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草莓

2025-01-16

设施草莓(精选9篇)

设施草莓 篇1

1 品种选择

草莓品种选择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栽培地区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 选择品质优良、性状稳定、抗病能力强, 以及市场商品性好的品种。不同地区, 气候不同, 不同的设施栽培条件, 应选择不同的品种类型。在华北地区可选用明宝、静宝等品种, 华南地区可选择早中熟半冬性品种如日本1号、丰香、宝交、冬花和女峰等品种, 华东地区可选择选择对低温要求不严格 (即低温需求量少) 的品种, 如丰香、新屯1号等品种, 东北地区可选用幸香、枥乙女、章姬等品种。

2 栽培技术

2.1 整地施肥

温室草莓结果时间长, 为防止脱肥早衰, 应选择土壤肥沃, 土层深厚, pH值为5.5~6.5[1]的壤土做育苗田。一般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 (鸡粪最佳) , 过磷酸钙50kg, 饼肥100~150kg, 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kg, 均匀撒施后, 土壤深翻30cm, 灌水, 待地面稍干后整地, 整细耙平, 然后起垄, 温室内栽培做成南北走向的高垄, 沟与垄面总宽度100cm, 即沟宽40cm, 垄面宽60cm[2]。

2.2 定植技术

日光温室草莓定植时间一般在9月上旬~10月上旬, 下午定植成活率高。栽植时要选择植株健壮, 无病虫害, 苗体大小均一, 有4~5片以上展开的健壮叶, 叶色正常, 叶柄较短粗, 根茎粗度在1cm以上, 根系发达并伸展良好, 须根多的健壮苗为宜。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 下不露根”为宜。定植时应把弓背向外, 将来花序抽向畦两侧, 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果实着色, 也便于采摘。栽苗后立即浇透水并做好遮荫工作。

2.3 田间管理

2.3.1 适时扣棚与控温控湿。

当外界最低温度达到15℃左右时, 扣棚为好。北方地区一般在10月下旬, 南方地区在11月中旬左右。及时覆膜使温室内白天升温、夜间保温, 促进草莓生长, 防止进入休眠。当夜间温室内温度下降至12℃左右时, 进行外层覆盖。

草莓果实发育的适温为18~25℃, 必要时可以在室内扣中棚套小棚加地膜, 使棚温白天达到25~28℃, 夜间5℃以上, 最低温度0℃以上。如出现32℃以上高温时, 要及时通风降温。土壤湿度以保持70%~80%为宜, 花芽分化期适当控水, 防止徒长。果实膨大期土壤湿度要稍大。整个生育期, 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50%左右为宜。

2.3.2 浇水追肥。

温室草莓需要小水勤浇, 冬季5~7 d需浇1次水, 春季3~5 d浇1次。温室内空气湿度应控制在65%以下, 尤其是开花期应控制在45%左右。每批次花后和每批次果实采收后都应及时追肥。追肥最好为有机肥配合化肥使用。每次每棚追肥用尿素2.5 kg、复合肥5 kg。此外, 也可根据苗木长势适时适量追施叶面肥。

2.3.3 植株管理。

植株管理主要是疏花、疏果、摘除匍匐茎、枯叶、弱芽以及垫果。适时适量地摘除老叶, 及时摘除病叶、残叶, 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适度疏蕾有利于增加单果重, 提高果实产量, 果个大小均匀, 成熟期提早, 采收期集中, 采收次数减少, 从而增产增值。草莓以先开放的低级次花结果好, 故应在花蕾分离至一级或二级花序开放时, 根据限定的留果量疏花, 促使单果重增加。垫果最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也可以在现蕾后铺上切碎的稻草或麦秸垫果。

2.3.4 花期辅助授粉。

设施内由于高温高湿、风量小、昆虫少等多种原因不利草莓授粉和受精。通过辅助授粉可增大果实体积, 提高产量, 使果形整齐一致。辅助授粉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1) 温室内放蜂由昆虫授粉, 具有节省人工和授粉均匀的特点。一般每667m2温室放蜂2箱即可。在草莓开花前3~4天把蜂箱放入温室, 放在离地面15cm高处, 蜂箱出口应朝向阳光射入的方向。放蜂期内加强温室内通风换气, 严禁施用杀虫农药。 (2) 人工辅助授粉:草莓开花期间, 于每天上午12时左右用软毛笔蘸上授粉品种的花粉在开放的花中心轻轻进行涂抹, 或用细毛掸子在花序上面轻轻掉拂, 但要注意不要操作过重碰伤柱头。

3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应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尽量减少药剂防治, 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首先, 应选用抗病虫品种, 使用脱毒种苗, 及时清除并烧毁病株、病叶、病果;深耕后利用阳光照射进行土壤消毒;合理轮作和间作;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 避免高湿。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黄板、银灰色地膜防虫网等工具诱驱害虫;药剂防治应避开花期, 以免影响授粉;采果期尽量少用药, 必须用药时应选择低毒农药, 并且严格执行在采收间隔期后才能采收的规定。

4 适时采收

采收时间根据气温变化及运输距离远近而定, 一天之中选择比较凉爽的时段为好。采摘时注意轻摘轻放, 不要带梗, 以免在运输过程中破损。按照大小和成熟度分级包装, 亦可现采现卖。

参考文献

[1]张玲.保护地草莓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16)

[2]孙苏海, 陈衡.温室草莓种植技术[J].农村科技, 2010 (8)

[3]蔡学斌.草莓高效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 2010 (9)

沼气增温在草莓设施栽培上的应用 篇2

关键词:草莓;塑料大棚;沼气增温;沼液;沼渣

中图分类号:S668.4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152-02

我国沼气资源丰富,发展沼气符合我国国情。国家“小型公益设施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和“国债资金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沼气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沼气与设施农业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标志着我国的沼气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

草莓被欧美国家誉为“水果皇后”,其果实鲜红美艳,柔软多汁,甘酸宜人,芳香馥郁,营养价值很高,不仅含有比其他水果高10倍的维生素,而且果实中所含的鞣花酸具有抗癌效果,因此在欧美市场十分畅销。草莓具有容易栽培、当年结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我国近年来的草莓生产发展很快,大多数地方在冬季低温季节利用塑料大棚加强增温保温效果,人工创造适合草莓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的温度条件,以促进其花芽分化,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但是尽管如此,冬季塑料大棚升温不足,塑料大棚内草莓生长发育期间每天的有效积温仍然不高,而CO2、温度、湿度、水分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2],因此草莓的光合效率不高,塑料大棚生物产量不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将沼气池建在塑料大棚内,在塑料大棚内燃烧沼气增温,解决了冬季塑料大棚升温不足的问题;同时燃烧沼气产生CO2,提高了大棚内的CO2浓度,促进了草莓的光合作用;沼渣可作为基肥,肥效长,沼液可作为追肥,其中含有的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可直接被茎叶吸收,参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3];另外沼液中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及钙、铁、铜、锌、锰等10多种大量、微量元素,可为草莓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同化作用,其中钾离子、铵离子、磷酸根离子会因渗透作用被种子不同程度地吸收,在幼苗的生长过程中提高酶活性,加快养分的代谢和运转过程[4]。利用沼肥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化肥、农药,从而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并可以提高产量,而且能改善营养品质,如增加维生素C含量、含糖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如降低硝酸盐[5]、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还能改良土壤。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试验材料为丰香草莓,土壤养分含量相同。试验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进行,地点设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三洼村4组。

1.2 试验设计

建3座新型向阳式大棚,分别为1号棚、2号棚、3号棚。3座棚北为保温墙,厚0.5 m、高1.8~2.0 m、长30 m;顶部北面宽2~3 m,南面宽8 m,南面从地面向上先覆盖1.5~2.0 m高防虫网,再从地面向上覆盖塑料薄膜,与保温棚面相连;西侧垂直面,从地面向上先覆盖1.5 m高防虫网,再从地面向上覆盖塑料薄膜至最高点;东侧垂直面,除准备间、进出口外,其他部位同西侧。在1号棚、2号棚中心部位建10 m3沼气池,进料口、出料口均在棚架内,出料口备小水泵;棚内每100 m2设置1个加温沼气灶具,每25 m2设置1个照明沼气灯具,灶具、灯具在大棚内均匀分布;3号棚不建沼气池,也没有加温沼气灶具和照明沼气灯具。

1.3 试验实施方案

从10月初开始记录大棚内温度。白天当大棚内温度≤25 ℃时,1号棚、2号棚开始利用沼气增温。具体增温时间为:08:00(太阳照射到大棚时),当大棚内温度低于23 ℃时开始利用沼气增温,当温度达到25 ℃时停止增温;下午,当大棚温度低于23 ℃时开始增温,增温到23~30 ℃,以确保大棚照射不到阳光时[4]温度在23 ℃以上为宜;夜晚,当温 度≤5 ℃ 时,开始利用沼气增温,当温度达到5 ℃时停止增温。增温方法:将黄沙堆放在铁皮上,每次用沼气灶对铁皮加热30 min以上,通过铁皮上的黄沙散热对温室增温[5]。增温试验从2015年1月开始,时间3个月左右,至2015年3月29日结束,调查增温温室与未增温温室、温室外温度的变化。

1号棚施用沼肥,以沟施沼渣75 t/hm2作基肥,以1 ∶1沼液 ∶水浇施作追肥,在生长期浇施4次,每次浇施 7 500 kg/hm2;以1 ∶2沼液 ∶水喷施作根外追肥,在草莓开花结果期进行4次根外追肥,每次喷施750 kg/hm2。

2号棚为常规施肥,以沟施农家肥30 t/hm2+1 350 kg/hm2 磷肥+1 350 kg/hm2复合肥作基肥,以清粪水浇施追肥4次;以磷酸二氢钾喷施根外追肥4次。

3号棚为常规施肥,以沟施30 t/hm2农家肥+1 350 kg/hm2 磷肥+1 350 kg/hm2复合肥作基肥;以清粪水浇施追肥4次;以磷酸二氢钾喷施根外追肥4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季燃烧沼气对草莓温室内温度的影响

表1列出的是2015年1月2日至3月29日2个温室及室外不同时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的统计数值,可以代表燃烧沼气增温对草莓大棚冬季气温的整体影响。可以看出,1号棚、2号棚的平均气温为14.40 ℃,3号棚为 7.87 ℃,分别比棚外温度高13.22、6.69 ℃。15 ℃左右气温对草莓生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而8 ℃左右气温是许多作物生长的低限。因此可知,大棚栽培有利于冬季草莓植株安全越冬,而草莓棚内利用沼气增温可以明显减少冬季低温对草莓植株生长的抑制效应,有效促进植株的发育和果实生长。如果累积计算,则87 d增温期间沼气增温棚比无沼气增温棚有效积温增加约570 ℃,比室外有效积温增加了約1 150 ℃,平均温度约提高了1倍,这是生物学产量增加的基础;而且室外气温越低,温室沼气增温效果越明显。

2.2 利用沼气加温及沼液、沼渣作肥料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通过对整个生育期的观察发现,施用沼液、沼渣作肥料的1号棚,草莓定植后成活率较高,缓苗期短,无死苗;后期植株生长矮壮,叶色浓绿,抗病性好。表2结果表明,1号棚草莓平均高度为18.2 cm,略低于2号棚、3号棚草莓,表现比2号棚、3号棚草莓健壮;1号棚草莓开展度17.8 cm×24.6 cm,也小于2号棚、3号棚草莓,但叶色浓绿色,表明棚内草莓虽处于弱光条件下,但并没有出现徒长现象,比常规肥料管理的植株更加矮壮,是较标准的丰产株。

2.3 燃烧沼气加温及利用沼液、沼渣作肥料对草莓果实性状的影响

经过对草莓果实的各项性状指标的测验表明,1号棚采

收的一级果平均质量比2号棚高1.3 g,比3号棚高1.9 g,而且果形也稍长于2号棚、3号棚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2号棚草莓高0.4百分点,比3号棚草莓高0.7百分点;还原糖鲜质量含量比2号棚草莓高0.22百分点,比3号棚草莓高032百分点;维生素C鲜质量含量比2号棚草莓高 2.9 mg/100 g,比3号棚草莓高3.9 mg/100 g(表3)。此外,3种大棚草莓果型大而短、色浓、口感好、烂果率低、商品性强。

3号棚22.05.5×3.8红色偏浅297.953.10108.4

3 讨论

3.1 大棚面积与配套沼气池体积的比例

本试验在600 m2的大棚内建设了10 m3的沼气池。在燃气增温的实践中,一般燃烧沼气增温0.5~1.0 h,沼气压力就下降到标准以下,必须停止燃烧5~6 h后沼气压力才可回升,此时可以再次燃烧沼气增温。虽然沼气产气量与原料碳氮比、pH值、温度等多因素有关,但沼气池体积仍然是决定产气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大棚面积与配套沼气池体积的比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 大棚内CO2浓度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通过燃烧沼气放出CO2,使大棚内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起很大的作用。但是CO2浓度过高,不但不会增产,反而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出现不良现象。本试验没有测定棚内CO2浓度,因而关于CO2及其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1)利用大棚内沼气燃气加热可显著提高大棚温度。利用大棚内沼气通过燃气方式对沙石加热, 沙石再慢慢释放热量,可以较稳定、明显地提高大棚内的温度。与无沼气增温的大棚相比,可增加温度达6 ℃以上。(2)利用大棚内沼气燃气加热可显著提高大棚生物产量。利用大棚内沼气燃气加热,与未加热大棚相比,可使大棚内平均温度约提高1倍,有效地促进了光合作用,可显著提高大棚生物产量。(3)沼肥作基肥肥效长;沼液作为追肥,可改善草莓品质,从而增加经济收入。使用沼液、沼渣作肥料种植草莓可减少肥料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投入、增加草莓产量、提高草莓品质、增加经济收入。(4)种植草莓施用沼肥,能提高草莓植株单果质量,进而提高单产,还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达到对土壤的种养有机结合。(5)草莓种植施用沼肥是一项简单易行的措施,是发展无害化生产的有效途径。沼渣、沼液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腐殖酸,对土壤改良起很大的作用,能比较好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耕作水平,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春,吴承东,王春云,等. 塑料大棚內沼气燃烧增温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361-362.

[2]华 春,王仁雷,陈全战,等. 光合作用 C4途径的进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20-21.

[3]马文元,郭玉兰. 对沼气发酵残留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探讨[J]. 中国沼气,1993,11(2):50-51.

[4]董德林,方德华. 沼液分层次利用效果的初步研究[J]. 中国沼气,1996,14(2):34-37.

淮安地区草莓设施栽培试验研究 篇3

该试验对从江苏省农科院、镇江农科所、浙江等院所和地方引入的9个草莓新品种,开展设施栽培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淮安地区立地和气候条件、产量和品质符合生产者与消费者需求的草莓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江苏省三河农场科技园区,供试土壤为湖黑土,土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品种

试验草莓品种共9个,分别为:红颊(2005年从江苏省农科院引进)、益香(2001年从镇江农科所引进)、丰香(2010年从长丰引进)、宁玉(江苏省农科院品种)、NF(江苏省农科院未命名试验品种)、甜查理(2008年从浙江一农户中引进)、牛奶草莓(从浙江一农户引进)、容美(镇江农科所品种)和章姬(2008年从浙江一农户引进)。

1.3 试验方法

于2011年9月8日将各品种定植在大棚中,大棚南北走向,棚宽6.1 m,起6垄,每垄双行定植,铺银黑膜,膜下铺滴灌带。红颊、章姬、牛奶草莓约栽7.5万株/hm2,容美、宁玉、NF约栽9.0万株/hm2,丰香、益香、甜查理约栽10.5万株/hm2。灌水、肥料施用等管理措施一致,均按常规大棚栽培要求进行[5]。

1.4 调查指标

在生育期中调查植株生长势、物候期、果实性状、抗病性、果实品质、产量等,并进行分析评价[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草莓品种植株性状及抗病性

由表1可知,不同品种植株性状有一定的差异,红颊、章姬、牛奶草莓株形直立较大,丰香、益香、甜查理株形较匍匐,植株略小,株形直立较大的品种宜稀植,植株较小生长较匍匐的品种宜密植。如红颊、章姬、牛奶草莓需稀植,约栽植7.5万株/hm2,容美、宁玉、NF密度略大,约栽植9.0万株/hm2,丰香、益香、甜查理要密植,可栽植10.5万株/hm2。

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是目前当地草莓产区三大主要病害。由表1可知,红颊、益香、章姬易感炭疽病,牛奶草莓次之,宁玉、甜查理、丰香、容美、NF等品种抗炭疽病较强。红颊、丰香、益香感白粉病,容美和章姬抗白粉病,而其他品种对白粉病高抗。灰霉病各种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2.2 不同草莓品种物候期变化

由表2可知,定植时间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品种草莓现蕾期除宁玉较早外,其他品种现蕾期相似,但成熟期存在显著差异,该试验中宁玉和牛奶草莓成熟期较早,分别为12月14日和12月19日,其次为红颊、益香、容美和章姬,成熟期分别为12月23日、12月23日、12月23日和12月22日,丰香和NF成熟期较迟,分别为1月2日和12月30日。

2.3 不同草莓品种果实性状

由表3可知,果实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红颊和益香为最优,其次为宁玉、容美和章姬,其他品种再次之。果实硬度以红颊和甜查理最好。果实色泽除NF外,其他都为紫红或者深红。根据果实各方面性状,综合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目前市场认可度最好的是红颊,章姬、益香,宁玉、容美、丰香市场认可度也较好,甜查理各地方市场认可度不一,NF因不耐贮运,颜色不艳市场认可度较差。因此,果实的综合性状以红颊、益香、章姬和宁玉为佳,优于其他品种。

2.4 不同草莓品种单果重和产量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草莓前期产量、早熟性成为效益的指标之一,草莓单果重等是草莓鲜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该试验不同品种一级序果(顶果)较大,均属大果形品种。由表4可知,各品种的第一台果枝1~3级序果单果重有一定差异。甜查理、章姬、牛奶草莓、容美同品种第一台果枝1、2、3级序果之间单果重差异相对其他品种较小,即单果重一致较好,其他品种单果重一致性略差。甜查理第一台果枝1~3级序果,不同序果间连续着色性较好,连续上市性较好。

其中,单产以甜查理最高,为24 031.5 kg/hm2,其次为章姬、宁玉、红颊、丰香和益香,产量在19 146.0~22 458.0 kg/hm2,而NF、牛奶草莓和容美产量较低,产量在15 474.0~16 584.0kg/hm2。

3 结论与讨论

草莓早熟优质高效栽培,品种是关键。红颊、章姬、益香等品种质优,市场认可度高,应重点栽植,但易感炭疽病,炭疽病发生区容易死苗,要求较高的栽培管理技术,若栽培技术欠缺,建议以栽植宁玉为最佳。甜查理产量较高,抗病性也较好,连续结果性强,但品质市场认可度较低,在对草莓鲜果品质要求不太高的地区可以种植。NF产量低,色泽亦欠佳,市场认可度低,不建议生产种植。

摘要:对引进的宁玉、红颊、丰香、甜查理等9个草莓品种进行设施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颊、益香、章姬和宁玉这4个草莓品种品质优良,市场认可度高,经济效益较好,适合在淮安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草莓,设施栽培,比较试验,江苏淮安

参考文献

[1]吴永杰,李玉生,赵艳华,等.我省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果树,2009(5):3-4.

[2]陈益君,沈汉斌.越冬大棚草莓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2):151-152.

[3]何兴武,卞军.无公害草莓生产操作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7-118.

[4]赵玉科.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9(12):150-151.

[5]吉沐祥,李国平,霍恒志,等.无公害草莓设施栽培技术规程[J].上海农业科技,2008(4):75-77.

设施草莓 篇4

1、设施草莓低温障碍发生的症状

低温障碍是辽西北地区冬春季草莓促成栽培、半促成栽培的主要生理病害。低温障碍发生时,草莓叶片呈现阴绿状。并伴有萎蔫的情况发生。因为草莓植株长期处在寒冷的环境里,根系生长停滞,在低温高湿环境整个植株呈深绿色水浸状萎蔫。花芽分化时遇低温,形成多手畸形果、双子畸形果、半畸形果。低温障碍还会使草莓的雌雄花器分化不完全造成不稔果,从而影响授粉,受精不良,因而产生诸多畸形果。

2、设施草莓低温障碍发病原因分析

草莓是喜温凉而不耐热的植物。生长适宜的温度10-30℃,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地温15-18℃。低于适温或低于生存温度就会受到寒害。在设施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因其日照时间短、夜温低、温差大,草莓在结果的同时可以不断地进行花芽分化,其开花时间4-5个月。草莓花药开裂最低温度为11.7℃。温度适宜范围为13.8-20.6℃。花粉粒发芽最适宜温度为25-27℃,在20℃以下时发芽不良。温度低于适宜的温度10℃时,草莓的花芽分化即停止。在草莓的花芽分化时遭遇连续的低温危害,花序减数分裂即遇到障碍,形成雌雄不稔花即影响授粉,因受精不良的草莓就会产生各种畸形果。

在寒冷的环境里草莓的耐受程度是有限的。在遭遇寒冷或长时间低温或霜冻时,草莓植株就会产生因低温障碍的寒害症状。

3、设施草莓低温障碍的防控技术

3.1选择耐寒、抗低温的草莓品种

设施草莓栽培应选择较为耐寒、对低温适应度较强的品种。如丰香、春香、日本1号、荷兰大草莓、美香莎、竞香、全明星、达斯莱克特等。

3.2科学建设草莓栽培温室

鉴于设施温室是在严寒的冬季进行草莓栽培,因此。建设一个结构合理、透光率高、增温速度快、保温性能好的日光温室是极其重要的。在辽西地区,一般多采用无支柱型节能设施温室。

3.3高垄畦栽培技术

设施温室的土壤温度低,需阳光辐射土壤表面,还需温室内热空气通过土壤表面传导加热来提高土壤温度。因此,土壤表面积的大小,是影响土壤温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平畦栽培,土壤表面积小,受热面积小,接受热量少,土温低,热土层薄。而高垄畦栽培,可以显著的增大土壤表面积,使土壤受热面增大30%以上,土壤吸收热量多,增温快,土温高,热土层厚,蓄积热量多。一般垄畦高度应在30厘米左右,垄畦宽度80厘米左右,并且畦面呈龟背形最好。

3.4栽培管理防控低温障碍

根据草莓的不同生育期确定低温保苗措施:霜冻来临之前,尽早覆膜保持地温,定植后提倡全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地保持棚室温度:与此同时。进行膜下渗浇,膜下浇水要坚持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浇灌,有利于保温排湿。有条件的可安装滴灌设施,既可保温还有效的降低发病机会。合理均衡的施肥浇水,是无公害草莓生产的必然趋势。

3.5采取蜜蜂授粉技术

设施草莓栽培采用蜜蜂辅助授粉,能大大提高草莓花期授粉机率。一般每333平方米左右的日光温室,可放置1-2箱蜂蜜,值得注意的是,设施温室的封口应设置纱网,预防蜜蜂飞出。

3.6应用设施温室抗寒剂

苏北地区设施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篇5

1 品种选择

草莓设施栽培正值寒冷的冬季, 温度低、光照弱, 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选择休眠中等或休眠深、耐寒性强、长势好、花粉多、果实大小整齐、畸形果少、产量高、品质好、耐运输的品种, 如美国甜查理、 (红研) 日本九九、日本章姬、丰香等。选择具有该种植品种典型性状的健壮植株, 秋季假植于露地, 翌年春季作为育苗母株。

2 苗床准备

育苗地要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地势高, 一般不能被雨水淹没, 土壤潮湿, 旱能灌、涝能排的田块。并施入充足的有机肥, 一般施腐熟有机肥37.5~45.0 t/hm2、复合肥600~750 kg/hm2 (硫酸钾型) , 土壤消毒用石灰氮 (氰胺化钙) 粉剂450 kg/hm2, 然后深翻、耕耙、细作、平整做畦, 做畦宽2.0~2.5 m, 畦沟宽20 cm, 沟深15 cm左右 (有利于排水) [1]。

3 母株定植

一般在4月20日前后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上时定植。定植母株在做好宽2.0~2.5 m的畦中间栽植, 行株距50~60 cm, 栽植7 500株/hm2左右, 定植时首先要在假植田中去除老病叶、花果。为了防止伤根需要带土移栽。一般不采取先挖出母株再去除老病叶、花果的移栽方法, 这样易造成散土球伤根系, 缓苗时间长, 活棵慢。母株定植后要及时浇足水, 连续浇水3 d, 保持土壤湿润, 直至母株活棵, 母株活棵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保湿。为了使草莓母株多生成匍匐茎, 在活棵后喷施50 mg/L赤霉素1~2次, 4月是草莓植株花序旺盛发生期, 在摘除花蕾时要按住母株, 不要损伤腋芽。

4 苗期管理

母株抽生匍匐茎后, 第2节开始发生不定根扎入土中形成幼苗。为了培育壮苗, 在育苗期间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匍匐茎的整理。及时将母株抽出的匍匐茎定向理顺, 垂直于株行, 然后子蔓、孙蔓陆续生出形成纵横交错网状匍匐茎。应及时剪除后期抽出的难以形成壮苗的匍匐茎, 以提高苗田通风透光条件, 有利于培育健壮子苗。二是及时压蔓。匍匐茎抽出后先向上生长, 然后向下匍匐生长, 为了使不定根及时扎入土中, 应在子苗具有2片真叶时进行压蔓, 压蔓时应在子苗后面用土球压牢, 不要压断匍匐茎, 如果不及时压蔓, 子苗叶随风摇摆, 不定根芽鞘被损伤后很难扎入土中, 形成摇摆苗, 影响孙蔓的抽出和种苗繁殖。三是控制秧苗数量。为了培育壮苗, 一般1个母株发生有效子苗数量在70~80株, 密度在45万~60万株/hm2为宜。四是水肥管理。要根据天气及时浇灌、排水, 保持土壤湿润、不能积水为原则, 根据苗情适时掌握施肥量, 前期 (7月25日前) 以氮肥为主, 施尿素150~225 kg/hm2, 结合浇水分期施入, 后期喷施磷、钾肥为主, 促进花芽分化。五是病虫草害防治。在育苗期间病虫草害对草莓育苗危害十分严重, 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育苗失败。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病毒病、黄萎病、灰霉病;主要虫害有螨类、蚜虫、斜纹夜蛾等;草害主要以禾本科杂草为主, 以人工化除为主, 一般不采用化学除草, 因为化学除草会在土壤表面形成药膜, 不利于草莓幼苗扎入土中[2]。

5 移栽准备

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方式。其中保护地栽培分为半促成和促成栽培。促成栽培要点一是促成栽培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保温设施为主。二是保护地促成栽培品种有美国甜查理、 (红研) 日本九九、日本章姬、丰香等, 它们在当年12月上中旬上市至翌年6月上中旬收获结束。三是棚室土壤处理。采取日光高温消毒及药物消毒 (氰胺化钙) 。四是棚室基肥施用量。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施有机肥用15.0~22.5 t/hm2、过磷酸钙1 500 kg/hm2, 复合肥750~1 500 kg/hm2 (硫酸钾型) 。五是精耕细作起垄。把消毒药物及基肥施入土中, 深耕细作, 耕作深度在25 cm左右, 然后耙平做垄, 垄高30~35 cm, 垄面宽40~45 cm, 垄沟宽25~30 cm, 垄底90 cm (连沟) , 机械起垄后要用脚踩实, 在用铁锹覆土时要培实, 保持垄面平整。

6 定植

促成栽培定植最佳时期是9月上旬, 过早、过迟都会影响草莓产量, 过早营养生长过盛, 花芽分化延迟, 只长苗不开花, 前期结果少, 推迟成熟期, 影响产量。定植过晚, 花芽分化始期、顶花序的果数减少且植株生长量小、结果少且小, 影响产量。一般定植10.5万~12.0万株/hm2, 每垄双行定植, 行距为20 cm、株距15 cm左右, 这样密植第1茬产量高, 年前、元旦、春节上市价位高, 经济收益也高。定植时要采取定向栽植, 以草莓苗基部匍匐茎着生点向垄沟侧, 以后草莓开花的花序正好搭在垄的坡面上, 易被阳光照射, 草莓着色好, 不易受病, 提高果实品质, 便于采摘, 如不定向栽植, 花序是定向的, 它的果实可能结在定植苗的左右两侧和垄面, 这样很容易被草莓叶片遮盖, 果实表面湿度大, 易感染灰霉病, 也不利于草莓果实着色, 影响果实品质[3]。草莓定植时要掌握栽培深度, 栽植深浅是草莓栽植成活的关键, 栽植过深在喷浇水时易造成心叶淤泥而死, 使活棵生长不旺;栽植过浅, 根系暴露在外, 再加浇水淋出, 被阳光晒干枯死, 即使有部分根系埋于土中, 只能形成吊根入土, 生长不旺, 后来就是再把根系埋入土中, 晒干的根系也不发根, 只能从茎基部慢慢长出次生根, 生长不旺;栽植适宜深度为心叶略高于垄面 (浇水时定植穴下沉) , 用铲压时真正做到深不埋心, 浅不露根。

7 定植后管理

一是浇水促成活。栽植后第1次浇水是决定草莓苗成活的关键, 一般1个大棚放2条喷水管, 这样能浇匀浇透不留死角, 浇水时先将高垄浇湿, 渗透一会再浇, 防止垄面湿透下滑, 翌日早上继续浇水且要浇透。在栽植后7 d内保持垄面土壤湿润 (一般采取上午浇水, 下午浇水会降低地温, 影响苗生长) , 见垄面落干及时浇水。在定植后苗长出2叶1心时进行中耕除草, 把埋心叶的土去掉, 且把红梗长柄老叶连叶鞘一起摘除, 这样秧苗生长就会加快, 4~5 d就会长出1片叶。在摘除老叶时要用手按住, 谨防连苗拔起[4]。二是覆膜扣棚。覆地膜使用黑色除草药膜, 覆盖时间应掌握在霜降前7 d左右进行, 一般在10月20日前后, 覆膜前先将滴水管喷孔向上放2行于草莓苗中间, 顺直, 然后覆膜, 选择晴天10:00进行, 过早有露水易沾叶面上, 抠苗时叶柄也容易折断。边覆边抠防止高温灼伤秧苗, 抠完苗要及时压膜, 防止大风揭膜, 压膜后查看有无勒脖现象, 应及时处理, 不然长出的新叶就会窜到膜下。扣棚一般在霜降前, 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时进行扣棚, 上二膜时间一般在日最低温度达到或低于0℃时进行[5]。

8 病虫害防治

草莓生产过程中,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减少病虫害给草莓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草莓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灰霉病、白粉病、黄萎病等。草莓的虫害主要有螨类、蚜虫、蛴螬、斜纹夜蛾等。防治方法:一是农业防治。主要为选择抗病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二是物理防治。主要为人工捕杀、灯光诱杀;三是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激素治虫、以菌治病;四是化学防治。应按照国家规定选择高效、低毒 (或微毒) 、残效期短、安全性高的农药, 严禁使用高毒农药。

9 放蜂与采收

始花前5 d左右放入蜂箱, 开始放蜂, 放置蜂箱30个/hm2, 一般以草莓植株数与密蜂只数在1∶1为好, 放蜂时间至翌年3月中下旬气温升高、大棚通风时间较长时为止。一般鲜食果着色70%~80%时采收为宜, 大棚草莓促成栽培采收日期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6月中下旬。采摘时要轻拿轻放, 不要硬拉, 以免拉下果序和碰伤果皮, 影响草莓产量和果实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静, 张立东.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2) :126, 133.

[2]王婷, 胡亮.江西地区草莓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 2011 (2) :68-70.

[3]曹姜伟, 姜金凤.设施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3) :19.

[4]刘明贤.设施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1) :142, 148.

垫江县设施草莓栽培技术 篇6

1 选好地建造大棚

选择近年未种过草莓的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p H值在5.5~6.5的地块建造大棚。以便于管理和降低造价为前提, 依地形特征决定大棚长度和宽度, 一般长为40 m, 宽度为5~8 m, 大棚以东西向为最佳。

2 选用良种适时定植

2.1 选用良种

适于重庆市冬暖大棚促成栽培的草莓品种主要有红颜、章姬。红颜草莓, 长势旺盛, 果实圆锥形, 外观漂亮, 香味浓郁, 口感酸甜, 风味好, 硬度好耐储运, 具有丰产性。深受消费者喜爱, 多做采摘和高档礼品盒、水果篮。章姬草莓株型较直立、叶片呈长圆形、生长势旺, 休眠期短、果个大, 平均单果重达60 g, 果面绯红色, 富有光泽。果肉柔软多汁, 肉细, 风味甜多酸少, 品质极佳。抗病, 对白粉病、灰霉病抗性较好。自花授粉能力强, 畸形果比例小, 是最受市民欢迎的采摘品种, 为垫江县栽培的首选品种。

2.2 适时定植

2.2.1 整好地, 施足有机基底肥

栽苗前15 d要完成深翻土壤、施肥、整地。每667 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猪粪) 1000~1500 kg、硫酸钾10~15 kg。肥土混合均匀, 整平压实后做成高垄。

2.2.2 作好畦

在土壤适耕性较好的天气下做厢垄。定植前7~10 d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 做前每667 m2施辛硫磷颗粒剂7~10 kg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南北向做垄, 一般垄高25~30 cm, 垄底宽25 cm, 垄面25 cm。垄沟宽30 cm, 垄面至沟底有一定的倾斜度。

2.2.3 定植

9月中旬为适期定植, 在10月5日前定植结束。植前一天在苗床地浇1次透水, 挖苗时尽量减少伤根, 提高栽植成活率。栽前剪除老叶、病叶、匍匐茎, 剔除小苗、病弱苗和根系损伤严重的苗, 用5 g重茬宝对水15 kg浸根, 防治枯萎, 防治重茬。栽时做到“两带、分级、定向、看天、浅植”。 (1) 两带。带药、带土移栽, 有利成活。 (2) 分级。栽植时依秧苗大小进行分棚定植, 若采用营养钵育苗, 定植时随手脱去塑料钵, 同一大棚, 栽同级苗。 (3) 定向。弓背朝外 (苗的弓背向沟道一侧, 使花序着生在同一方向) 、双行三角形 (丁字形) 栽植, 有利通风透光扎根。 (4) 看天。晴天下午栽, 阴天全天栽。 (5) 浅植。把握深度, 做到下不露根, 上不埋苗心, 有利分蘖。一般每垄栽2行, 行距视垄面宽度而定 (一般25 cm左右) , 株距13~17 cm, 每667 m2栽苗6000株, 1穴1株, 随起苗随栽植。

3 科学管理

3.1 土壤湿度

土壤保持湿润状态。栽后立即浇800倍甲基托布津液定根水。栽后2~3 d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返青后, 要及时锄草松土, 并喷施50%多菌灵500~600倍液2~3次。在覆盖棚膜前10 d或排水较差的土壤一定不要漫灌。覆膜前松土除草1次, 并在垄上草莓行间铺设滴灌管道, 以利旱时供水。地面覆盖地膜最好选用黑色地膜, 以便提高地温, 防除杂草, 避免将来草莓果实沾带泥土。

3.2 扣棚及管理

3.2.1 扣棚及温湿度要求

(1) 温度。当平均气温下降到16℃时, 即为扣棚保温的最佳时期。扣棚时间在10月25日—11月5日。棚膜应选用无滴消雾型聚氯乙烯 (PVC) 膜, 以增加棚内光照, 降低棚内湿度, 减少病害发生。保温开始后, 容易生长过旺, 要根据植株生长、气温情况进行温度和水分管理。棚温白天保持在25℃为宜, 最低不得低于20℃, 夜温保持5℃以上, 当棚内夜间温度低于5℃以下时, 夜间应双重保温, 保持夜间小供棚内温度在5℃以上。 (2) 湿度。大棚内适宜湿度保持在40%~60%。为此, 在铺地膜时, 对畦沟走道全面覆盖, 不留裸地, 阻止地面水分蒸发, 降低棚内湿度。

3.2.2 施肥

9月中旬栽苗成活后1个星期追第1次肥, 每667 m2施用史丹利肥料5 kg, 以后每隔1个月1次, 连续施用3次。最好是在下午3点后施用。叶面肥要避开花期, 在草莓开花之前连续2次喷施微量元素肥, 隔7 d再用1次, 可促进开花结果。

3.2.3 温、湿度控制

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草莓花芽分化, 故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0.0~22.5℃, 如白天温度过高, 应及时通风降温。通风时间最好从早上10点开始, 下午2~3点关。夜间温度以不低于5℃为好。扣棚后应控制浇水, 严禁大水漫灌, 以免降低棚内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引发草莓病害。如确需供水, 应用地膜下草莓行间的滴灌管进行, 供水要选晴暖天气的上午, 以防棚温骤然降低, 影响草莓正常生长。

3.2.4 人工补光

在冬季光照不足, 可采用电灯泡补光, 特别遇有连阴天气, 更应补光。补光方法是在棚的跨度中间每隔4~5 m安装1个150~200 W的白炽灯泡, 距地面1.5~2.0 m。

3.2.5 摘除匍匐茎和老叶

每天要巡视检查, 发现长出的匍匐茎及老叶、病叶要及时摘除, 一般每株留功能叶6~8片, 以利通风透光。

3.2.6 综合防治病害

垫江大棚草莓病害主要草莓褐斑病、灰霉病、白粉病, 枯萎病。以农业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通过采用脱毒壮苗、带药移栽、高垄栽植、地膜覆盖、通风排湿、轮作等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避免大棚内干旱、高湿产生的病果、烂果。扣棚后, 因棚内温度高, 易诱发草莓褐斑病、灰霉病等病害, 防治时除及时通风外, 可用速克灵烟剂熏蒸或在冬季用腐霉利烟熏。1个大棚3个点夜间熏蒸, 连续3~4次, 每次间隔7 d, 进行烟熏防治病害的发生。如果冬天防灰霉病, 大棚内要通风, 湿度控制在70%~80%以下, 现花蕾时用烟熏剂熏蒸, 每隔7 d熏蒸1次, 连续用3次。白粉病在春节后室外温度达20℃以上时防治, 用烟熏剂熏蒸, 每隔7 d熏蒸1次, 连续用3次。田间发现病烂株叶和果实要及时清除, 严防扩展蔓延。药剂防治病虫要注意开花时不用药, 应在花前或花后用药;开花期用药影响授粉, 使畸形果增多。采果期要尽量少用药, 必须用药时应选择残毒低的药剂, 并且喷药后2 d内停止采果, 防止果实残毒影响人体健康。

3.2.7 两项增产措施

(1) 授粉。草莓虽属自花授粉, 但人工授粉可使果个增大, 畸形果减少, 达到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采用放蜂达到提高草莓授粉的能力和果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因此, 在草莓开花授粉时每个大棚内放养1箱蜂 (每箱蜂在5000只以上) , 放蜂时间为上午8—9时和下午3—4时。但是, 喷药时要将蜂箱搬出。 (2) 疏果。疏果是在幼果期进行, 应及时疏除次花和畸形果、病虫果。章姬草莓一般有2~3个花序, 每个花序可着生7~20朵花。高级次的花开得晚, 往往不能结实, 所以要把高级次的花蕾疏去。一般每花序留5~6朵花, 以使养分集中。一般每花序留4~5个果较好。

4 适时采收分级盛放包装

在元旦前后可小批量上市, 在3月上旬就大量上市, 5月20日采摘基本结束。采果要不摘露水果和晒热果, 以免腐烂变质。以鲜食为主, 必须在70%以上果面呈红色时才可采收。冬季和早春温度低, 果实8~9成熟时采收。早春过后温度回升, 采收期可适当提前。采摘应在上午8—10时或下午4—6时进行。采摘时要轻拿、轻摘、轻放, 不要损伤花萼, 同时要分级盛放并包装。

摘要:介绍了重庆奥本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保护性设施栽培草莓的生产效益及主要技术, 包括选地建棚、良种选用、作畦、适时定植、综合防治病虫害和科学田间管理等。

设施草莓 篇7

1 草莓连作障碍发生原因

连作障碍是指在同一块土壤中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或近亲缘作物,即使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也会出现生长势变弱、病虫害加剧、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现象。通过对草莓连作障碍的研究,归纳为以下几种原因。

1.1 土壤元素平衡被破坏

设施草莓多年生长在同一位置,破坏了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平衡。草莓属于浅根性作物,对土壤表层营养元素吸收较多,而且对营养元素吸收有选择性,在同一地点长时间单一连续种植草莓,必然造成某一种或某一类营养元素的亏缺,而另一类营养元素的堆积,造成草莓近根所需营养元素逐年减少,不选择的元素逐年累积,根际周围营养失衡,影响根系生长。

1.2 土壤次生盐渍化

设施栽培的突出问题是土壤盐分积累。在设施栽培中,盐渍化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显示,设施栽培土壤盐渍化现象很普遍,日渐严重。露地含盐量一般在0.06%~0.09%,而设施栽培土地含盐量一般是露地的2~6倍。土壤含盐量与大棚使用年限和化肥施用量成正相关。造成土壤盐类积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盲目大量施肥。种植户为了追求产量和效益,往往每茬都要施用大量的化肥,施肥量一般是露地菜园的1~2倍,甚至更多,远远超出了作物本身的吸收量。因此,引起设施土壤盐类积聚的直接原因便是肥料使用过多,特别是化肥和偏高氮肥。二是缺少雨水淋洗量。由于降雨对棚内土壤的自然淋洗作用明显降低,而土壤蒸发却又比露地显著增强,从而引起盐分在表层的积累。

1.3 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

化感作用每种植物都有,草莓也不例外。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指植物(含微生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产生的对其他植物(含微生物)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作用。通常通过根、茎、叶向空气或土壤中挥发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和成熟起着促进或抑制作用。草莓生长过程中,根系会分泌对自身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生产中连年种植,土壤中根系分泌物也会逐年积累从而越积越多,对草莓生长产生自毒作用,影响着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1.4 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

长期种植同一草莓品种(系)会导致肥料分解过程障碍,土壤病菌蔓延,这是因为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而有害微生物大量发生,使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受到了破坏。研究表明,温室大棚土壤中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数量明显高于露地。随着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害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增加。这些有害真菌会对草莓根系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根部病害的发生,是草莓连作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2 设施草莓连作障碍防治对策

2.1 合理轮作

克服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是将草莓与不同种作物间进行轮作换茬种植。草莓采收完毕后进行深耕,在深耕时注意施用有机肥或锯末,改良土壤,增加种植畦高度,以提高土壤保水性与透气性,从而加深根系活动的有效土层。将草莓和一些蔬菜进行轮作,效果十分突出。不同作物之间的轮作既能通过换茬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又能吸收土壤中养分。此外,可在夏季闲暇时栽培田菁等绿肥作物,8月中旬翻入土中,对提高地力、改良土壤理化结构也非常有利。

2.2 更换土壤表土

在前茬种植草莓的温室内,先把30 cm厚的表层土挖出来,然后换上一些无菌的新土在里面,对于有效防治和克服草莓连作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3 补充微量元素

针对连年种植草莓,导致草莓对某种元素的“嗜好”和土壤缺素情况,可以用补充中微量元素的方法。通过对连年种植草莓的地块进行实地考察、采样检测以及土壤养分分析,大部分土壤缺钾和钙,经过根施和叶面追施钾肥与钙肥,连作障碍明显减轻。一般于草莓现蕾期、结果前期、采收期视土壤养分与植株生长情况追肥3~5次,每次追施磷酸二氢钾与磷酸钙各75~150 kg/hm2。

2.4 施用有机改良剂

用有机改良剂处理土壤,如几丁质粉末、植物残体、稻草、饼肥、绿肥、堆肥和粪肥、蚯蚓粪等,能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微生物的营养条件,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降解产生挥发性物质,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另外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物质,如酸碱缓冲试剂,一方面可以缓和土壤的酸化情况,另一方面土壤的p H值偏高可以抑制根系自毒物质的活性,有效降低有害物质毒性。

2.5 利用阳光高温消毒

每年的七八月利用太阳能进行消毒处理,效果较好,因为那时阳光照射充足,气温高,辐射能量大,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首先田块中的杂草杂物要清理掉,翻耕后做畦,高温天气时,在畦沟内灌水。灌水量以土壤处于饱和水分状态是最好的,这样使土壤处于缺氧状态,有利于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灌水后将大棚密闭,使土壤温度达40℃以上累积时间240~360 h,撤除覆盖物,这段时间则利用七八月高温季节提高土壤温度。

2.6 应用药剂熏蒸

防止土壤病菌蔓延要利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具有良好作用。目前二甲基臻、溴化甲基熏蒸剂等是应用较多的土壤消毒剂。应用土壤消毒剂应注意单独一种消毒剂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导致土壤病害的抗药性,使消毒剂的药效大幅降低。

摘要:通过对草莓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土壤元素失衡、土壤次生盐渍化、根系的自毒作用、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是导致草莓连作障碍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大量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对草莓连作障碍的防治对策。

设施草莓 篇8

一、草莓灰霉病的典型症状

灰霉病是一种危害草莓的真菌病害, 对北方的设施草莓栽培危害较大。发生严重时, 可使草莓经济产量锐减一半。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果实、花瓣、果梗、叶片。花期、果实近于成熟时为发病高峰, 花期初病时, 受害部位出现黄褐色斑点, 如油浸状, 随之病斑继续扩大, 病斑边缘呈棕褐色, 中央呈暗褐色, 病斑的周围亦呈明显的油浸状, 最后整个果实腐烂变软。因灰霉病发病部位的表面着生一层灰色霉状物, 故称灰霉病, 霉状物在湿度大的条件下, 还会产生白色絮状菌丝长出。茎、叶、花感染此病后, 患病部位呈褐色, 也为油浸状, 严重时, 发病部位腐烂。灰霉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发病部位呈“V”字形病斑, 边缘发病时“V”字形病斑不明显, 则成灰霉状, 并逐渐长出霉状物。

二、发病规律与所致病原菌

草莓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霉菌。灰霉病以菌核或菌丝体、分生孢子在土壤疾病残体上越冬, 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传播。灰霉菌在气温18~28℃及高湿的条件下发生严重, 尤其以22~25℃时的温度时, 湿度达到90%以上时, 即在低温、高湿、弱光的环境条件下极易发病。易导致灰霉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持续的阴雨天气、地势低洼积水、园地灌溉水分过多或大水漫灌、覆盖的地膜上积水、草莓畦面上覆盖稻草、栽植密度过大、平畦卧式栽培、草莓植株贪青徒长或生长衰弱、通风不及时、进行农事操作不及时消毒等。

三、综合防治技术

1. 农业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推行合理密植, 适度施用氮肥, 及时清除老叶、枯叶、病叶, 采用高畦栽培, 进行地膜覆盖, 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 均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灰霉病的发生程度。一般选用欧美硬核系品种的抗病性强, 而软果系的品种抗病性较差, 比较易感病。弗杰利亚、戈雷拉、宝交早生的抗病性均较强, 而以弗杰利亚抗病行为最强。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滴灌设施进行灌溉, 以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另外, 上午放风要改成早晨短时间放湿气, 清晨尽可能早时间放风, 尽快进行湿度置换, 降湿提温有利于草莓的生长。与此同时, 育苗床要及时进行消毒和用药处理。苗床消毒用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锌混合液, 效果极好, 其配比是:每平方米用75%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锌5克, 混合后与12千克细土拌均施入土壤内即可。苗木定植后, 结合浇水每株浇灌1000倍“天达2116”混配96%天达恶霉灵药液20~30毫升, 也能有效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促苗健壮、根系发达。

2. 化学药剂防治

设施草莓 篇9

1遵化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现状

遵化市主要果品有板栗、核桃、苹果、桃、梨、柿子、草莓等, 建有乡级高效农业示范园19个, 其中东陵乡新立优质苹果、平安城镇刘各庄优质核桃2个示范园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园, 亚太草莓种植基地占地73.33 hm2, 大棚草莓占地20 hm2, 露天草莓占地40 hm2, 年生产销售新鲜草莓3 500 t、速冻草莓5 000 t。但每年因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影响, 农业生产损失较大, 使得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现代农业防灾减灾必须依靠科技。如4月中旬, 遇大风降温天气, 在得到大风预报后应及时组织果农关闭草莓设施大棚, 避免正处于开花期的草莓花粉被大风吹落。

1.1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

掌握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并加以合理开发利用, 可以明确种植适宜区域, 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农业产业发展以及规划、发展优势特色农产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多年来, 遵化市气象局向农业部门提供大量气象数据, 积极协助该市设施草莓等特色农业生产, 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1.2加强农业气象监测

建设局地农业小气候观测点, 对特色农产品长势、生长量、土壤水分、灾害性天气等进行监测, 为特色农业提供针对性、专业性气象服务信息。在草莓大棚内建立小气候观测站, 针对设施草莓发布“专题气象预报”, 帮助果农减灾增收。

1.3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服务

利用草莓大棚建立的小型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草莓生长期气温、湿度、日照、降水量、辐射、风向风速、土壤温度及水分等要素变化, 随时查看草莓生长状况等。为设施草莓产业提供短、中、长期天气预报, 开展气候旬 (月) 预测, 及时、有效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 为草莓种植基地争取灾害天气前的防御时间, 做好防灾、抗灾准备。

1.4制作农业气象情报

定期制作农业气象旬 (月) 报, 为政府部门、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户提供决策依据和农用气象信息服务, 分析旬 (月) 内天气趋势、农业生产概况及天气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农事生产合理指导, 为特色农业生产提供趋利避害建议。

1.5提供农业气象专题服务

在草莓主要生长季做好天气监测预报预警, 提供草莓种植、收获、病虫害等级及产量预报等服务信息。加强特色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防控建议和灾害调查评估等, 为特色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抗灾和灾后补救提供决策服务。

2存在的问题

2.1气象为特色农业服务产品单一

基层台站为农服务大多为农村公共服务产品, 服务信息精细化、多元化程度不高, 缺少专业化、个性化的农业服务产品, 而且服务信息缺乏较强的针对性, 严重缺乏一些具有时效性、使用性的专业性较强、敏锐度较高的特色农气服务产品, 而且服务产品单一, 不能满足多种设施农业生产需求[1,2]。

2.2气象服务信息时效性差

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 预警时间短, 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将气象信息传递给农民是关键。气象部门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往往是先报告政府领导, 再由各级部门向下传递, 这种信息传递方式费时又费力, 难以发挥出气象为农业服务的真正效益。

2.3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深入力度不够

草莓等特色农业种植大户大多是被动式接受气象服务。即使是局地小气候安装了观测设备, 农气人员也很少能实际深入实地对农业进行调查分析, 由于基层台站农业气象科技人员紧张, 缺乏专业化人才, 难以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做深入了解, 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农业生产发展需求, 提供的农业气象情报、预测分析等气象服务信息不专业、不实用, 与特色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3,4]。

3建议

3.1完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体系, 增强农业气象监测能力

要在现有气象观测网的基础上, 根据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情况及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 建立农业气象观测站点, 增加农业气象观测项目, 完成农业局地小气候的连续、定量、全面观测, 提高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时效性和精确性, 提升农业气象监测水平。草莓生长发育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 局地小气候观测应加强基地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地温、降水、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日照时数等24 h自动监测记录和自动化传输, 通过数据处理分析, 积累相关气象资料, 提高草莓生长期间应对与防御农业气象灾害能力, 为特色种植基地提供切实可靠的气象服务保障[5]。

3.2转变气象为农服务方式, 创新特色农业服务产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和农民群众对科学的依赖性及信任度越来越大, 特别是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更高、需求更加迫切, 应坚持以服务为中心, 不断改善服务形式, 更新服务手段, 丰富特色农业服务内容,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气象服务, 努力打造气象为特色农业生产服务新模式, 真正做到气象为农服务信息零距离, 气象为农服务润民生[6]。

3.3提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科技含量

通过加强农业气象监测网建设, 提升农业气候因素观测数据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可代表性, 从而提高草莓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技术含量, 制作出具有实用性、适用性、专业性的特色农业服务产品, 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设施草莓种植基地局地观测站的设立与使用, 可为收集、分析、研究草莓生长发育与气候因子的内在关系提供连续实时的观测数据和科学依据, 对完善特色农业气象指标体系,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科技含量起到促进作用。

3.4提升气象为农服务队伍素质

要大力抓人才战略, 加强现有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培养与培训, 同时还要吸纳农气专业优秀人才, 逐渐壮大农业气象服务队伍规模。农气技术人员要深入实地进行调研, 进驻基地参与大田作物、设施农业、新品种选育、农业种植试验示范等技术指导, 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 联合农业研究机构开展作物、土壤水分、农田小气候、物候、CO2排放观测等,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实时、科学、详实的农业气象观测信息支撑。

摘要:介绍了遵化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现状,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建议, 以期为该市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施草莓,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河北遵化

参考文献

[1]贺宇.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16 (2) :135-136.

[2]赵小艳, 刘菡.南京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调查:以溧水县草莓种植基地为例[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厦门: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1:618-626.

[3]常丽.基于山西省长治地区优势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 2013 (12) :141-142.

[4]王洪良.基层气象台站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气象, 2009 (3) :54-55.

[5]马树庆, 王春乙.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气象科技, 2009 (1) :29-34.

上一篇:乳腺穿刺下一篇:英语有效教学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