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24-08-25

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精选12篇)

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

摘要:舞蹈是一项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综合性艺术,高雅的舞蹈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它也能够提炼,美化人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的对人产生巨影响。与此同时,情感的表现力也影响着舞蹈的质量和效果,它不仅是对舞蹈演员专业水平的一种表现,也为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因此在舞蹈的教学中,必须要对情感加以理解,才能增加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表现力

一、舞蹈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1、舞蹈就是情感领悟的过程

舞者要想在表演过程中对于舞蹈有一个彻底地,全面地展示,就要对舞蹈的情感有深入地把握。舞蹈是人类抒发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尤其对于人类情感的深层次的表现。舞者通过对每一个旋律,每一个章节情感的把握,来诠释舞蹈的真谛,因此舞蹈的诠释过程就是情感的释放过程,就是每一个舞者对情感的抒发过程。舞蹈中的差异性是舞者在其专业领域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但这并不只是技巧上的表现,也是对舞蹈情感的独特掌控。另外,舞者要有专业化的基本功,这种基本功比仅仅需要后天的长期的训练,还来自舞者的天赋和对舞蹈事业的不懈追求,这些都对情感的表达至关重要。

2、舞蹈是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舞蹈的编排体现的是编导者的内在情感,编导者通过对舞蹈的编排传递自身的思想情感,艺术上的追求和舞蹈梦想。编导者是要表达思想,而舞者是在这种情感之上的在创造,因此编导者和舞者之间的情感认同十分重要。编导者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转化成为肢体语言,这使其不仅对舞蹈本身所赋予的情感负有责任,而且对于指导舞者准确的领悟情感负有责任。只有编导者和舞者达成共识,才能为思想情感奠定基础。编导将思想情感付诸于舞蹈之中利用表演这种外在形式抒发自己的思想,为舞蹈中情感的释放提供动力。

二、舞蹈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来看,在舞蹈教学方面,我国还处在片面的效仿动作层面上的起步阶段,只是在片面的学习舞蹈的动作,而不能准确把握舞蹈动作中所赋予的情感,不能够结合自己的思想对舞蹈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舞蹈现阶段的初始水平严重阻碍了我国舞蹈方面的发展,使我国很难创造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和富有魅力的舞蹈艺术作品,因此我国现阶段急切的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得每段舞蹈都充满生机和活力。

1、情感的领悟决定舞蹈表演的成败

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最重要特征是感染力,而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就是情感的释放。情感是人类思想的高级表现形式之一,它反映了人类独特的精神世界。如果在舞蹈的表演中只注重技巧而没有恰到好处的情感渲染,那么舞者很难具有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让舞者对情感的领悟。舞蹈中附带了情感会使舞者表现的更加富有魅力。通过对情感的把握,舞者在对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演绎中,会使得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舞蹈陶冶情操的功能。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情感是舞者和观众的重要的情感纽带,因此舞者需要将技巧和情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将情感贯穿于整个舞蹈的表演过程中,从而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对于广大观众来说,舞蹈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升华,也是情感上的触动。

2、情感的领悟影响舞蹈表演的艺术观赏性

对于舞者来说,舞者的情感表达才是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舞者对于舞蹈的情感把握才会使得舞蹈更加具有观赏性。舞者在舞蹈的的整个表演过程中就是对情感的一个综合性的表达,也是对舞蹈艺术性的一个体现。一个好的舞者,不仅要能够准确的把握舞蹈的内容,还要深刻地理解舞蹈背后的内涵,要恰到好处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舞蹈的情感中去,这样才能更加增加舞蹈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因此舞蹈的艺术性不能缺少对舞蹈的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舞蹈才会更加具有魅力。

三、舞蹈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方法

1、注重理论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学舞蹈的同学相对会轻视理论的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往往只是重视舞蹈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毫不放在心上,这会极大的影响到对舞蹈独特的理解和舞蹈艺术修养水平,很难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富有魅力的舞蹈形象。在这方面,需要舞蹈教学工作者让舞者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使得学生明白舞蹈的涵义和舞蹈的风格。舞蹈教学者还可以向舞者传授一些舞蹈上的文化,如服饰和背景音乐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对舞蹈的喜爱程度。另外,需要提高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重视,通过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指导,领悟舞蹈学的内在美和独特的韵味,从而最大限度表现出舞蹈的生命力和活力。

2、丰富情感领悟,激发舞者情绪

舞蹈作品都来源于并且高于生活,因此需要舞者要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当我们对生活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时,我们就可以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自由的表现出我们所憧憬的美和现实中的美,通过不断的情感的领悟,发现美,创造美,用肢体语言去表现美。丰富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领悟淋漓极致的表现出来,经过长期的训练将艺术与情感巧妙的结合起来,从而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舞者形象。

3、提高教学工作者的素养,有效的引导教学

舞蹈教学者要想在舞蹈教学中感受到舞蹈的情感,首先教师要自己对舞蹈的情感有独特的理解。舞蹈教学工作者应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基本的理论素质,其能够灵活的将理论知识与舞蹈技巧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舞蹈教师无论是在肢体动作上的演绎还是专业知识上的传授,都要注重将思想情感渗透到其中去,只有教师投入进去了角色,才能跳出有感染力的舞蹈。教师要由内到外,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舞蹈学习的爱好,帮助学生对舞蹈角色的领悟,以情动情的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舞蹈,从而避免了学生实只是简单的去提高舞蹈表演的技巧。另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个人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新教学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无论是作为舞蹈学生还是演员,要想在舞蹈中表现卓越,最重要的是在表演的过程中给舞蹈贯穿思想和灵魂,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才能过吸引观众,感染观众,使得观众与舞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舞蹈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要用于突破传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自己的个性与风格,鼓励学生跳出有自己韵味的舞蹈,将情感真正的融入到舞蹈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舞者。

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2

论文摘要

如今的学校担负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校舞蹈团的建立与发展,是比较重要的。舞蹈教师除了通过舞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外,更承担着提高学生舞蹈能力。而学习兴趣的培养,正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舞蹈教学特点出发,围绕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舞蹈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正 文

舞蹈作为一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单一条件作用的结果,它有着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是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学习兴趣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习者“乐”在其中。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生活和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兴趣会促使人不断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能主动、积极地去认识、去探究,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更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多方法,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一、兴趣在表扬和鼓励中得到激发

大部分学生在进入舞蹈团以前可能从来都没接触过舞蹈,这一类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可以说微乎其微。虽然学生隐约知道学习舞蹈是枯燥、痛苦的,但是这一类词语在他们脑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他们真正接触舞蹈时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的枯燥与痛苦。心理学家提出:经常受鼓励、表扬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独立思考、想象力、创造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远远超过受批评的学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显得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在课堂上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教育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有一名学生由于觉得自己体型较胖,柔韧性也比其他学生差很多,一学期下来,当其他学生能劈叉、能下腰的时候,她离这个目标还非常遥远,于是本来对舞蹈就不怎么感兴趣的她渐渐失去信心。有一次上舞蹈课,看到她练得挺认真,就表扬了她。在接受表扬后,这位学生的脸马上就红了,但是从表情看的出来,她的内心是美滋滋的。课后这位学生非常感动地对笔者说:“老师,谢谢你表扬我,这是我第一次受到表扬。”她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笔者,觉得这一句简单的表扬不仅鼓励了她,还温暖了她的心灵。这时笔者又鼓励他,虽然自身条件不 好,但是经过努力还是能赶上其他学生。在往后的几次课中,笔者又抓住机会对她进行表扬,并在课后不失时机地鼓励她。在以后的练习中,她不仅自信了很多,而且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还取得很不错的成绩。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对个别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和鼓励,而且每次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们进行鼓励。“做的很好”“进步很大”“加油,很不错”“再努力一点”是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渐渐地课堂气氛变得愉快、融洽,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惧怕舞蹈课,不再讨厌舞蹈课,反而成了他们最喜欢上的一门课。

二、兴趣在美的感染中得到增强

世界文明史生动地表明: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它们犹如鼎之三足,其中一足不济,文明之鼎便会倾斜乃至坍塌。人类对自然美、社会美、工艺美、艺术美乃至人体美、人性美、人格美等不断探索的历史证明,人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美的享受;人不仅努力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舞蹈更是一门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而幼师舞蹈教学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大任务,因此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感受舞蹈的“美”,除了承担美育教育这一使命,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良好的环境是影响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会起消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学习舞蹈的初期,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说,可以在舞蹈教学中播放舞蹈形体图,让学生观察、模仿,使学生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情趣,由此对舞蹈产生兴趣。平时可以带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感知艺术美,让优美的舞姿吸引孩子。

在课堂上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把“美”字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而不是一味简单地追求学生的舞蹈技术技能。让学生把自己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而这种美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古典芭蕾的优雅、高贵之美;中国古典舞的典雅、均衡、和谐统一之美;儿童舞蹈的天真、活泼之美;藏族民间舞蹈的神秘、粗犷之美;等等。女孩子,特别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对美更加敏感,更具追求。教师要让舞蹈的“美”去感染她们,让她们徜徉在舞蹈“美”的海洋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体态美,心灵美,深切 3 地觉得上舞蹈课并不是累的、苦的,而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兴趣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

一直以来舞蹈教学的形式都很单一,“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传统形式,直到今天,它还是一种主流的,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舞蹈的训练,特别是基本功的训练一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一个动作时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那么,教师应如何让课堂的教学变得多样化呢?

随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出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信息容量。用多媒体辅助舞蹈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学生学完一个组合,她们的动作、舞蹈感觉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教师通过媒体设备将过程录制下来,直观地放给学生看,让她们马上找到自己的不足。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民族风情的短片,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可使学生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该民族的特点,比教师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去详尽描述要有效得多。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变换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觉得舞蹈枯燥乏味,反而觉得非常生动有趣,舞蹈课成了她们特别愿意上、特别期待上的课程,学习的兴趣一点点地被培养起来。

四.兴趣在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得到升华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不仅利于身心发展,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每年都会举办“元旦文艺汇演””等形式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文化了内涵,活跃了学习气氛。特别是幼师生参加这类活动,有着更大的意义,她们可以将课堂所学进行实际运用,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通过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觉得舞蹈已经不仅仅是她们课堂必修的课程,而且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观看的学生,还是参赛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气氛的感染,更能提高对舞蹈的兴趣。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生活和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兴趣会促使人不断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良好的环境,合理的选材,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即兴这四个方面是培养少儿舞蹈兴趣的重要条件。注重兴趣对少儿舞蹈的重要性,并更多的关注孩子兴趣的培养,才艺的开发,让孩子们快乐自在的享受舞蹈的乐趣,从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去追求舞蹈的最高境界。

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情感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75-02

幼师舞蹈教学和其它各种教学一样,其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力、水平)和学生(素质、条件)两个方面的因素。然而,十几年的舞蹈教学实践使我感到:

教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情感作用与之密不可分。教师的情感仅影响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也影响学生的智力活动开展和学习的效果。教学,实际上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这种双向活动使双方的情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积极的情感,对教学起着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对教学起着阻碍作用。

幼师舞蹈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学,情感作用在其教学过程中 显得尤为的突出。舞蹈是一门美化了的人体运动的艺术,表演者只有在良好的情感支配下,才能把舞蹈的意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在舞蹈教学中,如果教师态度冷漠,表情木然,语言粗暴,性情急躁,就会把消极的情感带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紧张、焦虑的态度。从而使心理因素影响到生理因素,导致肌肉僵硬,神经紧张,反应迟钝,必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乐观,耐心热情,充满积极的教学情感加之科学的教学方法,它不但能够吃促进优等生的学习自觉性,也能调动和激发差等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和和谐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必然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在幼师舞蹈教学中,如果把握和发挥好师生的情感作用呢?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

一、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并善于积极的教学情感去诱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幼师舞蹈教学的对象大多是15~16岁的女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正处在青春少女时期,往往情感支配理智,情绪容易激动、敏感,自尊心强,有时看问题不够全面。她们往往以老师的面部表情、体态姿势、语气声调,去体会老师的情感,而又很快将老师的这种情感,溶进自己的学习情感之中。加之,幼师的学生大多数未经专门训练、舞蹈底子比较薄、基础较差、学习科目多,而且大多数科目中学从未接触过,她们学习的负担比较重,自信心不是很足,而自尊心却较强,她們往往很注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评价。所以,多数学生需要经过一段耐心、细致地帮助和教育,才能逐步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规律。

二、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情"

基训是幼师舞蹈教学的基础和保证,民族民间舞是幼师舞蹈教学的累积和提高,儿童舞蹈是幼师舞蹈教学的具体实践和体现。舞蹈基本训练师形体训练、也是外开性训练,以训练学生身体的直开、灵活、协调和动作的感觉为主、腰、腿的能力训练和技巧训练为辅的身体素质的训练。但这种训练,又是最艰苦的训练,需要坚强毅力和刻苦训练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把握好"严格"两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严格训练的话,既能够培养尖子人才,使差等生提高到中等生又能锻炼她们的意志,增强学好舞蹈的坚强信念。相反,如果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放松要求,既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又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自信心,而且促进不了差等生的提高。有的舞蹈老师,忽视教学情感作用,单纯片面地强调了"严"字当头,对学生缺乏了解、期待和鼓励,使同学们在他(她)的课堂上,屡遭讥讽、挖苦,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压抑苦闷的心情反而造成了学生们"怕"字当头,不敢提问就不知怎样改进才好,学生越怕越急,动作越错,也就越挨批评,形成恶性循环,使舞蹈教学成果受到影响。

教学情感的含义比较广泛、深刻,不能狭义地去理解为教师态度和蔼、耐心,就是教学有了积极情感。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美好的意图,使师生双方在思想上同频共振,相互感染,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在训练排练前摸清学生的情况,如健康、情绪、意愿等等,在训练场上,既要严格要求,掌握尺度,又要投以信任的目光,通过面部表情,各种姿势,手势以及说话的语音、语调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这就体现出教师深厚的教学情感。这就是"言而有情"。

三、把握好情感作用的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只有对教学的情感意义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具体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走进教室。

演员上舞台要酝酿角色,教师进教室前虽然不必像演员那样要求,但至少应做到心平气和,思想集中。如果教师课前情绪不好,就会将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教学中,哪怕学生的舞蹈动作只是微小的错误,也易使教师动怒发火。如果课前的教学热情较高,有时会教出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新水平,认得心境有弥散作用。

(二)、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要恰当,以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前提。

怎么样使差等生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这也是教师教学中应当研究的内容。只要她们有一点进步,就是及时肯定,使她们也能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她们的上进心。另外不宜把差等生处处与优等生作比较,这样越比越泄气。也有可能差等生的潜在力还没有遇到适当的机会被开发出来。对于优等生不宜过分偏爱,放松对她们的严格要求。她们有潜力可挖,应该精益求精,表扬太多,往往固步自封,不能成才。因而,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

(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个别问题,课后解决。

确有少数学生,不仅学习落后,思想品德也有问题,问题常常发生在她们身上,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既不能听之任之,又不能批评过头。既要向她们讲清道理,又要以感情打动她们。因为人是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任何批评离开了情感的润滑作用,一味硬梆梆地说谈,往往效果不好。入情才能入理,入理才能入心。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处理,教师自己不要在情绪上激起很大的波澜,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情况下,暂且把个别的学生放一放,千万不能由于个别学生的问题,使绝大多数守纪律的学生一起挨批,如果把全班学生的情绪都批得灰溜溜的,这个影响一下子难以消除,很可能数天上不好课,这样教师就陷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四)、教师要提高自我修养。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个性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舞蹈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而且要提高思想等各方面修养。身教胜于言教,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的决不仅仅是专业技巧这一点点知识。人们用"春风化雨,桃李盛开"来歌颂教师的工作,所谓春风雨是指学生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变化,教师在那儿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也有人推崇教师是学生的"保健医生",既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里变化,满腔热忱地、耐心地、有效地医治学生心灵上的疾病。

愿我们的舞蹈教师,在艺术的田地里,辛勤耕耘,努力探索,逐步创作出一条符合幼师特点的舞蹈教学方法,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四、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示范校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专业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舞蹈技能课在学前教育专业多种技能课中份量很重,目前,很多幼儿园的考核选择幼儿教师的第一技能就是舞蹈(舞蹈情感的培养)。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对儿童歌舞情感表演这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业务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幼儿教师贡献力量。

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与培养分析 篇4

一、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是舞蹈表演最重要的部分, 其一:情感表达决定了舞蹈者素质的高低。情感表达是舞者综合素质的有力表现。在舞蹈表演中, 舞者可以塑造出一个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让舞蹈犹如一个立体的影像, 在影像中编织舞蹈的故事情节, 将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人物性格等生动鲜活地展示给观众。而这样一个艺术形象塑造成功与否取决于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没有情感表达舞蹈, 观众将无法感受表演中蕴含的情感, 无法体验舞蹈的艺术层次。对于一个舞者来说, 应该拥有基本的舞蹈素质, 如扎实的舞蹈基础、精湛的舞蹈技巧、丰富的情感并善于表达情感等。懂得各种舞蹈方面的技巧并不意味着舞蹈素质高, 将内在感情完美的融入舞蹈才是舞蹈素质的更高追求。其二:情感表达直接影响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情感传递是舞蹈成败的关键。掌握了舞蹈的各种技巧不等于就能将舞蹈表演的感染力表现出来。情感是连接舞者与观众的纽带, 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表演至少应该是舞者将情感诠释于肢体.辅以精湛的舞蹈技巧, 将外部肢体动作与内部心理情感有机结合, 将姿态语言有韵律地表达出来。情感线要贯穿于舞蹈表演全程.将舞蹈的故事性演绎出来, 情感的变化、故事的起伏随着动作力度、节奏缓急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观众而言.在获得视觉享受的同时, 他还会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染, 获得心灵上的审美体验, 还会对舞蹈中寄托的象征内容产生或喜或悲、或恨或怨、或绝望或希望的情感共鸣。而这种感染力的产生只有通过舞者的情感表达才能实瑰。舞蹈表演的感染力以及舞者对于舞蹈的理解与描述都将通过情感表达展现, 并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成功打动观众, 牵动观众的情绪。

二、各种艺术元素对舞蹈表演的影响

在舞蹈的表演中包含了各种表演专业元素, 如肢体语言的使用、情感的表演以及音乐等, 舞蹈的表演虽然来源于生活, 但是也高于生活, 采用曲线、力度等进行表现, 在表演中甚至还采用各种夸张进行表现。这样, 在舞蹈的表演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以提高舞者艺术综合能力。其一:内心感情的培养, 舞蹈情感的表达是关键性因素, 若是没有自身感情的投入, 舞者的表演就是一种单纯动作的琶加, 因此在训练中需要注意内心心理技术的训练, 在内心感情的训练中, 话剧的训练方法比较完整, 舞蹈的训练可以借鉴话剧的训练进行内心感情的训练。其二:舞蹈表情的培养, 在舞蹈表演中, 嘴、鼻及眉毛等都具有非常独特的表演效果, 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在面部感情的训练中眼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 因此需要将眼睛的训练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在戏曲的舞蹈表演中, 可以说面部感情的表现是整个舞蹈表演中表现生活情感的重要环境, 民族特色非常强烈, 面部感情的展现是传达感情的关键所在, 这对于一些需要采用大动作幅度的表演而言可以提供参考, 这个特点在塑造古代人物中更加显著。其三:形体表现力的培养, 在舞蹈艺术表演中, 内涵通过舞者的各个身体部分进行展现, 关注舞者各个不同部位的表演含义, 可以得出人体的上半身在舞蹈表演中主要是表现一些细微深情的感情, 而人体的下半部肢体在舞蹈表演中主要是展现舞者的各种心情。人体的各个不同肢体环境都具有自身所包含的表演含义, 因此在舞蹈的表演中需要重点训练肢体的表达, 善于使用自己的肢体来表现舞蹈, 配合面部情感变化, 来灵活的展现舞蹈含义。其四:舞蹈感情与音乐的培养。音乐可以说是舞蹈的灵魂所在, 舞者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注意锻炼自己的音乐底蕴, 保证自己能够在表演中能够充分结合情感、音乐和动作, 使自身的表演既包含内心体验还包括外部体验。

因此说, 感情的训练就是舞者自身内心心理技术的训练, 感情的训练内容需要按照舞蹈的特点进行组织, 保证舞蹈工作与音乐完美的结合, 灵活利用肢体来展现自身的情感变化。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在各类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舞蹈文化塑造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舞蹈创编的内容及形式。本文主要阐述了舞蹈的创编方法, 并通过教学实践, 提出了舞蹈音乐与舞步教法程序模式。

关键词:舞蹈,编创,要领

参考文献

[1]赵芮.舞蹈创编和教学的艺术特点[J].艺术教育, 2014.

[2]龚秋草.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分析[J].戏剧之家, 2014.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5

【摘 要】:文章要有真实情感,品之才能芳香四溢,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味同嚼蜡。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学生缺乏阅历,但不缺乏真情,真实情感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培育真实情感,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情感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建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和引导。写作应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保持写作的热情,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体会,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一、营造情感氛围,培养写作感情

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只有爱一行,才能专一行,写作也一样,如果学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自然写不出感人的篇章。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就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强调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情感的潜移默化作用,现在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一种厌恶和敌对的情绪,写作纯粹是一种应付式或者应试式,并没有多少学生真正对写作产生兴趣,这在某种程度上和老师的引导有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没有激发出来。所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是当务之急。1.激发情感,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生活面和接触面越来越广,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好各异,写作如果很好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绪写出来,这很有可能就是一篇动人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绪,抓住引导契机,至关重要。比如在以“喜 欢”为话题的写作中,老师先谈自己的喜好,由喜欢的玩具运动、音乐电影、作品作家到抽象的某种精神,学生自有他们的喜好,滔滔不绝的就说了一通,然后再问他们讨厌什么,为什么讨厌,这样对比,思路打开了,情感激活了,学生兴趣来了,洋洋洒洒的自会下笔千言。2.丰富情感,提高觉悟

情感是写作的心理基础。“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写作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如听到1999年缆车坠入深渊事故中为救孩子而牺牲自己的那对父母的事迹,马上就让人感受到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汶川地震中那来自四面八方的大爱等,学生自然产生的不同的联想的和感情,文章自然有真实感情言之有物。

3.培养美感,提高修养

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沓而至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而思想教育在作文情感教学中首当其冲。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反映,学生对某事或者某种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以审美的情趣欣赏人生,保持平和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正确的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追求高尚的情操,文章才能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二、采取多种方式,诱导写作激情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 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思维,更要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作文重点在于实践,再多再高深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实施情感教学提供了教学优势。1.以情激情

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写作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高涨的热情,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引导中,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演讲,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2.以境激情

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一定载体的激发,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潜力,激发情感的共鸣。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避免捏造事实,千篇一律。上课时采用多种方式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比如春天带学生游五岩山,激发学生对美景甚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组织学生观赏当地的文化景点,如云梦山等以激发学生对文化对家乡的热爱和思考;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播放《黄河颂》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社区互助友爱的故事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到自己居住的小区搞活动,激发学生友爱互助的热情。学生有了自身体验和间接的感受,自然有了诉说的欲望,就有真实 感情。3.以社会激情

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培育于真情实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白居易在《策林》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因此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尤其时社会热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向社会,增强爱国责任感,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针对“北京奥运”、“希望工程”、“打工潮”、“香港巨星的陨落”、“中国足球的失落”、“亚洲飞人刘翔”等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曾把“希望工程”和顺德的义工组织联系起来讨论,学生有一些参加过义工活动,体会到义务助人的自豪感,讲述起来颇有感染力,学生自然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写出来的文章少了以前的矫揉造作。

三、搭建情感舞台,展现创作才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满怀激情精心营造一篇文章之后,自然希望得到肯定,这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1.赏识性评讲,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中传导的语言、行为和个性、情感等信息进行处理后,做出的一定的评价和指导。不管学生这篇习作质量如何,总有他自己觉得得意的地方,老师如果恰当地点出,适当加以鼓励,学生自然觉得受到老师的赏析和鼓励。所以在评语中,以鼓励为主,以商榷为辅。

2.互助性点评,鼓励学生取长补短

一般来说,学生的鉴赏水平要比写作水平要高一些,首先肯定他们的鉴赏能力,给予他们评改的信心,然后再引导学生掌握评判的标准,也就着“欣赏为主,商榷为辅”的原则,学生在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同时,也期待着自己被人家肯定,这样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就能保持对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3.共享性展示,提供作品发表舞台

学生能对写作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感情,总得有点成就感的激励和期待。提供发表的园地、举行多样的展示活动更能直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比如评讲课上朗诵优秀作文,黑板报上刊登优秀作品,利用班级的刊物发表优秀诗文和日记,利用学校网络建立班级作品展,举行班级作文竞赛,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在文学网站上投稿或建立自己的专栏,亦或将作品投到报刊和杂志,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不同的园地出现,获得名种嘉奖,自然有种成就感和信心。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打开写作思路。以情融情,方能情至石开,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使整个的作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言为心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挖掘,多想办法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真实的体验表达出来,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感人至深。

参考文献:

1.刘 勰:《文心雕龙》

2.秦训刚:《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

舞蹈表演中的情感体现探究 篇6

关键词:舞蹈 表演 情感体现

0 引言

在舞蹈这种能动性高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若想调动观众观看的兴趣,使观众得到崇高而美丽的思考,与观众产生共鸣,就必须注重舞蹈表演过程中情感的体现。舞蹈是人类内心深处情感的外在肢体体现,舞蹈中每一个动作和表情要具有生气与活力,就必须有丰富的感情作为支撑,使舞蹈演员能更加准确、入微的把握舞蹈表现的内在情感,从而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笔者就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情感的体现进行了分析,从而使舞蹈演员更好的创造出感人至深的舞蹈艺术形象。

1 舞蹈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1.1 内在情感造就舞蹈动作

情感是舞蹈艺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舞蹈作品从设计、创作、编排、演出等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舞蹈演员所有形态、肢体、语言等都必须按照舞蹈角色的内在情感进行设计与表现。因此舞蹈的创作必须重点对人物角色的内在情感和背景考虑,将人物情感和舞蹈动作进行艺术层面的融合,使舞蹈作品真正体现出舞蹈人物的内心世界,与观众产生共鸣,真正感受到舞蹈角色的内在情感。舞蹈的诞生、发展以及延续都是基于情感表现,通过舞蹈表演所传达出的情感更加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舞蹈更具有生命力和穿透力。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了艺术,艺术形式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下,通过特有的形式来表现出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亦或者酸、甜、苦、辣,人生百态。对于舞蹈艺术来讲,内在情感从根本上造就了舞蹈动作。

1.2 舞蹈动作承载着内在情感

舞蹈表演并不是单纯、片面的将所有动作展现给观众,更多是高度体现舞蹈角色的内在情感。没有情感做支撑的舞蹈动作、表情、作品毫无意义,但是离开了舞蹈动作,人物的内在情感也难以得到表现,可以说舞蹈动作承载着人物的内在情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肢体动作作为舞蹈表现的语言,仿佛在向观众述说着舞蹈角色所包含内在思想与情感,这是一种更强感染力与生命力的体现。因此舞蹈肢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外在表现,也是内在情感的载体。

2 在舞蹈表演中情感体现的方式

情感体现作为舞蹈表演的灵魂,是舞蹈演员在表演中最活跃的心理状态。因此在舞蹈表演中使情感得到完美的体现,能为观众传达出最美丽的情感,使观众享受美的盛宴。下文就对舞蹈表演中使情感体现的方式进行了分析,从而感动自己、感动观众。

2.1 舞蹈演员需要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舞蹈作品是舞蹈设计、编排人员辛苦的体现,其包含了创作者的情感。因此在舞蹈表演之前,舞蹈演员必须对舞蹈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最大程度了解舞蹈内容,把握舞蹈所要传达的感情信息,在情感上与设计、编排人员产生共鸣,促进舞蹈演员对舞蹈作品内在思想与情感的体会。同时,演员还应该对舞蹈作品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进行大致了解,并结合舞蹈创造的时代背景,尽可能将音乐的内容融入当时的文化背景,仔细把握舞蹈表演所要表达的情感。

2.2 在肢体上体现舞蹈情感

在舞蹈表演时,观众能够得到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演员的肢体动作,这对舞蹈表演中情感的体现十分重要。在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演员不能片面的重视动作的规范,应该将自身真实的情感与舞蹈动作相融合,不仅能促进情感的真实表达,还能把动作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

2.3 在音乐中体现情感

音乐作为舞蹈表演的辅助工具,音乐的律动能使舞蹈演员真实的表现出自己的感情。首先,舞蹈演员应该熟悉舞蹈律动的整个过程,将舞蹈的任务角色完美的融入演员的动作中,使演员通过“自我”的控制完美的体现出舞蹈动作。如果在比较复杂的音乐律动环境中,演员也可以在“无我”的状态下与舞蹈角色融为一体,自然而然地通过舞蹈动作将舞蹈所传达的情感表现出来,从而真正体现舞蹈中的情感,提高舞蹈表演的感染性与穿透力,与观众产生共鸣,实现舞蹈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

3 结束语

同一舞蹈作品,不同舞蹈演员演绎,即使所有动作和步调都相同,但其所传达的情感及其深度必然存在差异,所取得了表演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应不断加强对舞蹈作品及人物角色的情感体现,对舞蹈内容、思想信息、音乐律动、肢体动作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与把握,使观众享受到真正美好的舞蹈观看体验,从而演绎和诠释出舞蹈作品和舞蹈表演的真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曦.舞蹈表演中的情感世界研究[J].戲剧之家(上半月),2013,07:227-228.

[2]惠勇.如何加强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因素[J].大众文艺,2012,

22:105.

论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7

一、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身心感到愉快, 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从情感教育的过程而言, 情感教育与生活世界是相互融通的, 它必须面向生活世界, 必须基于教育活动参与者的生活世界, 情感教育要想获得坚实的根基和发展的动力, 必须根植于生活世界。这一点与舞蹈有共通之处。

舞蹈源于生活, 它最初是人类交流情感思想和发泄内心情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舞蹈逐渐发展和蜕变成为一门以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高雅艺术。可以说, 舞蹈的生活本源和情感内涵使在舞蹈教学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成为可能, 并为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供了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是一种独立的特殊教育形式, 它是舞蹈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 通过作品欣赏充分感受和领悟蕴含于舞蹈中的丰富情感,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舞蹈作品的学习, 学生可进一步体验和表达舞蹈角色的情绪、态度、信念以及其他复杂的社会情感。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鼓励学生将体验到的社会情感不断内化为自身优良的社会情感品质, 并发展学生情绪认知、表达和调控的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促进独立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品鉴舞蹈作品, 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最终目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及体育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能充分地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四、建议

1.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 使学生

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 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现代化的体育观。体育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内的教学, 还要加强课外活动的辅导、指引。使学生真正乐意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参加锻炼。

2. 体育教学中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

念、吃苦耐劳精神, 并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 从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从而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

3. 体育课上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善于动脑,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形成健康的体魄还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从而为推动素质教育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4. 在体育教学中将青少年的业余自我锻炼拓展、延伸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培养其终身体育能力。

我们的全民健身计划才能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审美情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 是人在审美过程中, 对客观审美对象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主观精神上的好恶态度的直觉反映。审美情感在舞蹈创作或舞蹈欣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创作激情的动力, 它是对美的追求的起点,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舞蹈教学中, 舞蹈欣赏是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舞蹈作品婉转悠扬的乐曲旋律, 起伏跌宕的背景情节, 优美生动的舞蹈体态, 都会给学生创造一个“美”的世界。在舞蹈作品鉴赏的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撇开功利的、实用的、生物性的概念, 用一种超脱的、纯精神的心理状态来欣赏舞蹈作品, 感受舞蹈带来的“美感”, 并努力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映射到舞蹈角色身上, 体验一种“物我同一”的情感境界。当学生如“亲临其境”地感受了舞蹈的情感意境之后, 让学生自由地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展现心中最原始的情绪体验。当然, 由于生活环境、知识积累以及舞蹈感受程度的差异, 学生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一定不尽相同。此时, 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 而应启发学生朝着更积极、更深远的方向共同探讨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并不失时机地给与学生肯定和点拨,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价值, 产生进一步舞蹈学习的强烈欲望。

审美情感的丰富完善也是人的精神生活丰富的重要标志, 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结构的健全和人格的完善。正如席勒所说, ……只有在审美状态中, 我们才觉得我们好像挣脱了时间 (物质现实) 的限制, 我们的人性才纯洁而完整地表现出来……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促进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主张在教学中要要建立积极的情感背景, 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纲要[J].新体育, 1995, (8) .

[2]刘兆厚.高校体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报,

[3]赖勇泉.谈体育素质教育[J].体育师友, 1999, (2) .

[4]马治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体育教学, 1998, (1) .

[5]刘海.浅谈体育教学如何与素质教育相接轨[J].体育师友,

[4]赖天德.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J].素质教育与体育新世纪出版社, 2000, (4) :39.

[5]王正伦.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现代化[J].素质教育与体育新世纪出版社, 2000, (4) :53.

[6]于磊杰.体育教育对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J].素质教育与体育新世纪出版社, 2000, (4) :405.

作者简介

安静, 男, 1980.9, 中北大学助教, 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积极的情感可以对认知和行为活动起促进作用, 比如愉快会使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想象活跃, 机体的活动能力和耐受力增强, 运动技能在大脑皮层中的条件联系易于建立;相反, 消极的情感则会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产生抑制作用。教学活动中, 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可以使学生产生满意、愉快的积极情感体验,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情感动力系统”的建立。

然而长期以来, 舞蹈教学中, 一些教师忽视了和谐教学气氛的营造, 一味地强调训练的要求, 周而复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而学生对训练的要求是否理解、内心存在什么困惑、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 却很少去了解。课堂上, 教师是绝对的权威, 教师没有与学生交流的愿望, 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 很少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学生做不好动作就被大声训斥, 学生因此亦步亦趋、畏首畏尾, 课堂气氛紧张压抑。这样的教学气氛下, 学生容易产生不满、敌对、紧张、焦虑、厌恶等消极的情感体验, 进而阻塞学生的智力活动, 导致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下降, 创新潜能和学习动力受到严重地摧残与削弱。

舞蹈教学中, 要营造积极的教学气氛, 第一,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这是营造积极教学气氛的出发点。一直以来, 舞蹈教学过程大多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训练为中心, 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中心, 而没能够将学生视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仅仅是动作复制的机器。舞蹈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学习, 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的需求, 强调学生潜能的发展, 学生身心与情感的发展, 学生自我的实现。

第二, 理解、热爱学生。爱和理解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 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 是学生积极行动的先导。理解学生, 教在心灵。”在日常教学生活中, 实现教育的目的不能一味地板着脸孔说教, 不能靠空洞的说理和粗暴的训斥, 而应将自己火热的爱心奉献给学生, 理解学生。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使其“亲其师”、“信其教”,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理解学生要求教师能够换位思考, 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体验学生的心理状态、言语和行为。罗杰斯说“如果教师能够移情的话, 就将格外有力地增添课堂的气氛”。教师应该“能整个儿接受学生碰到某一新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 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惬意”。教师只有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理解了学生, 才会在面对学生动作学习过程中的“笨手笨脚”和诸多错误时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耐心, 也会在学生成功地完成动作学习时, 去与学生分享若干次失败之后的成功喜悦。在教师的爱和理解下, 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释然”的感觉, 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感激之情, 进而激发其努力奋进、积极向上的动力。

第三, 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问我一生的教育经验是什么, 那就是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相信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尊重、信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将学生看做是与己共历生命历程的生命个体, 而不是信息接收的容器和动作复制的机器, 学生有思想, 有情感, 有自尊也有需要, 舞蹈教学应将学生情感、自尊和需要的满足与动作的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同时, 也要尊重这种差异,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最后, 尊重、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心向和发展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下, 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唤醒学生以学为乐、主动学习的动机。而这种积极的心态, 正是学生潜能发挥的最有利的条件。

四、赏识与鼓励, 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成功性, 即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 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 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 悦纳自我。具体到舞蹈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任何闪光点, 及时发现学生的出色表现和细微进步, 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给以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肯定性评价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 更重要的是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的提高。

其次,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自然条件、接受能力等给学生订制个性化的学习目标。目标定得太高、太泛都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只有那些具体的、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观察到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而自信心的增强反过来又促使学生为自己设定更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如此良性循环,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不断地提高, 学习的动力也会不断加强。

再者, 舞蹈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体验成功。比如在Plie动作的教学中, 让学生先仔细观看标准的Plie动作示范:股关节和膝关节向外转开、身体重心下沉, 背部同时相对拉长并提气。示范之后, 然后让学生自己演练、讨论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动作。在学生讨论和演练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旁以提问方式加以点拨, 给学生以探索、思维、创造的可能性, 使学生沿着“疑问――>假说――>实验――>探索――>验证――>认识”的顺序去掌握和理解动作,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主体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既达到了对动作的懂与会, 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又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摘要:舞蹈教学中重技能培养, 轻情感教育的现象仍然明显, 由此带来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动机弱化, 师生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加强情感教育, 通过品鉴舞蹈作品, 激发学生审美情感;营造积极的教学气氛, 促进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教育,审美情感,教学气氛

参考文献

[1]张德绣.教育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28.

[2]张国舫.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J].天津教育, 2006 (6) :26.

[3]郑德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提高育人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9) :80.

[4]郭成.试论课堂教学环境及其设计的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1 (2) :18.

[5]张鼎昆, 方俐洛, 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 1999 (1) :52.

[6]张国舫,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J], 天津教育, 2006 (6) :47.

[7]熊川武, 江玲.理解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87.

[8]罗杰斯.学会自由[A].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 (上册) (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712.

[9]钟启泉, 黄志诚主编.美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270.

师范类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 篇8

1 以美带情, 以情带舞

舞蹈初级教学阶级, 学生只知一味的地模仿, 几周一过去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动作单一, 更谈不上情感的调动。我们所授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所以教者就要多方面启发开导学生。从新生第一天走进练功房时, 就要提示让学生知道这不是练功房, 而是舞蹈宫殿, 大家都是舞蹈殿堂里的王子、公主, 首先在形体上培养学生的自我神美能力。如动作方面, 芭蕾本位的延伸就是一种美, 要求学生带有一种对希望的追求的情感通过动作过程表现, 要感觉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眼前是多么柔和, 多么宽阔, 啊!就像包容了整个宇宙。伴随着动人的音乐旋律, 多么富有诗意!这不就是以美带情, 以情带舞吗?又如由静到动, 即所谓的“起份”, 这是进入艺术情境前所具备的一种心理和身体的发动力。如没有情感的注入, 心理和身体怎能进入艺术的情境中, 又怎能体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的过程。这就要我们在教学中不间断地, 慢慢地启发和开导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意识素质。他们自我审美素质的提高, 自然自觉地通过意识, 意念和感觉来支配动作, 而再不会盲目地、纯机械地、毫无感情地去完成动作。学生自身就会体现出一种对舞蹈的热爱, 并在情感上得到愉悦。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也会被舞蹈地内蕴牢牢地吸引, 心理上就会产生眷恋舞蹈的冲动,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 再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也不会感到苦和累, 这就是舞蹈情感的美丽所在。

2 用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来训练学生的舞蹈情感

民间舞是最能培养出学生们舞蹈情感。因为民间舞是以情感宣泄为主要目标的。在没有文字、没有语言、也没有绘画地远古时期, 捕捉后地娱乐, 新生命诞生时地喜悦, 对大自然地敬畏, 对祖先的崇拜, 对死亡的恐惧, 个体间的嬉闹, 两性间的欢欣, 群体间的竞争和协作, 对运动的需要, 对生命存在和力量的体验……这一切, 我们的祖先都唯有凭藉自己的发音器官和全身活动来体现。于是, 在烟雾飘渺的祭坛前, 在明镜如画的月夜, 在插秧与收获的季节, 在奔赴厮杀的时刻, 先民们都情不自禁地跳起来、舞起来。要让学生了解、熟悉间舞, 因为只有从这里才能窥见舞蹈最纯真、最原本的面目。

盐城高等师范艺术系1-2年级开设的民间舞课程有藏族舞蹈、东北秧歌。3年级开设蒙古族舞蹈。4-5年级开设维吾尔族舞蹈或山东胶州秧歌、鼓子秧歌。根据师范内学生掌握的情况了解一点“云南花灯”、安徽的“花鼓灯”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一是要注意各民族舞蹈动作的形象鲜明, 其内在涵义要使学生易于感受和理解。二是舞蹈动作之间的连接要顺畅, 注意高低、轻重、刚柔、动静的起伏对比变化, 使其具有舞蹈形式美。如蒙古族舞蹈, 草原是蒙古人民的摇篮, 自古以来, 蒙古人民在狩猎、放牧和无数战争的历史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他们赞美无畏的英雄, 崇敬强者, 这既是蒙古民族精神的核心, 亦是蒙古族舞蹈艺术之灵魂。在蒙古的男子舞蹈中常常以雄鹰展翅的动作塑造自己的形象, 动作中的昂首挺胸、抖肩、带动双臂富有人性的横向无限伸展、波浪式的摆动、劲头柔且一直贯到指头, 显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腾飞, 体现蒙古粗狂豪放的情感特征。蒙古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于世, 腿部动作和节奏灵活多变, 其外在形象是模仿马的动态, 却展现了像骏马一样的强悍、奔放、自由乐观、悠然自得的舞蹈情感。蒙古女子舞蹈在柔美轻盈中不乏内在的力量, 这神奇的结合会在舞中全靠上肢, 灵巧的软手、有棱有角的硬手、富有弹性的压腕、柔韧有力的双臂, 特别是迷人的双肩, 忽而欢快、忽而沉稳、忽而奔放, 带动着胸部的张弛, 每个关节都饱蕴着情感的精灵细腻而不失深情, 不断体现出温柔、含蓄、典雅、端庄等舞蹈情感来。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和理解蒙古舞的内在涵意, 才能把握鲜明的舞蹈动作形象及情感体现, 因而他们在跳蒙古舞蹈时, 那种粗犷、豪放、强悍、奔放、温柔、含蓄、典雅、端庄等舞情感就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同样各民族民间舞也会准确的去把握住它们的情感, 掌握住它们的“神韵”, 真正做到发挥自如、得心应手, 尽可能避免出现以下三种现象:a.离开舞中的人物形象去表现自身的人体美。b.离开舞中的内容去单纯炫耀个人技巧。c.离开舞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去宣泄自身的喜怒哀乐。当然, 我们在注意情感方面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在艺术传打的过程中走向正确的美学观, 明确舞蹈艺术传达过程中的神圣使命。

3 从舞蹈欣赏中激发学生的舞蹈情感

舞蹈欣赏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 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冲动, 进而加深理解、体会, 反映生活内容的主题思想。舞蹈欣赏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他们在欣赏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想象、联想, 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通过这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来丰富和完善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

我们教员应当知道, 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 才能从不断流动变化的人体动作中看出究竟;只有主观的情感处于一种积极开放的状态, 才能迅速的与舞蹈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如舞蹈作品《小溪、江河、大海》, 通过24位小姑娘身披白纱连续半脚尖园场碎步及各种队形画面的不停顿发展变化, 就会把学生带入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情绪中, 层层开展, 步步深入, 接着学生又会看到塑造出从源头的水滴形成涓涓细流的小溪, 在流动中又发展成欢腾嬉闹的江河, 在奔流中不断发展状大直至汇入大海的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 把学生带到一个美妙的境界, 浮想联翩。世界万物不就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以致发展到壮阔辉煌的历史过程吗?不也象征着人生艰辛历程吗?舞蹈虽结束, 但美的形象, 美的意境还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脑际, 此时学生会被舞蹈美所激动, 引起情感和形象思维开始向理性思维迈进并与之结合, 仿佛看到一种象外之象, 领悟到一种有尽之形包蕴着无尽之意, 激发起对舞蹈的情感,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 从而达到了唔到新上课的真正目的。

以上所论述里根据盐城高等师范学校艺术系师范类5年制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对舞蹈情感表现感悟, 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与体会。时代在发展, 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这就对我们从事师范类舞蹈教学的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我们将不断学习、努力进取、博采众长、增加底蕴, 为盐城高等师范学校艺术系培养出更多的情感丰富, 富有表现力。反映时代新生的讲台型和舞台型的舞蹈人才。

摘要:师范类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 作为教者应以:以美带情, 以情带美;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来训练学生的舞蹈情感;从舞蹈欣赏中激发学生的舞蹈情感等几方面来启发、开导学生, 使其真正了解舞蹈情感的魅力所在。

幼儿舞蹈中舞蹈情感的培养 篇9

一、感知音乐及舞蹈的背景

(一) 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传递给舞蹈的情感。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舞蹈的意境, 融入到舞蹈中, “听”是感受与理解音乐的先决条件。因此, 在给学生上舞蹈课之前, 应该首先给学生听一些音乐, 满足他们的需求, 以此来唤醒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让学生听音乐, 能够快速地刺激学生的听觉,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逐渐体会音乐作品的性质, 还可以让可以说说听到该音乐时的内心想法等。

(二) 感知舞蹈的文化意蕴, 引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舞蹈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这与舞蹈文化的了解又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 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容,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内涵、创作意义等,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容, 体味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当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 自然而然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会得到提高。

二、引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舞蹈情感

在幼儿和孩子的眼中, 他们所看到的世界是色彩缤纷的。舞蹈来源于生活, 这就决定了孩子表演的内容就是来源于生活, 因此他们随时都拥有旺盛的热情去准备舞动, 当他们看到感兴趣的东西, 就会舞动。每一位孩子都有可能成为舞蹈艺术家, 应该很有必要让孩子更好地感受舞蹈作品所传达的细腻和丰富的情感。而在学习舞蹈的时候, 有些舞蹈技能是比较枯燥的,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和学习这些枯燥的技能, 老师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

三、教师应注重舞蹈的情感分析与引导

当孩子懂得从舞蹈作品中感受其所要表达的情感, 也就是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以后, 教师就应该注重将动作和情感统一起来, 因此舞蹈既强调动作性, 也强调情感性, 这两者是相互结合、不可分割的。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段舞蹈表演、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有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我们不能将动作和情感分割开来。因此, 舞蹈教师应该首先给学生讲述一些舞蹈的情感情调, 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理解, 或者说是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四、创设环境激发学生对表演的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 就必须加强训练, 给自己更多的锻炼机会, 教师可以多角度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例如, 给学生提供一些活动区, 让学生自行扮演角色, 学生在活动区中会玩得很开心, 同时也培训了自己的表演技能, 这对舞蹈培训也是有帮助的。当然, 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当学生表演得好的时候, 应该给予表扬, 如果表演得不好, 也不应该批评, 而应该给予鼓励。其次, 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材料, 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表演道具, 激发学生的自主制作欲望。

总之, 这些有趣的活动培养了孩子的舞台表现力, 动作协调力和想象力, 也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 增强了自信心。表演的内容来源于生活, 孩子们通过舞蹈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 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了。孩子们的改变使我明白, 舞蹈让他们享受到快乐, 快乐的生活会因为他们的舞蹈而更加美好。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是对人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舞蹈教学也不例外, 我们开展舞蹈教学的同时, 需要注意情感教育的渗透, 否则幼儿学到的只能是一组组机械的舞蹈动作, 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起到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教授幼儿舞蹈作品的同时注意渗透情感教育, 让情感与知识同时出现在幼儿舞蹈教学当中。

摘要:幼儿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幼儿生活的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舞蹈情感与幼儿的表演不相融合是目前幼儿舞蹈当中普便存在的问题。幼儿不知道自己所表演的是什么?应该用怎样的情感去表达舞蹈作品?如何使幼儿将自己的情感与舞蹈作品相融合呢?本文主要对幼儿在舞蹈当中的情感培养进行探索研究, 旨在为幼儿舞蹈教学做出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情感教育,幼儿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锐.浅谈幼儿舞蹈教学的开展[J].幼教研究.

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0

1 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中茶文化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对舞蹈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认知不足

我国舞蹈是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在舞蹈教学中, 诸多高校对于茶文化情感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 没能从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舞蹈魅力的联系点入手, 以拓展的眼光去认识舞蹈中的茶文化教育的传承问题。新时期高校没有注重去展现一个舞蹈中的茶文化情感教育,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既没法表达出舞蹈中的精神, 又没法将茶文化内涵得到传承。可以说, 我国舞蹈教学中的使用的情感教育还是停留在表面, 为了运用而使用, 毫无根据, 并没有与茶文化相结合。这样的舞蹈设计往往经不起推敲, 也没法在岁月的洗礼中成为一代经典。因此, 在舞蹈肢体教学中必须结合茶文化内涵, 才能更好地彰显舞蹈的特色。许多高校对于舞蹈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重视度都不够, 最重要的育人功能被硬生生的夺走, 剩下的只是高校教师对于舞蹈技术的教育, 只注重结果, 对茶文化情感投入的认知欠缺, 这有悖于高校舞蹈教学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需求。

1.2 舞蹈教学观念老旧, 没有很好的融合茶文化情感教育

诸多高校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都存在问题, 没能很好地融入茶文化情感教育, 甚至有许多高校还未设置该课程。教学观念滞后, 影响了学生舞蹈文化底蕴的形成。舞蹈教学若是没有创新, 便没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度。近年来, 虽然许多高校舞蹈教师做出了一些教学改进方案, 但还是换汤不换药。大多以讲述茶文化的历史为主, 停留在表面, 学生听听也就过了, 在真正舞蹈的过程中, 没能很好地投入茶文化所带来的情感氛围, 参与舞蹈课程的学习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再加之老师依旧利用原有舞蹈教学设置模式, 与其他枯燥乏味的课程一样, 欠缺创新性。没法让学生在舞蹈中感悟茶文化精神, 从而带入到自己的舞蹈世界中去。老旧的舞蹈教学模式, 仅仅只考四肢技术的表述, 没法让观众看到情感的部分, 忽视了学生情感的表达。另外, 在舞蹈课外, 舞蹈教师与学生的构图愈走愈远, 可以说, 只要不是舞蹈课上, 都见不到教师, 没能很好地沟通舞蹈教学内容, 导致了学生不重视舞蹈内涵的教育, 最终导致了舞蹈教学茶文化情感教学的不理想。

1.3 有茶文化内涵的舞蹈教师欠缺

在舞蹈中融合茶文化情感的教育, 需要塑造复合型人才。但很多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师没法带动学生情感的投入。如此一来, 学生很难有较高的造诣, 没法表现情感内涵, 严重的将阻碍未来舞蹈的发展。许多教师为了应付课程教育, 没有认真的去探究茶文化情感教育在舞蹈中的体现, 还有的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舞蹈教学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没能让学生去体味情感, 也就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2 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改进措施

2.1 增进茶文化情感教育的认知度, 升华舞蹈内涵

设立舞蹈教学专业的高校, 在舞蹈教学中, 要把茶文化情感教育提上日程, 而并非纸上谈兵。否则对于茶文化情感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延伸也只是嘴上说说, 并无实际价值。舞蹈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融入, 是与观众产生共鸣的一种方式, 茶文化作为情感教育的一种, 为舞蹈拓宽了渠道, 也增进茶文化情感教育的认知度, 从而升华了舞蹈内涵, 达到增强高校学子人文素养的目的。让舞蹈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 对于舞蹈的表达有着促进作用, 能够更好地将情感投入在舞蹈中, 让舞蹈更加灵动地表现出来。茶文化情感教育作为一种符号, 是连接表演者心理和舞蹈感情的纽带, 它传递的是一种艺术语言, 它代表着新时期的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如果仅仅将茶文化情感教育单一地理解为舞蹈外表的延伸, 那就缺乏了最本质的精神文化, 若舞蹈中情感教育运用不得当, 会产生反作用, 不仅不能升华舞蹈内涵, 更会给观众带来假象的感觉。

2.2 转变教学观念, 将茶文化精神融于舞蹈

中华五千年的发展, 许多艺术家依旧执着地对舞蹈中茶文化情感运用有一份热情。因此, 我国高校也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推陈出新, 将茶文化精神融于舞蹈, 形成茶文化情感教育。茶文化情感教育运用得当的话, 对于表现舞蹈中的人物心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让原本简单的肢体语言, 转而变成情感推动了整个舞蹈情节的发展。在不同的舞蹈体系中, 茶文化情感教育所诠释的主题也大不相同, 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元化教学, 提升高校舞蹈学子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茶文化中所带来的情感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只有积极鼓励舞蹈专业的学生去渗透舞蹈中茶文化的情感教育, 才可以更好地展现舞蹈的美学价值。

2.3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文化修养

教师自身应该提升教学水平与文化的修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 需要对自己进行不断充电, 充实自己的专业文化情感教育的知识量, 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舞蹈教学。在舞蹈的编排中, 纳入茶文化情感教育, 实现高校学子舞蹈造诣的提升。人们在表达情感时往往难以仅仅靠肢体很好地表达, 因此, 舞蹈家们往往借助情感来升华作品。这样合理的运用常常产生奇妙的效果, 让舞蹈更有说服力。

3 结束语

新时期的高校舞蹈教学中需要传统茶文化的填充, 而情感的表现需要舞者在平常的实践过程中多思考, 多积累, 提高自己的认知, 最终展现出舞蹈特有的美学价值。高校的教师要以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目标, 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 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茶文化与舞蹈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明白精神文化的重要性。

摘要:自古以来, 舞蹈就是一门优雅的艺术。舞蹈者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 并赋予舞蹈精神之感, 以便更好地诠释出舞蹈肢体的美。舞蹈中的肢体语言是舞蹈的重要表现形式, 而肢体语言与物体的结合更凸显出舞蹈的韵味。我国是茶文化大国, 并拥有上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因此, 要想在舞蹈中体现出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就需要有效地延展肢体的长度和舞蹈的情感, 而舞蹈者必须突破身体的限制, 才能完成对舞蹈的表达。新时期里, 我国的舞蹈在教学上更重视情感世界的表达, 为了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元素融入进去, 这需要学生对舞蹈具有深入的了解, 并通过心灵的感悟, 才能够诠释舞蹈。舞蹈的本质是用肢体语言去表达思想, 具有极强的情感意识。因此,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舞蹈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让茶文化渗透到舞蹈教学课堂, 将舞蹈教学与茶文化紧密结合, 并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本文将从现有的舞蹈教学观念和现状入手, 分析其中的问题, 并得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舞蹈教学,茶文化,艺术表达,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龙朝晖.浅谈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1) :68-69.

[2]杨荔.做心灵的舞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1) :103-104+107.

[3]马春靓.情景化训练教学模式引入普通高校现代舞教学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4 (1) :60-63.

[4]吕广霞.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15) :76-77.

[5]刘丽.繁荣民族地区舞蹈教育与研究, 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舞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综述[J].民族艺术研究, 2007 (5) :77-79.

[6]邹小燕.快餐文化视野下的舞蹈快餐现象及其对策研究---以综合类高校舞蹈学专业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 2014 (5) :122-124.

[7]黎宗建.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路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3) :164-165.

[8]王鹃.舞蹈教育发展与种类分析---评《舞研舞语---舞蹈及舞蹈教育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 2015 (5) :117.

舞蹈表演审美表现中的舞动情感 篇11

关键词:舞蹈表演 舞动情感 审美表现

任何舞台表演艺术必伴以情感的体验与传递,从而产生艺术的审美,实现情与知的交融。舞蹈表演艺术正是通过动作中传递的情感来表达作品,与观众建立深刻的感情联系。这种通过舞蹈艺术化了的情感以舞蹈演员的身体为媒介,以特殊的艺术手段——动作语言,对客观现实做出艺术化反应。这种反应是个体主观与观众之间以艺术体验的方式,以艺术化的情感,以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和身体外部的表情运动来反映对象的过程。舞动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特有方式,折射出演员与客观世界的多层面多角度,或简或繁的辩证关系。伟大的雕塑家罗丹坚信:“艺术即情感。”舞动的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真谛,没有情感,舞蹈艺术将失去生命。

一、舞蹈表演中的舞动情感

舞蹈作为形体表演艺术与情感活动密切联系。在舞蹈表演中,舞动不是原始人本能冲动,而是具有艺术创造性的舞蹈动作。创造性的舞蹈动作经情感润色、提炼、组织、美化,动作的形式与节奏的变化形成情的波动;全身的动态造型和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是情的流露。情感虽来自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个人观念、立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而情感却是一切艺术形式之根本,之源泉。融入情感的艺术作品才能震撼人心。舞蹈的情感属于高级情感活动,涉及演员的道德感、审美感、社会文化感等等复杂情感。这种在舞动运动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来自内心深处真实的高级情感活动,是舞蹈表演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表演中,舞动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传达感情,体现人的喜怒哀乐,演绎着大自然中万千生物的生命体征。舞动情感充分把握情感与舞动的分寸,充分了解情感现象,把握情感规律,发展情感线路,只有这样舞动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真实的舞动情感在舞台艺术表现上有积极促发作用。动作有机组合依靠真情实感引领,情感在舞动中必对舞蹈演员自身心理素质的发展,对表演实践活动具有影响。表演中真实情感来自舞者对生活的观察、积累、体验、感受,也来自编者的启发和引导,一旦把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演员会表演的越来越投入、放松。情感内容展现必与动作动律、舞蹈表情建立艺术联系。舞动中的真实情感对演员造成多维度全方位的影响,影响表现力,影响积极性,也影响着与观众的交流发生与沟通发展。随着表演实践的深入,演员艺术心理生活不断丰富,真实情感推动着舞动,舞者的身体在表演境界中依一定时间、空间有序运动,全部的外在表现都为角色复杂的情感凸现而服务。真实动人的情感是舞动的内在动力。

其次,舞动情感区别于生活的情感是一种表演情感。舞动情感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感动方式,是舞蹈演员在以动作诠释作品中,根据人物、作品、情节的需要,而进行特殊的心理设计,并在演员自身消化反刍后,身心合一,进而达到真实的情感流露,这是舞动表现的需要。舞动艺术的情感世界是深层的内心表露,是内心深处的感受。细腻而真实的情感态度在舞动中表现出舞者个人的审美个性和表现需求,它揭示内容本质,调动出创新意识,连接着情绪的线索。舞者运用情绪的喜爱与痛恨、愉悦与悲伤、高兴与愤怒、表现与张扬,表明艺术情境、气氛、氛围的性质。舞动的表演情感引发观众内心世界深层思考,为作品提供浓情深爱的味道。

舞动与情感相互促动,情感的强烈与否,影响演员的动作质感与表演行为。舞蹈情感由心理体验带动情感动作,动作表现反应心理的变化,促进作品情感表现的深化,体验和感受状态加深,情感进人认识与理性的高级阶段。舞动情感是舞台活动的动力,是演员内心的真实反映,是舞蹈、舞剧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

1.舞动本质与情感机制的关系

舞动的本质是以自由地表现人体动律美去表现人的思想与精神。舞蹈表演以人体舞动来塑造舞蹈形象,舞动能力是达到舞蹈审美标准的前提。舞蹈演员的身体表现力通过动作加工、线条改造、形态美化来完成身体语言意识表达。演员良好的肢体素质能统领动作节奏,调节动作力度,形成舞感和乐感的合一,技巧与韵律的统一,完成静态舞姿造型与动态技巧腾跃,使呼吸律动带动身体的韵律,富含可感的审美基质。除了舞动能力外,对情感机制的把控能力是完成艺术作品的关键。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既要完成动作的表现,又要完成情感的表达,从而使作品创作满足社会需求与艺术欣赏的需求。以情带舞可激烈昂扬,也可以舞宣情絮语轻轻,内心思想感情在动作的舞动中张弛有度而自如流畅。观众接受舞动的冲击,感受舞蹈本体的生命力量。

第一,自由的形体是全力表达内心情感的保证。演员身体机能发达,形成动作之道。遵循舞蹈审美原则,使每一運动神经,每一肌肉线条,围绕头、躯干、腰背、胯、腿、手、臂、足等形成舞姿、韵律、造型、技巧,以圆为主的美学运动规律,以中国舞形态特点的拧、倾、圆、曲、俯、仰、翻、卷,加上手、眼、身、法、步整体配合的协调一致,和各舞种的风格变化,在整体力度,速度、幅度,产生舞动情感的语言功能。

第二,只有适合情感的动作语言才能刻画人物的灵魂。演员之所以打动观众靠的是传递精神内核的动作语言。角色动作和内心情感的追求,以人物情感为主导进入忘我情怀投入,依靠文本信息与排练处理,体现在动作起承转合与气息节奏的运用;动作迅速有力与技术技巧高难度连接;表演重点与主题动作对接;角色形态与神态的表现;动作语言推敲与角色内心情感连接;人物情感线与情节发展线对应;人物情感线索与人体动作运动曲线交织;人体与群体、背景、画面协调……凡此种种在发生发展中形成的动作语言和情感才能勾勒出人物的深层灵魂。

第三,忘我的情感推动舞动的创新意识。情感使表演者具有能动性,对体现作品有决定影响。主观的投人、尽情,忘我,使表演者在舞中抒发自己对表演内容的独特情感味道,决定了表演创作不可重复的个性特征。如安徽著名民间艺术家冯国佩,陕北民间舞蹈艺术家李增恒,他们在每场表演中总有新的创作性的东西出现。“风摆柳”动作,旋而急刹的节律,快速运动中的突然停顿,说明舞蹈情感的价值对现场表演行为的激发生动有力。再由忘我的情感推动动作即兴而外化,这种创新时有发生,精彩至极,有实践动力性的能量,有不可重复的新态势,更有鲜活的表现力。

第四,独特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舞蹈创作活动而出现。舞蹈演员比一般常人更具有极为复杂的神经敏感性,这种敏感是演员对外界事物刺激性的反应,这使演员获得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在特定的作品范围内,舞蹈演员结合自身特点将这种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和心理感受在表演中进行高水平多角度的整合,对表现舞台角色的情感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依作品情节的变化或轻松愉快、或痛苦悲伤、或激动愤怒、或镇静恐惧、或爱慕、或憎恶……都是艺术创造中独特的色彩感受。如舞蹈作品《黄河》中,演员平时学习与教育的积累,电影与电视的革命题材的影片,必然在演员心中燃起爱国主义情怀。在舞蹈表现中,心中的爱国热情以鲜明、爆发的动作情感表现出具有深刻内含的情绪色彩,情绪激烈地舞出黄河的气势和中华民族的气质,表现中华民族一往无前、气吞山河、团结奋进、前赴后继的氛围及内在高尚情操。此外,特定情感体验形成也是艺术表演创新中的态度反映。演员主观上主动进行艺术创造,是多种努力与愿望,表演诉求与创作意向所决定的。从艺术总体需要出发,舞蹈演员的态度反应为完成艺术作品,延续艺术生命的发展,创造出必需的客观需求。艺术态度虽取决于作品规定的艺术需要,更是自我表现的需要,艺术创造的需要,形象创造的需要,艺术欣赏的需要。因此,舞蹈演员的情感体验在作品生产、艺术交流中,必根据不同的文化条件与欣赏习惯,产生多种艺术表达。

艺术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舞蹈情感更因本体艺术的特性,显得更为复杂。无限纷繁而复杂的情绪与情感又构成舞蹈感情复杂的内部联系。只有将舞动的本质属性与情感机制科学对接,表演任务才与形象创造和谐配套。

2.舞动感知与情感机制的有机结合

舞蹈动作经过舞蹈演员艺术意识的支配,在理解作品所强调艺术行为的必然依据后,进行分析人物,理解人物,在总体把握作品的前提下展开动作的再创作。演员受社会生活,地域文化习俗,文化艺术教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特定情境特定情感色彩的作品中,进行舞动感知,并与情感机制有机结合完成创造。

第一,在作品主旨与表现意图的制约下感知动作。在抓住作品主旨和表现意图的前提下首先理解动作,也就是动作的语言表现什么,动作的性格与创造角色性格是否合适,领会意图和身体表现是否对应。接着,在动作的感知中要熟能生巧、巧能生华,抓住性格特征的细节表现,体悟动作的情感意蕴,细节处理往往是舞种特殊的形态味道,也最能表现内在蕴含的情感。情感性格的细节描画突破动作本身的局限,动作本意与形象真实对应,突出作品主旨与意图。如此,动作感知自动与情感联系接轨,排练才可顺畅进行。

第二,在规定情境的思想情感中感知动作。就是指演员在角色的思想情感中,自身对动作情感的处理和把握上的再创造能力。这一点演员的感觉和辨析力非常重要。通常说:“这个演员感觉到位!”有表演经验的演员根据作品文本的提示,先摸准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气质风貌,明白其品质情操,然后进入音乐分析,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分布点,找准动作风格、力度、把动作线与音乐情感线联系起来。当表演展开时,形象的思想情感与演员的感知产生共鸣进入角色,体悟界限打开,进入豁然开朗的表演状态,这时,感有所感,动有所动,舞有所舞。演员参与创编,是感知动作内意的主体。优秀的演员在编导编排的动作基础上,通过走路线化出节奏理解,气韵理解,调度理解,找到了动作灵魂。

例如作品《狼牙山五壮士》,演员在规定的思想情感中,面对危机环境中敌人的逼近,处于生死关头,一是动作感知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动作情绪色彩,二是在紧张心理状态下平静地完成技巧的表现。情节急迫而强烈,主题重要而感人。最后战士在国际歌般音乐中振臂高呼,在笑容中从容就义纵身跳崖,心理状态展示了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动作感知在规定情境中把激动变为平静,平静中又有更为深沉的激动。又如作品《小溪、江河、大海》由平静山泉流淌开始,静中平缓前进,演化为江河汹涌,直至涌人大海,万顷波涛直连天际。演员在舞蹈表现中心情、心态、体态、步伐,跟随情景与音乐在激动与平静互为变化,由跑圆场的平静演化为舞纱裙时的激动状态。感中有感,不断深化,与情感进行多维联系的同时把握动作在规定环境下的处理运用。

第三,在作品情感中进行舞蹈动作的感知细化。演员进入角色之前,对作品的内涵,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必有清晰的分析定位。要依作品安排的情感,本文线索,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有效勾勒出符合规定的情境的情感画面。动情的细微之处,做情感化的回放,反复找到有创造性的行为线索,然后辅助性地铺出一个表演层面,在细节安排上下功夫。动作细化过程,既有形象塑造上的动作依据,又有相关资料辅助动作的感知过程,既有对于人物的动作表现手法和情绪分寸,又包括呼吸、节奏、面部表情、眼神等等表演部位的精心設计,随着动作的熟练、人物境遇的分析、人物情感历程的加深逐渐入境。身临其境则触景生情,将真实的心灵感受与舞动反映一体化,使动作质量与艺术表现得到最佳融合。每次表演中,只有演员自己可以体会不同的控制处理和分寸把握,细微的变化和不同的表演经验又使演员产生不同的兴奋点和最佳表现点。在复杂的联系中,演员以细腻的表演设计找到最佳的情感和动作表演方式,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体内容,以情带动,以动带生命,表现人类感情和美学意向,将情感舞动与审美表现建立沟通,感动观众。

第四,动作感知与情感深刻成为内在的动力机制。在作品中,演员激动心情的产生来自内心情感的涌动。在舞台的特殊背景下,深层情感化作激动的情绪,促使动作感知更加忘我、投入、深刻。动情的表演有时超乎自我的想象,更有生命力和质感,更细腻入微,在舞台中生活的更加自在,这就是情感在舞蹈表演艺术中重要地位。如作品《梁祝》,最终将爱情的悲剧转向爱情的幻境。演员在表演“化蝶”时,情感处处产生强烈的动力作用。因爱而不得所爱,痛不欲生的动作情感,动化变幻化,幻化出爱的成功而得到幸福满足,在兴奋的状态下产生幸福的情景动作表现。舞蹈演员在“演”中“化出”情绪表现形式的不同侧面,越细化,越能掌握度量情绪的尺度,越能体现深刻情感。如此,表演创造机制开始生发,唤情,处处唤起可动之情;传情,时时可能如理达意,达到表演的活灵活现。以动作唤情——传情——表达深刻的思考。

在舞动与情感的有机结合中,演员主观经验与主观情感的发展使动作呈现出“舞中有舞,心在舞,情浸透于形”的状态。演员在排练中要从不同角度用动作感知一一标示出舞蹈感情引发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使演员的情感性动机激发舞动的表现能力,使整个创作活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重要使命。一旦打通心路,表演豁然开朗,表演动力加深情感潮涌的状态,冲向山顶,呼喊奔跑、激动跳跃……文字内涵、音乐内涵、情景内涵,三合一的表演气氛,传达出作品主旨,旋律中有思想震撼,节奏中有情感激励,这是演员在表演中的重要任务。

二、舞蹈表演审美的身体表情与情感外化

人在特定生活环境中生发表情,显现内心情感和情绪的繁复变化。面部作为传达人类感情的第一信息发布渠道,面部五官有比口头语言更为生动、更具魅力的真实表现,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动作表情也以无声的方式反映人类精神生活,联系社会环境状况,实现情感外化。

舞蹈表情,从面部和动作表情表现出演员要外化的情感内容。舞蹈表情在作品要求的情感中对感知、想象、思维,进行表演认识的深化,并在审美活动、欣赏活动中吸引一切参与者介入感情。舞者主观感情有效介入形成情感动力,传达和渗透得法,表演创作才有内驱力,欣赏活动才有活力。表演者的面部及动作的激情充分地表现出心灵感受与感动,可以看出内心的活动状况。在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与动作表情形成面部表现力与肢体表现力的配合,表达出舞蹈表演的情感灵性。

第一,舞蹈表演的动作表情依靠于舞动中的情感进行外化。舞蹈艺术以特有人体动作表现方式实现情感传递,向欣赏者输送审美情感信息。肢体是显性交流,肢体表情脱离口头语言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人类感情的一种高水平表现。这种表现,体现人类对自身内心生活的认识,丰富的情感表达带有发现、整理、组织、探索人类感情实秘的性质。

舞动的情感外化过程要处理好身体技术性与感知、想象、思维、情感传达的关系,最终达到动作表情的目的。在排练设想阶段,演员可以不拘一格,大胆想象具体情景、时间、地点、环境、描摹肖像,身姿样态、穿着打扮,并回忆环境中的心理波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跟随人物的思维,畅想人、事、物三者联系而后产生的外部与内心情感,找到契合之点。通过编导在排练中的引导进行遐想、移植、转化,深化认识加强理解,让观众从演员自身表现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猜到主旨,体验到美的遐思之境,感受到打动心灵的“情”。观众一旦融汇在演员的“美景浓情”中,就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从编导那里传递来的想象之因与演员逼真的想象之缘,而得到最佳想象之果。果,就是观众的动心、动容、动情。

第二,舞蹈表演的情感外化重视以面部表情塑造艺术形象。面部表情作为器官的有机统一,自然而然是相互协调的过程。脸上自然显现的安详、喜悦、痛苦、恐惧、希望、以及多种机动变化,由内心到外化过程的生动的效果,以及激越的表演效应。眼,直接反映人内心复杂的心理状态。面部的自然态势中眼语最传神。舞蹈表演必调动双眼的表现力来为内心情感的外化服务。眼神的练习系统地从各个角度、各种心理、各种情感地进行展、摆、转、斜、羞、惧、傲、探、蔑和虚实收放、喜怒哀乐、爱恨傲探……眼神放收自如,灵活机敏,则易于表达人的各种情态。用心提炼与音乐、动作配合展开表现。外化、内心激情善从眼睛通道传达出最为准确的表演信息。表演者表演深度与精度有时与眼睛官能表现力有关。优秀的演员能从内心准确体验,深刻准备,使用眼神辅助身语诉说内在感情世界。

第三,舞蹈表演的动作表情从感官上实现情感外化。情感外化手段丰富,可以反映宽阔而广泛的题材,并反映复杂和重大的思想矛盾冲突。舞蹈中,情感描绘,是情感外化的主要手段。通过舞蹈动作的语言,用多种节奏对比,造型发展变化,力度强弱,速度快慢,幅度和能量大小,进行情感描绘。描绘手法分出浓、淡、深、浅的层次。快速的旋转,表现人物的激动情感;连续的翻转,可能表现狂喜、盛怒、悲痛;速度与力度放缓、则趋向平静。放大与扩展,与人物开阔、粗犷的性格,奔放的情绪相连。心力缩小,则反映人物拘束、谨慎的性格和压抑的情绪。描绘得法合理,就有无比丰富的表情能力,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情结和情感,也丰富了身体表现力,展现剧中人物的思想和观念。

第四,舞蹈表演的情感外化直接作用表演者与欣赏者的密切联系。情感外化由外物刺激而产生,使舞者内心情感向客体对象转化,并由面部和动作表情完成情感外化过程。舞者的舞动将情感转化为意象,借助肢体特有的抒情方法使情感得以外化,形象显现美的特征,引发观众鉴賞,并激起情感活动。情感外化的目的一是将感情融铸在表演者的形象描绘中,二是引发观众对情感的体验和共鸣,完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情感交流过程。舞者主观情感与欣赏者共同进入作品,双方把情感化在艺术中,情感与艺术形象融合为一,寄托精神。共鸣与移情则是舞蹈情感表现与观众心灵合一的现象。与此同时,外化倾向与外化方式因人因时因地而有选择性。演员在深刻地情感表达过程中,舞者作为创作的主体会将感情投射表演创作全程,并自觉或不自觉进行情感渗透,引导观众。他会吸引欣赏者的情感,会影响欣赏者的情境趣味、态度方式、人物品评,观众会跟着舞者的表演分析、理解、体验进入审美境界,直至通过肢体表情的外化对作品做出正确评价。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12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艺术。幼儿舞蹈教学是音乐艺术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 它对孩子们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的形成, 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智力发展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 幼儿学习舞蹈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质

情感、道德意识与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教育和养成的环境因素有很多, 舞蹈学习因其寓教于乐的特点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幼儿如果能够接受良好的舞蹈教育, 就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 通过肢体语言去感受音乐的形象, 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良好性格。例如:在学习舞蹈《十一点半》的过程中, 孩子们通过排练洗手、排队、吃饭等舞蹈动作, 告诉孩子们吃饭之前, 要洗手讲卫生, 吃饭时, 不挑食、不挑菜, 懂得节约,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身体规训的角度来说, 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 其训练过程是对学习者意志品质的考验。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许多动作是要付出艰苦努力才可以完成, 这就要求孩子们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 刻苦训练的过程, 也是培养幼儿吃苦精神和坚毅品质的过程, 能够让其在其中磨练品性提升品质。

(二) 幼儿学习舞蹈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幼儿学习舞蹈, 必然会经历一个从笨拙、幼稚模仿到逐渐协调平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幼儿的肩、胸、腰、髋、膝等关节韧带逐渐得到训练, 使得肢体更加灵活、挺拔, 其动作也会慢慢的自然协调, 从而、节奏感与协调性也会大大增强。

舞蹈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舞蹈基训中有着强度较大的体能训练, 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体能, 促进身体骨骼、肌肉的机能发育, 加快机体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强了幼儿的身体素质能力。

(三) 幼儿舞蹈学习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舞蹈学习不仅使身体的柔韧度、协调力得到提高, 同时, 孩子们在音乐中, 通过感知形象来认识事物;在动作中, 通过模仿来认识理解世界, 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舞蹈动作是一门无声的语言, 需要孩子们依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和表现动作中的内涵。而动作, 又可以激发幼儿产生丰富的联想, 开拓新的思路。在舞蹈学习、模仿、排练、表演等活动中, 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表演能力与逻辑思维等学习能力, 有利于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因此, 通过幼儿舞蹈学习, 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智力发展。

(四) 幼儿舞蹈学习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

在《毛诗大序》中, 有这样一段话:“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行于言, 言知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说明了舞蹈是表达情感最准确的方式, 幼儿在优美的旋律音乐中, 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形象去感受认识五彩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 从而培养了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舞蹈是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 在舞蹈学习中, 幼儿或蹦或跳, 或编或演, 都是对自我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在这个工程中间, 幼儿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成功的喜悦。因此, 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如何培养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 兴趣在学习过程里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只有使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 才能跳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让孩子们自觉的、认真的接受与学习舞蹈。怎样可以躺幼儿更愉快的学习呢?我发现有以下几点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 舞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言传身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 “言传”用语言来讲解、传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语言的艺术性。由于, 幼儿舞蹈教师所面临的传授知识对象是幼龄学生, 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述时要生动形象, 不能过于生硬。比如:在练习压腿时, 幼儿的膝盖弯曲, 腿伸不直, 这时老师可以说:“某某, 要把你的膝盖放平, 腿伸直, 像小树干一样笔直, 不能做的像枯树枝一样弯曲。”这样子讲, 孩子们就会注意到自己的腿是否伸直了没有, 谁都不会喜欢自己的腿像枯树枝一样弯曲。而不能直接说:“某某, 你看你的腿, 伸不直, 丑死了”, 这样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降低学习兴趣, 同时也会减少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

教师语言除了要生动形象, 更要精炼、准确, 不能过于啰嗦。在表述时, 要掌握好语速, 不能过快。在教授重要动作时, 有些语句可以着重强调。同时, 教师要贪图清晰, 做到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 避免出现方言的使用。

2.专业的技能技巧

技能技巧是指舞蹈教师所具备的舞蹈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术, 这是作为教学展开的基础。由于, 舞蹈艺术是一种人体韵律的运动, 而语言是无法全面做清楚解释的, 这种“只能意会, 不能言传”的特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了生动形象的“言传”还不够, 还有能做到“身授”, 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专业的素质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 寓教于乐, 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的教学内容与音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与舞蹈就犹如空气与人一样不可分离。一首幼儿舞蹈音乐、因其形象生动, 节奏鲜明, 而易于孩子理解接受与掌握。幼儿舞蹈学习的音乐最好是孩子熟悉并且喜欢的儿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 喜欢用一些网络流行音乐, 比如:《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 当然, 我并不反对。但是, 我个人认为孩子们由于天性纯良, 适合她们的音乐还是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简单明了的词义易于孩子理解。儿童歌曲符合孩子们活泼好动的性格。所以, 幼儿舞蹈到中, 选择适合的音乐尤为重要。

在幼儿舞蹈中, 不仅要教会幼儿舞蹈动作, 更要让幼儿自己去体会动作的含义。教师不要让孩子们重复、反复练习一个动作, 哪怕是一个小动作没做好都要重头再来, 这样, 时间一长, 不仅体力消耗大, 精神也会疲惫。简单, 重复的训练不仅使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 还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幼儿容易理解的与生活有关的舞蹈动作来吸引幼儿的兴趣。

(三) 幼儿舞蹈教学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由于幼儿年龄的不同, 他们的舞蹈水平也存在着差异, 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水平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在教学时, 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这样幼儿才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例如:幼儿在舞蹈学习中, 要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 “走不”“拍手”“勾绷脚”等, 只有先学习基本简单的动作之后, 才可以再去深入的学习比较复杂的动作组合。就如幼儿舞蹈考级, 训练同一个关节或部位的组合, 在不同的级数里, 组合的难易是不一样, 级数越高, 所加的花样越多, 也就更加练习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 循序渐进, 幼儿们会更加容易接受, 不会因为复杂难做而感到缩手缩脚, 甚至对舞蹈排斥。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兴趣。

(四) 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 让她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大多只重视幼儿对于舞蹈的动作与技能的掌握, 动作是否规范、准确, 而容易忽视幼儿对于舞蹈动作含义的理解, 较少考虑幼儿在舞蹈学习里获得的喜悦与成功感。我们现在教学的目的, 应该是“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在教学过程中, 应都让幼儿自己多去理解、感受和表现。幼儿通过在学习中自己实践, 来提高歇息舞蹈的积极性。例如:我曾在给幼儿排练舞蹈《十一点半》的过程中, 中间有一段音乐表现吃饭时的情景, 我没有去固定的编排动作、队形, 儿时给她们描述了一群小朋友在幼儿园围在一起吃午饭的情节, 让她们自己去理解、编排自己合适的位置与吃饭时的动作。我发现, 虽然每个人的动作, 位置都不一样, 但是却都是围绕吃午饭的情节来做的, 且在这一小段的音乐里, 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自然投入, 比我教给她们的其它动作更加的自然协调。所以,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要尽量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不要只是一味的追求动作是否准确、到位, 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评价幼儿的成绩, 如果这样, 只会扼杀她们的创造力, 使幼儿对舞蹈失去学习的兴趣。

(五) 及时捕捉孩子的优点, 给与表扬和鼓励

在教学中, 要时常表扬、肯定孩子们的表现, 给予鼓励。孩子天生就是自信的, 她们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可, 所以, 哪怕孩子的动作不够规范、到位, 都不可以对孩子进行过于严厉的批评, 而是要适度的去引导孩子把错误纠正。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 要及时给以孩子表扬, 哪怕只是她们对于学习舞蹈的态度, 积极性与坚持。只有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们自己想学, 愿意去学, 她们的舞蹈水平才会提高, 才会继续保持兴趣学习下去。

三、结语

美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家约翰博士曾说过:“如果我们是为了自己高兴而跳舞, 我们就会更多的去关注身体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快乐, 去关注身体运动与音乐运动地共鸣所带来的快乐。”的确只有培养幼儿对于舞蹈的喜爱,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跳舞, 她们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因此, 幼儿舞蹈教育要把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 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热情, 才能使得幼儿更好、更投入的学习舞蹈。

摘要:幼儿学习舞蹈在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 促进智力发育, 提高审美能力与自信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需要教师针对认真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寓教于乐, 充分调动和激励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北京舞蹈学院, 孙光言.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 (第一级)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8, 1.

[2]王晓琴.中国舞蹈技巧教材.吉林音响出版社, 1998, 12.

[3]朱畅.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7.

上一篇:驱替过程下一篇:西瓜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