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市场分析

2024-05-16

生物医药市场分析(通用8篇)

生物医药市场分析 篇1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产能市场之分析及预测

近年,种种原因导致全球生物药物的生产增长显著。生物药物具有多项益处,如药效十分显著,副作用少,以及实际治愈疾病的潜力并非治标不治本等。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另外,由于生物药物治愈的新疾病数量日益增多,也成为推动生物医药全球生产增长的因素之一。

行业分析师博士表示:“生物制药是制药业中一个正在迅速增长的领域,蕴涵着广阔的医疗商机与潜力。近年来,医药公司通过革命性新药物所取得的成功已经使该行业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然而,近来生产能力的供需平衡问题开始引起人们注意。生产能力缺口——即生产能力的供需差额是该行业的一个根本性挑战。生产能力不足预计将极大抑制该行业的进步。

对这一生产能力缺口进行量化并加以理解,对生物药物开发商而言至关重要。开发商还需检查、评估其自身财务状况。由此,他们将能够决定是否将生产外包给合约制造厂(主要以长期为主),或资建造生产厂。的研究表明,这些宁愿将生产外包给合约制造厂的企业包括需要额外生产能力的小型药物发现公司和大型综合生物科技公司。与合约制造厂达成长期生产合约对小型药物发现公司尤为有利。通过将日常生产责任与复杂性转移至合约制造厂,这些公司的风险就能明显地实现最小化。

××年全球生物药剂产能约为万升,其中包括企业的自产力与合约制造商的生产力。预计这一产能将以%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年时将增至万升。先生表示:“最大的生产力增长可能出现在××年,那时预计将增加多万升。”预计××年以后新生产力的增长速率将减缓至%~%的一位数增长水平。

××年至年全球生产能力预计将供大于求。目前,全球需求量为万升,而到年很可能增至万升。因而,按估算的约%的现有利用率,生物制药业面临生产能力过剩困境。到××年末,利用率预计将增至%,而到年将增至%,随后,由于一些重大药物获得批准,需求量很可能继续攀升。

生物医药市场分析 篇2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 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 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 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 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 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 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 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 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 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 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目前,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 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 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 因此, 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 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 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 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 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 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 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 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此外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 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 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 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 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 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 做知识产权的管理, 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 出口无形产品, 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 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 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 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 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 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 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 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 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 集中进行技术开发, 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 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 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 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 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 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 在新药研发首端 (科研) 到尾端 (销售) 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 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 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 效率很高。

摘要: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 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也尚未形成有利于生物制药企业开展融资、市场营销等经营管理活动的良好氛围。本文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 给出了对该产业发展创新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融资,产学研联盟

参考文献

[1]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 2008

[2]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2008

[3]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2008

生物医药市场分析 篇3

投资要点:

1、 旺季预期以及沪港通背景将利好白酒反弹。

2、 乳制品行业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白酒行业反弹力度渐强。基本面上,渠道低库存是最大的积极因素,从当前消费特点看,白酒消费高峰同节庆匹配度高,中高价位白酒旺季脉冲放量可存合理预期;情绪面上,沪港通热情高涨,白酒的稀缺性和低估值将能较好受益。随着时间推移进入下半年,白酒报表出现显著环比改善的时间节点也趋于临近。目前茅台主流经销商基本完成14年计划量,茅台的渠道库存已经不足为虑,同时可对茅台2014年及跨年度放量策略有所期待。

其他板块中,上半年乳制品收入增15.7%、利润增14.1%。收入、利润稳定增长显示龙头产品结构升级和提价效应逐步发挥,预计产品结构升级仍是未来几年龙头主要战略。同时,调味品板块收入增速有望提升。上半年调味品收入增速相比2013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滑,主要源于三公消费受限对餐饮行业影响较大。但是调味品行业消费升级趋势明确,酱油、醋行业尤为明显,且限额以上餐饮行业收入自2014年3月起已恢复正增长,预计调味品行业收入增速有望提升。

核心推荐泸州老窖、茅台、五粮液、承德露露、伊利。

银行:PMI走高提振行业表现

投资要点:

1、 PMI初值超预期提升银行股吸引力。

2、 定向宽松政策逐渐落实,方向符合预期。

今年7月,汇丰PMI初值52.0,创出18个月以来的新高,并且超出市场预期。刺激政策的效果有所体现。由于在中观数据层面缺乏亮点,市场对刺激政策的效用、经济是否企稳一直抱怀疑态度。但当汇丰PMI从4月份以来已经连续四个月回升并且6、7月份都在50以上,宏观数据对银行股表现的提振作用开始显现。

同时,目前定向宽松政策逐渐落实,政策方向符合预期,银行股的经济、流动性和监管环境或仍温和,市场情绪亦明显回暖。7月23日,李克强总理提出采取10项措施来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具体政策在竭力丰富融资主体、增加融资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7月24日,银监会出台36号文,提出具体业务层面措施来解决小微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问题,包括丰富融资产品,推进循环贷,年审制贷款;灵活银行资产处置方式,续贷后可视为正常类贷款;降低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信贷,实现小微贷的增量降价。另外,近日三家民营银行获批,主要强调差异化经营符合政策支持方向,对上市银行影响较小。

重点推荐: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

医药生物:政策法规助力行业发展

投资要点:

1、医药相关政策频出,利好行业发展。

2、中医药法公开征求意见,或利好中医药板块。

2014年1-5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3.1%及14.58%,利润率为9.68%,小幅提升0.02个百分点。由于医药行业刚性需求特点,行业收入及利润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行业出现结构分化。同时,今年以来在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器械等各领域政策频发,各项医改政策逐步细化,有利于行业及政策利好的公司发展。基药招标已经扭转唯低价是取的趋势;部分省已经开始非基药招标,利好已有新药获批等待招标的公司。

另外,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是首次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地位、制定发展政策、将从国家法律层面推动中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首先,中药企业重视上游中药材的资源、道地属性和产品质量,依托优质中药材资源开展传统和现代中药饮片业务,打通中药全产业链。其次,中成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收购、院内制剂、民间验方等各种渠道获批安全有效的中成药新药,依托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开展学术推广,进而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推荐:京新药业、洪城股份、云南白药等。

农林牧渔:央企改革带来投资机遇

投资要点:

1、猪价延续涨势,鸡鸭苗继续大幅上涨。

2、央企改革带来行业投资机会。

7月25日,全国出栏瘦肉型生猪均价至13.94元/公斤,环比涨0.26元/公斤;猪肉价格至21.22元/公斤,环比涨0.51元/公斤;猪粮比价5.06:1,环比涨0.06点;自繁自养出栏头均亏损121元/头,环比减亏14元/头。同时,鸡苗、鸭苗均价继续大幅上涨。7月25日,全国主产区鸡苗均价为1.90元/羽,较上周涨0.54元/羽;肉鸡主产区均价9.07元/公斤,较上周上涨0.35元/公斤。泰安六合及河南地区的鸭苗价格分别为2.2和2.0元/羽,分别上涨0.6和0.7元/羽;山东昌邑及河南南阳鸭肉价格分别至3.9和3.60元/斤,前者涨0.05元/斤,后者持平。

医药终端市场分析 篇4

背景介绍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市场结构及需求变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医院“第一终端”市场呈现增长放慢,零售药店“第二终端”以及以城市社区与农村合作医疗为主的“第三端市场,则在政策培育和引导下加速发展。目前,“第三终端”开始成为不少医药企业努力开拓及不断上升的市场空间。

一:伴随着新版GMP和GS P的出台,生产企业和商业公司以及从事医药销售的挂靠团队和个人都遇到了很大问题。问题一:

新的GMP的出台,即生产企业各种成本(原料,工艺,人工等)增大,利润减少。

问题二:新的GSM的出台,医药公司的运作成本也在增大(库房,管理等)小的医药公司以及挂靠公司的生存空间更加紧促或者直接被淘汰。

问题三:国家对药品价格的严格控制导致厂商无法通过价格途径增加利润。

结果: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利益都受到严重的冲击。在此情况下唯有厂商合作,资源整合,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才能达到正真的共赢。以OTC市场为例进行市场分析:

店的生存优势显然高于其他模式的终端市场。因此,药企的OTC产品首选连锁药店。

直供是多数药企的选择。某药企在国内多个省市地区的连锁药店都有自己的专柜,有自己的销售人员负责促销。此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药企可以借助连锁药店的平台进行自我宣传和推广促销,而利益分成自然是两家如何权衡的问题了。

品牌OTC在连锁药店能否上量,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连锁药店的话语权不可小觑。有药企将自己的品牌OTC放到商业上,因为是品牌产品,老百姓认同,此话不假,但连锁药店如果把品牌OTC放在不显眼的位置或者不去推荐,显然不能上量。这也是有些顾客去连锁药店买品牌药时总要弓着腰寻找,不仔细看根本找不到。药企不一定“直供”连锁药店,但一定要上心,只有上心才能上量。

单体药店也是有效补充

单体药店为了生存,多是要寻找高毛利的产品,但品牌OTC产品不可或缺,否则很容易流失顾客。单体药店进货途径无怪乎从商业公司进货或者从代理商那里拿货。药企的品牌OTC多是把费用投入到广告上了,对终端客户而言多属于低利润产品,但单体药店又靠此产品撑门面。

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关注单体药店的生存之道:自我推荐产品能力较强,选择的进货渠道越来越广,销售产品时有较高的“搭配”手段。所以,药企不会放弃私家药店这块蛋糕。而供货渠道多是借助商业公司间接配送,如果药企不能跟进,单体药店往往会把品牌OTC产品束之高阁,把高毛利产品推到前台,而把品牌OTC打入冷宫。

如果药店完全依仗品牌OTC盈利显然不能填饱肚子。那么药店为什么还对品牌OTC情有独钟?毕竟品牌OTC能够给药店带来人气。以单体药店来说,品牌OTC是情非得已,又确实放不下。

药企借助某种渠道把产品送到单体药店后,应采取更好的方式鼓励单体药店销售品牌OTC产品。某药企组建了自己的OTC队伍,采取地毯式推广模式,很有成效。尽管自建的推广队伍负责多个产品,但将品牌OTC产品作为重点推广,这种以点带面的推广模式为该药企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药企品牌OTC产品多是借助媒体达到了品牌效应,而对药店而言,品牌只是获取利益因素之一,更多的时候药企应选择更好的渠道把自己的品牌OTC产品配送至药店,再选择更合适的推广方式做大自己的品牌OTC产品。

综上并依据目前终端市场的操作手法,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适合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终端销售方案。终端销售大框架为:

在严格的区域招商基础上坚决以控销模式发展终端市场,实行市场的严格管控(区域,渠道,价格),并以现款模式为主。实行区域管理,层级负责,责任到人。具体操作如下:

1选择出适合终端操作的产品投入到第二第三终端进行操作。2结合企业情况对全国市场进行划分设立数名终端招商岗位。3结合公司情况对终端产品的各环节进行利益保护(制定经销商管理办法,充串货管理规定)。(1)区域保护(2)渠道管控(3)价格管控 4型连锁开发:(1)大型连锁:

整合市场资源,寻求有资源有能力的经销商或个人充当第三方共同开发管理大型连锁。以达到工商结合占据KA连锁,达到工商之间的共赢。(具体操作结合公司以及产品情况制定大型连锁操作方案)。(2)厂家自主开发中小型连锁,让利与终端,增加市场占有率。(具体操作结合公司以及产品情况制定操作方法)。5 连锁以外的终端市场

通过区域招商在全国范围内寻求有实力的经销商予以合作。(结合公司及产品情况制定具体操作方案)。

8做好各基药投标,力争基药市场份额。(结合公司情况落实责任人)。9市场支持(1)终端物料支持

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篇5

(一)一、诱人的蛋糕

从全球医药市场来看,降血脂无疑是一个蕴含无限商机的“金矿”。

2002年全球最畅销的200种药品中,有8种是降血脂产品;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第二的药品全是降血脂药品,分别是辉瑞的Lipitor(阿伐他汀)和默克的Zocor(辛伐他汀)。令人瞩目的是,降血脂药品在过去的5年中,仍保持着每年9%的快速增长态势。在降血脂药品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现代病——高脂血症的高发病率。

在过去二十年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的食物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中国人的膳食组成仍然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体,但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消费已经出现了大幅度上升,而谷类和薯类等植物性食物的消费却呈下降趋势。中国人膳食结构的变化,带来最显著的效应就是——高脂血症发病率的不断提升。专家估计,全国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间,血脂偏高的比例大约在10-20%左右,估计中国的高脂血症患者高达9000万。

高血脂的高发病率,已经在中国人的疾病模式中体现出来了。卫生部《2003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中显示,中国人死亡原因中,约32%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2002年每三个死亡的中国人中间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病,而这些心脑血管病患者,绝大多数死于高血脂导致的动脉硬化。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居民死因前2位已从50年代的麻疹、肺结核变为现在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其中心脏病死亡率已超过日本。

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高血脂在整个21世纪,都会是中国人健康的最大威胁。高血脂,将成为中国人整个21世纪的心病。

既然高血脂能够带来动脉硬化,进而导致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病。那么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降血脂”。医学已经证实,降血脂可以减慢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因此近20年来,降血脂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界极为重视的课题。

中国有9000万高血脂患者,也就是说中国有9000万需要降血脂的人,这是个多大的市场?只要每人平均每年服用100元的降血脂产品,降血脂市场就能达到100亿元的规模。

二、坑人的陷阱

庞大的市场、国际药品市场上降血脂产品的成功先例,这些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企业家的神经。从卫生部检索来的数据显示,截止2002年底,国家已批准的近3000种国产保健食品中,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三项上的就占2/3,其功能含调节血脂的保健品则不少于1000个。而在市场与保健品高度重合的OTC市场上,降血脂类药品总数也不低于200个。除了国产保健品、OTC产品,市场上海充斥着大量的以降血脂为诉求,而没有批号的产品,这些产品中既有“进口”的洋保健品,也有本土的健康食品。

如此众多的降血脂产品,市场表现怎样呢?和众多产品瞄准降血脂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降血脂市场现实的购买力却非常惨淡。尽管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综合多方面信息估计,在中国的OTC和保健品市场上,2002年降血脂类产品的总体销售额还不到10亿元,而这其中,估计50%以上被OTC药品分割,其次是包含多种保健功能的常规保健品——如交大昂立的昂力多邦、大蒜油等。

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充满诱惑的降血脂市场,已经让不少企业折戟沉沙——在这些企业中间,既有一些实力一般的中小企业,如青娜油软胶囊、三将金力源胶囊、大连珍奥核酸的珍奥脂舒平、北京天曲、各种大豆卵磷脂、大蒜油、螺旋藻等;也有一些大名鼎鼎的企业,如大名鼎鼎的太太药业、成都地奥、盘龙云海等。

多年前,某降血脂产品曾在上海投入了3000万元,却很快销声匿迹。接着华盛集团的攀达康浮出水面,打造“血管清道夫”品牌,狠炒美国科技概念,大造声势地做了一些空中和地面的降血脂科普教育工作,开始反响不错,但很快便后继乏力。

盘龙云海的排毒养颜胶囊是概念营销的杰出代表,销量连年高居保健品榜首,这促使盘龙云海雄心勃勃将第二个产品定为降血脂产品——诺特参。但试销投入了1000多万,基本上都打了水漂。现在人们只能偶尔看到零星的软文,或者变相地降价促销。诺特参承负了太大的希望,结果却是更大的失望。

2001年底,雄踞南方的太太药业突然发力,推出汉林清脂,以任达华主演的电视品牌广告开道,主打“收入高、血脂高”的中年男人,但市场表现平平。或许是意识到宣传方式有误,或许是因为后续推广资金吃紧,2002年底汉林清脂开始转向报纸硬广告。其平面广告是典型的“广告公司”风格,诉求对象也转到了更年轻的办公室白领,但依然无疾而终。

1、全国性操作,主攻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市民保健意识强,消费能力足,科学素养较高。这种选择性的进攻策略无疑是正确的。

2、投入资本大,尤其是广告力度大。

3、渠道完善、营销队伍成熟、操作手法熟练,各种资源都很到位。

然而,在这么多资源的衬托下,他们依然沉沙折戟,难怪OTC降脂市场被称为黑洞!

三、夹生的市场

对于习惯了炒做概念、大规模广告轰炸,然后进行快速收获的医药保健品企业来说,降血脂市场让人捉摸不透:为什么众企业前仆后继的努力、却迟迟难以启动市场需求?这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市场,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可怕的陷阱,还是诱人的馅饼?

降血脂市场迟迟难以打开局面,是因为这个市场有着不同于其他的市场的特性。

1、消费理念不成熟。

中国的消费者对于高血脂是怎么回事儿,有什么危害,还不十分清楚。有调查称,在高血脂人群中,知道自己患高血脂的只有25%,高血脂人群中,了解高血脂危害的只有20%左右。更糟糕的是,即使比较了解高血脂的患者,采取措施的也非常少。这就是降血脂市场的实际情况——市场极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单纯的“降血脂诉求”,就很难起到太大的作用,汉林清脂的失败原因正在这里——市场人员过低估计了市场开发的难度,造成了高知名度、低购买率的状况,市场自然难以为继。

2、慢热型疗效

东宇血平康的恐吓策略,虽然避开了降血脂教育、节省了大量的传播费用,短期内投入产出比比较合理,但消费者并没有被真正说服——他们不是为了降血脂而购买产品,而是为了快速消除症状。但降血脂属于慢效果产品,消费者在服用过程中间,很难感受到广告承诺的效果,这样一旦广告停止投放,销量就会快速下降——只要不说服消费者,降血脂就不会有积累。

因为产品效果消费者感受不到,症状切入、承诺疗效、不讲道理的蒙古派突击法,注定是不适合降血脂市场的。

3、夹缝型定位

在降血脂产品中,金日心源素是少有的成功案例。金日采用的策略是忽视降血脂教育,直接诉求降血脂的后果——保心健脑。在传播上,金日投放了大量的报纸、电视广告,这些广告都有着共同的特征,直接诉求保心健脑、避开市场教育。

为了让金日的保护心脑的功效被消费者接收,金日举行了大量的活动,如专家巡回举行科普讲座“健康千里行”、传统的社区义诊、举办社区“文艺营销”等等,从多方面强化产品的疗效承诺,并配合广告提高品牌美誉度。应该说金日通过大量的活动,成功地把长期承诺“保心健脑”落实到消费者的美誉度上面。金日的运作也显示出降血脂市场慢热特性——为了避免这种局面,金日干脆避开了血脂,直接陈述结果。

金日心源素的成功,显示了降血脂市场的第三个特性,降血脂产品最容易打动的消费者是心脑血管病患者——但这也意味着要和处方药争夺市场。

四、虚幻的需求

为什么降血脂是慢热市场?为什么说降血脂保健品是在和药品争夺市场?这是由高血脂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高血脂是慢性病,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只有无声的后果“动脉硬化”,等到血管堵塞70%以上的时候,患者才能感受到症状——因为高血脂缺乏症状,一旦发病又会带了严重的心脑血管病,高血脂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消费者难以感知,是降血脂产品开发市场的壁垒;而一旦在医院中检查出高血脂,更多人会在医生的推荐下选择药品——在这种情况下,OTC和保健品显然机会不大。

降血脂市场不成熟,市场呈现慢热特性,在需求最迫切的消费者群体上又要面临处方药的挤压,这就是为什么众多降血脂保健品和OTC产品表现不佳的原因。

五、后继者迷惘

尽管降血脂保健品、OTC产品面临处方药的挤压,但应该看到,在南美洲、亚洲等与中国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市场上,非处方药的销量要占到药品零售总额的40%以上。这证明,在中国市场上,降血脂的保健品和OTC药品,仍然有极大的生存空间。金日心源素(其市场主要在华东、华南)近几年的良好表现,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也许正是因为看到了个别先行者的成功,尽管降血脂市场还有点涩,尽管已经有众多实力企业折戟沉沙,尽管市场仍不成熟,但仍然有大量的厂家瞄准了这块丰厚的市场。根据对市场的监测,降血脂产品在北京、广州等一类城市,也开始逐渐升温,从运作产品种类到广告投放量,都开始缓慢上升。

在未来的几年中,仍会有大量的保健品企业介入降血脂市场,从总体上看,降血脂市场将保持快速上升态势。原因是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媒体、民间组织、厂家等共同推动的健康教育,导致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高血脂的危害。尽管降血脂市场开发难度较大,但仍然充满机会,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富矿,只是埋得深一些而已。市场在升温、企业界仍然充满热情,这个市场到底能不能做,如果能做,又该怎样做?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二)一、概述

专家指出,中国医药市场远未饱和,但竞争业已开始。目前,中国每年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只是美国人的1/130,当一般发达国家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达到2000美元、美国人均突破4000美元的时候,中国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只有31美元。但在另一方面,国内医疗用品的销售量持续增加,在今后3~5年的时间里每年将以12%的速度增长。2003年的中国医药,面对的将是一个蓬勃发展和惨烈竞争共存的局面。这是值得每一个医药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医院市场分析

如何做好医院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药营销的成败,同时也是医药营销的主要内容。我在实践中摸索到推销药品的窍门,那就是必须打点好一些“关键人物”。

第一是医生,他们手里有处方权,用哪种药,用多少,全由他们说了算;第二是医院的库房,从医药公司进药全由他们负责:第三是药房,他们有一个“小账本”,每个医生用了多少药,该得多少提成,全是由他们提供给我的;第四是医药公司,医院从他们那里进药,我凭药款拿提成。

“打点”这些人的方法也简单,不过是根据各人的“重要性”给予不同档次的提成。有些人难打发,那么就给他多送点礼,多请他吃几次饭。推销同一种药品的医药代表是竞争对手,常常互相“刺探军情”,如果哪家公司给医生的提成高,另一家公司的医药代表就会向上汇报,要求提高给医生的提成。

在实际的操作方式上,每个医院的规定都不一样。一般是先找到科室的主任,向他介绍自己的药品包括达标情况、价格及临床疗效等,然后要求他向药剂科“提单”,也就是提出购买要求,药剂科批准后,就可以进药了。有的医院有药事会,需要他们同意,还有的医院是院长说了算。总之,要针对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医药代表为了与各个环节的人搞好关系,难免要请人吃饭、打球或送礼,有时还要赞助一些学术活动。公司每年的预算里都有“开户费”一项,专门负担这些费用。因药品不同及医院等级不同,“开户费”标准也不一样。

比如***肝灵,零售价是29.8元,三级甲等医院的“开户费”是3000元,二级甲等医院是2000元,一级甲等医院是1000元。而**地平注射液的零售价是158元,三级甲等医院的“开户费”就高达5000元。“开户费”都是医药代表先申请,用了以后再报销。有的医院用的少一些,有的就要超过一些,但总数大致能平衡。

“开户”是基础,以后还需要医生多开我们的药。公司专门列了“临床费”一项,规定了每开一单位药品,要给医生多少钱。比如**地平注射液“临床费”是20元/瓶,***肝灵是3元/瓶。除了“开户费”和“临床费”,公司还列有“维护费”,用来与医生平时“联络”感情,也就是吃饭、娱乐以及赞助等,我们可以自己安排。

对于这些活动,跟我们熟的医生一般都不会拒绝。至于“回扣”的给付方式,一般都是固定在月底或月初的某个时候提前用电话通知。由于现在医院对回扣普遍抓得挺紧,()甚至有的医院还装了监视器,所以都不留任何凭证。

三、OTC市场或社区医药市场分析

OTC市场或社区医药市场的开发,已经成为了现代医药营销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治疗的疾病,购买感冒药的比例在所有购买的药品类别中居首位,其次为咳嗽、咽喉疼痛、发烧及心血管病等疾病。随着OTC市场和社区医疗市场的逐渐壮大,使得广告、店员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药的主要因素,店员的作用仅次于电视广告。

研究发现,一旦店员向消费者主动推荐某种药品时,有74.0%的消费者会接受店员的意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明确具体品牌的消费者中,当店员向他推荐其他品牌的药品时,有66.2%的消费者改变了主意。研究还发现,店员在向消费者介绍药品时,大多将药品的疗效、价格作为促销工具,而对生产厂商的知名度却不做太多说明,这一点至今似乎未被经营药品的生产厂家重视。

四、医药代表工作的总体思路

由于医药代表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代表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个人素质都比普通推销员要求更高。善于运用推销之术,对医药代表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自我推介,赢得客户真诚、友好的合作。良好的自我推介,是让对方接纳你和你的产品的首要条件。

推介不是自我吹嘘,自我标榜,一切浮夸与伪装终会被眼光挑剔的医生所识破。不断从生活与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素质,把前期有意识的行为变为有意识的习惯,是医药代表必须给自己树立的发展目标。

1.要保持充沛的精神与活力,以整洁得体的仪容,彬彬有礼而不卑恭的形象面对自己的客户,并不断塑造自身良好的气质与稳健的风度;其次,培养真诚、友善、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磨炼自己的意志;再次,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努力涉足包括医药专业在内的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与专业化水准。

2.实事求是展示企业形象,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医药代表的工作不是独立的,而是企业整合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与品牌在医生心目中形象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品的使用程度。医药代表在充分推介产品的同时,实际上也在从另一个角度推介企业。

3.必须全方位深入了解自己的企业,充分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原则与价值取向;其次,认真分析、提炼、归纳企业的优势,同时不回避劣势,正确对待企业的不足;再次,认清自己的工作目标,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充分利用企业所能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最后,对企业充满信心,时刻觉得自己的企业是最棒的。只有对自己的企业充满信心,才能通过你的言行由衷地感染对方。

4.利用新产品的全新概念感染客户。医药代表推销的药品一般是新药,另有部分是新剂型或老药新用,围绕这些具有学术理论及新概念的产品,完整准确地推介是让医生接纳产品的关键。

5.介绍新品种的功效理论、研发背景以及该药与相关药品的临床发展历史;其次,恰当介绍新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只有熟练掌握新药品的功效和临床知识,才能从各方面回答医生可能的提问。医药代表必须将扎实的医药基础知识充分应用于药品的推广活动之中。

6.充分全面地推介产品,实现销售。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结果,推介自己、推介企业、推介新概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销售产品。差异经营或优势经营是医药代表击败竞争对手的法宝。成功的推介是将自己有的而客户尚不了解的东西,向客户作充分全面的展示。

7.医药代表要善于推广产品的“卖点”(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独创性等),深入介绍自己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异性以及自己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客户充分了解自己、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深入浅出的推介活动中,赢得客户的友好合作,逐步培养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开拓自己的营销事业。

五、结束语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在完成了药品招标工作后,关键是对医院和医药公司进行业务公关,尤其是对医院的重点公关,力争在最大程度上赢得药品订购合同,以最终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与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必须树立从药品订单的收集、药品运输的执行、公共关系的维护以及货款回笼的监控的全程服务的意识,兢兢业业地做好公司的药品销售工作。

现代医药销售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切实地把医院的临床用药需求和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掌握好,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医药代表的实际工作。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医药代表的努力,使医生完成从尝试用药、保守用药、二线用药一直到首选用药这样一个认知和用药过程。

总之,每一个医药代表在具体的医药销售中,不仅要做好药品的销售,而且还要加强学习医药知识,并且用后者来指导自己的药品销售,努力改变过去那种“光卖不管”的被动。

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三)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出现了令人触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情况却并不让人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今年上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5.5%,同比增幅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实际增长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还同时指出,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69.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6.65%,而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45.3元,占全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医疗消费在城乡人均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差距并不大。农村居民人数基本是城镇居民人数的二倍以上,如按实际数字计算双方医药销售金额应当大致相近。但是今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723亿元,而其中农村销售额35.5亿元,仅占全国销售额的4.9%。城乡医药市场消费差距之大,确实应该令人思索。笔者认为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还依然存在。这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极不相适应。医药保健是保障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现状

(一)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镇、乡两级的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客观的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由此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在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从而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之地。另一方面在销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二)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造成广大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严重下跌,不合格药品随处可见。据有些地区对农村基  层药店、诊所、卫生室抽检,药品不合格率竟高达70%,而那些无证经营的超市、保健品店、诊所还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就是过期失效、霉变虫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药上市等几个方面。

(三)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靠高不靠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四)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县级,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农村市场的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二、症结

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第一、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建国以来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

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处于秋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第二、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市镇,医药品种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农村市镇药店已经很多,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解放前许多镇上有近十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三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各种经济成份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份连锁网络中心按照自已所在城市经营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雷同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服务项目却很难购到和满足。

第四、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集团企业热衷于在城市拼搏,无暇顾及如何占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不见。

第五、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我们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

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

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三、初探

农村医药市场要加强监管力度,已经引起许多领导的重视。县级药品监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工作也正在建立和强化,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特殊性和因此而形成的难度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建国初期,由于农村医疗水平的落后和医药商品的缺乏,农村急切的是要解决药品的供给问题。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解决了农村医药市场的根本问题。由于药品掌握在国营经济手中,在国营商业系统从上到下的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发展比较平稳。随着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农村集镇上的个体诊所联合起来,组成联合诊所。个体零售药店联合起来,组成合作药店。有一定规模的医药商店实行了公私合营。由于联合诊所、合作药店、公私合营药店都在掌握住医药物资的国营经济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还是发展平稳。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中心集镇由国营经济直接组建地区性人民医院,联合诊所也接受卫生局的领导和管理。农村医药商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规范管理曾多次因条条、块块的管理模式而条块变动。但在国营经济的统一领导下,农村医药市场的发展也是比较平稳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加入,多种商品流通渠道的展开,彻底打破了农村医药市场几十年平稳发展的境况。特别是农村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村医药市场也就跟着出现了巨大的变革。简单的历史回顾,面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发达、人口分散、村落众多、网点稀少,形成了农村医药市场宽广、多层次的消费结构,网点设置分散和监督管理困难等特点,我们认为

一、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坐镇在城市中的大型医药集团企业深入农村,通过收购、兼并,合股、控大股、直接建网点等多种形式,切实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农村行政机构的改革,特别是以经济自然流向为指导,实行撤小乡并大镇,撤小村并大村,精简行政机构,精简行政人员,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变革。这为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带来很大的方便和效益。建国几十年中,农村医药市场的平稳发展,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农村医药市场长期有一个主体力量统管。大型医药集团牌子硬、信誉好、实力强、品种齐、价格廉、质量有保证。支持他们占领农村医药市场这从根本上解除农村医药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向那些大集团企业提议,深入农村应该深入到在农村机构改革后的大村所在地组建连锁网点,因为这里是农村经济最基层的中心地,也是各农村村落人流的中心,也是目前我国农村医药网点的空白处。

二、建国几十年中城市国营医药批发企业下伸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发部门,我们认为这个经验实得大型医药集团占领农村医药市场的借鉴。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应该在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零兼营的药品配供中心。全面开花,做到每个网点品种齐备,这是得不偿失的。一方面每个网点品种齐,势必库存大,药品卖不掉,周转失灵,既造成经济损失又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若品种少、规模小又满足不了消费多层次的现代农民医药保健的正常需要。这正是一些以单一经济成份组织的连锁网店存在的而且很难解决的问题。而在中心集镇建立配供中心,则有利于商品资金、人员规模的节约。农村中心集镇人口多、经济繁华、商品辐射能力强。配供中心由于实行批(配供)零结合,身在农村了解农村市场的需要,多备品种能够适应农村医药市场多层次的消费新需求,又可以“以一供十”,即用较少的资金满足周围乡镇、村镇(含改制后的大村)连锁网点的需要。同时农民有个土种土生药材的收购问题。近年来土生药材由于无人收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减少了农民收入。配供中心身在农村,了解药源,又可根据组织的指令,辅导种植和收购药材。确实这是为农民做的一件大好事。

三、市、县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否能以农村中心集镇上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农村医药配供中心为依托,借用或聘用配供中心的领导为农村药品监管的人员。在县级药品监管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农村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

1、生活在农村中的人员熟悉农村中的情况;

2、由于配供中心在农村有一个网络体系,运用好这个网络,监管工作可大大地取得实效而且大大地节约费用;

3、可节省行政机构人员编制;

4、容易取得地方党政领导、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容易协调地方上的各种关系,有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5、农村居民民风淳朴,讲究情感。监管人员在农村工作,为严格、公正执法,容易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实行政务公开,提高药品监管工作水平,切实改变农村药品市场的不良现状,确保农民用药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四、农村是个大市场,有占到全国人口70%的农民住在农村。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农村的消费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去占领农村市场,既能取得社会效益和企业近期的经济效益,健全的销售网络,入世后,其战略性的成果也将十分显著。当然政府更应该积极鼓励企业深入农村医药市场,要制定倾斜的政策支持企业占领农村市场。

1、城市与农村有一定的行政障碍,这很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

2、现有的店铺都有较好的地段,新网点的设立要取好的地段,更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

3、新建网点,手续难度大,费用也很多。企业正常营业后,正常情况下还要半年才能盈余,所以政府应该给予企业积极的政策辅持、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

4、医药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大型集团企业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当成自已的眼睛和手足在农村的延伸,支持他们,依靠他们,共同监督管好农村医药市场。

生物医药市场分析 篇6

现状分析

1、行业技术特点

(1)多学科交叉应用

医药、生物工业自动化行业综合运用自动化控制理论、制药工艺、信息技术、流体工程、电子电路、嵌入式软件和系统可靠性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涉及多个学科交叉领域,综合性强,技术难度大,研发投入大,产品服务对技术要求较高。咨询热线:400-600-8596 010-6034381

2(2)定制化

由于在产品品种、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等方面的条件不尽相同,客户通常会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个性化的服务要求。因此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应综合考虑上述诸多限制条件,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定制化产品。

(3)技术更新速度快

医药、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日趋严格,加快了工业自动化技术更新换代的进程。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为满足不同环境和生产特点的需要,自动化控制系统也融合了其他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因此,为适应行业的发

展要求,自动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必须具备较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2、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和我国企业对产品研发、设计日益重视,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和再创新,我国医药、生物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已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尽管如此,我国在该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控制理论的应用、制药工艺自动化的连续性、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生产与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相结合等方面,是我国医药工业自动化领域未来需重点突破的方向。此外,随着下游行业需求的不断更新,工业自动化行业开始向管控一体化、集成化和专业化、全生命周期等方向发展。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深度评估与行业前景研究报告》

(1)向企业管控一体化方向发展

随着行业的发展,制药、生物企业将会从单项、局部的改善向着综合、集成的优化转变,尤其是计划、组织、控制三大职能的整体优化,更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难点和重点。其中,生产计划与生产过程的脱节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成为制约企业内部信息集成和企业之间供应链优化的瓶颈。管控一体化

是指在传统的流程控制系统中,集成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通过制造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帮助企业实施完整的闭环生产。根据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的调查,应用管控一体化系统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如产品质量可提高19.2%,劳动生产率可提高13.5%,产量可提高11.5%。

(2)向集成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行业的发展,制药、生物企业开始关注生产管理、生产过程和销售方式的改进,因此对自动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只有对医药、生物产业有深刻理解的专业自动化公司才能与客户联系得更紧密,不仅可以为客户带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还能更好的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使制药、生物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因此,制药、生物企业逐步减少了将控制系统分开采购的方式,开始选择可提供自动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3)向全生命周期化方向发展

制药企业对基于完整生命周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GMP验证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完整生命周期要求自动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由简单的、具体的、细节的设计转向复杂的、总体的设计和决策。自动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应提供符合GAMP5要求的,从计划、设计、实施、测试及报告等阶段的整体验证服务。因此,自动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在项目实施前,就应制订自动化控制系统的GMP认证的实施方案,并贯穿于设计、制造、检测、销售、使用、维护、报废等阶段。

3、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自动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普遍采用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经营模式。由于对技术要求、生产规模、生产条件和工艺过程等方面需求各不相同,客户通常会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设计、实施等方面提出个性化的服务要求。系统提供商会针对客户的某一个项目综合需求,从控制方案的制定、设计选型、集成设计、硬件采购、软件配置、现场调试、试运行,直至产品验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定制化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制药、生物企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包含大量非标准零部件,使其对后续服务的依赖较大。定制化的经营模式在为制药、生物企业提供最匹配的系统设备及组件的同时,也提高了制药、生物企业的转移成本,有利于自动化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医药工业和生物产业的应用

目前我国医药生产工艺主要由原料药、制剂及辅助工段组成。原料药和制剂又主要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等类型。不同的制药类型,其自动化的形式和技术要求不尽相同,尤其是原料药和制剂。医药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日益成熟的自动化技术的支持,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原理与一般工业的基本相同,很多自动

化技术和原理,如各种光、机、电、磁、气等传感技术,测试技术、传动技术、运动技术、分析技术,PLC、PAC、单片机、嵌入式技术、总线技术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药工业生产环节较石油化工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参数较多,且不同产品对各参数的敏感性要求各不相同。例如生物制药的发酵过程中涉及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控制参数就有温度、溶解氧、二氧化碳浓度、糖含量、pH值等,不同的菌种对上述参数的要求各不相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菌种对参数变动的敏感性要求越来越高,还有中药提取、浓缩、醇沉、渗漉等过程的控制变量也呈现精准化趋势,在此背景下,人工操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制药行业规模化和精细化生产的要求,运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必然的选择。鉴于制药行业的特殊性,除了一般的自动化技术原理外,更注重要求控制系统提供商具备深厚的行业经验、对生产过程中关键节点的精准把握以及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制药行业在无菌、净化、灭菌、清洗等方面有着极其严格的规范要求。基于制药生产过程中存在控制参数的复杂性、不同产品品种生产工艺关键节点的差异性以及对无菌、清洁环境的高要求性等方面因素,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组成不尽相同,自动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根据客户具体的产品品种特性、生产工艺流程、实地场所环境等方面的客观条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根据相关专业资料,我国制药、生物产业的企业基本上采用小规模、单元化、批量化和间歇式的生产方式为主,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大部分还局限在药品生产的某些局部单元上,例如生物发酵、中药

生物医药市场分析 篇7

1太原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十二五”以来, 太原市的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增长态势, 初步形成了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等门类较全的生物医药生产基础[2]。太原现有注册生物医药生产企业34家, 其中化学药制药企业26家, 中药生产企业17家, 特殊药品生产企业10家, 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不高, 制药企业数量不足全国数量的1%, 约占山西省数量的22%, 基本形成了化学原料药有规模, 中药有特色, 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医药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有基础的产业格局。

2产业与技术创新链优势分析

太原经过近几年的创新发展, 在生物医药产业与技术创新链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在化学药技术创新链方面, 可实现从药物发现到新药与仿制药研究, 并具备合成、修饰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的合成研究、工艺优化与产业化的技术实力;在现代中药方面, 山西省作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体系基本完善。此外,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作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可为中药制药企业及研究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服务;在蛋白质化学与工程、代谢工程及微生物制药以及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并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已建立基因克隆、单抗制备和纯化等一系列生物制药技术平台。

3产业与技术创新链存在的问题

虽然太原的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有了一定产业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也应清楚地看到当前的太原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产业链“短断”现象严重, 结构完整性差等问题, 均有待于认真解决。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化学药产业仿制水平低

近年来, 国内医药企业研制、生产的仿制药已在国内医药市场形成了一定的份额。太原化学药也与国内现状一样, 创新性药物少, 仿制药物占绝大多数。相比新药开发, 仿制药的开发风险小, 使得仿制药的开发和生产成为太原市制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然而, 太原市仿制药企业的仿制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 还不能与国家平均水平相提并论。

3.2特色中药产业附加值低

山西作为天然药物大省, 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除了传统中成药, 还研发出了颇有市场潜力的新药, 在研发和加工能力上, 本土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但个别中药产业的繁盛并不意味着太原市整体产业的崛起。本地中药产业具有特色的品种少, 绝大多数药材只能以原料出售, 附加值低, 对整个中药产业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 中药产业链整体绩效水平不高, 这是制约太原市中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症结[3]。

3.3生物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未形成产业化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 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已成为当今活跃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目前, 山西省生物药生产企业只有山西威奇达光明制药有限公司和山西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生物药产业还未产业化, 只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

4太原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链重大技术需求

围绕太原市生物医药技术创新链创新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不健全和现有平台功能不完善、服务能力弱等问题, 现提出重大技术需求, 通过整合和引进科技资源,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太原市科技进步和创新体系建设, 提高太原市生物医药领域核心竞争力, 力争将太原打造成山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中心。

4.1化学药重大技术需求及关键技术瓶颈研究

化学制药业是一个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工业, 而新药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4]。太原在创新性化学药物研究方面, 应重点解决缓控释制剂技术、靶向给药技术和定位给药技术、难溶性药物制剂技术、长效制剂技术、速效制剂技术, 先导化合物发现和结构优化技术、药物成药性评价技术、仿制药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技术, 化学原料药制备新技术、化学合成的手性合成技术和生物合成技术等。形成治疗病毒性疾病新药, 治疗与诊断放射性药物, 应急抢险类药品, 口腔崩解制剂,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 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改良型创新药等。

4.2现代中药重大技术需求及关键技术瓶颈研究

中药产业链的特点是跨度大, 与民生关系紧密。围绕山西省的中药资源优势和特点, 即在中药材上具有大宗常用品种多、道地药材量大、质优, 在中成药方面独家品种多、医院制剂品种多的特点, 太原应重点突破中药材生产、中药活性物质提取分离技术、中药制剂成型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中医证候评价技术、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技术、中药新药临床前药学与药效学研究等关键技术, 形成放疗、化疗损伤防护与修复中药品种及保健食品。依托山西优势药材、小杂粮资源, 形成山西独家中成药的升级产品等。

4.3生物药重大技术需求及关键技术瓶颈研究

药物产业链从大的角度分为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 (中试放大) 、临床研究、营销上市4个环节, 特殊的是, 生物药产业由于牵涉到人的生命安全和疾病治疗效果, 又有临床试验与上市前审批与上市后监管3个重要环节。其中, 集成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新药发现、临床试验等环节的新药开发链条, 既是创新与资本最为密集的环节, 也是上市后市场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基础, 因此是制药产业的产业链核心环节, 是制药业发展的关键。在生物制药方面, 太原应重点解决疫苗、重大疾病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研究, 生物催化转化技术, 蛋白质表达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基因组技术, 蛋白质组技术等重大工艺创新药物及药物专用中间体制备技术、新制剂技术, 新型抗生素、氨基酸、新型酶制剂生产新技术等。形成重组融合蛋白、重组人凝血因子等系列产品, 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 重大工艺创新药物及药物专用中间体等。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呈现哑铃型结构特点, 前期的研发和后期的销售所占用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比例较大, 而中间的生产环节由于机械化程度较高对人力资源需求较小。太原应凭借科研资源聚集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环节建议, 即研发创新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建设, 完善化学药、现代中药、生物药等从药物发现到特色药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产业化全覆盖的技术创新链, 提高现有平台的创 (下转第31页) 新能力, 通过建设综合性的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大平台与针对药物研发不同阶段所需关键技术分平台, 增强太原为山西医药企业服务的能力, 将建设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平台作为本地区未来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摘要:从太原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入手, 对现阶段太原市的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技术的创新水平、关键技术及技术瓶颈、产业短板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 提出了太原应完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链, 提高现有平台的创新能力, 通过建设综合性的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大平台, 增强太原为山西医药企业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边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需求与政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 2012.

[2]崔华.加快山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山西科技, 2012, 27 (4) :7-11.

[3]段伟华.草出深山方成药——关于山西省中草药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N].山西日报, 2012-09-24 (C3) .

生物医药市场分析 篇8

关键词:医药;物流;连锁企业;经营

一、我国医药连锁发展的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以及连锁经营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药流通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国有、集体经营等模式将被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的集约化配送制、连锁制所取代,众多医药连锁店迅速崛起。

1、我国医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02年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零售药店连锁制给予肯定并大力提倡。同年召开的“跨省市连锁试点工作会”又首次取消了对跨省市开办连锁店的限制,这无疑给连锁药店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市场的需要。我国人口多、分布广、老龄化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使医药零售业发展潜力很大。

竞争的需要。加入WTO是促成我国医药零售业连锁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入WTO后一是外资企业将为医药物流和医药零售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创造机会。二是各家医药零售企业将在售后服务、营销渠道管理等方面展开争耳。所以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药品零售业面临的挑战,走连锁化道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自身各方面的积累。长时间的资本积累,医药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规模与效益的长期周转磨合,让规模经济产生,这是连锁药店发展的基本动力。在良性循环状态下所积累的资本为连锁药店的运作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2、医药连锁企业的经营优势

连锁药店与单个药房相比,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统一管理、行成了品牌更有竞争优势、具有连锁业的经营特点。(1)规模优势。零售药房与连锁药房相比,而场地面积、店内装修、设施改善、药品品种都是其他单个药房所不能比的。(2)品牌的优势。由于连锁药店追求的是规模效应,其药品品种、质量、价格都是规定的,服务也是确定的,品牌优势极为明显。 (3)渠道网络优势。由于经营正规和分销能力强,很多供应商乐于与连锁药店合作,而分店经营网,连锁药店以本地为经营中心,向周围地区发展经营网点,销售网络宽广,由于连锁药店品种齐全,品质有保障,服务标准高等原因,连锁药店锁定了一大批顾客,客户的回头率高出零散药店的25%。

二、我国医药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特许经营行业,准入门槛高。按照相关法规,医药零售行业是特许经营的行业,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才能够申请营业执照。

市场已开放,进入壁垒正在降低。2000年以前,我国药品消费市场基本上处于封闭的状态,2001年开始进行区域连锁经营试点,但随着政策的开放,这一壁垒已基本不再存在,估计2007年连锁药店的扩张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

现有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人才。由于多数企业刚刚起步,缺乏诸如资金、人才、管理经验、技术以及克服零、散局面所必需的统一采购配送系统和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支持,难以打破“高运输成本、高库存成本或不稳定的销售波动”,很难形成“与顾客和供应商交往的规模优势”。具有资质的执业药师的匮乏,也是制约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主要因素。

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品牌号召力、商品配送能力及信息化网络管理是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分割和企业缺乏必要资源等原因,目前国内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商品配送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缺乏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经营模式,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徐应云.打造医药连锁企业的脊梁,医药经济报2005,12.

[2]杨玉福,万俊栋.药品营销策略,北京科学枝术出版杜,2004,4.

上一篇:十一国庆作文400字下一篇:嘎斯灯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