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物医药产业(精选7篇)
河北生物医药产业 篇1
一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 生物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我们最为关注的粮食问题, 还是能源紧张的问题, 甚至于我们的健康、国家的安全都是生物技术所涉及到的领域。生物技术行业是基础, 它拥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谁拥有了生物技术创新的优势, 谁就掌握着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依据现在的发展形势来讲, 我省的生物技术医药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较大。我省对于化工产业、医药产业、中药产业有着较为深厚的研究历史, 现阶段我省已经初步形成一些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医药产业群。据统计, 河北省生物医药行业总产值、出口总值分别居全国第8位和第5位。其中我省的青霉素、维生素C的生产量, 更是取得了位居榜首的骄人成绩。
2.产业技术支撑能力较强。我省对于医药行业, 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石家庄著名的石药、华药集团组建了维生素行业的创新战略联盟。为了保证我省在医药方面能够有更大的突破, 在石还专门设置了很多国际级的实验基地, 引进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经过各个创新平台的努力研发, 我省在很多药物生产中都位居榜首, 有力地支撑了医药行业的发展。
3.产业骨干企业实力雄厚。对于河北省来讲, 制药企业一枝独秀, 华北制药集团、石药集团、以岭、神威、秦皇岛骊骅以及石家庄四药 (利君制药) 等六家企业进入2009年度中国制药企业百强名单。
“十二五”期间, 加快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发展, 成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全球范围内医药行业大幅度的历史性跨越, 为我们培养生物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由于现阶段医药产业竞争激烈, 国家必须大力扶持、科学规划, 将我们现有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到最大, 加速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发展。
我省规划到2015年时, 保证全省的医药企业总生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 增加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骨干企业, 将河北省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医药创新示范基地。
二生物医药人才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 国内医药市场竞争严重, 很多小的、生产力不够的企业都被竞争下去。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反复出现, 国有医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将一些规模小、重复建设的小型医药研发机构进行合并改进。虽然这样做有助于企业的规范化, 但是这样一来可能会造成对一些人才的安置不合理, 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经济发展。
1.“人才短缺”和“人员富余”问题并存。
国有企业每年都会大批量地招收应届毕业生, 但是由于工资和其他行业招聘的工资相差十分悬殊, 很多大学生都干了不久就跳槽, 另谋生路, 国有企业的药厂, 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实习基地”, 造成了年年招人, 年年缺人的现象。而且, 很多国有企业有很多闲散人员, 挂着国有企业的头衔, 自己在其他地方上班, 这样不仅占用企业岗位名额, 还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 成为企业的巨大负担。
2. 论资排辈的现象依然存在。
很多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都抱怨有老人欺负新人的现象。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一般都是从本单位一层层选拔上来的, 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比较死板, 自我意识较强, 很难听进他人的劝告, 尤其是刚进入企业的新人, 有时会存在被故意刁难的现象, 这样的行为使得很多大学生不满而辞职, 进而造成了大批量的人才流失。
3. 旧体制下对人才的认知错位。
国有企业在人才使用上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 在人员分配上忽略了公平性, 只把当官的作为人才培养, 忽略了其他员工具有的内在潜质, 干部的独霸专权, 使得很多事情没有办法顺利开展。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 严重遏制了外来新鲜血液的注入。再加上部分管理者自我意识浓厚,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不听取他人的建议, 不人性化的管理, 使得很大一部分精英选择了跳槽。
三民营医药企业的人才现状及问题
很多民企医药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 虽然他们懂得通过招聘外来人群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但是却害怕这些外来人群缺乏对企业的忠实度, 进而造成了“近亲繁殖”现象。大家看一下民营医药企业就会明白, 很多招聘人员所在的岗位都是服务业部门, 但凡跟管理层沾一点边的岗位, 都会呈现出明显的三缘性———以血缘、友缘、乡缘为纽带。这些, 严重阻碍了人才的晋升空间, 很多人在经历满腔热血想要大干一番后, 还是屈服于残酷的现实。
四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对策
我们如果想要在医药领域打造出一番天地, 就必须构建新的医药发展体系, 制定新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确保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给员工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面对新的重大项目, 我们可以改变原有的专制独裁的制度, 增加新的技术入股, 多听取新人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改变原有的招聘模式, 更加广泛地招纳贤士, 对于为企业做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 给予一定的表扬, 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提高生物产业创新能力
作为在医药行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石家庄, 在那里有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等人才培养基地和摇篮, 他们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量的技术性人才。与此同时, 很多国家级、省级重点的骨干企业, 国家级工程中心、重点培养基地, 新型技术研发、创新联盟等都设在石家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石药和华药集团,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企业也加入到创新联盟, 比如:河北以岭医药集团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神威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
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 不要固步自封, 要把眼光放的广阔一些, 因为自己原有的人力和技术已经达到了极限, 很难再有技术性的突破, 这时就必须本着走出去的原则, 面向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吸贤纳士。面对大型集团我们可以尝试与其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让他们有紧迫感, 进而提高生物产业的创新能力。
河北省医药产业物流指数分析 篇2
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医药大省,医药业是河北省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医药业的健康发展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省会石家庄素有“药都”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医药生产加工基地,医药生产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一,产值居全国第二。河北省医药业整体上附加值不高,原料药比重较大。从供应物流来看,医药制造企业的原材料平均库存较高,库存成本居高不下;从销售物流来看,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对每种药品的运输、装卸、储存等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而目前医药流通商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医药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的信息化系统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这就使得医药业的物流运营成本偏高。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医药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因此,发展与优化医药产业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药产业物流指数的定义
在经济、管理等领域的诸多研究中,指数作为重要的统计工具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广义讲,凡是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狭义讲,指数是用来测量总体各变量在不同的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的相对数。统计指数的对比性质和表现形式既简单又直观,对于不同的经济现象、不同的分析要求,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应用不同的指数方法。通过建立产业物流指数这一指标,构造医药产业物流结构模型,可以直观地分析物流产业对医药产业的影响,针对医药产业中有关物流的薄弱之处,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河北省医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在国际理论界,对于物流指数的计算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种是基于ABC管理原理的物流指数计算的概念型公式,即物流指数=物流费用+所动用的物流服务资产的总价值×资产占用费率。另一种物流指数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物流指数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构成。由于这两类方法都是基于建立在会计核算体系框架内的物流成本核算条目,而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因此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因此,虽然理论模型为研究物流总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它们的实际应用与物流成本管理实践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距离。本文采用医药产业的物流成本与产业总产值的比值来定义医药产业物流指数,并以此来衡量医药产业的物流速度和物流质量,体现医药产业的经济效率。
鉴于医药产业和物流产业的一般特点以及相关数据收集的可能性,将产业物流指数确定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产业物流成本以及该产业总产值。一个产业的物流成本是评价该产业发展状况、衡量该产业发展水平、反映该产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该指数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其表达式为:物流指数=1-产业物流成本/产业总产值。在此表达式中,产业物流成本亦可称为产业物流费用,包括在该产业中所有涉及物流活动所耗费的成本或费用,如运输成本、仓储成本以及管理费用等。产业总产值指该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与服务的价值总和,产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相关的统计年鉴。物流指数的取值范围在[0,1]。该表达式表明,当产业的物流成本与其产业总产值的比值越大,则该产业的物流指数越小,意味着该产业中大量的费用消耗在物流阶段;反之,若比值越小,则该产业的物流指数越大,意味着该产业利用较小的物流成本完成较高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率较高。产业物流指数是一个相对数,无量纲。因此,它的意义仅仅是在于对产业内的物流资源有效程度的评估。它的值越接近于1,就证明该产业的经济效率越高,该产业的物流资源获得有效利用;越接近于0,则表明该产业的经济效率越低,该产业的物流资源尚未达到有效利用,仍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二、医药产业物流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从企业成本构成来看,物流环节中的仓储、保管、运输、配送、装卸、包装以及信息追踪等都是成本发生的环节,并不直接实现价值,因此很难准确测算产业物流成本。国外发达国家对物流成本的研究思路是将物流成本分解为三个部分,即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通过对各地各类规模的医药企业的调研,结合医药产业实际发展现状,笔者将影响医药产业物流成本的因素归纳为竞争性因素、产品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几个方面。
1. 竞争性因素。
医药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中充满了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产品的价格、性能、质量外还有服务,优质的服务意味着高效的物流。因此,物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化的。竞争性因素主要由订货周期、库存水平、运输三大因素构成。
2. 产品因素。
医药产业的产品特性一般是较为特殊的,易耗损、处于较为特定的保存环境等。而这些特性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物流成本。产品因素主要包括产品价值、产品破损率、特殊搬运等。
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空间因素、地理位置及位置状况等。空间因素主要指医药企业物流系统中企业制造中心或仓库相对于目标市场或供货点的位置关系。若企业距离目标市场太远,则必然会增加运输及包装等成本。因此,环境因素对物流成本的影响是较大的。
4. 管理因素。
管理成本与生产和流通没有直接的数量依存关系,但却直接影响着物流成本的大小,节约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管理成本都可以相应地降低物流成本总水平。另外,企业利用贷款或第三方开展物流活动所支付的利息或费用也将影响到物流成本的高低。
5. 其他因素。
除上述主要因素外,物流成本往往还受到国家对产业的政策、社会经济对物流产业的宏观环境以及从事物流活动人员的素质等影响。这部分因素的特点在数值上很难获得精准的测量,往往需要主观性的判断,对物流成本的影响需要定性分析。
要衡量如此众多的因素在医药产业物流指数中的不同影响程度,对于计算产业物流成本非常重要。通过医药企业中涉及物流活动的调研,经过专家分析和小组讨论,对影响医药产业物流指数的系统因素进行了归纳整理,确定了13项因素作为系统要素进行分析。这些因素分别为订货周期、运输成本、人员素质、地理位置、管理成本、库存成本、资金周转率、物流信息化程度、产品特性和价值、产业发展、社会环境、产品破损率和物流设施程度。这13项因素的选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因素是可量化、可从实际生产中直接获得的,并且可作为产业物流指数中量化的一部分,如订货周期、库存成本、管理成本、运输成本等;另一部分因素是指宏观性、难以量化、在实际生产中能够起作用但是难以取值的影响因素,如地理位置、物流信息化程度、社会环境、产业发展等因素。该因素按照在小组讨论产生的顺序自然排列。这些因素从直觉上讲都会对物流成本产生影响,但是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明确它们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对物流成本和产业物流指数的计算具有鲜明的意义,解释结构模型是分析它们之间关系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三、医药产业物流指数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ISM)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该技术由于具有不需高深的数学知识、模型直观且有启发性、可吸收各种有关人员参加等特点,因而广泛适用于认识和处理各类社会经济系统的问题。由上述13种因素两两之间的二元关系画出要素关系方格图(见图1)。
图1中,用V表示方格图中的行要素影响列要素;用A表示列要素对行要素有影响;X表示行列两要素相互影响,即两要素之间存在强连接关系。结合图1中的各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图,可建立与医药产业物流指数影响要素关系相对应的可达矩阵(如表1所示)。
将可达矩阵进行缩减变换,进而层次化处理,将这13类医药产业物流影响因素处理为三个层面。然后,将各个因素按照已有层次排列,分为不同等级,根据多级递阶有向图方法,可绘制得到按级间排列的产业物流指数影响因素的解析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影响医药产业物流指数的众多因素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产业物流指数,第二层为库存成本、产品特性和价值、人员素质以及物流信息化程度。余下的为第三层的因素。这表明,直接影响因素是库存成本、产品特性和价值、人员素质以及物流信息化程度。在针对医药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对企业的物流成本影响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便是库存成本,这与解析结构模型的结构是一致的。此外,医药企业产品所具有的特性也直接影响着产业物流指数中仓储成本、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了产业物流指数;人员素质和物流信息化程度对物流成本影响在医药行业中较为突出。在这四个一级影响因素中,只有库存成本可以量化也最容易量化,因此不妨在医药产业物流指数计算时近似采用库存成本和总产值的比值来计算。如果要尝试改进企业物流成本,当然需要对其他非量化因素进一步研究。众多影响因素与医药产业的经济运行效率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影响的效果是多方位的。如果能把这些量纲不同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对于研究物流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从某种意义上讲,产业物流指数的核心是产业物流成本。从医药产业的供应链角度来看,物流活动涉及的部门很多,从原材料到生产,从仓库到配送中心,应用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在计算物流成本时难免有所遗漏,物流成本的计算内容难以归集,因此试图包含所有涉及的物流费用也没有必要。结合医药产业的特点,其物流活动成本主要发生在库存环节,从事医药产业的企业,首先应当从库存成本、产品特性和价值两个因素入手,通过对两个因素的改进和调整,使得医药产业的库存成本和仓储成本得以下降,进而提高产业物流指数,使得产业经济效率得到提高;其次增强医药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加速河北省医药产业升级与转变增长方式步伐,促进医药产业与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医药企业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摘要:医药产业物流指数是采用医药业的物流成本与产业总产值的比值来定义的,并以此衡量河北医药业的物流发展速度和物流质量,体现河北医药业的经济效率。从竞争性因素、产品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多个角度对河北省医药产业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行详细分析,运用结构模型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因素进行层次化、条理化和系统化。结果表明,对医药业物流指数具有直接影响的是库存成本、产品特性与价值、人员素质以及物流信息化程度。
关键词:物流指数,医药产业,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苏菊宁,石传芳.基于ISM的制造企业物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工程,2009,(4):6-10.
[3]薛顺利,徐渝,苏军.逆向物流战略的解释结构建模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2):219-223.
[4]张英.汽车逆向物流障碍因素的ISM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445-449.
[5]白士强,刘秋平.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22-23.
[6]张雪,谢明.论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物流管理,2008,(2):46-47.
河北生物医药产业 篇3
关键词:河北省医药企业,集群模型,创新成长
产业集群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重要的趋势,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同处于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 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形成产业集合模式。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 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 以及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近年来, 在美国的波士顿、旧金山湾、华盛顿、圣地亚哥和北卡罗莱纳研究三角园等五大生物技术集群, 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欧洲莱茵河上游谷地的跨国生物谷, 已成为欧洲生物技术的中心。我国国内的一些医药企业也呈现出集聚发展的现象, 如吉林通化医药城、上海张江“药谷”、北京北大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医药是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历史悠久, 企业众多, 各项经济指标在国内名列前茅。目前, 既迎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历史机遇, 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领域的激烈挑战。河北省的医药企业如果能够依托集群, 充分利用集群的优势效应, 将有利地促进企业的创新成长, 达到单个企业所不能及的成长速度。
一、依托集群发展是医药企业创新成长的有效途径
集群内聚集了许多同质和关联度很高的企业群体, 集群中实践活动的“面对面交流”的有利条件支持着知识、人际关系在不同机构之间的顺畅流动;集群具有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 企业的经济行为往往根植于共同的圈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集群的网络特征则有利于知识外溢, 也有利于集群内的知识开发和创造。集群内垂直联系的企业、水平竞争的企业、中介机构、教育与研究部门在地理上的集中, 可以使新观念、新技术、新知识相互扩散, 有利于企业通过学习和模仿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在集群内可以促进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 并能够在知识和信息的积累过程中充分地开发企业的智力资源, 提高知识构建和组织竞争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 医药产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 创新是不可或缺的竞争优势来源。事实证明, 创新始终是国际制药巨头们的战略发展重点, 也是其立足的根本。比如新药的研发, 一大特点就是周期长、技术环节多、风险大, 新药开发所需的各个技术平台在创新过程中存在逻辑关系, 组成产业的创新链。在集群内部, 创新链中企业和相关机构的集中和协作将发挥出增值效应、加速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因此, 依托集群发展是医药企业创新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河北省医药产业集群结构
河北省是一个传统的医药大省, 化学原料药和中药材加工及中成药的生产有一定优势, 具有建设主导产业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与中药饮片、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生物制药、医药批发、连锁药店、零售、流通, 具备良好条件、产业链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医药产业体系, 成为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末拥有规模以上入统企业158家, 其中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28家、小型企业127家。根据河北省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 我们可以构建医药产业集群结构模型, 如图1所示。
(一) 集群内企业已初步形成交错型的产业价值体系
河北省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主要制药生产厂家发展历史较长, 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实力。从图1可以看出, 这些企业之间联系密切, 竞争与协作同时存在。集群企业带动了上游的化工原料、包装材料、药材种植业和下游的药品批零企业、药房等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 形成了交错型的产业价值体系。地处环渤海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给河北省医药产业集群带来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持系统和技术力量雄厚的研发支持系统, 医药物流系统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将为河北省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助推器作用。
(二) 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创新成长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从河北省医药产业集群结构模型中可以看出, 存在供应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流通系统、研发支持系统等较为完善的集群构成体系, 但是缺乏良好的资源规划而尚未发挥最大的效率。许多企业之间关联度不大, 在产业链上形不成上下游关系, 在行业技术或产品原料、市场方面也形不成竞争关系, 它们之间在技术创新、获取市场信息方面缺少交流, 缺少竞争, 每个企业面对市场都是孤立的, 在信息交流、市场营销、物流服务等方面形不成共享网络。每个企业的运行成本和交易费用都高, 企业活力受到限制, 创新效率不高。
三、基于集群的河北省医药企业创新成长对策
(一) 明确定位, 实施资源整合创新
越来越多的国际医药集团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外部的优势资源, 重新定位、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比如, 为了节省药品研发支出, 提高效率, 降低风险, 推动本土化发展, 跨国制药企业将研发网络进一步扩大到临床资源丰富、科研基础较好的发展中国家, 研发外包比重不断提高。据估计, 2005年全球制药业研发外包 (CRO) 市场达到163亿美元, 2010年将达到360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为16.3%。
南方一些成功的产业集群, 例如浙江的很多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很快,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产业链的培育, 在一条产业链上, 有最终产品, 有半成品, 有原料, 如果把一个产业链构筑起来, 可以为另一条产业链提供配套和服务。如果能把产业链做好做大, 产业集群的优势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吸引了很多大型的跨国公司,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产业链, 有这样的配套能力。河北省的医药企业应当根据集群的供需状况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 对自身的资源进行规划整合,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将核心资源集中于某一领域, 既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又为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做有效的支撑。比如石家庄市政府规划要发展医药物流和医药金融体系, 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企业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着重于利用集群的优势资源, 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 利用集群的优势效应进行技术创新
医药企业是河北省的重点发展产业, 多项经济指标在国内名列前茅。要保持在医药这个“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竞争地位, 就必须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集群的发展尤其是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和扩散的。技术创新的产生离不开企业所拥有的创新资源和知识存量, 产业集群中存在着社会资本, 使得在产业集群各主体之间的知识产生溢出效应和共享。正是基于集群网络的结构根植性和文化根植性, 一旦有新产品或工艺技术在集群内出现, 很快就会在群内传播、溢出和渗透, 从而则将一个创新活动发展成一群创新活动。
因此, 企业应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 利用集群的学习和创新效应, 有效整合科研院所、工程和医学临床机构等资源, 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扩大在集群内的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 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根据国家十一五医药行业发展规划和河北省未来的医药产业发展方向, 首先应加快建设高新生物制药工业园区, 进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化水平;其次应把握住国际医药市场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到期的大好机遇, 加快产品、产业化技术研发, 加快创新药物和特色非专利药的研制;三是结合传统中药优势发展现代中药, 加大药材的规模化生产和中药现代化技术开发, 研发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品种, 努力在国际市场上增强河北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陶守强.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成长及成长模式[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5.
[2]陈柳钦.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J].南通大学学报, 2006 (7) .
河北生物医药产业 篇4
一、河北省绿色医药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河北省医药物流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2012年,全省医药流通行业购进总额333.76亿元,销售总额366.59亿元,2013年销售总额449亿元,呈上升趋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上升,零售药店数量减少、质量提升,竞争能力有所增强。截止2013年底,河北省共有医药流通综合批发企业873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92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到13228个,具有第三方医药物流资质的企业有3家,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企业有2家,行业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共计238家,从行业规模分布结构来看,大型企业7家,中型34家,小型194家,微型企业3家;从空间结构看,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集中于石家庄市和保定市,其中石家庄市有95家企业,保定市有42家企业,其中,神威药业医药物流园项目为河北省在建的重点建设项目,医药工业经济运行的总态势主要指标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主要业务收入环比增速小幅回升,利润、利税标增速同比保持了平稳较高增长。2015上半年河北省医药行业1~6月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延续了前几个月增速下滑的态势,但与1~5月比呈现了明显回升势头,新常态下医药行业发展速度放缓。
2016年4月,河北省政府颁布的《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至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大健康、新医疗”产业产值将比2015年翻一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全省药品流通企业销售收入由2015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将构建分工合理、体系完备、设备一流的现代医药物流和零售网络,推进国药乐仁堂医药有限公司正定国际物流园、石药集团中诚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实力、竞争力的医药物流产业;支持互联网与医药物流融合发展,开展“智慧医疗”试点;将安国打造成中国中药之都,初步建成以电子商务和现代仓储物流体系为特征的规范化、现代化中药材流通体系。
另外,据《河北石家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文件指出,要积极落实《石家庄市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重点实施67个高端医药重点项目,加快华药、石药、神威、以岭、四药等企业发展。可见,医药物流发展是河北省的重点项目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河北省医药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河北省医药物流产业存在着系列的挑战,如药品招标、降价、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环保压力等,多种因素导致药品流通环节盈利空间受到压缩,行业利润率偏低,企业在微利或亏损下运行特征更加明显。我省医药流通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呈现“分散竞争、经营效益低”的特点,环保水平不高,在目前国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导的政策环境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整合提速、新型业态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大批以传统经营业态为主、经营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此外,河北省医药物流产业普遍存在着技术、体制、观念上的一些障碍,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流通秩序乱、信息化水平落后、市场结构处于过度分散竞争状态。物流成本高、整体经济效益低下、零售连锁率低,这也制约着医药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国外先进国家医药物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一)批发企业数量少,产业集约化程度高
美国的药品市场比中国大10倍,但仅有5家一级药品批发商,其中三强分别为美源伯根、卡地诺、麦克森公司,占有全美96%的市场份额。美源伯根公司的仿制药、特制药服务,卡地诺公司主要为药品、医疗用品分销业务、特殊药品类服务,麦克森公司的信息技术服务均为三个公司的特色服务。同时,三大药品批发企业均牢牢围绕核心业务展开多元化服务战略。与美国类似,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的业务量占到全日本医药销售量的95%以上。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医药物流已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相比而言,我国医药批发企业多达16000家,数量众多,销售利润率低,表明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规模、技术等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
(二)供应链一体化运作,配送成本低
美国、日本的医药物流均采用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技术应用广泛。美国运作模式是将医药厂商的药品汇集到物流中心,再由物流中心对下游客户做配送;日本的药品批发企业在各自的市场区域均设有分销中心,以分级配送为主。美日医药物流分销商几乎所有商品都直接从生产企业购进,供应周期可控性强,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联系在一起,实施全面库存管理,降低各方的库存水平、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医药供应链管理比较成熟。
我国医药物流产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水平较低,基本尚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及流程优化阶段,很少涉及对上游药品制造商、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的整合,库存积压,牛鞭效应现象多见。
(三)信息技术应用普遍,物流效率高
美国医药物流企业均广泛应用“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并且扩展了供应链管理(SCM)功能、客户关系管理(CRM功能,用量化的指标、规范的流程、准确的信息来科学管理企业,对药品采购、销售、财务、决策等重要环节进行实时控制,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例如,美国三大批发商从原材料的采购到药品的销售,全部信息在网络上进行整合,平均每天处理25万份订单、1000万条信息、配送12.5万个分销机构,准确率达到99%,每个订单条目配送成本仅0.3美分;日本普遍利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来交换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我国医药物流企业信息化手段与水平都比较滞后,计算机系统及功能不够健全,需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经济新常态下河北省发展绿色医药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在河北省区域范围内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网络的绿色化、信息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新常态下的医药物流产业发展,必须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兼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理念:加强宣传教育,使绿色医药物流理念深入人心
河北省医药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和规划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企业要准确把握各级医药产业宏观调控相关政策,明确新医改政策下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模式和产业发展变化,政府要制定与绿色医药物流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要对公众、消费者、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进行宣传,建立员工的环境绩效激励机制,培育物流企业绿色文化,向社会宣传企业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成效。
(二)搭建平台:搭建“互联网+医药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模式
2016年4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要以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为重点,围绕研发、制造、销售、物流及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提高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利用智能物流、工业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效率,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互联网+医药物流”的发展将构筑全新的药品流通行业智慧健康生态圈,充分利用电脑端与移动客户端,将医药电商、医疗健康大数据等模式进行融合,改善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
(三)运用技术:应用绿色环保技术,推进医药物流信息化发展
近年来,康美药业已收购了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九州通医药集团则投资2.7亿元在安国建成道地中药材产地仓库,中药材物流具有产区分散、多品种、小批量、多分次的精益物流特点,必须建立标准化的中药材仓储,引入气调仓储技术,防止在仓储管护过程中发生虫蛀、霉变、失鲜变质等现象,影响药材品质。实现中药材流通的现代化。
信息化技术是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的核心,医药物流企业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推广普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POS(销售时点实时控制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RFID(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物流过程中要利用节能新技术、清洁能源、环保型车辆等技术,改善物流过程的能耗和废气污染现象。
(四)建立连锁:完善医药零售连锁模式,强化绿色医药物流管理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新版药品GSP的实施,促进新的药品流通质量管理规范顺利实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方便。医药零售连锁模式是主流业态,连锁经营能够方便政府的监督和认证,有利于规范药品购销渠道,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至2013年底,河北省共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92家,下辖门店2272个,零售单体药店13336个,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到15608个,从这个数据来看,零售单体药店数量偏多,河北省应着力发展连锁经营,建立自有品牌,强化物流管理,形成规模化经营,创造规模效益,降低整体的医药物流成本。
(五)构建模式: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推进绿色医药物流的发展
第三方医药物流操作严格按照GSP相关要求进行,作为医药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承担医药商品的物流配送功能,能够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对于提升河北省医药企业整体竞争力和促进医药物流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在新常态下,药品流通企业发展速度放缓,可开拓物流延伸服务,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降低存货成本,提高供货的速度和准确性,使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资源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高度的协调管理,减少牛鞭效应。
(六)集成发展:加快医药物流产业的集成化速度,实现规模经济
至2013年底,河北省共有医药流通综合批发企业873家,2012年国药乐仁堂医药有限公司在全省10个地市兼并11个药品流通企业,石药集团河北中诚医药有限公司至2012年底,完成对河北省内十家市级医药公司和十家优质县级医药公司控股收购,石家庄新兴药房连锁有限公司2012年新增门店20多个,“十三五”期间,药品流通行业主管部门鼓励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加快整合与扩张,进而做强做大。医药物流是一个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产业,要以全省为目标进行行业规划,借鉴美日先进国家经验,形成以少数几家大公司、大集团为竟争主体的市场结构,将医药小物流与社会大物流的规划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深化医药流通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舒杰,陈晶.美国医药物流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药业,2007.10
[2] .翁心刚.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状况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1.11
河北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5
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 是全国重要的外销省份。根据国家调查总队资料显示, 2012年全省肉类总产442.9万吨, 位居全国第六位, 占全国8384万吨的5.3%;全省猪肉产量259万吨, 位居全国第八位, 占全国5335万吨的4.9%;全省生猪存栏1847.5, 位居全国第九位;全省生猪出栏3396.7, 位居全国第八位。近四分之一的活猪外销北京、天津等地。
1.1 猪肉消费比重一直居肉类之首
猪肉是仅次于粮食的重要战略产品, 对促进社会稳定, 调控消费价格, 满足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是国家调控力度最大的畜产品。
生猪生产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是畜牧业生产中社会资本投入最多、基础设施建设最完善、技术含量最高、规模经营回报率最可观的行业。
猪肉是居民消费的主要肉食品, 主导作用不可替代。
1.2 种猪质量持续稳定提高
种猪进口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自主培育力度不足。
1.3 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
全省30个县实施生猪良种补贴, 覆盖能繁母猪102.5万头, 占全省50%左右。规范种公猪站建设, 由200多个减少到55个, 存栏种公猪4213头, 其中市级45家, 存栏3002头 (最小存栏35头, 最大存栏150头) 。省级8家, 存栏1339头 (最小存栏102头, 最大存栏402头) 。站均种公猪存栏由不足10头增加到近70头。
1.4 生猪定点屠宰不断规范
经设区市政府批准并在省备案编码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共计424家 (厂136家, 点288家) 。全年生猪定点屠宰总量约1000万头, 生猪产品注册商标60多个, 17家厂获得进京销售猪肉产品资格, 5家获得向天津销售资格。
1.5 种公猪生产性能测定普遍开展
种公猪测定成绩是衡量种猪质量的重要指标。农业部明确规定, 到2015年所有种公猪站必须使用具有生产性能测定成绩的种公猪。根据对全省55个种公猪站统计, 存栏种公猪4213头, 具有测定成绩的种公猪3206头, 占76%。据统计经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拍卖种猪106头, 投标种猪579头, 占种公猪站存栏15%。
1.6 规模养殖比例不断提高
据行业统计, 养猪场11.2万个, 出栏生猪4672头;出栏500头以上猪场1.31万个, 占总量的11.68%;出栏500头以上猪场出栏生猪1936万头, 占总量的41.4%;出栏3000头以上猪场1028个, 占总量0.9%, 出栏生猪777万头, 占总量17%;出栏5000头以上猪场469个, 占总量0.4%, 出栏生猪562万头, 占总量12%;出栏1万头以上猪场208个, 占总量0.2%, 出栏生猪385万头, 占总量8.2%。
2 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2.1 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收益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是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显现养殖成本不断上升, 短期内难以扭转。近年来, 全国生猪生产成本出现快速上升态势, 要有心理预期。这是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时期出现的一个重大的趋势性、转折性变化。
2.2 生产方式落后表现突出
小规模低水平散养比例高, 62%的生猪由年出栏500以下的农户提供;生产粗放, 母猪年均产成活仔猪15头, 法国为25头, 育肥猪料肉比为3.2∶1, 丹麦为2.8∶1;信息不灵;防疫条件差;标准化程度低;良种化程度不高。
2.3 资源紧缺
饲料资源紧缺, 豆粕和鱼粉进口依存度均超过70%, 玉米等能量饲料原料供需关系由平衡转向偏紧。
用地难、环保压力大、融资难是畜牧业发展的三大关键制约因素。
2.4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疫病多发、重大疫病时有发生、病毒变异快, 防控难度大、防疫队伍素质不高、能力参差不齐。
2.5 环境污染严重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已经出台, 对养殖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目前, 国内部分地区采取行政措施, 限制畜牧业的发展。
2.6 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加大
养猪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2.7
生猪价格波动加剧, 为养猪生产计划调整带来巨大困难
3 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前景与方向
3.1 发展前景广阔
3.1.1 政策扶持不断加强
每出栏一头猪, 国家投入150~200元。2012年, 中央投入河北生猪生产扶持资金, 共计5.8743亿元。“十二五”期间, 投入只会增加, 不会减少;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达1.0322亿元;“菜篮子”工程6400万元;生猪良种补贴4000万元;生猪标准化补贴1.13亿元;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205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4671亿元等。
3.1.2 刚性需求不断增加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总数是6.9亿人, 城市化率以年均0.8%的速度增长, 城市人口每年大约增加1200万人。大批农民工进城后由农产品生产者变为消费者。
据统计, 2011年年底中国城镇居民总量常住人口包括农民工在内6.9亿人。有三分之一是来自农村劳动力转移, 达2.3亿人。
3.1.3 消费潜力持续增加
农村市场尚未完全启动。据统计, 2011年, 每个城镇居民要比农民多消费猪、牛、羊肉51%, 多消费禽蛋87%。
入境游客增加, 每年入境游客超过5000多万。
3.2 发展方向
3.2.1 散户退出不可逆转
预计未来10年将是中国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 全国范围养猪散户大量退出, 趋势将会继续, 不可逆转。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疫病问题。猪病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养猪风险增大。许多散户、中小猪场甚至部分大型猪场, 死亡率太高, 即使在高赢利期还在亏损。
二是市场问题。养猪市场波动很大, 过去的几年养猪市场复杂多变, 无规律可循, 难以预测, 市场风险也很大。
三是经济问题。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少, 小规模养猪户选择外出打工比养猪更有形象, 收益不减。
3.2.2 规模养殖大势所趋
农业部对全国25个生猪主产省调研, 2013年5月散养农户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21.3%, 规模养猪场生猪存栏同比增加10.1%, 预计随着中国经济及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 规模养猪比例迅猛增加, 散养比例迅猛减少;养猪产业化进程加快, 集约化、集团化养猪企业逐年增多, 这将是中国养猪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10年内, 年出栏1000~10000头的中小规模猪场将是发展主流。预计到2020年左右, 年出栏一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 年出栏量将达到总出栏量的50%以上。
农业部发布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 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年出栏1000头以上, 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是可行的。
规模养殖有利于疫病控制及生产水平的提高。规模化养猪在猪场选址、建设、设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防疫条件好, 有利于疫病控制。规模猪场均为自繁自养, 更有利于疫病控制。
规模养殖有利于科学饲养管理、规范化管理, 有利于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提高。散养户粗饲粗养, 猪繁殖力差、生长慢、料肉比低。生产水平与规模养殖相比差距很大。
规模养殖有利于保障市场供应。规模猪场投资大、转向难, 猪舍设计、建设又要求满负荷均衡生产, 猪群存栏及出栏量均相对均衡、稳定。规模化猪场生产周期较长, 不会因市场的短期波动而大幅度调整饲养规模。
从长远来看, 市场赢利期总比亏损期长, 只要坚持均衡生产, 肯定是赢利的。另外, 市场预测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规模养猪的长期均衡生产。
3.2.3 大企业进入势不可挡
近年来, 国家的一系列扶持养猪业发展政策, 生猪生产高盈利期的频繁出现, 长期稳定的市场需求。刺激其他行业的企业开始进入养猪业, 其中包括一些外资企业。
一些饲料企业、屠宰企业、食品企业也都延伸产业链进军养猪业。这些大企业大公司均在建设规模化养猪。规模猪场或养猪企业, 在其扩充发展及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生产规模适度调控能力。规模化养猪占据主导地位, 养猪市场达到饱和程度, 整个养猪业就会保持规模上的稳定。
4 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应对策略
4.1 转变生产方式
适度规模饲养:年出栏生猪1万头;
强化基础设施:全封闭猪舍、自动调控温度、自动调控湿度、湿帘降温等;
强化饲养管理:提倡生猪的标准化生产, 倡导生猪良种化, 推行健康养殖、清洁和生态养殖。
4.2 提高生产水平
评价猪场生产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每头母猪提供出栏生猪数量, 在现有饲养成本和价格水平下, 平均年出栏生猪18头, 将没有低谷。
据美国农业部1996年对美国50年来畜牧业中各种科技所起的作用进行的总结, 遗传育种的贡献率在40%以上。
提高种猪生产性能, 开展母猪场内测定, 开展种公猪场外测定;配制全价高效的饲料, 按现代生猪生产要求, 从猪场布局和建设抓起, 直至加强饲养管理全过程, 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猪生产潜能;如果能繁母猪年产活仔数提高三分之一, 全省将少饲养50万头母猪;如果每头出栏肥猪节约10千克饲料, 全省生猪饲养每年将节约40万吨饲料。
4.3 抓好疫病防治
当今疫病肆虐, 养猪走何种防治疫病的技术路线十分重要。福利养猪的技术路线是真正的科学养猪, 此为中外养猪业业已证实的理念。在猪病防治上, 应该用系统论和生物进化论分析猪微生物系统, 分析这些有害微生物与猪体、猪群处于何等状态 (稳态或是耗散结构) 。坚持抓好疫苗注射, 搞程序化防疫, 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生猪饲养小环境。2011年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与发达国家75%以上的水平相比, 国内发展畜牧科技还有很大的潜力。
4.4 坚持以人为本
河北临港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篇6
临港产业是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包括以港口装卸业为主的港口直接产业,以海运业、集疏运输业、仓储业为主的港口共生产业,以临港工业为主体的港口依存产业,以及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饮食、商业等在内的港口关联业。作为海陆产业衔接的载体,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已成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腾飞的普遍规律。[1]
河北省是一个临海大省,有着优良的港址资源。但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河北省临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还较落后,对全省经济的带动力较弱。从长远来看,河北省临港产业的发展对整个河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实施海陆一体化开发战略,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进而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1 河北省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现状
1.1 港口发展现状
地处环渤海中心区域的河北省拥有487公里的海岸线,港口资源丰富。2009年7月,组建了河北港口集团统筹开发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等在内的全省港口资源。该集团旗下的秦皇岛港、曹妃甸、沧州黄骅综合港区三大港区,处于环渤海中心地带,呈扇形对应中国北方经济带,具有东出西联、南下北上的独特区位优势。
全省沿海港口已拥有货运生产性泊位11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1个。2009年河北省港口建设完成投资77.7亿元人民币,是“十一五”以来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全年新增生产性泊位6个,新增设计通过能力481万吨。
秦皇岛港是以能源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口岸,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近年来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屡创新高,集装箱、杂货、油品的吞吐量也在逐年攀升。(见图1)
数据来源:秦皇岛港务局
唐山港分为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和丰南港区,形成分工合作、协调互动、三港齐飞的总体发展格局。随着港口建设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曹妃甸港的投入,唐山港的货物吞吐量上升极为迅速。(见图2)
数据来源:唐山统计信息网
黄骅港已成为继秦皇岛港之后我国的第二大煤炭输出港。投入运营以来,吞吐量几乎逐年上涨。(见表1)
数据来源:沧州市统计局等整理
1.2 临港产业发展现状
秦皇岛东部工业区依托当前西港东迁工程及现有秦港化工码头、油码头、大庆至秦皇岛的原油输送管线的石化原料供应,重点发展石化新材料、精细化工、临港现代物流、临港装备制造,打造临港产业基地。
2007年以来,以曹妃甸新区为龙头的唐山湾开发建设重点加快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的聚集与发展。
沧州黄骅港发挥港口优势,发展能源经济、钢铁工业、化工业、造船工业。
石家庄利用建设内陆港的契机,结合产业基础,重点发展药品、纺织、服装、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等工业门类,形成大进大出的工业体系。依托港口发展保税区、加工区、现代物流中心等,为临港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2 河北临港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分析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认为,决定一个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见图3)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本文将从这几个因素着手分析河北临港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2.1 生产要素
2.1.1 区位优势
河北省沿海地带外环渤海,内环京津。环京津的独特优势,为借助京津的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的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可能;环渤海则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
2.1.2 港址资源优良
秦皇岛港历史悠久、不冻不淤,具有完善的港口功能、强大的干散货运输优势和码头运营能力,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沧州黄骅港腹地辽阔,是沧州市及冀中南地区、神黄铁路沿线及鲁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鲁西北、豫北、晋南、神黄铁路沿线以及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曹妃甸拥有国内外罕见、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资源,符合国际航运业船舶大型化、码头泊位深水化的大趋势。优良的港口资源为临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2.1.3 资源丰富
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种矿类150多种,已探明的矿产种类有120多种,大宗的如铁、煤、石油、金等为河北优势矿产,为临港地区发展钢铁、石化、盐化等临港工业提供了条件,也为港口的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滨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为临港地区继续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创造了条件。
2.2 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即是从河北港口的腹地情况来考虑的。
河北省作为全国惟一连接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四大区域的省份,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扩散、由南向北推移的交汇点和连接点。(见图4)
河北省沿海港口的直接经济腹地是河北省和北京市;间接腹地包括山西、陕西、内蒙、鲁西、辽西等地,对外辐射华东、华南及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区;潜在经济腹地主要包括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随着铁路、公路运输网的完善,特别是将来“三北”公路的建成,相对于辽宁与山东港口群,河北将成为西部地区更加便捷的出海口。[2]广阔的经济腹地为河北发展临港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与支持。
2.3 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
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产业定位:近期战略支撑产业是港口物流、石油化工、钢铁和重型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沿海地区战略配套产业是电力、海洋化工、建材等产业;沿海地区战略服务业是海陆运输、旅游和信息服务业。远期再由传统原材料加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过渡。[3]
在临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北省内陆城市的制造业发展也呈加快的趋势,如邯郸、邢台的煤炭与钢铁,石家庄的医药和纺织,保定的纺织和建材,承德钒钛制品以及张家口的钢铁、煤炭等产业。[4]河北内地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河北省整体经济实力,支持临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4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2.4.1 河北港口集团的成立
综合考虑省内港口现状,河北省委、省政府于2009年7月8日组建了河北港口集团,统筹开发建设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等在内的全省港口资源。河北港口集团的成立有利于统筹规划全省港口建设,强化省政府对港口行业的宏观调控能力,理顺全省港口的投融资体制,构建港口行业发展的资本运作平台,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为河北省港口行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有利于促进港口城市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港口资源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
2.4.2 渤海湾港口群的竞争
在渤海湾港口群内,地处沧州境内的黄骅港属于神黄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业务来源单一,与其他港口冲突不大,因此津、秦、唐三大港口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天津港虽然在区位,人才方面更占优势,经济腹地基本与河北港口重叠,但是在资源,港口条件以及内陆产业支持等方面还是略逊河北一筹。
天津重点规划建设的天津临港工业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重要的化工基地、造修船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成为港口物流基地、研发转化基地,最终发展成为海上工业新城。可见天津在化工、造船以及装备制造业上会成为河北临港产业的强劲对手,但是整合之后的河北港口将进一步强化其煤炭、铁矿石业务,给天津的散货码头造成压力,甚至使后者退出竞争。
2.5 政府与机会
河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沿海港口发展的意见》提到,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港的定位。曹妃甸工业区将发展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物流等临港产业,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沧州渤海新区将加快综合性港口建设和邯黄铁路建设,发展以化工、物流为主的临港产业,成为拉动冀中南和朔黄铁路沿线发展的新引擎。秦皇岛临港经济区将拓展港口功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重大装备、食品加工、滨海旅游等产业,成为环渤海经济带上的新亮点。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颁布,意味着京津冀的产业布局将有所调整,对河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即将加大,这对河北临港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河北还将利用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干线的功能,形成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为支线的布局。强化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龙头带动作用,完善和提升港口集疏功能,壮大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煤炭等产业物流,扩大集装箱、杂货运输等物流业务,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曹妃甸国际物流、秦皇岛海港物流、中钢滨海矿石物流等重大项目。
河北应该抓住天津建立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机会,依靠腹地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阔的市场潜力,大力发展本省的港口与临港产业。
3 促进河北临港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优化临港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升级
河北省临港产业布局应结合全省产业布局调整战略的实施,重点在秦皇岛港、唐山港、曹妃甸港、黄骅港的开发区和周边地区布局一些大型钢铁、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重点项目,在港口周边地区开发若干产业园区及加工基地,形成临港开发区、工业区、仓储区和商贸区,促进沿海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
在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同时,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培育内地经济增长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集约发展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优势产业,壮大临港区域产业经济带,加快发展内地生态经济带;推动各地谋划实施能够立市强县的重大项目,培育壮大经济增长点;加快连接沿海与内地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完善“东出西联、南北畅通”的大交通格局。[5]
3.2 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临港经济区域集群优势的挖掘和建立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集群内部学习以及创新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港口和临港产业企业与科研机构或大学进行合作,以发现自我发展模式,解决技术瓶颈以及环保等问题。河北省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例偏低,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相差甚大。人才严重短缺对河北省临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临港产业结构,都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河北省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应当是加大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重视大中专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
3.3 促进渤海湾港口群联盟,实现优势互补
整合河北省港口群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与天津港的合作共赢。天津港与河北省港口的功能定位都主要在于煤炭、矿石、原油等散货方面,经济腹地交叉现象明显。但是应该看到河北省的港口资源能否支撑省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把天津港看作是一种资源,而非竞争者。如果天津港能仿照上海港的模式,与曹妃甸港联合,形成以天津港为中心,以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为依托,以曹妃甸港为深水外港的渤海湾港口群,发挥曹妃甸深水优势,则极有可能提升整个渤海湾港口群的竞争实力,也将对渤海湾城市圈及三北地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6]这也将直接提升河北港口群的竞争水平,间接促进河北临港产业的发展。
摘要:河北省是一个临海大省,有着优良的港址资源。本文通过介绍河北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现状,利用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的表现以及政府和机会的角度分析了河北临港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河北临港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临港产业,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竞争优势,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晶.天津临港产业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港口,2008(5):3-4、9.
[2]李文荣.河北省临港产业发展策略探讨[J].港口经济,2007(3):36-38.
[3]李南,刘佳娜.开放经济条件下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产业发展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10):13-15.
[4]张广兴,郭宝珍,高霞.河北省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的演进共生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7(3):37-41.
[5]杨晓峰,闫波,韩倩.发展临港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河北省发展临港经济的条件及对策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6(3):34-38.
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篇7
1 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特点
供应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物资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应管理,也称为原材料的采购物流。
医药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与一般物品的物流运作有着较大的差别。首先,医药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的商品有液态品和固态品,所以它们的运输方式可以通过公路、铁路、航空、水路集装箱、大宗散货船,甚至管道运输也是可行的。其次,由于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商品化学和物理性质特殊,部分商品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属于危险化学品,使得运输、仓储和装卸作业等有严格的限定条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专门颁发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把过去分散在消防局、公路局、交通委员会的审批权限集中起来,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的企业进行认证。规定拥有10辆以上专用车辆,才能从事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事运输剧毒化学品、爆炸品等危害性极大的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还必须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或行车记录仪和通讯设备。同时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进行管理。第三,就包装来说,因为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商品的包装千差万别,有小到0.1升的样品包装,还有大到200升的铁桶等,因此其设备的专用性很强。
2 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现状分析
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体系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人员素质不高、仓储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物流费用高、效率低等,这些都制约了供应物流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2.1 供应物流专业化程度低
当前,河北省的医药制造企业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大部分企业均拥有车队、仓库,拥有自己的供应物流体系,但企业自身的物流部门不能面向社会,缺少横向联合,其物流成本往往居高不下,码头、储罐和车队等没有发挥最高的运营效率,浪费了部分物流设施资源。而物流又是属于费钱和资本密集的经营活动,运送与储存物料以及产品分销要占用大量空间、设备、人员,并对计算机软硬件的依赖性日益增大。且当今绝大多数企业的资源都严重不足,提高资源利用率便成为企业生存的前提。
2.2 供应物流安全事故管理不严
医药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因为属于化工物流范畴,因此对高安全、高科技、高效率和高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当前虽然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已经加强了对供应物流安全问题的重视,但是危险化工品运输中的交通事故及存储地的泄漏和爆炸事故仍屡屡上演。主要原因:一是作业人员素质偏低,对安全培训不重视。二是粗放管理很难符合技术要求。三是危险化工品管理法规不统一,监管部门条块分割。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规非常之多,但这些规定和标准之间存在着互不协调甚至矛盾的问题,使得企业无所适从。
2.3 忽视供应链体系建设与管理
现代供应链物流理论认为,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产品链的竞争。选择、管理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协同关系,是制造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而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在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方面完全是空白,供需双方纯粹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竞争多于合作。就以物料应付款为例,目前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每年的应付款数量很大,高额的应付款带来的不仅是高进货价格、高库存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由于付款的不及时性,企业信誉度大打折扣,原材料供应难于开展,供应商为了弥补资金时间价值的损失,价格往往难以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老账很难支付,特别是长时间没有来往,货款又长期拖欠感到收回无望时,供应商往往采取法律诉讼来解决,而这类官司往往都是以医药制造企业败诉,付出高额利息和诉讼费用而告终。
2.4 原材料库存时间较高,闲置、积压物资不能灵活处理
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生产,满足生产需要,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的原材料平均库存较高,从时间上看,原材料平均库存时间一般在半个月以上,还有很多企业的库存时间为1~2月。这么高的库存虽然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但是也给企业带了很多负担,库存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市场变化快等多种原因,企业中总有一些原材料购买回来后会成为闲置、积压物资被存在起来。目前对这些物资的处理上,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在盘活机制上还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闲置、积压的原材料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可能会有些材料变质,而失去使用价值;如果降价处理掉,人们又会认为是企业资产流失。而且,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与社会衔接不紧密等原因,使得这些闲置、积压的原材料不能进行全集团或全社会的调剂。这些原因都使得医药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资金周转缓慢,效率低下。
3 提高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要加强环保与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落实防范措施
医药制造企业必须执行国家制定的GMP规定,即需要对所生产经营的药品在整个生产、存储、发货等环节进行全程质量跟踪。许多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商品因其特性(有易燃、易爆、中毒、污染、腐蚀等危险因素)而成为环保与安全工作的重点,必须十分注意防止事故的发生。很多医药制造企业的专家都认为:从过去的事故教训看,供应物流的安全事故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管理不严、违章违规操作所致。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运输安全事故发生在公路上的占90%。管理人员对运输环境和路况不了解,驾驶人员又超速行驶。所以,一定要严格管理,认真检查,定期培训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提高素质,严格履行职责,遵章守纪,确保环保和安全。对待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商品的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要一丝不苟地对待。
3.2 组织供应物流中心,建立供管结合的一体化物流管理体系
按照国内外物流发展趋势,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是物流管理的主旋律。当前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国外的一些企业都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逐步外化,将物资的采购、运输、包装、存储等非核心部分委托第三方运作,集中精力抓好能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主生产与市场经营业务,将其做精做细。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在长期的供应物流运作中也发现,相比较过去而言,作为后台的物流操作,既要求在严格的质量监控前提下提高运作效率,降低出错率,又需要对运作成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控制。
目前河北省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与运作能力已经不能够适应日益增加的物流量。因此需要组织供应物流中心,建立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体系,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渠道、人员及设备、信息、批量等优势,开放物流体系,为自己公司的采购供应各类物资,提供高速、快捷、省时、省费的物流服务外,还应以独立物流组织形象对外承接物流服务业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收益。
3.3 供应配送制的发展
供应配送往往是针对特定的用户,用配送方式满足其供应需求。由于配送对象的确定性,需求、服务的相对确定性,所以在供应环节中,配送可形成较强的计划性、较为稳定的渠道,可更充分发挥配送制度的优势,有利于提高配送的科学性和强化管理。供应配送有两种形式:由本企业自己组织企业供应需求的配送;由社会物流服务商(第三方物流)进行供应配送。供应配送可以实现企业的“零库存”,对配送的准时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共同配送来解决目前供应物流准时性、可靠性不高的问题以及原材料库存高的问题等。
3.4 降低库存,追求零库存
库存本身不是错误,但它在以极高的代价掩盖着错误。因此追求原材料的零库存称为供应物流发展的趋势。这并不是为零库存而零库存,而是极大程度上的降低浪费。准时制库存理论将打破传统库存理论中库存的意义,改变为无浪费库存;供应商库存管理打破传统物流中供应商与用户各自为政管理库存的方式,在供应链方式下以系统、集成的思想统一控制供应链整体库存,采用以过程控制为目的的库存管理。零库存管理方式和理论将带来库存管理的思维革命,大大提高供应物流管理理论的水平,目前随着供应链管理应用的推进,供应物流中零库存管理理论和实际也将得到巨大的推进。无论采用那种零库存的方式和理论,都将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摘要: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处于医药产业供应链的前端,对于医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在分析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现状的基础之上,就如何提高供应物流管理水平进行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河北,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
参考文献
[1]包耀东,邓杰山.第三方物流在现代医药物流中的发展对策[J].物流科技,2008,(10).
【河北生物医药产业】推荐阅读:
河北陶瓷产业05-25
河北金融产业05-31
河北医药08-21
河北省文化产业07-01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07-26
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政策08-27
河北省冷水鱼产业发展11-18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07-03
生物产业07-30
生物产业集群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