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的愉悦教学

2024-12-07

语文课中的愉悦教学(共10篇)

语文课中的愉悦教学 篇1

摘要:愉悦教学法是最容易让小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进行完善,而如今我们的新课程也步入“深水区”。为了能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尝试着去改变一些能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

关键词:愉悦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下,同样我们也要加大教育的发展。但如今看来,我国的教育远远不如西方国家。英国教育学家曾说: “在学生用心去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让他们高高兴兴的去学,所有事情都应该让他们感到容易,感到快乐。”可见,经过科学的实验证明,愉悦欢快的教学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对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用一些能让学生感到快乐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只会用书本来教学。

一、愉悦教学法

所谓愉悦教学法,其主要是针对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从客观上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调动学生主观上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愉悦教学法最与众不同,区别于其他的教学方法的特色体现在其不只是单一的强调课堂教学,并且同时还能注重愉悦教学,带有寓教于乐的性质。

愉悦教学法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笔者通过对愉悦教学法进行的研究,逐渐的发现愉悦教学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是一致性。 这里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在同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上是具有一致性的,这其中并不存在明显差异。第二,是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愉悦教学法极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及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愉悦教学法主张通过不同的手段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愉悦教学法所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这是与其他教学法的显著区别。第四,愉悦教学法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对于愉悦教学法而言是根本性的目的,教学效率是衡量愉悦教学的重要标准,对于实践愉悦教学法的教师而言要通过多种的手段不仅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更要保证效率。愉悦教学法的应用加强关键在于对于其特点的了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对其特点的研究。

二、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

( 一) 让孩子成功体会学习的快乐

每一个孩子在学习时,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才可以体现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深与浅。作为老师的我们才能清楚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然后从他们所出现的问题当中再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 起点越低,学生才会学的又好又快,而在这期间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表扬跟鼓励下,更好地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这时,我们在稍微的增加一下知识的难度,他们便会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在学习当中遇到他们不会的问题,我们再去适当指导,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 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 二) 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

儿童的最初期,也是学生对外部活动更感兴趣的时期,对学习的内容也会产生很大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从观念上去理解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重要性,平时在课堂中,我们要学会与学生互相交流,多给学生学习上一些帮助,让学生跟自己之间产生一种信任,多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去进行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不会的问题,作为老师要有耐心的去给学生讲解,讲解过程中多问学生是否已理解跟掌握,如果没掌握,老师再讲,直到学生理解为止。针对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来给他们进行授课。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知识给他们所带来的帮助,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去体会知识运用的快乐。

( 三)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

1.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老师要懂得运用教学技巧来引导学生有效快速的学习。平时,在课堂多与学生互动,多给课堂添加学习色彩,多运用能让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知识点的小游戏, 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同时也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语文课本所学的知识点。每上一节课,都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一次巩固,以防课后学生又忘记所学的东西。

2. 上课前老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唱歌做游戏,以为了上课期间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在上课期间发现学生有睡觉、交头接耳现象,说明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再集中于课堂,这时老师应该组织学生们做一些有关语文知识的游戏,如叫号接龙的游戏、哑剧游戏、集体的造句游戏等,来进行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不仅能让老师得到放松,同时也让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学到了更多知识,这种方法也是最容易让学生有效记住知识的方法。

三、愉悦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

1. 愉悦教学法是一种以思想教育为主体进行激发学生学习的教学法, 主要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创建一个以情动人的愉悦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的方法更有益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让学生在道德、智力以及体能等多方面上得到了全面性的发展。也不断提高了学生积极创新的精神。在实施愉悦教学的基础下,我们的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情绪,和蔼的态度,语言表达要显出足够的亲和力。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目的。

2. 在愉悦教学法的实行过程当中,首先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组合作法的探究,让学生在互相合作的基础上去体验成功所带来的乐趣,从中去享受成功之后的滋味。在课堂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大部分学生都可以主动接受并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进行完成,即便是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们也会积极的去向老师请教直到听懂学会为止,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老师应主动去跟他们进行交流,并主动帮助他们去解决还未听懂的知识。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任务,所以只有付出努力才能看到想要的结果。对于教学,老师也是要付出很多努力和代价的一项工作,既然选择了这项专业,那么就要认认真真的去做好它。在教学上,老师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苦中得到快乐,才是我们真正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经历失败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里,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就要把注意力多放在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身上,给他们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树立属于自己的自信心,让他们懂得知难而上的道理,多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老师要学会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师生之间愉悦的重点,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了爱心,愉悦课堂的氛围也是无法建立的。所以,教师首先要学会放下架子,才能和学生达到和谐共处。要让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建立快乐的学习殿堂,学习更多丰富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技巧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语文课中的愉悦教学 篇2

关键词:愉悦式教学;手段;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118-02

人都有趋乐避苦的动机取向,在快乐原则的支配下,学习体验所追求的是一种情感上的愉悦。只有当语文教学成为一种愉悦式的教学时,语文才能重新引起学生的喜爱,语文课才能焕发出生机。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次游历语文知识王国的历程,而“愉悦”是“旅游”的首要价值指向,学生是“游客”,教师则扮演着向导的角色。教师要精心准备“旅游”的路线,安排“旅游”的进程,给“游客”带来不断的惊喜,从而引导“游客”产生不断走下去的欲望。

一、作为手段:愉悦是一种语文有效学习的伴随状态

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是儿童心灵的屠宰场,这是一个极为逼真的描绘。数千年来,教学每每是儿童深感痛苦的活动。今天这一现象似乎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孩子们承载了太多的学习压力、艰辛与痛苦。教学的第一原则是兴趣原则,杜威认为,所谓兴趣和爱好,就是一种情感,“就是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语文课很容易形成这种融合,一是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文本之内,与课文中的人物、与作者对话交流,这使得学生兴趣盎然;二是排除困难,同伙伴的角逐与协作等会使学习变得趣味无穷,从而产生愉悦感受。当学生与学习内容到了难舍难分的状态时,学生完全沉浸其中了,自然体验到了学习的愉悦,我们就可以说“激发了兴趣”,从而获得了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应。因此,“激发兴趣一愉悦体验一有效学习”便贯穿了起来。

愉悦具有促进认知学习的功能。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影响和调节着认知的过程,人们在知觉和记忆中进行着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情绪和情感像是一种侦察机构,监视着信息的流动,它能促进或阻止工作记忆、推动操作和问题解决。强度过低的快乐不能使神经活跃,无法激起思维的浪花,而过度的快乐却会阻碍学习,因为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力减弱。只有中度的正情绪(比如愉悦)有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敏感、顺畅,思维分析判断的标准高,并且易于调动原有记忆中的储存信息,迅速加以重新编码,以整合新知识。愉悦是有效学习的情绪伴随状态。

二、作为目标:愉悦是个体幸福生活的存在状态

语文课堂中的愉悦情感,不仅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更应成为情感目标的主要内容,这恰恰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被忽视了。诚如叶澜教授所说,不少教学论著作也强调教育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但这种对情感的重视,实际上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学习的手段,情感教育成了认知教学的奴仆和婢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出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取向,使学生有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关注自身、回归日常生活提供空间与可能“愉悦体验”作为一种课堂情感目标的明确提出,正是走向了一条教育目标的理性回归之路。因为作为生活的课堂,应该是一种愉悦的存在状态,是一种个体幸福的存在状态,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而理解作为目标的“愉悦”这一情感的涵意,将有助于实践者更好的把握实践。

(一)愉悦是一种个体性情感体验

基础教育情感目标的缺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缺乏,而是指缺乏对个体性情感的尊重和培育。当前情感目标所要达成的情感,首先必须指向的是个体性情感,然后是公共情感。而前者在我们的教育中缺失了。一旦抽离了个体性情感,不但个体情感难以建立,公共情感的实现也缺乏了根基。所以有人说“一个连自己、连家人都不爱的人,又如何期望他去爱国呢?”基础教育阶段,正是个体性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阶段的情感目标是:发展学生积极的个体性情感,并在个体情感培养的基础上,培养爱国之类的公共情感。

文学作品内蕴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其中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以表达悲情的居多,主要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宣泄。但是这些作品,也并非是一读就能体悟其中的所有情感内蕴的。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诗经》中最美的句子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此中情致若非细细体悟是很难品味得到作品的言外之味,弦外之声的。教师必须有较为深厚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深入发掘作品所蕴藏的深厚情感,才能在自我体验、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个性化情感”,每个学生感受作品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即“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学生自我体验到的情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感觉,因为“愉悦”是无法让他人完全获知的个体性情感。

(二)愉悦是一种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应该是宽泛和自由的,不要太受各类约束。比如有一段时间重视多媒体的参与,后来又害怕多媒体影响到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接触。其实,枯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并不是语文学习的“金规铁律”,日前教育部语言文字司的官员提出“以流行歌曲的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的国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板着一幅改造人的高高在上的面孔,尽管你是“阳春白雪”,当当学生对你不感兴趣的时候,你除了在那里“孤芳自怜”还有什么呢?总感觉现在社会也好,家长也好,乃至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那么多的投入,对自己的母语却没有如此的热情。其实真的有必要学学英语教学活泼的形式。不少语文课只是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没有此类情感体验,又如何读得出此种情感呢?“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康德)。”愉快不愉快的情感,是判断美还是不美的最后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学习是否愉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

(三)愉悦是内蕴理性精神的情感体验

愉悦这种情感之所以具有理性的精神,是因为愉悦不仅仅包含了收获的快乐,也包含了痛苦的体验。理性是辩证的,包含着否定之否定在内的不断上升的过程,产生于痛苦之后的快乐不是一种简单的快乐,而是一种更大的快乐,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快乐,我们称之为愉悦的体验。背诵课文在没有能完全复述出来之前的痛苦,阅读文字无法理解的郁闷,这些体验都是愉悦的一段必经的过程。甚至也包括为文中人物感伤的泪水,当学生与读者在心灵上能相通时。即便是痛苦的相通,何尝不是一种愉悦呢?这种愉悦不是简单的快乐,而是内涵着丰富的对人生体悟的情感,是能提升人的德性的情感。

作为手段和作为目标的愉悦是统一的,我们其实无法将作为手段的愉悦和作为目标的愉悦截然分开,因为学生

以愉悦心态为手段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感受生命体验的过程,感悟生活的过程。

三、简单化、形式化:对于愉悦的误读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愉悦”的内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愉悦是一种内蕴理性精神的个体性积极情感体验。是有效学习的伴随状态。理性是愉悦的合理内核,因此愉悦式教学除了要规避仅仅将愉悦作为工具的工具式误读外,还有规避对于“愉悦”的简单化和形式化的误读。

简单化表现为缺乏对批评和惩罚的正功能的认识,认为批评和惩罚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乃至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因此教师对学生不敢批判与惩罚。学校、课堂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些必要素质包括文化、人品、情感等都要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在学校,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使他们情感满足的虚拟环境,而在社会中情感失意、打击又常常在所难免。理想与现实常会有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与复杂性是情感产生波动和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备受教师关爱的“优秀生”常常感到内心孤独,情绪焦虑,到了大学阶段以致轻生的也屡有发生。学校中有必要引进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情感的韧性,让学生学会坚强。因此,对于“愉悦”体验的追求不是以满足学生外在的感性需要为目标的,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复杂的学习历程,在知识丛林中探寻,才能获得我们所理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愉悦体验。

“愉悦”的形式化误读表现为教师仅仅(注意只是仅仅)通过音乐、图画、表演节目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追求课堂的气氛活跃,但这只是适应了学生情感中固有的东西,并未提高学生情感的水平和层次。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不能仅仅是满足学生最基本的愉悦需要,更在于提高这种快乐感受的情感水平和层次,通过教育引导、发展学生的情感,不断增加情感的新质、提高情感的高度。一个婴儿我们可以说他快乐,但不可以说他愉悦,因为愉悦是一种加入了个人意识的快乐情感,是可以言说的,同时也是需要培养的高水平情感体验。因为“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如果轻视这方面的教育,就会使整个一代人全部生活中的相应情感、道德回到原始的野蛮状态中”。

参考文献:

[1][2][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9、131

[3][苏]A.鲁克.情绪与个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68

愉悦语文课堂,增效语文教学 篇3

很多同事也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高成本与低收效之间的矛盾始终困扰语文教学。如何关注并分析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 使教学变得有效,甚至高效,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笔者认为,要使教学变得有效甚至高效,方法途径很多,而课堂的愉悦不失为一种方法。“愉悦教学”法是以心理学为依托,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愉悦的心态中积极探索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鼓励学生,亲近学生,让课堂轻松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必然的联系,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对语文的新认识、新发现大胆表述,为学生提供个性、兴趣凸显的空间,而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课堂就是师生共同愉悦的课堂,一个不时充满笑声的课堂,魏书生说:“尽可能地做到每堂课教学要让学生有笑声。”让笑声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激情的火种。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轻松舒畅、和谐的课堂气氛下才较易产生积极向上的正向心理体验,形成愉悦的心态,使实际上紧张的智力劳动,在心理感受上并不紧张,从而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紧张的智力劳动,以苦为乐,其乐无穷,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涨。

因此, 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形成愉悦气氛的特定情境,使其感情激荡,思维活跃。当一个人的思维活跃起来,就如同平静的河水进入奔流状态,在奔流中会激起浪花, 会有哗哗的奔流之声, 于是这种流动便带来愉悦的体验。又因为这种思维的活跃在课堂上不是处于独立状态,而是处于一种相互的、不断的激发之中,所以更增添了一种自我展示的快感和竞争的兴奋。这样,教学便可以在学生的兴奋愉悦的状态中展开和完成。

二、互动交流,让学生快乐感悟

教学是一门学问,它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如果在课堂上, 教师总是板着面孔,学生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压抑,从而强化精神上的疲惫感和厌倦感。要使学生乐学,必须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教师的心中要装着学生,只有心怀学生的教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很难想象一个高高在上的古板冷漠的教师会深受学生欢迎, 教师要充分运用自身的魅力,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善于透过这扇窗,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反应。课堂上,教师要明眸善睐,时时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是神不守舍,心不在焉;是凝神皱眉,若有所思;是心领神会,笑意灿然;还是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教师要时刻关注这些细微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而且,教师还应“擦亮”这扇窗,使之明净热情,经常以亲切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关心他、期待他,从而开启另一扇窗。

三、确定适宜恰切的教学内容,让快乐触手可及

愉悦教学不是为愉悦而愉悦, 目的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之余,切不可忘了愉悦的根本———文本。

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怎样的教学内容是适宜的呢?

1.正确。首先要强调教学内容与常态的一致 ,即语文所教的听说读写,其取向、姿态、方式要与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所运用的一致起来。其次,是教学内容要与学术界相认识的一致,实际上就是要与正确的专业知识相一致。这两点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修及教学内容的吐故纳新。

2.适度。适度 ,是相对于与浅、滥、过度而言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过于浮浅、停于表面,理解得过于宽泛,这也对那也对,对教材的开发过难过深过偏,有二次开发之嫌,都是不正确的。

3.生成。语文教学的内容并不是先形成并客观地呈现在师生面前的,而是由教学双方在教学实践中现实地生成的。

四、激发自主能动的学习动机,让成功的愉悦延续

语文教学是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有时会出现学之不够、言之不尽的情况,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仿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鉴赏文,方法不一而足。在写作天地里,学生放飞想象,恣意挥洒,写作兴趣浓厚。他们的文章显得活泼,情感真挚动人,想象丰富,语言生动。

只有学习动机被充分激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时,学生才会扬起自信的风帆,投入更大的热情到学习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语所说:“在教学中给所有学生创设‘成功的预感’,是教师在培养持久的学习愿望方面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摘要:语文课堂的愉悦可使教学更有效甚至高效。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和谐融洽的情感交流、确定适宜恰切的教学内容、激发自主的学习动机,为语文课堂开启愉悦之门、成功之门。

语文课中的愉悦教学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愉悦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形式有很多,其中教学效果比较突出的是愉悦教学法。其教学目的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习得理论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运用愉悦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教师必然的选择。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教学氛围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教学氛围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有效的愉悦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设愉悦课堂教学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是:①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提供愉悦环境。通过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感觉紧张,有助于其调节心情,尽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中。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独立思考和发挥空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而新的愉悦教学氛围创设方法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它改变了以往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将学生放在了课堂教学中心,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学习,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③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愉悦教学是将情感融入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还可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小学生正是人格发育的时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重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创设愉悦教学氛围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同时在培养学生人格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教学氛围的措施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率的教学。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①利用课文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越来越人性化,里面有丰富的插图,而且教学选材也比较经典,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在上到《假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利用课本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导学生学习,必要时可利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比如在交他们“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这一句时,教师可以将身体缩一缩,再配上一声叹息,让学生也演绎一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②合理利用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上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道具将石子填入装水的瓶中,最后让水从中溢出来。通过给学生制造直观的视觉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③通过表演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表演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可利用教学道具,在教室里挂出一幅瀑布画,然后让学生扮演大诗人李白,对着瀑布朗诵这首诗。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鼓励,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愉快教学的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中

关于学习氛围的作用,曾有心理学家说过这样的话:“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也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另外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心理负担过大,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学生乐于学习心理状态的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素养;另一方面,受外界良好氛围的熏陶。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发挥出应有的教学功效,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精神焕发、心情舒畅,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鉴于此,学校和班级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氛围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情况有计划地创设轻松优雅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下受到熏陶和影响。教师方面应该利用各种手段营造快乐教学的环境,不拘泥于形式,将教室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他们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有很多教学方式,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趣味性教学方式上下功夫,因为这一时期的小学生比较好玩、爱动。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将游戏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比如在教授学生成语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做“成语接龙”的游戏,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心智,而且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总之,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创新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增加新的活力。此外,在创设愉悦课堂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还应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位置关系,树立平等教学的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不能分割的,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才能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语

在未来素质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其中的重点。而创设愉悦教学氛围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只有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根.小学阅读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4(3).

作者简介:苏碧珠,女,本科,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就职于福建省安溪县第九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

语文课中的愉悦教学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愉悦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形式有很多, 其中教学效果比较突出的是愉悦教学法。其教学目的是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习得理论知识,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运用愉悦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教师必然的选择。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教学氛围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教学氛围的根本目的,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有效的愉悦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设愉悦课堂教学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是:1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提供愉悦环境。通过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感觉紧张, 有助于其调节心情, 尽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中。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独立思考和发挥空间, 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而新的愉悦教学氛围创设方法在教学中,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它改变了以往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 将学生放在了课堂教学中心,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问题, 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3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愉悦教学是将情感融入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 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还可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小学生正是人格发育的时期,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重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还应该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创设愉悦教学氛围能够陶冶学生情操, 同时在培养学生人格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教学氛围的措施

(一)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率的教学。

具体来说,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1利用课文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越来越人性化, 里面有丰富的插图, 而且教学选材也比较经典, 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在上到《假如》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利用课本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导学生学习, 必要时可利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比如在交他们“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这一句时, 教师可以将身体缩一缩, 再配上一声叹息, 让学生也演绎一遍,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合理利用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上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这一课时, 就可以利用道具将石子填入装水的瓶中, 最后让水从中溢出来。通过给学生制造直观的视觉感受,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通过表演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表演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 教师可利用教学道具, 在教室里挂出一幅瀑布画, 然后让学生扮演大诗人李白, 对着瀑布朗诵这首诗。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鼓励,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将愉快教学的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中

关于学习氛围的作用, 曾有心理学家说过这样的话:“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氛围中, 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 也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另外从生理学角度来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心理负担过大, 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学生乐于学习心理状态的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 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素养;另一方面, 受外界良好氛围的熏陶。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发挥出应有的教学功效, 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精神焕发、心情舒畅,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养成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鉴于此, 学校和班级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氛围的重要性, 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情况有计划地创设轻松优雅的教学环境, 让教师和学生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下受到熏陶和影响。教师方面应该利用各种手段营造快乐教学的环境, 不拘泥于形式, 将教室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让他们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三)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有很多教学方式, 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 教师应该在趣味性教学方式上下功夫, 因为这一时期的小学生比较好玩、爱动。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将游戏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 比如在教授学生成语时, 可以让学生参与做“成语接龙”的游戏, 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心智, 而且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总之, 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创新教学方式, 为语文教学增加新的活力。此外, 在创设愉悦课堂教学氛围教学中, 教师还应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位置关系, 树立平等教学的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不能分割的, 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整体, 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才能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语

在未来素质教育中, 小学语文教学是其中的重点。而创设愉悦教学氛围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只有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语文课中的愉悦教学 篇6

一、创设情境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教师在不断地摸索, 想办法解决, 但效果不佳, 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难提上来。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文字隽永, 且思想内容更为深长。所以, 在讲解中, 可创设生动的情境, 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若只通过口头讲解, 就会降低教学效果, 难以使学生领会到深刻寓意和文中的真情实感。为此, 可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针对具体的课文, 创设独特的、具有趣味性的情境, 使学生置身其中,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教学《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 可先播放北京亚运会腰鼓表演的视频, 展示民族风情。在视频中有舞蹈表演的盛况, 以及击鼓表演, 这些精彩的表演, 若只通过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得到。观看视频后, 可以给学生感官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使其深入地理解内容, 产生民族自豪感。在本次课程中,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达到了情景教学的目的, 不仅营造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 还产生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丰富教学形式

若在教学中仅以口语的形式讲解语文知识, 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这种学习方法, 也难以使其学到系统的知识, 不能充分、深刻地领会知识内容, 更不能形成感性化认知。为此, 教师需要充分领会教学内容, 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 保持灵活的教学形式, 增强课堂吸引力, 激发学生热情, 使其可以保持愉悦情绪来进行学习。比如, 讲授《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时,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 以白话文来详细讲解文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文章内容来进行改编, 形成剧本, 选取学生担任文中角色。需要认真设定杨志、吴用、晁盖、白胜、宋江等人物角色, 要求学生课下认真阅读课文, 凭借自己的理解来扮演角色, 形象生动地演绎晁盖率领众人智取生辰纲的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 可以使学生在听讲时做到全神贯注, 还可以回味课堂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三、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进一步强化互动性, 深化和学生的交流。促使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 开动脑筋, 发现问题, 通过自己的思考以及和同学之间的讨论, 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学互动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发挥学生的才能, 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想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 可在课堂内容中穿插趣味性较强的小故事, 及时调动学习积极性,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 教授《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 教师要首先带领学生了解文章创作时的背景, 共同分享相关内容,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引发学生的无限畅想。这些知识储备,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获得成就感, 保持愉悦的心理, 建立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四、优化评价

在教育管理中, 评价非常重要。教学中的每项活动都需要评价, 否则就会失去控制、导向和信心, 造成无效或者低效。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针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积极表扬, 对于不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同时, 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公平、客观、机会均等。目前, 在语文课堂中构建高效愉悦的课堂, 优化评价尤其重要。在教师的良好引导和评价下, 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内容,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提高。

五、注重反思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和实践后, 要进行深入、全面、冷静的总结和思考, 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中做出的行为决策, 这一过程就是教学反思。每堂课结束后都要进行认真的反思, 总结成绩和失误, 使课堂教学不断得到优化, 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反思时主要注重课堂教学失败或者不足的原因, 提出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分析成功教学的原因, 不断地反省自己, 并在反思中不断创新, 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

六、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课文来构建不同的情境, 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投入到学习中。总之, 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 拓展学生的课内外知识, 使其能够增加更多的知识储备。通过有效构建高效愉悦的语文课堂,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表扬并鼓励学生, 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陆小娟.谈初中语文高效愉悦型课堂的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 2015 (36) .

语文课中的愉悦教学 篇7

一、精心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虽短, 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可小视。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外部的刺激, 那种枯燥单调的导入无法激起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只会让学生心生厌倦, 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压抑学生的学习热情, 降低学生教学参与度。没有学生参与的热情, 这样的教学只会如同完成繁重的任务, 只是在教师的指令下机械被动地进行学习, 这样的学习是枯燥劳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 要以新颖巧妙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1. 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的重要优势就在于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符合小学生喜新求异、好动爱玩的天性,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

2. 故事导入。

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 采用故事导入更能集中学生的精力, 促进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 更利于学生将兴趣与思维集中在新知的学习上来, 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轻松的状态下展开主动求知。

3. 扮演导入。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力与表现力, 他们善于模仿、喜爱表演, 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有许多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或对话性极强, 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分角色进行朗读, 这样更容易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还有谈话导入、悬念导入、谜语导入等多种形式,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要实现激起学生学的激情, 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新知上来就能称之为成功的导入。

二、巧妙设问,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 是推动学生探究的动力, 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巧妙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 使学生进入求知的主动状态, 进而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在自主探究中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出自于自己的主观意愿, 而非被动从属, 是一个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与非智力因素的主动求学过程。这样的学习更加富有成效, 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问, 而且要问得巧、问得妙, 要以问题为契机来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能动性, 让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基础, 这样问题才能贴近学生的基础, 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增强问题的趣味性与艺术性,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启发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方法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小学生尚未具备完全独立的学习意识与能力, 并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 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无法完全独立地进行探究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放权, 在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基础上加强教师的启发与指导,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经过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 智力与思维发挥到极致, 从而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会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做好扶放有度,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扶持者。

一是放权,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改变以往一讲到底, 教师讲学生记, 教师问学生答, 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 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转换成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 充分放权, 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二是扶持, 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放权并不是不管不问, 放任自流, 而是要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空间与思维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究。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 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让学生寻求新途径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

语文课中的愉悦教学 篇8

关键词:阅读,有效互动,创新,开发

阅读是通过心理完成的, 是读者心灵与文本伟大的思想进行交流、对话的心理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 实现知识构建, 通过语言文字完成再造想象, 激发读者的感情。读者的心灵紧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情有所动, 思有所发, 悟有所得。真切地感受作者的内心, 随作品的喜怒哀乐, 而足之, 蹈之。同化真、善、美, 清除假、丑、恶, 净化心灵。促使读者反省自悟, 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灵, 使其得以升华。从而达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的最终目的。在这种心灵内化、生成中, 教师要艺术性地启发、诱导学生, 深入文本, 超越文本。欣赏学生对文本的创造性解读, 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学生自然地获得内心愉悦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化阅读的心理体验。彰显高质量的思维交锋, 灵感碰撞, 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流淌着心灵的清泉, 包蕴着思想的蜜浆, 生成创造的萌芽, 体会到学习和阅读是一种乐趣, 是一种享受, 也只有这时学习和阅读才最有效。

一、有效互动, 孕育智慧

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 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因为教师是影响课堂有效互动的最有效的、最积极的、最活跃的因素。在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士就是因为他总是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心态, 心中总保持着像宝石一样熊熊燃烧的激情, 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 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无往而不克。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 学生永远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热情, 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饱满的激情, 不仅辐射、波及整个身心, 而且辐射、波及课堂环境, 使全体学生受到传染, 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状况, 气血状况, 调整整个生命, 使情绪进入最佳状态。教师不仅善于调整自己的情感, 而且教师要善于调整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运用表情、动作、语言、语调等感染学生, 激活学生的情感, 运用肢体语言、情境安排、气氛烘托、心理暗示、幽默等等调动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情绪饱满, 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使课堂精彩纷呈, 充满活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情绪力度, 让学生进入角色, 真正的“动”起来, 实现有效互动。让每个人都感到生命的充溢, 享受学习的快乐, 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活潜能。总之, 要让学生感到同是一副面孔, 却是不同的表情, 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享受。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主动吸引到课堂中来, 有效地实现师生情感的交流, 无遮的对话;实现与文本对话中, 吸收营养, 受到艺术的熏陶, 得到心灵的启迪, 开发心智。

二、课程创新与开发, 充满智慧

语文教学中, 要勇于放弃通常观念, 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 排除习惯性思维形式, 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 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 深入挖掘文本所含的思想及哲理, 实现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总结概括, 实现超越文本的解读。比如在讲《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第二课时, 我安排了多角度阅读, 老师先讲解多角度阅读方法, 然后分组分角度进行阅读, 并对所选的角度做出评价, 关于对“我”的评价, 学生是这样汇报的。文中的“我”爬上爬下6、7米高的悬崖, 上, 上不去, 下又怕摔死, 说明我是胆小的人。多数教师教学中, 教师不会再深追, 而这时我引导说:6、7米高的悬崖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 是不是困难?

学生齐答:“不是困难。”

师:“不是困难, 我为什么把它当作困难, 上不敢上, 下不敢下”。

生:“心理害怕。”

师:“对, 害怕是怎样造成的?”

生齐答:“心理造成的”

师:“非常正确, 害怕是由心理造成的, 也就是说困难由心造, 由此可知———”

生齐答:“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师小结:“害怕是心理造成的, 也就是说困难皆由心造, 之所以有难事, 是因为你心理认为难, 因此世上本来无难事, 只怕世上有心人。”

老师充分发挥了导的作用, 在充满灵动的对话中, 完成了师生心灵的撞击, 智慧的碰撞。把人的害怕的心理因素开掘出来, 达到了明理启智, 提升心灵, 开发智慧的目的。

语文课中的愉悦教学 篇9

一、树立平等意识,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于绝大多数场合下教师忘记了上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间的互相关系来决定的。这就说明教学是师生共学、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观念,明确教师的职责只不过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树立平等的观念,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告别一言堂和注入式,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唱主角,把课堂变学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积极自主并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采用民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教学过程变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办法:让学生自主研习课文,让他们和文本对话,自读、讨论、交流,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互学、互教、互评。这样,学生便会由消极、被动、机械的听众变为积极、自主并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就能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扇扇窗户,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运用现代技术,创设愉悦的情境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强烈而浓厚的兴趣,被丰富多彩、瑰丽多姿的知识所吸引,学习的欲望才会被激发出来,心灵深处才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求,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一些片断和图片,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激趣氛围,而不是用冷漠的理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宽松时空,鼓励学生从互联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大胆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课内知识,而且大开了眼界,享受了课堂,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愉悦的情境

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活动频繁,活动是施展才华的舞台,活动是谋求发展的阵地,活动是脱颖而出的契机。活动的刺激与诱惑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快感。在上课之时,可以将课题、作者用猜谜的形式出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创设情境。

1.课前活动,创设愉悦的情境。知识的掌握,能力的优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和实践。在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为此,可以将课前的五分钟留给学生,他们或演讲,或讲故事,或讲自己的人生经历,或介绍成功人士的经验,或介绍自己喜爱的作品,有的甚至唱一首歌,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为了得到同学的掌声,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准备,精心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由于主题由学生自己定,他们爱讲、爱听,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语文课中的愉悦教学 篇10

愉悦式教学法是建立在教学三环节 (教案的写法、板书的设计和语言的技巧) 的基础上, 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大部分。

一、有声语言的教学技巧

所谓有声语言, 是指人连续发出一系列精彩, 幽默、得体、和谐、适度的语言而传递信息, 表达情感的过程。有声语言在语文教学技巧上, 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以精彩的开场白唤醒学生。课堂犹如舞台, 教师犹如演员。特别是每一节课的开始, 教师既要注意“亮相”, 更因注意“开场白”。例如我们今天讲王愿坚的《七根火柴》, 我的开场白就是满怀激情地朗诵毛主席的诗《长征》, 一开始就把学生带进那个特殊的年代和写作环境中,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 以融洽的气氛感染学生。人的情绪可分为正向情绪和反向情绪。前者是人对客观对象强烈接受欲望的显现。后者是人对客观对象排斥欲望的显现。教师授课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 而且还受制于学生的课堂情绪。

课堂情绪的把握在于:教师平易近人是序曲, 微笑教学是主曲, 爱护学生是尾声。如大海里的浪花, 一浪推一浪, 达到高潮。这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融洽的情感气氛。这种气氛似动力如催化剂, 它既像“暖流融融”, 又似“入夜春雨”, 循循善诱, 娓娓动人,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完美的统一。

第三, 以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在当今青睐口才的开放社会里, 幽默感在教师的语言修养中占据特殊地位。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在融洽的气氛中, 用风趣幽默、健康热烈的语言谈吐, 使学生可以从抽象、机械的书本中看到活灵活现的现实。

发挥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 能增加生动形象和感性色彩, 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表象。这种表象同学生对教材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特别是上文言文时, 面对那些干巴枯燥生涩的文章, 学生总是难以接受的。因而这就需要一点风趣幽默的形象感, 使学生借助于形象思维桥梁, 去想象和领悟文章的意境, 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 活跃中枢神经, 从而增强大脑的接受力和思辨力。

二、无声语言的态势语

所谓无声语言, 是指人的举止、动作、行为、表情、眼神、姿势、面貌能传递信息, 不用语言而表达的情感。教师在用语言讲课的同时, 常常伴随着相应的动作, 姿态和脸部的表情, 给学生以语言所不能代替的感受, 借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加深学生的印象, 于无声中同学生交流思想, 表达情感。这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一般来说, 无声语言的态势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眼神。眼睛被人喻为心灵的窗口, 就是指从眼神里可以递出各种信息, 流露出各种情感。如果我们在讲课时用眼睛盯着天花板或者窗外, 就等于切断了与学生的视线交流, 向学生关闭了心灵窗口。所以, 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不时地用眼睛扫视全班, 使学生感到自己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也能透过学生眼睛这个窗口, 窥视学生的内心世界,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时, 教师可用赞许的目光以示鼓励, 学生走神时, 教师可皱眉、凝视, 以示提醒。作为教师, 不论自己状况如何, 眼神都应当是和善、慈祥、温淳、专注和充满热情的, 这样就使学生产生友善的感觉, 亲切的印象, 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亲切的眼神是装不出来的, 必须是发自对学生赤诚的爱。

第二, 姿势。由于每个人的气质不同, 心理活动行为也是不同的。但是作为老师, 不论个性如何, 气质多么不同, 要搞好教学工作, 都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态度等方面的修养。保持庄重, 是教师的立足之本。教师应该体态雅洁、表情沉着、衣着整齐、举止端庄。坐立姿势应给人以挺拔、稳健、严肃、活跃之感。为人师表, 落落大方, 气度不凡、给人以可敬可尊的印象。

第三, 微笑。真诚的微笑是自然的, 发自内心的, 它可以给人以愉快的情绪, 和谐的心理, 融洽的气氛, 使师生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微笑中见热情, 严肃中显慈祥, 活泼中出雅重, 朴实中富聪颖。要注意热情奔放而不失干练沉静, 爽快洒脱而不失细致认真。要知道和蔼可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亲切能开启学生心扉。微笑在总体上是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真诚。

无声语言所反映出来的感情, 应该是心灵的自然流露, 而不是装腔作势。要情随景迁, 情以文异, 情因人发。无声语言的修养途径:一是培养自己从心灵美入手;二是同缺点错误作斗争;三是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和文学的修养。

上一篇:基本物理模型下一篇: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