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机智教学管理

2024-08-02

化学课堂机智教学管理(精选12篇)

化学课堂机智教学管理 篇1

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 目前在高师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造成学生在教育实习或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深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那么, 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 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很好地随机应变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他任何系统一样, 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 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 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 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 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 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 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1. 要熟练地掌握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 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 从而变换教学方法。例如, 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 卡壳了, 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 或化难为易, 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 要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 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 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 要充分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境, 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 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 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 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 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 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 学生会怎样回答, 一般有几种答案, 教师怎样引导, 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 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 那么, 该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呢?下面笔者介绍两种应变技巧。

1. 绕道迂回, 调节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 发现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 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 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 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 要追加问题, 以调节难度,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 善于反诘和回避。

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 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 要善于反诘, 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 并且具有酸性, 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 (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 或重点时, 应予以回避, 可以婉转加以说明, 适可而止, 避免节外生枝, 纠缠不清, 小题大做, 喧宾夺主, 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 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 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化学课堂机智教学管理 篇2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一、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

(2)要熟悉学生情况。(3)要充分备课。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

(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二、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纯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龙头马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4、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并且具有酸性,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谈谈中学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机智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悉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他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重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假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猜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要熟练地把握教材;要熟悉学生情况;要充分备课;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预备;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三、把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经常是判定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定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1)对学生熟悉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2)对学生熟悉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钝化”状态。(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龙头马尾,不着边际。(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假如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假如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重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樣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并且具有酸性,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假如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谈谈中学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 篇4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他任何系统一样, 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 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 引导学生注重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 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 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 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假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 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 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 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 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 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 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并猜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要熟练地把握教材;要熟悉学生情况;要充分备课;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预备;加强学习, 不断扩大知识面。

三、把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 经常是判定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 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 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定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 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 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 对学生熟悉能力评价过高, 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 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2) 对学生熟悉能力评价过低, 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钝化”状态。 (3)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 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 或龙头马尾, 不着边际。 (4) 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 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 学生求异思维活跃, 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 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 绕道迂回, 调节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 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 应及时调节难度。假如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 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 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假如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 要追加问题, 以调节难度,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 因势利导, 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 使课堂陷入被动, 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重力, 因势利导, 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 扭转被动局面, 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 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 学生议论纷纷, 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 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 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善于反诘和回避。

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 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 要善于反诘, 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 并且具有酸性, 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假如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 (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 或重点时, 应予以回避, 可以婉转加以说明, 适可而止, 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 小题大做, 喧宾夺主, 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课堂教学的灵感--教学机智 篇5

无法预约的精彩

——浅谈教学机智

江苏省如皋职业教育中心校 226500 陈爱民

摘要: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迅速调整教学状态的心理行为。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生命力的体现,是衡量其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它是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因素长期积淀,厚积薄发的产物。关键词:教学机智;课堂教学;灵感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迅速调整教学状态的心理行为。尽管在教学艺术中,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因素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缺乏了应有的教学机智,那是不可理解的。

教学机智作为一种心理行为,有其复杂的生成机理。它也许不像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那样可以描述和研究,它更像文艺创作中的“灵感”现象,来无影、去无踪,好像没有规律可寻,但在教学实践中它是存在的。文艺创作中的灵感现象表现为作者对精神理念的豁然开朗,对外观世界的突然感悟,常常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狂喜,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欢愉。很多情况下,一部优秀作品的产生与灵感是分不开的。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家创作生命力的体现。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认为: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生命力的体现,是衡量其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呢?

事实确实如此,当我们重温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无不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承德一中的刘秋红老师(2005年全国语文课堂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受邀到某校借班上观摩课《死海不死》。在教学设计时,本来安排1课时教完,但在课堂实际操作时,由于她的启发到位,学生在讨论“如何拯救死海”一问时,思维空前活跃,争相发言。刘老师临时决定违反一下“常规”,拖一会儿

课,让更多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体会学习的乐趣。试想,如果刘老师不顾学生,只顾遵守“常规”,这堂课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了。刘老师这种打破教学常规的勇气、用心呵护学生的举动、以及驾驭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正是其教学机智的表现。

其实,就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也时常能感觉到教学机智的“灵光一现”,使很多平凡的课堂在某个时段折射出智慧的火花,那是无法预约的精彩。其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l.对课堂反馈信息的准确捕捉与筛选。

课堂信息稍纵即逝,它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随机反馈的体现学习状态与效果的一种暂时性信息,教者的机智就在于及时捕捉并筛选那些真实、有效、有用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笔者曾观摩到一位老师上《劝学》的实况。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喻说理,经过教师的分析解说,学生都显出深有所得,深有所悟的样子。讨论、提问,学生也都侃侃而谈,从比喻的大量运用,到比喻的多种形式,从比喻的表达效果,到比喻的选用提炼,谈得十分透彻。师生都认为这个问题圆满解决了。但一位同学在气畅语酣的答问中偶尔把“比喻说理”说成“比喻论证”。教者当即意识到学生对问题还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于是抓住这一点,空出教学时间,将比喻说理与比喻论证作了比较。这样既深化了教学,又扩展了内容,取得了良好效果。课后,大家都对这位老师在课堂上能及时发现学生问题的能力,表示肯定和赞许。

2.对课堂反馈信息的及时反应与处理。

在对课堂反馈信息的准确捕捉与筛选之后,教者就应对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和正确的处理,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安徽的刘学柱老师上《荷塘月色》一课,在讲课文“文眼”时,学生理解得很透彻。在答问中,刘老师感到学生对课文记游线索及感情脉络也有了一定的把握。于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记游线索和感情脉络采用了精讲妙点的方式。特别是感情脉络本准备详细讲解的,这一

来既节约了时间,又保持了学生浓厚的听课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也许教学机智表面上看来有很大的随意性,是教师无事先考虑,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临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行为表现,但其产生并非“空穴来风”,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因素长期积淀,厚积薄发的产物,并非教师在某个时刻的“心血来潮”,偶尔靠“小聪明”所能为之的。

一.受教育思想的影响。

正确的教育思想有利于产生教学机智。

其一,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不是机器,他具有能动性。一个教师无论其经验多丰富,备课多充分,都不能忽略这一点。因此,上课时学生的表现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当师生之间出现这种“交流错位”的现象时,教师只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变“错位”为互动,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再进行”。

假使教者不具备教学机智,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形:①对学生的“过度”反应,教者束手无策,课堂“冷场”,一堂课就这样“砸”了;②教者不顾学生的反应,只顾自己讲解灌输,这样的课堂势必死气沉沉,学生心不在焉,反应冷淡,这堂课算是白上了。

其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等论断已成为新时期我们对教育思想的共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学生的“过度”反应恰恰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是我们应该予以认可和重视的。教者应该积极配合学生,帮助学生解疑答问,“顺水推舟”,启发思维。这样即便偶尔好像打乱了教学计划,但其效果却非那些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表演课”所能相比。试看一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

【精彩回放】

在一番“先行组织”后,师:你们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么?这节课———

突然,一名学生站起来: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生:我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师:那你知道为什么沿着高剪,不沿着高可以吗?

该生摇头。

师: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动手试一试。(原定让学生探索结论的教学变成了现在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

【透视与反思】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倒行逆施”,打乱了教师的设想,打乱了教学的程序,面对这种现象教师不应选择回避,而应选择面对。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不期”的教学资源,趁机调整方向,重新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其三,把学生作为主体,就必须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师的设问无动于衷时,我们就应机智地重新设问,启发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而一些刚刚走上讲坛的新教师却往往缺乏这应有的机智。我校刚分配来的一个新老师在讲授《枣核》一课时,上课不久,便贸然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枣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对于初一年级刚刚接触这篇文章的学生,显得难度太大了,而且课文尚未深入讲解。所以学生只能大眼瞪小眼,毫无反应,教师一再追问,终究无人举手,课堂出现了两分多钟的“冷场”,教师无奈,情急之下,只好自己讲出了答案,后续的教学就显得凌乱不堪了。假使这位新教师当时意识到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时,立即改变一下问题方式,或先问几个较简单的问题,如“老朋友叫我带枣校来干什么?他的用意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以此作为铺垫,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可能情况要好得多。

二.受知识修养的影响。

教学机智的产生要求教者具有较高的知识修养,许多优秀教师

都是“学富五车”的,天文地理、人文科学无不知晓,所以他们上课往往能旁征博引,妙语如珠,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在艰苦的自学探索和教学实践中,他们已锻炼出了高层次的教学机智。河北黄骅中学的特级教师许建国老师在谈他上的《荷塘月色》的示范课体会时,回忆说:“我认为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在授课时驾轻就熟。才能够应付‘突发事件’。例如,在这堂课上,有同学提出,朱自清先生面对白色恐怖的现实,在苦闷中彷徨,又幻想逃避现实,为什么他不能像鲁迅先生那样拿起笔作武器向敌人宣战呢?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朱自清先生只是一个学者型的民主战士,他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斗争的方法,只能是委婉地抒发自己苦闷的心情和难得偷来片刻消遣的淡淡情趣。这也正是本文‘朦胧美’产生的思想根源。如果教师不能吃透教材,对这一点不清楚,课堂上就会‘卡壳’,就无法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许老师这里所谈的“吃透教材”正是其知识修养的具体表现。试想一个“才疏学浅”的“穷”教师对教法知之甚少,自己尚不能对某些问题理解到位,又怎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又怎能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做出准确的判断,又怎能“审时度势”引导学生呢?这样的老师除了照背教参的答案,还能给予学生什么呢?其课堂上出现“卡壳”现象当然不足为奇了。

三.受心理素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心理素质会影响到教学机智,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遇事冷静、沉着的教师往往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于漪老师在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摧残之后,迎来了教育的第二个春天,并第一次在上海电视台教育演播室现场直播了一堂语文课《海燕》,于漪老师回忆说:“学生端坐在临时布置的教室里,我拿着备课夹候在教室外,等导演的指令。灯陡然亮了,满屋通明,我的心紧缩了一下,但立刻镇定下来,从容地走进教室„„”于漪老师在此所表现出来的从容不迫的精神状态,处惊不乱的心理调控,无疑为其教学机智的正常发挥奠定了基础。

另外,教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充沛的精神、清醒的头脑,也有

利于课堂上教学机智的充分发挥。

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在于课堂教学。在日益关注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提出教学机智,希望更多的教师少一些“匠气”,多一些“灵气”,努力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让教学机智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这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课堂上的教学机智 篇6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z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纯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龙头马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4)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并且具有酸性,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机智的运用 篇7

乌申斯基曾经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了教学理论, 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 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对象、上课时的情景等因素的不同, 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事前难以预料, 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 比如遇上了突发事件, 遇上了意想不到的学生的提问, 遇上了学生恶作剧, 遇上了课堂纪律特别差的班级, 教师该如何灵活应变, 巧妙处理并扭转局面, 使自己摆脱窘境, 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这是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个性修养的全面考验,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去灵活、巧妙地解决, 排除“险情”, 使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凡需要机智的地方, 都没有机会去做仔细的计划和反思, 机智的行动总是即刻的、偶然的和即兴发挥的。下面是我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机智的实践,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教学机智的把握

1.充分备课

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一个教师要教好课和处理好课堂中各种偶发事件, 必须以这“四备”为基础,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情况。熟悉教材和教法,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促使课堂教学灵活起来。比如在上《离子反应》一课时,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的重点是:离子反应的概念及本质, 简单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较为复杂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不做要求,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上的信息提示掌握较为复杂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因此, 布置练习时, 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布置难度不同的题目, 可以避免差生对作业可望而不可即, 而优等生又无所收获的现象。

2.设计精彩的课堂开场白

众所周知, 好的开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设计精彩的开场白,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乙醇》一节, 我这样开场:三国演义开篇讲,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学生笑) 。”今天的课与酒有关, 我国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 同时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接着讲诗人李白与酒的故事, 李白的一生与月光相伴、美酒相随, 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千古绝唱: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疾风知劲草, 困顿见酒魂;花间一壶酒, 对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激烈鼓掌) ……以致后人评价李白都与酒有关:酒杯一端, 文思如泉涌, 一口下肚, 运笔如有神;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这样赞美李白: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大笑, 激烈鼓掌) 。接着, 讲第一“酒鬼”杨晓楠的故事, 而后总结饮酒的辩证关系:“酒啊酒, 都说你晶莹剔透, 却原来百味具有, 一半阳刚, 一半阴柔, 一半魔降, 一半灵秀。你是火焰能把人间暖透, 你是大海也能淘尽千古风流 (大笑, 激烈鼓掌) 。”最后, 点明主题: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机智的把握

1.含蓄幽默, 融洽师生关系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黑格尔说:“幽默是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基础。”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往往使教师陷于窘境, 要处理会拖延上课时间, 还可能伤害到学生的情感;如果不予理睬, 又损害教师的威信, 甚至让事态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要采用教学机智, 含蓄幽默地使自己暂时摆脱窘境, 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 使教学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由于借助幽默的力量消除窘境, 所以, 往往使师生都能“会心一笑”, 双方关系更融洽, 更和谐。

学习成绩再差的学生都会喜欢教师把化学实验带进课堂, 当教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 特别是比较有趣的演示实验时, 学生会异常兴奋, 个个伸长脖子, 眼睛“聚焦”讲台。不可避免地, 有些学生不由自主地站起来, 甚至坐在桌子上, 坐在后排的学生会跑到前排, 学生之间偶尔会发生打闹现象。当出现这些情况时, 课堂纪律可谓是“一团糟”。这时, 我认为可以采用幽默法解决问题。如在演示钠与水反应实验时, 当学生看到钠熔成小球, 四处游动, 发出嘶嘶地响声, 并突然有小火星出现时, 学生激动地“哇、哇”叫,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但是很多学生都挤到了前排。于是我幽了一默说:“看来我太有魅力了, 同学们都想接近我!”学生“哄”地笑了起来, 我笑着用高昂的声音说:“现在请同学们暂时离我远一点吧!各位同学各就各位!课后希望同学们能让我继续感受我是一名有魅力的老师噢!”学生乖乖地坐回原位,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我发现学生都很愉悦地听着, 并没有反感的表情。这样, 既教育了学生, 又融洽了师生关系。

2.导课不拘预设, 机智生成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 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 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 甚至有时差异还挺大。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 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 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使教学富有灵性, 彰显智慧。

有一次, 上课铃声响了, 我刚走进教室, 一道刺眼的亮光射入我的视野, 我差点晕倒, 原来是一位学生正用镜子反射太阳光。刚好那道光线往教室门口方向射去。学生看到我进来, 吓得都不敢作声, 都替那位同学担心, 好像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为了调节当时紧张的气氛, 又不失我的体面, 我笑着说, “哇,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太阳能呢,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电池就与太阳能有关。”我接着说:“人类制造了一种太阳能电池, 能够将地球上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造福。不仅仅是太阳能电池, 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电池, 有这种神奇的功能。那么这种电池工作原理是什么?今天, 我们就来探讨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原电池。”随着我的引入, 学生兴致勃勃地听着, 那位学生也收起了镜子, 认真听我讲课。我把导课的内容临时更换了, 以顺应当时的形势, 这样不仅避免了尴尬的局面, 而且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一举两得。通过这件事, 让我体会到, 一个教师除了有爱生的情感, 灵活的思维, 还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 才能临场发挥, 提高教学效率.

3.因势利导,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因即循;势即趋势;利导即引导。因势利导即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 加以引导。在化学实验课中, 教师可以根据事态的发展, 乐观对待消极因素, 发掘积极因素, 因势利导地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化学实验课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失败或者出现意外现象。教师的“演示实验”失败时, 如果教师因为慌乱而尴尬地敷衍说:“我们下次再做吧”, 会使学生感到很失望。教师完全可以略带诙谐, 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 让我们期待再次成功吧!”这样会使学生轻松一笑, 既化解了尴尬, 又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失败在学习过程中是很正常的事, 并且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失败的原因。

一次我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 学生全神贯注地等待喷泉的产生, 可是怎么也喷不出来。还好我事先准备了另外一瓶氨气, 于是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再做一次。”这一次, 我认真操作, 终于出现了美丽的喷泉现象。我接着问学生, 第一次操作失败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要使喷泉实验成功,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 我也成功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 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知识。

4.随机调整, 最终导向教学目标

在化学实验课中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一件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创造性劳动, 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各种事件, 情况千变万化, 情形错综复杂。它需要教师果断、准确地做出判断, 并能灵活地进行调整, 这的确是一件难度较大的教育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 巧妙处理。而教育机智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它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富于想象, 灵活多变。

例如, 在实验选择和处理上,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 最终指向教学目标。如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一内容中, 课本上选择用平衡Fe3++3SCΝ-Fe (SCΝ) 3 (血红色) 并通过分别增加FeCl3、KSCN的浓度使血红色颜色变深, 从而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的规律。但是实际上要在实验中看到理论现象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选择用现象变化更明显的实验, 即2CrΟ42-+2Η+Cr2Ο72-+Η2Ο, 将K2C2O4溶液与HNO3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两份, 在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与另一份溶液对比, 这个实验现象与前者相比, 现象更明显, 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总之,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发生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判断, 能正确、机敏而妥善地处理, 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能力。教师要形成教学机智, 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应变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用心感知学生的真正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建明, 王孟芳.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与实践[DB/OL].http://www.ehuaxue.com/Article/class6/200805/11639.html2008-05-4.

[2]赵春平, 温金梅.浅谈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5) :50-52.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 篇8

化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 都是在有限45分钟内让学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而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在于教师要认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反馈情况, 了解课堂现状, 能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 对课堂做到有效调控,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同时要找到教学中的不足, 为下一次课堂教学提供有利依据。所以,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运用多种合适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把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 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正确的调整。如果在反馈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教师要及时地采取有效方法, 调整信息的反馈手段, 使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最基本的环节, 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个性差异, 以及教材内容、教学任务和目标等, 设计最合理的教学计划。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要熟练地掌握教材

教材是教师上好课的依据, 需要教师充分把握教材, 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另外, 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还要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 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灵活应对教学中的偶然状况, 及时地调整教学手段。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这时候该怎么引导?是把难度降低还是调整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呢?这都是需要教师对教材非常熟悉。

(二) 要熟悉学生情况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教师要善于运用课下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 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 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同样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考虑的角度不一样, 他们的见解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 了解他们思维发展的方向, 以便因材施教。

(三) 要充分备课

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充分准备, 教学就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学生也没有兴趣上课, 反之, 如果教师备课充分, 教学时就会表现得得心应手, 学生也会热情配合, 课堂效果自然就好。备课除了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 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然后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手段、教材步骤以及学生的情况认真揣摩研究, 在头脑中要形成上课的过程。例如, 教师要在课堂上设计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该怎么回答, 应该从哪个角度去思考;教师怎么引导学生学习;教授过程中哪些是教学的亮点;结束的时候怎么总结等。

(四) 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化学实验体现了知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它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 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所以, 教师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 对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对所需试剂和仪器做到准确无误, 并对实验的安全性和直观性做好准备。

(五) 加强学习, 不断扩大知识面

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 不管是哪一种能力和方法, 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以, 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业务, 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巧妙解决学生的疑问, 灵活地处理课堂上发生的意外情况。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灵活应变, 体现了教师的素质, 需要教师具备自我调节能力, 能对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反应有准确的判断, 因为化学课的多变性和偶然性导致了课堂失控的情况也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 很多疑难问题学生不能及时解决, 会使课堂处于被动的状态。 (2) 教师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 学生上课的兴趣不浓, 精力不够集中, 所教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3) 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 会出现个别学生回答的问题偏离主题, 或者回答片面, 不能说到重点的问题。 (4) 因为教师对实验演示准备不够充分, 在课堂演示过程中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呢?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应变方法。

(一) 及时调整学习难度

教师如果发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要降低问题的难度, 要通过变化角度或者引导使学习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 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时, 教师要通过补充问题, 增加难度,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 巧妙处理突发事件

面对突发事件, 教师要及时引导, 因为化学的偶然性, 常常会使教师处于被动状态, 这时候教师要马上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 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 教师演示实验失败时, 课堂会处于混乱状态, 学生会议论纷纷, 这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实验为什么会失败呢,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 同样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因为课堂过于单调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于热闹学生又不能冷静的思考, 因此, 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及时调控他们的思维, 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 要抓住重点, 教学语言要幽默, 巧妙设计悬念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 因此我们高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 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摘要:教学手段的合理设计和实施是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不过, 因为化学学科中物质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差异性, 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偶然性和多变性。这就要求化学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以外, 还要有灵活处理课堂能力的机智, 能够适合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 解决意外情况的发生,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机智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王祖浩, 王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教学机智成就高效课堂教学 篇9

一、预设的课堂与生成的课堂有机结合是产生教学机智的关键

“凡事预则立”, 成功的课堂必然是有准备的课堂。课前吃透教材, 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 预设好教学过程;课堂上随时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准确把握时机调整教学方案, 发挥教学机智, 让平庸的课堂焕发精彩。

在讲授“市场配置资源”知识点时, 我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 结合案例与学生一同总结出市场调节的手段、市场调节的优点等知识点。根据教材安排, 接着我将讲授“规范市场秩序”内容,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老师, 市场调节这么多优点, 那政府为什么还有调控房价等行为呢?”声音过后是一片议论声。面对这一投石击水的疑问, 我在对教材了如指掌的情况下, 及时调整所教知识点的顺序, 让学生翻开下页书本, 与学生一同探讨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手段等知识点。在师生共同努力下, 虽然本节课内容较多, 但学生遵循自己的思维逻辑掌握了重要知识点, 均能学有所得。这节课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学生知识点要求, 若是置学生疑问而不理, 老师按照预设上课, 势必会造成学生的不满。因此课前充分的预设与课堂生成的有机结合产生的教学机智, 在处理教学中偶发事件尤为重要。

二、融洽、和谐的课堂秩序是施展教学机智的有利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 融洽、和谐的课堂秩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知识的碰撞, 情感思想的交流, 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当然是教师。教师应融入学生中, “蹲下身”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构建师生间基本的信赖和信任关系, 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凝聚力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即使出现意外的紧张气氛也能春风化雨, 使课堂教学充满灵性顺利进行。

在讲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知识点时, 在与学生探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好比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后我让学生用身边实例说明。师生默契共同发挥教学机智, 既讲透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知识, 又化解了一场无意引发的纷争, 课堂教学继续进行, 学生关系没有因此而紧张。

三、思想道德教育是发挥教学机智应把握的核心原则

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 要求教师最终的教育理念必须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培养有健康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在政治课堂中却又往往会出现一些有悖道德伦理的不和谐“声音”, 这时就需要政治教师恰当处理这些意外, 纠正学生道德上的缺失, 端正学生的道德素质。课堂中出现学生道德异常现象时, 教师应及时发挥教学机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让教学闪现德育光芒。

四、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发挥教学机智的必要条件

动态课堂教学中, 学生质疑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能够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对症下药, 尊重学生敢于质疑的亮点, 把错误的观点机智转移到让学生争论的教学中, 通过教师睿智的引导将紧张的氛围变得轻松, 让学生自觉参与探究生活的是非曲直。

讲授“诚信在建立市场秩序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点时, 我结合学过的“公司经营与发展”中“要诚信经营, 树立良好企业信誉和形象”知识点加以补充说明, 学生也结合我的点拨, 例举企业诚信经营的事例, 虽不够深刻但也都是正面积极的。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严肃地说:我觉得中国企业最不讲信誉, 我们吃的是有毒食品, 穿的是假冒名牌, 住的是危房, 坐的是劣质公交……该学生一说完, 另外也有一些同学也开始义愤填膺, 竞相附和。我及时捕捉这一教学契机, 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探讨, 引导学生得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要健康发展, 需要法律规范和道德引导相结合;需要企业诚信经营, 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消费者面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丑恶现象要提高辨别眼力, 要遵守法律法规, 维护市场正义等知识点。本节课中学生的质疑虽然观点有些偏激, 但精神可嘉, 通过教师巧妙的教学机智引导, 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涌动。

教学活动总是在动态生成中进行, 课堂随时都可能出现无法预约的“插曲”, 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引发“一波三折”的偶发事件, “节外生枝”往往在无心插柳之际不期而遇。因此, 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 捕捉思维的瞬间, 充分发挥教学机智, 利用生成性教学契机, 变“节外生枝”为“节外生姿”, 绽放教学美丽之花。

参考文献

[1]孙江琳.课堂, 莫让思维的火花稍纵即逝.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3.7.

[1]张安勤.是回避, 是压制, 还是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学, 总第308期.

发挥教学机智,演绎精彩课堂 篇10

一、机智幽默, 化解窘境

幽默是教学机智的润滑剂, 是教师学识、智慧、灵感和思想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我带着教科书急匆匆去上课, 到了教室门口发现门紧关着, 用力推也推不开。等了一会儿, 上课铃响了, 还不见有人开门。此情此景, 着实令我火冒三丈。我转身从后门走进教室, 教室里顿时寂静无声, 学生都在等待“电闪雷鸣”的到来。我和蔼而幽默地说:“当今社会上的确有很多人喜欢走‘后门’。但我不喜欢, 今天是个例外.以后我坚决不走, 也希望同学们不要让我再走了。”学生一下子就大笑起来, 紧张的气氛随之缓和。在课堂教学中幽默运用得好, 不仅能使自己摆脱窘况, 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差距, 增进师生感情, 而且会使学生在有意与无意间受到认知震撼, 由此产生学习热情和动力, 进而掌握知识和增长智慧。

二、深层对话, 捕捉灵感

对话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文本是有效对话的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将通过对话, 相互交换对文本解读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如教学《匆匆》一课时, 有学生突然提出: 作者为什么两次用“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疑问句呢? 我敏锐地意识到, 学生对于时间的无情还感受不深, 因为他们还小, 还有很多时间。针对这个问题, 我引导学生讨论:一个人能长生不老吗? 昨天已经过去, 我们还能回到昨天吗?以此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若及时捕捉话题的灵感、火花, 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 强化教学效果。

三、借题发挥, 巧妙切入

有时学生的言行出乎教师意料之外, 但由此给教师教学灵感, 于是教师以此为切入点, 顺着新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

如教学《鸟的天堂》时, 指导学生朗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 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 那歌声真好听。”忽听有人小声哼唱:“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引来一阵笑声。我笑着说:“赵传的这首歌确实好听, 可是画眉鸟会这么唱吗?”学生纷纷发表看法, 大家都认为:鸟儿们生活快乐, 不会唱这样伤感的歌。于是我顺水推舟:“这样吧, 我们给榕树上的鸟儿们编首歌, 来表达它们快乐的心情。谁开个头?”刚才轻声哼唱的孩子兴奋地开了头:“我是一只快乐的小小鸟。”立刻有学生接上:“榕树是我温暖的家。”紧接着又有学生脱口而出:“这里有我的兄弟姐妹。”马上有人和上一句:“我们无拘无束地幸福生活。”……意外的一幕转换成生成的情境, 我无意间为学生营造了生成的空间,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异彩纷呈的讨论中深化了情感体验。

四、变换问话, 柳暗花明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与教育实践经验的融合, 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如果在课堂上能多一些这样的教学机智就会获得更多“无法预约的精彩”。

如《草船借箭》中, 诸葛亮之所以妙计成功是因为他通天文、识地理、知人心,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从哪几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只有几个学生勉勉强强举起手来, 还是参看了手头课外资料。此时我立刻明白是自己设计的问题过于笼统, 大而不当。于是立刻转变提问方式, 改为:“谁能抓住原文中的有关语句或语段来分析一下诸葛亮的才智? 如果你从课外了解有关知识也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只是一个问题的随机转变, 竟让孩子一下子兴趣盎然:有的朗读文中原句, 有的讲解课外段子, 简直滔滔不绝……课堂一下子成了百家讲坛。巧妙转变问话不仅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亲密对话, 而且活生生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 如在眼前。这堂课给我的启发太大了。

五、随机应变, 因势利导

马卡连柯说: 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课上,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 循循善诱, 使学生扬长避短, 健康成长。例如在一课堂上, 我发现某学生在看小说, 就突然提问他。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嬉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 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我微笑着说:“好呀! 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 下周进行, 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 他查找了许多资料, 做了充分准备, 发言时效果很好。我表扬了他, 他也公开向我道歉。正是当时能因势利导,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才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 充分展示了良好的教育机智。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机智 篇11

关键词:高中 化学 教学机智

教育机智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要有的,而且要重视起来,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方面经验必然是欠缺的。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呢?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根据信息反馈,调整教育教学

化学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需要根据信息反馈来调整。化学教育教学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某个教学目的,但是能不能达到,就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弄清现状、找到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差距,能否根据差距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师必须根据信息反馈获得有效的数据,确保课堂的顺利进行。反馈信息包括课上提问、实验操作、作业练习、考试成绩、学生上课听讲状态等,通过观察这些,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而有效地调整教育教学。若在课堂上出现突发情况使原来的教学设计和方案被打断、扰乱甚至是难以进行,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采取合适的方法,调整教学手段,保证达到教学目。

二、做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方案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对教材内容很熟悉。课本是学生学习这个学科的“根”,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只有对课本很熟悉,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并清楚课本内容前后的联系,在脑海中有清晰的框架图,才能应对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也才能对其他情况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随机应变。如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学生一个问题,这位同学没有答上来,冷场了,那该怎么办?这时,教师就要用到教学机智,引导学生变换思维,换个角度,或者提示学生一个突破口,让学生顺藤摸瓜,那么这堂课就会很顺利地进行下去。

其次,对学生的情况很熟悉。在教授某个班级的时候,教师要提前收集学生的信息,如学生的掌握知识的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了解学生的想法。对同一问题,不同学生的知识深化能力、思维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熟悉学生的情况,以应对不同情况。

再次,课前认真备课。备课时教师既要准备要讲的课本知识,又要假设出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对此会有怎样的表现等,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上课的过程。如在讲某方面内容时,学生会有怎样的疑问,又该怎样回答,要怎样总结归纳出正确答案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前设想的。教师如果在课前认真备课,应对起课上的突发情况会容易很多。

最后,一定要在课前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在课上做好演示实验。如何让演示实验成功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所做的实验目的、仪器、药品、注意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准确。即使是很简单的实验,教师也要在上课前做一遍,因为有可能会出现因为药品过期、失效或者效果不明显需要改进实验等导致实验不成功的现象。

三、掌握方法,随机应变

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够做到随机应变,那就表明这个教师已经成熟了,要想做到在课堂上随机应变,除了以上两点,教师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自控能力等,以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完成教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化学课产生这种突发情况的原因很多,如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在课上提出了很多疑难问题,但学生答不出来,出现冷场;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给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难度低,对学生没有挑战力,使学生没有求知欲,课堂单调;教师没有提前调查学生的信息,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握不好,导致个别学生提出超出课本的知识而自己却不知道答案,阻碍了教学计划;课前演示实验准备。不充分,課上实验失败或者效果不明显等如何面对这样的突然情况呢?这需要一些技巧。我总结了三方面:

首先,化被动为主动。在化学课上很容易发生突发情况使教师处于被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想办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把不利的情况与教学联系起来,化被动为主动,转化危机,往往会做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在做某个演示实验时,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未出现应有的实验现象或者实验失败,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局面很乱,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一下为什么实验失败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牢记这个实验。

其次,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如果课堂很沉闷,出现“冷场”,教师就需要把握学生情绪,及时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懂得如何回避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会问学生一些问题,学生也可以主动说出自己哪里不明白,但是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与课本无关的或者是超出教材范围的,而此时,教师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可以回避这个问题,婉转地告诉学生,由于时间有限而且这不是本堂课的重点,咱们在课下详细讨论。

运用教学机智提升语文课堂活力 篇12

一、“教学机智”的内涵

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 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 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 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 针对偶然事件的干扰, 立即改变教学信息传递系统既定的传输程序 (如教学计划、教案) , 重新拟定教学的传输程序, 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只有让学生想学、肯学、乐学,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成为精彩的过程。

二、教学机智的运用

机智, 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授课者的法宝。灵活地应用它, 整个授课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也许一个灵光闪现就会开启无数智慧的头脑;也许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机智, 可以是巧妙地设计导语, 可以是智慧地进行对话, 可以是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回答, 也可以是无痕地设置过渡与引领, 还可以是聪明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1、巧妙地设计导语。

如, 有一位老师2016年4月在四师61团参加小学语文教师技能大赛, 就大家容易忽视的课前交流作了精彩的展示。因为61团是著名的桃花之乡, 所以这位老师课前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今天, 我是第一次来61团中学讲课。‘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百花渐渐凋零的四月里, 我们希望在61团这个花园里开出一片绚丽夺目的桃花。请大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认真思考, 踊跃参与, 为我们留下美丽的瞬间, 好不好?这就是很机智的开场白。

2、倾听“异向交往”的语言。

日本学者佐藤学特别提到教师要注意倾听“异向交往”的语言。所谓“异向交往”的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有他讲授的思路, 但如果教师只顾自己授课, 不顾学生的反应, 就像大一统的教学模式中发生的那样, 只有单向交往;如, 在听《鸟的天堂》一课中, 教师在认真地分析课文, 一位哈萨克族小男孩就举手问老师:“为什么是鸟的天堂?”教师让他坐下, 继续讲课, 过了一会, 小男孩又举手问老师:“为什么是鸟的天堂?”教师继续讲课, 仍然没有理会, 此时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受到打击, 其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 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课后我问教师为什么不去理解学生的想法, 为什么要忽略学生的发言?教师说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 可见这种异向交往下的学生发言就非常容易被教师所忽略。教师要细致耐心地倾听学生, 当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时, 要善于使用“连接性的询问”, 巧妙引发出学生的思考, 让“教学中的交往丰富而深刻地展开”, 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

3、恰当使用非言语方式。

主要有目光和情感渲染。俗话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体态语言学家认为:目光和目光交流就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体态语言学告诉我们:目光之间的交流要比语言之间的交流更为真实。因为眼睛反映了内心的想法, 它是一种快速直接的反应, 使人来不及欺骗;在课堂上用目光交流也能避免学生不必要的注意分散现象, 防止对课堂正常秩序的干扰,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连续性, 保证教学应有的节奏感。比如, 我在课堂躁动的时候, 以目光示意同学安静。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有时, 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支持你”。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挥手等, 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如何拥有这样的素质?

1、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 它需要教师经过艰苦磨炼和用心领悟才能形成。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做出反应, 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 教师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 俗语说:“厚积才能薄发”。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 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如, 在学习了《鸟的天堂》后, 教师拓展训练, 让同学们以“我的家”为题作文, 一位哈萨克族小男孩念自己的作文, “周末回家, 奶奶给我煮羊肉吃, 我感觉羊肉好甜”。评论时, 有学生说羊肉不能说甜, 教师不知如何回答, 非常尴尬。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课堂是出不了彩的。

2、反思教学行为。

教师在漫长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总会经历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教师必须养成在遗憾中反思、在成功中总结的良好教学心态, 随时把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思之得记录下来, 把在教学中的失误和疏漏记下来。教师要学会放大“创新面”, 一些智慧的火花要及时记录下来, 加入自己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经过不断积累, 会结成一串闪光的智慧“项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上一篇:国际贸易课程体系下一篇:各自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