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陶瓷产业(共10篇)
河北陶瓷产业 篇1
河北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邢窑细白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我国“南青北白”的陶瓷分布格局,定窑、磁州窑亦曾蜚声中外[1];近代唐山则开创了我国卫生陶瓷和骨质瓷工业化生产的先河[2]。经过长达数百年的风雨历程,目前,河北陶瓷已发展成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生产技术成熟、影响辐射面广、社会就业者众、极具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支柱产业[3],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多年来在扩大出口创汇、吸纳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家“质量时代”来临、陶瓷行业洗牌在即、创新驱动艰难的宏观背景下,河北检验检疫局为全面了解河北陶瓷企业发展诉求,对全省105家日用陶瓷企业和35家卫生陶瓷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针对当前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就本省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力争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 河北陶瓷产业发展现状
河北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企业地理分布较为广泛,产业整体规模相对庞大,呈现大企业集中、小企业分散的产业布局特点。其中唐山是全国最大的骨质瓷生产和销售基地,亦为国内三大卫生陶瓷基地之一[4];邯郸作为传统日用陶瓷主产区则以炻器、釉中彩和强化瓷闻名于世[5]。石家庄砂锅产业一枝独秀,廊坊骨质瓷后来居上、卫生瓷远销欧美,张家口仿骨瓷方兴未艾,邢台白瓷厚积薄发,保定艺术瓷独领风骚,高邑建筑瓷首屈一指,沧州卫生瓷品位不凡,全省业已形成以日用陶瓷、卫生陶瓷为主,工业特种瓷、工艺美术瓷为辅,釉料、花纸、模具、机械、管件等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据统计,2014年河北省共有规模以上陶瓷企业300多家,资产规模超116亿元,工业总产值逾6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不含建筑瓷)近20亿元,从业人员约12万人,产品远销欧、美、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一定的区域品牌效应。
2 河北陶瓷产业科技资源优势
2.1 技术基础雄厚、技术体系完备
目前,河北省业已形成集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和工业陶瓷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陶瓷产业集群,其中卫生陶瓷和日用陶瓷产业规模较大,在国内名列前茅;陶瓷机械、耐火材料、五金管件、花纸颜料及成型模具等配套产业齐全,具有主体产业和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的完备工业体系。
2.2 生产工艺独特、技术优势突出
鉴于邯郸、唐山两地独特而厚重的陶瓷工业基础和历史积淀,其生产工艺各具特色;其中唐山的无铅骨质瓷生产技术和卫生陶瓷高压注浆工艺堪称国内领先,雕金、喷彩、曜变釉三项装饰技术被誉为“陶瓷三绝”[6]。邯郸博大精深的磁州窑陶瓷艺术则孕育出先进适用的强化瓷和釉中彩制造工艺[7]。
2.3 科研机构众多、科技人才出众
坐落于唐山的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陶瓷研究院等教育科研机构,加之原唐陶股份公司和惠达股份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海格雷、盛华等50多家省内陶企所成立的技术研发机构无不彰显出一定的区域技术创新实力,其技术领先者通过起草国家标准、推广发明专利等方式在国内享有不容小觑的业内影响。
2.4 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河北东临渤海,西靠太行,北接辽蒙,南依豫鲁,内环京津;自古为京畿重地。近两年,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界不断推进新时期京津冀创新型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为河北省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创立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和科技金融平台奠定了政策基础和资源优势;势必有利于推动河北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
3 河北陶瓷产业科技创新瓶颈
3.1 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良莠不齐,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
除少数大企业外,河北省多数陶企普遍存在技术设备老化现象,虽具备一定工业化和机械化基础,但生产线尚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8]。多数中小企业因陋就简,技术装备水平起点较低,提升空间有限;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
3.2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新产品研发亟待提速
受主客观条件制约,河北多数陶企不具备技术研发能力,创新发展理念淡薄,科技资源投入较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进展缓慢,新产品研发周期较长。技术创新匮乏导致外销产品科技内涵缺失,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此即业内模仿、抄袭之风盛行,产品同质化的根本原因[9]。
3.3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滞后,新技术推广亟待加强
长期以来,尽管科技资源丰富的京津冀地区历来不乏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一流的高校院所;但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缺少专业技术研发中介机构,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广度不足,以至于形成科技成果待价而沽无市、生产企业寻医问药无门的尴尬局面。
3.4 科技创新优势领域发展失衡,工业瓷短板亟待补齐
多年来,受企业经营者的主观认识和陶瓷生产线的技术条件制约,河北陶瓷产业始终偏重于工艺相对成熟、市场需求稳定的日用陶瓷和建卫陶瓷产品研发,而对于科技含量颇高、应用领域广阔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则缺乏战略谋划,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脱节,产业基础薄弱。
3.5 相关配套产业建设存在短链,全链条优势亟待提振
虽然河北各地陶瓷产业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普遍存在原料加工、花纸制造、色釉料生产等配套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同时,陶瓷机械、电子商务以及物流运输、人才供给、融资信贷等相关链条支撑乏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河北陶瓷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4 河北陶瓷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4.1 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2013年,河北省出台《关于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的意见》,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目标任务,唐山、邯郸两地相继将陶瓷产业调整升级作为实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重点工程。同时,伴随着我国制造强国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实施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国内制造业对特种陶瓷的工业需求将进一步升级;不同档次日用陶瓷、建卫陶瓷的消费需求将大幅攀升;而先进装备、数字化等高新技术与陶瓷产业的创新融合亦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4.2 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当前国家、京津冀地区及轻工行业大力推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政策的宏观背景下,河北陶瓷产业的节能环保压力不断加码;原料、燃料、物流以及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持续上涨势必导致陶瓷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此外,鉴于现阶段全国其他陶瓷产区产能普遍过剩、企业同质竞争严重与国际陶瓷市场低迷、贸易壁垒限制骤增的现象并存,使得陶企之间技术人才争夺日趋激烈,产品价格竞争已近白热化,市场营销压力进一步加剧,出口创汇全线受挫。
5 河北陶瓷产业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
发挥毗邻京津经济圈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以产品高端化、成果产权化、生产智能化、工序绿色化、企业数字化为发展方向,加速工艺技术装备升级改造进程,提升河北陶瓷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产业链条各环节之间的渗透互促作用,促进陶瓷清洁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动工艺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让等一体化技术服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河北陶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6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陶瓷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探析
6.1 秉承科学化理念,明确产业技术定位,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根据河北陶瓷产业的地理分布和区位优势,围绕唐山、邯郸两大产业强极的产品特色,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转型发展为导向,强化外联内引,科学确定河北省陶瓷产业格局定位和技术发展方向。为打造河北陶瓷产业的集群化、区域化发展模式,建议以唐山、邯郸为核心,分别携手省内北、南部产业相似度较高的周边地区,集中打造国内中高档骨质瓷、卫浴家装配套、陶瓷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基地和北方中高档普通陶瓷、强化瓷、艺术陶瓷生产基地。在技术定位上分别以高端化、品牌化、集约化为日用陶瓷产业主攻方向,以轻量化、智能化、配套化为卫生陶瓷产业发展重点,以功能化、规模化、专业化为工业陶瓷研发主线;确保相关陶瓷产品生产技术及创意设计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实力。同时,通过夯实各地陶瓷生产工艺的特色化、个性化、产业化基础,有所侧重地传承和弘扬唐山骨质瓷、卫生陶瓷及独具地方特色的曜变釉、雕金、喷彩等陶瓷装饰技术以及邯郸釉中彩、强化瓷、磁州窑陶瓷艺术等,加强与区域科研院所和创意产业的对接合作,推进陶瓷传统工艺与现代高新技术的无缝衔接[10]。依托南、北两大产业聚集区的现有基础,打造集技术研发、文化创意、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设备研制及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生产服务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省推行陶瓷清洁生产,支持节能环保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11],加强环境治理和废物综合利用,实现产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6.2 借助现代化手段,加速技术改造步伐,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实施陶瓷产业强基工程,提升关键基础原料、核心基础机械设备、基础工艺技术的整体水平;推广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绿色制造技术。加快信息技术在陶瓷全链条生产过程中的深度应用,提高工艺模拟、模型开发、烧成控制、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信息化程度;推广新品研发、原料控制、品牌建设、质量管理、产品追溯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应用技术,优化陶瓷生产流程中的虚拟制造、柔性生产等方面数字化管理要素。引导省内陶企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应用先进的高新适用技术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使河北陶瓷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推广日用陶瓷塑压、滚压、数控等成形工艺与装备,采用数控雕铣制模系统完成轻型化仿形匣钵制作,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窑炉控制技术与无铅釉骨质瓷、优质强化瓷工艺技术的最佳契合。运用高压注浆、机械手施釉、窑炉节能等技术组建卫生陶瓷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创新辊道窑和隧道窑、梭式窑的配套组合方式和半成品干燥模式,提高节能减排降耗效率。同时,以惠达、隆达、天山等龙头企业为示范标杆,发挥其先进技术装备的典型引领作用,分区域、分专业地引导全省中小企业制定技术跟进、赶超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开展装备、技术、管理、能效对标和对标咨询,鼓励符合政策支持的陶企积极参与相关技改专项资金申请,推动产业提升工艺技术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6.3 强调专业化原则,构建跨界合作平台,强化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针对其主打产品实施技术引进吸收,强化其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体系建设,改善传统陶瓷制造业劳动力密集、操作强度高、生产效率低、能源利用差的行业现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创新创业成为推动河北陶企转型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同时,整合区域内产检学研各界科技资源,创建京津冀陶瓷技术创新联盟[12],采取设立研发分部、技术合作、投资建厂等方式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以及美国康宁、日本京都陶瓷等国内外顶级工业陶瓷研发团队开展实质性合作,直接切入行业技术最前沿,固化河北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的专业技术基础。挖掘唐山陶瓷研究院在艺术陶瓷画面、器形方面的设计优势以及华北理工大学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原料配方、成型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科研优势;集聚惠达、隆达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唐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重点实验室的科技资源,重点实施抗菌自洁日用陶瓷、节水型智能坐便器等日用陶瓷和卫生陶瓷更新换代产品的技术研发及质检攻关,打造多元化、多层级的专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此外,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各类产学研联盟应积极申报国家相关科技研发项目并以具体科研项目立项实施为纽带,围绕原料标准化制备、坯体成形、节能新型窑炉、烧成及干燥工艺、产品设计、环保技术、余压余热利用等陶瓷生产全过程的共性基础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相关装备制造等基础性和前沿性课题进行研究并实现产业化。6.4 针对产业化目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以上述产学研技术创新合作联盟为组织基础,支持对口企业与高校院所采取“技术合作服务”、“共建研究机构”、“创办科技企业”等途径深化科技交流协作。在科研机构帮扶陶企攻克技术瓶颈的同时,企业亦可为其提供成果转化平台及部分资金支持,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或资金支持,合理规定各成员单位利益关系,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陶瓷产业科技成果联盟内部优先转让和全国公开有偿转让相结合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实现成员间风险共担、成果共享,推动京津冀成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打造陶瓷产业新的经济增长极。开展陶瓷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陶瓷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贸易、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13];在工艺路线升级、新产品开发、专利申请及诉讼维权和产品营销中,有效防范各类侵权风险;依法及时保护与陶瓷主体及配套产业领域有关的工艺技术、产品设计、自有品牌和创新成果[14]。通过构建技术转让与产业化中心,重点推动以下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数控滚压成形、等静压成形、高压自动注浆、仿形铣床、3D打印技术等系列化先进成形工艺装备;微波、太阳能、红外及热风等智能化干燥工序;修坯、磨坯、施釉、塑压等自动化配套工序;窑炉烟气脱硫、脱硝、废瓷废石膏和余热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技术;新型釉料、花纸等日用陶瓷无铅装饰技术;轻质、节水、智能化卫生陶瓷研发;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的陶瓷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工艺。
6.5 立足多元化需求,完善配套措施建设,保障科技创新落实
一是进一步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加大地方财政对陶企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有助于陶企开展技术创新的各种投资基金,扶植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具有明显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和列入国家、省部级相关计划的陶瓷新产品研发予以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实行特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科研减税”政策、加速折旧政策和抵扣资本购进项目所含增值税政策等。二是建立银行绿色贷款通道,对企业的技改贷款和技术研发、新扩建项目贷款给予优先支持[15]。健全信贷担保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担保、质押贷款机制,支持运用知识产权质押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逐步增加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立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三是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纠纷解决方式,加强跨部门执法协作,有效地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发挥河北省及各市维权援助中心作用,搭建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撑平台,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四是采用柔性引智方式,多途径吸引京津高层次企业管理、资本营运、专业技术、生产技能等方面创新人才,通过兼职工作、技术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引进等方式来冀创业发展或提供咨询服务。依托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有计划地引进若干陶瓷产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新引才用才载体,畅通招才引智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人尽其才舞台,构筑区域人才集聚高地。
7 结语
河北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唐宋的邢窑白瓷、定窑御品,抑或近代的唐山卫生陶瓷和骨质瓷,皆曾为辉煌灿烂的华夏陶瓷文明增添过浓墨重彩的一笔。“瀚海潮头帆已满,砥砺前行正当时”,在当前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火如荼的改革浪潮中,河北陶瓷如能有效实施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打造冀瓷的规模化和现代化优势,“继承旧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则势必重新书写河北陶瓷发展史的恢宏新篇!
陶瓷产业振兴开创新格局 篇2
陶瓷产业基地:吸引企业投资和规模发展的热土
2007年,佛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人民币的高档墙地砖项目、乐华陶瓷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的墙地砖项目和高档卫生洁具等三个重大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到浮梁县三龙乡;佛山欧瑞特投资8亿元,建设12条墙地砖生产线的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陶瓷工业园区桃源里。中外合资鸿强陶瓷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墙地砖及琉璃瓦项目也落户陶瓷工业园区。这些建陶项目的落户标志着我市建筑陶瓷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广东客商投资的和川粉体项目、港资景德镇戴娜丝缇陶瓷项目也落户陶瓷工业园区。2003年以来,先后有近百家陶瓷企业在景德镇落户,这些企业的引进,不仅给我市陶瓷行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艺技术,也加快了我市陶瓷产业的结构调整步伐。
在市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下,经过市科技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2008年5月8日,科技部火炬计划管理中心批准同意建立“国家火炬计划景德镇陶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为我市进一步聚集高技术陶瓷产业搭建了平台。
陶瓷研发基地:创新科学技术和孕育成果的源泉
近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科技管理部门的积极争取下,组织实施了国家、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陶瓷科技项目近300个,争取科技经费4000余万元,取得环境友好型复合陶瓷透水砖的生产方法、环保型纳米陶瓷刀及其制造方法、陶瓷外螺旋轴套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等陶瓷科技成果近200项,获得大规格陶瓷薄板(砖)的压制成型设备、彩色釉中彩瓷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高孔隙率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等陶瓷专利近100件,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景德镇国际高技术陶瓷论坛、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相继落户景德镇,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在人才队伍、科研条件和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科研设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2亿元。中心现有科研工作者114人,其中博士26人、硕士21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开发和工程化队伍。五年来,该中心先后承担了一批对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影响的国家、部省科技项目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总数为196项,科研经费达3164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部省级项目62项。取得成果142项,其中74项为国际先进水平,4项成果获部省级奖励,许多项目成果突破了行业关键技术,起到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陶瓷教育基地:培养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的温室
景德镇现已具有较完整的陶瓷教育体系,具有雄厚陶瓷系列专业的师资队伍。陶瓷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景德镇陶瓷学院和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为重点。景德镇陶瓷学院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仅2007年上半年就引进硕士以上人员40人,其中博士后和博士9人,使专任教师硕博比达到48%。学院继2006年左和平等5人被评为全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人选之后,2007年李月明等4人被评为全省第三批百千万工程人选。学院组织申报了“陶瓷艺术与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评选出了“无机材料测试技术”和“陶瓷造型”两门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候选课程。材料学院、热工系暑期已顺利搬迁到新校区,基本完成了新、老校区的办学格局。景德镇陶瓷学院已构建了硕士、本科和职业教育等较为完善的陶瓷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有硕士点23个,其中5个硕士点为省示范性硕士点,教师中博士34人,现有教学设备总值达9000多万元。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推荐下,经科技部的反复审查,景德镇陶瓷学院被授予全国材料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全国55家,江西省仅景德镇陶瓷学院和南昌大学两家。
陶瓷交流基地:打造科技合作和成果展示的平台
连续举办四届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景德镇国际高技术陶瓷论坛和陶瓷高新技术成果展,规格和品位一届比一届高,每届都汇集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经过我市的努力,科技部同意自2008年起,每年与省政府共同举办一次景德镇国际高技术陶瓷论坛。
2007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首次由科技部与省政府共同举办。论坛共收到涉及高技术的论文90多篇,论坛以“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技术陶瓷产业化”和“加强交流,促进粉体制备加工、检测及其应用技术的科学发展”为主题,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围绕国家发展高技术陶瓷科技产业最新政策、先进陶瓷粉体材料、透明陶瓷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此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提升了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的档次,为跟踪世界陶瓷发展前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河北陶瓷产业 篇3
1.1 文化产业品牌的创立与营销使传统陶瓷文化融入现代产业化理念
河北省的陶瓷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定窑白瓷品质优良, 尤以精湛的纹饰取胜;磁州窑历史悠久, 器形精美;唐山陶瓷造型新颖、刻意求新。河北省有邢窑、定窑、磁州窑、井陉窑等古窑遗址;有着经验丰富的陶瓷老艺人以及颇具规模的陶瓷产业, 陶瓷的历史文化优势明显。河北省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的创立和营销, 就是利用河北陶瓷的传统文化优势, 通过对陶瓷资源要素的整合, 形成河北陶瓷文化产业的品牌特色, 促进陶瓷文化与陶瓷产业的融合, 促进河北的陶瓷文化优势向陶瓷产业优势转化。
1.2 以品牌战略的眼光看陶瓷文化产业的创立与营销
陶瓷产业的文化含量只有与经济功能有机结合, 才能实现其作为商品所体现的价值积累功能。陶瓷文化产业品牌正是陶瓷产品文化含量与价值增殖功能相结合的产物, 陶瓷文化品牌战略的实施, 就是通过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的创立与营销, 寻找陶瓷文化和陶瓷产业的结合点, 将陶瓷的文化意义、品牌产业效应融入到陶瓷产品中, 形成陶瓷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陶瓷产业的自主、自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影响力。
2 陶瓷文化产业的创意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创立与营销
今天, 文化创意仍然是陶瓷文化的精髓, 对于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 创新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主要提供陶瓷产品更新更高的使用价值, 而文化创意则是提高陶瓷产品与品牌的观念价值。现代陶瓷生产由于采用工业化生产并融入了现代科技手段, 不同企业间所拥有的技术和产品性能愈加接近, 导致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只有将产品从技术导向转入文化创意导向, 注重陶瓷产品独特的文化创意,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 河北省陶瓷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 河北省陶瓷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的现状
(1) 悠久的制瓷历史, 形成了著名的陶瓷文化体系
河北烧造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 珍贵的陶瓷遗存和精湛的制瓷技艺、多彩的人文风情, 构成了独特而完整的北方陶瓷历史文化体系。邢窑从隋代已开始烧造;定窑的白瓷在宋时已名满天下;磁州窑的化妆土技术和独特造型为世人瞩目;唐山陶瓷虽制瓷时间稍短, 但也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尤其在近代把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 形成了具有唐山特色的工艺技术, 被世人誉为"北方瓷都"。
(2) 工业化生产以及产业品牌的创立, 扩大了河北陶瓷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引进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 古老的河北陶瓷产业也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生产营销理念, 在传承并发扬“北方瓷都”这一文化产业品牌的同时还积极创立营销陶瓷文化产业的新品牌, 经过多年的发展, 唐山、邯郸陶瓷产业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如“隆达”、“红玫瑰”、“海格雷”品牌被列入中国陶瓷十强名单。这些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的创立, 扩大了河北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陶瓷生产体系逐渐完善, 使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的竞争力稳步提升
随着河北省陶瓷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河北陶瓷产业中的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工业特种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等陶瓷大类已逐渐完善, 还形成了原料加工、陶瓷器械、窑具、模具、窑炉修建、陶瓷成形、烧成等门类齐全的陶瓷生产体系, 使河北陶瓷产业具备了一定的产品资源优势, 也提升了河北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的竞争力。
3.2 河北省陶瓷文化产业品牌发展面临的问题
(1) “北方瓷都”的金字招牌具有一定的认知度, 但品牌意识薄弱
河北省定窑、邢窑、磁州窑和唐山陶瓷是中国历史上北方陶瓷艺术的典型代表, 且都具有一定的认知度, 但陶瓷产品的知名度低, 这主要是由于陶瓷产业的品牌意识薄弱导致的。唐山陶瓷产业的生产总量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但只出产品不出品牌, 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知名度低。除了惠达等企业生产高档洁具外, 其他多数厂家还是以中低档陶瓷产品为主, 品牌形象差, 难以树立良好的陶瓷文化产业品牌。
(2) 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的塑造、设计能力严重不足
河北的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的塑造能力较差, 多数中小企业在生产上热衷于不需设计成本的来样加工或单纯仿制, 体现北方个性的陶瓷产品较少。只有提升了陶瓷品牌个性文化的含量, 品牌价值增殖功能才能相应得到提升。但是, 目前唐山只有两个国家级陶艺大师, 这和唐山“北方瓷都”的地位很不相称。而号称“瓷都”的景德镇, 目前拥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2个,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个, 陶瓷品牌的设计创作能力较强。北京奥组委曾征集奥运旅游纪念品瓷器, 唐山的陶瓷企业由于设计上的差距, 失去了奥运纪念瓷的竞争资格, 这正是陶瓷品牌设计能力差距的显现。
(3) 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的现代营销和宣传策略缺乏
随着现代营销观念和信息化等方面的进步, 陶瓷文化产业品牌在市场的推广已开始采用电子商务、网络代理等现代营销方式, 而河北很多陶瓷企业依然保持着等顾客上门看样购货等传统的营销方式。在陶瓷品牌的宣传推广方面, 目前省内80%企业的推广手段都是硬性、同质化的广告模式, 多是停留在对企业名称和产品名称的推广上, 还有的企业靠众多的评先、评奖、认证活动, 靠领导行为方式进行陶瓷品牌的宣传推广,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效果不佳。
4 河北省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的创立与营销的途径
4.1 从原生态陶瓷文化中发掘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底蕴的陶瓷文化产业品牌
在对原有的陶瓷文化进行发掘的过程中, 不能背离陶瓷文化背景的精神, 不能忽略陶瓷文化品牌的地域特征。同时, 要把握陶瓷对象的文化个性, 并根据陶瓷原有文化的内涵予以创造性的发挥。如河北馆陶县等地的古黑陶工艺, 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经过专家对古黑陶工艺发掘与探索, 又创造出新的古黑陶品种。这些古黑陶艺术品古朴庄重, 有极高的陈设观赏和收藏价值。古黑陶工艺得以继承发展, 古黑陶文化品牌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4.2 以陶瓷文化资源为背景, 创立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陶瓷文化品牌
陶瓷文化产业品牌成功创立与营销, 需要陶瓷文化资源的基础, 挖掘独特的、可行的文化创意。以河北陶瓷文化资源为依托, 用文化产业创意培养陶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提升河北陶瓷产业的综合实力。通过对河北陶瓷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 发掘北方陶瓷历史文化底蕴, 使河北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陶瓷文化交流传播中心、陶瓷研发创新中心、陶瓷新产品的试制检测中心和高档陶瓷展示销售中心。通过各种高水平国内外的陶瓷文化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 在继承陶瓷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 融合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成果, 形成新的陶瓷产品风格和陶瓷文化产业品牌。总之, 陶瓷文化产业品牌创立与营销的方法途径很多, 陶瓷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选择或创新独特的方式创立品牌、营销品牌。
4.3 实施陶瓷文化产业的品牌带动战略
陶瓷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品牌发展战略, 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加强培育陶瓷企业的制造能力, 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 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可行性的实施步骤。另一方面, 陶瓷企业要把质量作为陶瓷品牌的的根基, 通过技术创新, 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不断改进产品设计, 开发新产品, 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同时, 要特别注重对区域品牌的保护、开发和提升。重点支持商标的设计、注册以及地理标志的申报, 加大对区域品牌的保护、扶持、宣传推广和应用, 将“惠达”、“红玫瑰”、“隆达”等河北现有知名品牌打造成世界闻名的区域品牌, 提升河北省陶瓷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河北陶瓷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陶瓷文化, 传承并发展河北陶瓷悠久的历史文化, 实现陶瓷文化与陶瓷产业的融合, 使“北方瓷都”焕发新的光彩, 将品牌的创立与营销应用到古老的陶瓷产业中, 对提升河北陶瓷文化产业的区域影响, 打造河北陶瓷文化产业的品牌形象, 促进河北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陶瓷产业,品牌,营销
参考文献
[1]刘景枝, 单厚军.河北文化产业项目开发的科学性研究[J].经济论坛, 2009. (12) .
[2]王子平.陶瓷文化形态及唐山陶瓷文化的发展[J].唐山学院学报, 2007, (1) .
河北陶瓷产业 篇4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虽然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在以产业形式进行文化推广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够。国内一直对“软实力”有误解,一谈“软实力”就是怎样卖电影、书籍等等文化产品,实际上,“软实力”最核心的是有吸引力的价值观,真正有吸引力的不是一些红灯笼之类的符号表象,而是软实力背后的价值观念,这才是根本。其次还有科技能力等,这些方面美国无疑是很强势的,中国要在这个方面赶上,无疑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调整、发展的过程。
目前中国也已经将文化创意作为产业列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近年来文化产业获得高速发展,但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而文化产业涵盖的内容庞杂,行业也比较分散。中国目前无论是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上,还是产业发展过程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概况
景德镇依托千年瓷都的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大力发展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工艺陶瓷和精品建筑陶瓷,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世界瓷都、赣东北工业重镇和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以景德镇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浮梁、鄱阳、万年县城和乐平市区,形成以景德镇为中心的赣东北城镇群。
景德镇将整座城市定位为一个大旅游景区,积极打造城市处处有景点的大旅游发展格局。该市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为其留下了大量古窑址、作坊、窑房、瓷石矿、民居、水运码头以及陶瓷习俗等,星罗棋布地贯穿和散布于城市每个角落,加上近现代涌现的各类陶瓷文化交流院所、艺术中心、大师工作室和陶瓷市场、商铺等,均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景点和旅游项目。由此,由各景点和旅行社推出的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陶瓷民俗风情游、陶瓷工艺流程游、陶瓷古迹寻踪游、陶瓷珍品鉴赏游、陶瓷收藏游、陶瓷购物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应运而生,并带动了其他旅游产品的发展。大旅游的发展格局为该市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活力。每年10月举办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陶瓷爱好者前来旅游观光。据统计,今年瓷博会期间共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今年中秋国庆小长假,该市旅游创历史最高水平,各大景点和陶瓷卖场出现井喷现象,其中陶瓷卖场总销售量同比增长55%。此外,瓷源浮梁、绿色昌江、古镇珠山、多彩乐平也积极融入大旅游发展格局中,生态游、乡村游呈现好的发展态势。
景德镇以创建为抓手,撬动旅游产业发展。努力将御窑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确保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及启动瑶里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陶瓷游、茶叶游、名胜历史游、昌江游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该市加大旅游营销推介力度。今年以来,推出“博大景德,镇动世界”旅游宣传口号,策划举办了“‘博’动江西,风景独好”走进景德镇大型旅游推广活动、“江西风景独好瓷博魅力无穷”中外游客看瓷博游瓷都和“江西风景独好,世界瓷都美妙”走进厦门大型旅游营销活动,以及茶文化旅游节、走进浮梁沧溪和严台乡村旅游采风活动,并赴海内外客源市场开展高密度的市场营销活动,使市场效应得到释放。
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景德镇市充分发挥“世界瓷都”品牌优势,利用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围绕旅游主牌战略,打造大旅游发展格局,从而走出了一条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发展的道路。今年1至11月,该市旅游主牌效益凸显,接待国内外游客1887.76万人次,同比增长20.31%;旅游总收入累计119.83亿元,同比增长49.18%。
景德镇确立了“陶瓷、航空、旅游”三块主牌的发展主战略,首次将旅游产业作为该市支柱产业予以推动。与此同时,该市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布局,确定围绕“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名镇、生态家园”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以陶瓷文化为引擎,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推出32条决定和125条规划,全面确立旅游主导产业地位;成立景德镇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并制定旅游发展业绩年度工作考核办法,从政府主导、资金投入、行业规模、宣传推广、发展成效、加分项目等6方面对县(市、区)政府进行全面考核。
小结
作为当今世界朝阳产业,旅游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因此,用文化包装旅游,是营造特色旅游的关键。旅游的实质是寻找文化差异,旅游的核心价值就是崇尚文化的内在吸引力,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在于其独特魅力和内在品质,静态的自然与动态的文化结合才能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保持其持久的品牌效应。借陶瓷文化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助推着旅游产业更上一层楼。
瓷器、瓷业、瓷都构成景德镇城市文化主脉,瓷文化是景德镇之魂。陶瓷文化依然是景德镇旅游发展的灵魂,需要给陶瓷文化旅游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景德镇陶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第一作者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河北陶瓷产业 篇5
所谓人才, 即“需要在工作中运用自己所受的高水平教育和技能资本, 从事许多独立判断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人。”其素质要求主要有创新能力、人文素质、技术素质和综合素质。本论文研究的主体是陶瓷人才, 不仅是大师、画工, 而是包括陶瓷研发、陶瓷设计、陶瓷营销、陶瓷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人才。
二、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
景德镇正处于经济形态与产业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 借助建设环鄱阳湖经济圈这一东风,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对于推进景德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济总量, 实现科学发展,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关键是人才, 没有人才,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虽然景德镇有丰富的陶瓷美术人才资源,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从发展创意产业的高度来看, 仍面临着人才紧缺的瓶颈, 陶瓷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陶瓷产业发展的要求, 不仅抑制了陶瓷创意产业的总产出水平, 而且也抑制了创意的产业化率。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陶瓷人才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陶瓷人才对陶瓷企业发展的作用
高校陶瓷专业学生经过三、四年专业课程的训练培养, 系统掌握了一整套陶瓷工艺制作流程。陶瓷的拉坯、翻模、注浆三种成型方式, 陶瓷釉上新彩、粉彩、古彩与釉下青花、釉下五彩装饰, 包括陶瓷施釉与装窑工艺, 这些都是陶瓷类院校重点必修课程, 学生们掌握了较为全面的陶瓷工艺制作技能。大学教学体制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艺术文化修养的熏陶, 几年的大学教育中, 学生摄取了许多中外文学艺术思想、艺术美学。学生创作的陶瓷作品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 体现了画面的精、气、神。如此的作品难人可贵的是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艺术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美学原理, 扣人心弦, 打动着欣赏着。这类毕业生成为职场新人进入企业, 必定为企业产品的创作设计思维一种启发与触动。打破了传统单一重视产品工艺技能的模式, 从而注重文化艺术品位与工艺技能兼顾的创作设计。这样的陶瓷产品即满足了人们的使用功能, 又达到心理审美功能的需求。
高校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豆蔻年华, 从数年的求学之路走向职场生涯, 心中怀着勇往直前, 奋发图强的拼搏信念, 都说初出茅庐不怕虎, 职场正是这些有活力的年轻人施展抱负的舞台, 也是雄心勃勃年轻人的战场。他们的加入给企业提供新鲜血液, 这批新生力量的感染力必定会促进企业生机盎然。他们了解时下最前沿的流行趋势、时尚元素和人们的审美趋势。陶瓷类的餐具、洁具和陈设艺术瓷给予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与生活上的便捷, 刚毕业的大学生思维模式固然不够成熟, 具有不稳定性和跳跃性思维的共性, 却可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陶瓷企业专家可以广纳贤言结合本企业的发展定位, 听取并采纳一些年轻人新颖、稀奇、合理化的建议。如此, 企业可以实现从平稳到跨越式的发展。
“足不出户, 可知天下事”形容的就是当今数字化的网络时代, 微信、QQ、微博成为彼此沟通的便捷渠道, 网络购物、查找资料、快捷沟通都可以在网上完成,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商业模式。以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 现在是企业链之间的竞争,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完成企业文化的宣传、企业品牌推广、新产品的发布与陶瓷产品销售。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们进入职场施展拳脚, 实现价值提供了闪亮的舞台, 他们熟知一整套网络体系, 可以成为网络服务平台的主力军,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加强企业国内与国际化推广宣传。如今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各占据半边市场, 现实市场已经趋于稳定, 企业应尽快尽早运用网络便捷服务平台走进网络市场, 实现与网络接轨的急速发展。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从迷惑和困顿中突出重围, 找到出路, “人才是第一资源, 也是第一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 前期靠政策、中期靠投入、长期靠体制、总体靠人才。”景德镇市委书记邓保生如是回答。的确, 人才是第一要务, 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陶瓷人才是陶瓷产业发展的灵魂, 随着一批批洋溢着青春气息、满腔热情的应用型、技能型陶瓷人才加入陶瓷产业的发展, 景德镇陶瓷支柱产业一定可以走出低谷, 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成为景德镇人的骄傲。
摘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的供给是陶瓷产业蓬勃发展的保证。高校陶瓷人才是朝气蓬勃的一代人, 活力四射, 具有新颖独特的创造设计思维和大胆尝试的创新理念, 这样的人才群体, 有利于陶瓷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 打造景德镇陶瓷品牌产业走向世界。
关键词:陶瓷人才,陶瓷创意产业发展,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曙明, 李程骅.创意人才产业战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 2006 (6) .
[2]朱晓青.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条件探讨.市场经济纵横, 2006 (3)
[3]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陶瓷产业是转移更是扩张 篇6
据一份工业普查统计显示, 全国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有3 214家, 相关配套企业有119家。而据调查, 目前陶瓷企业数已达4 000多家, 陶瓷品牌数量已超过6 000个, 陶瓷产品市场流通年产值5 000多亿元;年产值过10亿元的陶瓷企业也从先前的不到10家, 发展到现在的数十家, 形成了一批以新中源、新明珠、东鹏、斯米克、诺贝尔等品牌为龙头, 以外墙砖、仿古砖、抛光砖、卫生陶瓷领域的行业单品新秀为辅, 多层次、多结构、陶瓷品牌及产品得到极大丰富的行业品牌格局。陶瓷企业产品也从先前的国外引进、模仿, 开始向改进和自主创新阶段发展;经营模式也从原先单一的坐商、批发代理走向行商, 主动开拓区域市场, 从而建立企业销售网络, 通过渠道资源的争夺控制终端, 旗舰店、思想馆等开始强势崛起;企业竞争也从单一的产品、价格竞争向品牌、资本及整体实力竞争阶段过渡, 在陶瓷产业大转移形势下, 新一轮市场整合已经开始。
随着佛山陶瓷产业转移, 新的产业格局已经逐渐成型, 我国陶瓷行业自2010年1月份开始从广东时代进入了多省并进时代。据全国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陶瓷制造企业内外销总数共4 000家左右。广东企业数约2 000家, 其中佛山500家, 潮州1 200家, 广东清远等其他地市300家;福建约500家, 主要集中在泉州和晋江地区;长三角约50家, 代表性企业有诺贝尔及上海斯米克;山东约500家, 主要集中在淄博地区;河北约100家, 其中唐山惠达为代表性企业;四川约100家, 江西约200家;内陆其它省份约500家。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佛山陶企转移, 产销分离已经成为趋势, 佛山生产企业虽然只有300多家, 但佛山各大陶瓷城, 包括沙岗地区的门店、展示厅或营销中心, 总数已经超过3 000家。
有行业人士分析, 虽然表面上看陶瓷企业只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移, 事实上在转移过程中也是陶瓷产业产能扩张和升级的重要阶段。据不完全统计, 仅2007年3月到2010年6月份, 佛山陶瓷企业转移涉及总投资超过250亿元、新规划总占地面积接近2 666.4万m2, 设计生产线就新增350多条。在这一扩张过程中, 早在2000年新中源2.5亿元投资夹江, 形成3 000万m2的生产规模后就已经开始了。2002年东鹏进军淄博, 2003年福建陶企进军肇庆大建生产线, 辽宁法库则在3年内建成了100多条生产线, 2007年江西又掀起了扩建高峰, 特地、斯米克、新中源、新明珠等不断斥资建厂, 企业产能得到急速膨胀, 新中源、新明珠在这一轮扩建中, 单单墙地砖生产能力就已超过1亿m2, 而全国建陶产品的产能保守估计都已经超过50亿m2。至2010年7月, 高安市已承接陶瓷及配套企业49家, 合同引资110.31亿元, 拟建生产线150多条, 其中14条生产线已点火投产, 这都为陶瓷产能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陶瓷卫浴行业有待产业升级 篇7
从整个陶瓷市场来看, 2013年仍是内忧外患, 不仅产能过剩, 且产品附加值过低而导致国际竞争力减弱, 同时又遭遇着多项反倾销调查。面临如此困境, 陶瓷行业未来的出路在何方?
内忧:产能过剩利润微薄
随着陶瓷企业的不断扩张和生产线的不断扩充及产量的不断扩大, 正造成产能严重过剩, 供需失衡。现实是,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 却不是强国, 产品以中低档为主, 附加值较低, 在国际市场售价不高。据介绍, 1个价格0.7美元的陶瓷口杯, 出口到欧盟售价约3.5美元, 但国内企业仅获利0.1美元, 大头被国外经销商拿走, 他们除去运费等开支约1.5美元外, 实际获利超过1美元, 是我国生产企业获利的10倍。
外患:面临多起反倾销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透露的数据显示, 目前, 我国作为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 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70%。此外, 我国日用陶瓷在欧盟市场占有率已接近五成, 是欧盟日用陶瓷第一大进口国。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统计, 2012年我国出口欧盟的厨餐具累计金额超过7亿美元。欧盟委员会在日前发布《关于欧盟对中国陶瓷厨餐具开始反倾销调查的通知》中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此前的2011年9月欧盟曾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案作出终裁, 征收最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 且有效期长达5年, 并可视情况延长。
出路:提升竞争力
陶瓷行业低迷将促进产业整合 篇8
大部分厂商反映, 2011年的经营环境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差。从近日各媒体的报道中可知, 目前, 夹江陶瓷产区已经有近50%的生产线停产, 高安产区也有将近过半生产线停产, 而淄博上半年也有100条左右的生产线被迫停产。据统计, 淄博陶瓷企业的销量同比至少下滑30%。据《中国陶瓷》周刊在全国各建材市场的调查资料显示, 大部分陶瓷卫浴商家上半年的销量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下降比例在20%~50%不等。
然而, 在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企业的产品销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同时, 一些业内名牌企业的产品销量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不少, 至今依然保持着两位数增长的强劲势头。物美价廉、款式多样、服务上乘是消费者的终极追求, 谁能满足这些需求, 谁就能赢得消费者, 赢得市场。
现阶段, 陶瓷行业只有区域性的品牌, 还欠缺全国性的品牌。按照市场规律, 一个行业的发展大致会经历产品力竞争、广告力竞争、营销力竞争和品牌力竞争四个阶段。中国陶瓷行业虽然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 但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只停留在产品力以及广告力竞争阶段。部分知名企业的产品销量之所以会比去年同期增长甚至出现产品供不应求, 除了他们注重产品品质、款式开发外, 更是因为他们的企业发展正在从营销力竞争阶段向品牌力竞争阶段过渡。由于质量稳定、性价比高、服务较好, 许多消费者开始对这些品牌有了认同感, 所以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自然要强得多, 他们的销量稳步提升也是理所当然的。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规律的最好体现, 陶瓷行业也是如此。行业经营环境好的时候, 一些小作坊随便弄弄都能赚钱, 但如今市场转冷陷入低迷, 就要比拼服务、质量以及品牌影响力了。即使楼市受到调控影响, 但总会有人买房的, 那么也必然会有人买瓷砖和卫浴洁具产品, 这时候就要看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创新力和性价比能否吸引消费者。所以说, 原材料成本上涨、房地产市场低迷、反倾销等对整个行业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可以对原来良莠不齐的行业进行大洗牌。最终, 强者得以生存。
河北陶瓷产业 篇9
7月27日晚上首先举办了质量与标准化论坛。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王玉洁主任做了《能源管理体GB/T23331-2012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IDT》解读;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李治就国家标准《陶瓷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调研说明;CTC陕西公司标准培训部商蓓分别对智能坐便器产品能耗限额与能耗等级、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规范、智能坐便器标准、建筑卫生陶瓷、智能卫浴产品及能耗限额系列标准、陶瓷砖(GB/T 4100-2015、GB/T 3810-2016系列)、卫生陶瓷(GB 6952-2015)标准进行了解读和探讨;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室主任尹君对建筑卫生陶瓷国家抽查新规范进行了介绍;最后全国工业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用水产品和器具用水效率分技术委员会王玉洁对国家“水效领跑者”进行了宣讲。
7月28日上午八点,大会正式开始,会议由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秘书长吴大选主持。首先由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陕西)有限公司总经理苑克兴致大会开幕词,随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吕琴代表协会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并预祝大会圆满召开,最后协办单位青岛海尔集团卫玺智能卫浴总经理李长征做了发言。大会发言结束后,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继武做了学会年度工作报告。
接下来,大会正式开始进入专题报告环节。
首先由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张帆做了《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该报告主要从行业状况、标准状况、陶瓷砖、陶瓷坐便器、陶瓷片密封水嘴三类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各类产品质量状况分析以及综合产品质量分析等五个方面对我们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CTC绿色产品认证院院长蒋荃做了《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和评价体系解读》报告,蒋院长从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与技术导则、工作流程等方面给大家做了全面、生动的介绍。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是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的政策,蒋院长表示希望他的介绍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帮助;
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刘亚民做了《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国际市场分析及质量发展趋势》专题报告,刘亚民主任从我国外贸进出口整体情况、我国陶瓷砖与卫生陶瓷出口国际市场以及建筑卫生陶瓷质量下一步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国际市场情况,介绍了国外比较关注的建筑卫生陶瓷质量发展的热点问题;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吕琴介绍了《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标准体系》,吕琴秘书长表示,去年以来国家进行了标准化改革工作,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行动非常快,已经拿出了具体的、全面的协会标准体系,此项目是会议承办单位CTC陕西公司来做的,吕秘书长从体系研究的背景、体系建立的工作过程、国内外建筑卫生陶瓷标准体系现状、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案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五个方面给大家全面介绍了协会标准体系建立的来龙去脉;
华南理工大学曾令可教授带来了关于《大截面陶瓷隧道窑节能显著》的报告。节能减排、升级转型是现阶段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基本要求。曾教授理论结合实际,并从预热带结构、适当加长冷却带的长度比例、冷却带的窑体内层墙和内层顶部采用耐热金属波纹板等成熟的技术支持,适用于宽断面隧道窑的烧成技术、控制系统等三个大的方面介绍了宽体隧道窑节能效果与可行性,最后对宽体窑的下一步应用于发展做了展望;
杜拉维特(中国)有限公司王广轩为大家带来关于《质量+》的报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必须高度重视质量控制;
国家林业局张嘉伟处长做了《善管理,懂营销,精专业——为企业打造卓越“掌门人”》的报告,张嘉伟处长表示在座各位多数为搞经营、搞管理或者高技术的人才,并讲解了社会发展中经营和管理的特点以及培训在管理和经营中的重要性;
最后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副总工同继峰教授就干法制粉、海外建厂、喷墨渗花抛光砖、柔性生产等建筑卫生陶瓷热点问题进行了点评,部分专家结合企业实际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7月28日下午,大会分别设立了陶瓷砖分会场和卫浴分会场。陶瓷砖分会场由金意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惠宁主持,卫浴分会场由广东尚高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华主持。
在陶瓷砖分会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建青教授带来了《干法制粉工艺还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专题报告。
吴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干法制粉的工艺过程,尤其对湿法喷雾干燥造粒与干法增湿造粒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提出了软质料是否需要分开粉碎的思考,以提高黏土粉碎的细度、提高粉料的可塑性和坯体强度。最终总结了干粉造粒对砖坯的影响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接下来中国制釉集团总裁蔡宪昌做了《全球最为关注的防滑釉应用技术介绍》专题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地面湿滑带来的危害、研究防滑釉的缘起、相关防滑标准的要求情况、防滑釉的应用技术以及公司研制的防滑釉产品应用欣赏;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一军博士带来了《绿色陶瓷助力绿色建筑》的专题报告。刘一军做了绿色陶瓷有关的产品技术介绍,以及蒙娜丽莎在绿色陶瓷产品技术研发以及环保综合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努力;
广西碳歌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燚为大家带来《发泡陶瓷生产及应用》的专题报告。报告主要为分享了利用陶瓷抛光砖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生产新型轻质隔墙板,该材料是一种低碳环保新型节能材料,符合当前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
金意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惠宁代表湖北金海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做了《陶瓷薄型砖的推广和应用》专题报告。陶瓷薄型砖是陶瓷砖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符合当前节约资源的政策方针,报告中展示了陶瓷薄型砖的广阔应用前景。
最后陶瓷砖分会场举行了主题论坛,主要对干法制粉、海外建厂、喷墨渗花抛光砖、柔性生产等建筑卫生陶瓷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在卫浴分会场,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建材技术评审组组长朱一军做了《智能坐便器国抽中出现的问题解析》专题报告,朱一军从国家抽查的角度看待智能坐便器产品质量,尤其是对智能卫浴相关检验标准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智能卫浴生产企业应该要高度重视相关检验标准的要求,生产出完全符合标准的智能卫浴产品;
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特邀专家平志雄带来了《国产智能坐便器还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专题报告,平志雄介绍了海尔集团的智能坐便器卫玺产品,以及国内智能坐便器产品质量问题。并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让大家对智能坐便器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
东陶(中国)有限公司质量统括部吴朝晖部长做了《百年传承、企业理念-TOTO良品与均质》专题报告,对东陶公司的管理经验进行了介绍,这对国产卫浴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平台;
广东丽柏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百臣为大家带来了《陶瓷智能制造》的专题报告,陶瓷行业智能制造是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崔总的专题报告,对陶瓷行业智能制造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特邀专家刘川带来了《节水便器的开发和制造过程中新课题的探讨》专题报告,刘川表示节水型便器的开发对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该报告引发了对节水便器的开发相关技术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启发。
最后卫浴分会场举办了智能卫浴主题论坛,主要探讨了相关标准对行业的影响、环保压力下陶瓷如何生存、智能卫浴等相关议题。
淄博陶瓷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篇10
一、淄博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
淄博是我国五大瓷都之一,目前的陶瓷生产不仅规模较大,而且门类齐全,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打入国际市场,远销世界各地,成为淄博具有特色地方的传统工业生产之一。尤其是淄博的建筑陶瓷,经过近10年的迅猛发展,已稳居全国第二的产量和规模,赢得了“江北瓷都”的美誉。淄博产区瓷砖日产能实际已超过300万平方米,已成为中国建陶不可小觑的重要产区。淄博产区涵盖全抛釉、内墙砖、仿古砖、抛光釉、微晶石五大系列及其他线产品。其中,全抛釉地砖、内墙砖、仿古砖及艺术瓷砖已成为淄博产区当前生产销售的主要建陶产品。2015年,淄博陶瓷产业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尤其在工艺创新方面。其中以“连续球磨”、“干法制粉”为代表的两大技术工艺均通过了部级鉴定,并且双双获得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科技创新一等奖。
二、淄博陶瓷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排放不达标
在环保的强压下,淄博部分陶瓷企业进行了转型升级,但仍有不少企业设备落后,存在压机环节粉尘污染较重、压机环节吸尘效果不明显、落尘较多、收集不科学,以及物料传送带密闭不严或者破损等问题,环保排放不达标,导致企业停产、限产。
(二)品牌建设滞后
对淄博的陶瓷企业来说,困扰企业发展的始终是没有自主品牌,缺乏良好的商业模式。目前,多数陶瓷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品牌建设,淄博日用陶瓷领域出现了像华光陶瓷、硅苑科技等知名企业,但淄博陶瓷企业的品牌建设力度远远不够,大部分厂家并不具备品牌操作的能力。
(三)研发力量欠缺
在产品的研发方面,淄博陶瓷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投入并不是很高,且科研技术方面的力量薄弱,缺乏创新意识。淄博陶瓷企业对产品的关注远远高于对用户的关注,企业会在产品花色的开发商投入资金,却很少考虑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产品缺乏个性化设计。产品推出后,缺乏对产品整体空间运用的方案核对用户信息的反馈。
(四)市场渠道单一
由于淄博陶瓷企业中,小企业居多,规模较小,因而多数陶瓷企业在营销方面的意识薄弱,营销水平较低。目前,淄博多数陶瓷企业的销售渠道集中在批发渠道和业务员推销渠道,对网络营销、国际展会等新兴销售渠道运用的较少,缺乏整体的市场策划。市场渠道的单一成为制约淄博陶瓷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对淄博陶瓷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绿色发展、环保提升
目前,环保风暴席卷全国建陶行业,而淄博所受影响更为突出,其整治力度之大、执行标准之严、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建陶行业之最。淄博陶瓷企业要发展好,首要任务就是做好环保改造与提升,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调整期,中国的企业也毫无疑问进入了调整期。不管是传统瓷砖还是日用陶瓷,未来节能减排、绿色生产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如果企业与该趋势背道而驰,一定会被淘汰出局。
(二)塑造品牌,占领市场
淄博陶瓷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力,需打造淄博区域陶瓷品牌,通过签约代言产品、聘请优秀策划团队、参加陶瓷博览会、巨资投入生产研发设备等方式推动淄博陶瓷品牌建设的发展。在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淄博建陶地域品牌知名度飞速上升,淄博产区在市场上的整体形象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淄博陶瓷的创新能力仍然不够强,当前淄博陶瓷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品在国内著名工程中使用率还较低,大部分产品以中低端定位为主,销售渠道也集中在批发渠道,淄博陶瓷只是在个性化与小众化产品中有些起色。对淄博陶瓷来说,如果要打出区域品牌,就要做特色产品,企业应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档次研发生产不同的陶瓷产品。同时,淄博陶瓷要走向世界,还需要在高科技陶瓷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高技术陶瓷产业化的水平,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四)开拓新兴市场,创新销售模式
淄博陶瓷产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除巩固国内外现有市场外,还应集中力量开辟国际新型市场。根据近几年的资料统计,美、日、欧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目前,美、日、欧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同时美、欧又对中国日用陶瓷开征反倾销税,淄博陶瓷出口企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笔者认为,淄博陶瓷企业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应通过提高技术含量维持欧洲、美国、日本几大市场,积极邀请新老客户到场采购;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大营销投入力度,创新销售模式,通过网络营销、国内展销会、国外展销会等营销渠道,大力开拓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
参考文献
[1]杜夏芳.面临经济危机中国陶瓷业发展机遇与挑战[J].陶瓷,2009(12):10~13.
[2]董琳.山市陶瓷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2.2.
[3]张慧文.我国日用陶瓷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陶瓷,2010.4.
[4]中国陶瓷网:http://www.ceramicschina.com
[6]中税网:http://www.taxchina.com/xwzx/2012/12/11/cms801934article.shtml
【河北陶瓷产业】推荐阅读:
陶瓷创意产业园09-04
河北金融产业05-31
河北省文化产业07-01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07-26
河北生物医药产业08-25
关于陶瓷产业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9-05
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政策08-27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07-03
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05-30
宋代陶瓷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