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教学策略

2024-09-08

少儿舞蹈教学策略(精选11篇)

少儿舞蹈教学策略 篇1

随着近些年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舞蹈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其美的作用。将舞蹈引入到幼儿教学之中,可以让幼儿的艺术感觉尽早萌发,可以让幼儿的心理感知更加敏感,可以让幼儿的身体得到更加健康的发育,对于幼儿潜力的挖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对少儿舞蹈教学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通过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幼儿更好地学习舞蹈,让幼儿对舞蹈的认知上升到新的高度。

一、少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少儿舞蹈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在少儿心智和身体成长阶段进行的舞蹈教学,对少儿的审美能力、情操品味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帮助少儿开发智力,激发其创造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艺术品鉴能力。不同的舞蹈种类可以培养幼儿不同的性格,比如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幼儿勇敢、豪迈和进取的精神;抒情性舞蹈,可以陶冶幼儿性情与情操,使其获得美的享受,增强对美的感受力。我国舞蹈的历史悠久,学习舞蹈也是体现弘扬我国传统艺术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式。同时,少儿舞蹈教学可以使幼儿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形成辨别美与丑的能力,可以使少年儿童感受和发扬积极、艰苦、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思想。

二、少儿舞蹈教学基本策略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恰当的导语能在舞蹈教学中体现其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方式。在舞蹈课开始之前,教师设置一个场景,引入一个艺术导语,都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促使幼儿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工作状态,也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进入课堂,这也正是实现艺术效应的重要内容。例如,笔者在教学“女双手位”一课时,出示了一张画,画面上是几位蒙族少年策马扬鞭奔驰在草原上的情境。笔者根据画面采用新颖导语:“在这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几位蒙古族少年骑在马背上扬鞭奔跑,他们神情多么威武,动作多么洒脱。大家想不想感受一下他们的心境呢?幼儿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想”,这时候我再引入“女双手位”的学习,便将学生引入到一个良好的氛围之中,让幼儿的思维也能够与笔者的教学思路相契合,促使幼儿产生更加浓厚的舞蹈学习兴趣,进而愿意接受舞蹈动作的训练。由此可见,良好的导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少儿的舞蹈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设置情感基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少儿舞蹈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是进行单一的某个动作训练,其很快就会觉得乏味,对舞蹈失去兴趣,导致学习舞蹈的效率低、效果差。因此,指导教师应该抓住舞蹈的特点,以感情为中心,将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到舞蹈教学中,让同样的动作,同样的内容展现出不同的内涵,让幼儿能够从中领悟到不同的情感,让幼儿能够从舞蹈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促使少儿舞蹈教学产生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舞蹈课也是感情课,舞蹈的教学通常需要具备感情,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显得枯燥和乏味。为了实现舞蹈课设置感情基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对不同风格的舞蹈选择不同曲风的音乐,实现优化教学结构和内容,让幼儿每一节课都充满乐趣,唤起幼儿各种感官充分感受,并产生情感,进入主体角色地位,使之充实、满足。

3、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及时的进行教学反馈不仅是舞蹈教学的内容之一,其也是是所有教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反馈是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学习情况,以针对幼儿的学习状况提出针对性的训练,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进而提高幼儿的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信息的输出,又要重视接收幼儿获得知识的反馈;既要及时地接收来自幼儿的反馈信息,又要适当的时机对幼儿的学习结果做出反馈。控制好反馈信息的正常交流使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舞蹈课上儿童学习基本的动作之后,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动作情况收集幼儿的反馈信息,信息越准确,数量越大,对幼儿的舞蹈学习状况了解的就越细致。从而根据幼儿的学习状况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调节,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教师进行教学时,要细心留意幼儿的各种反应,密切注视幼儿的神态变化,从而不断地调整教学程序,便于强化训练,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强化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虽然教师具有主导的作用,但是对待幼儿学习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到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跟进幼儿的整体舞蹈训练,另一方面也要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缩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通过此种关系的建立让幼儿更加喜爱舞蹈教师,让幼儿能够更加喜欢所学习的舞蹈。比如,笔者在教授幼儿跳《三只熊》舞蹈的时候,笔者在前面做“引舞”,让幼儿一起跟着老师的舞蹈动作进行学习,之后,笔者还和孩子们一起扮演起可爱的三只熊,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让幼儿的舞蹈兴趣一下子浓厚起来,整个课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对于舞蹈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真正提升幼儿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实现教法的创新和研究,真正让幼儿能够从中获得益处,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幼儿爱上舞蹈。因此,教师要注重探索舞蹈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舞蹈的积极性,为幼儿的更好成长奠定基础。

摘要:少儿阶段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舞蹈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其审美能力,可以提高其整体素养,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掌握好基本策略,循序渐进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基于此,本文对少儿舞蹈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少儿舞蹈,舞蹈教学,基本策略,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潘亦情.关于少儿舞蹈教育培训相关问题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6,14:220+232.

[2]殷勤.浅谈怎样完善少儿课外舞蹈教学课程[J].大众文艺,2014,16:223.

关注童心,优化少儿舞蹈教学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体课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快乐,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如果学生乐于学习,那么他们无论课内课外都会主动地去学习和练习。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是否充分,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动作的要领,是否学会了技能,是否愉悦了身心。

少儿舞蹈教育是少儿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它们均属于少儿素质的范畴。少儿舞蹈艺术教育在构筑素质教育的框架中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价值,因为其目的是使儿童通过舞蹈活动提高审美感知、审美创造的能力。同时能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所以,少儿舞蹈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锐意教改的有识之士们的重视,越来越受到热切培养孩子的家长们的青睐。笔者尝试从少儿舞蹈教育概况与意义、少儿舞蹈教育的误区、少儿舞蹈教学应重视的问题、少儿舞蹈教学的具体方法等四个方面探讨少儿舞蹈教育,希冀推进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

一、少儿舞蹈的概况与教育意义

(一)少兒舞蹈的概况: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叫少儿舞蹈。它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儿童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少儿舞蹈的教育意义:1.有利于提高少儿的智力发展。2.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品格。3.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4.有利培养少儿的良好审美观。

二、目前少儿舞蹈教学误区

(一)误区一:舞蹈训练变成技能训练。舞蹈训练变成技能训练是当今少儿舞蹈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它忽视了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训,使技能与情感分离。虽然舞蹈教育是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但它毕竟不是纯粹的技能显示,如果把技能看得太重或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就难以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心态和承受能力。

(二)误区二: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当前部分老师和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把学生或孩子教得水平越高越好,从而以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却忽略了少儿舞蹈与专业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

(三)误区三:成人的舞蹈教给少儿。从目前的少儿舞蹈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少儿舞蹈成人化倾向,无论是从主题、立意,还是从结构、情节,少儿舞蹈的表现与他们的年龄明显不符,这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当代少儿舞蹈教育中重视职业化的趋势。

三、少儿舞蹈教学应重视的问题

(一)鲜明的音乐选择:舞蹈音乐应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少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少儿的性情和品格。

(二)简单的动作设计:无论表演舞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都不宜太繁琐、复杂。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整个集体。因此在设计少儿舞蹈表现动作时,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

(三)合理的队形与角色安排: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常常是以整齐的队形,统一动作。形成美感的画面,如一个惯时针大圆圈内再加一个逆时针小圈,或横线前进、竖线推进等都是少儿可以接受的,尽量少用那些歪、斜等不规则的队形。在角色的安排与变化上应简单好记、角色单一,故事情节与人物不宜太多,使舞蹈队形既丰富明了又简单合理。

(四)将诗歌、音乐、舞蹈融为一体:少儿舞蹈是诗歌(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三者共同的使命是表现孩子们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表现再打动孩子的情感。

四、少儿舞蹈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综合教学法:由于少儿天生活泼好动,已经能够按自己的意识去做某件事,无兴趣的事他很难去做,所以舞蹈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你的教学内容去吸引住这些意识随意的少儿,把随意变为有意,可以采用综合教学法,将说、唱、跳结合在—起,内容一定要生动形象。

(二)示范法;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少儿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还要伴随着语言的讲解,面向少儿做镜面示范。如少儿应伸左手,教师要伸右手,此方法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三)语言讲解法: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转动手腕这一动作,如果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翻掌。少儿学做起来既无兴趣又很费力。但如果告诉少儿,现在你到果园里抓住了树上的一个大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所以说语言讲解法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四)游戏法:游戏法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让少儿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如学习鸭子走步,教师就可以扮演鸭妈妈,让学生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带上头饰或穿上服装。此方法可以引起少儿的兴趣,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

少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稚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少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会被少儿喜欢和接受,少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才能迎来一个又一个朝气蓬勃的春天。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

少儿舞蹈教学策略浅谈 篇3

一、培养幼儿舞蹈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兴趣的前提下, 学习效率会很好, 幼儿也是如此。所以, 舞蹈教师要重视兴趣与舞蹈学习的紧密结合, 要了解幼儿的爱好、心理特征、学习需求等, 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 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对于舞蹈学习感兴趣, 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 还可以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到舞蹈技能、受到艺术熏陶。

首先, 要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 认识事物需要逐渐从具体过渡到抽象。所以, 幼儿感受舞蹈作品也需要以直观、形象为主。舞蹈教师只有选择适合幼儿需求的教学内容, 才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进而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舞蹈教师可以对舞蹈程式进行简易化, 在此基础上对舞蹈进行重新编排, 使其活泼、形象、充满儿童情趣, 这样不仅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简易, 符合幼儿认知规律, 而且易于幼儿理解和学习, 可以促进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

其次, 创设舞蹈情境, 让幼儿能逐步融入其中。在具体的教学中, 民族舞蹈的音乐有的热情奔放, 有的韵律含蓄等, 然而幼儿却对这些民族音乐知之甚少, 所以, 在学习民族舞蹈之前, 舞蹈教师需要创设情境, 让幼儿以此来了解民族舞蹈的不同风格。如在学习藏族舞“小小康巴汉子”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多种方法的展示来让幼儿感受藏族舞蹈的豪放、藏族音乐的奔放等。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 幼儿不仅会对于民族舞蹈和音乐有更多的认识, 而且会对各民族的民俗风情有所了解, 不点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增强舞蹈教学的趣味性

首先, 运用有趣的语言引导。在幼儿舞蹈教学实践中, 舞蹈教师要时刻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放在首位, 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才可以顺利。幼儿年龄小, 对于故事充满了兴趣, 都爱听故事, 所以, 在学习舞蹈动作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童话、童谣等中的有趣语言来做引导, 这样不仅可提高趣味性, 而且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使得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 学习舞蹈“金葵花”的时候, 舞蹈教师就可以在学习动作之前将故事情节讲给幼儿听, 通过古寺情节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太阳的照耀下, 花儿开了, “伸小手, 踢小脚”“小五花”转腕, 左边手, 右边手。通过有趣语言的引导, 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记忆会增强许多;而且, 结合故事情节, 幼儿还可以增强对舞蹈音乐变化的记忆。

其次, 运用有趣的的动作示范。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示范是一种常用而且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幼儿舞蹈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材舞蹈内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生动与正确的转化, 要力求用既具感染力又带趣味性的舞蹈示范性动作让幼儿有清楚和完整的舞蹈印象。这样, 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才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 才会对舞蹈学习更有兴趣, 教学效果也才会更好。

最后, 运用有趣的游戏教学。幼儿因为年龄小, 对游戏这种娱乐方式情有独钟, 都喜欢做游戏。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舞蹈教学与游戏的结合, 要让幼儿在愉快的过程中既学习到舞蹈动作和技能, 又能感觉到舞蹈学习的乐趣。然而舞蹈学习过程充满了重复和练习, 因为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 幼儿才能掌握。幼儿每学习一个新的舞蹈动作都要进行反复的练习, 所以, 幼儿舞蹈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 力求通过有趣游戏的引入使幼儿对舞蹈学习更加热衷。为了消除幼儿对于反复练习舞蹈动作的厌烦情绪, 教师可以采用有趣的游戏式练习。例如, 学习“摘果子”舞, 在教授幼儿做摘果子的动作之前, 教师可以提前在活动室里吊挂一些果子 (安排的位置要适合幼儿采摘) 。在此基础上, 教师在示范舞蹈动作、规范幼儿舞蹈动作后, 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摘果子游戏。这样, 幼儿通过做游戏在规范舞蹈动作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摘果子的乐趣, 可为一举两得。

三、结合幼儿特点进行舞蹈创编

首先, 幼儿舞蹈创编动作要符合幼儿特点和认知规律。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舞蹈创编一定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为基础, 不仅要重视舞蹈动作的形象性和幼儿的可接受程度, 而且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 这样才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接受和掌握, 才能够让幼儿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舞蹈的动作。舞蹈创编还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要在关注动作幅度、活动量的基础上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衔接能力。此外, 舞蹈创编的动作一定要有规律性, 要符合幼儿的记忆规律。

其次, 幼儿舞蹈创编动作要力求优化。舞蹈创编一定要尊重幼儿的真实想法, 要让幼儿也能够参与其中, 要力求通过创编的动作能够更好地来实现道具与服装的综合运用。幼儿舞蹈创编切忌添枝加叶, 要重视对于创编舞蹈类型的认识, 要对所创编的动作进行优化, 进而选择出合适的一些造型。在优化编排动作以后, 教师要让幼儿们进行练习, 力求用不同的舞蹈动作表现出不同的乐段, 让幼儿通过动作的动静相结合展示出舞蹈动作所蕴含的童趣。

综上所述, 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舞蹈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已经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也越发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学习舞蹈不仅可以促进身心的有益发展, 而且可以培养审美高雅情趣。幼儿舞蹈教学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这就要求幼儿舞蹈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和长远发展, 在教学实践的开展中充分把握好主体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原则, 不仅要重视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 还要注重教学趣味性的增强, 而且要结合幼儿特点进行舞蹈创编, 以此来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舞蹈教学活动当中来, 以有效提高幼儿舞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课程设计与改革[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2 (4) .

[2]苏文凤.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优化幼儿舞蹈教学[J].考试周刊, 2011 (12) .

[3]沈婉娣.打开幼儿园舞蹈教育之门[J].成功 (教育版) , 2013 (9)

[4]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少儿舞蹈教学的有效方法11 篇4

摘 要:

随着我国舞蹈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少儿舞蹈教育形式逐渐多样化,舞蹈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已经逐渐融入了社会大家庭,并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理解、接受、认可和喜欢。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少儿舞蹈教学,全面发挥舞蹈教育的功能,培养出类拔萃的少儿舞蹈人才。在此,根据我对少儿舞蹈教学的思考及少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就少儿舞蹈教学中的有效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 键 词:少儿舞蹈教学 有效方法 舞蹈 审美意识 舞蹈人才

i

目录

摘要-ⅰ 关键词------------------------------ⅰ 目录-ⅱ 引言--1

一、少儿舞蹈的教学之前的准备---------2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2

(二)舞蹈教学中的动作设计------------2

(三)少儿舞蹈教学中队形与角色的安排-------------------------------2

二、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3

(一)口传身授,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做少儿在舞蹈学习中的榜样--------3

(二)创设情境,让少儿沉浸在舞蹈的世界里----------------------------4

(三)趣味性教学,让少儿爱上舞蹈-----5

(四)对少儿的激励可以让他们表现的更好------------------------------7

(五)让少儿的家长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7

(六)内外兼修,培养少儿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7

三、丰富少儿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少儿在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9

(一)创立良好的少儿舞蹈教学环境,引导少儿步入舞蹈艺术美的殿堂------9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少儿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10

(三)丰富少儿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少儿在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10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ii

引言

自进入了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舞蹈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已经逐渐融入了社会大家庭,并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理解、接受、认可和喜欢。舞蹈是以姿体动作为语言作“心灵交流”的一项表达艺术,甚至在很多社交场所都能发挥作用。少儿舞蹈作为舞蹈艺术的一个小分支,也在被更多的少年儿童所接受和喜欢。由于年龄的特征,少儿舞蹈不同于成人舞蹈,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很特殊,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却不易理解教师对动作所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在此,根据我对少儿舞蹈教学的思考及少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就少儿舞蹈教学中的有效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舞蹈作为形体动作艺术,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就舞蹈语汇而言,大致可分为外部形体动作和内部情态两个部分。外部形态动作指的是舞蹈的动律、动态、动力等可视性的外化形式;内部情态则指表演者内在的情绪、情感、意识等心理因素。它们当于舞蹈教学的双腿,不分先后主次,缺一不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致力于使学生的身体硬件和思想软件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在少儿舞蹈的表演中,一个好的舞蹈,除了有好的编导手法外,还必须在用规范动作展现舞蹈的风格、动律的同时,能够通过学生内心对舞蹈内容情绪的体验,用激情把舞蹈的美感充分表现出来,使观众在观赏到有情感的舞姿中,受到情绪的感染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满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然而,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通过对孩子们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的培养而派生出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就必须注意对学生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的双重培养。

在舞蹈艺术的园圃中,少儿舞蹈堪称为一朵娇嫩可爱、自然成趣的小花,它盛开在城乡各地,在红砖青瓦之中,在翠雾绿荫这下,散发着宜人的清香。少儿是人生最美的时期,性格活泼,好奇好模仿,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如何针对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辨别美与丑的能力?如何培养他们美的思想、观念的情操?这是少儿舞蹈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适合少儿接受的舞蹈形象,在生活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方面进行培养。

少儿舞蹈是少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些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少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首先,我们应该以我们的激情来启发少儿对舞蹈的热情,以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来激发少儿对舞蹈的兴趣。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之间都有着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少儿歌舞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少儿舞蹈,它的歌与舞常常是不可分的,也就意味着诗歌、音乐、舞蹈要综合起来共同去打动少儿爱美的心灵,因而把少儿舞蹈叫做少儿舞蹈。创编少儿舞蹈要合孩子“口味”,舞蹈要多方面创新,既要民族化,又要多样化,只有孩子喜欢,才能起到教育作用。

一、少儿舞蹈的教学之前的准备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

舞蹈音乐应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少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光儿的性情和品格。音乐的节奏要鲜明、强烈,能引起儿童的动感。节奏的强弱、动静、停顿等都应鲜明。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乐句最好是整齐的,这有利于少儿对舞蹈形象、情感的表现和抒发。并且少儿思维又要比较具体形象,他们对事物的爱憎直接表现在言行举止上。例如,少儿舞蹈《一分钱》,通过儿童的口,叙述他拾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中这一件小事。曲调天真活泼,充满幼稚雅。歌调完整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音乐形象唤起了孩子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艺术作品的表演中,少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和美感都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所以选择形象鲜明、乐曲短小、简单易懂、节奏性强、旋律优美、有感染力、易被少儿接受和激发其情绪的高尚音乐,是搞好少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的动作设计

在设计少儿舞蹈表现的动作时,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了解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少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少儿处在生理上发展时期,骨骼较软,易变形,肌肉纤细,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这些特点决定了少儿动作的平衡力、控制力都较差,所以应选择简单、生动、明快、富有少儿情趣和生活气息,具有形象性,能反映少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动作。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有时会出现下意识的手势动作,所以少儿舞蹈还应以模仿、律动、歌表演、集体舞动作为主,去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变化。比如小鸭一摇一摆、小兔子一蹦一跳,生活中拍拍手、跺跺脚、跳一跳是少儿舞蹈动作的原型。这些动作来自少儿本身的生活,少儿做起来也亲切。又如少儿舞蹈《我有一只小木枪》,此舞表现的是一群活泼的少儿在愉快游戏中,模仿解放军的操练、打靶等军事活动,老师根据孩子们日常游戏中的形象动作,及少儿喜欢模仿解放军的操练、射击、打仗等心理要求,把动作加以提练,变得活泼、夸张。设计少儿舞蹈动作时,还要考虑到少儿的自然素质,克服其不足,力求舒展、开放、动作鲜明欢快,丰满又有朝气,充分把握少儿思维形象具体性、好奇性、幻想性和模仿性。发挥其长而避免其短,使他们的表演动作更有感染力。

(三)少儿舞蹈教学中队形与角色的安排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常常是以整齐的队形统一动作来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所以少儿舞蹈教学的队形变化简单明显。无论表演舞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都不宜太繁琐、复杂。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如一个顺时针大圆圈内再加一个逆时针小圈,或横线前进、竖线推进等都是少儿可以接受的,尽量少用那些歪、斜等不规则的对形。在角色的安排与变化上应简单好记、角色单一,故事情节与人物不宜太多,使舞蹈队形既丰富明了又简单合理。

少儿舞蹈是音乐、舞蹈、文学、美学综合的艺术。通过这些艺术的综合来表现出孩子们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表现再打动孩子的情感。所以少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把音乐、舞蹈、文学、美学等融为一体,必要时可用语言补充,使歌、舞、语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歌表演之所以很受少儿喜欢就是运用了这一点。比如:《老鼠画猫》中:“小老鼠,来画猫,哎哟眼睛要画小„„”孩子们边唱边拿画笔画猫,同时学老鼠畏缩的动作来走路,这样动作就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补充了单调表现的不足,使儿童语言、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二、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

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管是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少儿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情境的建设,这些都是为了能更加有效的对少儿舞蹈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少儿的身心素质和审美意识的培养,这些都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下面就我对少儿舞蹈教学的有效方法发表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口传身授,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做少儿在舞蹈学习中的榜样。首先,老师要能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孩子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可以从头到尾完整示范,也可以分句分段或将基本动作、难点动作提取出来分节示范。根据教材和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完整的示范或部分难点动作的示范。在示范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少儿仔细观察示范的重点。示范时要伴随着语言讲解,面向孩子做镜面示范,即做相对动作。如孩子应伸左手,老师就要伸右手。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于情”。教师要启发孩子的情感,首先自己被舞蹈所感动,然后,再用有情感的语言和动作去启发学生,打动学生。舞蹈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和对学生的耐心。感染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当学生开始学舞蹈的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他们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喜欢才可能做到最好,教师对舞蹈的热情无论在课上或课下都会有不经意的流露,这能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向往和喜爱,使他们在充满希望、充满乐趣的环境中汲取舞蹈的知识,诱导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为他们在舞蹈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学生在舞蹈课上要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到有准确的规格、有浓郁的风格、有动人的表演,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示范,使学生有一个全貌而完整形象,从而做到模仿无误,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模仿小动物形象,大自然中的花鸟树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模仿性。总之,在舞蹈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舞蹈中的摹拟性是指用肢体动作去再现自然界的事物。儿童好动,好摹仿,他们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好奇使他们产生摹仿的愿望并付诸行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塑造些可摹拟的东西,如洗脸、穿衣、拍球、跑步、洗手绢、摘葡萄、采苹果、种小树、挤牛奶等生活和劳动动作,还可以摹拟小鸭子、小孔雀、小白兔、小花、小树等鸟兽草木,孩子通过摹仿,体验生活,认识世界。舞蹈《快乐的小鸭子》里面的鸭子形象是儿童喜闻乐见的。鸭子胖胖的身体,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姿势和儿童有着相似之处,要儿童来摹仿小鸭子的形象,可谓是适得其所。

教师在对少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少儿们所学的一些文学作品来编排一些舞蹈,这样既可以巩固少儿所学的内容,又可以增加少儿表演的欲望,每个少儿都喜欢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舞蹈来给大人们展示。这样综合的学习方式需要各科老师的配合,同时也使得平凡的生活经过艺术的夸张和美化,使生活的具象和艺术的抽象统一起来,让孩子通过摹拟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既锻炼 了他们的节奏感和表演能,又培养了他们的想像力,这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创设情境,让少儿沉浸在舞蹈的世界里。

要想运用情境教学法,我们必须先了解它是什么概念,总地来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将情感、言语、行为融为一体。对于少儿舞蹈教学而言,情境教学法有着更直接、更有力的作用。因为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引起内心的共鸣,并用肢体语言、表情、音乐等把它再现出来。

情境教学法目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少儿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创设情境的方法就是在少儿舞蹈课堂中,尤其是基础训练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的内容,但从艺术这个角度来看,适当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全可以缓解这种技能训练所产生的疲劳和单调。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向学生传授舞蹈审美方面相关的舞蹈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舞蹈艺术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抽象的、枯燥的、机械的动作变得生动有趣。舞蹈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概要生动的语言,结合相关舞蹈知识进行讲述,使学生明确此次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播放优美的舞蹈画面,引导学生先获得视觉上的感知,产生丰富的联想,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便在教学主体的积极参与下,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如何创设情境,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境

1.运用语言创设情境。语言是人类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主要工具,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中肯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加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事实也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 “耳醉其言,心醉其情”,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们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有足够的舞蹈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

比如,教授学生舞蹈时要求手形漂亮,不要太僵硬,常用“白骨爪”来形容僵硬的手,学生们一听到“注意手”的话时,就会想起“枯树枝”,谁也不愿自己的手像“白骨爪”那样难看。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少儿好奇心强、又活泼好动,所以在少儿的舞蹈教学中,“无声情境”的引导有时也显得格外必要。

2.运用表演来创设情境。创造力要借助于充分的表演来表现。因此,除了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为少儿提供大量的表演机会外,教师还可以在走廊里创设音乐角,投放手巾花、腰鼓、小乐器等供少儿自由选择。放音乐,少儿听音乐即兴表演,或三五成群地创编新的舞蹈,都可以积极为孩子们争取更多感受成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舞蹈创作,通过演出,学生和学生家长都看到明显的进步,树立了继续跳舞的信心,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更浓了,表现力与创造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运用游戏创设情境。舞蹈训练对儿童来说,不同于其他学龄前的直接辩物训练和一般思维训练,具有学习、游戏双重特点,它本身是一个世界,一个独立的系统。课堂所需教授的内容,儿童通过游戏舞蹈就掌握了。舞蹈是一种形象的符号系统,它不仅对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舞蹈的全部知识是在对动作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这种动作教学形式是最具有计划性和成效性的。这种教学可以促进一个对舞蹈完全陌生的人迅速地进入到舞蹈的世界里,并能形成舞蹈者全新的对动作的认知方式和运动方式。在少儿舞蹈教学的课堂中,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类的舞蹈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为主动、变单纯模仿为创造、变线性思维为跳越性思维、变单一为多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

4.运用问题创设情境。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少儿学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特别强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能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表现的格外突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过程通常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每堂课教师都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特别是上课伊始,教师在引入问题时要给学生以惊奇和疑惑。

如学习新动作时,教师先说出动作名称,提出设问:“这是个什么动作,怎样做呢?”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示范动作一次,再提问:“你看了这个动作后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还能用其他的词语或句子来形容这个动作的特点吗?”等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预定的教学情境中来,让学生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你一句我一句地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再稍微点拨一下。这些悬念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5、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境。现在的媒体网络提供了非常宽广舞蹈交流学习的平台。我曾利用现代影像技术让学生欣赏一些舞蹈精品,如古典舞《木兰归》、民族民间舞《奔腾》、芭蕾舞《天鹅之死》等,一边欣赏一边向学生讲述其创作时间、表现内容、形式结构、情感体现、风格特点、动作节奏、舞台调度、服装舞美、道具运用、音乐效果等,让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到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内涵:人体动作的美、队形的美、服装的美、音乐的美„„领略各种舞蹈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少儿的舞蹈教学除了具有教学的普遍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少儿舞蹈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先从少儿心理特征入手,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利于舞蹈教学以及对少儿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不能只知单一的灌输动作、片面追求教学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舞蹈教师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启发儿童对学习舞蹈的兴趣,使儿童在进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完善个性、提高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趣味性教学,让少儿爱上舞蹈。

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少儿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态度,是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 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是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少儿主动学习的前提。少儿在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因此在少儿舞蹈教育目标上应把激发少儿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少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

教材内容也要适合少儿的年龄特点,才能被少儿所理解,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少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我在教少儿舞蹈时,先把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少儿听,帮助少儿理解舞蹈内容,促使少儿跳起舞蹈来能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象,让少儿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孩子们边唱边学小老鼠畏缩的动作来走路,少儿在跳这则舞蹈时觉得很开心,都感觉自己真的像一只老鼠了。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舞蹈刺激,激起少儿愉快的情感,使少儿的舞蹈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主动参与活动。如在区域活动中,在班中设立“表演区”其中放置不同的头饰、彩带,及少儿自身喜欢的舞蹈辅,通过播放音乐,让少儿自由表演,自由创作,培养了少儿舞蹈的活动能力和对舞蹈的乐趣。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少儿,兴趣更是可以吸引他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只要少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少儿集中注意,在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积极的影响,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少儿,兴趣可以吸引儿童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有兴趣的活动总是给少儿带来快乐、欢喜和满意的情绪体验。

在每个少儿开学舞蹈的学习之前,我们需要对每个少儿都做了详细的调查。首先就是少儿对舞蹈的喜爱程度。对舞蹈有浓厚兴趣的少儿一提到舞蹈很快就会兴奋起来,在执行某项基本动作的过程中少儿都能够坚持完成。甚至有回家后还坚持练习的。其实少儿很容易对舞蹈活动表现出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表现是浅层的,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很不稳定,容易波动。所以我们要激发少儿对舞蹈的兴趣,即将其浅层的表现引申,并提高到一定的深度。首先影响非常重要。舞蹈教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自身形象,谈吐和肢体语言要优雅大方,让少儿和家长都喜欢你、欣赏你。生活中你对舞蹈的热衷程度和舞台表现力都能直接影响到少儿,潜移默化少儿就会慢慢像你一样喜爱和热衷于舞蹈。也就是激发少儿的模仿和超越能力。把少儿原有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舞蹈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对于一支舞蹈的编排和对少儿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少儿的兴趣,并让他们利用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快速的掌握要学习的舞蹈。

首先要提前制定计划。对于节目的挑选、音乐的准备、人员的定位、舞蹈的道具等等。有了目标和计划后便开始紧张进行。对于少儿们来说要在很短的时间熟悉音乐、熟记舞蹈动作并且克服台上的紧张情绪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必须得勤奋苦练。同时要多给少儿们一些参加艺术活动的机会,这样开阔了少儿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还得到了充分的磨炼。舞蹈作为形体动作艺术,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就舞蹈语汇而言,大致可分为外部形体动作和内部情态两个部分。外部形态动作指的是舞蹈的动律、动态、动力等可视性的外化形式;内部情态则指表演者内在的情绪、情感、意识等心理因素。它们当于舞蹈教学的双腿,不分先后主次,缺一不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致力于使学生的身体硬件和思想软件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四)对少儿的激励可以让他们表现的更好。

激励孩子是相当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们彼此之间将会互为榜样。孩子在获得赏识和赞扬,只有这样,指导性的批评才不至于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需要肯定,不要吝啬你的鼓励,你的赏识会演变成孩子学习学习热情的巨大推动力。你要赞美她漂亮的动作;你要赞美她出众的记忆力;你要赞美她花一般动人的表情;你要赞美她们队形的准确和整齐;你还要赞美她们准确的节奏感。总之,你赞美什么,她们就会表现的超乎你的想象,因为,你的赞美就是最好的要求。让孩子们带着一种成就感离开课堂,并准备在下一次课堂上再次得到满足。

(五)让少儿的家长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学习意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进度和目标是极其重要的。每个月至少应安排一次家长的观摩课,要介绍学习的内容和孩子们学习情况,观摩课后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要充分赋予家长的知情权。这样就可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你要有意识地调整孩子的排位,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站在第一排的机会;你要有意识地把注意力分给每一个孩子,不造成好与坏的差别,因为,在家长的眼睛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每次下课后,你要主动与等待在教室外面的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对内向、自闭的孩子多一些关照;及时掌握孩子的身体状况,对身体状况欠佳的孩子,在运动强度上进行调整。你要成为家长的知心朋友,家长就会让孩子跟着你继续学习,这是关系到你的少儿舞蹈培训事业能否做强做大的关键因素。

(六)内外兼修,培养少儿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少儿舞蹈的表演中,一个好的舞蹈,除了有好的编导手法外,还必须在用规范动作展现舞蹈的风格、动律的同时,能够通过学生内心对舞蹈内容情绪的体验,用激情把舞蹈的美感充分表现出来,使观众在观赏到有情感的舞姿中,受到情绪的感染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满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然而,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通过对孩子们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的培养而派生出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就必须注意对学生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的双重培养。

1、外部形态动作的培养

舞蹈艺术是以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而存在的。作为表演者的学生,首先就要有一个灵活、协调、匀称的外部形体。通过基本功和形体训练,充分开发孩子们蕴藏的运动潜力,最大限度地延长学生肢体线条,增强学生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扩展他们的舞蹈范围。有了这个基础,舞蹈表现力自然就丰富得多。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的动作规范化。例如:一个简单的擦地动作,该怎么站,怎么擦,使什么劲,到哪压着收回等,教师都应向学生交代清楚。同时通过动作示范,加深学生的感知影响,使学生严格地按训练步骤去做,准确地掌握好每一个动作,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形体训练的过程是一个单调而又艰苦的过程,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 学活动中,教师亲切的教态,形象的语言,温和而关注的目光,都会给学生带来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的肯定,时时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的话语和方法,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促使他们训练出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外部形体,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

在外部形态动作的培养中,除了使学生有一个灵活自如地表演的形体之外,学生还必须具备掌握各种不同风格、动律的舞蹈的能力,这是舞蹈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然而,一周一次的舞蹈学习,学生不可能掌握很多舞蹈内容,训练周期也是比较长的。因此,如何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短期内尽快地掌握到更多风格各异的舞蹈动律,以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表演,是我们每一个舞蹈老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过去我们用的方法是进行一个个舞种单一动作组合的教学活动模式。现在,我们可以打破这种传统的单一舞种教学活动模式,从众多的舞姿中提取那些动律特征最明显、舞蹈性最强的精华部分,重新组合起来教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表现,而且还能在舞蹈中深化其动律特点,其外部形态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不言而喻的。

2、内部情态的培养 汉代的《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搓叹之;搓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闻一多先生也曾在他的《说舞》中谈道:“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由此可见,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舞蹈作为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舞蹈的感染力,则是来自舞蹈内在情感的动力,如果没有内在情感的表现,任何舞蹈都是将是苍白无力,没有生命的。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于情”。教师要启发孩子的情感,首先自己被舞蹈所感动,然后,再用有情感的语言和动作去启发学生,打动学生。舞蹈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和对学生的耐心。感染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当学生开始学舞蹈的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他们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喜欢才可能做到最好,教师对舞蹈的热情无论在课上或课下都会有不经意的流露,这能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向往和喜爱,使他们在充满希望、充满乐趣的环境中汲取舞蹈的知识,诱导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为他们在舞蹈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教师要开阔视野,潜心钻研业务,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大量学习更新舞蹈知识,建立自己的舞蹈审美标准。教师不应仅仅对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传授,而且还要对整个舞蹈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信手拈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旁征博引,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方向感,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另外,教师还要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地一味以练为主,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和讲解,一方面保护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方向,保持对舞蹈的兴趣。

最后,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营造适当的情境和意境,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受到情感的、美的感染和熏陶。教师在教授舞蹈时应该先把舞蹈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初步印象。如果是民族舞蹈,还应该介绍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等。然后播放舞蹈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舞蹈的韵律,酝酿舞蹈的情绪。同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根据舞蹈内容自由地即兴舞蹈,在这种热烈地气氛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学习进度快。避免了单纯外部动作 的模仿,感悟了舞蹈内在的个性和韵味,训练了学生内部情态动作。

综上所述,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动作的综合培养。只要我们努力探寻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那么,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就不会是一勺空话了

三、丰富少儿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少儿在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少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稚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少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会被少儿喜欢和接受,少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

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较集中的表现,是培养人们审美兴趣,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孩子在开心时都会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舞蹈这一直观性、可感性强的艺术,又恰好符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迅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也就促使舞蹈成为千百万少儿最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在少儿园开展舞蹈教育,是对少儿进行美育的一种理想方式。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培养少儿的审美意识、使孩子们不仅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品德、个性等方面得以全面培养和拓展。

那么,什么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的综合,是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少儿的审美意识,就是要培养少儿感受、表现和创造舞蹈美的能力,并在舞蹈美的陶冶中练就一双审视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眼睛。审美意识的形成是集各种文化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于一身的结果。但是如果将审美意识的培养笼统地推给其他各门课上“一齐抓”则难免会导致混乱的局面。作为少儿园美育课程之一的舞蹈教学就应该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培养少儿审美意识的职责,并将这项内容作为检验舞蹈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

在舞蹈教学中对少儿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创立良好的少儿舞蹈教学环境,引导少儿步入舞蹈艺术美的殿堂。

少儿舞蹈教学环境是指少儿园舞蹈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我们可从两个方面对此加以考虑:

第一,创设一个充满文明、健康而美好的物质环境。

这是一种有形环境。主要指少儿园舞蹈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舞蹈室的建立和其教学设备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到少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等环境中物理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舞蹈室应具备空气流通,光线适度、温度适宜等条件。舞蹈室应铺设硬度适中的木质地面或地毯以及适宜少儿进行舞蹈基本训练高度适中的把杆和墙镜,配备电化教学设备,如大屏幕、电视机或大屏幕投影仪、录像机、VCD机等音响系统。在舞蹈室内装饰色彩艳丽,童趣盎然的绘画和窗帘等。这样可以加强少儿对舞蹈艺术美的直观感受,在美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

第二,创设一个充满爱心,相处融洽的人际社会环境。

这是一种无形环境,主要指教师和少儿之间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证 明:人的知觉分为情感知觉和理智知觉两种。当这两种知觉达到完全协调时,人的思维才最活跃、想象力才最丰富、记忆力才最旺盛。少儿的特点往往是情感外露并支配理智,情绪容易波动。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情感有其特殊的意义。舞蹈本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少儿只有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舞蹈,才能充分地体验舞蹈美并表现出来。假如,在课堂上教师表现得态度生硬和冷漠,就会使孩子们产生紧张、反应迟钝、根本无法体会舞蹈艺术的美感,最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凭着一颗诚挚的心热爱少儿、尊重少儿,建立彼此间亲切、和谐而良好的感情联系。课堂上耐心讲授,训练时热心辅导,用爱心去和他们沟通,用美去点燃他们求知的心灵之光,这样才能使少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少儿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少儿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

为了在舞蹈教学中对少儿实施审美意识的培养,我们应认真研究少儿在审美活动中如何生成美感的最基本的客观的现实。劳承万在他的《审美中介论》中说:“在审美活动中,要了解审美过程及其运动的基本环节,首先就得区分出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然后才能在”主体-客体“间找出中间环节。同时,审美过程或审美中介,也必须放在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的系统中,才能获得科学的解释。”事实上,少儿在学动作,练组合、排节目期间,总是观察和跟随着教师的示范心摹手追地模仿,在聆听教师讲解动作的同时少儿本人也手舞足蹈。这时他们主要是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对审美客体--动作的技术规格,起止路线,舞姿变化,风格韵律、音乐节奏,人物性格等作舞蹈艺术美的初步谛视和判断。

由于舞蹈艺术的美感是由舞者心理现象、文化素养集合于他们的身体动作之中体现出来的,如果教师在运用示范法和讲授法与教学方法的时候,缺乏对舞蹈教材的理解和表现,或是不能够由始至终地示范美,并完成感染和引导少儿表现美的任务,那么审美过程或审美中介就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削弱少儿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并且会严重阻碍少儿审美意识的确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现代化电化教育手段的教育优势,为我国的少儿教育服务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具有声图并茂,直观形象、感染力强、表现手段多样,可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根据教学要求灵活调节画面的独特性。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我们可以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和灵活地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如蒙古族舞蹈中的“软手 ”动作,具有“大雁在蓝天上翱翔”的表现性,给人以辽阔壮观的美,动作由大到小,则有一种“远飞”之感和“草原静悄悄”的优美意境。在教授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以先通过投影、电视展示草原飞雁、牧马的景色,蒙古族人特有民族服饰和歌舞场面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概况,给少儿以直观、丰实的感性认识,并将教师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情感深深地倾注于舞蹈美的示范表演和讲解之中,启发孩子的想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就一定能够准确把握住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三)丰富少儿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少儿在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少儿掌握自身的形体美的基本形态,确立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而且应充分发挥舞蹈美的功能,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少儿舞蹈,在理解和表现作品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

少儿舞蹈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反映社会题材的舞蹈《红绿灯》、就运用以人拟物的表现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以及 人、车在交通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道理,表现了一种公德之美。反映生活题材的少儿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灵活地运用了汉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和民族服装,通过一群孩子在大年夜看戏种种充满童趣的神态表现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民俗文化之美;还有如表现海岛渔民劳作生产题材的少儿律动组合《织网捕鱼》则可以体现出质朴的劳动之美;表现科技领域题材的少儿舞蹈《小火箭》还能够给孩子以科学美的启迪;再如《我们去郊游》这一题材的舞蹈作品,则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大自然的美景,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留心去挖掘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题材,牢牢把握童趣-这一少儿舞蹈的审美特征,就一定可以创编出丰富多彩的少儿舞蹈作品,以充实课堂教学,活跃孩子们节日舞台,为他们编织美好生活、美的理想、为他们撑起一片美天空、孩子们将在舞蹈美的陶冶中树立对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哲学家尼采的一句格言:“在你的立足处深挖下去,必有清泉涌出。”作为少儿舞蹈教师,当一群群孩子带着躁动和顽皮走进我们的课堂,当一个个家长含着信任的目光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少儿舞蹈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深挖不止,勤耕不缀,就一定会让它喷涌出汩汩的清泉,凝结出累累的硕果。就一定会迎来少儿舞蹈艺术繁荣、灿烂的明天!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他的谅解与包容。没有X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X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个月,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五年的学期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此,也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谢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参考文献:

少儿舞蹈教学策略 篇5

关键词:鼓励教学;少儿舞蹈;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222-01

少儿舞蹈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爱,特别被孩子们的家长所青睐。如何进行少儿舞蹈教学,提高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作为舞蹈教师如何把舞蹈知识和技能轻松愉快传授给学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少儿在学习舞蹈中的心理特征可以看出,教师利用鼓励教学,设置情感基调,不仅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极大的激发了少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在提高教学效果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利用“鼓励教学”培养少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1.创设情景 鼓励参与。

舞蹈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个舞蹈更有其自身的舞蹈情境。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善于设计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乐此不彼地致力于舞蹈教学。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推动人们对一件事情或一种行为采取赞成或反对、追求或舍弃的态度。在舞蹈课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使之与教材所反映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那么,知识技能的训练与趣味性处于和谐统一的境界,就把干巴巴地传授知识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2.借助游戏 鼓励教学。

游戏是学生表现生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舞蹈课如果只停留在学生被动地学习舞蹈动作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游戏中学习舞蹈,如:边舞蹈边扮演舞蹈角色,不仅能减轻学生学习舞蹈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舞蹈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不仅适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到学习过程,探索、掌握新知识,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如何寻求少儿的情趣呢?这就是常说的教师的“童心”,也就是用少儿的心理特点方式去表现,用少儿的眼睛去观察、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从少儿生活中去发现那蕴藏着富有情趣的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学生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少儿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浓郁的少儿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少儿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舞蹈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舞蹈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具有灵活多样性,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做出最佳选择和综合运用。可以根据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愿望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样能使每个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学习舞蹈的潜能,使部分动作掌握慢和没有信心者减少对学习舞蹈的恐惧,树立起学习舞蹈的自信心。

二 设置情感基调让“鼓励教学”融入课堂氛围之中

1.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教师在排练时一般都会被规定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给了教师很多的压力,而让教师在排练过程中忽略了用鼓励的教学法。单靠教师单边活动,仅用“注入式”而非“鼓励式”,效果是事倍功半的。甚至会造成少儿出现畏惧、消极的情绪,影响排练效果。在排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启发式的语言,结合形象化的示范动作,让少儿不自觉的投入到舞蹈的意境中,产生愉快的联想和想象的心理过程,高高兴兴的跟着学。

但我们都知道,在排练过程中肯定会有需要纠正或者由于跳不整齐而需要反复练习的动作。这时候如果我们只会大声斥责少儿,反而让少儿心理蒙上阴影,怎么也做不好。我们试着从少儿的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少儿积极的情感。例如:在反复练习下叉这一难度动作时,学生们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消极的情绪。这时我尝试设计情景性的语言:“我们来比比看,谁能把叉下的很直,像孙悟空使用的金箍棒一样”。学生们在这样的鼓励下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表情,于是便在高高兴兴的比赛中完成了练习。我还鼓励少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掌握舞蹈中较困难的部分。

2.重视培养过程,而不应强调结果。

我们要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评价语、鼓励语,由单调化向多样化以及个性化转变和发展。教师应注意正确运用鼓励的方法,真正发挥鼓励教学的积极作用,许多教师越来越重视鼓励在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能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自己的价值完全依赖于自己怎样做才能满足老师的要求,怎样努力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同,课堂中重视鼓励教学的培养过程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结果如何,这样学生学习的潜力才会提升。

少儿到了真正表演时,老师要注意平复少儿的紧张情绪。教师本人要以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少儿,不断给予鼓励,少儿才能精神饱满,使少儿沉浸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着音乐的美。如果在少儿表演前教师还在唠叨每一个动作的要求,这无疑是在怀疑少儿的能力,那样他们只会更加紧张。所以我建议在表演前只能不断地鼓励少儿,拿少儿感兴趣的东西来提一、两点的要求,有了表演欲望,学生们就能表演出好的作品来。因此我们要培养少儿对舞蹈的兴趣,要重视培养过程,而不应强调结果。

要提高少儿舞蹈课的教学效率,有必要实现课堂鼓励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鼓励教学,把握教学过程的实质,善于抓住少儿心理,设置情感基调,增强教学趣味性,善于操作教学反馈手段,并力求达到有机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陈涵平.教师言语美[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 郑晓舜.教师使用语言艺术[M].华文出版社,2003

[3] 朱清源.舞蹈训练基础知识[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刍议少儿舞蹈教学的创新 篇6

精当、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 能体现教学难点与重点, 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在讲课伊始, 教师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导语, 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 启发引导学生思维, 以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是实现整体艺术效应的关键一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的导语, 就如写文章要有一个好开头, 能紧扣读者。它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教学“女双手位”一课时, 我出示了一张画, 画面上是几位蒙族少年策马扬鞭奔驰在草原上的情境。由画面导入新课, 我采用了如下导语:“看, 在这碧空如洗的蓝天下, 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 几位蒙古族少年骑在马背上扬鞭奔跑, 他们神情多么威武, 动作多么洒脱。大家想不想感受一下他们的心境呢?我们要学习的蒙古族舞蹈动作, 会让你得到满足, 今天咱们学习‘女双手位’……”这样的开场“锣鼓”无疑是一块磁铁,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了, 使学生很自然地对蒙族舞蹈动作产生了浓厚兴趣, 进而愿意接受舞蹈动作的训练。

由此可见, 导入技能起到了组织、引导学生进入, 曲径探幽的最佳境界。

二、设置情感基调,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 必须按着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例如:头、肩、腰、胯、膝、踝各关节的灵活性练习, 各种脚的位置单一训练都是有其科学性的, 是应该训练的。但如果让孩子按专业演员训练那样单一训练, 他们就会觉得乏味, 失去了练习的兴趣, 训练效果不会好。

舞蹈是时空艺术, 也确有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细腻的韵味。可以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舞蹈课是情感课。因此, 尽管有的教师同样是用规范的动作进行直观示范, 尽量使用比较确切精美的授课语言来讲述舞蹈动作的要领, 但教学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 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在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没有达到让学生愉快地学, 生动活泼地学, 课堂氛围显得枯燥。那么如果教师重视设置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 充分挖掘教材的含蕴, 使学生在练习舞蹈基本技能的活动时, 充满有趣的自娱性和游戏性, 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为了有效实施这种教学策略, 优化教学结构, 教学中, 我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情况选用教材, 设计了不同年级的训练项目和规格标准, 自编了许多体现节奏有快有慢并溶合所学舞蹈动作的游戏及体现各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小组合, 配录了相应的旋律线条有起有伏、音乐情绪各异的曲目伴奏。每节课都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形体动作的“语汇”情景, 诱发其产生相应情感, 并依照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以及教学设备的条件创设情境, 以渲染气氛, 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从而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充分感受, 并产生情感, 进入主体角色地位, 使之充实、满足, 同时自然能够注意动作的谐调、准确, 进而有表情地展现“儿童语言动律”,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能推动人们对一件事物或一种行为采取赞成或反对、追求或舍弃的态度。在舞蹈课教学中, 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使之与教材所反映的“语境”产生情感共鸣, 那么, 知识技能的训练与趣味性处于和谐统一的境界, 就把干巴巴地传授知识训导技术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学, 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系列活动的系统,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间信息交流不断深化的过程。信息交流的顺畅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调控;信息交流的深刻程度又取决于教师的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信息的输出, 又要重视接收学生获得知识的反馈;既要及时地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 又要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反馈。

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只有反馈才能实现控制。因此, 要使整堂舞蹈课教学过程从基本动作到舞蹈组合训练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 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渠道、准确接收学生大量的反馈信息。接收反馈越及时、越多,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得就越全面、越深入, 从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 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 才能有的放矢进行“点窍”提示, 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帮助。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斯说:“任何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来提供信息, 看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最简单的反馈是检查任务的成功或失败。”也就是说教师进行教学时, 要细心留意学生的各种反应, 密切注视学生的神态变化, 犹如从中看到教学效果的“晴雨表”, 从而不断地调整教学程序, 便于强化训练,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要提高教学效率, 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 教师的主导使用表现在对教学过程实行科学的调节和控制, 对学生学习中的关键问题, 教师可以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或把反馈提早到产生偏差之前, 设置前馈练习, 从而防患于未然;或延时反馈, 促进学生再作深入思考分析。如:我在组织学生排练舞蹈《小鸟合唱团》时, 由于担任领舞的女孩对小鸟生活及小鸟为何而唱缺少情感体验, 不能恰当地把握“小指挥”这个人物表情、动作, 几经训导都不能令人满意。女孩急得躲在一旁, 默不作声, 针对这种情况, 我尝试引导她感悟这个舞蹈的“语境”, 也不忙于为她做示范, 而是给她讲清小鸟生活及小鸟渴望唱歌的“素材”情调, 让她自己在情感的体验中捕捉具体动作的“基本语汇”。启发她想象小鸟为欢乐而唱, 又为指挥不灵而恼的心境, 提示她要精心地照镜子练习表演的神态。之后, 再对其进行悉心训练。结果上台演出相当成功, 一举成功。这使我体验到, 延时反馈,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也不乏优点。其实有的内容如果直接把学习的结果告诉给学生, 显得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不够, 其感知是肤浅的。教师在启发的过程中不必急于求成地“一槌定音”, 而要循循善诱, 舍得在此花时间, 进行层层深入地分析和提示, 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 让学生补充,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自己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这样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的认知中醒过来, 获得知识的印象最深刻, 保证优化的教学效果。

少儿舞蹈教学策略 篇7

对于少儿舞蹈的教学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启蒙教育形式,通过对少儿的舞蹈进行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其审美能力,充分促进少儿的思维发展和激发想象力。它既是一种对少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又是能够激发少儿对美的感受和对舞蹈的兴趣,从而培养其表现美的技能。因此对少儿进行舞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民族舞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出各个民族的民族特色、风土人情等内涵,是针对少儿进行舞蹈教学当中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民族舞蹈是中国文化最根本元素,根植于少儿舞蹈教学之中可以使少儿对家乡、对民族以及对自己的国家有一种亲热感,同时也激发了少儿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使少儿舞蹈教学在本土自然环境下开花、结果。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加入民族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一)特色各异的民族舞蹈和文化意义1. 民族舞蹈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当中,各个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既具有中华民族的共性又具有本少数民族特性的民族文化,因此,民族舞蹈是中国文化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民族舞蹈具有群众性和娱乐性,中国各个民族的舞蹈发展都根植于民族的兴衰。 从古至今,舞蹈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不断的发展中舞蹈从最初的个人感情的抒发和表达,渐渐开始具有群众性和娱乐性,同时也是一种民族生活的较为明显的体现形式。同时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丰富的感情色彩。因为民族舞蹈和民族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民族舞蹈受到生活各方面包括民族服饰、民俗等方面的影响,而且通过这种形式充分的表达了人们想要表达的欣喜、崇敬等思想感情。

2. 民族舞蹈代表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民族舞蹈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当中,通过集体的方式进行创造、积累、传衍而最终形成的。民族舞蹈有着其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征,它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区域性。每一个民族舞蹈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是来源于本土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并从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形象;其二是严格遵循本民族文化的独一无二性。一切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都建立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并具有本民族独特的情趣和风俗习惯。民族舞蹈必须代表着自身民族的民族精神、宗教信仰等方面,并且在经过了长期的文化积淀之后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现代社会进行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较量的重要部分,能够极大的促进世界各个民族、 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不仅需要对优秀的民族舞蹈进行传承和发扬,也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因此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的少儿,将其根植于舞蹈教学当中也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民族舞蹈必须代表着自身民族的民族精神、宗教信仰等方面,并且在经过了长期的文化积淀之后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现代社会进行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较量的重要部分,能够极大的促进世界各个民族、地区、 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不仅需要对优秀的民族舞蹈进行传承和发扬,也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因此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的少儿,将其根植于舞蹈教学当中也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二)民族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民族舞蹈根植于少儿舞蹈教学当中,还因为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民族舞蹈的发展在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和我国的民族历史一样,我国的民族舞蹈发展的历史也同样悠久。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就在于其能够真正体现鲜活民族精神,并且在人们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中创造文化。民族舞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在少儿舞蹈教学当中进行逐步渗透,不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就打上了中国印,而且自然地使少儿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少儿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将民族舞蹈逐步渗透到少儿舞蹈教学中使少儿从小就自然而然地承担着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义务,因此将民族舞蹈根植于少儿舞蹈教学中去具有十分的必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当中应该充分结合少儿的特点,进行科学引导、耐心教学。

二、少儿民族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

将民族舞蹈根植于少儿舞蹈教学必须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将少儿的特点和民族舞蹈的特征相互结合, 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独有的特征, 尤其是在少儿阶段,要注意结合少儿的心理特征和具体的情况进行。在教学当中要抓住少儿们在这个年龄阶段 “人小志大”的特征,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激发进取精神。 虽然,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偏弱,但记忆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一遍又一遍地、 不厌其烦地、耐心地对其教习,循序渐进,一点点引导少儿进行民族舞蹈学习。在对少儿进行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劳逸结合,保障少儿的童趣和基本的玩乐时间,要知道少儿学习舞蹈过度劳累非常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反而致使少儿对学习民族舞蹈产生排斥感和厌恶感。

第二,将民族舞蹈教学赋予丰富教学的方式。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被新奇的东西吸引,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民族舞蹈教学目的,应该尽量使用丰富的教学方式。 比如通过讲和练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一边教学一边带领孩子学习的方式,以加强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但同时应该注意这个时期的孩子们通常自制力都较弱,只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这个时期孩子都比较好强喜欢竞争的特性。促进孩子之间良性的竞争,通过互相帮助和竞争从而达到民族舞蹈的教学目的。

第三,将舞蹈教学和文化教育相结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应该和文化教学充分的结合。在舞蹈教学当中不仅需要注意舞蹈技能的提升,同时也要进行文化教育,适当的穿插文化教育,这样,不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孩子们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在学习民族舞蹈过程中不但知其然而且顺其然,因此,更加有利于少儿民族舞蹈的学习,更加有利于培养少儿艺术天性和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民族舞蹈根植于少儿舞蹈教学的具体方式

(一)视听结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针对少儿的民族舞蹈教学之时也要通过充分的视听结合,以激发少儿学习的兴趣。 必须要培养少儿们对民族音乐舞蹈的感受力,使少儿学习民族舞蹈有一个良好的音乐基础。在学习民族舞蹈之时可以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引导其乐于欣赏和喜欢民族音乐,并且在民族音乐当中感受音乐美和舞蹈美。 通过视听的结合,调动少儿的多种感官并且和肢体进行配合,使之更深刻地理解民族舞蹈的特点和学习的方法, 从中学习舞蹈技能。

(二)环境创设,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发挥民族舞蹈的特色,就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环境对少儿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民族舞蹈的教学当中可以鼓励少儿穿上民族服装。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新奇感,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并且能够培养少儿热爱各个民族,感受生活美好,激发表现能力和增加童趣,丰富少儿的学习生活。通过家长和孩子一起,教师和孩子一起的方式,既能够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以及教师和孩子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又能够通过舞蹈提高孩子的交流能力和提高民学习族舞蹈的乐趣和信心。这对少儿将来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材选择,感知魅力

要将民族舞蹈根植于少儿舞蹈教学当中,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材,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民族舞蹈的独有的艺术魅力和特色。针对教材的选择有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教材的内容必须要足够贴近少儿的生活,民族音乐要选择较为简单便于理解和学习性较强的艺术题材。针对少儿的民族舞蹈教育应该从感受入手,并且充分结合少儿的特性和生活。比如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吉祥三宝》, 这种歌不仅歌词通俗易懂,便于孩子们的理解,而且曲调也是明快活泼,较为符合少儿的特性。第二,选择多种体裁,并且每一种都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各个民族的民族舞蹈各具特色,表现的形式也是多样。

(四)进行有效组织,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当中要有意的对少儿们的思维进行启发和发散,使之在感受音乐舞蹈美的同时,陶冶艺术情操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在进行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之时,先引导少儿们在语言的描述当中感受这首歌的意境,嫩绿的小树苗在慢慢的生长,花朵一点点绽放的欣喜和生机。进而引导孩子在音乐当中进行舞蹈学习,促进其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并且要进行有序的组织引导,化难为易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又如《采茶扑蝶》,教师可以在捉蝴蝶的游戏当中渐渐融入舞蹈动作,从而将原本看起来很难的东西和有趣的游戏结合,最终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当中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不断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浅谈少儿民间舞蹈的教学 篇8

一、民间舞蹈教学对少儿训练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 源远流长。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育教学, 在中国舞蹈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已在舞蹈界达成共识。它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程之一, 它和其他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天职。

首先, 毫无疑问, 少儿学习民间舞蹈能有效解决少儿的身体松弛和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表现力等。

其次, 民间舞蹈中各种丰富的民族音乐能培养少儿欣赏音乐的能力以及节奏感和乐感。长期以来, 流行音乐影响着少儿。在日常生活中少儿经常哼唱着“老鼠爱大米”“双节棍”等流行歌曲, 随着音乐扭动的也是迪斯科、拉丁舞、健身舞、街舞等, 传统的民间舞蹈逐步受冷落而中国的历史文化也逐渐被遗忘。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的内涵而最终表现为与浓郁的民族音乐旋律相和谐的民族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流传至今, 是我国历史文化最好的结晶, 自然是少儿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

第三, 少儿民间舞蹈的教学是对少儿进行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它能丰富少儿的生活, 发展少儿的动作, 培养少儿的审美力, 发展少儿的思维想象力, 它既是对少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现“萌发少儿感受美和表现美”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少儿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

少儿舞蹈是用动作、音乐、语言和美术等综合手段来反映少儿的思想情趣和生活的, 是促进少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艺术。好奇、好问、好动、爱模仿是少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少儿的思维是形象思维, 少儿舞蹈恰恰能够适应孩子的这些特点, 也能够满足他们具体要求。在少儿民间舞蹈教学当中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然而, 兴趣是少儿学习的动力, 要使少儿对民族民间舞蹈感兴趣就必须让孩子去感受民族民间舞蹈。在学习舞蹈中最能引发孩子兴趣的便是看到优美的舞蹈, 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 所以视觉和听觉的培养是少儿学习舞蹈的基础, 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

(一) 游戏教学法

例如:学习蒙族舞蹈就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舞蹈的需要自编一个小游戏。蒙族舞蹈有马步、甩马鞭、硬肩、手腕等动作, 教师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将动作进行教学, 然后再以这些动作来进行游戏。比如, 教师来喊口令, 喊到哪个动作的名称, 少儿们就要马上做出相应的动作造型, 做对的留下, 错的出局, 坚持到最后的小朋友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先学习后游戏并进行奖励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少儿的灵敏度, 也激发了少儿的学习欲望。

(二) 音乐教学法

培养舞蹈音乐的感受力, 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及肢体动作的欣赏, 让少儿直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舞蹈的动作美, 以及引起少儿对舞蹈的注意和兴趣。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风格不同, 欣赏方法多变。这样少儿在欣赏民间舞蹈活动中能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 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受民族民间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带乐器葫芦丝, 在上课时用葫芦丝演奏一首《雀之灵》, 首先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吸引了少儿的眼球, 而且葫芦丝是傣族的代表乐器, 让他们感受到傣族风味的音乐, 也增长了新的知识。还可以给少儿们看美丽的孔雀图片, 同时跳一些简单优美的傣族舞蹈, 配上自然的表情, 引导少儿欣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并启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让少儿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 喜欢舞蹈, 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少儿学习舞蹈有利于培养少儿的舞感。

(三) 故事教学法

如:教授维族舞蹈时, 可以讲个维族代表性故事, 比如《阿凡提》, 让孩子从心里喜欢阿凡提的聪明勇敢, 幽默诙谐, 同时播放新疆民族音乐, 让少儿欣赏欢快活泼的新疆音乐旋律, 感受维族音乐的优美动听, 使少儿产生兴趣, 然后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和音乐自编自舞, 以自己优美的舞姿来充分展现维吾尔族的刚劲、豪爽、活泼、风趣、热情的动作美, 来激发少儿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碟片教导少儿欣赏维族舞蹈, 有的少儿在欣赏的同时会模仿电视里的动作, 还会合着音乐节拍手舞足蹈起来, 在听、看、唱、跳的过程中能成功地掌握舞蹈基本动作。

(四) 想象教学法

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 使少儿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要伴随着语言讲解故事, 故事要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要能带领少儿进行想象思维。如转手腕这个动作, 如果按动作要求讲解, 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 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翻掌。这样讲解少儿学起来无兴趣而且很费力, 但是如果告诉他们, 现在想象你到了果园看到树上有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 抓住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就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 或者练习站立时, 直接讲站直, 有时少儿会站的东倒西歪, 这时告诉他们想象着头上顶着一个漂亮的花碗, 不能乱动, 一动花碗就要掉下来的, 这样相信他们能站的很好。所以, 语言的讲解是很重要的, 故事的叙述能提高少儿的想象思维能力。

(五) 道具教学法

如:学习藏族舞蹈时, 教师可以穿着藏族的民族服装带着哈达进课堂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然后通过舞蹈碟片让孩子欣赏藏族舞蹈, 让少儿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服装。然后教师可以用哈达跳一小段藏族舞蹈来吸引少儿的眼球, 利用道具哈达来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把准备的哈达分给每个小朋友, 用哈达带动少儿进行藏族舞蹈的学习, 这样既增长知识又能够快乐地学习舞蹈。

(六) 展示教学法

展示教学可以带领少儿穿上自己喜欢的民族服装, 大胆自由随意地表演欢乐的民族民间舞蹈, 孩子们之间自发的表演会带动其他少儿参与, 也吸引着同伴积极参与, 互相促进, 为少儿提供一个自娱自乐的舞台, 给少儿自我展示的机会的同时也满足了少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还可以利用音乐让少儿自己听音乐自己编动作, 也可以让少儿听音乐去表演, 教师播放不同民族的音乐, 让少儿用学过的相对应的舞蹈去表演。这样既娱乐了少儿自身又复习了所学的舞蹈知识, 充分展示了快乐学习这一教学法则。

三、总结

少儿民间舞蹈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少儿舞蹈的兴趣, 充分利用民间舞蹈的内容独特性, 运用独特的教学方式, 对少儿进行了循序渐进的练习, 培养少儿一定的节奏感、乐感、模仿力、想象力以及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能力, 从而建立少儿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促进全面发展。同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其风情醇厚、绚丽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构成了我国传统艺术丰富的内容, 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舞蹈艺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在进行舞蹈教育的同时, 也让少儿初步了解各民族舞蹈历史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因此, 民间舞蹈教学是培养和锻炼少儿比较全面的一种舞蹈教育形式, 希望孩子们在学习民间舞蹈中能有很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邱鸣, 等.激励机制设计原则:基于对高校教师人性假设新认识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 2004, (6) .

试论少儿舞蹈的创编与教学 篇9

一、少儿舞蹈能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意义与地位

少儿舞蹈中体现着少儿的“童心”与“童趣”, 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由于少儿舞蹈的体裁、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孩子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 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动作、悦耳的旋律、歌声, 绚丽的景色及鲜艳的服装等。它不仅符合幼儿的情趣, 而且会使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陶冶, 这也是培养艺术素质的起点。总之, 舞蹈在幼儿教育中, 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少儿舞蹈从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到演出, 本身就是一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过程, 舞蹈可以增强孩子的肢体灵活性及柔韧性、身体的力量、动作协调性、表演性与孩子的创新能力等, 同时可以锻炼毅力、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自信心、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二、少儿舞蹈创编与教学的关系

舞蹈是以形体语言为手段心灵外化的变现, 优秀的舞蹈作品应是灵魂与形体的完美结合, 经过再创作由心中流淌出的一种心灵语言, 如果我们将舞蹈作品的情感与形体分裂开来, 那么这个作品就是失败的, 而所谓的少儿舞蹈是按表演者的年龄划出的舞蹈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其舞蹈的本质和内涵没变, 重要的是少儿通过肢体来表现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想象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少儿舞蹈的特定含义就是:由3至12岁的少年儿童表演, 表现这个年龄段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少儿舞蹈要反映少儿的情趣、少儿的生活。

(一) 舞蹈教学是舞蹈创编的基础

首先, 丰富的舞蹈教学经验是舞蹈创编的基础。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 创编自己的舞蹈便有了扎实的基础。创编一个新的舞蹈, 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尤其是少儿舞蹈, 他们的心理及生理发育都还不健全, 生活以及学习中充满了童趣、童真, 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编排出来的舞蹈会脱离孩子的本性。其次, 要具有创造性, 这是胜任教学工作的关键, 关系着能不能始终以一种创新的思路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二) 舞蹈教学是舞蹈创编的准备

少儿舞蹈的创作是一个融题材选择、情节剪裁、动作编排、舞美设计为一体的综合过程, 四者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在舞蹈编排时应缜密考虑, 任何一处的疏忽都会影响舞蹈的整体效果。首先, 作品主题的选择是舞蹈作品创作的核心。其次, 音乐题材的选择和裁剪是舞蹈作品创作的基础。选择典型的、富有动感的、有较强感染力的音乐题材, 选择音乐题材是为舞蹈编排服务的, 只有当所演绎的舞蹈和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情绪相吻合时才尽人意;再次, 动作编排是舞蹈作品创作的关键。为少儿创作舞蹈必须能引起少儿的兴趣和想象力;最后, 舞美设计是舞蹈作品创作的亮点。创编的舞蹈经过长时间的排练能充分展示舞蹈教学的水平。

(三) 舞蹈创编是舞蹈教学的展示

我们在舞蹈教学中经常用的是固定的舞蹈教材和教学模式, 但是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 他们的思维和身体以及对舞蹈的理解都是参差不齐的, 所以我们作为舞蹈老师必须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好不同的舞蹈教材.那么我们就要把不同的舞蹈素材创编成不同的舞蹈教材, 然后教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展示舞蹈创编的过程, 你教授给学生的舞蹈,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你用各种不同的舞蹈素材和你的舞蹈思想创编而成, 它不但能适应不同的学生的发展, 更有你作为一个舞蹈老师所应该融入的思想.

(四) 舞蹈创编是舞蹈教学的提高

首先, 新奇、巧妙、浓烈的舞美设计, 不仅能够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而且能给观众以强烈美感, 从而增强舞蹈作品的感染力;其次, 要善于吸收世界舞蹈教育的最新成果, 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 并有独特见解, 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最后, 要提高少儿舞蹈课教学效率, 必须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控制, 实现教法的创新, 促使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 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导语, 把握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质, 善于设置情感基调, 增强教学趣味性, 善于操作教学反馈手段, 并力求达到有机的融合。这是少儿舞蹈课教学成功的奥秘所在。

幼儿舞蹈的使命, 说到底就是育人。因此在创编幼儿舞蹈时, 创编要有新意, 构思要注意巧妙, 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艺术构思、舞蹈的语汇去反映孩子们生活中的童真、童趣, 反映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对少儿来讲, 舞蹈是一种游戏, 一种趣味, 一种追求, 一种表现。而在这种追求、这种表现中, 孩子们获得了美的享受, 获得了想象的快感, 获得了创造的愉悦。因而, 作为舞蹈教师, 为少儿编排的舞蹈, 我们必须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用孩子的心灵反映世界, 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同时注意把握孩子每个年龄段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特点, 选取不同层面的不同题材, 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当代少儿精神面貌的舞蹈, 使孩子在参加舞蹈活动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审美愉悦和精神熏陶, 激发少儿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艺术潜能。

摘要:幼儿舞蹈的使命, 说到底就是育人。因此在创编幼儿舞蹈时, 创编要有新意, 构思要注意巧妙, 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艺术构思、舞蹈的语汇去反映孩子们生活中的童真、童趣, 反映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对少儿来讲, 舞蹈是一种游戏, 一种趣味, 一种追求, 一种表现。而在这种追求、这种表现中, 孩子们获得了美的享受, 获得了想象的快感, 获得了创造的愉悦。因而, 作为舞蹈教师, 为少儿编排的舞蹈, 我们必须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用孩子的心灵反映世界, 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同时注意把握孩子每个年龄段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特点, 选取不同层面的不同题材, 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当代少儿精神面貌的舞蹈, 使孩子在参加舞蹈活动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审美愉悦和精神熏陶, 激发少儿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艺术潜能。

关键词:少儿舞蹈,舞蹈创编,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晓坤:儿童舞蹈创编中的整体构思[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王倩:闲谈我国的舞蹈教育[J]。戏剧丛刊。

[3]吴圣彪:谈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几个问题[J]。舞蹈。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篇10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育作用

健康的教育体系关系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在少儿教育中舞蹈教育又占据着孩子艺术启蒙教育较重的地位。众所周知,少儿舞蹈是孩子在艺术道路表现形势和艺术意识形态的建立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少儿舞蹈和成人舞蹈都有着相同的艺术规律和表现形势,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和接受认知程度,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表达其自身思想感情的行为动态艺术。少儿舞蹈的教育能够在其启蒙状态中引导孩子们的行为举止,表达方式,培养良好的道德艺术品格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作为一名从事少儿舞蹈教育多年的老师,根据多年来在本专业岗位上的研究学习和探索发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少儿在智力和思维方式上的认知和提高

从少儿的年龄特征上来看,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好奇心浓厚为少儿的突出特点,且少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的增多,并开始具备自我意识,对各种事物都具备较高的求知欲。少儿舞蹈是形体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能很好的把孩子们爱动,爱闹,爱唱,爱跳的多方面肢体语言结合在一起,通过舞蹈作品的编排和学习启发孩子们对陌生感观世界的接触。在其教育过程中具有引导性的去触碰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东西,帮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脑力智力的开发,在思维方式上多元化多渠道的探索和认知。在一个舞蹈作品的学习中充分的发挥孩子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个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所面对的学习对象也不同,在不同的感受和认知下培养孩子们的思考方式,肢体表现方式,达到各自所需,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和思维的解放。

二、少儿舞蹈教育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品质

在现实世界中,社会并非只有美的一面,也并非全部是丑陋的事物,成人具备较强的人生认知社会的能力,能够依据社会中无形的约束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但少儿的认知能力比较差,道德意识、行为品质尚未形成,判断社会的美与丑时,更多的依赖于自身的主观判断,当判断错误切未能及时纠正时,会影响少儿的发展,因此,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启蒙少儿,促使少儿逐渐的认知社会中的美与丑。少儿舞蹈包含的艺术表演形式是多样化的,少儿舞蹈教育是通过行为肢体的表现方式来带动孩子们对社会现象和生活状态中“美”“丑”“善”“恶”等在启蒙阶段的第一直观判断。比如一个作品要表达的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中心思想,通过舞蹈的形式起到一定的正面教育积极性。在学习中孩子们相互会比较和模仿各种状态,这时专业的老师会通过这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去引导和教育养成其良好的道德潜意识和纠正其不好的行为动态。在积极正面的教学和求知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的潜意识,培养其活泼可爱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力,开阔孩子们的眼界。

三、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改观孩子身体素质和自身气质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的表现方式之一,能够科学的,客观的帮助人们在自身协调和自身体质方面的提高,通过舞蹈的学习,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在生活及工作中以良好的行为状态、身体素质来应对。少儿舞蹈又是建立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定人群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所面对的教育方式。在生活中,受到少儿懒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不难见到各种因不良习惯造成的孩子们“驼背”“扣胸”“端肩”,坐姿和站姿等等不良体态,而这些不良体态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儿身体的发展,如不能及时的纠正,会导致这些不良身姿跟随少儿一生,导致少儿成年后心理产生负性变化。利用少儿舞蹈的动态性结合动静教育的方法去改变孩子们一系列的不良习惯,并促使少儿之间的认识正确的身体姿态的重要作用,自觉监督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具有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较佳的自身气质,通过特殊的锻炼方式方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四、少儿舞蹈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观

成年人爱美是基于对审美的认识度,孩子们爱美也是基于对审美的认识度;只是这个“度”的理解不同。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美”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少儿舞蹈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和队形变化调动孩子们各种姿态,表情,感觉来促进其身体和心灵多方面的表现。通过舞蹈作品自身的“故事性”“趣味性”潜移默化的使孩子们在过程中建立区分了何为“美”“丑”。通过舞蹈的表演性感同身受的体验了世间一切事物,并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适合自身心理认知的审美观。

少儿舞蹈教学策略 篇11

由于近些年常州市少儿舞蹈在江苏省甚至全国都获得了较高的奖项, 家长对于孩子舞蹈特长的培养逐渐重视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常州市少年宫、文化宫的舞蹈招生如火如荼, 班级不断扩充。但是笔者仍然从常州的实际情况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 社会各界对少儿学习舞蹈的重要作用缺乏良好认识, 常州市舞蹈教育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失衡。 (2) 常州市舞蹈师资严重缺乏, 这也是制约全市舞蹈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参与舞蹈活动的机会较少, 少儿锻炼的机会也就较少, 从而使得一些有舞蹈天赋与潜力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平台, 有碍少儿舞蹈水平的提升。 (4) 在现有的校外舞蹈教学中, 只有用一套江苏省舞蹈家协会出版的少儿中国舞考级教材, 对于学习其他舞种的孩子, 没办法达到一定的系统性, 而参加中国舞考级的孩子, 所学习的组合与基本功练习也较为单一。

二、发展对策

少儿时期是身体快速生长和发育的时期。身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结构在这一时期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可塑性, 可以说, 少儿时期是学习舞蹈的最佳时期。少儿舞蹈的普及与发展, 不仅对于少儿的身体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由上一节所分析的常州市少儿舞蹈教学现状来看, 常州市的少儿舞蹈还没有普及开来。从根本上来说, 是家长们老师们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舞蹈对于孩子健康成长以及对孩子德智体美劳方面正面的促进作用。没有这一根本上的认识, 使得常州市的少儿舞蹈教育陷入了上述问题中。

(一) 校内舞蹈教育

第一, 开设单独的舞蹈课。

毋庸置疑, 对于少儿舞蹈的普及来说, 在小学开设单独的舞蹈课自然是其最直接、最有效和最为理想的方法。单独的舞蹈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更为系统、规范地学习舞蹈。当然,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 能够单独开设舞蹈课的学校不多, 一般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或寄宿制的学校, 因为条件优越的学校能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去支撑舞蹈课所需的开销, 寄宿制的学校能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上舞蹈课。但不论如何, 舞蹈课己在我国的某些中小学出现, 并且显现出较好的效果。从这一方面来看, 在常州市开设单独的舞蹈课并不是没有可行性。

第二, 在体育课中设置一定比例的舞蹈课程。

当前有许多国家把舞蹈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内容, 在体育教学大纲, 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学时安排也占全部教材内容的第一、二位。例如美国, 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发展很快, 并已被普遍接受, 有两点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它是两个“结合”:一是与体育结合, 一是与舞蹈家结合。由于把舞蹈视为一种运动的观念, 使他们一开始就把舞蹈列入体育范畴。这不仅使舞蹈教育获得长期发展的栖身之所, 而且轻易地解决了师资的来源。长期以来, 我国的许多中小学在体育教学中也存在着几种偏向, 一是教材内容陈旧, 课堂教学过程程式化, 因此学生上课情绪不高;二是要求不严, 动作不讲姿态, 只追求脉搏次数, 失去了体育美;再者只讲“达标”, 不注意技术。将舞蹈融入体育课之中, 就是要把艺术美带入课堂,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教育, 同时还能纠正不良的姿态, 做到形体美。

第三, 学校舞蹈社团的建设。

舞蹈社团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阵地, 能带动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 也代表着学校的一种精神风貌, 它代表着各校舞蹈水平的最高水准。舞蹈社团中的舞蹈教育要着重以表演舞蹈教学为主, 其他舞蹈 (如游戏性舞蹈、联系性舞蹈等等) 教学及舞蹈文化教学为辅。常州市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舞蹈比赛, 在这个比赛上所展示出来的就是常州市各个中小学舞蹈社团的最高水平。

(二) 校外舞蹈教育

常州市校外舞蹈培训机构中所设置的舞蹈学习班大多呈现出一种统一的模式, 即舞蹈技能的“专业”学习班, 这些班级一般都非常强调基本功的练习。因此, 能够在这些班级中长期坚持学习的孩子一般是希望能掌握一门舞蹈“专长”的孩子。但是舞蹈的普及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门舞蹈专长, 而是希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喜欢舞蹈, 能够更多地感受和欣赏舞蹈。校外舞蹈培训机构如果能在原有的班级设置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其种类与形式, 例如开设一些短期的“舞蹈游戏班”、“舞蹈素养班”、“舞蹈气质班”、“模特舞蹈班”、“舞蹈娱乐班”等等。这样的舞蹈班将会为校外舞蹈培训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将会为舞蹈普及发挥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因为多种类型的舞蹈学习班将会吸引更多的、不同个性与特点的、有着不同学习目的与要求的孩子来这里学习。

上一篇:桥梁施工技术与管理论文下一篇:山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