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共12篇)
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情感态度的解读, 阐述情感作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讨论了如何使用情感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感,态度,优化课堂教学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其学习方式同其他语言学习一样, 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作为学习主场所的课堂, 其教学过程如何实现最优化, 才能使我们的语言学习更轻松、愉快呢?我们认为, 教学过程是由教学的双方 (教师方和学生方) 各要素共同参与来完成的。因此, 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首先必须保证教学双方活动要素的最优化, 从而建立起教与学两系统间相互协调、彼此适应的同步联系。要达到优化课堂的目标有很多的因素, 下面笔者就从可课堂情感的创设方面来谈谈, 如何优化英语课堂。
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和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的合理地使用语言, 有助于沟通情感, 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 改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的实践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 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 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的外语表达, 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此, 创造情感教学, 才能优化英语课堂。
一、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1. 情感的飞扬, 知识的渴望。
学生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 要使其变为有效的动力, 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激发。通过激活学生的情感, 向学生显示需要对象和学习活动间的联系, 直接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和认知的渴望, 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导入新课时, 通过创设情境, 可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这种接近生活的导入, 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和美感。道德感和美感同属情感因素, 是由道德生活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与观念是否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实践证明, 学习新内容时, 对情感有效的激发能使学生增强探究问题的动力, 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提高学习效率。
二、如何创造情感教学, 建动感英语课堂
1. 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是情感教学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对心育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 有正确的教育观, 人才观, 心理观, 才有可能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施以正确的情感教育。教师应该用爱心真诚接纳, 关爱每一位学生, 同时要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还要懂得良好的自我调适, 能经常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
2. 充分挖掘教材是情感健康教育的关键。
课文是英语学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载体。高中英语教材的改编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集体心理辅导的契机。新教材内容贴近现代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感情的教育,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 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 增强爱国情怀, 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新教材的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和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教材中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若英语教师能巧用心思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材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 那学生在获得认知上的教育的同时还能维护心理健康, 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
3. 不断变换操练方法, 使课堂充满灵活多变。
无论何种教学手段, 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 学生也会厌烦。只有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听说读写活动, 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诸如两人操练、多人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 都能产生这种效果。有些简单的句型, 可以布置学生下去备课, 让他们来讲, 老师适当给予帮助,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相当高, 十分投入, 学生们会争着跟老师预定要讲下一课。有时还可采用形式多样的变式训练, 如在初三UNIT4 SELF CHECK的阅读训练中, 让学生跟录音读之后, 时而领读, 时而全班齐读, 一会儿变成分行读, 换个读, 两人对读 (对话) , 学生口语交流和训练的机会就会达到很高的频率。这时, 幻灯机又可投影出课文中的范句, 领学生熟读、精读之后, 瞬间又可变成填空题。在把这篇题为CAN YOU HELP的短文改为完形填空并核对答案后, 再让学生参考短文write a reply, 达到一文多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随时锻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亢奋状态中。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曹云, 吕昌聚.情感教育‘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山东教育, 2002.
[3]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Learner-Based Teaching”.
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 篇2
清源镇二中刘彬
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它对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人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操纵各种教学变量,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高兴、愉悦的体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情感教育与知识的传授是相辅相成的,每个中学生心中都拥有个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需要情感的滋润。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开展和加强情感教育,适应各方面发展的要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认知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教师的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贫乏、无力,不能充分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教材中有些深刻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就必然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初三化学学科为课堂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如同魔术,教师如同魔术师,给学生以好奇、冲动、崇拜直至尝试,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的变化是美的一种体现和享受,每一个实验从准备到操作再到完毕整理,就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而每一次实验的失败与成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次理解、宽容和欣赏,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都是人类在长期征服自然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挫折,反复探索后取得的,甚至经过了数代人的努力才日趋完善,其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毅力和献身精神。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有感情地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将这些化学知识与人类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亲切感,让 1
学生久久不能忘怀。用生动活泼地语言使学生懂得,没有实验根据的理论可能一文
不值,而目前尚不能解释的实验结果,在其背后可能隐藏着重大的理论问题,决不
能轻易放过。
2、实施情感教育是教育内涵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才能发挥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与
创造性,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善于调
适自己的情绪,使之始终处于热情、饱满、振奋的良好状态,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去
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其
次,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间的感情,才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真情地品味、欣赏、感染、共鸣,实现师
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达到情感的沟通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教学,理解教
学,领会教学,从而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3、实施情感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初三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很关注他人对他们的欣赏和肯
定。很多数父母不理解孩子,一旦知道孩子做了错事,一味批评打骂,严重伤害学
生的自尊心。所以他们不愿与父母沟通,心理失去了平衡,迫切需要在学校获得情
感的补偿。为此,教师不但在教学上要狠下功夫,精心策划,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情
感交流的平台,而且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课堂上要改变过于强调纪律,克制学生的老办法,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从而消除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恐惧,让学生信任老师,在有问题时可以得到及时解决。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1、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饱满和振奋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
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绷着脸或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备课笔记进行
知识讲解或实验操作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
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
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快乐情绪来感染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
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
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因此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传
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因为初三的学生思维已逐步转向逻辑思维,比较关注知识的实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不是那样活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
活动。这就更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兴奋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2、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那
些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
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同时,注意挖掘
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情意类内容在中学化学里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在各部分知识之中,是中学化学知识的“灵魂”,是学
生化学知识逐步增殖的“促进剂”。情意类内容在教材中分布零散而且隐蔽性较强,需要化学教师深入思索、认真分析、不断挖掘,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加以
发挥,渗透给学生。例如,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教学中,我借用自己拍摄的北京故
宫陛玉石照片代替课本上印刷不清楚的插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玉石受酸雨腐蚀的痕迹,引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又有学生拿出一张比笔者照的还清楚的照片,学生更
是兴趣高涨,把平时旅游中遇到的有关环境污染的现象和事实一一列出。由于与日
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积极参与,这节课上的非常生动。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
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环境的素质要求自然而然就达到
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平常要多注意知识的积累,博学多才,擅长将各
学科综合,把教材内容融会贯通,教学才能挥洒自如,真正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追
求,一定会成为积极思维、性格开朗、活泼向上、崇尚精神生活的人。
3、教师要善于跟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走
进学生,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与学生平等交流,帮助学生。这并不是说教师的能力有限,而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教师充当应有的角色,许多优秀教师都很注意这一点,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的感情,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亲和力,教师以一个求知者的身份,与学生一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探索世界,教学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受融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学生人数多、思维活跃,思路极为开阔,是值得教师学习的,教师要做到终生学习,教学才能有进步。教师向学生学习,更能增加学生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教师的学习精神。
以上是对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作为一名初三的化学教师,用情感教学六年,不仅让学生轻松愉快学到知识,而且和学生关系融洽,让有些已失去信心的学生因化学学得好,找回自信,重树信心,取的很好的成效。倾注你的热情,奉献你的爱心,为创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
激发学生情感 优化课堂教学 篇3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语文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的现象呢?我想,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给我们指明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有效激发,语文课堂教学没有得到优化。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太领域,其中情感目标由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等级构成。布卢姆认为,所谓接受,指的是学习者对事物予以注意,愿意关注特殊的现象或刺激。所谓反应,指的是学习者主动参与某种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
课堂气氛沉闷,其根源就在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井没有表现出“愿意关注”、“主动参与”的热情,缺少了相应的情感。他们只是在教师的引领下,机械地走完了教师预设的程序。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即情感)。人是认知与感情合一的高级动物,一刻也不能没有感情。“哀莫大于心死”就是明证。课堂教学离开了学生的情感,学习自然就丧失了应有的活力。
应该说,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是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的主要责任人。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没有把情感因素纳入教学目标,没有把激发学生的情感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去实施。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一、引起学生注意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引起学生注意:1、激发求知欲。2、变化教学情景。3、配合学生的经验。按照理论的指导,本人在教授《孙权劝学》的时候,先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刮目相看》。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情感自然流露,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后再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读和跟读,由于有课文录音的牵引,再加上视频对学习材料的刺激,学生开始对有关的文字(即课文)予以注意,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表现在自觉地跟读),整个教学过程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带头人卢家楣说,让学生处于愉悦——兴奋、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之中,可以为认知活动,也为情感的陶冶创设良好的情绪背景。
作者展示这个课例,目的在于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补充相关的教学材料,善于变化教学情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情感,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才是真正的优化教学。
二、通过朗读,读出情感
当然,朗读要建立在准确把握课文蕴藏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感情重新释放出来,高昂处还他个高昂,低沉处还他个低沉……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患难,让学生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
笔者在教授《最后一课》结尾部分的时候,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通过先研读,再朗读,读出情感。
首先,要求学生把握关键字、词、句的作用,加强对作者感情的领悟。
重点研读的句子如下:“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在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并以“一(字、词、句)写得好,因为它表现了韩麦尔先生一的情感”的句式进行表达。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
通过陈述问题,学生感悟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巨大震撼和痛楚,以及激昂的爱国热忱,为准确释放作者的感情打下基础。
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依据作者的感情,通过选择发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升降等,进行表情朗读。自由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交叉配合,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唤起“学生情”,使学生全神贯注,专心研讨学习材料。这就是优化的课堂教学。
三、让学生动手,亲身去体验
教育学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该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体验。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笔者在教《观舞记》一课时,就选拔了会跳舞的学生,模仿其中的“蛇舞”。台上的学生在跳,台下的学生则对照课文,发表自己的评议,课文信息,经过学生自己的加工、理解,就这样永久地输入了学生的头脑中。情感因素,在这里发挥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始终带着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趣从事学习与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意识的伟大感到骄傲。”
运用情感教学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篇4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感教育,情感因素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与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一种能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情感认知成长和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对其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在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要在课程设置上加以变化,注重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要强调多样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评价上,要注重激励性评价。亦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学习心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我们遇到不少学生对某学科有所偏爱,其单科成绩很好,而其他学科则成绩平平;有些学生对某科教师有好感,则他的该门学科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科很突出。可见良好的情感是现实学习得以轻松和高效的前提条件。
在当前教学中,由于江苏省现行高考制度的制约,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大不如前。为了提高升学率,有些学校甚至限制学生选修化学,导致学化学的学生比例直线下降,有的学校甚至为0。高考改革后,虽然选修人数略有上升,但也寥寥无几。为了改变此被动局面,化学教师应该使出浑身解数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达此目的,我认为运用情感因素为上上之策。
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主动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动学生的心灵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另外,教学活动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教师的情感、教师自身的品行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人格吸引,去创造一种舒适、宽松而又有动力的学习气氛。在融洽的气氛中,师生之间便会形成相应的情感,如亲切感、期望感等,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感染,将自己的信息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按照要求去做。同时,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会在他们的语言、动作中流露出来,形成“爱生—尊师”的双向良性反馈。这样通过课堂的情感交流,学生势必将对老师的爱“移情”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来。这种自发的学习动力所产生的效果,是任何说教、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二、利用教材的内容,唤起学生的情感
教师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每一位教师都要言传身教,都有责任当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化学教师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门学科的特点,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可借助教材中的情感信息,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做,不仅可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且可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育、发展。
例如,在讲到碳酸钠的侯氏制碱法时,教师可以介绍侯德榜发明此法的时间、缘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心。再如,在教材中每当遇到到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的内容时,教育学生的好机会就出现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如白色污染、沙尘暴、居室污染、水污染等一些现实问题,倡导学生要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尽量少用或不用塑料袋等,以此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废弃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去卖,所得的收入纳入班级的正常开支。这一举措不仅能使校园卫生得以改善,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一举两得。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所要求的情感目标,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所学内容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将平淡、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借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探究欲望,提升他们的思维层次,从而促进他们心智的发展。
三、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并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同时因势利导,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除了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外,还要借助于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实验来达到这一目的。实验能产生问题和问题情境,好的实验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探究的学习动机,教学目的就能轻而易举地达到。例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教师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探讨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时,再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逐步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循着一条清晰的逻辑思路,积极思维,深入探索CH3COONa的水解过程:CH3COO-与H2O电离产生的H+结合成弱电解质CH3COOH,引起H2O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使溶液中[H+]<[OH-]。然后,启发学生由此及彼地独立探索NH4Cl等其它类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盐类的水解实质。这样的教学过程,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另外,多媒体的应用也是一种高效的手段。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轻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涉及到微观粒子的运动、有危险的实验,它有以往任何教学手段都难以比拟的效果。例如在讲述电子云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投影叠加法,将氢原子的电子云图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创设一幕微观世界的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入境,领略原子结构的奥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索的欲望,在好奇与欣喜中直观地理解原本抽象的电子云概念。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篇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掌握、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同时,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结果,忽视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学缺乏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关注和培养。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优化学习环境,让学生爱上化学
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个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暖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进而使学生无拘无束,尽情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激起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努力创造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教师还要尊重学生,正确应用赏识教育,对学生充满信任和希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起自信。具体到实际行动中,我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课堂变为展现学生个人风采的舞台。
二、在生活中运用化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了用盐酸除去不溶于水的氧化物、碱和碳酸盐后,我问学生“在家中如何去除水壶中的水垢”;学习了金属材料后,我让学生探究生活中钢铁锈蚀原理以及防锈的方法;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后,我让学生检验身边一些物质,如肥皂、食醋、牛奶、果汁等的酸碱度。这些问题贴近生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未知,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其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例如,在教学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如果利用书上的实验方法,不仅需要药品较多,对空气有污染,而且实验现象不明显,得到的实验数据也不准确。针对上述情况,我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仔细研究,通过小组讨论,最终拟出改进方案:取试管一只,放入火柴头大小的一小块白磷(书上为红磷),然后把试管口封好,把试管中放白磷的位置在酒精灯下稍微加热,使白磷燃烧;待试管内的氧气消耗完以后,燃烧停止;然后在水槽中的水面以下小心解开试管口,则液面在试管内慢慢上升到试管总体积的■处。这样操作,现象明显且操作简单,问题解决了,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探索的勇气和信心,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重视实践操作,引导自主探索
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的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呢?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做下面对比实验。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刚开始反应进行得很快,几秒钟后反应减慢并逐渐停止,不再有气泡冒出。反应的停止是由于不断形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沉积到大理石表面,使大理石无法接触到稀盐酸。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更容易记住现象,掌握所学知识。又如,在学习“氧气验纯的实验”时,教师可把好、中、差学生科学搭配,混合编组,发挥小组的作用,要求学生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并进行验纯,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联系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当实验不成功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重新来做。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组内合作,组间对抗”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按优、良、中、差搭配,合理划分,编成八人小组(全班共八组)。这样,1组、2组对抗,3组、4组对抗,5组、6组对抗,7组、8组对抗(要求对抗组的实力相当),并且每周都进行一次评比,表扬优胜组的表现,帮助落后组分析原因并激励其奋进。学生在学习过程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这可以促使他们不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大大地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组间对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高涨的情绪、大胆的尝试、亲密的合作能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目标。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途径和方法,需要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
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 篇6
一、英语学习与情感态度的关系
外语学习的效果除了受一些客观因素,如学习环境、自身的天赋、教师的水平等影响外,还涉及学生本身的情感因素。学生的情感往往与他们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有密切关系。学习上的成功能够促进情感的积极发展,而积极的情感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近年来,外语教育研究人员就情感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事实证明,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兴趣、自尊、自信、动机、愉快、惊喜、合作精神等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的发展相互促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搞好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必须注重情感教学,努力用积极的情感促进教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的情感调控。
二、实施积极情感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特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的一切因素都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好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乐学不倦。教师在自己实际工作中,就应直接利用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技巧。
1.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亲其道,信其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既是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师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的,而是点滴爱心的积累。教师用自己的教态、情感、动作引导和激励学生;用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用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成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树立进取心。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此时教师既是可信赖的师长,又是可亲近的朋友,愉快的教学氛围由此产生,师生间的课堂交际和学生间的课堂交际轻松又愉快。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情感的投入,可以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具有迁移作用。教师在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产生共鸣,激荡学生内心的情感,促使他们不断积累知识和认识世界,并内化为改造自我、力求上进的巨大动力。所以,宽松的教学环境是有效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要协调好各种因素,在学生心灵的钢琴上弹出美妙、和谐、动听的乐章。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持久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促进积极思维的主观因素,强烈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基石。
首先,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过程的积极化,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求知欲望强;其次,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大脑处于亢奋状态,灵活迅速地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最后,兴趣可以使学生热爱学习对象,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感。激发兴趣的关键的课堂充满情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3.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条件,只有学习成功,兴趣才得以长久保持,从而促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机会,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克服困难、掌握知识过程中去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诱导和推动学生参与活动,直至他们主动把握、争取创造成功的机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应及时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给予鼓励宽容学生的每处小错误,让每个学生都能常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从而使之常常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4.承认个体差异,善待弱势群体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性格和学习风格。如果对每个学生都做整齐同一的要求,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感,使他们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欲速则不达。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反映有快慢,教师在教学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比如,语言的巩固运用阶段,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编对话表演;而能力稍弱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只要能按照所学对话表演;再弱的一点的只要能说出对话中的句型就行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这也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学困生由于受认知、智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成为学习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能力焦虑、课堂焦虑、考试焦虑方面较为突出。在经历了反复失败后,他们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会,当他们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时,发展就处于停滞状态。教师应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对他们充满积极的期望和要求,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看到失败的成功之处,并发现不足和教训。教师要相信他们能迈出成功的一步,同时在让学生拥有机会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获得自信。
5.正确引导,转化学生消极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因受环境、个人感受、所学内容难度的影响,加之不善于心理调节,而出现消极情绪,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若采用任意批评、指责等不良手段,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对学生正确引导和调控。教学内容较难时,可放慢进度,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改独立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交流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原先沉闷的气氛由此得到活跃。同时适当运用鼓励性语言和体态语言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当学生紧张浮躁时,给予其激励的目光,平息其躁动,稳定其消极情绪;当他们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时,给予赞许、提示的语言,使学生犹如黑暗中见到一丝光明,信心大增。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对英语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优化学生心理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并且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发展其应有的素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 篇7
大量的研究表明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与此相反, 积极情感如兴趣、自尊、自信、动机、愉快、惊喜、合作精神等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搞好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及时克服情感方面的困难,从而培养积极的情感,注重情感教学,努力用积极的情感促进教学。
二、实施积极情感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特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的一切因素都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好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乐学不倦。教师在自己实际工作中,就应直接利用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技巧。
1.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亲其道,信其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既是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师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的,而是点滴爱心的积累。教师用自己的教态、情感、动作引导和激励学生;用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用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成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树立进取心。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此时教师既是可信赖的师长, 又是可亲近的朋友,愉快的教学氛围由此产生,师生间的课堂交际和学生间的课堂交际轻松又愉快。教师在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产生共鸣,激荡学生内心的情感,促使他们不断积累知识和认识世界,并内化为改造自我、力求上进的巨大动力。所以,宽松的教学环境是有效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持久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促进积极思维的主观因素,强烈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基石。首先,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过程的积极化,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求知欲望强 。其次,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大脑处于亢奋状态,灵活迅速的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最后,兴趣可以使学生热爱学习对象,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感。激发兴趣的关键的课堂充满情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3.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机会,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克服困难,掌握知识过程中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二,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诱导和推动学生参与活动,直至他们主动把握、争取创造成功的机会,达到成功的彼岸。第三,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应及时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给予鼓励宽容学生的每处小错误,让每个学生都能常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从而使之常常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4.承认个体差异,善待弱势群体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性格和学习风格。如果对每个人都做整齐同一的要求,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感, 使他们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欲速则不达。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反映有快慢,教师在教学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学困生由于受认知、智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成为学习上的弱势群体。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对他们充满积极的期望和要求,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发现不足和教训。教师要相信他们能迈出成功的一步,同时在让学生拥有机会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获得自信。
5.正确引导,转化学生消极情感
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 篇8
一、情感因素产生的原因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体验, 积极的情感能形成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能有效促进英语教学。反之, 消极的情感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 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影响学生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如下:
1. 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 (motivation) 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 (包括个人的意志、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内驱力。它产生于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目标, 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如果能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就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只是为了修学分应付了事, 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2. 英语学习态度。
“外语学习的态度就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外语学习上的倾向”。态度作为一种情感因素, 对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和最终达到的成功度是极为重要的。对英语学习抱积极态度的学生, 更易于投入到学习中, 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活跃, 进步也快;反之, 消极学习者则进步比较慢, 或者不想学习, 甚至有的学生觉得上课痛苦万分。
3. 英语学习自尊。
学习自尊是语言学习者对自身价值的评价, 或者对自己外语能力方面的自我综合评价。自尊心强的学生对自己的外语能力持积极和肯定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就会乐于学习、敢于表现自己。而自尊心弱的学生往往害怕学习。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 学生的认知活动最有效。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初高中阶段英语成绩还不错的, 或教师或父母经常给予肯定的评价, 他们就会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对自己在大学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如果以往英语成绩比较差, 或经常被老师父母批评, 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没有学习英语的能力, 从而影响大学阶段的学习行为。
4. 英语学习中的人际关系。
高职高专跟初高中不太一样, 英语学习中的人际关系主要产生在课堂。课堂上的情感不仅影响课堂气氛, 而且会影响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课堂里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生间的关系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班集体中, 良好的同伴关系及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感到心情愉快, 缓解因各种原因带来的紧张、焦虑, 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反之, 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导致焦虑、抑制等不良情感问题。语言学习中焦虑是最大的情感障碍。语言学习中的焦虑指学生课堂学习或使用语言中产生的情感, 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 甚至导致他们放弃英语学习。例如, 课堂上做presentatio的学生, 因为发言不流畅引来同学的嘲笑, 或者周围同学不耐烦的窃窃私语, 又或教师不满的评价, 可能导致下一次再也不敢做presentation。
二、利用情感因素优化高职课堂英语教学
1. 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 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帮助学生设立一个明确且适当的小目标开始。明确指目标要具体, 适当指难度要适当。以往我们将目标定位为通过应用能力英语等级考试三级或者四级, 结果发现学生往往觉得这个目标遥不可及, 索性放弃。而只有将学习目标划分成一个一个小的任务目标, 才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如完成一篇阅读理解, 背诵一个段落等。另外, 当学生达到了要求, 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第二, 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采用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 培养和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方式多种多样, 如小组合作表演对话、文章朗诵比赛等。
2. 赏识鼓励,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 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 使孩子做那些他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的事情。”虽然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为态度不端正, 应付了事, 但是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还是应该多发现学生的长处, 发掘其闪光点。教师更应该赏识全体学生, 而不是仅把眼光集中在优秀生身上, 班级后进生往往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期待、鼓励和帮助, 教师绝对不能对他们冷嘲热讽, 而应善于在他们身上找到发光点, 对他们寄予殷切的希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强调:“教育应让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面前抬起头来走路。”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该一样关怀、一样爱护, 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怀有积极良好的期待。高职学生个性特点分明,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个体差异, 赏识每一位学生, 帮助每一位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克服缺点, 树立其学习自信心, 使其意识到自身的价值, 从而快乐学习生活。由于学生入学基础不一致, 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当尽量采用分层次教学, 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如让基础好的学生做一些presentation, 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多做一些诸如朗读、默写之类的任务, 尽量满足各层次学生需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对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一个人人性中都有一种被人理解、肯定、赞扬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学生时少一丝责骂, 多一点赏识, 用发展的长远目光衡量学生, 扬长避短, 使他们在自信的目光中战胜困难、找回自我。
3. 了解学生的个性,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方面往往缺乏自信,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以增强学习自尊心。观察低年级英语课堂时发现, 教师说“Very good!”“Excellent”Good!”“Well done”等表扬语句的频率很高, 而高职高专课堂则很少听到教师类似的肯定。其实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特点跟低年级的学生特点类似, 都渴望得到肯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而“Make it easy.”“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Try it again.”等这类激励性语言, 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 更重要的是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 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树立和提高。
4. 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诚实、理解和接受”的人际关系的过程。现代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提出“积极的情感背景原则”, 即着重强调教学气氛的情感状态、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情感的调控, 如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 很自然地影响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情绪, 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将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克服焦虑或抑制。
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在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学实践中发现, 对于一些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 老师往往会倾向于看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 而自动忽略不足之处。而当这些优秀生犯错时, 教师则会自然地袒护、纵容, 甚至用“赏识”的目光对待。殊不知, 这样做不但对学生无利, 更容易助长其骄纵心理。还有些老师为了“鼓励”而鼓励, 不注重把握分寸。教师表扬鼓励时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不夸张、不缩小、不文过饰非, 力争做到适时、适度, 把握分寸、合情合理、一视同仁。
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表现在教师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为人师表。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认知和师生关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进课堂时能够面带微笑, 学生就会感到亲切、放松, 学习就会很有劲头。反之, 当教师表情冷漠或怒气冲冲地面对学生, 学生则会感到压抑、紧张, 影响知识接受。因此, 不管上课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进课堂前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利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掌握知识点。
学生的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视并正确对待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因素, 应该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增强教学效果。
摘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 结合英语教学实践, 分析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情感因素, 探讨解决情感问题的对策, 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学生情感因素,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Jane Arnold and H.Douglas Brown, A map of the terrain.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2000.
[2]Veronica de Andres, Self-esteem in the classroom o the metamorphosis of butterflies.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2000.
[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4]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1 (2) .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6]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7]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8]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9]肖新义.三角函数中最值问题的解题策略[J].科技信息杂志, 2007.
[10]王颖.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之一——焦虑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 篇9
一、活跃课堂,调动气氛,导入正题
激励和培养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是教学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颖别致的导入。
导入新课是成功地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奇异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其具体方法包括质疑式导入、启发式导入、悬念式导入、趣味性导入与情景性导入,等等。如在教授初中英语第三册第62课时,可用质疑式导入,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可以回答,也可能答得不完整或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但不管怎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内容,最终能准确地解答这些问题,这就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2.充分利用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外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和重要手段,只有积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才能充分体现外语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英语授课中,运用适当的道具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以直接、可视的感官信息为先导,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进而带动学生的理性思考。如在教授英语中互为反义的形容词时,即以客观物品为道具,借助对比鲜明的感官认识,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运用道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课堂增添亮色。如彩色图片、简笔画、卡通人物画片及其他与课堂相关的实物运用,在授课中能给予学生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初学英语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学道具和教学幻灯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在课堂上又最大可能地避免了汉语的出现,既节约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组织课堂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练习题目组织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达到学习目标。练习的形式力求多样化,改变沉闷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英语课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配合老师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等活动的训练。如何将授课的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统一,使学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不仅作为单方面的知识接受者,而且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和宗旨。它主要依靠合理的课堂设计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来实现,老师则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例如,英语课堂设计的pair works, group works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辨能力。在教学中,还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安排相应的游戏,如单词接龙、单词竞猜、传声筒、表演猜谜等,结合授课内容,编排趣味小品、幽默短剧、情景片断,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以教学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英语教学中的自然情感和情境
趣味教学的宗旨是通过一系列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创设英语教学中的自然情境则是趣味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促进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坚持用英语进行授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摄入大量的英语口语信息,加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同时通过非语言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更多的欣喜,使学生的求知情绪高涨。例如,在教学“How many…are there…?”的句型时,学生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困难,这时,利用教室里摆放的柜子作为道具,指着柜门,并数道one、two、three……使学生在设定的情景中领会句子的涵义。然后还可借用门窗、课桌等直观道具加强对句型的操练,直至学生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句型。英语教学中创设的自然情景,帮助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从固有的母语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完全融入由形象思维和逻辑判断造成的自然氛围中,顺利地说出老师教学的句型,并逐步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
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 篇10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教学目标优化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目标和任务是教学的纲,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明确在知识技能方面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切不可随意把知识拓宽和加深,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学生重难点不分,给学习新知识造成一定的压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知识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例如在序言教学中,教师就要对演示实验把好关,教会学生观察现象的方法,并记住像镁带燃烧的现象、铜绿受热分解的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不能含糊不清;重点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照应、有张有弛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等,将会造成学生坏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诸如对知识不求甚解、答题不严密等。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必须一改过去死板教条的讲解,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提高课堂效率。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三、教学方法优化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而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学习动机,只是看看热闹,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为后面学习物理化学变化打下基础。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上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化学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
四、实验教学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新课标下实施“情境探究教学”的体会与总结
周小冬
(乐清市白象中学,浙江温州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笔者在实施情境探究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希望能对目前全面实施的课堂探究教学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作为笔者在今后教学工作继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探究教学学习情境创设情境
新《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渐得到发展。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一、如何处理好教师在情境探究教学中的作用
1. 情境探究教学,可以描绘成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进行情境探究教学就一定要把教给学生科学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放在比教给学生形式化的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这种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关系如下: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
创设情境→分析情境,设计方案,归纳结果←迁移创新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情境探究教学并不能只是着眼于教师的活动,而应该是以学生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活动必然要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教和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形成和发展。
2. 要明确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引导要做到“深浅”适宜,“深”会包办代替,降低学生创新思维的价值;“浅”则学生茫然不知所向。正可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另外,教师还要以和学生平等的心态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得出探究的结果;在学生难以自己进行的环节,教师应根据探究的内容和当时的情境给学生搭台阶、帮助学生跨沟坎。当然,教师的帮助程度越大,就意味着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越小。教师根据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固然问题的质量高,能把握探究的重点,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但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或确定探究问题,可以使学生在提出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将是永恒的。但选择哪些学习情境要让学生自己确定,提出问题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如何把握好创设教学情境的最佳时机
创设教学情境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通常,问题情境的创设大都在教学的导入、过渡阶段,也可以在教学的结束阶段。一堂课的开始可以通过实验、知识的逻辑顺序导入,联系生活与生产现象提出问题情境;一堂课结束后,可以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形成悬念式问题情境。有些教师认为,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比让他们“不满足地”离开课堂要好一些。事实上这恰恰破坏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机。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对此作了证实,他让两组被试做作业,让其中一组做完,而让另一组中途停止。过相同时间后,检查其记忆,发现做完的这组被试记得少,而没做完的那组被试记得多。因此,一个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结束阶段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离开课堂。学完一个单元,也应带着一些问题进入以后的学习单元,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得以长期保持。
三、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呈现方式
1.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呈现形式。
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采用实验情境较好,而化学基础概念和理论采用问题情境或化学史引入较好等。
2.实际教学中情境的设置大都采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
一般说来,采用“问题情境”呈现的教学设计一般有如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般的判断式问题,也不是课本知识可直接“按号入座式的问题”,而是既有一定思考性、综合性,又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
第二步: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并进行合理的猜测或假设。这期间可结合问题做桌上条件允许的实验(这种情境可在实验室中进行上课)来验证自己的推理,或观察教师在演示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事实后进行分析思考。
第三步:师生互动,针对所提问题师生、生生之间展开讨论,不断补充和完善。
3.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
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 篇11
关键词: 教学实验 初中化学 素质教育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学。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化学成绩。
一、提高学生素质和兴趣是提高化学成绩的内因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及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学生了解我国虽是世界悠久文明古国,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应介绍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从而使学生树立为繁荣祖国科技、发展经济而刻苦学习的信心。利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知识,教育学生了解内因是物质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同时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生活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在教学中还要结合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及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2.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初中化学教学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则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思维。
二、提高教师素养和素质是提高化学成绩的外因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精心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及时、精心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力促农村中学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研讨活动应尽量包含公开课、经验交流和专题报告等内容,研讨的专题要根据听课、视导中发现的问题确定。
3.强化基础训练。(1)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2)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和准确的记忆力。在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
4.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用化學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更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因此,为了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政府必须加大初中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实验条件。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措资金更新装备,引进新的实验仪器,为新课程的实验提供保障。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篇12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 知识的获取必须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探究、交流和体现。因此, 要建立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学相长的新观念, 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赞可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要关心、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使学生喜欢你, 喜欢你的教学, 愿意配合你,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将情感投入化学课堂教学, 学生才会愉快、主动、高效地学习。
2.熟练把握教材 , 精心设计 问题 , 鼓励学生 动脑思考 。现代课程观认为,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没有问题存在, 教学就无法进行, 什么样的问题, 决定什么样的思考;而什么样的思考, 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乐于质疑。多表扬, 鼓励学生个性化见解, 从而构建畅所欲言的教学课堂。
3.活动探究 时 , 教师要关 注学生的行 为 , 鼓励、支持 学生, 做学生的助手。尤其是对较少发言、不爱动手操作的学生, 应给予积极热情的帮助, 这样课堂才不会有被冷落、被遗忘的角落, 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二、应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优化学生的学 习方法
适当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改变以往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化学教学的不足。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 画面切换快, 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 致使学生做笔记不全, 忽视一些重要信息。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应一方面对重点内容运用不同字体或板书以凸显, 另一方面果断、科学合理, 学会转换, 避免产生“老师跟形式, 上课像做戏, 气氛看似浓, 学生变顽童;走进新课标, 各人展花招, 学生空喜欢, 实在不实在, 老师叹无奈”的现象。
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今后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是所有 内容都能进行探 究模式学习 , 选择适合探究的课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为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探究, 所探究的内容最好取其中的某点, 或某一片段, 不宜完全放开。
2.探究式学 习不是学 生唯一的学习 方式 , 切不可因 探究式学习而否定接受式学习, 两者需要取长补短, 相互融合。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采取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并不提倡把探究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教学也是如此, 有效的化学教学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 不可能所有化学知识都要通过探究方式获得, 不值得。
3.化学实验不是 学生进行探 究性学习的 唯一途径。 虽然化学实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 但并非仅仅运用化学实验才是进行探究学习, 因为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但不是唯一途径。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进行。
4.转变学习方式, 关键在于落实。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 落实课堂。教师要明确自身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利用化学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 要注意观察, 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特别对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和胆小内向的学生, 应当多加鼓励和支持, 使他们有信心参加到探究活动中。
三、激活反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激活反馈, 一是指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 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指激活课堂练习形式, 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巩固和运用知识。激活练习形式是激活思维的基础。如何丰富练习形式呢?根据学生求新、求趣、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在设计练习形式时引入开放式命题, 如一题多解、一解多题, 开展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接龙游戏, 小组间开展趣味性化学小实验, 学写化学小论文, 进行启发思维的探究式练习, 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把产生问题当做一件趣事、乐事来做。同时, 注意练习的系统结构, 使练习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
【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推荐阅读:
化学课堂中情感教学12-13
化学教学情感教育09-18
化学教学与情感培育08-22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08-29
谈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06-21
语文课堂情感教学12-20
课堂教学情感09-15
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研究10-31
生物课堂中情感教学06-14
数学课堂中的情感教学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