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学

2024-08-10

少儿美术教学(共10篇)

少儿美术教学 篇1

少儿时期通过美术活动培养这种素质是非常有利的,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以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技巧和艺术素养,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才能,培养自信和富有创造力的儿童。

许多人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没有艺术细胞,不是画画的料;或者将来不想让孩子当画家,用不着学美术。多笔书画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多笔书画研究发现:孩子在童年的时期都有潜在的绘画能力,像走路、说话一样同步发展。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没经过错误引导和干预的孩子所具备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随心所欲的表现力往往是我们成人所不及的。科学的认识和引导可以帮助其健康成长。

多笔书画认为孩子学习美术有以下几点好处:

1、发展儿童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知力。

2、培养丰富情感,画画有利于儿童感情宣泄,放松身心,同时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使人生充实完美。

3、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探索、尝试新的绘画内容和技法,表现个性,形成创新思维,从而受益一生。

4、发展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在构思、布局、设色、修整等过程中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5、动手能力、认识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信心、恒心耐心等等。

少儿美术培训目标

1、培养儿童美术绘画技能,培养儿童对美的欣赏能力、鉴别能力。

2、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动手制作能力。

3、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且,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协作,培养和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

4、培养和增强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

多笔书画的培训机构创办于2005年,十年来始终专注于少儿美术培训事业,终身致力于青少年书画教育与传播。主教老师是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院的优秀毕业生。多笔书画创办十年来,专注少儿美术教育,小班授课、因材施教,培养了近1000名全国书画金奖学员;凭借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多笔书画荣获教委、文化部批准的正规教育培训机构,并被文化部指定为朝阳区唯一的书画考级考点机构。

多笔书画优势:

1、多笔书画是文化部在朝阳区设定的唯一书画考级考点培训基地。

2、多笔书画是由文化部书画考级考官亲自授课。

3、多笔书画的创办教师是国内知名专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本科、研究生)第一名成绩的毕业生。

4、多笔书画的主教老师是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第一名的毕业生。

5、多笔书画机构创办十年,专注少儿书画教育,小班授课、因材施教,培养了近1000名全国书画金奖学员。

6、多笔书画承诺三个月教会,三年培养成一个特长生。

7、多笔书画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家“零风险”承诺的的少儿艺术教育机构。

多笔书画课程特点: 设置了儿童创意画、国画、素描、色彩、书法、动漫等课程,采用快乐教学法和激励教学法,把知识性、趣味性和少儿心理特点相结合,老师和孩子交流、互动,课堂气氛生动、快乐。

除课堂教学外,还组织孩子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绘画比赛、参观美术馆、举办大型创作活动、举办儿童画展、举办艺术夏令营、组织孩子去大自然和社会写生、实践、采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少儿美术教学 篇2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美术是语言与非语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当中可以巧妙的结合。少儿可以用肢体语言来传达情感, 也可以通过画画的形式来表达自我, 相互了解, 相互沟通, 逐渐达到生活中欣赏美、绘画中运用美。在绘画作品时, 少儿将自己的开心、愤怒、伤心、难过等情绪表现出来, 美术富与少儿想象力、创造力等特点, 少儿在美术课堂中展示自己多彩的一面, 教师鼓励少儿大胆表现自己, 幼儿通过教师的授课内容、说话的表情、肢体的动作来与教师配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美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少儿在美术课当中轻松学习外语, 有利于提高少儿学习外语的兴趣。在美术课中融于英语教学, 让学生在画画当中轻松学习外语。

双语渗透原则, 在美术教学初期少儿在美术与英语将结合的课堂当中学习英语会感觉不适应, 教师采用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单词、或一个简单的句子与少儿交流, 逐步推进双语教学, 简单的单词会使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 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 逐步使其大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少儿在美术课堂当中对英语的学习是经过由简单到复杂, 由一个一个简单的单词到一个简单的句子, 由简单的一个句子到几个句子, 再由几个简单句子到复杂的句子。在美术有丰富的课程, 开设的课程有少儿卡通画、少儿水粉画、少儿彩泥, 少儿剪纸等。教师在授课当中边展示图片边说英语, 少儿有了画画的氛围的课堂中在掌握了美术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了英语知识。要基于少儿的英语水平, 大多还达不到运用双语自由切换的程度。能将英语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巧妙地运用到美术课上, 要了解少儿英语书本上的内容, 结合美术课内容进行授课, 将英语课所学单词和句型运用到美术课堂中, 更好地营造双语课堂氛围。另外, 在美术课堂当中情景教学也是提高少儿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少儿置身于情景中, 提高少儿兴趣, 让少儿在快乐当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英语教育。

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切合少儿这个年龄段的心理需要为出发点, 在引起他们兴趣的同时起到了调动他们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中, 教师在少儿参与课堂活动表达时用语言、表情、肢体动作对其肯定, 鼓励少儿参与活动时, 多用英语进行表达, 培养双语思维习惯。教学实践中美术双语教学的优势是理由场景进行教学, 少儿可以在绘画课堂上发挥想象, 对理解英语是很有帮助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 在美术课堂上的双语氛围慢慢被同学所接受, 学生在乐于画画的课堂上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汇、句子, 慢慢培养其英语语境。

二、少儿美术双语教学的类型

(一) 少儿美术双语教学之语言传递的双语教学方法

指教师在美术课堂上授课时运用双语与少儿对话、少儿通过教师的诱导和鼓励也运用英语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这就要让少儿在美术课堂上自由地发挥想象并将想法用英语大声说出来, 然后再将所说所想画在画纸上。如:在授课时, 教师将准备的图片一一展示予学生, 学生将卡片上的图画内容简单用英语进行表达。

(二) 少儿美术双语教学之肢体感知的双语教学方法

指教师在美术课堂上授课时肢体动作配合讲课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直观、具体, 肢体动作与授课内容紧密相连。在课堂上少儿也易于接受其所学内容。教学中因为少儿词汇量的缺乏, 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提不起兴趣, 教师利用肢体语言中的手势动作, 表情语气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当中。

(三) 少儿美术双语教学之培养语境的双语教学方法

少儿掌握英语词汇不多, 在交流中不知如何表达, 缺乏自信。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少儿在课堂中得表现。在教学当中伴随着少儿词汇量的增加, 将逐步提高英语词汇量、逐步锻炼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逐步实现全英教学。在美术课堂当中用英语交流, 对于英语水平不好的少儿更要以鼓励为主, 慢慢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指教师组织少儿进行动手的练习、实验的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学习英语。动手实践的双语教学方法使少儿在美术课堂上动手、动脑与说英语相结合。与大家相互之间要多鼓励, 形成良好氛围。

三、少儿美术双语教学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也不单单是掌握汉语的要求了。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的背后是教育、科技、人才的竞争。英语最为国际通用语言, 既是一种交流工具, 也是一种文化。掌握英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适应国际国内发展的发展需要。教育学家认为, 少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最佳时期学习给予少儿轻松愉快的英语语境, 将美术课与英语课相结合是提高少儿英语兴趣的关键。少儿是在美术课堂中运用英语交流, 将所学所用所想在画纸上画出来。即学会画画也学习了英语。课堂中教师讲到哪里就将教具展示, 借助场景展示让学生明白教师此时说的意思, 通过长期的重复, 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单词和句型。双语教学使少儿接触和美术学科当中的知识, 并运用英语相互交流。在美术课堂上的英语单词从会听、会写、直至会用都是保证美术双语课堂的顺利进行。在美术课堂中将英语知识和美术内容进行整合, 使之融会贯通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使少儿在双语学习中掌握两套交际手段和思维方法, 有利于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培养其英语语境, 为今后的学习外语作铺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也是实现美术与英语相结合的保证, 运用英语教学使外语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是英语教学的又一支力量。英语教学是一门必修课程, 一门重要的学科知识进行学习, 每周固定的课时量, 教学形式单一。新课程改革要增强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这就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 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幼儿美术双语教学丰富了美术课程内容, 提高其中价值。推进少儿美术双语教学教育研究给少儿提供了一个轻松游戏的美术场景, 让少儿习得美术技能知识的同时英语口语进行提高。有利于各种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美术课程中直观性强, 少儿可以通过教师设置的绘画氛围、英语语境, 加之准备的作品、图片来感受美术双语教学的魅力。

摘要:在保持少儿对美术课堂充满兴趣的同时进行双语教学, 使学生将画画与英语结合起来。借助美术课直观性这一特点, 在少儿乐于上美术课时增强对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美术,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殷毅.双语教学的实验与探索[J].河南教育, 2000 (6) .

[2]赵乐.上海市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006.

少儿美术教学 篇3

关键词:少儿汉语教学;游戏教学法;步骤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热不断升温,学习汉语的人群也开始从成年人向青少年扩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国际部和国际学校都开始开设中文课程或增加中文课程的数量,少儿汉语教学呈蓬勃发展之势。因此,根据少儿的特点开展少儿汉语教学日益受到关注。

一、少儿汉语教学的特点

“少儿汉语教学,即未成年人的汉语教学……应分为婴幼儿、儿童、少年三个年龄阶段。”这个阶段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恰当引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成人的汉语教学相比,少儿汉语教学有如下特点:学生年龄偏小,年龄段在六七岁至十六七岁之间;学生语言背景复杂,汉语水平参差不齐;除备考IB及AP学生外,学习动力普遍不强;缺少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多数小留学生除课堂外没有机会接触汉语;家长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态度差异较大,对学生的影响也很明显。

二、少儿汉语课堂引入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我们知道,学习一种语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习者置于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这种语言。通过特定的语言情境,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中的语言基础调整或同化认知结构、拓展原有的语言基础,从而达到一个新的知识水平。少儿汉语教学实际上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符合少儿心理特点、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其克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言学习障碍,从而习得汉语。

无疑,游戏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一方面,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利用特定的情境把教学知识点生动地呈现给学习者,使其在视觉和听觉上感觉耳目一新,从而更容易接受,同时也更乐于接受。

另一方面,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带着任务在游戏中探索。于是,他们可以通过一个相对具体、真实的情境学习语言,表达思想,实现与人交流的目的。这样既可以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又使他们享受到了游戏的乐趣。这也正是游戏教学法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一个好的教学游戏能够引导学习者感受语言的情境,让学习者在娱乐的同时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技能,丰富词汇量。

三、游戏教学的步骤

针对少儿的特点,我们认为进行游戏教学应遵循以下步骤:营造游戏氛围、导出游戏任务、确定游戏角色和给出游戏提示。

1.营造游戏氛围

良好的开端对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能否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由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容易被趣味较强的场景所吸引,所以可以通过唱熟悉的歌曲、做熟悉的游戏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一堂课的学习。

导入环节在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应使他们加深对教学背景和学习任务的了解。所以除了在视觉和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通过教学简单的语句让他们把握学习的内容。在游戏的起始阶段,可以通过简短的问句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带着教师设置的生活化、开放性的问题进入到游戏中去,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又能让其倍感亲切。

2.导出游戏任务

教学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习者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和技能。使其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学习、使用新的汉语知识,灵活、熟练地运用汉语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汉语知识、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教学游戏任务能促使学习者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3.确定游戏角色

一个好的游戏角色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游戏角色的确定可以是学习者参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自主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来为分配,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给出游戏提示

随着语言难度的逐渐升级,游戏的难度也会渐次加深,学习者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如得不到任何提示,学习者的信心可能会受到打击,甚至会影响其继续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因此,加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关键环节予以提示,引导学习者继续在教学游戏中互动。

设计教学游戏时要有针对性,不能为游戏而游戏,必须为教学服务,同时要注意兼顾公平,要照顾到不同汉语水平和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另外,还应注意游戏时间、场面的可控性,避免陷入课堂失控的局面。

四、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更符合少儿天性,更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快习得汉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游戏教学法的不断完善,会有更多的外国孩子爱上汉语。

参考文献:

[1]张晓燕.试谈少儿汉语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J].海外华文教育,2010(1).

[2]李珠,姜丽萍.怎样教外国人学汉语[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江傲霜.试论少儿汉语的发展及少儿汉语短期培训班的教学模式[J].民族教育研究,2009(6).

少儿声乐教学 篇4

少儿声乐教学

歌唱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是人自身带有的本能的一种音乐性活动。婴儿时期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一种最原始的发声练习,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少儿阶段,每个人就不同程度的感受到了歌唱的魅力和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歌唱训练。少儿的歌唱的教学有别于成人的歌唱教学,往往更要针对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课程的进度和内容。作为声乐教师在少儿学习声乐的阶段就是激发他们对歌唱的热爱,对少儿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对歌唱产生兴趣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技巧和歌唱能力上有一定提高。笔者结合了教育、心理学及美学的内容并进行知识梳理,将现在国内外所推广的一些教学法运用于声乐教学中,论文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文献解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采用分析归纳法、总结论证法、比较研究法、现象研究等手段对少儿声乐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析。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就研究起因、研究现状、研究价值进行分析。第一章变声期前的少儿声乐教学意义及现状,笔者通过国内与国外的少儿声乐教学相比较引入在国内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少儿声音上的问题,并由此引发对问题产生上的原因。第二章变声期前的少儿声乐学习的特点分析,笔者力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少儿区别于成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求了解少儿声乐学习的目的性,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有什么样的目的目标,带着怎样的心态去学习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引发出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第三章是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引入声乐教学中,通过他们的个性和共性,将其中的精华吸收进少儿声乐教学中去,通过知识的梳理整合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去,包括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第四章是结合上述教学法在实践中建立科学的变声期前少儿声乐的艺术教学理念。

本论文由提供

少儿美术教案 篇5

2、尝试用折、剪、画、贴等形式来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3、体验表现与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过各种各样的花

2、草地背景图一幅

3、《蜜蜂做工》等磁带

4、废报纸、颜料、各种正方形蜡光纸、各种没涂色的花

5、蜡笔、卡纸、剪刀、篓子若干、投影仪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1、小蜜蜂们,跟着妈妈一起到花园里去采蜜吧。

2、勤劳的小蜜蜂,刚才你们在忙什么呀?(采花蜜)

二、回忆经验,复习表述。

1、哦,花园里的花真美丽,前几天,我们在花园里都看到了哪些花呢?(蝴蝶花、迎春花、杜鹃花……)

2、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花?(幼儿讨论)

3、我们前几天在花园里找到了许多花,有迎春花……老师还给他们照了相呢。

4、看!有谁?他们找到了什么花?(毛毛、郑莹,绣球花)

5、为什么叫它绣球花?(因为它长得像球一样……)

6、小结:我们刚才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有的花像球一样,有的像喇叭一样真好看小朋友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可真高兴,可是这一大片草地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有花)

三、自主选择,创造表现。

(一)对了,草地真寂寞,它很想和花宝宝交朋友呢。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它们呢?

请你用能干的小手做些各种姿态各种形状的花送给草地,好吗?

(二)介绍材料与操作要求。

1、第一组小朋友可以用报纸团一团。蘸一点颜料印上去

2、第二组可以用老师为你准备的各种蜡花纸折花贴上去

3、好了,小朋友你可以选你喜欢的材料,也可以每一组材料都去试一试。

(三)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四、鼓励交流、体验情感

师:

1、今天你们做了这么多花送给草地,草地真高兴,你想和小草花宝宝说说话吗?想跟它们说什么呢?

2、我们一起和小草、花宝宝说说话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季节的特征,从幼儿周围的事物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活动中我采用幼儿活动前赏花的照片,在幼儿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使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显得轻松愉快。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与草地、花宝宝说说话时,我觉得最好分两块板面,这样能让更多的幼儿得到与花宝宝说话时的情感体验,在操作时,要及时了解幼儿的操作情况,帮助幼儿完成作品,但又要避免过多的,一味代替的帮助。

观摩意见和建议:

少儿色彩教学 篇6

儿童美术的“创意”,是培养儿童自己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观察人和物,将美的情景,有意义的情节,利用画笔,通过思考、记忆、观察、体验、联想,加上适当的创造或夸张表现出来,是一种美的经历。具有“创意”的作品,画中的“创意” 色彩,是通过创造新色彩、创造新色调、创造新色彩配置,是一种训练儿童的审美、思考能力、大胆创新、判断力、坚毅处事态度和从错误中自我修正的综合能力。

强调美术教育价值的终极体现,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重视创作过程的同时,也不忽视创作效果(作品),主张顺应儿童自身本性的发展。为此,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的色彩教学思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儿童自主创新的重体验、重表现、重个性的儿童创意色彩教学。

一、强调色彩体验方式的丰富性

6-12岁的儿童可以划分为“色彩朦胧化”阶段。此阶段儿童逐渐发现到色彩和物体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处在一种“非写实与写实色彩”之间,主要靠直觉而非经验、理性认识判断外部世界。儿童“色彩朦胧化”阶段的丰富程度是取决于儿童的性格、生活色彩环境和老师启发。

通过色彩游戏进行单个与集中的色彩体验。儿童重复的变相创作获得不同的经验,则会产生自信心。这些重复并没有刻板的意义,相反地,他们具有发现和控制新经验的欣喜意义,通过创设情景,如参观、欣赏、交流和课堂教学、色彩游戏等丰富的情景引导,让儿童去体验色彩,获得经验。如:色彩游戏——《调出我最喜欢的色彩》

色彩知识的教学课,旨在让学生体验色相的不同和丰富性。

先每人折一个特别的玩具,用三原色调出基本的间色和特别的复色。辨认各种复色色彩,在讨论中回答各种色彩知识。然后把着有不同色彩,且形状相同的折纸玩具排列在一起,分析相同的东西为什么每个人画出了不同的色彩。

启发学生破掉“固有色经验”观念。物体的色彩在阳光下,依不同时间、位置变化千万,没有固定标准不变的色彩。我在教学中,设计想像画、装饰画的题材,让儿童们自行决定怎么涂色彩,让他们大胆设想,破除过往设定形式色彩的枷锁,让一种题材,每个学员都有个人的配色方法,证明色彩画没有固定标准的设色模式。

通过写生、观察改变色彩体验。儿童现成的色彩模式是不会改变的,除非有一个明确的感情经验来导致色彩的改变。决定色彩样式的是视觉概念,所以,注重引导儿童观察,来改变已有的色彩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如:运用综合材料写生——《多彩世界》

当学生在纸上刻画叶子颜色时,结果几乎是一样的绿色。然后现场分析写生对象,同样绿色的叶子,同样的光线,在不同的侧面,发生了颜色变化。随后并要求在第二节课时每个同学带一片树叶回来,集中粘帖进行展示来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同一季节中叶子的颜色有差异,不会全是绿色的,还有黄、红、褐……再通过各种图片范画,欣赏四季各异的叶子资料,得出不同的季节,叶子的颜色有变化,春夏季叶子普遍偏绿,到了秋季,绿的叶子却成了红和黄。同时鼓励学生们课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大自然,会发现色彩变化万千,例如观看树木,发现并非如一般儿童的形式化色彩:树叶单一绿色、树干单一咖啡色,树叶可能会是偏黄绿色、偏青绿色;树干也可能是灰蓝、灰红 …… 总之事物的色彩是万千的,语言难以表达,多去观察和体会,会发现更多的色彩。

通过观察、写生到完成一幅作品,让儿童有一个特殊的体验。从而能改变儿童已有的色彩样式,改变了他们的体验,重新获得新的体验。这样的方法比起老师在课堂中,反复抽象地讲解叶子有各种颜色的理论知识,效果要事半功倍。

二、突出色彩表现手段的创意性

对儿童进行色彩教学,是不能只借助“色环”、其它“科学的”教具和“写实”来教授色彩的。这种施教往往会摧毁儿童的自发性艺术创造,而使他们觉得自己的直觉色彩经验并不安全。所以,我认为应注重让儿童用自己的经验和对色彩的反应,去大胆地表现。

1、激发儿童的表现欲,让儿童将艺术当作自我表现。在成人的眼里,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只是儿童和家长不知道而已,作为老师应经常鼓励儿童内在的表现冲动,提高儿童色彩的表现力。

如:《冬天的城市》

冬天,每个孩子对寒冷的冬天都有着不同的感觉和印象。通过不同媒介,让孩子们讨论各自对冬天的感觉和印象,回想冬天里事物的变化,比如人的衣着、心情、精神面貌等;树叶的颜色,以及花、鸟、鱼、虫该怎样生活等。重点讨论对冬天的色彩感觉是怎样。最后,把自已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出来,进一步交流展示。

通过大家经历过的生活经验,寻找冬天的感觉,激发了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儿童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有效地引导儿童主动投入到学习研究活动中,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激发起表现的欲望。

2、色彩的“求异”引导。不只是要求学生同一主题形象构思的“求异”,色彩画教学中“求异”也是我经常利用来引导儿童作画的元素,有时在课前或作业完成后作些小游戏,例如树叶为例,画面上有多块树叶开始涂色,要求第一块叶完成后,第二块叶颜色要与第一块叶不同,第三块叶与第二块叶又不同,但它们仍然是绿色系列,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可以用简单的混色法,达到树叶色彩“求异”目的。色彩上“求异”令他们养成随时要去独立思考、观察、尝试的习惯。

如:色彩的联想——《色调练习》

通过一种色彩进行联想一些有关的场景,鼓励学生创想独特的场景物或人的同时,找到自己独特的色彩,并形成统一的色彩调性,提高色彩的表现力。

通过色彩的联想练习,每位学生的色彩感受都不一样,有的在画的过程中甚至改变了当初确定的色彩,找到了新的也许更符合其内心的色彩。所以,色彩“求异”的过程也是一种发觉自身潜力的过程。

3、教师环境和激励创作。在不断激发儿童的表现天赋的同时,通过集体创作、小画展、小擂台、创作表演等形式为儿童提供舞台,展示儿童,激励儿童,提高儿童的色彩表现力。特别是教室的展示墙,学生每次上课都能直接感受到好作品的示范性,同时也对他们自己带来刺激性——“哪天我的作品能展出就好了!”

三、注重色彩个性发展的充分性

教育的价值在于发展人的个性。教育不是把每个儿童都培养成一个“模样”,而是发现每个儿童的个性,使每个儿童都成为成功者。只有个性的人,才能发展成为有创造的人,所以,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创造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创新的教学。

色彩的创意教学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色彩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色彩的选择,甚至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还是……对颜色无意识的选择,有可能表达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气质特征。

1、从开发潜能入手,发展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能充分发挥儿童潜能。

(a)在欢乐中学习色彩。引导儿童在欢乐中学习,不仅仅把一切归结为兴趣,因为学习毕竟是艰苦的劳动;而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比如设定他们感兴趣的创意主题——从最新游戏、电影、动画、故事的基础上设定有关的趣味主题,把他们引向爱学、会学、好学、乐学的境界,从而由此焕发出更大的兴趣。

(b)利用色彩的创意表达不断发现自我。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为孩子们的独立探索开辟广阔的领域。因为现代儿童的特征之一,是喜欢独立观察和操作,喜欢通过个人或集体探索发现某种知识。如:《我的色彩日记》

长期作品对于孩子的绘画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每期都有一个长期的绘画课程——《我的色彩日记》。每个人准备一个32开小速写本,首先按照自己的心情选择色彩;然后用色彩联想一个小故事;写一篇关于色彩的日记,抒发自己的感情。

画色彩日记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养成随时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大自然现象的独立探索取得独特经验的习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带来的探索成果是一篇篇的色彩日记,这种独一无二的色彩日记会给孩子们整个成长过程带来最大的快乐,其个性也会得到更充分地发展。

2、从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儿童色彩创意教学,既要使他们的好奇、探索心理逐步得到满足,同时又产生更新更强的好奇、探索心理。如此一环扣一环,螺旋式上升,推动儿童创造的个性逐步形成。

(a)创新课例设计,诱发创意能力。通过色彩创意性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情景设计,充分挖掘色彩教学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看日出》

营造积极活泼的教学情景,分别设置成春天的和眴、夏天的炎热、冬天的温暖三个日出情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三个要求(春天的美丽、夏天的心愿、冬天的渴望)来创造日出的色彩。结果每个人的作品各具特色:色调不一定是暖调,太阳不一定是红的,出现了春天的太阳是绿色的,夏天的太阳是淡蓝的、并能吸热,冬天的太阳是火红的并发出大量的热等创造性的色彩。

通过类似的创意教学,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个性品质。(b)提供探索舞台,发展创意能力。通过提供“小发现、小创新”为主的探索舞台,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主要鼓励儿童去观察、发现不同于以往所得的色彩经验,在所得的新经验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小创新。如儿童已有的经验——天鹅都是白的。而有一天儿童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天鹅居然还有灰的、蓝的……于是,大胆创新、表现就由此开始了。把天鹅画成绿的,紫的……各种颜色,这本身就是一种色彩上的“可能”,同时更是一种创意能力的发展。这样,日积月累,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际创意能力将会得到很大发展,主体性也就会体现得更加充分。

浅谈少儿钢琴教学 篇7

一、学钢琴的目的

不同的家长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家长是为了使孩子早早考过较高的级别, 或是参加一个有影响力的比赛获得大奖, 在升学时多一块进入重点学校的敲门砖, 也可在亲友和邻里、同事间炫耀一下。基于这种思想, 就造成了家长只关心孩子怎样能考到高级别, 何时能参加艺术比赛, 而根本不闻不问孩子对乐理、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以及信息社会的形成, 多元文化与文化认同已成为当代的中心议题之一, 我国的美术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 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把整合课程结构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因此, 美术教育要超越课堂教学的界限, 走出校门, 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 配合社会活动进行教育。另一方面, 美术馆、博物馆、社区也应该主动向学校开放, 配合学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美术教育承担着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甚至推广全民艺术教育的责任, 美术教育界也提出了建立美术学科特性的开放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以及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课程。钱初熹说:“世界先进国家都意识到, 美感教育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必要之路, 这样的希望工程必须从小做起, 因此重新重视美感教育及艺术教育的价值、作用和在学校教育的定位已成为世界各国不约而同的追求。”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密切的关联性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美术观念和方法多元趋向的背景之下,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融使美术领域逐渐扩大, 因此, 美术教育学科建设也由此而带来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弹奏技术等掌握得如何?是否培养了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更有些老师, 为了迎合社会的这种需要, 只为考级而教。我认为, 这是一种错误的功利思想。不知家长们想过没有, 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是怎样的?我们让孩子学钢琴底目的是什么?

在这种功利思想的作用下, 当然就会出现孩子学琴只学考级的曲子, 老师教课, 只教考级的曲子, 而不进行系统的教学。孩子呢, 只是为应付考级而机械地去记忆乐谱。因此就出现了考过了一定的级别不会识谱, 不会听音, 一弹奏曲子满是错音的怪现象, 提高音乐素养, 陶冶艺术情操更无从谈起。这样的教学, 简直把学钢琴变成了一个“考级通道”, 就像过去的“八股考试”。如果都这样, 学音乐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 要学钢琴, 必须通过各种乐曲和练习曲的学习, 循序渐进地掌握各种技术, 并逐渐了解和理解各种乐曲所表达的内在含义, 这样才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老师在安排课程时, 应该是教程或乐曲、练习曲和练指法的书都同时有。家长则应帮助孩子积极和老师配合, 按照老师的要求掌握弹奏技术, 按质按量完成作业。这样经过相当一段时期, 孩子有了较好的基础, 自然能够参加高级别的考核和各种钢琴比赛, 这叫做“水到渠成”。同时, 在孩子练琴时, 欣赏他的弹奏, 经常对他说:“爸爸妈妈很喜欢听你弹琴。”这样会使孩子感到:爸爸妈妈是非常喜欢音乐的。这些都会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喜爱, 并不断使孩子得到高雅音乐的陶冶。

二、正确的学钢琴方法

正确的学钢琴方法应该是循序渐进地学, 全面打好基础。刚开始接触钢琴的孩子, 大多都五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 骨骼、体力、智力都在发育, 这段时期也是他们初步掌握钢琴弹奏方法与演奏技巧的关键阶段。因此, 一位好的钢琴老师, 不仅要有诸多音乐方面的知识, 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来把握好少儿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把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孩子对于练琴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有些家长认为既然是上课, 哪

美术教育方法和手段也亟需完善, 这是当前美术教育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卡冈.卡冈美学教程[M].凌继尧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2]列维·史密斯.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26.

[3]蒋孔阳.蒋孔阳全集·3[G].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362.

[4]曾繁仁.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281.

[5]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7.

[6]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源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国美术教育2001 (6) :4.

孙彦, 男, 1969年生, 河南鹿邑人, 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博士。主要从事美术史与艺术教育研究。

怕是在学习音乐, 也希望教师在上课时对孩子严厉些, 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孩子。但事实上, 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 老师太过于严厉, 会适得其反的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抵触老师再进一步抵触钢琴。因此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 教师认真教学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喜欢自己。比如, 上课时的教师说话的语气对孩子的影响就很大。当孩子出错时, 教师应该耐心地讲解, 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而不是责备。这个时期学生的弹奏基础如何, 弹奏方法是否正确, 对孩子未来的钢琴演奏影响很大。因此, 有针对性地钢琴教学, 显得极其重要。

钢琴的弹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乐曲的不同风格和技术需要采用不同的的奏法。在教授最基本的弹奏方法时, 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坐姿与手型正确与否。坐姿不正确, 容易让孩子疲劳, 并且很难让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指尖。弹琴手型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孩子在将来能够演奏的作品的大小以及演奏曲目时触键的音色。要让孩子第一时间学会放松手掌关节、手腕还有小臂。

初学钢琴的学生, 他们大多仅仅是听过流行歌, 对音乐了解本就不多, 更谈不上弹奏钢琴了。教师需要耐心的从音高、音符时值以及简单的节奏节拍开始, 一点点教会孩子。刚开始教师可以通过一点点的示范让孩子来模仿, 包括坐姿、手型以及短暂的音符、节奏的组合。

等孩子能够正确掌握坐姿、手型、简单的识谱以及简单地模仿钢琴弹奏后, 教师就可以为孩子选择适当的钢琴教材了。钢琴教材的选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前期主要以识谱和练手为主, 但是还是要注意音乐内容的多样性和生动性, 尽量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如果总是选用练习曲, 将使孩子很快失去学习兴趣。现在的孩子经常接触的音乐绝大多数属于流行歌范畴,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 因此为了能够让孩子有足够的兴趣, 以及对孩子有足够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在孩子弹琴累了休息的时间里, 演奏几首孩子喜欢的流行音乐, 并且告诉他, 只要好好练习钢琴, 就可以把流行音乐改成简版的教会他, 这样既能提高孩子对弹奏的兴趣又能锻炼孩子即兴伴奏的能力。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层次感。节奏感不是单纯的像节拍器那样的机械律动, 它不是用绝对准确的时值计算就能表现出来的, 节奏感是音乐感觉的主要部分, 这种节奏要靠心来感觉。在学生初学阶段, 一定要让他们注意演奏音符时值的准确、节奏的统一, 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让学生学会用耳朵听音乐, 用心灵感受音乐。

经过了初期对于学生钢琴基本功的练习以及节奏感的训练, 就要着手培养他们演奏的层次感了。什么是音乐的层次感?简单来说就是要把音乐的旋律和伴奏声部分清楚, 同时把单纯旋律的强弱分清楚;如果是复调音乐, 那就要把每个声部的主题分清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演奏练习曲以及简单乐曲的时候, 合理控制两只手的力度, 对于主旋律必须要强于伴奏声部, 并且要求在演奏主旋律时, 根据音高节奏不同, 弹出小范围的强弱衔接。这种训练对学生左右手的协调能力、左右手的独立性以及左右脑的开发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演奏音乐时, 旋律声部必须要交代得清清楚楚, 使旋律突出出来, 要使各声部都有层次感具有独立的音乐表现力, 又要将各声部组织起来, 使它们合理的融为一体, 构成音乐的整体。

要培养学生独立练琴的兴趣和能力, 首先要给学生定一个让他觉得有兴趣并且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练琴可以完成的目标。儿童初学钢琴, 陪练是必要的。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点上, 有人陪练时, 孩子弹奏就会比较认真, 而且陪练者还可以及时地提醒孩子注意曲目的各种要求, 错音、错指等可以马上得到纠正。但在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新曲目的弹奏并且不出现大问题之后, 就不用再找陪练。不能因为陪练而使孩子产生依赖, 失去了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所以, 孩子学琴, 必须用耳朵去倾听, 用心灵去感受,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学生, 学生练琴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对学习的兴趣才是学好钢琴的关键所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钢琴学习, 学生的钢琴水平不断提高, 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这时, 教师就应让家长多给孩子听音乐, 多看各种音乐演出, 同时, 多介绍不同曲风的曲目让孩子练习。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钢琴曲目极其丰富, 各种音乐流派也层出不穷, 一个人一生所能够学习的作品是极其有限的, 但是音乐欣赏却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钢琴弹奏和钢琴演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钢琴弹奏只是简单地把一首曲目中的音弹完, 把音乐机械的堆下来, 而钢琴演奏则是在弹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对音乐的了解, 使整首曲目音响效果更加丰满, 整曲更加好听。如果孩子接触的音乐种类太少, 听过的音乐作品太少, 那他肯定缺乏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更谈不上对音乐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自然也就弹不出好听音乐来。因此要加强孩子的音乐欣赏水平, 多听音乐、多听好的音乐,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了解大师对于不同风格的曲目以及强弱快慢的处理, 在今后自己演奏时模仿、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钢琴是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中多种乐器发展的结晶。要弹好钢琴, 需要掌握许多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钢琴的各个发展时期都造就了许多著名音乐家。所以, 可以说, 钢琴是一门很高贵的艺术, 要想学好, 必须下功夫。

现在,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 有条件学钢琴的家庭越来越多, 钢琴已成为一种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不仅学钢琴, 而且喜欢音乐, 更会理解高雅音乐中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江影.论钢琴初学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S1期.142-143。

[2]于青.浅谈高师钢琴课教学的几个问题[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97-100。

少儿声乐教学探析 篇8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学;问题;对策

近年来,学习声乐的少年儿童越来越多,少儿声乐教学已成为声乐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生理发育特点、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成人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也应与成人有所区别。笔者认为,教师在训练少儿声乐演唱时,应对以下几个因素加以重视。

一、少儿声乐学习的特点

在生理方面,与变声期之后相比,此时的少儿音色上略显稚嫩,这与声带的生理特性是分不开的。少儿在变声期之前,声音比较清脆、纯净,因此在少儿变声期之前要多开发童声,多用自然的方法歌唱,有人把童声比作天籁,其美妙可见一斑。到了变声期,女孩的喉部变得狭小,声带变短、变薄,振动频率就高,男孩子此时喉腔变大,声带变宽变厚,所以声音较低沉。变声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人发肓成熟的必经阶段,变声期的少儿会出现声音嘶哑、咽喉干燥、咽部有异物的感觉,此时更应当注意嗓音保健,因为此时的声带正处在一个生长的过程,异常娇嫩,发声不当就会造成声带充血、水肿,轻则发声嘶哑无力,重则演变成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很有可能直接断送少儿的歌唱生命。

在心理方面,少儿学习声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己喜欢,二是父母喜欢。这两个原因表现出来的少儿心理特点是不一样的,自己喜欢的就会主动学习,迫于父母压力的则会被动学习。可想而知,最终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二、少儿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少儿专注力不足。少儿对事物的专注度不足,与成人相比,少儿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授课的趣味性和通俗性,最大程度上吸引少儿的注意力。

(二)专业师资欠缺。据调査,目前少儿声乐教师大部分为成人声乐教师,随着声乐学习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声乐教师也在对少儿声乐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毕竟少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别于成人,但其中也不乏有些老师把教成人的方法用在少儿身上,因为目前还鲜有针对少儿声乐教学的体系,老师们也都是在不断摸索。因此,加大对少儿声乐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对少儿声乐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

(三)忽略了声乐的美育作用。声乐的学习不仅是发声方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少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教师要多引导少儿在歌唱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提高少儿智育的同时也提高美育。调査发现,一些少儿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后,都会参加少儿声乐考级,一是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二是增强学习信心。但随着级数的増长,歌曲难度也随着加大,此时的少儿更多地只会去重视发声技术,而忽视了歌唱的情感。因此,少儿声乐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少儿声乐技术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少儿在声乐美育方面的培养。

三、提升少儿声乐教学效果的对策和方法

(一)建立正确的发声观念。当我们吸气准备歌唱时,两声带分开,声门开启而吸入气息,当气息自肺部经支气管、气管呼出时,喉头两声带闭合。由于气息对声带的冲击,使声带振动而发音,音波在各共鸣腔中得到调节和扩大,发出响亮、优美、具有语言特征的歌唱性的声音。在唱髙、低、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歌唱器官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唱髙音时,呼气压力大,声带紧张、缩短、变薄,张力相应增大,口腔内开度大,并明显地感到上部共鸣的作用。唱低音时,呼气压力减少,声带松弛,伸长、变厚,张力也相应减小,共鸣偏重在下部。唱强音时,呼吸的气势强,声音振幅小,而唱弱音时,则呼吸的气势弱,声音振幅大。

没有经过系统发声方法训练的学生,常误认为声音的髙低、强弱是由喉部肌肉来调节的,因此唱得越髙,喉咙就越咔紧,唱得越弱,喉咙就越缩小,所发出的声音苍白刺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纠正原来错误的发声法。

(二)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少年儿童在没有经过正式声乐训练前,总认为歌唱的声音是靠喉咙喊出来或挤出来的,包括一些家长也这样认为。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声器官就会受到损害。因此,教师要首先让孩子掌握歌唱的方法。歌唱,是人体各个器官相互协调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它不单是嗓子、呼吸作用的结果,而是歌唱者的头脑、感情、身体各个部分髙度协调和平衡的艺术活动。比如,孩子们在演唱时,挺胸收腹的基本姿势是对的,但如果真正直了胸、收了腹,连说话都硬了,那同样也是唱不好歌的。所谓挺胸,就像手风琴的风箱拉开一样;所谓收腹,就像吹蜡烛时的那种感觉,胸是舒展的,腹不是僵硬的,这样唱歌才能做到呼吸顺畅。因此说,感情和全身器官的协调结合,才是歌唱的首要前提。

(三)注重真声的训练。因目前大部分少儿声乐教学师资来源于成人声乐教师,且关于少儿声乐教学方面的理论不完善,导致很多教师用教成人的方法在教少儿。当然,成人的声乐教学方法用在少儿身上不一定就全部是错的,比如对气息、共鸣、咬字的解释应该都是一样的,但在调査中发现,尤其是女教师在儿童声乐教学中会让儿童去模仿她们的声音,这就造成好多小朋友一开口就是假声。笔者认为,儿童有自己的声音特点,应该更大程度上开发真声,让声带自然振动才是保护嗓音的最好办法。

(四)选择适合少儿声音特点的歌曲进行练习。声乐学习中歌曲的选择尤为重要,在少儿声乐教学中,要根据少儿的嗓音及心理特点去选择适合他們的歌曲,要从歌曲的音域及歌曲内容两个方面去衡量,当然每个人的嗓音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歌曲的选择时也要区别对待。

(五)鼓励为主,引导为辅。在少儿声乐教学中,要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给予其必要的鼓励和引导。很多的孩子因为自己学习的速度赶不上别人而感到气馁,也有些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况,在他CI失去信心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如遇到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一味地批评,而是要更加耐心地用比较有趣味性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习。有时候,鼓励一个人会让他产生巨大的能量。

四、结论

在少儿声乐教学中,我们除了坚持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外,还要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对歌唱学习能持之以恒,有步骤地不断提高自己的歌唱表现能力的及技术水平,让他们在优美的歌声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 篇9

从学龄前小朋友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生就喜欢画画,就会画画,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但现在是谁偷走了孩子的绘画爱好,是谁打击了孩子的绘画自信呢?

我认为,首当其冲该负责的是家长及身边的人。首先,家长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读懂孩子 ,幼儿园的孩子的涂鸦,其实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而且孩子会很快乐的拿给爸爸妈妈分享,可家长看不懂也懒得去仔细的问孩子,只是敷衍的说,“不错不错,玩去吧,妈忙着呢!”孩子正想跟妈妈讲解画的热情也被家长浇灭了。我的孩子聪慧拿勺子开始就会拿笔,他画过的纸到四岁时,已经有一箱子了。我从未批评他一句。更不会用像或不像去衡量他,只要了解他的想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孩子没有想法,但在家长饶有兴趣的追问下,他会去一边说一边想,编造自己的“后想法”。有心的话家长可以用笔记录在画的下方或背面,成为孩子一生的素材。(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虽然孩子们的画比较抽象,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使用他们的大脑来思考,来观察世界,来表达他们的心声。因此,父母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天赋和灵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渐渐地被消磨掉。

还有的家长和老师非常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他们喜欢给孩子做示范,经常让孩子临摹简笔画。父母们这些“好心”,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今后孩子可能一动笔就是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太阳永远是一个模样,房子也永远是三角形的顶,孩子的创造力被限制,他们不再愿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想象的大门也从此关闭,以至于今后没有范画,孩子就画不出画来(我的孩子画草永远是三根线),原本喜欢画画,可以一口气画出很多稀奇古怪玩意的孩子不会画画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逐渐的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就是孩子越长大,反而越不喜欢画画,越不会画画!

学校和社会上的部分美术机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老师会因为孩子的画涂色不均匀,有太多的小白点,颜色也总是涂到打印好的图片的外面,等等的理由来批评孩子或是不表扬鼓励。老师也许希望家长训练一下自己的孩子,争取做到画面整洁,干净。----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搞幼儿教育的老师应该比我更懂孩子,孩子涂色不均匀,有白点,涂到线外,那是因为她还太小,小肌肉不够发达所致,这并不重要,随着她的长大她会做得很好,重要的是孩子的画面有没有奇思妙想,有没有丰富的联想,可是现成的画让她去涂色,孩子的奇思妙想到哪里去体现呢?即使在专业美术学院,也有很多老师认为:画面越干净,内容越空洞,画画是不讲究整洁的,工艺类可能会这样要求吧!孩子的任何一点创意都应该得到大人的鼓励和赞扬。比如可以把孩子作品的评判标准分类,有的孩子颜色涂的好看,可以评最佳色彩奖;有的画的很大可以评最佳构图奖;有的装饰的很漂亮,可以评最佳装饰奖;有的创意独特,可以评最佳创意奖;奖项很多,人人都可以得奖,都可以给予鼓励,为什么一定要表扬一小撮,打击一大片呢?每一个孩子都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区,他们的每一张作品都会展示出来,所以孩子们最快乐的一瞬就是将他们刚刚画好的画夹到他们自己的展示区!(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就很棒,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展示区。)

所以在家长不懂美术教育,学校又没有能力让所有学生能尽兴画画的情况下,美育的重任就沉甸甸的落到校外美术培训机构身上,不过这些机构良莠不齐,让很多家长难以抉择,家长认为,我自己不会教把孩子交给专业培训机构该放心了吧,殊不知有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更是孩子美术兴趣的杀手。家长和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成为了合谋,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为什么会这样事与愿违呢?

少儿美术教案——刷牙 篇10

教学目的:1.激发绘画兴趣,感受绘画乐趣;通过绘画练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体验刷牙的乐趣,把刷牙时的有趣样子表现出来。3.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牙刷 牙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诱导 体验感悟

1.通过儿歌《天天刷牙好》体验感悟。小牙刷,手中拿,张开我的小嘴巴。上下刷,里外刷,牙齿刷得白花花。早上刷,晚上刷,没有蛀牙人人夸。

2.引导幼儿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点,出示事物感知其摸样特色。

(二)情景诱导 激活思维

1.结合儿歌引导幼儿进行急性刷牙表演,让幼儿拿着牙刷、杯子,一起表刷牙歌,说一说刷牙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教师给予及时表扬。

2.运用小组比赛形式试着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深刻感受刷牙时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欣赏刷牙的美感。

(三)欣赏感悟 想象创新 引导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绘画作品,体验作品创作特色,启发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想象创作。

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时的有趣动作和趣事,教师给予及时的建议和肯定。

(四)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作品的有趣场面,教师及时鼓励、点拨和表扬。

美术教案-——吹塑纸版画

——吹塑纸版画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2、让学生体会颜色的和谐之美,并创造出一些很有趣味的绘画内容。教学重点: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制版和上色 教 具:

水粉颜料,水粉纸,吹塑纸,画笔,小铁夹,一些大小粗细不一的铅笔或硬笔,以及圆珠笔,静物。学 具:

水粉颜料,水粉纸,吹塑纸,画笔,小铁夹,铅笔或硬笔,以及圆珠笔。教学过程:

一、出示吹塑纸,让同学猜猜这是什么材料? 板书:吹塑纸版画

二、简介版画:

版画是刻刀或其它工具在平面板材上作画,它不同于一般绘画,刻制一块版画即可印出多幅同样的作品,版画主要分黑白两色和彩色的。

三、引入吹塑纸版画的印制方法:

(一)水粉颜料印制的,称水粉印吹塑纸版画(板)

(二)用油墨印制的,称油墨印吹塑纸版画(板)

四、吹塑纸版画需要经过三个过程才能完成:

(一)自画

(二)自刻

(三)自印(板)

美术教案-大嘴巴

教学目的:1通过简易的手工制作,学会运用简便的材料进行剪、折、画等技能。

2通过表现儿童喜爱的小动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重点:学会运用简便的材料进行剪、折、画等技能。

重点:提高儿童的的动手能力。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介绍青蛙的成长过程)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不能捕捉青蛙。(板书课题)

2、读画。青蛙的长的很丑,其外表特点突出,一双眼睛长在头顶,再配上一装大嘴巴,前肢很短,后肢很长,肌肉发达,大肚皮是白色的,其他的地方是绿色或者暗绿的,四肢和背部有条纹,制作时,用剪、折、画的方法,制作程序简单,形象概括,而且它的嘴巴还能动。

3、制作步骤:A选择一张白纸,在纸上确定好青蛙的大小位置。

B按图示虚线折出造型。

C用彩笔画上青蛙的眼睛和四肢。

三、巡回辅导。

四、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欣赏。

教学课题:7用挂历纸贴幅画

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挂历约贴幅画的基本方法。

2、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想象力,渗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业类型: 工艺制作课 教学用具:

教师:三幅已做成的作品

学生:一张挂历纸、一张白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用挂历纸贴过静静的树林,还贴过许多好看的小动物。

1来看这幅画(小松鼠)看它是什么色的?

2它在什么地方玩?

顽皮的在摇摆的树枝上玩。

3来猜,老师是怎样做的?

4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幅有趣的粘贴画?

好,我们来学习第7课,用挂历纸贴幅画。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掌握挂历纸的粘贴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制作一幅有趣的画。

三、检查工具准备:

四、讲授新课:

1、同学们,翻开课本,看到第7课中的第一幅画,用挂历纸粘贴了一匹斑马,看:

①把斑马站在哪里去了?

上一篇:中国古代反贪史精华所在下一篇:在新教育年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