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习课

2024-07-12

高中语文复习课(精选12篇)

高中语文复习课 篇1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 语文存在于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可以说,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语文, 然而如何开展语文的复习, 却难有人给出具体的办法。古人说温故而知新, 由此足见复习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 我国高中语文复习课普遍存在缺乏实效性的问题, “炒陈饭”现象严重, 学生无法从复习教学中获得知识, 学习缺乏兴趣, 抵触语文复习的情况屡见不鲜, 教育者亟待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 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 改变上述不良的现状。

一、积极准备, 为提升复习教学的质量夯实基础

(一)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立足实际制定复习目标

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基因、生活环境等并不相同, 学习能力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高中教育者想要保证高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就必须全面的了解学生, 分析学生复习效果不佳的原因, 了解学生的困难, 主动的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语文复习目标。在具体落实的时候, 教育者应首先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语文复习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和优势, 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语文空缺, 定位科学的学习目标, 为学生游刃有余的进行复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教育者还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复习效果, 并能够以此为依据, 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最后, 和“差等生”一起探究“优等生”的复习方法, 并尝试着将之融会贯通。

(二)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复习效率

复习是一项比较系统而且全面的工作, 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很大作用。所以, 进行复习的时候, 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语文教学大纲要求, 为学生制定全面的复习计划, 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复习效率。当然, 复习计划并不该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应该能够随着教学变动以及实际变化进行调整的, 这样才能保证复习的全面性。俗语有云, 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复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教育者应对之合理地把握。

二、创新过程, 激发学生参与复习教学的兴趣

(一) 复习内容应具备综合性、开放性和针对性

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全面性和针对性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前提,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因此, 在进行语文复习教学的时候, 教师应该将目光放在长远位置, 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综合性、开放性内容, 发散学生思维, 锻炼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让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综合全局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二) 复习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

复习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回顾性分析, 所以复习要完善的语文知识点非常多, 如果利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复习知识, 学生在长时间的循环下, 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厌倦情绪, 不利于语文复习的落实。因此, 教育者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 应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一些新颖的、具备趣味性的复习方法, 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继而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主、更加主动的进行语文复习, 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延展至无限的课外。例如, 教育者可以让学生书写读书笔记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的课外读物, 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并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和思考, 不仅提升了复习课的趣味性,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产生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纵观全局, 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两者的作用

因为复习课具备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特点, 很多教育者为了节省时间或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 在落实复习工作的时候, 只讲知识点, 利用在各种复习训练题中精选练习题的办法, 为学生筛选大量的练习题, 试图利用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复习质量。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题, 教育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批改、讲解, 可所能获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教育者讲的口干舌燥、昏天黑地, 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却都处在茫然不知所云的状态里。题海战术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取的, 对高中阶段处于复习阶段的学生而言更不适合应用。教育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 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活动或是组织学生就某些知识点展开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竞争氛围”中复习知识点, 串联知识脉络,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更为灵活的游戏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真正的动起来, 在获得“鱼”的同时也能获得“渔”, 相信对于提高复习效率、强化复习效果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语文课程的价值指引、教学思路的整体规划、字词句章的积淀和应用都要依托于复习课。综上所述, 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活动, 在落实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他们设计科学的复习计划以及复习目标。当然教育者还应有意识的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参与复习课的兴趣和热情, 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信一定能够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 进而更好的进入复习备考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帅.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3 (6) .

[2]余小燕.优化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6) .

[3]徐晓华.浅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的成效[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36) .

高中语文复习课 篇2

教师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让学生明确无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都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2: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路线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关系。

归纳: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设问3;南方讲话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南方谈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了正确导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

“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基本内容包括: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历史意义:

高中复习课之我见 篇3

一、重视知识点复习三要素

1.知识点的复习要全面。所谓“全面”就是指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除了应当掌握的知识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得到发展,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追求美观整洁的爱美情操和习惯等。

2.知识点的复习要准确。知识复习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看似很难兼顾,其实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那学生就一定会得到发展。

3.知识点的复习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粗一听很具体,细一想太空泛,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太多会适得其反。

二、知识线的串联应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知识点的串联主要是靠学生自我学习,没有这个过程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方法去解决问题,更不可能做到举一反三。这就是很多老师不解的地方:“为什么这类题目刚刚讲过,只不过换了形式学生就又不会了。”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

作”的“绝活表演”。所以,在这个串联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主张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让学生主导这个过程。我们常采用如下策略:

1.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相应的知识和具体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先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后期复习做一个铺垫。

2.把学生分为出题组和解题归纳组(每组3~5人)几个小组又可构成一个大的探究组,各小组的角色在其过程中可以互换,教师从旁边引导,控制教学节奏,并能解决学生有争议的问题。

3.在学生自己完成这一复习环节后,师生共同完成教师精选题例的讲解,同样采用启发讨论式,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问题的解答。

4.师生一起回忆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依学生个人的能力不同并不要求达到同样的水平和高度,回忆过程中一般只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独立写出或讲出“是什么”,不追问“为什么”或“怎么样”,以便一气呵成地将所有旧知“拉出来”,提高回忆的效率。

三、完善知识面的梳理

梳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连接起来;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这些工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准备好,否则上课时会造成混乱。梳理往往同板书联系起来,使视听融为一体,增强复习效果。根据复习内容的异同,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1.边梳理边板书。即梳理与板书同步进行。

2.先梳理再板书。即师生一起总结旧知的异同点,然后出示

板书。

3.先板书后梳理。运用时也可在挂出板书的同时,边看板书边梳理。

梳理过程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内容及所达到的思维程度来教学,不必拘泥于完全科学性原则而把数学知识太宏观化,这就是作为“学科数学”与作为“科学数学”的区别之一。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数学复习课模式应该体现在:第一层次是学生在头脑中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简单再现,也就是点的积累;第二层次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融入了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这是个点穿线的过程;第三层次就是梳理整个知识网络,扫除知识盲区,解决相应问题中“容易出错和被忽略的问题”,加深印象,尽量在今后的学习中减少和避免类似的错误。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教师有意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出现易犯的错误案例→学生自己评价判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分析、纠正错误、解决问题。这样的“点线面三部曲”就很好地避免了教师主观呈现学生易犯的错误,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有关高中语文复习课的思考 篇4

一、语文复习课要提升高度

普通的语文复习课中, 教师更倾向于将之前学过的关于高中语文甚至初中语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 所以这样的高中语文复习课仅仅停留在一个基础的层次上, 而没有得到拔高。其实, 复习并非是单纯的整理与总结, 还应该是一个提升高度的过程。比如说对于一个知识点, 进行总结与回顾是基本工作, 而真正要想实现复习效果的最优化, 就需要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有效拓展和深度挖掘。比如一位老师讲评试卷时, 以“关注重要信息”为纲, 高屋建瓴, 给学生以明晰的方法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展现了一位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深度和高度;一位年轻的教师, 以“语言:还我天使的翅膀”为抓手, 针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有文采”展开探讨和指导,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展现了应有的才华和高度。

二、语文复习课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不仅是语文的复习课, 任何一门学科进入复习阶段之后都需要进行具体安排, 遵循一定的阶段性与层次性。对高中语文复习而言, 教师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本单元编排顺序复习阶段, 每个单元都进行一次检测, 重点在于掌握教材的知识, 使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更为系统;第二阶段按照《考试说明》的37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 对于《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一项一项地加以落实, 最后穿成串, 连成线, 达到系统化;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 要求展开一系列的练习, 并且要限时限量;第四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 自己总结, 自己查漏补缺, 同时养精蓄锐, 迎接高考。

三、语文复习课要科学有效

语文需要识记和积累的东西有很多, 比如现代汉语的字音、字形、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意义、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 等等, 都离不开下苦功夫的识记性积累。但这恰恰是很多学生最不擅长的, 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 对识记更是缺乏信心。其实, 识记与积累并非无法可循, 记忆是有规律的, 只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记忆活动, 就能实现高效复习。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一条“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 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 而后逐渐缓慢, 而一段时间过后, 几乎不再遗忘了。

那么,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复习, 即在学习之后当天便进行一遍复习工作, 第二次复习与第一次复习间隔时间需要缩短, 第三次复习可以适当延长, 第四次复习可以继续延长。

四、语文复习课要梳理学生典型经验

高中生在十几年的漫长的学习生涯中, 会逐渐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反思能力, 这些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总结和积累一些学习经验, 尤其是语文的学习, 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如果学生不相互交流, 那么方法和技巧只能学生自己来实践, 而有了经验的总结与梳理、分享, 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班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为此, 教师可以在复习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 就邀请一些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分享自己的经验, 比如写作经验、阅读经验、文言文学习经验等。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思考, 将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能够促进学生经验的升华和今后复习的实践。为此, 笔者在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之中进行筛选与推广, 针对语文复习教学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以及不同阶段的要求, 笔者安排了在这些方面掌握较好的学生, 让他们走上讲台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 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比如, 一位学生在分享自己学习与复习文言文的经验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将不认识的文言文字词、含义、用法和所在句子进行记录, 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这一经验一提出, 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同, 都纷纷表示要效仿。这个时候有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高三学习紧张, 每遇到一个文言文字词都要记录下来, 岂不是要耽误很多时间, 语文学习会不会占用其他科目学习的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 笔者就此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探讨,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更好的建议, 学生纷纷出言献计, 最后确定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归类, 即将陌生的文言文字词进行归类。分门别类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也能够使文言文的积累更有条理。这样,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了这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同时也有效指导了全班同学的语文复习活动。

五、结语

以上, 我们对高中语文复习课展开了四个方面的思考。复习课是学生巩固旧知识、实现知识积累质的飞跃的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参加高考所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教师只有充分做好复习工作, 提高高中语文复习效率, 才能使学生通过复习真正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扩充知识的过程。高中语文复习阶段, 如何使语文这一学科实现积累的飞跃, 值得每一名语文教师深入探索。为此, 本文将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 从语文复习课要提升高度、语文复习课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语文复习课要科学有效、语文复习课要梳理学生典型经验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天宇.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复习[J].教师, 2009 (15) .

[2]宗世勇.扎实勤奋重在积累——语文复习要注意的几个方面[J].考试与招生, 2009 (08) .

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 篇5

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汇成商学院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它词语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浅谈高中数学复习课方法 篇6

关于对考前数学科目的复习,我认为考生还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的复习方面,而不应该大量做题,因为在考前继续大量做题是没有任何益处的。这一阶段内,考生应仔细对照《考试说明》,分析必考内容,总结过去所做题目的经验,尽最大努力了解自己的“短处”,重新调整思维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三、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二)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三)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

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 篇7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

更新教育观念,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 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 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 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 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 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 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 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 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 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 就是时间太紧, 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 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 上手易”, 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 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 这些点被称为“焦点”, 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 通过访谈, 集中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 能力在要害处增长, 弱点在隐蔽处暴露, 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 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趣浓情深, 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 由于解题的量很大, 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 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 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 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 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 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 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 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 激发热情, 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 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三、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 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 要做好以下几点:

(1) 照顾一般, 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 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 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 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 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 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 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 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 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2) 贵在方法, 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 思维是核心, 渗透科学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 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 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 不在于方法的罗列, 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 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3) 分类化归, 集中讲评

高中复习课之我见 篇8

一、重视知识点复习三要素

1. 知识点的复习要全面。

所谓“全面”就是指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上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除了应当掌握的知识外,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得到发展, 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追求美观整洁的爱美情操和习惯等。

2. 知识点的复习要准确。

知识复习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 看似很难兼顾, 其实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 上手易”, 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 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 这些点被称为“焦点”, 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 通过访谈, 集中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 能力在要害处增长, 弱点在隐蔽处暴露, 意志在细微处磨砺, 那学生就一定会得到发展。

3. 知识点的复习要具体。

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 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粗一听很具体, 细一想太空泛, 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 太多会适得其反。

二、知识线的串联应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知识点的串联主要是靠学生自我学习, 没有这个过程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方法去解决问题, 更不可能做到举一反三。这就是很多老师不解的地方:“为什么这类题目刚刚讲过, 只不过换了形式学生就又不会了。”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 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 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 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所以, 在这个串联知识点的过程中, 我主张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让学生主导这个过程。我们常采用如下策略:

1. 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相应的知识和具体的典型例题, 让学生先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 为后期复习做一个铺垫。

2. 把学生分为出题组和解题归纳组 (每组3~5人) 几个小组又可构成一个大的探究组, 各小组的角色在其过程中可以互换, 教师从旁边引导, 控制教学节奏, 并能解决学生有争议的问题。

3. 在学生自己完成这一复习环节后, 师生共同完成教师精选题例的讲解, 同样采用启发讨论式,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问题的解答。

4. 师生一起回忆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依学生个人的能力不同并不要求达到同样的水平和高度, 回忆过程中一般只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独立写出或讲出“是什么”, 不追问“为什么”或“怎么样”, 以便一气呵成地将所有旧知“拉出来”, 提高回忆的效率。

三、完善知识面的梳理

梳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 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连接起来;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这些工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准备好, 否则上课时会造成混乱。梳理往往同板书联系起来, 使视听融为一体, 增强复习效果。根据复习内容的异同, 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1. 边梳理边板书。即梳理与板书同步进行。

2. 先梳理再板书。即师生一起总结旧知的异同点, 然后出示板书。

3. 先板书后梳理。运用时也可在挂出板书的同时, 边看板书边梳理。

梳理过程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 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 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内容及所达到的思维程度来教学, 不必拘泥于完全科学性原则而把数学知识太宏观化, 这就是作为“学科数学”与作为“科学数学”的区别之一。

高中生物复习课策略思考 篇9

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整个总复习阶段, 教师既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融会贯通知识, 使知识系统化, 也要注意按照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只有师生双方皆积极投入复习教学活动, 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值得借鉴的方法如下:第一是依靠教研组内协作, 共同制定导学案, 包括复习点拨、知识探究及针对性训练几个部分。其中复习点拨为课堂主体, 它能起到带动知识探究与针对性训练的作用, 着重解决复习的纲要问题。第二是教师对导学案的创造性应用, 而不是拘泥于同新课授课相同的方法。第三是学生自主讨论加教师适当点拨的模式。几种模式可以单一使用, 也可以综合运用, 总之应以学生能够顺利接受为宜。以必修一第三章的两节课为例, 首节课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给出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内容, 并找出疑难问题。接下来, 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导学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下课以后, 教师收回导学案, 完成批阅与整理工作, 以便了解学生自主复习情况。在下节课开始时, 教师再次将导学案下发, 让学生根据批阅内容再次研究, 其内容包括错题纠正、原因分析、查缺补漏等。之后再进行教师点评, 由学生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分别加以总结与点拨。

二、要突出知识的主干性

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对哪些知识进行整合, 最好的做法是以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为依据进行分析。通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 生物高考考查的重点几乎完全是主干内容, 比如2013年考查的人体稳态、孟德尔定律, 2014年考查的细胞结构等都是学科主干知识。所以, 在复习过程中要构建知识网络, 将学科主干知识突出出来, 同时强调主干间不同知识点的关联。通常情况下, 在初次复习时, 主干复习遵循从小到大的规律, 将众多知识点结合成知识网络, 而到了再次复习时, 主干复习则要按照从大到小的规律, 把知识网络拆分成知识点分块消化。在构建知识网络时, 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办法带领学生确定基本框架结构。例如提问:人体内环境依赖何种形式确保稳态, 这样学生就会总结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与免疫调节几种形式。沿主干继续深入下去, 可构建下属分支知识网络, 比如在神经调节下面总结下丘脑有关知识。总之, 通过层层分解或者组合, 使知识系统化, 并让系统中的各个知识点活起来, 这就是强调主干知识的意义所在。

三、要确保选题的合理性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 离不开选题与编题工作, 也离不开学生做题、教师讲题的循环往复, 而若想使生物复习有条不紊, 减少学生的复习压力, 防止题量大而效果小的问题出现, 教师就要对题目进行精挑细选。生物复习时的选题与编题需要以课标、教材、考试说明等为依据, 同时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及应试效果。例如下面一题:

根据上图,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A.在炎热状态下, 可以用从A到B的方式让散热多于产热

B.G过程能够表明甲状腺素影响到神经系统功能

C.E过程能够起到稳定血液内激素正常水平的作用

D. 可以用ACDF与HD途径达到血糖平衡调节的效果

分析此题能够发现, 它在命题形式上同高考试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通过一道题即可以考查血糖调节的两种方式。所以在选题时, 教师应当更多关注类似横向联系较强的问题, 既能够让复习知识点更集中, 也可以使学生注意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立体思维。另外, 教师喜欢从高考题中抽取选题素材, 这样做有其合理性, 但高考原题反复训练并不是科学的办法, 对此, 教师可以在原题训练完成后, 组织学生进行题目的变换与重新练习, 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

总之, 我认为一节好的高中生物复习课, 应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选题的科学性、主干知识的突出性方面进行考量。

摘要: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 复习课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复习课, 学生不但能巩固已有知识, 还能通过对知识的系统总结生发新知识、培养新技能。高中生物复习课可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选题的科学性与主干的突出性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以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探析 篇10

一、尝试回忆

由于很多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还有一定的印象. 因此, 在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尝试回忆. 例如, 在复习“函数的概念与图像”相关知识的时候, 教师首先应要求在不借助教材、笔记以及其他教学资料的前提下对“函数的概念与图像”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回忆, 能回忆多少就回忆多少, 并且将自己能够回忆起来的知识记录下来, 而这些知识已经在学生脑海里扎根, 在后期的复习中, 可不将其作为复习的重点[1]. 在学生回忆结束后,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忆情况进行检查, 了解学生对“函数的概念与图像”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 然后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下一步的复习. 例如, 很多学生对于函数的概念记忆非常深刻, 但是, 对函数图像的画法以及具体表达的含义记忆不清, 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和自己所记的笔记再次进行回忆, 确保将这类知识掌握清楚、明了, 以实现最佳的复习效果,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2].

二、进行专题整合

所谓的专题整合主要就是指以数学教材中的章节为单位, 帮助学生整理整个章节的概念、定理、公式以及相应的知识点. 而此种复习策略属于较为全面的复习方式, 能够将高中数学教材中一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回顾, 能使学生全面的把握相应的知识点, 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3]. 例如, 在对“集合”这一章节进行系统化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对子集、全集、交集、补集、并集相关的概念、含义、表示方法以及具体的运算规律等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使学生了解到在“集合”这一章节具体包含哪些的知识点, 进而通过针对性的复习, 能够确保学生将上述的知识点全部记牢, 实现良好的复习效果. 此外, 在进行专题整合的过程中, 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 了解在本章节的复习中还存在着哪些的薄弱之处, 例如, 很多学生在集合运算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教师了解之后, 又进行了针对性的集合运算训练, 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数学基础, 有助于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4].

三、整理知识框架并建立错解题档案

教师应以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所有知识作为知识框架构建的基本要素, 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能使学生了解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5]. 此外, 由于很多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 依然会出现错误, 因此,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建立错解题档案, 阶段性的对错解题档案进行回顾, 确保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 例如, “统计与概率”是高中数学重点的教学内容, 并且涉及到不止一个章节的知识, 教师可以将高中数学教材中所有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作为构建知识框架的要素, 将其整理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了解“统计与概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统计与概率”所有的知识点. 此外, 在整理知识框架的过程中, 由于很多学生会出现错误, 像, 抽象方法、整体分布的估计、互斥事件等, 学生通过建立错解题档案, 能够在课下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从而能够确保学生将“统计与概率”所有知识点吃透, 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可见, 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能够将复习课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以实现最佳的复习效果,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备战高考, 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总之,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实际上, 学生在进行完阶段学习之后, 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有效的复习, 能够更好地巩固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因此, 教师应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 科学的开展复习课教学, 从而确保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金凤.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2 (25) :118-119.

[2]初亚丽.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 2015, 02 (78) :139-140.

[3]吴洋.布疑分层融合——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优化“三步曲”[J].考试周刊, 2015, 15 (88) :138-139.

[4]蔡平.课本是万本之源, 复习从教材入手——略谈高考数学复习课本的重要性[J].高考:综合版, 2015, 2 (10) :228-229.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 篇11

关键词:题海战术;复习课;交流;复习效率

新课的教学一般教师都会认真备课,因为教师怕讲不透的话学生接受不了。复习课往往是教师所忽视的环节。他们认为复习课所上的内容都是前面所学的知识,复习时把知识点复述几回,多加练习就行。往往搞的是题海战术,這样就失去了复习课的真正意义。

长期的教学实践后,我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复习课的效率是很低的。究其原因,传统的教学都是灌输式的,一般都是根据教师的意愿,通过对大纲的理解和教学经验,上复习课时往往是对所学知识的积累和补充,在进行例题讲解,变式练习,最后归纳小结。这样的方式被动性很强,学生接受的知识往往很肤浅。这种方式的复习,既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提高。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能力还停留在原地。为什么呢?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看似热闹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很低。高中知识看似独立,实际是有联系的。个人认为采用“建构、交流、精讲、领悟”的复习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新课标颁布后,文中提出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建构、交流、精讲、领悟”的复习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完善各种知识体系,方法的网络图,以便掌握知识,学生自主选题,积极推荐自己的见解、疑惑。教师适时精讲,分层把握,适时总结、延拓、发散,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下面我以“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复习课为例说说这种复习方式的具体实施方法,不成熟之处还请与各位方家探讨。

一、建构

在复习课前,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对前面所学知识做一个知识网络,把本章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总结出来,分组讨论作出科学的知识网络。小组分工合作,每组有一个记录员,形成书面材料,以便上复习课时能及时有效地说出各组的观点。

二、交流

课前准备做好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谈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本章知识,畅所欲言,说出各自的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同学展示的图表,取长补短,在认为不足之处,要说出理由,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全班学生都互动起来,积极探讨,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认识得更加深刻。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强。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引导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主,多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三、精讲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的理论知识已经熟练掌握了,下一个环节,我安排了对应的联系环节。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题:已知sinα+cosα=1/5,α∈[0,π],求tanα是多少?(多种方法求解)

先是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看学生做得差不多时,让学生小组之间交流解法,互相补充,最后派代表说出各组的解法,在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解法进行及时的评价,不正确的教师及时指正。这样的多种方法的题对教师的课前的备课就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不备课的话,有很多问题会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教师首先要估计到可能出现的解法。如:(1)求sinα,cosα的值,通过sin2α+cos2α=1与已知条件的结合,便可求出结果;(2)把已知的条件两边平方,利用韦达定理也可以求出结果;(3)根据定义,得5(x+y)=r,联立r2=x2+y2和余切定义解得;(4)利用勾股数3,4,5得到。同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判,以便及时有效地更正。在学生代表发言时教师要适时作出板书,同时对各种解法作出讲解,师生一起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认识层次.讲解完后,组织学生思考:

1.如果把条件[0,π]改为[0,2π],你还会算吗?

2.如果把1/5改为m,结果怎样?

3.本题涉及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对sin2α+cos2α=1的灵活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记忆、理解、练习、讨论等对这一重点进行熟练掌握。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敏锐、活泼、创新的思维特点。这里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可以对解题方法有全面,深入理解,找到学习的乐趣,消除数学的神秘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领悟

为了使学生对本章节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师可指导学生多总结、多反馈。

总之,在复习中,教师应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以课标为指导,让学生从跟我学真正转化为我要学,让学生时刻保持主人翁意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从行动上要放开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愉快、高效地学习,才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刘贵春.浅谈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J].数理化学习,2014.

高中数学复习课案例与反思 篇12

三角函数是考试的重点, 也是我们得分的关键, 由于已经是第二轮复习, 学生对于公式, 定理的掌握基本熟练, 我给他们准备了导学案, 要求课前完成。

题型一: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此题是三角函数公式, 定理的考查, 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内涵是“揭示同名不同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 对公式要会“正用”“逆用”“变形用”, 记忆公式要注意角、三角函数名称排列以及连接符号“ + ”, “-”的变化特点。在使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解决问题时, “变换”是其中的精髓, 在“变换”中既有公式的各种形式的变换, 也有角之间的变换, 本题的易错点是符号, 角的关系, 为了巩固知识, 安排了一个变式训练1:

此题的已知条件较少, 难点是第二问, 求解三角函数式的取值范围, 首先要根据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化简, 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角A或角C的取值范围, 要利用锐角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锐角, 构造关于角A的不等式确定其取值范围, 最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确定三角函数式的取值范围, 大部分的学生忽略了角的取值范围, 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点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题型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

研究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主要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运用三角函数的图像研究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最值、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知识:运用三角函数的图像解决取值范围、交点个数、定义域等内容,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交汇综合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查: (1) 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识 ( 如向量的模、数量积、向量的夹角) , 通过向量的有关运算, 将向量条件转化为三角关系, 然后通过三角变换及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解决问题; (2) 从三角与向量的关联点 ( 角与距离) 处设置问题, 把三角函数中的角与向量的夹角统一为一类问题考查; (3)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把向量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

整堂课的设计, 以导学案贯穿整个课堂, 运用了多媒体分步骤精讲与启发学生的思维, 充分运用了行为导向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令三个基础较好的学生为组长, 全班共分为了三个组, 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 三个组长在课堂中分别上台展示了三个题型, 其余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方法也积极发表不同的意见, 教师则针对出现较多, 容易犯错的问题及时点评, 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精讲例题, 多做习题, 分组教学, 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 提高整个课堂的高效性, 这仍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积极探索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很好地利用课堂上45分钟, 需要我们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只有熟悉教材, 才能把知识系统化, 让学生知道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只有熟悉课标, 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走弯路。

上一篇:相亲交友下一篇:主要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