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创教学(精选10篇)
舞蹈编创教学 篇1
一、舞蹈编创的概念
舞蹈编创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神秘而深奥的,那么如何去理解其概念呢?
如果将舞蹈编创的行为比作是记日记,写文章,那就很好明白了。从方法和过程上,写文章和舞蹈编创,其性质都是一种语言的表达,只不过语言的呈现形式不一样。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功用是用来表情达意,用来沟通与交流,不管它是运用的是哪种语言,它的功能属性是一致的。绘画采用的是色彩语言,建筑采用的是设计语言,社会民族间有种族的发音语言等等,舞蹈的语言则是独特的肢体语言。舞蹈编创就是以人的肢体为特殊承载,以视觉感触过程为接受途径,创作出合乎艺术审美的肢体语言的过程。
二、编创教学的思维步骤
所谓的教学思维步骤,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合乎逻辑的途径方法。舞蹈的编创就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达到我们的创作目的。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的编创思维步骤:
第一步:确立表现的主题
任何艺术作品都有一个它要表达的主题,哪怕这样的作品标题是“无题”,它也在讲述所要显示的主题。在舞蹈编创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确立舞蹈作品的表现主题,这样的主题可以来自任何的环境和要求,也许是突发的灵感,也许是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也许是某一活动过程的环节。围绕确立的舞蹈主题,我们才可以进行接下去的构思和运作。
第二步:选取有意味的姿态动作
确立好了主题,接下来我们要做的第二步就是要去挖掘和设计为主题形象服务的舞蹈语言。
选取表现舞蹈主题的动作语言的编创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被找不出动作语言而烦恼,这和写文章无话可说道理相似。我们在编创之前,可以在以往的经验积累中汲取动作词汇,也可以进行创造,但这过程中我们要把握住,在我们选取和创造的舞蹈动作语言中,力求每一个动作姿态都是一个具有主题象征意味的肢体状态,当这样的姿态动作在我们对它进行感觉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给每一个姿态动作贴上人文性的标签,并进行概念,使之成为渲染主题的动作语言的信息符号,这样的姿态动作语言就具有了鲜明的意味,就能很清楚的描绘出主题形象的点,再通过无数次的反复强调有意味点,钩织出整体性主题形象。当观赏者一看到这些呈现的形象,就会不知觉用感情经验来进行理解,解读出舞蹈所表现出的主题,两者形成相互作用。
第三步:造句式的连接
在选取好有意味的姿态动作词汇的工作之后,接下来便是用已选好的姿态动作词汇进行舞蹈的“造句”,正如写文章,语句可以用“得、地、的”,连接语气词,等等进行巧妙的衔接,舞蹈的肢体语句的衔接可以用“走”“跑”“跳”“转”“移”等多种方法,只要这样的“走”“跑”“跳”“转”“移”在统一舞种风格的范围之内任何的动作语汇都可以来用,这样的技术性的连接,在编创刚开始痕迹感会很重,或许会是生涩的,但通过反复的修饰这些不应该成为编创的障碍。
第四步:段落式的空间
从舞蹈的语句到段,是舞蹈作品在语言主题与视觉空间上量的体现。在文章中,段是用来表达一个段的整体意思,在舞蹈的段中,也是用来表达一个段的整体意思,而舞蹈的段在表达方面要显得为更为单纯些,这是舞蹈语言多于抒情而文学语言善于叙事的原因。鉴于舞蹈语言的特质,舞蹈作品在一段中会只呈现多画面,而体现出单一的情绪,在表现深层叙事纠葛方面上显得简单而纯粹。在舞蹈段落的区别划分上,常常体现在舞姿力度的前后对比变化,节奏色彩的前后变化,音乐背景的变化,舞台的空间调度变化等等形式上,使每一段的舞蹈段落显得相对的独立和不同。
三、本体语言的教学编创方法
舞蹈本体语言,是指舞蹈语言的物质根本,即舞蹈者的肢体运动所形成外观风貌的艺术语言,舞蹈本体语言的编创,是紧紧围绕舞者肢体本身运动来创造出来的舞蹈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合理的方法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一)造型编创法
舞蹈的动作语言由许多个姿态造型连贯组合而成,我们可以运用从点到线编创方法,创造设计出我们需要的动作语言。
在编创练习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肢体语言的感觉喜好,很随意做出不同方向、不同空间的单个姿态造型,然后运用过渡性的连接动作,将这些单独无关联的姿态造型进行合乎感觉的连结,从而形成一动作语汇。在单个姿态造型的连接的环节中,可以直接从a到b,也可以从a介入某动作(可以是与感觉类似的动作,这里在实际运用中没有任何的框框)到b,这样的技术性动作语言编创,在我们刚开始的舞蹈编创技法中很实用,既可运用于单人舞,也可以运用于双人、三人和群舞,道理以此类推。
(二)主题编创法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通过主题的表现,来表达所要表明的艺术主旨。在舞蹈编创工作中,这样的艺术效果、艺术思想是我们舞蹈编创所要体现出来的主题,完成艺术主题的工作是由点开始,这样的点可以来自任何方面的灵感,当然也可以通过主题去寻找出这样的点,再由这样的点连成编创过程的线,这样的点和线我们常常称之为动机和点子。在编创过程中围绕动机和点子作法,可以实现我们具体的创作主题。
动机和点子从舞蹈创编过程的技法角度上讲,在方法手段上两者意思相同,但如果通过专业的理论来诠释它,又会显得较为复杂,但对于刚入门的的编创者,我们不妨经过初步的认识去理解它,在日后的学习体会中去进一步领会。
1.动机
我们常会说做事情之前都会有某种动机,这里的动机和我们舞蹈的动机含义基本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表述不一样。谈到舞蹈编创动机的时候,它所体现出的是在舞蹈编创之初的目标性冲动,是从小处着眼,去实现大主题的行为前提,它是编创构思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动作语言的“源代码”,是培植形成舞蹈编创主题的思想基础和运演基础。
动机作为舞蹈编创的语言“源代码”,它是构成舞蹈语言的根本的“基因”元素,它又像“酵母”一样,使整个的舞蹈都是在动机的基础上,形成整体的语言风格。
动机也可以体现为物态形象的转移,比如将某一类的民间舞蹈的具体动作进行叠加变异而形成新的动作元素;或者表现为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抓住典型意义的语言动作;或者将某种自然界物或人的感觉形态视觉转移化﹝比如将荡漾的水草物化为婀娜的人物等等﹞,将这系列动机形成舞蹈编创的实施途径,来为所要表现的主题服务。
2.点子
如果动机是编创过程中因思想性驱动而形成具体语言元素的操作过程,那么点子就是具体可见且能直接感观到的凭借手段。舞蹈创编过程中,运用好的点子,能够很好突出主题形象和主题内容,使舞蹈动作语言的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表现效果。
点子常常产生于我们为了表现主题,在已确立语言风格的档口,因没有好的手段来突显语言语境的时候,而捕捉到的凭借,此时我们的编创就会因找到好的点子而豁然开朗,创作就会行云流水,作品的舞蹈语言因此会生动形象且切合形象主题,使作品更便于观赏和理解。
例如:道具上的点子
舞蹈《咱爹咱娘》作品中,点子就是一根扁担,这根扁担时而是耕犁的把儿,时而是温暖的被子,时而是掌握重心的拐杖。这样一根普通的道具,在不同环境的功能变化中,巧妙的演绎出这不是根简单的棍子,这根棍子它是支撑父母生命与共的力量,是维系父母命运的精神纽带。在此作品中,道具点子的巧妙利用,鲜明的塑造出感人肺腑的父母形象,成功的刻画出舞蹈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对于舞蹈编创教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方法和思维途径,这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和艺术投入。
舞蹈编创教学 篇2
关键词:舞蹈 比赛 教学
在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的舞蹈事业也迎来了灿烂辉煌的时刻。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舞蹈比赛,一批又一批体现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提倡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舞蹈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如1985年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的,有“中国舞蹈奥斯卡”美誉的“桃李杯”舞蹈比赛;1996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的全国性专业舞蹈评奖活动——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比赛;还有影响力非常大的cctv舞蹈大赛等。舞蹈比赛不仅鼓励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表彰成绩突出的舞蹈创作与表演人才,活跃舞蹈理论与舞蹈评论,推动我国舞蹈艺术事业健康发展,还能对舞蹈教学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专业院校和普通院校踊跃参加到比赛的队伍中来。
一、分享各校的舞蹈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 比如“桃李杯”舞蹈比赛,分为单人舞和群舞,涵盖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赛事面对专业院校和普
通院校的学生,每届有上百所院校的数千名学生参加比赛。参赛单位选派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自身优越的条件,表演的作品从一定层面上代表了该单位的教学水平,也能从学生身上看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比赛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避免了闭门造车。比赛期间,还有一些学术交流,“桃李杯”等舞蹈比赛多次召开学术座谈会,对舞种的设置、舞蹈的发展方向及意义等学术问题进行研讨。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创作水平
想让学生参加比赛,首先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专业颇佳的学生。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呢?备课是关键,教师应把功夫花在备课上,让本事显在课堂上,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要求不仅有知识目标,还要有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程难度,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是个艰苦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心血。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需求。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在课余辅导中对尖子生实行“导师制”,对“学困生”实行“会诊制”,对班级常规教学实行“责任制”,促进全体学生的协调健康发展。培养出能
力全面的学生参加比赛,这是教师工作的动力和目标之一。通过参加比赛,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既锻炼了学生,也使教师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来审视自身的教学水平。
其次,参加舞蹈比赛提高了教师的创作水平。教师除了要上好课,还要搞创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从学生当中、从周围的事物中去寻找感兴趣的东西,看看能不能用舞蹈的形式再现出来,也就是如何选择题材。“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作者对其掌握的大量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1]有了题材再进行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刻画、音乐的制作、动作的编排、舞台的调度、服装的设计等。如何出新,如何去挖掘主题的深度,这常常是教师们苦思冥想的问题。创作一个优秀的作品需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是否定再否定,但当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当作品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又是无比的欣慰,这将是下次创作的最佳动力。由自己创作作品到观摩别人的作品,教师的创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发现、选拔优秀的舞蹈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繁荣我国的舞蹈事业
很多舞蹈比赛要求参赛选手除了表现一个舞蹈作品,还要跳即兴舞,以及进行技巧展示。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训练有素、表现能力丰富的肢体语言,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它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能力等都是一个挑战。就拿即兴舞来说,给出一个题目,听15秒的音乐,然后迅速进入即兴舞的表演。在15秒钟内选手既要捕捉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寻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口,又要感受到音乐的氛围,注意音乐的变化,在这一分钟里既要有调度,还要有空间的变化,巧妙地表现出题目的内容。在第七届“荷花奖”校园舞蹈比赛即兴舞环节中,有一个题目——逛商场的女人,抽到这个题目的是山东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四个小伙,这四个小伙迅速进行15秒的短暂交流,而后十分默契地完成了表演。他们有的将西服搭在手臂上,有的把道具(一个小包)挎在小臂上,扭动着腰肢就上场了。舞蹈中还设计了看见名牌打折后女人的各种表现。他们四个人动作夸张,配合默契,赢得了满堂彩。学生表演即兴舞的能力,不是一时的灵动,而是经过引导和训练的,有积累才能够在瞬间爆发出能量。比赛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很多的技能,学生也要加强艺术、文学、音乐等多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历届的舞蹈比赛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他们如今有的活跃在舞台上,有的加入到教师的队伍,有的成为了优秀的编导,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在为我国的舞蹈事业添砖加瓦。
四、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舞蹈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的艺术,如果只学不用,那就
是自欺欺人了。所以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既提高了学生舞蹈的意识,增强了身体的表现力,还让大家了解了很多有关舞蹈的知识,比如舞台灯光、音响、舞美设计、服装、化妆、演出组织等,这些对于一个舞蹈工作者来说,都是应掌握的,但又是课堂教学不能够给予学生的,所以参加比赛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真正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舞蹈比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心理素质、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比赛中专业素质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现在全国各地有许多院校都有舞蹈专业,谁的专业办得好,谁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这就需要该校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参加比赛,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是一个增加学校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如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凭借《中国妈妈》《进城》《南京·亮》等作品在舞蹈比赛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一定有一支教学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和活跃的编创队伍。笔者相信这些比赛成绩会吸引更多的优秀舞蹈爱好者踏进这所大学,继而,良好的生源又会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常说,比赛的成绩是次要的,重在参与。比赛的确很残酷,毕竟获奖的节目是极少一部分,有时候付出了很多却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但只要积极参与,不懈地努力,终将有一天会站在绚丽的领奖台上。
关于舞蹈编创能力的探究 篇3
关键词:舞蹈;舞蹈编导;专业素养
一、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音乐、美术审美能力
从舞蹈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文化艺术相比,舞蹈艺术具有独特性,同时也拥有自己专有的特征和专业知识,舞蹈给人们带来的是视觉享受,也是审美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与其他类型的艺术相比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本身是一面综合艺术,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结合了多种其他形式的艺术,例如音乐艺术和文化艺术。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音乐、文学知识、美术等相结合,通过人体的肢体动作,将这些艺术通过另一种形式展现出来,如果舞蹈编导不具备舞蹈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其编排出的舞蹈将无法体现出艺术的魅力,可以是这个舞蹈是失败的,为此在舞蹈创作中需要舞蹈编导,具有专业素养,具有审美能力。舞蹈和音乐之间的结合,其实就是一种艺术,舞蹈编导需要将自己从音乐中的感受,通过肢体动作呈现,创作的舞蹈和音乐相融合,音乐感要很强,将自己在音乐中的感受,融合在舞蹈中。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音乐感是舞蹈演员舞感的基础,舞蹈演员的舞感不同,这是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编排中遇到的一个非常普遍而又现实的问题,舞蹈演员舞感的强弱是舞蹈作品中的思想和人物形象完美呈现的关键,为此,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舞蹈演员的舞蹈加强培养,加强舞蹈演员乐感和节奏感的培养。
舞蹈编导对音乐的审美,对舞蹈的审美,是其舞蹈创作的动力,通过自己的音乐感受,对音乐主题、结构等进行了解,用舞蹈动作和音乐主题结合,在音乐节奏和声律中,舞蹈动作的变化是呈现音乐情感的关键,为此舞蹈编导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以及鉴赏能力,还需要有音乐创作能力,将自己的审美通过音乐和舞蹈体现出来。
在舞蹈演出的过程中,服装、道具、布景等都是舞蹈编导审美能力的体现,只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才可以为舞蹈编导提供丰富的文学知识,增加舞蹈编导的想象力,拥有舞蹈创作的激情。在较高的文学素养基础上,舞蹈编导的美术审美才会有依托,文学知识是舞美创作的源泉。舞蹈编导对舞蹈的创作、舞蹈表演中的各项设计,使其审美能力的高度,为此舞蹈编导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
二、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这句话中得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从舞蹈的角度,对生活进行观察,从生活中获得舞蹈创作的素材。
舞蹈最初是以乐舞和民族舞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舞蹈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民族舞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形成新形式的舞种。新新形成的舞种是在民族舞的基础上,从生活中获取一定的素材,对这些从生活中获取的素材进行创作和运用,创作出新的民间舞种,将民间生活真实的反映出来。这个舞蹈出创作的过程,需要舞蹈编导,具有一定的信息提炼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在生活进行观察,进而获得舞蹈创作的素材,从这些创作素材中,进行提炼,对舞蹈进行塑造。所以舞蹈编导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在生活和民族舞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生活性的代表性舞蹈作品。
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要求舞蹈编导,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可以促进舞蹈的创作。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展开自己现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舞蹈的创作,同时也是对自己想象力的培养,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舞蹈形象塑造的更加的有深度,体现舞蹈的精美。
三、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舞蹈编导最需要具有的专业素养就是舞蹈编导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舞蹈编导具有舞蹈的创作、舞蹈的编排等能力,也就说明舞蹈编导也具有一定的舞蹈功底,知道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等基本的舞蹈能力,只有这样舞蹈编导,才可以将自己的舞蹈创作意图清楚的表现出来,使得舞蹈的创作意图更加的直观,更好地进行舞蹈的创作和舞蹈的编排。
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舞蹈编导的舞蹈创作财富,用于扎实的基本功,使用带有情感的舞蹈表情,提高舞蹈的欣赏水平,使舞蹈动作,舞蹈节奏、造型等的塑造更加的完美,达到最佳的舞蹈效果。舞蹈编导还需要了解舞蹈的发展历史,从我国悠久的舞蹈历史中获得丰富的舞蹈经验,从舞蹈的发展历程中,获取知识,对舞蹈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舞蹈本身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也是一种综合的文化,在舞蹈中结合了音乐、美术、设计、文化、风俗等多种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舞蹈编导只有了解舞蹈的发展历史,知道舞蹈中蕴含的各种文化和艺术,才会掌握舞蹈发展的方向,创作出更加具有艺术特色的综合性舞蹈艺术,发展舞蹈艺术,创作舞蹈艺术。只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掌握舞蹈的发展史,才可以真正起到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四、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内在情感和舞蹈创作成果的保存
舞蹈是一个带有感情的艺术,舞蹈具有生命力,为此在对舞蹈进行诠释和表演的过程中,需要舞蹈演员,可以将舞蹈的生命力真切的表现出来,将舞蹈中蕴含的感情准确的表现出来。准确的将舞蹈中的情感表现出来,就需要舞蹈演员具有丰富的在内在情感,这种内在情感是,舞蹈演员对舞蹈的理解,舞蹈编导无法准确的告诉舞蹈演员舞蹈中的情感,只能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对舞蹈演员进行培养,让舞蹈演员用心去感受,舞蹈中具有的情感,丰富自己的内在情感。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无法内在情感表现出来,这个舞蹈将不会具有生命力,将没有打动人的情感,舞蹈演员的内在情感,需要舞蹈编导,对舞蹈演员进行引导和启发,让舞蹈演员重视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舞蹈编导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除了以上这些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善于对自己的舞蹈创作成功进行保存,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才会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学无止境,舞蹈编导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等需要跟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的变化,不断的扩充和提高,将自己创作出来的、从其他方式学习中得到的成果保存起来,从这些学习成果中,得到舞蹈创作的灵感,让自己的舞蹈创作水平得到提升。
五、结语
舞蹈是一门艺术,需要认真的体会和感受,才会从舞蹈中看到生活中的情感,感受舞蹈中蕴含的情感。舞蹈的创作需要舞蹈编导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这种专业素养不仅是舞蹈专业文化知识、舞蹈专业技能和技巧,还是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艺术的想象能力,对情感的表达能力等,具备专业素养的舞蹈编导才是合格的舞蹈编导,才会创作出富有生命力、富有情感的舞蹈,感染观众,传承和发扬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刘小雷.试论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及其培养[J]. 大众文艺. 2013(13).
舞蹈编创教学 篇4
关键词:幼儿舞蹈,编创教学,技法及运用
从近几年的幼儿园舞蹈编创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多数的幼儿学生对舞蹈教学都充满期待, 在初期的学习中比较积极, 但一段时间后幼儿学生的热情度和积极性会严重降低,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课程较少、学生基础较低、师资力量较弱、培养的目的发生转变, 舞蹈课程的老师想快速求成, 且要领的把握度相对较低等。根据这些实际性的问题, 依据学生的心里和老师的态度进行研究, 分析幼儿心里特点, 得出了幼儿舞蹈编创教学的技法以及运用。
一、幼儿舞蹈编创的教育意义
对于学生的舞蹈审美而言, 舞蹈编创能力是最具创造力的一项活动。编导老师的性格特点、文化素养、舞蹈学习经历和生活背景经历等的不同, 会导致舞蹈创作的方法、形象、手段和内容等也大相径庭。幼儿学生的舞蹈编创课程是强化舞蹈编创技法的基础条件, 编创课程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课堂律动能力, 因此在进行幼儿舞蹈编创课程的教学中, 必须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升各方面的文化素养, 让学生学到的心理学、卫生学等基础知识和幼儿舞蹈编创的基本理论相融合、优势互补。儿童心理学书中有提出, 对于幼儿的动作发展而言, 他们有一定规律和发展顺序, 一般是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上到下。他们的舞蹈动作也有一定规律顺序, 如首先是头部其次是躯干, 再到手、腿最后到脚, 而且幼儿时期是最佳的动作技能学习期, 由此结论可以让我们领悟到, 根据不同时期儿童的发展规律、身体特点和成长因素等, 可以编创不同的舞蹈动作, 再将各式动作进行变化、分解, 培养幼儿学生的创作思维, 提升创作能力。因此在进行学生舞蹈编创课程的辅导前, 应进行学生生理学、心理学的学习。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转换的目标。
二、幼儿舞蹈编创教学技法和运用
1. 游戏化舞蹈的编创技法及运用
对于幼儿园而言, 游戏舞蹈是老师带领学生有规则的跟着音乐做动作, 这些舞蹈规则一般是根据伴奏音乐的特性、节奏、内容的不同来设定游戏, 在游戏中形成歌舞表演。游戏化舞蹈编创应从兴趣入手, 进行即兴表演。例如, 3岁左右的儿童对自身的身体部位结构刚熟知, 甚至有些部位还不能明确分清, 因此在进行游戏舞蹈的训练中应着重结合音乐唱有关身体部位的歌词:例如碰碰脚、拍拍手、膝盖碰碰等等,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再让学生围绕着班级转圈, 同学之间手拉手, 跟着节拍做动作。这种游戏舞蹈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快速的了解、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游戏舞蹈编创乐趣。
2. 集体舞的编创技法及运用
除了游戏舞蹈, 集体舞的编创也是学前幼儿进行舞蹈编创的重要内容之一, 动作较统一、结构较简单、活泼轻松、运动量比较适中, 集体舞蹈的编创主要提升幼儿的团结凝聚力, 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力。集体舞的伴奏歌曲一般都采用较欢快的音乐, 篇幅较短小, 对幼儿学生来说唱起来应朗朗上口, 通俗易懂。在舞蹈动作的设计方面应简明不复杂, 要突出舞伴之间的团结力和集体舞蹈的娱乐性特点。对于队形选择, 应根据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形式来确定, 例如编创“水中小蝌蚪变成蹦蹦跳跳的青蛙”的集体舞蹈, 应让学生对小蝌蚪向青蛙转变前后的动作进行模仿, 小蝌蚪是摇动尾巴, 就让幼儿学生让手当作尾巴放在身后晃动, 变成青蛙时, 让幼儿学生张开手指像在水中游泳一样, 将简单基本的动作设计好, 再进行队形的设立, 尽量以圆的方式排开队形, 既美观又方便。
3. 律动组合的编创技法及运用
幼儿学生的律动组合是舞蹈编创的基础条件, 对幼儿的舞蹈节奏律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同的舞蹈动作、舞蹈节奏、音乐性质和学习对象, 有着不同的律动特点。大多数的普通高校对幼教专业的学生都未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 所以幼教在进行学生的舞蹈编创时, 可以把轻盈简单的舞蹈律动贯通于舞蹈编创中。例如在进行律动舞蹈的编排时, 可以采用小碎步、前进后退、横走、倒走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还可以将学生摆动手臂和胳膊, 提升他们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律动组合的编创较简单, 要求提升学生的基础步伐和触景生情律动性, 创作出适应儿童的律动舞蹈, 激发想象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我们了解到舞蹈编创教学技法的实施与运用必须符合幼儿成长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舞蹈的编创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学习兴趣, 感受舞蹈课程所带来的乐趣。其次, 幼儿年龄都较小并且对自身和外面的事物无法准确了解和认知, 幼教老师在进行舞蹈课程的编排中应该以幼儿学生的特点出发, 再将幼儿舞蹈的编创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最终来更好的提升幼儿学生的舞蹈能力和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晓芸.幼儿舞蹈编创教学技法及其运用[J].被放音乐, 2014 (13) :138-139.
[2]国春鼎.早期教育阶段幼儿舞蹈课程的实施准则[J].教育理论与心理学, 2014 (6) :291-292.
舞蹈编创教学 篇5
关键词:戏曲元素;舞蹈技法;编创融合;分析探究
引言:戏曲和舞蹈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艺术瑰宝,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实现戏曲和舞蹈的共同发展,并逐渐发展形成了各自的文化艺术特征。舞蹈是戏曲发展的源泉,为戏曲表演提供了丰富的角色表演内涵,戏曲又融合了一部分的舞蹈内容,对我国舞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同时,在多元化艺术发展的今天,舞蹈的发展应该融合一些戏曲的元素,来丰富自身的表现形式和舞蹈内涵,实现戏曲与舞蹈的融合、创新发展。
一、戏曲元素和舞蹈之间存在的联系
我国戏曲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经过几百年来的不断发展、革新和丰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在戏曲艺术还未发展成形之前,我国舞蹈已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存在于夏商时代发展中,所以戏曲的由来与舞蹈有着很大的联系。唐朝时期,舞蹈逐渐吸取、借鉴了前朝舞蹈的精华和精髓,使舞蹈艺术达到了一种发展的顶峰,是我国舞蹈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唐代中的参军戏和歌舞戏已经逐渐体现出了戏曲艺术的雏形。其中,在唐朝中最流行的一种宫廷乐舞被称为“”大曲,例如,《薄媚》和《霓裳羽衣》等,它们对戏曲艺术的形成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直到宋朝时期,戏曲艺术的逐渐兴起,使得舞蹈内容和形式慢慢倾向于故事叙述的“大曲”形式,并且这种舞蹈形式需要表演人数众多,表演队伍格式相对较严格,将念、唱、舞蹈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通过边唱边跳的形式来表现出具体的故事情节。此外,它还非常注重服装搭配和舞台场景的整体效果,使纯粹的舞蹈形式逐渐减弱。舞蹈内容中故事情节的逐渐演变,使得我国戏曲和舞蹈得到了初步的结合。元朝时期,戏曲和舞蹈的融合现象愈演愈烈,舞蹈已经逐渐被戏曲所替代,并成为了娱乐消遣的主要形式,舞蹈逐渐衰落。南戏的产生是我国戏曲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而到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时期,舞蹈只是作为皇帝的一种政权工具而存在,舞蹈逐渐发展成为宫廷表演的一种队伍形式。在这一时期,舞蹈的地位大大降低,使戏曲发展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形式,推动戏曲逐渐走向了鼎盛时期。而在今天这种戏曲与舞蹈并重的发展时期,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到舞蹈技法的编创中去,不仅有利于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实现舞蹈的创新发展,同时还可以对传统戏曲艺术进行有效的传承。
二、戏曲元素与舞蹈技法编创中的有机融合
舞蹈是人们生存发展中的一种最单纯、最直接、最虞城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历程。通过舞蹈的艺术形式,可以让我们深刻的感知生命、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珍惜生命、表现生命等。同时,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戏剧形式,一直存活至今。它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它的发展和传承对我国文化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戏曲是属于写意性质的,所以它的内容表现性尤其重要。例如,一个快速跑步的动作可以充分体现出人的极速前进状态。所以,在戏曲元素和舞蹈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戏曲中的表演性特点,充分运用舞蹈技法的各种肢体语言来进一步完善舞蹈的表现内容。通过对舞蹈的不断完善和加工,不仅可以使舞蹈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进行保留,同时还可以融入戏曲元素,增加舞蹈的神情气韵,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戏曲元素与舞蹈艺术相互融通的美学原则[2]。
戏曲和舞蹈经过长期的演进和发展,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相互融通的元素,例如,戏曲身段和古典舞蹈的神韵、地方性戏曲和民族舞等元素的融合。像采茶戏就是以采茶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花灯戏是从花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花鼓戏是根据民间的花鼓歌舞而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要深入的挖掘戏曲元素,并将其融入舞蹈技法的编创中去,不断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形式,实现舞蹈的创新发展。
三、《情醉了》舞蹈作品中戏曲元素的分析
《情醉了》这个舞蹈是一个表演性极强的男性独舞作品,它运用虚拟化的表演形式,将戏曲元素很好的融入其中,并通过多种空间的情感转换形式,让每个舞蹈动作都能够清晰的展现故事情节,让观众很容易了解舞蹈的故事内容。首先,是将所有灯光集聚在演员身上,充分吸引了观众的眼光,同时好像是给舞蹈演员设置了一张床,为接下来梦里的故事情节做好铺垫。选用大红绸子作为舞蹈工具非常有新意,可以当它是被子、红盖头、轿子等多种物品,有利于演员变更表演角色[3]。其次,以往融入戏曲元素的舞蹈大多以古典舞蹈为主,但这个舞蹈却是民间舞蹈,是戏曲元素和舞蹈艺术相融合进一步创新。在音乐、独白、服装和舞蹈动作上都充分体现出农家少年的气息,人物的形象体现的非常深刻,并且各个角色转换之间的舞蹈动作也非常的自然和谐,真正的将戏曲元素融入到了舞蹈技法的编创中去。同时,通过舞蹈动作和歌曲的反复重复,突出舞蹈的主题,加深故事情节思想情感,极大增加了舞蹈的感染力。最后,通过母亲的独白将沉浸在梦中的少年唤醒,他发现刚刚发生的一切都是在梦里,那种失落的表情更加深刻的体现了《情醉了》舞蹈的意境。
四、结语
总之,戏曲和舞蹈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艺术瑰宝,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实现戏曲和舞蹈的共同发展,并逐渐发展形成了各自的文化艺术特征。我们要充分了解戏曲和舞蹈之间存在的联系性,将戏曲元素有效的融入到舞蹈技法的编创中去,有效运用戏曲极强的表演性特点,增加舞蹈肢体语言的表现性和感染力,加深人们对舞蹈故事情节的理解,实现我国舞蹈的不断创新,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宏.戏曲元素与舞蹈技法编创研究与运用[J].北方音乐,2014(15):65-67.
[2]郭慧娟.关于从太谷秧歌中提取舞蹈动作元素的探讨[D].山西大学,2011.
[3]李丽宏.戏曲元素在中国舞编创中的运用[J].戏曲艺术,2012(02):78-83.
舞蹈编创教学 篇6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组合分类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学组合为主要教学方式,其可以利用精巧的构思,将舞蹈动作组织串联起来,通过鲜明的风格、明快的节奏和深沉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独特魅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组合主要包括:1. 基础训练。 利用简单的动作组合进行训练,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身体条件,如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力量和心态情感等,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动率与核心元素。2. 复合训练。在基础训练上融入更多的动作,使学生在身体协调前提下学会处理动作的空间和节奏,以强化动作训练的效果。例如蒙古族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硬肩基础上配合趟步,进行旋转、后退与前进等变化,以丰富舞蹈表演的形态。3. 表演训练。在学生可以灵活处理舞蹈技术动作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和内心情感,将舞动从技术阶段升华到表演阶段,实现民族民间舞蹈的身心合一。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的编创方法
(一)教学素材方面的编创方法。民族民间舞蹈因地域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在动作形式和表现方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教师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素材的编创,以明确舞蹈教学的目的。如朝鲜顶水组合和东北秧歌小看戏组合等,其舞蹈教学取材于民间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由衷热爱;教师可以依据民间舞蹈动作进行教学组合编创,通过风格鲜明、节奏统一的表演程式,利用动作的变换与叠加,形成完整的舞蹈段落表现。
(二)动作动机方面的编创方法。动作动机是指单一的动作或者短句经过变化和分解,从而形成新的舞蹈动作组合体系,可以充分体现舞蹈作品创作的主题内核。在舞蹈动机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对象变化而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方法,例如呼应、对比、动作节奏处理及空间层次的变化等。 动作动机的编创可以充分挖掘出舞蹈素材的内涵,体现出舞蹈动作形式和主题内容的和谐统一,以云南花灯小崴组合为例,其步伐与撩扇、搬扇、团扇及合扇等相互配合,再融入节奏对比与队形流动,即可编创出精彩小崴组合。
(三)动作解构和组合方面的编创方法。动作解构是指对舞蹈动作进行分解和重构,从而形成新舞蹈动作的过程。 舞蹈结构元素不同,分解重构的动作也存在差异。动作解构和组合的编创有利于体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层次变化,增强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的延展性及舞蹈动作的多样性,从而丰富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素材。在编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保持原舞蹈蕴含的民族情感及审美风格,把握好原舞蹈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以免造成原舞蹈动作和风格相互脱节,影响其审美价值。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创中的注意事项
(一)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创的过程中,教师需结合民族舞蹈的地域和人文环境进行编创,从生产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选择编创素材,提炼出生活化的舞蹈动作,以体现民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例如在东北秧歌《梢头·五匹马》 中男女需要成对出场,舞蹈动作上需要充分展现男女间的甜蜜与羞涩,舞蹈组合结合鼓相与稳相,做到动静结合,让人充分感受到东北秧歌的热情与活力。
(二)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素材特点、节奏处理、风格要求和情感变化等进行编创,在保证教材系统性与连贯性的基础上,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创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和艺术个性鲜明,展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例如在蒙古族的盅碗组合编创中,教师需要以身体的协调性与道具的稳定性为主,配合肩膀和手臂舞蹈动作的律动,着重体现蒙古族女孩的端庄和柔美。
四、结束语
舞蹈编创教学 篇7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生动具化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使得实践有章可循,但单纯理论的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怎样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多媒体技术最大特点在于能将单纯的文本信息转换成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的结合,创设出生动、形象、逼真并富有感染力的情景,吸引人的多种感观,增强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1]。
为了更好地促进舞蹈课堂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中,让学生多看优秀的舞蹈作品,增强学生的舞蹈知识,并将理论与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相融合,如,某些知识点本来要说许多话,举许多例子才能弄懂,通过多媒体教学,鼠标轻轻一点,强烈的视觉冲击,加上教师的几句话,不用多讲,就化难为易,使学生理解掌握学习要点,教学效果十分显著[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学生通过看、听、想、做活动的亲身参与,理解和接受起来也就更容易了。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教学所需的舞蹈资料,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如大地之舞、中国舞蹈网等几个舞蹈专业网站上有很多舞蹈文字资料及舞蹈视频资料,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种课外教学活动。例如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在网络平台举办作品分析讨论会,组织学生观看舞蹈作品视频,师生和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通过欣赏著名舞蹈家的表演,再分析其艺术特点,然后组织讨论,交流学习心得等等。
总之,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的辅助教学,可以扩大信息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把难懂得理论知识变得妙趣横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
(一)从学舞蹈开始就进行舞蹈创编的训练,坚持理论-实践-理论-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舞蹈创编是一门很专业的课程,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很好的舞蹈基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编能力不能一蹴而就,更应该从开始上舞蹈的时候,就有意识的渗透创编的知识理论,从最简单易掌握的内容开始进行舞蹈创编的训练,坚持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过程,不断提高创编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动作组合的时候,分析舞蹈动作的构成、分析动作的节奏变化、方向的变化、动作路线的变化,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从单一的舞蹈动作创编开始练习,慢慢体会舞蹈动作的变化规律;教师平时可以尝试把舞蹈组合音乐的引子和结尾留给学生做出场和造型的练习;在学完一个完整的舞蹈组合以后,可以让学生做简单地队形变化练习;每一个单元学完后,请学生另找音乐做舞蹈组合动作的改编,如做动作顺序的改编,做不同舞姿和不同舞步的配合变化等等;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教师都可以增加一个以上的创编内容,让学生加强动手能力,通过教师理论的指导和学生的动手练习,可以让学生慢慢体会舞蹈创编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基本手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创编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只要坚持训练,就能探出一条道路来。这样,帮学生树立了信心,培养了兴趣,找到了方法,再多加练习,慢慢地也就学会了舞蹈创编。
(二)从了解、熟悉、研究幼儿开始学习幼儿舞蹈的创编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的了解很多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联系书本的理论,凭借自己的想象来估算的,有时不一定准确甚至会出现认识偏差。表现在学生作品创编出现舞蹈动作不适合年龄段幼儿接受,有时超出有时达不到幼儿实际年龄的动作发展水平。还表现在把现有动作粗糙随意的改编、堆凑,缺少童趣,出现幼儿舞蹈“成人化”走向。或者作品没有幼儿生活的体验,空洞,难以引起共鸣等等。
幼儿舞蹈创编是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幼儿生活为基本素材来进行的。了解和掌握了幼儿在不同阶段心理特征的变化、发展,对创编幼儿舞蹈来说就等于有了一把金钥匙[3]。因此,幼儿舞蹈的创编应该从从了解、熟悉、研究幼儿开始。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专业学习,剖析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区别对待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了解、掌握各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科学地指导幼儿舞蹈动作的创编。还要在见习、实习和将来的工作中结合理论去用心观察幼儿,深入研究,切实掌握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只有深入的了解幼儿,才能创造出适合幼儿的舞蹈艺术作品。
(三)多欣赏和表演全国优秀幼儿舞蹈、幼儿歌舞类节目,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幼儿歌舞类节目的排演、幼儿舞蹈的创编是幼儿园教师最实用的能力之一。而这种能力实际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经很高了,这种能力需要扎实的幼儿舞蹈理论基础,还需要很多的实践积累,逐步逐步形成的。怎样培养和加强编舞的能力?在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机会是有限的,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但实践才能出真知。让学生多欣赏与表演全国优秀幼儿舞蹈、幼儿歌舞类节目是一个很好的捷径,让学生多看、多想、多练,不断地提高能力。
“小荷风采’全国舞蹈比赛、CCTV舞蹈大赛少儿组、省级少儿舞蹈比赛(比如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广东省少儿舞蹈比赛等)都是大规模、高水平、专业性极强的舞蹈赛事,每一届赛事都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还有电视台每年的六一节晚会、春节晚会也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幼儿歌舞类节目。例如作品《小蚂蚁》、《小脸谱》、《向前冲》、《我可喜欢你》、《我最棒》等等。在欣赏作品时要学生掌握几个重点:
1、作品的主题、体裁分别是什么?
2、作品的内容怎样?
3、作品的的形式结构如何?
4、如果让你做编导,你会怎样选择音乐,怎样设计舞蹈?怎样编排?怎样设计服装、道具?
5、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欣赏的基础上,如能让学生亲自表演幼儿歌舞节目,学生的体会更深刻,还能增强幼儿舞蹈的表现力。
(四)循序渐进,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舞蹈创编的基本知识,但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还有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要想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非常自如地运用创编理论和技巧,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非常不合实际的,即使是舞蹈创编专业的学生,也是需要一定的长时间锻炼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所以,对学生创编舞蹈不应急于求成,要注意循序渐进[4]。
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除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还要及时的给予学生鼓励。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多人在舞蹈动作方面的能力没有优势,心里本来没有很多的自信,在学习中如果面对的都是困难和不尽人意,学习兴趣就会受到打击,教师要用肯定的话语,赞赏的目光,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毫不怜惜地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被人欣赏的,从而激发更多的创作热情。比如教师肯定他们在学习态度上面的积极,表扬他们有创意的想法,欣赏他们某个动作或队形的变化等等。教师细心的发现他们每个小小的进步,再诚恳地给予指导,学生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争取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练习实例:《小蚂蚁》
1、作品赏析
A、欣赏作品
B、从作品的主题、体裁、内容、表现形式、音乐、服装、道具等方面综合分析。
C、作品分析讨论
D、写一份学习心得。
2、组织学生排练舞蹈《小蚂蚁》
3、组织学生进行舞台表演。
从作品赏析到最后的作品表演过程,实际上把幼儿歌舞、舞蹈节目创编、排演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动手操作同步进行,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学生的亲自参与,提高了学习兴趣,收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三、结语
以上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此做了些小结,希望与同行们一起努力,为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琴.高师舞蹈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
[2]谢琼.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探讨[J].艺海,2009,12.
[3]陈康荣.幼儿舞蹈训练与幼儿舞蹈创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
即兴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 篇8
我们说舞蹈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是人民大众的。舞蹈的本质已决定了它的群众性, 因此, “即兴舞蹈”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国。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 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 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 在不断的总结与实践中, 就会有许多好作品从你手中涌现出来。
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 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 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深刻理解之后, 对其动作元素再进行大量的即兴, 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
2 即兴在舞蹈创编中的运用
2.1 即兴在民间舞创编中的运用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 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 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 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那么“即兴创作”又是我国民间舞主要的表现形式特点之一。在民间舞表演活动中, 民间舞蹈的参加者即是表演者, 在舞蹈的进行中进行互相学习, 即兴创作。人们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 一方面感受本民族歌舞的独特风格, 熟悉和运用本民族表达思想与感情的传统方法;一方面通过提炼, 使本民族的民间舞蹈更加完整统一, 并通过节目、祭礼、聚会等集体活动, 使之一辈辈流传下来。这就是说, “即兴创作”作为我国民间舞蹈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是广大人名群众在舞蹈活动中间以抒发感情传达情意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主要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是我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
2.2 即兴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运用
在幼儿舞蹈的创编当中, “童幻性即兴”是体现儿童的自我世界的璀璨绚丽, 是儿童行为在思维领域中的艺术化反映。“童幻性即兴”通常是界定儿童舞蹈艺术的最显著的标志, 因为幻想 (又称憧憬) 往往是儿童心灵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儿童幻想题材的舞蹈艺术中, 他们可以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可以在地穴中作统领蚂蚁的大王, 可以是穿行太空的外星小超人。儿童幻想过程中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仆现和对于想象情景直接表露的特点, 正是儿童舞蹈艺术形象的依托, 是构成儿童舞蹈艺术特色的基础。
2.3“即兴”在舞蹈编创环节中的运用
我们说在舞蹈创编中“构思”有了, 怎样把这个“构思”发展成舞蹈呢?光有灵感是不够的, 第二阶段就在于面对“构思”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通过身体的研究找到相对应的素材。素材包括元素动作和组合。这时的元素动作在选材时就应该已经同时想清楚了, 它可能包括部分选材前采风得来的动作, 这些动作可能来源于劳动时动作的艺术化, 也可能来自于想象中, 或者来自于已经存在的动作组合。
对于这一阶段来说, 即兴舞蹈的运用是最重要的, 它能使“构思”呈现出来, 并赋予其活力。通过即兴舞蹈, 人们能看到“构思”找到它身体动作的载体和估计出这一构思的潜力。这时的舞蹈直接把动作连接起来, 成为一个一个段落或直接成为一个舞蹈作品的雏形。对我来说, 我就会把即兴舞蹈视为最主要的、必须的创作手段。因为它给舞蹈者完全的自由。他们能无节制、无限止地舞蹈, 他们的动作经常超出他们的意识之外, 就如人们所说:“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些动作。”
根据即兴舞蹈的特性, 即兴舞蹈通过游戏激发自发性。它包括运动性的和情景性的瞬间不品, 在没有任何方式方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根据编舞者的建议, 舞蹈者遵循各种引导启发地他探索的指令, 用身体去寻求。最初的“构思”作为主题, 所有的建议都服务于这个主题。
我们就这样从技术性和情感性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涉足将来的舞蹈。每个建议都为阐明主题服务, 帮助接近我们最初所选择的主题。即兴舞蹈练习是为舞蹈作品找到有用的素材, 而不打算就此把它作为已经编成的舞蹈。用身体探索, 即兴舞蹈能由编舞者自己练, 或由编舞者引导一批舞蹈演员进行。在大量的练习和齐心协力的研究中, 编舞者和舞蹈演员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想象展开了, 动作就会自发地产生。
但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有同样的价值, 同样的用途。有些将很快被忘掉。
相反, 有些则明显地表现出来。编舞的材料有了, 但舞蹈还不存在。为了使它取得形式, 应该在各种素材中确认出能够用于作品的成分, 发及将它们有机地纵使起来。再进行下一步的编创。
3 影响舞蹈的各个因素与“即兴”之间的紧密联系
3.1 意境与即兴
一件成功的舞蹈作品, 总令人耳目一新, 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一句话:有意境。美的意境需要眼光独到, 善于把握时代的脉络, 抓住一般人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筛选, 发展其中的闪光点加以提炼升华, 于是栩栩如生的形象脱颖而出。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 而且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 使观众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要达到这种境界, 作品才易于被观众所接受和欢迎。
所以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必要的时候就需要带着意境之感去进行即兴的创编。才能为此后的作品编创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3.2 想象力与即兴
想象, 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精彩的想象, 就像童话中的魔杖, 点到那里, 那里就会产生奇特的变化。英国诗人杨格说:“独创性作家的笔头, 像阿米达的魔杖, 能够从荒漠中唤出灿烂的春天。”要想舞蹈具有独创性, 想象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因素。贾作光老师就十分看重“即兴”中的想象力, 认为即兴舞的训练可以丰富舞者的想象力, 充实其表现手段, 启发其灵感, 锻炼其乐感和敏锐地用形体动作造型的能力。认为“即兴舞的训练在于使受训者适应即兴而舞的习惯, 掌握表演和创作同步进行的方法”, 与此相关联。
3.3 音乐与即兴
3.3.1 首先, 创作者应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音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论上理解, 更重要的是对音乐表现情感和音乐形象上的理解。
例如, 一个舞蹈家和一名画家同时听一首名曲, 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就会不同。画家脑海里出现的是画面、构图、布局、是各种色彩、明暗的对比。舞蹈家则会根据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音响的强弱、脑海中不断闪烁着各种跳跃, 旋转和时而翻腾激烈, 时而舒展委婉的动作型像。虽然二者理解不同, 但他们都是很强音乐感的欣赏者。
3.3.2 其次, 一方面, 音乐形象是深化舞蹈形象的。
因此舞蹈“即兴”是不能离开音乐的。在舞蹈“即兴”中, 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感情的组合, 它是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节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中进行的。音乐的旋律除了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性, 主要表现在旋律对舞蹈形象的塑造上;音响表现在思想感情上, 感情强烈、高亢、激动时, 音区便高, 节奏也快, 随之而来的舞蹈动作也会速度快、幅度大。另一方面, 音乐是启动舞者感情的钥匙。激情刺激即兴“即兴舞者”必须有旋律感。旋律感不只是舞蹈形象所需要的速度和节奏、空间和时间, 其核心是要体现音乐的内在冲动。舞者必须牢记舞蹈音乐的各种旋律和节奏, 如在情节结构中的前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整个布局里所出现的各种变奏、快板、慢板、行板等;这一连串的音乐、旋律、节奏均是体现舞蹈形象的感情色彩, 也是舞者掌握舞蹈动作的符号。这些要求都是直接指向舞蹈形象的塑造的。
结束语
我们说艺术, 传达, 创造共同语言, 艺术家不是个人意志得执行者, 而是真实世界的传达者和真实力量的再现者。舞者, 歌者, 言说者, 静默者……在表演和非表演之间, 艺术家是虚与实的能动的个体, 这也是他与观众的交界线。所以天地, 日月, 生死, 爱, 那个现实的传达只能经由不同经验的个体。“即兴”则能让每个个体以他独特的方式展现他真实世界的经验。
责任编辑:宋义
摘要: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 其中即兴在舞蹈中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即兴舞蹈”在当今社会也给予我们一定的理性反思, 让我们知道在运用即兴编舞的同时也要尊重即兴对于舞蹈所起到的感性作用。
张继钢军旅舞蹈的编创方式 篇9
一、形态追求“创新”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寻求创意、创新, 舞蹈作品创新同样是势在必行的。而对于张继钢这样高产的舞蹈编导而言, “创新”更是他的看家法宝。军旅舞蹈一般表现为军旅的生活状况、军民之间鱼水深情、军人的精神面貌等, 虽说军队的操练整齐划一往往都可以编排到舞蹈中, 但想在这样的题材中进行创新实则是难度大大增加。张继钢的创新不仅仅是不“复制”他人的作品, 同样不“复制”自己的作品, 在舞蹈作品中往往通过舞蹈动作舞蹈姿态或是舞蹈道具处处表现出他的别具匠心。
张继钢在追求形态“创新”时首先表现在舞蹈动作与姿态的创新, 军旅舞蹈在编创中往往以运用当代舞的体裁, 其姿态形态也是多为表现军人高大矫健英勇善战的一面, 但张继钢编导大胆将民族舞体裁融合到军旅舞蹈中其大胆创新的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例如作品《密林中的故事》其作品表现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一批战士与一个双目失明的少女之间的军民深情, 战士们打破以往的军旅程式化动作, 采取傣族的基本步法蹲、轻踢、摆胯、颤膝等每一个动律都来自于傣族舞蹈中, 这样的表现形式一方面打破传统军旅舞蹈的千篇一律, 又充分地体现出云南西双版纳的地域舞蹈风格。再如在舞蹈《哈达献给解放军》中, 编导以藏族体裁融合在军旅舞蹈中表现藏区部队帮助西藏人民修建道路搭建房屋部队人民一家亲, 舞者手持白色哈达颤膝的动律、欢快的玄子、弓背屈膝的体态显示出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二、方式追求“限制”
现如今许多舞蹈编导在舞蹈在创作方式中一直追捧无限制, 这样的方式在现代舞和当代舞创作中尤为突出, 但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出一种问题现象并愈演愈烈——舞蹈风格削弱、舞蹈语汇杂揉, 在很多舞蹈作品中, 我们不难发现观众只能从舞者的服装和道具中分辨他所表现的舞蹈体裁和内容, 去除音乐和服装道具等我们发现许多作品都雷同并没有特色。而张继钢的许多经典作品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成为经典, 正是因为他不去模仿这样的“无限制”而是选择在“限制”中寻找“无限”。当他毕业时, 他没有选择学院里的“编舞技法”而是独创出具有自己独特性的编创方式。
例如, 在张继钢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晚会《军魂》的女子舞蹈《送军鞋》中, 就是通过线条和调度限制舞蹈动作的发展从而达到整齐和谐的画面感, 给予观众视觉冲击的效果。一横排的女子演员统一向统一方向以东北秧歌的步伐不断先行, 通过队形上的限制达到一种无限延伸之感, 同时表达了百姓们对子弟兵的崇敬热爱之情。再如, 在舞蹈《士兵与枪》中, 士兵们在一字横排上, 依次轮番做转枪的动作, 队列限制于横排, 动作限制于划一, 但这样的限制动作更加突显出军人整齐具有斗志昂扬的气势。
三、道具运用追求巧妙
在道具的使用中编导也是别具匠心, 道具在舞蹈中的使用一般分为熟悉化运用和陌生化运用, 在舞蹈作品中舞蹈道具的熟悉化使用是非常常见的, 例如扇子、手绢、椅子等等;陌生化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使用并不是原道具自然形态照搬, 它必须经过符合编导塑造艺术形象的夸张与艺术改造。道具在整个舞蹈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是表明地点、人物关系的场景道具, 同时也起到了烘托氛围、激发情感、升华主题的作用。舞蹈道具的运用还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 增强了舞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例如在舞蹈《哈达献给解放军》中, 编导巧妙使用哈达这一道具进行熟悉化与陌生化的综合运用。每一个陌生化的运用都折射出编导对舞蹈道具使用的别有用心,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编导善于观察与创新, 一方面哈达象征着藏族人民对解放军的无限的崇敬爱意, 也代表了解放军对藏族人民的浓浓深情;另一方面, 哈达的质地柔软可塑性强, 无论在房屋还是道路的线条搭建上编导对线条构建、画面感的把握程度都是非常准确而形象的。舞蹈《哈达献给解放军》没有用舞蹈去图解故事, 没有肤浅去刻画人物, 而是注重人物的情感与人物的情绪。再加之宏大和抒情音乐的配合, 使观众的情绪产生了共鸣。编导紧紧抓住解放军在雪域高原修建学校的劳动生活片段, 表现军爱民、民拥军之情。舞蹈中的哈达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着特有的魅力, 它时而的幻化为劳作工具配合着铿锵有力又略带有沉闷的音乐体现雪域高原上劳动的环境;时而哈达模拟教室场景, 表现了藏族儿童对解放军的感激之情;时而变成解放军战士手中长长的哈达又变为了五彩缤纷的彩带, 配以激昂的腾跃动作, 舞出许许多多战士在劳动和歌唱, 通过动作的大量重复, 将舞者和观者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在高亢及欢快的音乐声中, 表现出西藏人民尊敬解放军, 解放军为西藏人民扑汤蹈火的英勇形象。
张继钢的作品不仅仅体现的是他个人的创作风格, 同时将我国军旅舞蹈艺术提升到民族精神的层次。丰富的主题、巧妙的形式、创新的思维, 他的作品对中国舞蹈有着深远的影响。纵观军旅舞蹈的发展, 我们将越发认识到, 军旅舞蹈是取材于人民生活和军队生活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军事科技的进步, 军旅舞蹈的发展也将不断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玲.舞蹈鉴赏[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10.
[2]隆荫培.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舞蹈编创教学 篇10
一、题材充分反映幼儿的心理特征, 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从心理的角度上来可看、好奇、好动、易幻想、内心感情容易外露、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形象具体都是儿童心理特征。针对这些特点, 舞蹈《我的偶像》在选材上主题鲜明、健康、浅显易懂、新颖别致, 同时具有了儿童的特征, 情节发展清楚有趣, 易于儿童理解、接受, 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我的偶像》 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帮助青少年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从而在思想境界上提升自我, 最终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而不会盲目随从。
儿童舞蹈教育是要是儿童智力得到良好发展, 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坚强的意志, 发展儿童的体质, 形成良好的形体和气质, 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能力。所以, 在选择舞蹈题材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一些积极向上具有教育意义的和符合孩子好奇心的, 这样就能使儿童在快乐舞蹈的同时也能学到更多的只是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而且会比强制性的学习来得更容易些。舞蹈《我的偶像》不仅使学生们得到了快乐而且学习到了雷锋的助人为乐敢于奉献的精神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都对真、善、 美充满了崇敬。如果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能给孩子一个正确引导, 就不会发生为追星而自杀这么荒唐的事情了。
二、舞蹈结构清晰明了, 内容和结构和谐统一
舞蹈《我的偶像》中起、承、转、合分配的十分清晰明确。 随着舞蹈的发展, 指引着观众进入到舞蹈中去, 让观众的思维一直处于连续不断的思考过程中。
《我的偶像》中用四个八拍的动作利用重复和强调, 几次动作的累积、前后的交叉, 整体的集中散开, 使得整个舞台饱满富于流动性。从“承”到“转”是舞蹈动作累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向, 小情节运用的同时还加了舞段, 使整个舞蹈的“转”简单而有力度。舞蹈的“合”也是一个营造气氛的, 和“起”的方式不一样, 但都是在营造气氛上的, 当所有小朋友手牵手一排齐唱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同时往前走, 使雷锋的精神再次体现出来,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舞蹈音乐保障了舞蹈作品的艺术性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选择合适的舞蹈音乐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 才能保障舞蹈的艺术性。舞蹈《我的偶像》的音乐是运用了那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学习雷锋好榜样》。舞蹈编导常常被舞蹈音乐所困扰, 有这样一句话:舞蹈有了好音乐就成功了一半。歌手王蓉改编后的《学习雷锋好榜样》 具备了作为舞蹈音乐的一切要素, 首先王蓉加入一段说唱, 就像给一位老人安装了一颗年轻的心, 使他焕发了青春活力。开场的童声清唱和中间新疆风格的快板, 又给这首音乐作品增添了活泼的色彩, 使乐曲一下子变得刚柔相济、弹性十足了。这些变化使整个乐曲丰满起来, 富于变化的节奏现代感强烈, 给编舞者很大的发挥空间。
四、演员表演具有童心童趣
童心是儿童舞蹈创作的焦点, 童趣是儿童舞蹈的主要审美特征, 以童心追求童趣, 是儿童舞蹈创作的出发点。在编创儿童舞蹈时要熟悉儿童生活, 动作设计要适度夸张和美化, 做到既有动态性、直观性, 又有表情性和审美性。
舞蹈《我的偶像》中儿童的表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表情丰富多彩、夸张。高兴起来哈哈大笑, 生气起来立刻就哭。借助面部表情来代替语言的表达, 而这种表达是没有心灵伪装的、真实的。在舞蹈的表演中, 儿童表情的特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如有的幼儿舞蹈, 在表演吃惊时故意夸张把嘴巴张的老大, 眼睛瞪圆不停张望;生气时把嘴巴鼓得高高的, 这种表情既体现了情景的真实感, 又突出了幼儿的稚气。小演员的表情充满了童心童趣, 他们在游戏中去聆听雷锋的事迹去感受雷锋的精神。表演中孩子们用他们渴望的眼神告诉我们他们对雷锋的崇敬。
总之, 儿童生活是儿童舞蹈创作的源泉, 舞蹈《我的偶像》 把握和掌握住了心理思维特地点和生活特点, 使舞蹈具有时代气息和当代儿童精神面貌, 使儿童在参加舞蹈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审美愉悦和精神熏陶。创编时根据了儿童身心特点, 体现了儿童的真切情感, 使他们能从中感受美、发现美。舞蹈《我的偶像》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少儿舞蹈发展的某种趋势。
摘要:在广大少年儿童舞蹈爱好者的心目中, “小荷风采”展演、“魅力校园”全国校园文艺汇演暨第八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则是他们一心想摘取荣誉之冠的艺术舞台。少儿舞蹈《我的偶像》作为少儿舞蹈的精品节目, 她的问世充分得到了艺术和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肯定, 其编导的编排技巧和所选题材的独到之处, 非常值得我们一线的舞蹈工作者去学习和探讨。
关键词:少儿舞蹈,舞蹈教学,编创艺术,舞蹈音乐
参考文献
[1]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0 (11) .
[2]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01) .
[3]高月梅, 张宏.《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