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利(共12篇)
现代水利 篇1
1 水利发展水平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近几年来, 在水利是农业命脉的方针指引下, 围绕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 大搞水利基本建设, 为防洪保安全和农业连年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 工业的命脉, 城市发展的命脉, 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如何保工业、保城市、保经济总量增长, 已经成为国际日益思考的大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水利工作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水利发展的受益主体已由农业扩展到各行业。水旱灾害中, 社会生活和工业城市遭受损失的比重日益增大, 灾害越大损害也愈大。水利工作的范围和内容随之不断扩大, 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二是水资源的多头管理, 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 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节约使用与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改革。城市水利包括水利投资和防洪保安两大方面。具体涉及到排涝、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多方面的内容, 量大、面广、线长、关系复杂。三是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比如:地下水开采过量, 地面严重沉降。最大累计沉降量为零点五六米, 个别地区下沉一米以上。许多地区下降漏斗中心水位埋裸已经超过七十米, 有的地方的各个降落漏斗已连成一片。由于地面沉降, 造成城市排水负担加大、堤闸防洪能力降低、产生地表裂缝等地质破坏, 引起房屋开裂, 道路路面断裂等。城市地面沉降已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又如人水争地, 违法开垦河滩, 一些工程建设, 随意占用填塞河道沟塘, 导致洪涝调蓄面积锐减;还有随意开山采石, 导致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失调;再就是农业、工业、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导致河水污染。以上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水利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局限于以往观念和经济实力, 一些水利工程简单单一, 土法上阵, 因陋就简;一些水利规划和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失修, 损坏严重, 急待更新等等。防洪标准较低, 不能适应各地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从近几年水害所暴露的问题来看, 大多是堤防标准偏低, 不能抗御天文大潮和强台风的袭击。现在许多沿河、沿江的城市防洪标准多数偏低, 尤其是堤防险患和薄弱的环节较多, 只能应付一般的洪涝灾害。难以抗御特大洪涝袭击。
2 水利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二十一世纪,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 水利已不仅仅是农业的命脉, 而且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命脉, 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工作的内容、范围和服务对象, 也将由传统的粮棉油农业农村, 扩大到和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城市和各行各业。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必须有一个超前发展的现代化水利作保障。因而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将面临十分艰巨的新任务:
一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防洪保安的体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努力把干旱和台风等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确保社会安定和经济正常发展。二是切实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严禁地下水超采, 控制污水排放, 污水处理回收利用, 杜绝乱垦乱伐, 严禁非法填没河沟, 强化各项水资源的管理, 为实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各项水利工作。三是要建立一个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科学水利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包含城市和农村的各类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资源实施综合管理, 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综合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四是加速水利现代化建设。有计划地利用先进实用的现代化装备和现代高新技术, 去改造和武装水利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现代文化、现代科技创新素质的水利队伍。总之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 既要确保防洪减灾, 也要确保水资源的持续有效供给, 还要确保水环境的有效保护, 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3 新形势下水利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水利工作的新任务与新形势, 必须对水利工作中不适应的地方作出相应的变革, 以适应当前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加速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 向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根本转变, 为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基本性转变。提出以下浅显的对策与建议:
3.1 理顺水利体制, 实行水资源统一化管理。
要及早建立高效、权威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明确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对城乡的除涝、水资源保护、防洪、污水排放和处理回用实行一体化管理, 彻底改变以前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的多头管理局面。更好地解决城乡供水、洪涝灾害和水资源恶化三大问题,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当前要尤为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工作。
3.2 切实抓紧水利规划和规划立法工作
水利规划是水利工作的方向目标、工作纲要和实施依据。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全面制订新时期综合水利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 经各级人大审定形成法规, 并依法分期组织实施。规划如需要修改或调整, 也应该经相应人大审批, 以增加规划的有效性、权威性、严肃性, 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把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列入水利规划的重要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人口将大量向城市聚集。要超前按各地城市规划的发展规模, 做好城镇除涝、防洪、供水、排污及污水处理回用的综合治理规划。随着水污染的恶化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要及早规划, 合理安排和调整生活用水和水源地及供水网络的布局。
3.3 建立分级分类的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
随着水利受益主体多元化进程的加快, 必须改变过去以农业投入为主的格局, 建立社会办水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污染、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负担恢复治理补偿投入”的政策。受益范围明确的, 由各受益单位和个人为主负担。其它公益性水利项目投入, 按各级分工职责由各级公共财政为主负担。对中小型水利项目, 鼓励社会各界独资、台资或引资兴办, 谁投入、谁收益。
3.4 推进水利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是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能, 各级办各级的事, 提高工作效率。要实行政事分开,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把工作精力从繁杂的非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 围绕水资源统一管理、防洪减灾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 履行好政策法规引导、宏观规划、执法监督等项职能。
二是面对工程管理单位, 要强化依法管理, 并在行业管理的指导下, 大力推进社会化管理, 对公益性简讯工程的管理和费用由各级政府负责。对经营性工程的管理, 要在确保工程完好、运行安全和发挥应有效益的前提下, 逐步清晰所有权、放开管理权、搞活经营权的路子。可采取租赁、股份、拍卖、转让等措施进行机制改革。
三是各级水利直属单位要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 努力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中立足发展, 并逐步向企业化管理方向过度。
3.5 实施科教兴水战略, 加速现代化进程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知识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 在水利工作中, 要十分重视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管理技术的乘积效应, 要特别重视建设具有现代化素质人才队伍的关键作用。要加快水利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系统、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监测系统, 以及各类工程自动化监控、监测等系统的建设。要采取各种措施, 不断提高水利人的思想政治、科技文化和创新进取等良好素质, 使之不断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并不断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针对新形势下水利工作产生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及新任务, 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对国计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尤其对我国北方缺水和严重缺水的干旱地区更是如此。
现代水利 篇2
(2011年1月21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是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洪涝、干旱等灾情频繁发生,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组织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大干水利,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调水、挡潮、灌溉等水利工程体系,但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现代化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紧密结合江苏实际,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按照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更加注重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统筹,更加注重大中小工程配套,更加注重城乡水利协调,更加注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强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不断提高水利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二)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成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全省基本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依法治水、管理规范的水工程管理服务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淮河、沂沭泗、长江、太湖等重点流域防洪标准全面达到50年一遇以上的规划目标,区域骨干河流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左右,大中城市达到国家防洪排涝标准;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达到85%以上,旱涝保收面积达到72%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56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到120立方米每万元以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0%左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三)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大力发展民生水利,让人民群众得益受惠。二要坚持科学治水、人水和谐。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三要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实行防洪除涝抗旱并举、开源节流保护并重、建设管理改革并进,促进区域与流域、农村与城市水利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水利综合效益。四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的合力。五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加强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形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大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开展新一轮淮河治理,推进淮河入江水道整治、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分淮入沂、蓄滞洪区安全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太湖治理,建设走马塘、新沟河、新孟河等引排骨干工程。实施长江堤防加固、河势整治及长江口综合治理。巩固海堤达标建设成果。加大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城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要达到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
(五)突出以中小河流为重点的区域治理。更加重视区域治理,不断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完成滁河、水阳江等长江主要支流和列入国家规划的区域河流治理,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快里下河、洪泽湖周边、沂南沂北、南四湖湖西、阳澄淀泖地区等重点易涝洼地治理。继续实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六)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和水生态保护。加快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确保2013年全线通水。加强沿海水资源工程建设,完成泰州引江河二期、泰东河拓浚等工程,抓紧建设区域内部供水工程及平原调蓄水库,保证沿海开发水资源供给。
继续实施丘陵地区水源工程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南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清水通道建设。强化河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重点河湖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加强山丘区和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制度。
三、着力加强农村水利工作
(七)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按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整合各类涉及农田水利的建设资金,统一规划、综合整治,集中投入、连片治理,大力实施农田小型灌排泵站、涵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基本完成29个大型灌区、10个中型灌区改造任务,加强农村圩区建设。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强化灌区用水管理,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提升灌区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能力。
(八)建立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长效机制。按照畅通水系、恢复引排能力、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拆坝建桥、方便群众的要求,继续疏浚整治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坚持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建立河道轮浚和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
(九)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区域供水,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认真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土地供应、税收优惠和供水用电价格优惠政策,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灌溉用电价格。
(十)加强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职能明确、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乡镇水利站承担着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要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将人员和事业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四、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一)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相关规划与项目建设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或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实施地下水取水总量和地下水位控制,组织开展地下水超采区修复治理。优化水资源调度方案,协调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十二)强化用水效率控制管理。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把节水减排工作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环节,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制定实施不同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强化对取水单位的取水管理,对取用水大户的用水效率实行重点监管。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开展取排水规范化整治,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同步建设制度。深入开展企业、社区、学校、灌区、城市等节水载体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行政区域用水效率和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发挥政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执行国家节水强制性标准,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对节水型产品和节水型器具实施扶持优惠政策。
(十三)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强化全省水功能区管理,协调好水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岸线开发等相关规划的关系。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依据,明确工作责任,抓好措施落实。加强水功能区和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五、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十四)提高防汛防旱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防汛防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强化防汛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推进防洪风险管理,完善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预案,加大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力度,健全防汛物资储备体系,努力实现“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加强人工增雨等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十五)强化河湖水域管理。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系,实行“河湖蓝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严格河湖水域管理,落实占用补偿措施。岸线开发利用必须符合防洪规划、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维护水利工程安全和能力,明确开发利用控制条件和保护措施。严格实行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水规划同意书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建立饮用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组织开展水源地环境整治,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备用水源地。强化饮用水源地应急管理,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长江、沂沭泗等水域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十六)积极推进依法治水。坚持依法行政,围绕防汛防旱、河湖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农田水利管理等方面,完善水利法规体系,使水利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水利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对涉水项目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大力推进水行政综合执法,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完善执法体制机制,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保障经费。维护社会水事秩序,建立水事纠纷依法调处机制。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
(十七)增强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水利现代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大现代水利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推进现代化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等在水资源管理、暴雨洪水监测预报、防洪抗旱指挥调度、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水利现代化。
(十八)推进水文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防洪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水功能区、地下水超采区的水文监测能力。加快水量水质自动监测、应急机动监测和信息处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及预报会商体系。加强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完善气象观测网站,提高气象公共服务水平。
六、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十九)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省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省、市、县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市、县财政要确保当年可用财力的2%至4%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征收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南水北调基金等财政性资金用于重点水利建设。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省级集中部分资金支持重点地区。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要按规定比例用于农村水利建设。有防洪任务的城市,要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专项用于水资源的保护管理、节约利用和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各类用于水利建设的财政性资金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规范使用。优化水利投资结构,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水工程、水资源管理,切实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二十)拓宽水利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水利建设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
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经营性水利工程市场融资。
(二十一)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购买、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投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民营企业按照规划建设的水利项目,产权和收益归投资人。民营企业投资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享受与集体经济组织同等补助政策。按照多干多补、多筹多补的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兴修农田水利。
七、大力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二十二)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规律和水的自然规律,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健全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二十三)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水利工程分级建设负责制,完善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逐步推进政府重点水利项目代建制。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全面实行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制、竞争立项制、投资控制制、资金保障制、绩效评价制,提高投资效益。改进水利投资分配使用办法,将各地水利建设资金落实到位情况与省级资金安排补助相挂钩,对城市防洪排涝、地方基建、水环境治理等以地方投入为主的水利建设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
(二十四)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各级财政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加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培育,积极推进“管养分离”,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控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二十五)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非农业用水价格,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用水价差。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出台鼓励中水和再生水利用的价格政策。积极推进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制度。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二十六)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水利工作摆上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健全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研究制定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抓好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共同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十七)加强检查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实行防汛防旱、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对水利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任务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强对水利投入政策落实情况、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投入政策落实到位。加强水利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强化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责任。
(二十八)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现代水利 篇3
[关键词]现代水利 大学生就业 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 G423.0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55-0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行业正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向民生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这过程中,水利类大学生也应顺应时代潮流,提升自身内涵,才能适应现代水利的需求,实现理想就业。
一、水利类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我国的水利在新中国建立以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家新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对主要河流进行了初步治理和开发,提高了防洪抗灾的能力,水利对国家的生态环境、能源供给、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过程中,国家对水利行业的扶持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水利行业发展经历了一个高峰期,水利类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一片大好。而近年来,随着各大型水利工程相继竣工,国内各大江河流域水利开发日趋饱和,国内水电开发进入低潮期,同时随着大学的扩招,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增长,水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大不如前,加上研究生的扩招,更是让水利类本科生的就业雪上加霜。这就要求在校大学生需深入了解我国当前的水利发展状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成为符合现代水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二、水利类大学生应当认清行业发展现状
(一)牢牢抓住机遇,国家全面实施重大水利项目
2014年1月份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指出,中央明确提出,为支持水利建设,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将保持较多增加,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不失时机地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水利项目。“要大力推进引汉济渭、引江济淮、滇中引水等重大引调水及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前期工作,促进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开展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论证及西线项目前期工作。要以西南地区为重点加快规划确定的大中型水库建设。要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黄河古贤等控制性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启动实施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防洪工程建设,强化重要蓄滞洪区、重要海堤建设。要加大水利援疆援藏援青及水利扶贫、水库移民工作力度”[1]。
(二)了解准确信息,农田水利建设受到高度重视
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保证国家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国民谷物自给自足、国家稳定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国历来重视农业建设,但首次聚焦农田水利建设,明确提出水利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在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不仅指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明显滞后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明确了“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一重要指标。[2]据水利部的统计,“2011年全国水利投资为345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41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相对于2010年增幅为15.9%;地方投资2311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2014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59亿元,用于大中型灌区和灌排泵站改造、新建灌区等农田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比去年增加了72亿元。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这些数据说明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大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当前和未来10年里,国家将持续稳定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作为当代水利类大学生更应充分认识行业发展现状,投身农田水利建设事业,抓住机遇,挑战未来。
(三)提前做好准备,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水利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水利在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现代水利概念的提出,水利管理思路的转变,我国水利在水利国际合作中取得了许多新成绩。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与我国水利部建立了双边合作关系,水利部还确立了中瑞、中韩、中日等20多个国家长期稳定的双边水利合作交流机制。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不断深化,国际河流的管理不断加强,国家涉水权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因此,今后一个阶段,跨国水利项目将是水利类大学生的一个就业选择,越来越多的水利类毕业生将会被派往国外从事水利开发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三、水利类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认清现代水利行业发展现状,是当代水利类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前提。顺应时代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才能切实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实现理想就业的梦想。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和就业竞争力呢?我们应当关注以下五个方面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知识学习,努力成为学科交融、技术集成的知识复合型人才[3]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一直强调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水利行业发展的需要和水利行业新形式,现代水利越来越需要知识复合型人才,水利类毕业生要想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首先应当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现代水利行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各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之余,还应当关注社会、环境、生态、人文、经济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努力加强专业深度之余还应扩大知识面的宽度,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学习的过程。水利类学生除了努力学好水利水电专业基础课之余,还要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知识的学习,例如涉外项目管理、水利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法律、英语等知识的学习,这样在就业的时候,才能适应不同岗位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加强能力锻炼,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能力综合型人才
由于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既要求大学生有宽阔的知识面,还要求大学生在表达、沟通、协调、合作能力,甚至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毕业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专注于象牙塔的学习,还应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增强阅历,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能力综合型人才。
(三)不断扩展国际视野,努力成为水利行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国际化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国际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合作、人才的竞争等都日益加强。随着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跨流域、跨国界水利项目的不断增加,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水利人才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被派往各大水利工程的国际事业部,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能在众多名校毕业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需要我们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广博的学识知识、出众的综合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及不断创新的思路和理念。
(四)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努力成为重基础、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水利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水利工程项目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水利行业本身还属于艰苦行业,人才的发展也需要一个精心培养的过程,因此水利类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水利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树立“献身、负责、求是”的水利精神,不怕吃苦,脚踏实地,敢于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成长,努力成为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五)重视德育,注重诚信,努力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技术型人才
自古以来,水利在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型、战略性”。而且现代水利不同于传统水利,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还要面对生态环境、水库移民、工程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前基础设施水利项目都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这就要求水利人才必须具有最基本的道德诚信,富有社会责任感,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法律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总之,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当代水利类大学生要想又快又好高质量就业,就应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水利行业发展的规律,充实自己,抓住机遇,沉得下心,脚踏实地,努力成为行业、社会需要的人才。
[ 注 释 ]
[1] 陈雷.全面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ER / OL]http://www.mwr.gov.cn / slzx / slyw / 201401 / t20140105_546787.html.2014(01):04.
[2] 李力,水昕轩.“水利年”投入创新高[N].经济日报,2012-01-29.
[3] 魏有兴,赵志涵.水利学子如何分享行业发展盛宴[N].中国教育报,2011-01-26.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要点探讨 篇4
1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现状
目前, 我国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处于一种稳定发展的状态, 工程设计方面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日趋完善, 行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与此同时, 在注重工程质量的基础上, 水利工程设计开始对生态因素加以强调, 以期突出工程的美学价值。具体来看:
1.1 水利工程设计的法律及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 我国水利工程行业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全面转变, 而这种工程的发展与变革使水利工程设计行业的整体管理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水利工程的设计管理的中心逐步由专业化及综合化向项目管理转变。与此同时,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标注体系在内容、指标以及监督等方面的调整, 相关部门也对部分法律法规、准则条例、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等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水利工程设计的法律与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1.2 水利工程设计行业的结构建设更加完善
水利工程设计可以说是业务性较强的工作, 对技术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近年来, 针对多数设计单位从业人员较多、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不同的设计单位加强对人才结构的调整, 并在改善用人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设计人才的合理选用和强化培养, 使行业的结构建设更加完善。
1.3 水利工程设计对生态因素与美学价值的强调更加突出
现代水利工程在注重其基本功能的导向作用下, 对景观设计的重视度也有所提升, 水利工程的设计强调工程的艺术、人文与自然景观之间在关系上的调和性。随着工程设计的不断发展, 水利工程的环境景观化和建筑艺术化水平越来越高,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逐渐融入到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当中。
2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状态
可以说,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正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 不管是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设计的结构体制还是设计的生态和美学价值, 都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加强和提升。但从工程设计的执行与落实现状来看, 水利工程设计的实际发展状态并不是很好。
首先, 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偷工减料”的问题普遍存在;其次, 在现有的水利工程设计行业, 市场竞争机制缺乏公平性。
尽管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整体发展呈现较为良好的态势, 但在实践过程中, 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依然存在部分亟待改善的不足之处, 只有立足于这些问题, 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水利工程设计的要点。
2.1 当前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各地也相继建成一些优秀的水利工程, 如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围绕“功能、生态、品味”, 以创造“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交融和有机结合为设计理念的太原市汾河公园二期水利工程。又如集景观、旅游、通航和防洪等一体的桂林市两江四湖水利工程[1], 将“水文化”融入城市开放空间的无锡江尖水利枢纽工程[2]。这些水利工程建设都大大地改善了工程周边环境质量, 增加了工程的观赏性, 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发现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2.2 当前水利工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景观规划设计与水利工程建设出现相脱节现象。大多数水利工程中的景观设计都是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才进行设计的, 这种没有和工程建设一起规划的景观设计方式无疑会增加了景观设计的难度, 而且这种设计方式往往不尽人意。
(2) 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缺少人文因素。水利工程景观设计应结合工程所处位置的地貌、自然景观和当地文化等要素, 这样才能有效地使人造景观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中, 突出其独有的人文特色。
(3) 景观设计缺乏创新。当前, 许多景观设计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 缺少具有鲜明地方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景观设计创意[3]。
(4) 景观设计中只考虑设计, 忽略了景观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
2.2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 并没有过多地考虑生态环境要求, 满足不了良性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缺乏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及标准。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的差异性, 决定了考虑生态的水利工程就应该具有特定性和区域性, 因而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非常困难。
(3)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不强。
由于专业分工, 以及规划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人员合作少, 这样就导致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采用基于生态环境规律来进行设计的意识并不强, 以及基于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设计不普及。
(4)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 缺乏当地的生态、水文等具体资料。
(5) 即使只重视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 但却忽略了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生态管理和生态运转。
(6) 生态设计满足不了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4]。
3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 安全第一, 经济合理的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工程, 水利工程应满足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要求, 还应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 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 做到经济合理。例如现代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 除应满足一般的防洪要求外, 还是城市的重要景观, 工程建成后将会有大量的游人进入, 因此, 在工程设计中既要满足人们亲水、嬉水的要求, 同时还要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3.2 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 以工程安全为基础, 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设计者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 从而营造出高品位的景观和环境。
3.3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
作为城市景观的现代水利工程, 要保证工程景观功能的正常运行, 蓄水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 因此,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4 坚持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设计主题, 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考虑工程、景观以及生态要求的条件下, 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采取因地制宜, 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 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
3.5 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人工景观设计是现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 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天然景观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将人工景观与天然景观融为一体, 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理念。
4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要点
4.1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设计前, 应研究工程所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设计时应解决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变人们现存的世俗审美观判断标准, 不搞病态空间和过渡装饰, 减少视觉污染, 使设计更贴近自然, 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5]。
4.2 注重美学研究, 营造景观工程
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 这将会给水利工程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在内的综合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现代生态经济水利阶段, 水利工程的设计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4.3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相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并运用生态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 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 在水污染防治工程中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季节性变化明显, 所以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应重视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4.4 设计时应重视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
作为城市景观的现代水利工程, 其文化品位通常是决定该城市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设计应在对城市的自然文化、人文风俗等特点深刻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 通过对景观、建筑、水域、绿地的布局和规划, 使水利工程的文化氛围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融为一体。
4.5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景观设计
由于现代水利工程的特殊性, 在设计时应重视景观的设计。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
(1) 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景观设计应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尽量保持原生态。
(2) 注重因地制宜, 参与性、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相结合, 真正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3) 应重视与周围建筑的协调, 重视当地文化和经济合理性。
5 结语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把握“工程与生态、景观与文化、现代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主题, 做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 水利建筑整体与景观设计内容相融合,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注重水工建筑物个性、布局、色彩和创新, 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区域性、历史文化性、整体性等因素, 真正做到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美观、可持续性等。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经济合理和安全等原则。针对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人文等方面出发,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爱军.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及设计理念[J].山西水利科技, 2009, 21 (01) :68-70.
[2]徐立荣.无锡5个水利工程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回顾[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0, 31 (04) :124-126.
[3]孙明英, 刘枫彩.浅谈黄河水利工程景区景观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 2008, 26 (06) :80-81.
[4]刘正茂, 赵艳波.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J].水利发展研究, 2007, 29 (08) :26-28.
现代水利 篇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反映出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凝聚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万州水务公司近年来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面不断拓宽思路、创新载体,努力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公司员工内部倡导和营造团结奋进、开拓奉献的精神氛围,为公司运行生产中心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
一、加强思想建设,统一思想认识
加强教育引导。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达到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公司领导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及时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及时、正确引导,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企业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认识,引导员工向同一目标迈进,在公司内部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
加强沟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公司在企业文化 建设过程中,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企业文化。在工作和生活中领导人员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及时与员工交流沟通,积极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起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把力量凝聚在一起,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司运行生产的中心工作。
加强团结协作。增强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既是运行工作的需要,又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所必须的关键。公司在抓好运行生产工作之余,通过举办读书班、演讲比赛、运动会、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进一步弘扬“团结协作、务实创新、服务奉献”的万州水务精神。
二、突出重点,塑造公司的核心理念
公司依据行业特点,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逐步建设起富有特色、个性鲜明、能够促进公司发展进步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塑造公司的核心理念,从以下三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公司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激发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万州基地的建设发展,供水量不断增加,为保障安全可靠供水,实践“服务万州,造福一方”的光荣使命,促使员工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工作热情高涨,提高了 工作效率,不断促进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
合理约束作用。合理有序的企业环境、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硬的约束、有形的约束,而优秀的企业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等是软的约束、无形的约束。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达成的目标和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成为广大员工的内心信念,表现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更好的达到思想、行动的统一。
塑造企业形象。公司始终将“保障安全可靠供水”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和前提,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积极召开用户座谈会,及时了解用户的用水需求,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赢得了万州基地用户的信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了公司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三、与时俱进,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建设企业文化
公司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坚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结合实际,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员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司的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全力构建和谐企业。
坚持学习型企业建设。学习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公司在充分重视员工再教育,加强对领导人员和广大员工管 理水平及业务能力的培训教育,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为公司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并通过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的学习能力,从促进公司发展。
坚持制度创新。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围绕公司中心工作,以深入开展精益化管理为契机,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严谨的制度体系,使员工的日常工作、教育培训、各种活动、监督考核等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同时,为使企业文化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公司发展,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创新,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适合公司发展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
四、强化执行,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体现在公司运行、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从以下各方面强化执行,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一是把党建与企业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生产运行工作为中心,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管理骨干读书班”活动,带动员工队伍的学习,有效促进了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开展创建“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 等活动为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建立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发现和培养年轻优秀干部,确定了中层副职后备干部名单,为公司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的作用,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员工生活,积极倡导构建和谐企业的理念,形成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核心,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进一步营造出万州水务公司“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是结合公司实际深入开展精益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在公司上下全面开展精益化管理,通过优化和完善各部室、单位的各项工作流程,全面梳理、细化岗位职责,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优化和梳理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的过程中,工作小组结合公司实际,挖掘部门工作潜力,查找管理工作“短板”,改进公司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促进部门工作提速增效,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严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抓好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研究建立适合万州供水工程的安全应急体系,提升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反恐、防恐工作力度,保证工程设施设备安全;建立工程维修质量标准,做好供水工程的维护保养,提高工 程自动化维护水平,确保各工艺单元的稳定、高效运行;加强供水管网的巡护管理,避免基地项目施工建设对供水管网造成的安全影响;创新安全文化的培养形式和方式,加大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不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
四是加强文化阵地的建设。积极做好公司的各项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干部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现代文明素养,针对新时期员工队伍的精神需求和特点,拓宽思路,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积极倡导构建和谐企业的理念,形成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核心,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进一步营造出万州水务公司“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篇6
1.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应该强化传统施工技术
1.1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碾压混凝土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筑坝技术,并且到目前为止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碾压混凝土技术更适合于大体积和大面积的混凝土施工中,因为在大体积和大面积施工中碾压混凝土不但与其自身的的施工需求相匹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节约投资成本,另外,与其它类型的施工技术相比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还可以加快施工的速度,有助于缩短工期,从而节约劳动成本,创造更加客观的经济效益。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而言塑性有一定的难度,通常都会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其他的成分,主要是起到减少混凝土中水分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水热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混凝土的稳定性。此外,由于混凝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而改变自身的一些性质,所以在施工时应该格外注意外界的温度变化,并且进行有效的人为控制。施工顺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之前应该先安排好施工顺序。最后,针对混凝土裂缝问题必须要重视,不但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方法,更要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以防发生安全隐患的发生。
1.2预应力锚固施工
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总称为预应力锚固,它是以预应力混凝土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锚固技术。并且由于预应力锚固技术与其它技术相比具有独特的拉应力优点,所以关于这一点引起了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广泛重视。关于预应力锚固技术既可以对原有建筑物进行补强与加固,还可以在新建的过程中发挥它的作用,并且适用的范围比较广,而且效果也比较显著,因此预应力锚固技术作为一项非常具有潜力的施工技术不断得到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预应力锚固技术已经与GPS定位技术相互结合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预应力锚固技术与新兴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可以做到实际施工的情况与施工要求更加符合,尤其是在方向、大小以及锚固深度方面的施工与实际要求更加相符合。
2.项目建设单位要做好前期的工作
2.1完善设计招标与设计监理制度
施工前期的工作主要包括落实前期的经费、建设单位要做到全过程参与设计工作以及完善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在这三者之中完善设计招标与设计监理制度时其中重要的环节。无论完成哪个项目都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严格的约束,所以完善设计招标与设计监理制度有助于对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做到在项目在设计时就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另外,严格的设计监理制度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快项目设计的速度,可以保证工期的顺利完成。所以为了保证整个建设过程都能够收到制度的严格管理,所以最好在建设单位设计项目时近实行。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对于工程的顺利施工而言,前期完善设计招标与设计监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不仅关系到设计步骤的质量,还对以后的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2.2落实工作经费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是非常大型的项目,所以对于经费的需求也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工作经费的充足也是项目得以一直进行的基础要求。因此,项目建设单位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将经费有效落实,使水利水电经费过程资金到位,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然而实际中对于那些财政方面比较困难的城市和一些偏远的乡镇地区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经费落实情况就不到位,面对这种问题,地方应该积极并且尽力向上一级单位申请,也可以通过借贷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解决。总之,项目单位应该做好前期的工作经费落实,以保证整个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2.3建设单位对设计工作要做到全程跟踪
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建设单位对于设计工作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同都会将设计工作交给代理方后便不再管理,针对这种建设单位没有全程监管设计工作的情况通常都会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在设计时可能会发生设计方案与建设单位的设计思想不相符合的情况,但是由于设计单位未能够做到设计过程的全程跟踪,所以发現问题时设计已经完成,这对后续施工会造成一定的延时,对于整个项目的工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延后。所以,针对设计思想不相符合的情况无论是重新设计还是使用现有的设计方案对于工程整体来说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项目单位应该对设计工作进行全程的跟踪参与,以便于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且解决,以免影响后续施工的进程。
3.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时应该更加注重技术含量
随着我国对于科技创新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在政策方面也越来越支持,在工程项目中加大科技含量的投入可以提高工程项目本身的质量,另外对于后期的效益也是明显的。GPS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与传统的地面定位技术相比GPS定位测量技术具有高效率、多方面以及全方位的优势,为水利水电的测量工作提供的方便;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复杂多变的运算和统计工作时,如果只是单单的依靠人工的计算与分析难度是很大的,而且得出的结果误差性也比较大,在水利水电的施工中使用Autoc AD建立数字化模型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对于水利水电施工也具有一定的贡献,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来说正在向着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处理大量的信息,学会使用数据库技术或者是GIS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技术手段。
4.结语
水利水电工作作为一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水利水电项目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的情况,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为了提高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质量,应该在加强传统施工技术的前提下增加技术含量,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为水利水电施工提供方便。另外,在施工前期项目单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就是完善设计招标与设计监理制度、落实工程的经费、全程参与设计过程。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点分析 篇7
1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及开展现状分析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而从开展及实践的角度上看, 我国水利工程设计当前又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只有理清这两个问题, 我们才能在实践中找准水利工程设计的要点。
1.1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现状
目前, 我国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处于一种稳定发展的状态, 工程设计方面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日趋完善, 行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与此同时, 在注重工程质量的基础上, 水利工程设计开始对生态因素加以强调, 以期突出工程的美学价值。具体来看:
1.1.1 水利工程设计的法律及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 我国水利工程行业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全面转变, 而这种工程的发展与变革使水利工程设计行业的整体管理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水利工程的设计管理的中心逐步由专业化及综合化向项目管理转变。与此同时,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标注体系在内容、指标以及监督等方面的调整, 相关部门也对部分法律法规、准则条例、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等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水利工程设计的法律与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1.1.2 水利工程设计行业的结构建设更加完善
水利工程设计可以说是业务性较强的工作, 对技术人员的要求相对交稿。近年来, 针对多数设计单位从业人员较多、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的突出, 不同的设计单位加强对人才结构的调整, 并在改善用人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设计人才的合理选用和强化培养, 使行业的结构建设更加完善。
1.1.3 水利工程设计对生态因素与美学价值的强调更加突出
现代水利工程在注重其基本功能的导向作用下, 对景观设计的重视度也有所提升, 水利工程的设计强调工程的艺术、人文与自然景观之间在关系上的调和性。随着工程设计的不断发展, 水利工程的环境景观化和建筑艺术化水平越来越高,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逐渐融入到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当中。
1.2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状态
可以说,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正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 不管是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设计的结构体制还是设计的生态和美学价值, 都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加强和提升。但从工程设计的执行与落实现状来看, 水利工程设计的实际发展状态并不是很好。
首先, 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偷工减料”的问题普遍存在;其次, 在现有的水利工程设计行业, 市场竞争机制缺乏公平性。
尽管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整体发展呈现较为良好的态势, 但在实践过程中, 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依然存在部分亟待改善的不足之处, 只有立足于这些问题, 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水利工程设计的要点。
2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点
要准备以上分析中提及的,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推动水利工程设计向着准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设计的要点问题:
2.1 水利工程设计要严格遵照设计原则
设计单位以及设计人员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规范的要求, 以以下几点原则在规范设计行为:
第一, 水利工程设计要秉承安全第一、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 既要满足人们在亲水方面的需求, 又要考虑工程使用者的安全。
第二, 水利工程设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将设计与自然环境进行统一地结合, 使工程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
第三, 水利工程设计要秉承科学用水的基本原则, 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 降低水资源浪费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 水利工程设计要秉承自然化和生态化的基本原则, 在全面考虑工程、生态和景观要求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结合, 在发挥自然优势的基础上体现出人和工程与自然之间的融合。
第五, 水利工程设计要秉承人工景观跟自然景观结合的基本原则, 通过巧妙的设计安排, 将人工景观跟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 以便于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基本设计理念。
2.2 水利工程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进行工程设计之前, 工程的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必须对工程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 保证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相应的方法策略解决好工程与环境协调这一问题, 保障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设计人员必须摒除传统世俗的审美及评判标准, 避免病态空间的构建和国务装饰问题的发生, 在减少视觉污染的同时, 使整个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得到有效提升。
2.3 水利工程设计应加强对生态及美学因素的强调
水利工程设计要对各种生态环境理论和相应的生态技术进行充分的考虑与运用, 以便于实现对水量和水质科学配置的同步化, 将工程设计与生态环境设计进行有效结合。
2.4 水利工程设计要凸显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
不同于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 现代水利工程从某一角度上看已经成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 其文化品味与城市的品味结合在一起, 水利工程设计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文化气息。因此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需要对城市的人文风俗、自然文化等进行相对深入的了解和感知, 以便于通过相应的建筑小品、景观和水域等的布局与规划, 使整个水利工程的文化品味与城市的文化气息融合在一起。
2.5 水利工程应从景观设计的角度上进行优化
以上也已经提及,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不仅仅要对安全和质量问题进行考虑, 同时还必须从生态、美学以及文化等方面加以考虑。而景观设计作为凸显工程生态性、美学品味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 影响着工程设计的最终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对景观设计问题进行相应的斟酌和优化。
结论
总之, 不同于传统水利工程的设计,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注重对生态、美学和人文的强调, 在保证人员自然和谐统一、工程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体现出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工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理念。
摘要: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水利工程在河道治理、农田基本建设、水力发电、乡镇供水以及节水灌溉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 我国每年在水利工程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大。而“工程设计”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灵魂所在, 对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安全运行以及投资效益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可以说, 工程设计成为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前期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设计,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1]吴正厚.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河南科技, 2011, (04) .
[2]陈银萍, 栗玉荣.我国水利工程设计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0) .
[3]李世有.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趋势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 (24) .
浅谈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工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周期,保护水资源
引言
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 首要的任务就是除水害、兴水利, 并且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为前提, 努力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 在施工中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严把质量关, 并努力加大科学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 提高生产效率。
1 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更注重技术含量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前提下, 水利水电施工的老制度老办法已无法适应科技产能大发展的要求, 只有提高工程单位每位技术人员素质, 加大从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能力, 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注重科技创新, 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 收效将非常显著。在水电工程中开展快速测量技术的应用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内容, 必将促进工程进展, 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为企业掌握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品牌做出重要的贡献。
1.1 GPS定位技术
GPS英文全名是“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 System“, 其意为“卫星测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 简称GPS系统。该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GPS定位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施工伴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 不仅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并且让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多年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 正在逐步被GPS技术所代替, GPS技术具有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 同时定位范围已扩大到整个宇宙。它的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 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更加广阔的领域。GPS接收机已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定位仪器, 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2 Atuo CAD辅助设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 Aid Design简写CAD) 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型应用软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今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尤其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 它大大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利用Auto CAD配合Auto Lisp语言, 可以编制一些常用的计算程序, 得到定制的计算结果。这为工程施工提供的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在水利水电工程上有许多复杂的计算, 尤其是各种不同体形衔接处的相交线, 需要用空间解析几何的方法解算。单靠计算器手工计算, 非常繁琐, 工作量大, 准确性无法保证, 长期以来一直靠老技工的经验, 如今利用Auto-CAD建立数字化模型, 执行点坐标查询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Auto CAD的特性提供了测量内业资料计算的另外一种全新直观明了的图形计算方法。另一方面是各种工程横断面、纵断面图的绘制, 以及断面面积的计算和其它一些需要的图纸的绘制。从而大大减轻工程测量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1.3 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
随着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逐步自动化、数字化, 测量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好长期积累或收集的大量测绘信息, 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或GIS技术建立数据库或信息系统。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大量的测量数据或信息进行科学的存储, 建立三维数字地形模型, 提高测量数据利用率, 减少人力劳动的重复, 以便于检索、分析、分发和利用, 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现代化。将GIS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也是近几年来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 用三维全景虚拟显示施工总布置, 直观反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相互关系, 并实现各种信息可视化查询、分析、统计计算, 实现建筑物施工全过程动态仿真演示。以信息的数字化、直观化、可视化为出发点, 直观清晰地描述复杂工程建设的施工动态过程。
2 现代水利施工更要强化传统施工技术
2.1 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项潜力很大的工程措施, 它效益显著, 适应面较广, 既可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 又可在新建工程中显示其独特的功能。由于预应力锚固具有传递拉应力的特殊优点, 在国内外业界受到各部门的重视。预应力锚固是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总称, 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锚固技术。这项传统技术结合GPS定位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按照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锚固深度, 预先对基岩或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 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
2.2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的技术
碾压混凝土是近20多年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筑坝新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运输, 振动碾压机械, 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 采用大体积, 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这种施工方法速度快, 投资省, 经济效益高。最适于大体积和大面积 (如路面, 飞机跑道等) 混凝土施工。世界上第一个大量使用碾压混凝土的工程是1975年美国陆军工程师承包巴基斯坦的塔伯拉坝泄洪隧洞修复工程。我国开展碾压混凝土试验研究适于1978年。碾压混凝土有别于常规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拌和物干硬, 坍落度为零。施工方法更接近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 采用通仓薄层铺料, 振动碾表面压实:而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状分块, 插入式捣固。工程实践显示了碾压混凝土的优越性是施工速度快, 经济效益高。
2.3 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是指在河床中修筑围堰维护基坑, 并将河道中各时期的上游来水量按预定的方式导向下游, 以创造干地施工的条件。水利工程施工中, 施工导流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是水利水电工程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选定枢纽布置、永久建筑物形式、施工程序和施工总进度的重要因素。选定什么样的导流方案, 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度汛, 事先设计要做到周密谨慎。在水域上进行水利工程施工, 要解决施工导流问题, 通常采取的办法都是修筑围堰。施工导流是一场为水工建筑物施工, 而进行的与河水争地、争时的斗争, 它与施工总进度是密切相关的。导流时段的划分、导流流量的选择、导流方案及措施的拟定等, 均应按国家建设计划的要求为标准, 按水工建筑物主体工程的控制进度作为主要依据。控制性施工总进度实际就是坝和导流工程在洪水赛跑中所必须达到的时间指标, 如何安全度汛在施工中是最关键的, 导流工程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 合理的安排工期, 熟悉地理知识, 在设计中做到细致有度。
3 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保护环境为己任
旧的施工方法常常对环境是有污染的。结合高科技的手段, 对旧的施工方法进行改进,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 加快工程进度, 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刻不容缓。而严格的执行监督在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为子孙谋福利的事业, 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前提。
4 结语
以上阐述了几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还有很多种施工技术, 例如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也在施工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 成熟地应用才能使水工建筑更加稳定与安全。也要求我们的相关技术人员把新技术和老技术的结合应用,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相互渗透, 相互提高, 更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些施工技术, 并应用到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王冲.预应力锚固的施工[J].水利技术监督, 2001, 1.
[2]蒋元驹.混凝土的砂石骨料[J].水利技术, 2001, 12.
[3]周忠谟.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 2002.
浅析我国现代化水利的发展趋势 篇9
目前我国水利行业的落后状态是由于国家长期对水利投入不足所造成的。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极大的投入。下面用目前物价水平, 对各项投入粗略作一估算。
1.1 防洪投入。
如按目前发达国家的一般标准, 即城市防百年一遇洪水, 农村防五十年一遇洪水的标准, 经各流域机构粗估完全达到这一标准需5000亿~10000亿元。
1.2 城市雨洪调蓄设施投入。
如按日本建设省规定, 每公顷开发面积建设500m3蓄水池粗估为10000亿元。
1.3 满足社会供水需求投入。
目前北方地区缺水严重, 1997年全国城市日缺水量约1600万m3, 如果实施计议中的各项调水工程及供水配套工程, 粗估需3000亿元。
1.4 污水处理投入。
各城市建立污水处理厂, 按1997年污水排放总量416亿吨计算, 粗估需建设费2000亿元, 运行费100亿元/年。
1.5 城市河湖整治。
仅北京市城市河湖的初步整治, 历年累计近百亿元。粗估全国需5000亿~10000亿元。
仅以上几项, 粗估需25000亿~35000亿元。如果按每年投入500亿元计算, 大约需50~70年时间, 加上各种运行和维护费用, 还需要有更多的投入。当然以上各项费用的估算是极粗略的, 但是我们还没有考虑到各种水生态修复所需的费用。尽管如此, 我们已可以估计到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过程是需要贯穿整个21世纪的。如果我们作一个较为乐观的估计, 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用20年左右时间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 全国可用40~50年左右时间在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域空间景观建设等方面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然后再用几十年时间在21世纪末使全国的水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
2 差异性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 气候、水文条件差异极大,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极其不同, 所面临的水问题及水利基础设施的状况也差异悬殊。因此各地方的水利现代化进程也必然是极不相同的, 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行动计划, 认真分析本地区条件, 确定当前及长远任务。如有些城市尚未设防或防洪标准很低, 应当首先抓紧防洪排涝建设。有些地方长期缺水干旱, 大量开采地下水应首先解决节水和开辟新水源。对于水域污染十分严重的地区, 如上海市提出“环境水利”的目标, 重点解决排污处理和水资源保护。
北京市则提出“碧水蓝天、市内通航”的目标, 开展以城市河湖空间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应当说, 全国各地目前所面临的水利建设任务还不能用“防洪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生态水利”之中的任何一种加以概括。它们分别代表了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中水利建设的主要特征, 它们与“工程水利”也是不矛盾的, 因为实现任何一项目标都需要有与其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内容。
3 阶段性
上述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景观-生态等水利发展的五阶段是对世界各国水利发展过程的正确总结, 也是水利为满足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提出要求的必经之路。因此, 其过程是不能随意倒置的, 水利发展具有极其明确的阶段性, 每一阶段要完成一项主要内容, 不可能设想一个地区在防洪或供水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之前, 去花大力气搞景观或生态建设。我国有些城市不下决心去搞水资源保护, 就大搞水边景观建设。结果河边有了林带、绿地、楼台亭榭, 但河里却是一潭死水、臭水, 不要说在水中嬉戏, 人们多一分钟都不愿在这样的水边停留。
就全国的水利建设来说, 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如防洪标准低、供水紧张、污染严重、生态恶化, 但对具体某一水域来说, 它所面临的问题在不同发展阶段必然有不同的内容。在上述五个阶段中, 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等三项内容是属于基础建设, 只有这三项任务完成了, 才谈得上景观和生态建设, 但也不能说后两者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 它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对我国多数水域而言, 虽然在过去的水利建设中, 由于投入不足, 每项基础建设都遗留了一些问题, 但我国50年来水利建设的最大成就也表现在通过大江大河的防洪、供水工程建设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问题也是因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水域的普遍污染。所以就全国而言, 当前应当在继续抓紧解决大江大河防洪、供水问题的同时, 下大决心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解决江河污染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 景观、生态建设无从谈起, 水利现代化无法实现, 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实现。江河污染问题解决后, 可利用水资源增加, 水资源紧张局面也会缓解。
4 社会性
水利建设是为社会服务, 保障社会的发展, 同时它又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为社会需求及国家经济实力所支配, 表现出极强的社会性。所以水利建设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可能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的行为和趋势, 加以引导和控制。例如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内的盲目投资和建设, 在缺水地区建设高耗水和污染严重的项目, 盲目的开荒及湖泊湿地围垦等。过去我们只强调了水利发展要满足社会需求, 而忽略了对社会用水需求的限制和管理。所以水利行业只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只注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 忽略了对社会水行为、水意识的管理。因为水利现代化是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 水利行业应当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协调好社会发展与水的关系。比如, 为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既要建设防洪工程确保防洪安全, 同时又要对广大危险区域进行洪水风险管理。包括让广大居民明了所在区域的洪水危险性, 自我保护的对策, 在防洪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包括在洪水季节让他们及时得到有关洪水的各种信息及正确的指导。此外, 管理部门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引导人口和资产由高风险区域向低风险区域转移。对供水建设也是如此, 既要加强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也要对社会的用水行为和意识进行管理。如根据供水可能实施合理配置, 实施定量供水,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杜绝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对水资源紧缺地区调整产业结构, 关闭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等。因此, 在水利现代化过程中, 我们的管理要由单纯的水系和水利工程管理扩展到对流域内社会水行为、水意识的管理。
在今后谈及水利的社会性时, 应是广义的社会性, 即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社会性。我们的水利建设不仅仅只满足人类需求, 还要满足其它生物对水的需求, 因为良好的生态系统也是保证人类正常进化所必需的。
结束语
为满足我国现代化对水的需求, 中国水利需率先实现现代化。中国水利现代化过程将贯穿21世纪, 目标应当是:在20年左右时间内使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周围首先实现水利现代化, 用40~5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国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景观建设等方面的现代化目标, 在本世纪末使全国水生态系统得到基本恢复。为实现这一目标, 需抓紧制定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行动计划, 包括人才培养、资金保障、技术进步、法制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针对我国水利观念上的落后应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弥补, 对水利技术的落后要通过发展水利科技和增加水利投入来解决, 而对管理体制上的落后必须通过有力的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来解决。
责任编辑:王亚芳
摘要:水利建设的现代化是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 因此水利行业现代化首先要满足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对水的各种需求。但是, 水资源是有限的,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水利行业的现代化还表现为能清楚地认识水的基本规律, 引导社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控制不合理的需求和消费。
针对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点分析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设计,设计要点
水利工程的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工程设计与其他的设计工作相同, 都要依据分阶段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往我国的大中型水利工程设计一般分4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水利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体制已经发生了变化, 不仅有助于和国际水平接轨, 适应投标招标合同管理体制的需要, 与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协调, 而且使设计周期缩短, 促使水电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1 前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目前水利工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景观规划的设计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很大一部分水利工程的景观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竣工之后才进行设计, 这种不与水利建设工程相结合所规划的景观设计的手法, 大大增加了景观的设计难度, 并且这种设计方案通常不尽人意。其次, 景观设计通常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不相协调, 缺乏人文因素。水利工程的景观设计要结合该工程所在位置的自然景观、具体的地质地貌以及当地的人文特点等要素,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把人造景观更好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 并突出其特有的人文特色。再次, 景观设计缺少创新。目前, 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出现了盲目跟风的情况, 缺乏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地方代表性的景观设计创意。最后,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只考虑了设计, 忽视了景观建设完成之后的管理与维护。
1.2 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 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的时候, 并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要求, 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和良性生态循环的要求。第二, 缺少具体的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以及方法。生态系统自身就有非常明确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性的差异, 生态水利工程就一定要具备区域性和特定性, 所以制定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设计方法是非常困难的。第三,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比较弱。水利工程的分工较为专业, 且生态科技的工作人员与规划设计人员的合作较少, 致使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在根据生态环境的规律进行设计时, 生态意识比较薄弱, 根据生态环境来设计水利工程的现象并不普遍。第四, 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 当地的水文、生态等具体资料缺乏。第五, 有些尽管重视了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 但是却忽视了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的生态运转和生态管理。第六, 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不能满足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2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发挥其使用效果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息息相关。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否能充分地满足发展的需求, 以及是否能够充分地促进效益的提高, 水利工程设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所以,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中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以确保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化水利工程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 以安全为基础, 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应该在生态环境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从而为人类创造一个更优雅的景观环境。
2.2 安全第一, 经济合理的原则
水利工程的实际功能在不断得到创新, 在原有的作用与功能的基础上, 又发展了许多附加功能。总的来说, 水利工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 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比较直接的联系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满足规范要求, 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耐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水利工程的设计应该遵循效益最大和风险最小的原则, 要做到合理经济。比如现代化城市水利工程, 不仅其设计要满足防洪的要求, 它本身也是城市中的一个重要景观水利工程建成之后会吸引大量游人。水利工程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 还要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2.3 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互结合的原则
现代化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设计人工景观。在人工景观设计过程中, 要全面考虑自然景观的分布、类型和特点, 现代化水利工程的设计要实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完美融合, 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化水利工程的设计中。
2.4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
水利工程的主要应用对象就是水资源, 在目前社会能源与资源匮乏的条件下, 确保水利工程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保障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常见的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控制的方法就是蓄水, 但这只是现代化水利工程在应用过程中的一项功能, 在其它方面也需要注意避免浪费水资源。在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利用, 进而避免出现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3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点
3.1 水利工程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前, 负责水利工程设计的单位以及设计人员一定要细致、全面地研究该工程所在位置的生态环境以确保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关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工程与环境相协调这一棘手问题, 确保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设计人员一定要摒除传统的世俗审美与评判的标准, 减少过度装饰与病态空间等构建现象, 不仅要降低视觉污染, 还要提高工程设计的可持续性与科学性。
3.2 水利工程的设计要加强对美学及生态因素的强调
在设计水利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并运用不同种类的生态环境理论与相关的生态技术, 从而实现对水质和水量科学合理配置的同步化, 将生态环境设计与工程设计合理有效地结合。
3.3 水利工程设计要凸显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
从某一个角度上看, 与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不同, 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已成为一个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文化品味已经与城市品味融合在一起, 而水利工程建设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味能够有效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所以, 在设计水利工程时, 设计人员要深入了解并感知这个城市的自然文化、人文风俗, 进而通过相关的建筑小区、水域和景观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 确保工程的文化品味能够和该城市的整体文化气息相融合。
3.4 水利工程应从景观设计的角度上进行优化
上面已经提到水利工程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质量与安全问题, 同时还要从文化、生态以及美学等方面进行考虑。然而作为凸显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美学品味以及生态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景观设计”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最终设计效果。所以设计人员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景观设计问题进行斟酌并加以优化。
4 结语
总而言之, 水利工程的设计直接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功能性与质量,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 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功能性与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土质、水资源的分布、气候环境等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客观因素。只有工程施工人员严格地根据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求以及具体的规范进行施工, 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确保施工的正确性, 才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 才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方面的作用, 从而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水平, 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英.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4) .
[2]李智斌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要点探讨[J].中国农资, 2013 (48) .
[3]吴涛.新时期水利工程设计关键点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 篇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涉猎到不同的行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进行着转型,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向现代的自动化管理过度。与传统的人工管理相比,现代化管理加强了重点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也加强了非工程型建设。灵活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相关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系统,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状况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方法以人工管理为主,即把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作为基础,把传统的通信技术、机电设施作为基本手段,依靠人工测绘,完成工程建设管理的图表绘制、数据采集,依靠人工计算的方法,进行控制水利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及时发布水情和工情调度指令。到9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只作为一种额外的辅助工具,进行通信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和打印输出工作,由于普及的力度不够,计算机技术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2.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措施
2.1工程管理
工程项目的管理是管理工作最核心的环节,具有很高的相关技术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大致上包括工程应用、工程养护、工程维修、工程观测和工程防洪。
水利工程作为河川径流的调节器,与河川径流联系紧密,并且两者都具有复杂多变性。然而,由于季节和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河川径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也会在相应的范围内变化。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的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应用,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水利工程的检测是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最基本的工作类型。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化具有不稳定性,有时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有时则会变化无常,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测,及早地发现问题,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国家相关的水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防汛抗洪的义务,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排查出存在隐患的建筑物,做好防洪除险工作,降低洪水带给人民和国家的损失,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2计划用水
水利工程是蓄水系统,它为生产建设储备水源和调度水源。相关的部门在用水前,依照水源的情况、水利工程情况、生产用水情况,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做好输水、引水和调水工作。编制的用水计划,要因地制宜,形式简单,操作方便。
渠系测水是灌溉地区实行计划用水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源的浪费,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测水工作能够验证用水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效地调控水量,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可以改进用水计划,使用水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水源从水利工程引向灌溉区的时候,在渠道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一部分损失。因此,减少渠道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比如说实施轮灌、改善灌水技术、严格控制水量、增设渠道防渗措施等等。
为了确保用水计划的合理性,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地制宜,根据灌溉区的特点进行灌、排和盐碱地的改良工作。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要综合分析水分、气候和农作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要素的因果联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农业的增产。
2.3组织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为了协调用水单位的利益关系,要构建专业的管理机构,并实行群众性管理,合理使用水利设施,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水需求。相关的部门要依据上级的指示,健全、完善水利工程的组织机构,打造一个专业技术强、管理效率高、道德素质高的管理团队,做好各项水利工程相关工作的管理。管理团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素养,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的管理制度,在用水管理、经营管理中发挥潜能。
3.结论
现代水利 篇12
一、泉州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历史沿革
泉州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 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 陆续有所发展,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设员建站期
20世纪60年代, 南安等县 (市、区) 就设有乡 (镇) 水利工作站, 吸收农民水利技术员管理农村小型水利水电, 以后陆续有所发展。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 随着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开展, 到1985年, 全市129个乡 (镇) 中, 有101个建立了水利水电工作站。
(二) 成长定型期
1986年, 国务院全面部署开展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站的工作, 有关部门出台了定编定员文件。1988年, 为加强和完善乡 (镇) 水利水电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各项工程效益, 泉州市重新核定乡 (镇) 水利水电、水土保持管理站事业编制361人, 其中水利水电干部126人, 工人218人, 水土保持干部3人, 工人14人, 主要用于解决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作的临时工转正, 以稳定基层水利队伍。到1990年底, 全市129个乡 (镇) 中, 有117个建立水利水电工作站, 共有全民职工269人 (干部53人, 工人216人) ,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1人, 初步形成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框架, 为农村经济社会特别是基层水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 改革发展期
1990年以来, 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基层水利工作弱化等原因, 部分乡镇水利站逐步被合并和撤销。2008年, 安溪县在“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 成立了用水户协会, 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供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的实施意见》, 逐步建立村级供水工程的管理、维护新机制, 并逐步在全县推广。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 泉州市加强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在全省率先全面落实11个县 (市、区) 防汛办主任核定为副科级领导职数以及6个县 (市、区) 、市属6家水利防洪工程单位各增加一名副科级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领导职数, 并招收45名水利专业技术人员, 充实到基层一线。截至2013年底, 泉州市现有农民用水户协会569个, 有142个乡镇设有水利工作人员。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基层水利服务单位定位不清, 体系不全
目前, 泉州市基层水管单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乡镇直管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与农业、林业等管理职能合并, 如泉港区乡镇所设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二是单独保留的水利 (水保) 站。实行以乡镇为主、县级水利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 如永春县一都镇水利工作站等。据统计, 泉州市155个乡镇中, 共设各类乡镇 (街道)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含水利、水保职能) 123个, 占乡镇总数的79.4%, 在编在岗水利 (水保) 员196人。近年来, 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 许多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形成乡镇与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多头管理的, 职责夹杂不清, 管理体制不顺, 运行机制不活, 工作人员队伍不稳, 部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责任、防汛责任难以落实, 安全隐患突出, 水利突发应急事件和水事纠纷无人处理。
(二) 基层水利服务单位经费保障困难
由于基层财政困难, 县 (市、区) 水利服务单位核定的“两费” (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 标准较低, 落实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安溪县百里渠管理处, 现有工作人员7人, 全部是镇聘职工, 工资仅为1000元左右/月。
(三) 基层水利服务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一是队伍老化。目前, 在岗在编的基层水利 (水保) 员40岁以下仅97人, 相当一部分已接近退休年龄, 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 占在岗人数的29%。二是人才流失。现有乡镇水利工作人员直接由乡镇政府聘用, 总体待遇不高, 加上乡镇水管单位地处偏僻, 具有一定水利专业的水管人员频繁出走, 单位往往成为“空巢”。三是素质偏低。全市现有乡镇水利员中, 具有水利技术的人员14人, 仅占从业人员的7%, 大部分水管员往往兼任农业、林业等管理服务职能, 不仅未具备水利专业知识, 甚至连基本的水利培训都没接受过, 基层水利工作步步维艰, 难以开展。
三、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 乡镇水利服务管理单位体制不顺、经费不足、服务能力不强、职工队伍不稳等问题日益恶化, 服务职能逐步减弱、退化, 导致一系列连环“恶果”: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后管护机制缺乏, “三无” (无机制、无人员、无资金) 现象日趋严重, 导致农村水利工程难于维持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对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针对上述情况, 应进一步加快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改革, 探索建立职能明确、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运转协调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确保农村水利工程效益正常发挥。
(一) 加快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改革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基石”。当前,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职责不清, 公益性、经营性服务混为一体等现象相当普遍, 对水利工程的管护作用发挥有限, 政府保障难以落实。因此, 要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必须加大改革力度, 理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性质与职能:一是确定基层水利服务单位的公益性职能。对此,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作出规定, 要求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农村水利管理等公益性职能, 对新形势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进行了准确定位。地方政府应给予重视支持, 在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时, 明确其公益性职能、合理核定编制, 并将原有混杂的经营性服务彻底分离出去, 交由市场运作。在机构人员编制配备方面, 要以专业、精干、效能为原则, 综合考虑当地农业灌溉面积、受益人口、农村水利工程数量及建设情况等因素进行确定, 尤其是要提高并保证一线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的比例, 确保水利工程管护工作的正常、长期开展。二是科学设置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在明确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 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蕴藏开发、农业生产特点、水利设施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 科学设置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如在以农业生产为主、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较重地区, 可考虑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水利工作站, 在流域相对集中、依赖中大型水利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的地区可考虑以流域或区域为单位建立水利工作站。统计调查表明, 泉州市155个乡 (镇、街道) 中, 有140个镇要求成立水利工作站, 其余15个乡 (镇、街道) 要求设立11个水利中心站。三是理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管理体系。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核心力量, 对水利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 应当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 乡镇政府进行协管, 即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机构人员调配和业务指导, 在考评、晋升、调动则充分听取所在乡镇等地方政府的意见。鉴于基层水利专业人才普遍稀缺的现状, 实行上述“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 可有效避免乡镇各自为政的现象, 从而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资源, 切实满足农村水利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服务需求。
(二)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 基层水利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即时化、常规化等多元特点, 单一的公益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已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 进而催生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以防汛抗旱服务队、喷微灌设施维修队等准公益性或经营性的专业服务队伍、服务机构。一是农民自发成立的用水合作组织。乡镇水利站撤销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长期缺位, 由农民自发成立的用水合作组织应运而生。2003年, 安溪县的茶农自发兴办了农民用水户协会, 主要从事受益区内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工程用水分配、水费收取等工作, 有效解决了茶园的灌溉用水问题。二是准公益性的专业服务队伍。一般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建, 如2008年7月, 经市编委同意, 泉州市水利局下属的水利水电工程局加挂“泉州市防汛抗旱专业技术抢险队”, 负责承担应急出险水利工程抢险排险技术方案的实施和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主要负责晋江流域及洛阳江流域水面水葫芦等漂浮物清理任务。三是经营性的专业服务机构。近年来, 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具有高端化、科技化、信息化等特点的专业服务机构越来越受欢迎。这类机构往往以企业、公司的形式运行, 以提供设备维护、工程管理、提供人员培训等服务为主, 经营对象不仅有普通群众, 甚至一些专业力量不强的基层水行政部门。如2013年, 南安市在福建省率先组建成立迅捷防汛抗旱应急服务队, 有效地应对日趋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 泉州市已初步形成以公益性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为主,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准公益性的专业服务队伍和经营性的专业服务机构为辅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基本可满足全市水利建设管理需求。
(三) 强化落实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保障措施
建立以公益性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为主,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准公益性的专业服务队伍和经营性的专业服务机构为辅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首要的就是加快公益性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公益性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主体和基础力量, 应当作为基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在机构编制、经费拨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以泉州市为例, 为解决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的积弊, 政府有关部门在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水利工程管护方面作出不少探索创新:如2012年出台《小型水库和山围塘安全管理办法》, 聘请水库 (山围塘) 专兼职管理人员2108人, 落实小型水库和山围塘的维修养护经费654万元/年、管理人员工资362万元/年, 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2013年, 出台《泉州市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实施意见》, 全市增设乡镇水利工作站142个, 核定人员编制336名, 人员经费均纳入县级财政预算。2014年, 针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管问题, 制定出台《泉州市公益性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办法》, 每年落实财政专项管护资金6000多万元。在加强公益性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 泉州市还通过出台政策、落实补助资金、简化审批手续等方式, 积极培育、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 并着力探索、建立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服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目前, 全市已有农民用水户协会569个, 参与农户80261户, 管理面积17.4万亩;各类专业服务机构20多家。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泉州市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探索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法途径, 以期进一步提高基层水利工作水平。
【现代水利】推荐阅读:
现代水利工程07-10
现代生态水利设计09-09
对农村水利现代化05-24
水利档案的现代化管理07-07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11-06
涪陵现代水利发展战略思考论文11-06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10-26
水利工程与水利施工论文11-16
水利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