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舞蹈教学(共11篇)
中学舞蹈教学 篇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人们对高师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在高师音乐教学中, 舞蹈教学是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也是为我国培养优秀中小学舞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途径。而高师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对提高高师舞蹈教学效率, 改善高师舞蹈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 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一、对高师学生舞蹈意识进行培养的意义
大多数高师专业的学生都是普通的高中毕业生, 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 舞蹈水平极差,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师舞蹈教学的难度增加,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 并将此当作舞蹈教学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使学生对舞蹈有强烈的艺术感, 从而主动参与舞蹈学习。
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能够减轻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在入学之前, 高师学生没有进行过专业性的舞蹈训练, 舞蹈的认知与实践水平不高, 入门学习舞蹈时, 难免会有枯燥感产生, 部分学生甚至为此放弃进行舞蹈学习。从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入手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 能够避免这种枯燥性, 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激发出来, 使其学习热情得到提升。
能转变单一性的高师舞蹈教学模式。在长时间的教学中, 部分高师舞蹈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滞后性, 应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没有考虑学生实际的舞蹈水平, 致使理想的舞蹈教学效果难以实现。从培养学生舞蹈意识为出发点实施舞蹈教学, 能够转变以往比较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 使舞蹈教学更生动形象, 进而使舞蹈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师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蹈意识进行有效培养的措施
在舞蹈的多个方面, 舞蹈意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舞蹈意识是舞蹈水平转变提升的前提。而舞蹈意识有着宽泛的外延, 对高师学生实施舞蹈教学时, 教师应该以学生特点为依据, 将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放到第一位, 从对学生舞蹈方面的认知、动作、想象等意识进行培养, 使高师舞蹈教学的效率、质量得以提升。
(一) 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舞蹈认知方面的意识进行培养
舞蹈意识指的是对舞蹈的内涵概念、外延进行认知的一种意识, 对于不同的舞蹈, 不同人会有不一样的定义, 比如, 有的人将舞蹈作为一种运动, 有人将舞蹈当作一种动作, 有的人则认为舞蹈属于一种艺术形式。对高师学生实施舞蹈教学时, 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舞蹈意识进行培养, 为接下来舞蹈活动的开展、学生对舞蹈的有效学习打好基础。
1. 培养学生舞蹈文化方面的认知
舞蹈是人类文化的一种, 不但属于一种运动, 具有动作与节奏, 而且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性。因此, 对高师学生实施舞蹈教学时,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关于舞蹈文化的认知进行, 从给学生讲解舞蹈的起源、舞蹈的类型、蕴含着舞蹈中艺术特性等方面入手, 给予学生引导, 使学生认识到蕴含在舞蹈中的文化内涵。如此一来, 可让学生明确了解舞蹈从生活中而来, 其起源是人们日常的生产与劳动, 属于一种对生活进行艺术性提升的方式。只有拥有这样的认知, 在对舞蹈进行学习时, 学生才能够产生正确的认知。
2. 培养学生舞蹈语言方面的认知
舞蹈是种没有声音的语言, 主要依靠变换肢体来对情感进行倾诉, 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方式与内涵, 因此, 才会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 得到广大人民审美方面的认可。对高师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 对学生舞蹈语言的认知进行培养极为重要。就拿芭蕾舞的教学来说, 此种舞蹈对舞者体态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需保持“开”“绷”“直”“立”, 因此, 舞蹈者的骨骼应该笔挺、不存在弯曲、能够打开。
3. 培养对学生舞蹈生命意识方面的认知
舞蹈是对生命、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 能够将生命与情感直接表现出来, 舞蹈的存在实际上是情感与生命的一种升华, 能够将存在于生命与情感中的美同时呈现出来。因此, 在对舞蹈动作进行创作时, 往往需要依托于生命与情感的体验, 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应该将此种思想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予以学生生命、情感方面的关注, 并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融合, 使学生表现舞蹈时能够更具自然性与活泼性, 进而对学生审美的能力进行提升, 使学生拥有更为开阔的思想境界。
(二) 从多个途径培养学生舞蹈动作方面的意识
1. 对学生外在的舞蹈肢体控制、身体意识进行培养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舞蹈者来说, 抬头、挺胸、收腹是最为基础性的要求, 但很多刚开始进行舞蹈学习的人都会忽视这一点, 只有在进行舞蹈时才会注意到这一点, 但为时已晚, 难以做好, 将对整个舞蹈的姿态与发挥造成影响。因此, 在一开始进行教学时, 教师就应该对这一点进行强调, 对学生抬头、挺胸、收腹这一肢体良好习惯进行培养, 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注意保持,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舞蹈气质。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这一习惯,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嘱咐学生无论是站、坐还是行走, 都将身体保持在直立状态下, 培养与贯彻其舞蹈意识。
2. 培养学生舞蹈动作气息、力度方面的意识
舞蹈动作与人们其他动作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性, 这主要依赖于气息、力度的表现, 而舞蹈动作中音乐性也需要通过气息与力度来实现。对“力”进行展示需要通过“气”, “气”的来源又需要顺着“力”。在气方面, 我国古典的舞蹈强调平稳, 在力方面则强调劲达。在对舞蹈进行学习时, 如果学生单一地对一个舞蹈动作进行机械性模仿, 则会导致舞蹈缺乏表现力, 这将与其他动作差别不大。因此, 在实施教学时, 教师应该培养对学生在舞蹈动作气息、力度方面的意识, 对学生强调舞蹈中“气”与“力”之间的统一性, 使学生在舞蹈中将内心的情感与动作统一起来,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舞蹈动作的本质及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3. 培养学生舞蹈动作情感表达方面的意识
舞蹈的艺术性无需赘述, 这主要是因为舞蹈动作能够将人们的情感表达出来, 如果不将情感赋予到舞蹈动作中, 舞蹈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将失去。因此, 教师应该以舞蹈种类的不同为依据, 使学生了解舞蹈动作在情感表达方面的特点, 让学生能够对舞蹈进行高效性的学习。
(三) 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舞蹈节奏方面的意识
舞蹈在内容、情感的表现上需要通过存在节奏的动作来实现, 节奏感是舞蹈的主要美感之一, 舞蹈不同, 节奏特点也会存在差异。高师教师实施舞蹈教学时, 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培养学生舞蹈节奏方面的意识。
1. 从音乐方面入手
舞蹈的产生伴随着音乐, 音乐与舞蹈之间有相互衬托、交融的关系, 音乐能够使舞蹈情感与表现力增强。对舞蹈意识进行培养时, 应该注重音乐节奏方面意识的培养, 使舞蹈能够与音乐节奏互动、融合, 以将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 舞蹈教学应该注重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 使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对舞蹈进行表达。
2. 从形体训练入手
舞蹈由人的肢体动作构成, 表现舞蹈的工具是形体, 舞蹈效果直接受形体影响, 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 形体训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形体进行训练, 指的是调动肢体进行不同形式的变化, 使动作具有优美性, 以便于更好地舒展舞蹈动作。成年人肢体的发展大多已经成熟, 拉伸或者进行某些有技巧的动作时较为僵硬, 软开度不够。因此, 教师进行形体训练时应该“因材施教”,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 以便于表达蕴含在舞蹈中的情感。
三、结束语
综合阐述, 在舞蹈的各方面, 舞蹈意识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帮助学生对舞蹈进行体验式学习方面有重要价值。因此, 进行高师舞蹈教学时, 教师需将培养学生舞蹈意识作为出发点, 不断总结教学实践, 探寻进行有效培养学生舞蹈意识的策略, 进而使高师舞蹈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使学生综合性的舞蹈素质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春梅, 韩璐.关于体育舞蹈中舞蹈意识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 (6) :125-127.
[2]陶璐璐.浅论当前中职专业素质教育中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3) :21-22.
[3]马云霞.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与“气”的训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 (3) :63-65.
[4]闫小飞.舞蹈艺术的文化效应解析[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8) :176.
[5]杨荔.简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6 (19) :210-212.
[6]赵必纯.唤醒灵魂:谈舞蹈意识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0 (4) :36-40.
[7]孔姿燕.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与教师综合素质对应关系之我见[J].大众文艺, 2016 (19) :251.
[8]贺佳玥.中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 (5) :155-160.
[9]但雅.得失之间:高师舞蹈课程存在问题的思考[J].艺术教育, 2014 (1) :124-128.
[10]王译旋.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的作用[J].艺术科技, 2016 (6) :188.
中学舞蹈教学 篇2
关键词:幼师 舞蹈 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J70-4
一、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兴趣
不少学生在进入幼师学校以前从来都没接触过舞蹈,这一类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可以说微乎其微。虽然学生隐约知道学习舞蹈是枯燥、痛苦的,但是这一类词语在他们脑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他们真正接触舞蹈时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的枯燥与痛苦。心理学家提出:经常受鼓励、表扬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獨立思考、想象力、创造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远远超过受批评的学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显得非常重要。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教育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在课堂上,笔者不仅对个别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和鼓励,而且每次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们进行鼓励。“做的很好”“进步很大”“加油,很不错”“再努力一点”成了笔者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渐渐地课堂气氛变得愉快、融洽,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惧怕舞蹈课,不再讨厌舞蹈课,反而成了他们最喜欢上的一门课。
二、在美的感染中增强兴趣
世界文明史生动地表明: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它们犹如鼎之三足,其中一足不济,文明之鼎便会倾斜乃至坍塌。人类对自然美、社会美、工艺美、艺术美乃至人体美、人性美、人格美等不断探索的历史证明,人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美的享受;人不仅努力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舞蹈更是一门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而幼师舞蹈教学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大任务,因此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感受舞蹈的“美”,除了承担美育教育这一使命,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把“美”字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而不是一味简单地追求学生的舞蹈技术技能。让学生把自己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而这种美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古典芭蕾的优雅、高贵之美;中国古典舞的典雅、均衡、和谐统一之美;儿童舞蹈的天真、活泼之美;藏族民间舞蹈的神秘、粗犷之美;等等。女孩子,特别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对美更加敏感,更具追求。教师要让舞蹈的“美”去感染她们,让她们徜徉在舞蹈“美”的海洋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体态美,心灵美,深切地觉得上舞蹈课并不是累的、苦的,而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 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培养兴趣
一直以来舞蹈教学的形式都很单一,“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传统形式,直到今天,它还是一种主流的,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舞蹈的训练,特别是基本功的训练一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一个动作时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那么,教师应如何让课堂的教学变得多样化呢?
随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出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信息容量。笔者认为用多媒体辅助舞蹈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学生学完一个组合,她们的动作、舞蹈感觉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教师通过媒体设备将过程录制下来,直观地放给学生看,让她们马上找到自己的不足。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民族风情的短片,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可使学生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该民族的特点,比教师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去详尽描述要有效得多。
除了用多媒体的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尝试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笔者曾经设计一堂颇具特色的舞蹈课,把那段时间电视台播放的一档很火的电视节目“舞林大会”运用到儿童舞蹈的学习中。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变换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觉得舞蹈枯燥乏味,反而觉得非常生动有趣,舞蹈课成了她们特别愿意上、特别期待上的课程,学习的兴趣一点点地被培养起来。
四 在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升华兴趣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不仅利于身心发展,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每年都会举办“元旦文艺汇演”“校园十佳歌手”等形式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文化了内涵,活跃了学习气氛。特别是幼师生参加这类活动,有着更大的意义,她们可以将课堂所学进行实际运用,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艺术节,而艺术节有一个重要的比赛就是“舞蹈大赛”。每年到了舞蹈比赛这一天,就好比到了学生期待已久的节日。参赛的学生也早开始她的参赛准备,选曲目、练曲目个个都十分投入。
通过舞蹈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觉得舞蹈已经不仅仅是她们课堂必修的课程,而且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观看的学生,还是参赛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气氛的感染,更能提高对舞蹈的兴趣。
中学舞蹈教学 篇3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
“舞蹈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宝贵、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实的表现。”这是闻一多先生对于舞蹈的理解。由此可见, 舞蹈是美的艺术, 是善于抒情的艺术, 是人们内心情感世界最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 是表达人的内在心态, 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
近年来, 在许多舞蹈比赛中, 舞蹈技巧的难度往往被视为衡量舞蹈质量和水平高低的标准。这就使不少舞者只注重技术技巧的训练, 而忽视了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养。作为舞蹈教师,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从理论上培养学生的舞感, 更要让其深刻、细致地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从而让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能力, 提高身体素质, 增强艺术感染力
良好的舞蹈表现力是建立在规范准确的舞蹈动作之上的, 因此舞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衡量舞感水平的根本前提。要培养舞感, 离不开扎实的舞蹈基础、全身各部位动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通过规范专业的训练可以逐步增强舞蹈技术技巧能力, 不断提高肌肉组织、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
提高身体素质, 一方面是训练技能, 一方面是对自身动感准确性的培养, 它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来体现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舞蹈表现力的优劣往往就是透过手指、脚趾尖的延伸, 肢体转动的方向、屈伸的程度, 和对动作点、线、面的把握这些看似细小却最不能忽视的地方显露出来, 注意每一个细节, 动作便赋予感情, 舞蹈感染力也就随即增强了。
二、观察、体验生活, 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舞蹈想象能力是舞蹈最重要的创造能力之一, 只有靠舞蹈表演者的丰富想象, 才能激发表演者来自心灵的表演激情, 增强表现力。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将丰富的生活体验与舞蹈训练、表演结合起来, 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舞蹈艺术的原型来源于生活, 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 舞蹈形象的塑造也是为了再现生活、反映生活。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只有经常深入到现实生活中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 观察人物的心理情感状态及外在的表现, 并对这些来自生活的素材进行理性的分析揣摩, 全身心地、深入地进行体验和感受, 并把这些切身体会和感受融入到舞蹈及人物情感之中去, 才有可能提升舞台表现力, 完美演出作品。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意利用生活体验, 启发、激励学生大胆的幻想, 丰富其想象力。如, 看见牵牛花, 就启发学生联想正在滴滴答答吹响的小军号;看到的春雨, 就启发学生想象小草破土而出的嫩芽……通过这样的想象, 能让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情感与意境有更深刻、更生动的领悟和体验, 进而将作品中具体形象的联想和自己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自己的舞蹈动作更富表现力。
三、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感,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古人云:“舞为乐之容。”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离开了音乐, 舞蹈就是体操。舞蹈音乐风格各异, 节奏鲜明, 旋律优美, 在音乐的伴奏下, 可以使舞者尽情自如地展现动作, 抒发出情感, 使动作、音乐和情感达到完美的统一, 从而提高其表现力。IDTA英国国际舞蹈教师协会考官王子文先生曾讲到:“你要达到舞蹈最高境界, 就必须让音乐与舞蹈结合一体, 用感情去欣赏音乐产生不同的表情韵味, 将音乐扩散到你身体周边, 这样, 你就达到了舞蹈最高峰。”在教学中, 我们不难看出, 对音乐节奏感好的同学比音乐节奏感稍差的同学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和情感语言以及整个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与流畅性都要强, 这证明了音乐节奏感好差是舞蹈演员表现力水平高低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高校舞蹈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音乐的节拍, 加强对音乐理解力的训练, 分析其节奏类型, 进而准确把握音乐节奏, 培养和提高舞蹈表现力。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
高校舞蹈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还需要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方法, 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 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例如, 在教授藏族民族民间舞时, 以情境教学法的方式, 引导学生。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 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藏族记录片的方式, 畅游西藏。通过学习舞蹈语汇, 亲身体验藏族的民俗、民风和特殊的感情表达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另外, 要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在舞蹈表现力中存在的问题, 对那些在舞蹈表演中表现得信心不足或缺乏兴趣的学生, 切不可放任自流, 而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感染学生, 及时沟通,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帮助学生从狭隘走向广阔, 进而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去提高舞蹈表现力和表演能力的意识。
五、加强学习, 培养综合素质, 提升艺术修养
舞蹈不仅仅是狭隘意义上的身体律动、舞台上光鲜的娱乐, 更是一个反映社会文化风俗的途径。纵观中外舞蹈历史发展, 不难看出舞蹈作为一门艺术, 是文化历史的一个入口和载体, 通过它可以了解不同时空下人们的风俗、观念、生活内容和历史风云。正是因为舞蹈的这一属性, 舞蹈表演者要想更好地表现舞蹈就必须拥有广博的修养, 以及文化知识、艺术功力和生活积累。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 我们教师必须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时关注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与自身涵养的提升。如, 除了要求学生加强对舞蹈、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科目的学习外, 更要涉猎人文、社科、历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还要掌握舞蹈创编能力, 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培养创作能力, 以抒发感情, 提升表现力。此外, 也要让学生多接触社会, 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 参与各类演出活动, 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舞台经验, 进而在实践中增强舞蹈和舞台表现力。
古人云:“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而是要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中日积月累完成的。产生舞蹈感觉需要身心机能, 构成舞蹈感觉需要综合文化素质, 我们要重视舞感、重视对舞感的开拓, 在丰富自身肢体语言的同时, 使舞蹈表演风格多样化, 使舞蹈不仅是动作的展示, 更是舞者内心感情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刘阳.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1 (05) .
[2]彭涛.关于高校舞蹈教学的思考——谈舞蹈表现力[J].才智.2012 (19) .
[3]曾珍.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研究[J].大众商务, 2009 (12) .
[4]符姗姗.论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 (12) .
[5]孔湘华.浅谈舞蹈教学对学生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07) .
中学舞蹈教学 篇4
教学环境的制约,大致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校园的大环境,比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分为、管理者对音乐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等;二是说狭义的教学环境,这里指的是在音乐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硬件设施等等。当前来看,众多学校的音乐舞蹈教学环境来说,并不是很理想,学生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去全身心投入到对于音乐舞蹈的学习当中去,对于所处学习环境的乏味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音乐舞蹈的积极性。
2.课程设置的制约
当前教育中音乐舞蹈教学方面的发展受到课程的`设置影响。音乐舞蹈课程的设置较少,教材单一性以及陈旧性也会对学生在音乐舞蹈的学习中造成影响。虽然当前的音乐舞蹈教师也极力的使教学内容避免陈旧过时,但也难以改变教学课时制约的现状,教学形式上的单一,以及模式的不足,导致在教学的内容上,往往学生们刚调动起积极性,课时就已经临近尾声,无法真正融入到音乐舞蹈艺术的乐趣中去。
3.师资力量的制约
在音乐舞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教师个人水平和业务素养的影响。综合实际情况来说,在目前的教育中,音乐舞蹈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与关怀,因此,师资力量的建设与配置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于音乐舞蹈的兴趣。这样一来,即使校园中有大量的对音乐舞蹈有爱好以及富有天赋的学生,但是在师资力量以及课时的设置中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就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了学生在音乐舞蹈学习中的积极性。
二 音乐舞蹈教学模式的优化及运用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优化,是音乐舞蹈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根本保证。可在教材选取上尽可能多的选取内容新颖的适合当代学生学习的教材。在面对教学对象时,要体现出高度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三 让学生体验音乐舞蹈的乐趣
传统的音乐舞蹈教学课程是比较枯燥、单调的,只是让学生欣赏歌曲、学习歌曲、演唱歌曲,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只是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枯燥的课堂上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是同学们逐渐的失去了对音乐舞蹈课堂的热情,完全变成了被动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最大限度的体会音乐舞蹈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并且充满激情的去迎接每一堂音乐舞蹈课,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在思想和观念上首先进行改变,不能再单纯的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教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把学生的良好发展作为音乐舞蹈教学中的唯一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做一些游戏,例如,可以将学生以抽签的方式分为几组,进行歌曲接龙,接龙的歌曲不限,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对于接不上的同学进行小小的惩罚,例如表演一个自己拿手的节目,可以是任何方式的小节目,擅长唱歌的可以给大家唱一首歌,擅长跳舞的可以给大家跳一段舞蹈,擅长朗诵的可以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在游戏结束以后,可以让同学们通过投票来选出游戏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同学,在本节课接下来的歌曲学习中担当领唱,通过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现的空间来树立更多的自信,调动学生在音乐舞蹈课程中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将歌曲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并且给学生们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对将要学习的歌曲的理解,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们学习新歌曲的目的。
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对什么类型的舞蹈感兴趣,进行教授,来提高同学们的乐趣,也可以通过教同学们学习当下比较流行的舞蹈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舞蹈的兴趣,在课堂的空闲时间可以带领同学们观看国内外比较流行的音乐剧 或者舞剧,来加深学生们对舞蹈的认知范围。
总结:
基于音乐舞蹈教学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可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让学生们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音乐舞蹈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兴趣,间接的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自信心,同时加大对音乐舞蹈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表现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音乐舞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舞蹈。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希望通过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在进行音乐舞蹈教学的同时,结合课堂实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雅丽.浅析舞蹈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职业时空,(24).
中学舞蹈教学 篇5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舞蹈又是人们在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生产劳动、娱乐等动作的加工提炼,通过舞蹈教学,学生参与模仿、表演、欣赏,获得感受、体验、理解、鉴赏舞蹈的美的经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形象思维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舞蹈教学的意义
舞蹈作为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内容,其目的是健身、健心、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由于教育、教学目的要求,高职院校舞蹈的形式主要是集体性的舞蹈。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要求同学们具备良好的外形条件和运动素质,还要求人们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科学合理的舞蹈活动对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与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教育不仅能够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而且还能够开发人的潜在的非智力因素。舞蹈能够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舞蹈欣赏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此外,舞蹈教学意义与作用还表现在舞蹈是塑造青少年形体美、姿态美、气质美的重要手段。舞蹈练习大部分时间都是集体进行的,这有助于增进友谊、加强与伙伴之间的合作,增强群体意识,从而培养同学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锻炼自己的意志,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舞蹈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培养途径与方法要切实可行,在舞蹈的创编、音乐的选配、表现力的展示等,都有实际的依据和资料,也具有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在舞蹈学习上,因人的性格、条件不同,在舞蹈中的角色也应有区别,如此才能更好地把舞蹈的内在涵义及其美学特征展现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因而教学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3.因材施教原则。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定要因材施教,要符合教育的原则,每个学生的能力各不相同,个性特征各异,基本功也有所区别。因此,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一定要贯彻着一原则。
4.诱导性原则。培养创新能力要循循善诱,逐步推进,形式多变,激发自主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符合教学设计的、可行的培养,从而有利于培养方法的实施,因此,诱导性原则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贯彻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加强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创编过程中,时时注意保护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好奇心”不一定都做正确的事,一旦学生出现明显的错误,教师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问题,帮助分析原因,找出改错方法,绝不能采取冷淡、不理不睬的态度。比如,有的学生十分喜欢幻想,这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一个人只有敢于超越,才能摆脱平庸。懒于幻想的人必定是目光短浅,缺乏创造精神的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与众不同,突出自己的特点。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也就保护了他们的“个性”。
2.创编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中,在引導学生听唱了一段学生熟悉的歌曲旋律后,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就如何结合音乐创编舞蹈动作让他们开展热烈的讨论。学生们争相发表了各自意见,相互得到启发和指点,提高了认识、分析、理解和鉴赏舞蹈美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我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一起时,优秀生可以为困难生提供极好的智力启示和帮助,同时在对困难生的辅导帮助中也可以巩固其自身知识与技能,提高动作表演的能力。因此,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可以集体思维促进个体思维的发展,让每个成员都能大胆地想象、构思与创造,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创造出一些新颖、独特的舞蹈小品来。
3.让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便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在舞蹈教学中经常对学生的表现做到多表扬少批评,时时去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有时即使是一句不经意的赞语,对学生来说也会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会使学生觉得“我能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创设了许多次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励其学习动机,点燃他们自信的火焰,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舞蹈训练中去。
舞蹈教学必须要创新,创新是舞蹈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以舞蹈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索能力,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学习舞蹈,体验舞蹈,表现和创造舞蹈。那么,我们舞蹈教学的路就会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肖泽朦. 关于舞蹈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的探讨[J]. 艺术科技,2014,03:384.
[2]董晶. 探讨如何进行中职舞蹈课堂教学的创新[J]. 音乐时空,2014,03:192.
构建中学舞蹈教学的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中学舞蹈,教学,高效课堂
众所周知,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决定学习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中学舞蹈的教学课堂上, 舞蹈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增强中学舞蹈教学的趣味性, 添加教学内容, 改变原有教学模式, 是提高中午舞蹈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 舞蹈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而被学习的, 国家为了培养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 在高中的高考中专门设置了舞蹈特长考试, 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 违背了这一目标, 在我国学习舞蹈的学生中, 存在着这样一部分学生, 他们对舞蹈没有任何的兴趣可言, 他们学习舞蹈的初衷就是将舞蹈作为一种工具——一把通向大学校园的钥匙,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他们为了学习而学习, 不注重对舞蹈内涵的学习, 这导致舞蹈教学的效率直线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的中学舞蹈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中学舞蹈的教学课堂上,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提高舞蹈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中学的舞蹈课堂上, 老师经常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而在多媒体没有得到普及之前, 通过录音机等设备播放音乐, 老师在前面进行舞蹈教学是最为常见的舞蹈教学方式, 多媒体走进课堂, 大大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标准的舞蹈教学课堂, 因为录制多媒体材料的老师大多是国内外比较优秀的舞蹈教师, 多媒体的出现实际上是帮助舞蹈课程实现了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采用对提高舞蹈课堂的教学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完全实现了音频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有效地规避了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中, 老师因为顾及方面太多而导致了舞蹈动作与音乐不合拍的现象, 同时多媒体教学视频因为具有权威性,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老师将一些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舞蹈动作传授给学生。另外, 学习舞蹈的学生将多媒体资料复制以后,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 进行有效的舞蹈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不规范动作, 并根据正确的动作进行及时纠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中学舞蹈的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很好地提高舞蹈教学的教学效率, 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 在中学舞蹈的教学课堂上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 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 这就变相地减少了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的时间, 多媒体教学可以教会学生规范的舞蹈动作, 可以帮助学生将音乐和舞蹈动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但是对于舞蹈的内涵和精髓, 通过多媒体教学是无法实现的, 它只能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所以, 在中学舞蹈的教学课堂上, 老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科学地把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间, 将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致力于提高舞蹈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基础训练和审美教学双管齐下
任何学科都有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去努力学习, 舞蹈课程也是如此, 特别是对于中学舞蹈的教学而言, 中学生年龄较小, 在中学舞蹈的教学课堂上, 有很多学生是刚刚接触正规的舞蹈教学, 他们的舞蹈基础基本为零, 需要从头开始进行刻苦学习, 老师在舞蹈教学的课堂上应特别重视他们的基础训练, 教授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舞蹈动作, 让他们打好舞蹈学习的基本功, 也为以后的舞蹈学习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 老师除了需要教授学生最基本的单一舞蹈动作以外, 还应该帮助学生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舞蹈学习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 练习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这些基础功底会耗费学生大量的精力, 是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毅力的一种严峻考验。以芭蕾舞的教学为例, 在练习芭蕾舞基本功的时候, 很多学生会因为受伤而结束舞蹈生涯。
在舞蹈教学的课堂上, 重视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审美观教学, 对提高舞蹈教学课堂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本功的训练为学生以后学习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而审美观的教学从主观的角度提高了学生的舞蹈境界和艺术追求。基本功和审美观一主一客为提高舞蹈课堂的教学效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在中学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教学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创新意识, 这种创新要体现在舞蹈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 老师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教学;老师在中学舞蹈的教学课堂上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创新, 学习舞蹈不一定要成为舞蹈家, 或者进入舞蹈方面的高等院校, 还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去学习。舞蹈的作用有很多, 可以改善人的身材和体型, 可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但是绝不能让学生抱着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态度去进行舞蹈的学习, 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学到精美的舞蹈和舞姿, 还会浪费学生的大好光阴, 不利于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效率, 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中学舞蹈教学 篇7
所谓舞蹈表现力, 实质指舞蹈表演者将舞蹈内容和内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 然后通过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表现出来, 同时结合舞台效果和音乐, 使观众从这种表现力中体会到舞蹈所要表现的内涵1。当前, 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只培养学生掌握舞蹈技术和技巧的能力, 而忽略其舞蹈的表现力。舞蹈的灵魂就是舞蹈的表现力, 倘若一个表演者仅有娴熟的舞蹈技术和技巧, 无具备舞蹈表现力, 则只能称为匠人, 而不是舞蹈大师。所以,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 培养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如何培养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1. 增强舞蹈动作的规范性
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这是因为准确的舞蹈动作, 能够为良好的舞蹈表现力奠定坚实的基础2。表演者的舞蹈动作也可称为基本功, 是从事舞蹈艺术所具备的能力, 其中包括多种能力, 如身体力量、控制能力、软开能力和协调能力等, 对于舞蹈专业学生而言,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才能够将舞蹈表现力进行快速提高。所以, 在舞蹈课堂上,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基本功的掌握程度, 严格训练, 尽量使学生了解基本功的重要性, 提高全身各部位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敏感力, 特别注意舞蹈细节, 如手指或脚趾尖的延伸, 肢体屈伸的程度和转动的方向等。例如, 教学《傣族精灵》这一课时, 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傣族音乐的风格, 然后让学生掌握其节奏特点 (主要是二拍子) , 最后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 特别是其中的“孔雀手势”及“踮脚走”, 教师务必加强训练。
2. 提高音乐节奏的准确性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能够促进学生提高舞蹈表现力。音乐在舞蹈作品中, 发挥着衬托作用, 若舞蹈作品没有音乐的支撑, 则属于一个既枯燥又令人乏味的肢体动作, 从而无法将舞蹈所表现的内涵进行体现出来。由此可见, 提高音乐节奏的准确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舞蹈课堂上, 必须将舞动的配乐详细讲解于学生, 尤其是舞蹈高潮的重点音符, 更加仔细讲解, 使学生跟上音乐节拍, 并充分把握主题音乐的节奏。例如: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可将学生分成几组, 接着编排不同的舞蹈, 与此同时, 配上相应的主题音乐, 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掌握音乐的节奏, 由教师给予每组打分, 以此评价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掌握程度。如此一来, 不仅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而且增强他们掌握音乐节奏的能力, 进而进一步提高其舞蹈的表现力。
3. 提升学生对舞蹈的情感性
一般情况下, 某些舞蹈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舞蹈教育的影响, 错误地认为舞蹈只是一种技术或技巧教学, 学生无需理解舞蹈作品内容, 仅具备娴熟的技能即可, 从而导致一些学生过度重视舞蹈表演, 而忽略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3。然而, 如何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舞蹈理论知识, 则需要提升他们对舞蹈的情感性, 同时, 情感性对舞蹈的表现力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即良好的情感性可提高舞蹈的表现力。生活中的自然情感可随意的表现, 但是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艺术却不一样, 需要不断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通过加工自己体验的各种情感, 将其审美价值进行充分挖掘, 并以此表现出独特的情感。所以,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舞蹈作品内容, 进而提高他们对舞蹈的情感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关于藏族舞蹈的时候, 先指导学生了解藏族的生活习性, 接着深入观察舞蹈动作。在藏族舞蹈中, 其腿部动作不仅多, 而且也比较灵活, 这与西藏的生活习性相关, 因此, 只有全面了解作者创造意图和作品内容, 不断提高对舞蹈的情感性, 才能将其舞蹈表现力进行充分表现, 同时给人以美感。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中, 不仅需要增强其舞蹈动作的规范性、提升其对舞蹈的情感性、提高音乐节奏的准确性, 而且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而,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则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体验生活。舞蹈艺术主要来源于生活, 舞蹈作品以及舞蹈形象均产自生活, 同时, 舞蹈艺术也服务于生活, 即其舞蹈形象塑造的目的是反映生活和再现生活。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是由创作者与表演者不断深入了解生活, 观察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心理情感, 并认真分析和揣摩这些素材, 并得出一定的感受及体验, 从而将这些体验融入到舞蹈中。所以, 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把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舞蹈训练充分结合, 极力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想象力, 进而表现出良好的舞蹈表现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藏族舞蹈的时候, 由于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去过藏区, 难以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藏区的一些图片或视频给予学生们观看, 让学生们根据图片或视频幻想自己就是一名藏族, 同时深入感受着藏区生活, 尽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于舞蹈训练中, 通过舞蹈动作和藏区生活的结合, 将完美的舞蹈姿态进行展现4。
三、结语
总而言之, 舞蹈表现力在舞蹈艺术教学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们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如增强舞蹈动作的规范性, 提高音乐节奏感的准确性等, 从而促进舞蹈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摘要:目前, 随着我国舞蹈事业不断快速发展, 舞蹈教育也不断深入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应用, 难以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舞蹈的审美标准也逐渐转向舞蹈本身艺术特质, 主要强调舞蹈编排的思想性及美感, 尤其是舞蹈表演的表现力, 需要加大重视。本文针对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
注释
11.曾珍.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研究[J].大众商务, 2009 (12) :23-30.
22.屈秀英.在舞蹈教学中如何挖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J].大众文艺, 2011 (01) :89-90.
33.李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 2010 (03) :56-60.
关于中学舞蹈教学的探讨与思考 篇8
一、舞蹈教学的情感投入
传统的舞蹈教学程序, 往往只注重传授知识, 训练技能。教师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注入式教学, 导致了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 从而忽视了情感的培养。恩格斯说过:“把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神圣的东西, 即最隐深的东西揭露出来, 并且表现在身形中。”这就是舞蹈。舞蹈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营造一种与舞蹈情境相吻合、相和谐的环境气氛, 可以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学习舞蹈的激情, 使他们的心态随着舞蹈的发展产生一种情感共鸣, 感悟舞蹈艺术中的特有的情感魅力。
舞蹈艺术既表现人的情感, 也表现人的思想, 但是这种表现并非单纯、抽象的表现, 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舞蹈本身而言, 它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一段优美、健康的舞蹈与个人的生理、心理情结、心理节奏产生共振协调时, 会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的升华, 使人充满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事业积极向上的进取;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 增强自我奋斗的自信心理和精神力量。
舞蹈审美教育就是美育。美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情操与理想, 是渗透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学生必须创造一切条件因素努力做到对舞蹈要素本质的感知与理解;对动作、姿态、节奏、表情的感知与理解;对表现舞蹈的力度、速度、空间意识、身体质感的感知与理解。进入这种良好的舞蹈状态, 形成概念的舞蹈印象和感知的体验与认识, 都离不开去欣赏、去参与, 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教学中。
舞蹈教学还必须创造一种合适的舞蹈教育的环境, 美的语言、美的音响、美的动作、美的情感及体现美的教学程序与教学方式, 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美的舞蹈实践中, 去感知舞蹈、理解舞蹈、研究舞蹈、表现舞蹈和创造舞蹈。
二、舞蹈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 舞蹈教育的现状是大多数学生喜欢舞蹈, 却不喜欢舞蹈课。其主要原因是课堂上的经典作品和德育内容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现行的舞蹈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的, 约定俗成的程式化动作语言作为训练内容, 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无法选择, 其中一部分舞蹈作品政治色彩浓厚, 艺术技巧过分深奥, 学究气严重, 学生味不足, 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造成课内得不到、课外补的现象。自习时间, 学生更愿意学习的是流行舞蹈, 这些舞蹈往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自娱性和具有浅层审美意味的, 能够增进人际感情交流、拓宽人类情感宣泄的途径、弥补现代人的心理缺憾的舞蹈形式。现代流行舞蹈包括现代舞、爵士舞、街舞、肚皮舞、拉丁舞 (非专业定位) 、踢踏舞、迪斯科、劲舞、弗洛明戈及salsa等名目繁多的舞蹈种类。现代流行舞蹈艺术体现出人们的主体性、开放性、自由性和感官性, 这是促使人们对其倾心和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学生的倾向心理。这也就是说, 舞蹈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这种矛盾应当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步修缮。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一些舞蹈技能知识, 或是大家一起欣赏一些经典作品, 而学生在课堂只是一味琢磨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 显得有点死板和缺乏生气。如果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 都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 教师也是同学中的一员, 和同学围成一圈, 席地而生, 唱呀跳呀, 同心同乐。在这里教师和同学之间不再产生距离, 自然也就更容易沟通, 教师也就更容易把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无论学位高低, 大家仿佛都是孩子, 可以自由释放自己, 没有人会耻笑你“动作不协调”和对舞蹈的无知, 也没有人会耻笑你表演的好坏。
这种课堂上教师深入生活的形式, 不但使学生增长了舞蹈知识, 而且锻炼了动手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这种人性的释放, 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三、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取向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舞蹈的美育、德育、智育及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已被人们所逐渐接受。但是长期以来, 社会上的人们认为舞蹈课只是手舞足蹈的娱乐, 这种看法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学生和家长。这种观点必须进行改变。舞蹈教学首先表现为一种美育教育, 它的可感知性是其他任何艺术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同时, 它还会起到一种辅助德育、智育同步发展的作用, 对于青少年潜在力、感受力、坚毅力、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科学所不可取代的。
舞蹈教学应该吸收诸家之长, 避免一家之言。目前家庭、社会对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 存在着两种较为极端的价值取向:一种是过分重视。有些家长因为自己年轻时喜欢舞蹈, 但从事舞蹈的梦想未能实现, 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精心为孩子设计着前程, 孩子成了自己爱好的延续和继承者。这些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 不管孩子的自身条件如何, 都一厢情愿地要把孩子培养成为舞蹈家。他们更多的是从主观愿望出发, 强迫孩子接受舞蹈, 迫使孩子走自己事先垫铺好的—条通向舞蹈殿堂的路。在儿童时期, 由于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自我选择, 因此对家长的责令被动顺从。而到了中学阶段, 学生的生理、心理走向成熟, 他们渴望独立, 反权威意识逐渐增强, 从本能上更愿意自己去选择爱好, 而不愿意听家长的说教。另一种是不重视。认为舞蹈不是考试科目, 不把舞蹈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来看待, 仅仅把它当成紧张学习之余的放松。学校又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与评价手段, 无法象文理科课程一样, 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学生就更不把舞蹈课放在心上了。
综上所述, 舞蹈教学在“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大领域中, 是一个长期的, 有待研究、改进和完善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这里作非系统性的探讨与思考, 其目的也就在于引起更多的人重视音乐教学。舞蹈作品在表现喜、怒、忧、思、哀、乐不同情绪时, 即使是同一种情绪, 由于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受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影响以及作曲家创作个性的影响在具体形态上也会千差万别。舞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人民, 成为文化领域中、舞蹈艺术行列中健康成长的一代新人。
“大家动手参与, 启迪人类本性”。当今的时代, 过多的强调所谓的“科学”, 而忽视了人文精神和艺术。其实, 诺大的世界并不是科学所能解决的。如果把科学和人文、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也许效果会更好。我认为每个搞科研的人都应当注意到:当用科学的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时, 是否可以考虑结合人文和艺术的思维。也许正是过分的依赖了科学, 人的本能才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摘要:“大家动手参与, 启迪人类本性”。当今的时代, 过多的强调所谓的“科学”, 而忽视了人文精神和艺术。其实, 诺大的世界并不是科学所能解决的。如果把科学和人文、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也许作用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艺术思维
参考文献
[1]廖家骅.音乐教育哲学思考.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
[2]郭声健.第一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52.
[3]岳峰.人性的解放.清华学生论文摘要, 2004.
[4]隆萌培, 徐尔充, 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中学舞蹈教学 篇9
另外, 由于人体动作不停地流动变化的特点, 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 (舞台与广场) 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 一般都要有音乐伴奏, 要穿特定的服装, 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 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 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一、认识舞蹈艺术, 渗透德育, 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 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 以形象为手段, 以情感为核心,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 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 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的结合产物, 是一个历史的课题。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 在城邦保卫者的教育中就有艺术教育的内容, 而我国春秋时期更是十分重视“诗教”与“乐教”。
舞蹈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 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道具、灯光影像将编导的思想传达给人们。舞蹈能培养人的气质, 使人形体健美, 美化人的仪态。舞蹈本身就是美的代名词。舞蹈学习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舞蹈所体现出来的美感。一堂好的舞蹈课, 就是一次美的熏陶, 各种文艺节目排练的演出, 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 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感情, 让学生在舞蹈的艺术宫殿里体验人生的哲理、情感的转折、理想的追求。这种美感包括个人完成的舞蹈动作和整体舞蹈表演。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化, 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 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学生在舞蹈中感受到美, 不单单影响其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还会影响到对身边事物的看法, 进而影响到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做法。
二、走近舞蹈训练, 渗透德育, 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每一位成功的舞蹈家都是经过了多年不懈的努力与拼搏。我们的学生虽不会以舞蹈为终身职业, 但在学校的舞蹈教学中我们还是需要对学生灌输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比如说, 在训练舞蹈之前, 队列练习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直觉的基本训练, 同时也是一种严格组织纪律性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 从而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发展动作准确、迅速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在讲课过程中, 学生不能闲聊。做练习时, 要求学生们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定和要求。如果是基础训练课, 同学们要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定量完成, 实事求是, 假如发现有同学偷懒、虚报, 就立即停止, 教育学生要诚实做人, 不说谎话。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 它的材料和工具是人的身体, 它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基本训练和体制的增强是在刻苦练习的基础上获得的, 思想品德要在训练的过程中磨炼, 才能产生质的变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若能保持稳重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尊敬教师, 养成良好的品质, 从而达到热爱学习的目的。这种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情绪双向交流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内因和动力。
三、追求舞蹈历史, 渗透教育,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 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之前, 人们就用动作、姿态和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然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 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中国的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艺术积累。从甘肃天水大地湾的地画和青海上孙家寨的舞蹈纹彩陶的形象看, 至少在五千年前中国已出现舞蹈。在学校舞蹈教学中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和中国古典舞以及舞种的形成背景和历史, 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在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 可以在课前和课间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包括朝代的更替和服饰的变化。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爱国思想。
中学舞蹈教学 篇10
关键词: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舞蹈;可行性;分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全社会出现了普及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体育舞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是新时期新课标实施下的一个新兴体育项目,集健身性、娱乐性、表演性、和社交性于一体,以其感人的艺术魅力,迅速普及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同时,体育舞蹈对中学生身体发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各种原因,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学中还没有引进体育舞蹈的教学,为此,本文以西宁市部分中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为丰富中学体育课程资源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西宁市四个区共400名学生和50名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电脑检索,手工查阅等方式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论著、期刊、文件等资料。②问卷调查法,根据有关资料设计问卷。发放对象是西宁市四个区共400名中学生和50名体育教师。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39份,其中初中生191份,高中生198份,体育教师50份,回收率97.56%,有效问卷414份,有效率94.31%。③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所回收的问卷分别进行统计。④逻辑分析法,在掌握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作用。体育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规范的舞步,表现特定舞蹈技术特征的体育娱乐和竞技项目[1]。①体育舞蹈对中学生的健身作用。体育舞蹈的健身作用早已被人们证实。我国古代乐舞也是为改变“民气郁于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的状况而创立的。美国体育家古里克曾说:“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纯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2]。经常练习体育舞蹈对加速中学生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从事体育舞蹈的选手需要具备良好的专项素质,如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及协调性等,而且对于形体的要求也非常高。中学生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体育舞蹈作为体育运动进入中学的体育课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因此,在中学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对于增加学生体质、培养正确体态和良好的气质风度有重要作用。②体育舞蹈的娱乐作用。体育舞蹈让人们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强身健体,调节精神,陶冶情操。作为大众体育舞蹈的社交体育舞蹈,对场地器械要求不高,在学校易于开展,它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社会交流,增进友谊,联络感情。舞者通过在频频交换位置和往复循环中得到广泛地接触、交流和娱乐。它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3]。③满足中学生的审美需要。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发展协调性,柔韧性、培养节奏感,使身体具有线条美、匀称美、强壮美、健康美。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集形体美、音乐美、服装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可以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出各种审美效应,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4]。所以在中学中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不仅能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通过对美的享受,美的领略来提高中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审美能力。
2.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舞蹈的可行性。①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程度。注:正确:摩登舞、拉丁舞、校园集体舞;错选:凡选民族舞的均为错误;选对两个:任意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一个:任意一个正确选项,在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当中,能够正确了解和熟知体育舞蹈的比例很少。由于受到民族、地域差异的影响,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还没有分清体育舞蹈和民族舞之间的区别,误认为民族舞也属于体育舞蹈。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体育教师认为风靡于青海省各地的锅庄舞及中小学开设的锅庄操也属于体育舞蹈。近年来,体育舞蹈不断在神州大地得到迅猛地发展,各电视媒体网络等也相应的直播和报道各种赛事;青海省也多次组织举办各类体育舞蹈比赛,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熟知体育舞蹈,并参与到体育舞蹈之中。教师和学生大多数也是通过电视网络来了解体育舞蹈的,但是,只有较少的教师从事过体育舞蹈的教学。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喜爱程度,学生对追求健美的体格、优美端庄的姿态、匀称和谐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非常重视。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集形体美、音乐美、服装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是一项严谨的文体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5]。但是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喜爱欲望不是太强烈,都持一般态度。从调查中发现,愿意上体育舞蹈课的女生远远多于男生。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选择牛仔舞的女生多于男生,但他们的总体比例都不高。由此可见,中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喜爱程度处于一般状态。③体育舞蹈对学生身体发育以及锻炼价值。体育舞蹈能够促进学生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机能,培养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力,增强自信心等。但从数据分析看出,仅有半数同学认为体育舞蹈可以增强自信心,提高审美能力,并使自己的性格更加开朗、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同时,大多数体育教师也认为,体育舞蹈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作用不大。
3.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舞蹈的基本条件。①群众基础。可以看出,上体育舞蹈课的女生只占36.71%,男生只占23.27%,多数学生都持一般态度或不愿意上体育舞蹈课,尤其是男生,他们普遍认为,跳舞是女孩子的事,因此,男生持一般态度或不愿意上体育舞蹈课的比例远大于女生。并且,曾经学习过或正在学习体育舞蹈的男生也远少于女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师正处于老龄化,思想较保守、观念较落后,对体育舞蹈的认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他们不愿意从事体育舞蹈教学。调查表明,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是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问题上,不同群体的态度也不一致。教师和男生普遍认为没有必要开设体育舞蹈课,只有女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体育舞蹈课。因此,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舞蹈课的群众基础不够理想。②教学资源。从西宁市各中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都存在老化现象,使用的体育教材内容单调、陈旧,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同学认为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尤其是女生,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体育舞蹈的比赛表演及课程在相关学校开展得较少,普及度不够。另外,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在本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学校领导持一般态度,不太愿意让他们从事体育舞蹈的学习及培训。况且,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及较好的场地设施进行体育舞蹈教学。
4.结论与建议。(1)综上所述,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从西宁市中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体育舞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普及与推广,如师资、场地设施、群众基础等。因此,现阶段,在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不足。(2)建议。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从中得到健康和快乐;加强对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加强师资培训,进行有必要的教学比赛,以点盖面、以偏概全。②在西宁市中学开设体育舞蹈课,学校应该做到:(1)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体育教师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水平,使他们在观念上接受体育舞蹈,可以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6]。教师可以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2)有一定条件的学校可以修建诸如健身房或舞蹈房、综合体育馆,购买一些音响、电教设备或相关教学器具,还可以开设体育舞蹈的第二课堂;条件较差的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和利用好现有的场地设施或相关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7]。(3)加大对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提高和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将体育舞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工作来抓,逐步提高体育舞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清澎,陈瑞璋,伏宇军.体育舞蹈[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伟超.论体育舞蹈的价值[J].体育学刊,1997,(2).
[3]叶敏.对普通中学增设体育舞蹈选项课的构想[J].体育舞蹈网,2006,(6).
[4]邢晓虎,林静.对普通中学增设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构想[J].体育教学,2003,(3).
[5]刘绍曾,等.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1).
[6]胡嘉义.实现终身体育的一条重要途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1,(2).
浅议中学舞蹈队的教学和训练 篇11
一、中学舞蹈队存在的必要性
(一) 学生的第二课堂
舞蹈是集音乐、形体、舞台艺术于一体的表演艺术。一般中学的音乐课程少有把舞蹈纳入教学之中, 但时至青春期的学生, 他们活泼好动, 舞蹈能有意识地将平时课堂对他们身体的“束缚”进行一次有目的的解放, 可以帮助他们调节紧张情绪, 缓解学习压力, 并且, 在舞蹈活动中同学之间不仅增进了友谊, 还加强了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所以, 中学舞蹈队可以说是学生减轻压力、释放情绪、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的第二课堂。
(二) 学生提高修养的途径之一
中学舞蹈队的教学和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及审美观,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及精神生活为最终目标的, 它的具体形式主要是形体方面的训练和演出, 所以平时舞蹈队的教学也是侧重形体舞蹈的教学和训练。形体舞蹈是增强体质, 提高形体美、动作美以及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自信心的一种特殊训练。它既能塑造学生外形美, 也能塑造学生的内在美。中学舞蹈队以形体舞蹈为主的教学和训练, 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快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对中学舞蹈队成员的要求
中学舞蹈队的成员主要是对舞蹈有兴趣、自愿参加并且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的在校学生。舞蹈说到底是人体艺术的一种体现。舞蹈形象的塑造不是声音, 而是具体可见的肢体语言。[1]因此, 舞蹈者的基本条件也会直接关系到舞蹈的质量。
此外, 舞蹈队员的音乐素养也是很重要的, 队员要有较好的节奏感。舞蹈的动作主要是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的, 舞蹈队员的条件、素养的好坏直接影响舞蹈训练的进程。当然, 普通中学生在条件和素质上要区别于专业舞蹈演员, 要挑选热爱舞蹈, 具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 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舞台形象佳、模仿能力强、节奏感好的学生参加, 以便更快提高舞蹈队整体的水平。[2]
三、舞蹈队员的教学和训练
1.基本功的训练必不可少。中学舞蹈队的教学和训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他们的实际情况, 要以简单、实用作为舞蹈队教学和训练内容的指导方向, 注重学以致用。当然, 中学舞蹈队是以舞蹈为载体来丰富校园艺术的, 它也离不开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的训练必须以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和动作的感觉为主, 腰腿能力和技巧练习为辅, 使学生尽快具备“直、绷、软、开”的身体条件和适应舞蹈基本功能力的训练方式。[3]因此, 舞蹈队指导教师必须重视基本功训练、步步为营、因材施教,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舞蹈队才可能在一些演出场合展现效果。当然, 因中学舞蹈队是以第二课堂的角色存在于中学课外教学的环节, 因各方条件 (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训练时间的有限等) 的限制, 不应安排较为复杂、难度大、过程长的训练。
2.教学和训练内容应多样化。舞蹈队教学内容应当是中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延伸, 它的教学内容、时间 (学生课外活动、业余时间) 相对比较灵活, 所以, 中学舞蹈队的教学和训练应该尽量追求内容的创新性、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化。比如, 鼓励学生欣赏经典舞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活跃教学和训练气氛;从学生的角度选择舞蹈类型等。笔中, 就应该多让学生从熟悉身边的回族舞蹈开始, 再学习和训练一些带有其他特征的民族民间舞蹈。祖国大地各民族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征的民间舞蹈, 并有着深远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如回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因素决定了回族舞蹈动作的特殊韵律, 决定了回族舞蹈动作的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回族舞蹈的动作主要体现在头部以“情”带动, 手臂动作以生活中的自然形象为主, 腿部动作突出表现为“屈”、“伸”、“开”、“关”、“蹲”, 躯干各部位多为扭、转、摆, 步伐特点以屈伸为主, 舞姿以生产、生活景象的再现和生活、生产情绪的抒发为主, 还包括对动物动作的模仿, 对回族武术的融合等等, 这是学生掌握回族舞的要领。[4]其他的如东北秧歌讲究热烈、火爆、逗趣、诙谐, 有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 “扭”、“绕”二字可以概括其动作的精髓;藏族舞蹈教学, 在掌握了藏族舞的特殊体态后, 要把握藏族舞蹈“颤、开、顺、绕”的四大特征;蒙古族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 富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很多动作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风格特点;傣族舞蹈体现了优美、含蓄、灵巧、质朴的风格特征。这些不同民族的舞蹈特点, 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 可以通过多媒体现代音像手段向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 然后通过舞蹈队的实际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民间舞的特征, 从而能跳好跳像民族舞蹈, 这样音乐课堂和舞蹈队的训练就能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当然, 舞蹈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 也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而设的, 是以满足学校有关演出要求和学生爱好为前提的, 因为民族舞是各种活动中师生和市民比较喜闻点。
四、舞蹈队的演出经验的积累
前面我们也提到, 中学舞蹈队的训练和演出是以学校的需要为前提的。当然, 舞蹈队所承担的演出任务也是从学校角度出发, 代表学校的。笔者所在学校, 舞蹈队主要参与校内校园文化艺术节、迎接外来考察团汇报演出、校内大型文艺活动等, 参加校外的演出主要是地方各机关单位节日文艺汇演、教育系统文艺演出、地方广场文化节、省级少数民族舞蹈比赛等。这些校内外的舞蹈演出任务, 是对学校舞蹈队教学和训练成果的最好检验;舞蹈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 可以积累到一定的舞蹈和舞台经验, 他们之间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等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也在这一次次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得到锻炼。当然, 舞蹈队的演出也从另一方面宣传了学校, 展示了学校风采, 因此, 校园舞蹈队同样是学校的一扇窗口, 需要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陈丽媛.校园舞蹈队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 5 (3) :420.
[2]陈丽媛.校园舞蹈队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 5 (3) :421.
[3]黄小露.谈普通中学舞蹈演出队的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刊) , 2010, (4) :163.
【中学舞蹈教学】推荐阅读:
中学舞蹈10-27
中学舞蹈的创编07-30
中学音乐舞蹈教育08-14
论少儿舞蹈教学中学生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培养10-04
中学生舞蹈素质教育10-29
实验中学校园声乐、器乐、舞蹈大赛10-09
流泽中学舞蹈活动室管理制度及辅导员职责05-25
民族舞蹈与舞蹈教学10-04
舞蹈教学06-07
舞蹈教学教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