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舞蹈教学

2024-10-19

院校舞蹈教学(共12篇)

院校舞蹈教学 篇1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人才培养, 以舞蹈基础理论和表演技艺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以适应表演团体、学校、青少年宫等单位的人才需求。可见, 幼儿舞蹈教师是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容之一。现今,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思想的教学实践, 舞蹈教学备受各界关注。艺术院校开展的舞蹈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 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技能。

一、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开展对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也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更加注重对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性与感染力都非常强的学科, 是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幼儿舞蹈教师的艺术类职业院校, 是幼儿教师人才的培养基地。艺术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知识, 还要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 以达到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与标准, 实现学前教学对幼儿素质培养的目的。显然,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与幼儿的舞蹈教学工作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开展, 不仅充实了幼儿舞蹈教师的队伍建设, 还推动了幼儿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学生舞蹈水平为幼儿舞蹈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 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舞蹈技能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内容奠定基础, 让学生能够胜任的了将来的教学或者表演工作。很大一部分学生, 在毕业后从事儿童舞蹈教学, 学校的舞蹈教学为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1、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

长期以来, 应试教育影响到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大众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导致很多高中生对舞蹈学科不甚了解, 也未接受过系统的舞蹈培训。从现在的高校招生制度来看, 高职院校招收的大专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所以, 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舞蹈教学来说, 扎实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是教学开展的第一步。那么,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舞蹈教学开展实践, 幼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所以, 学校舞蹈教学的开展, 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训练, 加强学生对舞蹈技能的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幼儿舞蹈创编, 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发展, 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提供专业上的保障。

2、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舞蹈知识

新世纪以来, 教育界对学前教育事业更加的关注, 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和修养对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完全胜任舞蹈教师这一职业, 也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科学的传授给幼儿。所以, 在学校的舞蹈教学课堂实践中, 学生不仅要系统地学习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教育等知识, 还要对国内外的舞蹈历史和舞蹈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系统的舞蹈课程学习, 有助于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 只有对舞蹈学科知识的全面积累, 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三、学生综合能力为幼儿舞蹈教学实践提供了保障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学生在毕业之后, 一部分从事演出, 一部分从事教学, 尤其是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学生较多。针对这一点, 学校舞蹈课程设置, 不仅仅只局限于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 而是为了让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能够更好的为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进行实践。显然, 学生的从业能力都是可以在学校的培养的, 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幼师在将来的幼儿教学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才能。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实践, 更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心理素质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 也将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语言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舞蹈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实践中。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利用三年的时间, 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将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表达、分析、观察、表演、创作、指导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进行充分的锻炼,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体验如何进行幼儿舞蹈教学, 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现今,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思想的教学实践, 舞蹈教学备受各界关注。艺术院校开展的舞蹈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 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技能。总的来说, 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舞蹈教学能力, 是无法满足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开展的。艺术职业院校舞蹈课的良好开展, 是幼儿舞蹈教学实践的基础与保障,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对舞蹈学生的能力培养, 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从事幼儿的舞蹈教学, 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本文就艺术院校舞蹈教学与幼儿舞蹈实践二者之间的关联与作用进行探索,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对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进行探索分析, 以期促进艺术院校舞蹈人才更好的为幼儿舞蹈教学工作服务。

关键词: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幼儿,实践

参考文献

[1]谢琼.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之探讨[J].成才之路, 2009, 34.

[2]许岩.关于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几点反思[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7.

[3]邹丽阳.学前教育舞蹈技能训练的分析[J].艺术研究, 2009, 3.

院校舞蹈教学 篇2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探讨

目前,国内外大量的有关脑科学和儿童发展关键期的研究,都证明了婴幼儿期是人类心智潜能开发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这预示着未来十年将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由于学前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因此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定位,有别于舞蹈专业学院和高等师范学院.作为在高职院校工作的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使之更科学,对学前教育学生进行舞蹈艺术教育,提高她们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 者:谢琼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刊 名:艺海英文刊名:YIHAI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

院校舞蹈教学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079-02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舞蹈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当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经济发展的状态下显露弊端的时候,教学观念的转变成为教学模式中必须重视的方面。针对中专学生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中专生领悟知识的要点,从而使中专生获得相应的启发与引导。使中专生掌握正确观念的有效方式,注重并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形成开创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一、當前我国中专院校舞蹈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观念的改变,中专院校的舞蹈教育蓬勃地开展起来。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一些地区的教学观念的落后状态,导致学校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病。例如课堂差异性较大,由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在上课教学中无法让学生得到相同的教学效果。在另一方面,由于老师无法顺应学生兴趣,在实际的课堂中使学生提不起兴趣,也无法跟老师及时沟通,所以出现“一人台上讲课,众人被动听讲”的场景。

二、提高中专舞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运用启发式舞蹈教学

舞蹈的启发式在于自由和创作学生本身的想象力就是创作的一个鲜活素材,教师除了引路启发之外,舞蹈教学规范是需要注意的,由于舞蹈本身属于艺术一类,每个人创作艺术的方向不一样。因此,一旦规范过多就会直接影响到舞蹈学生自由创作的能力,启发式教育是教师有启发性地提点,点拨学生在某些角度把握住舞蹈的真谛,从而进行一系列的舞蹈艺术创作。因此要求学生学习舞蹈时学会感悟和创作远远比记住恒定动作的意义更加深远。启发式教育的本质就是由有经验的教师引发学生的舞蹈艺术创作热情,并用比较成熟的舞蹈观念来修正学生们略显青涩的舞蹈创作,加上少量的经验指点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艺术的内涵,便于日后学生自由创作舞蹈作品。

2.基本功的训练

第一,人体的基本体态、手位脚位及基本舞姿是基础,占用的教学时间为20%。柔韧、软开度训练贯穿整个舞蹈教学,并占用第一阶段60%的教学时间,其中腰、腿、胯的训练占用20%的时间。在训练中可采用各种方法,如耗腰、地面波浪腰、涮腰、甩腰、拉腰、压腿、踢腿、开胯等,使学生的柔韧性逐渐好起来。

第二,扶把训练。扶把训练是舞者的一个练习过程,借助把杆帮助初学者在站立时保持身体垂直、挺拔、优美,使学生逐步正确地掌握重心和各种舞姿动作,目的是为在舞台中间跳舞打基础。把上动作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内容一般包括:擦地、蹲、小踢腿、大踢腿、压脚跟、舞姿与控制等,内容逐渐由浅入深。通过训练使学生的身体从自然状态到非自然状态,也就是符合我们舞蹈专业所要求的一个状态。克服自然体态,掌握好身体的直立和重心的稳定及软度、力度、开度的要求。

第三,中间训练。中间训练是离开把杆后进行规范舞蹈动作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对基础动作在表演方面实际运用能力的关键。这部分主要是组合练习。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使学生达到:(1)掌握必要的舞台表演常识,了解舞台形体动作的一般规律;(2)解放全身各部位关节,达到腰腿柔软、四肢灵活;(3)学会身段表演的基本动作,从而适应一般舞台表演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水平的差异容易让老师在教学中不容易分配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对一整个班级进行灌输式教学方法,一笼统的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动作等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老师对于整体学生的能力把握,节省教学时间,但是由于学生没有选择性,导致他们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针对舞蹈课堂中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等情况来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教学活动。以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分组的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提升教学质量

许多老师认为“言传身教”才是最有效果的,但是由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限,许多时候单靠老师的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将教学的效率提升到最高,这就需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学生能够直接看到肢体动作的编排与轨迹,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孔雀舞的时候,我给学生观看傣家少女围着竹楼载歌载舞的画面,婀娜的舞姿将孔雀的优雅表现出来。在我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都能够对孔雀舞的特点、节奏有了足够的了解,因此再通过我的言传身教就能够熟悉地掌握了。需要注意的一点,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贯穿教学始终,而是在合理的运用中凸显效果,老师始终是课堂的主体,言传身教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课堂内容。

高等院校舞蹈教学探讨 篇4

(一) 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开展舞蹈教育与专业舞蹈演员教育具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目的性:专业舞蹈演员教育是以舞蹈技能掌握为根本目的, 而高校中设立选修课开展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目的则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艺术修养。另一方面, 高校大学生的年龄集中于18~20周岁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骨骼特点是坚硬度较高而柔软度较差, 这是学生在舞蹈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高校舞蹈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动作协调性、舞蹈的动态美以及掌握舞蹈风格等方面, 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来体会舞蹈精神、舞蹈审美和舞蹈内涵。高校大学生的舞蹈选修课时一般为每周2~4节, 如此短的时间并不能使学生掌握舞蹈中的高难度动作和技巧, 并且如果将教学重点放在舞蹈技巧方面, 舞蹈基础知识教学将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高校舞蹈教学不仅要规避学生本身存在的、对舞蹈教育不利的年龄特征, 同时要善于挖掘大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优势条件, 如较高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文化素质、自觉性以及集中的注意力等, 在结合大学生的这些优势的基础上, 以大学生舞蹈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科学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来实现大学生智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 重视教学内容中舞蹈鉴赏和舞蹈实践的结合。

舞蹈实践是提升学生舞蹈技能的主要途径。在舞蹈训练的实践中, 教师要对实践内容作出合理把控以避免实践内容的过分单一, 由于高校大学生的舞蹈教育主要是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的培养, 所以有必要秉着“技贯中西, 博古通今”的理念来开展实践教学和实践指导。但是无论如何, 在舞蹈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部分:一是基础训练。由于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在走进高校舞蹈课堂以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蹈教育, 所以进行舞蹈基础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舞蹈基础训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舞蹈技术的认识, 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肢体的柔韧性、力量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等。基础训练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确保学生对每一步教学内容的掌握, 但是在高校舞蹈教学的基础训练中, 所有的基础训练内容应当建立在学生生理条件可以接受的基础之上;二是舞蹈组合训练。舞蹈组合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跳舞过程中手、眼、身、步的配合能力, 这对于学生而言应当是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并且通过舞蹈组合训练学生可以对各个舞种的特色进行认知, 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编排简单舞蹈的能力。综上所述, 重视舞蹈实践对于学生舞蹈素质和艺术素质的提高是有益而必要的。

舞蹈鉴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舞蹈美感的体会与感悟, 在舞蹈鉴赏中, 教师不仅要确保舞蹈作品的美好和健康, 同时要重视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即教会学生怎样欣赏舞蹈。舞蹈作品的优劣主要有以下几点评判标准:一是舞蹈动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二是舞蹈动作的轻盈性和敏捷性;三是舞蹈动作的柔美性和刚健性;四是舞蹈演员的身韵以及风格;五是舞蹈演员的乐感以及节奏感。在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中, 舞蹈演员往往能够通过与音乐的协调实现舞蹈动作幅度、力度以及速度的配合并展现出来,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实现舞蹈鉴赏和舞蹈实践的结合, 能够让学生从鉴赏舞蹈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并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 所以舞蹈鉴赏无论是从提高学生舞蹈基础技能还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舞蹈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高校舞蹈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在开展课堂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传统舞蹈教学中的口传身授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利于学生兴趣以及参与性的调动, 所以对课堂舞蹈教学方法作出改革十分必要:一是课堂舞蹈教学可以实现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舞蹈的表现主要通过人类肢体的运动来实现, 而如果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动作缺乏规范性和准确性就会很容易误导学生, 同时舞蹈教学中的舞蹈情感、舞蹈韵律等相对内涵的教学内容用语言也较难表达。通过对多媒体的利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 多媒体再现功能的发挥也能够让学生的动作模仿和练习对照具有更有利的条件, 同时多媒体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 学生可以随时进入教学情境并进行舞蹈动作的推敲、练习以及观摩;二是课堂教学有必要对舞蹈复习的方法作出改革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舞蹈动作的复习中, 可以采用集体练习的形式进行舞蹈知识的深化和内化, 这种复习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取长补短。

在强调舞蹈课堂教学的同时, 课外活动在提高学生舞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舞蹈基础知识讲座以及舞蹈比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同时也可以开展课外舞蹈知识辅导活动, 如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对教学内容中出现的舞种进行观摩, 从而加深学生知识的内化。通过组织学生观摩舞蹈和讨论舞蹈的形式开展舞蹈作品讨论活动,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各个舞种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另一方面, 舞蹈社团的创办也是舞蹈课外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社团是大学生自主组织的舞蹈团体, 其本身具有着舞蹈推广的性质, 在丰富高校文化环境以及提高大学生舞蹈素质两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当引起对舞蹈社团的重视, 通过支持和扶持促进舞蹈社团的发展, 同时要强调社团中团员整体舞蹈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舞蹈教学要突出三个特点

(一) 全面性。

高校要以学生特点与教学目标为依据开展舞蹈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多种类型的舞蹈, 即突出教师舞蹈才能的全面性。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处在主导的地位, 所以教师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素质, 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 这不仅要求高校能够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促使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同时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本身也应当树立学习意识, 通过不断扩宽自身知识面和丰富自身教学理论来适应高校舞蹈教学的需求。

(二) 引导性。

高校舞蹈教学中无论是舞蹈鉴赏还是舞蹈实践, 其目的都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 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而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的提高仅仅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教学目的的实现需要突出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无论是舞蹈实践内容还是舞蹈鉴赏内容都应当由教师来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教师要通过一些基本审美方法的传授以及指明舞蹈美学价值所在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审视美甚至创造美。

(三) 文化性。

文化性指的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将舞蹈的内容与舞蹈的文化内涵相关联, 并让学生认知和理解舞蹈中的文化内涵。如通过《仿唐乐舞》的鉴赏, 由舞蹈的变现迁移到盛唐时期的文化历史、经济历史的表达中, 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人物气质以及服饰打扮,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全面地认知和了解舞蹈表现技巧以及舞蹈文化内涵。

摘要:本文以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为研究内容, 在对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策略作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舞蹈教学需要突出的三个特性。

关键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教学实践,教学特性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院校舞蹈教学 篇5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50所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舞蹈已开展起来,但现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教师的.水平是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在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应重视教师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业务培训机会;同时,体育舞蹈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制、辅助课程的开设、高校间的竞赛组织也是制约体育舞蹈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 者:荣丽 张清澍 陈灿 杨再惠 RONG Li ZHANG Qing-shu CHEN Chan YANG Zhai-hui 作者单位:荣丽,RONG Li(国际关系学院体育教研室,北京,100091)

张清澍,陈灿,ZHANG Qing-shu,CHEN Chan(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杨再惠,YANG Zhai-hui(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系,北京,100081)

院校舞蹈教学 篇6

关键词:舞蹈鉴赏;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融入途径

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但是,这种作用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一条有效的文化融合路径,这就是所谓的“像”、“意”、“情”、“境”,四个概念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舞蹈鉴赏元素,以此形成了舞蹈鉴赏的文化融入的路径,影响着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关系到文化融入的有效性[1]。

一、通过“像”来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往往只对自己地域的文化比较清晰,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知之甚少。而在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外在形象比较突出,一般舞者都穿戴自己民族的服装服饰,单凭这一点就很容易分出属于哪个少数民族。而且,舞蹈動作、人物造型、表演风格、道具等等都各具特色,有着一定的规则和定式,正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中。

少数民族舞蹈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等等。藏族舞,长袖舒展;蒙古舞,半肩皮袍;新疆舞,手鼓旋转;傣族舞,水泼漫天都是典型的表象特征。舞蹈鉴赏课程利用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作品,能够让学生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个全面的了解。比如,藏族服装的水袖,就是藏族人民洁白哈达的象征;蒙古族半肩的装束,露出结实的肌肉,张开双臂恰似雄鹰翱。通过舞蹈表演,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传承,学到更多的知识,这要比课本的传授更为直观和真实。通过少数民族舞蹈的表象,还可以发现许多的地域特征,比如藏族舞蹈服装的厚重就与高原的严酷的气候有关,彝族舞蹈动作中有很多“一顺边”的动律,与高山地区的地理环境相连系。

学生们在欣赏一部少数民族舞蹈作品时,不仅看到了舞蹈艺术,而且还会体会出这个民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辽阔的疆土、优美的自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认知,通过舞蹈“像”的鉴赏达到了文化的融合。

二、通过“意”来感悟博大的人文精神

如果说舞蹈的“像”是外在形式的表象,那么“意”就是舞蹈作品内在的精神体现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神。外在可以被鉴赏者直观,而内在需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进入大脑后的感觉、想象、赏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又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路径。这对少数民族舞蹈鉴赏课程的要求很高,只是单纯地观看作品,或者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一番,只能是水过地皮湿,感受不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比如,我国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各个能歌善舞,借舞抒情,表现着异域的风土人情,传递着独特的宗教、祭祀、祈祷,通过舞蹈形式表现他们热爱生活、赞美爱情、崇尚劳动的精神风貌。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蒙古族舞蹈受到游牧狩猎生活的洗礼,热情奔放、强悍矫健、桀骜不驯、勇往直前,这是他们民族性格的真实再现,表达的同样是一种英勇顽强的人文精神。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更加丰富多彩,人文精神体现的更为多样,由于他们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新疆,实现了草原牧骑生活到农业生活的转变,留下了很多宗教文化的印记、既有《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少数民族舞蹈与其他舞蹈类型一样,在鉴赏的过程中需要仔细的品味。

舞蹈的形式终归有限,人的身体能量发挥也有极致,而通过舞蹈艺术表达出的精神内涵是无限的。少数民族舞蹈的鉴赏,就是要通过舞蹈鉴赏课程,让学生观赏到更多的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作品,领会到其中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2]。

三、通过“情”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

所谓“情”,就是情感,也属于内在的因素,但是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流露出来,实际上就是整个舞蹈造成的一种“势”,或者说“氛围”,使观赏者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少数民族舞蹈中的情感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实际生活的模仿和照搬,舞蹈中的情感是生活中情感的提炼和夸张。所以,任何一部舞蹈作品成败的标志就是有没有情感,这种情感的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休养非常重要。

傣族一直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等地区,居住环境优美如画,青山绿野、江河小溪、绿树繁荫、青竹茅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了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美不胜收,成为我国艺术花园里的一朵绚丽的鲜花。欢快的节奏、清丽的舞姿、飞扬的韵律,把热爱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的情景再现,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把向往幸福生活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朝鲜族的传统舞蹈“扇子舞”、“纱绢舞”、“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钗舞”、“剑舞”、“拍打舞”等等,经过逐渐演化和改编成为了极具情感表达的《顶水舞》、《淘米舞》、《喜悦》、《长白瀑布》等舞蹈作品。欣赏这样的舞蹈,就会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在不知不觉中,道德情操发生着正向的变化。

所以,在少数民族舞蹈鉴赏课的作品选择中,要尽量选取那些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代表作,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的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这种文化融入是潜移默化的,能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的修正和道德修养的提高[3]。

四、通过“境”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舞蹈中的“境”,实质上就是要达到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舞蹈作品的内外融合和统一,使学生通过鉴赏舞蹈作品的表象来体会其内在的文化蕴含。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同样需要学生通过“境”这一路径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舞蹈鉴赏力的培养。少数民族舞蹈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新疆舞、蒙古舞,还是傣族舞、彝族舞,其画面精美、舞姿传神、令人遐想,与汉族舞蹈相比更具特色,对学生的认知作用更为明显。

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活动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舞蹈作品的欣赏,学生通过演员的服装、舞美、道具、舞蹈动作来分辨舞蹈的民族和舞种,起到表象化的舞蹈认知作用,开阔學生的视野;二是,通过对于少数民族舞蹈的鉴赏,能够对学生不太成熟的审美认知进行激励,使之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学习上有所行动,体会到在少数民族舞蹈中表现出来的自然背景、民族历史、社会生活,对世界的认知更为开阔,提高舞蹈鉴赏活动对人的审美教育作用。通过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活动深刻认识社会中的美与丑,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是,舞蹈鉴赏活动对大学生的审美娱乐作用,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舞蹈能够满足大学生精神上的审美需求,通过鉴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4]。少数民族舞蹈也是舞蹈艺术,舞蹈艺术也是艺术,其娱乐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失去了娱乐作用其他作用也就无从发挥了,这是艺术的本质决定的。

五、综述

舞蹈鉴赏课程应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舞蹈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给学生们一个包含理性认识的全方位的审美启迪,使他们的审美品位更加高雅。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实际上是在舞蹈艺术家和大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舞台,一个台上,一个台下,双方产生互动和交流。学生通过少数民族舞蹈的服装、服饰、道具等表象来观查和认知少数民族的地域服饰文化,了解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沿袭以及地域风情;通过领会舞蹈中蕴含的丰富人文信息,来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通过情境的感受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享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带来的精神食粮。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在舞蹈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是多样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舞蹈鉴赏课程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束琳.舞蹈鉴赏在高职院校中文化融入途径[J].时代教育, 2015(16):125-125.

[2]李曾辉.舞蹈鉴赏课程定位、作用及途径探析[J].艺术科技, 2016, 29(7):208-209.

[3]陈露.舞蹈鉴赏课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艺术科技, 2013(10):334-334.

[4]束琳.高职院校舞蹈鉴赏课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4(28):193-194.

关于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探讨 篇7

一、高职院校舞蹈课的现状

(1) 差异性较大。由于生源参差不齐, 导致舞蹈教育对象素质有较大差异。这其中, 一些学生可能已进行过舞蹈的系统训练, 无论是各个部位的肌肉能力, 还是技能技巧及身体的感觉韵律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一些学生曾有过一定的形体方面的训练, 掌握了一些基本体态、动态及少量技巧。另外就是一些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 入校前并未受过舞蹈基本功专业训练, 仅凭自身的身体条件得以升学。这就造成学习舞蹈素质上的差异。因此, 高职院校在实施舞蹈教育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别,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来解决。

(2) 学习积极性差。就学生本身而言, 一部分学生由于入校前没有受过舞蹈训练, 加上舞蹈课又比较劳苦, 所以课堂参与意识较差, 很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低年级基本功训练课程比较枯燥单一, 学生的身体条件各不相同, 基础较差的学生极易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 从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部分学生曾接受过专业训练, 专业技能较为突出, 于是自我感觉良好, 表现为课上练习时怠慢、慵懒。

(3) 教育、教学方式老化。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 教学内容过于老套呆板, 教师往往习惯采用口传身授法, 强调模仿教学。而且受专业舞蹈学习的影响, 较重视舞蹈素材教学, 实用性的舞蹈教学太少。注重知识的记忆, 联系实际不够。舞蹈教学课时少, 内容多, 使得高职院校舞蹈教育落实困难, 效果不明显, 对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作用有限。上课形式一般以大课为主, 学生人数多, 个别辅导的机会少。

(4) 专业学习挤占艺术教育空间。众所周知,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倾向于技术学习, 以便在毕业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这种技术化的诉求, 导致在推广艺术教育时, 遇到很多困难。一方面, 高职学生面临繁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 一方面还要进行实际操作, 使得很多学生, 包括一些教师将舞蹈教学当做是一种休闲课, 与舞蹈教学的本意相违背。比如在舞蹈的教学中, 各种舞蹈的学习时间较长才能取得效果, 而且有些训练还很辛苦, 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 给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提出了很多挑战。

二、了解高职院校舞蹈课的意义

(1) 观察能力的培养。鲁迅说:“如果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高级知觉形态, 它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能力。舞蹈是以形体为表现工具, 它的重要特点是动作性, 凡舞必动, 不动不成舞。舞蹈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时, 大体要经过观察、摸索, 达到对所学舞蹈外形风格的认识, 继而再通过形体的模仿实践达到掌握的目的。所以在舞蹈的学习中, 模仿始终伴随着学生, 模仿是创造的阶梯, 而观察是模仿的基础。因此, 我们应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在观察中善于以舞蹈教师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归纳。

(2)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 特别是动作思维的能力。而舞蹈训练恰恰是这两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 动作是思维的基础, 动作逻辑是思维逻辑的前身, 舞蹈训练可以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相结合, 使身体各部的协调性及灵活性得到提高,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体态及姿态, 提高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动作思维虽在心理学中是一种较低级的思维方式, 但舞蹈者的动作思维可以获得高度的发展。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人, 对动作的敏感性应具备归纳、概括、划分、结合的能力, 应达到对外在的动作表现与动作内容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

(3) 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力, 这是舞蹈人才的最高能力, 也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艺术的本质是创造, 作为人体艺术的舞蹈也不例外。我们在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 培养学生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舞蹈创编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舞蹈知识, 发挥其想象力, 创编新的舞蹈动作组合, 真正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创作能力。

三、深化高职院校舞蹈课教学的改革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改革, 首先应遵循素质教育的宗旨, 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相一致。要充分明确舞蹈课的意义与内涵, 确立舞蹈教学的基本任务, 明确课程的基本内容。

(1) 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一堂好的舞蹈课, 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计划, 因此舞蹈教师在系统、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对构成舞蹈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综合, 对整体进行规划安排, 对所教内容进行认真分析, 了解学生的舞蹈基础, 了解学生智能和体能的需求。在此基础上, 科学地确定课程的目标任务, 应施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并预测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 课前还应了解和掌握学生意志、品德、智力、体能、心理等方面要素, 以及场地安排等问题。

(2) 注重实际、实用、实践。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因此, 高职舞蹈教学要求全面,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它从客观上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全面的舞蹈理论基础和专业的舞蹈技能技巧, 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扎实基本功, 还要通晓各种与舞蹈类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 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学生可以因此获得丰富的舞蹈知识, 从事各种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舞蹈专业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新的舞种不断被挖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 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并将其更快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力争达到新知识与教学同步发展,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知识, 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 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博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如文学、社会学、生理学、美学、音乐、美术等。它们同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 并把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米, 以增加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我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吕艺生先生曾说:“艺术教育, 特别是舞蹈教育, 对于一个人来说, 关系到他能不能成为一个有艺术感知能力的人, 而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 则关系到这个社会群体的艺术水平和成就。”站在这个高度, 我们会清晰地认识到, 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艺术素养的舞蹈课, 是多么的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试论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策略 篇8

一、高职舞蹈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舞蹈与体育结合, 保持学生优美端庄的姿态, 匀称和谐的形体。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上课, 身心多处在紧张、疲劳状态。经常参加舞蹈活动, 会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提高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 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大脑反应能力, 从而增强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质, 改善身体健康状况。2、舞蹈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一是了解和继承我国各民族的优秀舞蹈, 掌握其特点和提高鉴赏能力;二是通过对舞蹈组合的学习, 提高自身各部位的灵活程度, 加强四肢密切配合, 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 寻找美感, 增强舞蹈的感染力。3、舞蹈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创造能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社会化。舞蹈教学多采用男女合班上课, 共同练习的教学形式, 需要男生和女生协调一致地完成练习, 上课前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思想顾虑, 教育学生用正确、健康的心态来看待这种舞蹈运动, 并在教师指导下, 男生和女生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学习舞蹈能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发展, 改变一个人孤独少言、消极离群的性情, 使心胸变得更宽阔, 形成平易近人、与人为善的性格, 培养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的精神, 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情绪健康、行为协调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高职舞蹈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1、生源参差不齐, 舞蹈基础差异较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舞蹈的基本训练, 加之年龄偏大, 身体的软开度、肌肉能力与柔韧性未曾开发, 不少学生的身体条件又较差, 这无疑会给舞蹈教学带来诸多困难。由于生源参差不齐, 必然导致教育对象素质有较大差异。2、学习意识淡薄, 创新意识不够。就学生本身而言, 一部分学生由于入校前没有受过舞蹈训练, 加上舞蹈课又比较辛苦, 所以课堂参与意识较差, 很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低年级基本功素质课比较枯燥单一, 学生的身体条件各不相同, 基础较差的学生极易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 从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3、学习时间偏少, 任务落实不到位。高职属于专科教育, 学制3年。如何在3年时间里综合考虑培养对象、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 是专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 高职教育更重信息, 更讲究实用性和全面性。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广泛的舞蹈信息。要改变舞蹈学科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 避免学院派训练过分追求技术规范的特点, 创造接收各类舞蹈的信息机会。

三、高职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特点, 应采取合适的培养措施进行课堂教学, 进而解决生源素质不高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1、调整教学大纲, 改革课程体系。

高职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 高职舞蹈课程应该以紧紧围绕社会适应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来进行安排, 要赋予新的审美、新的技艺、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于课程和教材之中。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 强调以应用性强的课程为主导, 达到能力与素质的双重提高。在调整课程设置上, 我们还要明确一个概念, 那就是要处理好全面与精华的关系。尽量让学生接触风格尽可能多的舞蹈, 接受大量的舞蹈专业信息, 但如果什么课程都开设, 什么内容都教授, 就可能造成教师的教不深, 学生的学不透, 就会导致学生的基础能力不扎实, 综合运用能力差, 不能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采用现代化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在舞蹈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 舞蹈教学手段也应逐步走向现代化、多元化, 以便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在舞蹈教学中, 实习课和艺术鉴赏课的教材用的是视频资料。要尽量让学生学会实习剧目, 欣赏和分析舞蹈作品,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影像设备, 让学生在欣赏国内外优秀作品的同时, 灵活地进行艺术实践。在课堂小结环节, 教师还可帮助学生针对典型动作进行比较, 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每个动作的名称、规格和要领, 同时指出易出现的错误及纠正的方法。这样进行教学,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和节目编排奠定基础。

3、注重实践教学, 开展合作教学法。

艺术实践是舞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舞蹈教师, 我们可先让学生运用曾经学过的舞蹈知识, 自己编排节目, 然后教师再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创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增进了学生对舞蹈理论与技法的实际运用。根据高职舞蹈教育的培养目标, 除了在校内进行各种形式的观摩、学习、实践, 我们还要加大教育实习的力度, 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 在社会中去锻炼, 在实践中去学习, 并最终让学生融入社会, 适应社会。当然, 除了注重实践教学, 我们还要开展合作学习。因为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个体上, 也体现在群体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 如小组合作、班级合作或校级合作等,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意识、共同创编舞蹈、表演舞蹈的合作能力。

摘要:本文笔者从高职舞蹈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入手, 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提出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素养,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乐趣, 培养具有舞蹈经验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慧军:《在高职院校进行舞蹈教学的几点体会》, 《教师》, 2011 (23) 。

[2]姜克微:《浅谈高职素质教育中的舞蹈教学》, 《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5) 。

[3]陈超:《职业院校高职舞蹈教学初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5) 。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9

一、积极转变舞蹈教育的观念

现在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教育系统如火如荼的推进, 不少陈旧过时的舞蹈教学观念早已经不能胜任社会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 教师仅仅只是片面的将舞蹈知识讲解给学生, 教师完全掌控着课堂上的一切事物, 学生的主动性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 而且无法与教师构建起双向互动的交流。在近十年以来, 舞蹈专业经历了一个大跨度的飞跃, 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因此, 我们为了能够尽快的培养高素质的舞蹈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实际的教学期间要导入新课改的教学观念, 摒弃陈旧迂腐的老思想,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工作由教学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 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是由学生带着问号, 在持续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地解决各种困难, 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 同时, 学生由原先坐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转变成为主动地进行提问的学习活动。此外, 舞蹈教育在舞蹈艺术的传播中可以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不但需要学生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还能够在舞蹈感受训练以及舞蹈技巧上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通过自己专业的知识来指导学生, 这样方能让我们的舞蹈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 教师不宜随心所欲地去给学生讲

9. 实习时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自己的在学校学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在实习过程中运用, 很多想到的, 所学与所用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觉得时间不够, 往往自己的备课的内容不能全部在课堂中讲完。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1 0. 适应音乐教学工作最欠缺的是什么?

能力、实践经历、自身专业知识。

1 1. 你上课的时候幸福吗?享受了快乐吗?

幸福, 也很快乐。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感到很高兴。

1 2. 你认为教学技能有哪些?

导入技能、板书技能、演示技能、变化技能、演奏技能。

1 3. 上课的时候都会板书么?有接受过训练么?

会的, 都会板书。但没有接受过板书技能的训练, 都是自己练的。觉得自己的字很难看。

解有关的舞蹈知识, 不能随意地去决定教学的内容, 假若这样开展教学活动的话就很有可能让教学丧失了其所应具备的功能。所以, 在教学期间, 教师要预先研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详细分析学生的特征, 然后以此作为基础来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显现舞蹈训练中关于教与编的内在结构, 让我们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构建成为一个体系。在具体的舞蹈教学内容选择上, 我们所选定的舞蹈风格需要尽可能的多样, 难度要在学生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学生在学习过了芭蕾、古典舞以及民族民间舞等等舞蹈以后, 其自身的舞蹈资源足够的丰富, 就能够有一定的想象力, 在创编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所以, 我们的教学内容需要按照所设定的目标来选择, 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的语言需要贴切

语言在舞蹈教学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不单是对舞蹈动作的称呼上, 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教师传授舞蹈技能上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是否足够的贴切、自然会直接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而且学生非常注意教师的说话的表情。因此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谨慎的使用语言。

1. 语言需要得体

得体的语言往往能够让说话者的本意良好的传送到另一方。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依照不同的场合以及说话的对象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来确定, 让自己真实的语意让对方接收到。

2. 多多使用富有鼓励性的话语

教师对于学生需要有足够的尊重与信任,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教师需要学会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 要对学生抱有深切的希望。对于那些舞蹈基础欠佳的学生要在言语上多多鼓励打气, 引导他们的表演热情。

3. 使用的语言要新鲜

新鲜的刺激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进行定向探求的活动。语言的新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开展新的探究活动, 这是让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的良策。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表达上需要进行整体上的把握。

参考文献

[2]汪莉.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5 (2)

[2]谭实.舞蹈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支持[J].教师, 2008

基于行动导向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法 篇10

新中国成立以后, 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中央以及各地政府部门极大的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遍地开花, 琳琅满目, 由于发展迅猛, 在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储备以及人才培养上未能跟上, 所以高职院校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诸多弊端。比如, 高职院校老师的职业能力不足, 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高职院校舞蹈教师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古板, 少有创新, 舞蹈教学方法老套, 依然沿袭着固有的教学模式, 然后, 学生已经经历几十年的思想变化, 固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接受程度。要培养新时代合格的, 适应社会发展的当代舞蹈毕业生, 高职院校必须实行重在提高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基于行动导向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方法。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人员必须加以重视, 要更新思维观念,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 与时俱进。从高职院校舞蹈教育培养目标来看,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更能够适应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职业教育不仅要体现教育能力和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改善教学条件和改进教学方法, 让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引领时代的潮流。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高职院校基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精神的行动过程为目的, 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 是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教学目标。职业院校学生要有独立的学习计划、独立实施知识能力与评估水平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构建行动过程为学习目的, 以学习方法、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行动”在这里构建成一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内, “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 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 并且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职业技术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主要形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呢?“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表现形式。高职院校在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对学生分析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完成某一具体的“实践任务”着手,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既定目标, 从而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1. 课前准备:任课老师应该对本学期或者本学年的知识点制定科学的进度安排, 对于可能出现或者预计的结果进行备案, 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对于课前所使用到的教材进行检查, 确保上课如期进行。

2. 下达教学任务:任课老师要以简洁精准的语言来陈述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并下发教学任务书, 教学任务书包括:主题、任务、时间、注意事项等。

3. 完成教学任务:按照老师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主要部分。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通过什么方法, 手段来完成任务, 行动导向的基本思路及学习方法。每组学生按照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所掌握的知识能力, 组成学习小组, 然后组内具体分工协作, 完成“行动任务”。

4. 学生作品展示:每组学生进行自己作品展示, 通过展示作品来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是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集中考核, 最能展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对学生好的地方给予鼓励, 对于不足的知识点给予说明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五、行动导向教学法舞蹈编创项目案例

1. 项目名称七一晚会开场舞蹈的编创

2. 项目目标培养学生七一晚会开场舞蹈编创能力

3. 选题依据学以致用, 学生学到的舞蹈知识要会运用

4. 学生定位大学二年级, 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知识

5. 学习结果掌握七一晚会开场舞蹈的编创技巧

6. 时间限定2周

7. 讨论评价

六、舞蹈编创流程

1. 咨询。

设定目标, 任务。这一阶段也叫舞蹈选定主题, 项目的主题是七一晚会开场舞蹈的编创, 教师给到的信息。 (1) 七一晚会开场舞蹈的音乐欢快, 喜庆; (2) 七一晚会开场舞蹈动作简单, 明了, 节奏性强; (3) 七一晚会开场舞蹈人数在5人—30人之间; (4) 场地是学院的舞蹈室, 大礼堂, 大操场, 健身房; (5) 设备有现代音响。

2. 计划实施。

学生制定了七一晚会开场舞蹈编创计划后, 进行计划的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重点考查学生舞蹈编创能力, 舞蹈语言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计划实施阶段是体现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舞蹈知识和水平的重要衡量方式, 所以,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 都必须认真对待。

(1) 各个工作步骤一览表。 (2) 小组成员明确职责, 共6人, 一人负责音乐的选择, 剪接, 一人负责服装的选择, 一人负责道具的选择, 一人负责舞蹈的编排, 一人负责舞蹈资料的查找, 一人负责整体舞蹈的审核。 (3) 时间安排, 每天中午和晚自修过后在舞蹈室排练舞蹈, 时间为两个星期完成舞蹈作品。

3. 评估。

(1) 结果展示, 演示编创好的舞蹈作品一个小组一个小组演示, 从舞蹈动作整齐与否, 音乐选择恰当与否, 同学们配合, 造型, 队形变化, 舞蹈感觉, 节奏感, 进行多方面, 多角度的评比。 (2) 评估, 检查, 评价。目的在于同学们对合作过程中的操作方式, 工作经验和实践结果的自我评价的能力, 按照各小组之前确定的评定要求和标准, 要求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行动成果, 对于学习过程, 经历和经验进行讨论和评估。并讨论其他可能采取的方式, 假如在出现不足和错误时的预防措施。

摘要:目前, 高校舞蹈教学方法大都沿用历代教学体系, 灌输式, 填鸭式, 讲述式等教学方法 ,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这些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理念, 已经严重滞后社会现实, 为了使高校舞蹈教学方法适应当代青年一代, 适应时代的步伐, 必须对高校舞蹈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改革, 其中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一种高校舞蹈教学方式。以下, 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基于行动导向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方法。

院校舞蹈教学 篇11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中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学;应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中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职院校舞蹈专业教育必须按照培养目标来思考,确定自身的教育重点,并安排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内容。

一、中职院校舞蹈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一)中职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现状

目前中职院校舞蹈专业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1.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中职院校舞蹈专业学生往往较其他高等舞蹈教育院校的学生,素质偏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本身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较低。舞蹈表演没有激情、创意,怠学情况非常严重。

3.舞蹈专业学生文化功底薄弱,缺少文化自觉意识和其他专业修养,学生只重视专业学习,忽视文化学习,缺少相关的人文素质。

(二)中职院校舞蹈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主要为老师教、学生听的注入式、灌输式、家长式等方式,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缺乏启发式、对话研讨等方法。

2.忽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在一定的意义上使学生丧失了个性。

3.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严重。校内实践性环节硬件设备不完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缺乏与社会接轨的教学环境。

4.对专业与文化之间长期存在着错位的认识,很多中职院校的舞蹈专业的相关课程重实践轻理论、重技能轻文化,过分注重舞蹈的技能性,不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及本质

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逐渐被引入我国各种级别、科目的学校教学中。“任务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任务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动力、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把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学了就用”,是一种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又学到了知识,转变为以学定教的传统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中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使用任务教学法的范例

笔者通过不断探索以及与自身教学实践的结合,发现任务教学法在中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并能达到教学目的。下面就以《艺术概论》为例介绍如何使用任务教学法,提高中职院校舞蹈理论课教学效果。

《艺术概论》作为国内各级非义务教育阶段院校艺术专业具有普遍意义的必修课,它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深入理解并系统掌握关于艺术的本质、功能、构成、创作、消费、源流等基本理论,对艺术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其他文学艺术类课程及有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一味灌输,学生似懂非懂、死记硬背,学习效果较差。笔者于是便选用了任务教学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任务前

笔者在下一次课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给学生布置任务,根据下节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兴趣点来布置任务。如“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的教学,笔者让学生分成10组,并抽签决定本组的任务,具体就是分别讲授这五种学说的来龙去脉以及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任务中

在课程的准备阶段,学生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查找到了下堂课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中,由教师讲授开场白,并由各组学生分别进行讲授,选到相同内容的两组学生还可以进行讨论,其他组的学生则可以对他们提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肆意干涉学生的想法,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但同时也应当注意指导学生使其在表达过程中不要偏离主题。在讲解完成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任务后

任务完成后要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评价,评价方式应避免单一化,关注学生的微小进步,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肯定、激励、指导为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进步,对学生不同的结论应及时总结,评价结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而不是轻易地否定,让有不同结果的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知识点,并加以拓展、运用。

通过实践,我发现任务教学法效果十分明显。任务就像是纽带,让学生自发地通过完成任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它不仅帮助学生良好地完成舞蹈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思考,展现了才华。作为教师,我们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去教学,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在实践中显示出了较强的优越性,可以充分地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舞蹈理论学习能力,更可以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改革方案浅议 篇12

1. 改革教学大纲教材, 提高课程质量

由于学生个人素质不同于一些中等艺术专业学校, 高职学校舞蹈学生的身体条件相对较弱, 加上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欠缺和身体柔韧性较差, 导致教育的对象有很大差异。因此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大纲和课本的改革, 应按高职的舞蹈专业特点进行编制, 最好能参考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修改。改革应注重课本理论与舞蹈实践相结合, 就提高学生创作能力下苦功。[1]教师质量下降导致教学方法和能力上的不足, 教师的舞台经验少, 不能起到带领学生进步的榜样作用。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艺术团挂职的锻炼机会以及更多登台表演和舞蹈比赛的机会, 还可以进行教师队伍的集中培训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5]

2. 改革考核模式, 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 需要改革考核的模式, 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评价学生的成绩不能只看期末成绩, 还要注重加大考核平时的成绩的力度, 加强考核实践能力与理论结合的成果,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舞蹈成绩考核, 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舞蹈成绩做出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2]

3. 改革课程模式, 实行针对性教学

正因为学生的舞蹈基础和实际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 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进度。由于教师队伍不够壮大,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都是采取大班教学, 优良教师资源紧缺, 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特色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这很容易埋没了一些舞蹈底子较好的学生。因此, 高职院校应加强引进高质量的舞蹈老师, 壮大师资队伍。[4]

4. 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教育, 培养优秀舞蹈团队

国际上许多舞团之所以成功, 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他们的团队合作坚不可摧, 其中每一个舞者都在团队中显示出了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想要培养优秀的舞蹈团队和优秀的舞蹈学生, 就要加强舞蹈团队合作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舞蹈教师在教课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生能力的了解, 进行小组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磨合, 加强每一个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精神以及遇到挫折时集体解决困难的能力, 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队伍。此外, 还可以通过举办小组比赛加强竞争力和小组荣誉感, 亦或参加各类省级市级舞蹈大赛, 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2]

5. 改革陈旧实践方式, 加强学生自身综合舞蹈修养

以往舞蹈教学中, 基本上都是舞蹈老师“言传身教”, 手把手教学生从编排到最后上台演出, 这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失去了自己对舞蹈的感悟能力, 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散。因此, 改革陈旧实践方式, 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基本知识, 从舞蹈的编排开始, 一步一步排练节目, 教师在旁边指导中间的问题和不足, 直至舞蹈最终成型。舞蹈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艺术性课程, 不能仅仅通过教师自己的口头讲解就可以把舞蹈的全部意蕴都传输给学生的。就像一些实践性很强的理工科课程一样, 只有亲身加入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掌握学科的真谛。[4]

6. 先进科技与舞蹈相结合, 促进舞蹈紧跟时代脚步

舞蹈教学一直处于基础的阶段, 现代化手段引进课堂, 通过影像设备记录学生舞蹈过程, 之后进行放映, 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舞姿上还有哪些缺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改进。先进技术还可以用来进行舞蹈艺术的鉴赏与评价, 通过观察国际或国内知名艺术家的表演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舞蹈技巧, 因此学到更多相关知识。

总结: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 很多高职院校的舞蹈专业处于转型的适应阶段, 缺少足够的资金、人力的投入。加上舞蹈表演专业的发展一直处于相互模仿的阶段, 缺乏改革力度和强度, 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影响了舞蹈表演人才的培育。许多高职院校的舞蹈学生在学业结束后并没有充分利用到自身在舞蹈方面的优势, 往往由于自身舞蹈技巧方面的欠缺而被大型舞蹈团队拒之门外, 这都是由于在教育方式上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舞蹈生涯以及舞蹈专业的名声, 样的现象令人深思。我们只有总结了以往的经验, 改革不足之处, 才能根本上为舞蹈专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许霓.高职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J].高职专论, 2007, 8:29.

[2]宋晓敏.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1.5:200-202.

[3]许岩.关于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几点反思[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6:90-91.

[4]张雯.高职舞蹈教学如何实施策略的研究[J].科技教育, 2009:205.

上一篇:雪莱诗歌下一篇:林业科普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