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2024-07-20

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共6篇)

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篇1

从1987年在武汉东湖诞生了第一家孵化器以来, 在各级科技部门、各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艰苦奋斗和努力进取下, 全国孵化器的迅速发展, 在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确认科技企业孵化器 (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作为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 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 已成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成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成为现代高新技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1. 专业孵化器的产生

早期孵化器为综合孵化器, 主要提供办公空间和简单的物业服务。随着创业企业对通用技术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的需求日渐迫切, 一批针对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业高新技术、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专业孵化器应运而生。这类孵化器以其鲜明的专业色彩、深层次的服务支持得到业界人士和创业者的极大关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要注重我国急需发展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行业, 建设更多的专业孵化器, 重点要完善和建立各专业孵化器的共享技术服务平台。

生物医药作为我国新兴的主导产业,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迅速发展, 具有较大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不断出现, 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高速增长、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不断涌现。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式发展, 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三大集聚区。各个区域政府高度重视, 纷纷出台了针对生物医药产业促进的各种政策和措施, 建设了多个生物医药园区和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生物医药产业是江苏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2008年, 全省医药行业完成产值828.98亿元, 增长28.8%, 总量居全国第二。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江苏省生物医药工业增幅约为30%, 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在今后一个时期, 生物医药科技进步和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显著提高创制新药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率;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日趋完善生物医药科技进步支撑平台;依靠科技进步做大做强一批生物医药企业集团, 依靠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 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更大跨越。江苏省出台的《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 目的就是要使江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增长极, 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建设70个生物医药支撑服务平台等具体工作任务。

为加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健全和完善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专业孵化服务体系, 更好地发挥江苏省新药创制发展资金对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快速成长的扶持引导作用, 为全省孵化器内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提供专业性技术服务、创业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江苏省医药产业集团联合建设了面向省内孵化器和园区的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医药科技公共服务中心。

2. 专业孵化器的组织形式

国内的生物医药孵化器按创办者不同, 可分为以下五种。

(1) 政府投资创办。

这些孵化器都是由科技部门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的, 如中关村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器等。其优势在于有较强的硬件平台, 容易落实国家、政府优惠政策;不足之处在于其经营及发展依靠政府扶持, 和产业化链接紧密度不够。

(2) 医药企业创办。

许多医药企业, 尤其是新型的制药企业为形成全新的载体吸引项目和资金、争取相关优惠政策, 将自己的研发机构变成为孵化器, 如北联生物医药孵化器、杭州生物医药孵化器等。其优势在于:进驻企业可获得很好的技术支持, 容易形成产业链;不足之处在于:规模较小, 场地有限, 优惠政策及发展资金受到限制。

(3) 风险投资机构创办。

在风险投资寻找合作对象过程中, 因项目特点不一定符合风险投资的定位或寻找合适的项目比较困难, 从而促使风险投资机构建立自己的生物医药孵化器, 如海银科生物医药孵化器等。其优势是资金充足, 机制灵活;不足之处是其对专业把握和技术支持不够。

(4)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创办。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的孵化器一般依托有开发能力的某个实验室或实验中心, 如暨南大学生物医药孵化器等。其在研究设备、信息资源、技术水平上有一定优势;不足之处是缺乏产业化经验和企业化运作经验。

(5) 政府与企业联合创办。

为了更好的发挥专业孵化器的作用, 集成各方面的优势,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创立了生物医药孵化器, 如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医药科技公共服务中心。这类孵化器即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又和生物医药企业联系紧密, 有良好的专业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是生物医药孵化器发展的方向。

3. 孵化器的深层次孵化模式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和其他产业不同的显著特点, 新药研发是一个创新、探索的过程, 需要经过药物的设计与筛选、工艺与制剂、质量检测与控制、药理和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市场反馈等等许多步骤,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的框架内完成临床前实验、临床实验、注册审批等各项工作, 周期长、投入高、技术难度大, 是一项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相互合作的系统工程。

专业孵化器区别于传统的综合类孵化器的明显标志在于其具有专业特点的创业孵化环境和孵化服务。对于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来说, 面对专业化的孵化对象, 要遵循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着眼于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 依靠孵化器的平台汇集专业优势资源, 提供符合生物医药科研开发条件的专业化硬件设施、专业化管理团队、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专业化的社会网络、专业化的发展资金扶持, 进行专业化深层次孵化, 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完成科技成果的研发和产业化阶段。

(1) 专业化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是生物医药孵化器建设的必备条件。作为专业孵化器, 除提供一般办公环境外, 还应保证数十家生物技术企业同时进入的一个研发平台、中试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室, 提供专业化的实验条件和技术平台, 减少初创企业公用技术设施的投入和筹备的时间, 推动其快速进入成果转化阶段。另外, 还要建设分析测试平台和信息网络平台, 给入驻企业研发提供相应的辅助条件。

(2) 专业化管理团队和专业化技术服务。

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不仅要为在孵企业提供常规孵化服务, 还应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因此, 必须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团队。这支团队不仅懂管理、懂市场, 还应具备生物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 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产业状况等, 甚至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 能为企业提供生物医药研发项目的调研、立项、实施、注册等全方位的有效的专业化服务。

(3) 专业化产学研网络。

在人才、信息、项目和仪器设备等资源上, 生物医药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生物医药孵化器的重要依托。孵化器应建立合作机制, 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 建立专家系统库, 解决企业对技术服务更多的需求。同时孵化器要与大型生物医药产业群相互结合, 分解大型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 对接在孵企业的研发方向, 同时作为中间载体, 还应发挥连接生物医药技术上下游的纽带作用, 有效实现资源集成、合作多赢的产学研的结合。

(4) 专业化发展资金。

在入孵的生物医药中小企业中, 大多以一项或多项生物技术为企业建立起点, 启动资金比较缺乏, 有的甚至没有启动资金, 虽有非常好的项目, 但对外融资比较困难。为此, 孵化器应设立生物医药专业发展资金等种子资金, 资助创业期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 并引导带动风险投资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医药科技公共服务中心作为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可为江苏省孵化器及园区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生物医药研发、投融资、成果转化、产业化全过程综合、深层次科技服务, 努力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的产学研合作, 积极引导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落户和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快速成长, 最终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来实现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编辑蔡忆宁)

打造一流的新材料专业孵化器 篇2

近来年,方兴孵化器摸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立了自己的项目库,建立并拓展了投融资渠道,建立了规范的成果转化实施程序。真正建立起了从种子期(实验室)—苗圃期(孵化器)—试验田期(科技园)—稻田期(社会)四级跳的发展模式。一大批优秀的科技成果通过这种模式得到成功转化。仅2004年,孵化器实现项目融资额1.7亿元,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项目得以成功转化。教育部金属电子信息材料工程中心曲选辉教授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于2004年4月融资4000万元,注册成立了“创基金属粉末科技有限公司”;其他实现成功融资的项目还包括: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肖耀福教授的“各向异性粘结钕铁硼”技术;北京市腐蚀/磨蚀与表面技术重点实验室杨槐教授的“智能玻璃”技术;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光飞教授的“铁基纳米稀土磁性功能材料”技术;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朱鸿民教授的“电容器纳米钽粉新型制备”技术等。

除了上述成熟成果的转化之外,孵化器还探索出另一条成果转化模式。2004年9月,通过孵化器的运作,来自美国的徐博士与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惠希东教授签定了“非结晶合金钢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合作意向书,实现了国外机构对重点实验室具有广阔前景但尚未成熟技术的定制。

方兴孵化器一系列成功的资本运作和骄人的科技成果转化业绩引起了校内老师和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2004年底,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先进陶瓷材料与技术研究室主任、中科院院士葛昌纯教授慕名找到方兴孵化器,急切请求孵化器帮助他转化多年的研究成果——“先进陶瓷材料制备技术”。方兴孵化器积极地投入该项目的转化工作,目前商业计划书已起草完毕,通过与投资商的联系,已有数家对该项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北京科技大学是方兴孵化器赖以生存的土地,方兴孵化器要想枝繁叶茂必须深深扎根于这片肥沃的土壤。2001年方兴孵化器依托北京科技大学8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立了8个二级专业孵化器,与方兴科技孵化器联合搭建特色鲜明的孵育平台,其中新材料领域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有新金属材料专业孵化器、轧制工程技术专业孵化器、零件轧制专业孵化器、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孵化器和纳米技术专业孵化器等5家。方兴科技孵化器与5个新材料领域二级专业孵化器在孵化体系内实现市场与技术的完美对接。

实践证明,这种孵化模式表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一大批高科技成果通过这种模式得到成功转化。2004年方兴孵化器融资额的75%来自上述专业孵化器。如“超磁致伸缩材料项目”是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承担国家“863”、“九五”、“十五”计划而研究出的新成果,应用该项技术生产出的“110”轴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磁致伸缩材料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垄断和封锁。2002年8月经过反复的研究与论证,该项目作为方兴孵化器的入孵项目进入孵化器孵化,方兴孵化器为该项目提供了孵化场地400平方米,孵化资金130余万元,建设了一条年产500公斤的中试生产线,并配备专人为该项目提供市场调研、政策咨询、生产组织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务。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已经于2004年10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并获专项资助资金1000万元。通过对该项目的成功孵化,孵化器已获取第一笔回报资金100万元,并有望于2005年6月收回全部孵化成本,另根据与北京科技大学的约定,孵化器在该公司拥有200万股股权。

生物医药孵化器安全隐患排查研究 篇3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 不仅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而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生物医药孵化器作为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的先驱力量, 受到了国家和区域政府的高度重视, 出台了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措施, 并实施了安全监管。但是, 在监管过程中发现其安全隐患具有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 不能及时排查和整改, 易引发安全事故, 给入孵企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以某高新区内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为对象, 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为依托, 对目前的安全管理状况和隐患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 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与综合技术孵化器

综合技术孵化器是当前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表现形式, 大部分是由政府投资建立的, 为入孵企业提供优良的孵化场地和相应的孵化服务, 使其高新科技的研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够顺利进行[1]。早期的生物医药企业多数入孵于综合技术孵化器。虽然中小型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综合技术孵化器里孵化, 可以较容易地享受国家政府的优惠政策, 并且能够相当便利地取得各种认证, 还能共享政府提供的资源[2]。但是在综合技术孵化器里, 几乎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撑, 难以共享各类实验室资源和技术平台, 孵化服务只停留在表层, 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专业技术孵化器是在综合技术孵化器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 依托大学或科研院所创立的。它的出现方便了某一领域在孵企业的集群化并使专业技术商品化, 促进了其成果转化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3]。在专业孵化场地的设计和使用以及管理上要求更加注重符合在孵企业的专业, 对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和在孵企业的孵化能力要求也都相应地提高。目前, 我国已建立了多种类型的专业技术孵化器, 如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节能与环保、通讯等, 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一支重要力量[1]。

在各种专业技术孵化器中, 生物医药孵化器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 在项目的设计与筛选、药理检验与安全评价、平台建设与临床研究等方面需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生物医药孵化器区别于传统的综合孵化器的特点是其具有专业的孵化环境和孵化服务, 孵化周期比较长。高投入和高技术难度是这种知识密集型、多学科领域高度综合相互渗透的生物医药孵化器更为显著的特点, 除此之外, 这些中小企业使用的原料、产生的中间体、产物与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存在的危险性也带来了高风险。经过比较, 可见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更有利于产生产业的集聚效应, 被普遍认为比综合孵化器优点多。

2 某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安全管理状况

高新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在这里, 孵化器为一大批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中小高新企业提供了温床, 保证它们的场地设施以及相应的孵化服务, 使其在园区迅速发展。高新区内孵化器众多, 安全工作成为了管理者首当其冲的任务, 尤其对于涉及使用危化品的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安全监管, 更是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在所调研的天津市某高新区内的两家生物医药孵化器中, 发现存在一些共同的安全隐患, 如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不清,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不当, 以及物业公司的安全协管人员安全专业常识欠缺, 不能为在孵企业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等。然而, 这两家生物医药孵化器的物业公司也普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人员岗位责任制, 确保区域内的公用设施完好、管理落实到位。

3 安全隐患的排查

某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的物业公司尽管对公共区域在安全管理的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但各入孵企业自身的安全问题相对较多, 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及时整改, 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孵化环境。在本次调研的两家生物医药孵化器, 共计9家在孵企业中, 发现38处安全隐患, 其中包括危化品不当储存和使用, 电源插座乱接乱放, 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 消防设施不完善, 危险因素识别不到位, 安全出口被堵, 仓库物品堆放杂乱等。在这些隐患中, 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下列四类:

3.1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不规范

虽然在孵企业多处于研发阶段, 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用量较小, 但是种类繁多, 实验人员在操作台上随意摆放化学试剂, 未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分区分类存放, 部分化学产品的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信息不全或标识不明显, 都可能造成试剂的误用, 形成安全隐患。大部分企业的危险化学品没有实施分库存放的管理规定, 仓库内的物品堆放混乱, 管理很不规范。在这次排查的隐患中, 危化品未按照国家规定分类分区存放的现象占隐患总数的18.4%, 在生物医药孵化器中是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实验人员在进行研究性实验时, 随意操作, 缺乏监督机制, 也增加了危险性。如不规范地使用易燃易爆危化品, 极易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

3.2 插座转换器等用电产品不规范使用

实验中需要用到各种仪器设备, 其中也不乏精密仪器和用电仪器, 设备的多样化使得电源插座比较紧缺。在规划插座位置时, 未考虑到用电产品安全便捷地使用, 实验室和办公室有多个插座转换器相互连接的现象, 另外, 多家企业普遍存在随意将插座转换器放置在操作台上或地面的情况, 发现此类隐患共计6处, 占各类隐患总数的15.8%。某些在孵企业的电源线零乱地缠绕在转换器旁, 一旦发生过载、短路、绝缘损坏等故障时, 产生的电热或电火花易引燃周围的可燃物, 引发电气火灾事故。

3.3 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

在走访的使用气瓶的企业中, 发现3处气瓶没有安全附件, 管理很不完善。但是, 也有对气瓶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做得很出色的企业, 具备相关检验、检测机构认定的安全使用证, 并在气瓶上张贴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和泄漏应急处理措施等注意事项。然而, 有些企业无视气瓶的危险性, 导致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成为常见现象, 胶圈的缺失尤为严重。有些气瓶未用锁链固定, 气瓶很容易倾倒或滚动, 轻则会砸伤人, 重则还会发生爆炸事故。

3.4 个别消防设施失效, 形成火灾隐患

在孵化器公共区域和各入孵企业实验室及其仓库, 都设有灭火器和消防栓, 但是有些灭火器已经欠压失效, 有些消防栓柜门里面的消防水带也已破旧不堪, 更有甚者消防设施缺失。这是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严重漏洞,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这些形同虚设的消防器材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抑制火灾的蔓延只能成为空想。

4 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与建议

针对调研的生物医药孵化器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如下整改措施与建议。

4.1 制定危化品管理制度, 共建危化品仓库

各入孵企业都应遵循企业内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国家法规, 在《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 (GB15603-1995) 中的第4.7条明确提出, 要将常用危险化学品与禁忌物料分开, 并根据类别分三种方式贮存, 即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和分离贮存。若条件不允许, 则储存在危化品柜内的化学试剂下最好放托盘, 以防试剂瓶倾倒后流出的液体相互混合发生事故。由于各在孵企业危化品用量少, 各自分离贮存有困难, 因此建议孵化器共建危化品库由专人集中管理, 实行统一购买和储存政策, 且储存量不宜过大, 危化品进出库时做好登记, 并实行严格的“双人双锁”制度。危险化学品的规范储存和使用, 不仅能保证企业安全有效地运转, 也是对实验操作员自身安全的有力保障。

4.2 插座转换器固定设置, 防范电气火灾事故

插座转换器属于实验室中常见的用电产品, 倾倒的化学试剂液体容易流入放置于操作台上的插座插孔中。因此, 应将插座转换器固定悬挂在墙上或离需要用电设备距离较近的固定体上, 使其插孔垂直于墙面等固定体放置。同样, 严禁将水杯和饮水机放置于插座旁。安全管理人员应时常检查插座转换器是否有松动现象, 一旦出现不牢固现象, 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使其完善。根据《用电安全导则》 (GB/T13869-2008) 第5.6条, 选择用电产品, 应确认其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环境要求和使用条件, 并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描述, 了解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及需采取的预防措施。只有加强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用电常识, 制定安全用电规程, 规范安全用电行为, 才能更好地遏制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4.3 安全附件必须配备齐全, 对气瓶实行动态信息管理

气瓶属于特种设备中的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法》中指出, 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 才可投入使用。在气瓶的使用过程中, 也要定期检查其压力是否在安全阈值内、安全附件是否完好有效。建议各企业在物业公司的协助下, 完成政府监管部门对气瓶的动态信息管理, 以便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从而进行迅速整改。除了配合政府部门的检查检验工作, 企业自身也应制定严格的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并注意对气瓶的日常管理, 一旦发现安全附件缺失, 应及时配齐。

4.4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 及时更换失效部件

各入孵企业都必须对在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做好消防设施配备工作, 配合物业公司检查火灾安全隐患, 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中第6.1.1条的要求, 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 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换, 以起到相互备用的作用。建议入孵企业配合物业公司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主动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装置, 以迅速有效扑灭初起火灾。物业公司应在园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监督指导下, 确保消防中控室的监控系统正常运转, 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 真正从劳动者的角度考虑, 保证他们的安全。

5 结论

生物医药孵化器作为高新区内的重点监管对象, 必须义不容辞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孵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危化品管理不当、电源插座设置不规范、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消防设施失效四类, 其中以危化品储存和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最多, 针对以上隐患,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对应的整改措施与建议。园区内的各行政职能部门必须明确自身的监管职责,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以期为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凤岭, 夏卫东, 张峰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34.

[2]周金宝.生物医药孵化器的现状与问题[J].杭州科技, 2002 (3) :7.

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篇4

1 基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分析

孵化器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是一种通过向专门经过挑选入驻特定区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以及相关专业化服务支持的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目前,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形式上形成了包括政府主导的综合性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及围绕某一特定领域,针对特定服务对象,培育和发展具有某种技术优势的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四种类型。

基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是在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基于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与高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各自所拥有的创新资源集聚到某个特定的区域,并以合同契约的方式聚合到一起共同组成的特殊技术创新联盟组织。[2]从技术的基础研发阶段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阶段,整个技术创新的过程都会受到上述六个驱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该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为生物制药产业从基础研发、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整个新药研发过程提供一个全方位创新环境的保障。基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3]如图1所示。

2 基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分析

2.1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选择,要从本省生物制药产业的具体发展现状出发,既要看到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形成符合省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模式。

2.1.1 龙头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2010—2012年,云南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达到了29%以上的高位增长。2013年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38亿元,云南生物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4]然而,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各个创新主体仍旧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企业之间沟通协作少,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发展氛围还未形成,导致低水平研究重复出现。

2.1.2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体系渐趋完善

融资仍然是生物制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云南省大多数生物制药企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技术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没有自己的产品上市,一般主要依赖风险投资。近年来,云南风险资本市场逐渐成熟,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纷纷进入云南,给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生物制药企业之间也通过股权转让、技术转让等途径建立技术创新联盟,这也预示着云南多元化投资体系渐趋完善。

2.1.3 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战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2012年1月云南省印发了《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发布实施了《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以来,生物制药产业被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生物制药领域的开发投资大幅增加。[5]技术创新是生物制药产业能够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为此,云南省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把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的联系摆到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位置。

2.1.4 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目前,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的相关园区格局已初步建成,形成了包括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高新区)、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普洱工业园区四大生物产业核心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2.2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是以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集科研、生产、销售、流通、服务为一体的以政府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依托的园区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先建工厂后搞研发的模式,通过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有利于打造从上游原料的加工,产品研发到下游产品的生产、销售、流通的完整产业链。[6]“以平台促创新,以创新兴产业”的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

创新驱动是云南生物制药产业获得发展的生命线。在整个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始终从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体制机制改革三个方面为产业创新基地的发展提档。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产业集聚最好的载体。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产业创新基地承载着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的系统组合与补充。为此,基地建立了“三大平台”,构建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产业链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链条体系,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2.2.1 产学研合作平台

为了解决好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关键问题,产业创新基地与中科院昆明分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开放实验室建设,为产业创新基地的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2.2.2 孵化器催化平台

为了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创新基地积极推动孵化器体系的建设,搭建苗圃载体和企业加速器,升级孵化器平台。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了项目孵化、企业孵化、规模孵化三种不同类型的孵化器,进一步延伸了孵化器链条,构建全产业链企业创新孵化器链条体系。实行“清单式服务”,带动中小企业以及孵化器发展的同时,提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2.2.3 科技金融创新平台

建设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打造线上应用模块,探索互联网金融模式,集聚有实力的金融服务机构入驻,吸引社会资金注入,成立产业投资母基金,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以企业公共信用数据库、金融服务机构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的信用档案系统。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体制机制为保障,倾力搭建“三大平台”,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跟踪服务,依托技术、人才以及区位优势,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整合资源,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3 提升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龙头企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云南现有的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创新能力不强,昆明高新区聚集了全省超过80%的规模以上的生物制药企业,但企业间没有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发展氛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低水平研究的投资重复,产品结构过于单一、趋同严重,竞争激烈。产业创新基地应以科技创新为龙头,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完善产业创新基地中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科技研发企业、金融服务机构、高技术人才及科技服务业向产业创新基地聚集,形成产业规模,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更有力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2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新药研发投入

云南要将生物制药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在产业创新基地设立的“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的基础上,还应该鼓励更多的企业借助金融杠杆,在资本市场中融资。研发投入方面,要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于重大科研项目,新药研发项目设立专项基金。

3.3 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很多“技术成果”不是技术成果,或者技术成果不成熟,或者技术成果脱离了市场需求。云南省应该结合生物制药产业的技术力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坚持新药研制与仿制药相结合,完善相关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商品化;另一方面,不仅要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而且要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高技术人才,形成符合云南省情的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研发团队。

摘要:文章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并对提升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孵化器,生物制药产业,产业技术创新,云南省

参考文献

[1]赵黎明,任凯,付春满.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68-70,79.

[2]王黎明.论孵化器的目标、功能与发展制约因素[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24-126.

[3]吴贵生,王毅.技术创新管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医药行业协会.云南省“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Z].2010.

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篇5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培育我国自己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打破跨国企业集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封锁, 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一环, 而专业孵化器正是完成这项工作的载体之一。

一、专业化是我国孵化器发展的必然选择

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 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 系统的培训和咨询, 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 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截至2006年底的统计, 我国已有孵化器548家, 绝大多数是传统意义的综合性孵化器。综合性孵化器主要是为创业企业提供场地和一定的优惠政策。通常在有限的空间里聚集了不同产业的创业企业, 因企业发展所需的研究设备, 研究手段、专业人才都不尽相同, 难以在综合型孵化器集中提供。

科技型创业企业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的一支生力军, 但这些中小企业苦于自身规模和条件的限制, 无法投入足够的研发资金, 并配备研发需要的仪器设备和专家, 直接制约了企业开发的能力。专业型孵化器的特点在于拥有专业化的创业设施、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和专业化的政策指导, 旨在帮助企业解决在研发进程中遇到的硬件设施、技术、人员和研发资金等方面的困难, 为企业在从事研发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 为中小型企业的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目前, 在我国高科技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西安, 成都, 武汉等地已经出现了专业孵化器, 这些专业孵化器在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专业孵化器的几个特点

1. 整合各方资源, 支持初创企业成长

专业型孵化器构建的是孵化企业的“物理空间+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整合, 提高中介和专业机构的服务效率, 形成一个以孵化器为核心的分工精密、细化的服务体系。同时专业型孵化器内聚集的是一批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群, 它们在地理位置上集中或靠近, 企业之间联系紧密, 在客观上存在一个学习、交流氛围, 这对初创企业的成长非常有好处。

专业孵化器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 也了解相关政策, 能更好的帮助企业获取政府的支持, 度过创业难关。专业孵化器了解产业特点, 更了解创业企业的迫切需求, 孵化器的专业团队与高校、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为创业企业提供专业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 帮助初创企业开阔眼界、找准研发方向, 突破发展瓶颈。如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公司, 成立三年来, 为企业提供每周1次的免费培训, 聘请业内知名专家为创业企业释疑解难, 还帮助企业申报新药证书、临床批件、生产批件等, 已有10多个项目获得新药注册受理, 4项获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项生产批文。

2. 培育创新技术, 提高创新能力

专业型孵化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国外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 产业的良性发展, 不仅需要大型企业的龙头带领作用, 更需要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支撑, 而专业孵化器承担的正是育苗的责任。尚未有实力经受市场风云变幻的创业企业就像弱小的树苗, 通过专业孵化器的培育, 成为生机勃勃的小树, 其中有几棵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支撑起产业的天空。

专业孵化器在建立时, 应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结构, 选择产业方向, 吸引产业各种优势力量的聚集。专业孵化器应拥有先进的实验设施及专家和管理人才, 入孵的企业应具有密切的产业关联度, 有利于促进产业链和技术链的有机结合, 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如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实验和检测设备动辄数百万元, 小企业无力购置, 而且不少设备仅在研发的某个阶段使用, 每家企业都自行购置, 必将造成有限的研发资金的浪费。由专业型孵化器采购置设备组建符合企业需要的通用型的、共性实验室, 既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放大了资金的使用效应, 也能为创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张江药谷公共实验室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为张江园区内的15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20余项价格低廉的来样测试和数据分析, 三年来累计完成48000余份样品的测试服务。经估测, 仅采购成本一项就为企业节约近2亿元人民币。

三、专业型孵化器的发展方向

2006年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迈入世界企业孵化器强国行列”的发展目标。目前, 我国正处于从孵化器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转折点, 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专业孵化器将迎来以服务功能深化和提升为特征的更高发展阶段。

1. 体现政府主导作用, 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公共服务条件支撑

专业孵化器是政府为创业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条件支撑, 是政府扶持和培育创业企业成长的一个措施, 也是政府体现支持自主创新的一个载体, 这就决定了专业孵化器的运作初期不能完全走市场化的道路。目前我国专业孵化器的运作是多种模式, 少数是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 多数是以企业方式运作的。但是, 无论何种运作模式, 政府的主导作用不能或缺。在专业孵化器发展的初期, 完全将专业孵化器的运作市场化, 将会削弱专业孵化器的公共服务能力的培育, 更将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政府可以根据专业孵化器对产业发展的贡献设定指标, 形成政府购买服务的较为明确的政策, 对专业孵化器的服务、技术人才引进等进行补贴。专业孵化器应在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区域重点建设, 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 形成为创业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 使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已经投入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果。

专业孵化器的发展不能仅仅追求数量和面积的增长, 更要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应根据各地区产业发展的特点, 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 建设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 以公共性、通用型为特色的专业孵化器, 为产业发展提供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2. 与创业投资相结合, 促进孵化器的造血功能和长期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往往具有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一边是急需资金支持的创业企业, 一边是风险投资机构对高科技产业不熟悉、早期投入风险大等因素, 难以下决心投下去。孵化器在创业企业在入驻时的筛选和入驻后的服务过程中, 对企业情况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是专业孵化器进行早期投资的有利条件。

目前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瞄准的是即将上市的企业, 急需资金支持的早期项目往往因为吸引不到投资而夭折。这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以色列孵化器的模式, 即孵化器引入科技成果进行孵化, 并进行种子期的投资。对于创业企业来说, 他们得到的不仅是资金, 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又为他们技术和市场上的拓展提供支持。对于孵化器管理公司来说, 作为股权所有者, 他们的投入经过孵化培育, 投资得到回报, 对孵化服务的积极性更高了, 这样就形成了孵化器的良性循环。但是目前,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大多数孵化器还未能成功迈出这一步。

另外, 未来进入专业孵化器的不一定是一家公司, 可以是一个独特的技术、一个小分子化合物、一个崭新的视角等等, 在种子基金支持下, 专业孵化器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的梦想。这样孵化器可以从更早期的企业育成开始, 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 帮助企业成长。企业发展后, 专业孵化器可以通过股权等方式分享其成果, 使自身也得到发展。

3. 延伸专业孵化器的服务, 拓展产业孵化空间

在某个局部地区, 到一定阶段, 物理孵化空间总是有限的。专业孵化器也不应把精力都花在造房子上面, 应将已形成的服务体系向周边延伸。经一定的认定程序, 周边的没有进入孵化器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同样可以享受到专业孵化器提供的政策、技术和信息服务, 形成“虚拟孵化器”的服务空间, 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比如孵化器的专业技术设备对孵化器外企业开放, 使这些企业也能享受到公共技术平台的服务, 节省研发成本, 提高设备使用率。如张江药谷的公共实验室不仅对孵化器50多家创业企业开放, 还为园区里的150多家企业服务, 孵化器的功能被延伸和拓展, 支持了产业的发展。再比如孵化器在投资时不仅着眼于在孵企业, 对于区域内其他优质的早期项目, 同样进行投资和孵化培育。

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篇6

生物转盘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 简称RBC) 是一种生物膜法废水处理技术, 具有微生物浓度高、生物相分级、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量少、动力消耗低、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1]。但传统生物转盘盘片结构复杂, 制造加工费用高, 因此该技术还需进一步改进发展。通过对传统生物转盘进行不断改进, 改盘片为转笼式结构, 研制了新型生物转笼净化器, 在转笼中投加立体空心多面体填料作为生物膜附着的载体, 生物膜活性高, 提高了生活污水处理效果。

1 传统生物转盘

生物转盘工艺[2]是生物膜法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 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是一种固定膜法, 废水中微生物沿固体 (可称载体) 表面生长的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 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溶解性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因微生物群体沿固体表面生长成黏膜状, 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 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 再进入厌氧层进行厌氧分解, 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 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生物转盘作为一种好氧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 可以说是随着塑料的普及而出现的, 生物转盘是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及驱动装置所组成。盘轴转动时, 盘面交替与废水和空气接触, 盘面为微生物生长形成的膜状物所覆盖, 生物膜交替地与废水和空气充分接触, 不断地取得污染物和氧气, 净化废水。

2 新型生物转笼净化器

普通生物转盘由于盘片比表面积小、挂膜性能差、挂膜生物量低, 导致存在有机负荷底、占地面积大、氨氮去除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研究者通过对传统生物转盘进行改进, 首先改盘片为转笼式结构, 又在转笼中投加立体空心多面体作为生物膜附着的载体。填料采用ABS材质的立体多面空心球, 比表面积可达220m2/m3。改进后的新型生物转笼净化器由壳体、转笼及腿式支座组成。壳体用不锈钢制成, 底部为半圆形;转笼表面用不锈钢筛网密闭;支座为钢架支承。河南金谷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XYGZ型生物转笼净水器于2005年被确认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

新型生物转笼净化器是通过转笼内高比面积的立体填料表面附着的高浓度生物膜来分解、消化污水中的有机质, 与生物转盘相比生物膜活性更高。生物转笼通过轴的转动使填料不断在空气相与污水相之间切换以补充氧气, 在转笼部分实现了好氧与缺氧共存的环境, 在一个反应器内同时进行硝化与反硝化反应。有研究表明, 生物转笼污水处理效果与转笼转速有关。当转笼速度逐渐增加时, COD和氨氮去除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即先上升, 到达峰值后持续下降。说明转速过大会造成反应器内悬浮生物载体间碰撞和摩擦加剧, 微生物很难在其上附着生长, 污水处理效果下降[3]。本研究通过变频器调节转笼转速, 从而实现对生物膜供氧量的调节, 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新型生物转笼净化器主要技术指标:BOD负荷为8~50g/㎡.d;水力负荷为0.02~5m3/㎡.d;产泥量为0.15kg/ (去除1kg BOD, 去除率>90%) ;生物膜折算MLVSS浓度为40~60g/L。在公司的公厕进行了中试应用, 改造前日用水量20t, 日用电量3 度;使用该设备后, 耗水量 (补充水量) 约1t/月, 日用电量24 度;水费按2.5 元/t, 电费按0.56元/度, 则每年可节约用水7 000t, 扣除所增加的电费则每年可节约11 500元。

3 结语

新型生物转笼净化器适用范围广, 运行过程中无须曝气装置, 动力消耗低, 兼具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多面空心球充氧能力比较强, 对氨氮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搅拌效果比较明显, 污水中溶解氧浓度高, 硝化作用强。在填料、材质、比表面积以及通过变频器调节转笼转速以实现对生物膜供氧量的调节等方面进行了创新。针对不同污水水质及规模加强实际应用, 为今后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摘要:生物转盘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 但传统生物转盘存在挂膜性能差、挂膜生物量低、盘片结构复杂, 制造加工费用高等问题, 对传统生物盘进行改良, 制成填料式新型生物转笼净水器, 使用空心多面球作为生物载体。实际工程运用效果良好, 具有投资少、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少、动力消耗低、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 适用于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

关键词:生物转盘,生物转笼,净水器,空心多面球,生物膜

参考文献

[1]李袁琴, 唐奕, 等.多面空心球载体新型生物转笼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 2012, 6 (2) :22-25.

[2]张黎.生物转盘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农业与技术, 2015, 35 (2) :38-40.

上一篇:高中舞蹈课教学下一篇:OPGW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