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幽默

2024-07-21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幽默(通用10篇)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幽默 篇1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幽默

原子,分子,离子很小,看不见,哪天有同学说,“你看,我拿着一氢原子”大家千万别信

地壳中的含量较高的化学元素:O、Si、Al、Fe、Ca、Na、K、Mg、H(养闰女贴给哪家美?)

1.在做亚铁盐制氢氧化铁实验时,教师先用神秘的语气配以简单动作叙述到:“盛碱滴管要细长,插入盐液莫慌张,屏气缓滴不摇荡,白色沉淀成絮状;倘若固执不照办,反应就给颜色看.”在颜色看三个字上放慢速度,给人一种类似警告的威严.接着按常规操作,在管口的上方滴下碱液,当大家看到产生的白色沉淀即刻转绿最终变成红褐色,全都惊叹不已,寻思之余,又为“反应就给颜色看”的双重含意而眉开眼笑.2.在将电子式时,反复强调元素符号周围的小黑点“一点不能错”.一语双关,借此培养学生的严禁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3.讲乙醇性质时教师常把燃烧形容成轰轰烈烈的氧化,灼烧铜条反复插入,氧化成醛说成是“咐有代价”的氧化.果酒久陈变质称之为“悄悄的”氧化.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判断,最终高价的仍然高低价的仍然底,我就把它说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阳离子穷光蛋不用锁门而阴离子抢了人家的东西怕作贼心虚得关着门过日子.4.用250ml容量瓶配制200ml溶液0.2mol/l的溶液对不? 250就是250 原子,分子,离子很小,看不见,哪天有同学说,“你看,我拿着一氢原子”大家千万别信

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上钠一节时,可以说我刘某人,削铁如泥的刀还没有找到,但我有“许多把削钠如泥的刀”

当把元素放在元素周期表中,其实它也有点象我们人一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地壳中的含量较高的化学元素:O、Si、Al、Fe、Ca、Na、K、Mg、H(养闰女贴给哪家美?)

地壳中的元素“养鬼铝铁盖,那家没青菜” 金属性最强的是钫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氟元素 5.氟没有正价,我们老师说它是“铁公鸡一毛不拔

元素周期表中的铝元素,它的上面是非金属元素,下面是金属元素,左边是金属元素,右边是非金属元素,真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它具有两性。铝元素具有两性,三氧化二铝是两性氧化物,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真可谓“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会打洞”

戏说质量守恒定律,“我不是孙悟空,我来有影,去有踪” 由于镁与二氧化碳因燃烧反应,是因为镁具有强还原性,镁的强还原性对二氧化碳来说真可谓“挡不住的诱惑”。注: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支持燃烧的。

镁具有强还原性,很易与氧气反应,但形成致密氧化膜后,抗腐能力大大加强,在空气中难以腐蚀。我们可以说它有点“囫囵吞枣,然后又固步自封了”。

关于溶解度计算,关键是溶质与溶剂质量的对应关系,要想保证溶液为饱和溶液,当溶质少时,溶剂也要少,反过来当溶剂少时,溶质也必需少,可谓“如有风吹草动,必有草动风吹”。

学生闷头在教室学习。

俺推开门:同学们请看外边有什么? “好大的雾啊!”

“错!--------好大的‘气溶胶’!”

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强酸或强碱时,他们其在氢离子或氢氧根的量可谓“实实在在” 用PH值表示弱酸、弱碱时,他们其在氢离子或氢氧根的量可谓“笑里藏刀”。

容量瓶俯视刻度和仰视刻度所造成的误差比较难分析,因为它只有一刻度,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把俯视称为“低看”,仰视称为“高看”,为什么想一想俯视仰视涵义就明白了,对溶液体积造成的误差可用这句话概括一下,“高看看高实为低,低看看低实为高”,也就是说高看把液面看高了实质上还低于刻度线,低看相反。

离子共存的判断,要注意题干中的隐含条件,例如:无色溶液„„,而所给的被选答案中有时候出现有色的离子,如铁离子,铜离子,高锰酸根等,学生又经常出错。我笑他们为“好色之徒”。

“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你可知道大西北的井水又苦又涩吗?引入硬水的软化的教学。在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是小偷,偷走了氧化剂的氧。

在讲漂白原理时,HCLO、Na2O2、H2O2等漂白原理与SO2不同,分析后可这样小结:前者是“革命彻底”型,后者“革命不彻底”型。

二氧化硅的性质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不同点,如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且与氢氟酸反应,所以二氧化硅有点“非典”。

硅与氟气、氟化氢反应,再有二氧化硅异常的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我想硅有点“信氟”啊。氧化还原我是这样归纳的

身虱痒(升失氧),降得还.身上有虱子就痒.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有许多简单的口决,但是有些会让学生搞混,我自己是这样归纳的: 升、失、还(氧、氧)

降、得、氧(还、还)

记忆为:老师和学生的感情需要培养,获奖之后(比如诺贝尔奖)之后记得回来看看老师!---失升氧,得降还!

根据氧化剂在反应中自身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可谓氧化剂为:舍己救人,降低自己,提高别人!

对于二氧化硫与氯气混合后的漂白能力,可谓‘两虎相争,两败俱伤“。

两原子在形成极性共价键时,明地里说我们共用电子,实际上会出现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会使电子对偏向它,可谓“明修战道,暗渡陈仓”。

原子半径增大失最外层电子能力也增大。这就叫做‘鞭长莫及“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化合价一般为奇数, 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化合价一般为偶数.可以说“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在上钢铁一节的时候,我是这样点题的:我们今天将要讲“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王水的组成可以用“三言(盐)一笑(硝)”来说明

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1:3比例混合而成的。可以溶解金、铂等很稳定的金属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1:3比例混合而成的。可以溶解金、铂等很稳定的金属,可以用“有三无三,无三有三”来记比值,即硝酸分子式中有3,那它的比例系数就是1,而盐酸分子式中没3,那它的比例系数为3。

在讲原电池时,我把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是活泼金属,总结为负、氧、活,记为父养活。学生大笑,记忆深刻。

背1-20号元素中哪些元素无同位素时,是Be,F,Na,Al,P,就是皮肤哪里灵。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噢,不过要注意“里”是Al而不是Li噢。

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比喻的不一定恰当:同一家族(同姓)不同一个人(不同名)。就如我的朋友有三个千金,分别叫林氕儿,林氘儿,林氚儿。

最近学时读着读出来在讲钠和水反应的现象时,借助前时间的电视剧《桔子红了》,把现象记为:芙蓉又红了。(浮熔游红)

水电离时产生多少氢离子,必产生多少氢氧根,我们可以说水的电离是“成双成对”的。有机物学习时,是采用先介绍代表物,实质上先介绍代表物的性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举一反万也。”

加成反应是加上去就成的反应,可与取代反应形成强烈对比 对于取代反应,根据中学阶段知识水平来理解是有机物分子上先有原子或原子团下来,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才能上去,根据这个我们可以说“调虎离山,取而代之”。

把取代反应的特点全部概括了。

酯的生成形成了碳氧键,而酯水解时断裂仍旧在酯的生成形成的碳氧键上,给我们的感觉是“解铃还需系铃人”。同分异构体,同分“分子式相同”,异乃不同也,即“不同的结构”

对于烃的含氧衍生物,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70度以上的苯酚、甲醛、乙醛、甲酸、乙酸(以上是以课本顺序排列)易溶于水,而酯难溶于水了。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可以说“到了酯溶于水的势头就‘止’住了

烷烃单键是饱和烃,如果双键里面的氢就会稀少一些 所以就是烯烃,三键,就会更缺少一些 所以就是炔烃。

除了四大强碱(钾钠钙钡)外,所有的碱都是弱电解质。

化学老师说:一般,友情是离子键,爱情是共价键,当然也有特例,因为有了网。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幽默 篇2

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二引入“氨气”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上课时第一个问题是“同学在哪些地方闻见过氨气?”学生回答答案多,有同学说放屁,笔者抓住这个学生的回答说了这样一段话“屁是个毒气,在肚里面滚来滚去,一不小心,滚了出去,放屁者洋洋得意,闻屁者垂头丧气”。同学们一阵暴笑,老师又接着讲“放屁者洋洋得意因为自己的体内气压保持了平衡,闻屁者垂头丧气就是因为氨气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学习‘氨气物理性质’。”同学们整堂课学习效率很高,提高了教学效果。再如,在初中化学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必须要注意实验的操作顺序,否则的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危险。顺序通常为:检查氢气的纯度后,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完成后,先熄灭酒精灯,还要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在解释原因后学生当然能理解并记忆。我在教学中用了一个拟人的方法:酒精灯它不是一个好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它“迟到早退”。这样解释不仅学生能够清晰的记忆,同时还认识到,作为一个学生,迟到早退肯定是不好的。酸碱盐的教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教学的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记忆的一个难点。为了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教学时我介绍了一种谐音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钾(嫁)钙(给)钠(那)镁(美)铝(女),锌(新)铁(铁)锡(衣)铅(嫌)氢(轻),铜(统)汞(共)银(一)铂(百))金(斤)。解释词义后再连在一起读:“嫁给那美女,新铁衣嫌轻,统共一百斤”。几遍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记住了。在“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这节课中,为了方便学生的记忆,笔者编了这样一幅对联“一算二量三溶四冷五转移,六洗七加八定九摇十装贴”,学生兴趣浓厚,效果很好。

二、精心设计课程导入、课程知识和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

1. 运用于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幽默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把幽默运用于课程导入上,特别是下午的课,可以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使之愉悦起来,学习的兴趣自然激发出来。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容易开展下去了。例如:在进行高一第六章第二节“二氧化硫”的课程设计上,许多老师喜欢用酸雨来导入。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在雨天,可能有不少同学喜欢冒雨奔驰的那种刺激和淋雨漫步的浪漫,但,在重庆,同学最好别去享受这种刺激和浪漫,因为重庆下的是酸雨,也就是说这里的雨水是一种酸,如果谁喜欢淋雨漫步的话,就等于在用酸洗澡。那酸雨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些什么危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导入让学生都活跃了,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幽默素材,把幽默图片导入法,幽默化学故事导入法等恰当的运用于课程导入上。

2. 运用于课程知识上

化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特别是化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化学虽属于理科学科,却带有文科学科的特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眼一板的讲课的话,特别是理论性很强,需要记忆的知识,这无疑是在给学生唱催眠曲。但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对知识进行加工,使之变得幽默风趣,再配上幽默的体态或幽默的言语,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新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幽默。教学幽默的新鲜感,趣味性,巧妙性会让学生眼前豁然一亮,有了学习的兴趣和驱动力,原本看似死气沉沉的知识变得活泼可爱起来,学生在快乐声中获得了知识,这也达到了让学生“乐学”的目的。例如:在高一化学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大部份知识一开始学生是不能够理解记忆的,需要靠死记硬背。这时教师就应该开动脑筋,搜索资料,认真思考,尽量使部分知识幽默化,一方面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说,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与其族序数的奇偶性的关系的教学上,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在旧社会啊,对于女孩子,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在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其族序数之间也流行这句话‘价奇序奇,价偶序偶’(可记其谐音:嫁(价)鸡(奇)随(序)鸡,嫁狗(价偶)随狗(序偶)。)”学生笑声过后,自然能领会其中的意思,便很容易记住了这条规律。再比如说,在初中化学中对地壳中排位前10的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的记忆上,许多老师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风趣幽默的记忆口诀:“养闺女贴锅盖,哪家没青菜?”教师们只是变换了一种语言,却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的:“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所以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寻找幽默,创造幽默,运用幽默,同样也是教学幽默,同样发挥了教学幽默的功能。除了在记忆性的知识上寻找幽默口诀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的一些化学知识通过巧妙转化,使之与教学内容相连接,注入幽默的元素。如讲“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一般用石墨和金刚石来举例,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但二者性质、用途是不同的,我们都知道金刚石,也就是钻石是用来求婚的,可你们见过用石墨求婚的吗?学生笑着说:“没有”。如此的幽默看似多余,其实不然,一方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 运用于演示实验中

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幽默教学 篇3

【关键词】风趣;幽默的语言;催化剂;润滑剂;调味剂;助熔剂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关键的一环,是实施课改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其中幽默风趣是较高语言素质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有时一句幽默的话语,或者一个幽默的动作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学生在听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常感觉到情绪处于亢奋状态,一节课不知不觉过去,而这一节课又收益非浅。问一下原因,回答是:这个老师很幽默。因此,只要我肯努力,我一样可用幽默点缀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享受和快乐。

一、幽默是激励学生的催化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听讲,愉快地思考,愉快地学会学习,教师的语言是关键的一环,也是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好的模式。记得有一次,在上化学方程式书写这节课的时候,理论的知识太多,学生也容易出错,整个课堂气氛会变得沉闷,学生的信心受挫,情绪也会较为低落,这时我可以这样把气氛搞活,“同学们,以前我上过一节盐的化学性质的公开课,下课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可爱的同学跑来对我说,‘老师,上课的时候你叫我写的化学方程式我是故意出错的。我立刻不解的问:‘为什么?回答是:‘因为我觉得我出点错你才可以更好的教育那些不懂的学生,提醒他们在书写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引起学生的轰堂大笑,沉闷的课堂气氛便会一扫而光,到处都是活跃的分子,同时老师可以抓紧机会鼓励学生“胆大心细地去写方程式,不怕出错,欢迎出错,你们出错了,便会更容易提醒老师,老师在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二、幽默是师生关系的调味剂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传授上,而忽视人这个根本。因此,师生关系无平等可言。而课改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尊重、信任、激励、合作,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师授课语言如果幽默诙谐、生动亲切,则可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今年接初三新班的第一节课时,我便有意来一点小幽默,在自我介绍时说:哲学家培根说过:物理使人深刻、数学使人周密、化学使人善变。当今社会变化快,你不变则不通。“化”乃是一个手握匕首的勇猛战士,所向披靡。从今天开始,就由我徐某某把你们培养成为“变形金刚”。这样一下子缩短了师生心理上的距离。

三、幽默是处罚违纪的润滑剂

课堂进程中有时会出现影响教学情绪的事情或现象,若对着全班学生大发脾气,或批评,或讽刺。其结果,一堂课下来,不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的心情也大受影响,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比如化学课多数在上午第三、四节或下午的课,学生比较倦怠容易打瞌睡,这样往往会影响到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这就要调整心态,瞧准时机:“真辛苦,睡觉都不忘听课”。大家一听这话,都忍不住乐了。于是,课堂气氛又重新活跃起来。教师还要适时调动学生注意力,我环视班级,故作奇怪:“班里怎么这么多‘笔记本电脑”。学生莫名其妙,我继续慢条斯理:“不是有很多同学把自己的脑袋垫在笔记本上听课嘛”。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某些同学立刻意识到老师在讲自己,便重新集中精力听课。这样做没有过多占用教学时间,但既批评了学生,又不伤其自尊心,既不影响教学,又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幽默达观的开朗气质,何乐而不为?

四、幽默是传播知识的助熔剂

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教学中,化学概念和理论比较枯燥、抽象。但是,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思维,能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抽象深奥的说理变得具体形象。

课堂45分钟是教学活动的主空间,在这段时间里,要善于捕捉各种契机,然后及时地进行幽默处理。如讲到除杂质时,强调除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此时若用“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照样死路一条”来说明,学生听得明白也记忆深刻;在讲试剂瓶使用注意事项时,我插入:“回家给爸爸倒啤酒时别忘了把标签向手心,并用筷子引流,这样起泡不会太多”。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知识,还能不失时机得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在课堂中,还要善于发现教室内的各种表象:在粗盐过滤的学生实验课上,有学生在倒液体时,忘了用玻璃棒引流。我会打趣:“是‘卖油翁吧,功夫不错,这样可以节约多少的玻璃棒呀”!这听似责备实为呵护的话语,使学习中的错误在笑声中纠正了。

在课堂中,幽默的语言还是教学机智和俏皮的体现。浓硫酸的稀释是初中化学的重点,讲到实验安全处理时有同学问浓硫酸迸到脸上怎么处理,是不是用水直接洗。我不苟言笑地说:“那你等一会儿,就脱水,炭化,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就都出来了。”教室里一片笑声,我紧接着说:“正确的呢,是先用干抹布擦,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再涂点儿碳酸氢钠,凡士林什么的。”该同学又问:“那不能直接涂点儿氢氧化钠溶液吗?”我仍认真的说:“浓硫酸稀释要放大量的热,酸碱中和也要放热,一会你那脸就熟了,况且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这样,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便不知不觉地牢牢掌握了重点知识的学习。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实施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手段,而幽默是一种非常积极有效的方法。因此,有人总结说:在教学中,幽默是风姿绰约的智慧之花,令学生赏心悦目;幽默是自然纯正的精神味素,让学生觉得有滋有味;幽默是快乐的添加剂,使学生笑口常开。

【参考文献】

[1]林华民.新课程我们下怎样当老师.北京: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5

[2]袁振才.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语言的几点思考.陕西: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7.5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4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民族中学:胡良松 雷功乾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内进行得如火如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已不再流于形式,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的统治者与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服务者,在课堂上学生要真正有所进步、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精讲、精练、精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对提高课堂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语言艺术反映着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对化学概念、原理及化学工具等知识做到准确掌握,并能在此基础上,深入浅出,生动简练地传授给学生。

化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科学性,即科学准确地传授知识;第二、针对性,即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教学方案,因人施教;第三、激励性,教育学生时,语言要有激发和鼓励的特性,多看其闪光点,防止歧视或简单粗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笔者在化学教学中耕耘多年,经过认真探索,特从以下两方面,对化学教学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总结,并在教学中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的语言艺术

1、复习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即先复习学过的知识而导出新课内容。如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可在复习酸、碱、盐之间反应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反应特点,导出新课。

2、设问导入新课。教师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与新知识产生了联系,借此导入新课。例如:常见的酸有哪些?化学式怎样写?电离方程式怎样写?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常见的酸》一节。

3、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先观察演示实验,或者学生自己做实验,通过反应发生的现象,找准疑点,导入新课。例如: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先做镁、铁、锌跟稀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通过学生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即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叙述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描述和启发之后,导入新课。如:讲解《空气》一节时,根据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所知空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真实存在,由此自然过渡到本节内容。

二、突出重点的语言艺术

1、使用直观手段描述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实验或选择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进入重点、突破难点。如:关于CO2使石蕊试液变红,有学生就提出了:CO2使石蕊试液变红是CO2使石蕊变红?是水使石蕊变红?还是碳酸使石蕊变红?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就很清楚了。

取两只试管,分别放入固体石蕊、水,并分别向两支试管中通入干燥CO2气体。结果都未变红。然后,向装固体石蕊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向装水的试管中加入适量固体石蕊。再分别通入CO2,都变红了。通过观察这一对比实验,他们自己得出了答案: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是碳酸使石蕊变红。

2、使用各种质疑描述重点。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例如:镁和锌跟稀盐酸谁反应更剧烈?在溶液中谁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哪种金属的活动性更强?

3、使用练习手段描述重点。教师预先准备好重点知识点的练习题,组织学生练习。如强调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可让学生完成下列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发生?(1)Cu(OH)2+H2SO4——;(2)Cu(OH)2+BaCl2——;(3)HCl+BaCO3——;(4)NaCl+KNO3——;(5)NaOH+FeCl3——;(6)BaCO3+Na2SO4——。

4、使用读写手法描述重点。即对于重点知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并进行书写,以求理解和掌握。如:讲解元素的定义及元素符号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强调关键字词,反复书写元素符号。

5、使用讨论方式描述重点。教师讲解重点知识可逐步启发提问,让学生讨论,并分组发言,突破重点。

生活化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篇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特别符合初学化学的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这些素材可以来自:

1.化学史实、故事、新闻报道

化学史实记载了化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它不仅揭示了知识本身,还渗透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因而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课堂上一个动人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例如当讲到《生活中常见的盐》时,引入了中国化工实业家侯德榜博士的事迹和《三国演义》中哑泉和药泉的故事;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1854年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而新闻报道直接来自现实生活,更赋有时代气息和挑战性,一些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发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如12月2日成都新闻报道:四川屏山县三名村民烤火取暖意外中毒死亡,经检验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从而引出完全燃烧的意义和措施。这些真实的事件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实物、图片、影视、录像等资料

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实物、图片,可以将化学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寻找身边的这些材料,比较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而了解它们的用途。利用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钛合金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等内容的图片,可以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一下子缩短了高科技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水的组成”中,放映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关资料。在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另外,一些影视作品、科教片也可以提供更生动形象的素材,并且具有探索、发现意义,如中央电视台第10套中的《探索发现》、《走进科学》等节目。

3.自然现象、生活、生产实际、现代科学技术新发展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活小常识,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内容。例如在讲到空气污染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探究,还可以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譬如酸雨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等。。在学习“酸碱盐”时,可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有的馒头松而多孔”等。在讲授“白色污染”时,可根据生活中事例引入,如从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强制执行“限塑令”等。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幽默 篇6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比传授给学生知识重要得多。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五环节”教学模式。“五环节”即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师生备课,精心准备;学生讲课,成果展示;质疑解疑,深入探究;学生评价,查缺补漏。

[关键词] “五环节”;质疑解疑;探究;创新;高效

在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和创新,总结出小组协作“五环节”教学模式,即“学生分组――师生备课――学生讲课――质疑解疑――学生评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学生分组,明确分工

首先,根据班情和学情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5~7人,分别由优秀生、中等生和潜能生组成,每组设有组长,这样分组的好处是便于学生互帮互学,以强带弱。其次,由组长全权负责,做好小组成员的细致分工,为开展合作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师生备课,精心准备

一是教师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在备课上要狠下功夫。1.依据《课标》精心备课。认真研读《课标》,吃透《课标》精神;立足教材,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做到教学内容丰厚充实;分析?W情,按照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力求课堂教学完美、高效。例如,复分解反应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和离子共存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在学习之前,我就让组长和组员先写化学方程式,然后自己通过对比发现规律。如NaOH和盐酸反应都有H2O生成,生成H2O的离子是H+、OH-,于是得出H+和OH-不能在溶液中共存;盐酸和AgNO3反应有沉淀生成,硫酸和BaCl2反应也有沉淀生成,也就是能生成沉淀的离子在溶液中也不能共存。又如,Ag+和Cl-、Ba2+和SO42-、Ca2+和CO32-、CO32-盐和酸反应有气体生成,铵盐和碱反应也有气体生成,由此,可以推导出H+和HCO-、NH4+和OH-、H+和CO32-也不共存。可以得知,只要酸碱盐之间反应生成物有H2O、气体、沉淀的离子,它们都是不共存的。因为课前有了这样的预习准备,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课堂教学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情景、问题、探究点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的确立以学生的学法为基础,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空间。例如,在讲解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时,复分解反应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状出发,精心确立教学方法,让教学内容走近生活,这就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3.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我以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而且从学生的视角去审视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尽可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并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寻找教材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例如,在解决有关干燥剂的问题时,我设计出问题的讨论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而我仅以组织者的身份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和思考。如浓硫酸能干燥NH3,这是一个值得探究和讨论的问题:NH3溶于水形成氨水,呈碱性,浓HSO4呈酸性,氨气是碱性气体,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浓HSO4干燥NH3,不仅得不到NH3,而且发生了反应。一系列的探究点设计完之后,我让学生讨论:NaOH能干燥CO2吗?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施集体备课,做到取长补短。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在备课中也很难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个人备课后,我经常与同组的教师一起备课,找出不足之处,通过学习同行教师们的成功经验来完善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是学生备课。学生备课也是我上好每一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上课之前,我会把学习任务布置给组长,让组长与组员进行沟通,合理分配任务。组员领到任务后都积极准备,通过上网查询、相互交流等不同的方式,准备好学习的有关资料。通过备课这一环节,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学生讲课,成果展示

在学生成果展示这一环节中,我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扮演的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沟通点拨的作用,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提出问题,并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而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的角色却是展示者、探究者、评价者,是课堂的主角。通过组内协作、环节设计、语言表达,学生都能体会到“从学会到讲出来”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自我提升过程。例如,学习酸和碱一章时,我先要求组内成员对所学内容做好充分预习,整理出学习提纲,制成课件,然后由我认定内容的合理性,并让组员A展示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等基础知识,找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完成相关练习并给予纠正,让组员B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常见酸和碱的用途,让组员C和组员D分别展示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主要采取听写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完成,让组员E总结酸碱中和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由组长补充,教师总结。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又高效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质疑解疑,深入探究

质疑解疑教学环节,是师生进行深入探究并解决疑点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讲课时,遇到多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讲课学生可能也解答不了,这就需要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密切配合,先进行组内救助,共同探究,如果也解决不了,就需要向组外求助,在全班同学中共同讨论解决。例如,在教学盐酸一节时,盐酸、硫酸、硝酸溶液显酸性,NaOH、Ca(OH)2溶液显碱性,于是就有学生提出显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显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这是一个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拓展的好机会,我带领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经过一轮接一轮的激烈讨论,学生得出结论:酸性溶液包括酸溶液也包括一些盐溶液,碱性溶液包括碱溶液还包括一些盐溶液。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质疑解疑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他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每每弄清楚一个问题,往往高兴得手舞足蹈,很有成就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班级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在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要伸出援助之手,相互帮助。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当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弄懂一个疑问时,教师都要给予适当鼓励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每个学生讲完课,我都带领同学们为其热烈鼓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件乐事,学习并快乐着。

五、学生评价,查缺补漏

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学生评价机制。评价包括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互评是让学生相互评价每个人的备课情况、讲课情况、小组配合情况等,然后由组长汇总,对每一个组员的表现做出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这样学生既能相互发现问题与不足,及时查漏补缺,互相提高,又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评价能力,还能让学生懂得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众人拾柴才会火焰高的道理。

总之,作为教师不要总以为学生什么都不会,不敢放手,不信任他们,什么事都要亲历亲为,越俎代庖,这样不仅教师累,学生也不买账。为师者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尝试,要学会放手,只有放手,我们的学生也才会变得更自信、更自立、更优秀!

参考文献:

教学幽默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7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幽默就像“催化剂”, 能使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启迪心智,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 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幽默式教学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 引人入胜,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极限概念是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却是难以理解、掌握的概念。如果老师就用数学的专业术语向学生讲授极限的定义, 不免会使有些教师讲之泛泛, 学生听之渺渺, 不但会让学生感觉复杂难懂, 甚至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以至更不愿意继续学下去了。但若老师在讲授极限概念时, 幽他一默, 做古代书生状, 吟着“庄子曰:‘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千古绝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然后, 向学生解释:其实极限的思想我国古已有之, “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说的就是以1为首项, 1/2为公比的数列, 它的极限是零, 但永远也达不到零, 这其中就蕴涵着数学中的极限与哲学思想。“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极限思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朋友看不见了, 舟也看不见了, 只有隐隐约约的一点孤帆, 而一江春水, 依旧东流, 说的也是当距离 (n) 越来越大时, 朋友的身影却越来越小。这里将数学极限的思想与文学的意境融合在一起,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 学生不但理解了极限的本质, 还可以活跃气氛,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激发求知欲。

2. 教学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开启学生心智、记忆更加牢固

课堂气氛是影响和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 是构成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幽默式教学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 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运用幽默式教学,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 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才能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愉悦身心, 启迪心智。

比如, 我们在讲授高等数学中的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以及不定积分的第一类换元积分法 (凑微分法) 时, 通常假设一个中间变量u, 这时若采用故错幽默法, 故意将成语“无中生有”说成“无中生u”, 就能把深刻的教学内容以生动而浅显的幽默形式表达出来, 深入浅出, 寓庄于谐,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1

解 因为函数y=(3x2-2x+5)10是由y=u10,

u=3x2-2x+5复合而成的。在这里,讲函数y=(3x2-2x+5)10利用“无中生u”进行分解,所以,

研究表明, 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有功能代偿作用, 两半球既相对分工, 又协同活动。只有大脑左右两半球协同活动时, 活动效率才能大大提高。幽默进入课堂, 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基础上, 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 接受知识信息, 得到一个生动逼真的形象;使学生的大脑左右半球协同活动,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和谐的发展, 可以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 记忆得更牢固, 在新的情境中顺利迁移, 从而大大提高知识接受的数量和质量。比如, 我们在讲解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时, 被积函数一般是两类不同基本初等函数的乘积, 将谁看成u, 谁看成dv这是一个难点。我们通过将反三角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五类基本初等函数简称“反对幂指三”, 利用曲解幽默法, 将“反对”曲解为动词, “幂指三”曲解为一个人物, 排在前面的看成u, 排在后面的看成dv。这时犹如“兴奋剂”, 调节了学生的情绪, 驱散了学生的疲倦感, 点亮了学生的注意之灯, 开启了学生的心智, 使枯燥的教学内容趣味化, 记忆更加牢固。

例1

解 运用分部积分法将xcos xdx看作udv,如何选择u与dv呢?根据“反对幂指三”的排序,选幂函数x为u,cos xdx为dv,代入分部积分法公式可得

如果设cosx=u,xdx=dv,则无法解出积分。可见选择u与dv的方法不同,对积分的求解难易差别很大。

3 教学幽默能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育机智

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一种认知活动的过程, 但在认知过程中交织着师生的情感因素, 良好的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课堂教学难免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如学生打瞌睡、玩手机、左顾右盼、私下讲悄悄话等等。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不可能专门停下来批评学生, 以致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可能对这种情况听之任之, 不问不管。例如, 我们在讲微积分基本公式——牛顿 (Newton) —莱布尼兹 (Leibniz) 公式时, 有个学生在玩手机, 我们轻松地“幽默一把”, 说“某某同学, 你亲自与牛顿讨论微积分基本公式, 国际长途, 电话费很贵哦”。通过幽默引发的笑声消除了师生的角色差异, 沟通了师生的思想, 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 使学生在数学课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机制, 使师生之间关系更为和谐融洽, 共同步入一个相容有趣的教学世界。

参考文献

[1]王明坤, 杨清新.简论教学幽默[J].南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0, 4

[2]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 5

[3]刘晓明, 王丽荣.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6

[4]石勤.幽默在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体育报, 2005, 7

[5]李蕊.浅析如何调动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J].烟台南山学院基础教学部, 2009, 6

[6]李如密.教学幽默:增强师生亲和力的有效策略.教之魅[R], 2004, 11.

[7]赵勇.教学幽默让课堂更精彩.文教资料, .2006, 1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幽默运用 篇8

关键词:中职教学;幽默作用;幽默运用

教学幽默是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或谐趣的手段来表现真理或事物的内在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因而教学幽默对于教师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英语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幽默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正面而积极的,其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

1.提高英语水平

幽默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2.树立学习自信

幽默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让学生有信心学好英语。

3.激发学习兴趣

幽默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改善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从消极被动接受到积极主动学习。

4.改善师生关系

幽默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还对师生关系的改善有积极影响,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友好的师生关系。

二、幽默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幽默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并没有特定的模式可讲,教师应多运用幽默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师方面

教师本人要重视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且培养自身的幽默感,不断创新幽默教学方法。

1.临时发挥幽默法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时机发挥幽默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进行到学生感到比较枯燥无味时运用,效果突出,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beat和hit这两个单词的区别时,就可以运用一下临时发挥的方法,如果发现有学生走神了,教师就可以走到那个同学身边,对学生说:“这位同学刚才上课走神,你们说老师是要轻轻地hit他一下,还是狠狠地beat他一下呢。”这时,学生就会因为这个幽默而哄堂大笑,全班的注意力就会再集中起来,同时学生也明白了beat和hit之间在强度和动作连续性上的区别。

2.影视艺术幽默法

老师在平时看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时要注意作品里面的经典用语或动作,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将这些内容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课堂提问环节时,由于学生一般对这个环节的响应不积极,通常老师的提问没有几个同学回答,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套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对学生说:“同学们啊,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所以你们是选择爆发呢,还是灭亡呢。”学生的情绪会因为这一句幽默的话而被调动起来,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再比如,当老师在上课时有急事需要去办公室处理一下,让学生自己在教室里自主学习时,为防止学生不认真上自习,老师可以在走之前对同学们说:“I will be back”(这是《终结者》中施瓦辛格的名言)。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又对学生起了警戒作用,让学生能够自觉认真地上自习。另外,老师要注意,所选择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中的名言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若选择学生没有接触过或看过的作品,就会使名言起不到幽默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尴尬,并且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与他们之间存在代沟,对师生关系的融洽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教学方法

老师也要注意运用幽默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比如,在单词的记忆方面,教师就可以运用一些幽默的手段,让学生更快更高效地记住单词。例如,老师在教授play的用法时,就可以为学生编一段幽默的小段子来方便学生记忆,如:“play是个小能手,吹拉弹打,它样样行!”通过这样一个小段子,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记住play的用法,而且因为幽默小段子的运用,英语课堂教学的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再比如:在进行语法学习时,老师也可以运用幽默的手段,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语法的具体用法。例如:在讲that的用法时,老师就可以用这样一个句子:That teather is happy to inform him that he has been admitted to that company.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学生看到这个句子中有这么多that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就会主动去研究这个句子中的每个that分别起什么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将that的用法彻底搞清楚,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句子,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一举两得。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多注意运用幽默手段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同时又要注意掌握幽默运用的度,切不可只注重幽默而将最重要的教学任务给忽视了。

幽默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在日常教学中用幽默风趣的教学手段去打动学生,让学生爱上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小静.幽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25).

[2]徐显印.幽默与和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英语课堂[J].时代报告,2012(1).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幽默 篇9

一、何为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多个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测验的教学模式。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实验对象

高一年级六个班(每班60人),前三个班实行分层教学,后三个班作为对比班。

2.实验时间

本实验在两年内完成,每一学期为一个阶段,共分四个阶段。

3.分层方法

根据高一招生考试中的化学成绩,将前三个班的学生(共180人)分为A、B、C三类,A类为三个班中的前60名;B类为61~120名;C类为121~180名,分别组成A、B、C三个班。

4.分层上课

将前三个班的化学课排在同一时间,分别由三位教师上课,每次化学课学生都按A、B、C三类组班上课。A班学生基础扎实,在教学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加深,以培养学生的能力;B班主要学习课本知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班基础较差,可先复习初中的化学知识,然后再学习高中内容,以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

5.分层作业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可布置不同的作业。A班学生的作业量可适当增加,难度可适当增加,可做一些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目;B班学生作业应适中,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稍微增加难度;C班学生的作业以课后习题为主。

6.分层测验

每章学习结束后,要针对学生的基础选择不同的题目组成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A班试题难度较大;B班试题难度适中;C班试题较简单。

7.评价方法

进行分层教学的三个班级每学期要参加全市组织的期末或期终考试,根据考试成绩与后三个未实行分层教学的班级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总结出分层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的分层教学积累经验。

8.班级重组

每学期全市期末或期终考试后,根据考试成绩,对A、B、C三个班进行重组,重组的原则是:A班中的后十名进入B班;B班中的前十名进入A班;B班中的后十名进入C班;C班中的前十名进入B班。

三、分层教学的评价方法及效果

每次考试后将学生化学成绩分为A、B、C、D、E五类,对比如下表:

通过上表中A、B、C、D、E五类学生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实行分层教学的三个班级中A类学生人数明显增加,D、E类学生明显减少。与未实行分层教学的班级相比,分层教学在培养“尖子生”和推进“后进生”方面显示出了强大优势。

四、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不仅在提高学生的单科成绩上有重要作用,还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塑造学生的品质上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实施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一类学生都能听懂学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慢慢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同一类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分层学科的成绩相差都不大,使学生不会感到与别的同学差距大,追赶不上,相反,他们会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赶上并超过其他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3.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优胜劣汰”,适应以后的社会竞争

竞争是残酷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社会竞争的良好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教学在每学期考试后都要重新组班,成绩好的学生升入A班或B班,成绩差的降入B班或C班,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认识到竞争的残酷性,为以后进入社会参与竞争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五、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1.如何使分层上课更快速、高效

分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尖子班”和“非尖子班”,是根据单科成绩进行分层,不能固定班级。上课时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秩序很难控制,需要很长时间学生才能安静下来。如何使分层教学更快速、高效,还需要继续实践。

2.重新组班时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每一学期考试结束后,都要对A、B、C三个班进行重组,A班中的后十名要进入B班,B班中的后十名要进入C班,如何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将是分层教学需要解决的又一难题。

3.如何使教师的工作更实效

实行分层教学,每一位教师要独立负责自己这一类学生的教学工作,要备课、批改作业、出试卷、分析学情等,使原本几位教师共同完成的工作变成由一位教师单独完成,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教师的工作更实效,还要不断实践。

4.多个学科进行分层教学时,如何更有效地组织上课

当多个学科同时进行分层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单科基础不相同,所以同一位学生在不同学科中所处的班级也不相同,如何使不同学科的分层教学互不影响,需要继续研究和实践。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幽默 篇10

一、背景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师习惯用教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教”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教师在发挥自身作用时就暴露出一些传统教学所特有的弊端。如教学上采用注入灌输,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当前的教学虽然对传统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进,教师的观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重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练,但由于受教学环境的影响与局限,使得教学目标单一,学习方式单调,学习内容封闭,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迫切需要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适合学情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据调查,初三学生对化学学科是比较喜欢的,喜欢化学的人数在众多学科中比率居第一位,不难看出,学生成绩好的主要原因是对化学有兴趣,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等。那么部分学生对化学没有兴趣,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

从调查结果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知如何学习,教师讲课枯燥无味且要求死记硬背的多,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教师剥夺,迫切希望教师还他们一个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化学本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由实验而产生千变万化的现象,进而揭示物质间的联系及变化规律。正因为如此,学生对化学学科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验,能够创设一个巧妙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情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感性知识,在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到抽象的思维知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化学实验还能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其它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由于在“粉笔,黑板化学实验”和中考指挥棒的驱使下,许多老师认为,与其花费很大力气去完成课本上的验证实验,还不如多做几道与此有关的实验题目,更不用说改课本上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了。如此恶性循环,所以说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的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上来,旧的化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学教学观念所取代。这种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我们意识到,怎样学习是比学习什么更重要的问题,现代化学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化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自觉地按照化学学科的特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得以优化。当今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改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和能力有较大帮助。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实验过程并不重要,与其花许多的时间“做实验”还不如“讲实验”、“背实验”这样或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来的快,去的也快。学生往往过了一些时间就会忘记,最后头脑里稀里糊涂,那有什么能力培养。新教材的编写把学生动手实验融入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意识。为此我们必须转变陈旧观念,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与以往不同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没有明确的界限。实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并不是简单的技能模仿,而科学实验探究才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去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论。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去提出一个个问题、去假设、验证、讨论。教师必须加强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尤其对实验探索过程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学更应特别注意实验的本性,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要提倡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来检验知识、发展知识。

三、研究的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所有自然科学中化学涉及实验面之广博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以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的特点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先有结论,后用实验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学生在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再去做实验,往往提不起兴趣,应付了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学生略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后先做实验,调动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了解事物的本质与变化的根源。把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由实践来检验课本知识,不盲从于权威。

2、将化学课堂搬进实验室

化学课本中大部分章节中都有实验,纯粹的黑板讲解和演示实验都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实验——讨论——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观察、探究,体现了化学知识、原理源于实验的学科特征,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加工处理和输出信息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是化学实验不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将实验室作为教学课堂。

3、教学中渗透开放性实验课题

实验教学中还可有教师选定实验课题或利用课后的实验习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制定实验方案。自己设计、操作,让他们在亲自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全面地理解、运用实验原理,逐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4、改进实验装置使之更合理化

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装置不够完善,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有些实验设计不够合理。本课题研究如何将这些实验改进,同时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

四、概念的界定

探究是指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动手和动脑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是一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形式的活动课程。开发化学实验探究功能的研究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以及独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这些实验要经过科学研究的全部基本过程,既从研究动机和设计研究方法开始,经过反复实验和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五、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9月—2006年6月):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开展个别的化学实验课的探究试点工作。开展中学化学新课标、新教材学习研讨活动。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月):对上学年准备阶段的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汇报,继续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将诊断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并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评价,针对存在或新出现的典型问题、难点问题进行学习、讨论与研究,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策略。同时,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研究、资料积累、效果检测等工作,为撰写研究报告作准备。阶段主要是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自行选择研究方向和重点,报课题组审批,经课题组讨论通过后,确定教学实践方案,撰写相关教案和论文。

根据实践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围绕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策略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形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交流。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实验方案,举行校及更大范围内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示范观摩课,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接受校、教研室中期评估验收。

3、结题阶段(2009年2月—2009年6月):本阶段主要是整理教学实践资料,总结实验结果,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

(1)撰写相关的总结和论文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反思设计:温暖的家下一篇:读红色经典《苦菜花》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