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教学与高中语文

2024-07-22

复习课教学与高中语文(共12篇)

复习课教学与高中语文 篇1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 语文存在于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可以说,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语文, 然而如何开展语文的复习, 却难有人给出具体的办法。古人说温故而知新, 由此足见复习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 我国高中语文复习课普遍存在缺乏实效性的问题, “炒陈饭”现象严重, 学生无法从复习教学中获得知识, 学习缺乏兴趣, 抵触语文复习的情况屡见不鲜, 教育者亟待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 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 改变上述不良的现状。

一、积极准备, 为提升复习教学的质量夯实基础

(一)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立足实际制定复习目标

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基因、生活环境等并不相同, 学习能力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高中教育者想要保证高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就必须全面的了解学生, 分析学生复习效果不佳的原因, 了解学生的困难, 主动的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语文复习目标。在具体落实的时候, 教育者应首先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语文复习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和优势, 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语文空缺, 定位科学的学习目标, 为学生游刃有余的进行复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教育者还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复习效果, 并能够以此为依据, 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最后, 和“差等生”一起探究“优等生”的复习方法, 并尝试着将之融会贯通。

(二)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复习效率

复习是一项比较系统而且全面的工作, 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很大作用。所以, 进行复习的时候, 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语文教学大纲要求, 为学生制定全面的复习计划, 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复习效率。当然, 复习计划并不该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应该能够随着教学变动以及实际变化进行调整的, 这样才能保证复习的全面性。俗语有云, 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复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教育者应对之合理地把握。

二、创新过程, 激发学生参与复习教学的兴趣

(一) 复习内容应具备综合性、开放性和针对性

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全面性和针对性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前提,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因此, 在进行语文复习教学的时候, 教师应该将目光放在长远位置, 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综合性、开放性内容, 发散学生思维, 锻炼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让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综合全局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二) 复习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

复习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回顾性分析, 所以复习要完善的语文知识点非常多, 如果利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复习知识, 学生在长时间的循环下, 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厌倦情绪, 不利于语文复习的落实。因此, 教育者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 应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一些新颖的、具备趣味性的复习方法, 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继而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主、更加主动的进行语文复习, 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延展至无限的课外。例如, 教育者可以让学生书写读书笔记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的课外读物, 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并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和思考, 不仅提升了复习课的趣味性,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产生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纵观全局, 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两者的作用

因为复习课具备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特点, 很多教育者为了节省时间或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 在落实复习工作的时候, 只讲知识点, 利用在各种复习训练题中精选练习题的办法, 为学生筛选大量的练习题, 试图利用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复习质量。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题, 教育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批改、讲解, 可所能获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教育者讲的口干舌燥、昏天黑地, 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却都处在茫然不知所云的状态里。题海战术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取的, 对高中阶段处于复习阶段的学生而言更不适合应用。教育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 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活动或是组织学生就某些知识点展开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竞争氛围”中复习知识点, 串联知识脉络,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更为灵活的游戏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真正的动起来, 在获得“鱼”的同时也能获得“渔”, 相信对于提高复习效率、强化复习效果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语文课程的价值指引、教学思路的整体规划、字词句章的积淀和应用都要依托于复习课。综上所述, 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活动, 在落实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他们设计科学的复习计划以及复习目标。当然教育者还应有意识的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参与复习课的兴趣和热情, 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信一定能够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 进而更好的进入复习备考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帅.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3 (6) .

[2]余小燕.优化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6) .

[3]徐晓华.浅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的成效[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36) .

复习课教学与高中语文 篇2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58-02

一般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以来,大多数语文教师对阅读课比较忽视,教学仅流于形式,与此相关的研究文章也较少。本文将在调查并分析当前高中语文阅读课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试图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有一个清晰的宏观认识。

一、调查对象

为了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状况,研究中我随机选取了我市5所高中的24名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思维。但是是实际教学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结果来了解一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标偏离,不明确,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问卷中,我们对在阅读前教师是否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及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在上阅读课之前经常会与学生就阅读方式、内容以及时间等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的只占25%;偶尔交流的占62.5%;从来不交流的占12.5%。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还只是立足阅读教材或者参考资料。而对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的调查中,按照预先设计引导学生阅读的占到79.1%;而让学生自由阅读的只占12.5%;按预先设计讲读的占8.3%。这说明在阅读课程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有些教师也许会让学生在阅读课中自由讨论,但所讨论的问题一般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从这两组数据归纳得出,阅读课教学中,教学目标是不明确的,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任务不只限于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学的目的及方法。

2.教学准则标准化,评价方式单一,不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研究中,我们对衡量学生对课文理解与否的标准与阅读内容的作业是否有标准答案进行了调查。衡量学生对课文理解与否的标准有50%的教师认为要以是否符合参考书答案为依据,37.5%的教师以是否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为依据,只有12.5%的教师以是否是学生独特见解为依据。阅读内容是否有标准答案选项中有75%的教师认为有标准答案,只有25%的教师认为没有答案。从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了大多数语文教师仍然还是局限于一元化以及标准化的教学准则。而语文文学具有不确定性和朦胧模糊性,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特点语言文学才显得美。

3.教学过程简单,教法单一,因材施教的力度不够

在对教师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去要求训练学生的统计中,只有33.3%的教师能做到经常性的按学生自身情况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在对教师是否有规定课外阅读材料及数量的问题统计后发现,只有16.7%的教师能做到经常规定课外阅读材料及数量,而有超过半数(58.3%)的教师从不规定。这些结果显示,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偏简化,教法单一,不能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力度不够。在具体教师学中大多还是采用的“一刀切”的方式,这也是当前高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误区。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将学生分类。比如阅读能力好的可以要求读一些复杂的文章,差一点的读稍微简单的文章。又比如有的学生对散文理解力差,有的对文言文理解力差,那么在规定课外读物时应针对不同条件规定不同类型的读物,对弱的类型加强训练,这样就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4.教学模式单一,阅读教学受到了影响

在多媒体教学应用问题上的统计数据为有70.8%的教师从来没有应用过多媒体教学,20.8%的教师偶尔应用多媒体教学,只有8.3%的教师经常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说明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较单一,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目前大多都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声、文、图等方式来突出重点,化静为动,创设意境,给阅读教学带来生机,帮助学生理解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是因为高中教学资源的限制,离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1.教师要强化自身的素养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宽厚、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并坚持不懈地充实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过硬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素质与习惯,不能将专业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就不能吸引学生并热爱语文课,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无法传授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不能提高。

2.认真设计课内阅读教学过程

课堂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首先处理好课内的阅读材料,明确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层面上理解阅读教材。其次要事先精心设计每一次阅读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巧妙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在实施教学中可采用充满激情的阅读方法,使整堂阅读课生动有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3.发挥学生阅读主体性

多年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当了的主角。实际上阅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发挥学生阅读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课前,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交流,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比较合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阅读内容而不是将知识点逐字逐句都讲解给学生;课后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师,从而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

4.采用丰富的多样化的阅读素材

每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而教科书的知识点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完全依靠教科书。为了满足各种需求,扩展知识面,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的阅读范围,采用丰富的多样化的阅读素材。而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阅读学习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报纸、杂志、百科全书、各类文学作品都可入选。

5.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复习课教学与高中语文 篇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互动式教学互动

一、 前言

高中政治课堂的三分之一是复习课,新课程下的复习课该怎么上,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如何才能给日益疲劳的学生造成新异刺激,持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实现真正的有效性教学?笔者尝试着在政治复习课中贯彻“互动式教学”,并从中研究其实效,分析解决其问题,以期为提高此类教学实效提供参考。

所谓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学的互动,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沟通、对话以及共同活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本次实践研究中,笔者选取当时任教的高三文科10班学生为实验对象,时间为3个月(从2011年10月份开始到12月底),以《政治生活》的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及其成绩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证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实践中教学互动的实现状况及效果

(1)教学互动实现状况有较大改善 为了更好的比较,在实践的前中后期对同样的问题展开了三次调查,调查数据见下表: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复习课中落实互动式教学一个月之后,学生的思维开始启动,但是真正融入课堂,真正实现互动,需要一个过程,学生需要时间来改变贯常的“以听为主”的复习课学习习惯。

(2)教学互动整体效果较好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不感兴趣,如同“妾心恰似苦井水,任尔搅动硬不翻”,教学就如同对牛弹琴。因此要使复习课有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在落实互动式教学之前,5.3%的学生表示“感兴趣”,44%的学生选择“一般”,选择“不感兴趣”占到“37.6%。而在落实之后,学生的评价大幅提高,有48.7%的人选择“喜欢”,选择一般的人下降至32.9%,选择“不太喜欢”的学生则只有4.3%。可以看出,互动式教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的感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为复习课的有效性添光异彩。

成绩是效果的最好验证。 在落实互动式教学的3个月中,大小考试共有5次,其中有3次测试的实际难度相当。现对这3次成绩进行比较,数据见表2:

分数是硬道理。 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互动式教学对复习课的有效性,不管是对班级的平均水平的提升,还是培优补差来说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优生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后进生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总体说来其成效是相当大的。

三、研究中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

1.教学互动面窄

教师更多的是与部分活跃的同学进行交流。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可能是性格因素,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在互动中往往沉默不语;二是教师很容易被活跃的同学所吸引,三是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拖延时间,不敢过分地让学习困难生充当报告员;四是教学互动的频率不高,与学生交流机会减少,使得交流面就不会太宽。

2.教学互动难动

一难难在互动中,学生动不起来;二难难在互动了,其实效不高。为了解其中的阻碍因素,对“在复习课上阻碍你与教师交流的最主要原因”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4.6%的学生认为创设交流的情境不敢兴趣,45.7%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可见,我们所创设的互动平台上情境因素和问题因素都是阻碍教学互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从个人访谈中还了解到,有些学生在合作互动中是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从而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另有学生认为“活动环节时间过少,总是匆匆结束任务,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及还有学生认为教师的互动带有随意性,成效不大。

四、改进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互动的对策思考

如何把握师生互动的特点,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改进教育互动方式方法,从而不断增强复习课互动的实效,是需要积极探索的。

1.精选互动内容,彰显互动魅力

互动内容包括情境,设问及涉及的知识。复习课中应结合教学的实际、学生的实际,精选适宜“互动式”教学的内容,巧设问题,并注意选择相应的方式互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一味强求互动,为了“互动”而互动,就会陷入“灌鸭式”互动中,使“互动式”教学失去魅力,从而失去生命力。

2.推进互动主体多元化,促进角色互换

传统的互动通常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提问式教学,充其量只能算是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真正的“互动式”教学,要注意互动主体多元化,更新互动模式,进行角色互换,由原来的“师问——生答”转化为 “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并进一步发展为“师问——生议——生答——师总结”,甚而是“生问——师生共议——师生总结”等模式。如在高三政治复习课的主观题专题训练中,笔者一改过去一味由“老师根据材料设置问题,与学生回答问题”为“学生根据材料设置问题,由大家思考、讨论从而生成答案,或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展示答案,其他学生评议,老师最后总结”等模式。这种角色的互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互动的面,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实行互动方式多样化,激活教学课堂

单单靠“提问——回答”,或“提问——讨论——回答”這种互动从课堂效果来看是不够理想的。所以应富有创意,根据政治复习课的特点、内容可以实行“限时即兴辩论”“限时抢答”“新闻播报”“新闻发布会”“记者调查报道”“书画展”等。通过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使枯燥乏味的政治复习课焕发生机,使晦涩难懂难记的政治知识点扣人心弦,这就使政治复习课进入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 李辉.《现代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 张向阳.《师生交往的困境及出路》.教育探索

[4]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学研究

[5] 韦丽卿.《“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课教学与高中语文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预设,教学生成

一、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预设”与“生成”问题的提出及基本含义

预设, 是指预测与设计。课堂教学预设, 是指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安排, 是对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和科学安排。

生成是指生长和建构, 课堂教学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强调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 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预设和生成作为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 也需要生成, 而这如同课堂教学的两翼, 缺一不可。一方面, 生成离不开预设,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 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形散而且神散, 这种情境下的所谓“生成”实质是“放羊”;另一方面, 预设离不开生成, 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活力的, 这种情境下的所谓“预设”, 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 还会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

在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中, 我们既要注重精心的预设, 也要注重精彩的生成。通过精心的预设, 保证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更加高效有序的展开;通过创造性的生成, 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复习课教学高效卓越。

二、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

(一) 高中政治复习课“预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简单重复, 没有新意, 缺乏巩固性、提升性。

在复习课教学中, 一些教师没有搞清楚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区别, 基本上仍是按讲授新课的模式来组织和实施教学, 没有复习课的味道, 只是照本宣科, 简单重复, 炒旧饭, 把原来学习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这样的复习模式和方法, 毫无新意, 没有吸引力, 既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达不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2. 脱离学生实际, 难易把握不准, 缺乏针对性、层次性。

在复习教学中, 一些教师预设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 要么过难。设计的问题太简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 有“轻而易举”之感, 造成学生思维肤浅, 不易于动脑分析问题, 不利于学生求知的意志和品格的形成;如果太难, 不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唱独角戏, 不关注学生的体验, 缺乏交流性、互动性。

在复习课教学中, 一些教师习惯于我讲你听, 唱独角戏, 颠倒主体与主导关系。没有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 没有发挥好教师指导者的作用。把课堂作为教师一个人的“讲堂”, 而不是师生互动的“百家讲坛”, 教学效率自然就低下。

4. 内容无主次, 设计不周密, 缺乏复习的综合性、系统性。

在教学中, 一些教师在复习课的预设中没有综合考虑知识的重难点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是一个个知识点的积累, 而不注意将零碎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形成有机的整体, 不分主次, 喧宾夺主, 主次颠倒, 眉毛胡子一把抓, 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5. 不与时俱进, 理论联系实际少, 缺乏时代性、开放性。

在教学中, 一些教师设计的是一种“标准化”的问题, 答案唯一, 思路唯一, 没有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不引入时事热点和热门话题。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标准化”问题过程中只能循着老师的思路去想, 去解决书本上的问题, 千人一法, 无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 高中政治复习课“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教师“满堂灌”、“满堂问”, 学生没有生成的机会。

在课堂上, 一些教师按预设的教案进行提问, 只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线性的层面上, 教师独揽提问、评价权, 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发问, 对学生的回答作评价、回应反馈, 学生的任务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听讲和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堂上的“满堂问”, 表面上热热闹闹, 实际上是“满堂灌”, 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研究, 也没有师生之间平等的、真诚的交流。

2. 追求生成, 脱离预设目标, 出现教学的无序。

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 一些教师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就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习, 去随意生成一些无意义的认识。在教学中, 应时时把握住学生思维的方向, 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 以保证课堂生成与课堂中心教学的目标相一致。

3. 非预设性生成被边缘化, 缺乏足够的教育机智和专业敏感度。

在教学中, 部分思维较为跳跃的学生提出了一些老师原本没有预设的东西, 甚至提出了一些超出教师解答能力范围但和教学内容又有联系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 一些教师知识储备不够, 缺乏足够的教育机智和专业敏感度, 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这让教师陷入比较难堪的境地。

(三) 高中政治复习课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重预设, 轻生成。

有的老师十分重视预设, 而弱视生成, 他们心中只有教材、教法、教案, 习惯于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学预设中, 把学生看作一个信息容器, 把自己预先设定的所谓“知识”, 灌输给有鲜活思想的学生, 学生不能在探究生成中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

2. 重生成, 轻预设。

有的教师片面的、肤浅的解释和演绎“生成”, 抛弃“预设”。课堂教学中看似充满合作、互动、探究, 热闹无比, 但正是这漫无边际的生成挤占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这种没有服务、没有彰显教学目标的生成不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生成性教学。

三、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

(一) 高中政治复习课的“预设”策略

1. 把握学情, 立足学情。

搞好复习课的预设, 首先必须把握学情。有的学生对复习内容只知皮毛, 有的学生则感到对复习内容都很熟悉而不必复习。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准确的了解, 就会造成旧课重讲, 直接影响复习的进度和复习的效果。因此, 我们要通过调查、诊断、检测等工作, 充分把握学情, 清楚学生的知识状态, 明了学生思维状态, 做到立足学情, 对症下药, 才能切实提高复习课教学的实效。

2. 整合知识, 构建联系。

复习课与新课最大区别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基础是不同的, 复习课不能按照新课模式要求每一个知识点、重难点都面面俱到。复习课的重点是构建知识框架, 形成知识网络, 在更高层次上把握重点难点易考点。在政治复习课预设中, 教师需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理论原理和实际案例的关系, 建立政治主体知识脉络, 建立学科知识框架, 并根据归类整理的知识网络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进一步巩固和把握学科知识。

3. 指导方法, 提升能力。

方法能够反映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能够打开人的思维的闸门, 给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预设中, 要精心设计学生复习的方法, 包括指导学生制订复习计划, 落实复习措施;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指导学生提高识记、理解、运用、迁移知识的能力;通过多种试题训练,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等。

4. 开放预设, 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教学的大多数课题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在复习课预设中, 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不要拘泥于教材, 要尽量引入一些鲜活的时事素材和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通过师生时政热点的交流分析, 既学习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又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 通过精心的开放性的预设, 使课堂更有深度和广度, 为精彩的生成创造条件。

(二) 高中政治复习课的“生成”策略

1. 创设情境, 引导生成。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比较强, 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加之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 兴趣不高。如果我们只是讲解抽象的理论, 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更不用说引导教学生成了。在复习课教学中, 我们要挖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源, 创设融思想性、知识性、生活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情境, 拉近学生与文本、教师以及其他学生之间的距离,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热情,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 质疑问难, 促进生成。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生成性课堂的关键, 有了问题, 就为学生制造了“愤”、“悱”的情境, 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学生的质疑问难越具开放性, 越能为课堂的生成展现着无限的可能。在复习课教学中, 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 善于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偏颇、疑问的价值, 适时改变预设, 促进学生的生成, 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 捕捉契机, 创造生成。

教学契机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也是稍纵即逝的。对于难得的教学契机, 教师只要点一点, 导一导, 就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针对教学契机, 作为教师要能够迅速捕捉、判断, 把它转化为教学资源, 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

(三) 高中政治复习课“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策略

1. 为生成而预设。

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 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 使教学活动有序展开。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课前有应付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种种意外的心理准备, 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 教师在课前弹性的教学设计, 课堂上灵活地调节教学预设, 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中, 我们在教学预设时要留有余地, 既要为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留出时间和空间, 又要给教师自身教学环境的适应和教学步骤的调整留足空间。

2. 用预设调控生成。

创造性的生成,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如果教学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是一致的, 这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的合理把握和教学对象认知状况的深入了解, 但更多时候, 两者是有差异的, 甚至是截然不同的, 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 就要求教师既要有预设目标意识, 又要有生成的机智意识。因此, 在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中, 要用预设调控生成, 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 确保课堂生成与教学目标的一致。

3. 预设与生成和谐呈现。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就对立而言, 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 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 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常常是低效的。在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中, 我们既要防止预设过度导致对生成的忽视, 以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 又要克服生成过多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 使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和谐呈现, 让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共同服务于课堂教学, 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庆芳, 贺永旺, 杨利华, 袁菲.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5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

随着期末脚步的临近,我们的语文课也进入了复习阶段。看了很多复习课的复习方法,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还是不尽如人意,或许印证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上周四,我复习了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做人需具备的优良品质。我的思路是:以题带知识点(联想法:由一个题引出本单元相关联的知识点,然后由优生带学困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师生共同梳理出本单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我发现优生很喜欢做这样的梳理(字、词、句)而学困生在课堂上也收获不小,对于原来掌握不太好的字音、字形能加深印象,补全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等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好的巩固复习。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在找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时:很多同学都把“十万火急”这个词语当成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这一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安排的太多,以至于学生真正练习书写的时间不充分,比如:把词语补充完整这环节的练习,前20个词语找同学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纸上写,然后集体订正。后面的练习也应该是这样进行,可是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我就改为让学生说,而没落实到写,这样处理太草率,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就不得而知了,只能通过下一节课的词语小测进行补救了。这样的不足在接下来的环节还是存在。比如关于诚信的名言、陆游的《示儿》。只是流于形式的让学生说一说,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时间把握的不好,本来课内阅读应该能够在课堂上处理,可是由于我看错了时间,而改为重温课后重点句子。后来又去处理课内阅读,时间就不够了,感觉后半部分的处理太过混乱。

通过这样一节漏洞百出的课我认识到了:1.单元复习课一定要扎扎实实的来,任何环节都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2.内容的安排,一定要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照顾全面,不能片面追求知识点全覆盖。解决学困生“消化不好”的问题,给他们时间去消化吸收。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2

一节设计精美、环环相扣的课会让我们欣喜,一节师生互动、群情沸腾的课会让我们赞赏,一节声情并茂、如沐春风的课会让我们动容……而这样的课,似乎向来与复习课无缘。它可以是含英咀华的讲读课,可能是生动有趣的活动课,也可能是妙笔生花的写作课,却往往不敢戴上“复习”这一镣铐。

复习课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复习就是“学生做练习,教师讲答案”,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有时由于复习紧、任务重,教师讲得又要“面面俱到”,结果成了“满堂灌”,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用了。而为了解决“学生练”的问题,课后便硬塞给学生大量的练习,学生就成了习题的“奴隶”。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加重了他们的学业负担,而且也不能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但是,复习课本身具有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等特点,这就如一副镣铐般困住了教坛上的舞者,令其无法随心所欲大展身手。那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习课就真的舞不出优美的感觉吗?实践告诉我们:戴着镣铐的舞蹈同样精彩!

一、舞出优美弧线。以往的复习模式总是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分解为字词、作家作品、重点句段、主题思想、写作训练等几大板块,分类进行加强型“集训”,基本上都无法逃脱题海式战术的窠臼,复习课也变成了机械式训练而丧失了语文课堂应有的魅力。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找出这些复习内容之间内在的联系,用一根主线将这些知识点巧妙地链接在一起,再将有关知识生发出去,那复习课不也成了一支旋律优美、张弛有度的舞蹈了吗?比如,在制定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复习方案时,我先针对该单元五篇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提炼出分散和包含于每篇课文中的知识点,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等,再将涉及该知识点的内容整合起来,理出一条贯穿整个单元的主要线索,整堂课就沿着这条主线来开展深入。这样,既没有脱离教材,知识由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又避免了一味灌输,方法由学生在归纳中总结,还脱离了纸上谈兵,成果可以马上让学生到实战中检验。这样的复习课,不但形式优美,而且内容充实。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3

复习三个星期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检查一下学生的复习效果,结果让我很吃惊。本以为学生会掌握得很好。但事与愿违,就是基本的知识点也没有掌握扎实。提问字词,结果学生写得乱七八糟,没有全对的;到现在竟然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文章的论点是怎么回事,其实关于议论文的三要素不知在课堂上强调了多少遍了;小说的三要素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竟然也混淆起来;更不用说其他的知识点了。本来讲得很清楚的知识,学生想着的没有多少。有些知识,讲过多次,学生也分不清楚。如表达方式的种类,学生竟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本以为自己的课堂效果还不错,竟然还是出现了这种惨局。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此不好?对此,我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学生之所以掌握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去复习。没有把老师的要求当回事。要求他们好好的复习,结果他们复习得不扎实。一检查就不会了。所以,今后再复习,就要充分备课,严格要求,跟上检查。学生毕竟是学生,是缺乏自制力的。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对学生都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相互监督,并且制定一些激励措施,让优等生带动差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4

高三语文学习是个苦海,高三语文教学是个苦差。但高三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埋头苦干,高三语文教学也需要实践中思考,思考中总结,总结后提升。连续六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体味了艰辛,也收获了快乐,但更多的是感悟。下面是我近年来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感悟:

20xx年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曾展现过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一群大学生正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进行一次饶有兴味的对话。一个学生问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丁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兴趣,兴趣会推动你一直向前走!”

兴趣,最好的老师!但习惯认为高三的学生目标明确,不用再象高一、二学生那样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们认为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成绩,不必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其实不然,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大多是一练一讲,一讲一记的枯燥循环。学生在两轮甚至三轮的题海中摸爬滚打极容易诞生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枯燥感觉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不仅仅是充满实用的工具学科,更是饱含美感的人文学科。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的课堂应该充满生机,应该彰显语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不是对学生做裁判性的引导,而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培养他们健全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调动兴趣永远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创新是现代教育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需要创新,高三的语文教师和教学更需要创新。离开创新高三的语文课堂会沉闷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创新是指高三教师在复习时,不要囿于传统的教法,而应该多思考求创新。以诗歌鉴赏为例,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现今高考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猜题押宝所带来的负面性,鉴赏所选诗歌回避名家名篇。对于陌生诗人的陌生诗作,学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论世?所以我认为“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所以教学诗歌鉴赏时,我们要勇于突破“知人论世”的常规教学柜架,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敢于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

其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应该是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性。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我们教出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立足。

高三复习除了题海式强化训练,还应充分开发利用课本。实践证明,回归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数的有效途径,“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试,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还说 “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话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当今极具灵活性和时代性的高考语文。我们手中的复习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宽度与深度都不及教材。一是其涉及面不会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浅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适中。所以对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学生而言,教材应该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现今的高考命题坚持以教材为依据,所以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在高三的复习中仍不可脱离教材。下面以写作为例谈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因素材太少太肤浅,从而导致“言之无物”。所以高三阶段,教师和学生依然会在积累写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过网络,通过报刊,通过各个途径积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历年的高考话题都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是,均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直接、间接的写作材料,找到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有益的借鉴或启示。20xx年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关系”这一话题在《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就能找到素材获得启示。同时,历年高考的优秀作文相当一部分是得益于“活”读“活”用教材的,如20xx年高考满分作文《哀痛者与幸福者》(话题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还有大家熟悉的《孔雀东南飞》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被采用被演绎。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解决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5

大家知道,语文复习阶段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初中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冲刺阶段,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现将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介绍一下,谈不上经验,只是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认真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

大纲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在复习前,应认真的分析大纲和考试说明,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注意中考的一些新动向,也就是一些最新的信息要了解,避免难易不分,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计划,分阶段复习

在吃透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很重要的。各阶段的复习侧重点要选好,要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切不可孤立的复习。

(一)课本知识的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复习时间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我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以及语文知识(当然非重点的内容也能涉及一些),然后师生应进一步明确哪一些内容是应了解的、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一般运用什么复习方法都要有明确的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查、一般会出现那些问题以及怎样应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文学常识中的作家作品,内容繁多,就要让学生明确哪一些是应了解的、哪些是一般掌握的、哪些是应详细掌握的;字词内容除了集中记忆以外,课文中的预习提示、课后练习,一些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学生作品,在讲解之前都要求学生准确朗读,让学生平时就养成借助工具书记忆字词的习惯,这比强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表达方式、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等一些学生易混淆的内容要让他们分清;课本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及时引入相关的课外材料,注意了知识的强化和迁移的训练等等。

(二)综合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重点训练了这些内容。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6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分类复习:重点的字词让学生从音形义去把握,易出错的字音字形;重点的文学常识;重要课文的阅读片段;综合性学习;作文。这样复习时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复习过程的针对性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复习的自主开放性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这样开放的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在语文复习课的教学中,各师各教,各行其道,但无论什么方法,什么形式,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都会归结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最终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很好地落实训练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如果我们根据语文课本的特点和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将会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只要我们兼顾形式和目标内含的优化整合,把必须落实的目标知识点通过别出心裁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会在复习课中体验到“新”和“乐”。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7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成为一个细心的人。教师所提供的知识信息要力求准确。尤其是在复习时,对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的呈现更要认真关注,及时为学生纠错、指导,把词语说准确,意思表达清楚。

语文课堂教学无论何时何地何内容都要针对中下等生设计。因为好学生大多是靠自我学习觉悟的.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上复习课的目的就是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因为一个差生能把你的全班平均分落下一两分,但一个优生顶多帮你提高零点几分,所以只有把差生成绩提高了。才能整体提高教学成绩。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就针对上中等学生进行教学了,因为这样的教学比较容易展示老师的功力和风采.表现老师的高超水平和渊博知识。检查差生作业的质量是考核复习课实效的抓手,让差生有实实在在收获的复习课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在复习课上,学生的合作交流空间应该再大一些。尽管是复习,但也绝不等同于完全的旧知识的巩固,它还是知识的整合和重构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知识的特点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知识的学习以温故的方式而知新的规律性;同时,复习课也应该有重难点,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突出体现重点的突出及难点的突破设计,使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复习课要合作交流,忌枯燥讲解,反对老师一言堂一讲到底。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很难精彩的.学生不喜欢总是老师在讲解。自己能讲解的也不需要老师越俎代庖。是问题驱动了课堂教学.一节课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学生可以在老师授课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而且每节课下课前老师更应向学生询问:还有什么疑惑,还存在什么问题。老师能在复习课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有教学思维深度的体现。

当然,练习量不宜偏大。教师应该巧妙设计精而突出的练习,应注重实践的过程,多留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适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否考虑在出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规范练习的题目,并加入对学生的一种审题的训练。审题指导是否到位,往往决定了答题的质量。很多学生在考场失分的首要原因就是审题不仔细不到位,很少是视觉原因,多为思维不缜密所致。所以每次大考前都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审题训练。通过审题来研究命题意图。例如命题作文审题方法:一是诠释题目中的每个字或词语,明确底线要求;二是弄清楚写谁:三是将题目中概念化解(化大为小)为可操作的短语或事迹,进而确定中心;四是回忆写过的相近的好作文材料,落实选材。

复习课后,教师要明确指导,你指导后的训练是否落实了老师指导的思路方法。学生掌握教师的指导有个从“懂”到“会”到“用”的过程,这是要反复训练的,复习课上一定要趁热打铁让学生按照老师指导的思路技巧方法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老师及时指导解决操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学以致用,那么复习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课堂上是绝对会有适当的复习测试的。这里要强调的是是否有好中差答案的对比性讲评。是否揭示了将错答案演绎成好答案的过程。

试卷讲评课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一矫正”的过程。试卷讲评课既要“讲”,更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好”的。讲评课前三要。一要及时。二要统计:讲评之前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本次测试中进步明显者,明显不足者。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教师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把出现的问题归类,找出失误的集中点,分析出错误原因和知识的遗漏欠缺,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三要备课:需要讲什么,哪些不需要讲.要重点讲什么,重点内容怎么讲。教师只有对这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评时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扩展和提高,使讲评成为一次知识的巩固、更新和收获。

课堂上老师领着认真研究错因,再对症下药将它一点一点地改成正确答案,这个渐变思维演绎的过程一定要让失误学生有亲身体验。比较法是澄清是非的高效方法之一,有对比才有差距.失败的有差异的教学素材是复习课的重要资源.因为课堂就是纠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复习的重要目的就是纠错,以便减少差错。

1.梳理——本册教材的知识点2.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

3.贯通: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4.补缺: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5.比较:促使认识的深化6.强化:提高训练的深度

7.拓宽: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8.升华:提高原有教学层次

9.分层: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10.迁移: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8

上周我上了一节复习指导课,这节课的目的和重点是帮助学生归纳、疏理、总结零散知识点。

学生往往对测验卷或试卷上出现的题目只知其存在而不知其出处,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只是零散的而没有构架起来。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知识点的提炼,使学生知道原来试卷中的考查点不是老师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课文中都出现过的,是我们天天在读课文时见过面的。学生再读书时就不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

期末复习的时间短,内容多。怎样有针对性,有实效地科学得进行复习呢?我运用了语文精细测评表对每一单元测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使我自己和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况有较清晰的认识。其实老师们常对学生的确实状况较模糊,我自己在教学中也存在盲目性,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我一向认为学生的词没有字掌握的好。但是通过测评表的分析,我发现原来学生的词无论是填充还是理解都掌握得不错,反而生字的失分率很高。这说明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识记生字的重视不够,因此在总复习时就要对这一方面进行加强。当然这只是“面”的分析,具体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我通过指导学生看测评表,使他们了解自己字词句段篇哪方面较弱,并制作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语文复习计划,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效率才能提高。

通过这一节复习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还欠规范,我的言语行为也就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今后我和学生还要在这一方面改进。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9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特别青睐以散文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因此,我们有必要指导和教会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一些要领和解题技巧。

七年级上册课本课中的第一三五单元都有散文,在整册书本中散文的比例相当大,特别是《春》、《济南的冬天》、《羚羊木雕》、《散步》等散文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帮助学生从疏理教材知识出发,总结出散文的文体特点,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有关知识和中考考点,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散文阅读,这项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率的散文阅读复习课,成为我们毎一个科仼教师需要用心去研讨的问题。

复习散文,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文体特点(例如:形散神不散、意境深邃、短小精悍),散文的分类(叙事、抒情、议论),散文渉及的考点(整体感知理淸思路、紧扣语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赏析枝巧、延伸探究体验感悟),阅读的步骤(揣摩题干有备而读、品读题目缘文驰想、浏览首句略知梗概、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这些理论性的东西要以学过的课文和练习作为例子去讲解,切忌空洞无物的分析介绍。

其次,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和答题的方式。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要素;2、理顺序;3、抓线索;4、品情感;5、析哲理。至于答题的方式,最好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概括出一套规范的答题模式给学生,例如:词句品味类的题目就可以用“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写(用)得好,它点出了……”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述。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我们都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以确保语言的有序,流畅和准确,提高得分率。当然,要让学生熟练到形成习惯的程度,是需要学生的经常的练习和老师的耐心反复的纠正。但是,如果我们从初一就开始抓,而且毎一种文体都像散文阅读这样抓,到了初三,我们的复习工作就赢得了主动,学生和老师就都轻松多了。

最后,堂上既要讲透,更要练够练透。复习课不要让老师独唱,它应该是全班同学的大合唱。练习的质量是一节复习课最终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关键。因此,练习题的设计,练习时间的多少,练习过程中如何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用什么方式去做练习效果更明显,学生更愿意接受,是毎一亇上课教师必须认真用心去研讨的重要问题。

当然,一节高效率的复习课,既是教师对教材教法理解的体现,也是教师语言(包括表情、身体语言)表达,各种教学手段运用的水平,个人魅力等等的全方位的综合展示。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很多,愿所有语文老师都能上出高效率的散文阅读复习课。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0

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或独自不能完成的学习内容的一种有效方法。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效呢?

在课改的路上,我将跟队生努力编入每一个组,越能干的组长,跟队生就配得差些。一堂课上下来,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效果很好,可是在作业中,那些后进生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因为我看到的是大部分的同学,而跟队生则分步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在进行了复习课的尝试之后,发现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以《触摸春天》复习课为例,来看一下学生的表现:

一、直接入题,学生根据题目质疑。

根据这一单元课文的实际,每一课都可以根据课题提炼出统领全文的问题。学生质疑如下:

安静是盲童,她用什么来触摸春天呢?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呢?

由这个问题,直入中心,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读书。

二、读书。

1、自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小组内合作读,正音。

3、展示读,集体正音,。

4、用心读文,根据统领全文的问题,进行批注准备。

5、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在谈“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用力”时,学生发现,课文其实是从两方面来写的,“生活的权利”和“多姿多彩”。进而再进行全文内容的梳理。(我想,这正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优等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己能力得到提升的最有力的证明。)

6、小组内总结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7、交流。

三、整理复习笔记。

1、按汇报顺序,按:生字偏旁、形近字、多音字、四字词、词组、句子的内容划分,将十个小组分为两部分,进行板演。(总结相同内容的小组,内容可以进行互补)。其作同学整理在复习本上。

2、组长上台订正。师巡视,保证组长订正的正确。

其他同学,根据板演内容,改正整理自己的。完成之后,放声朗读。

3、组长带领、强调。

这一环节,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后面的小组交叉出题检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四、根据能力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背诵三段。

2、背诵一段。

课堂上,带着学生重新走向知识,巩固、总结已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通过多种方法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的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同时,尊重孩子们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堂课下来,程序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提高和收获:“优等生”在课堂上锻炼更多的是总结能力,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实质,相当于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中等生”在前面学生的带领下,也提升了一个高度,并逐渐主动去发现,去质疑;“跟队生”有自己的收获,最好的证明就是关于基础知识的交叉出题中,出错的很少。这样的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1

复习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检查一下学生的复习效果,结果让我很吃惊。本以为学生会掌握得很好。但事与愿违,就是基本的知识点也没有掌握扎实。提问字词,结果学生写得乱七八糟,没有全对的。更不用说其他的知识点了。本来讲得很清楚的知识,学生想着的没有多少。有些知识,讲过多次,学生也分不清楚。如表达方式的种类,学生竟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此不好?对此,我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学生之所以掌握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去复习。没有把老师的要求当回事。要求他们好好的复习,结果他们复习得不扎实。一检查就不会了。所以,今后再复习,就要充分备课,严格要求,跟上检查。学生毕竟是学生,缺乏自制力。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对学生都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优等生带动差生。共同提高,共同学习。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2

今天出了一节复习,我仅仅围绕“记、积、探、赏、比、展”六个环节,引领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复习,自认为为环节设定,科学合理,课堂复习的容量大,并且不泛泛复习,停留在表面上,而对重要的文本,语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细分起来,现将优缺点总结如下:

优点:

1、“记”不唯从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是考官,而让学生走上黑板命题。

2、“积”重视知识灵活积累,一题多考,尤其是只有熟练掌握课文的同学才能答得上来,只缘于我设计的积累实词“四步曲”,是我看的“艺术创想”的电视节目给我的启发。这个环节从设计意图上,看到自认为很成功。

3、探究文章主题,不空洞,和课文背诵,关键词语的深入挖掘相联系。

4、赏析语言,由组长来赏析,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赏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于金石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透彻、精彩。

缺点和不足:

1、平时没有抓好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背诵,实词积累等不过关,所以复习课上频频出现“答不上来”,“不会”等现象。

2、 语言的赏析,只锻炼了四个组长,全班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全班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3、 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死,不灵活。

总而言之,此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可能是教师放不开,学生也放不开。我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怨学生还学习,怨学生怕吃苦,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但我会坚定地前行。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3

古诗的理解对中学生来说难度在于:一是诗歌创作的时代久远,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古诗中的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三是古诗中某些词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偏差较大,需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时代背景来理解。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应分三步走:

课前预习自学清障

针对古诗的上述特点,课前可布置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除学习上的“拦路虎”。预习需完成的任务:(1)了解诗人的生活朝代、生平事迹、历史背景;(2)利用工具书理解难懂字词的意思;(3)读通诗歌,大致了解诗意;(4)试译全诗,运用勾画圈点读书法和生疑发问读书法找出问题;(5)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归纳诗歌主旨,找“诗眼”,找艺术手法。通过预习,学生基本扫除了学习障碍,变过去的被动听取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教师组织分组式讨论,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彼此的预习成果,互相弥补预习漏洞,解决一些问题,交流思想打开思路。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及难点问题进行点拨教学。

授之以渔 指导点拨

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授之以渔,“渔”即学法,译诗有“释、留、补、调”四步法。释:解释难解字词;留:保留字词愿意;补:把诗意跳跃、压缩、省略的地方连缀起来,引申出来,补充完整;调:遇到诗中词序变换的地方,译时把它们的位置进行调换。理解诗意有“分、释、理、连”四步法。分:将诗句划分成一个个词或词组;释:解释字词;理:解释诗句意思;连:说说整首诗的诗意。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具体步骤应该是:挖掘教材,钻研学法---精心讲授,渗透学法---回顾过程,揭示学法---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如高二选修中杜甫的《登岳阳楼》,教师的教学设计第一步,请学生介绍杜甫及本诗写作背景;第二步,初读全诗,交给学生古诗“释、留、补、调”四步法,指导学生释词句,说诗意;第三步,激疑品词,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宽阔宏伟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会杜诗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第四步,带领学生展开想象,反复吟咏,感受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第五步,回顾学习过程,揭示学法----知作者→解题意→译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对比阅读 探索发现

接下来,布置学生自学《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及《旅夜书怀》,主要让学生运用从第一首诗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实践,教师可安排如下步骤:明确目标---运用学法自读实践---讨论汇报---评议点拨---总结整理。学生自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独立学习,第二阶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学生自学时,教师进行巡视,随时了解学情,进行必要地点拨指导,放手让学生阅读、品味、想象,入情入境。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带学生“入境”。如《旅夜书怀》可提问,这首诗与《登岳阳楼》在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又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在写景抒情方面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又有哪些不同?就第一个问题,学生能想到从写作时间、作者境遇、诗风、缘景明情等方面思考。而对第二个问题,学生能想到从诗人性情、艺术手法等方面探究。教学效果表明,此种自主学习的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明确了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不再茫然无绪且乐于去讨论探究,学习兴趣盎然,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记忆深刻,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感受祖国文化瑰宝的无限魅力!

新课程强调“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确立教学目标尤其重要,特别是对单元目标的准确构筑把握。以必修课为“点”,“点”上求精求深,“点”上求辐射;以选修课为“面”,“面”上求广博,“面”上求补充。“选修”是必修的辅助与变通,是更有弹性的发展性教育的延伸。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是教材配套的读本,是极好的阅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讲读课学到的方法进行自读实践的机会。教师应深入钻研赏析指导,精讲赏析示例,引导学生自主赏析,并向学生推荐作品。当然,课外阅读的面是很广的,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和读本,可组织学生搜集不同类型的诗歌做对比研究,或者鼓励学生就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分时期、分风格的搜集整理,将古代诗歌的鉴赏类别化、体系化。我想如果教师能将学生被动式学习提升至自主性学习,将事半功倍地提升教学效果,而如果能将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到研究性学习的水平和高度,就可以肯定的说他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4

试题知识含量增加,这种增加带给我们哪些思考?举例说一下。

第13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由过去的4分增加到6分。这是一道纯知识题,考查内容为《贾谊·过秦论》、《孔雀东南飞》、《李贺·李凭箜篌引》、《姜夔·扬州慢》,涉及到古文、诗词,两汉、唐宋,范围更宽,难度增加。从实际情况看,失分也应比较多;当然我们可以预期,题目的区分度也会比较好。知识因素含量高的题目,例如考查字音、字形的题目,一般来说,区分度都会比较好。这也反映着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但是,我们也有必要注意它的导向性,权衡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第13题要求默写的八句,基本都不属于一流名句,不是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内容。学生即使在备考前强化成诵,也难以成为持久记忆,除了专业人士,大概谁也不会凝定为持久记忆。背诵默写,是需要理解,需要兴趣的,是需要与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有机结合的。名句在流传过程中能成为一流,不是谁册封的,正因为这些名句易于理解,富含兴趣,相当程度地活跃在现代人的思维、语言中。不错,第13题的确在语文教材和《考试说明》要求默写的范围之内。可是,如果能够把《考试说明》划定的篇目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尤其在单纯为了默写分数,完全脱离理解、兴趣和鲜活的思维和语言应用的情况下,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语文老师往往会圈定一些重点,一流名句会被囊括在圈定的重点范围之内。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圈定重点呢?一是考虑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实际,二是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以此充实、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这第三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和实践。而且学生在写作中也能应用,娴熟地引用名句,形成论证的力量。但他们的默写成绩并不乐观。

固然,语文老师的目的是分数,但学生也会在分数的驱策下不自觉地丰富语文积淀。现在试题突破“一流名句”的范围,突破了老师圈定的重点线。在这种导向下,一部分同学要占用大量时间完成《考试说明》的要求,而并无多大语言积淀的意义;一部分同学,或时间,或精力,或兴趣不逮,索性放弃。毕竟在现行的教育机制和求学心态的氛围里,语文学科已沦落为弱势科目。现实中,高考几乎是高中学习的唯一动力——令人惋叹,令人不满,甚至令人愤怒,但这是现实,我们不能不充分顾及的现实。

二、《合欢树》阅读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北京高考阅读题《合欢树》在文学鉴赏的要求上可说是跨出了一大步。这一大步迈得考生们极不适应,本来已经让学生最为头痛的大阅读,这次更应是答得惨不忍睹。

1、首先,看阅读文本的选择。

前三年北京高考的阅读文本,更体现出理性色彩,说理的意味比抒情浓,作者的情感没有那么含蓄和深沉。这次在文本选择上完全不同,选了一篇意蕴很深的真正的散文,其特点是没有生字生词障碍,没有背景知识障碍,不会因文外因素干扰阅读。较少情感体验障碍,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作品主旨大致明了,但深入理解作者的独特感受却不易。作品的情感线索并不明显,需要读者认真品味方能找到。文中的深沉含蓄的语句影响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这显示了命题人在文本选择上的要求——这样的文本将是考查的重点。

而我们平时训练缺乏。

2、学生的阅读问题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5

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很多很杂,对于复习,一直让我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系统的复习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阅读的复习重在强化转化思想,基础知识复习课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浪费”点时间,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复习课的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会复习语文知识的方法,所以课堂教学中以学法指导和知识梳理为主,主要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

一、导入实际,不求花样

导入直接切入主题,同学们,课前你们梳理本册书的阅读知识点,整理举手示意,愿意小组交流吗?组内交流分工明确。

二、重视知识点的梳理

我在复习时,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梳理知识要点,学生表现得热情高涨;采取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上台讲解自己梳理的知识点,学生不亦乐乎;充分利用课件讲解阅读中的难题,让学生在欣赏情景画面时解决不懂之处,可谓是一举两得。总之,在复习任何功课时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学、爱学。

三、学法指导到位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梳理知识时,让学生梳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

需要加强的地方:

1、学生在学习中举例子有难度,在备课时备学情不足,以后备课要充分考虑学情。

浅谈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 篇6

【关键词】政治教学 复习 教学活动

近年来,高考改革快速推进,试题也越来越多地考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知识和迁移能力。尤其是主观题,答案越来越不“标准化”,呈现出多角度、多层面、多思维趋势,考生答案的创新性更是获取高分的重要亮点之一。笔者任教高三专业班政治的教学,并与部分年轻教师有“师徒”关系,负责“传、帮、带”他们。这样,在学科教学和他们“虚心请教”的双重压力下,对政治复习课教学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复习课的教学基点要作新调整

教学好比旅行,旅行前必须知道出发点和目的地。复习课教学前必须弄清学生的基本状况,明确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它是进行复习课教学决策,确定教学基点的客观依据。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教学,这是教学要坚持的准备性原则。经历一回新授课教学,学生的准备状态会是怎样呢?一般说来,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鉴别和诊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与“不学”不一样。新课内容会不同程度的纳入学生的认知领域,只是不同学生在掌握的数量和质量上有差别。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整体上会高于新课教学前。就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情况要复杂些,受学生头脑固有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情感悦纳、态度认同和价值追求程度不一定随认知“水涨船高”,有时甚至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逆反”。复习课的教学基点只有确定在最近发展区的恰当位置,才能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围绕“理解”、“运用”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坚决避免用抽象理论解析理论的现象,或直接提出知识性的问题,让学生背诵回答,坚决避免教师给答案,让学生记忆的教学行为。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能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形式,并向学生提出具休方法和要求,然后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从材料中提出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紧密联系材料回答问题。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考点,学生始终理解不透彻。我在上课时出示一只6、7岁小孩穿的鞋子,你们穿得着这只鞋子吗?大家都说穿不着。我再将生产力比作脚,将生产关系比作鞋子,有多大的脚就应穿多大的鞋子才合适,太窄或太松都不好。然后联系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考点,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样学生就对这个考点理解得比较透彻。

三、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学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解题能力体现出来。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政治论述题为代表,这种题型考查学生组织、归纳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对论述题无从下手。要想答好论述题首先要提高审题能力。一审“设问”,这是正确回答问题的关键,具体包括审读判断清楚“设问”的限定范围(政治、经济、哲学还是文化作答),审读判断清楚 “设问”限定的侧重角度(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二审“材料”,这是解题的前提与基础。认真、仔细、全面、快捷地审读所给材料,领悟材料所包含的内涵,在材料中找出可以为论题服务的语句,即我们通常所讲的要抓住“题眼”。通过审题找准答题点,这样才能准确调动相关知识答题。

四、充分使用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在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中正确认识和区分基本概念、原理的方法,同时又是识记学习内容的复习方法。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把事物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解出来的过程。具体地讲,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客观事物既能看到它的正面,也能看到它的反面;既能看到它的主体,也能看到与它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既能分析现象,也能透过现象看到它的本质;既能认识它的现状,也能比较准确地预见它的未来。比较分析法是政治学科复习中的重要方法。比如,高一学生在复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时;再如,高三学生在复习《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时,区分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的异同点时,复习这些内容就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各自的特点,从而真正地从实质上加以区分。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教材内在的逻辑联系,把教材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与比较,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会教材内容的实质,并能从其内在联系中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有关理论知识。

五、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

把握时代的脉搏,这是思想行政治课的生命力之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接触的媒体多,视野广,他们普遍对时事、新闻都很关心,也感兴趣。而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在复习课中,我们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比如,关于我国把扩大就业放在突出位置的原因,展现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各地视察时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和指导性意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提醒和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分析,规定时间,落笔作答。让学生当堂宣读答案,同学们提出意见、教师进行点评,避免学生出现提笔忘言,或者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通过经常性地讲练,使学生熟中生巧。

总之,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要不断探索,我们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有我们广大政治教师的不断努力,我相信我们的政治教学一定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覃德征;;浅谈情感体验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1期。

[2]夏稳;;复习课也有创新的空间[J];才智;2010年06期

复习课教学与高中语文 篇7

学校装备了声、色、影、音功能兼容且能互动的电子白板, 我的教学思考和探究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托的教学工具, 在经过一年多的思考和与电子白板的零距离探究后, 下面就“电子白板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初探高三复习课的高效模式”进行论述, 恳请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有序摸清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 精准发挥电子白板的辅助作用

我校装备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 该白板不仅提供了声、色、影、音功能的兼容, 还提供了教学资源库、透明页、屏幕页, 新建页面和自定义背景页, 五种不同性能输写笔、放大缩小、内容存储、遮屏和现场摄影等功能。

电子白板的功能很多也很全面, 但不能也不可能不应该同时运用于一堂课, 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 围绕教学目的, 精准发挥电子白板的辅助作用。 电子白板的功能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如五种性能的输写笔, 非常方便。 比如硬笔我基本用来进行圈点或者几个简单的输写, 而毛笔我会用来进行较大面积的板书, 因为这个模式模仿了毛笔写字的效果, 能让我写字的粗细部分都一一显示出来。 激光笔是我经常选用的工具, 对讲义的重要部分用它标识, 它会在我标识的时候闪烁, 使重点更清晰。 当我再选中下一个重点时, 上一个标识线会自动消失。 而荧光笔则能让我写出半透明的字, 既能进行批注, 又不会遮挡原来的文字。 智能笔就更可爱, 它能识别不少几何图形, 我随手划个不是那么标准的圆, 它马上帮我展示出一个标准的圆形。 历史课居然实现美术课的艺术感, 是我之前从未想过可能拥有的感受。

二、有效整合教学白板的本末位置, 努力实现高三教学的高效目标

高三复习课的高效目标必须依托教学与白板的有效整合, 不能教学的本与技术的末倒置, 更不能让学生学的主与老师教的次颠倒。 高三复习课的课型很多, 不同的课型电子白板功能的使用不一样, 整合方法不一样。

试卷讲评课:首先, 在课前批卷时做好错题统计工作和错题的错因分析工作, 并在分析错题的基础上建立错题变型库。其次, 在上课时选用白板透明页的功能, 打开word文档试卷 (和学生手上的试卷一样) , 再使用放大功能把每一个错题单个呈现在电子白板显示屏上, 根据批卷情况使用标注功能一一讲评。 在讲评时使用电子白板的功能键不断调用错题变型库里的变型题, 邀请学生按照老师刚才所教的方法标注变型题, 针对学生错题的原因反复训练, 直至纠正学生的错误。 当然, 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标注的时候, 不能忽略台下的学生, 要求台下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学案上同一题目上进行标注, 并用手机拍照学生的标注结果, 即时上传到电子白板屏幕, 与台上学生同台竞技。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效率很高。

课时复习课:复习课, 特别是高三的课时复习课, 不仅不应该放弃课堂导入, 还应该优化课堂导入, 改变一进课堂就是“上节课我们讲到……, 这节课我们继续”的模式。 要让学生期待历史课, 就要带给学生精彩而有深度的课堂导入。 如:在复习必修二的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 我使用电子白板的影视功能先给学生播放会动的 《清明上河图》视频, 让学生谈观后感。 再播放《卖炭翁》的朗诵, 让学生谈听后感。

最后设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农民智慧又勤奋, 日子却过得贫穷又悲催?

电子白板影视功能的运用, 瞬间就激发了学生的大脑, 活化了历史, 也激活了历史课堂,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历史课前常常会根据教学内容讨论、揣摩我会怎么导入课堂, 还打赌我的导入和自己设计的导入谁的更好。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 正在进行有效思考。 有了这样的教学与白板的有效整合, 学生上课不会再打盹开小差。

专题复习课:高三专题复习课是比较难上好的, 知识容量大时间, 跨度大, 要兼顾专题的知识框架和史实的记忆与背诵, 整体和细节都不能忽略。 如有效借助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 这些问题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如我在复习小专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时, 借助两张图表 (见《电子白板赋予历史图片教学的魅力》) , 运用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 成功地开设大市级公开课。

三、预见电子白板教学的各种弊端, 防范高三教学表演的无效后果

“技术搭台, 教学唱戏”,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喻为舞台, 先进的技术就是支撑舞台的台柱之一。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无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提高:一能提高教与学过程中双方的交互能力,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使得基于新课程改革后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和谐顺畅, 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能使信息与资源分享变得更简洁、随意和丰富, 提高课堂教学调用教学资源的效率。 三能促进课堂教学形式和传统课堂教学设施的革新, 教师可以完全脱离黑板和传统讲台而进行教学, 真正意义上实现数字化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更加自由和顺畅, 教学容量进一步扩展。 四能挑战传统, 改变教师固有的教学观念, 促使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但是, 一堂课的质量, 首先应该关注学生学得好不好, 而不是关注用了哪些先进技术。 评价电子白板课时, 更应该看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和“学”是否已经成为教师的常态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常态学习行为, 是否真正在展现“教”与“学”的过程, 而不是先进技术功能的表演过程。

高中数学复习课案例与反思 篇8

三角函数是考试的重点, 也是我们得分的关键, 由于已经是第二轮复习, 学生对于公式, 定理的掌握基本熟练, 我给他们准备了导学案, 要求课前完成。

题型一: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此题是三角函数公式, 定理的考查, 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内涵是“揭示同名不同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 对公式要会“正用”“逆用”“变形用”, 记忆公式要注意角、三角函数名称排列以及连接符号“ + ”, “-”的变化特点。在使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解决问题时, “变换”是其中的精髓, 在“变换”中既有公式的各种形式的变换, 也有角之间的变换, 本题的易错点是符号, 角的关系, 为了巩固知识, 安排了一个变式训练1:

此题的已知条件较少, 难点是第二问, 求解三角函数式的取值范围, 首先要根据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化简, 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角A或角C的取值范围, 要利用锐角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锐角, 构造关于角A的不等式确定其取值范围, 最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确定三角函数式的取值范围, 大部分的学生忽略了角的取值范围, 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点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题型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

研究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主要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运用三角函数的图像研究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最值、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知识:运用三角函数的图像解决取值范围、交点个数、定义域等内容,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交汇综合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查: (1) 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识 ( 如向量的模、数量积、向量的夹角) , 通过向量的有关运算, 将向量条件转化为三角关系, 然后通过三角变换及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解决问题; (2) 从三角与向量的关联点 ( 角与距离) 处设置问题, 把三角函数中的角与向量的夹角统一为一类问题考查; (3)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把向量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

整堂课的设计, 以导学案贯穿整个课堂, 运用了多媒体分步骤精讲与启发学生的思维, 充分运用了行为导向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令三个基础较好的学生为组长, 全班共分为了三个组, 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 三个组长在课堂中分别上台展示了三个题型, 其余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方法也积极发表不同的意见, 教师则针对出现较多, 容易犯错的问题及时点评, 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精讲例题, 多做习题, 分组教学, 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 提高整个课堂的高效性, 这仍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积极探索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很好地利用课堂上45分钟, 需要我们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只有熟悉教材, 才能把知识系统化, 让学生知道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只有熟悉课标, 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走弯路。

复习课教学与高中语文 篇9

一、回顾梳理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遗忘曲线, 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遵从先快后慢的规律, 有效的回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延缓知识的遗忘。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形式, 整理阶段的基础知识, 使之内容条理化、清晰化的呈现在同学的面前, 从而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 对重难点和关键点, 进行重点的有针对性的讲解。配以适当的练习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深刻性和准确性的理解掌握。促进学生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 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二、旧知检测

要想有效的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 就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很多同学上课时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 一听就懂, 一做就错。一听就会, 一到自己做就傻眼了。为避免这样的情况, 就必须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设置几个基础的填空和一个左右的解答题, 通过解答的过程让学生“自知自明”。激发起兴趣, 有效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精选精讲

精心的选择适量的典型例题, 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一堂复习课的核心内容。解题的目的绝不是仅仅解决这个问题本身, 而是要给出通性通法, 揭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熟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的要做好这几个方面。

1. 推陈出新

复习中往往会忽视旧的问题, 这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能“推陈出新”, 从新的角度, 新的方法, 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就能使旧题换新颜, 既能充分挖掘旧题的潜能, 又能使它在新的背景下产生意想不到的奇效, 从而可以帮助同学走出题海战术。

2. 小题大做

小题往往比较灵活, 形式新颖, 学生比较喜欢。如果我们能小题大做, 那小题往往会起到大题没有的效果, 通过深刻的开发, 和适当的变化, 小题可以涵盖丰富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比如:特殊值法, 数形结合, 检验法等。小题还可以朝大了做, 应该说高考的最难的问题, 我们把它肢解了以后, 都可以在小题中轻而易举的找到其解决方法, 而且学生也易于上手, 易于接受。

3. 类化整合

一个阶段以后, 我们在练习中可能碰到了很多问题, 如果我们不加分析, 一个一个去解决, 就难免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假设把这些问题在复习中加以类化, 只要讲一个题目, 就完全可以解决一类问题。比如, 我们讲到点线面关系时, 实际上就是“点共线”“线共点”等几类问题, 然后我们讨论、分析该类问题的通性通法就可以了。

4. 深入浅出

对于题型新颖, 综合性较强, 难度较大的问题, 往往是我们同学比较头疼的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难题可能是背景新, 某个细节上存在障碍。我们可以对难题进行肢解, 对其中的难点、重点、疑点环节有针对性的讲解, 使大题化小, 难题化易。

5. 一题多讲

一题多变, 对一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 可以有效的开发问题的潜在资源, 发散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跳出题海, 有利于迅速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6. 重视过程

很多同学解题就是结果, 轻视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我们的解题过程就是为结果服务, 解题是否规范, 逻辑是否清楚会直接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同时也在本题的解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所以我们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四、巩固训练

讲解之后的适当训练是对已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检测, 有利于我们再次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同时它也是学生课堂知识的又一次升华, 是我们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又一个重要的途径。

五、总结反思

学习必须有总结和反思, 应该说总结和反思是我们数学进步的源泉, 从问题的总结中获得经验, 升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应该说它是我们全部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

1. 站在整个中学数学体系的高度, 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

2. 概括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说明适应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

3. 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进行查漏补缺, 及时补救。

复习课的课堂总结, 需要教师全面把握中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 深挖教材, 精心组织, 使课堂总结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考试说明》

关于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研究 篇10

新课标理念下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模式应该体现: 第一层次是学生在头脑中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简单再现; 第二层次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融入学生的积极思考, 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第三层次解决相应问题中“容易出错和被忽略的问题”, 加深印象, 尽量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类似错误的产生。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教师设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易犯的错误→学生自己评价判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分析、纠正错误、解决问题。这样的“三部曲”很好地展现了学生易犯的错误, 让学生积极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 防止教师的“包办”和“灌输”。在这样的课堂上复习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复习”, 不是把上过的课再上一遍, 让学生体验到的也不是把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而是有所创新,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走一条似曾相识的新路, 并从中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它是一个达成新知的连接点, 用前瞻的眼光回顾和总结“过去”, 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 以综合运用知识为辅。要搞好复习, 首先应该对2013年高考进行分析研究, 进而探索高考命题趋势。由于第一轮复习是以各知识板块为主, 横向联系不多,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提出如下建议, 希望对高中数学复习有所帮助。

一、注重基础

夯实基础知识, 形成知识纵横联系的网络, 突出知识主干, 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始终是数学高考的主旋律。2013年高考数学试题很好地展现了知识面广、起点低 、坡度缓、难度适中, 分题、分层把关的特点。选择题和填空题, 无论从题目的形式结构还是从试题陈述方式与解答技巧看, 基础知识都占主导地位, 属常规问题, 个别题型有稍许变动, 学生大多能在45分钟内完成。解答题前三道均属于基本题, 考查了学生平时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若认真作答, 注意细节, 就能得到满分。后三题由浅入深, 容易入手, 但不易得高分。难度虽然是众多评价试卷指标中的一个, 却是考生最关心的问题。

二、注重综合

高考数学特别重视在知识的联结点上设计问题, 体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用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尤其是重点主干知识之间的一些相互贯通要特别引起注意。例如, 函数与方程, 不等式, 函数与导数, 四类函数等的综合应用, 向量与解析几何, 概率与统计等, 以及它们的综合。尤其是综合性试题, 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作为设计的起点、着力点, 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 注意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力图实现全面考查数学基础和数学素质的目标。

同时, 还必须继续重视对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的考查, 注意以图助算、列表分析、精算与估算相结合等计算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体现了教育改革倡导的新的思想方法。

三、注重能力

高考命题努力使难度保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 同时又能达到一个好的区分度指标, 做到一种理想的平衡, 这需要对三种不同题型的功能做进一步研究, 发展和完善其考查能效, 使整个试卷的难度分度更加合理。数学高考将会实行多题把关, 可能会出现选择题3道、填空题1道、解答题3道拉开档次的, 体现筛选功能。当然重点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内容。

高考数学提出“以能力立意命题”, 即围绕数学思想方法命题, 促进考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其一是可以表述清楚的具体方法, 即《全日制高级中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各种方法, 例如:求函数最值的方法, 求数列通项的方法,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 等等。其二是比较抽象的数学基本思想, 例如,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抽样统计、极限的数学思想等。突出数学知识主干, 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基础知识全面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淡化特殊技巧, 注重通性通法。

四、具体教学过程

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回家做作业。具体步骤是 :1相应知识的系统梳理;2典型例题的摘录;3搜集平时作业, 测验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错误;4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5准备思考题及家庭作业。学生的准备可以从中选择一项,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选。

2.学生可以分为出题组、答题组和归纳组 ( 每组3~4人 ) , 三个小组又可构成一个大的探究组, 各小组的角色在其过程中可以互换;教师从旁引导, 控制教学节奏, 并适时地对有争议的问题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部分作相应的释疑, 最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和表达最完整的归纳展示给学生。

3.教学中教师按上述环节顺序 , 让每一环节准备相同内容, 学生自己选择一人担任主讲, 其余同学组成评议组, 主讲讲解完后, 由评议组补充、完善或评价、矫正……

4.教师控制教学节奏 , 并适时地对有争议的问题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部分作相应的释疑。

5.在学生自己完成这一复习环节后 , 师生共同完成教师精选题例题的讲解, 同样采用启发讨论式,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问题的解答。

6.体现先进理念 , 合作探索。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 , 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好说难做。案例的设计应具有时代气息, 以问题为先导, 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境界。教案的设计说明应体现教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中化学复习课模式初探与实践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复习课模式;具体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传统的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普遍采用教师到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受制于教师,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校课堂教育理念处处遵循遵循民主性原则、突出活动性原则、贯彻公平性原则。按照我校的教学模式我们化学教学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一、第一环节师生互动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上我們重点精抓选择题,无论是想过关还是想拿A的学生,选择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很多同学都有上升的空间,于是我们把选择题常考知识点发给学生,上课时精心讲解,比如,讲NA时,把所有要考知识点以及易错知识点先讲解一遍,然后让学生课上花一点时间记忆读一下,然后通过提问这个师生互动环节来巩固知识点,设置问题时要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个人注意适时、适度、适量。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有时也会采取让学生上黑板板书的教学模式,在高三复习课上,我们备课组精心准备了许多化学重点知识点的小卡片,让学生在课堂读、背和默,增加提问量,全面复习,突出主干,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把零散的知识块、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主链中串联起来,使每个知识块、知识点有找到相对固定的位置及和相关知识的前后联系。

二、第二环节精讲多练

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精讲习题,讲评时经典题型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错误率不高的题目就由学生们相互讨论解决,难的或错的多的题目就由教师逐一讲解,最后,再由学生总结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知识遗忘 ,审题失误, 表述不规范,还是速度慢做不完,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诊断自己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下一阶段的努力方面。其次,在讲评时,我们老师努力做到多鼓励、少责备,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会令他们精神振奋,热情高涨。高考试卷中最容易拿分的对智力要求不是很高的是选择题和最后12分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大题,一共是52分,因此,我们全组老师通力合作,精选了100套只有选择题和最后一大题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反复练习,反复精讲,我们每一份试卷的精讲都能做到趁热打铁,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绝不脱拉。这样坚持下来,那两项的班级均分总是控制在42分以上,为学生达B奠定了基础。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堂上,我们精心准备典型相关知识点习题,在刚才学生巩固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精心讲解,分析到位,另外,讲解时也不必面面俱到,而应做到重点突出,易错点突出,有效展开教学。其次,通过强化课内相关知识点练习,点评,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

三、第三环节当堂检测

当堂训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训练题组,并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班级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对于当堂练习要做到多面批、多面改、错题多次做。 让学生在当堂检测中巩固自己的所学,找到知识的遗漏点,在矫正、总结中提升素质,实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这样能使全体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用一些相关真题当堂检测,课后老师对试卷和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充分做好统计工作。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考试结果的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并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坚持下去,课堂效率大幅度的提高,每节课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很充实。

总之,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丰富、最富有生命意义的舞台。它滋养生命、塑造心灵、点燃热情、播撒希望。而教师要让课堂成为精彩的舞台,定要先在备课上下足苦功,不断更新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采取有效的课堂模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的角度出发,精心备课,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同时也要认真反思自己,才能真正从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差距中找到问题所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的。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绚丽的色彩。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浅谈 篇12

关键词: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巩固训练,总结反思

复习课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可以系统地加深旧知识的学习, 对以前的知识漏洞进行填补, 复习课的主要功能是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能力。高中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 相对独立, 又密切联系。因此, 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

一、更新观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 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 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 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 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 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 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 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 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 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 就是时间太紧, 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 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 上手易”, 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 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 这些点被称为“焦点”, 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闪光, 能力在要害处增长, 弱点在隐蔽处暴露, 意志在细微处磨砺。

二、趣浓情深, 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 由于解题的量很大, 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 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 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 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 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 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 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 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 激发热情, 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 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三、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 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 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 要做好以下几点:

1、照顾一般, 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 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 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 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 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 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 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 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 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2、贵在方法, 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 思维是核心, 渗透科学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 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 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 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 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 不在于方法的罗列, 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 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3、集中讲评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 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 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 集中评讲。

4、巩固训练

讲解之后的适当训练是对已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检测, 有利于我们再次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同时它也是学生课堂知识的又一次升华, 是我们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又一个重要的途径。

5、总结反思

学习必须有总结和反思, 应该说总结和反思是数学进步的源泉, 从问题的总结中获得经验, 升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应该说它是我们全部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首先, 站在整个高中数学体系的高度, 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其次, 概括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说明适应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最后, 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进行查漏补缺, 及时补救。

复习课的课堂总结, 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整个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 深挖教材, 精心组织, 使课堂总结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洪涛.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法浅谈[J].新课程 (教研) , 2011 (10) .

上一篇: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下一篇:建筑材料检测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