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舞蹈课教学

2024-07-20

高中舞蹈课教学(共11篇)

高中舞蹈课教学 篇1

提到形体, 人们很自然把它与舞蹈联系起来。舞蹈是肢体艺术, 而形体训练又是以舞蹈形式进行的, 两者密不可分。作为音乐专业学生, 却又不同于舞蹈专业学生, 因此, 对其形体训练与舞蹈教学问题是很值得探讨的。

一、形体舞蹈概念

形体舞蹈不等同于舞蹈。舞蹈是通过美的人体动作语言表达某一思想内容。思想情感的造型艺术;形体舞蹈则是把舞蹈训练作为改善形体的主要手段, 通过人体正确姿势的培养和身体各部位肌肉的锻炼和脂肪的消耗, 达到塑造形体, 提高气质, 从而达到形体美的一项体育运动。它的目的是健康和健美, 不像舞蹈那样具有表达社会性和思想性内容的目的。这二者的训练对象和训练目的都不同, 因而训练方式也要区别对待。形体舞蹈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体育运动, 锻炼身体的过程也就是进行美感体验的过程。美的形体是大众普遍的愿望, 那么究竟形体舞蹈课会给我们的身体和思维带来哪些改善呢?首先, 通过形体舞蹈课堂我们明白怎样的形体是美的, 动作及姿态如何完成是正确。在正确的指导下来实现对肢体的雕塑, 达到健康美与体型美。其次, 在正确的指导下学会运用和表现自己的肢体, 提高自身舞台形象、表演表现能力。最后, 形体舞蹈的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和不骄不躁的精神。朝气蓬勃、健康健美应该是每个大学生的基本外在形象, 而内在美又是外在美的核心, 因此在提升外在形象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注重心灵美的实践。这样内在和外在的结合体现才是全面综合的美。

二、明确形体训练的入门风格

大多数的学校会把形体舞蹈课安排在低年级, 这是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也是最容易雕刻的阶段。但是此时的他们却缺乏对学习的选择性和方向感。因此, 兴趣会是促使他们上好一门课的关键。应该如何打造这个好的开端呢?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 这个课堂是能够让你充分释放激情的, 你是来解压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平时的实践练习多以练琴为主, 而练琴是长时间的作业, 这就很容易引发一些局部肢体上的不舒适, 如颈椎、肩、腰椎这些常见部位的酸痛, 长期来说是不易于健康的。通过形体训练为目的的形体舞蹈课是很好的解决方式, 特别是在音乐结合下肢体更容易得到活动和屈伸。在进行系统教学之前, 要让学生充分地热身, 打开身体的各个关节, 使肌肉兴奋起来。这种热身不能盲目的, 而是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活动, 既要解放长期冻结的肢体又要在思想上得到放松。基于这种目标, 选择现代舞风格的活动组合最为合适了。现代舞是一种自由性很强的舞种, 它具有很强的反判性, 而这在一定意义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简单的地面练习, 充分活动头、颈椎、肩膀、胸、背、腰椎、胯、膝、踝、脚背及四肢是进行形体舞蹈教学的重要程序, 是进行下一步练习的必要准备。所以, 选择形体训练的入门风格, 有助于树立形体美的教学目标。

三、选择恰当的音乐和语言

不同的训练组合, 所配予的音乐是有区别的。在舞蹈专业学生的课堂中, 多以钢琴伴奏为主要配乐。根据组合及训练部位的不同弹奏不同节奏和意境的曲目。如:训练肌肉线条的音乐, 有连绵不断的特点;训练肌肉收缩能力的音乐有节奏感强, 具有弹性的特点;而训练跳跃动作的音乐具有跳跃性强的特点。恰当的音乐必将推进对动作的理解和强化。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一点也不例外, 需要注意的是, 避免选择过于枯燥的音乐, 正由于学习对象具有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所以他们往往在视听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再者就是如何运用课堂语言了, 语言是一门相互沟通的艺术, 基本上所有的舞蹈基础动作都有固定的术语。芭蕾舞中的动作术语是从法文翻译过来的, 在法文中有它特定的意思, 但是通过音译后就体现不出原来的含义。而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总是在课堂上使用舞蹈术语是很枯燥的, 还因为课时少的原因可能导致不能个个都记得。所以, 教师能够运用其它更生动的词汇来讲述动作和要领是很必要的。舞蹈课堂中的交流无非就是语言的表达和动作的示范, 通过幽默的语言词汇来形容某些特定的动作赋予它比舞蹈术语更深刻的形象性也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手段。

四、注入一些与时代结合紧密的艺术形式配合教学

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以现代化为首要特点, 生活节奏较快, 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加上当代大学生活泼奔放的个性, 所以选择与他们生活方式及个性相契合的形体舞蹈是必要和重要的。爵士舞就是可以选择的一个很好的样本。以下列举几点将爵士舞运用到形体课堂的积极作用:

(1) 爵士舞融合了芭蕾舞、现代舞等多种因素。芭蕾舞的审美原则是“开、绷、直、立”, 动作线条舒展、流畅;爵士舞动作洒脱、帅气, 动作线条干净、清晰。在形态, 舞姿这些方面, 符合形体基础训练的审美, 将形体训练与爵士舞相结合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2) 爵士舞的身体各部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全身协调运动。从肌肉与各关节的灵活性来说, 它以一种热情主动的风格, 全身协调的运动, 充分地训练到关节及四肢, 使关节更加灵活, 肌肉更富弹性。

(3) 有助于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形体课的目的是塑造美的形体和学会运用肢体进行舞蹈创作。简单的爵士舞练习, 即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也不会让基础较落后的学生感到压力。每堂课进行30分钟左右的爵士舞练习, 既可以强化和丰富动作的训练, 又可以较好地延伸课堂。如果之前的训练学生觉得过于细腻乏味和过分讲究, 那么课堂中的半小时爵士舞蹈可以说弥补了一板一眼的基础训练带来的枯燥。这种从学院派到自由派的教学、从单一的基础动作到可以释放心灵舞蹈的学习可以将课堂的气氛调整到一个很好的状态。

五、让学生自主创新, 主动参与课堂

一个教师的教学成果, 归根到底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仅仅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学会触类旁通, 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后的实践中。关于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课堂中或是课后作业里要体现出对他们自主创新的要求。以下举两个例子简单说明:第一,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可以以个人也可以以组合的形式, 每一个人或者一个组合算作一个单位, 每个单位选择一首歌曲, 根据所选歌曲的歌词、意境、及节奏编出相符合的舞蹈动作, 要求边唱边跳。由于课时的限制, 不必要求太难。这种练习不仅有利于动作的开发, 更重要的是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表演方面的培养有特殊的意义。第二, 利用课堂的时间, 做即兴舞蹈的练习, 选择表现情感内容明显清晰的音乐。最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作用的研究

付芳

(中北大学体育系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运用体育学、保健学、教育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当代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了调查, 探讨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 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校体育;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前言

在面向新世纪的人类自身的发展历程中, 维持和保障健康的体魄是全世界人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在世界面前展现了她前所未有的活力, 仅仅30年时间,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国家爆发出了蓬勃的生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身心上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飞速发展的科技给人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 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的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 健康问题在全人类是统一的话题, 全世界都在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进行着不同的研究, 对于大学生这群体的研究比较突出, 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二、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分析

1. 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看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 营养状况继续改善, 握力水平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包括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 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 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这个局面表明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笔者进行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总成绩的调查结果是, 体质健康测试总分不及格的学生占20.2%, 及格的大学生占29.3%, 良好的占48.3%, 而优秀的学生仅占2.2%。2006年9月山西晚报登载山西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了山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优秀率为5.39%。从这组数据很清楚的看出学生的身体状况不是很乐观, 体质良好和优秀的学生只占一半, 关键是不及格的学生比例太大, 很是让人担忧, 尤其是我们这些身处体育教育战线的老师们。

开始可以先规定题目 (与平时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相关) 如:“避雨”、“饥饿”等等表演性强而又有趣的内容。又或者模仿一些动物的形象, 如:“骄傲的天鹅”、“开心的小狗”等对姿态有要求的内容。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动作局限。同时, 通过即兴表演让学生感受舞蹈学习的乐趣, 使他们觉得原来舞蹈也可以这样跳, 可以如此自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 形体舞蹈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习压腿、下腰这些舞蹈技术, 没有这些技术, 同样也能学好这门课。

总之, 不必把音乐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等同于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 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限制在那些条条框框的技术要领之中, 而应当更多地认识舞蹈的本质, 训练的功效以及一个美的形体对他们的益处。新鲜的事物总是首先激发人的兴趣, 我们可以将形体舞蹈的课堂装扮一新, 尝试运用各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方式。不断注入新的生活、时代等活力因素, 让音乐专业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

根据《大众心理学》刊载,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比率为16%-42%, 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对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及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有文献记载2003年的一个研究数据是中国大学生有17.8%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另有文献显示, 在我国, 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 近几年有的大学已经达到了30%。20世纪末国家教委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有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可以看出各类文献显示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3. 原因分析

导致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的说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本科毕业生就业日渐艰难, 自主创业需要大量资金和适合的机遇, 对大部分学生来讲这不太现实, 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就背负着就业艰难的巨大心理压力, 尤其2008年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更是让大学生们对未来的就业感到迷茫和无助, ;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也给这部分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心里压力;学生就读学校水平高低也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 学校设立的健康指导中心的利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完善情况、校园环境的好坏、学校的生活氛围是影响学生锻炼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对自身健康和体质状况认识不够, 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不了解。

三、学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1.学校体育对大学生体质发展的积极影响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一个人的体质, 这是大家公认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 增强心肺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 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提高抗病能力, 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 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

的天之骄子们真正体会到何为“歌之不尽则舞之”的真谛!

摘要:形体训练与舞蹈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两者却不能等同。音乐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不能过多程式化, 一味追求高难度, 而要更强调怎样通过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种享受的状态下学会鉴赏美的形体, 学会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关键词:形体训练,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锦芳.形体舞蹈[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3

[2]杨德伟.动作的完成与完美——气息在形体训练中的重要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87, (01)

[3]杨红仙.形体训练:充满美的教育[J].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4)

[4]和玲.谈谈形体训练的组合教学[J].戏曲艺术, 1986, (03)

高中舞蹈课教学 篇2

吴雪花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舞动奇迹》 开发教师:吴雪花 课程类型:艺术类 授课对象:初中生 开发 的背景和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浪潮的高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现在的家长,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不用管。他们已经完全转变了观念,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能力培养,修养培养,以及兴趣培养。所以,家长们都给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比如:舞蹈班,美术班,写字班,英语班等等。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学校专门为学生们提供了发挥才能,培养兴趣的机会,开设了舞蹈班。对于女孩子来说,气质是尤为重要的,不管以后是否能在舞蹈方面有成就,增加一下修养,参加这个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课程目标

1. 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2. 训练学生的肢体,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基本舞步。3. 在培训期间,能够学会至少三种舞蹈:健美操、民族舞、现代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舞蹈的快乐。

二、课程形式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针对爱好舞蹈的中学生,开设了“舞动奇迹”舞蹈班。

其理论依据与方法手段如下:

1. 理论依据:全体学生强调自主合作交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切实重视所编学校课程的基础性、兴趣性、合作性、交流性。2. 方法手段:

第一:以自编教材为载体,开设一周一节的舞蹈班

第二:发挥学生的优势,也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根据学生 特点灵活处理。

三、课程内容安排:

1.基本功练习

2。基本功练习

3。基本功练习

4。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5。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6。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健美操

8。健美操

9。健美操

10。健美操

11。民族舞基本步练习

12。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

13。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

14。

民族舞

15。民族舞

16。民族舞。现代舞

18。

现代舞

19。现代舞

20。

汇报演出

四、课程实施建议:

1. 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舞蹈的魅力。

2.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的 活动中体验,探究,创新,以获得真情实感。

3. 将肢体语言和艺术紧密的结合到一起。4. 师生共同合作,一切从学生出发。

五、课程评价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以前更自信,能勇敢的在众人面前尽情的表演、表达自我,而具有艺术或体能天赋的学生,因此有较多的机会去尝试,所以更有机会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而不至于被埋没。不仅是学生得益,对教师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扩大了教师的视野,提供教师一个反省个人教育理念的机会,并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技巧,而且对学生的看法和对待学生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使人际沟通互动与自我反省能力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许多教师从心里形成了一种自我向上的需要,自我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仅看重教学这份工作,而且热切地想把这份工作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师生共同受益。

附---《走进傣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傣族舞的各种手形、手位,基本动作等。

2、傣族舞组合:《金孔雀轻轻跳》

3、创编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傣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动作 韵律特点等。

2、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不断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 表演的能力。

3、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动作融会贯通,学会简单的创编。4、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特点与舞蹈韵律感。2、正确、熟练地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完成组合学习。

四、教学难点

1、连贯、准确、优美地完成动作,情绪表达恰当,准确把握舞蹈的风格与韵律。2、自由创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在活动中充分的感受美,体验美。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VCD 电视机录音机

磁带 傣族风俗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体育舞蹈课有效教学方法解析 篇3

關键词:教学效果;舞蹈水平;完美

体育舞蹈课趣味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深受学生们非常喜欢,但是许多地方不同于其它运动项目,如:(a)它是必须田男女舞伴合作的项目;(b)不同风格和跳法;(c)它既是一项运动性项目,又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项目等。这就给单人教舞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相应的难度和要求。因此,如何上好体育舞蹈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舞氛围

良好的学舞氛围给教学效果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包括场地的布置、教师讲课时的表情和情绪、用良好的教学手段和语言控制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情节。

1.舞蹈教室的布置

舞蹈教室的布黄首先要有很强感染力和艺术气息,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期望,比如:我在正面对的镜子上方挂了一行“我习舞、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我美丽、我幸福”的字幅,让学生进教室就受到积极向上的影响,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挂几块与体育舞蹈有关的名人表演画面和学舞的智力名言,让学生从中了解到许多学舞的常识性知识,懂得如何才能学好舞蹈,鼓励他们要知难而进,让环境的渲染来增强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2.教师上课的表情和情绪

教师从开始集合到下课,.要尽可能的保持微笑,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而又放松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上下课打招呼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微笑,给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影响,给一堂舞蹈开始就确定一个良好的教学基调和课后的美好回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少责备,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和语言艺术,当学生有良好表现时要用“真棒!”“真不错!”或用手拍一下学生肩膀,点头认可,用肯定的眼神给学生及时地反馈,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舞的过程继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良好的学舞激情。

3.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一套舞的动作中,都不免有几个有难度的动作,在数学的过程中需多次重复练习,这对学生难免会产生枯燥和乏味感,正是这种感觉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认真做练习和满不在乎的样子,给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动作进度放慢,多做分解动作的教。学,再逐渐加快动作进度,待学生掌握好分解动作后,再做完整动作的练习,这样有利于绝大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力做练习。

4.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体育舞蹈太多是双人舞,再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双人动作教学的过程。教师不要之和个别跳得好的学生搭手示范,要经常变换学生舞伴,这样在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学生笨拙的跳法和不协调的舞步会在课堂上产生许多幽默时刻,即融洽了学练氛围,又带来了许多师生之间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

1.选择学生喜欢的舞种

许多老师都头疼所教舞种的选择,大多都有点循规蹈矩,教拉丁舞就必须从伦巴开始,叫摩登舞就必须从华尔兹开始等等,时间久了兴趣都磨没了。长期的工作使我发现,学生的群体比较喜欢欢快的舞种,同时又喜欢那些社交场合常用的实用性舞蹈,拉丁舞里比较喜欢恰恰恰和桑巴舞,摩登舞里比较喜欢快三和探戈,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舞蹈课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教会学生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一门社交工具,不是培养专业舞蹈演员,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要求来选择舞种,学生学起来才会有激情和动力,教学效果自然会好。

2.确定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根据你所教授的学生情况来定。在一般大学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从零开始学舞的,没有舞蹈基础,教材内容的选择,动作难易程度的把握很重要。优秀的舞蹈老师则会对自己所编排的舞蹈套路进行难度分析,确定难度适宜的动作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能学会,但又得花一定心思和气力。

三、教师讲解与示范

1.精讲多练有助于教学效果

讲解和示范是舞蹈教师必备的能力,特别是动作示范的规范化和优美程度,是舞蹈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生动优美的示范动作,对学生学练积极性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讲解要注意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清晰明了。在课堂上,教师应把讲解和示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一种多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在学生大脑中快速建立动作表象,上课时精炼的口才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概括和提炼出来的,把一些动作提示编在口令和音乐节奏里,这个问题解决俄好了,会节省许多联系时间来。

2.巡回指导要解决实际问题

每常教学课,都有学生自己跟音乐做联系的时间,在这时间里,教师应巡回指导,解决个别学生学动作中的问题,二不能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完全学会或在学习中遇到误区,教师要为其找出动作错误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优秀的教师都应该在这段时间。里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个别指导,但在没有学好动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既没学好又不好意思开口请求老师帮助,结果老师主动指导却给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教师在指导前用一些"没关系、再来学",精神放松做练习!"和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让学生乐意并且放松接纳指导,在指导时要做到细心、耐心,并采用正确和错误动作对比示范的秀法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按照正确的动作去练习。在实际教学中,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中起来解决。

四、课堂管理的有效手段

1.建立有效规范,形成人人遵守的习惯

舞蹈教师在每学期的第一次课上,就要把上舞蹈课的一些规章制度向学生做个认真的交代,并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这些规定的有效性是教师轻松掌控课堂的前提。大家都清楚,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常规可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哪些是课堂内做的事,哪些是努力去完成的事坚持时间长了会形成集体默认的规则,谁都不会去触犯,学生之间相互制约,这样,教师的管理理念通过规则的形成分散在每个学生心中,形成一种正确的行为习惯。

2.以优带差,节省时间

大学生形体舞蹈课教学初探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形体舞蹈课,教学

形体舞蹈课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体舞蹈可以使学生对身体运动的方位、要领及各种身体姿态等一般规律有初步了解,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协调感和肢体表现力, 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在教学中通过训练, 可以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此, 我们进行了“利用形体舞蹈课, 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研究。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 遵循教育规律, 引进现代教育的研究成果, 按照素质教育精神, 在实验班进行“利用形体舞蹈课, 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 使学生除了具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外, 还具有设定的舞蹈方面的各层素质, 确保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验研究的过程

我选择了2009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在9个平行班中抽出两个各方面都比较接近的班级作为对照班进行实验。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科学的目标、计划, 选择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注重了实验过程的控制, 实行了严格的课题运行管理。

1、明确一个目标

实验研究以艺术活动为载体, 以形体课为手段,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创建班级艺术特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通过开设形体舞蹈课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舞蹈技能, 形成专长, 创建实验班的舞蹈特色, 使实验班整体成为一个舞蹈队。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 做到人人会表演、个个在舞蹈、欣赏上有明显提高。

2、抓住两个渠道

第一, 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师示范, 学生跟舞的教法, 将“看”“动”“悟”“演”有机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理论知识, 为形体舞蹈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身心在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得到愉悦和发展。

第二, 强化形体舞蹈活动, 按照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训练力求“三有”“三定”, 即训练有计划, 有内容, 有记录;训练定人员, 定时间, 定场地。

3、注重结合

(1) 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以形体舞蹈课堂教学为基础, 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 通过课内外有机结合, 使课内知识技能在活动训练中得以巩固和强化;课外的技能训练又能给课内掌握的知识以完善, 让学生舞蹈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在全面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艺术专长与促进全面发展相结合。实验研究旨在以训练形体为核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 在实验方案中, 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内容并由此层层开掘, 不断细化。重点研究内容有: (1) 形体舞蹈与舞蹈能力的形成; (2) 形体舞蹈与美育的关系; (3) 形体舞蹈与德育的关系; (4) 形体舞蹈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关系; (5) 形体舞蹈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内容在形体舞蹈实验中细化为一个个子课题, 使培养艺术专长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结合, 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4、加强管理

该实验是一项复杂的, 艰巨的创造性的工作。在整个实验周期内, 我们利用加强管理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1) 加强规范操作管理。整个实验研究, 从实验方案的申报到开题论证;从实验样本和对照样本的确定到样本的前测;从目标、计划的制订到研究方法的选择;从分阶段的研究实践到实验总结, 所有实验活动都要进行规范操作, 提高了实验的真实度和有效度。

(2) 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实验领导小组十分注重对实验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实验组成员及时记载“实验班日记”“实验周记”以及个案情况, 及时调整实验方法, 尽量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效度的影响。

5、加强实验资料的管理。

实验研究组指定了专人收集整理资料。各项检测、研究记录、实验随笔、研究论文、获奖证书、音像资料等收集较为齐全, 质量较高。

三、实验研究的成效

1、班级舞蹈特色基本形成

通过实验, 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对舞蹈的理解, 对节奏的把握, 对舞蹈的感悟、想象以及表现都明显超过对照班, 实验班学生人人都能进行独立的舞蹈表演, 实验班就是一个舞蹈队, 在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学生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实验班级以舞蹈活动为突破口,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创造了和谐、愉快的班级教育氛围。为学生搭建了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 让学生在发现美,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 获取真知, 培养真情, 学做真人, 实现了真、善、美的统一。学生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一项以上的艺术技能和专长, 而且在艺术学习中锻炼了意志, 发展了智力, 激发了创造力, 提高了自信心。这些心理品质还有效地向其他的学科迁移, 促进了各科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

结论与建议

实践证明, 形体舞蹈课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非常有效的。学校全面开设形体舞蹈课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学校开设形体舞蹈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加强科研, 努力构建与之相关的培养模式, 积极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加强对形体舞蹈课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魏传义:《艺术教育学》, 重庆出版社。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 上海音乐出版社。

幼师舞蹈课应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 篇5

关键词:舞蹈教学;能力培养;教学目标

一般意义上的舞蹈课,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舞蹈技能和舞蹈知识,但幼师作为培养师范学生的重要高校,必须注重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所以,幼师舞蹈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舞蹈技能和舞蹈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舞蹈教学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此保证师范生在从事教育事业后能够具备胜任舞蹈教师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材的选择

科学的教学目标定位能够规范整个教学过程,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教学目标在定位时,除了要符合国家发展教育方针外,还要保证舞蹈教学的现代化,因为舞蹈属于艺术科目,只有紧跟时代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舞蹈教学的内容要立足于现代生活,从实际出发,要能够反映多彩的生活,避免教学内容空洞。舞蹈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外,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其具备成为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文明素质。这应该成为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目标不仅是老师的事情,学生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不断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一旦这个教学目标被老师和学生确立,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盲目地要求学生死记哪部分理论知识、完成几级舞蹈动作,在放下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后,就会将教学精力转移到对学生审美趣味、教学能力、个人表现能力上的培养上,老师也会将自己的定位从严苛的舞蹈教师转变为更宽广的舞蹈教育者,这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将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学习机器,而成为能够举一反三的学习者。

在选择舞蹈教材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进行选择,学校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不能盲目跟风。当前我国大部分幼师的师范生在进入学校前是没有接触过舞蹈的,他们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不足,需要从基础开始训练。这也是学校选择教材时要征求学生意见、从实际出发的原因所在。教学初期的教材最好注重于对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老师教学要从学生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锻炼开始。初期的教材选择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和教学能力以及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后期的教材要注重专业的舞蹈技能和舞蹈知识。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现在的幼师师范生,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求其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因为这些学生在毕业后毕竟要从事教育行业,而且还要有能力参加相应的活动和文艺演出。所以,学校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是幼师艺术教学的重要原则。

1.增加排练课

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排练课要注重实际,以排练舞台节目为主,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通过排练课让学生了解掌握舞蹈创作的技巧,节目排练的方法和过程。

2.增加舞蹈演出的实践机会

通过增加舞蹈演出的次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舞蹈演出的实践中。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舞蹈比赛,无论能不能获取好名次,都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进行,舞蹈演出、竞赛都能够增加学生的经验,开阔眼界,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

3.了解地方风情

让学生到各地观看民间舞,从中吸取养分,收集舞蹈素材,并利用这些素材进行舞蹈创编,同时把这些创编出来的舞蹈作品再带到群众中演出。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重要,创作的艰辛,又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当前的教育行业要求老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还要了解其他专业,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一专多能的要求已变成了多专多能的要求。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是对现代教师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只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无法达到教师要求的。此外,中专幼师就业也更为艰难,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只是死记硬背某些理论知识或者跳个几级舞蹈,要具备相应的舞蹈教育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现代化教育更追求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幼师作为培养师范生的重要高校,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幼师师范学生在毕业后一般从事教育事业,只具有理论知识的师范生在毕业后是无法迅速适应教师职业的。而且,教师的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所以,幼师舞蹈课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要努力地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教学能力和真本事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张冬梅.试论幼师的舞蹈教学[J].舞蹈,1999(2).

[2]吴君.浅谈艺术实践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22).

论舞蹈技巧课教学的发展方向 篇6

一、舞蹈技巧课教学内容

舞蹈技巧课是锻炼初级舞蹈演员基本功的舞蹈训练课程, 最早是根据戏曲教学中的“毽子功”演变过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艺术美的追求也发生着变化, 为了满足人们对艺术美观念的需求, 舞蹈艺术在传统古典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上, 吸取了武术、杂技等多方面的艺术形式, 不断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力。随着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相互融合, 舞蹈的种类也发生了量的飞跃, 除了传统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蹈以外, 踢踏舞、爵士舞、芭蕾舞等现代舞蹈形式也丰富着舞台, 使得当前舞蹈艺术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与此同时, 不同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种类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舞蹈演绎技巧, 而舞蹈技巧课就是对各个种类舞蹈艺术表现手法的基本动作要领进行教导的课程。以此同时, 该课程还用来教导初级舞蹈演员学会融合各种舞蹈艺术技巧要领, 将它们融入自己的身体去全面诠释舞者内心情感的表达, 彰显舞蹈艺术的内在美。

二、舞蹈技巧课教学现状

(一) 老师教学水平一般, 教学理念落后。舞蹈技巧课要求相关老师具有丰富的舞蹈技巧经验, 进而能够亲身传教, 亲身感受舞蹈技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巧难点, 并通过经验探索找出解决难点的方法。但是在许多舞蹈技巧培训组织中, 由于专业型的舞蹈演员需要的酬金相对较高, 所以许多机构都引入了一些舞蹈技能并不强的老师, 有些老师只注重理论, 而缺乏实际的舞蹈技巧实践经验, 因此很难去亲身体会初级舞蹈培训者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有时甚至会对训练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此外, 许多舞蹈技巧课的教学还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 老师仅仅注重实际训练中的问题, 而忽略了技巧指导, 因此造成学生的实际舞蹈技巧缺乏科学性, 进而容易出现意外。

(二) 缺乏个性化教学。舞蹈艺术更需要因人而异, 有的人性格比较活跃, 喜欢街舞、爵士舞等现代舞蹈来尽情释放自己, 有的人性格稍微内敛, 喜欢传统民族舞蹈, 所以在舞蹈技巧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培训单位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学员人数多等原因, 舞蹈技巧课课程培训整体上还是以大班授课为主, 不管学生的个人喜好和身体特点, 强制要求学生进行统一性的舞蹈技巧练习。这样虽然能够让舞蹈初学者全面发展, 但是有时又会限制学员的舞蹈感知力, 比如强制要求一个喜欢传统民族舞蹈的学生学习街舞动作, 就会造成他实际性情的改变, 进而削弱了该学员对传统民族舞蹈的感知力。

三、舞蹈技巧课发展方向

(一) 重视基本功训练。虽然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舞蹈技巧课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一些质的改变, 但是未来舞蹈技巧课的发展方向还要以基本功训练作为整个课程的重中之重。因为, 对于一个舞蹈艺术作品来说, 整个舞蹈艺术的美都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肌肉、关节、组织等身体部位的协调动作来实现的, 因此, 对于初级舞蹈演员来说, 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舞蹈的技术要领, 进而能够游刃有余地控制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来协调舞蹈动作的基本要领, 才能进一步注入舞者的情感, 进而创造出舞蹈的艺术美感。所以, 虽然要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提高整体效率, 但是在未来的舞蹈技巧课中, 还需要重视对学员的基本功训练, 通过简单地搬前腿、搬后腿、搬旁腿等动作, 到下腰、倒立、劈叉等舞蹈技巧, 做到一步一步、有条不紊, 分阶段不断加强训练, 使得初级舞蹈演员掌握扎实的舞蹈基本功。

(二) 针对性个性化教学。由于性格、追求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人对舞蹈的理解力不同, 即使对于同一个人来说, 不同时候、不同的情绪下对舞蹈的演绎也不相同。所以在实际舞蹈技巧课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着重注意不同学员的个性特点, 做到针对化个性化教学。一方面, 老师应该注重学员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等不同, 充分考虑不同学员对相关舞蹈技巧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 通过为接受速度比较慢的学生“开小灶”等措施, 进而保证所有学员都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舞蹈技巧的基本功;另一方面, 老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关注不同学生的性格、价值观念等个性差异, 进而选择合适的舞蹈类型进行学员的针对性教学, 使他们易于融入到舞蹈中, 从舞蹈中去发现自己的影子, 突出展现舞蹈艺术的内在美。与此同时, 不同学生对课程的驾驭能力不尽相同, 许多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 对相关舞蹈技巧的掌握能力不强, 经常被其他同学取笑,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所以, 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对那些学生采取包容态度, 进行鼓励和指导, 发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色, 找到他们比较擅长的部分, 因材施教, 发掘出学生的长处,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科学化高效率教学。舞蹈技巧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要领的教学和舞蹈动作的模仿, 它是包含舞蹈文化、舞蹈精髓、舞蹈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学, 所以在未来舞蹈技巧课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来实现舞蹈技巧教学的科学化、高效化。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手法:第一, 当前多媒体教育方式因为其生动形象化的教学体验, 已经深入到传统教育模式中。在舞蹈技巧课教学中也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方法, 通过互联网不断丰富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通过观赏相关舞蹈艺术大师作品, 懂得所学舞蹈技巧的相关舞蹈种类的艺术美,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 在注重动作技巧训练的同时, 增强对舞蹈文化修养的培养。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是生活的再创造, 所以, 在学习相关舞蹈技巧时, 学生需要对该种舞蹈艺术的文化精髓进行了解, 使得学员能够真正地体会到所学舞蹈的深厚文化底蕴, 加强他们的艺术修养, 进而全方面提升对舞蹈艺术的认识, 最后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

四、结论

舞蹈是一种高雅、时尚的艺术表现形式, 舞蹈技巧作为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在整个舞蹈艺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舞蹈技巧课的不断深化改革, 未来将会朝着更加注重基本功训练、科学化、高效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进而不断将舞蹈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博.舞蹈技巧课中软开度的训练及适龄儿童舞蹈教学浅谈[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5 (7) .

[2]贺勇.试论舞蹈技巧课教学改革[J].乐府新声, 2007 (2) .

[3]李延浩.舞蹈技巧教学向深层发展的思考[J].四川戏剧, 2009 (4) .

[4]杨成.如何突破舞蹈技巧课教学中的审美定位[J].艺术研究, 2015 (1) .

示范教学在幼师舞蹈课中的实施 篇7

示范教学是幼师舞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直观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所授教材进行形象示范,把抽象的概念化为物质外壳,诉诸学生的感官,是教学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中心环节,也是区别于其它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那么在舞蹈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示范教学呢?

一、教师内心体验和动作表达的准确性是示范教学的根本

教师内心体验和动作表达的准确性是指:内心感受准确,舞蹈动作准确。要做到这两点,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熟悉教学对象和授课内容,制定与两者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中国民族民间舞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文化、劳动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那么在民间舞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去认识各民族民间舞蹈,掌握其所具有的不同风格韵律呢?例如:在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的教学中,教师可用“稳中艮”“稳中浪”“稳中俏”来概括东北秧歌的风格韵律,具体体现在东北民间盛行踩高跷的“稳中艮”,东北大姑娘的“稳中浪”,东北小姑娘的“稳中俏”,形成了东北秧歌所特有的体态特征、韵律特征、节奏特征等。再如蒙古族舞蹈的风格主体体现在“端庄典雅、稳沉、豪放”上,突出地表达出蒙古族的感情色彩与情绪情感。维吾尔族舞蹈挺拔潇洒,表现出高傲的民族气息,无论是“托帽式”还是表示友好的“扶胸式”舞姿,无论是步伐流动中的“颤而不窜”还是体态的“挺而不僵”,都体现出维吾尔族人民那种对生活的火热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教师通过这样内心的感受传递,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舞蹈的内涵和风格,更准确地表达感情,由心而舞。

科学合理的示范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动作示范必须准确、合理。舞蹈的种类多,风格多样,示范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掌握其风格。示范的准确,包括动作节奏的准确,动作发力的准确,空间运用的准确,身体的整体运用和局部运用的准确等。另外,示范除了对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要有必要的整体示范外,还要有必要的分解步骤。比如,在教学维吾尔族舞的跺步滑冲步时,首先整体示范,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然后分解示范,剖析怎样用脚把附点给表现出来,配合身体完整地做好步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而又清楚地掌握动作,少走弯路。又如在基本功训练大踢腿时,要求腿踢得高,速度快而有力,达到既有柔性又有韧性的效果。但是幼师生的柔韧性素质比较差,会影响力量、速度及协调能力的发挥,学生刚开始往往不能达到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采用较慢的速度示范,反复讲解要领,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练习,这样反复练习后学生就能把握动作规律,从而使动作很快达到要求。

在课堂上不论是教基本功动作,还是教民间舞组合,教师给学生示范的直观动作和内心体验都必须是准确的。舞蹈不同于体操,不能只要求学生做好动作,还应要求学生用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感情。教师示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可提高示范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示范教学中,需要运用适当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感情。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准确的语言表述很关键,它能使学生迅速学会动作,并准确理解掌握其动作的内在要领。在各种舞蹈动作中,各自的发力点、内在的韵律、风格都不同,教师需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其不同之处。如在上民间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动作时,除了准确的示范外,更重要的是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由来。例如:在教藏族舞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先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藏族人民的苦难历史,由于终年繁重的农奴生活而形成了藏族舞中松胯、弓腰、曲背的基本体态,形成藏舞脚下的沉重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接受动作时不是被动简单地模仿教师的动作,而是有感而发地主动起舞,由此而产生动作的感觉。云南花灯中动律特点为“崴”,所谓“无崴不成灯”,“崴”分别为小崴、正崴、反崴和跳颠崴,小崴欢快流畅,正崴优雅清丽,反崴沉稳大方,跳颠崴活泼明朗。小崴以膝部为发力点,带动胯腰、肋作上下兼横向的弧线运动;正崴以膝为发力点,带动胯、腰、肋三部分向上的崴动,在动律的结构上正好与小崴相反,它是经过一个下弧线,有明显向上的特点等,教师运用这样的语言表述,能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因此,准确的示范动作和准确的语言表述,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共同使用,才能把教材里的每一个动作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舞蹈课示范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原则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音乐通过节奏、节拍限定舞蹈动作的时值和速度,更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及思想内容来表达思想情感。学生在学舞中如果缺乏乐感,动作就不会有表现力,就可能使观者有“辞不达意”的感觉。因此在示范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特征,强化乐感,增强音乐感受力,使学生能够把舞蹈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有了乐感,舞蹈才有生命,才能跳出情感,才能达到内心与外形的融合。

在新的舞蹈教育平台上,教师要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就必须侧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我表现欲望越高,就越能在学习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的体会是,教师除了做示范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跳,一起练习,这样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把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加强舞蹈示范的教学保证

舞蹈教学要达到好的效果,教师除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加强自身的素养,加强文学和各种艺术的修养。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舞台、美术、诗歌、服装、色彩、灯光于一体。教师具备和掌握各种艺术的知识,对舞蹈教学有莫大的帮助。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掌握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历史发展常识,以及与舞蹈教学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驾驭舞蹈这一门艺术形式。

另外,教师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文化修养。教师的道德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生活热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总之,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就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强,集艺术高雅、行为规范、语言优美于一身,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

摘要:本文对如何在幼师舞蹈课中实施示范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示范教学,幼师舞蹈教学,实施

参考文献

对舞蹈课示范教学的几点认识 篇8

关键词:舞蹈课,示范教学,作用

在这跨世纪的时代, 舞蹈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方面, 舞蹈教育作为人类最古老和最悠久的艺术形式, 它必将在这个新的时代和世纪焕发青春, 充满生机和发扬光大;另一方面,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和学校美育, 它正向着国民教育和各级各类学校普及。因此, 教育工作者在追求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 还在不断地寻求富有更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在舞蹈教学中示范教学作为一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教学方法, 伴随着无数未来舞蹈家的成长, 直到今天, 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示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生活中, 以教师对所授教材的形象范, 把抽象的概念化为物质外壳, 诉诸学生的感官, 从而引起学生对教材和感知和对教师的“形象教材”的模仿, 近而使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 技能的正确认识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示范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舞蹈是人体造型上“动的艺术”, 它必须使用人体的动作和姿态通过创造出来的形象, 然后才能表现出人的思想和感情, 因为舞蹈表演这一门艺术属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的艺术。从认识规律上讲, 间接的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容易获得, 基于这一点, 要使学生掌握前人经验知识, 教师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施以巧妙地传授方法。去唤起学生的情感, 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之对前人的经验知识产生感知、记忆、思维, 变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 达到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目的。

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演员只有驾驭了它, 才能更好塑造人物形象, 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对于抽象的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用语言讲解, 学生是难以明白的, 必须把直观的形象教材展现在学生眼前, 让学生去观摩它, 进而通过模仿进行感知, 再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够理解。如要求某个角色迈着矫健地步伐上场和下场, 什么是矫健, 用文字不难形容。但它的具体形象应是什么样子呢?步子迈多大, 腿应抬多高, 全身如何协调配合才能体现出来?没有固定的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教师用具体的, 神形兼备的物质外形进行示范, 把“形象教材”诉诸学生的感官, 才能使学生领略它的具体形象, 再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录像来学习认知。因为有些事我们没有经历过, 单纯地让学生去做动作,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用认识前人的经验吸收前人的长处加上自己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形象, 达到最高境界。

教育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要从认识过程开始, 认识过程又以感知为先导,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一般是从感知教材开始的, 感知是一切知识来源的先导。因此, 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始, 是一切活动心理的基础, 学校的教学活动总的来说主要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中运用直观教材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而获得感性认识, 为进一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示范教学方法灵活, 便于学生对前人知识的理解

在知识掌握过程中, 理解是学习过程的第二阶段, 了解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思维规律, 是实现知识传授的重要保障。教学经验与实验研究证明, 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理解的重要性。仅仅靠直觉感知虽可以获得某些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而且这种认识是不可少的, 若要掌握前人已总结的认识成果, 这种认识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理解, 才能迅速地占有前人的认识成果, 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示范教学对学生知识理解的作用, 在于它能从学生识记特点出发, 把成套的连续的动作化整为零, 化慢为快, 既要吸收它, 还要消化它, 使原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 变为看得见看得清, 并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示范教学是一种灵活实用的知识传递方法, 它的作用及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 教师的“形象教材”是形象具体, 清晰可感的, 这样, 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就愈清晰, 认识就愈明确, 理解就越深, 知识愈便于巩固, 而且它还是学生识记的对象, 由于教师把教材进行了物化, 这样, 对象从整体背景中就越突出, 从而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其次, 在进行示范过程中, 通常是以教师对教材具体的模仿加上语言的讲解、配合而进行的, 是多种分析的协同活动。教师的示范既能看, 又能听, 亦可反复进行, 对学生的模仿随时与以指导和纠正, 对示范效果进行及时反馈, 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对立统一, 提高教学效率。

三、示范教学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 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情, 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感情以及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 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竟议案能保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一定条件下亦能恢复, 这就是记忆。

记忆与感知觉不同, 感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识, 相当于信号的输入, 而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 储存和提取。如分别多年的老朋友不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仍能想起他的音容笑貌, 言谈举止。但记忆有遗忘机制即记忆的衰退说、干扰说、压抑学说及提取失败说, 即德国心理学家艾宾诺斯发现的遗忘规律。

鉴于以上现象的存在, 更需要示范教学发挥其重要作用。首先, 学习舞蹈必须及时反复地练习, 只有通过反复不断地练习, 才能在神经系统中形成动力定型。从演员练功的角度看, 即使其技能, 已经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仍需坚持练习才能使其肌肉、关节、韧带保持灵活柔韧和富有弹性, 这都离不开起初教师的示范教学。其次, 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无论哪一类的舞蹈都有他自己的规律, 同样是膝盖曲伸的动作, 藏族舞、傣族舞和维吾尔族舞蹈的动律各具特色, 教师的示范教学应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特点, 以排除学习时的相互干扰。最后, 可以借助音乐促进舞蹈记忆, 音乐与舞蹈是孪生姐妹, 在示范教学中教师会将音乐的旋律表现在舞蹈中, 记住这些旋律节奏和曲调就等于记住了一半的舞蹈动作。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舞蹈教师都具备优秀的音乐素质, 因此在示范教学中多听音乐, 熟悉音乐。理解音乐是帮助记忆舞蹈动作的重要手段。

示范教学在舞蹈中的广泛应用, 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教师应充分备好课, 抓住教材和主要方面, 示范力求准备无误, 讲解必须清晰明了。防止教师示范的不准确, 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失误, 还有教师应避免兴趣主义, 脱离教材内容单纯从个人兴趣出发而忽视人的自觉能动性作用。因此, 师生双方应做到配合默契, 力求统一, 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学生应达到亦步亦趋, 学而不厌, 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

试论如何在舞蹈课上开展情感教学 篇9

关键词:舞蹈课程,情感教学,影响因素

舞蹈是一种美学教育, 舞蹈的过程以及舞蹈的教学过程都与情感息息相关。那么舞蹈究竟是怎样的艺术, 影响舞蹈情感教学的因素有哪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利用情感教学强化舞蹈教育效果, 真正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提升打好基础, 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呢?

一、舞蹈教育中情感诠释

舞蹈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 同样是一种情感互动活动, 现阶段人类的舞蹈无不展现了他们的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情感。舞蹈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同时, 舞蹈教学也是一个情感传递的过程。教师通过语言与肢体来阐述对于美的感受, 而学生用语言或肢体来回馈对于美的领悟, 这种交流、沟通、互动的过程也饱含着各种情感。

二、影响舞蹈教学中情感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师生之间的认知状况影响了舞蹈情感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学主体、教学对象与环境三者综合构成的系统活动。事实上, 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在教材、教师与学生中广泛存在, 教材通过它的表现如示范、描述等来直接或间接地向读者传递人们的情感。师生间的情感构成一个回路, 这一回路上相互的喜怒哀乐不断发生流动。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做好引导作用, 才能真正达到以情促知、借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境界。

三、如何在舞蹈课上合理开展情感教学

1. 做好教师的定位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教育成了时下最被关注的领域之一。教师工作必须符合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如身形特点、身体柔韧度等各方面, 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接受水平。大学舞蹈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定位从原有传统的单一身体训练、动作与技能训练转化成生理、心理、专业发展方向等多维舞蹈观念。大学教学与以往的初高中不同, 教师在课堂上信息量很大, 但课后进行单独辅导、反馈的时间很少, 因此, 舞蹈教师应鼓励学生形成自身的见解, 努力表述好自己的创造与思想, 进一步丰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表达能力, 从而激发出广大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培养出一种轻松活跃的科学探索氛围。

2. 教师要充分地投入自身的情感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只有充分地投入自身的情感, 才能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 才能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舞蹈活动之中, 加强情感体验的深度, 使之感悟舞蹈。如一支舞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引导学生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表演;用怎样的情绪或是动作来表现舞蹈的情感等等。只有在课前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 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 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感触。授课时, 教师应用亲切、随和的教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 同学生齐欣赏、谈感受, 调动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使下很快的投入到舞蹈活动中, 体验舞蹈的情感。

3.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强化师生互动

舞蹈课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教育的主体同样也是学生。一个拥有良好师德的教师, 必须首先是一个可以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的教师。因此,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观点, 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成长, 教学的效果应该学生检验, 教学的方式应该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其次, 确立了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后, 教师才能巧妙利用情感这一学习的催化剂、充分调动学生舞蹈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让课堂的效率得以提升。开展情感教学必须以教师的观念转变作为前提, 一个坦诚公布、真情流露的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反应, 情感交流带动知识、技能传授, 不仅有助于知识记忆, 还能增强师生情感, 充分发挥出舞蹈的抒情效果。

4. 巧妙利用眼神与语言, 为课堂情境打下基础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 可以传递很多情感的信息, 心与心通过眼神发生互动与信息交换。一个真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意适度使用消极的眼神。如果学生出了问题, 应该使用真诚的眼神或幽默风趣地告知他们问题在哪里, 提示他们模仿时应凝入自己的思想,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 从而及时改正。而一旦在原先的错误上出现好转, 应该给予充分的表扬鼓励, 引领他们在心理上寻求平衡, 减少心理压力与思想负担, 这样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确保课堂进度。

语言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基本特征。语言也是特有的用以开展思想与意识交流的工具。舞蹈教学中语音语调语气的拿捏对学生十分重要。舞蹈教师应能使用科学性的语言, 准确生动地进行授课, 力求既使得学生心理处于放松状态, 也确保他们集中精力。例如, 口令伴音乐教学时, 音乐响起, 教师应干净、利落、有力度、清晰明亮地叫口令“准备”,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充沛的精神状态。一旦学生再课堂上犯一些错误或出现一些问题, 如上课精神不济、动作不到位等, 不能进行生硬的批评, 应首先对他们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肯定, 随后对一些不足进行提点。如果他们能及时改正过来, 教师不能吝啬对他们表扬的话语, 由此学生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 并将之视为良师益友, 从而更努力、更刻苦地投入至后期的训练, 展现出更强的表现力、感染力。

5. 使用情感教学实现榜样的力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应该树立自身学高、身正的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进入大学艺术学校的学生一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广大教师应首先苦练内功、勤于学习, 在课前充分准备, 在课上精确表达,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他们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从教师身上确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是一种让人振奋、鼓舞的力量。换言之, 许多学生热爱上某一课程, 往往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个老师, 信赖他, 所以乐于听他口传身授, 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之沟通。如果教师能积极做好榜样, 努力营造友爱、宽松氛围, 适当传道、解惑, 这种情感教学中的示范作用会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舞蹈、感悟人生。

舞蹈本就是一个饱含情感的活动, 它通过以人体的美化系列动作为手段来表达出人的内心, 折射出社会现实。一个出色的舞蹈往往能通过人体的动态反衬出人情、人性以及人生的真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只有加大对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 才能成就大学时期优秀表演者的土壤。

参考文献

[1]许霓.高职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08) .

[2]於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3]易红武.漫谈舞蹈感觉[J].焦作大学学报, 2004 (01) .

[4]罗秋怡..开展校园舞蹈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 2007年.

[5]贾琳.在青年大学生中间开设舞蹈教育和形体训练的重要性[J].美与时代, 2003 (04) .

[6]潘多玲.舞蹈舞蹈教育美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 (04) .

[7]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8]刊首语[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

[9]杨军.舞蹈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的认知[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

高中舞蹈课教学 篇10

一、复合式教学的概念

复合式教学是指将两个同属艺术类、而又分属不同专业的课程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结合起来,并辅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讲授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案。通过专业、完整的民族音乐舞蹈的复合式教学,一是可以让学生在融会贯通中同时学到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基础知识、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基本的表演能力和技巧。二是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发展历程,以及它们之间交流、共存、融合、促进的艺术关系;三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基本功底和

理论素养。

二、教学方法:

1.穿插授课法:

在民族音乐或民族舞蹈授课中,应大量穿插与之对应的舞蹈或音乐知识以及民族文化发展历史。也可以将两门课程综合成一堂课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可以更直接的进行交流、相互促进。

2.欣赏训练法:

通过大量的音乐、舞蹈经典曲目的欣赏,训练学生对民族音乐和舞蹈的感知力、辨别力和鉴赏水平。

3.现场感受法:

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前往一些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浓厚的地区采风,参与到各个民族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中,切身感受民族原生态音乐与舞蹈的产生源泉以及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依附关系。

4.游戏娱乐法:

以做游戏的方式,即兴让学生演唱或编排与游戏场景相吻合的民族歌曲与舞蹈,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舞蹈的兴趣和即兴发挥的表演能力。必要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一些民族歌舞晚会和汇报演出。

5.模拟考试法:

任意模拟一些音乐或舞蹈,让学生现场创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舞蹈或音乐,强化学生头脑中音乐与舞蹈共存、融合的整体艺术意识。

三、实施方案:

1.理论学习阶段

通过理论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掌握民族音乐、舞蹈的发展历程及相互之间密切的联系、艺术本质和历史渊源,为今后的教学深入和提高储备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

2.艺术实践阶段

按学生不同的知识需求和自身条件开设专业实践课,将前一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民族音乐和舞蹈的曲目的熟练、编排和表演配合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尝试让他们根据学到的知识自己编写、并亲自参与演出一些短小的歌舞剧。在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理论回炉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尤其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锻炼,无论是学科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还是单科本身的理论结构,学生都已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所以,在此阶段主要是进行一周左右的民间采风活动,使学生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再到感性的升华和提高。

4.再实践与论文阶段

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按分组自定题目,独立完成一场不少于20分钟的民族音乐舞蹈剧的编剧和曲目设计,并以该剧为参考,各自撰写一篇3000字的学习论文。经筛选后,较优秀的剧目在全校公演。

四、复合式教学的意义

一是变“单一枯燥”式授课为“多样活泼”式授课,全面激发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音乐与舞蹈结合教学,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比较容易地理解民族艺术的外延和内涵的关系,进而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是变“只唱不跳”或“只跳不唱”为“唱跳结合”,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和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四是可以全面提高我校民族艺术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造就高素质、多技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五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师资力量、降低民族艺术教学成本。

高中舞蹈课教学 篇11

1 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开展现状

目前,在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中,通常一个教学班,学生数多则40,少则也有30,尤其又是男女生合班上课。教师独自一人要在室外面对如此多的学生与性别的差异,加上体育舞蹈项目和舞蹈动作繁多,男女生的运动负荷有别,学生在体质、个性、兴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考查到评价,很难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一刀切,满锅煮,齐步走”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而就目前学校体育舞蹈的发展来看,教师普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评价方式,而学生的个性、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这样就导致学生对体育舞蹈锻炼失去兴趣,忽视体育舞蹈锻炼习惯的培养,种种原因使得高校学生体育舞蹈素质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厌烦在体育课上进行舞蹈训练或者舞蹈动作极为不规范,甚至有的学生还故意找一些理由来逃避体育舞蹈课,从而严重影响了体育舞蹈的学习和练习,更甚者导致体育舞蹈无法正常上课。

2 高校学生中开展体育舞蹈课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校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与学习的内涵己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已开始转向尊重学生主体,提倡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开拓创新学习领域,由此掀起了一阵提升体育舞蹈素质热潮,学生、教师乃至社会开始逐渐的重视体育舞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推进,体育课程标准对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求我们把相关的体育知识、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首先,通过体育教育要使学生树立起体育的终生化观念。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不同的生活工作条件下,我们所进行的体育锻炼方式有所不同,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甚至需要学习新的锻炼方式,比如将体育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形成体育舞蹈,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学习。其次,我们要想健康快乐的生活就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在不良环境下怎样有效地进行锻炼,学会生存。再次,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学会怎样做人,因为大部分体育项目都是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能学会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保持合作与团体作战。体育舞蹈能够恰到好处的呈现这三大要求,能够担当起教会学生学习学会生存以及学会做人的责任。

体育舞蹈意识是坚持体育舞蹈锻炼的前提条件,只有真正地意识到体育舞蹈锻炼的重要性,才能从内心深处对体育舞蹈锻炼产生兴趣,坚持锻炼,提高体育舞蹈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进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的兴趣以及对自身体育舞蹈素质的自信。由于班内学生在体能、技术、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学习体育舞蹈课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体育舞蹈素质差的学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而感到自卑,相反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会轻而易举得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而且会有明显的成就感。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学生内心的自卑感能影响他们的进一步学习乃至影响同学们之间的人际关系,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并给予积极的肯定。有了自信心学生往往能够勇敢地面对差异,努力的完成体育舞蹈课的任务。此外,还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这样学生之间就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提高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3.1 改变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理念,凸显体育舞蹈教师的重要性

体育舞蹈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是以动为主,以听、看为辅的一种传授知识的特殊教学法。动从理解中来,理解好的动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从而使人体各器官的活动能力得到充分的改善和提高,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就显示出体育舞蹈教学在课程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作为体育舞蹈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针对现有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体育舞蹈学习,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创新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及严谨的课堂纪律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如何调动、组织好各类学生进行种种练习的过程。

3.2 激发学生对体育舞蹈锻炼的兴趣,培养坚持体育舞蹈锻炼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是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常规的体育舞蹈教学,更多注重的是学生技术掌握的规范程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关注不够。而分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舞蹈活动的情感因素,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情感动力”并起到了推动知识掌握的作用。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学习环境。体育舞蹈教学有利于师生间建立尊重信任的关系,使师生走得更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亲近了、和谐了,学生就会听教师的话,按照教师说的去做,师生同心,力量往一块使,教学效果才会好。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也可以增加交流讨论的机会与时间,他们能够相互讨论,共同进步,从情感的角度使学生产生坚持体育舞蹈锻炼的兴趣和想法。

3.3 结合学生体育舞蹈的实际情况,创新体育舞蹈教学模式

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根据其体能、技术等制定了自己的目标,这样在教学时就能更加具有针对性,采用符合小组的教学策略。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能力提供了恰当的时间,为学生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目标。

实施分组教学打破了常规教学方法,在互助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充分发挥课堂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在分组教学中相信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展示中找到自我、表现自我,让每一个学生在与同伴的商讨、揣摩、互助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信心。分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广泛地尝试体育舞蹈运动的乐趣,使学生认同所学的项目及内容而付诸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大多数学生只有真正体验到运动过程中的愉悦,从而喜欢学,乐于练,使体育舞蹈锻炼的兴趣不断巩固和发展。

3.4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综合素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明显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创新体育舞蹈教学方式使其既避免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又不至于使学生处于漫无目的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无论处于哪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有较大的收获,形成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增强集体荣誉感。采用多种方式展开教学,比如以小组为单位,任何人想要成功都必须建立在小组的基础上,要获得小组的成功组内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努力付出才行,这就需要小组内成员精诚合作,小组成功了,组内各成员都会受益,这就形成了强大的集体荣誉感。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快速的提高体育舞蹈综合素质。此外,还可以适时的运用激励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环境,提高体育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3.5 加大对体育舞蹈设施的投入,创设良好的舞蹈锻炼环境

开展体育舞蹈的教学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师,更需要基本的体育设施作为教学的工具和学习的帮手,拥有高质量的体育舞蹈设施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激起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同时在体育舞蹈设施的辅助下,学生尽快地学会体育舞蹈的动作领悟体育舞蹈的魅力。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基本上没有安装体育舞蹈设备,只是依靠教师口头描述和自身的演示,这样动作学习起来相当慢,使得体育舞蹈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严重影响了体育舞蹈的进一步教学,因此加大对体育舞蹈设施的投入成为当前推动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童昭岗,雷咏时.体育舞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月红.体育舞蹈对高校学生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8).

[3]周红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调查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3,(6).

上一篇:组织化学特征下一篇: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