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应用(精选11篇)
水利应用 篇1
近年来, 生态水利工程系统逐渐被广泛应用, 在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是现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态水利工程之一。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完整性, 做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考量工作不容忽视, 对于提高生态水利工程应用效果意义非凡, 是确保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迈向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1 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应用
生态水利工程就是在充分保证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和改造水利工程, 相对于传统的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性较小, 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1]。生态水利工程将生态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标准,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是生态水利工程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 传统的水利工程大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而生态水利工程却能在发展水利工程的情况下保护生态系统, 遵循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在设计生态型水利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承受能力, 降低环境成本, 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 在水利工程的选址上, 应充分考察所选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 将水利工程对自然界系统影响最小作为基本原则, 利用数据及经验进行正确估计, 找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最大承受能力, 将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指标, 保证水体的生态环保;第二, 在河道的建设过程中, 要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用水的需求, 不能破坏正常的生态用水, 保证河道的正常水量和河道的生态平衡。只有遵循这几项原则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的双赢, 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
2 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和谐, 在施工过程中, 要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 不仅不能威胁生态环境, 还要能够为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 由于各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不同, 在设计阶段, 要综合考虑区域内的天气、地理信息、相关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情况, 从而使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 并为生态环境的发展作出贡献。
3 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的应用
3.1 为动植物提供生存与繁殖的空间
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与繁殖的空间, 即有效地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水利工程施工中, 需要重视对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相关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陆路方面。在设计阶段, 要圈定一定范围的自然保护区域, 同时在施工期间, 要委派相关的专业人员做好相关自然保护区域的看护工作, 进而避免水利工程施工对陆路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第二, 水路方面。在水利生态工程开始前, 便需要了解与勘察周边环境中的水生生态状况, 然后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鱼类的回游甬道, 以此确保水生生物的繁衍生息。在工程施工阶段, 要降低水下深度作业频率, 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此做到对水下动植物的保护。
3.2 积极提高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
当前, 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水资源作为生态资源发展的必备资源, 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补充, 从而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提高水资源生净化能力不仅是保障生态环境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的重要举措。因此, 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 有效地融入了提高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的基本理念, 水资源的净化需要依靠大量的氧气, 而氧气在水中的含量较低, 不足以解决庞大的水污染问题, 所以要在水利工程中加入加速水流流速的功能, 使其在流淌过程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氧气, 从而确保水源氧气的供给充足, 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自身净化能力。
3.3 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
受地理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我国各地区的降水量、温度具有较大差距, 南方地区的土壤通常水分较多, 而北方地区则相对较少。但自然环境中的水量却不随土壤含水量或需求量的变化而变化, 因而建立生态水利工程能从根本上解决水量供应量过度或不足的问题, 可将多余的水资源输送至有水源需求的区域, 以此达到用水平衡的目的[2]。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阶段, 即充分地考虑到水患灾害问题, 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具有较强的截水作用, 对于确保生态水利工程周边公众的生命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4 调整流域尺寸
流域尺寸问题不容忽视, 需要在工程设计前, 预留部分区域, 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时, 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如施工过程一切顺利, 则可在施工完成后封堵预留区域。流域尺寸调整要根据当地的水流流量及水资源需求量而定, 要在保证生态环境完整性的基础上做好对流域尺寸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 要时刻查验流域尺寸, 以确保与预期的尺寸设计相符, 从而在提高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基础上做好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
3.5 水利工程经济建设
水利工程的经济建设首先考虑其功能性, 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同时要控制好施工成本, 并杜绝资源浪费现象, 确保每一个工程建筑材料均能得到有效应用。在施工期间, 要做好废物处理工作, 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及建筑工程的施工垃圾, 要定期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运输, 并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区域掩埋, 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 施工工程要考虑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的能源消耗问题, 降低能源消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措施, 因而工程的施工必须符合预期的设计目标, 从而达到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
4 结语
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严重的影响到区域的正常稳定发展, 为有效解决该问题, 提高生态水利工程利用率极为必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重要保障, 不仅能有效治理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为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建立完善的生态水利工程系统将是未来水利工程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郭梦法.浅谈河流生态与水利工程设计[J].广西水利水电, 2011 (2) :42-43.
[2]霍凤双, 王鸿飞.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 39 (2) :111-112.
水利应用 篇2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建设
1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的意义
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水利施工;围堰技术;应用
水利施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围堰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科学且规范的围堰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受到了水利工程建筑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因而加强对水利施工围堰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概述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水利工程施工逐渐演变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主要对水利工程的施工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就我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利工程施工主要是指按照设计要求对工程结构、数量以及工程造价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来对水利工程进行修建。水利工程围堰技术的应用,能够防止水和土进入到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保证基坑开挖施工和建筑物修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1.1水利施工中围堰的种类。就总体情况来看,水利工程的差异以及施工条件的不同,围堰技术的实际应用也存在一定差异。依据施工材料的不同,有木板桩围堰、管柱围堰、木籠围堰以及混凝土围堰等多种。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发展,围堰的种类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1.2围堰技术的作用。就水利工程的总体情况来看,围堰结构应当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且应当具备良好的防渗性和耐挤压性。围堰技术的有效应用,满足了水利施工的实际要求,有效的避免了局部水流冲撞的现象,且易于维护和拆除。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应当注意积极采取适宜的防渗措施,尽可能避免围堰透水情况出现,从而对水利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2、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运用原则
2.1水利围堰施工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对围堰结构的实际稳定性和防渗性进行规范,结合施工的实际特点,对多样化的围堰技术方式进行选取,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而保证水利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若是共现场位于深水中,且河床比较坚硬,则应当使用钢板桩来进行围堰施工。若施工现场的地籍土质具有一定特殊性,且实际水流冲击力较大,在此种情况下,应当选取钢板桩进行围堰施工,以切实保证围堰的防水性和安全性。
2.2优化水利工程施工整体布局。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关于围堰技术施工方案也应该得到逐步的更新优化。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仅仅是简单的应用新技术、新设备,还需要优化配置围堰施工技术方案,再辅助以现代化的科学手段,监控整个系统的稳步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智能化、网络自动化。
2.3制定总的设计方针。改造和设计水利工程围堰技术施工设备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应该遵循总体设计方案,以具有规范性的规章制度为准则。
3、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有效应用
3.1水利围堰施工的技术分析。3.1.1土围堰及土袋围堰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针对水深1.6米以下,水流速度较稳定的水利施工工程中,该项施工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关施工人员应当注意的是,在对土围堰施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选取标准特性的土质,在没有黏性土的条件下,若选用砂土类进行施工操作,则应当对土围堰的堰身长度和厚度进行调整,从而切实保证土围堰施工的可靠性和规范性。
3.1.2木桩土围堰施工技术。木桩土围堰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首先应当在河床上修建木桩土围堰,确保实际水深和水流速度满足木桩土围堰施工的实际要求,从而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3.1.3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以上两种土围堰施工技术相比,实际操作性更强,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适用于水流流速较大且水流较深的河床中,且具有循环利用价值,得到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3.2水利围堰基坑排水。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围堰基坑排水是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一次性排水和经常性排水,结合围堰基坑排水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水利围堰基坑排水操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基坑一次性排水,应当在堰体水下填筑形成后开始进行排水操作。针对基坑经常性排水,应结合围堰地基的实际特性以及水利工程施工情况,对基础渗水、天然降水以及施工弃水进行规范且科学的处理,以保证水利围堰基坑排水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3.3水利围堰联接技术。从宏观层面来看,水利工程围堰防汛墙的联接情况会对河道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应当在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对水利围堰联接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促进水利围堰防汛墙联接质量的提升。针对围堰接口处除险问题的,应当及时采用沙包或者粘土袋进行填充,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3.4水利围堰拆除技。就水利工程围堰技术应用的总体情况来看,应当做好后期拆除工作,通过水泵向围堰周围区域进行灌注,促使围堰内外的水位处于平衡且一致的状态,与此同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围堰堰体两侧的水流差,确保围堰拆除工序的顺利进行。相关施工人员应当注意的是,要沿着导流洞的轴线方向进行退挖操作,并将正面流经的所有围堰区域的土石进行清理,从而保证围堰拆除工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结束语
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减少施工问题的出现,促进水利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水利工程的关注力度,对围堰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促进技术的完善和创新,从而切实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质量,为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奠定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卫高丽.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4
水利业务协同应用的探讨 篇4
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发展与水利业务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信息系统扩展性差,应用模式单一,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非常欠缺等问题突出,信息化能力建设还不足以支撑水利管理各方面工作。为推进和规范水利信息化进程,实现“统一技术架构、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保障良性运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要对水利业务进行综合分析与抽象,构造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的规范框架,形成指导与协调水利信息资源、业务系统、运行支撑、安全系统等建设的技术架构。本文就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的实现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1 协同应用模式
水利业务协同应用主要有数据共享和流程协同2种模式[1]。1)“数据共享”模式是指不同业务间仅通过共享数据即可满足需求的协同模式。数据资源以某种方式或途径在域内或跨域进行共享,这种模式也可称为“单向信息共享模式”。2)“流程协同”模式是指不同业务间不仅需要共享数据,而且需要共享或组合业务操作流程的协同模式。各业务进程间环环相扣、互为制约、紧密协同,这种模式也可称为“在信息双向共享前提下的业务协同模式”。“流程协同”又表现为域内或跨域业务协同。
2 水利业务应用
水利业务应用分为“日常业务”与“协同与综合分析”2个基本层次[1]:1)各个部门或机构(域内)以业务需求为驱动,设计开发相对独立的域内业务系统属于日常业务范围。日常业务系统为协同与综合分析层次的建设与应用提供资源基础。2)协同与综合分析型水利业务系统是满足水利领域内部分或全部职能域的协同和信息综合分析需求。建立在统一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上,以综合的、主题化的信息集合和流程协同为基础,具有很强的智能化人机交互界面,并发展为综合集成决策支持系统。以业务协同为支撑,以综合分析为目标,具有全局特征。把业务协同应用的范围扩大到广域网,形成“资源物理分散、业务逻辑集中”的跨域分布式协同应用体系,在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下实现域内和跨域分布式协同应用,跨域分布式协同应用如图1所示。
3 分布式协同应用体系
在水利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把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业务流程处理方法和计算模型组件化并按照标准接口封装为Web服务。依托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基于局域网或水利信息网络实现域内、域外组件服务的注册与发布;通过对软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构造高性能平行计算环境;运用服务组合与流程管理,按主题提供信息、按需要提供计算、按个性化提供决策等服务,并基于统一门户发布应用。分布式协同应用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3.1 水利业务组件
水利业务组件是构建分布式协同应用体系的基础,按一定标准,把水利业务核心模型或信息处理逻辑封装成一个个的处理单元,即服务组件。组件是构建应用系统的核心单元,具有复用、封装、组装、定制、自治性、粗粒度、集成和契约性接口等特征。组件可以被个性化的部署并封装为标准Web服务组件存储于数据中心。
水利业务组件化的目的是使信息服务集成化、业务应用标准化、系统构建灵活化、应用系统个性化,分为2类组件:1)表现层组件,用于展现信息内容(表格、统计图形、报表、GIS…),基于标准的框架结构,方便与门户或平台集成;2)业务层组件,基于WebService标准,符合平台接口规范的业务实现,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扩展。
3.2 面向服务的水利数据中心
水利数据分中心是水利信息汇集、存储与管理、交换和服务的中心。依托现有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基于空间(地理与知识空间)的信息融合和模型的组件化为基础,以支持业务协同处理为重点,以综合集成应用为支撑,整合重构各类水利信息资源,开展业务应用组建库(水利业务模型组件化)、主题库(由事件驱动,形成应用主题)、流程库(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方法、信息融合等图形化)的建设,把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成为面向服务的主题数据中心。水利数据中心结构如图3所示。
3.3 组件服务注册与发现
We b组件服务是基于服务提供者、请求者、注册中心3个角色,和发布、发现、绑定3个动作构建的。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或其他服务提供已有的功能;服务请求者利用SOAP消息向服务提供者发送请求以获得服务;服务注册中心是把服务请求者与合适的服务提供者联系在一起,充当管理者的角色。Web组件服务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1)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发布自己的服务,并且对使用自身服务的请求进行响应。2)服务注册中心:也称服务代理,用于注册已经发布的服务提供者,对其进行分类,并提供搜索服务。3)服务请求者:服务请求者利用服务注册中心查找所需的服务,然后使用该服务。
服务提供者用WSDL描述其提供的服务并将该服务的相关信息发布在服务注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上,服务请求者通过UDDI向中心查找它所需要的服务,并将中心返回的结果与相关服务绑定起来以定位并调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
3.4 组件服务组合
水利信息应用是相关水利业务协同工作的决策过程,需要各业务流程良好配合,由于业务已封装为组件服务,要完成一个具体的应用必然涉及到组件服务组合。
组件服务组合是将相对简单的服务合成为1个更为复杂的服务的技术[2]。通过服务组合可将已有服务组合为1个新服务,以增加服务的功能和性能。
组件服务组合从方法上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组合2种[3]。1)静态组合是指在组合服务设计期间对给定的服务进行针对于特定软件环境的组合设计,过程包括筛选,连接,编译和部署,即手动组合目标、相关服务和交互方式。2)动态组合是指Web服务组合是通过动态发现、集成,并按特定的顺序执行已存在的服务来创建新的客户服务,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即根据用户动态定义的组合目标、语义描述和约束,以及可用资源和服务,在运行时创建组合方案。
从组件之间的执行条件、耦合度和关联性出发,组件服务组合从过程上可以分为顺序、平行和混合组合3种方式。顺序组合形式中前一个组件是下一个组件执行的先决条件;平行组合中组件间相互不关联,可以平行执行;混合组合是上述2种形式的混合,也是服务组合中灵活性最好,最复杂的一种。组件组合3种方式如图5所示。
针对水利业务协同应用的特点,业务组件服务组合又可以分为域内、跨域组合2种形式。域内组合即在1个机构内部通过调用域内的组件组合成新的服务;跨域组合是通过调用域内和域外的组件按照特定的方式组合成新的服务。
3.5 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
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是分布式协同应用体系的核心,是实现水利业务协同应用的关键,包括信息资源目录系统、软硬件资源管理平台、组件服务注册与发布平台和可视化综合集成决策服务平台。
信息资源目录系统提供资源目录的查询、浏览;软硬件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对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等基础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构造高性能平行计算环境;服务注册与发布平台提供资源共享和业务组件的注册与发布,以及服务的访问接口,实现组件服务的发布管理;可视化综合集成决策服务平台是业务组件的调度管理平台,描述应用主题,通过服务组合和流程管理,关联数据、信息和决策,提供信息、计算和决策等服务,实现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业务协同应用。
4 结语
现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应用。本文对水利业务协同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初步实践,提出了分布式协同应用体系,但限于水利信息化问题的复杂性,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和实际中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信息化发展与水利业务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和业务协同应用欠缺等问题,提出了分布式协同应用体系的总体架构。通过业务的组件化和服务封装,依托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提供信息、计算和决策服务,并发布应用。
关键词:水利业务,协同应用,资源整合,体系
参考文献
[1]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编制组.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R].北京: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
[2]饶元,冯博琴,李尊朝.基于Web Services的服务合成技术研究综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27(8):1481-1489.
水利工程中基础灌浆施工的应用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应用
1、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为高效利用水资源、控制好水资源的运动,必须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它具有抗洪、供水、灌溉、发电等许多功能。涉及面大、建设周期长、规模大、难度高、工程的系统性显著是水利工程施工的显著特征。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可以很好的控制水流,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科学合理的分配利用水资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方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进步,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数量也不断增多,现今的水利工程业发展速度极快并且不受区域限制。可是水利工程发展空间的日益扩大,使得人们对水利工程地基、坝体稳定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分析水利工程建設的目标不难发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必须保证工程的地基和坝体等重要部位的高质量。但在施工过程中,科学的应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该技术是对灌浆原料施加一定的压力,进而使其进入预定位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承载性能、抗漏性能以及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现今的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早已大范围的应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并且其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它能使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抗漏性能、结构稳定性、抗裂性等都能符合有关施工要求,能够促使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大大提高。
2、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基础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基础工程各阶段施工中的应用
2.1.1水电工程灌浆施工前的设计工作
第一,开始基础灌浆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施工地点的地质状况和水文状况实行严格的勘测,掌握岩性、岩层构造、裂隙、断层及其破碎带、软弱夹层、岩溶分布及其充填物、岩石透水性、砂或砂卵石层分层级配、地下水埋藏及补给条件、水质及流速等情况。第二,开展坝体补强灌浆的设计工作时,一定要弄清裂缝、架空洞穴的规格及具体位置。若该灌浆施工的规模过大还要开展现场灌浆实验,这样才能更准确的弄清灌浆孔的深度、间隔、数量,并以此为依据使用最适宜的灌浆原料、灌浆方式,灌浆后还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第三,开展灌浆施工期间,要结合灌浆的实际位置,使用公式进行精确的计算,以保证灌浆压力的大小适宜。
2.1.2具体的灌浆施工
(1)灌浆孔钻孔施工。这种施工方式主要由岩心钻机来完成工作,但在确定岩心钻机钻头的刚度大小时必须以岩石的硬度和结构为依据。钢粒在进行钻进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岩粉和铁屑常常会使孔壁的裂缝堵塞,这对于灌浆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砂砾石层中所开展的钻孔工作,一般都有高质量的泥浆固壁。对于岩基中的孔斜,必须使用分段测量的方式,今后的灌浆质量评估工作是要以此为依据开展的。为了保证灌浆工作的高质量,在灌浆开始前就要用压力较大的水流彻底的清洗钻孔,使孔内的各种泥质填充物都能够随水流流出,或者是转移到不影响灌浆工作开展的地方。按一次冲洗的孔数分为单孔冲洗和群孔冲洗。按冲洗方法分为压力水连续冲洗、脉动冲洗和压气抽水冲洗。冲孔后灌浆前,每个灌浆段大都要做简易压水试验,即一个压力阶段的压水试验。
(2)灌浆施工。进行灌浆施工时一定要按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开展,较常使用的有一序孔、二序孔和三序孔,序数的慢慢加大,会使灌浆孔随之变得密集。在进行浅孔的灌浆工作时,一般会应用全孔一次灌浆的方式,而进行深孔的灌浆工作时,大多采用全孔分段灌浆的方式。首先要把拌合好的水泥浆装入灌浆机中,然后按照规定的顺序,利用纯压式灌浆法或者高压灌浆法、循环式灌浆法,把水泥浆灌注到钻孔中,
(3)质量检验。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灌浆施工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结束灌浆施工后,还要立即对灌浆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第一,以灌浆的数据记录为依据,严格检查灌浆工作中的各种设备、工具。第二,要检查钻孔的质量,检查时一般要使用压水实验法,这样能更准确的确定钻孔的数量以及灌浆后的具体情况。第三,检查孔的压水试验。要根据单孔压水试验操作方法,分三个压力阶段对单孔进行压水试验,确定灌浆的质量符合标准。
2.2灌浆施工技术在特殊地区水利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2.2.1灌浆施工技术在岩溶地区水利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有些水利工程的施工是需要在岩溶地区进行的,这便极易发生渗漏、冒水、冒泥、地基结构稳定性差、塌陷等故障,所以必须使用基础灌浆技术来进行施工,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地基的高质量。一般应做好下列几点:第一,高压灌浆方式的抗劈裂性能好,所以一般采用无需冲洗的高压水泥灌浆方式,这样水泥便可以呈条状渗进工程地质的土体内部,水泥渗透的区域越大,则网状结构越密集,水利工程地基抗渗性、防裂性和稳定性也就越强。第二,进行岩溶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时。可使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将水泥浆喷射进土体中,这些泥浆会和周围土体凝结形成一个很结实的柱体,这便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另外,进行较浅岩溶地区的水利施工时,也能使用基础灌浆技术。
2.2.2灌浆施工技术在容易漏水地区水利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不会将水利工程建设在易产生漏水的区域,可是有时为满足实际需求,也必须在较易漏水的地区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若发生了这种情况,则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优势就会表现的更为明显,它能有效增强水利工程整体的抗渗性。第一,膜袋灌浆法能有效避免水的渗入。这种方式中使用的膜袋具有特殊的性能,其耐磨性很强,并且其中填充的是水泥浆,在工作期间,水分就会流出,内部只剩水泥及砂土,这能够有效增强砂浆的凝结速度和地基的密实度。第二,使用配料填充法来增强地基的抗渗能力。进行填充配料的确定工作时,必须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这样才能保证配料的材质及数量都能符合要求。
3、结语
综合本文论述,现今的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基础灌浆施工工艺,它能够使水利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抗渗能力以及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大大增强。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时必须把握好下列几个关键点:要做好灌浆施工前的设计工作,并规划好灌浆施工的具体步骤,进行岩溶、易渗水等特殊地区的施工时还要科学的选定施工技术。基础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使坝体的承载力大大提高,并能有效避免地基裂缝、渗漏等问题的出现,能够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浅析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92.
[2]杨周伟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07).
[3]蒋新合.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水利施工,围堰技术,应用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水利工程是一项基础性建设工程, 其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质量, 同时, 对可能出现的一些危害进行消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 可能会导致施工中出现各种问题, 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施工中应用的围堰技术进行分析, 对实际施工地形进行分析, 采取不同的围堰技术, 能够保证更好的保证施工的效果。
1 水利工程施工及围堰技术概述
水利工程施工要按照事先设计的工程结构、数量、质量、进度、造价等方面进行执行, 在施工前要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等内容也要进行细致分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水利工程施工也慢慢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施工方法、管理方法方面都有了更好的发展。围堰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比较好的应用技术, 能够为永久性水利设施建设临时的维护结构。围堰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到建筑物的修建位置, 在围堰内进行排水, 对基坑进行开挖, 修建建筑物。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除了正常的建筑物, 围堰一般都会在施工完成以后进行拆除, 围堰的高度要高于施工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
2 水利工程围堰技术设计现状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将水利专业和建筑专业进行融合的跨专业学科, 在施工中, 要事先完成设计工作, 这样在施工中才能做到有依可据, 在施工中能够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 但是, 因为很多的施工设计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比较匮乏, 会导致设计中出现对实用性比较重视, 对建筑的艺术性等问题没有进行重视, 导致很多的水利建筑比较单调, 缺乏艺术性。水利建设在建筑学范畴内, 很多的建筑师对专业的水利技术知识没有进行掌握, 经常存在不能胜任的情况。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水利建设也不例外, 不仅仅要对实效性、安全性等问题进行重视, 同时, 对视觉效果以及艺术效果都要进行重视, 慢慢实现了将水利建筑和旅游景点融合在一起, 成为了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在我国还是存在着很多的水利工程, 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配置, 也没有对生态环境和艺术建筑等问题进行重视, 导致水利工程事业在不断发展过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 对战略进行改善, 并且进行合理的布局, 能够实现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和谐发展。
3 围堰施工技术改造的原则
3.1 推广和使用现代水利工程更新改造的标准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更新及改造是保证水电站能够适应发展的前提, 在水电站的围堰技术施工中对先进的设计改造方案进行推广, 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有标准化的设计方案, 并要求此方案可以根据实际的工程实施状况为以后水利工程的优化提供方向, 根据实际情况对水利工程围堰施工设备改造, 可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与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相呼应。
3.2 优化水利工程施工整体布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水利工程中围堰技术施工的相关方案也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更新。而这并不是简单的对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应用, 还需要有效的对围堰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布置, 并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进行监控, 以保证水利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能够向着智能化、网络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3.3 制定总的设计方针
想要保证水利工程围堰施工技术顺利的进行, 还需要做的就是对水利工程围堰技术施工设备进行改造及设计, 而这种改造及设计要保证符合总的设计方针, 简单的说就是要遵循工程规范性的规章制度进行工程施工, 总设计方针的制定是促进水电站能够进行良性循环发展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现代水利工程运行的合理性以及环境适应性。
4 围堰施工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
4.1 土围堰及土袋围堰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围堰技术中, 常用的施工技术就是土围堰以及土袋围堰。在运用土围堰施工时, 所选择的土具有一定特性, 一般都是黏性土, 而当无黏性土时, 所用的选择物也可以是砂土类的填筑物, 而当用到砂土类填筑时, 就需要对堰身渗流长度进行一定的加宽, 当砂土颗粒越大时, 就需要对堰身进行不断的加厚。而围堰断面土质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渗水程度以及水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土围堰一般都适用于水深在1.6m以下, 以及水流速度在0.4m/s以内的工程, 同时, 土围堰施工技术还要求河床自身的土质渗水性不高。而运用土袋围堰施工技术, 其所适应的河流水深及流速分别在4.0m及1.6m/s以下, 同时, 它还要求河床自身的土质渗水性也较小。
4.2 木桩土围堰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木桩土围堰施工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在对木桩土围堰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需要将木桩土围堰修筑在河床之上,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河床上进行木桩的打入, 并在木桩的内侧进行竹笆的设置, 随后再进行桩与桩之间的土围堰。此围堰技术主要应用的条件是水深及水流速分别在5-6m之间及1.6m/s以上的河床。
4.3 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
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指的是将钢板在河床中进行打入, 并在打入的钢板之间进行一定的填土固定, 进而形成钢板围堰。通常情况下, 钢板围堰施工技术要比上述两种围堰施工技术具有更强的应用性, 因为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适用于水流流速较大, 以及水流较深的河床。同时, 当一个地方的围堰施工完成之后, 还可以将钢板进行拔出, 换到其他地方继续使用。
5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 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 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保证非常必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应用了很多的技术, 其中围堰技术的应用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效果以及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 也能避免在施工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利、电力等事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 在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同时, 对其具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要进行重视。近年来,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电能就是其中重要的能源,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实现发电的功能, 因此, 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进行改进, 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围堰施工技术的应用, 能够促进整个工程顺利进行, 同时, 在工程质量以及工程效果方面也能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邹岫桦, 王雷.浅谈水利施工中围堰施工技术处理的方法[J].科技与企业, 2012 (21) .
[2]张广英, 潘玉军.水利施工中围堰施工技术探讨分析[J].中国水运, 2012 (2) .
[3]吴兴加.试析水利工程围堰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6) .
水利应用 篇7
1 水利业务应用系统概述
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可以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分成不同的类型。若以它们的表现方式为划分依据, 那么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则可以分为服务器/浏览器 (B/S) 和服务器/客户端 (C/S) 两种。前者可以为社会公众和某一特定范围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而后者则只为少数用户提供服务。如果以它们的内容为划分依据, 那么该系统则可以分为通用功能和专业两种类型, 前者以办公系统为典型代表, 而后者就是在公共的数据库平台上, 针对用户对信息的特定需求, 对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 这里又可以将其分为查询检索和专业分析两类。从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服务器/浏览器的主要任务就是查询检索, 而服务器/客户端除了可用于信息查询和检索之外, 还可以对信息进行专业分析。
从开发的难易程度上来说, 查询类系统的开发比专业分析类的软件更简单, 一般的商业软件开发公司即可独立完成开发任务。而专业分析软件的开发, 除了要求开发人员具备专业能力之外, 还必须由专业院校或专业水利科研单位来进行开发。从目前我国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现状来说, 还存在成果转换能力低下、开发效率不高、开发水平较低等问题, 限制了水利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2 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的重难点分析
2.1 必须具备较强的针对性
该系统必须要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但是不同的用户在工作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该系统必须具备很强的针对性, 否则是很难将它的外在表现和内核推广到更多的用户中。
2.2 需要充分考虑地域因素
不同地区的水利情况也存在着较大差别, 所以在进行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时还必须考虑地域因素的影响。以防汛指挥系统的开发为例, 在设计实时汛情的查询时, 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统一。因为每个地区的江河情况都有区别, 所需要的汛情信息就有很大区别, 汛情表现出来的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别。所以各个地区只能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统一框架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再进行软件和系统的开发。比较类似的还有水文的预报软件, 由于流域上的区别, 在降水量、水文资料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再加上用户的需求无法实现一致, 所以也很难将某一种水文预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就要求在进行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时, 必须考虑地域因素。
2.3 具备较强专业性
水利行业也是由很多不同的专业组成的, 例如水文预报、水资源配置和数据库系统等。因为各种专业之间所需要的基本资料和所要实现的目标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所以在进行系统开发时, 开发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并要相互配合。
2.4 所需资料必须满足实时性要求
在不同的地区, 开发所需资料的收集难度和进行可用度判断的工作量具有较大差异。以滞洪区的管理系统为例, 系统开发会涉及到众多的社会、经济和工作情况的基本资料, 而这些只能通过当地政府的行为才能获取。而且不同的年份, 即使是同一地区, 这些资料也会出现变化, 所以满足资料的实时性要求是进行系统设计的基础条件。
3 影响水利业务系统开发和应用的主要因素
要想顺利完成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 并进行有效应用, 首先就需要对水利应用系统开发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在开发之前对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 并以此提出明确的开发目标。其二就是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开发环节, 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 注重系统开发过程的细节, 并让用户清楚了解系统的开发说明。第三就是要加强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对系统进行调节。第四就是要培养应用系统开发的市场意识, 让开发出来的产品拥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最后一点, 要想扩大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应用范围, 还必须重视基本资料的收集和运行期资料的更新。
4 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首先对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分类进行了简要分析, 然后对开发中的重难点进行了具体讨论, 最后对影响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和应用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概括分析, 希望可以为水利事业的信息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摘要: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 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非常有必要开发相应的业务应用系统。笔者结合目前国内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的现状和自己的工作经验, 对该系统开发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 并对影响该系统开发和应用效果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勋, 解建仓, 李维乾, 等.面向水利业务构建的应用支撑信息服务中心[J].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3, 01 (10) :71-75+85.
[2]艾萍, 唐燕, 黄藏青.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探讨[J].水利信息化, 2013, 02 (14) :1-4+18.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探讨 篇8
1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1) 人类通过信息资源认识和改变这个世界, 信息资源的发展和延伸都是人们在老一辈人的认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结果, 水利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其中的各个环节, 包括文件的传达, 工程的进度, 工期的调整等各个细小的方面都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整合,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信息平台, 为各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共享, 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传达工程调整的方案和措施, 提高管理质量[1]。2) 正确的决策要基于对工程整体现状的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以往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只能靠脑子人工地对工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这种传统的方式浪费人力物力,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对工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总结, 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地分析, 为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为工程节约人力成本, 提高管理效能。3) 由于水利工程的系统性, 工程中的违规操作很难被发现, 这样就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汇总的信息进行分析, 并从中找出不符合规定的错误操作,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的分析, 整合资源, 合理分配, 及时发现操作不当的地方,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4) 现代企业各部门的分工越来越明确, 越来越精细, 部分之间的有效协作是各项工作能否完成的重要前提[2]。水利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其中的部门繁多, 分工细致, 为了更好地掌握整体工程的进展情况, 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对各部分进行全面的监控, 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加强协作, 从而能够扩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范围。
2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现状
1) 目前,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采用两种管理系统, 即数据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 管理人员通过两种管理系统的协同作用, 只对重要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整合, 从而实现对整体工程的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相对简单, 系统功能也比较单一。2) 水利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其中包括很多细微的环节, 我们所购买的管理信息系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这就要求我们对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和再次的开发, 因此可能会带来系统兼容等一系列问题。3) 水利工程管理部门也可以自主研发, 设计只适用于某项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就能够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但自主研发的周期一般都很长, 而且自主研究无论是从人力还是从财力上讲, 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3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选择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时, 如果选择已有的管理系统, 对水利工程的实用性不大, 每项工程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而已有的管理系统不能做到符合每项工程的要求, 也就失去其应用的价值。如果选择在已有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以改造, 这就要求考虑到改造完的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如果选择自主研发新的管理系统, 就要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出重大的投入, 并且研发的时间过长, 还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进度。这些问题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一下几点:
1) 现有软件平台功能受限。目前在使用中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限制了软件平台的功能, 在现有的管理制度中, 管理人员的作用往往被忽视掉了, 管理人员是软件的实际使用者, 而在软件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管理人员的实际使用情况, 软件设计不够人性化, 管理人员在使用中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汇总和计算, 无法实现管理系统本身应有的作用, 从而导致软件平台的功能受到限制。
2)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 在建或已经竣工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都是C /S结构, 这种结构的程序是有针对性的开发的, 变更不够灵活, 不同的工程难以共用, 维护和管理的难度较大。由于该结构的每台客户机都需要安装相应的客户端程序, 分布功能弱且兼容性差, 不能实现快速部署安装和配置, 因此缺少通用性, 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要求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去完成。这些特点已经很难适应并满足现代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求。
3) 现有的软件开发平台标准不统一。目前,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开发标准无法做到统一, 软件开发公司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对管理系统进行开发, 这样, 兼容性问题又被凸现出来。水利工程本来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一般也都很复杂, 导致管理难度加大[3]。各个子系统之间由于兼容问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 这就对前期的一系列资源的投入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4 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几点看法
1) B /S结构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由于C /S结构已经很难适应并满足现代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求, B /S结构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B /S结构无论是从系统开发, 还是从系统维护方面都优于C /S结构。B /S结构的应用将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随时对工程的信息进行查询和整理, 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并且该结构的管理系统更容易维护, 也不必过多考虑兼容性的问题, 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 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2) 逐步建立水利信息体系。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 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一个平台, 信息的传播速度直接影响着信息的利用效率。水利工程是系统工程, 其中包含的部门繁多, 如何利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将这些部门的信息整合到一起, 为水利工程服务, 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利用管理系统, 将各个部门的信息, 也包括以往的水利工程的相关信息汇总起来, 形成水利工程信息体系, 为日后的管理和查阅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使管理系统化, 增强管理水平。
3) 统一系统开发标准。水利工程是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 提升工程质量。行业应该统一系统开发标准, 软件开发公司要根据水利工程的总体特征, 研发符合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的系统软件。
5 结论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影响着工程管理的有序进行, 也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加强信息的共享力度, 转变系统结构, 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进行整合, 形成信息体系, 是未来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摘要: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水利工程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开展,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 在时效性和实用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的应用水平和实现信息的共享, 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点, 解决好这个问题, 有利于全面提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华夏, 谭建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 2010.
[2]段家贵.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
论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篇9
1水利施工围堰技术设计原则
在进行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需要坚持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 1) 坚持安全设计的原则。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应用围堰技术主要是保证水利施工可以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下作业, 可以进行临时的围挡, 保证水利施工的安全。所以围堰设计时需要遵循安全的原则, 选择围堰类型时需要做到安全、经济、科学。 ( 2) 坚持断面的稳定性原则。在进行围堰断面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所以需要保证围堰断面设计的稳定性, 使河流大坝的挖掘、填筑以及施工的顺利实施。 ( 3) 坚持就近选择材料的原则。在水利施工中应用围堰技术, 选择的施工材料应该坚持就近的原则, 这样有利于施工的便捷和安全, 同时还可以节约运输的成本和费用, 做到经济节约。
2围堰的类型
水利施工中围堰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 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 1) 水利施工中的围堰可以根据施工材料的不同, 划分为土石围堰、草土围堰、混凝土围堰以及钢板桩格围堰。在水利施工中围堰的选择上, 土石围堰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其主要的组成材料包括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的废弃物, 土石围堰具有成本低廉, 材料易得、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 成为水利施工中围堰种类的首选。经过研究和证明, 土石围堰的应用范围广, 可以修建在河流、深水等地区, 但是土石围堰在使用中, 也存在缺点和不足, 如工程量比较大、易沉陷变形和塌陷。通常情况下土石围堰的设计会采用横向围堰的方式, 这样有利于土石围堰的安全; 草土围堰的主要材料是稻草、柳枝等, 具有材料取材便捷、工程成本低廉、建设和拆除方便等优势, 但是草土围堰的稳定性较差, 适用于水深小于六米的施工条件下; 混凝土围堰作为水利施工常用的围堰之一, 不仅可以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而且还具有抗冲刷和抗渗的优点, 但是混凝土围堰的工程造价比较高, 施工和拆除都较为不便, 而且还会产生施工的垃圾。混凝土围堰可以根据结构分为重力式和拱形式两类, 重力式的混凝土围堰可以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拱形式混凝土围堰的抗压性能良好, 围堰断面也较小, 但是施工相对复杂, 难度也比较大; 钢板桩格围堰广泛上来说属于应用中利用进行挡水的围堰, 它是很多的钢板相互连接构成, 钢板格体的形状不同, 使用的水利施工条件各异。 在利用钢板桩格围堰进行挡水时, 需要在围堰内部填充透水性材料, 需要保证填充材料的平整。钢板桩格围堰的优势是坚固、抗冲刷和抗渗透, 施工简便。便于回收利用, 但是钢板桩格围堰的适用范围比较小, 适用于大型的水利工程。 ( 2) 水利施工中的围堰可以根据基坑的淹没情况分为过水围堰和不过水围堰。在过水围堰中经常使用到的是过水土石围堰, 它可以降低水流对围堰的冲击力度, 经常使用的过水土石围堰包括混凝土板护面过水土石围堰和加筋过水土石围堰; 不过水围堰的常见类型是不过水土石围堰, 其作为水利施工常用的围堰方式, 结构与大坝相似, 并且取材便利、成本较低, 但是围堰的堰顶不能过水。
3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3. 1围堰的施工方法
在进行水利工程围堰施工中, 首先的工作就是围堰技术的选择和设计。在进行围堰设计之前, 需要判断围堰的轴线长度和大小, 有利于施工方向的确定与选择, 从而保证围堰建筑的准确; 其次在进行围堰的护脚和支护结构设计时, 为了保证围堰施工的顺利进行与施工的安全, 避免出现打滑的问题, 通常会在围堰的两侧设计和安装护脚木桩, 同时利用钢板进行支护, 也可以保证围堰的安全稳定; 最后在围堰建设完成以后, 还需要挖掘排水沟进行淤泥的清除。通常淤泥清除的方式是人工清除和机械清除相结合, 此外在施工中需要保证施工安全,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2围堰的导流
在进行水利施工时需要实施围堰导流的工作, 其中导流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 分别是分段围堰导流和全段围堰导流。分段围堰导流顾名思义需要把水利工程分为几段, 进行围堰施工。分段围堰导流适合河床比较宽、水流较急的情况, 在进行分段导流的施工中, 需要在河床的两岸开始施工, 把两岸为主之后向河中心移动施工, 直至截断河流。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大型水利设施都是利用分段围堰导流的方式进行; 全段围堰导流就是在施工中, 把河流一次截断, 接着把水流疏导到之前设计好的建筑中去, 适合于水流流量大、河床窄的情况。
3. 3黏土填充
在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进行黏土填充主要目的是加固围堰堤身, 保证围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 需要综合考虑围堰技术的施工和应用, 并且计算和搜集有效的数据信息, 以此作为围堰技术应用的参考和依照。在进行黏土填充的过程中, 需要坚持准确的轴线测量, 同时选择填充的黏土类型也是十分必要的。 分层填充作为黏土填充的重要方式, 需要在填充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实施填充, 其次需要在完成黏土填充以后进行分层填充的工作, 最后完成填充工作以后, 需要铺平压实和再次夯实。
3. 4加固和拆除围堰
围堰作为临时拦截河流的设施, 通常情况下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后, 就需要进行拆除和清理。首先在水利施工中围堰完成以后, 防止围堰由于渗水出现塌方的问题, 那么就需要使用土围沙袋和木桩实施加固, 尤其是遇到河流汛期的情况下, 需要使用这一方法, 从而减少洪水和降雨对围堰的破坏。如果由于雨水的冲刷使围堰坡面的土体发生流失, 那么就需要利用土石实施覆盖, 从而保证围堰的稳定和安全, 使水利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当施工完成以后和汛期结束以后, 可以把围堰拆除。
3. 5围堰施工技术
水利施工中的围堰技术包括防冲刷技术、防渗透技术以及接头的处理技术。围堰的防冲刷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围堰的基础位置, 同时做好围堰的平面布置工作。围堰的平面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围堰的受冲刷程度, 平面布局与水流的方向和出水口有关系, 所以在进行围堰的防冲刷设计时, 需要在河流的上下游转角处设计导流墙, 这样可以对河流条件的改善有重要的作用。围堰的防渗透技术与建筑工程的防渗透技术相一致, 一般情况下土石围堰的防渗透技术主要是利用斜墙、垂直当渗透墙等方式, 这些防渗透方法对于实现围堰的防渗透具有重要的作用。接头的处理主要是指对围堰与围堰之间、围堰和建筑、河岸之间连接位置的处理, 混凝土围堰和土石围堰接头的处理通常利用刺墙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围堰的渗漏。
4结语
总之,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 蕴藏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所以近几年来加大了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的开发, 水利施工的数量不断增多。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 围堰施工技术作为水水利施工的基础性工程, 在河流的导流和截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围堰技术的应用水平, 从而促进我国水资源的顺利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卫高丽.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 (下半月) , 2014, (5) :48-49.
[2]张民涛, 张安亭.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探析[J].河南科技, 2014, (13) :27.
滑模技术应用于水利施工的探析 篇10
关键词:滑膜技术、质量、水利、施工
1、引言
由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也越来越高,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是近十几年来,洪涝灾害十分严重,甚至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为了抵御洪水带来的危险,就开始加强了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关注。水利工程的施工越来越广泛,于是水利施工技术也发展迅速,滑模技术也被广泛运用。
2、什么是滑模技术
在普遍情况下,滑模技术中的滑模设备的动力来源是液压千斤顶,其工作原理就是在这些千斤顶的相互作用下在刚成型的模板上进行滑动,使得混凝土灌注在模口上部的分侧,这样在模板内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后,模板套槽在已经成型的混凝土模板外面进行滑动,根据这样连续的循环的作业,从而达到原本设计要求的高度。而且水利工程滑模施工具有与公路、铁路等工程所用滑模技术不同,水利工程滑模施工所要求的精度更高,而且混凝土的所需量更大更多。滑模施工技术是把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这两项施工技术结合在一起,并汲取这两种施工技术的优点,根据这两种施工技术的不足进行相应的改良。由于滑模施工技术自身是一项很好的水利施工技术,所以很多施工单位都采用滑模技术进行施工。
3、滑模技术的应用
3.1、应用在梯形断面渠道的边坡施工
滑模技术可以运用在梯形断面的边坡的施工过程中,通过一个高约四米、长约四点五米的模板在刚成型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滑动,这样不断的进行循环作业,从而达到设计的标准,从而保证施工的完成。
3.2、應用在U型渠道的边坡施工
滑模技术也可以运用在U型渠道的边坡施工这些中小型渠道中,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般用梁床土膜当作支承机型,这样的设备采用可以使得滑模技术完全体现它自身的优点,将其快、省、多等方面的优点急剧突出,这些优点使得它在灌区的配套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
4、滑模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4.1、滑模的控制
在整个滑模技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控制环节是滑模的水平控制。而在滑模的水平控制中有两种控制方法,第一种是通过千斤顶的同步器来对滑模的水平进行控制,而第二种是用最普遍的方法即水准仪来对滑模的水平进行检查。为了保证滑模的中心结构发生重心偏差,就应对滑模的中线进行控制。在滑模水平控制的整个过程中,模板可能会发生变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运用激光照准仪,通过把仪器固定在井口的适当位置,打开仪器,让激光点与竖井底板的基准点重合。但是一台激光照准仪是不足以保证滑模的水平位置的精确性,所以应当运用三台激光照准仪,将三台仪器固定好适当的位置,让四个点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得水平检测结果更精准。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光容易被阻隔,激光点容易被施工平台的其他设备阻隔,所以通常都会运用最古老的测量方式——吊线测量,通过采用适当的吊线以及适当重量的吊锤对滑模进行水平校验,以最低的成本保证最高的精准度。但在吊线测量中仍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测量的精准度,这些因素包括吊线、吊锤的选择,所以吊线应当选择弹性小的而吊锤则应选择质量大的,吊锤质量越大就越能控制吊线不四周摆动,从而减少误差。
4.2、混凝土的质量选择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全,就应当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有所保证,所以构成水利工程的最基础原料混凝土就应当选用质量上等的材料,混凝土的质量的影响因素并不仅仅只是原料,还受到混凝土的调配比例的影响,混凝土构成的水利工程的质量最主要是受混凝土调配比例的影响。而且混凝土的调配比例也影响到了滑模滑动情况,倘若调配的过于稀释则会导致滑模模具陷入其中,调配过稠则会导致滑模无法再混凝土上成型。
4.3、模板的滑升控制
模板的滑升控制也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技术含量的一项控制,在进行初期的滑升作业计划中,应当有较少的滑行行程,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装置能够得到检验,使得滑升的整体速度和出模的时间得到确定。而在正式开始进行滑升作业时,应当保证浇注的高度与滑升的行程,出模的强度与滑升的速度进行互相协调。而在滑升的作业进行中钢筋的的质量与安装是最重要的部分,为了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整个施工的进度,就应安排交叉作业的钢筋安装与其他作业相互合作。
4.4、滑模施工的纠偏要点
任何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而在滑模的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小的错误与偏差。由于这些小偏差的出现,施工人员就应当根据不同的施工工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纠偏。在滑模施工过程中一般有三种纠偏方法,其一是顶轮纠偏法,就是用一定强度的且出模的混凝土墙体作为支撑点,并适当的改变纠偏装置来产生适当的外力,从而达到纠偏的作用;其二即新浇混凝土导向法,通过调节模板的平台使得整个模板系统向与原始方向相反的方向滑行,从而达到滑模施工纠偏的目的;其三是千斤顶垫铁法,就是在测量的过程中把千斤顶的一侧底座用钢垫板垫高,这样就使得千斤顶可以带动整个模板设备向一定的方向滑行,从而达到纠偏的作用。
5、滑模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控制的环节
1、原料的调配比例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混凝土的质量主要受到其原料配比的影响,所以对于用于浇注的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就应当作出十分严格的配比要求,应当严格控制拌合物搅拌、混合比以及外加剂的混合,只有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原料的调配比例应当受到严格的控制。
2、浇注时应分层填料
再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有一个平仓时段,而在平仓时段时应当控制好每层的填料与厚度,而厚度则应保证在25厘米左右最好,每仓进行填筑时应当先把滑板向上提升,然后再在浇注口填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填实之后将滑板向下滑行。填料时不应当填充过多,避免因为填充过多导致骨料散落。
3、入仓方式
在混凝土入仓时应当选用水平运输堤平台,倘若没有水平运输堤平台时就应当选用起重机,而对于起重机范围之外的地方,则应用人力进行混凝土填充,而起重机用自卸车来运输材料,避免浇注材料的分离。
5、水利工程滑模施工技术的优点
由于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因为其受到水的侵蚀,所以水利施工对于施工精度要求高且工程结构复杂,在这么高要求下,为了得到最高的经济效益就应当降低水利施工工程的总体成本,因此施工人员要学会掌握最高效的施工技术。而对于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施工技术滑模技术来说,其拥有很多的优点:一是其效率高,减少了施工的时间,减少了原料的投入从而减少了成本;其二是该技术的周转数较少,这样就减少了模板间的损耗,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收益。
6、结束语
由于近几年水利工程的兴起,常用于水利工程的滑模施工技术也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滑模技术不紧是因为机械化程度高而受到欢迎,更是因为其满足了水利工程对施工精确性的要求而被采用。虽然滑模技术机械化程度高,但仍不能忽视每一个施工细节,要做好每一个施工的计划准备,充分发挥滑模技术在水里施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红军,刘斌.王俊.浅析滑模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3(14)
[2]王锡昌,方建华.浅析滑模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9)
水利大坝施工中导流技术的应用 篇11
社会经济的进步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而水利工程自古以来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但起到了推进流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基于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调节功能, 其还具有改造人们生活环境, 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作用。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水利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完善。由于水利大坝是整个水利工程中的核心结构, 因而其大坝施工技术一直是水利施工技术研发的重点。其中导流技术是水利大坝施工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但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施工需要, 结合现场情况选择适宜的导流技术。
2 导流的作用
水利工程一般建在流域范围内, 若流域水体经过施工现场, 那么势必会影响施工, 导致工程无法推进、工期延误, 甚至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而施工中会使用大牛技术对水流进行引导, 使其绕过施工场地流至下游, 创造出适宜的施工环境。需要注意的是, 施工环境、施工需要不同, 导流时选择的施工技术也不同。
3 导流施工注意事项
(1) 地形。地形对于水利施工的影响相对较大, 尤其在导流技术的选择上。施工队伍应当事先勘察、分析施工场地的地形环境, 若施工场地为山区河流, 适用隧洞导流技术, 若施工场地为宽敞的河道, 则适用分段导流技术, 若施工场地为平原河岸, 则应当选择明渠导流技术。
(2) 水文。施工场地的水文条件也是影响导流技术方案制定的关键因素, 施工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当地不同时期的水文情况, 包括水文变化、流量、枯水期及汛期流域状态等, 这些都是导流技术选择的要件。
(3) 地质。导流方案的选择还会受到施工场地地质状况的影响, 河床的宽度、深度、抗冲刷性, 水流的速度及岩石性质不同, 则适用的导流技术不同。若施工场地河岸岩石坚硬, 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则可以采用隧道导流技术, 若岩石风化严重、河流沉积滩严重, 则应当选择明渠导流。
4 导流技术的应用
(1) 隧洞导流。隧洞导流时借助地形, 按照直线布局, 如果需要转弯则前后方都需要设置成为直线, 转弯处半径是隧洞宽度的5倍以上, 转弯角度要小于60°。隧洞的轴线不能和岩层、断层、破碎带等平行, 角度要大于45°, 控制隧洞的进出口和河床主流的流向夹角并保持与上下游的围堰坡脚的距离。因为隧洞的造价一般比较高, 并且泄水能力不是太强, 所以在汛期时一般不采取隧洞导流的方法而使用填淹基坑的方法。但是对于水利施工场地导流流量不是很大, 河流比较狭窄或者两岸地形比较陡峭, 岩石较为坚实的山区河流使用隧洞导流技术的比较多, 节省工程费用。
(2) 明渠导流。当所选择的坝址的河床很窄或者覆盖很深的时候可以选择明渠导流。在滩地或者是河岸上开凿导流渠道的方法叫做明渠导流, 在上下游修建围堰, 使经过的沿着渠道进入下游, 适用于岸坡比较平缓或者滩地较为宽敞的平原河道使用或者是施工场地河流附近原本修有河道, 节约部分施工成本。明渠导流的施工中轴线应该分布在较为宽敞的台地或者是原有古河道沿岸处, 明渠轴线一定要超过上下游处围堰的外坡脚, 并且水平距离要满足施工安全质量要求, 明渠轴线的布置应该尽可能地缩短明渠的长度, 并且避免深挖, 避开地质较差的区域, 防止出现滑坡、坍塌等现象的发生, 轴线与主流夹角小于30°, 弯度大于渠道底宽的5倍。
(3) 涵洞导流。该导流技术需要事先修建涵洞, 河水被挡水围堰引导流经涵洞绕开施工场地。该方法在小型土石坝施工中较为适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 导流涵洞必须保证笔直, 且进出口形势能够满足水流需要, 从而避免水中泥沙堆积淤堵涵洞。该导流技术施工面大, 且方法灵活简便, 施工效率高, 且成本相对较低。
(4) 围堰。依照处理方式不同, 施工中会利用分段围堰技术和全段围堰技术。前者需要结合河流情况, 利用多段划分的方法对水流进行引导, 使其经预留河床、缺口、引水建筑等绕过施工场地流至下游, 该方法较为适用水流量大的宽河床施工场地。但是注意分段数不能太多, 以免使施工工程的繁琐, 增加施工时间。设置底孔, 充当暂时性的泄水通道, 结合力学知识, 分析底孔的准确方位和高度。考虑工程的具体施工状态、工程结构以及泄洪能力, 控制高度差。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汛期工作的正常开展, 可以在施工前期设置缺口。而后者则是拦截全部水流, 使河水分流, 进入泄水渠道, 从而绕过施工场地流至下游。分段围堰法是与周边河流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使水流经过多段划分, 将水流经过河床外的狭窄河床, 如坝体的预留缺口或其他引水建筑物引到下游, 使河流通过围堰建筑物, 适用于河床比较宽、水流量比较大的水利工程。
(5) 成孔导流。该技术主要利用混凝土坝体进行导流, 通过将水流引入坝体底孔, 另水流绕开施工场地, 该方式的优势在于成本相对较低。但施工中需要注意, 必须利用泄水道分流部分水流, 以降低坝体受到水流的冲击力, 保证坝体质量。
(6) 坝体缺口导流。现代水利大坝多为混凝土结构, 施工时通常都会在坝体上预留缺口。这是因为河流在汛期水流会剧增, 超出原有导流系统承受范围, 此时坝体预留缺口就可以起到导流、泄水的作用, 避免汛期水流影响施工。此外在坝体缺口上建立导流建筑, 能够有效提高坝体缺口导流效率, 及时将汛期过多的水流排出。但施工中需要注意, 坝体缺口的大小及位置需要依照坝体结构及大小确定, 不但要保证缺口的导流功能, 还需要考虑大坝整体施工质量, 一般缺口差值为4-6m。并且汛期过后, 需要及时补全坝体缺口。
5 导流技术优化措施
(1) 加强技术创新。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动力, 大坝施工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创新。因此需要加大技术投入, 增进技术交流, 不断吸收新的技术理念、引进新的技术、设备和施工材料, 以此提高创新思想。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在实践中总结导流技术中的不足,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发挥本身技术优势的同时, 填补技术缺陷。
(2)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人才是科技进步的基础, 而技术人才是水利建设的保障。目前水利施工队伍中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十分缺乏, 原有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 应当加大导流技术培训, 培养新人队伍的同时, 提高原有技术骨干技术水平。结合新生力量的创新能力和原有队伍丰富的经验建设更加专业的施工队伍, 推进水利大坝施工技术的发展。
(3) 加强技术管理。通过加强技术管理, 能够提高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标准性, 从而提高导流施工质量。顺利推进大坝建设进程, 缩短工程周期, 为施工企业创造直接效益。针对目前导流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可以通过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管理体制的方式, 建立有效的管控框架, 从而规范施工, 提高导流技术水平。
6 结束语
导流技术是水利大坝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技术, 因而发展前景广阔。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导流技术需要结合大坝施工的实际需要予以选择, 导流技术方案的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专业队伍建设、技术管理等措施, 能够进一步提高导流技术水平, 为后期大坝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胜武.导流技术在水利工程大坝施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 (23) :119-120.
[2]江峰.试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质量, 2016 (1) :48-49.
【水利应用】推荐阅读:
水利业务应用07-03
水利业务协同应用05-29
水利水电工程应用06-04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08-30
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论文05-18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10-26
水利工程与水利施工论文11-16
水利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11-03
水利闸门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