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创(精选9篇)
舞蹈编创 篇1
一、少儿舞蹈编创的现状
少儿舞蹈是由少年儿童表演或者表现少年儿童生活、反映少年儿童内心的舞蹈, 它是我国舞蹈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朵美丽之花, 是对少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少儿舞蹈的作品层出不穷, 但是真正优秀的却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
(一) 从选材上看, 少儿舞蹈成人化严重。少儿舞蹈的编创者通常都是成人, 他们在选材时都是以自己的眼光与视角去看待儿童的世界, 这必然造成偏颇, 在真实性、纯真性上都大打折扣, 让作为主体观众的少年儿童缺乏共鸣感, 丝毫不感兴趣。
(二) 从表现形式上看, 少儿舞蹈炫技成分过多。舞蹈的专业技能是舞蹈演员的专业素质也是基本功, 但是毫无来由的故意炫技只能惹人反感。舞蹈的编创者应该明白, 舞蹈是内心的发声, 舞蹈的专业技能是为内容本身服务的, 好的技能才能使舞蹈更加出彩。
(三) 从结构上看, 少儿舞蹈结构拼接严重。如今的少儿舞蹈在结构上通常表现为程式化的三段式形式, 除去那些意义指向性的动作之外, 其他的舞蹈动作和情节的设置都是单调的律动, 缺乏对少儿的童真、童趣的描摹, 无法真正地表现出少年儿童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活动, 只是将具有节奏性的舞蹈动作拼接起来。
二、儿童舞蹈的编创特点
充满童真、童趣, 能够表现儿童的生活与内心是少儿舞蹈不同于其他所有舞蹈的最根本特征。只有这个特征越明显, 少儿舞蹈才能够真正焕发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因此, 掌握童心、童趣, 充满童真, 着力研究少年儿童的内心发展与成长过程是每一位少儿舞蹈编创者最重要的事业。
(一) 天真的童心, 丰富的想象。人的情感和思维都附丽于这大千世界, 而生存在这一世界的孩子们是最天真无邪的, 他们焕发着热情, 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天生的好奇心使孩子们看到的世界与成人视野里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 他们能看到很多奇妙的景色、喜欢模仿动物、喜欢描摹植物, 在他们的世界中, 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因此, 少儿舞蹈编创者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去编创舞蹈, 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二) 夸张的舞蹈语言。一切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的启迪, 舞蹈艺术更是如此, 它所提供的艺术情景比生活更加鲜明, 更加感人, 更加富有感染力。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夸张, 对少儿舞蹈的编创尤为重要, 而且夸张也更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 突出了少儿舞蹈趣味性的特点, 大胆突破, 使原有的形式达到神奇的境界, 使之成为少儿舞蹈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三) 创作对象的独特性。少儿舞蹈的受众主要是少年儿童, 它虽然与成人的舞蹈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但创作更加困难。在创作的过程中要从儿童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 创作要能够贴近儿童的生活, 表达儿童的所思所想与内心情感。因此, 这就要求少儿舞蹈的编创者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生活, 能够了解儿童的内心, 使舞蹈作品能够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 更具感染力。
三、少儿舞蹈编创创新思维的运用
(一) 贴近儿童生活, 深入角色。少儿舞蹈创作与其它的艺术创作形式相同, 深入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儿童舞蹈之所以活力不凡, 关键就在于它能够真实地展现儿童生活。 少儿舞蹈编创者在编创舞蹈时, 要能够抛弃已有思路, 转换角色, 将自己的视角纳入儿童的角色当中, 创作出符合儿童舞蹈语言的作品。
(二) 少儿舞蹈动作姿态上的创新。少儿舞蹈中的拟人化特色是少儿舞蹈在动作语言上不同于其他舞蹈形式的特点。在少儿眼中, 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 它们能言语, 会思考, 会生病, 有爸爸妈妈。因此, 应该将少儿舞蹈中模仿类动作创新, 使其能够更具创造力。还可以在创作实践中, 将其融合、解剖、分切演化成新形式的舞蹈动作, 成为新作品所特有的舞蹈语言。
(三) 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少年儿童是少儿舞蹈的主体, 他们既是表演者, 也是创作者。少儿舞蹈的编创者要能够即兴开发孩子们自身的创造力。越是年龄小的儿童创造力越是强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意放的音乐他们都会跟着翩翩起舞。因此编创者应该能够鼓舞孩子们的创造力, 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音乐情景下自由舞蹈。
参考文献
[1]程天心.儿童舞蹈教育、创作经验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2]苗燕.舞动童心——对舞蹈普及教育中少儿舞蹈创作的思考[J].新一代 (下半月) , 2011 (10) .
[3]林东国.探寻少儿舞蹈编创的继承与创新[J].美丽中国, 2011 (9) .
舞蹈编创开启少儿快乐成长之路 篇2
关键词:舞蹈编创;少儿;快乐成长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少儿舞蹈以其清纯、轻盈、曼妙、雅致、柔美的特点征服了观众,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少儿具有成年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身体素质。少儿的身体具有较高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弹跳力,而且少儿的脂肪含量很低,具有较好的形体美和曲线美,这些身体条件都非常适合舞蹈学习与舞蹈表演。因此,很多观众觉得成年人的舞蹈表演非常生硬笨重,而少儿的舞蹈表演却如仙女散花般美妙。由此可见,少儿舞蹈编创工作的春天到了。
1 少儿舞蹈编创
少儿舞蹈编创是指编舞者以少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基点,结合少儿独有的身体素质条件,而专门为少儿创作出来进行学习和表演的舞蹈形式。少儿舞蹈编创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是编舞者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的某种灵感以舞蹈与音乐相结合形式创作出来,用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语言诠释灵感物化灵感。少儿舞蹈编创的核心是借助音乐平台的基础支持,用舞蹈语言表现主题思想,并实现舞蹈、音乐、表演者三元素的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2 少儿舞蹈编创的重要性
首先,少儿舞蹈编创能够引导少儿通过舞蹈学习和表演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有效增强少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少儿的机体免疫力,能够保障少儿身体健康,使少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成为可能。其次,少儿舞蹈编创能够为少儿提供一个发展个人舞蹈表现力和音乐感知力的机会,音乐与舞蹈是艺术舞台上的并蒂莲,少儿能够在音乐节奏的引领下进行舞蹈表演,发挥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音乐、动作、情感的和谐一致。最后,少儿舞蹈编创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能够为少儿提供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的艺术作品,通过舞蹈作品中的正能量对少儿的性格形成与品德培养施加积极的影响,有效促进少儿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3 少儿舞蹈编创的指导思想
3.1 少儿舞蹈编创应体现清新唯美的特点
清纯、幼稚、善良、可爱成为描述少儿内心世界的几个关键词,在少儿的眼里,外界的一人一物都和自己一样简简单单。少儿富于幻想,想象力非常强,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无生命的玩具看成自己的朋友,并和他进行交谈。因此,舞蹈编创要注意少儿内心世界的实际需求,用少儿天真无邪的“眼睛”来审视外面的社会生活,以少儿的思维方式去解析和创造舞蹈。
3.2 少儿舞蹈编创应凸显童心童趣的特点
少儿舞蹈编创的创作对象当然就是少儿,那么,少儿舞蹈编创就必须要表现出童心童趣,这是少儿舞蹈编创的本色所在,也是获得少儿认可和接受的根本。编舞者要在舞蹈动作的一举一动中考虑到少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考虑到少儿是否能够完美地完成舞蹈动作,为少儿量身定做舞蹈,从而有效强化少儿舞蹈编创的针对性、趣味性。
3.3 少儿舞蹈编创应突出形体造型的特点
舞蹈表演本身就是一种直观化、符号化的形体艺术,通过一个个造型别致、动作优美的舞蹈表演给大众带来精彩的审美体验。少儿舞蹈更是这样,少儿的身心发展刚刚起步,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都有待提高,不适合进行抽象化的舞蹈表演。因此,编舞者在少儿舞蹈的编创过程中要注意多为少儿设计一些直观化、造型化、艺术化的舞蹈造型。
3.4 少儿舞蹈编创应强化模仿写生的特点
少儿舞蹈编创还需要强化舞蹈动作的模仿与再现,将生活中的经典动作纳入舞蹈表演中。例如,表演者双手合十并向一方倾斜,闭上眼睛后将脸贴在手背上,观众就会将表演者的一系列动作理解为“睡觉”。另外,少儿活泼爱动,喜欢小动物,少儿舞蹈编创可以将小鸟飞翔、鱼儿游泳、青蛙跳跃以及鸭子走路等动作融入舞蹈动作之中,提升舞蹈表演的趣味性。
4 舞蹈编创开启少儿快乐成长之路
舞蹈编创是少儿舞蹈表演的蓝图,也是少儿积极合作、主动表演的计划书,更是少儿接受艺术熏陶、实现快乐成长的有力抓手。
4.1 灵感点亮编创,构思成就舞蹈
少儿舞蹈编创需要灵感作为艺术创造的“发酵粉”,而少儿舞蹈编创的灵感应该来源于生活,尤其要来源于少儿的现实生活,来源于少儿喜怒哀乐的个人体验和人际交往的社会生活。也就是说,少儿舞蹈编创的实际内容应该是少儿喜闻乐见、乐此不疲的生活元素,能够激发少儿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少儿对舞蹈学习充满渴望,不需要教师的动员,少儿就能够主动进行舞蹈学习。来源于少儿现实生活的灵感能够强化少儿舞蹈编创的针对性,能够很容易获得少儿的认可和接受。所以,编舞者要积极在少儿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用童心童趣点亮舞蹈编创。
构思是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将来源于少儿现实生活的灵感具体化和形象化的创作过程。构思过程需要发挥编舞者的想象力,而成年人的想象力远远不如少儿活跃和夸张。因此,编舞者要善于激活个人想象力,用想象力为舞蹈编创插上腾飞的翅膀,缩短与少儿在想象力方面的差距,实现少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另外,编舞者还要注意舞蹈语汇的合理使用,语汇不在多而在于形象夸张、有创造力、有趣味性,舞蹈语汇一般只需两三个就可以了,关键在于舞蹈语汇的经典性和形象性,能够创造出引人入胜的“点子”。
4.2 立足童心童趣,突出主体要求
少儿舞蹈编创不仅需要灵感确定舞蹈创作的基点,还需要通过构思确定舞蹈创作的基本框架,少儿舞蹈编创更需要将设想转变为现实。少儿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汽车、电脑、智能手机、网络等现代元素给予少儿海量的信息储存,少儿的思想认识、欣赏品味以及价值观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超前性。因此,少儿舞蹈编创要强化舞蹈内涵的多元化,满足少儿的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地吸引少儿积极加入到舞蹈学习中来。在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选材要立足于童心童趣,提高舞蹈选材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舞蹈种类是少儿舞蹈编创的最后成型阶段,少儿舞蹈主要有律动、歌伴舞、独舞、多人舞、音乐游戏以及表演舞蹈等,舞蹈种类直接决定着少儿是否能够从舞蹈学习中得到快乐。编舞者还要根据舞蹈种类确定合适的伴奏音乐,伴奏音乐的优劣能够对舞蹈效果产生很深的影响,好的伴奏音乐能够以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激发少儿随乐起舞的积极冲动。编舞者更要处理伴奏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尤其是主题动作的反复和强化,使音乐节奏与舞蹈动率合二为一,从而增强舞蹈学习的艺术效果。
5 结束语
舞蹈编创能够为少儿的艺术学习和快乐成长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舞蹈作品,引导少儿在翩翩起舞中愉悦身心发展自我,真正实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教育效果,从而有效促进少儿的舞蹈学习和快乐成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珠黎.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谈小学低段的舞蹈编创[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2).
[2] 程家跃.儿童舞蹈编创中的几个美学问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5).
即兴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 篇3
我们说舞蹈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是人民大众的。舞蹈的本质已决定了它的群众性, 因此, “即兴舞蹈”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国。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 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 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 在不断的总结与实践中, 就会有许多好作品从你手中涌现出来。
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 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 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深刻理解之后, 对其动作元素再进行大量的即兴, 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
2 即兴在舞蹈创编中的运用
2.1 即兴在民间舞创编中的运用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 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 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 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那么“即兴创作”又是我国民间舞主要的表现形式特点之一。在民间舞表演活动中, 民间舞蹈的参加者即是表演者, 在舞蹈的进行中进行互相学习, 即兴创作。人们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 一方面感受本民族歌舞的独特风格, 熟悉和运用本民族表达思想与感情的传统方法;一方面通过提炼, 使本民族的民间舞蹈更加完整统一, 并通过节目、祭礼、聚会等集体活动, 使之一辈辈流传下来。这就是说, “即兴创作”作为我国民间舞蹈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是广大人名群众在舞蹈活动中间以抒发感情传达情意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主要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是我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
2.2 即兴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运用
在幼儿舞蹈的创编当中, “童幻性即兴”是体现儿童的自我世界的璀璨绚丽, 是儿童行为在思维领域中的艺术化反映。“童幻性即兴”通常是界定儿童舞蹈艺术的最显著的标志, 因为幻想 (又称憧憬) 往往是儿童心灵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儿童幻想题材的舞蹈艺术中, 他们可以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可以在地穴中作统领蚂蚁的大王, 可以是穿行太空的外星小超人。儿童幻想过程中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仆现和对于想象情景直接表露的特点, 正是儿童舞蹈艺术形象的依托, 是构成儿童舞蹈艺术特色的基础。
2.3“即兴”在舞蹈编创环节中的运用
我们说在舞蹈创编中“构思”有了, 怎样把这个“构思”发展成舞蹈呢?光有灵感是不够的, 第二阶段就在于面对“构思”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通过身体的研究找到相对应的素材。素材包括元素动作和组合。这时的元素动作在选材时就应该已经同时想清楚了, 它可能包括部分选材前采风得来的动作, 这些动作可能来源于劳动时动作的艺术化, 也可能来自于想象中, 或者来自于已经存在的动作组合。
对于这一阶段来说, 即兴舞蹈的运用是最重要的, 它能使“构思”呈现出来, 并赋予其活力。通过即兴舞蹈, 人们能看到“构思”找到它身体动作的载体和估计出这一构思的潜力。这时的舞蹈直接把动作连接起来, 成为一个一个段落或直接成为一个舞蹈作品的雏形。对我来说, 我就会把即兴舞蹈视为最主要的、必须的创作手段。因为它给舞蹈者完全的自由。他们能无节制、无限止地舞蹈, 他们的动作经常超出他们的意识之外, 就如人们所说:“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些动作。”
根据即兴舞蹈的特性, 即兴舞蹈通过游戏激发自发性。它包括运动性的和情景性的瞬间不品, 在没有任何方式方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根据编舞者的建议, 舞蹈者遵循各种引导启发地他探索的指令, 用身体去寻求。最初的“构思”作为主题, 所有的建议都服务于这个主题。
我们就这样从技术性和情感性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涉足将来的舞蹈。每个建议都为阐明主题服务, 帮助接近我们最初所选择的主题。即兴舞蹈练习是为舞蹈作品找到有用的素材, 而不打算就此把它作为已经编成的舞蹈。用身体探索, 即兴舞蹈能由编舞者自己练, 或由编舞者引导一批舞蹈演员进行。在大量的练习和齐心协力的研究中, 编舞者和舞蹈演员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想象展开了, 动作就会自发地产生。
但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有同样的价值, 同样的用途。有些将很快被忘掉。
相反, 有些则明显地表现出来。编舞的材料有了, 但舞蹈还不存在。为了使它取得形式, 应该在各种素材中确认出能够用于作品的成分, 发及将它们有机地纵使起来。再进行下一步的编创。
3 影响舞蹈的各个因素与“即兴”之间的紧密联系
3.1 意境与即兴
一件成功的舞蹈作品, 总令人耳目一新, 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一句话:有意境。美的意境需要眼光独到, 善于把握时代的脉络, 抓住一般人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筛选, 发展其中的闪光点加以提炼升华, 于是栩栩如生的形象脱颖而出。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 而且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 使观众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要达到这种境界, 作品才易于被观众所接受和欢迎。
所以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必要的时候就需要带着意境之感去进行即兴的创编。才能为此后的作品编创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3.2 想象力与即兴
想象, 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精彩的想象, 就像童话中的魔杖, 点到那里, 那里就会产生奇特的变化。英国诗人杨格说:“独创性作家的笔头, 像阿米达的魔杖, 能够从荒漠中唤出灿烂的春天。”要想舞蹈具有独创性, 想象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因素。贾作光老师就十分看重“即兴”中的想象力, 认为即兴舞的训练可以丰富舞者的想象力, 充实其表现手段, 启发其灵感, 锻炼其乐感和敏锐地用形体动作造型的能力。认为“即兴舞的训练在于使受训者适应即兴而舞的习惯, 掌握表演和创作同步进行的方法”, 与此相关联。
3.3 音乐与即兴
3.3.1 首先, 创作者应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音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论上理解, 更重要的是对音乐表现情感和音乐形象上的理解。
例如, 一个舞蹈家和一名画家同时听一首名曲, 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就会不同。画家脑海里出现的是画面、构图、布局、是各种色彩、明暗的对比。舞蹈家则会根据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音响的强弱、脑海中不断闪烁着各种跳跃, 旋转和时而翻腾激烈, 时而舒展委婉的动作型像。虽然二者理解不同, 但他们都是很强音乐感的欣赏者。
3.3.2 其次, 一方面, 音乐形象是深化舞蹈形象的。
因此舞蹈“即兴”是不能离开音乐的。在舞蹈“即兴”中, 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感情的组合, 它是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节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中进行的。音乐的旋律除了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性, 主要表现在旋律对舞蹈形象的塑造上;音响表现在思想感情上, 感情强烈、高亢、激动时, 音区便高, 节奏也快, 随之而来的舞蹈动作也会速度快、幅度大。另一方面, 音乐是启动舞者感情的钥匙。激情刺激即兴“即兴舞者”必须有旋律感。旋律感不只是舞蹈形象所需要的速度和节奏、空间和时间, 其核心是要体现音乐的内在冲动。舞者必须牢记舞蹈音乐的各种旋律和节奏, 如在情节结构中的前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整个布局里所出现的各种变奏、快板、慢板、行板等;这一连串的音乐、旋律、节奏均是体现舞蹈形象的感情色彩, 也是舞者掌握舞蹈动作的符号。这些要求都是直接指向舞蹈形象的塑造的。
结束语
我们说艺术, 传达, 创造共同语言, 艺术家不是个人意志得执行者, 而是真实世界的传达者和真实力量的再现者。舞者, 歌者, 言说者, 静默者……在表演和非表演之间, 艺术家是虚与实的能动的个体, 这也是他与观众的交界线。所以天地, 日月, 生死, 爱, 那个现实的传达只能经由不同经验的个体。“即兴”则能让每个个体以他独特的方式展现他真实世界的经验。
责任编辑:宋义
摘要: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 其中即兴在舞蹈中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即兴舞蹈”在当今社会也给予我们一定的理性反思, 让我们知道在运用即兴编舞的同时也要尊重即兴对于舞蹈所起到的感性作用。
即兴舞在舞蹈编创中的作用探析 篇4
关键词:即兴舞;舞蹈编创;作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J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48-01
前言:不论是古代的诗人画家,还是舞蹈表演者,这些艺术创作者本身对于艺术就有着极高的天赋,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活的思维能力促使这些大家能够“随心所动”来即兴发挥,这些作品就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一般,展现出了“返璞归真”之美,抓住了艺术创造的灵魂。在即兴舞蹈的编创上,舞者根据音乐节奏即兴发挥,所流露出的不仅是舞者的自信与情怀,同时也是舞者的“真本事”。因此,即兴舞对于舞蹈编创者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借助音乐的节奏感来丰富想象力
在舞蹈编创中,相应编导需要以音乐的节奏感为出发点,以音乐的节奏乐律来把握住音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自身情感的释放与贯穿来赋予舞蹈以鲜活的生命力。基于舞者角度出发,其自身的情感阅历以及人生经验的差异性,促使其对同一首音乐的理解存在不同之处,因此,相应的舞蹈动作所展现的情感内涵也就不同,与此同时,不可忽略的一点是舞者对节奏的掌控,这是舞蹈动作与力度恰到好处展现出情感内涵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即兴舞的舞蹈编创而言,在进行即兴舞训练内容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舞者编舞的即兴创作能力,就需要以不同的音乐韵律来刺激舞者的听觉,使其在音乐中寻找到情感点,并在创编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以创造灵感的激发来促使舞者编创出新的舞蹈动作。在以舞蹈诠释音乐情感内容的过程中,随着对音乐情感内容的深入理解,通过节奏的刺激来不断提高舞者的音乐素养以及即兴编创能力。
二、以灵敏的思维能力来实现舞蹈动作的创新
即兴舞的编创需要编导能够具备灵敏的感官能力,能够以灵活的思维能力来捕捉到音乐中所蕴含的信息,进而才能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实现舞蹈动作的创新,并以灵活的肢体反应来最大程度的诠释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艺术本身来自于生活,对于舞蹈编创这一门艺术而言也同样如此,舞蹈编创者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融入到舞蹈动作的创造上,进而才能够赋予舞蹈鲜活的生命力,并以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来深化舞蹈的感染力。如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老师的《雀之灵》,活灵活现的孔雀之舞优美至极。在即兴舞的练习中,需要舞者具有着灵活的肢体发音,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以灵活的思维能力进行即兴创作,通过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来培养舞蹈班创者的编创能力。在此过程中,舞者的艺术素养逐渐提升,舞者能够以自身的激情来点燃创造的星火,并以灵活的思维能力来实现舞蹈动作的创编,同时以收放自如的情感来控制舞蹈的动作幅度与力度等,促使舞蹈动作具有活力。
三、以情感的充分激发来获取灵感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而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对于舞蹈编创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即兴舞的创作上,除了需要舞者“台下十年功”的辛勤努力外,还需要借助灵感来实现舞蹈动作的创编。在即兴舞训练中,对于随意一首没有听过的歌曲,舞蹈的编创需要舞者集中精神,寻找到音乐中的情感点,随着情感的爆发来抓住创作的灵感,进而实现即兴舞的编创。这一丝丝的灵感的迸发是舞蹈编创的源泉所在,而灵感的获取则是需要借助长时间的积累来实现,包括情感阅历、生活经验以及舞蹈动作技巧的训练等等,只有这些因素存在于脑海之中,才能够在思维的作用下相互碰撞,进而形成灵感的火花。即兴舞的训练能够促使舞蹈编导者具备一定的即兴发挥能力,能够在音乐响起时实现对身心的调整,尽快进入到表演的状态中,进而潜意识中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乐律而抓住创作的灵感。
四、实现肢体动作的深入开发
在舞蹈艺术的表演中,舞蹈的艺术之美需要借助人的肢体动作来实现,因此,对于舞蹈编创而言,实现舞蹈动作的丰富与创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即兴舞的训练中,舞者打破传统循规蹈矩模式的束缚,舞蹈动作是以灵感的出发点,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来寻找情感的共鸣,舞蹈动作随心而起。这种将音乐、舞蹈动作以及情感因素融为一体的即兴舞表演,所带给人的是一种舒适洒脱之美,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展现出情感因素在舞蹈动作中的作用,进而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对于舞蹈编创者而言则能够更好的训练自身的肢体协调度,能够以柔韧的肢体以及灵活的动作来赋予舞蹈以生命力。
五、为提高舞蹈编创者的自信心奠定基础
在即兴舞的表演中,舞蹈的魅力表面上来自于舞蹈动作以及舞者情感的融入程度,但事实上,更为重要的是舞者的自信心,只有舞者能够包含自信,才能够尽情的释放出自身的激情,在音乐响起之时能够瞬间调整好自身的状态,将身心与情感融入到舞蹈动作之中,进而赋予舞蹈动作以灵魂。在即兴舞反复训练的过程中,舞者能够逐渐摆脱身心的束缚,一气呵成的用舞蹈诠释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进而不断提升舞者的自信心,同时,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舞者的审美能力、舞蹈技能等都会随之不断得到提高。而这对于舞蹈编创而言,能够确保编导注重舞蹈动作中自信的融入,为进一步提升编导的综合能力素质奠定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即兴舞的学习与训练,能够逐步提高舞者的自信心、创新能力并不断激发舞者的灵感、培养舞者灵活的思维能力与肢体协调能力,而这对于舞蹈编创而言极为重要,通过这一系列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能够为确保编导赋予舞蹈以鲜活的生命力,以通过舞蹈动作来激发情感的共鸣,实现舞蹈魅力的深刻外显。
参考文献:
[1]尹丹丹.即兴舞在舞蹈编创中的价值体现[J].音乐大观,2012,03:194-195.
[2]樊蒙蒙.浅析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即兴舞”[J].时代教育,2013,07:132.
[3]周云.论即兴训练对唤起编创潜意识的作用[J].大舞台,2010,03:55-57.
浅析舞蹈编创中的意象思维过程 篇5
关键词:动机,感性创造,理性创造
舞蹈编创中意象思维的产生可来源于自然客观事物, 文学著作, 历史故事, 生活经历以及所看所听所想的一切触发自身情感的事物。之后对舞蹈想要呈现的事物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剖析, 结合舞台艺术的时空限制等要素对已有的感性资料重新整合, 并赋予最适合内容的形式。下面我就结合舞蹈实例谈谈创作思维过程对于舞蹈作品的呈现的具体作用。
一、动机的作用
(一) 情绪自发的舞蹈
情绪是以自身某种特定情感为基础的。如在生活中, 由人们细腻的情感, 深刻的思想, 鲜明的性格, 和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身的矛盾冲突等所引发的, 可作为抒情性舞蹈的导火线, 作为情感线贯穿始终, 并渲染表演中的舞台氛围。人的情绪可大致分为积极的的和消极的两个基本范畴。
喜悦的感情, 成功的兴奋。胜利的自豪, 节日的愉悦等, 都是产生积极的情绪舞的机缘, 多采用群众娱乐的民族民间舞的表现形式。此类舞蹈通过可把情绪寄托在热烈的音乐气氛里, 随心所欲的自由舞蹈。如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才会产生表现劳动的动作与状态等。另如《铜鼓舞》, 以彝族人民那种特有的舞蹈动律和节奏.侧重队形画面的整体变化和由稳健到激昂的情绪发展, 将舞蹈逐步推向高潮, 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 使我们形象地、亲切地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奔放而炽热的感情。佤族舞蹈《高格龙勐》, 则以人们不多见的甩动披在肩上的长发为基本动律。组成了颇具特色的风情画卷, 展现出了佤族姑娘自豪而爽朗的心理素质, 以其热烈的、青春的活力。这些, 都体现了不同的人或民族, 不同的生活环境孕育了不同性格的人, 从而奠定了不同的艺术氛围。
苦闷、悲痛、恐慌、抑郁、愁苦等都是产生消极的情绪舞的机缘, 大多表现为个人情感和采用古典舞和现代舞的表现形式。以某种特定的单纯的情绪为主线, 体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古典舞中, 例如舞蹈《乡愁无边》, 就表现了一位远在他乡的女子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现代舞中, 例如舞蹈《时空》, 感叹时间的转瞬即逝以及太多一去不复返的无奈, 以抽象的语言表现纯粹的精神世界。
(二) 人物引发的舞蹈
通常从文学著作, 历史故事, 人物传记以及周边等人事中获得, 如某段历史时期的某个代表性人物的性格, 经历, 情感等, 以及生活中听到看到感受到的人事物, 感叹不同人物某一鲜明的性格、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情感或一生的辉煌成就及其生活坎坷, 命运多舛等等, 亦或编导自身产生一种亲密感, 正如被一根线无形的联系在一起, 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心灵上的相通和塑造人物的冲动。此类为叙事性舞蹈的机缘。例如舞蹈《孔乙己》, 编导通过著名作家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其矛盾而复杂的人物性格的初步了解, 产生对其悲剧性的遭遇的同情, 或对人生无奈忍让的感叹等多方面的因素, 为创作提供了情感依据, 及为下一步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感性创造
“想象”在创作者的感性思维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搜集丰富的感性资料 (即:与编导想要诠释的人物所有相关的信息, 如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特征、阶级地位、生活环境与状况、以及一切与人物相关联的人事物等等。) 之后, 对其加工制作, 也就是把获取的感性资料里的部分内容抽离出来进行整合, 并探究其背后的本质联系, 合理的具体的运用到想要通过塑造人物及其状态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和思想感情中, 使作品更完整, 更富有艺术价值, 即:在人脑中形成有意识的动态形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可以进入到一切事物中, 想象能推动世界的进步, 是知识进化的结果。例如舞剧《丝路花雨》中, 编导为展现盛唐时期人们的生活风貌, 展现当时平安和谐的社会状况, 通过对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的揣摩, 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想象, 从演员身着华贵轻柔的服装, 复杂多变的头饰, 并运用道具衬托及生动的大漠场面设计, 塑造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三、理性创造
编导在创作一个艺术作品前的获得感性具体思维在创作过程中固然至关重要, 但编导能否把个人的思想、情感、准确地转化为舞蹈的表现形式, 是作品诞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舞蹈作品, 一般都是由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亲密无间地交融在一起所组成的, 是表现给编导的心灵以震撼, 并在某种意义上熔铸了编导情感和思想的生活内容的重要环节。
内容主要是表现基本已吸收的人的情感、思想、感觉、意识以及围绕着这些背后的情节、事件、矛盾冲突等等。形式主要是舞蹈的种类、体裁、样式、舞蹈语言及各种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段的创造和运用。
在舞蹈创作中, 舞蹈的内容和形式, 从总体上看, 都是来源于生活。有人把生活比作艺术创作的土壤, 任何艺术创作只有深深的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之中, 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
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整个人类生命状态的浓缩。舞蹈以感性认识为主导, 是理性思维的表现形式。任何舞蹈作品一定要有理论模式的支持, 然而很多人只强调舞蹈艺术的感性层面, 而忽视了它的理性层面, 这是对舞蹈的曲解和贬渎。拟从舞蹈的表演、创作、教学三个方面, 来对感生与理性在舞蹈中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 强调舞蹈的感性与理性必须协调统一, 才能推动其发展。
参考文献
[1]隆荫培.舞蹈知识手册
对舞蹈编创教学思维的步骤性归纳 篇6
舞蹈编创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神秘而深奥的,那么如何去理解其概念呢?
如果将舞蹈编创的行为比作是记日记,写文章,那就很好明白了。从方法和过程上,写文章和舞蹈编创,其性质都是一种语言的表达,只不过语言的呈现形式不一样。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功用是用来表情达意,用来沟通与交流,不管它是运用的是哪种语言,它的功能属性是一致的。绘画采用的是色彩语言,建筑采用的是设计语言,社会民族间有种族的发音语言等等,舞蹈的语言则是独特的肢体语言。舞蹈编创就是以人的肢体为特殊承载,以视觉感触过程为接受途径,创作出合乎艺术审美的肢体语言的过程。
二、编创教学的思维步骤
所谓的教学思维步骤,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合乎逻辑的途径方法。舞蹈的编创就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达到我们的创作目的。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的编创思维步骤:
第一步:确立表现的主题
任何艺术作品都有一个它要表达的主题,哪怕这样的作品标题是“无题”,它也在讲述所要显示的主题。在舞蹈编创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确立舞蹈作品的表现主题,这样的主题可以来自任何的环境和要求,也许是突发的灵感,也许是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也许是某一活动过程的环节。围绕确立的舞蹈主题,我们才可以进行接下去的构思和运作。
第二步:选取有意味的姿态动作
确立好了主题,接下来我们要做的第二步就是要去挖掘和设计为主题形象服务的舞蹈语言。
选取表现舞蹈主题的动作语言的编创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被找不出动作语言而烦恼,这和写文章无话可说道理相似。我们在编创之前,可以在以往的经验积累中汲取动作词汇,也可以进行创造,但这过程中我们要把握住,在我们选取和创造的舞蹈动作语言中,力求每一个动作姿态都是一个具有主题象征意味的肢体状态,当这样的姿态动作在我们对它进行感觉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给每一个姿态动作贴上人文性的标签,并进行概念,使之成为渲染主题的动作语言的信息符号,这样的姿态动作语言就具有了鲜明的意味,就能很清楚的描绘出主题形象的点,再通过无数次的反复强调有意味点,钩织出整体性主题形象。当观赏者一看到这些呈现的形象,就会不知觉用感情经验来进行理解,解读出舞蹈所表现出的主题,两者形成相互作用。
第三步:造句式的连接
在选取好有意味的姿态动作词汇的工作之后,接下来便是用已选好的姿态动作词汇进行舞蹈的“造句”,正如写文章,语句可以用“得、地、的”,连接语气词,等等进行巧妙的衔接,舞蹈的肢体语句的衔接可以用“走”“跑”“跳”“转”“移”等多种方法,只要这样的“走”“跑”“跳”“转”“移”在统一舞种风格的范围之内任何的动作语汇都可以来用,这样的技术性的连接,在编创刚开始痕迹感会很重,或许会是生涩的,但通过反复的修饰这些不应该成为编创的障碍。
第四步:段落式的空间
从舞蹈的语句到段,是舞蹈作品在语言主题与视觉空间上量的体现。在文章中,段是用来表达一个段的整体意思,在舞蹈的段中,也是用来表达一个段的整体意思,而舞蹈的段在表达方面要显得为更为单纯些,这是舞蹈语言多于抒情而文学语言善于叙事的原因。鉴于舞蹈语言的特质,舞蹈作品在一段中会只呈现多画面,而体现出单一的情绪,在表现深层叙事纠葛方面上显得简单而纯粹。在舞蹈段落的区别划分上,常常体现在舞姿力度的前后对比变化,节奏色彩的前后变化,音乐背景的变化,舞台的空间调度变化等等形式上,使每一段的舞蹈段落显得相对的独立和不同。
三、本体语言的教学编创方法
舞蹈本体语言,是指舞蹈语言的物质根本,即舞蹈者的肢体运动所形成外观风貌的艺术语言,舞蹈本体语言的编创,是紧紧围绕舞者肢体本身运动来创造出来的舞蹈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合理的方法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一)造型编创法
舞蹈的动作语言由许多个姿态造型连贯组合而成,我们可以运用从点到线编创方法,创造设计出我们需要的动作语言。
在编创练习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肢体语言的感觉喜好,很随意做出不同方向、不同空间的单个姿态造型,然后运用过渡性的连接动作,将这些单独无关联的姿态造型进行合乎感觉的连结,从而形成一动作语汇。在单个姿态造型的连接的环节中,可以直接从a到b,也可以从a介入某动作(可以是与感觉类似的动作,这里在实际运用中没有任何的框框)到b,这样的技术性动作语言编创,在我们刚开始的舞蹈编创技法中很实用,既可运用于单人舞,也可以运用于双人、三人和群舞,道理以此类推。
(二)主题编创法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通过主题的表现,来表达所要表明的艺术主旨。在舞蹈编创工作中,这样的艺术效果、艺术思想是我们舞蹈编创所要体现出来的主题,完成艺术主题的工作是由点开始,这样的点可以来自任何方面的灵感,当然也可以通过主题去寻找出这样的点,再由这样的点连成编创过程的线,这样的点和线我们常常称之为动机和点子。在编创过程中围绕动机和点子作法,可以实现我们具体的创作主题。
动机和点子从舞蹈创编过程的技法角度上讲,在方法手段上两者意思相同,但如果通过专业的理论来诠释它,又会显得较为复杂,但对于刚入门的的编创者,我们不妨经过初步的认识去理解它,在日后的学习体会中去进一步领会。
1.动机
我们常会说做事情之前都会有某种动机,这里的动机和我们舞蹈的动机含义基本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表述不一样。谈到舞蹈编创动机的时候,它所体现出的是在舞蹈编创之初的目标性冲动,是从小处着眼,去实现大主题的行为前提,它是编创构思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动作语言的“源代码”,是培植形成舞蹈编创主题的思想基础和运演基础。
动机作为舞蹈编创的语言“源代码”,它是构成舞蹈语言的根本的“基因”元素,它又像“酵母”一样,使整个的舞蹈都是在动机的基础上,形成整体的语言风格。
动机也可以体现为物态形象的转移,比如将某一类的民间舞蹈的具体动作进行叠加变异而形成新的动作元素;或者表现为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抓住典型意义的语言动作;或者将某种自然界物或人的感觉形态视觉转移化﹝比如将荡漾的水草物化为婀娜的人物等等﹞,将这系列动机形成舞蹈编创的实施途径,来为所要表现的主题服务。
2.点子
如果动机是编创过程中因思想性驱动而形成具体语言元素的操作过程,那么点子就是具体可见且能直接感观到的凭借手段。舞蹈创编过程中,运用好的点子,能够很好突出主题形象和主题内容,使舞蹈动作语言的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表现效果。
点子常常产生于我们为了表现主题,在已确立语言风格的档口,因没有好的手段来突显语言语境的时候,而捕捉到的凭借,此时我们的编创就会因找到好的点子而豁然开朗,创作就会行云流水,作品的舞蹈语言因此会生动形象且切合形象主题,使作品更便于观赏和理解。
例如:道具上的点子
舞蹈《咱爹咱娘》作品中,点子就是一根扁担,这根扁担时而是耕犁的把儿,时而是温暖的被子,时而是掌握重心的拐杖。这样一根普通的道具,在不同环境的功能变化中,巧妙的演绎出这不是根简单的棍子,这根棍子它是支撑父母生命与共的力量,是维系父母命运的精神纽带。在此作品中,道具点子的巧妙利用,鲜明的塑造出感人肺腑的父母形象,成功的刻画出舞蹈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舞蹈编创 篇7
一、广场舞蹈的特性及编创注意的问题
(一) 广场舞蹈的特性
1. 广场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特殊表演形式
广场舞蹈不是在剧场表演, 剧场表演舞台幕布把观众和演员隔离开来, 分为舞台表演区和观众欣赏区, 使观众和演员分开。而广场舞蹈是在观众当中表演, 演员至少有三面对着观众的直接表演, 演员和观众能直接交流。舞台和观众是一体的, 观众和演员打成一片, 融为一体, 使观众有一种特殊的感受。
2. 广场舞蹈表演内容以欢快为主题
由于广场舞蹈表演形式的特殊性, 表演现场三面或四面都是观众, 表演舞台和观众是整体的, 表演现场人头攒动、火爆热闹。这就使得大多数广场舞蹈的表演内容一定是热情欢快的, 用舞蹈术语讲就是“情绪舞”。这种表演形式决定广场舞蹈不可能表现悲悲切切的内容和非常有意境的作品。这是由广场舞蹈的特殊表演环境来决定的。
3. 广场舞蹈以集体舞为主要表现手段
广场舞蹈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方式都以集体舞出现, 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 场面红火热闹。广场舞蹈一定是在广场上表演, 表演场地一般都比较宽阔, 表演人数不能太少。所以广场舞蹈一般都是以集体舞的形式来表现的。
4. 因陋就简
广场舞蹈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艺术形式, 同时广场舞蹈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 时间可长可短, 完全体现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
(二) 广场舞蹈的编创及注意的问题
1. 广场舞蹈无论是在表现内容上, 舞蹈结构上都不能编得过于复杂, 应着重呈现演员饱满的情绪和舞蹈的队形变化。
2. 编创时从云南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精心提炼几个代表性的动
作加以有机组合, 避免高难度技巧, 从而使其简单明了, 让群众易学易跳。
3. 针对普通群众, 编创时充分考虑广场舞蹈参与人数多, 对参加群众从数量到质量都无需提多高要求, 尽量做到男女老少皆宜。
4. 根据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每个广场舞蹈, 在同一音
乐的前提下, 力争编创普及、提升两个舞蹈版本, 这对于那些具有较高表演水准的业余文艺队伍将起到提高和促进作用。
二、广场舞蹈的普及推广及必备条件
(一) 建设必要的广场基础设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户外活动空间需求的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广场的空间品质。广场是城市、乡村的客厅, 是城市、乡村特色形成及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 文化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体现了广场的空间品质特征。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文化广场是繁荣广场舞蹈的前提和必需, 文化广场的建立和建设要力求“方便”、“广阔”、“优美”。因此, 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乡村设计的重要课题, 它反映了城市、乡村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广场文化导向性投入的力度, 搞好广场文化设施、设备建设, 创造良好的活动条件。文化广场要具有娱乐休闲功能, 要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空间和环境, 要致力于展现和提高地区文明程度, 要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 要有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一是政府行为是开发好广场文化的动力, 政府提供文化活动阵地, 文化服务设施设备, 它不是直接谋取经济效益, 而是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完整的文化服务作用于人的精神, 再通过精神力量、智力支持, 思想的保证转化为物质, 为营造好的文化环境, 提高社会公益性所决定的。二是广场舞蹈表面看起来是一项自发性的群众文化活动, 而实际上政府这一双无形的手, 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政府要严格地把握着广场文化的方向, 要使其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即“原则性、目的性、组织性、公益性”。三是政府行为管理的正确导向作用, 保障了广场文化朝着服务于经济建设, 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方向健康发展。因此, 我们要坚持科学的组织领导, 坚持正确的导向, 保证广场舞蹈的发展。例如云南省于2009年底、2011年10月成功举办的两届全省“大家乐”广场舞蹈大赛, 其政府行为的政策性和导向性, 是不可估量、不可替代的。事实证明, 广场舞蹈活动的大规模开展, 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府行为支撑, 只有政府的参与, 领导的重视, 大力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作用, 以公益性为主导, 真正把广场文化作为满足群众精神需要来抓, 这样, 才能使广场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才能保证活动的质量和目的的实现。
(三) 要突出云南地域特色的广场舞蹈
特色是一种生命力, 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有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反映到广场舞蹈上, 就体现为迥异的舞蹈风格。从云南全省范围来看, 凡能在各地广泛流传的广场舞蹈都有其鲜明的特性, 都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体现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广场舞蹈只有具备了地域特色, 才有其存在发展的基础, 才富有生命力, 因此, 对于我省广场舞蹈资源, 应作进深一层的梳理和辨析, 特别要紧紧抓住“究竟哪些传统广场民间舞蹈是真正体现了云南特点”, 以此来进一步挖掘我省广场舞蹈资源潜力, 并着力探索我省今后创作新广场舞蹈, 强化云南地域特征。我们在挖掘、整理传统广场舞蹈时一定要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背景, 在此基础上加工提炼的舞蹈, 才能为当地群众所认同, 才会有自身的特色, 才有发展前景, 才能广泛流传。
(四) 媒体应为广场舞推广工作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广场舞蹈传播是舞蹈艺术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作用不可缺少的中介和唯一的途径。广场舞蹈只有在传播中才能确证了它是社会客观存在的实体。也只有通过广场舞蹈传播, 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才能得以存在、保留、继承和发展。一个民族的舞蹈作品创作出来, 只有经过传播, 在传播中证实了它的社会价值, 它才会真正成为社会的存在, 从而保留下来;反之, 如果中断了传播, 那它就失去了其社会存在的价值, 而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广场舞蹈更是不能缺少传播, 因为广场舞蹈本来就是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 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传播, 得不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 就相当于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对它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由此可见, 要想繁荣和发展广场舞蹈, 进行好的、有效的传播无疑是非常关键的。
舞蹈编创 篇8
一、主题动作
主题动作是对于编创中的形体运动的一种表述, 来促进主题来完成整个作品的流程。主题动作显而易见的就是利用肢体活动来进行的一种行动, 只是在作品当中编创并且升华的一个舞蹈动作, 主要是依赖作品, 为了更好展现给观众欣赏美感的动作。主题动作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使作品凸显出主体, 表现作品的主要大意, 让观众一看到这个主题动作, 脑海里面就会立刻浮现出整体的舞蹈在描述什么。动作是整个舞蹈的重要表现手段, 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脑海中的拥有具体形态的动作形成想象状况, 只要眼睛看到的姿态就会明显的反映到脑海当中, 自己的思维节奏中所出现的工作来领导观众来想象整个舞蹈环境, 编创的工作者在设计动作中产生一度创作, 成为作品的直接第一表现能力, 然而能够将舞蹈搬上大舞台中, 实际上需要观众认真观赏在表现出来的时候, 这个时候观看的观众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产生二度创作, 通过主题动作来表达间接性的解读。
二、动作设计是舞蹈作品创作的关键
精准的设计舞蹈动作语言是整个舞蹈编创过程中的前提, 舞蹈编导工作人员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来找到可以精准表现人物感情的舞蹈动作, 可以更好的表现舞蹈作品的灵魂动作, 因为只要舞蹈的动作表达能力产生一定的问题, 就会对观众理解舞蹈的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观众就体会不到编创舞蹈的最初用心了, 也就没有了创作舞蹈的灵魂。非常著名的舞蹈编舞者再一次座谈中指出:“是否容易让观众接受创新编创的舞蹈故事, 最重要的就是提炼动作。因为生活中的动作是舞蹈动作的来源, 应用到舞蹈中更加符合生活, 更加反应生活, 可以更好的描述任务情感, 可以明显的表现生活状态。
三、舞蹈编创过程中主题动作的开发运用
(一) 探索
是抱着探索一切未知的事情的心态来进行的实验工作, 是一个寻找的过程, 在进行编舞的过程中编创初期, 就是需要编创工作者进行探索工作, 在没有了解的空间中进行想象, 来探索出不可知的事情, 一个眼神或者是一句话。想要不一样的舞蹈, 就需要使用不同的来源, 这些来源是非常隐藏的失误, 编创工作着并不了解自己眼睛中会产生何种画面, 也并不知道会产生何种效果在未来的生活中, 所以, 探索就需要不断地进行, 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 才可以更好地做好舞蹈编创工作。
(二) 提炼
在对舞蹈动作进行创作的时候就好比开发商品一样, 必须要经过仔细的斟酌, 并且需要进行反复的实践, 所谓提炼就是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 然后将重要内容进行挑选, 进而编制成舞蹈动作。在进行舞蹈动作编制的时候需要进行全面的思考, 抓住各个细节, 对细节内容进行全面掌控,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舞蹈动作的连贯性以及严谨性。在对舞蹈进行探索的时候, 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当收集到各个信息之后, 需要将有用的信息及时提炼出来, 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除此之外,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 在创作的过程中, 需要时刻关注所提炼的信息是不是与实际情况相符。
(三) 创新
舞蹈创作的灵感源于生活, 并主要由肢体来动作来表达的一种形式。就目前的情况, 在舞蹈的过程中, 舞蹈演员情感的表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水平, 因此, 对于舞蹈创作人员来说, 应该加强精神、人物情感的表达、审美的交流, 在创作的过程中, 应该将新鲜的事物加入到舞蹈中, 创作出能够吸引人们的舞蹈, 这就是创新。在舞蹈动作编创的过程中, 并不是为了创作舞蹈动作而创作, 应该加强创新理念的运用, 这样就可以创作出更好的舞蹈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 不能为了创作而继续使用人们所熟悉的信息, 而应该是将信息与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创作出的舞蹈具有创新的理念, 并能够更好的吸引观众。
(四) 组织
就像是一张网一样, 每一个思路都非常清晰, 非常的稳固, 才可以更好的织成牢固的舞蹈网, 在创作的整个动作组织当中, 在前面的步骤的铺垫, 刚刚完成动作之后, 将动作和动作之间调整的特别融洽。大多数的编创工作者喜爱在作品中融入非常多的动作, 就会造成观众在看的过程中非常匆忙。这样的方式是不可以采纳的, 在非常合适的音乐中融入非常合适的舞蹈动作, 才可以更加和谐。舞蹈中动作和音乐的良好配合, 都会看起来非常和谐, 就是需要组织才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五) 美化
完整的艺术形式, 都是将美作为基础的, 在舞蹈中也是这样。在进行美化的同时需要更加精炼, 如何将动作美化, 意思并不是说所有动作都是美的, 在舞台中表演的舞蹈, 都是经过加工的, 可是并没有完整的脱出生活的原样, 在美化动作的同时就是在对整个作品进行美化。动作的美化在完成初步作品之后, 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多步进行修改。动作完成之后, 需要将那些看得并不顺眼的要做出修订, 可是并不需要每一个动作都要非常完美, 有些情况下要因为作品的要求来进行改动, 美化动作的重点就是对于和下一个动作的环环相扣, 如何可以更加的衔接, 可以更好的改善动作连接的套路, 可以更好的发现美感。由此, 美化可以更好地调节动作。
(六) 运用
舞蹈中非常关键的就是主题动作, 它作为一个非常连贯的动作串,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舞蹈小节都需要使用到这个动作, 要是这样的话这个舞蹈就只能成为一个主题动作的组合。主题动作主要是使用到一个作品的最精彩的部分, 是按照当时情感的爆发以及背景音乐的表达方式, 普通来讲, 就是将主题动作的舞蹈选段利用到这里。但是并不是在整个过程中, 完整的将主题动作的所有动作完全展现出来, 只要有一段是非常吸引人的, 就可以将前面比较不精彩的部分去掉, 然后将开头动作跳完就直接来跳精彩动作, 同时短舞就需要更加的精彩。
四、结语
舞蹈是作为一种技术方法来对艺术进行创造的形式。每一次的创作过程都要根据编创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持, 以及跟随着创新思想的出现以及对生活情感的表达的积累。编创舞蹈中离不开主题动作的支撑, 根据每一个想法、创造、排舞的过程, 编创者都可以将传递给观众更加美好的想象、境界、美德甚至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参考文献
[1]王丹.论音乐编舞法中主题动作的选择[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3) .
[2]徐慧琳.叙事舞蹈作品中的叙事话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张珂.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4]范璐.舞蹈影像中的语言表意及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 2013.
舞蹈编创 篇9
关键词:幼儿舞蹈,编创教学,技法及运用
从近几年的幼儿园舞蹈编创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多数的幼儿学生对舞蹈教学都充满期待, 在初期的学习中比较积极, 但一段时间后幼儿学生的热情度和积极性会严重降低,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课程较少、学生基础较低、师资力量较弱、培养的目的发生转变, 舞蹈课程的老师想快速求成, 且要领的把握度相对较低等。根据这些实际性的问题, 依据学生的心里和老师的态度进行研究, 分析幼儿心里特点, 得出了幼儿舞蹈编创教学的技法以及运用。
一、幼儿舞蹈编创的教育意义
对于学生的舞蹈审美而言, 舞蹈编创能力是最具创造力的一项活动。编导老师的性格特点、文化素养、舞蹈学习经历和生活背景经历等的不同, 会导致舞蹈创作的方法、形象、手段和内容等也大相径庭。幼儿学生的舞蹈编创课程是强化舞蹈编创技法的基础条件, 编创课程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课堂律动能力, 因此在进行幼儿舞蹈编创课程的教学中, 必须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升各方面的文化素养, 让学生学到的心理学、卫生学等基础知识和幼儿舞蹈编创的基本理论相融合、优势互补。儿童心理学书中有提出, 对于幼儿的动作发展而言, 他们有一定规律和发展顺序, 一般是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上到下。他们的舞蹈动作也有一定规律顺序, 如首先是头部其次是躯干, 再到手、腿最后到脚, 而且幼儿时期是最佳的动作技能学习期, 由此结论可以让我们领悟到, 根据不同时期儿童的发展规律、身体特点和成长因素等, 可以编创不同的舞蹈动作, 再将各式动作进行变化、分解, 培养幼儿学生的创作思维, 提升创作能力。因此在进行学生舞蹈编创课程的辅导前, 应进行学生生理学、心理学的学习。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转换的目标。
二、幼儿舞蹈编创教学技法和运用
1. 游戏化舞蹈的编创技法及运用
对于幼儿园而言, 游戏舞蹈是老师带领学生有规则的跟着音乐做动作, 这些舞蹈规则一般是根据伴奏音乐的特性、节奏、内容的不同来设定游戏, 在游戏中形成歌舞表演。游戏化舞蹈编创应从兴趣入手, 进行即兴表演。例如, 3岁左右的儿童对自身的身体部位结构刚熟知, 甚至有些部位还不能明确分清, 因此在进行游戏舞蹈的训练中应着重结合音乐唱有关身体部位的歌词:例如碰碰脚、拍拍手、膝盖碰碰等等,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再让学生围绕着班级转圈, 同学之间手拉手, 跟着节拍做动作。这种游戏舞蹈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快速的了解、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游戏舞蹈编创乐趣。
2. 集体舞的编创技法及运用
除了游戏舞蹈, 集体舞的编创也是学前幼儿进行舞蹈编创的重要内容之一, 动作较统一、结构较简单、活泼轻松、运动量比较适中, 集体舞蹈的编创主要提升幼儿的团结凝聚力, 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力。集体舞的伴奏歌曲一般都采用较欢快的音乐, 篇幅较短小, 对幼儿学生来说唱起来应朗朗上口, 通俗易懂。在舞蹈动作的设计方面应简明不复杂, 要突出舞伴之间的团结力和集体舞蹈的娱乐性特点。对于队形选择, 应根据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形式来确定, 例如编创“水中小蝌蚪变成蹦蹦跳跳的青蛙”的集体舞蹈, 应让学生对小蝌蚪向青蛙转变前后的动作进行模仿, 小蝌蚪是摇动尾巴, 就让幼儿学生让手当作尾巴放在身后晃动, 变成青蛙时, 让幼儿学生张开手指像在水中游泳一样, 将简单基本的动作设计好, 再进行队形的设立, 尽量以圆的方式排开队形, 既美观又方便。
3. 律动组合的编创技法及运用
幼儿学生的律动组合是舞蹈编创的基础条件, 对幼儿的舞蹈节奏律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同的舞蹈动作、舞蹈节奏、音乐性质和学习对象, 有着不同的律动特点。大多数的普通高校对幼教专业的学生都未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 所以幼教在进行学生的舞蹈编创时, 可以把轻盈简单的舞蹈律动贯通于舞蹈编创中。例如在进行律动舞蹈的编排时, 可以采用小碎步、前进后退、横走、倒走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还可以将学生摆动手臂和胳膊, 提升他们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律动组合的编创较简单, 要求提升学生的基础步伐和触景生情律动性, 创作出适应儿童的律动舞蹈, 激发想象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我们了解到舞蹈编创教学技法的实施与运用必须符合幼儿成长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舞蹈的编创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学习兴趣, 感受舞蹈课程所带来的乐趣。其次, 幼儿年龄都较小并且对自身和外面的事物无法准确了解和认知, 幼教老师在进行舞蹈课程的编排中应该以幼儿学生的特点出发, 再将幼儿舞蹈的编创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最终来更好的提升幼儿学生的舞蹈能力和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晓芸.幼儿舞蹈编创教学技法及其运用[J].被放音乐, 2014 (13) :138-139.
[2]国春鼎.早期教育阶段幼儿舞蹈课程的实施准则[J].教育理论与心理学, 2014 (6) :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