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情感教学(共10篇)
愉悦情感教学 篇1
情感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热点,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情感性和教学内容的情感性,也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认识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伴随着认识过程产生、并影响着人类认识和活动的进行。积极的情感激发往往是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因此,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不引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那么,这种教学一定是呆板沉闷、枯燥乏味的。
“情感愉悦”的方法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情感教育的规律,运用特殊的媒介和方法,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受到深刻的情感熏陶。这里的“愉悦”作动词,乃“激发情感使之充分活跃”之意。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感愉悦”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熟知的特级教师于漪、钱梦龙老师,就是情感教学的高手。他们很善于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感愉悦”的方法,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人类创造性的活动往往是由情感激发和推动而来。哥白尼曾说,他对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的高涨和鼓舞”。但正是这种情感才使他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鲁迅也说:“创作需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愈丰富愈激越,中枢神经愈兴奋愈强烈,脑细胞活动愈活跃,就会从记忆的仓库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表象,同时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激发人类潜藏着的力量,使思维更活跃,从而生发出多种多样新异的联想和想象。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就强。因此,使学生“情感愉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任何情感都是由一定的对象引起的,都有其客观原因。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愉悦学生的情感,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采用多种方法,笔者在这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一、储情于胸,充盈情感
在教学中要“愉悦”学生的情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一方来说,首先自己要有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情感,自己首先得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言语表情形象逼真,创设情感境界,用自己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以情传情。因此,教师备课就应做到“披文以入情”,储备充足的情感,课堂上才能做到“情动而辞发”。
记得第一次准备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教案时,因备课时资料掌握有限,教材钻研也不够深,特别是没有把作品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结果本来是一片充满强烈激情的演讲稿,却没有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可见教师只有“情郁于中”,才能“发之于外”,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有了这次教训,我以后就特别注意积累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当我第二次准备此课教案时,对作者已有了整体了解,并已被作者那种“拍案而起”、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备课时加进了使我感动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如闻一多抗战时蓄须明志的一些小故事等,并反复练习朗读课文,酝酿情感,以在范读时能声情并茂。当我走进课堂讲解时,备课时的那种激情就自然而然地从自己的表情、声音中流淌出来。当学生被吸引,全神贯注或纵情激奋时,我又及时抓住课文中感叹句、反问句、反义词等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行剖析、渲染、生发,让作者的爱憎感情去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的心潮随作者的感情急流澎湃。一节课下来,从学生的表情来看他们对这节课是满意的。
二、激情导入,预蓄情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活动开始之前的特定的情绪状态,往往会跟随学生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活动的展开。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要让学生预先蓄积与作品相协调的情感氛围,会增强对作品中人物形象与意境的感受和理解的效果。这时,教师的导入就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能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渲染气氛、描摹景物、创设情境,就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激动的情绪,进入“角色”。
三、直观带动,激发情感
教学中,直观道具的运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图片、录音、录像、幻灯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愉悦学生视听感官的同时,也带动学生进入了语文的情感世界。那优美的音乐、丰富多彩的画面,给我们创设了一个生动、具体的教学环境,渲染了课堂气氛,能最快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印象最深的是在教《记一辆纺车》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其中一段录像中有一位小姑娘“白鹤亮翅”的纺线动作是那样舒展,优美,再配上动听的音乐,学生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深切感受到了作者那种“劳动也是乐趣”的思想境界。
四、入境体验,加深情感
我们在讲读课文、分析讨论中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优势,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特定情景,让学生入境体验,“触景生情”,则可以丰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如《陈毅市长》一文中有一场戏是化学家齐仰之接电话,台词都是齐仰之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当堂先口头准备一下打电话人的台词,然后指定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打电话者和接电话者(齐仰之),学生饶有兴趣地在课堂上打起电话来,其他同学也听得兴趣盎然。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齐仰之固执、清高性格的感受和理解。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愉悦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高涨之时,往往也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总之,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情感愉悦的途径很多。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教师适时的动作姿态、充满激励的眼神、真诚的微笑等,都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感情色彩。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将阅读教学融入愉悦的情感氛围中 篇2
一、把握情感主线,因势利导体验情感
情感是体验的催化剂。如果缺少积极的情感投入,语文教学将变得机械、枯燥,缺少生气和乐趣,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生命态度和情感状态,特别是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由地、真切地表达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只要方法得当,因势利导,就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领悟做人的道理,比如《养花》的开篇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一个“爱”字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教学时,只要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领略养花的乐趣;又如《小音乐家扬科》是以“扬科爱音乐”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就可以把“爱听大自然的乐音”、“向往小提琴”、“摸琴遭打”等情节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等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创设教学情境,潜移默化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用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形象的表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饱蘸情感的文学语言,创设一个个亦真亦幻的艺术情境,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整个心灵感受到了课文中寄予情感的丰富想象,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情感体验。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她以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集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
《长征》是毛泽东为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而作,全诗着重表现红军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到这一点呢?靠老师的现成结论肯定不行,单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也存在很大困难。教学时,我剪取了一段影视片段,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在泥泞的草地上,暴雨倾泻如注,红军战士互相挽着手臂,高唱着《国际歌》,昂首阔步,无惧无畏。跌倒了,再爬起来;视线模糊了,就抹一把脸——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磅礴的气势,雄壮的旋律,强烈地震撼了每一个学生的心,深刻地感受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
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播放桂林秀丽景色的课件,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辅之以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置身桂林的奇丽景色,既使学生饱览了桂林的美景,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领悟了文章融情于景的写作特色。
《新型玻璃》的教学中,课前可以准备普通玻璃、有色玻璃、钢化玻璃、吸热玻璃等实物,于课堂上演示,教学效果就很好。课上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体验,使他们对各种玻璃的特征及其描述的词句深有感触,如:钢化玻璃“非常坚硬”、“不会伤人”,变色玻璃会“随阳光的强弱而改变深浅”……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如教授《航天飞机》一文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录像,航天飞机发射的情景,飞行的过程,都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冲动,加深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事物的理解。同时,加上适当的引导和练习,使学生在上了该课后感到收获很大。
三、联系生活实际,有效促进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任务。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与课文中教学内容具有相似性或相对性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生命桥》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动物在濒临绝境时所做出的令人惊叹的抉择,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日常所见的情境说起:“你们见过动物逃生吗?它们是怎样逃生的?”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各自的见闻:“壁虎被天敌抓住时会挣断自己的尾巴逃走。”“黄鼠狼遇到天敌后会放出臭屁。”……这时,教师便可水到渠成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文联系起来:“当一群羚羊在后有猎人追赶,前是万丈深渊时,它们以牺牲老羚羊来保全小羚羊的逃走,这是何等痛苦的抉择呀!”在随后的感情朗读中,学生们都带着一种悲壮的感情去朗读,读的真切感人。在这一教例中,学生得到的情感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学生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实际并在其中得到实现。
以上教例表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关注周围的现实世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达到“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
四、注重课堂交流,张扬个性体验情感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在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中,始终伴之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教材、教学媒体的多向情感交流。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恰当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有吸引力的语言,刺激学生的感官;以饱满的激情和真诚、信任、理解的态度,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堂交流是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一种形式,客观上确定了具有多向的交互性特点。课堂交流必然会在“交流”各方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增值”,使内容趋于丰富、生动、全面、準确和深刻,如此,方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价值。在一堂《小蝌蚪找妈妈》的语文课上,组织大家讨论:谈谈你对青蛙的了解。在课堂交流时,小朋友的发言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多向的交互性特点:生甲:青蛙会捉虫,是庄稼的好朋友。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就像一位小歌星,我很喜欢青蛙。生乙:青蛙是个运动健将,蹦得很高很高,跳高准拿第一。游泳更没得说,我知道青蛙还发明了蛙泳。师:你们二位把青蛙说得那么好,真不错!可蛙泳是青蛙发明的吗?生丙:蛙泳不是青蛙发明的,那是人游泳的姿势学着青蛙的样子,这就叫蛙泳了。青蛙的肉很好吃,我们家吃过好几回,我爸说,青蛙会捉蚊子,吃了青蛙肉,蚊子就不会来咬了。师:你们有不同的看法吗?生丁:我们要保护青蛙,它是人类的好朋友,一天能捉好多害虫,使庄稼得到丰收,怎么能吃青蛙肉呢?如果青蛙都被我们吃光了,那庄稼就全被害虫吃光了,我们没有粮食蔬菜吃了。再说,吃了青蛙肉,你又不会变成青蛙,蚊子怎么不敢咬你呢?……
这样的课堂交流,不仅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也在不断碰撞、共鸣、交融——恰到好处地体验情感。
愉悦情感教学 篇3
美术课要做到这一点相对其他课程来说要简单得多。首先, 本身美术课的起点就不高, 没有应试要求, 学生可以在无压力的状态下轻松受教。其次, 美术鉴赏具有愉悦性与审美性。所以针对这一特点, 有些做法值得大家探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应运用一种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方法来实现。
一、为什么学生要有情感的投入?
学生情感的投入是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的过程, 也是积极投入美术鉴赏的基础, 它的表现形式是“需求”。
1. 对教师
学生对美术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基础上的。所以美术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 利用课前与课余,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对美术的认识和文化的层次, 在聊天式的沟通中也让学生了解自己, 打下“亲其师, 信其道”的基础。
2. 对美术
不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美术家, 但不能让他们缺乏美术这一人生修养课。只要教师正确地展示美术, 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术, 学生自然就会对美术有情感投入。
3. 对课堂
要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意义、外延及鉴赏的方式, 自然地营造雅俗共赏的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要让每个学生有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有成果的体验, 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让每个学生都有向外或向内的发现。这是教师导演的结果也是学生参与的结果, 这样的课堂自然就会使学生进行情感投入。
二、自我学习情趣的激发。
美术是视觉艺术,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更是以欣赏为主线, 强调学生的心眼一体。我们在专业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时间, 但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做到教学内容和设想一样, 可能会出现提不起学生兴趣或太过于专业化而出现冷场的现象。要让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 最直接的方法是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实物等资料展示。
1. 教师的视觉选择运用———知识性与视觉性相互联系
美术教学中图片资料的收集与内容的体现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 美术资料图片要与内容紧密结合, 同时又不能教条和古板, 最忌讳的是所有图片资料都是从书里照抄照搬而来, 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视觉口味又能很好地与知识点相互联系的图片资料。
2. 学生的视角选择运用———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
美术教学中图片资料的收集与内容的体现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 但也不完全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 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 让学生积极与教师共同研究, 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书本相关知识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收集影视资料或图像资料。如教学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时, 我只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视线去看世界, 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并让学生收集资料, 其实学生收集资料就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应把有趣的、有用的或类似的图片资料运用于教学中, 既肯定学生的成果, 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合作研究中加强沟通了解。
三、课堂需要创造吗?
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应注意方式方法, 建立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只有在宽松、愉悦、安全的环境下, 学生才能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有利于个性发挥。另外, 课题有创造才会有真正自发的乐趣。
1. 风趣幽默的表达
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动听、准确、生动, 而且要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 让课堂充满欢笑, 能使教学妙趣横生, 增强教师的魅力, 建立平等、有好的师生关系, 还可以引发注意、激发兴趣、开启心智、活跃思维、弥补失误, 增强说理等。教师用幽默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更轻松的、更开明的课堂氛围, 让学习变得有趣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
2. 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能够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 会有审美认知的生成, 即审美的主观感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阐述审美感受。教会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色彩、构图、画面主题内容之后, 还要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对不太善于言语表达的学生可鼓励用文字书写的方式表达。另外也可以把辩论、讨论等活动贯穿在教学中, 甚至可以是角色的转换, 让学生当教师进行点评分析, 教师作为学生适时适当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新课程美术鉴赏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多想办法, 让学习方式多样化。多媒体演示、歌曲、影视片段等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主动地学习。
3. 游戏互动中快乐学习
美术鉴赏的课堂教学是需要大量语言交流的。教学互动中需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 分享不同的感受与观点, 在相互启发下深入理解作品。学生要借助语言、动手等能力使关闭的心灵敞开, 深化视觉感受, 提高审美能力。如教学《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一课时, 可以先让学生简单地设计服装或在衣服上装饰、绘画、涂鸦等, 最后穿在身上展示并说明理由, 这种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能够包容他们的不同兴趣, 产生不同的关注点。学生大胆发表观点时, 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情感个性, 都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想象力。学生用独特的视角来感受、观察艺术作品, 并向其他同学阐述, 而其他同学除了欣赏作品聆听讲解外, 还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想法、见意, 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分享成果的愉悦。
1. 情感的表达在作品中的体现
在美术教学中, 鼓励学生立足于实际,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表现出来, 同时也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教学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时, 可以让学生对自我进行了解 (外形、性格、当时的心情等因素) , 尝试以绘画的表现方式画自画像, 要求:表现你所想的 (可以是具象的, 也可以表现为意象的或者是抽象的, 还可以是托物寄情的) 。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的作品可能老师无法想到, 最后的分享作品可以说是这节课的高潮, 很多同学都会争先分享自己的成果。同学1:是位女生, 她画了个仙人球, 当我问她为什么以仙人球寄托自己情感时, 还没等她开口, 班级里的男同学都说:“她碰不得。”看来她很形象地描述了自我, 而且选择表现自我的物体又是很容易画的球体。同学2:一颗发芽的种子。同学3:简单的笑脸、同学……他们陶醉在各自的成果中, 快乐学习, 相互学习。
2.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教师要按照不同的美术课业类型来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案, 不能使之单一化、简单化, 而应当按不同的课业特点来进行不同的评价。除了教师直接的评价以外, 还可以采取学生对美术作业进行相互评价, 教师把学生作品展出等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多样性的理解, 而且可以加深其对美的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另外, 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别人的长处,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取长补短, 看到自己的长处, 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这一过程中, 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鼓励学生参评, 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踊跃发言, 不流于形式。
美术鉴赏课有很大的拓宽空间, 学生积极愉悦的情感投入, 个性化的创造将带来无比美妙的高峰体验与自我评价, 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种种人文收获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吴乐年.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2]许莉.赢在校园.现在教育出版社, 2011, 3.
谈愉悦性教学 篇4
一、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愉悦性教学
1、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注重师德修养,以身作则,发挥师表的影响力;热爱学生,做到和蔼可亲,发挥情绪感染力,教学中难度适宜,发挥教学的吸引力;排除干扰,控制消极影响,教学管理民主化,营造健康的人际关系,优化学习环境。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为一个目的——打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而开展教学活动。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教师用爱心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减轻了学生心理上的负担,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所以创造优越宜人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历代教育家们早已尝试过的,更是值得现代教育工作者优先要实施的。
2、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材料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自然科学中的许多教学材料,富有情感,充满智慧。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它们,教学将变得趣味横生、生动活泼。要让学生触景生情,情感交激。尤其要吸引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领会知识。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奥妙、科学的趣味、艺术的魅力和大自然的神奇等等。多么美妙的科学知识,多么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兴奋得像发现了新大陆,尤其是纯真可爱、天真活泼的青少年更是回味无穷,乐乐开怀。在此,我们必须乘兴引导,顺势拓展,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和兴趣学习,得到更新的发现、更多的思维和更广的探索。有目的地选材,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同时有意识地补充讲解一些史实,运用现代媒体的声像片断来渲染课堂气氛,创设课堂情景,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意识,丰富科学知识。所以我们要想尽千方百计挖掘教学材料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领悟成功经验
信心,比天才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设问。想到老师没有忘记他们,一下子提起了兴趣。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唯分数论,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成功标准;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大力弘扬赏识教育,对于缺点和不足,及时帮助弥补改进。在适当的场合,教师要大智若愚,不能讲得太透彻,点到为止,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努力探索和发现结论,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由“不学”变成“爱学”,由“学会”变成“会学”,并因此获得自信,领悟成功经验。这是倡导愉悦性原则的核心精神,也正是我们教学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情境的优越、氛围的协调是保证我们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氛围中学习,收到的效益是不同的。当然我们在一个优雅的环境,欢乐的气氛中听讲、习作、思考、演练等,那就自然是事半功倍了,因为我们感到轻松、愉快,甚至感到宽松自在,加之我们的角色变了,位置相应也变了,我们就可以畅所欲言了,不受任何约束,没有丝毫压抑感和紧迫感,我们可以大胆思索,勇敢探索。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自主地学习、轻松地学习、愉快地学习和健康地成长,并能得到成功的乐趣。
三、打造教学平台,发扬创新精神
创新能使学生获得自信、快感和美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人。所以说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新培养,应该是贯彻愉悦性原则的灵魂。更重要的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公平公正的教学平台,让每个学生展示才华、表现自我,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结合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变观念,更换角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中要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如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去探求、尝试和发现,达到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通过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征求学生的不同方案和思路,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做作业时要提示和鼓励学生创新,提倡一题多解,养成学习理科时“解法不优誓不休”的精神,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和习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愉悦教学 篇5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欣赏中, 音乐欣赏课形成一种古板的标准教学程序:介绍作者生平、介绍作品时代背景、练唱主题音乐 (可先聆听一遍) 、介绍作品结构; (按段落聆听) 、完整欣赏全曲。这种讲解音乐、分析音乐, 我教你学, 我讲你听, 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 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承式教学泯灭了音乐课程的自身魅力, 这种缺乏情感内涵, 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 甚至恐惧、苦恼、丧失了学习兴趣, 极易造成学生的“情感营养不良”。当然, 我们并不能对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一概否定。比如:介绍作者, 介绍作品时代背景, 练唱主题音乐等都是必要的。只是,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师该如何运用各种新颖有效的方法, 创设出愉快学习的情境, 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审美活动中。并且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愉快学习氛围, 让学生喜欢音乐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 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 学生对作品的各种理解、想法和问题, 教师以鼓励支持的态度来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 合作解决。教师可在课堂中说“大胆说出来吧, 让我们共同来解决”。教师放下威仪的外表和学生交谈, 了解学生的需要, 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 让他们都乐于畅所欲言。艺术鉴赏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 要给学生有视觉上的和谐和美感。教师的衣着要得体, 美观大方;教态自然, 示范动作有美感;要进行“微笑教学”, 等等。总之, 要让学生尽可能喜欢你, 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友好、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育家杜威说过:要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真正愉快合作的相互的过程”。
二、创设课堂情境, 体验愉悦教学, 让学生融入音乐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 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 追星现象屡见不鲜, 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 却知之甚少, 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例如:在京剧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一节中, 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 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氛围。我还请了部分学生跟随锣鼓的节奏“跑龙套”。动作虽简单, 但学生的兴趣很高, 课堂气氛活跃。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们在快乐体验的同时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又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节时,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非洲鼓及其节奏, 非洲音乐的特征, 我让学生随着《鼓舞》的舞曲声, 由学生即兴创作“击鼓接龙”。学生即兴敲出一个乐句的节奏, 后面的学生接力敲出下一乐句的节奏。并且启发学生, 表现力丰富而独特的非洲音乐节奏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等方式, 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无论学生的即兴表现效果如何, 对于他们的积极表现, 我都给予了肯定。这样设计, 可以让学生享受表现之乐, 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三、探究多种课堂途径, 鼓励交流合作分享,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是学生获得愉悦体验的过程。我通过和学生交谈了解到, 他们实际上并不满足于只是聆听音乐, 他们更乐于动脑动手, 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留一点给他们自主活动的时间和展示他们才艺及个性的空间, 以此来体验音乐的奥妙和创作的乐趣。
(1) 分组交流。我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组六至八人, 要求他们共同完成一些既定目标。在创作、表演、讨论过程中, 让学生们各自发挥聪明才智。因为他们在小组中容易产生集体荣誉感, 从而变得主动与活跃。例如: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这一欣赏课的教学时, 将音乐与绘画、文学、演奏有机地联系起来。课前我告诉学生会古筝或琵琶等乐器的可带来上课, 我让几组成员自己商量要用何种形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小组绘画, 有的小组写一段对音乐理解的文字, 有乐器特长的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段乐曲, 有的小组朗诵了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他们相互依托, 共同创作并且讨论商量表演中的艺术处理。当我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 看着一幅幅具有创造性的画面和优美流畅的文字语句时, 我不由得感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文学色彩的词藻, 我把音乐图画等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 让他们在欣赏自己作品和分享他人的作品中, 充分感受合作学习的愉快。
(2) 故事引入。在鉴赏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老师播放音乐, 学生思想开小差的局面。其原因是:学生听不懂旋律, 感受不到音乐形象。要解决这一问题, 办法之一就是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心理特征,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在生动有趣或曲折的故事中愉快地学习。 (1) 可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在京剧欣赏课的教学中, 我讲了《兰陵王戴面具破敌》的故事。因为脸谱是京剧中的精髓之一, 故事吸引了学生对脸谱的联想, 让学生了解到脸谱的来历及其在京剧中的重要性。在对梅兰芳的介绍中, 讲述梅兰芳为表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所做的种种贡献和动人事迹;在欣赏古曲《流水》时,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俞伯牙、钟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通过小故事,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 可以利用音乐来创编故事。如:在德彪西的作品《大海》一课中, 作品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 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 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要让学生直接地理解时就感到茫然和抽象, 因此, 我将此作品编成同学们暑假在海边进行夏令营的故事,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大海“狂怒”时的波涛汹涌、平静时的温柔可亲、活泼调皮时犹如孩子……这样效果大不一样,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愉快的遐想中完成作品的学习。
我认为, 遵循愉悦原则有一个度的问题, 不能盲目考虑学生的愉悦心境, 否则很容易形成一个误区。例如: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愉悦气氛, 准备了大量的同学们比较喜爱的题材做铺垫, 有时会让学生莫名其妙, 甚至还导致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如果一节课只是华而不实, 对该学习的知识没有掌握, 对欣赏的音乐没有领悟其内涵, 最终会冲淡教学目的。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既要有声色等感官的愉悦的教学, 又要有兼含美育和认知, 情智统一的审美态度, 这样才能有效地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以上的一些做法是我的一些教学尝试, 以期与各位同仁交流。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任重而道远, 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不断完善。
美术课堂愉悦化教学策略探析 篇6
一、愉悦氛围、放松精神
要想打造出一个愉悦的美术课堂,教师首先就要从课堂氛围入手,向小学生展现出一副和蔼、活泼的姿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从情感、精神等方面放下压力和包袱,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上课的前几分钟,教师可以围绕即将学习的课程设置一些花絮作为开场白。如在学习“各式各样的水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五颜六色的实物水果,用小篮子打包成精美的包装,并带到课堂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无尽的兴奋,进而集中精神。然后,教师再一边逐个展示水果,一边教学生水果的绘画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在兴奋、活跃的状态下积极投入学习,感受到绘画的乐趣,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情境、科学引导
愉悦化的美术教学课堂离不开愉快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灵活变通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善于借助各种多媒体技术,掌握并了解小学生的业余爱好。如学生这个成长年龄段所追求的电视节目、喜欢的书籍类型等,在此基础上来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安排能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教学任务,让他们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众所周知,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莫过于动画片,特别是对动画片中的一些人物更是达到痴迷的程度,这就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启示,教师不妨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将美术教学与动画片播放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观赏动画片一边学习,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幸福感、知足感,获得一种学习美术的愉悦感。如在学习“可爱的动物”这一课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画简笔画,并让学生能根据不同动物的身体特征等画出简笔画。此时,教师不妨用多媒体技术先向学生播放一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短片,并通过动画短片来向学生展示出“羊和狼”丰富多彩的姿态。然后,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动物简笔画图。这样,所有的小学生都盯着动画画面,有滋有味地进入了绘画状态。一堂课下来,学生们的简笔画成果令教师感到意外和吃惊,他们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画面中“灰太狼”顽皮、可爱又古灵精怪的表情和动作,甚至还结合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画笔为灰太狼换上了新装。还有一些学生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懒羊羊的造型,整个一堂课令教师兴奋不已。
三、即兴创作,真情表达
绘画美术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展示,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好的图画作品离不开现实的生活素材的支持,教师应该积极支持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即兴创作,用美术绘画来展现自己脑海中的世界,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将美术教学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善于利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来诠释生活,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如教师不妨挑选风和日丽、百花盛开的日子,将学生组织到树木丛生、景色迷人的郊外,组织学生郊游并要求学生也要带上画板,组织一些野餐活动,让学生在绿色草地上尽情地玩耍,陶醉在美丽的自然世界中。学生尽兴地玩耍过后,教师再要求学生根据一天的感受,通过回忆、想象来用自己的画板画出一幅春游图,这样学生会借着郊游的兴致即兴绘画,创作出了一幅幅活泼、生动、生机盎然的图画。学生们用自己的图画、绘画表达着对郊游的兴奋,这样就达到了一种正面引导、激励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即兴创造的图画作品往往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更富感染力,这就是即兴创作教学的优势所在。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一种幸福的气氛,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美术的乐趣。
四、发挥想象、正面激励
绘画美术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不仅能够有效夯实学生的美术功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美术教师必须积极抓住小学美术课堂这一契机,让学生在一个小小的天堂中自由想象、大胆发挥,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象、创造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想法更具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如在学习“童话里的小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不为学生提供任何指导,让学生自己搜索脑海中的童话故事素材,自己想象绘画出一幅童话里的小屋。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勾画出了一幅幅生动、个性的图画……这样,就达到了创新性教学和愉快教学的效果。
五、总结
愉悦语文课堂,增效语文教学 篇7
很多同事也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高成本与低收效之间的矛盾始终困扰语文教学。如何关注并分析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 使教学变得有效,甚至高效,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笔者认为,要使教学变得有效甚至高效,方法途径很多,而课堂的愉悦不失为一种方法。“愉悦教学”法是以心理学为依托,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愉悦的心态中积极探索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鼓励学生,亲近学生,让课堂轻松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必然的联系,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对语文的新认识、新发现大胆表述,为学生提供个性、兴趣凸显的空间,而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课堂就是师生共同愉悦的课堂,一个不时充满笑声的课堂,魏书生说:“尽可能地做到每堂课教学要让学生有笑声。”让笑声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激情的火种。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轻松舒畅、和谐的课堂气氛下才较易产生积极向上的正向心理体验,形成愉悦的心态,使实际上紧张的智力劳动,在心理感受上并不紧张,从而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紧张的智力劳动,以苦为乐,其乐无穷,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涨。
因此, 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形成愉悦气氛的特定情境,使其感情激荡,思维活跃。当一个人的思维活跃起来,就如同平静的河水进入奔流状态,在奔流中会激起浪花, 会有哗哗的奔流之声, 于是这种流动便带来愉悦的体验。又因为这种思维的活跃在课堂上不是处于独立状态,而是处于一种相互的、不断的激发之中,所以更增添了一种自我展示的快感和竞争的兴奋。这样,教学便可以在学生的兴奋愉悦的状态中展开和完成。
二、互动交流,让学生快乐感悟
教学是一门学问,它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如果在课堂上, 教师总是板着面孔,学生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压抑,从而强化精神上的疲惫感和厌倦感。要使学生乐学,必须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教师的心中要装着学生,只有心怀学生的教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很难想象一个高高在上的古板冷漠的教师会深受学生欢迎, 教师要充分运用自身的魅力,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善于透过这扇窗,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反应。课堂上,教师要明眸善睐,时时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是神不守舍,心不在焉;是凝神皱眉,若有所思;是心领神会,笑意灿然;还是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教师要时刻关注这些细微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而且,教师还应“擦亮”这扇窗,使之明净热情,经常以亲切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关心他、期待他,从而开启另一扇窗。
三、确定适宜恰切的教学内容,让快乐触手可及
愉悦教学不是为愉悦而愉悦, 目的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之余,切不可忘了愉悦的根本———文本。
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怎样的教学内容是适宜的呢?
1.正确。首先要强调教学内容与常态的一致 ,即语文所教的听说读写,其取向、姿态、方式要与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所运用的一致起来。其次,是教学内容要与学术界相认识的一致,实际上就是要与正确的专业知识相一致。这两点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修及教学内容的吐故纳新。
2.适度。适度 ,是相对于与浅、滥、过度而言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过于浮浅、停于表面,理解得过于宽泛,这也对那也对,对教材的开发过难过深过偏,有二次开发之嫌,都是不正确的。
3.生成。语文教学的内容并不是先形成并客观地呈现在师生面前的,而是由教学双方在教学实践中现实地生成的。
四、激发自主能动的学习动机,让成功的愉悦延续
语文教学是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有时会出现学之不够、言之不尽的情况,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仿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鉴赏文,方法不一而足。在写作天地里,学生放飞想象,恣意挥洒,写作兴趣浓厚。他们的文章显得活泼,情感真挚动人,想象丰富,语言生动。
只有学习动机被充分激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时,学生才会扬起自信的风帆,投入更大的热情到学习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语所说:“在教学中给所有学生创设‘成功的预感’,是教师在培养持久的学习愿望方面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摘要:语文课堂的愉悦可使教学更有效甚至高效。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和谐融洽的情感交流、确定适宜恰切的教学内容、激发自主的学习动机,为语文课堂开启愉悦之门、成功之门。
愉悦情感教学 篇8
虽然现阶段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设计并应用愉快型教学方法吸引学习者兴趣,不过该种方法几乎均是在优秀的课堂中使用,面对教学进度以及分数的压力,部分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往往只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而学习者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枯燥的知识点,这对于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不利。
1. 愉悦教学视野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新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在体验英语教学魅力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自主收获知识的能力。实际上英语学科的探究往往是在新课程中学习全新的知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新课程未来一定会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实用性。另外,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人类文明、教育发展甚至是世界对英语教育的要求。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高中英语愉悦教学法为新课程标准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就目前的情况看,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往往和实际应用脱节,在我国教育制度下学习者往往是为了高考或者考试成绩而学习英语,而到考试结束后所学习过的知识在一段时间后就忘得差不多了,就导致我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比如,笔者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学生看到老外只会问“Hello, how are you?”但是当老外没回答“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而是来一句“Great”时,该学生就不知道该说什么。部分学习者在高中毕业出国后发现自己之前学到过的英语基本都用不上,或者说别人根本听不懂,此类现象说明我国的英语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
2. 愉悦教学理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2.1巧设活动为进行愉悦教学的手段
比如在教学高二第十四单元Festivals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习者展示该节课的复习内容。第一部分是上课之前的热身:“As this period is about festivals, so first let’s play a game about it to help you recall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 OK?”学生在听到要做游戏后都精神百倍,之后老师可以先放几首歌曲,涵盖《水调歌头》以及《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在热身结束之后学生的学习精神往往也非常饱满,此时老师就可以在屏幕上展现一个简单的英语句子“Kwanzaa is a festival.”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因此,在愉悦教学有效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巧设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愉悦教学的实施。
2.2愉悦教学的重要方式是表扬与鼓励
语法课往往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非常头疼的问题,因为语法教学不但是教学的难点,同时其教学过程中也非常枯燥。但是通过愉悦教学可以将学习转化为一种欣赏,比如学习英语歌曲以找到定语从句。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和学生先打招呼:“Everybody, how’s going today?”此时学生们往往也会稀里哗啦地回答“Good”。歌曲《SHE》是由一个德国乐团演唱的,其旋律感非常好,符合年轻人的听觉口味,在播放该曲目后学生往往也会跟着哼唱起来,一首歌曲下来,学习的状态往往都非常好,此时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1. She is the one that you never forget. 2.She must be the reason why God made a girl.”此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两个句子为定语从句。让学生依据这几个句子总结一下何谓定语从句,其基本结构是什么,在此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正确、完整,只要有道理,均可以加分。如此学生在受到表扬与鼓励之后,学习的依从性也会更高,这就是在愉悦教学法中充分应用鼓励和表扬的体现。
结语:
实施愉悦教学 提升学生素养 篇9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学 愉悦性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11-02
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美术课的愉悦教学,就是要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学生喜爱的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发展技能,提升素养。为了实施愉悦教学,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做到:
一、更新教学理念,追求愉悦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把“画得像不像,画法对不对”当作评价的唯一标准,把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当做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生感到美术学习单调、枯燥。
小学美术教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教学中要强调愉悦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独特魅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创设和谐氛围,注重愉悦性
美术课程追求愉悦性,强调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愉悦,让学生能够真正发挥个性、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实现愉悦教学的基础是创设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人格魄力。教师精炼幽默的语言,热情大方的举止,会感染每一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信心,锻炼其学习意志,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精心设计导入,体现愉悦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学是感悟艺术的艺术。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很快集中精力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例如: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民间剪纸》,教师课前在教室的门、窗、墙上贴几幅剪纸作品,课堂上让学生总结出剪纸的各种艺术形式,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同时,也体会到剪纸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积极主动学习剪纸。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利用游戏导入新课。如教学第五册《动物面具》,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动物面具。上课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头像,请几位学生到前面给这些面具头像化妆,化妆时不让其他学生看到,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然后把化妆好的面具一个一个戴好,让台下同学猜各是什么动物。这个游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情绪高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小学生比较喜欢猜谜,可以用猜谜语来导入新课。如第四册《动物朋友》,教师上课初出示两则谜语:“尾巴短,耳朵长,红眼睛,白衣裳,三片嘴唇胆子小,青菜萝卜吃得香。”“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让学生在猜谜语中,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四、注重直观教学,凸显愉悦性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教学。如教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画画虾与蟹》,教师课前准备好虾与蟹,并放在大玻璃容器中。上课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实物实实在在感知它们的特点,学生学得也轻松快乐。再例如在教学第四册《画感觉》时,课前准备一个大箱子,箱子中准备各种各样的物体(如硬梆梆的、软绵绵的、热乎乎的、尖尖的等),课堂上让学生去触摸,并说出这些感觉,教师再引导学生用点、线、面去表现这些感觉。让学生在充分直观感觉基础上投入到学习之中。
五、组织体验教学,强调愉悦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在体验中愉悦身心。
组织体验性教学,就是在感知觉体验美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体验,逐步获得对美术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实践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的愉悦体验。如教学《童年的手印》,教师引导学生揉、搓、捏、摔、拍、印,通过触觉和视觉体验,体验到泥土的可塑性;通过鼻子对泥土的嗅觉体验,闻到了泥土的清香气味;通过玩泥游戏--拍压泥板--发现印痕--压印手印--即兴表达体验泥板的变化、美感和趣味。这样,通过观察、体验、构思、描绘、塑造、设计和制作等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人社会、关受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
六、重视辅导环节,具有愉悦性
美术课一般情况下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
创设愉悦的化学课堂教学情境 篇10
一、利用化学课的优势, 灵活多样地引入新课, 打造精彩的开始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新课的新颖、独特 、趣味是将学生带入良好学习状态中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而化学课恰恰有其独特优势, 有形状各异的不同固体, 有色彩斑斓的不同液体, 有变幻莫测的实验现象, 等等, 所以, 利用这些实物、模型 、实验 , 还有有趣 的故事、化 学史实、风 趣幽默的语言等引入新课, 使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对活跃课堂气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教授“碳酸钙”一节教学时上课开始时出示两试管澄清的液体, 提问同学们:这两个试管中的液体一样吗? 学生立刻积极猜想, 甚至有学生开始争论起来……于是我宣布:“一个试管中是水, 另一试管中是石灰水。那么, 到底哪个试管中是石灰水呢? ”不用我多说学生已经开始了主动思考, 很快得出了集中验证的方法:有向试管中吹气的, 有加热蒸发的。然后让一名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验证: 拿一个细导管向试管中的液体吹气, 其中有一支试管里变浑浊了, 学生齐声说:“变浑浊的是石灰水! ”为什么石灰水变浑浊? 是由于生成的碳酸钙悬浮于液体中 所致。继 续吹气液 体变得澄 清 , 教师问 :“碳酸钙颗粒什么不见了呢? 碳酸钙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呢? ”学生既兴奋又迷 茫 , 于是教师 板书“碳酸 钙” (Ca CO3) 三个醒目 的大字……这样, 一节新课就在欢快而富有探究情景的环境中开始了。
二、强化提问的艺术性, 唤醒学习的内在潜力
课堂教学是问题教学, 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要达到目标的途径, 获得知识智慧,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提问除了具有启发性、针对性、适度性外, 还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强化提问的艺术性, 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如:怎么样除去银粉中混入的少量的铁粉呢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提出自己的见解“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这样的问题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有利于集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提问的艺术性主要着力于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探求知识的方法, 并能让学生得到发展, 获得成功的体验, 得到学习的乐趣, 唤起内在的潜力。
三、启发讨论, 搭建交流的平台
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学生通过讨论主动获取知识, 不仅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进行群体合作式教育的重要方法, 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发展积极情感, 促进合作交流。例如:要除去杂质有几种方法? 评选出最好的方法, 从操作方便、原料易得、环保等方面考虑。比如, 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最好的除去方法是什么?教学时, 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各组经过一番探究、分析, 甚至出现了相互争议, 进行辩论,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人人参与, 汇报方案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教师将各组发言进行简单板书, 启发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 最后得出答案。得出正确答案的小组学生个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没有得到正确答案的小组不是垂头丧气而是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 寻找探究时出现的问题, 使启发式教学得到进一步延伸。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 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归纳,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 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性, 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不断转移兴奋点, 保持良好的学习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有时会发生倦怠, 这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也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 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 而是在教学时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疏导。为此在实际教学时, 应适当、适时地补充一些活动, 如利用实验、讨论、练习等, 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交替地动脑、动手、动口, 使学生大脑的兴奋区域不断地产生变化更迭, 从而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使学生学得轻松, 心情愉快, 思维敏捷。如在教授“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时, 当学生刚讨论完燃着的木条在盛有二氧化碳的瓶中熄灭的原因形成的兴奋点即将消失的时候, 立即让学生把两根燃着的火柴一根火柴头朝上, 一根火柴头朝下, 观察燃烧有什么不同。于是同学们一边仔细地观察, 一边思考, 一边讨论, 进而又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点。由此他们感知到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并感受到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不足和认识上存在的一些直觉错误, 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增强求知欲。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必须认真扎实备课, 教学内容设计要注意连续性、逻辑性, 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变化, 创造富有变化、环环相扣、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让学生能够和谐、愉快地接受和获取知识。
五、巧用无意识记忆, 减轻学生负担
化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众多抽象的概念、知识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记忆负担。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恰当科学地安排一些活动引导强化记忆。例如:元素化合价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编口诀, 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热情高涨, 各抒己见, 在编口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住了化合价, 这要比教师把口诀直接教给学生记忆的效果要好得多, 还能够减少遗忘, 使学生学得轻松, 记得容易, 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