10年内提高了15个百分点。到2001年, 民间金融规模约为300亿元至350亿元, 民间金融与银行贷款的比值约为45%, 比值略为下降。据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抽样调查测算, 到2004年末, 贵州省民间金融规模已达到将近340亿元。程晖 (2005) 对贵州省100家包括民营、国企和集体企业和160位个体户及410户城乡居民家庭的民间金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截止到2005年8月底, 贵州省民间金融的规模约为495.06亿元, 占该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五分之一强, 其中100家企业民间金融规模为228.06亿元, 个体工商户和城乡家庭民间金融总额分别为144亿元和123亿元。其中, 民间金融占据一半以上的规模。以上数据充分反映了民间金融已经在经济资本中占据了局足轻重的位置。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发生的民间金融活动涉及面广, 在一些地区几乎每一个村都存在甚至辐射到乡镇社会各个领域。在贵州省德江县农村每个村平均有40%左右的农户与民间金融活动有关, 有的村高达80%-90%。如该县枫香溪镇倒流水村全村92户中就有87户, 民间借款户高达94.5%。

三、贵州省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贵州地处西南腹地,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一直以来, 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经济总量小。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 仅靠自身积累和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贷款难以得到满足, 为民间金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

农村小额信贷, 在解决贵州落后地区人口的贫困问题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小额信贷对农户和中小企业来说, 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贷款方式;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 是一项风险和交易费用都比较低的经营业务。目前贵州省已批准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已达89家, 分布在省内51个县 (市、区) 。按折中以每家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计算, 89家小额贷款公司, 可以提供的资金达26.7亿元, 为省内中小企业解决不少燃眉之急。

其中安顺地区在2009年根据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银监发 (2008) 23号) 以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通知》 (黔府办发 (2008) 113号) 文件精神, 成立了9家小额贷款公司。其注册资金共计1.25亿元。这里以平坝县星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运营情况为例观察一下小额贷款公司这种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星火小额贷款公司是贵州省全面推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来, 第一家获批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其注册资金为1300万元, 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个体户经营户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户。截至2009年9月末, 累放贷款102笔, 金额1550.84万元, 累收贷款13笔, 金额242.27万元, 贷款余额为1308.57万元, 营业收入81.52万元, 营业支出20.62万元, 实现利润47.01万元。但是,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小额贷款公司运行的原则是“只贷不存”, 不能取得金融许可证。从贷款公司提供的业务来看, 只能提供贷款业务使它不同于商业银行, 不适用于《商业银行法》。但是贷款业务本质上又是一种金融行为, 不同于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 也不能完全适用《公司法》。这种现象使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行为出现了法律监督的空白。

(二) 村镇银行发展情况

与大中型银行相比, 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客户数、市场定位、业务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村镇银行针对的是分散、小额、个性化的农村市场, 扎根基层, 贴近群众, 开展的多是“短、频、快”的业务, 填补了贵州省农村金融服务的匮乏, 有利于完善我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壮大县域经济,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2008年年底开始设立村镇银行以来, 贵州村镇银行有了蓬勃的发展, 目前已有毕节发展村镇银行、龙里国丰村镇银行、花溪建设村镇银行、平坝鼎立村镇银行、铜仁丰源村镇银行、水城蒙银村镇银行、织金惠民村镇银行、兴义万丰村镇银行等12家村镇银行, 且有的村镇银行已在周边的乡镇设立了分支机构, 规模正不断扩大中。截至2011年8月末, 贵州全省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7.88亿元, 贷款余额为11.43亿元, 有力地推进了我省的县域经济发展。

从分布的范围看, 分布依然分散, 由于贵州地理条件的限制, 村镇银行应遍及全省9个地州市.以满足地区农村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但遵义地区、六盘水地区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仍没有村镇银行设立。因此, 应该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 适当增加营业网。

(三)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

近年来贵州省担保行业发展较快, 中小企业担保行业已成为贵州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强有力的“助推器”。截至2012年10月份, 全省273家担保公司为近2万中小企业提供了480亿元融资担保服务。从业人员3000多人, 行业注册资本为215.95亿元。从目前运作情况看, 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 已初步形成省级、地市级和县及县以下“三级”担保体系, 贵阳的发展规模领先优势明显。 (2) 非政府背景担保公司比重较大, 出资规模占比超过五分之四。 (3) 担保收入稳定增长, 抗风险能力逐步提高。风险准备金的提取为担保公司担保风险的化解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用担保机构在支持全省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完善担保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 无论是政策主导型信用担保机构, 还是经营主导型、资本运作主导型信用担保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以及目前全省担保体系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 担保业务已成为担保公司副业, 投资则成为主业。比较突出的是民营担保公司。 (2) 担保资本金挪用现象严重。 (3) 违规收取客户保证金现象普遍。担保机构普遍存在违规收取担保对象保证金现象, 并解释收取风险保证金是担保公司的一种反担保措施, 主要作用是降低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 (4) 对外过度提供担保。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对外担保总额超过了其实收资本的一定倍数。二是单户担保金额超过规定比例, 政策主导型信用担保机构这种问题尤其突出。

(四) 典当企业发展情况

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人, 典当抵押贷款与银行贷款相比有三个优点:一是典当贷款手续简便、快捷、省时省力;二是典当贷款的主要对象是中小企业和个人;三是典当贷款不受额度限制。因此, 贵州典当企业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民间金融重要途径之一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贵州省2012年有107户家典当公司, 占全国总量的2.4%。而贵州省黔南州2012年全州典当企业已发展至8家, 典当资本达8500万元, 较2011年同增期长41.67%, 典当企业从业人员55人, 较上年同增期, 14.58%。贵州省安顺市有4家典当企业, 企业注册资本金总计4000万元 (全部为民间资本) , 为136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典当服务, 典当总额为2400万元。典当行业的这些优点促成了自身的发展, 但是也因为这些加剧了典当业的风险。

相比银行, 典当业的规模非常小。典当行不能吸收存款获取资金, 大部分典当行也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所有的运营只能建立在资本金基础之上。目前典当行要真正成为企业和个人融资的“绿色通道”, 还面临的一些风险。 (1) 行业经营风险。典当行规模较小, 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较弱, 现存的典当诈骗使行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2) 法律风险。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典当行业的立法, 因此对典当行业存在的一些法律纠纷也就很难解决。 (3) 政策风险。一些对行业有利可图的项目有时会违反行业政策规定, 这样就会错过许多利好机会。因此, 对贵州典当行业来说, 防范风险成了典当行业的重中之重。

总体来说, 民间金融机构在贵州省的发展较为迅速, 对地方的经济贡献也较为显著;但某些地区由于规模小、数量少、风险控制能力差以及资金后续补偿机制缺乏等诸多因素, 很多地区民间金融机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和发展问题, 必须借鉴发达地区在民间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才能完善民间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阴海霞.民间金融的组织模式与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7.

[2]程晖.贵州民间金融规模近500亿[EB/OL].中国经济导报, 2005-12-01.

[3]马捷, 欧俊.困地区农村民间金融盛行的忧虑——由贵州省德江县民间金融问题引起的思考[J].西南金融, 2000 (09)

金融机构的分析 篇8

摘要 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一向是各国金融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中美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我国可以借鉴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金融体制 金融市场 中美比较

一、相关概念

金融体制,也即是使用分业制还是混业制的问题。分业制,又称职能分工型金融体制,是指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基本制度。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采取分业制经营模式的国家以英国、日本为代表。混业制,又称混合经营型或全能型金融体制,是指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金融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种类的存款、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等等。采取全能型金融体制的国家以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为代表。

二、中美金融体制的比较

金融体制既是各国金融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对此我们进行如下对比:

1.美国

美国采用的是全能型金融体制。在1985 年通过的《银行控股公司法案》即1970 年的修正案中,美国允许银行控股公司存在,此后一些法案也逐步放松了对银行经营业务的限制。但是在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分业问题上意见仍难统一,以至于分业壁垒延续下来。1998 年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的重组兼并案引发了对金融体制做出根本性改革的强烈呼声。1999年11 月12 日,由克林顿总统签署的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生效。它标志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结束和美国正式走上金融体系全能化道路。《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美国金融经营体制终于走上了全能化的道路。

2.中国

70 年代末中国进行了一次金融体制改革。为了改变我国金融业机构单一、业务范围狭窄、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高的状况,改革后的80 年代以及90 年代初,我国逐步探索、形成了全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1986 年重新组建的交通银行基本上是一个全能银行。从1985 年开始,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较快,其中主要是信托投资公司有了较快发展。1986 年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专业银行将其信托业务转移给信托投资公司。而在实际上,这些信托投资公司往往都靠挂在某一国有专业银行之下,或者与那些银行有密切关系。1992 年全国经济气氛再度高涨,融资热再度升温,各家专业银行,甚至人民银行地方分行均开始介入股票、房地产、保险等非银行业务,形成了全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

三、中美金融市场的比较

比较中美金融市场,我们可以发现一下几点:

第一,两类金融模式的市场信息透明度截然不同。在美国的市场主导型模式中,以极为严格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为依托的市场透明度是确保参与者信心和市场赖以存在的基础。而在中国的银行主导的模式中,更多地为了限制市场竞争、确保其垄断地位,当有关联的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来监督企业经理层决策时,它们不会把企业的真实情况和决策过程明示给公众,进而大量的信息是机构或企业的“私有信息”,金融体系的透明度极低。

第二,两类金融模式的企业融资渠道不同。鉴于信息透明度的巨大差异,在中国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中,资本主要是在一系列有关联的企业和机构之间周转,而在美国以市场体系为主的国家,企业通常是从外部人那里筹集资金并提供相应的回报。

第三,两类金融模式的信贷定价理念不同。在美国的市场主导型模式中,借贷双方的资本成本主要由市场决定,或者说与风险直接对应,但在中国的银行主导型模式中,资金成本的决定就非常复杂,一般并不是单个项目的风险所决定,而是由借貸双方基于一种信贷关系长期“锁定”之后的跨期权衡。

第四,对于贷款人而言,两类金融模式的收益担保机制不同。在美国的市场型模式中,收益担保依赖于法律以及法官公正、迅速执行,而在中国的银行主导型模式中,贷款人或通过企业所有权,或通过垄断地位来确保可以获得足够的投资回报。

四、结语

我国金融经营体制必须走全能化道路。而要由分业制顺利过渡到混业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不能盲目求变。应该根据具体形势,寻求适当时机,在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主体经济行为逐步规范化、金融安全网络比较健全的情况下转轨;其次是要循序渐进。要注意改革的力度,符合我国国情和金融市场可以接受的程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和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要想做到循序渐进,可以通过选择试点、逐步推广或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使银行逐步介入证券业等方法。

从中美金融市场的比较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功能理论角度还是现实经济效应着眼,美国金融市场都应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熟和有效的金融模式之一,但美国这种模式的演变却带有极为浓重的美国色彩,很难为其他国家所复制。同时,鉴于两者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未来的中国金融市场结构不可能与美国完全一致,中国未来的金融市场结构必定表现出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吴燕.美国银行体制的基本特点.广东金融.1999(5).

[2]张长弓,李庆文.从美国《金融服务现代法案》看全球银行体制的变迁.南方金融.2000(4).

金融机构的分析 篇9

2009年12月11日14:25

(作者为德勤管理咨询金融服务行业高级经理)

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整个金融行业的关注焦点和工作重心,无论是监管层、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本身,都对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德勤公司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初对全球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囊括了全世界总资产超过19万亿美元的111家金融机构,其中包括9家中国大中型银行和保险公司。是次调查征求了上述公司首席风险官或同等职务人员的意见。

本次调研聚焦于金融风暴下的风险管理,从风险治理、企业风险管理(ERM)、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资本管理、关键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系统与技术基础设施等五大领域展现了目前全球金融机构及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及亟待完善的方面。

中国监管层在推进金融业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其坚定的决心和清晰的合规目标要求是中国各大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乃至全面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的外在动力。随着中国成为巴塞尔委员会新的成员国,中国金融体系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承担更重要的职责。这样的机遇恰恰也同样对中国金融体系本身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应对严格的监管要求外,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金融环境,以及给全世界带来重大影响的金融危机,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内在的管理要求和发展需求也是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核心动力。目前,几家大型银行及部分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都已经结合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及管理特色,制定了科学、严谨、合理、可行、具操作意义的全面风险管理建设规划,并正在积极开展具体的实施工作。而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都已经将全面风险管理建设作为银行未来几年的战略性工作重点,纳入议事日程,很多银行正在或者准备开展相关的建设规划的工作。

风险治理

加强董事会监管职能已经越来越得到银行的重视。接受调查的国内金融机构中,董事会都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包括负责风险偏好制定,风险政策审批,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接受并审核常规风险管理报告,以及总体的风险管理监督等。

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设立CRO(首席风险官)或与之相当的职位。受访的国内金融机构中,绝大部分设有CRO或与之相当的职位。在这些机构中,绝大部分的CRO均是向董事会(或董事会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及CEO汇报,在日常风险管理中承担着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方法论,对风险进行总体控管,限额制定和监控,制定风险报告机制,向董事会和CEO汇报风险状况等职责。

风险政策与风险偏好的集中建立已经成为趋势。所有的受访机构都表示,风险政策和风险偏好均有建立。60%70%的机构表示,风险政策和风险偏好制定的职能都是集中型;30%40%的机构表示,这些职能不一定是完全集中型的,有可能分散于业务层面,也有可能是分散和集中相结合。

重大风险的管理成效已有进展,但尚需完善。30%的受访机构表示,对重大风险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0%的机构表示,对重大风险中的大部分风险类型都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但对于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等风险类型的管理成效不甚理想;10%的银行表示,对于重大风险的管理成效不佳。另外,大型银行的重大风险管理成效在一般情况下普遍好于中小型银行和保险公司。

风险职责与绩效的挂钩应引起进一步重视。50%的受访机构表示,绝大部分员工风险管理责任在很大程度上纳入了业绩目标和报酬中;20%的机构表示,对于部分员工实现了风险与绩效在一定程度上的挂钩,另外30%表示在风险职责与绩效挂钩方面,效果不甚理想。另外,受访机构中,大型银行和领先保险公司在风险职责与绩效挂钩方面比较领先。

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ERM)体系建设成为银行业的头等大事。70%的受访机构表示,具备ERM管理体系或者正在实施该体系;30%则表示,目前尚不具备ERM管理体系,但是未来可能计划实施。目前尚不具备ERM管理体系的机构绝大部分是保险公司,少部分是小型银行。此外,在上述70%具备或者正在实施ERM体系的金融机构中,相关的政策、职责和汇报机制都已经被董事会或董事会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金融机构对ERM建设的收益基本持正面观点。具备或正在实施ERM体系的机构中,尽管所有的机构对于ERM体系实施都没有量化的价值分析体系,但从总体层面考量,50%的机构表示总价值远大于成本,20%则表示总价值略大于成本。

ERM体系建设中的最大挑战在于人力资源、文化和组织架构调整。绝大部分机构在实施ERM体系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文化、组织架构调整和数据方面将面临巨大挑战。另外,风险方法论、风险量化工具、系统实施及ERM价值展示方面也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在未来ERM管理体系的定位方面,绝大多数机构倾向于涵盖比较全面的风险类型,包括除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外的其他重大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资本管理(计量)

新协议实施的定位大部分以高级方法为目标。通过对适用于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国内银行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目标定位方面,信用风险领域,有2/3的银行目前正在使用或未来计划使用内部评级高级法;1/6的银行目前正在使用或未来计划使用内部评级初级法;还有1/6的银行目前正在使用或未来计划使用标准法。市场风险领域,绝大部分银行目前正在使用或未来计划使用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领域,绝大部分银行目前正在使用或未来计划使用标准法或者标准法的替代形式,有一家四大国有银行计划使用高级计量法(AMA)。

从各银行的新资本协议实施建设情况来看,大部分银行在历史数据积累、模型建设、模型分析和校准、模型使用测试、风险治理和内部控制、资产证券化和风险缓释政策原则等方面都开展了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工作,后续还有一定的工作需要完成,但是在模型验证、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积累、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AMA)建设、系统实施、压力测试、RWA引擎建设和第三支柱报告等方面,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尚有比较多的工作需要完成。从进度上来看,国内大型银行的实施进度整体处于领先地位。

经济资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到银行的各个管理领域。受访的金融机构中,经济资本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一定程度的应用,约20%的机构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董事会的战略和政策制定;约40%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资本分配;约40%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绩效考核;约30%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组合管理中;约30%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风险定价;约20%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准备金计提领域。而那些尚未能够将经济资本运用于上述相关领域的银行表示,未来将出台行动计划,将经济资本的运用覆盖到这些领域。

关键风险管理

本次调研的重点是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的特性而设计的,包括风险缓释、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控以及信贷组合管理的压力测试,以分析和研究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信用风险管理的程度和状况。银行账户方面,绝大部分受访银行使用银团贷款、贷款保证、抵质押品作为其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只有个别银行尝试使用净扣、信用衍生工具和信用保险计划等新兴手段作为其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账户方面,各银行使用的风险缓释工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基本都是保证、资产证券化工具和信用衍生工具等。对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的计算,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采取的方法较为简单,基本上就是本金加固定比率的方法,但是各银行也表示,目前正在采取行动或计划,未来采用潜在风险暴露法计算。目前,大多数国内银行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信贷组合的压力测试,而选取的压力测试风险因素多数集中在利率、违约率和回收率等,也有少数银行采用相关性和利差等因素对信贷组合进行压力测试。但基本上没有银行对于信贷产品尾部风险进行与市场事件相关的压力测试。

2009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更新的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强调了市场风险VaR模型对新增风险(包括counterparty default risk和credit migration)的计量以及压力测试后的VaR值的应用。目前,国内仅有个别银行能用VaR覆盖大部分产品,包括固定收益产品、外汇产品、股票、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衍生产品以及商品等,其他金融机构VaR模型的产品覆盖情况比较不理想,仅能覆盖个别产品。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在实际风险管理实践中开展了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其中大部分金融机构将压力测试结果运用到了解总体风险轮廓、限额制定以及高级管理层汇报中,个别银行还将压力测试结果运用到经济资本分配和详细行动计划制订中。关于压力测试频率,对于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市场风险,80%的金融机构可以做到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压力测试,对于结构化产品账户和其他账户,70%的金融机构可以做到至少每年一次进行压力测试。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基本都采取了净利息收入(NII)的敏感性分析、股权经济价值(EVE)的敏感性分析、风险收益分析和缺口分析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分析,但是频率从每日到每年不等。针对金融危机,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加强了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在部门职能及相关政策完善方面。

受访的国内金融机构中,30%建立了整套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60%的银行建立了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框架体系,但是涵盖面并不完整,但在调研中均表示对于没有涵盖的层面,目前正在实施中;另有10%的金融机构尚未搭建起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平台。从调研的情况看,国内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在操作风险方法论体系的建设上基本处于较传统管理的阶段,并没有充分建立起相关的科学管理手段,如:风险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事件、风险数据库、情景分析等。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逐步提升。国内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在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方面都处于不具备或者初步具备,这部分也是国内金融机构目前比较欠缺的领域,可能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逐步提升。

风险管理系统建设

从调研的情况看,有70%的银行认为,信息系统的严重问题主要集中在系统之间的整合不足,不能整合来自多个风险系统的风险分析结果。此外,交易账户与银行账户信息整合不够,定期及时的报告体系不完善,供应商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很高等方面提出了担忧。

上一篇:江苏省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下一篇: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