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情感控制和情绪培养

2024-08-26

课堂教学中情感控制和情绪培养(共12篇)

课堂教学中情感控制和情绪培养 篇1

课堂教学中情感控制和情绪培养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情感控制和兴趣培养

[内容提要]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

况,同是一个班的学生,课堂上有的

学生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专心致

至地态度投入学习,而有些学生却始

终对学习缺乏兴趣,表现得懒散而缺

乏自信心。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心

理学的角度,分析原因和采取的策略,

力求探索新的教育规律。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情感 兴趣 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新的《课标》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同是一个班的学生,课堂上有的学生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专心致至地态度投入学习,而有些学生却始终对学习缺乏兴趣,表现得懒散而缺乏自信心。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状态主要受外部客观事物的刺激和自身情感的调控;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更是常常处于前沿地位,牵引着学习行为,影响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恰当的情感调控,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情感控制,就是指有意识地进行情绪上调控,情绪往往反映着人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感控制和兴趣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境,让健康向上的情绪压倒消极落后的情绪,从而达到正面影响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健康发展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兴趣培养和情感控制,可以让学生具备以下的良好学习品质:

1、旺盛的求知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因此,要通过情感控制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之保持。在旺盛而持久的求知欲支持下,学习效率将明显提高。

2、永不满足和持之以恒。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好奇、好问、好学、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情感控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永不满足和持之以恒的上进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具备自身成长和持续发展的空间和能力。

3、自尊和自信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3个领域DD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兴趣培养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

4、自我激励和调控。自我激励和调控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发挥的能力平均起来只占全部能力的4%,有的人发挥得多一些,有的人则少一些,之所以有差异,就是因为各人的自我激励水平不一样。青少年年龄尚小,自我意识不强,教师应努力借助情感控制的手段,帮助、督促他们实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进而学会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

人的情感控制和兴趣并非与生具来,笔者在初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尝试过情感控制和兴趣培养,获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方法仅与各位同仁

1、沟通。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相互合作、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过程。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是师生在认知上的交流合作活动,还是师生间情感上的交流合作活动。心理学家认为: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与否无时不在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效。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身情感表现和投入,注重建立教育“情绪场”,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领悟,达到对优良的同化与沟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在师生情感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体现与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除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和对教师的热爱,进而产生“尊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

2、创设情境。现代教育学者魏书生告诉我们,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给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和体验。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如探索性的、竞争性的、游戏性的、趣味性的、操作性的、故事的等情境。比如在教学“道德良好、心理健康利于成长”一框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材料,先让学生收集我国著名运动员邓亚萍的事迹后,设计几个问题提问:(展示打乒乓球时的图像)

师问:邓亚萍的身体条件是打乒乓球最好的吗?

学生:(观察后答)不是!

师问:邓亚萍的技术水平是全世界唯一的吗?

学生:(阅读教材后答)也不是!

师问:哪么,她为什么总是冠军的唯一获得者?

学生:她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她具备了“顽强的毅力、拼搏精神和极强的自制力。”

教师:(归纳)这种优秀的品质,在关键时刻往往显示出重大作用,使她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并能积极动脑,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更好地发挥水平,战胜对手,从而一次次地登上冠军领奖台。

再如在教学中创设“图象情境”。初一年级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感兴趣,思维易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路、情感和内心的感受,必将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生活处处有情趣”的教学便是一个例子,让学生收集挂历中的山水画、风景画,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一起欣赏,从中体会我们祖国如此多娇的江山。

3、开放式教学。在情感调控中,有效地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表意见,主动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里,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活动中。开放式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的差异性,允许学生的不同见解,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情感需求。如:在“坚强意志的作用”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自己看书:让学生自己将整框知识看一遍,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初步的整体印象。

自己整理:知识是有联系的,我要求每个小组在各自的讨论记录本上,以网络式或表格式等形式将主要知识点整理出来。学生以3――4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然后以自己喜欢形式进行整理归纳。

自己讲评:在学生代表上台谈了自己整理的思路后,学生们自己进行了讲评。每次颇有见地的发言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听得认真、评得仔细,开放的课堂教学让每个孩子都沉浸在主动学习的心境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体验成功。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很多情况下,正是靠着这种愿望的推动,人们才不断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同样“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儿童都有的共同愿望。成功是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让体验成功则是教师进行情感控制的重要策略。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在组织练习时,教师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在“再创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更理想的发展。

如在“拒绝不良诱惑”的教学时,我针对农村地区的一些人喜欢打麻将、玩扑克、酗酒等不良的社会风气。布置每个学生给自己的有不良习惯的父母或亲写一封信,老师帮他们批阅后,让他们一封封地发出。一周以后,学生们向我反映,他们的父母或亲友都用不同的方式对他们的做法给于了肯定 。我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你们不仅可以教育自己,还可以帮助他人”,这样巧妙地把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兴趣高、体验深。

现代化社会需要人格完善的一代新人,人格的和谐发展是素质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忽视心理教育的做法,运用情感控制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就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以很好的心理状态,满怀热情地投身学习,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临翔区大文中学

二00四年四月十日

参考文献:

朱小蔓 《情感教育论纲》

李 丹 《儿童发展心理学》

张厚粲等 《心理学》

课堂教学中情感控制和情绪培养 篇2

一、兴趣的培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身心锻炼的双重作用。但在实际中, 从学生上体育课的行为表现及态度上不难发现, 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这类问题, 有的找出种种理由请假不上课, 有的甚至出现逃课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 经过调查和思考可作以下两方面的分析。

1.主观原因:怕跑步、怕苦、怕累。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生活条件优裕, 生活中缺少亲身体验。遇到困难总是由家长或他人代劳, 从而养成怕苦、怕累的坏习惯。加之他们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 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 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和特长, 因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2.客观原因;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

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征和需要, 远离学生的生活体验, 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与终身体育脱节。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 缺乏新鲜感, 教师上课组织方法教法单一, 无法激发起他们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导致他们不喜欢上体育课。

因此, 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

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意义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 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 对于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和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1.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目的的达到。

2.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困难或挫折时, 他们会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克服困难, 有利于养成坚强的意志力和不服输的思想品质。

3.他们会在主体参与过程中, 不断思考, 不断发现问题, 有利于培养分析能力、发展思维和创造力。

4.他们会和自己价值取向一致、兴趣爱好一样的学生相处融洽, 相互配合默契, 有利于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 强化友谊,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学生可以在闲余的时间内, 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为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情绪的控制

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 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明显、短暂、强烈的主观体验;是一种潜在的内动力。现代心理学证明, 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和减力的效能, 它能直接调节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和积极性。积极的情绪使学生的求知欲增强, 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不良的情绪不仅会干扰心理活动的内稳定, 影响个体运动技能和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还会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体态运动表现出来, 向周围扩散, 使一些心理素质较低或动作尚未熟练掌握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 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并且阻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据我国有关学者初步研究, 在45分钟的体育课中, 学生的情绪高峰一般分别出现在课中前区4—18分钟和课后部的5—10分钟, 所以, 在学生情绪心理“最佳区”安排学习知识技术动作, 会取得最佳效果。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扎实地掌握知识, 与其说是靠多次的反复, 不如说是靠理解, 靠内部的诱因, 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情绪, 情绪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会产生并会伴随整个过程。如何使学生的情绪较长时间地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基础上, 确实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较好地控制学生的情绪并使之有效发生转化。

学生时代, 学生呈现出来的意志特征是自控能力差, 激动时会“忘乎所以”, 不能自己, 容易出现“情感战胜理智”的现象, 如单双杠练习, 有少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动作漂亮, 一旦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鼓掌, 就很容易忘乎所以, 反而认为自己聪明灵活学动作快, 以致在练习中会不自觉地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做高难动作, 常常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 要使课堂活而不乱, 教师就必须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

四、情绪的维持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情绪总是不能恒定, 常常是一会儿情绪饱满, 激昂热烈;一会儿一落千丈, 难以使情绪保持高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情绪, 而且要千方百计维持这种旺盛的情绪, 使体育课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为此,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挖掘体育教材中的情绪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内在的兴趣。”随着新教材的改革, 体育教师对教材要进行研究, 要有选择, 要创编出新颖、令学生耳目一新的体育项目。比如体育中的跑跳练习是非常枯燥的, 学生一听到这些学习项目就不感兴趣, 相反如果将它们编排成“龙头抓凤尾、老鹰抓小鸡、袋鼠蛇形跳”等趣味性游戏课堂教学项目, 就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和求生欲。由于体育教学内部本身就富有其艺术魅力, 存在着大量的情、理、趣等要素,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寻找潜在的情、理、趣等因素并对之进行创造, 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

2.选择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我们在遵循教学方法的总原则下, 还必须针对具体教学状况, 采取灵活的方法, 注重语言艺术。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和学的过程, 为了使课堂教学出现想、练、比多层次的境界, 教师的讲解要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方法要灵活多样, 维持、巩固学生的情趣。任何一节课上,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与老师不相吻合的地方, 教师不要一味地批评, 而要正确地分析和引导。比如在教学生篮球的低运球过程中, 许多学生由于太活泼而出现其他运球形式, 如高运球、背后运球、胯下运球等动作, 这时老师不要训斥学生, 而要以很幽默的语言加以引导。另外, 单一的练习, 学生肯定不感兴趣, 必须采取有趣味性或有竞争性的练习, 比如单一的练跑学生不感兴趣, 但可以做一些跑的游戏, 如“你追我赶”等。

3.适宜的练习密度、难度。

体育课的运动量和运动难度是影响学生情趣的一个重要因素。练习过多、过难, 超过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 学生就会感到困惑、疲劳;而运动量过小, 练习过于单调, 学生又会觉得轻而易举, 索然无趣。因此课堂教学的练习方式安排与内容应适量, 才能使教学的内容称为“有效信息”。对于练习的难易程度, 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 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能够掌握一定技术,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校体育并不代表着体育的终结, 而是体育的一个新的起点, 它在为学生的将来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础。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必须着眼于未来, 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使他们体验到体育活动有助于学习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让他们终身受益, 达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启伟.情绪唤醒和运动效能.北京体院学报, 1983.2.

教师应加强课堂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篇3

一、将情感融入教学情境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教师将自身对特定问题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设置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被激发,当学生对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感到新奇时,就会有愿望以一种愉悦积极的心态去探索。

例如,为了多角度的向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中东,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首先是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呈现耶路撒冷、麦加圣城、枣树林、现代化的沙漠农业……当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时就会由衷地感叹中东的美丽,之后多媒体展现的就是战火纷飞的中东,美丽的自然风景变成一片废墟,到处都是被迫逃离家园的难民,所有人的眼中看到的都是恐惧、仇视……学生看到这些场景就会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最后,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为什么有着如此美丽风景的地区却是战乱频繁,在这样的条件下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和平、和谐环境下的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当学生们更多思考后面两个问题时,他们的情感自然就得到了升华。在经历了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体验后,学生的收获已不仅仅是知识与方法,更多的是人道主义的情感,体现了对待国际事务的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二、适度的情绪调控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师的教授课本知识的过程,它是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用具、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复杂的知识传递、情感交流的活动。所以,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的因素不变,我们的教学效果也就会大不相同。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因素,同时也是调控这些因素的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控,使教学活动能按照教学计划层次分明地稳步推进。

一方面,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满怀激情,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教材内容时,应表现出不同的神情,例如,教师描述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曾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丽景象,但由于人们长期毁草,致使许多地方那种美景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天风沙。“回头不见家”的凄凉景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破坏草原是多么愚蠢的做法。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通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有疑问,进而适时调整教学措施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总之,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调控,是师生沟通感情,加强信息交流,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培养学科美感

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孕育着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是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多维地呈现情感教学。例如,收集有关课程的媒体信息和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如电视中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科学探索”、“走进西部”等栏目中包含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例如,在“西双版纳”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对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

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篇4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客观事物对人会有某种意义,因而人对这些事物也就会产生某种态度。这种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内心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例如,体育竞赛中取得优胜使人兴奋和愉快,亲人故去使人痛苦和悲伤,遇到蛮不讲理的人引起激动和愤慨,自然灾害可能引起震惊和恐惧,所有这些喜、怒、哀、乐、悲、恐、惊等,都是人的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内心体验,这些体验是以人的不同态度为转移的。因此,情绪和情感也可以说是人对周围现实和对自己的独特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有人把它们统称为感情(affection)。人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包括感情发生的过程,也包括由此产生的种种体验,因此用单一的感情概念难以全面表达这种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在当代心理学中,人们分别采用个体情绪和情感来更确切地表达感情的不同方面。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以及对美的欣赏等。作为一种体验和感

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心理学主要

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一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

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一般地讲,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积极情绪是增力的,可

提高人的活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是减力的,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激动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绪状态,如激怒、狂喜、极度恐惧等,它是由一些重要的事件引起的,如突如其来的地震会引起人们极度的恐惧。平静是指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时的基本情绪状态,也是基本的工作

条件。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狂怒。在情绪的强弱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强度,如在微愠到狂怒之间还有愤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大怒和暴怒等。情绪强度的大小

决定于情绪事件对于个体意义的大小。

4.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人们情绪的紧张程度决定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个体心理的准备状态以及应变能力。如果情境比较复杂,个体心理准备不足而且应变能力比较差,人们往往容易紧张,甚至不知所措。如果情境不太紧急,个体心理准备比较充分,应变能力比较强,人就不会

紧张,而会觉得比较轻松自如。

课堂教学中情感控制和情绪培养 篇5

试论情绪与情感的心理暗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文/肖琳琳

摘 要:近年来,随着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对情绪与情感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情绪与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极情绪严重影响着人的认知活动。试图初步探讨情绪与情感的心理暗示功能,并力求阐明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期对指导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情绪与情感;英语教学;功能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说,情感(affection,又译感情)是作为情绪(emotion)、感情(feelings)这一类心理现象的笼统称呼来使用的。教学与情感的相互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寓理于情,情自理出,情理结合,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正如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对于心理发育还不完善的中职学生来说,更需要积极情绪的指引和维持。

一、情感的调节功能与英语教学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者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国外的同类研究,认为情感确实对个体的认知过程产生影响。传统英语教学历来采取“填鸭式”的办法来进行授课,通常是老师说,学生听。这是一种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相对沉闷,教学效果较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英语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提高。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集体课方式。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或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表演;或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英语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这种宽松活泼的授课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师生的深入了解,由了解而相互密切配合,教学相长,共同切磋。

二、情感的动力功能与英语教学

现代心理学很重视情感的这种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利珀(Leeper)甚至明确提出“情感本身就是动机”的观点。情感的动力功能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就能有效强化学生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英语学习行为。英语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不断地重复在识记与背诵,并将其转化成语言应用的熟练技能操作。因而,强制性的各种“规定”必然产生消极影响。英语学习是要求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可以较流畅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如,电影资料欣赏、听音乐资料、与外籍友人交谈等方式,直接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弗・鲍良克所指出的,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即教学对他们有吸引力还是引起反感,情绪感受还决定学生在教学中是有兴趣,还是消极。特别是我们还要看到,学习英语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就更需要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情绪情感推动作用,依靠情感的动力作用。这使我们能更深切地体会列宁的那句名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三、情感的感染功能与英语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斯托特兰德(Stotland)用实验证实,当我们觉察到另一个的情绪时,会改变自己生理上和主观感受上的情绪状态。我们平时说的情感共鸣就是典型的情况。情感的这一功能运用在英语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感受思维和行动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兴趣和关心的驱使下组织智力加工活动,对教学对象、学习对象投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以神入、体验、主客融合、人我共感的情感状态把握客体。具体体现在:以情景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环境,用游戏等活泼的形式加深学生记忆,用实践课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英语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形式多样的英语实践活动,并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英语表达结合起来,逐渐在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不断丰富和积累语言表达和应用的技巧。

四、情感的信号功能与英语教学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人类表情最初也是生存竞争的一种手段。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的信息功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部各种信息的基本内涵以及教师主体的评价方面的信息,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运用恰当的言语表情、体态以及富于表情的讲解及引导,能使讲课格外生动形象,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本堂课程的要点。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表情,能更好地传神入微,让学生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称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渗入学生心头,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同时激发起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强调指出:“做教师的定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

毋庸置疑:“暗示”可以变成“提示”,但“暗示”也可以变成“暗器”。可千万别让“暗示”成“暗器”、“毒器”!首先,别让“暗示”左右了你。只有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提升明辨是非、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自觉识别和抑制消极的暗示,克服胆怯和紧张的心理反应。其次,千万别放大“暗示”的副作用。人因悲伤而哭泣,但又因哭泣而悲伤,在“暗示”的副作用面前,就事论事,不扩大,这样就不会陷入副作用的陷阱中。再次,努力放大“暗示”的正作用,经常训练如何增进自信心,如何能由失败中体验成功,如何克服恶劣的情绪等等,真正做到自我激励、自我肯定、自我超越,摆脱“旧我”的桎梏,塑造“新我”,将有益于成功的积极思想和感觉。诚如斯,“暗示”又怎会成“暗器”!

参考文献:

[1]埃米尔・库埃。心理暗示力。中国华侨出版社,-07.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4.

[3]戴维・迈尔斯。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01.

[4]谢佛。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邹泓,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07.

[5]蔡汀。走进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妙语箴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课堂教学中情感控制和情绪培养 篇6

源于心理学界的EQ概念一经提出,顿时风靡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美国心理学家Mayer和Salovey等进行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认为EQ主要是对情绪的知觉与调节及对情绪的思维加工能力,它是一种社会智力,把传统上作为学习知识的认识能力结构拓展到情绪领域,把情绪过程和认知过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特点,高度概括成为一种能力,它反映个体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水平。现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入。一般认为,EQ(情商或情绪智力、情感智力)有狭义和广义的概念,狭义的即上述概念中,是情绪的自我调节、监控,它的外延扩大后指一切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等。EQ概念的提出在当前学校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传统的智商(IQ)概念侧重构建个体学业成就的智力因素,但诸多研究表明,智商的.高低与个体成就几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作信度、效度分析,并综合考察智商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会发现,智商高的儿童不一定都得优秀成绩。这些低成就超常儿童,即我们常说的“聪明而不用功者”,他们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有:(1)学校教育。(2)学生个人原因,如学习动机、态度、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3)家庭和社会的原因,比如过分强调智力发展等。由此可见,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影响是不可低估、不可忽视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期望、兴趣、情感、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发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EQ、IQ与学习效果三者的关系是: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学习效果

好              好             好

好              差           一般或差

差              好           一般或好

差              差             差

所以,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与动机、兴趣、情感、气质、

声乐教学中的情绪与情感探究 篇7

情绪就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 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从心理学上讲, 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是否吻合自己的态度体验, 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个体需的一种反映形式关系。它是一种主观的、可内省的、在个体观念中可存在的感受状态, 情绪通常是个体在评估涉及到目标的重要性的事件时, 有意识的与无意识的体验。情绪大致可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情感的概念就是情绪在某事物上的认知化凝结, 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从心理学上讲,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 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态度的组成部分,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同情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广义而言, 它与情绪一样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从狭义而言, 它又不同于情绪, 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有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一般有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 其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从心理学上讲,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2、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因此, 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绪与情感应与歌唱是统一体。

声乐的演唱状态就是一个整体的情绪调控过程, 情绪在声乐教学至关重要, 情绪状态决定着演唱的成败, 声乐教学以实现发声歌唱为具体目的, 既要表现出教学主体的心理活动, 同时也要体现出学习主体的心理活动。学习者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有赖于教师方向性的指导, 而声乐教师本身的心理情绪直接影响了学习者学习心理的形成。因此,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完善, 以利用良好的情绪状态调控教学过程。

理想的歌唱就是用熟练的发声技巧, 来生动的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大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首先通过作品内容、语言、咬字、吐字上培养歌唱者的情感, 同时要注重主体与演唱合作体及观众之间的交流。包括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内心沟通、从听音、悟情中去体察伴奏者的内心感受、伴奏者通过其伴奏声来传递自己的体验等几个方面。

良好的情绪与丰富的情感能促使歌唱者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 低落的情绪与贫乏的情感则会使歌唱无激情, 声音没有活力, 高音难提升, 歌唱凸显不出表现力。歌唱要有两种状态, 一方面是生理, 即正确歌唱方法, 歌唱中的发声, 呼吸, 共鸣, 咬字吐字。另一方面是心理的, 即富有情感的演唱。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也是贯穿始终,

在声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一定要把情绪与情感培养作为重点内容, 充分利用歌曲这种包含艺术美的情感载体, 运用众多方法来调动学生歌唱时的情绪与情感, 让歌唱的欲望发自学生内心, 诱发出学生的歌唱激情。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能用歌声来传递情感交流, 让歌唱在生动、活泼、美好的气氛中做到真正实现以情感的手段优化声乐教学的目的。

3、如何培养良好情绪与丰富的情感。

3.1 对歌曲的歌词与旋律要有情绪情感体验

雕塑家罗丹茨曾经这样说:“艺术就是感情”, 声乐艺术就是以人声作为表达手段, 来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任何一位音乐演唱者要使声乐表演成为高雅的艺术声, 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而演唱者表面情绪的展示与发自内心情感的表现正是声乐表演中所具备的一项表演能力。实践证明, 把声乐技巧与情绪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声乐教学绝对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 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声音的外在质量的追求之中, 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良好的情绪与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 才能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只注重“声”或只注重“情”的片面性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当前, 声乐教学应该从过去的只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转变到重视由情感体验引发出的声音技巧与精神表现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首先对歌词要有情绪情感体验。声乐艺术与文学语言的关系密切, 是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 声乐只有文学语言的帮助下, 才能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等特点, 这正是其他艺术类别所不能比的。“言为心声”, 语言本身就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 可以直接倾诉内心所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所以在声乐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歌词的含义。以便演唱时, 提高情绪与情感体验。其次要对歌曲旋律有情绪情感体验。任何一首歌曲, 其旋律是歌曲在思想感情内容上的主要造型和表现, 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将学生的情绪与情感融入到歌曲旋律中, 充分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 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和介绍音乐的表现手法, 调动和发挥音乐特有的抒情功能去施展曲调的艺术魅力, 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特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是紧密相连的。“情之相通, 美寓其中”, 声音与语言虽然都很重要, 但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能感动人, 不能感动人就不足以称之为艺术。因此, 在声乐教学中, 把这两个体验贯穿在一起。详细了解歌词的含义与旋律的含义, 熟知曲子的内在思想感情, 让歌曲的真实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 打动他们的灵魂, 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演唱的激情和力量。

3.2 树立歌唱信心与兴趣, 用真情实感去演唱

“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永远是每一位歌唱者希望与追求目标。歌唱中的声与情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歌唱成为真正的声乐艺术, 就是声与情的完美结合。因此声乐教学, 也要把情感培养作为中心内容, 从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热爱之情、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把握和表现力、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等几个方面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情绪与情感。

首先是对歌唱自信心与兴趣

声乐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 而具有灵活多样性, 老师依据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愿望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做到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譬如对于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学生, 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 可以要求他们背唱歌曲;而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让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逐步认识自我, 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 树立起唱歌的自信心。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能调动学生情绪的氛围, 激发学生歌唱欲望, 调整演唱心境, 引起情感共鸣。

其次是正确理解作品, 真情实感的演唱。

声乐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 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 而作品是声音用以表达情感的介体。因此演唱者演唱时, 应该先严格、认真、充分地去认识与把握作品, 分析旋律、领会出词义、理解出歌曲的情感。演唱者的情绪与情感应根据歌曲的要求来表现, 譬如欢快的、悲哀的、抑郁的、愤怒的等。歌唱者只有完全理解作品,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 才会准确表达作品, 情感才会自然流露, 才能恰到好处。歌唱的境界就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只有富于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引起观众心灵的共鸣。不真正投入, 被动地去接受歌唱, 歌声就会给人矫揉造作, 装腔作势, 自我陶醉的表象, 这样的歌声不会打动人, 更不能达到“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 感人至深”的境界。歌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活动, 只有把歌唱的技巧和情感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演唱的完美与统一。“艺术的目的不是惊人, 而是动人。歌唱表演者正确理解作品, 真情实感的演才能传达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进而感动观众。

结束语:总之, 声乐教学中情绪与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只有坚持不懈地总结经验并将其付诸实践, 才能在声乐教学中更好地阐释声乐艺术的魅力!

摘要:声乐又称艺术歌唱, 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 将艺术化的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 塑造出鲜明生动, 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 即歌声。声乐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是传递音乐化的文学语言能生动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 描绘其意境, 表达其思想感情。声乐可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 中国还有一种原生态唱法。声乐教学, 就是以严格规定的教程或技巧练习, 循序渐进的训练歌唱能力的教学。其目的是使歌唱者通过嗓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能力。在声乐教学中, 情绪和情感是声乐表演过程中重要的两大元素, 情绪与情感对歌唱技巧和艺术美感的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 调控好声乐教学中歌唱的情绪与情感状态, 对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就如何正确地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情绪和情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绪,情感,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凯著.音乐心理.西南师大出版社, 2001.

[2]杨天君.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音乐生活, 2006.

[3]傅国庆.声乐教学中情感调动的方法[M].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4]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5]傅国庆著.歌唱技巧与修养.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6年.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案 篇8

内容标准

一、1.3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1.2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热爱生活、自信开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不妨碍他人,尊重和关心他人。

2.能力目标: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情绪调节的手段,了解情绪宣泄的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分析: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第十三课第二个项目内容,由两个层次的内容构成。

第一个层次“情绪是可以调控的”。主要说明人的消极情绪可以得到调节和控制,并介绍了几种调节和控制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理智调控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法。

第二个层次“合理宣泄情绪”。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合理宣泄情绪的有效方法:哭泣宣泄、倾诉宣泄、书写宣泄、运动宣泄。二是宣泄情绪需要注意的问题:宣泄要合理。

教学重点:调节情绪的方法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既认识到不良情绪一定要得到宣泄才能有益 身心健康,又懂得情绪宣泄不是无节制的,要在合乎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 的范围内进行,学会关心他人感受,不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教具:多媒体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1:用孩子的笑声创设情景,与学生互动,共同欣赏、感受。生谈感受.师结并引出课题与第一目学习内容。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师结:这说明我们的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我们在消极情绪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对它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只要我们积极面对,找对方法,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消极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和学习怎样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板书课题—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二.合作探究 展示课件2.3:

合作探究遇到下列情况,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A.与同学吵架,非常生气时。B.一到考试,就坐立不安,发挥失常。C.担心自己赢不了明天的乒乓球比赛。乐器助学.flv 师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并用板书的形式归纳学生所说的调控情绪的方法,适时拓展知识。之后,再用视频故事(课件3)强化知识。

三.探究应用

展示课件4: 根据情景材料及设置的问题探究调控情绪的方法。先自主感悟,再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共同归纳方法。

探究应用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听到美国记者挑衅的话语,在场的中国来宾都非常气愤,周恩来听了也非常生气,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侮辱,更是对国家尊严的蔑视。于是,周恩来总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他告诉我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让我留下作个纪念。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听了,脸一直红到了耳根。(1).周总理用了什么方法既调控了情绪又处理了交往中的矛盾?(2).你还有利用幽默化解法调控情绪的小故事吗?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师点拨总结:周恩来采用了“幽默化解法”来处理交往中的矛盾.这样,既调控了自己的情绪,让大事化小,解除了大家的愤怒,同时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四.智慧背囊 展示课件5:

智慧背囊老何的腿受过伤,一长一短,有人叫他“何瘸子”,他听了从不生气,还会笑着说:“腿一长一短也有好处,跳舞时转圈,一条腿做轴心,比两条腿转圈灵活的多。”你知道他调控情绪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自我解嘲法:是在自己尴尬的处境下,用言语或行动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教师利用事例拓展情绪调控方法。

师结:调控情绪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五.自主感悟 展示课件6:

自主感悟有个皇帝长了对驴耳朵,他要求他的理发师保守秘密,否则就要被杀头。理发师一直将秘密闷在心里,终于生病了。医生建议理发师:“你到深山里挖一个洞,对着洞口大声说出藏在心中的秘密,病就会好了”。理发师听了医生的话,立刻到深山里挖了个地洞,对着洞口大声喊:“国王有一对驴耳朵!”喊完以后,他立刻觉得轻松多了,病也好了。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消极情绪压抑在心里,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宣泄。学生自主感悟《国王长了驴耳朵》的故事给人的启示,让学生明确消极情绪压抑在心里,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宣泄。

六.合作交流 展示课件7:

合作交流哭泣宣泄倾诉宣泄运动宣泄书写宣泄你认为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有哪些?

小组讨论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有哪些?之后,师生共同归结合理宣泄情绪的有效方法(哭泣宣泄、倾诉宣泄、运动宣泄、书写宣泄)。

七.说事拉理 展示课件8:

说事拉理材料一:在西沙守备部队的新年晚会上,有个战士悄悄地溜出会场,走向寂静的海边。原来那天中午他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但看到战友喜迎新年,不愿扫了大家的兴致,就一个人出来,独自承担思念母亲、思念家乡的痛苦和悲哀。材料二:李铮今天情绪不佳,他生气地把椅子摔得震天响,并在教室里大喊大叫。同学们批评他,他却说:“这是我自己的事,谁也管不着!”(1).上述两则材料中主人公的做法对周围的人有什么影响?(2).你认为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情绪的宣泄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换句话说就是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工程师.flv 通过两则材料进行对比,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明确宣泄情绪需要注意的问题,解决本课难点。(此处也可利用近期发生的《国企工程师为宣泄情绪偷窃》的视频)。

师点拨引导:情绪的宣泄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八.体验感悟 展示课件9:

体验感悟《傅老大快乐养生操》第一节:走猫步挺胸收腹扬头脚后跟儿着地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后脚跟儿着地等于是按摩自己的心灵第二节:想美事我年轻,我漂亮我心里老美啦,我这人老幸福了第三节:唱幸福幸福就是毛毛雨只有心里高兴自己掉下来第四节:开口笑傅老大快乐养生操.Flv我美我浪我开口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1).他们是怎样调控情绪的?(2).你生活中还有哪些未解决的烦恼?学习本课后找到解决办法了吗?举例说明。(3).通过本课学习,在调节情绪方面你有哪Fldd.flv些新的感悟和收获? 通过观看视频《傅老大快乐养生操》领悟和体验如何调控情绪.然后让学生归结知识,查漏补缺,并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九.学法点拨 展示课件10:

学法点拨12345,“情绪”是“猛虎”;谁管这只“虎”,非我莫属。打球、跑步和跳舞,理智训导这只“虎”。喜时微微笑,怒时读读报。合理宣泄很有效,幽默、暗示不能少、不能少!引导学生寻找利于自己学习与记忆的方法。十.课外作业

展示课件11:

课外实践搜集有关有效调节情绪的小故事,如“塞翁失马”、“卧薪尝胆”,做一期手抄报.板书内容: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一.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方法):

理智调控法 注意力转移法

幽默化解法

积极的自我暗示法

二. 合理宣泄情绪

哭泣宣泄

倾诉宣泄 运动宣泄 书写宣泄

设计教师: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冯学荣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案

课堂教学中情感控制和情绪培养 篇9

情绪情感心理学原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情绪情感对其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如何把情绪情感心理学原理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发挥教育的实效性呢?本人不揣浅露,对此进行尝试.

作 者:张哲  作者单位: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00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课堂教学中情感控制和情绪培养 篇10

一、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心气氛

“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因此,教师应当利用环境来培养、发展、指导学生,使学生具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学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由原来的“要学”变成“会学”。

二、能够引导小学生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尝上,只要我们提出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会乐意去学。如果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自主锻炼思维,拓展思维,使思维素质发散和迁移。

三、可以给小学生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语文课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语文教材中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小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之所以对课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升腾起崇敬之情,对祖国山河的壮美为之赞赏,对不幸人们的同情……都是为情所驱动而产生的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四、能够锻炼小学生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阅读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阅读文章时,可以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及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各种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满足感及成功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从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自然上升到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多层理解课文自然上升到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多层次、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教学效益立竿见影。

五、增加师生课堂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成功的教学依赖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和思想情感的交流。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民主意识,注意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创造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同时,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语文教材内容的广泛性,通过自己巧妙地加工,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相应情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达到“以情促知”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行为转化之间还存在很大问题。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大多数老师都接受过课改理念的常识培训,在理论上掌握了不少,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变化不是很明显,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起来,新课改理念使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宽容、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教师高超的“导”的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演”的积极性。听,孩子们在辩论争鸣,看,孩子们在合作探索,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自由探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多了动感和活泼的色彩,还不时有孩子的真知灼见。但思考让我们清醒,让我们看到,热闹自主背后透露着放任、随意与浮躁,也折射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还有培养学生兴趣的需求与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缺失、不足之间存在着矛盾。

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1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情感是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的组成部分,古语曰“诗言志,歌咏言”。这已明确指出了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认为,任何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艺术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和技巧更集中更强烈地反映生活。当然也通过特定的形式和更集中更强烈地表现人在生活中的情感。因此,情感与形式在任何艺术中都是固有的、内在的、不可缺少的成份。从声乐作品来说,如果演唱者只有激情,而没有扎实的歌唱技能技巧,那么,即使演唱者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的情感理解和体会得再深,也无法充分地表现出来。相反,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现作品形式的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只能象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含义,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的。

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认为,在声乐教学中,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情感培养是同样重要的,相辅相成的。这两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的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少儿声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尤其如此。因为,少年儿童在声乐的表现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还在初步的学习和训练阶段,而他们的情感还需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逐步形成丰富。但是,在当前音乐歌唱教学中,人们往往注重对少年儿童在歌曲作品的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在意蕴的不可缺少的情感培养。

二、如何在少儿声乐教学活动中培养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高级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一方面通过音乐的特有教育功能,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和情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情感和情操来深刻、完美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和演唱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这两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少年儿童的情感呢?

首先,我们必须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来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不丰富,情感内容较单薄、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处于形成阶段。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各种适合教学内容,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这三方面同时来培养和促进。

根据我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经验,以下一些手段进行“情感培养”效果较好。

1、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的内容底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作品如同其它任何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其之所以产生的生活情感的底蕴。因此,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但是,少年儿童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即使作品的固有艺术形式(调性、节奏等)已是很大程度上预先提供了作品所要的表现作为情感外部表现的情绪的可能性,既使学生已掌握了展现这种艺术形式所需的技能技巧,如果他们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展现作品深刻情感的话,也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例如,我曾教唱聂耳创作的《卖报歌》时,由于今天的少年儿童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了解、也不可能体验解放前报童的痛苦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的村词唱得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所蕴含的对报童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了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告诉他们,这首歌是聂耳和安娥在1934年为一个名叫小毛头的报童创作的。作者在这首歌中表达了对当时很多象小毛头这样的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为他们从早到晚,忍饥挨饿,奔走街头、兜售报纸为苦难命运呼喊不平。在这首歌曲中抒发着对报童的爱和同情,对旧社会的强烈的恨和抗议。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同学的情感,很快他们在情感上很投入地演唱,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从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他们在老师的启发指导带领下,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去进行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活动状态。当学生在老师的审美诱导下产生不可遏制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觉地调动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的范唱,有助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他们歌唱学习的兴趣。

3、创设情境,通过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常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一话来启发指导学生歌唱。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

在新歌教学这一环节中,我运用电教手段揭示教材内容,并自己拍摄MTV带,请校合唱队的一位男同学,扮成四川当地某一少数民族儿童,在吴山树林中迎着太阳边唱边跳,通过这一组生动的电视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对歌曲的的理解与感受,提高学生对学唱这首歌的兴趣。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都环绕这一主线,那就是:以境带情,以情带声,陶冶情操,有意识地创设歌唱教学高潮,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12

关键词:

声乐教学;情感培养;应用;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从物质上的追求发展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对于各种娱乐方式要求越来越高。而艺术可以让人们感受内心世界,交流情感。特别是音乐、舞蹈以及乐器等,在艺术领域中属于人们的重点精神追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艺术的灵魂。老师们不是只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还应该传播艺术的感受能力以及艺术所具备的思想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欣赏艺术作品,还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以及创作的能力。而将情感运用在声乐教学过程里,让学员们对艺术作品充满感情,有利于他们去充分理解作品,感受艺术的灵魂。声乐属于艺术中非常需要情感表达的一门艺术。演唱者要演唱好声乐,不仅需要高超的演唱技巧,还需要懂得如何将歌曲中包含的情感表达出来,如此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将这首歌曲发挥到淋漓尽致,引发听众的共鸣。如果演唱者只具备演唱技巧,却不具备丰富情感并将作品的情感表达到位,只会使得演唱死板无趣,不能直击人心。因此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在传授演唱技巧的同时,注重对歌曲内在感情的理解。

一、我国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艺术中的情感培养

若想一首艺术作品被大家认可,不能只有歌词以及曲调的优秀,还需要表演者的表演功力。而演唱者的演唱是否能打动人心,关键就在于其对歌曲的理解与表达,只有将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者的演唱结合起来,才能让该音乐作品得到大家喜爱。而现在很多高校是将声乐艺术简单地理解成声音艺术,不注重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而是只注重歌曲本身的演唱技巧,在某方面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例如有些学生可以给人声音优美的印象,但是由于表现能力不够以及精神内涵不足使得其不能被大家接受。

(二)忽略教学情境的作用

我国大部分高校老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反复讲解示范,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同时学生也需要多次练习后才能领悟该内容,这会使得教学效率大大降低。虽然多次练习对于学生的技能训练也是有作用的,但是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与探索,整个教学过程会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该歌曲所具备的氛围,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理解力与感受能力,使得他们的歌曲表达更加充满精神内涵。

(三)对情感培养理解偏差

很多高校以及老师都能意识到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情感培养的概念却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例如将情感培养局限在大脑思维中,致使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的将情感培养与声乐练习结合起来,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二、情感培养的方式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富有情感的语言才能直击人心,获得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应当饱含情感的,当自身的情感投入到教学内容上时,教学语言的魅力就立马突显出来,学生的情绪是能够受到教师语言的带动和感染的,这样富有情感的语言才能够牢牢的“黏”住学生的思想,形成强大的思想凝聚力。当然,这种情感是需要教师真情实感的进行投入,装模作样或者虚情假意是打动不了学生的。真情来自对表达内容深刻理解,来源于自身的人生经历和体会。

(一)精选教材类型

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若想要学生们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好作品,必须在正确的指引下,学习正确的作品。这一方面包括优秀老师的讲解与示范,另一方面还包括优良的教材,可见学校的教材应该在得到精选后才被老师使用。在选取教材的时候,学校应该结合教学特点以及声乐艺术本身所需,选取最为合适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情感培养。对于现在市场上存在的鱼目混珠的作品,应该不予选择,而对于那些虽然优秀但是与本校教学特点不相符的作品也应该舍弃。

(二)设置特殊教学情境

设置特殊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在现今的声乐教学中却没有被重视。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设置特有情境,使得学生们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帮助学生们领悟音乐所表达的内涵。这种特殊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外在环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三)分析作品背景

在不同的环境与时代里,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歌曲,因而学生需要理解作品所在时代与环境,即作品背景。由于作品背景会影响歌曲创作者的风格以及歌曲的意义,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讲解作品的背景,帮助学生去理解那个时代,并且培养他们的演唱内涵。这样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便能如同走进了该歌曲所在时代,在心灵上以及情感上都能更为接近当时歌曲所表达的意义。同时他们也能据此将歌曲类型进行区域划分,例如江南的歌曲婉约优美,西北的歌曲激昂豪放等,都有利于他们去加深对歌曲的情感理解。(四)情感与发声的结合在老师对学生教授声乐的发声时,除了要求发声的音准正确外,还应该对他们情感的表达力加以培养。例如在歌曲的发声练习中,如有需要表达悲伤情感的词段,可以让他们在发声的同时去联想悲伤的感觉,调节面部表情,表现出伤心与痛苦,甚至可以哭出声来,如此便能帮助他们日后演唱时收发自如。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还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帮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感培养,除了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力,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当学生对作品与艺术充满感情时,便会受到吸引从而自发主动去研究音乐艺术作品中的门门道道,对艺术以及歌曲作品的见解也会越来越全面与独到。而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来之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将会更加便捷,老师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自己的丰富经验,而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表达的意思。

(二)帮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通过情感培养,例如在声乐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音乐进行剖析,具体分析哪首歌代表什么样的情感,歌曲里所抒发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包含的感情是甜蜜还是悲伤,表达的是恋情还是革命等,可以使得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含的意义与情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若演唱者具备情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以情感打动观众,可以更好地诠释其音乐作品。若是演唱时毫无感情,则会显得整个演唱空洞无力,不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

(三)帮助学生充实音乐技巧

演绎好一首音乐作品,不仅需要表面的技巧,还需要内在的技巧。而内在的技巧说的就是歌曲的表达方式,包括在歌词里某段话或者某个词上应该如何发声,应该如何动作,应该具备何种表情等。而情感培养正是一种让学生们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后正确诠释歌曲的方法,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教会他们如何在需要的时候改变发声,以更好地抒发音乐的情感。例如在演唱黄河大合唱时,前部分表达赞美应该发声柔美温馨,而在后部分表达愤怒时,应该发声激昂高亢,如此才能充分表达好这首作品。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报告评分说明下一篇:公路测速执法调研的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