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

2024-05-30

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共9篇)

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 篇1

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

陶瓷论文

2010级 高分子2班

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制作陶瓷。当我还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历史书上介绍: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开始烧制黑陶和白陶,虽然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可是陶瓷却制作的非常精美。虽然颜色比较单一,但是纹路比较清晰,色泽光亮。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于制陶工作也很重视。秦汉时期陶瓷有瓦当,汉砖,兵马俑,铅釉陶。在南方也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也是后来发展青瓷的开端。东汉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龙窑」提高窑温,也选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岭土。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元朝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 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经过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如今,有许多经典的陶瓷仍历历在目:秦朝的兵马俑,唐朝的唐三彩,元朝的青花瓷。所以,在我心中陶瓷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并对他有着浓厚的兴趣。正因为如此,我选了《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这门课。

当我选了这门课后,我发现它激起了我对陶瓷更大的兴趣。老师在陶瓷方面的知识很渊博并且讲解非常形象生动,全面透彻。这使我对陶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除了上课听老师讲解外,下课后自己也查一些关于陶瓷方面的资料。毕竟陶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自己会找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和自己不了解的内容。

17,18周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两周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陶瓷。一个对陶瓷感兴趣的人如果没有制作过陶瓷,那将是一种遗憾。我们的陶瓷制作的产地是一个叫选矿楼的地方。进入房间后,我发现人很多,同学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制作陶瓷,我也非常有兴致的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一段很长的时间后,一件很简单的陶瓷出现在我的手心。虽然只是一个未成品的模型,但我却很兴奋。刚开始在老师那领到陶土的时候,我不知所措,毕竟这是第一次真正制作陶瓷。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我了解到制作陶瓷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准备一些干燥的陶土,陶土量的多少根据自己的需要取。然后将陶土捣成比较均匀的粉末状

2、将干净的水加入磨好的陶土中,水的量要适当,最好分多次、少量的加入并将陶土揉成一团,再反复揉捏使其混合均匀

3、将成团的陶土摔打在干净的桌子上,反复多次直到充分混合(这需要凭自己的经验)

4、将弄好的陶土放在专用制作陶瓷的装盘上,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陶瓷模型

5、要对陶瓷模型进行烧制,烧制之前先要上釉,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精美的陶瓷。这就是我这次在陶艺实践课中所学到的有关陶瓷制作的知识。虽然我所了解的会跟真正的陶瓷制作的过程在细节上有一些差距,但我还是很高兴,我学到了很多。

陶瓷模型制作真的很难,在刚开始制作陶瓷的时候,我发现它两侧的厚度不一样,然后进行修补而修补的时候又把一边给弄没了。因为你的力度太大就可能把模型弄坏。由于复杂一点的陶瓷很难制作,我只好打算制作一个简单的杯子,最后却不得不做成一个碗。而我感觉制作好的碗,又和真正的碗有一些差别,最后只能重新来过。本以为陶瓷制作不是很难,但此时发现真的很难。总之,我是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我在做的过程中看了其他同学的,我发现他们和我的情况差不多。所以,在陶瓷制作过程中,这个度,真的是不好把握,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从未制作过陶瓷的人来说。终于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我最终制作了自己还算满意的作品。

对于最初的陶瓷模型的设计,我还是有很多的想法。因为本人是属马的,并且我也非常喜欢马。所以我开始打算制作一个陶瓷的马,我想先制作马的上半身,再制作马的四条腿。后来,我发现我制作的马的上半身不太像马,有点像兔子又有点像狗的感觉,经过我的一番修补,终于找到点像马的感觉。接下来毫无疑问,我继续制作它的四条腿,我考虑到它的腿必须要粗,因为只有粗,它才能站得起来。制作的第一条腿有点粗,我想即使这条马能站得起来,但整体也不太美观。最后在多次的比较之下,完成了四条还算合适的腿。拼凑是一个大的问题,马的腿,很难被粘上并且还是四条腿,最后,一不小心还是弄毁了这条我制作了很长时间的马。对于我这种初学者,马的模型还是很难制作的,所以我不得不制作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杯子。即使是制作杯子,我还是尝试了好几次。我现在明白,我国古代人民充满了智慧,没有这种聪明与才智,是不可能完成那一件又一件的优秀的陶瓷作品。

陶艺实践课,一定是我大学中很难忘的一节课。它不仅让我提高了对陶瓷艺术的兴趣,更让我尝到制作陶瓷的这种兴奋感。在这次制作中我一直在总结和反思,我怎样才能做的更好,怎样才能更好的展现我的设计,怎样才能展示我的想法。而坚持不懈,探索求新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次制作中,我也学到了很多,那不是用语言就能表达的清。不管何时,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思维不能单一。要考虑各种方案,设计思路和理念要完整,这样做出的东西才比较完整。总之,我要运用,好的学习理念,多想,多做。

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 篇2

19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赫胥黎在论《科学与艺术》中说:“我就不能理解, 任何一个具有人类知识的人怎么能够想象科学的成长会以各种方式威胁艺术的发展。如果我的理解完全不错的话, 那么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个奖章的正面和反面, 它的一面以感情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 则以思想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当人们不再爱, 也不再恨;当苦难不再引起同情, 伟大的业绩不再激动人心;……到那时科学也许真的会独占整个世界。但是, 这倒不是因为科学这个怪物吞没了艺术, 而是因为人们已经丧失了古代和现代的品质的一半。”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到当今社会多元艺术文化的交融, 艺术与科学的交融日益密切, 艺术日益科学化与生活化趋势势不可挡。正如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预见到的那样:“艺术越来越科学化, 科学越来越艺术化, 两者在山麓分手, 有朝一日, 将在山顶重逢。”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思想就得到广泛地传播, 艺术自由与独特个性给人文主义带来了强大的活力。文艺复兴推动了艺术科学化, 科学艺术化的脚步。文艺复兴时期把艺术不仅仅看成是单一的艺术, 而是涵盖了人文、社会、宗教等艺术的广义艺术, 赋予了艺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内涵, 造就了这个时期许多伟大的综合型的艺术科学大师。时至今天, 无论是从张艺谋担任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艺术总监导演还是到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一电影一举拿下奥斯卡金奖, 担任了2012年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艺术总监导演的丹尼·博伊尔证明了艺术和科学完美的融合以及艺术科学化与科学艺术化正促进人类活动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给当代艺术大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站在当代艺术与设计前沿的中国陶瓷设计大师何炳钦先生用自己的艺术历程与艺术作品诠释了当代艺术日益科学化的现状与必要性。王国维提出了古之凡成大事者必经过的三个境界, 从古至今在艺术上造诣甚高的艺术大师也无不如此。何炳钦大师的艺术历程也在这三种境界中逐渐的完善自己的艺术主张与艺术理念, 他用自己的艺术历程诠释了艺术日益科学化与生活化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传承古典艺术气息, 弘扬民族陶瓷文化。何炳钦先生祖籍江西婺源, 出生于江西景德镇。他自幼喜爱艺术, 少年时期在水彩方面造诣颇高, 后又师从著名艺术家胡献雅、施于人、丁千、黄美尧、吴天保等老师进行陶瓷艺术学习。他不仅传承了青花、釉里红和颜色釉等的传统技法而且接受了现代造型设计的理念, 在实地写生基础上进行创作。他师法于自然运用含蓄的艺术处理理念使艺术达到了一种道法自然的艺术状态。他的水彩画意境深远, 其意境与趣味远非一般文人画所能达到的境界, 以无我之境含蓄的用自然来表达自我理解。他在学生时代就以水彩风景画的写生来练习对自然的感悟力和色彩的把控力, 因此他的作品师法于自然, 大美而无言。他将中国陶瓷美学的创作法则和西方现代陶瓷艺术的表现技艺融于一身, 在学院传统教育中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熏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追求。学海无涯, 他汲取百家之大成于一身, 融东西方艺术理念此为第一个境界。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开拓创新, 独辟蹊径, 科学与艺术硕果累累。何炳钦先生在水彩、陶瓷刻划花装饰、青花、陶瓷设计等方面的艺术造诣甚高, 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投身于日用陶瓷设计的教学为以后自己在陶瓷设计上取得辉煌的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陶瓷刻划花装饰是利用传统陶瓷技法来传达当代艺术设计思维, 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科学化融合的成功突破, 刻划花成为他陶瓷设计表达中独特的语言方式。他注重刻划花卉的内在精神风貌与造型和装饰设计的结合, 其刻划花装饰将高温颜色秞糅合于刻划花装饰之中丰富其表现力, 突破了传统刻花装饰色彩单调的格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何炳钦先生在现代青花与民间青花创作方向上的研究成就了他在现代写意青花上的独特艺术语言形式, 其表现形式上不但追求民间青花的飘逸洒脱, 而且吸取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墨韵八色的艺术效果。其作品风格淡雅高洁, 宁静致远, 用笔书气脉灵动, 笔法浑厚, 潇洒自由, 行云流水间散发出一股文人气质使画面显得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果说他的水彩、陶瓷刻划花装饰、青花是使传统艺术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地, 那么他设计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的一种独辟蹊径的完美融合。他力图用设计推动陶瓷产业化科学化发展, 将自己的刻划花装饰手法、青花装饰手法和造型设计等科学的运用到环境陶瓷设计当中推动了“景德镇特色瓷都”的建设为景德镇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了一个永恒的瓷都形象, 同时也推动了景德镇整个陶瓷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他将自己的艺术语言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 在日用陶瓷设计 (酒具设计、咖啡具设计、茶具设计等等) 和环境陶瓷设计 (灯柱设计、环境陶艺、城市环境陶瓷等等) 上推动了我国陶瓷产业化发展、陶瓷艺术文化产业化发展以及陶瓷艺术文化民族化发展的进程。他同时推动了我国民族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继承了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救国”的思想基础上在当今和谐的社会提倡“美育兴国”的道路以设计带动陶瓷产业化发展。何炳钦先生的学院派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在推动陶瓷文化民族化发展和引领陶瓷产业化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 何炳钦先生沿着艺术科学化, 科学艺术化和“美育兴国”的道路显得格外的任重而道远此为第二个境界。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厚德载物育满天下, 引领陶瓷行业与陶瓷艺术健康发展。纵观何炳钦先生的艺术历程, 历经数十载的执著探索过程, 在现代陶艺、刻划花装饰、青花釉里红装饰、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环境陶瓷设计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科学化, 科学艺术化”和“美育兴国”的艺术理念。如果说何炳钦先生在传统艺术上的创新是在引领着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健康发展的话, 那么他在设计上的成就和理念以及陶瓷教育上的理念将是推动整个陶瓷科学、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民族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促进剂。他不但肯定了生活是艺术与设计创作源泉的艺术观点, 更加提倡用艺术与设计的融合和科学化来服务人民、社会与国家。他利用科学的手段将艺术科学化, 科学艺术化使自己的艺术理念通过自己的作品推及到人们生活中, 城市建设中以及民族陶瓷文化中, 去服务人民、社会与国家。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何炳钦先生在艺术教育中遵循着孔子“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在艺术理论、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方面的能力, 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长的同等重要性。他经常为学生亲自在课堂上做示范, 将自己的心得和艺术理念教给学生, 可谓是“师之笔意, 诲以心韵”!正如吴冠中的法国老师苏弗尔皮说:“艺术有两路, 大路艺术撼人, 小路艺术娱人。”我想何炳钦老师的艺术理念强调前者, 指引着学生们慢慢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界的一支新的力量。

何为艺术?不为言语!何为大师?不为言语!然而艺术服务于生活, 服务于人民的宗旨不容置疑, 艺术与科学的交融使艺术日益科学化, 生活化, 服务到整个人类的生活当中。在整个多元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借鉴与启迪推动了人类文明脚步。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和艺术与科学不断的交融使艺术形式多样化、理性化和科学化是是这个时代艺术文明前进的标志。艺术源于生活并提炼了人们生活中的生活风貌与情感意识展现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与美好愿望, 反过来更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为其提供精神支柱与文化需求。因此, 当代艺术大师的责任与使命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个人内心的情感, 更应该使之转化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一种民族的精神力量来服务社会这就需要艺术科学化。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的:“个人的坎坷与成果, 系于祖国的命运。‘探索’割不断民族的传统;‘叛逆’是生存的挣扎, 传统的发扬。‘吃的是草, 挤的是奶。’草, 是长在祖国土地上的草, 奶也应属于民族和人民……。”

参考文献

[1].《伟大科学家赫胥黎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出版参考》1996年第10期作者:雨平

[2].《人间词话》作者:王国维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圣人者,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 大圣不作, 观于天地之谓也。”见:《庄子集解·外篇·知北游》, 中华书局1987年版, 第186页。

[4].《师说》作者:韩愈

[5].《玉菡吟夏:何炳钦的艺术之路》《文艺争鸣》2011年第02期作者:张甘霖;

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 篇3

记:据我们了解,以往的大型陶瓷博览会都是在产地举办的,你们为什么要在上海举办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

葛:在中国,上海具有不可复制的城市特征,长三角地区的经贸文化为上海奠定了成为一流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石。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有707家落户上海,未来二个中心的建立成为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引擎。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进一步拓展了上海的国际、国内空间,上海已成为品牌创立与传播的重要城市。由此我们对在上海举办陶博会充满信心。

记:近几年来,我们接触的陶瓷似乎国内艺术陶瓷与生活陶瓷毫不相干,艺术陶瓷大凡出现在艺术博览会,而日用陶瓷在一流展会中难觅踪影,是什么原因?

葛:许多国内陶瓷企业满足OEM、满足于现状,但会融危机的爆发对这些企业的生存模式提出了挑战。今天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陶瓷创新、研发的重要性,但是缺乏交融的平台,缺乏对话与交流的空间,艺术家与设计师对日用陶瓷的关注度不够。因此,陶博会为艺术家、设计师、陶瓷制造商提供r对接的平台,她将会在这个环节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记:为什么选择在今年举办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

葛:陶瓷作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承载着中国文化复兴的使命。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人文意识进一步觉醒,从经济复兴转向了文化复兴成为了一种诉求。令年是国庆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节点,同时,在今年举办上海陶博会也可为在明年世博会期间举办更好的陶博会做好铺垫和预热。

记:你们博览会的主题是“china lJnlimlted,陶瓷无极限”,怎样理解这个诉求?

葛:中国是陶瓷的敞乡,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但这一古老悠久的文化,近几年却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国家的陶瓷正以新颖的设计、时尚多变的器形对传统的陶瓷文化提出挑战。今天,中国的经济经过近三十年的跨越式递进,令世界瞩目。中国经济复兴已成为事实。经济的复兴必然带来文明的复兴。文明的感召力其实就是软实力。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认为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一种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跟随你的吸引力”。几千年前,中国的陶瓷对世界产生过至深的感召力。今天,我们有责任使这一伟大的文明重获新生。正如文艺复兴在当时的语境是恢复古希腊的文化。但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文艺复兴开创了一个时代,为自由市场的诞生、现代科学的发展、工业文明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我们今天谈陶瓷,同样希望在回望历史的时刻,梳理出并非偶然的思想脉络,同时实现创新。“china unlimited”中的“china”具有双层含义:“中国”、“陶瓷”。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汇聚行业领军人物、文化人、艺术家、设计师参与其间,以跨界的思维、心灵的张力激活当下陶瓷的变革。“china unlimited”也孕育了我们对中国未来的期待与自信。

记:当下都在谈论文化产业,你是如何看待陶瓷文化产业链的?

葛:一个产业链的形成并非偶热,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侧面。中国曾经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中国制造”,今天,我们在说中国创造。跟其它产业相比,陶瓷的创造与创新更具备了国际的认知度。在西方人的概念中,中国和陶瓷是一个单词“china”。我们不用去教育西方人如何去认识中国陶瓷,它在传播上已具备了认同感。只要我们更迭观念,鼓励创新,注重品牌建设、建立营销体系,它的崛起指日可待。

记:为何在陶博会期间要特设“新锐陶瓷作品创意大赛”

葛:大赛旨在扶持本土陶瓷原创设计力量,以跨界的思维激发想象、创新研发当下陶瓷语汇,融入陶瓷产业链。大赛本着拓展陶瓷艺术的无限想象空间,并充分演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与生活”的主题,推广陶瓷艺术与生活的对接,征集具有创意的陶瓷作品,彰显新锐奖精神——鼓励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设计师将个人理念与民族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相结合,找到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而承载的自我创新之路,通过创新、开发、产品化等形式,实现中国陶瓷文化的复兴,在此基础上开拓当代陶瓷的文化产业。

记:你对即将开幕的陶博会有什么期待?

陶瓷艺术欣赏与制作 课程作业 篇4

姓名:xxx

班级:xxxxx-xx

学号:xxxxxxxxxx

专业:xx工程

陶艺欣赏与制作心得

xxxxxxxx

xxx

电影《人鬼情未了》像我们展示了陶艺制作的优雅意境,使我们对陶艺开始关注。

我国的四大名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们就是:汝窑,钧窑,宫窑,哥窑。

中国陶艺的发展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距今8000~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绚丽多彩的彩陶,那时的人们不是为了装饰品艺术品,而是为了做饭和盛放食物用,那时不叫瓷器,叫陶,陶耐高温,可以烤东西,煮食物。夏商周时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出了釉陶,“釉”的出现,实现了陶艺制作的第一次飞跃。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春早,越窑青瓷闻名于世。隋唐五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作品天马行空,创意成出不穷。宋代,繁音汇奏,产生了扑朔迷离的五大名窑,此时,“瓷”的出现,实现了陶瓷艺术制作的第二次飞跃。元明时期,江西景德镇一枝独秀,元青花珍贵无比。明清时期,古镇宜兴,紫砂壶闻名遐迩,有“宫中言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美誉。清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景德镇,半透明釉的发展,制出半透明胚体,实现了陶瓷制作的第三次发展。

中国陶艺的艺术特点。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朝层出不穷等等。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

原始彩陶的起源:1,剩余食品的出现和对饮食质量要求的提高。2,原始村落的出现。3,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对泥土和火的熟练认知。原始彩陶制作时慢转修整。原始彩陶的彩绘和烧制,发展迅速。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1,开创了大量有特点的形式。2,质朴单纯。3,以彩陶为装饰抒发了人类对空间艺术的开拓。原始彩陶反映了一些精神因素。风格纤细委婉而感情丰富。原因:1,制陶使先人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和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2,彩绘逐渐激发先人的自身意识的抽象潜能。3,当时的社会分工所致。仰韶文化特点:常用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表示人面或动物纹;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

原始时代,男人去较远的地方狩猎,女子在村落附近耕作,所以制陶是女人所为,不是男人。陶器上的画反映当时的情景。例如课堂上放映一张带有野猪的陶器,几何纹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野猪面部图,野猪怒目圆睁,惟妙惟肖。当时的情景应是人们去狩猎,与野猪相遇,野猪抬头观察人们,抬头纹更是画龙点睛。还有一张盘子的图片,盘上画着稻子,可以想象这个地方盛产水稻,人们以此为生,纪念意义。还有一张碗的图片,上面画着大鱼小鱼,反映出人们把鱼当做食物,并且鱼类丰足,人们生活如鱼得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张张贴近生活,反映当时社会面貌,记录社会形态,是相当珍贵的历史记录。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把这种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烧陪,便形成浅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褐,绿三色为主。三彩有很多色彩,有原色,复色,兼色,人们能够看到斑驳淋漓的多种色彩,这就是唐三彩的特点。唐三彩盛行原因: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吐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彩陶工艺制品;唐代生活日渐奢华,并且自上而下形成等级深严的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唐人率真随性,崇文尚武,不喜约束。艺术特点:釉色绚丽变幻饱满而且生动;形体比例协调,骨骼均匀,雄浑大气;性格特征或动态特点刻画准确;意气风发个性飞扬;敢于吸收外域文化而显示出浓郁的异域风情。人型塑像:男俑和女俑,男俑包括文官俑和武官俑。武士俑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形象个性鲜明。女俑高鬓广袖,亭亭玉立,悠然雅闲,十分丰满。还有三彩天王俑,镇墓俑等等。动物塑像丰富多彩主要有马和骆驼。三彩陶马,三彩仰头马,三彩骆驼载乐俑,三彩载人骆驼,三彩驮骡俑,三彩双鱼瓶,三彩鸭式杯等等形象栩栩如生。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鬓碧眼的骆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想起当年骆驼叮当漫步在“丝绸之路”的情景。我国古代马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战场上也需要马,农民耕田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是骆驼,可能和当时的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交通工具之一,那么人们经商可能就是从东往西,从西往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四大名窑:汝,哥,宫,钧。

官窑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帝王凭借官窑,无偿占有优质陶瓷艺术品;起自唐代的越州贡窑,中经五代吴越时设置官监窑,到两宋时官窑制度基本确立。宋代官窑瓷器的主要特点:大量生产仿古的器物,造型古朴雅致;大多在于平淡含蓄,纯净;追求釉色的清醇,静谧和柔润。特点形成原因:一,两宋大兴文治,经济繁荣,但是武备松弛;二,统治阶级和文人逃避现实和产生的带有田园花间熏陶的艺术情趣,强调平淡自然之美;三,其思想领域的基础,程朱理学提倡追求平易质朴的风尚和禅宗深奥的哲理;四,在艺术上当时爱好古朴的文人趣味影响了陶瓷艺术。两宋时期,南青北白的局面被打破,官窑瓷器大多烧制青瓷的原因:浅青色符合宋代平易而隽永,淡薄而含蓄的审美观;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汝窑它是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汝窑是北宋后期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百年。因开窑时间短,传世作品不足百件,愈发珍贵。仅就宋瓷而言,汝窑的成就最高。后人形容汝瓷釉色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诗句,天青色调为其正色。其实汝瓷的釉色还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有玉石般的感觉,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有人称之为“鱼子纹”“芝麻花”“蟹爪纹”等。器物均为满釉支烧,面有细小的芝麻钉痕。芝麻钉在装烧工艺上,汝窑多采用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粒,汝瓷真品支钉痕小而稍扁,一头有尖,酷似芝麻形状,其数量多为三至五个,少见六个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艺术特点:青如天白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釉色青中带绿,冷暖适中,微蕴水流。重要的一点,汝窑青瓷是满釉,是因为用支钉支撑,比其他瓷器工艺要求高出许多。

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关于金丝铁线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

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的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

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皇帝,龙颜大悦,钦定指名要章生一为其烧造青瓷。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裂纹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且形状各异,有的象鱼子,有的象柳叶,有的象蟹爪。他欲器无泪,痛定思痛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他泡了一杯茶,把浓浓的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这样,不经意中形成”金丝铁线“。哥窑特点: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其

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迭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景德年间赐名景德镇。元代逐步形成景德镇一家独大的局面,原因:一,历朝历代积累的丰富的制瓷基础;二,特殊的地势使得景德镇免招战争荼毒;三,高岭土的发现;四,元人的喜好;昌河通过鄱阳湖直通长江,交通顺畅。当时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说。景德镇瓷器的艺术成就:一,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二,开创以釉下彩绘为主的装饰技法;三,造型集历代大成,技法繁多。

元青花的特点:一,造型上胎骨厚重,形制巨大,器形雄浑,清秀峻拔;二,胎质不够精细,器底常可看见砂眼,铁质斑点,底足和缩釉处常呈出火石红斑;三,厚釉色白,闪青程度较重,光润透亮;四,青料浓艳,青翠,优雅悦目。元青花的图案特点:一,主题纹饰主要有人物故事,动植物,云水纹;二,器物中部填一主题,上下多饰纹瓣,器肩画重云纹,纹饰繁密,成次一般,一般5~7层,多辄10层;画龙头;画菊花。

二、陶艺制作心得

陶艺制作课我收获颇多,获益匪浅。陶艺制作课总共有6节课,首先是泥塑课,其次是两节拉坯课,接着是两节修坯课,最后一节是上釉课。第一节课是泥塑课,第一次进入陶艺工作室,感觉有点激动,觉得这里个神圣的地方。首先,老师花了一段时间介绍了陶艺工作室的具体规定,接着讲了我们该如何去取用泥以及我们作品的厚度范围,之后,我们便正式地开始了陶艺制作课,也是仅有一次的泥塑课。从老师手里拿到了一块泥,感觉比以前的泥要干点。之后,我用类似小刀的木制的东西,切了一小块泥下来,我做好了一个底部,这是用来支撑盘条的,这个底部,我做成了一个圆形,厚度有点厚,但接近老师所说的那个厚度。手捏就是跟小时候玩橡皮泥一样,把泥巴捏成一个造型,盘条比较容易,就是把泥巴就是把泥巴揉成一小段小段的长条,然后再将这些长条一圈圈盘起来作为一个器皿的侧壁,因为我要做一个由盘条构成的看似器皿的东西。这几个很细的长条,我花了一点时间去揉它,让它均匀点,长条从头至尾都是一样的厚度。随之,我拿出之前做好的底部,再拿出一张小片的报纸,我将底部放在这上面,然后,我将第一根盘条放在中间围成圆形状,接着放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一直到第十根,终于完成了,但是做这几根长条费了很长时间不是揉断就是不均匀,因为盘条太长导致杯子过大最终变成了烟灰缸的形状。但不知能不能烧成,为了避免烧坏我又做了一件不是盘条的作品。做陶艺要耐心细致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第二节是拉坯课。老师先开始给讲了拉坯的注意事项,在我的印象里就是用拉胚机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为简单的,沈老师为我们首先做起了示范,包括如何揉泥土、如何在转盘上进行拉坯等等,从中学到不少。将泥胚放在拉胚机转盘的中央;然后启动机器,用手把泥按成泥饼,在把泥拉上来,在按,重复这样的动作;接着,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让后慢慢的往上拉,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看着一块泥在老师的手中神奇而轻松地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我也心里痒痒了,恨不得立刻就动手做一件。领了泥土之后,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土,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看着简单但事实上却相差很远。我领了块泥,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揉的感觉差不多了,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但在我做的过程中发现事实并不那么简单。我把泥土用力地甩在拉坯机的圆盘面的中心,但是发现甩了两次都没有甩向正中心,无奈又去重新揉泥,按照老师的口诀“逆向发力”“由下而上”“由外及里”,将泥扶正,但我一直把泥土都扶不正,而且不经意之间作品总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浅,最终形成一个很不规则的盘子形状。

第三节课仍然是拉坯课,首先慢慢地将新泥土扶正,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几个作品,但各有各的特点,不是歪的就是扁的,看起来都是病态的,怎么看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最后只好请老师帮忙做了个,真的感谢老师啊,要不就可能一个作品都没有。第四节课是修坯课。老师仍然是讲了修坯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拿作品来修坯,也说了这是最危险的课,接着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加倍小心的将自己以前的作品取出来,将它们打薄。对作品进行修坯,就是刮、修、掏。虽然作品看起来都不具有美感,但我还是耐心的将它们修好,毕竟是我花心血做来的东西,不过并不是那么顺利,弄坏了一个,一个小碗的底部被掏空了,最终将病态修成了更病态,接下来的修坯我变得更小心了,就怕他一片片的被损坏。

第五节课仍然是修坯课,由于拉坯制作技术不好,做不出好的作品,所以在刚开始拉坯时我就对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所以拉坯完后,我收获颇丰,不过都是些歪瓜裂枣。即便是不太好看,但我也不准备放弃他们,所以按照上次的修坯要领我又修了一节课的坯,有些厚度实在很厚达不到要求的我便抓紧时间修,直到它达到标准为止。第六节课是上釉课。也是在进窑烧制之前所面临的最后一场考验。由于只讲数量不太注重质量,这一系列课程下来我的作品只有刚刚好6件。由于我的绘画水平不好,所以我的作品5件都上的是彩釉。另外一件是实在不好意思上彩釉了才在上面随便花了几笔上了透明釉。因为看到朋友的作品在上完釉修底的时候不甚破裂了,让我更加警惕了,小心翼翼的修底。最后就是等待进窑烧制,也就是对作品进行考核,如果过了这一关,我的陶艺作品就成功了。

陶瓷艺术作文 篇5

参观了这么多瓷器,每一个我都很喜欢。其中有一个叫黑白花纹酒壶,它像一个葫芦,它的表面记载的有关于战争的故事,它很黑,别看它很黑,那只是它的“皮肤”,它里面是白色的。是我国文物等级比较高的瓷器。

老师又带领我们去参观下一个地方,我看见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通过老师的讲解,原来是古代的石墨,石斧,石铲,石镰。这些都是古代人们的生活用品。

我还看到了很多修复器(修复器就是它破碎了,把它们用502胶水粘住修好,这就是修复器。)还有很多的贝壳,以前的人们用它们当成钱来用,还做成金银首饰戴在身上。还看到很多的明三彩和唐三彩的瓷器。唐三彩是以胖为美的,因为唐代的人喜欢丰满胖一点的人,所以他们做的瓷器也是比较丰满的。

陶瓷草虫画艺术形式论文 篇6

2陶瓷草虫画的文化内涵

草虫题材是中国陶瓷绘画中的独特题材,它是与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耕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是民众对于各类草虫亲切熟悉,对其富有感情,而另一方面,其又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美学观与伦理道德等相关联,表达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首先,陶瓷草虫画寄托了普通民众对于生命、种族延续、长寿等吉祥意义的期盼之情。各类草虫普遍具有极强的生殖能力,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寄托了国人心目中对生殖的崇拜。如陶瓷草虫画中常见的蝈蝈,又名螽斯,《诗经》中即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传说其能生一百个后代,因而成为种族繁衍的象征。蝴蝶也同样如此,其是陶瓷草虫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不仅仅在于其外形的美观,而是寓意生命,如明清时期出现的各种两两相对而舞的团蝶纹,其子孙繁衍的意味相当明显。而“梁祝”故事的广泛流传,又使其平添一种美好爱情的寓意。另外,蝴蝶与猫合画在一起则表示耄耋之年,寓意长寿。而陶瓷草虫画常见的“喜鹿蜂猴”则谐音禧禄封候。其次,陶瓷草虫画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含义非常丰富。陶瓷草虫画以活泼飞动的昆虫表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表明自然万物生灵未受人为污染与干扰地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使民众居于城镇或家中即可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从而达到身心愉悦与健康。而草虫本身也常常成为创作者自身形象的化身,在对草虫生机盎然、自由活动和飞翔的描绘中,寄托了一种对自由无拘生活的向往,特别是飞舞的蝴蝶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家“逍遥游”的思想,据传庄周曾在梦中化为蝶。特别是对于古代民窑和旧中国草虫画创作者来说,他们长年辛苦劳作,不得歇息和自由,借对各种草虫自由状态的描述来表达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之情。最后,陶瓷草虫画还隐含了道德伦理的观念。在陶瓷草虫画中,草虫被赋予了与世无争、洁身自好、独立无求的高尚品格,尤其是在近当代草虫画中,以草虫品格来暗寓人生道德追求更为普遍。一些草虫自古即被赋予了道德含义,如蝉自远古以来即被视为一种高洁的昆虫,新石器时代即加以崇拜,曹植《蝉赋》中即称蝉“与众物无求”、“漱朝露之清流”。蝉成为一种清流高士的道德象征。陶瓷草虫画中比较罕见的蜘蛛则有“知足常乐”之意味。

3结语

陶瓷与书画艺术审美比较 篇7

一、陶瓷艺术与书画艺术一脉相承

陶瓷分为“陶”和“瓷”,陶瓷始于“陶”。中国的素陶历史悠久,而磁山文化的红陶、仰韶文化的彩陶、大汶口的“蛋壳黑陶”、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都也已说明彩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品。仰韶文化彩陶庙底沟类型《鹤、鱼、石等图彩陶缸》早已被考古界、艺术界誉为“国画之祖”。最早的帛画作品《人物龙凤图》只能追溯到战国时期,与彩陶画历史相比,两者相差几千年。因此从时间起源来看,陶瓷起源早于书画。

人类艺术的发展与原始装饰和人类生活的向往有着某种不可割舍的关系。陶瓷和书画的内容均来源于日常生活,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人们追求和谐、崇尚和美的价值取向。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简洁而充满活力,呈现了当时人们的劳作景象;宋瓷图案取用了文人雅好、寓意高洁之物;当代陶瓷作品也与民风紧密相连。以中国传统福、禄、寿“三星”为题材,直接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观音、菩萨、耶稣、张飞、关羽等一系列人物画面和动作,巧妙地弘扬了宗教和儒家思想,把博爱平等以及忠、孝、仁、义等思想直观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尚美”品质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绘画艺术亦多以吉祥内容、民间风俗为背景,以主观创意手段,进行归纳、取舍、夸张,从而获得新的形象和意境。深厚、宏大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瓦当图案,富丽、华贵的唐代宝相花和勃勃生机的卷草图案等,充分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点。

书画与陶瓷艺术的共性在于将来自生活的各种元素,通过意境的创造而抒发作者的情感,激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产生美的享受。

陶瓷艺术是集土、火、釉为特征的艺术,它与主流画种一样,创作者掌握其材料性能充分发挥其艺术才情,都真实反映了土与火、釉的材质的魅力。无论是新石器时代后期彩陶壶,还是西汉釉陶罐,“形”的塑造十分考究,陶瓷器生成“形”后,再上图纹装饰,各自的绘刻技法、烧成都很复杂,特性各不相同。如古彩,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装饰方法,在用色和图纹组织上都有强烈的装饰性,色彩浓艳明快,富有浓郁的图案味和民间味。陶瓷图纹装饰完毕后,再绘上书画并落款,最后经过600至1300摄氏度的窑火烧成,一件真正的陶瓷艺术品才能诞生,其创作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高于书画。

在创作过程中,书画有水墨写意,讲究墨分五彩,陶瓷中的青花也可分五色;书画有工笔重彩,陶瓷上有粉彩、五彩、珐琅彩等形式。无论是元青花大写意画,毕加索、米罗的陶瓷艺术作品,美国温黑格比的器形风景画,还是国内大量的绘画性陶瓷作品,都表明陶瓷艺术与绘画风格流派相通,陶瓷作品中的装饰、具象、写实、象征、抒情、表现、波普等源于绘画风格、流派,在同一时代中相互呼应。

二、陶瓷艺术二重属性是书画艺术内在属性的继续和发展

陶瓷作品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二重属性,而艺术性是陶瓷与书画共有的特征,实用性是陶瓷作品独有的属性。

(一)陶瓷与书画的艺术性

陶瓷和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主要由其本身的艺术品位、文化底蕴、艺术质量及其所产生的审美内容组成。陶瓷与书画之美首先是形式,即通过可视形象,或色彩,或肌理,来创造一个外在形象空间,并使欣赏者超越有限的现实环境,进入想象空间,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但在传承和体现艺术性的过程中,陶瓷作品和书画采取的方式却大相径庭。古代陶艺家创作陶瓷作品一般不留名,到明洪武二年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出现,也只能署帝王年款。民国以后,署商号名家。而古代书画作品都署作者名,书画作品本身因其艺术性,更因书画家的名声而传世。从这一点来看,人们对于陶瓷艺术品的认可更多的是由于作品本身,而书画作品则有可能是受名人效应影响。

(二)陶瓷独有的实用性

相比书画艺术作品而言,陶瓷艺术品的实用性更强。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发明了陶器,在已发现的七千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包括贮存器、炊器、食器和汲水器等,多是普遍使用的生活器具,体现了实用性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将实用性与陶瓷艺术品相结合,研制生产出品种众多的,具有实用性的陶瓷艺术品,比如笔筒、鱼缸、箭筒等。当然相当一部分高档的陶瓷艺术品目前还是用于收藏欣赏,但这丝毫不影响陶瓷艺术品的实用性。

文化艺术抚慰人类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传承文化。艺术作品本身的历史保存时间的长短,是非常关键的。2010年在广东汕头出水的明代沉船南澳一号中大量瓷器上的绘画、文字,历四百多年的海水浸泡风韵不减。书画作品在自然环境中,绢、纸保存不足千年,而陶瓷艺术作品不会受自然因素影响,其保存周期是很久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陶瓷作品比书画作品具有更强的传递艺术功能,在历史中绵延传承。商朝产原始青瓷,到魏晋南北朝,越窑青瓷一统天下。唐邢窑白釉出现后,呈现出“南青北白”的陶瓷格局。宋朝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分水岭,宋以前的陶瓷艺术里的造型、釉水艺术已发展到顶峰,创造了陶瓷艺术的最高境界。元明清陶瓷艺术主要向彩绘艺术发展,丰富了瓷釉艺术,但艺术境界无法与宋汝官窑青釉相比。事实证明,陶瓷作品是弘扬、承载、传播人类文化的极好介质。

现代陶瓷艺术与传统的结合 篇8

【关键词】现代陶瓷艺术;传统陶瓷艺术;结合;创新

陶瓷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其器形、装饰艺术中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着,始终代表着本时代的精神和风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陶艺逐渐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表现出了极大的结合和风貌。陶工们从表现生活表现美的观念,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现代陶瓷艺术和传统的结合,在深层次中表现出了陶艺的发展和创新。

一、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长河中,陶瓷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我国现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宋瓷开始介绍,宋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文化的影响。宋瓷在制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一种细节和真实、诗意的灵气之风,在风格上多为飘逸和潇洒,基本上采用了一气呵成的艺术风格。在宋朝,以磁州窑和耀州窑为上等品。宋瓷的题材非常广泛,造型饱满,尤其在“刻划法”装饰手段方面更是让人们称道。在瓷土的行刀力度上,它运用的恰到好处,腕力抑扬顿挫,成功地将装饰与工艺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在纹路的刻制上装饰达到了顶峰,衬托了器皿的整个造型。在民窑的制造过程中,其比较重视随意自如,追求质地之美、材料交融之美。在这个时期的陶瓷艺术都深刻的体现出了这一时代的美学特征,推动了当时美学艺术装饰的发展。在传统的装饰艺术演变过程中,陶瓷艺术都没有在历史长河中黯然失色,反而经历着时间的变迁,汇聚民族的特色,使其具有更大的魅力,使陶瓷艺术在广泛化、艺术化、多元化的传承中得到了发展。

陶瓷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继承性,实际上就是扬弃和发展的过程。从内容到形式到题材,无不深刻体现了先人们的优秀成果和卓越的表现。许多优秀的装饰和纹样,例如,牡丹纹、卷草纹等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创新的,现在它们仍旧被看作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被大家广泛推崇和使用着。在历史的积淀过程中,这些装饰逐渐被大家所欢迎。至此,其由于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民族色彩而在经历了数千年之后仍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正是因为陶瓷艺术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特质,才使得其在历史长河中完整保存并发展了下来。如今,我们所要讲的陶瓷艺术都是在古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二、现代陶艺与传统的结合表现

在现代陶瓷艺术装饰方面,追求着艺术上的独创性和个性风格,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家们长期坚持不懈坚持的良好品格。各个地区,在不同的陶瓷作坊中,都在保持传统文化、坚持民族品格、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创造属于自身的艺术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陶瓷艺术百花争艳,现代与传统的工艺并行不悖。

(一)民族风格在陶艺中的结合

现代陶瓷工艺在继承优秀的民族陶瓷经验的同时,也结合着现代人们的审美特征和先进工艺创造了许多时代韵味浓厚、寓意美好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包含了传统文化特色,而且又追求着时代新意。现代陶瓷艺术家在追求艺术装饰传统感染力的同时也在追求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如,“楚乐”台灯就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众多的有关历史、文学、书法等方面的知识和必要的艺术手段形成的兼具古朴与深厚的民族风格。在装饰部分,采用了三面汉砖画像,在画面上分布有颜色花料,剔除了一些空白部分,在刻刀的凹凸不平部分与釉面的粗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深了对比的特色比较。字的刻画采用了阳文纂字体,其他方面还有一些泥颗粒来增加整个装饰的粗犷、质朴风格和特色,使其达到了完美而庄重的结合。又例如在瓷板画“冬”的制作中,它主要依靠传统的工艺来进行刷花的,在其内部主要表现为自然界独特的雪景气氛,展现出的是宁静和秀美的雪景图。在现代艺术的运用上,作者将现代人们的审美乐趣很好地用色彩表现了出来,使这一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为刷花工艺带来了新的精神感受和面貌。

(二)传统陶艺在现代陶瓷艺术上的具体体现

在我国民间,蕴含着丰富的陶瓷艺术色彩,各大艺术家们总是从民间吸取着优秀的营养,进而将其转化为艺术领域最丰富的经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进程中,筛选出了许多优秀的陶瓷艺术装饰。其中包括年画、剪纸、木雕等举不胜举。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借鉴了我国优秀的剪纸文化使得其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意义。传统的剪纸艺术,其表现手法上多种多样,花鸟鱼石、人物走兽等应有尽有。题材方面,其寓意也是极其吉祥广泛的。有暗示吉祥的、有寓意富贵高雅的,也有期盼招财进宝的。在民间剪纸的装饰上,主要有着简练、连续、概括和表现多样化的特点,也形成了剪纸速度加快、适应性强的特色。因此,在应用方面,其表现的非常灵活和适应性强。剪纸在陶瓷装饰方面得到了很深的吸收和借鉴,并且被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仅增添了器物的美感,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艺术家们追求善良、向往美的情感。色釉综合装饰脸谱,就是艺术家们采用剪纸形式表现瓷瓶的优秀佳作。作者运用剪纸的艺术、形式,使脸谱的块面和线条用色彩将其加以组合,并用色釉相装饰,更加能够表现出脸谱的色彩感和立体感。将剪纸、陶瓷、脸谱艺术融汇于一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优势风味。

此外,在现代陶瓷艺术中,有很多的拉环成形器物表现形式,其次,以土板成形的方式做出造形的艺术作品,也有很多的例子。比如,高淑惠的土板成形陶壶,充分利用陶板接合为固定的形状,并在其造形上施以朴质的釉色,作品简洁大力。杨文宾的陶罐作品,充分利用陶板的张力,做出饱满膨胀的器物造形,通过深色的胚体与蓝绿色釉互为对比,使作品具有沉静、清雅的气质,表现出极大的魅力与色彩。另外,洪振福的方形花瓶、林清河的多日方瓶、陈仁智的梯形斜肩瓶……这些作品都主要用土板构造形成自由造型,将其自身独特的风采和感受运用于陶瓷艺术的设计中,表达作者深切的情感与意识。

另一方面,以实用的理念出发,但是实际作品表现出来的却缺失了实用的概念,无法满足大众用户的现实需要,在使用过程中造成造型的不合理,导致无法运用实物物品的观念。借着人们对实用器物的固有概念,造成概念与实际的相互矛盾。例如:杨作中的几何造形茶壶、林振龙的变形茶壶系列作品等,都是依循茶壶的既有要素,做出不适用或根本无法使用的茶壶。在这些方面,笔者认为,作者的目的除了要在造形表现上凸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外,还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唤起人们对固有概念的反省与再认识。这在现代陶瓷艺术结合中也显示的越发的重要。

三、结语

现代陶瓷艺术的形成,与传统陶瓷艺术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对待传统陶瓷艺术中,我们要保持着兼收并蓄的胸怀,批判继承传统陶瓷艺术,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营养,发展现代化的陶瓷艺术,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陶瓷文化。

只有认真研究传统陶瓷艺术,总结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合现代技术的新工艺,充分发挥陶瓷工艺的特长,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陶瓷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正安.制陶传习与系统施教——中国高校陶瓷设计教育研究[J].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2]程耀.试论现代陶艺的设计意念[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焦健懿.谈现代陶艺对传统陶瓷装饰符号的利用[J].陶瓷研究,2008,(4).

作者简介:庄桂顺(1972-),男,福建德化人,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陶瓷雕塑创作。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小编推荐) 篇9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

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一)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请看图片: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舞蹈纹盆)(网纹船型壶)(蛙纹彩陶双耳罐)

2、思考讨论交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看来先民们把这些彩陶的造型、色彩和质地统一在实用与美观之中,使陶器既实用,又有观赏性。同时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⑵造型观察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① 猜猜原始人为什么要把瓶底做成这样的尖底? ② 两侧的环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 ③瓶子的口子为什么这么小? 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进行讨论。教师总结:先人智慧——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此外,龙山文化的黑陶、灰陶等出现了镂空、刻画和堆塑的方法。

从这些陶器的形状纹样及装饰手

(黑陶高足杯)(黑陶刻纹壶)

(黑陶鬶)

(旋纹彩陶尖底瓶)

法中,我们可以知道那时的制造工艺和烧制技术已经相成熟了。

(二)古代——精美华丽

1、商周时的陶器

表面出现了用拍打或模印的凹凸纹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青黄釉为主的釉瓷和以砖瓦业为主的陶业。

2、秦汉的陶俑(1)《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数量众多,规模宏伟,气势磅礴,再现了当年秦国兵强马壮、气吞山河的风貌,开创了我国雕塑史上大型群塑的先河。这些陶佣的显著特点就是:数量众多、形体高大、形象逼真。(2)《击鼓说唱俑》(东汉高56厘米)东汉一位无名的雕塑家,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塑造出这个说书人的形象。左臂与胸之间夹一圆形皮鼓,右臂举起,手中紧握鼓槌,做出击打皮鼓之势.其双眉高耸,二目喜悦地弯曲,两面颊肌肉凸起,笑口大开,舌尖上下翻动, 念念有词, 说(唱)到高兴处,伸头耸肩,弓背,右足高抬,作蹬踢状.大有说(唱)尽天下事,道遍人间情之态,实乃千古之绝唱!(3)教师问题: 这些陶俑是做什么用的? 学生回答:殉葬用品。俑,用来殉葬的泥制的小人。

3、唐三彩

出示图片(1)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唐三彩吗?”

(2)总结: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釉彩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烧制,便形成黄、绿、褐等多种色彩,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红、绿、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现在的“三彩”成了统称。唐三彩”代表了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是我国艺术史上的又一次创举。唐三彩的题材很多,有器皿,有动物(马匹,骆驼),有人物(武士俑,仕女俑),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

4、宋代陶器 洋溢着一股儒色、装饰均达

雅的气息,尤其在釉色青瓷上,其美感、釉造极之境。

5、元、明朝代的青花瓷和高温颜色釉瓷 的烧制日趋成熟,瓷器中,出现了烧制精美的铜红器,更具特色的是将釉上和釉下相结合的斗彩瓷,给人以丰富热烈和详明清新之感。此时景德镇处在全国陶瓷业的中心,成为“瓷都”。

清代彩釉无论是瓷质的清纯、色彩的艳丽、还是绘画技法的成熟,都已臻顶峰。花瓶可不都是用来插花的,明清时期的花瓶就成了皇帝赏赐功臣的器物了,那么,它的装饰,欣赏的意味更浓一些。

6、明清紫砂茶壶

紫砂茶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宜兴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质地致密且有细微气孔,透气而不渗水。用此种壶泡茶,茶叶的色、香、味皆蕴,因而,史书上留下了“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的评语。

(三)现代——不拘一格

现代陶艺,表现非常自由,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创造出有情感的、新颖独特的、蕴涵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这正是陶瓷艺术不同于陶瓷工艺之所在。

“三羊开泰”无支点陶艺

各种质地、纹理、色泽 不同的茶道碗

这两件作品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大连人--陶艺大师邢良坤。虽然他是大连人,但是他的陶艺成就却享誉海内外。他既是艺术家,又是发明家,为什么这么说呢?说他是艺术家,因为他陶艺作品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其中被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就有26件;说他是发明家,因为他在研究陶瓷领域取得了20项发明专利,并连续5次获得大世界基尼斯科研成果之最。因此,有“天下第一陶”、“神州陶王”的美誉。邢良坤的陶艺作品被广大的陶艺爱好者竞相收藏,像画面中的这支茶道碗在网上的竞拍价格就高达20万元人民币。看来陶瓷艺术的魅力不容小觑。

三、反馈总结知识点

提问:刚才,我们欣赏交流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经典陶艺作品。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以下三个时期的作品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吗? 总结:远古——朴拙实用 古代——精美华丽 现代——不拘一格

四、学生练习

谁能上前展示图片,介绍一下你今天带来的自己最喜欢的一件陶艺作品,说一说它的材质,花纹,造型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

五、课堂小结

1、说一说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上一篇:党员个人创优工作开展计划下一篇:关于企业引入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思考